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8 01:06:00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领会新出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确立教研兴校的策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情把握能力,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第一,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学由课内走向课外。三、教学目标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木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如多媒体、远程教育资源和互联网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内 容(课时)

第一周 开学工作

第三周 紫藤萝瀑布(2)童趣(3)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1)

第四周 综合性活动:这就是我(2)理想(2)行道树(1)

第六周 国庆

第七周 论语十则(3)综合性活动:漫游语文世界(4)

第八周 春(2)济南的冬天(2)山中访友(2)

第九周 秋天(2)古代诗歌五首(3)

第十周 综合性活动:感受自然(3)化石吟(2)

第十一周 看云识天气(2)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 绿色蝈蝈(2)月亮上的足迹(2)山市(2)

第十三周 风筝(2)羚羊木雕(2)散步(2)

第十四周 诗两首(2)世说新语两则(3)

第十五周 综合性活动:我爱我家(3)皇帝的新装(3)

第十六周 郭沫若诗两首(3)女娲造人(2)

第十七周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2)寓言四则(3)

第十八周 综合性活动:追寻人类的起源(4)

第十九周 元旦放假

第二十周 期末复习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情分析;应用

新课改理念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教师在日常的课程准备中,不仅要准备教材、教案、教学方法还要进行“备学生”的工作,而这个“备学生”其实就是“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大体说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和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着手的:知识层面,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层面,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层面,指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而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是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接下来,文章将重点讲述一下如何根据学生的起点状态进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知识层面

学生的知识层面,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拥有的知识结构。在课前清晰地分辨学生的知识水平对初中教师进行课前的教学设计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授课,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教学设计必须符合学生当前的知识储备和知识体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起点、能力水平和接受水平,力求使准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适合当前学生整体的知识构建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同时,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还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水平合理安排相关的教学任务及目标,运用适合当前学生水平的教学方法及策略。

如,教师在讲解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十三岁的际遇》时,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充分的学情分析,才能保证学生学懂此篇文章。这篇文章是作者田晓菲在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写的抒情性散文,通篇文章内容较多、思维跳跃分散、语言抒情性强且充满诗意。但是根据学情分析可以发现,此时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阅读量整体并不大,大部分学生还是阅读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比较多,对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传记类文章比较好理解,但是对需要较长阅读时间且充分思考的这种散文类文章就比较困难了。所以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教师就可以很清晰地知道针对这篇文章应该如何教授学生,即,在教学时不宜花较多时间用在文章结构分析、写作特点赏析的方面,而是应该着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体会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的技能层面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初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逐渐养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学情分析时,应该首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此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并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强,其相应的自主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这是初中生所要掌握的必备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注意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避免出现一堂课下来接受快的学生不但听懂还积极与老师进行互动,而接受能力差的学生一节课下来一头雾水且跟不上进度,进而导致厌学、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

像在开展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愚公移山》的教学时,教师就要根据学情分析,明确九年级的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代文言词语和句式,并具有独立阅读和理解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式的讨论学习,争取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研究出这篇文章的大部分知识和内容,进而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

训练。

三、学生的素质层面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风格。不同的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看法和办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安静地独自学习,有的学生则喜欢小组讨论式的学习方式,还有的学生则喜欢边思考边请教的方式。所以中学语文教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也要将这一点纳入考虑。

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学生会学习到朱自清的《春》。这是一篇写景的抒情性散文,整体学习难度不大,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小组、分个人地朗诵课本,然后可以小组讨论、亦可以独自思考,方式不限,最终引导学生学会本篇文章写景的方法。

“学情分析”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教学理念或者说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学情分析”还有很多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地方,但不可否认它对于教师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使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有针对性。本文只是浅显地阐述了一下“学情分析”的相关内容,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研究和分析出更深层次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参考文献: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实施单元教学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采用以下策略:

一、精心设计整体教学计划,努力做到“四个一”。

语文教师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要有整体思路,努力做到“四个一”:依托一个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一套教材,熟悉一册课本,明确一个单元。也就是说,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对照其理念和标准,了解整套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体系特点,熟悉当前整本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意图,明确当前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时序、过程设计等。

