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语境范文

时间:2023-03-10 01:45:49

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语境;语篇;情景语境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约束的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意义的自然语言。不论是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最终都要经由语言表现出来,因而必须受到语言本身的一些特征的制约,如任何语言在实体层都要一个音、一个音一个词、一个词地体现出来,而且在一定语境的表述都不是互不相干的。他们以这样那样的方式使语音盒词语产生有意义的联系。这种有意义的表述的集合就是语篇。

语篇所具有的含义主要是依赖于语境才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同时语篇也是语境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篇模式或语篇结构。使用语境理论来解读语篇,对于提高语篇理解能力事半功倍。

语境的分类标准很多,简单的一种方式为:语篇内部环境(上下文)、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三类语境对连贯的作用强度和方式各有不同。语篇可分为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两者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口头语篇注重情景对话,书面语篇的理解则更多依赖上下文。因此,进行语篇分析时,语境的考虑是不容忽视的,它对于理解语篇的结构,把握人物的性格与故事情节有突出的效果。

一、语境及其构成因素

语境是语用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对语言意义的研究中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对于语境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诠释。总之,语境就是语言交际所依赖的环境,它由以下要素构成:1、语言语境,即语篇内部的环境,具体指在话语中位于某个语言单位前后的语音、词、短语、句子、语段和语篇。2、情景语境,指语篇产生时的周围情况、事件性质、参与者的相互关系、时间、地点、场合、话题、媒介、意图等。3、文化语境,指言语交际者所在的言语社团的历史文化、风俗人情、道德规范、思维模式、、价值标准、会话规则等。4、个人认知语境,指交际参与者个人的认知环境,即指个人储存在大脑里的关于客观世界的一般知识,各自的经历体验,参与者对对方所具备的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言语交际的一般模式和原则的了解程度。

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将伴随言语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特征概括为“情景语境”(situational context)。即言语事件发生时的实际情景,包括言语时间的参与者、参与者的身份、言语交际的时间和地点、交际媒介、话题、交际的正式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也可以是指背景语境(background context),即交际参与者所共有的背景知识,包括特定的社会传统、文化习俗,历史常识以及交际者私人间的相互了解等。加拿大的语言学家格里高利把情景语境分为三种: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它们是情景语境三个主要的变项,这三个变项是相互影响的。情景语境是语篇的直接语境,可以被看做是促成语篇构成的所有相关特征的抽象化。

二、情景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

1.有助于确定歧义词的情景意义。语言中一词的歧义的现象十分普遍。歧义有词汇歧义和句法歧义两种。形成词汇歧义的原因主要是词语中存在着同音异义(homonymy)和一词多义(polysemy)的现象。如果遇到歧义词,如何通过具体语境来判定其在特定的语篇中的含义呢?根据J.Trier所提出的语义场理论(Semantic Field Theory)在同一个概念的支配下结合在一起的词语可构成一个语义场,属于同一个语义场中的词语在语义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共现(co-occurrence)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如shop与clothes,trousers,checkstand,jewely,shop assistant,hat,showcase,discount等词语在语义上密切相关,因而共现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同一语篇中出现许多词语一般属于同一个语义场,那么在一个语篇出现的歧义词必然和与其共现的其他词语在语义上有联系。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歧义时,需要在语境中寻找与它处于同一语义场的词语,并以此为语境线索,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进行推理,从而确定它的情景意义。这个时候,某些歧义词就可以利用相同的语义场来得以界定。

2.情景语境能够促进语篇中隐含的意义的理解。语篇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种:即显示意义和隐示意义。前者指语篇的表层意义,通过分析意义单位较容易把握,但后者往往需要结合语境,才能领悟其深层次的隐示意义和言外之意。例如:A: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comedy film we watched last night? B:I was sleeping all the time。B显然不仅仅是说他一直在睡觉,而是通过此话表达他对那场喜剧电影不好的印象,这就是这个场景中的隐性含义。通过这种效果,有时能够避免语言过分直接,造成交际失败,引起交际者的沟通障碍。又如:A:Where is my box of chocolates? B:The children were in your room this morning。这里B没有直接回答A的问题,而是说了一句与A的问话毫不相干的话语作为回应。由情景语境分析出的隐含意义为:巧克力可能被孩子们取走吃了。可见,情景语境对于隐示及言外之意的重要性。

3.消除跨文化理解的障碍。不同的文化语境往往赋予不同语言单位不同的语义。如在“Why I teach”一文中有一句话“B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when the day begins to breathe”该句中的字面意义不难理解。但它却涉及到圣经中的一个典故。这里运用圣经典故赞扬工作就像上帝创造人一样。塑造了学生的灵魂,给他们以精神的生命。通过情景语境在语篇环境中的应用,对于更好地理解语篇能够起到无可限量的作用和价值。“The candidate met his Waterloo in the national election.”句中“met one’s Waterloo”这一习语涉及到的文化含义为:遭到惨败。所以,消除跨文化理解的障碍把握特定情景语境才能有助于理解语篇的意义和交际意图。

4.情景语境能补充作者或语者省略的信息。例如:A:I am wondering whether you’d care to spend the evening with me.B:I’d love to.根据上文可以推断I’d love to后面省略了spend the evening with you.由此可见,上下文语境或情境语境对理解语篇中的省略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于情境语境意识的培养,更能把握语篇全局,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

三、总结

文章通过讨论情境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四个方面应用分析了情境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具体应用。语篇理解是英语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只注重传统的词汇教学不重视篇章的结构会导致学生及读者迷惑甚至走向误区,阅读理解能力难以提高。通过培养语境与语篇的相关知识,加强情景语境和语篇的分析能力,能弥补这一不足并能达到语篇理解的一定高度。因此,正确的分析语境意义才能理解语篇的含义,意义及交际目的。情景语境是语篇中各种类型语境中的直接语境,与语篇理解的关系最密切,是促进语篇理解的直接因素。对情景语境的培养及重视,对于理解语篇,提高学习效率有着不可估计的效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情景语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情景语境,英语专业,写作教学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有着不同的解释,简言之,语境就是语篇所处的环境。克莱姆士以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为基础把语境划分为五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韩礼德又把情景语境看作一个由三个变项组成的概念框架,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话语范围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如口中念的书面语和印刷品中的口头语。话语基调指语言交际者的地位、身份,以及相互关系。话语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用词和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的特征,话语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语言的正式程度和技术性而话语方式区分了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写,是一种交际行为,即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书面表达就是书面体语篇,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写的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语言交际。

