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产保险范文

时间:2023-03-10 07:01:21

企业财产保险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1篇

鉴于_____(以下称被保险人)已向本公司投保企业财产保险以及附加___险,并同意按本保险条款约定交纳保险费,本公司特签发本保险单并同意依照本保险公司企业财产保险条款和附加险条款及其特别约定条件,承担被保险人下列财产的保险责任。

----------------------------------------------

| | 承保财产项目 | 以何种价 | 保险金额 | 费率(‰) | 保险费(元) |

| | | 值投保 | (元)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基 |--------|------|------|-------|--------|

| | | | | | |

| |--------|------|------|-------|--------|

| 本 | | | | | |

| |--------|------|------|-------|--------|

| 险 | | | | | |

| |--------|------|------|-------|--------|

| | | | | | |

| |--------|------|------|-------|--------|

| |特险| | | | | |

| | |-----|------|------|-------|--------|

| |约财| | | | | |

| | |-----|------|------|-------|--------|

| |保产| | | | | |

----------------------------------------------

----------------------------------------------

|总保险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 | | | | | |

| |--------|------|------|-------|--------|

| 附 | | | | | |

| |--------|------|------|-------|--------|

| 加 | | | | | |

| |--------|------|------|-------|--------|

| 险 | | | | | |

| |--------|------|------|-------|--------|

| | | | | | |

|--------------------------------------------|

|总保险金额人民币(大写) $: |

|--------------------------------------------|

|保险责任期限自 年 月 日零时起至 年 月 日二十四时止 |

|--------------------------------------------|

| 特别 | |

| 约定 | |

|--------------------------------------------|

|被保险人地址: | |

|电 话: | |

|行 业: | |

|所 有 制: | |

|占用性质: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签章 |

|财产座落地址: __________ | |

| 共 个地址 | 年 月 日 |

----------------------------------------------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财产保险; 保险管理; 风险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保险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许多方面,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油田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油田企业工作性质具有独特性,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和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如何做好企业财产保险工作,让保险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解除企业生产经营后顾之忧,是摆在每一个保险管理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本文以胜利石油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为例,主要探讨油田企业商业财产保险管理工作。

一、管理局财产保险情况简介

目前,管理局财产保险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安全生产保证基金(以下简称“安保基金”),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统一安排的,属于企业自保的范畴,其保险标的主要是存货、基本建设项目中引进的成套设备、新装置建成投料试车但尚未报转的固定资产以及房屋、办公设备等一些低风险的固定资产;二是商业财产保险,其保险标的主要是安保基金范围之外的财产,这些财产风险系数相对要高一些,由管理局下属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投保。

对于商业财产保险,投保的险种主要包括车辆保险、钻井工程险、财产一切险、财产综合险、机器损失险、危险货物承运责任险、沿海内河一切险、供电责任险、雇主责任险、团体意外伤害险、现金盗抢险等,涉及的保险标的物主要有各种车辆、钻井工程、钻井设备、定向井设备、录井仪器、锅炉、发电设备、水库、供水管线、供电线路、作业平台、钻井平台、现金等。

二、财产保险管理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保险是“集万家之资,救一家之急”,是维护社会安定的“稳定器”,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守护神”。尽管如此,由于受企业经济能力的限制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够重视保险问题,也并不是每个重视保险的企业都能够处理好保险工作。企业要做好财产保险管理工作,首先要重点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理解保险与安全防范之间的关系

在保险与安全防范的关系上,许多人在意识上存在误区,认为财产入保后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了,发生风险事故可以通过索赔来补偿损失,甚至还可能获得经济利益。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极其偏颇的,保险并不是一个万能的“保险箱”,它只能对保险事故发生的损失起到一个补偿的作用,而且由于存在免赔条款,财产损失即使在足额投保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得不到完全赔偿,对企业来说,财产出现风险事故总是会有所损失的。因此,企业不能因为财产已经投保就放松管理,相反,应该充分利用保险的防灾防损职能,做好企业财产安全预防工作,努力把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二)妥善处理保费与成本控制之间的矛盾

管理局对下属单位成本一直是逐年压缩,各单位的成本压力越来越重,尤其是近几年,各单位都感到资金紧张,年初预算时在成本安排上左右为难,往往是顾此失彼,这种局面也直接影响到单位的保险费用支出。为解燃眉之急,有的单位大幅度压缩保费支出,致使风险较高的财产也不能足额投保,甚至有的单位存在侥幸或投机心理,根本不参加财产保险,这些做法和心态都是极其错误的,一旦风险事故发生,对企业的影响有时是不可估量的,甚至可能是致命的,这不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不利于社会安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对待保险应该用长远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眼前的太平时期。因此,企业一方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居安思危,树立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要充分利用保险能够转嫁风险的特性,努力使其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风险经济损失,提高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在投保前,要充分调研,认真分析,做好企业财产保险筹划工作,要把企业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解决好企业保险与成本之间的矛盾。

(三)重点解决投保与保险管理之间的差距

从当前情况来看,许多单位在保险管理中仅局限于两个环节,一是参与签订保险合同,二是发生保险事故时参与处理索赔相关事项。由于保险事故并不是经常发生,有的几年才遇到一次,因此相当多的单位每年在保险管理上做的事情就是投保签单,然后等待来年续保。在保险实际工作中,通过与保险公司、基层单位的接触和讨论,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保险管理的内容远不只这些,需要我们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如财产风险分析、风险防范、保险筹划、索赔技巧等,每一位资产管理人员都应该加强保险业务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拓展保险管理范围,争取保险管理的主动权,以适应新时期下保险管理工作的新需要。

三、加强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针对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做好财产保险筹划工作

在保险管理上,投保签单前要认真调研分析,日常管理时应争取主动参与。具体地说,在企业财产保险管理上,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状况,对企业财产情况进行全面调研:根据企业财产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统计历年保险事故发生的频率,确定哪些财产风险较大,应该投保,哪些财产投保获得赔付的概率小于保费付出的成本,不应该投保;应该选择何种类型的险种,是否需要投保附加险;对投保财产根据风险发生的特点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措施;如何与保险公司结合做好企业风险防范工作等。总而言之,在保险管理上应该像税务一样,要积极做好保险筹划工作。

