企业创新能力范文

时间:2023-03-03 13:51:36

企业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4-02

1 企业创新能力

1.1 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很大,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从线性过程来看,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创新决策),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创新实施),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创新实现)。另外,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这就需要组织能力(创新管理)。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3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近年来,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1 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的来说,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2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为了研究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本文在全国各地区中分别选取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新疆进行聚类分析,综合来看全国各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状况,并提出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了2011年当年R&D参与人员数量、R&D经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拥有发明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指标。

利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我们可以把这16个地区分为3类,其中北京、天津为一类,上海、江苏、浙江各为一类,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新疆为一类。其中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新疆等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落后,由于这些城市处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较沿海城市来讲处于落后水平;而北京、天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于一般水平,虽然北京、天津的经济能力在全国处于较前列,但是北京、天津的企业创新能力却不如上海、江苏、浙江这三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强;结合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江苏作为近些年的经济强省,其企业创新能力也居于全国首位;浙江、上海等作为东部城市,其经济能力较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处在全国前列。

3 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1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如果说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让企业获得了再生,那么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手段,是进行持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是获得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是解决“产品疲软”、使企业致富的根本途径;是消除市场成熟化、替代化和发展新产业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实现资源配置方式平稳过渡的有效途径。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技术创新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意义重大,但在我国,这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每年开发近6万项新产品,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仅3000~4000项。这一数字表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薄弱,距离技术创新的主体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对通过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3.2 政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措施

政府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在推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从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来看,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制定国家产业创新战略,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政府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国家产业创新战略,鼓励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核心项目的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过程。

(2)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指导,制定专门的法律和计划。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政府在宏观上的引导、政策上的推动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政策推动是指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完善技术创新的公平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的合法利益。

(3)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特别是支持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4)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巨大影响作用。我国原有企业制度的主要弊端就是产权虚置。改变这种情况,就是构建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家、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5)切实保障知识产权。为了推动模仿创新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必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强化知识产权的执法和监督机制。要通过宣传和实例示范引导企业走合法模仿创新之路,保护率先创新者和模仿创新者的共同利益,使得我国模仿创新能够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6)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除基础性研究仍由国家来组织、供给外,其他领域应把企业作为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成立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何晓群.多元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有人称中小企业遭遇“寒冬”。

在广东省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暨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经济论坛”会上,经济学家把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是的,这三个原因目前对中小企业影响确实很大,但这仅仅是外部因素,中小企业不可能改变经济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既要应对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又要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不但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壮大,这就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对于占大多数的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科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技术的自主创新无疑是核心内容,起着骨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提出:我国目前“生产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高低,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产业领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赚取的只是劳务加工费,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则被外商获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比如我国DVD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由于解码芯片、机芯等核心元器件靠国外进口,交给外国企业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业只能赚取一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我们辛辛苦苦干活的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元。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经济链条中的未端,“双低”使得我们只能靠数量和价格与别人竞争,从而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纷纷倒闭。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又结合不好,使本土的创新成果不能很好转换,企业就不得不依赖国外引进,而且越是高新技术设备就越依靠进口。有关专家统计,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而我国则是10:1。就是说,人家拿1块钱引进,10块钱用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刚好相反。10:1导致的不仅仅是多花钱买技术,关键是要重复多花钱。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历史(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电视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人才匮乏是困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头疼事,根治好象很难,但解决起来并非没有药方。江苏的一家化工厂,产品质量长期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直接引进技术,价格太高无法接受,靠自己的科技人员机关,时间又不赶趟。后来,他们在“宁交会”上与一位“海归”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3个月后,“海归”解决了技术难题,公司为此仅支付了12万元。这说明,要解决人才企业不能仅仅着眼于内部,要走出公司的围墙,利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多渠道、多方面地利用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不拘一格不仅仅指人才的不同类别、国家,还指不同的使用方法。有的是招人麾下,有的是合作,有的是委托开发。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资金、人才都很重要,但观念更重要,如果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自身缺乏舍我其谁的勇气,企业自主创新局面就难以改变。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自主创新意识强,想尽办法提升创新能力的企业。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糊综合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政府提出要在15年之内将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我国石油企业经过改制上市后,已经由一个国家公司转变为自负盈亏的企业,因此它必须追求经济利益以求得自身发展。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趋势的加快,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国际竞争和发展环境,具体表现在:国际石油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多,市场动荡不定严重影响我国石油企业效益,而我国石油企业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还不高;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已结束,国外大公司的进入和国内保护措施的逐步取消,将使我国石油企业与外资石油巨头直接碰撞;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非国有制企业和地方企业在炼油、化工领域正在以极低的成本优势,蚕食三大集团的市场。

自身的发展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我国石油企业必须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根据国内外经验,创新是企业增强自身的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石油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组成部分,正确地评价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助于企业发现自身的缺陷,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企业创新氛围,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使石油企业

的发展步入新的境界。

一、企业创新能力的概念

创新,即突破墨守成规,开辟新路径。著名管理学家熊彼特首先提出创新的概念,此后,施姆克勒及随后的冯・希伯尔研究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英国学者弗里曼对创新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将创新理论发展为一个体系。