书面表达对语境具有依赖性,与语境密不可分。由于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不同,交际场合不同,语篇意义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量要求不同,所以对语境的依赖就更加的明显。

英语的书面表达都会提供一些情景材料给学生,例如特定的话题、对象、事件等,也就是说已把情景语境展示给学生,需要学生在提笔之前综合利用三个变项确定所要写的语篇的风格、体裁、用词甚至语法特征等。

一、情景语境的内涵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Malinowski(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情景语境就是话语产生当时紧邻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并认为任何话语的意义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境语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N.A.K.Halliday(韩礼德)发展了Malinowski对情景语境的描述,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中都会有三个变量(variables)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是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他指出情景语境对语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二、情景语境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作用

1.话语范围有助于文体选定,使写作围绕中心展开

话语范围即语场是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语场用于揭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的意义表达。话语范围是第一语境要素,人的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语境内进行。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部分给在美国语言学教授Naomi Baron所做的调查报告的语境下,谈论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测试者所提供的话题是每位考生都很熟悉的有关手机的话题。考生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从话语范围来看,此文应围绕Baron教授的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考生的态度,得出自己的观点(即主题):赞同或者反对Baron教授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考生通过语场选定了文体之后,能迅速找到切入口,使表达符合写作要求。同时,语场对写作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影响了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话场范围内,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使写作服务主题,着力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

2.话语基调有助于词汇选择,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话语基调即语旨,它体现了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了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在谈话中扮演的角色。话语基调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之一,在研究语境、语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旨关系到写的对象,体现了作者怎样向读者解释他的所见所闻。在词汇层面,话语基调可以在词汇形式的选择上得到体现,如呼语词的选择、情态词、直接引语、委婉语、俚语的使用等。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 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考生的任务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的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一方面应关注话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考生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直接表现为彼此之间对人称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考生在表达自己关于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时,立场要坚定,多使用第一人称I和We。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关注语言形式的选择,如情态和归一度的选择,陈述、祈使、疑问等句式的选择,以及对话形式如独白、对话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是典型的议论文,根据话语基调,在语态和语气方面,全篇应采用主动语态、陈述语气来劝化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在词汇使用方面,考生应使用一些常用词,少使用大词或一些抽象的词汇。在句子长短方面,议论文作为一种正式问题,句子应长短结合,多采用长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基调,教学生在注意词的字面含义同时,应注意词的得体性,即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所用的场合,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3.话语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使语言表达舒畅自然

话语方式即语式,是指交际中语体所使用的方式或渠道,是语言在情景中的组织方式及功能。语式最基本的概念是口语和书面的区别。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就是考查学生使用英语书面的形式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进行评论。此外,语式还指写说者所选用的语言。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注重考生对手机使用情况这一话题的客观评论。因此在使用词汇时应尽量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使用的词汇也往往是常用词汇。句子结构多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较短、较简单的句子,但意思表达应尽量准确。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平时多进行书面表达练习,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另一方面,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应根据话语方式,使用多样化的词汇避免词汇单一。例如在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表达关于“手机”这一词汇时就可以使用cell phone, mobile phone, handset进行替换。同时应尽量使用精确性词汇使语言准确,避免语言概括化。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Routledge,1994.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情景语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初中英语 教学过程 情景 语境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The Use of Situational Context in Secondary English Teaching

SONG Changhua

(Baoying Shanshui Central Middle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819)

Abstract The creation of realistic language teaching situation, can effectively stimulate students on the basis of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better reflect the students'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role of the dominant position, broaden the horizons of knowledge of the student's language. In this paper, the use of situational context for analysis in teaching to illustrate the kinds of teaching to 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initiative and passion play a role in promoting. By describing the proposed use to build a harmonious classroom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kil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generation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situation; context

1 情景语境运用的意义

(1)情景语境运用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中,能够调动学习思维情感,主动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形成活泼向上的学习氛围。(2)情景语境运用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有益尝试。通过情景语境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和使用的舞台,能够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基础上灵活运用,促进他们技能的生成。(3)情景语境运用是优化教学资源的途径。通过运用情景语境教学能够起到活化课程教学资源作用,帮助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言文化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视野。(4)情景语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学生在情境学习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认知,达到共鸣,以此来培养他们正确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2 情景语境运用的方法

2.1 营造互信互尊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的语言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告诉我们,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语言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彼此互信和互相尊重意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需要和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等需要,营造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参与,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这样的情景语境教学运用,能够更好体现生本主义教学理念,能够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这样的教学环境能够为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和学习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平台。这样体现的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要,使他们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人翁”,充分调动他们的语言学习内在的情感需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掌握情况,通过运用和谐的情景教学语境,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结构层次,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这样的氛围营造,更利于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表达和运用能力。像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Unit 2 School life的“Reading School lives”教学中,就通过创设平等语境交流语境来体现师生之间信任和尊重。根据学生对学校生活的理解,鼓励学生能够围绕“Which school life do you like best?”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课程学习的主体,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平等交流的欲望。学生通过交流,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中,不仅加深对语言文本的理解感悟,还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2.2 营造自由表达情境,强化学生学习认知

学生的语言学习心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的语言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通过在多元化和自由化的表达过程中来更好学习和运用语言知识。这样的教学环境氛围运用,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能力。

学生在自由的语言表达情境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潜能,有效展示自身的语言学习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自由交流,能够更好拓宽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展示自身的语言学习才华。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更为直接地理解感受语言表达学习内容,能够生化学生的学习认知思维。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课程表达,以此来优化课程教学过程。

学生深入课程学习探究能够有效提高自身的综合运用能力,激发他们的语言学习激情。像在《牛津初中英语》(Fun with English)Unit 4 Wild animals的“Reading Giant pandas”教学中,鼓励学生围绕“What do you know about giant pandas?”来进行自由主动交流,并围绕大熊猫的保护措施来进行交流,以此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通过这样的交流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转第196页)(上接第194页)