(二)充分发挥保险防灾防损职能

保险除具有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防灾防损等派生职能。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保险的防灾防损职能,让保险的这一职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了调动投保单位防范风险的积极性,鼓励投保单位主动防范风险,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损失,建议企业与保险公司协商,每年按保费的一定比例返回到企业作为防灾防损费。防灾防损费由企业和保险公司根据企业财产的风险程度共同监督使用,专款用于企业防范风险。这样,不仅企业会因为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率而降低经济损失,同时保险公司也会因此降低赔偿费用支出,实现双赢。

(三)切实提高保险管理人员的素质

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开展深度。目前,由于保险管理人员对保险知识了解不是很全面,业务也不是很熟悉,对保险工作认识也不足,因此,投保前对财产风险的分析工作做得不是很透彻,出险后对财产风险的评估工作做得也不够全面,日常管理中对风险的防范工作开展得也不是很到位,财产保险管理工作基本处于一种被动局面。为了更好地做好财产保险管理工作,让保险充分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从事保险管理的人员应该加强保险业务学习,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同时,也希望管理局能够为保险管理人员创造一种适合于学习的良好氛围,构筑一个适合于交流的互动平台,努力把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让保险真正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保护神和坚强后盾。

四、对几个重要问题的深度探讨

(一)关于车辆保险问题

之所以把车辆保险问题单独提出来,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车辆保险在管理局保费支出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例,二是车辆在管理局设备管理中一直处于重要而又特殊的地位。通过对近几年管理局车辆保险保费支出情况与发生事故索赔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长期以来车辆的索赔率大概维持在20%~30%。出现这种低索赔率的原因,一是管理局各单位的车辆由于维护及时到位,车况运行良好;二是单位管理比较严格,加上司机的技术水平整体较高,安全意识也较强,导致保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较小。车辆在全国来说具有高风险性,但在管理局却是一项低风险资产,车险是保险公司在管理局保险中盈利最为丰厚的一块蛋糕。因此,笔者认为管理局在车辆保险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除保留国家规定必须保的交强险外,其他车辆商业保险取消,在财务上设一个保险基金科目,每年根据一定的比率提取车辆保险基金,实施企业车辆自保;二是与高风险的财产捆绑招标,解决高风险财产保费过高甚至无人问津的问题。

(二)关于引入中介公司问题

为切实降低企业财产保险费用,并且让企业风险充分地分散和转嫁,自2005年以来,管理局通过“我为你提供市场,你为我提供服务,以市场换服务”的手段,先后引入了北京安华保险经纪公司和胜利保险经纪公司两家保险中介公司参与管理局的财产保险管理工作。通过几年的努力和实践,管理局的保险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保费成本支出进一步降低,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管理局财产保险管理工作整体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我们也看到,在管理局财产保险费用大幅度降低的同时,保险经纪公司的经济效益也随之受到了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利于管理局的现象可能会逐渐显露出来,如把关不严、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甚至隐性转变立场等都可能出现。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利变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适当考虑引入其他的保险中介公司参与竞争,以确保财产保险工作的服务水平能够高质量地延续下去。

(三)关于财产保险招标工作

保险招标是管理局近几年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点和创新点。自从2009年开始第一次财产保险招标尝试以来,效果比较明显,对同一标的物在保险责任扩大的同时,保险费用进一步得到了降低,保险招标是我们今后财产保险管理工作的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对于保险招标工作,我们要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程序透明,阳光操作。在规范招标的基础上,为提高工作效率,从增加企业效益和方便服务角度出发,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应该重点予以考虑:

1.财产保险标的时间要尽量统一

这是从增加企业效益方面考虑的。统一时间点可以提供大批量的财产保险标的,吸引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参与,这样我们在财产保险采购时就能够获得更加优惠的条件。

2.财产保险标的地域要相对集中

这是从保险公司提供便利服务角度考虑的。若财产保险标的物的地域过于分散,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和方便性方面会存在一些折扣。

3.财产保险标的优劣要科学组合

这是从提高保险公司对标的物的吸引力方面考虑的。由于油田具有特殊性,有些财产风险程度很高,如钻井工程、钻井设备、定向井设备、录井仪器、钻井平台等,这些财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极其重要,但由于赔付率连年居高不下,成为烫手山芋,致使保险公司对这些保险标的逐渐失去了兴趣,甚至不愿继续承保。为此,在保险招标时,对财产保险标的要优化组合,科学搭配,将风险较高的财产与风险相对较低的财产捆绑招标,把油田企业的风险尽可能充分地转嫁出去。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3篇

保险财产地址: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

兹将下列财产向_________保险公司投保企业财产保险:

────────────┬──────────┬──────────

│ 保 险 财 产 名 称 │  保 险 金 额  │  特 别 约 定  │

├────────────┼──────────┼──────────┤

├────────────┼──────────┼──────────┤

├────────────┼──────────┼──────────┤

├────────────┼──────────┼──────────┤

├────────────┴──────────┴──────────┤

│保险金额合计人民币

├──────────────────────────────────┤

│保险费率:每千元

├──────────────────────────────────┤

│保险费:人民币

├──────────────────────────────────┤

│保险期限:

个月自

日零时起

日二十四时止

├─────────────────────┬────────────┤

│注意:本投保单在未经保险公司同意,或未签 │

发保险单之前,不生保险效力。

│投保单位签章:

保险单号码

签发日期

签章

年 月 日 │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4篇

1.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发展中的问题分析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发展过程中还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1)现有适合中小企业投保的财产保险产品相对匮乏,主要表现在保险公司现有产品无法完全覆盖中小企业的风险点,导致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购买保险的形式转嫁大部分经营风险;

(2)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的营销渠道过于狭窄,主要表现在保险公司主要依赖于大型经纪公司和专业保险公司销售其产品,而这类公司往往从经济利益上考虑而注重开发和维护大型客户,忽视了中小企业的保险需求,同时适合中小企业方便投保的网销、电销渠道则一直以个人客户为主,同样忽视中小企业的保险需求;

(3)中小企业投保财产保险意识不强,往往仅对高发性风险投保,对一般性风险则采取自留方式,在节省少量保费的同时保留了诸多风险;

(4)保险公司对中小企业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直接表现在保险公司的优质理赔资源往往倾向大型企业客户;

(5)宏观环境层面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财产保险费率相对较高造成中小企业投保压力过大,而政府对中小企业保费的补贴却很少甚至没有。