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可以参考每单元之前的“单元教材支配表”。此表提要式分条列出本单元读、写、口语交际或综合实践活动等的主要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建议和精、略读课文安排建议。当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适当调整,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如笔者在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亲近文学”单元的教学时,将开篇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放到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最后一课时教授,并作了略读处理。因为,笔者任教的是一所农村中学。大多学生课外阅读面窄量小,对文学没有太多直观认识。而《为你打开一扇门》对文学特征、内涵、功能等的论述又比较抽象。如果按部就班,首先教授此文的话,非但不能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还会打击学生今后学习语文的信心。为此,我先安排了浅显易懂的《繁星》,生动曲折的《安恩和奶牛》,优美流畅、富有哲理的《冰心诗四首》,再安排了简短有趣的《古代寓言二则》,散文、小说、诗歌、寓言,体裁多样。之后,我再引导学生结合所学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来理解赵丽宏对文学的阐述。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二、有效开展比较教学,多角度、多层面“求同求异”。

现行语文教材大多按照主题来合成单元。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既有共同的主题,也有各自鲜明的个性。因此,实施单元教学可以常用比较教学法。有效开展比较教学的方法可概括为“求同求异”,通过对语言材料全面深入地比较和探究,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理解鉴赏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聚合性和发散性思维。

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本单元的五篇文章(《七律 长征》、《<长征组歌>两首》、《老山界》、《草》、《<长征>节选》),若从求同的角度看,它们有很多共性。首先,题材都与“长征”有关,记述了长征途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次,表达方式方面,都采用了叙事和描写,多少不同而已。最后,五篇课文的主题,都表现了红军指战员的崇高精神境界,展现了红军长征深远的历史意义。因为有共性,某些教学环节的要求、处理可以相同或相似。如:朗读基调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若从求异的角度看,它们各有个性。首先,五篇文章体裁不同。律诗、歌词、回忆录、小说、电视剧本,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文体特点,把握不同样式的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一般方法。其次,从描写角度来看,前三篇描写景物较多,后两篇描写人物较多。教师可将各篇文章中的描写性语句找出,然后比较差异,并探寻产生差异的原因。最后,主题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七律・长征》侧重表现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长征组歌>两首》侧重表现用兵如神和红军战士的革命理想;《老山界》侧重表现红军优良革命传统;《草》侧重表现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长征>节选》侧重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教师可指点学生通过体会细节,品读关键语句来把握差异。

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单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更不需要教师的干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才是教师唯一的使命。举例来说,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建筑艺术中的三篇现代文都是建筑类说明文。在介绍相关文体知识之后,教师可结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和《巍巍中山陵》对知识要点作详尽讲解,使学生掌握说明文的一般方法。然后,教师可以将《凡尔赛宫》作为自读课文,不作任何提示和引导,放手让学生独立阅读,自主分析,自发质疑,自由畅谈收获。教师可在最后,只对学生发言中的错误进行指正。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新时代的教育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促使学生合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语文课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得多,导得少”的教学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个性发展也受到压抑,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淡漠了,就算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再眉飞色舞、出神入化,学生也是闷闷不乐、无精打采,导致课堂气氛不浓郁,缺乏生机,语文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

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课程标准,学生要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有改变教学方法,才能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要符合教育和教学的价值观念,在教学内容和教育组织形式的约束下,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知识经济时代,语文教学的基础地位受到挑战,英语学习甚至盖过了母语学习,学生把时间都花在学习英语上,这是语文教学的悲哀。造成这种情况虽是教育体制的要求,但更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比如,在讲《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集》等故事集,学生通过自行阅读不但增加了知识量,还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学校和教师要多开展与语文有关的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诗歌朗诵等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2.优化教学方法,使教法与学法达到统一

在创新理念的影响下,当今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际选择最合理的方法,使教法与学法达到统一,这样学生和教师才能产生碰撞,语文教学质量也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比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主要是针对小学升初中的学生的特点来策划的,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才能成为教学方法的创造者和使用者。