2.3 营造和谐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运用能力

英语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教学双方情感交流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营造和谐的探究情景来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学生在和谐的探究情境中进行学习探究,更能够缓和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定紧张氛围,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在和谐探究情境中学习探究,能够更好增强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通过这样和谐情景的引导,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和表达运用得以体现。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学习兴趣小组,让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学习需要得到互补,体现良好的学风。同时,可要求学生根据学习探究任务需要来进行多元化运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情景模式运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质疑学习精神,能够活跃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学习体验,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多种语言学习感官,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和谐探究过程中,能够帮助他们实现语言知识的有效转化。在《牛津初中英语》8AUnit 6Natural disasters的“Reading An earthquake survivor’s home page”教学中,可要求学生围绕“In the earthquake, how to protect ourselves?”来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地震,并能够学会正确保护自己。这样的探究过程,不仅是对文本学习内容的深化和优化,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他们语言知识向学习技能的有效转化。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也得到增强。

3 情景语境运用的思考

(1)情景语境运用应体现“相似性”。情景的创设应该与课程文本学习要求相一致,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2)情景语境运用应体现“情感性”。情境运用是人物语言表达的平台,一切景语皆情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3)情景语境运用应体现“多元性”。在教学中,可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设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综上所述,运用好情景语境教学,能够在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能够调动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理解诶记忆能力。情景语境教学应该做到“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潜能、鼓励综合运用”,通过情境的外化引导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程知识理解感悟,在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使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苏党锋.浅谈初中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J].教育学文摘,2011(8).

[3] 顿祖纯.语境与外语教学[J].松辽学刊,2000(4).

[4] 赵霞.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景创设[J].新校园・中旬刊,2011(4).

[5] 宋莉莉.情境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情景语境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景语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课程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标识。然而,受时代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广泛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他们吃的是洋快餐,看的是日韩动画片,说的是让人费解的网络语言,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可怕的冷漠感。如何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正确认识、自觉提高对祖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兴趣和认同感呢?文章将深入解析实施情景语境策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进行探讨。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种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涵盖着许多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和生存智慧,是稳定社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现实存在,具有与中华民族本身同样古老的历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范围广大,内涵丰富,包括诸子百家、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传统节日、传统习俗、戏剧艺术、建筑文化、语言文字、医药医学、民间工艺、中华武术、地域文化、衣冠服饰、古玩器物、饮食厨艺等文化现象。

二、国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初中语文课程的规定

2021年8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教材〔2021〕1号),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题内容、载体形式、学段要求、学科安排等要求。

(一)国家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三大主题内涵

在主题内容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了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三大主题内涵进行教学:一是核心思想理念。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培育和形成的基本思想理念,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二是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三是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等。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二)国家明确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比较系统地介绍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灿烂文化的历史及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及其对世界的意义,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课程的主要载体为汉字、书法、成语、古诗词、古代散文、古典小说、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格言警句、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13个类别,这些类别在初中语文课程中都能找到。

三、情景语境策略在优秀传统文化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情景语境最开始是言语活动的一个解析单位,但后来也逐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所谓情景语境策略,即在语用过程中,通过多种手段营造恰当而生动的情景语境促进交际。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符号,缺乏直接观感,又往往用初中生还不能十分理解的文言文来表达,在理解上存在难度,情景语境策略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发现,从教学课堂与文化历史之间的构造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情景语境划分为再现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对比式情景语境、再造式情景语境等四种类别。这四种类型情景语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传承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再现式情景语境

再现式情景语境即通过各种手段创设场景,尽量还原传统文化关键因素,使学生与教师进入到传统文化典型场景进行文化传承。比较适合运用再现式情景语境进行教学的,无疑是风俗习惯、传统节日两大类传统文化。据不完全统计,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涉及风俗习惯的主要包括:庙会(鲁迅《五猖会》七年级上册)、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朱自清《背影》八年级上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送友人》八年级下册)、踏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八年级上册、欧阳修《采桑子》八年级上册)、社戏(鲁迅《社戏》八年级下册)、腰鼓舞蹈表演(刘成章《安塞腰鼓》八年级下册)、灯会(吴伯箫《灯笼》八年级下册)、书信(傅雷《傅雷家书》八年级下册)、满月酒(刘绍棠《蒲柳人家》九年级下册)、打猎(苏轼《破阵子·密州出猎》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9类14篇文章。涉及传统节日主要包括:过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七年级下册)、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上册、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九年级下册),主要涉及2类3篇文章。在这些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中,对一些大型的风俗或节日,如过年或中秋节、春游,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不必创设情景。在这里,可以选择“灯会”作为主题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全班划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款灯笼,写上灯谜或祝福语,在晚上熄灯挂上灯笼,全班模拟进行短暂灯会,让学生通过再造的灯会场景切身体会到中华传统习俗的伟大之处,受到其文化熏陶。教师再加以总结引导,普及灯会常识,探讨灯笼由来、发展、种类及其作用,开阔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思想、启迪学生智慧。

(二)代入式情景语境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据统计,在教育部编写审定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录古诗词82首,其中古诗62首,词20首。82首诗词,时间从上古到现代,跨越历朝历代,主题思想也是丰富多彩,有览胜咏怀,如曹操《观沧海》(七年级上册)、王湾《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上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七年级上册)、温庭筠《商山早行》(九年级上册)、张养浩《山坡羊·潼山怀古》(九年级下册)等,有爱情吟唱,如《关雎》《蒹葭》(八年级下册),有离情送别,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年级下册)、李白《渡荆门送别》(八年级上册),有登高抒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七年级下册)、王安石《登飞来峰》(七年级下册)等,也有抒发爱国情怀,如李贺《雁门太守行》(八年级上册)等。虽然古诗词各具特色,写作背景也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在某一瞬间触发思绪或感情。在教学中注意创设这个情景,在模拟环境中让学生代替作者进行观察、思考,看是否也能产生同样的思绪或感情,这就是代入式情景语境。代入式情景语境可以让学生扮演诗词作者,对诗词主题更有代入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如教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班上临时开辟一条“离别通道”,“王勃”在这头挥手送别,“杜少府”在那头泪如雨下,两边都是“哭哭啼啼、伤心欲绝的行人”,试问学生如果是“王勃”,他能想到什么?如果要作诗一首送给极有可能一去不复返的友人,诗上要写什么内容?这么一代入,学生就会产生离别的心绪,然后更能理解和敬佩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三)对比式情景语境