艾米顿于1998年在著作《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中首先提出企业创新能力并定义为:创造新思想的能力、使用好思想的能力、好思想最终成为市场化的产品或服务并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能力。Burgelma认为企业创新能力是支持企业创新战略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它包括可利用资源及分配、对行业发展的理解能力、对技术发展的理解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结构和文化条件。D.L.Barton认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核心是掌握专业知识的人、技术系统能力、管理系统能力及企业的价值观。我国的学者魏江、顾声乐和汪应洛等也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简而言之,企业创新能力即企业实施创新行为的系统能力,它包括企业的内外环境、硬软件设施、管理体制、营销理念等,通过各种资源的整合从而支持、实现企业的创新。

纵观现有研究,虽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已较为深入,但评价企业创新能力这个关键问题却始终没有一致的观点或统一的方法体系,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系统化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评价模型,因而对于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值得商榷。因此,建立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为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支持,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即以石油企业为例,尝试着构建一套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

二、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对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反映企业创新能力的水平,使企业找出创新能力的薄弱环节,明确将来努力的方向,有重点地加以改善。对创新能力强的方面,继续促进创新能力,保持相对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获得持续发展。构建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真实地反映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督。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符合自身的特点和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2、实用性原则。指标设计必须便于企业管理者进行指标分析比较,使评价真实有效。

3、导向性原则。指标设计应以促进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增长为目的,使评价指标有着明确的导向性。

4、可操作性原则。设计指标进行评价需要以数据支撑,因此指标体系必需通俗易懂,方便采集数据,能够较为准确地完成评估的任务,以真正做到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银行和投资者在评价企业发展前景时提供量化的依据。

5、定性与定量的结合。石油企业创新能力内容复杂,需要以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

(二)指标体系分析

在以往关于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石油公司的特点,笔者构建了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整套指标体系由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创新能力以及企业内外环境四个要素构成,具体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构建及实施

(一)方法遴选

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必须多层次多维度进行,为了系统地评价石油企业创新能力,就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方法,从而全面准确地对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学者周萍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也指出了这些分析方法存在的缺陷,如其中的企业技术存货分析法中存货的概念是静态的,它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一时间的技术状况。为了定量分析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结合数学中的评价方法另辟蹊径。

在关于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中,模糊数学、德尔菲法、神经网络法、数据包络法以及灰色评估方法等十分常见,这些方法的适用性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石油企业一般规模很大,指标体系复杂,各项数据也十分繁多,且许多指标难以做出精确的定量分析,往往需要人们的逻辑判断和推理,即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而模糊数学中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有着较大的优势,因此笔者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

(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

构建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思想如下:

1、确定因素的权重。首先,对于主因素集A={a1,a2,a3,a4},结合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因素的权重向量W={w1,w2,w3,w4},且 wi=1。然后根据指标体系将各主因素分解成若干个子因素集:a1={a11,a12,a13,a14},a2={a21,a22,a23},a3={a31,a32,a33},a4={a41,a42},对各子因素集采用同样方法确定各子因素的权重向量。

2、确定评语的等级。根据调查和统计整理,并借鉴国际相关资料或经验,规定按很强、较强、一般、弱、较弱五个等级为评价结论,评语集为X={X1,X2,X3,X4,X5},赋值界点为85、75、65、55。

3、确定隶属度矩阵。采用线性插值等方法,确定从W到X的模糊判断矩阵Ri=(rkj)s×m,其中k∈(1,s),j∈(1,m),rkj表示各子因素指标aik对于第j级评语X的隶属度,这里m=5。

4、计算评判向量。对各子因素指标aik的判断矩阵做模糊矩阵运算,得到ai对于X的评判向量Bi=wi。Ri=(bi1,bi2,…,bim),其中“。”可采用Zadeh算子(∨,∧)或者广义算子(,?茚)等方法,然后记R=(Bi)n×m=(bij)n×m,这里n=4,再进行运算得到A对于X的评判向量B=W。R=(b1,b2,…,bm)。

5、求解综合量分进行评价。可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每个评语等级赋值,赋值变量A'j可选择与评语等级相关的指标,根据公式A= A'jbj bj计算出综合评价结果,判断石油企业的创新能力归属很强、较强、一般、弱、较弱五个等级中某个等级。

(三)评价模型的实施

1、为了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减少随意性、主观性,有必要建立规范的评价标准。首先,针对每项评价指标,请有关专家参照相关国际标准并将其作为基本标准,把各项指标量化,有利于评价工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成立专门的评价小组或机构,多方位地收集信息,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小组应包括与石油企业联系密切的有关政府工作人员、金融工作人员、石油企业家或管理人员以及有关专家。评价者应当了解石油企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国内外的评价标准,对被评企业曾亲自考察过熟悉企业的经营状况,应当公正客观。

3、应把定量结果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以便更全面地观察评价对象,要科学地建立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档案,在档案中不仅包括评价结论,还要包括有关原始数据资料。

4、应加强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调整。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帮助石油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竞争力,所以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被评价者,让他们适时进行调整。

5、对评价结果加以有效地利用和处理,并与贷款、投资、政府的扶持相挂钩,将其制度化,达到石油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的目的。通过评价激励石油企业不断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努力增强自身竞争力,促进石油企业的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由于油价并轨、石油企业重组上市,石油企业已进入了以创新求生存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企业实力的增长的动力以“技术引进”转向与技术创新并重。然而我国石油企业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无论从管理还是技术两个方面都制约着石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石油企业的创新对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石油企业应制定明确的战略方向目标,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企业经营体制和管理体制,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创新能力的综合测评来切实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为石油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张霞.石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增强[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1(1).