2.解决中小企业财产保险问题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必须在认识上进行全面的提高,进而推进保险服务。中小企业是我国的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所以中小企业的财产保险为保险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在具体的措施上可从多方面进行改善。保险公司要能够审时度势,要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的财产保险不仅能够对我国保险市场的拓展及业务结构调整起到重要促进作用,还能够有效降低保险公司自身的经营风险。另外要探索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在巩固现有营销渠道的同时,开拓新型营销渠道。具体方式是维护现有经纪公司、专业公司渠道的同时,利用网络和手机等先进工具,开发网上自助投保、手机微信投保等新渠道。保险机构不仅要将保险营销的多元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还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及管理特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及社会的量,做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宣传及营销工作,从而为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再者,要在中小企业中建立财产保险信用信息平台,此举有助于参与保险市场的主体信息透明化,在供求双方的信息资源上也会更加对称,对提高保险公司的服务质量也有着促进作用。平台中可以引入投保的中小企业基本信息,例如中小企业的工商、税务信息以及管理状况、生产经营环境状况、历年投保财产保险的情况和赔付状况等。同时保险信用信息平台的管理者要充当好保险经营主体及参保企业间沟通桥梁的角色,适时整理相关数据、有关投保、理赔等调研报告,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双方的行为,有利于保险行业的发展。最后就是要在管控方面进行有效的强化,科学的制定承保条件。保险公司拓展中小企业的财产保险业务要能够从其自身的风险状况和保险实际需求入手,以中小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的保险产品,必要时可以研发专属产品。

二、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上虽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在财产保险的投保意识上以及对其了解程度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财产保险市场总体而言还面临着严峻的困境,针对具体的问题要结合实际进行分析,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国中小企业财产保险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民营企业;财产风险;企业财产保险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5年末,民营经济在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到65%左右(含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占全国税收比重8.7%,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出口的77.4%。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民营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其自身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但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的服务却滞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对我国民营企业风险的研究,不仅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险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现实需要。

一、我国民营企业实物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而导致对企业在物质生产及生命安全等所产生的威胁。在各种自然风险中,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是火灾、爆炸、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以广东为例,在2004年重大火灾爆炸的统计资料中,民营企业发生火灾共35起,占调查总数的71.4%,直接财产损失达5 013.11万元。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主要受到影响的是初级原材料开采和粗加工行业、运输和通讯线路企业及大江大河流域乡镇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在城市的民营企业而言,暴雨洪水之后形成的内涝是主要灾害。台风主要对沿海地区的城市影响比较大,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和广东省每年因为台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2004年,仅浙江“云娜”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81亿元。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弱,遭受损失的程度相对比较严重。

(二)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对民营企业影响逐渐增加,社会风险包括盗窃、破坏、挪用公款、等个体违法行为以及罢工、暴动等群体违规行为。近两年,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带有群体属性的社会冲突、动乱、暴乱就属于典型的社会风险:2004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南小城埃尔切,一把火烧毁了中国鞋城里温州商人价值100多万欧元的鞋子; 2005年11月4日深夜,巴黎骚乱造成多家华人商铺被大火焚毁,最大面积达9 000平方米,损失惨重。社会风险不是企业的可控风险,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大多数情况下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如企业内部对设备质量和维修保养不当、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和操作失误、安全生产控制不力和管理混乱造成风险损失,债务人可能因经济衰退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也可能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管理失误、延误工期而无法偿还,从而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二、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目前也有少量财产保险公司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进行产品开发。如美亚保险公司已经有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保险部”;平安财险推出了“恒利达”企业定额综合保险。但最终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和保险市场价格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导致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包括责任保险在内承保率不足20%,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保险的供给和需求

1.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加上一些企业保险观念淡薄,认为保险可有可无,最好不保。大型企业比较注重自保,认为买商业保险意义不大。

2.民营企业一般是由家族成员、亲戚或朋友及个人企业主负责企业经营活动,内部管理混乱,人员流动频繁,厂房和经营场所经常变更,给保险承保带来一定的难度。

3.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诚信比较差,投保时逆选择现象严重。以东莞保险市场为例,东莞是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当地保险公司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专门设计了包括企业财产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在内的一揽子保险,产品推向市场后,愿意投保的大多是风险比较高的餐饮业和零售业;投保后,一些企业拖欠保费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保险事故发生时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如台风暴雨后,一些厂房或仓库会存在内涝,被保险人不仅不积极施救,还会将滞销的产品扔到积水里增加索赔的金额。

(二)保险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不足

1.长期以来,我国财产保险开展业务的重点单位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从某公司对企业财产保险的核保要求看到这一点:“企业财产保险是公司的支柱险种,……对保额100万元以下的标的严格控制承保,其费率不得低于正常费率标准,原则上不附加利损险和盗窃险。”“禁止承保泡沫厂、海绵厂、烟花/爆竹厂。对制鞋厂、成衣厂、制袜厂、玩具厂、家俱厂、夜总会、卡拉ok厅、ktv包房等严格控制火灾责任,对火灾责任实行大额免赔。”从利润考核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是有道理的。但民营经济中相当一部分行业是服装业、制鞋业、玩具业、家俱业、灯具、电子行业,这些行业中大部分企业投保的金额会在100万元以下,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火灾。保险公司将大部分承保对象和承保风险都严格限制,就不能责怪民营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了。

2.保险公司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民营企业虽然机制灵活,产业结构调整快,但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层次不等,对保险的需求也有差异。而保险公司使用的条款基本上是总公司制定的,即使有创新,主要也是将原有的险种进行不同的组合。事实上因为我国各地气候、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企业经营差异比较大,总公司不可能制定出适应我国各地企业发展的财产保险条款,特别是针对规模较小的私人企业。在现实中形成一种局面是保险公司销售的险种,企业不感兴趣;企业希望得到的保障,保险公司不能提供。

3.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公司)处于利润考虑,不愿意承保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因为台风和洪水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在考虑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和承保利润的基础上,不愿意提供服务。前文提到的东莞某保险公司,当年推出专门承保中小企业的一揽子保险,赔付率达300%左右,加上当地其他财产保险公司价格恶性竞争,导致该公司进军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三、对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的建议

