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23:12:21

汽车技术论文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对于汽车营销专业,教学方法与核心课程直接影响人才塑造与培养。从汽车服务专业的教学目标来看,适合汽车营销行业和技术服务需求是它的根本要求,所以它要求其必须具有良好的敬业、职业精神,并且具备汽车保险、技术服务、汽车理赔、售后服务、配件销售等各种基本技能和能力,以良好的职业技能为发展基础,这样就能促使学生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转化。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由于课程建设很可能和培养目标相反,一旦学生不能较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基础理论时,就很难在汽车销售岗位上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也就违背了现代职业培养的根本目标与方向。

二、汽车技术服务和营销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实践

1.教学要求

从核心课程开设情况来看,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汽车销售》《营销管理》《汽车售后服务》《汽车构造》《管理沟通》等课程。从教学要求来看,汽车营销涉及汽车知识的课程主要包含《底盘构造》《发动机构造》以及《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等。但是该专业和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在上述课程教学中都有很大的差距。本文结合汽车构造中的教学内容,对课程改革思路进行了整理。从《汽车构造》来看,该课程被分成底盘篇和发动机篇,从工作过程和技能检测结果来看,它包含发动机检测、底盘检测、设备操作检测和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在汽车销售和服务中对于底盘、发动机各种零售器件的故障诊断和分析。

2.教学内容

从汽车营销学习过程来看,除了要理解专业的汽车知识,还必须掌握需要销售车型的结构,并且根据销售车型的参数,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正确全面的解答。所以它要求掌握的知识全面,可以不深入专业知识,但是必须整合汽车销售知识,从根本上加深研究和探讨。例如,汽车构造主要包括基础和提高两个部分,基础部分也就是基本理论,包括:发动机原理、7大系统、关系以及行驶、传动、制动、转向系;在提高部分,主要包括功能认知、发动机构造、底盘结构和功能认知与训练等内容。

3.教学方式

从本校的汽车技术服务教学过程来看,该专业的教学方式根据省教育厅以及相关单位的要求,使用了任务驱动、模块化的教学方针,在学生为教学主体、市场为导向、人品为目标、实践为根本的过程中,应用递进提升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在应用中,通过理论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归纳与推理;在案例教学中,通过发散思维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在角色扮演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应对技巧;在情境模拟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感受,同时也是提高职业能力的重要方法。理论教学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电子教材等媒体,让学生在练习、讨论、思考、听课中得到启发。在案例教学中,通过案例教学能够将技能点和知识点很好地反映在案例中,帮助学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汽车事故理赔和营销方法,如果使用案例教学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总之,根据专业课程开发与实践结果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课程开发,为市场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整合市场需求,在提高企业满意度和学生就业的同时,推进汽车销售与服务行业发展。并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以及过程进行完善,这样就能提高学习兴趣。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重型汽车是改革开放以来,顺应时代的技术产物,其本身的重型汽车技术逐渐的得到了社会以及国家的重视,在近几年来,国家已经加大了对重型汽车技术的研究,并且投入了相当多的人力资源以及物力资源,基于此种原因,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相比较原来来讲,已经有了跨越性的进步,但由于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一些相关的技术层面的问题,有待解决[1]。重型汽车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人们平时使用生活物资所应用的卡车等都是重型汽车技术支持生产的重型汽车进行运输和应用的表现,并在生活中的具体显示出来,由于人们对生活物资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所以重型汽车制造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现今,重型汽车技术已经进入到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之中,随着研究者们对重型汽车技术的不断革新,也会使得未来整个汽车业的发展有着源源不断的技术供应,更加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长久稳定发展。

2我国重型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重型汽车技术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点,我国近年来在重型汽车技术领域投资比较大;第二点,我国国内重型汽车技术、设备以及制造水平逐渐上升;第三点,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的生产规模已经形成,并且在重型汽车市场也占据了一定位置;第四点,仍旧存在重型汽车的“重进口,轻国产”的现象,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还没有站到最前沿[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重型汽车在使用方面的范围越来越广,汽车产品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间接或直接的引导着重型汽车产品向中高档的技术层次发展,这就令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方面的法规与技术标准更新得以加快,逐渐将重型汽车推向了市场中的主流车型,进而体现出了我国重型汽车技术的先进特征。