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不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不同,因此,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七年级上册课文《童趣》,算是一篇简单的文言文,但对于刚进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却比较困难,学生只需要掌握文章大意即可,教师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童趣的理解上,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但九年级学生在对《童趣》进行总复习时,教师就要改变教学方法,重新定位教学目标,重点讲解文中的字词和语法。

3.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的观念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特点,具体说来,学生根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看书,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学习,最终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老舍《济南的冬天》时,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熟悉课文,再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试着解决课后练习题,然后教师考查学生的自学情况,把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讨论,这样不仅有效解决了难题,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把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与大家讨论分享,有效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

总之,语文是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综合性学科,教师必须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民主教育的思想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语文课程的特点,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盛伟民.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探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2]周冈.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0(5).

[3]张建红.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探微[J].新课程:教研版,201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一、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汉字教学受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而走向弱化。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了少纸、无纸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形式和载体越来越多样化,如电子白板、背投、计算机等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中。一些学生书写文章、书信、卡片等都用电脑,很少用钢笔、水笔书写。这样导致写字的范围开始紧缩,写字教学开始不受重视。由于考试升学还没有完全与素质教育接轨,应试教育的阴影仍然笼罩在教育上空,社会、家庭、学校、家长、校长、教师、学生注重分数的思想没有淡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升学试卷中阅读和写作的大分值,把教学重心放在了对课文的理解与分析和作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上,而将字词的学习与积累交给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完成,课堂上只是检查或抽查一带而过,一篇课文学习结束,学生就连课文里的有些字都不认识,更不用说书写了。

2.汉字教学中文化意识的缺失、枯燥的书写练习,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而语文的人文性有一部分是从汉字蕴含的文化内涵中得来的。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字理,“字理”,简单地说就是构字的理据。经过隶楷书的笔画化和简化后的现代汉字,有些字仍能看出构字的字理,比如“卡”字是“上”、“下”二字的合体,表示不上不下夹在中间之义;“侃”字是“亻、口、川”的合体,表示某人口若悬河特别能说之义。对于课文中重点字词的偶尔讲解,很少有教师能认识汉字的文化意蕴,能从分析汉字的形中解析汉字的义,没有看到汉字中蕴含的汉字文化,也不揭示这种文化。为了巩固对字形的认识,教师普遍采用抄写训练的策略,这种机械式的书写记忆只强调了抄写的数量,而忽视了抄写质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导致恶性循环。再者,过多过滥的抄写只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况且只重视识记而忽视书写的审美严重偏离了《新课程标准》对“书写”的要求。另外,这种抄写训练脱离了汉字所处的语言环境,忽视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汉字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使学生学起来感觉更加枯燥乏味。

3.汉字难认、难写且构词灵活,容易导致错别字的出现。

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别字层出不穷,如旁证(征)博引、床第(笫)之私、饮鸠(鸩)止渴、趋之若骛(鹜)、声名雀(鹊)起、磬(罄)竹难书、迫不急(及)待、鼎立(力)相助、食不裹(果)腹等。在语文教学中,不注意比较、辨别,析形解义,因义记形,建立音形义的牢固联系,而在中考复习时借助资料的归类,强化记忆。有的老师认为电脑里没有错字,试题中不会出现错字,所以对学生平时出现的错字不及时更正,导致学生的错误成为习惯。

4.年轻教师的汉字书写基本功底欠佳,不能起到示范作用。

现在学校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年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较高,但板书布局凌乱,字体不规范。板书在课堂上可以有很多闪光点,需要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才能产生。而且文字存在的形态是意象,忽视文字的不确定性,简单以多媒体直观的形象取代文字意象,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导致文学含蓄性的消失和学生想象力的弱化。虽然有些教师强调写字的重要性,但缺乏写字方法、习惯和技巧的指导和培养。

