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化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2 08:43:21

轻化工程论文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一)教材陈旧,题材较窄目前,本校制浆造纸研究生专业英语使用的教材有三本,其中两本为《制浆造纸专业英语》,另外一本为《制浆造纸专业词汇》。这些教材为比较经典的教科书,但是内容比较陈旧,出版时间也比较早,在现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21世纪,有很多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并没有在教材中介绍,比如在“lignin”这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分别介绍了木素结构的不均一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木质化程度的关系以及三个关于木素的概念,但是关于木素结构的专业知识,包括红外谱图、核磁谱图以及木素结构定量解析的知识并没有涉及到。在本专题结束时,考查学生翻译一篇关于木素结构文献的摘要时,就发现他们并没有理解专业英语在木素结构中的用法。除此之外,这些教材的另一个缺点是题材较窄,主要涉及的是制浆造纸的原料、制浆前的准备、制浆、漂白的一些专业知识,在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的科研进展,如生物乙醇的生产、纤维素新材料的研究并没有出现在内。

(二)授课方式单一现有的我国轻化工程专业英语使用两种授课方式,其中在40个学时中的32个学时为以教师为主的“讲课”方式,主要是将教材上的经典段落摘抄下来,对里面重要的和难理解的句子和词汇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学生学到的大多是零散的、与实际科研和生产脱节的“聋哑专业英语”;剩下的8个学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前沿文献讲述,将与他们科研相关的近三年文献进行阅读后,把文章中的重点和数据对全部同学(包括教师)进行讲解,讲解后由学生和教师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是用中文进行讲述的,所以不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且学生是为了讲而讲,去临时突击一篇文献,他们并不理解让他们看和讲述文献的真正用意,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三)考核方式不够合理本校对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考试和考查。而在研究生的专业课中,几乎所有的课程使用的都是考查的方式,主要从平时和期末考试两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主要考查学生的到课率和讲述前沿文献的情况;期末的考试形式是翻译文献,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可以查阅随时携带的资料和词典。这两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考查。因此,需要对我国轻化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措施

在改革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该门课程的准确定位。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不是基础英语学习的延续,而应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该门课程为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足以说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在以培养学生如何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为目标来指导专业英语课程体系,规划人才培养目标。

(一)选材新颖,题材广泛打破传统的“一本教材”通用的观念,立足于前沿、整合、改编教学内容。在使用两本经典教材的基础上,可补充一些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上该学科前沿的研究论文或文献综述,以反映该学科各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我国轻化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补充一些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这样既能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最前沿研究方向又可以学习一些专业的词汇。在本学期的七个主题介绍完后,我试着向学生讲述了几篇关于新能源的前沿文献,虽然他们听的时候有点吃力,但是可以看出来,他们对这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拓宽选材范围,内容应同时兼顾基础应用研究、实践研究等各个方面,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比如,除了介绍教材和文献中的内容外,应该也向他们介绍一些国内外先进设备的专业词汇,可以先从实验室小型设备的说明书开始介绍,慢慢介绍到国际先进的一些厂家生产的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将来有可能进入工厂工作的学生打下基础。

(二)丰富授课方式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具有能够查找需要的英文资料(文献和专利)及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所以应尽快把由提高学生翻译水平为教学重点转变到培养学生综合英语素养上来。因此,采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Jor-dan指出,学习就是亲自去做,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建议和指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恰好给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教师作为管理者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如模拟国际会议口头报告、用英语讲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使用英语进行科研问题的探讨和辩论等。

(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专业英语的考核既要有期末考试和平时表现,同时对于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考核情况也应列入最终成绩。可将对平时表现的考察分布在不同的项目中,按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专题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可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不但要准确地翻译一些专业文献,还可以用英语将看到的内容进行表述,并且和同学及教师用英语就文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专业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知识,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通过对我国轻化工程专业英语授课现状的分析和相应改革措施的提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服务于我国轻工行业的优秀专业人才。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首先,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酶技术在轻化工领域的重要性和潜力日益增长。例如,在传统高温浓碱型棉织物退浆工艺中,需消耗大量水、热能、化学助剂,并排放出大量含高浓度污染物废水。与常规碱剂前处理工艺相比不同的是,生物酶退浆对织物损伤小,处理后织物手感柔软,色泽鲜艳,具有能耗低、设备要求低、排污量少、废水处理简单等诸多优点。所以,生物化学中的酶学部分是我们需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在全部32学时的教学中,我们安排酶学10个学时,从酶的概念、分类,酶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到酶工程均作了详细讲解,并在讲授的过程中将生物酶工程的相关知识与轻化工程专业知识进行交叉,提高学生对生物酶技术在轻化工中应用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使他们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可以根据材料不同,工艺流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生物酶处理工艺。

其次,在纺织和皮革加工领域,应用的原材料有很多是生物质材料,因此对于生物质材料的了解对轻化工程学生来讲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将生物化学中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列为轻化工程学生的学习重点,大约占到16学时左右。让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结构和性质有全面的认识,帮助学生在对这些生物质原料进行处理时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再次,原有生物质材料都有各种各样的优点和弊端,如何保留其优点而避免其缺点,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比如天然彩棉,具有良好的天然色彩,可以避免后续染料加工过程,节省能源和成本,降低污染等优点,但同时,天然彩棉的棉纤维纤丝较短,不如白棉,另外产量比白棉低。针对这些特点,应用生物技术中的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既能保留优点,又能改善缺点,基因工程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按照人们的意愿改变原材料的特性,所以,生物化学中的分子生物学以及基因工程我们也向同学们做细致的阐述。其余学时我们安排了绪论、对生物小分子的认识以及简单的代谢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化学的全貌以及了解为什么学习生物化学以及如何才能学好。