2、郭向阳,和元丽,姚润亚,孙庆生.石油多种经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南石油,2002(6).

3、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4、戴・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M].新华出版社,1998.

5、董岗,傅铅生.关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模型研究[J].商业研究,2004(9).

6、王立新,高长春,任荣明.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2006(3).

7、周萍.企业创新能力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5(8).

8、谭跃进.定量分析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黄志强,中国石油湖南常德分公司,作者为副总经理;马葛生,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学技术;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导致超过2000万工人解聘。有人称中小企业遭遇“寒冬”。

在广东省召开的“第二届广东中小企业经济论坛暨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经济论坛”会上,经济学家把中小企业倒闭的原因归结为“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是的,这三个原因目前对中小企业影响确实很大,但这仅仅是外部因素,中小企业不可能改变经济环境,如何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只有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市场冲击能力相对较弱,在新的复杂环境下,既要应对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和同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又要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它们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面对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小企业不但要生存,而且还要发展壮大,这就必须要打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并非某项单一的能力,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既可以表现在科学技术上,也可以表现在生产经营、营销和财务上。对于占大多数的生产型中小企业来说,新产品的研发,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无疑是核心内容,起着骨干的作用。

同志在党的十七提出:我国目前“生产能力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和转移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的高低,广大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正成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世界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里,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牢牢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特别是高技术产品高度垄断,从中获取大量超额利润。而我国由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一些产业领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对外技术依赖。国内中小企业大都处于产业链低端,赚取的只是劳务加工费,以知识产权为标志的高附加值,高利润则被外商获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承担巨大的生态代价。比如我国DVD生产企业出口一台DVD,由于解码芯片、机芯等核心元器件靠国外进口,交给外国企业的专利费是18美元,成本是13美元,企业只能赚取一美元的利润;一台售价79美元的MP3,国外要拿走45美元的专利费,制造成本要32.5美元,我们辛辛苦苦干活的企业获得的纯利润只有1.5元。创新能力弱,导致我国企业生产产品技术含量低;产品的附加值低,导致我们只能处于经济链条中的未端,“双低”使得我们只能靠数量和价格与别人竞争,从而使得我们中小企业在“融资难,成本攀升,人民币升值”的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纷纷倒闭。如果企业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学研又结合不好,使本土的创新成果不能很好转换,企业就不得不依赖国外引进,而且越是高新技术设备就越依靠进口。有关专家统计,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而我国则是10:1。就是说,人家拿1块钱引进,10块钱用于自主创新,而我们刚好相反。10:1导致的不仅仅是多花钱买技术,关键是要重复多花钱。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多数中小企业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和创新的技术严重不足,以致出现了无休止的“引进、引进、再引进”,有的甚至陷入“引进一落伍一再引进一再陷入”的恶性循环。历史与现实已反复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在国际产业分工和全球经济格局中占据战略制高点,才能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把握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我们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生力军作用,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支持其做大做强并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中小企业自动承担起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一角色,紧紧抓住当前有利机遇,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广大中小企业,要千方百计突破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软肋的限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资金是企业创新的一大瓶颈,特别是对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企业。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观点:国外企业研发投入动辄数亿美元,我们企业的销售收入还没人家的研发经费多,怎么和人家拼研发?言外之意,拼不过干脆放弃。这是一种悲观和保守的论调,国内也有不少经济实力并不很强的企业,在自主创新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的观点是:不做,永远也不可能突破,最终形成的是恶性循环。自主创新要先从点滴做起。我们虽然资金的绝对最小,但是只要“不撒胡椒面”,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某一点,寻求点上突破,并非一点优势都没有。海信公司在电机机芯片上的突破就是成功的例子。论集成电路,海信与别人比没有优势,但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在电视机芯片上发力,就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说,资金对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使用。同时,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都进行原始创新是做不到的。创新应当是分层次、有分工的,有的企业有能力进行原始创新,更多的企业只能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大多数企业需要借势登高,实现产学研合作,通过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从而促进产学研的结合,促进项目、人才和资本的结合。

人才匮乏是困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头疼事,根治好象很难,但解决起来并非没有药方。江苏的一家化工厂,产品质量长期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直接引进技术,价格太高无法接受,靠自己的科技人员机关,时间又不赶趟。后来,他们在“宁交会”上与一位“海归”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3个月后,“海归”解决了技术难题,公司为此仅支付了12万元。这说明,要解决人才企业不能仅仅着眼于内部,要走出公司的围墙,利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多渠道、多方面地利用人才,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这个不拘一格不仅仅指人才的不同类别、国家,还指不同的使用方法。有的是招人麾下,有的是合作,有的是委托开发。但是目的只有一个: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资金、人才都很重要,但观念更重要,如果企业没有成为创新主体的愿望,自身缺乏舍我其谁的勇气,企业自主创新局面就难以改变。事实上,凡是优秀的企业,都是自主创新意识强,想尽办法提升创新能力的企业。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5篇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increasingly rely on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country and society depen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production of their own enterprises. China's public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is also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nnovation is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accelerate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 widely discussed topic in the whole society.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factor analysis method, correlates references and summarizes previous studies, trying to fin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buil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about 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provide reference to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ir innovation ability, and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development, formulating relevant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关键词】企业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核心竞争力

【Keywords】enterprise innovation ability ; influencing factors ; core competitivenes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4-0089-04