(一)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保险的重要意义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税收的重要来源、对外贸易的生力军,民营经济为国内保险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巨大的需求市场。保险业研究民营企业的保险问题不仅支持了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公司发展来说,研发民营企业风险可以开辟新的保险需求,实现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这本身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创新事业。

(二)研究、开发民营企业财产风险评估模型

保险公司要发展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就必须研究企业风险状况,分析企业希望通过保险分散风险的需求,在满足需求、供需利益兼顾和保证合理利润的条件下,方能设计出畅销的保险商品。保险公司在对企业风险研究中,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防灾防损设施下企业的风险水平,不能一概而论。

保险公司应组织市场调研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与高校合作,到浙江、广东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的省份调研,收集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的损失数据,利用尖端的计算机技术,建立民营企业财产风险的创新模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研究,再付诸实践。

(三)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管理技术水平

要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保险公司自身业务管理水平需要大大提高。首先是精确地定义风险和承保范围、限定风险和量化风险;其次是对产品的定价,可以考虑制定价格底线,再根据风险类型、地区、损失经验和投保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允许费率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浮动;第三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再保险、共同保险、限制承保、加费承保、免赔额(率)等技术手段控制风险和损失,不能生搬硬套,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风险状况灵活处理。

(四)加强宣传,引导民营企业认识和理解保险的相关知识

利用新闻媒体,通过登载保险公司向企业理赔的典型案例,解释保险条款及防灾防损知识。2006年9月,《广州日报》登载了一家制衣厂因为“暴雨”和“大雨”的一字之差导致向保险公司索赔失败的案例。通过这则新闻,读者清楚了保险责任范围中“暴雨”对一定时间内的雨量是有规定的,只有达到这样的条件,保险公司才会做出赔偿。而不是只要保了险,保险公司就会赔偿,或者认为损失多少保险公司就要赔多少,保险公司的赔款与承保的责任范围、保险金额、标的价值、损失程度等都是相关的。对保险的概念和理论有基本认识之后,民营企业在面对保险公司的展业、核保、理赔、防灾防损等工作时就会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和对保险业务不必要的误解。

(五)保险公司的业务内容要从单纯的物质保障逐步发展为对民营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由于保险公司存在专业管理的效率优势,保险公司可通过其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尤其是通过现场风险查勘,全面评价企业所面临的自然环境、运营流程、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找出其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风险控制改善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民营企业发生灾害事故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避免灾害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程路.中国民营经济:从2001到2005[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3.

[2]孔建国.论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j].保险研究,2000,(9).

[3]郭迈.2005年广东省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j].保险研究,2006,(6).

[4]江生忠.中国保险业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编纂委员会编[m]。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2005),岭南美术出版社.

[7]广东统计局编.广东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8.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企业发展;财产保险;风险管控

企业财产保险作为我国企业发展回避风险、管控风险的重要手段,在二十世纪中后期一度成为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效益险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与经济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财产保险发展困难重重、十分缓慢,因此,加强对我国企业财产保险需求的研究与分析,对于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重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影响我国企业财产保险需求的因素分析

(一)破产成本

就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在现代企业财产保险中一旦企业购买了保险之后,就能避免公司遭受灾害损失而导致资不抵债情况的发生。此外,对企业来说破产是一种非常极端的情况,发生的概率非常低。常见企业问题主要是由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造成的财务上的困境。但是企业在购买企业保险之后,就能够享受到保险理赔,从而低成本、快速地恢复企业资金的流动与周转。一般而言,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愿意购买企业保险,因为购买保险后能够最大化降低企业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并能在资本市场以低成本融资,获得两全其美的结果。

(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博弈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股东无法实时观察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可能会出现管理者做出背板股东利益的行为。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股东就会在给予管理者的报酬上稍加控制,企业管理者出于自身的利益也会引入保险这种最有效的监督机制,赢得股东对其的信任。

由于我国企业发展的特殊情况,一方面是在政府控股、参股的企业中管理者与股东都是由政府直接任命,股东与国有资本之间没有直接的经济联系,导致股东无法在人事权与财务权上达到制约企业管理者的目的,企业管理者也就不具备风险管控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的资金量弱小,难以吸引企业管理经理层的加入,而中小企业又普遍缺乏风险管控的意识,一旦企业出现资金链短缺的情况,就会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博弈

当前,我国的股东与债权人的分配方式是不一样的,股东的收益取决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且承担相应的企业运行风险与债务。而债权人的收益相对来说是稳定的,其优先于企业资产的清偿。因此对于一个负债很高的企业来讲,一旦发生资金链短缺或其他损失要追加投资时,出于对自身利益的保护,股东就会有限制的进行投资。由此可见,股东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如果企业购买了财产保险后,就能够满足股东、债权人与企业管理者多方面的利益,并将企业遭受的风险全部转移到保险公司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价值与股东的价值,充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四)税收政策

按照国际通行的企业财会规则,企业在购买财产保险后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避税的效果,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我国企业所得税是按照累进税制缴纳的,而保险能有效降低企业收入的波动,从而稳定企业的收入水平。二是,由于保险企业与非保险企业之间存在损失准备金的税制差异,因此相对于风险自留,购买企业保险更具诱惑性。三是,企业在购买财产保险时所产生的所有费用是全额免税的。

此外,我国现行的税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税法只明确规定企业在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可以申请免税一年,对保险赔款能否全额免息等方面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企业很难在这种税收政策下估算税收带来的优惠。

(五)保险公司的专业化经营

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保险公司在风险管控中越来越专业化与规模化,保险公司不仅仅在索赔与损失控制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对处在承包期内的企业还能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险评估、监督管理以及企业核算等方面的风险。当然,我国的保险公司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了对企业财产保险购买的影响,如保险公司核心技术部门实力弱小,对风险估算以及产品定价的过程较简单,产品间的规模与内容趋于一致,风险管理服务不到位。

二、改善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现状的建议

(一)强化企业利益者的风险意识

企业最大目的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利润与风险是成正比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就是险中求利的过程。因此,企业应当具备正确识别风险、回避风险及转移风险的能力,才能在风险中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对于企业而言,就应当强化企业管理者及股东的风险意识,加强对企业利益者风险意识的培训。