2教学方法

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手段。目前,作为国内普通本科院校,吉林化工学院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状态不佳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非常被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Learning,PBL),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多伦多的McMasterUniversity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引导者,以自我指导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人际交往及协作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会先提出一个轻化工程范围内能遇到的问题,比如真丝织物的脱胶处理问题,在这个工艺过程中,首先涉及的生物化学知识是丝素和丝胶的生物化学本质是什么?引入蛋白质分子结构组成、化学性质专题;进一步酶法处理脱胶环节应注意哪些问题?引入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专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并设计出工艺方案,这样的方法,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考核方式

轻化工程的生物化学课是32学时的必修考试课,成绩由期末考试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纪律、作业、参与讨论的效果等方面。经过上述尝试,轻化工程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学生在课上能够积极配合教师,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性 培养 模式

本研究主要基于轻化工程专业重应用、重实践的特点,重新审视大学理念、转变已有的观念,进而从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吸引学生参与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情感和完善人格,从而培养出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善创新”等综合能力的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

1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思路

主要围绕四方面的具体内容展开研究:其一,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理论、新思想、新观念构建轻化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其二,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大胆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研究性学习,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其三,根据实验的层次类型及学生的能力水平,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方法;其四,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学术交流氛围,促使其能独立提出问题。

2 培养实践

2.1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思路

教育是对人的培育和改造,如果教育观念停滞在过去的阶段,用已经被社会实践证明不适应于现实需求的理念和观念维持进行教育,那么育人的功能就被大大弱化,更谈不上培养创新型人才。因此要改革和探索人才培育,首先就要更新观念,转变育人思路。

首先,改变以往师长唯遵、单向度说教观念,承认学生是教育行为中的主体之一。给予学生平等地位,即承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拥有独立行使思考的权利和人格的平等;承认学生的自由,即探索的自由、选择的自由。能够自由的进行兴趣所在的探索,无论学生所选择探索领域在教师看来是多么离经叛道或者有悖常理,只要学生有探索的兴趣,教师就要尊重学生探索的权利,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并加以指导。这才是创新的最原始的形态,而这种最原始的创新形态是一切创新的基点。

其次,承认学生是有差别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改变大学人才观,突破以往“高分就是好学生”的印象。要树立大学培养的学生千差万别,只要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提出有益于社会进步和社会利益最大化的就是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的观念。

再次,要突破单纯工科的狭隘观念。大学培养的人才首先要具有完善人格、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拥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20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表明不同学科间的相互交叉成为科学发展的增长点,而要取得学科的相互交叉并取得发展,就需要具备完善人格、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拥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轻化工程专业的创新型人才首先就是要使要学生具备上述的三种条件。

2.2 分阶段、分类的差异化培养模式

研究组对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按照签署观念进行分类:一年级完成基础课程和通识课程的学习;在二年级开始接触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学生自愿及相关考核的基础上,安排优秀学生(不超过该专业学生总人数的15%)在本专业内选择导师指导其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经过2009-2010学年的实践,40多名学生从优秀学生选导师制中受益匪浅。优秀学生选导师制使学生从导师处接触了本专业的相关体系和知识,开拓了眼界,初步发挥了指导学生成长、培养完善人格、训练科学素养和技能的作用。

吸收三年级本科生进入专业研究课题组,经过二年级的专业训练,拥有了基本的科学素养,能够初步开展探索性试验。特别是在依托专业研究课题组中的科学研究项目,学生成长更快。为检测此种模式的效果,我们选取2005级轻化工程专业连续攻读硕士学位的10名学生,分成两组对比观察:A组为经过二年级导师制、三年级课题组训练的五名学生;B组为未经过相关训练的五名学生。经过2009-2011年观察,A组学生在数、专利申请数之间有明显区别:A组数达到人均4篇,专利申请数人均2个;B组数人均1.4篇,专利申请数为0.6个。可见经过二年级导师制、三年级课题组训练的体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进入四年级适时分流,继续攻读学位的开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需要就业者,进入相关企业实习。每年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均前往APP集团、UPM、克莱恩化工、巴斯夫等国际公司实习。经过多年实践并与企业沟通表明: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对于学生适应度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继而为了能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此种校企合作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轻化工程专业相继制定了《应用型皮革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和《应用型造纸工程师培养方案(卓越工程师)》,并成功入选教育部新一批卓越工程师试点院校。

以上实践,我们可以简要从时间序列归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为:科研技术方向;专业工程师方向;通用型合格人才。

这种差异化培养是对学生个性发展最好的尊重和最好保证,也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充分提高。当然这种培养方式不是简单的四年制培养就结束了,而是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不断成长的一个机制。对于专业工程师通用型合格人才方向:培养的重点在于能够实现终身学习、不断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不同于以往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而对于科研技术方向:简单的四年培养远远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必须将硕士、博士阶段有效地衔接,才能体现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优势。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83-02