格言警句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在初中语文课程的散文、歌赋中,也包含有不少的格言警句。如《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中,包括一日三省、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等格言警句;《资治通鉴》中《孙权劝学》(七年级上册)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等。在教授此类文章时,可以创设对比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模拟环境,学生自己与作者进行对比,察看与作者的差距,从而更深刻地领悟格言警句中蕴含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非凡魅力。如在教授《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下册)时,可以创设孔子讲课情景,面对“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比较好?”的学生提问,你会作何回答?学生分组饰演“教师”,分别说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制度,然后再与孔子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观点进行相比,再将现在的开放时代与孔子所处的封闭时代进行对比,就能更好地理解世代追求的“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超越时代,中国人民是多么热爱和平、渴望秩序。

(四)再造式情景语境

汉字是最能代表中国书法优秀传统文化的符号,书法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要求初中语文课程要“立足汉字与文化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之美,体悟汉字魅力”。虽然在初中语文课本上没有单独开辟汉字为主题的课程,但在八年级上册设置了“身边的文化遗产”综合性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在本节综合性学习主题中,寻找包括石刻等文化遗产,也可以寻找其他的文字作品。在教授汉字文化时,可以创设再造式情景语境,即创设文字尚未发明时期场景,“你如何记录生活和传承文化?”让学生在几乎无可利用的环境中,想方设法记录生活、表达想法、传承知识。在这个再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思路会彻底打开,最终能够切身体会到象形文字的精妙,深刻理解汉字蕴含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同样,再造式情景语境也适合在教授古诗词,创设与古诗词相似的环境,让学生重新“创造”诗词,重走作者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理解古诗词蕴含的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之,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实施恰当的情景语境策略,能够很好地拉近学生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距离,更立体、更生活化地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认同和向往。情景语境并非耗事巨大、矫揉造作的铺陈之作,而是目标明确、精准施力的传授捷径,对初中语文课程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秦新然.中小学要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4(7).

[2]程为民.当代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7.

情景语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标记性 情景语境 共时 历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79-01

一、研究背景

美国语言学家Givon提出标记性是动态变化的,有无标记性主要取决于语境。但是目前很少有人对语境中的标记现象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力求通过分析这一现象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从而达到更好的言语交际目的。

二、标记判断标准

沈家煊(1999)将标记理论的划分标准归纳为6类:组合标准、聚合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历时标准。事实上,一些标准并不普遍适用,一些标准很难驾驭。为了更可靠、更符合标记判断要求,本文把标记理论的判断标准总结如下:通常,我们把具有一般式、肯定含义、分布广泛、使用频率高、易于认知、遵守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基本项目称为非标记性;反之,把具有复合形式、否定含义、分布狭窄、使用频率低、难以认知、违反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项目称为有标记性。

三、标记性语言在情景语境中的动态变化

标记在语用层面上是一个完全动态的概念。标记性的存在依赖于特定语境。标记性和非标记性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情景语境在转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Takuo Hayashi, 1996.) 本文分别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分析标记现象转移。

(一)共时视角下的标记转移

共时视角下的标记项转移是指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下,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标记现象的变化或转移。一般是从无标记项转变成有标记项。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句子有无标记性也取决于语境,依赖于交际主题和交际场合。

例:①: Would you mind closing the window?

②: Close the window. (Xiao, 2006)

实际上,以上两个句子表达了相同的含义,即请求受话者把窗户关上。然而,在不同的情景下,即对话者不同,上面两句话具有的交际功能也不同。以①为例,如果受话者是上级、年长者、陌生人,那么这种表达是贴切而得体的,这种表述是无标记性的。相反,如果受话者是朋友或熟人,这种表达是不贴切的、不符合常规的,这种表述就变成了有标记性的。

同样,如果②用在上级对下级或者长辈对晚辈之间,也是合理的,所以是无标记性的。而用在陌生人或者下级对上级之间,就是不恰当的、不合理的,就变成了有标记性的。由此可见,有无标记性完全是一个动态概念,并非固定不变的。标记性存在与否取决于语境,在不同语境主导下,标记现象会发生动态变化。我们不能撇开语境来区分某一个具体语言成分有无标记性。

共时层面的标记现象转移是一种短暂的交际行为。在某一情景中,人们通过标记转移赋予语言特殊意义,以实现某种特定的交际目的。标记现象可以通过情景语境从有标记性变成无标记性,或者从无标记性变成有标记性。

例:Rain is coming.

按照字面意思,这句话应该翻译成“要下雨了”,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下或者面对不同的参与者,这句话的意思就会不同,词语“Rain”的标记性将会发生改变。对于年轻的韩流追潮族来说,Rain 是一位韩国明星,被人们所熟识,听到此话,知道明星Rain 要来中国了。在此情景下,Rain 是无标记性的。而对于那些不懂韩流的人来说,“Rain”是有标记性的,因此需要构建一个情景语境说明他的身份,以便解释这句话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此时标记现象发生了变化。

总之,在特定的情景语境中标记性会发生转移,这种转移是一种动态的变化。

(二)历时视角下的标记转移

历时视角下的标记项转移是指标记性在语言发展的历时进程中发生转移。一般是从起初的有标记性转变成现在的无标记性,或者从起初的无标记性转变成现在的有标记性。这是一个逐步而缓慢的转变过程,不是瞬变的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间、地点、交际双方的变化,使标记性发生了转移。

例: “SARS” 和 “H1N1”。

情景促进标记性从有到无,使其更易被人们接受和认知,也相应地起到警示和提醒的作用,如“SARS”和“H1N1”。 SARS初期, 人们不知道它是一种什么疾病,有多么危险,怎么预防,其临床症状是什么。SARS 是有标记性的。之后,它席卷了整个中国,变得越来越危险,人们开始关注它。报纸、电视、网络每天都报导它的最新趋势,介绍其临床症状,宣传它的预防措施。这样,专有名词 “SARS”应用越来越广泛,被人们熟悉,SARS的标记性发生了转移,成为无标记性。按照SARS标记性的转变模式,当H1N1爆发时,官方可以模仿SARS发生时的状况构建一个情景来宣传,人们会联想到SARS的巨大危害,认识这个标记现象,从而更好的预防它。在历时的进程中,H1N1从有标记性转换成无标记性。相同类型的标记项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从有标记性到无标记性的转换更加快速。与客观情景语境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份、职业、教育、理解力、思想、知识、生平经历和感觉的变化,也能够使标记项发生转移。

四、结论

本文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情景语境中的标记项转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由此看出,随着语境的变化,标记项也会发生动态变化。标记性和非标记性会随着情景语境的动态变化而发生转换。然而,作者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深度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Givon, T. 1970. Notes on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English Adjectives[J]. Language.