3我国重型汽车技术发展的问题

在以往的对我国重型汽车技术进行讨论的时候,一般指的是重型汽车的产品技术,但从目前的重型汽车的发展前景来进行分析,可以将重型汽车技术特征进行广义的概括,包括重型汽车段修服务技术以及汽车技术人员培养两大块,根据这两大块的现状对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大发展状况进行分析,有利于理清现阶段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并进行合理的定位,令我国的重型汽车发展技术的阻碍点被发掘出来,进而展开改进,本文主要列举了以下两个问题:1现阶段我国重型卡车技术段修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重型卡车技术段修检测方法以及配件检验存在的问题,在现今的重型卡车段修过程中,许多工序依然采用的是传统老旧的手工作业方法,依旧采用人工肉眼对车辆部分关键岗位及重要工序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存在着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既没有合理的科学依据,又缺乏可靠性,这就使得一些精细的重型卡车技术检修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为重型汽车的正常运行以及安全运输带来相当严重的隐患[3]。2现阶段我国重型汽车技术人员多而杂。由于近几年的汽车行业飞速发展,也令汽车维修、制造行业逐渐成为了大学生热门选修课程之一,越来越多的本科或者专科大学生将其作为了自己未来工作的首选,并且随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加,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在重型汽车技术方面的人员越来越多,其专业性以及个人素质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象,致使我国在重型汽车技术方面出现了“技术人员多而杂,技术专业性人员不高”的问题,这个问题伴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演变成为现今滞塞重型汽车技术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4针对我国重型汽车技术现阶段问题的应对措施

1制定相应的重型卡车段修检验方法策略,采用新式配件检查设备。制定相应的重型卡车段修检验制度,确保检修人员个人的检修态度,这样才能使得检修人员对检修工作给予相当的重视,保证重型卡车检修过程中的高度精力集中,相应的制定奖惩制度,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引入新技术或者新式配件检查设备,对原有的重型卡车检修设备进行替换,大量使用新型设备对车辆内的配件进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检修工作量,又能保证检修质量的精确性,进而保证重型卡车在正常交通运输时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隐患,不仅保证了驾驶员本身的生命安全,同时对其他人员的生命安全有了相应的保障[4]。2制定相关的重型汽车技术人才管理计划。面对计算机软件项目管理方面人才的激增现状,相应的学校要在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授课的时候,合理的针对性教学,提高重型汽车技术的基础教育。不仅如此,有关部门或者公司本部要制定相关的重型汽车技术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可以进行统一授课,问卷答题等形式,并在不断增强重型汽车技术人员技术性知识的时候,也要相应的促进重型汽车技术人员本身的素质,而且在重型汽车技术人员进行相应专业技术知识灌输的时候,可以相应的采取有奖有罚的形式,既调动了这些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又加强了技术人员的主动性,使得学习效果的不断提高,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最后进行较为严格的考核,让每一个重型汽车技术的学习人员的主动意识、创造意识、积极意识得到增强。

5结论

重型汽车技术是现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由于这项技术的应用能够将运输效果大幅度提高,所以也得到了国家的足够重视。我国的重型汽车技术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果想要社会的工业以及运输业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就需要在重型汽车技术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我国在未来国与国的竞争中赢取了相应的筹码。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一)明晰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并以此指导文化育人的建设

高职教育的文化核心应该是以“自强不息、创新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大学精神,从这个视角来审视,高职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应该是“殊途同归”的,都将以德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与此同时,高职教育文化也应包含其鲜明的职业特色的文化形式,那就是以“职业导向、经世致用”为主要内容的职教规律,这也是高职教育文化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文化的地方。因此,高职教育文化的内涵应该是“重德尚能,德业并进”,它应被视为高等职业教育可以一脉相承的文化。只有在正确理解高职教育文化基础上推行的文化育人改革才不会偏离轨道,既能坚守教育的本质属性,又能彰显高职的教育特色。