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特点

经过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的理论发展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与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1-6]。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分子对各个工业部门和科技领域的渗透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在现行中国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中,如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复合材料、轻化工程、包装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许多非高分子专业都将高分子相关知识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在于阐述现代高分子科学已成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对涉及高分子科学研究前沿的理论、测试方法以及高分子的新产品介绍等内容点到为止,该课程的学习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高分子科学的窗户,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在高分子学科中的地位,通晓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高分子在染整中的应用奠定基础[1,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基础课程,衔接不够

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高分子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后续课程(如《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和《染料化学》等)的学习必须以高分子为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创新学分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也必须要有高分子基础,因此为了让染整方向的本科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平台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课程学习为基础,但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设置在大二下学期,《物理化学》等课程也在此学期开设,因此课程开设时间过早,缺乏基础课程的知识,建议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多、学时少,课时紧张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部分,其中高分子化学部分包括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分类与命名、基本原理、高分子合成反应与方法等,涉及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和共聚合等;高分子物理部分则侧重于高分子的结构(如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等)、分子运动、力学状态与转变,物理性能等。对于高分子专业的本科阶段,通常会开设《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程,分别在32至48学时不等;而对于轻化工程专业,只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门课程,48学时,相对来说内容多、课时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课程体系的完善、讲授内容的连贯与取舍等都显得非常重要,对任课老师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三)注重理论,缺乏实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轻化工程专业只开设理论学习课程,没有相关实验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相应的实验课程的开设显得非常迫切,能够让所学知识与理论在实验中得到验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最初的原料出发,选择合适的聚合方法与聚合反应,得到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用得上的高分子产品。

二、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轻化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了解高分子的应用,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总结了几点教学改革举措。

(一)规划本科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授课前完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与知识。

(二)多媒体资源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效结合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表现力、良好交互性和极大共享性等特点,它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教师几乎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建议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教学难点与重点等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监督,要求授课过程中课件放映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将学生上课情况、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平时作业等与学生的最终成绩挂钩,进行综合评定。

(三)增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验课是对理论课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直观的现象和结果验证理论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轻化工程专业开设实验课程,但涉及的实验众多,要求任课老师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重复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编写实验讲义。此外,学校和学院应重视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突破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教学的传统框架,增加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额,注重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效结合,开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课程,但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遍及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因而在课程讲授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方案中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尝试在本科培养方案中针对大学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以趣味讲座和座谈的方式进行专业介绍,了解专业背景,告知学生轻化工程这个专业是以化学与高分子为学科背景的,加强学科平台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实施学生双导师制

全面推进学生双导师制是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课程小组,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及承担教学任务,使专业理论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三)强化实验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实验课程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将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实现学生创新训练的全参与和全覆盖,指导教师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在创新实验中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强化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应用的关键环节,因此可以从课题的选择、采取的技术路线、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达到的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所学知识与理论的应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轻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从事与高分子相关行业的人数众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和就业奠定坚实的高分子基础。

四、结语

根据国内外行业需求和自身特色,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围绕复合型、创新型染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冬.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分子通报,2010,(5):74-78.

[2]刘兆丽,曹亚峰,谭凤芝,李沅.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几点探索[J].科教导刊,2013,(1):82-83.

[3]喻湘华,鄢国平,李亮,吴江渝,郭庆中,曾小平.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4]胡建设,周爱娟,王宏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10,(5):70-73.

[5]蔡以兵,乔辉,王树根,魏取福.轻化工程专业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50):71-72.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轻化工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3+l”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179-02

一、前言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竞争空前激烈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工程应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此,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就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谋求教育资源与社会目标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教育,是学校与企业在教育全过程、各方面的全面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双赢机制[1,3]。教育部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l”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3+l”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进程三年内完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必须实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才能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校企合作教育为广大企业生产一线和工程现场的岗位群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

201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启动第一批试点高校工作,江南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全国首批试点高校。学生通过大学前三年的在校学习,初步掌握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基本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从第四学年开始运行校企合作项目。根据合作企业所承担的工程项目的具体条件,把学生分散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实践锻炼。学生在企业现场工程师的指导下,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了解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二作岗位“零距离”对接;然后是进行顶岗挂职的实习实训,学生以“准员工”身份承担实际工作任务,在干中学、在干中练,并在企业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完成来源于实际工程项目的毕业设计。学生在顶岗实践锻炼过程中,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一般都可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又有利于解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达到互利双赢的效果。

二、轻化工程专业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举措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1.明确培养目标和建立科学的学制。本科生教育定位为培养具备轻化工程专业的知识和能力,适应现代染整高科技化,能在染整领域从事技术支持、工艺和装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并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的复合型卓越创新人才。根据我校的轻化工程专业的办学基础和条件、学科特色与优势、学科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学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3+1年;一类是一年三学期制,其中在企业的学习时间累积超过1年。

2.突出轻化工程专业特色的教学计划。本科生教育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上要充分体现“轻化工程”特色。根据我校该专业的培养标准,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丰富的工程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相关国家省市级技能竞赛、开放性综合实验、高质量的学术报告等资源,以完全结合企业工程实际的毕业设计(论文)等方法与措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工程创新能力训练。

3.循序渐进的培养流程。我校本科生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学校培养为主,侧重理论学习,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第二阶段以企业培养为主,学生通过校企产学研的合作平台进入企业实践;第三个阶段在学校和企业双导师的指导下,结合企业实践和工程实践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项目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参加校企共同组织的学士学位论文答辩。学校在学位审核时,更加注重本科生在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相应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评价。