(二)改进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与服务能力

首先,保险公司要加快自身保险产品以及服务的创新,针对我国当前企业发展的状况以及需求,从而找到与企业风险管控上的契合点。其次,要主动降低产品的价格,保险公司不能将产品制定产生的高额成本转移到企业身上,只有通过不断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以及成本转移的渠道,从而达到降低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目的,以此降低企业产品的价格。最后,保险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保险服务热情,强化对承保企业的风险评估与勘查,与企业一起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提高对防灾防损的水平。

(三)提高中小企业的企业财产保险需求

提高中小企业财产保险的需求还应当改善我国的保险行业的外部机制,如创建中小企业信用记录及信息的平台,保证保险公司与企业间信息的相互公开;成立地方性的政策保险法人机构,对特殊的企业实行强制性的保险并给予财政上的扶持;加大对投保参保企业保费上的财政补贴,积极鼓励企业投保参保。其次,要积极推进保险公司的机构及营销渠道的建设与完善,优化中小企业的保险服务网点;加大对企业财产保险益处的宣传力度,并制定相关的激励与保护性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对购买保险的积极性。

结束语: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各种困难与风险,要想实现企业长期稳步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提升企业科学生产能力以及风险管理能力。而风险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财产保险的帮助,因此,充分利用保险是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作者单位:贵州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奎潮.中国企业财产保险的需求分析[D].南开大学,2009.

[2]唐金成,明明.试论我国企业财产保险可持续发展[J].金融与经济,2012,12:51-53.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7篇

一、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市场极为广阔

自1980年以来,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超高速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中期,寿险业务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而财产险的发展速度却大大减缓,企业财产保险更是如此。其放慢速度的原因不在于市场空间的狭小,从全国保险市场方面看,近几年我国的保险深度在1.57%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5%,保险密度为12美元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按保守估计,我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潜力至少在250亿美元以上;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方面看,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企业仅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超过7.8万亿元(编者注:目前国内没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8万亿元,按全社会消费品总额推算的企业存货为0.8万亿元,各类企业数目超过5000万个,而国内财产保险同年的保额仅相当于上述潜在保险对象的50%,承保户数不足企业总数的2%,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二、展业方式滞后是制约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内保险业的超高速发展得益于两个因素:第一,保险业务从无到有,市场空间广阔,易于开拓。第二,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保险市场特别是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保险供给方面看,经历了由政府经办保险向商业保险的转变,其带来的积极结果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保险人的垄断市场发展到多家国内保险机构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国外保险公司有限度地在中国开展保险业务。保险人以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扩张为基本目标,利益驱动成为保险发展的内在动力,财务核算成为保险人加强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由独家垄断向寡头垄断的变化并未给财产保险带来新的生机,突出表现在,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争夺传统业务市场,“老三险”竞争十分激烈,而新险种开发严重滞后。从保险需求方面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保险公司开始摆脱行政束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独立法人,经历了由政企不分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转变。保险需求方经营地位的转变对保险市场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必须承担自身的全部风险,分散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财务核算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行政部门不能再对企业的日常开支作出硬性规定,分散风险方式的选择由企业在对风险财务成本进行认真核算的基础上自行决定。

这种变化给供需双方带来的共同变化是都摆脱了行政束缚,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盈利为目的是供需双方的基本经营目标,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是供需双方加强管理的重点环节。从保险角度看,这种变化给供需双方造成的不同影响是:第一,保险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保险需求方在保险市场中居主动地位,保险供给方必须满足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二,保险需求方需要权衡成本效益而选择分散风险的方式,保险供给方确定保险产品的价格必须寻找供需双方的利益结合点。第三,保险需求方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保险标的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风险各异,需要保险供给方对此进行风险定量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保险价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保险供给的险种少,供给价格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保险业内人士意识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特征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给保险展业带来了冲击,主要是:以争取政府强制企业“一把手”点头的展业方式失效;以应收保费促保的续保方式可能出现高额或有损失;大型企业集团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传统的企业财产保险展业方式受阻,但在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继续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对策方面,一些业内人士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我为主的观念,主要建议仍是如何推动保险需求方接受现存或稍加改良的保险模式,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建议很难推动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正确分析企业可保风险是企业财产保险改革和创新的前提

在我国诸多自然风险中,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是洪涝和地震灾害。但是除初级原材料开采和粗加工行业、运输和通讯线路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位于或毗邻城市,而城市是我国的洪灾重点设防和保护区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洪涝不是多数大中型企业的重点灾害,而是大江大河流域乡镇企业的主要灾害。所以在企业自然风险研究中,必须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防洪设施和政策下企业的风险水平,不能一概而论。

经济风险包含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按企业能否施加影响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类。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震荡有其内在的规律,非人类意识所能控制,因此这类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中,由于设备质量和维修保养不当、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和操作失误、安全生产控制不力和管理混乱等造成的风险事故,均可以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而得以控制,这类风险属于可控风险。在经济风险中,火灾、机械和电器事故、化学泄露、爆炸等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对经济风险的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的高低,是当前企业选择风险管理方式的关键所在。

社会风险是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风险,无论是带有个人属性的行为过失、恶意行为,还是带有群体属性的社会冲突、动乱、暴乱、政治动荡、战争等风险,均不是企业的可控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因此遭受的损失主要为间接损失。社会风险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

在上述风险中,大多数自然风险为可保风险,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资产集中在不易遭受毁灭性可保灾害的大、中型城市,因此不是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所关注的重点。经济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企业财产保险的业务增长点。社会风险除一些带有个体行为的风险外,大多数是不可保风险。

四、寻求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是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关键

在企业财产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都希望通过保险获得利益。从微观方面看,保险人希望通过承保获得利润,选择保险标的的基本条件是: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管理费用;被保险人希望通过参加保险减少风险管理成本,获取稳定经营的保证,参加保险的基本条件是:保险成本[保费支出×(1+资本收益率)]<风险控制成本。微观上两者难以达到双赢。然而从宏观方面看,由于保险充分利用大数法则可以使集合的被保险人保险成本<社会风险控制成本,可以实现:风险控制成本>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因此,风险控制成本>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就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是:被保险人保险成本=保险人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社会平均利润。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8篇

我国即将加入WTO,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正跃跃欲试、做好了进入中国———21世纪全球最具潜力的保险市场的抢滩准备,而在国内财产保险市场尚处于开拓阶段、市场前景极为广阔的条件下,国内财产保险尤其是企业财产保险却放慢了发展速度。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从空间方面看,在极为广阔的市场中如何与强大的对手逐鹿中原,国内保险业明显准备不足;从时间方面看,留给中资保险业发展壮大的时间相当有限。如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扩大国内财产保险特别是企业财产保险的业务阵地和市场份额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市场极为广阔