1 引言

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依靠巨量人口红利的时代正在远去,如今已经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巨大,企业发展动力不足是各行业普遍担忧的现象。众所周知,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要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有做行业领军者的勇气,为此国家制定了大量推动经济发展的政策战略,鼓励企业开展创新研发,鼓励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但是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什么因素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与决定性因素,企业如何寻找自身的不足,这是每个企业家面临的问题。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研究

WuweiLi[1](2011)根据2006―2008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运用15个影响创新能力的指标,采用灰色P联分析,试图找出重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出创新研发的支出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才是影响中国高科技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A.A. Egbetokun,A.A. Adeniyi,W.O. Siyanbola[2](2012)研究探索了影响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所使用的数据来自尼日利亚的电缆和电线制造公司,得出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公司内部的因素,如领导者的领导力和对新技术使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外部因素如与客户和设备及原材料供应商的互动交流等。特别要指出的是,行业协会是创新重要的驱动力。

吴岩[3](201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85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一系列内外因素的影响,内部影响因素中,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技术创新绩效和技术创新机制、技术创新管理能力和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是重要影响因素;外部因素中,产业技术创新水平、经济金融环境、科技环境和政策法律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应郭丽(2013)[4]认为跨国并购会从多方面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首先跨国并购能丰富企业的知识基础和技术手段,其次并购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双方的交流,产生技术研发的协同效应,因此企业可以通过有效的跨国并购和技术创新管理策略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众多内外部因素影响,有外部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有内部人才队伍、智力因素等。

2.2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陈力田,赵晓庆,魏致善[5](2012)认为企业创新概念由Schumpeter在20世纪初提出,创新体现在结果的新颖性上,包括新产品、新性能、新能力、新工艺等,以不同的方式做事即为创新。能力的概念最早则由Selnick提出,一个组织比其他组织做得更好的特殊物质就是组织的能力。

罗鄂湘,吴睿智[6](2012)认为国内外研究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结构、要素分析等还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种改变,能力是一种竞争力,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是企业富于转变思路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同时我们看到专家学者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研究已历经百余年,虽然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缺乏系统性的成果与具体的实证研究。

3 实证研究

3.1 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选取

企业创新能力表现为企业的创造力,即面对复杂多变经济形势,面对不断改变的客户需求及时制定相应决策的能力[7]。在决策的指引下创造新产品、新工艺、新渠道并不断获取利润。虽然企业的创新能力无法直接量化,但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内外部众多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考虑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内部因素如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科技人员数量、科研经费投入量等,根据这些可以量化的数据可以大致了解和比较不同企业的创新能力差异。从而可以为企业主动调整策略,适应外部经济政策环境做出指导,另外可以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合理配置,加大投入来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论文本着科学性、相关性的原则选取了12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具体如图1所示。并且论文试图用因子分析法寻找影响企业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几个因子。

3.2 问卷设计与发放

基于所选定的12个潜在影响因素,设计表格发放给企业相关负责人,采用李克特式量表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打分,分为“影响很大、影响较大、影响一般、影响不大、没有影响”,分别对应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企业负责人根据自身实际作出相应评价,从而获得了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的得分。

3.3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论文以上述12个指标为问卷内容,在宁波市发放了65份问卷,共收回6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2份,有效率为95.4%。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民营企业55家,占所有企业的88.7%;国有企业4家,占所有企业的6.5%;中外合作企业3家,占所有企业的4.8%。

行业分布:制造业18家,占所有企业的29%;食品行业13家,占所有企业的21%;金融行业14家,占所有企业的22.6%;服装业8家,占所有企业的12.9%;服找9家,占所有企业的14.5%。

成立年份:成立5年以下的企业有15家,占所有企业的24.2%;成立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企业有27家,占所有企业的43.5%;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有20家,占所有企业的32.3%。

3.4 因子分析

3.4.1 KMO和Bartlett检验

首先运用spss17.0对样本进行相关性检验,KMO和Bartlett检验的结果标准为:0.5以下不适合做因子分析;0.5~0.7较适合做因子分析;0.7~0.9适合做因子分析;0.9以上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KMO检验系数为0.580,同时Bartlett检验显著性低于0.001,所以该样本适合做因子分析。

3.4.2 提取因子

表3为因子分析后因子提取和因子旋转的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发现因子1~5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1.847%、17.816%、14.355%、11.607%和9.495%,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5.016%,能够基本涵盖所有评价指标反映的内容。根据特征值大于1,选取5个因子。

3.4.3 因子旋转

从表4的成分矩阵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X1(净资产)、X2(现金流)、X3(研发投入)、X12(科技成果转化率)上载荷较大,将因子1命名为资金实力;第二个因子在X5(研发人员占比)、X6(领导者才能)上载荷较大,将因子2命名为人才实力;第三个因子在X9(行业发展阶段)、X10(经济环境)、X11(政策环境)上载荷较大,因此将因子3命名为外部环境;因子4在X4(创新激励机制)、X7(员工素质)上载和较大,将因子4命名为创新氛围;因子5在X8(行业前景)上载荷较大,因此将因子5命名为行业前景。由此,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子可以用资金实力、人才实力、外部环境、创新氛围、行业前景来概括。

4 结论及建议

第一,正如前人的研究一样,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众多内外因素影响,既有企业自身的资金,人才实力,也有外部的政策经济环境。论文总结出五大因子:资金实力、人才实力、外部环境、创新氛围与行业前景。

第二,外部环境难以改变,企业只能适应潮流,根据经济政策环境的变化及时地做出反应是每个企业应该提高的能力。

第三,企业若想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还在于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将资金投入到创新研发中去,研发投入应该与企业自身实际符合,并不是越多越好,若投入过多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会适得其反。

第四,企业应该学会营造创新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生产经营的创新,不论是新产品研发、新服务开发还是生产工艺、流程的创新,都要制定相应创新激励计划,培养吸收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WuweiLi.Applying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Evidence from Chinese High-Tech Industries[J].Canadian Social Science,2011,Vol.7 (3):119-124.