[2]胡壮麟. 美国功能语言学家Givon的研究现状[J]. 国外语言学, 1996, 4.

[3]胡壮麟. 语境研究的多元化[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3.

[4]朱永生. 语境动态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情景语境范文第6篇

电影《诺丁山》海报

语篇研究的重要性最早在英国得到关注。Halliday的Cohesion in English和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两部书为语篇研究提供了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 即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袁欣:《情景语境与对白的连贯性》,载《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年2月号中旬刊)反映生活的电影对白语篇非常生动鲜活地体现现实世界人们的语言交流,本文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来尝试对电影对白语篇进行分析,证明语境理论在分析语篇连贯性方面的实际意义。

一、语境

1964年,韩礼德在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提出“语域”这一概念, 并明确指出:语域是情景语境的具体表现。他说: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里,有三个变量影响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为语场、语旨和语式,这就是韩礼德语域理论的雏形。(Halliday, M.A.K. The users and uses of language. In M.A.K.Halliday, A.McIntosh…&P..Steven(eds.)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964.)语境, 特别是情景语境,对应语言的三大元功能。话语范围(语场)对应概念功能, 话语方式(语式)对应语篇功能,话语基调(语旨)对应人际功能。(Halliday, M.A.K.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33页)语场决定了交际的性质和话语的主要范围;语式指语篇使用的是书面语形式还是口语形式等;语旨反映一方通过何种方式向另一方介绍他的所见所闻,表明双方因社会角色不同交流方式亦不同。

二、语篇连贯性

语篇被界定为一段有意义的连贯话语。胡壮麟认为, 语篇指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即语篇之所以能成为语篇在于它的语篇性(textuality),并非在于它的语法性(grammaticality)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1页)Halliday&Hasan并没有提出连贯(coherence)这个术语,而是用了语篇性(texture)来表达类似的概念。他们认为语域连贯和衔接共同决定语篇连贯。语域连贯指的就是语场,语式和语旨的连贯。在非标记情况下,下列任何一种情况都会使语篇失去连贯性:

1. 前面说的是一个话题,而后面转到另一个话题;

2. 前面使用非正式语言,而后面则使用正式语言;

3. 前面用第一人称,后面用第三人称;

4. 前面是会话语类,后面是叙事语类。(Halliday, M.A.K. & Hasan, R. 1976/2001,Cohesion in English, 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4页)

连贯是语篇的主要特征。连贯是词语、小句、句群在概念上、逻辑上合理、恰当地连为一体。连贯存在于语篇的底层,通过逻辑推理来达到语义连接,因此,可以说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杨黎霞:《语篇语言学与翻译》, 载《中国科技翻译》2003年8期)Widdowson认为,语义上连贯的语篇可以没有形式上的衔接纽带。(Wi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Oxford:OUP,1978:96)

三、电影对白语篇分析举例

下面就对来自EN8848网站电影《诺丁山》的部分对白做语料分析。

Mr. Thacker: Yes, Miss Scott, Are there any circumstances in which the two of you might be more than just good friends?

Anna: I hope there would be, but no, I’m assured there aren’t

Mr. Thacker: I was just wondering if it turned out uh ..that this person. I was wondering if Mr. Thacker realized he had been a daft prick, and got down his knees and begged you to reconsider, whether you would, in fact, then reconsider?

Anna: Yes, I believe I would.

Mr. Thacker: That’s very good news. Um… The readers of Horse and Hound will be absolutely delighted.

分析影响情景语境的变量:

话语范围: 威廉萨克假扮记者试图挽回安娜。

话语基调:明星与普通商人,两者有一定的社会距离。

话语方式: 绅士与淑女的对话, 正式的, 面对面地交流。

在这段简短的对白中,萨克并没有直接对安娜表达自己的歉意,而是冒充记者以第三者的身份问安娜能否原谅自己做出的愚蠢决定。当安娜表示原谅后,萨克内心激动欣喜,但考虑到安娜的特殊身份是明星,在记者的镁光灯下,只能有所顾忌,不便公布自己便是这个感情愚钝的英国人,只能幽默地说这是本刊观众都愿意听到的好消息。该语篇很好地体现了影响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的要求, 是符合情景语境的, 是连贯的。语篇话题(挽回安娜)始终保持一致,采取较为正式的语言,始终以记者身份第一人称形式提问,属于会话语类。就对应话语范围的概念功能而言, 这篇对话使用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表明萨克内心很焦虑,担心安娜会因为他曾经的拒绝而拒绝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关系。安娜的回答也主要是展示了自己的心理过程,像believe, hope 表达出自己对萨克先生感情的坚定并渴望真正的爱情,隐忍而心酸。被炫目却虚幻的名气包裹得太久,安娜已经懂得为真实的自己而活。两人的话语都符合各自的角色。总的来讲这篇对白语篇是连贯的。

结语

情景语境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 英语写作作为一种综合运用英语知识的实践活动,是英语专业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英语教学强调的一个核心技能。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1 情景语境

语境,即言语环境,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malinowski(马林诺斯基)于1923年提出了语境(context)的概念,他认为,“话语和环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他还根据言语交际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在他看来,情景语境就是话语产生当时紧邻在其前后的各种实际事件,并认为任何话语的意义都不能脱离其相应的情境语境。当代著名语言学家n.a.k.halliday(韩礼德)发展了malinowski对情景语境的描述,他认为在任何一个情景语境中都会有三个变量(variables)影响着语言的使用。这三个变量是话语范围(field of discourse)、话语基调(tenor of discourse)和话语方式(mode of discourse)。他指出情景语境对语篇语言的组织和表达方式都有直接的影响。本文采用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以2012年专业八级写作真题为例探讨对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启示。