自1980年以来,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超高速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中期,寿险业务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而财产险的发展速度却大大减缓,企业财产保险更是如此。其放慢速度的原因不在于市场空间的狭小,从全国保险市场方面看,近几年我国的保险深度在1.57%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5%,保险密度为12美元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按保守估计,我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潜力至少在250亿美元以上;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方面看,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企业仅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超过7.8万亿元(编者注:目前国内没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8万亿元,按全社会消费品总额推算的企业存货为0.8万亿元,各类企业数目超过5000万个,而国内财产保险同年的保额仅相当于上述潜在保险对象的50%,承保户数不足企业总数的2%,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二、发展方式滞后是制约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内保险业的超高速发展得益于两个因素:第一,保险业务从无到有,市场空间广阔,易于开拓。第二,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保险市场特别是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保险供给方面看,经历了由政府经办保险向商业保险的转变,其带来的积极结果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保险人的垄断市场发展到多家国内保险机构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国外保险公司有限度地在中国开展保险业务。保险人以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扩张为基本目标,利益驱动成为保险发展的内在动力,财务核算成为保险人加强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由独家垄断向寡头垄断的变化并未给财产保险带来新的生机,突出表现在,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争夺传统业务市场,“老三险”竞争十分激烈,而新险种开发严重滞后。从保险需求方面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保险公司开始摆脱行政束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独立法人,经历了由政企不分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转变。保险需求方经营地位的转变对保险市场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必须承担自身的全部风险,分散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财务核算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行政部门不能再对企业的日常开支作出硬性规定,分散风险方式的选择由企业在对风险财务成本进行认真核算的基础上自行决定。

这种变化给供需双方带来的共同变化是都摆脱了行政束缚,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盈利为目的是供需双方的基本经营目标,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是供需双方加强管理的重点环节。从保险角度看,这种变化给供需双方造成的不同影响是:第一,保险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保险需求方在保险市场中居主动地位,保险供给方必须满足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二,保险需求方需要权衡成本效益而选择分散风险的方式,保险供给方确定保险产品的价格必须寻找供需双方的利益结合点。第三,保险需求方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保险标的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风险各异,需要保险供给方对此进行风险定量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保险价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保险供给的险种少,供给价格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保险业内人士意识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特征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给保险展业带来了冲击,主要是:以争取政府强制企业“一把手”点头的展业方式失效;以应收保费促保的续保方式可能出现高额或有损失;大型企业集团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传统的企业财产保险展业方式受阻,但在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继续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对策方面,一些业内人士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我为主的观念,主要建议仍是如何推动保险需求方接受现存或稍加改良的保险模式,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建议很难推动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正确分析企业可保风险是企业财产保险改革和创新的前提

在我国诸多自然风险中,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是洪涝和地震灾害。但是除初级原材料开采和粗加工行业、运输和通讯线路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位于或毗邻城市,而城市是我国的洪灾重点设防和保护区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洪涝不是多数大中型企业的重点灾害,而是大江大河流域乡镇企业的主要灾害。所以在企业自然风险研究中,必须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防洪设施和政策下企业的风险水平,不能一概而论。

经济风险包含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按企业能否施加影响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类。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震荡有其内在的规律,非人类意识所能控制,因此这类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中,由于设备质量和维修保养不当、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和操作失误、安全生产控制不力和管理混乱等造成的风险事故,均可以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而得以控制,这类风险属于可控风险。在经济风险中,火灾、机械和电器事故、化学泄露、爆炸等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对经济风险的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的高低,是当前企业选择风险管理方式的关键所在。

社会风险是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风险,无论是带有个人属性的行为过失、恶意行为,还是带有群体属性的社会冲突、动乱、暴乱、政治动荡、战争等风险,均不是企业的可控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因此遭受的损失主要为间接损失。社会风险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

在上述风险中,大多数自然风险为可保风险,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资产集中在不易遭受毁灭性可保灾害的大、中型城市,因此不是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所关注的重点。经济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企业财产保险的业务增长点。社会风险除一些带有个体行为的风险外,大多数是不可保风险。

四、寻求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是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关键

在企业财产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都希望通过保险获得利益。从微观方面看,保险人希望通过承保获得利润,选择保险标的的基本条件是: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管理费用;被保险人希望通过参加保险减少风险管理成本,获取稳定经营的保证,参加保险的基本条件是:保险成本[保费支出×(1+资本收益率)]<风险控制成本。微观上两者难以达到双赢。然而从宏观方面看,由于保险充分利用大数法则可以使集合的被保险人保险成本<社会风险控制成本,可以实现:风险控制成本>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因此,风险控制成本>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就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是:被保险人保险成本=保险人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社会平均利润。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9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产风险;企业财产保险

近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05年末,民营经济在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到65%左右(含外商和港澳台投资),占全国税收比重8.7%,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出口的77.4%。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快速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民营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的增加,其自身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但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的服务却滞后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当前对我国民营企业风险的研究,不仅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险公司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的现实需要。

一、我国民营企业实物资产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自然风险

自然风险是指因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引起的种种现象而导致对企业在物质生产及生命安全等所产生的威胁。在各种自然风险中,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是火灾、爆炸、暴雨、洪水、台风等灾害。以广东为例,在2004年重大火灾爆炸的统计资料中,民营企业发生火灾共35起,占调查总数的71.4%,直接财产损失达5013.11万元。暴雨形成的洪涝灾害主要受到影响的是初级原材料开采和粗加工行业、运输和通讯线路企业及大江大河流域乡镇企业,对生产经营场所在城市的民营企业而言,暴雨洪水之后形成的内涝是主要灾害。台风主要对沿海地区的城市影响比较大,我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浙江省和广东省每年因为台风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上亿元,2004年,仅浙江“云娜”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181亿元。而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抵抗自然风险的能力弱,遭受损失的程度相对比较严重。