【2】A.Egbetokun,A.A.Adeniyi,W.O.Siyanbola.On the capability of SMEs to innovate:the cable and wire manufacturing subsector in Nigeria[J].Int.J.of Learning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2012,Vol.9(1/2):64-85.

【3】吴岩.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4):108-112.

【4】应郭丽.跨国并购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5】陈力田,赵晓庆,魏致善.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演变:一个系统化的文献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4):154-160.

【6】罗鄂湘,吴睿智.基于系统理论的企业创新能力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07):154-160.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创新能力;企业文化;激励机制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社会,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进步的挑战,创新能力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是与日俱增。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企业必须树立时不我待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一种面向未来的忧患意识,把科技创新作为持久动力,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使企业始终保持在不断创新的前提下,逐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 企业创新能力的内涵

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一刻离不开创新。信息化时代带来的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便利,同时也加快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与核心战略的扩散速度,企业的技术与战略在短时间内就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所模仿,这种趋势导致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续存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动力和源泉,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二、 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1.缺乏创新意识和动力

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一些行业长期具有垄断地位,因而缺乏来自于竞争的创新动力。另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待建立和完善,企业家的长期化行为还缺乏有效激励,企业家的创新意愿和创新动力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中型企业科研开发的投入。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很多企业管理者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愿有效放权,又缺乏长远、超前的战略眼光,使得企业在经营发展上难以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2.缺乏创新人才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面临着科技人才短缺问题,特别是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经济能力或其他条件所限,企业研发人员层次及规模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需求,不能吸引高层次、高水平的研发人才为企业服务。尤其是中小企业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重视不够,力度不足,创新人才严重短缺。很多企业没有形成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难以吸引、留住高端研发人才,也难以激发普通员工的创新热情。

3.缺乏创新的资金投入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创新的愿望是与日俱增的,但是企业在自主创新方面的研发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资金都极其有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很难得到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撑,企业的融资能力不足,研发投入难成规模,企业创新所需资金严重匮乏。而科技研发投入是创新产生的必要条件,充分的研发投入不仅能产生高水平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而且也是吸引和稳定高水平研发人员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激发企业员工产生创新积极性的保障。

三、 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

1.加强企业的创新理念和战略研究能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灵魂。企业要创新,首先要具有创新的理念。思维能否突破,是创新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维变革的深度决定了企业创新的高度。成功的企业家要具有勇于创新的精神,具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敢于打破束缚企业发展的旧框框,敢于走别人未走过的新路子。企业管理者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创新理念,发挥独特的想象力与冒险精神,积极开展企业战略研究,不仅要制定清晰的战略日标,而且需做好战略沟通、协调、控制,为创新提供正确的方向。

2.培养企业的创新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经过企业领导人积极倡导与示范、以各种形式加以强化的、占主导地位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价值观念、共同意识、行为规范和组织氛围。企业要成功实现持续创新,离不开一个尊重、鼓励和激发创新的企业文化。企业应为员工提供一个公平、协同、有挑战性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敢于冒险、激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形成一种勤于探索、鼓励竞争的精神状态。培育企业的创新文化,是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前提。

3.加强技术开发和员工培训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是实现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的地位, 就要重视技术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企业中进行技术创新的是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创新人才就构成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基础。高水平研发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产生自主创新的关键。

4.完善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在科学考评创新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性和适当性的激励,实现激励的正强化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鼓励创新、提倡创新的环境。这样员工才能有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最终达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美]戴・艾米顿.知识经济的创新战略――智慧的觉醒[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2]李志远,李月萍.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10

[3]张素平.企业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增刊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7篇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整合能力,这些知识不是单一的技术知识,而是具有一定层次性和联系性的系统化知识,是内化到企业行为特别是战略之中的知识,是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等紧密相关的有机知识体系。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激励能力构成了企业持续创新的保障体系,而市场营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则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实现机制,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核心体系。

现代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环节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主线。其中产品创新是公司竞争优势获取或企业长期增长的基本需要,为公司市场地位及长期收益提供潜力。核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在产品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当前,市场营销对于在产品经济效益实现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甚至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不仅刺激市场需求,而且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营销、技术、知识模型中,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处于与外部市场接触的最外层,主要功能在于有效获取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的创新信息,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并始终保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

市场营销能力表现为整合企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品牌的能力,以及与顾客、供应商等开展网络营销的能力。企业应从以下六层次创建自身的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二、分层构建与评价