(二)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机制

1.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遵循高等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论、理念与方法,借鉴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全面构建教学质量管理、考核和评价体系,推动教学质量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

2.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按照目标―计划―实施―考核―激励―反馈系统的这种模式,全面建立质量保障机制,不断提高轻化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围绕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总体实施方案,由若干子系统构成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在这个系统模型中,质量标准系统是龙头,基础支持系统是关键,考核监督系统是核心,激励系统是支撑,反馈系统是枢纽。

3.建立质量考核监督机制系统文件。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推出质量考核监督机制系统文件并进行实际运行,不断改善。以动态发展的观点去看待该类系统文件的建设规划,及时调整与修改原有文件,做到既不过于盲目又不偏于保守。系统文件的制定一定要经过上下反复讨论和论证,合理确定近期、中期、远期的具体操作方法与步骤。

比如在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系统文件的建设过程中,从理论教学质量标准、考试、考核环节质量标准、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标准等全方位地进行建设与完善。而在教学质量考核监督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着重从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制度、教师评学实施办法、学生评教制度、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教学单位专业评估方案、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课程评估方案等方面进行建设和完善。

4.构建校企联盟、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培平台,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邀请企业全过程参与学校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制订、培养方案的实施、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工作的安排等主要人才培养环节,较好地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成为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摇篮。

5.加强科学研究,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建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建设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具有实施素质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师资队伍十分重要。首先必须坚持“引起与培养并重、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加大引进力度,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创造条件留住人才;加强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培养其终身学习意识。其次,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专任教师,将以同时具有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为主,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半年以上的经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则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企业授课教师必须是在专业相关企业工作五年以上,经验丰富,且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企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较深厚宽广的工程实践背景的企业高级工程师。

三、总结

“3+l”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既可以为企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也可以更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希望对工科院校的相关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建星,徐斌,靳楠,杨光.卓越工程人才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24-27.

[2]李亚琴,李金祥,梁颖红.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9-10.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专业英语;改革;轻化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12-02

专业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的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是一种教学途径,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其目的在于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英语的需要,使学生对英语文献资料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与用英语交流的双重能力。英语中的专业术语与日常英语在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别,如decide在日常英语中的意思是决定,但是在专业英语中这一词的意思是研究。如果说基础英语是为了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一般社会中的交际能力,那么专业英语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已习得的能力的基础上,向有关专业技术领域延伸和发展,具有专业方面的语言交际能力。因此,能将英语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是专业人才适应时代需要所必备的一项技能。这一任务主要在各高校的专业英语的教学中完成。

轻化工程专业英语是一门语言教学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研究生课程。我国的轻化工程专业涉及制浆造纸、精细化工、纺织染整、皮革等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原材料工业领域。轻化工产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相关部门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化工程所扮演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校于2013年第一次在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的专业课中开设了这门课,充分说明了学校要加强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为能在国际高水平杂志上发表文章、更多的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同行进行交流奠定了基础。在40个学时的授课过程中,一共分为cellulose,hemicellulose,lignin,history of papermaking,raw materials,preparation for pulping and pulping 七个主题进行学习和讨论。

在这门课的教授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不重视该课程的教学且授课方式单一,认为专业英语的教学就是阅读加翻译,仅仅讲授一些与专业有关的短文和词汇;另外,学生也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够高,在学完这门课后,学生的英语水平没有提高,既听不懂,也说不出,更谈不上用专业英语进行学习交流。因此,在学期结束的时候,对这门课的教授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一、轻化工程专业英语授课现状

(一)教材陈旧,题材较窄

目前,本校制浆造纸研究生专业英语使用的教材有三本,其中两本为《制浆造纸专业英语》,另外一本为《制浆造纸专业词汇》。这些教材为比较经典的教科书,但是内容比较陈旧,出版时间也比较早,在现在知识更新速度如此快的21世纪,有很多该学科的前沿知识并没有在教材中介绍,比如在“lignin”这个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分别介绍了木素结构的不均一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与木质化程度的关系以及三个关于木素的概念,但是关于木素结构的专业知识,包括红外谱图、核磁谱图以及木素结构定量解析的知识并没有涉及到。在本专题结束时,考查学生翻译一篇关于木素结构文献的摘要时,就发现他们并没有理解专业英语在木素结构中的用法。除此之外,这些教材的另一个缺点是题材较窄,主要涉及的是制浆造纸的原料、制浆前的准备、制浆、漂白的一些专业知识,在近些年出现的一些新的科研进展,如生物乙醇的生产、纤维素新材料的研究并没有出现在内。

(二)授课方式单一

现有的轻化工程专业英语使用两种授课方式,其中在40个学时中的32个学时为以教师为主的“讲课”方式,主要是将教材上的经典段落摘抄下来,对里面重要的和难理解的句子和词汇进行讲解,这种方式学生学到的大多是零散的、与实际科研和生产脱节的“聋哑专业英语”;剩下的8个学时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前沿文献讲述,将与他们科研相关的近三年文献进行阅读后,把文章中的重点和数据对全部同学(包括教师)进行讲解,讲解后由学生和教师对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提问。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是用中文进行讲述的,所以不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且学生是为了讲而讲,去临时突击一篇文献,他们并不理解让他们看和讲述文献的真正用意,效果也不是十分理想。