2 话语范围有助于文体选定,使写作围绕中心展开

话语范围即语场是指言语活动发生的环境,包括话题、说话者。语场用于揭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的意义表达。话语范围是第一语境要素,人的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语境内进行。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部分给在美国语言学教授naomi baron所做的调查报告的语境下,谈论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测试者所提供的话题是每位考生都很熟悉的有关手机的话题。考生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从话语范围来看,此文应围绕baron教授的调查,通过分析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考生的态度,得出自己的观点(即主题):赞同或者反对baron教授有关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可见,考生通过语场选定了文体之后,能迅速找到切入口,使表达符合写作要求。同时,语场对写作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影响了词汇和句法结构的选择和使用。作为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精心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此外,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话场范围内,围绕特定的中心展开,使写作服务主题,着力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

3 话语基调有助于词汇选择,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话语基调即语旨,它体现了交际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体现了参与者的社会角色和在谈话中扮演的角色。话语基调作为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之一,在研究语境、语义和形式之间的关系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旨关系到写的对象,体现了作者怎样向读者解释他的所见所闻。在词汇层面,话语基调可以在词汇形式的选择上得到体现,如呼语词的选择、情态词、直接引语、委婉语、俚语的使用等。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 有关大学生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考生的任务就是要劝化读者同意自己的观点。在写作的过程中,考生一方面应关注话语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考生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这种相互关系直接表现为彼此之间对人称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考生在表达自己关于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观点时,立场要坚定,多使用第一人称i和we。另一方面,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应关注语言形式的选择,如情态和归一度的选择,陈述、祈使、疑问等句式的选择,以及对话形式如独白、对话的选择。2012年专业八级writing是典型的议论文,根据话语基调,在语态和语气方面,全篇应采用主动语态、陈述语气来劝化读者赞同自己的观点;在词汇使用方面,考生应使用一些常用词,少使用大词或一些抽象的词汇。在句子长短方面,议论文作为一种正式问题,句子应长短结合,多采用长句。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基调,教学生在注意词的字面含义同时,应注意词的得体性,即所用语言是否适合于所用的场合,使语言表达准确得体。

4 话语方式有助于信息传递,使语言表达舒畅自然

话语方式即语式,是指交际中语体所使用的方式或渠道,是语言在情景中的组织方式及功能。语式最基本的概念是口语和书面的区别。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就是考查学生使用英语书面的形式对手机通话和手机短信的话题进行评论。此外,语式还指写说者所选用的语言。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注重考生对手机使用情况这一话题的客观评论。因此在使用词汇时应尽量少使用带有情感色彩的词汇,使用的词汇也往往是常用词汇。句子结构多使用主动语态,以及较短、较简单的句子,但意思表达应尽量准确。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话语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平时多进行书面表达练习,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词汇。另一方面,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应根据话语方式,使用多样化的词汇避免词汇单一。例如在2012年英语专业八级writing表达关于“手机”这一词汇时就可以使用cell phone, mobile phone, handset进行替换。同时应尽量使用精确性词汇使语言准确,避免语言概括化。

5 总结

英语写作是听、说、读、写、译五种英语基本技能之一,是衡量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韩礼德的情境语境理论的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三个变项,从文体、词汇、句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综合培养。

参考文献

[1]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routledge,1994.

[2]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情景语境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情景语境 功能对等

1. 引语

尤金・奈达在其“功能对等”理论中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即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情景语境指的是交际过程中某一话语结构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它既包括书面语中的上下文,也包括口语中的前言后语。所有翻译过程中,语境都是凌驾于一切的因素,而且优先于任何的规则、理论或基本意义。“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2. 词汇对等在情景语境中的体现

词汇是语言里所有词的总称,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因此,词汇问题是表达中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言语形式问题。词汇问题,历来有诸多西方理论家们对其做了研究。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雅可布逊认为,对词汇的翻译重在对词义的理解,其实也就是对整个语言含义的理解,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情景语境。对于词汇的对等问题,主要可分为三大类情况,即词汇的完全对等、词汇的不完全对等以及词汇的完全不对等。

2.1词汇的完全对等

对于一般的词汇,通常都能在译语中找到词义与所指范围完全一致的译语词。例如月亮对应moon,television对应电视。这就好比高等数学中集合里的“一一对应”。完全对应多出现于人称代词、物名、地名、科技名词及专业术语,固定搭配及礼貌术语等。例如:

原文:My nights marked the reign of nights-and such fear!

译文:我的夜晚是恐怖的王国――多么恐怖!

在该例中,“reign”作名词时意为“君主统治”,而译者译为“王国”也是综合了这里情景语境即译出语搭配的需要。同时,译语“情景”与文本中的“picture”,“王国”与“reign”又实现了功能上的对等。

2.2词汇的不完全对等

在两种语言中,不可能各自的所有词汇其所指范畴和含义都一致,毕竟这两种语言是不同的。如,英文中的wife一词,它可指妻子、老婆、媳妇、太太、夫人、爱人等;中文中,由于时代、场合的不同,这些称谓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译成英文时,由于英文没有和“老婆”、“太太”、“媳妇”等一一对应的词,因此,只能通通用“wife”一词替代,这就造成了不完全对应。例如:

① 原文:I do not remember much of my mother.

译文:我母亲的情况,我记得不多。

② 原文:She was like a large orangutan, my mother, or like a chimpanzee, and yet, in sharp and definite ways, quite different.

译文:这东西像大猩猩。她就是我的妈妈。她类似非洲的黑猩猩,但又显然不同。

这两个例子中,同样是“mother”一词,例①译为“母亲”,而例②译为“妈妈”。笔者认为译者主要是基于对情景语境的考虑,例①是向别人谈论“mother”的情况,属于正式场合,译为“母亲”显得尊重;例②讲述到主人公深陷困境时希望“mother”展开援救的状况,译作“妈妈”更能体现出主人公此时十分害怕并希望有人出手营救的心理活动。这里就是典型的译入语与译出语的不完全对等,但却实现了翻译的功能对等,可见译者在翻译中对于细微之处的把握之精准。

2.3词汇的完全不对等

对于词汇的完全不对等,有些是可以经过特殊处理来对原文译出的,而另有一些则无法译出,即理论家们谈到过的“不可译性”。笔者认为,“不可译性”的原因除了文化上的缺失外,还包括特定情景语境下常规译语的不可译。如:

原文;It was not till I was a young man, at college, that I got any clew to the significance of my dreams, and to the cause of them.