(二)构建和完善高职文化育人的建设机制

高职文化育人的顺利有效推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机制和制度保证。首先应该建立有利于高职文化发展的组织和决策机制,而且要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及顶层设计,需要有整合资源以及科学决策的组织统筹;其次应建立为高职文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咨询机构,以加强高职文化建设规律的研究探索,确保高职文化的科学发展;再次必须建立以师生为主体、以大学精神为内核、以专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模式;最后应建立一整套以文化育人为导向的高职育人综合评价体系。

(三)文化育人必须充分发挥专业文化的核心堡垒作用

学校的人才培养都是以专业为单位予以实施,因此,专业文化的形成及传播对学校的文化育人工程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各专业都应该在学校文化育人内涵的整体框架内提炼和总结本专业的专业文化内涵,并在专业教育中予以积极的传播和推进。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一)专业文化的界定

教育界许多学者都对专业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虽然在文字表述上各有差异,但反映出的内涵却是基本一致的。专业文化应该是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以及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该专业师生同化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和工作作风,体现专业成员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凝练

从专业文化应遵从大学基本精神的视角来看,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毋庸置疑应该传播“追求真理、人文关怀、理性选择、自由独立”的大学精神。此外,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也应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理念。专业自身的文化理念应该包含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行为准则等多种元素。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主要是培养面向汽车销售、汽车技术服务类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专业文化主要还是应该包容服务类岗位的人才文化属性。因此,专业文化理念可以高度的概括为“诚信、仁和、坚韧、担当”。首先,“汽车营销人”必须诚信,对企业诚信,对顾客诚信,对社会诚信,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精神;其次,服务类岗位应该倾听顾客的心声,理解顾客的行为,包容顾客,也就是“汽车营销人”应该具有“仁和”的精神,这也是一种气质的体现;再次,“汽车营销人”在职场上经常会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经常会因为压力而破坏自己设计好的职业规划,阻碍了人生的发展。因此,“汽车营销人”应该体现“坚韧”的精神;最后,“汽车营销人”还应该具有“担当”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担起责任。在上述专业精神背后表现出来的行为准则应是“与人为友、仁爱宽和、挑战自我、激越灵动”。

三、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文化的传播路径

(一)打造具有高度人文素养和文化气质

的品牌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教师在专业文化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在文化育人的改革中,如果作为育人主体的教师自身都缺乏文化熏陶、文化素养,甚至缺失起码的师德修养,即使拥有再先进的文化理念,文化育人也只是徒劳。育人先育己,专业文化的建设必须打造具有师德品格、人文精神、人文素养的品牌教师团队。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如聘请一些文化大师、名师做一些有关人文方面的专题讲座,多宣传一些身边优秀教师的人文事迹等;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在评价教师考核体系中建立一种机制激励教师的文化育人行为。

(二)形成以专业文化为指引的专业行为准则和标准礼仪体系,约束所有专业学生的行为

1.打造专业的诚信文化,体现“汽车营销人”的诚信。如建立专业学生“诚信评分卡”,内容包含学生的考勤、品德操行、课堂行为等;建立班级“诚信指数观察站”并进行评比;开展“诚信”主题的演讲赛、辩论赛等,在专业内形成建设诚信文化的氛围。2.严格制定学生的课堂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对学生课堂的着装、用语规范以及尊师态度都应该有规范的标准,并以此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核体系,同时还可以评比出“行为礼仪标兵”在宣传栏进行表扬和宣传。

(三)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人文素质课程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沉淀,以岗位需求为依托,形成了较为稳定和成熟的课程体系。但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角度来看,稍显缺失。因此,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做出一些调整,开设一些和专业知识有交集的文化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开设“演讲与口才”“汽车文化”“销售艺术”“中华文明赏析”等系列的专业课程,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并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科学和正确的方法论提供知识、思维和价值上的帮助。

(四)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灵活

调整课程教学单元设计及教学组织,有机融入人文精神和文化元素,推进专业文化育人只要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组织,所有的专业课程都能够融入文化元素,这样大的文化渗透空间应该被充分利用并显现出文化育人的效果。例如,《汽车营销基础与实务》课程,就可以融入“汽车文化”“营销艺术”“成功汽车营销人赏析”等专题,传递色彩斑斓的汽车文化和营销文化;《汽车保险与理赔》课程,可以融入“诚信文化”“保险人精神”等精神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情操等。