(三)考核方式不够合理

本校对研究生的课程考核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考试和考查。而在研究生的专业课中,几乎所有的课程使用的都是考查的方式,主要从平时和期末考试两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平时主要考查学生的到课率和讲述前沿文献的情况;期末的考试形式是翻译文献,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可以查阅随时携带的资料和词典。这两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比如学生的专业英语口语能力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考查。因此,需要对轻化工程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二、改革的措施

在改革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该门课程的准确定位。专业英语课程的学习,不是基础英语学习的延续,而应有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该专业的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该门课程为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足以说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在以培养学生如何用英语在专业领域进行交流为目标来指导专业英语课程体系,规划人才培养目标。

(一)选材新颖,题材广泛

打破传统的“一本教材”通用的观念,立足于前沿、整合、改编教学内容。在使用两本经典教材的基础上,可补充一些发表在国际著名杂志上该学科前沿的研究论文或文献综述,以反映该学科各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最新研究成果。如轻化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可补充一些新能源、新材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这样既能向学生介绍该学科的最前沿研究方向又可以学习一些专业的词汇。在本学期的七个主题介绍完后,我试着向学生讲述了几篇关于新能源的前沿文献,虽然他们听的时候有点吃力,但是可以看出来,他们对这方面的东西很感兴趣,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

拓宽选材范围,内容应同时兼顾基础应用研究、实践研究等各个方面,从而丰富学生的专业词汇。比如,除了介绍教材和文献中的内容外,应该也向他们介绍一些国内外先进设备的专业词汇,可以先从实验室小型设备的说明书开始介绍,慢慢介绍到国际先进的一些厂家生产的设备使用说明书,为将来有可能进入工厂工作的学生打下基础。

(二)丰富授课方式

专业英语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具有能够查找需要的英文资料(文献和专利)及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的能力。所以应尽快把由提高学生翻译水平为教学重点转变到培养学生综合英语素养上来。因此,采用传统的“教”与“学”的授课方式很难达到这样的目的。Jordan指出,学习就是亲自去做,在课堂上,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建议和指导,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来学习,任务型教学法恰好给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教师作为管理者把整个教学目标设计成符合本目标的若干个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任务。

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如模拟国际会议口头报告、用英语讲述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使用英语进行科研问题的探讨和辩论等。

(三)采用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专业英语的考核既要有期末考试和平时表现,同时对于专业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考核情况也应列入最终成绩。可将对平时表现的考察分布在不同的项目中,按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课堂专题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来综合评定。期末成绩可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不但要准确地翻译一些专业文献,还可以用英语将看到的内容进行表述,并且和同学及教师用英语就文献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专业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的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获取知识,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通过对轻化工程专业英语授课现状的分析和相应改革措施的提出,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培养出服务于我国轻工行业的优秀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林春洋,汤童.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发展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7(6).

[2]庄立辉,于贞杰,黄冬梅,等.医学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09).

[3]李勇,尚会超,王洁.实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中原学院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教育,2013,(3):38-40.

[4]廖隆理,王坤余,但卫华.轻化工程专业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J].西部皮革,2000,(05).

[5]王金悦.专业英语教学之我见[J].科技信息,2008,(18).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染整;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改革;市场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41-02

英语作为公认的国际化通用语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已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支撑起了纺织、印染、食品、房地产、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作为“衣”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纺织印染行业是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去年出口总量高达2800多亿美元,其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的国际化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英语水平,可见染整专业英语的学习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国内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普遍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带领学生逐句翻译,教学效果欠佳。作为纺织品贸易出口大国,从事纺织行业的印染人却因英语水平有限而错失很多创新、创汇的机会。针对目前染整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考虑到染整专业英语教学的市场需求,本文深入探讨转变单一模式下培养单一类型人才的现状的措施,即立足染整专业特色,以学生为本体,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一、明确专业英语教学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授专业英语课程开始,强调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专业英语作为大学英语和双语课程教学之间的桥梁,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大学英语教学成果的延伸,同时也是专业双语课程学习的基础。专业英语的学习是进一步培养英语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虽然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将专业英语列为考查课,但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于继续学习的研究生来说,为他们进行本专业外文资料的搜集、阅读和翻译,用英语独立撰写科研论文,并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奠定基础,而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准确流利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来访的外国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与合作;对于毕业走上社会,从事本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也会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机遇。在课堂讲授过程中为学生介绍如通用、宝洁、陶氏化学、拜耳、3M、巴斯夫、科莱恩、朗盛、住友等著名的外资、合资或世界500强企业,对比普通技工与具有良好外文沟通能力的专业外贸或技术人员的薪金,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

二、根据专业特色制定教学内容

染整专业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涵盖织物的前处理到后整理、印花等领域,而我校专业英语一共只有32学时,这就要求任课老师结合专业需求,对讲课内容进行合理选取。可以选用的教材有中国纺织出版社崔淑玲、胡学编的《轻化工程专业英语》和伏宏彬主编的《染整专业英语》。针对我校本专业学生就业情况和发展趋势,主要讲授以下内容。