(二)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对民营企业影响逐渐增加,社会风险包括盗窃、破坏、挪用公款、等个体违法行为以及罢工、暴动等群体违规行为。近两年,民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带有群体属性的社会冲突、动乱、暴乱就属于典型的社会风险:2004年9月16日晚,西班牙东南小城埃尔切,一把火烧毁了中国鞋城里温州商人价值100多万欧元的鞋子;2005年11月4日深夜,巴黎骚乱造成多家华人商铺被大火焚毁,最大面积达9000平方米,损失惨重。社会风险不是企业的可控风险,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大多数情况下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大。

(三)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可能来自企业内部,也可能来自企业外部。如企业内部对设备质量和维修保养不当、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和操作失误、安全生产控制不力和管理混乱造成风险损失,债务人可能因经济衰退而无法如期偿还债务,也可能因合同一方当事人管理失误、延误工期而无法偿还,从而造成企业经济上的损失。

二、制约我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的因素分析

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目前也有少量财产保险公司专门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进行产品开发。如美亚保险公司已经有了专门的“中小企业保险部”;平安财险推出了“恒利达”企业定额综合保险。但最终因为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和保险市场价格恶性竞争等因素影响,导致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包括责任保险在内承保率不足20%,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保险的供给和需求

1.中小型民营企业规模小,资金不足,加上一些企业保险观念淡薄,认为保险可有可无,最好不保。大型企业比较注重自保,认为买商业保险意义不大。

2.民营企业一般是由家族成员、亲戚或朋友及个人企业主负责企业经营活动,内部管理混乱,人员流动频繁,厂房和经营场所经常变更,给保险承保带来一定的难度。

3.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诚信比较差,投保时逆选择现象严重。以东莞保险市场为例,东莞是民营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当地保险公司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专门设计了包括企业财产保险、公众责任保险、雇主责任保险在内的一揽子保险,产品推向市场后,愿意投保的大多是风险比较高的餐饮业和零售业;投保后,一些企业拖欠保费的情况也经常发生;保险事故发生时企业也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如台风暴雨后,一些厂房或仓库会存在内涝,被保险人不仅不积极施救,还会将滞销的产品扔到积水里增加索赔的金额。

(二)保险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自身存在的不足

1.长期以来,我国财产保险开展业务的重点单位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对民营企业重视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可以从某公司对企业财产保险的核保要求看到这一点:“企业财产保险是公司的支柱险种,……对保额100万元以下的标的严格控制承保,其费率不得低于正常费率标准,原则上不附加利损险和盗窃险。”“禁止承保泡沫厂、海绵厂、烟花/爆竹厂。对制鞋厂、成衣厂、制袜厂、玩具厂、家俱厂、夜总会、卡拉OK厅、KTV包房等严格控制火灾责任,对火灾责任实行大额免赔。”从利润考核的角度出发,保险公司是有道理的。但民营经济中相当一部分行业是服装业、制鞋业、玩具业、家俱业、灯具、电子行业,这些行业中大部分企业投保的金额会在100万元以下,面临的主要风险就是火灾。保险公司将大部分承保对象和承保风险都严格限制,就不能责怪民营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了。

2.保险公司企业财产保险产品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民营企业虽然机制灵活,产业结构调整快,但企业规模大小不一,层次不等,对保险的需求也有差异。而保险公司使用的条款基本上是总公司制定的,即使有创新,主要也是将原有的险种进行不同的组合。事实上因为我国各地气候、经济发展、社会环境、企业经营差异比较大,总公司不可能制定出适应我国各地企业发展的财产保险条款,特别是针对规模较小的私人企业。在现实中形成一种局面是保险公司销售的险种,企业不感兴趣;企业希望得到的保障,保险公司不能提供。

3.保险公司(包括再保险公司)处于利润考虑,不愿意承保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如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因为台风和洪水风险比较大,保险公司在考虑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和承保利润的基础上,不愿意提供服务。前文提到的东莞某保险公司,当年推出专门承保中小企业的一揽子保险,赔付率达300%左右,加上当地其他财产保险公司价格恶性竞争,导致该公司进军中小企业财产保险市场的积极性大受打击。

三、对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的建议

(一)保险公司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民营企业保险的重要意义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吸纳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税收的重要来源、对外贸易的生力军,民营经济为国内保险业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巨大的需求市场。保险业研究民营企业的保险问题不仅支持了地方和国家的经济发展,从公司发展来说,研发民营企业风险可以开辟新的保险需求,实现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这本身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创新事业。

(二)研究、开发民营企业财产风险评估模型

保险公司要发展民营企业财产保险,就必须研究企业风险状况,分析企业希望通过保险分散风险的需求,在满足需求、供需利益兼顾和保证合理利润的条件下,方能设计出畅销的保险商品。保险公司在对企业风险研究中,要注意不同地区、不同环境和防灾防损设施下企业的风险水平,不能一概而论。

保险公司应组织市场调研人员,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与高校合作,到浙江、广东民营企业发展迅速的省份调研,收集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的损失数据,利用尖端的计算机技术,建立民营企业财产风险的创新模型,经过一段时间的模拟研究,再付诸实践。

(三)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管理技术水平

要发展我国民营企业财产保险,保险公司自身业务管理水平需要大大提高。首先是精确地定义风险和承保范围、限定风险和量化风险;其次是对产品的定价,可以考虑制定价格底线,再根据风险类型、地区、损失经验和投保人的经营管理水平允许费率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浮动;第三保险公司应充分利用再保险、共同保险、限制承保、加费承保、免赔额(率)等技术手段控制风险和损失,不能生搬硬套,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风险状况灵活处理。

(四)加强宣传,引导民营企业认识和理解保险的相关知识

利用新闻媒体,通过登载保险公司向企业理赔的典型案例,解释保险条款及防灾防损知识。2006年9月,《广州日报》登载了一家制衣厂因为“暴雨”和“大雨”的一字之差导致向保险公司索赔失败的案例。通过这则新闻,读者清楚了保险责任范围中“暴雨”对一定时间内的雨量是有规定的,只有达到这样的条件,保险公司才会做出赔偿。而不是只要保了险,保险公司就会赔偿,或者认为损失多少保险公司就要赔多少,保险公司的赔款与承保的责任范围、保险金额、标的价值、损失程度等都是相关的。对保险的概念和理论有基本认识之后,民营企业在面对保险公司的展业、核保、理赔、防灾防损等工作时就会有清楚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和对保险业务不必要的误解。

(五)保险公司的业务内容要从单纯的物质保障逐步发展为对民营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

由于保险公司存在专业管理的效率优势,保险公司可通过其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尤其是通过现场风险查勘,全面评价企业所面临的自然环境、运营流程、管理等方面的风险,找出其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风险控制改善建议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民营企业发生灾害事故的概率和损失程度,避免灾害事故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程路.中国民营经济:从2001到2005[J].乡镇企业、民营经济,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6,3.