译文:我直到青春期,也即是上大学时才对我的梦的意义和起因有所了解。

该例中,“a young man” 译为“青春期”就是词汇的完全不对等。这里如果直译为“年轻人”就会造成读者的困惑,和下文衔接不上。所以,译者对其进行了巧妙的转换,译为“青春期”,虽然词汇功能上不完全对等,但却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给出了最合理的解释,也让读者更易于理解。

3. 句法对等在情景语境中的体现

句法是研究句子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它们的排列顺序,直接影响到对原文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句法意义相当重要。句法结构又是由词与词构成的,这种排列组合构成的句法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个语言基调,即情景语境。因此,在翻译时,译者应认真分析原文语法,特别是句法结构。英汉两种语言虽然受到各自语言习惯的制约,存在很大的区别,但是语言规则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性。所以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廖教授对其中相当一部分句子没有做任何调整保持了结构上的一致,实现了句法上的对等。例如:

原文:That it must have been an untimely end, there is no discussion.

译文:他不是寿终正寝,这一点不容置疑。

例子中译文完全按照原文的句法结构,没有做任何调整,这也是基于此处情景语境以及汉语语言习惯的综合考虑,同样实现了翻译过程中功能的对等。

4. 篇章对等在情景语境中的体现

篇章上的对等体现在句子与句子间的组合结构上,也就是句子间的逻辑顺序。因此,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的不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句法结构。这样一种语篇整体风格也依赖于不同的句式结构,如平行、强调等可以加强篇章的语气。

① 原文:It was where she must have come during the four years’ absence from the harde.

译文:她有四年的时间不在部落里,肯定就是到了这个地方。

② 原文:I saw every branch and twig; I saw and knew every different leaf.

译文:每一根树枝,无论大小,我都看得见;每一片树叶,我都辨得出模样,说得出特征。

上述两例中,例①是一个强调句,译者没有平铺直叙译为“就是因为到了这个地方,所以她有四年的时间不在部落里”,而是按照汉语表达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译文同样也对事实进行了强调。例②中两个小分句是一个平行结构,这句话主人公是想强调说明梦里的这个地方曾无数次出现过,他对此非常熟悉,所以用这样的结构加强语气。译者遵循原文的结构,保持了篇章上的对等。

5. 文体对等在情景语境中的对等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总是处于一定的交际环境之中。不同的交际环境会影响或支配人们的言语行动,使得语言表达形成不同的特征,以致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文体。文体风格构成整个语篇的基调,因此翻译时我们必须以原文本的风格为准创造性地进行词语选择与句式安排,使译文语篇具有对等的风格。傅雷始终提出译文要“神似”,其“神似”正是对传译原文的文体提出的最高要求。

原文:... and that in the art of climbing she had been my teacher. I pursued her from tree to tree, and ever she eluded me, peeping back at me with kindly eyes, making soft sounds, and dancing and leaping and teetering before me just out of reach.

译文:在攀爬的艺术上,她是我的老师。我跟着她,从一颗树追到另一棵树。但她总是让我扑个空。她一面回头用那双友善的眼睛看着我,一面发出温柔的叫声。她又跳又蹦,像踩跷跷板那样摇晃着树枝。她就在你跟前,你却抓不到她。

原文中描述的是主人公追逐自己心爱的人时的场景,整个基调是轻松欢快的。译者用了“追”、“扑”、“又蹦又跳”等一系列动词再现了原文中人物快乐追闹的情景,表现出了小儿女之间的暧昧情愫。这里译者还进行了一定的语序重构,使语篇读起来流畅自然有节奏感,把原作的思想完整无缺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唤起读者的共鸣。

6. 结束语

文学翻译是翻译实践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类型的翻译能够拓宽读者的眼界。译者,作为桥梁的搭建者面临着实现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的挑战。当然,这个过程会困难重重,比如来自不同社会的差异,文化的差异,甚至是译者本身的差异。尤其是这篇论文中多次提到的情景语境也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廖美珍教授的译文完全体现了原作的丰姿,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本,对我们今后的翻译实践有着广泛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Nida,Eugene A, and C. R. 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E.J. Brill, 1969.

[2] 廖美珍译. 在亚当之前[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情景语境范文第9篇

语境词汇教学,就是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适当创设一定的语境。语境在词汇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消除歧义、明确词义,有利于学生直观辨析词汇在语言应用上的主要区别。语境给学生提供词义的具体用法和搭配,使学生在语境分析后对句子或文章的意思一目了然。以下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些语境词汇教学的具体应用。

1.句子语境分析英语句段具有语法性和组织性,将词汇放在不同的句子中,通过创设不用的句子语境让学生辨别同一词汇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提高学生对句意的理解,把握语感。以“well”一词多义为例:①Themangetthewaterfromawell(.水井)②MyEnglishisverywell(.好,不错)③Heiswellenoughtotravel(.身体好的,健康的)“Well”一词在不同句子不同语境中呈现不同的词义。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同一个单词有不同意思,学生要根据对句子的语境分析,判断推理词汇的意思,语境决定词义。

2.词汇语境分析词汇语境主要是指词汇间存在的固定搭配。词汇语境是最常用的词汇教学方法之一。教师要注重强调一个单词与不同单词之间的搭配,多义词通过与不同单词的搭配形成不同的词汇语境,明显体现具体的义项。词组搭配不同,词义也会有所差异。以“come”为例:①comeabou(t发生);②comeacross(遇见);③comein(进来);④comebetween(介于……之间);⑤comeoff(从……掉落);⑥comethrough(经过);由以上几个短语,我们分析得出“come”与不同词汇的搭配就有不一样的意思。很多英语短语是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教师应多次提醒学生重视这些词组,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词汇语境分析短语的意思。当然教师还要让学生注意固定搭配中的近义词不可互相替代。如果只将近义词互换,就会产生词汇运用上的错误。