二、如何解决汉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明标求法,坚持循序渐进原则。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层次教学;目标分层;作业分层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时代的进步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加强母语课程教育迫在眉睫。教师除了要提高自身的母语水平,还要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就以往的教学模式而言,教师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一刀切”,学生的语文能力很难得到提升。在新形势下,国家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注重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进行有机的统一,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自古就有,孔子所说的“因材施教”便是分层次教学。语文是一个海阔天空的大世界,初中阶段更要注重语文分层次教学。

一、全面了解,划分层次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他们的语文能力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这种了解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能根据个人情感来进行划分,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对学生划分层次。主要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基础牢固,思维能力较强,对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2)基础一般,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3)基础较为薄弱,思维能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对学生进行分层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进行分层时,要避免直接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划分,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教师要根据期中期末测试来及时调整层次的划分,从而保证每个学生的语文能力都能够得到切实的提升。

二、根据层次,明确目标

在划分好层次之后,要根据所划分的层次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教学前,教师要制定科学的目标。对于第一类学生而言,除了注重课内的教学外,还要注重课外的阅读,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语感,提升自身修养;对于第二类学生而言,要让他们真正地理解课内的所学知识,并逐步地提高其理解和鉴赏能力;对于第三类学生而言,要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字、词,能够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教师在明确各个层次的目标后,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实现既定的目标。例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诸葛亮的《出师表》教学中,对于第一类学生,要使他们对文章进行全面的理解,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揣摩其中的关键词句,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正确认识其中的历史人物。课内学习过后,还需要进行课外的延伸阅读,从而更好地学习该篇文章。对于第二类学生,要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文章并进行全文的背诵,最好能够理解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对于第三类学生,要求他们能够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最好能够背诵全文。

三、有序教学,作业分层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分层教学,教师要根据划分的层次明确目标,根据目标进行有序的推进。当然,这种分层不仅仅是在课堂上的分层,在布置作业上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要根据语文的特点,科学地进行作业布置,这样才能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例如,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朱自清的《春》教学中,课后可以让第一类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抒情的散文,可以让第二、三类学生模仿其中优美的句子进行造句。在初中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教学中,课后可以让第一、二类学生自行阅读《水浒传》,并将其中感兴趣的故事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讲给大家听。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由此可以看出,作业的科学分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新形势下,必须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为基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的分层,可以有效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当然,还要注意的是,层次的划分只是暂时的,教师要定期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科学的调整,从而使学生能够认清自身的位置,实现整体与个体的全面发展。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7篇

《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分析

《国文百八课》是专供“初级中学国文科教学及有志自修者之用”的,编者匠心独特,编得很有特色。“百八课”就是把初中语文的六册课本,按单元组成108课,108个知识训练和教学点,按照教学计划正好每周教学一个单元。这种以单元的组织形式而编写教材,对大纲要求,教学计划的需要全部考虑周全,是很有计划性的教学单元。依据这样一套科学的编写体系,教师按照课本顺序,一周一单元,教学任务就能很顺利完成。

编辑大意中对每一课的组织清楚指出:“从来教学国文,往往只把选文讲读,不问每小时、每周的教学目标何在。本书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是单元中心,文选是根据文话要求选的范例,习问(即练习)题是根据以上的要求来提问的。

对苏教版语文教学的建议

通过对《国文百八课》编写体例的分析,如何充分利用好苏教版教材,尽力弥补这套教材的不足,是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增加助读资料 苏教版教材注释比较少,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自学能力,但是却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负担。现在的学生作业量很大,他们在预习语文课文时,可能很少有时间去主动翻找资料,查找相关信息,不懂的地方会等着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多增加一些注释,尤其是多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会让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注释留下很深的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注释进行自学。每课可印发一些小知识,比如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一些名人名言,学习语文的方法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完善知识体系 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是语文知识,而作为课程的载体的语文教材,在编排中,语文知识编排和训练知识编排这两个部分不可或缺。培养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要做到把课本中的知识和社会、生活上的知识相联系,做到语文知识实用化,这样才能使语文这一学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选”,参考《国文百八课》等教材,创造性地、科学地编排语文的各种知识,使语文知识合理地分布在每个单元,每篇文章之中,还要使其呈现整体的阶梯型布局,给语文知识加一条循序渐进的学习线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生活中对语文知识的运用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