(一)对潜在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太多的案例,都表明过,及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一旦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正确预测,就会沦为市场的垫底者。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营销信息系统,借以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各种市场信息,为营销管理人员改进计划,执行工作提供依据。随时做出正确的预测,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Consumer''''swantsandneeds)为中心,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二)关系营销。重视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等的良好关系构建,做到合作共赢。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跟踪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及营销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态度,由此了解关系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利于关系各方利益共同增长因素。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也有利于企业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快速反映应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技术引导新产品,新产品主导市场,这一关系链意义重大,是营销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关注产品的定价、产品外形分析和比较、产品功能分析和比较、产品售后服务分析和比较等。迅速制定营销策略:(1)根据产品属性,明确产品的销售要点,也就是产品的SWOT。(2)明确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次要消费群体、潜在消费群体、影响力中心的边缘群体。(3)制定合理的渠道策略。(4)客户开发和维护策略。(5)终端建设和推广策略。(6)论证,求证:营销人员和企业决策层,必须真实、准确地分析产品营销策略,不回避、不盲目、不开空头支票、不做额外承诺,相反,要切实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匹配能力和已有情况,进行务实讨论和修正。

(四)新市场开发能力。企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大都要求越来越高,冲出本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也就成为许多企业的梦想。离开熟悉的本地市场,进入更多的新市场,这就需要科学的来进行新市场的开发工作。不能开发出来?开发出来能有多大的产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市场调查。新市场毕竟是个未知的市场,没有太多可以依据可以对比的标尺,能市场是由多个元素和背景所构成的,例如政府、例如当地行业市场状况、例如渠道与终端类型状况、例如用户与消费者、例如竞争对手等,这些资料和信息综合在一起,才能对当地市场有个较为清晰和完整的了解。也只有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为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指引方向。

(五)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实施。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企业可控的基本营销措施组成一个整体性活动。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很多,要满足消费者需要所应采取的措施也很多。因此,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就必须把握住那些基本性措施,合理组合,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和效果。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企业营销 创新能力 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7-0057-01

一、持续创新与市场营销创新

企业持续创新能力本质上也是一种知识整合能力,这些知识不是单一的技术知识,而是具有一定层次性和联系性的系统化知识,是内化到企业行为特别是战略之中的知识,是与企业文化、价值观等紧密相关的有机知识体系。企业战略创新能力、组织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激励能力构成了企业持续创新的保障体系,而市场营销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知识创新能力,则是企业持续创新的实现机制,是企业持续创新的核心体系。

现代的市场营销理论思想:企业经营管理必须把营销的环节作为主线,而公司要想具备竞争优势以及长期增长的保障就必须要求产品得到创新,这样就可以保住公司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收益的稳定增长。企业的核心能力就是指企业以产品创新为基础,进一步把产品推向更有社会价值的市场上的一种能力。在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营销、技术、知识模型中,市场营销创新能力处于与外部市场接触的最外层,主要功能在于有效获取顾客、供应商、竞争者的创新信息,提高合作创新能力,并始终保持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敏感性。

市场营销能力表现为整合企业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品牌的能力,以及与顾客、供应商等开展网络营销的能力。企业应从以下六层次创建自身的市场营销创新能力。

二、分层构建与评价

1.对潜在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太多的案例,都表明过,及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公司,一旦失去了对市场需求的正确预测,就会沦为市场的垫底者。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营销信息系统,借以收集,挑选,分析,评估各种市场信息,为营销管理人员改进计划,执行工作提供依据。随时做出正确的预测,以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为中心,卖消费者想购买的产品。

2.关系营销。重视与供应商,顾客,竞争者,政府等的良好关系构建,做到合作共赢。是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跟踪顾客、分销商、供应商及营销系统中其他参与者的态度,由此了解关系的动态变化,及时采取措施消除关系中的不稳定因素和不利于关系各方利益共同增长因素。此外,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也有利于企业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

3.快速反映应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技术引导新产品,新产品主导市场,这一关系链意义重大,是营销的重中之重。要重点关注产品的定价、产品外形分析和比较、产品功能分析和比较、产品售后服务分析和比较等。迅速制定营销策略:

3.1根据产品属性,明确产品的销售要点,也就是产品的SWOT。

3.2明确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次要消费群体、潜在消费群体、影响力中心的边缘群体。

3.3制定合理的渠道策略。

3.4客户开发和维护策略。

3.5终端建设和推广策略。

3.6论证,求证:营销人员和企业决策层,必须真实、准确地分析产品营销策略,不回避、不盲目、不开空头支票、不做额外承诺,相反,要切实根据企业自身资源、匹配能力和已有情况,进行务实讨论和修正。

4.新市场开发能力。企业对本企业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大都要求越来越高,冲出本省,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也就成为许多企业的梦想。离开熟悉的本地市场,进入更多的新市场,这就需要科学的来进行新市场的开发工作。不能开发出来?开发出来能有多大的产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市场调查。新市场毕竟是个未知的市场,没有太多可以依据可以对比的标尺,能市场是由多个元素和背景所构成的,例如政府、例如当地行业市场状况、例如渠道与终端类型状况、例如用户与消费者、例如竞争对手等,这些资料和信息综合在一起,才能对当地市场有个较为清晰和完整的了解。也只有了解市场的基础上,才能有效为下一步的具体行动指引方向。

5.市场营销策略组合实施。市场营销组合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将企业可控的基本营销措施组成一个整体性活动。市场营销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很多,要满足消费者需要所应采取的措施也很多。因此,企业在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时,就必须把握住那些基本性措施,合理组合,并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和效果。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徐州;统计年鉴;分析