1.了解科技英语的词汇和语法特点,掌握专业英语的翻译方法。由于我校本专业学生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为提高教学质量效果,在开始正式专业授课内容之前,先对我专业所用化学词汇进行分类讲解,然后对科技英语的语法结构进行分析,通过举例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翻译水平。此方面内容主要参考《轻化工程专业英语?第一篇》内容。在构词方面主要介绍了无机单质(气体-gen、卤素-ine、金属元素-ium、非金素元素-on等)和无机化合物(酸-ic、盐-ate/亚盐-ite、×化物-ide等),有机化合物表示数量的英文词头、取代基(烷基、烯基、氨基、硝基、苯基、磺酸基等)词缀及表示取代基位置的英文名称,常见有机物(烷烃、烯烃和芳烃、炔烃、醇、醛、有机酸、酰胺、酯、醚、酸酐等)的词缀。对于专业英语的语法结构,要以被动语态居多,句子较长、比较复杂,后置定语较多。翻译时,需要忠实原文、语言流畅,使用专业术语正确。这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句子成分进行转换,调整句子结构。

2.学会专业文献的检索方法,掌握专业论文题目和摘要的撰写方法。专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专业素质,要求学生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及国际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轻化工专业英语阅读,为后一阶段毕业论文环节中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翻译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校将专业英语安排在文献检索课程之后,有助于任课老师在讲授专业英语过程中鼓励学生查阅外文资料。学生自行查阅外文资料,可以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示范举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科技论文题目和摘要撰写时需注意的要点和事项。论文标题要求准确(Accurate)、简练(Brevity)、清晰(Clarity)地反映论文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写摘要时要表明研究目的、过程与方法、主要结果或发现及主要结论或推论。关键词各条目之间排列要反应出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研究目的研究类别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的顺序标引关键词。另外,中英文的关键词要意思和排列顺序均一致。

3.特色内容与专业课本内容相结合,合理取舍。本专业英语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染整专业方面的基础词汇和基本的专业英语表达方法、技巧,了解印染加工和染料、助剂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发展方向。针对染整专业涉及面较广的特点,任课老师选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通过老师课堂讲解、学生扩充内容和课后补充阅读的方式来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活动。主要讲解的内容包括水处理、织物前处理、染色、印花和后整理五大部分。对于织物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已学习过中文的内容,重点引导学生自行阅读学习,体会专业英语词汇、语法、翻译技巧的应用;对于染色理论、染色方法及工艺和印花部分,以老师讲解为主,辅以知名企业产品和仪器操作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对于后整理部分,鼓励学生自己选定主题、查阅文献、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多参与

由于非英语教学环境影响,很多同学在大学英语学习时就没有很好的听说习惯,大多数同学仅限于读、写两方面的训练,有些同学书面考试成绩很好,但惧怕在公共场合说英语。对于此种情况,多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参与,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针对不同学生英文水平的差异,对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同学,鼓励其代表课题小组扮演老师角色,模拟学术会议专家用英语讲解专业内容;对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同学,鼓励其课堂积极提问;对于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同学,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通过学生阅读、提问一些简单的句式转换翻译来培养其自信心,锻炼其英语读、说能力。

专业英语课程是一门与专业发展和科学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的课程,要继承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提高学生独立获取专业新知识及专业技术交流的能力,逐步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雷智平,许立信.立足专业特色的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J].广州化工.2011,39(9):171-174.

[2]谢爱娟,罗士平,单玉华.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教学研究.2012,35(1):65-67.

[3]朱林晖,寇小燕,王力.化工类研究生专业英语创新性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4):226-227.

[4]刘平乐,李朝晖,王良芥等.化学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的体会[J].高等理科教育,2003,2:69-71.

[5]崔淑玲,胡学敏.轻化工程专业英语[B].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7.

[6]程进.关于高校课程改革《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些体会[J].科技资讯.2010.3:189.

作者简介:吕海宁(1980-),女,山东人,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功能纺织品与新型染整技术开发。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63-02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我校轻化工程专业2007年开始招生,依托绍兴市重点学科“纺织化学与染整学科”,目前已列入省新兴特色专业建设计划。结合我校“地方性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地方为主”的办学定位和本专业的区域产业背景,轻化工程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地方为主,以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导向的高等教育办学方向。但由于办学时间短,经验不足,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索中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我国把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人才作为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第10条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指出: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长,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这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就业和实际工作中也越来越重要。社会建设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社会价值的创造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具体到学生个体,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也决定着学生能否立足社会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命运[2]。大学生自身乃至家庭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都抱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因此,重视培养并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可持续性学习和能力发展的过程,是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又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培养过程。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和目标上讲,是在培养理论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等专业性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和拓展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专业迁移能力和内在发展潜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利用丰富的专业教育教学资源[3]。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在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与专业教学的有效结合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

1.认识实习时间安排较晚,实习机会少。轻化工程专业将学生的认识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前对本专业有一个实际的感性认识,但由于部分专业课程提前到二年级上半学期,导致实习安排较晚、实习时间相对集中、缺少连贯性、实习机会少等问题。

2.实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与指导,没有机会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中。目前,虽然在实习的安排上已经开始注重与专业的相关性相结合,但在具体实习过程中,学生还不能有效地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主要原因是在实习内容和细节层面缺乏精心的设计和指导。