注重文体分类 在《国文百八课》的编撰选文中,整套书大致按照文体三分法来编排。实际上,文体三分法是虚构的分体划分,真正的文体不能以叙述、议论、说明这样的文体来划分。在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地把整册书按说明文、小说、散文、议论文等这样的文体来集中学,或者就统一题材,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来教学,这样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写作训练都是很有帮助的。

加强方法指导 整套教材在方法性的指导方面是比较欠缺的,只有在九年级教材中对于阅读方法的指导有所体现。其实,在七、八年级也应该有方法的指导,而且必须是要有层递性的。比如,初一刚开始学文言文,就要先教会学生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读书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精读等。在写作方面,在苏教版写作内容的多样性和情境性的基础上,将读与写紧紧结合在一起。写作指导不仅有陈述性知识,也有程序性知识,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要描写景物,就要进行细致地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我们既可以随着方位的变化,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也可以选择几个景点,一一进行观察;还可以选取特定对象,进行重点观察。但无论怎样观察,都必须抓住景物的特点。”可以列举一些景物描写的常用方法:“一是把景物拟人化。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都用了这种写法,把春天的生机勃勃、冬天的多姿多彩描写得活灵活现。同样,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把秋天描写得如诗如画。二是用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春》里这样描写小雨。三是用色彩来描写景物。《济南的冬天》里这样写小雪。四是用比较的方法描写景物。”这样的编排不仅介绍了描写景物的常用方法,而且与课文相结合,以课文为例子,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国文百八课》和苏教版是两套比较成熟、极具特色、值得借鉴的好教材。笔者知识水平有限,对两套教材编排体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分析和总结也只是尝试,希望通过这些比较分析和结论,为今后的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和参考。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课程统整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03-0012-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拓宽学生学习与应用语文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整合与渗透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初步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质。加强初中语文课程统整,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全局视野,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课文内容。

一、加强课内知识整合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将原本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进行人为割裂,导致语文知识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而知识的整合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应该有所体现,这样才能帮助初中生对语文知识形成完整认知。这也是课程统整理念所积极提倡的。

初中语文课程统整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理解为目的,在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实施主题教育。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资源精彩纷呈,教师有必要按照课文的内在联系,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主题,让学生在学习主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涉猎应有的知识。可以说,没有整合,就没有章法,就没有秩序,也会失去语文的“筋骨”。当然,这种整合不是知识的简单拼凑,不是资料的简单堆砌,而是要将课本内容进行巧妙融合及合理归纳,引导学生尽快实现学习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早就指出:“所谓精读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站稳出发点之后,应该以此为基础向四面八方延伸。”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着眼于教材内容,还应该有所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生成相关知识。具体而言,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微调具体课文的排列顺序,结合教学计划,将具有相似点或共通点的课文结合在一起教学,以此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如语文出版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中的《春》《济南的冬天》《竹林深处人家》《树林和草原》和第五单元中的《小溪流的歌》都是讲述大自然美好景色的文章,而第七单元中的诗五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江南春》《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都是古人所写,表达了古人眼中的自然美景。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将它们放在一起教学,让学生感受古代时期山水景色与现代山水景色的差别,使学生形成爱护自然的情怀。

二、加强课内外知识整合

初中语文课本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但是课外知识浩如烟海,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有必要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课内知识,这也是课程统整理念所积极提倡的。

其实,初中语文课外资源丰富多彩,与很多课内知识有着密切的契合点,关键要靠教师深入挖掘,使课内外知识连成一线,致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笔者的惯用做法是将经典文学、影视作品引入课堂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笔者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水浒传》中的相关片段,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课业紧张,安排他们去阅读《水浒传》原著显然是不可能的。电视剧《水浒传》忠于原著,可以体现原著的思想内涵,将其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可以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加跨学科整合