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徐州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对于提升徐州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创新能力可分为创新投入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包括资金投入能力、创新人才投入能力、创新设备投入能力、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能力、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新产品产出能力、专利产出能力。对这些要素进行分析,可以清晰地勾勒出徐州市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投入能力

(一)资金投入能力和创新人才投入能力

根据年鉴,2011年徐州市小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只占到其主营业务收入的0.29%,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的0.72%,中小型企业数据整合在一起后其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的比重是0.42%。对比数据显示,2010年创新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76%,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为0.93%。①这说明差距还是很大的。年鉴还显示,一共314家规模以上中型企业就有240家兴办了研究机构。300多家中型企业研发机构中有90位博士人才,占总人员的2.24%,486位硕士人才,占总人员的12.11%,2307位本科人才,占总人员的57.5%。2000多家小型企业研发机构的人才配置与此基本相同。中小企业的人才结构非常相似,总体上看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初级人才占的比重又过大,与科研要求不适应。

(二)创新设备投入能力等

年鉴显示,截止2011年底,徐州市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研发仪器与设备资产总额共计182783万元。虽然绝对量较大,但研发设备能力水平不高。中型企业仪器与设备资产占总资产的2.1%,小型企业仪器与设备资产占总资产的0.42%。年鉴还显示徐州市规模以上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能力为0.002,小型企业为0.0004,显而易见,徐州市中小企业在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方面严重不足。但“我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普遍较低。”[1]这说明,作为企业的一种普遍弱势,中小企业更明显。不过,从统计数据中也可以发现,当前徐州市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多的采用了技术改造的方式,在技术改造方面投入的经费较多。

二、创新产出能力

(一)新产品产出能力

年鉴显示,截止2011年底,徐州市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共开发新产品860项,新产品产值合计1366913万元,即136.69亿元。中型企业新产品产出能力为0.053,即新产品产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5.3%,小型企业的新产品产出能力为0.018,即新产品产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8%。总体上看新产品产出能力不足。但如果从研发经费投入和新产品产出直接的关系发现,新产品产出是研发经费投入的6倍,成果非常喜人。这说明,虽然新产品产出得绝对量和所占比例都不大,但是投入产出比合理,通过一定的引导,可以调动中小企业增加投入的决心。

(二)专利产出能力

年鉴显示,截止2011年底,徐州市规模以上中小型企业申请专利4合计1335项。其中技术含量高的是562项,小型企业竟然多于中型企业,说明小型企业当中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人员。徐州市有规模以上中型企业314家,规模以上小型企业2415家。平均每一家中型企业申请专利2.85项,拥有发明专利0.53项,平均每一家小型企业申请专利0.21项,拥有发明专利0.16项。这些创新工作主要体现在小改进、小创新上,讲求实用,能够迅速地转化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也显露出整体创新层次不高的问题。

三、结论

通过对徐州市2011年中小企业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企业高素质人才严重匾乏;创新设备投入和技术投入能力不高;创新产出能力差,技术创新层次不高。对比江苏省总的情况,截止到2010年,“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2]这表明徐州市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徐州市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基础薄弱的问题,政府和企业都要做出大量的努力。政府要在资金、人才、设备和技术等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企业则要从根本上改变对创新工作以及人才作用的看法与认识,自觉主动地加大创新工作投入,注重人才借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工作,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华海岭.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获取投入效率的DEA分析[J].科研管理2011(04)

[2]中国中小企业年鉴编委会.中国中小企业年鉴[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1P128

注解

企业创新能力范文第10篇

一、上海民营企业百强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

上海百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相关数据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研发费用民营制造业50强中的35家企业2013年的研发费用平均值为0.9446亿元(15家企业没有数据)。而民营服务业50强中仅14家企业填报了该项指标,其平均值为0.1373亿元。总体来看,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是服务业的6.88倍,服务业整体研发投入远低于制造业。

(二)专利发明民民营制造业50强2013年的专利总量为3975项(37家企业数据),平均每家企业拥有专利107.4项;发明专利共1298项(35家企业数据),平均每家企业38.17项。制造业50强中的上市公司拥有的专利,平均每家企业为114.67项,技术人员人均占有专利0.36项,硕博士员工人均占有专利1.75项,本硕博员工人均占有专利0.28项;制造业50强中上市公司的发明专利,平均每家企业47.38项,技术人员人均占有发明专利5.35项,硕博士员工人均占有发明专利0.31项,本硕博员工人均占有发明专利0.06项.民营服务业50强拥有专利总量仅76项(28家企业数据),发明专利仅13项,2项指标都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反映由于行业特点、企业经营模式、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的拥有专利及发明专利数量远大于服务业。

(三)人才质量及规模企业拥有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可以说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柱。2014上海民企百强有不少上市公司,我们通过查阅民企百强中的上市公司年报,计算整理得出以下相关数据:民营制造业50强中的20家上市公司拥有技术人员平均为523人,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10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604人。民营服务业50强中的11家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平均为321人,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4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350人。同样可以看出民营制造业企业的人才质量及数量规模都要大大优于民营服务业企业。

(四)民营制造业与民营服务业创新能力比较分析总体来看,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优于服务业企业,2013年制造业企业平均研发费用是服务业的14.73倍,制造业50强企业拥有专利数是服务业企业52.3倍,同时制造业企业上市公司的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专业人才的规模也要大于服务业企业。服务业企业的整体研发费用投入较少且高度集中,服务业也较少拥有专利、特别是发明专利,而且服务业企业自身拥有人才数量、质量及规模的限制也会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广大服务业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不利于其转型升级与良性发展。