[2]孔建国.论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J].保险研究,2000,(9).

[3]郭迈.2005年广东省财产保险市场调查报告[J].保险研究,2006,(6).

[4]江生忠.中国保险业改革与发展前沿问题[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蒋正华.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编纂委员会编[M]。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2005),岭南美术出版社.

[7]广东统计局编.广东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8.

企业财产保险范文第10篇

一、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市场极为广阔

自1980年以来,国内保险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超高速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中期,寿险业务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而财产险的发展速度却大大减缓,企业财产保险更是如此。其放慢速度的原因不在于市场空间的狭小,从全国保险市场方面看,近几年我国的保险深度在1.57%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1.5%,保险密度为12美元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按保守估计,我国保险市场的保费潜力至少在250亿美元以上;从企业财产保险市场方面看,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我国企业仅工业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超过7.8万亿元(编者注:目前国内没有第三产业固定资产统计数据),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2.8万亿元,按全社会消费品总额推算的企业存货为0.8万亿元,各类企业数目超过5000万个,而国内财产保险同年的保额仅相当于上述潜在保险对象的50%,承保户数不足企业总数的2%,我国企业财产保险的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二、展业方式滞后是制约企业财产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国内保险业的超高速发展得益于两个因素:第一,保险业务从无到有,市场空间广阔,易于开拓。第二,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保险市场特别是企业财产保险市场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保险供给方面看,经历了由政府经办保险向商业保险的转变,其带来的积极结果是,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作为国内唯一保险人的垄断市场发展到多家国内保险机构并存的寡头垄断市场,国外保险公司有限度地在中国开展保险业务。保险人以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扩张为基本目标,利益驱动成为保险发展的内在动力,财务核算成为保险人加强业务管理的中心环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由独家垄断向寡头垄断的变化并未给财产保险带来新的生机,突出表现在,各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领域是争夺传统业务市场,“老三险”竞争十分激烈,而新险种开发严重滞后。从保险需求方面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保险公司开始摆脱行政束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标的独立法人,经历了由政企不分向“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方向转变。保险需求方经营地位的转变对保险市场产生了双重的影响,一方面企业必须承担自身的全部风险,分散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财务核算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行政部门不能再对企业的日常开支作出硬性规定,分散风险方式的选择由企业在对风险财务成本进行认真核算的基础上自行决定。

这种变化给供需双方带来的共同变化是都摆脱了行政束缚,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以盈利为目的是供需双方的基本经营目标,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是供需双方加强管理的重点环节。从保险角度看,这种变化给供需双方造成的不同影响是:第一,保险市场已经成为买方市场,保险需求方在保险市场中居主动地位,保险供给方必须满足社会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第二,保险需求方需要权衡成本效益而选择分散风险的方式,保险供给方确定保险产品的价格必须寻找供需双方的利益结合点。第三,保险需求方分散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保险标的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条件差异很大、风险各异,需要保险供给方对此进行风险定量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保险价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保险供给的险种少,供给价格缺乏弹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保险业内人士意识到,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特征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给保险展业带来了冲击,主要是:以争取政府强制企业“一把手”点头的展业方式失效;以应收保费促保的续保方式可能出现高额或有损失;大型企业集团具有一定的自保能力。传统的企业财产保险展业方式受阻,但在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继续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对策方面,一些业内人士仍然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我为主的观念,主要建议仍是如何推动保险需求方接受现存或稍加改良的保险模式,这种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建议很难推动企业财产保险业务的发展。

三、正确分析企业可保风险是企业财产保险改革和创新的前提

在我国诸多自然风险中,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最大的是洪涝和地震灾害。但是除初级原材料开采和粗加工行业、运输和通讯线路外,多数大中型企业位于或毗邻城市,而城市是我国的洪灾重点设防和保护区域,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洪涝不是多数大中型企业的重点灾害,而是大江大河流域乡镇企业的主要灾害。所以在企业自然风险研究中,必须确定不同区域、不同防洪设施和政策下企业的风险水平,不能一概而论。

经济风险包含技术风险和经营风险,按企业能否施加影响分类,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两类。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和震荡有其内在的规律,非人类意识所能控制,因此这类风险属于不可控风险。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中,由于设备质量和维修保养不当、技术和工艺流程设计和操作失误、安全生产控制不力和管理混乱等造成的风险事故,均可以通过加强生产经营管理而得以控制,这类风险属于可控风险。在经济风险中,火灾、机械和电器事故、化学泄露、爆炸等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对经济风险的认识水平和控制能力的高低,是当前企业选择风险管理方式的关键所在。

社会风险是对企业影响较大的风险,无论是带有个人属性的行为过失、恶意行为,还是带有群体属性的社会冲突、动乱、暴乱、政治动荡、战争等风险,均不是企业的可控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因此遭受的损失主要为间接损失。社会风险具有明显的偶发性和不确定性。

在上述风险中,大多数自然风险为可保风险,但是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资产集中在不易遭受毁灭性可保灾害的大、中型城市,因此不是大多数企业风险管理所关注的重点。经济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企业财产保险的业务增长点。社会风险除一些带有个体行为的风险外,大多数是不可保风险。

四、寻求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是发展企业财产保险的关键

在企业财产保险市场,无论是保险人还是被保险人,都希望通过保险获得利益。从微观方面看,保险人希望通过承保获得利润,选择保险标的的基本条件是:保费收入>理赔支出管理费用;被保险人希望通过参加保险减少风险管理成本,获取稳定经营的保证,参加保险的基本条件是:保险成本[保费支出×(1资本收益率)]<风险控制成本。微观上两者难以达到双赢。然而从宏观方面看,由于保险充分利用大数法则可以使集合的被保险人保险成本<社会风险控制成本,可以实现:风险控制成本>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因此,风险控制成本>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就是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从经济学意义上讲,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结合点是:被保险人保险成本=保险人保费收入=理赔支出正常管理费用社会平均利润。

上一篇:产权交易范文 下一篇:倒车影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