3.课程实践性无法彰显,教学方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得不到充分彰显,在教学内容上,有关实际案例等实践联系理论的内容不多,教学方式也始终无法突破讲授式的局限,实践课程太少,专业课程中不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4.教师实践培养能力较弱。轻化工程专业教师主要以学术科研为主,偏重于知识讲授,缺乏与实际结合的经验。教师师资结构的单一化、实践经验的薄弱化构成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瓶颈。

5.实践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学校实践教育经费的投入明显不足,稳定、有效、专业地参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习实训基地较少,实习保障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生不能参与到企业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去,实习基地的建设和相关配套机制的健全迫在眉睫。

三、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1.目标性原则。根据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来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2.系统化原则。结合轻化工程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3.效益原则。实践教学体系中要体现各环节设置的效益和实效性,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

4.规范化管理原则。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和规范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和指标。

四、轻化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层次、模块及相互关系

本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具体见图1。

实践教学环节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系统过程。本专业实践教学在第一学年开设专业教育和认识实习、基础化学实验,第二学年开设物理化学实验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第三学年开设染整工艺实验,第四学年开设染色打样实践、综合实验、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具体可见图2)。不同的实践环节指向不同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各实践环节之间相互对应,前后关联(具体可见图3),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需要进一步创建校内外创新实践基地,构筑开放式实验教学新体系,改革和完善学生和教师评价体系,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激励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

[2]吴庭锋.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2008,30(4):112-115.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轻化工程;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99-02

一、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教学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纺织品的染整加工技术逐渐向高效率、低资源消耗和产品生态化发展。我国印染行业的节能环保技术较为薄弱,节能降耗、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生产技术刚刚起步,总体上未脱离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率的生产模式[1],因此新技术、新设备和新理论在染整行业的运用是大势所趋,其中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提高轻化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

轻化工程专业依托江南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积极改革该方向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轻化工程专业是一个宽口径的大专业,在坚持全流程通识培养方向的同时,根据染整行业对人才国际化快速反应的市场需求,实施“工程教育与创新能力”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分段教学,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构建新形势下染整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案。同时以“创新型、高素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为核心,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实现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解决“纸上谈兵”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问题,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教学,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科平台课和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二、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专业知识的获取、操作技能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基本要求。虽然轻化工程专业开设了多门学科平台课,涉及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工艺和化工原理等多个学科,但是往往与专业核心课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有机融合,取得的学习成效并不明显,仍存在偏重工程科学知识,轻工程实践训练;偏重专业知识传授、轻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弱化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不够。对于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化学、材料和化工原理等知识的学习是前提和基础,因此学科平台课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后续课程(如《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和《染整助剂》等)的学习必须以这些学科知识为背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工程实践、创新学分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等实验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也必须以这些学科知识为基础,但仍存在着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缺乏有效衔接和有机融合的现象。学科平台课都是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中的一些基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对于这些内容的合理安排与选择、讲授方式等尤为重要,不能不讲又不能讲的太抽象,应根据轻化工程专业的特征及课程内容的特点,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及成熟理论,还要突出与该方向后续课程学习关系密切的知识和理论,与专业核心课做好衔接与融合。

2.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核心课的实践能力培养相偏离。轻化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而该方向本科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工程技术的弱化是目前企业反映的普遍问题,基本一致的观点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点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而不是科学家。而目前该方向“厚基础,淡专业”的培养模式带有很重的“去工程化”色彩,工程专业技术训练“边缘化”和弱化使工程教育偏离了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三个基本属性。构建新形势下染整专业“多学科交叉、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联系实际开展理论课的教学,增加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额,开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的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特点,系统研究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状及差异,实现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为培养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注重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核心课的工程应用的有效衔接与有机融合。学科平台课侧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理论知识,而专业核心课侧重于生产原理与方法、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配方等工程应用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在轻化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学科平台课的理论知识不要求掌握的很深,但要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地运用,所以在学科平台课的讲授过程中要注重与专业核心课的结合,让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注重理论与实践互通的教学队伍建设,为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衔接与融合提供师资基础。学科平台课是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课程,但也是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的一些课程。因而在学科平台课讲授时可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针对目前师资队伍中“重理论、轻实践”普遍现象,加强不同学科背景老师的交叉与融合,强化真实的工程实践背景,解决“纸上谈兵”的教学诟病。

3.实验课程的多元化设计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做到实验、实践和创新反哺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教学。实验课程是对理论课学习的有效补充,是建立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融合的桥梁与纽带,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和结果验证理论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3]。

实验课程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结合学科平台课与专业核心课所学知识,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重复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编写实验讲义,包括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误差分析等,将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进行有机结合。

四、结语

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学习在轻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针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染整产业链特征,对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探索与思考,提出了学科平台课和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的改革举措,对提高轻化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新形势下基础厚、专业宽、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岚,柴丽琴,李永强,胡毅.节能减排印染新技术的教学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2,(8).

[2]白刚,刘艳春,钱红飞.轻化工程专业“综合实验”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J].纺织教育,2011,26(6).