博伊尔(1995)指出:“学生要想得到真正的教育,必须能够在各个学科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发现将各个学科有机整合在一起的方法,最终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有鉴于此,课程统整视域下,语言、数学等不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而是被视作推动整个课程学习的工具。传统的学科教育主张各学科单独分开教学,但是课程统整提倡的是超越传统学科之间的界限实施教学活动,即实现跨学科整合。这对初中语文教学不无启发。

初中语文知识涉及面广,有的课文涵盖美术知识,有的课文涵盖音乐知识,还有的课文涉及数学知识。这就为初中语文教学实现跨学科整合提供了条件。实践证明,不同学科的相同内容和有关联的内容可以整合在一起学习,好处是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了有关战争的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歌曲中饱含的深情。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对战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时候再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听音乐,笔者还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理解的战争。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发挥想象,画出了战争的残忍和无情。这样的教学方式将语文知识、音乐知识、美术知识有机整合在一起,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分析

有效性教学的定义是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之上,要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教学效益、关注测性量化,并进行反思教学,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个人追求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必要性

课堂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是学生汲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的主要途径。重视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现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步骤。理所当然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也要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必须重视课堂的教学效率。就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多方面的不足,诸如教学计划不全面、教学环境差、教学目标不清晰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是因为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存在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显得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十分具有必要。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开展有效性教学。立足于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新课的导入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利用正确的课堂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正处于青春发展时期,思维和性格上还未完全发展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约束能力。所以,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一开始,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融入学习状态中,这也是课堂最初几分钟不能发挥教学作用的原因所在。如果在课堂伊始教师就开展重点内容的讲解,学生则很难学习到有效的知识,同时整个教学课堂的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不仅如此,借助良好的课堂导入,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有效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课堂导入,切实发挥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鲁迅先生《社戏》这篇文章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文章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语文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迅哥儿”和童年玩伴一起看社戏的场景,亦或是他们看完社戏去偷罗汉豆的场景,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在正式上课时,教师将实现做好的课件通过多媒体软件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交流和探讨。由于大部分学生事先都不会知道课文的内容,也就不会了解教师的教学手段和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共同阅读原文,学生很快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好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学好这篇文章,这对有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存在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强调课堂重点,进行有效性教学。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生搬硬套教科书上的内容,把教科书看做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即学生必须能够掌握的知识内容和技能,是基本概念及其规律所折射出来的思想方法,或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知识。而语文教学的难点指的是学生很难完全了解的知识内容,亦或是很难掌握的技巧。教学的难点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来定,同一个知识点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也不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强调课堂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学习唐代文学家刘禹锡著作《陋室铭》一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紧扣“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重点句子进行教学,向学生传递作者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推动学生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水平人才。

(三)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教学。新课标改革后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愈发重视能够为学生创建出更多的学习平台。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仅仅将目光放在了简单的知识传递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难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要求我们必须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有效性的教学活动。在新的教学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体现出地对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视。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进行上课之前的预习,并布置任务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投身于学习中来,大胆的说出对文章内容的困惑,与全班同学共同进行思考、交流、对话,得出正确的答案,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正式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并回答其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小老师”也不能回答出的问题,则可以让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得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辅导作用,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促进学生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利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敢于在课堂上大胆提问或是回答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文章翻译能力和学习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这样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强大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语文教学课堂中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强化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和文学审美水平,进行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

三、结语

综上所述,立足于新课标改革后的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不能将学生看做是表面上的学习主体,而是要立足于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进行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要时刻把握好教学重点、注重课堂导入,充分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平.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4).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第10篇

语文单元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然而真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少之又少。根据笔者多年来累积的教学经验,发现在语文教学中有着这样一个规律,便是实践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效果便强。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而言,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目标教学理念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它对比一些笼统的教学方案而言,教学目标更明确、内容规范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践操作性,对教师教学内容的规划有较强的约束效果。在单元教学中,目标教学既是其教学的出发点,同样也是其落脚点,它能够便于老师提炼教学重点,保障教学活动的目的性。以下主要分析如何在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的策略。