3.情景语境分析在英语词汇教授过程中,如果适当加入相关的情景,不仅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词汇,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解“interview”一词时,可以邀请两位学生到台上分别扮演面试官和求职者,在模拟面试过程的同时,教师引出“inter-view”有“面试,采访”的意思,并且可以让学生延伸学习到“面试官interviewer”“求职者applicant”等其他单词。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进行词汇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同时能让学生在有趣的场景中记忆词义和用法,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4.上下文语境分析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生词,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分析上下文语境来培养他们的猜词能力,使学生根据常识或文中的对比关系、词汇构词、熟词新义等推测词义。例如:(1)根据前缀构词猜测词义。学生了解“un-”为否定前缀后,可以依据“comfortable”“舒服”的意思推断出“uncomfort-able”是“不舒服”的意思。(2)根据常识和上下文相关信息来推断词义。如:Tomisverypopularinschool,wealllikehimverymuch.根据上下文相关信息和学生对“like”是“喜欢”的意思的认识,可以推断出“popular”意为“受欢迎的”。

5.非语言语境分析非语言语境主要指的是文化语境。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往往呈现完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语言文化在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差异,会使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出现不同词义。词汇教学应跳出词汇范畴,应结合文化语境使词汇教学活跃起来。教师在遇到被赋予文化意义的词汇时,要具体解释其文化语境和使用场合。例如:Heismarried,andhasalionessathome.根据字面意思,学生容易理解成“他家有只母狮子”,这里的“母狮子”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母老虎”。Eastwind在中国象征温暖之意,而在英国却象征着寒冷。由此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和天文地理进行学习。

二、结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丰富的语境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应将英语词汇教学与语境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情景语境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情景语境 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作用

一、引言

英语作为高考的必考科目而备受关注,其中书面表达则是考查一个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面对越来越严格的评分标准,教师如何帮助学生用最少的精力最有效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日益成为中学师生关注的焦点。在教授书面表达写作技巧时,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讲到语篇的连贯性,这也是书面表达评分标准之一。对于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也就是语篇的意义和衔接机制本文不再讨论,而是要提醒广大师生注意语篇连贯的外部条件之一――情景语境对书面表达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二、情景语境与书面表达的关系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境有着不同的解释,简言之,语境就是语篇所处的环境。克莱姆士以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为基础把语境划分为五种:语言语境、情景语境、交流语境、文化语境和互文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是指语言交际的外部环境。韩礼德又把情景语境看作一个由三个变项组成的概念框架,包括话语范围、话语基调话语方式。[1]话语范围指正在发生的事,即言语活动所牵涉的范围,包括政治、科技、日常生活等。话语方式指言语活动的媒介,包括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口头、书面相交叉的方式,如口中念的书面语和印刷品中的口头语。话语基调指语言交际者的地位、身份,以及相互关系。[2]话语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交际用词和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的特征,话语基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用语言的正式程度和技术性而话语方式区分了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

写,是一种交际行为,即通过文字表达思想,进行交际活动。书面表达就是书面体语篇,是一种信息交流的方式,是写的能力的具体体现,即利用书面形式进行语言交际。[3]

书面表达对语境具有依赖性,与语境密不可分。由于语篇在社会交际中的作用不同,交际场合不同,语篇意义由语言形式体现的量要求不同,所以对语境的依赖就更加的明显。[4]

高考英语的书面表达都会提供一些情景材料给学生,例如特定的话题、对象、事件等,也就是说已把情景语境展示给学生,需要学生在提笔之前综合利用三个变项确定所要写的语篇的风格、体裁、用词甚至语法特征等。

三、情景语境在书面表达中的作用

以2010年几省高考书面表达为例,我们来看学生应该如何运用情景语境来分析并在宏观上把握高考书面表达的方向。

如何利用情景语境分析书面表达呢?以全国卷为例,全国卷1的要求是:假设你是育才中学学生会主席李华。你校将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希望附近某大学的外籍教师Smith女士来做评委。请参照以下比赛通知给她写一封信。英语演讲比赛的主题:人与自然;时间:6月15日下午2∶00―5∶00;地点:501教室;参赛选手:10名学生;联系人:李华(电话44876655)。从要求我们得知语篇的体裁是书信邀请,从话语范围分析主题是要求学生写信邀请外教来做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委,并告知比赛事宜,然后依据提纲确定时态为一般将来时。从话语方式来看是书面体,从话语基调来看,李华是学生,邀请的对象是外校的外教,两人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密切,需要用正式语以示尊重。如参考2010年高考真题答案,正式的邀请可以说:“I’m writing to invite you to be a judge at ...,we hope that you will accept our invitation if it is convenient for you.”而不能用非正式的“Would you like to be a judge at...?”

全国卷2同样是话语方式为书面体的书信,但是由于已给的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两篇书面表达的千差万别。全国卷2的要求为: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Peter曾表示希望来中国教书。你校现需招聘外教,请给他写封信,告知招聘信息。话语范围是告知笔友你校招聘外教的信息,在时态上可以用一般将来时来描述他应聘成功后的教授课程、教授对象和工作量。由于李华和Peter是朋友的关系,并且亲密程度要比全国卷1中李华与外校外教的关系高,因此话语基调应为非正式型。如果要告诉他工作量是任选三门课,我们可以看到真题答案上给出的是:“If you come,you can choose three of the following four courses...”但是如果对话语基调分析不清而用正式语体,就会显得关系不密切,表达不自然。

其余的体裁根据情景语境的不同,如日记和朋友间的电子邮件等话语基调都应该用非正式型,报道、发言稿等应该用正式型,时态则是由话语范围来决定,不断培养学生的语境意识,有利于提高书面表达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四、结语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书面表达对情景语境的依赖,在平日的练习中培养学生依据所给的情景语境来对要写的语篇进行总体的把握,对写出优秀的作文有很大帮助。但是这只是高分作文的第一步,第二步要培养学生注意做到意义上的连贯,虽然出题人给出了提纲,就像是人的骨架,但是要教导学生不能只是单纯地把提纲翻译过来充当正文,而是要发挥自己的想象让文章丰富起来,有血有肉,让信息或事件发展过程过渡自然,全文形成一个整体。第三步还要注意形式上的连贯,就是要句子之间、段落之间过渡自然,紧密衔接,学生可以充分运用一些精彩的连接词、转折词等,三者结合,使文章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张德禄,苗兴伟.功能语言学与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9.

[2]西光正.语境研究论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3]李昌标.情景语境与书面表达的文体选定[J].浙江:宁波大学学报,2004.6.

[4]张德禄,刘汝山.语篇连贯与衔接理论的发展及应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上一篇:生态设计理念范文 下一篇:生态经济效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