轻化工程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网络教学;工程教育;教学方法

轻化工设备是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主要讲解轻化工工业中所涉及到的各种专门设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轻化工程行业生产过程所涉及的设备的一些共性问题和主要典型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明确其性能,进而使学生掌握对设备选型、使用、管理、维护以及改进等方面的基础知识[1]。从2006年以来,该课程一直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室进行讲授,学生使用课本,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以结果导向理念(OBE)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面对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以移动网络为主要信息交流的发展趋势,不能很好地利用,学生学习兴趣下降,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很有必要进行根本性的教学改革工作。从2016年起,我校逐渐引进了多家公司的网络教学平台,通过比较,选用了超星尔雅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轻化工设备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平台,期望通过其移动学习、交互性、综合过程评价的特点,实现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1网络教学框架的构建

1.1教学内容

教学平台首先要有教学内容。先通过多种输入方式,将近十年的教学教案,教学大纲,课后思考题,教学电子教案和考试题等输入网络,构成基本教学内容。当然并不是不加选择,简单地放在网络上,而是通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将已经经过学生选择和认可的内容加以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网络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网络学习的特点,如时间碎片化,方便在手机上观看。另外,大量的学习支持材料,包括近十年的期刊论文,工程视频,动画,该平台特别有一个较大的优势,就是能充分引用超星公司自己的在线图书,做成超链接,学生一点链接,就可以直接进入超星图书馆阅读该图书,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学习更有拓展性。

1.2学生的管理

在该平台上,教师可以自主加入要学习的学生,通过输入学生学号,就可以构建学习班级。通过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学生清楚课程的学习模式,在网络上应该做什么得到较高的分数,不应该做什么以避免浪费时间,从而形成网络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以本课程为例,设置课程综合对学生已形成的知识能力、态度等发展状况做出合理评价,比如通过布置视频的观看,并设置观看时间,观看时在其中和最后回答问题;通过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设置讨论题目,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这也完全符合工程教育认证中要求重视过程考核的要求。

2网络教学的实现

网络教学的应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实现[2],有的教师将网络教学简单地做为课下学习的补充,上课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课下要求学生学习网上的补充内容,做作业,只不过媒介由纸改为了电子文档。也有人完全改变现在的办法,课堂上只进行教学难点和作业的讲解,整体知识内容完全依靠学生自己在网络上学习,教师只是通过作业来评判学生的学习程度。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3,4],考虑到我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轻化工设备课程的网络教学实践采用了一种较为折中的方法,课堂教学仍然保留,但教学内容已大大缩减。网络上有足够的教学内容,充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资源,可以完全通过自我学习完成课程的学习。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将那些着重于推理、计算和应用范例这部分内容仍然放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而将知识性、基础性理论和扩展性阅读的内容放在线上,这样考虑的原因是学生自我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基于我校学生的基本素质,完全放任其自我学习,会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能实现自我控制,如果只有线下学习,就失去了网络教学的意义。在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下,一个学习典型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点进行系统地学习,从而掌握该课程的框架知识,建立基本的该课程的知识结构,也就是知道了有哪些内容,归属于什么地方,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对其一方面进行深入学习,达到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在线上通过阅读材料,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布置的作业,在阶段性学习后并进行测验,在学习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在平台上提出,由教师进行回答,而其他同学也可以回答,或者设置发起一个讨论,大家都来参与(学生是很乐意参与的,因为上线次数和发言次数直接与平时成绩挂钩),从而实现了学习的交互性。而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是学生在网上参与活跃度,包括他的访问量,在线时间,问题提出数量,回答次数等,二是作业数量和质量,三是测验的成绩,四是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数量和质量,从而形成完整的过程评价体系,而教师的期末考试是完全从网络上的习题库里抽取出来,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最终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

3网络教学的改进

3.1网络教学的优点

网络教学无疑是信息化社会进步的方向,它具有快速、低成本、受众广的优点,在近十年里,它进一步吸收了移动网络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易随身携带的电子设备(手机和平板电脑),以及电脑等多种手段随时随地地学习,这应该是吸引学生的最大优点[5,6]。另外,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再是局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学生需要更多的传播媒介方式,全方位地接受新的知识,大量的动画、视频的知识材料才是现代的学生最易接受的和最感兴趣的,很多学生能够从这些交互性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才能得到主动获取知识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培养自己的内在能力,真正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7]。

3.2网络教学的缺点与改进

对于轻化工设备专业课的网络教学而言,它是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存在缺点。首先对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教书是一个方面,而育人则是同样重要,网络教学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教育,特别是基于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框架下,对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培养等。很多事例证明,言传身教仍然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课堂上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是对学生最负责任的方式,直接体现了教师的育人作用,而网络教学没有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沟通的形式,德育如何实现?这是网络教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因此,实现完全的网络教学并不可行,能够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互为补充才是比较可行的办法。

4结论

网络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形式,从而使教学呈现多样性,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由于与网络社会相结合,能够吸收最新的科技知识,提高专业知识的时效性,但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选择和加工能力。网络教学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控力,较强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必须有较好的控制能力,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习不太适用。网络教学要通过与现实教学相结合,提高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恒.轻化工设备课程复合型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1):89-91.

[2]吴军其,赵呈领,许雄.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0(6):12-13.

[3]张恒.轻化工程专业理论与实践交互式立体教学新模式的探索研究[J].湖北造纸,2010(1):44-46.

[4]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等.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61-68.

[5]高峰.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的采纳和使用———基于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的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1):106-113.

[6]张立国,刘晓琳.重构我国普通高校网络教学模式的关键:办学模式、教育观念和教学结构的再调整———纽约州立大学网络教学模式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0(12):36-41.

[7]张恒,蓝惠霞,王松林,等.基于CDIO理念的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造纸,2015,37(3):29-34.

上一篇:工程专业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程中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