一、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做好单元备课准备

在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确立单元教学的目标是教学的重要准备,它是老师进行单元备课的关键依据。因此,为提高语文单元教学的效率,老师需要根据课程大纲的要求及语文教材的具体特点来揣摩教材编写者的教学意图,从而确立其单元教学的目标。同时还需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从语文知识的建构结构出发,从简单到复杂,把握知识由浅入深的规律,保障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将组成单元的所有文章放置于整个单元教学中去分析其知识要点,将老师教学与学生自学相结合,将课程知识的讲授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发挥结合在一起,从整体单元目标着眼,制定完备的备课计划。其中不仅包括教学的目标、重点,同样也包括整个单元教学的主要方向及整个课时的设定等。

例如,在设计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计划时,老师应该从整体单元的文章构成出发,本单元主要是由四篇文章组成,分别为《孩童之道》《给我的孩子们》《在梦的远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整个单元文章结构类型是富于变化的,有现代诗歌及优美的散文等,单元安排主要是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则是讲述自己从年幼时期到长大读书的过程,总之,设置此单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他人成长的足迹、过程来正确对待自己成长中的各种酸甜苦辣,去勇于面对生活,迎接挑战。老师在教授这个单元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悟,去体会创作者的情感,能够做到根据文章的前后衔接内容来揣摩文章遣词造句中更富有深意的内涵,方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把握文章的主题,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该单元的内容。针对现代诗歌的教学,老师需要结合单元成长的主题,在教学中虽然可以不必过分强调成长的内容,但还需抓住诗歌的具体特点与形式来进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人生的问题,了解诗歌中所运用到的各种写作手法,给予学生更多的启发,在过程中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二、采用单元之间的对比教学,达到单元目标的强化

采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对比教学,即根据单元的整体文章设置,将课程不同的主题、表现手法、写作思路作对比教学,在完成单元中某一课程教学后,在接下来的文章讲授中,积极将其进行对比,经常结合新知识,巩固旧知识,达到知识的不断融合与累积,强化学生的对比学习意识,达到单元目标的强化。老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将前期所学的有代表性的文章,结合新课程,转换思维的角度来对原本的文章进行转换分析,比较两篇文章具体的写作手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多将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了解不同手法的差异特征,进而能够更加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例如,老师在讲授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外国诗歌二首》后,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将外国诗歌的写作方式与之前学过的我国的现代诗相比较,让学生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中外作者写作诗歌方式不同产生的原因包括许多种,包括文化差异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写作的时间背景、社会背景、语言表达方式、诗歌形式及其中富含的哲理方面出发,分析其差异产生原因,进而了解外国诗歌的具体特征,明确了该单元的教学重点。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分层处理单元目标设置

由于构成每个班级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其认知水平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要在单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达到优化教学效率的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素质出发,分层设置单元教学的目标。针对在语文学习方面有较为突出优势的学生,则为其制定较为拓展的学习目标,将重点放置于能力的提升与知识的更深层次应用方面。而针对在语文学习中,能力较好但并不具有明显优势的学生,则将目标制定于基础掌握与能力提升之间,重视其语文理论基础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同时将目标放置于能力培养的方向,强化其从知识的理解拓展为单元整体目标的把握。另外,针对语文基础一般的学生,则注重其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理解,将打好坚实的语文基础作为单元学习的重点,在单元教学中,对其多加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进而从整体上带动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让单元目标教学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在新时期的中学语文单元教学中实施目标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老师可以从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做好单元备课准备,采用单元之间的对比教学,分层处理单元目标设置等方面出发,去制定完备的单元教学目标,强化对比教学给单元教学带来的作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到每位学生的需求,进而从整体上达到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郝宏云.语文“自主学习与目标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之我见\[J\].学周刊:A,2012,(09).

\[2\]丁国平.谈素质教育推进下初中语文听、说训练的目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23).

\[3\]田良臣.教学名师的成长智慧及其启示――以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为例\[J\].教育科学研究,2011,(08).

\[4\]施平.新课程语文教科书对教学单元的重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上一篇:三年级美术教学计划范文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学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