二、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比较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上海国有企业更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目前在资产规模、技术基础与人才拥有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实力雄厚,与民营企业相比仍具有较大优势。同样根据上海企业百强榜单数据,我们将国企50强与民企50强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如下:

(一)研发费用与专利根据上海企业百强榜单数据,国有企业50强2013年投入的研发费用总额为1020亿元,与上年相比的增幅为270.91%,增幅巨大;而民企50强投入研发费用26亿元,同比下降3.70%。国有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要远远大于民营企业,且有较大增幅;国有企业50强2013年拥有专利26526项,同比增长20.35%,其中发明专利3153项,同比下跌19.38%;民企50强2013年拥有专利2258项,同比增长38.78%,其中发明专利1084项,同比增长613.16%。国有企业拥有专利与发明专利的数量也都远远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发明专利的年增长率达到613.16%,而国有企业的这一指标却下降了19.38%,说明民营企业在发明专利方面,已经显露了更好的发展势头。

(二)技术人员和高学历人才的占比情况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为了更加清晰地分析民营企业人才的数量和结构情况,我们通过对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和服务业50强以及国企50强中的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进行分析,计算整理得出以下数据:根据上述数据,民营制造业企业(20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523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平均为22.26%,民营服务业企业(11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321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18.42%;而国有企业(10家上市公司)平均拥有技术人员8883人,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3.52%。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拥有技术人员的规模远高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比例优势略高于民营企业。技术人员的实力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企业自身专利发明的创造,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发展的动力和企业效益实现的途径。另外从反映企业职工素质的学历状况来看,20家制造业民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604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9.35%,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5.02%;11家服务业民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350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27.54%,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5.09%;而10家国企本硕博学历人才平均为18447人,本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45.16%,其中硕博学历人才占员工总数比例平均为9.6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高学历人才的规模和比例优势都远高于民营企业。这种局面的形成可能与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经营理念以及经济实力的局限有关,民营企业对于人才吸引和人才激励制度的关注度不够,而人才实力的不足相当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提升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但相较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导致其用于研究开发的资金较少,研发投入较低,拥有专利和发明专利都远低于国有企业;其创新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民营企业相比更有不小差距。同时民营企业在经营中较为依赖廉价劳动力竞争优势,使得民营企业内部的人才质量和规模也显不足,导致大多数民营企业对于现代科技知识吸收缓慢,从而影响到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竞争力下降又会造成人才流失。因此总体上来说,上海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具体建议如下:

(一)维护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产学研结合企业是创新活动的主体,无论是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企业都是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成果占有者。因此要积极维护企业的主体地位,保证企业始终能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主要作用。而高等院校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同时也具有丰富的科技发明资源和创新基础设施,要发挥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利用高校的教学科技资源,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社会的衔接,可以更有效地配置社会资源,实现多方共赢。这方面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美国高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一般并不是自己办企业,而是将技术发明转让给企业来实现商业化。如斯坦福大学的“技术和商标许可办公室”模式,就是高校通过专利保护和许可方式,把科研成果转让给企业,科研成果的商业化推广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从而使得高校、发明者、创业企业、国家各方面都能从科技创新中实现“共赢”。随着当前技术创新的难度和复杂度的逐步提高,民营企业单独进行技术创新的风险和成本都十分巨大,因此要有效利用外生资源,积极寻求技术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才能有效降低企业研发风险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产学研结合创新,共同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可以为企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提高民营企业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高校科研应用水平,加快高校研究成果的转化。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发挥科技中介机构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推动民营企业制度创新要真正实现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就要做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并重,要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产权结构的合理化和多元化,还要有效解决政企分开的问题,从而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度,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和人才管理制度,充分利用企业的智力和人力资本。而深化企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吸收机制,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优秀人才投身到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动中去。健全的企业激励机制也有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的进程。

(三)加强民营企业家创新理念的培育民营企业的企业家素质往往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首先依赖于企业家,企业家本身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具备创新能力。因此要加强企业家创新理念的培养,使其树立积极学习的目标,不断学习并掌握当代新知识和新技术,与时俱进,顺应企业产品的发展趋势,把握前沿技术和研究方向,并充分认识到人才吸收和培养机制的重要性,积极引进适应企业需要的优秀专业人才,真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大创新要素的投入创新要素投入是指企业拥有能够投入到创新过程中的各类生产技术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工艺、设备和人员等。创新要素的投入是技术创新的必要保障,充足的资金人才资源和设备供应可以为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进步提供强大的物质和智力支持。资金技术资源不足的民营企业,可以争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展开合作,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教学资源,先进仪器等进行创新研究与发展。

(五)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随着知识经济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国内外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民营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要求是迫切的。针对当前上海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以及创新需求,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可以通过设立和实施相应的科技创新计划,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同时要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公平的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规范科技市场行为,在维护民营企业利益的同时有效保护其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

政府自身还可以加大科技创新的研究深度和投入力度,加强国家实验室、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政府采购,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风险,并为企业研发应用高新技术的产品提供激励和引导。政府可以集中力量重点投资与建设一批研究型高校,加大财政投入,适当减轻高校学费负担,促进高校不断培养出各类优秀的创新人才,为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本。

上一篇:能源管理体系范文 下一篇:企业营销创新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