(五)充分利用实训课堂推进职场文化的渗透

首先,在实训课堂营造出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其次,完全引入企业的管理规范和文化标准,用职业精神和行为约束规范学生的实训,尽量使学生对职业形成认同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汽车发展的历史表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曾经兴盛一时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市场地位发生了逆转,燃油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千万家庭的宠儿,电动汽车则沦为在特定封闭区域使用的专用工具。导致这一逆转的原因与当今电动汽车遇到的困难并无二致。近百年来,电动汽车技术虽然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其根本技术架构却无大的改变。在此期间燃油汽车不仅自身技术日臻完美,与其相配套的道路、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备。今日,正像“汽车社会”、“汽车文化”等学术用语所蕴含的那样,汽车(主要是燃油汽车)不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如果无视电动汽车现存的诸多不便,奢望人们放弃燃油汽车改用电动汽车就等于要他放弃原有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无异于让人弃用智能手机改用固定电话,让人弃液晶电视而改用黑白电视,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发展电动汽车已经确立为国家战略的当下,重新谋定发展路线和发展策略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这样一个汽车普及率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新车出售给初次购车者的发展中大国,电动汽车或许只有面向家庭的首辆车,也就是说能满足跨区域远程行驶需求才有出路。既然源于十九世纪的现行电动汽车技术架构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何不回到原点从零开始进行顶层设计,创造一个新的技术体系。

二、新技术体系探讨

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这两个妨碍电动汽车远程行驶的关键障碍中,续航里程虽然受电池技术制约难以比肩燃油汽车,但续航150公里~200公里还不难实现。这个距离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驶过三四个服务区或大多数人日常行驶两三天的路程,只要电力耗尽时快速得到供给,驾驶电动汽车500公里一日往返、1000公里朝发夕至亦非难事。如此,快速电力供给就成为问题的焦点。既然沿用先开发出电动汽车而后为其配套电力供给体系的传统发展策略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运用一下逆向思维,先规划一个满足需求且容易实现的电力供给体系,然后再开发适应这一电力供给体系的电动汽车会怎样。出现总理所讲的“颠覆性技术”也未可知。说到快速电力供给,首先需要界定电力供给的快与慢。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燃油汽车加油所需的数分钟时间,电动汽车的快速电力供给采用这一标准顺理成章。从物理学原理来看,现存的三种电动汽车电力供给方式中,快速充电相对来讲接近这个标准但也需数倍于加油耗时的30分钟(80%),普通充电所需的数小时可说是天壤之别,只有换电方式符合标准。有报道说特斯拉换电站一分半钟可以完成一次换电操作。自从曾经的明星换电运营商BetterPlace破产以来,支持换电的观点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既然特斯拉又开始换电了,事情看来尚存回旋余地。多数专家认为BetterPlace的换电方式一是换电站建设运营成本高,二是电池不能在多种车型间通用,使其最终走向破产。BetterPlace的失败说明它的换电方案和商业模式行不通,但是如果据此断定换电方式行不通特斯拉首先不会认同。达成一个既定目标从来都不止有一种方法,能否成功在于能否寻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的解决方案,将问题简单化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分解”。例如古代印刷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技术,一页印版雕成书页的内容布局、字的形状、大小无法更改,一部书的雕版需要具有高超技艺的雕刻工匠耗费大量时日,因而书籍昂贵。活字印刷技术普及之后,一套字模可以反复用来铸造铅字,而后随意排成印版,字模和铅字的通用性保证了印刷成本的低廉。如果说快速电力供给是电动汽车的必然选择,BetterPlace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电池通用化,而将雕版上的字符分解为一个个铅字可以破解通用化难题,那么何不尝试一下将电动汽车的大箱电池组分解,代之以多个(比如说十个2kWh的)参照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标准的小箱电池。以小箱电池为基础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快速电力供给体系。只要电池体积和重量都适合人力搬动,而且借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适合快速装拆的安装结构,换电作业就可以采用纯人工方式。从人工换电出发,继而将换电站的充电功能剥离出去,剩下的数个收纳电池的专用周转货架和两三个操作人员就能构成一个典型的简约换电站。接下来要做的是,将从各个换电站剥离出来的充电服务汇集到一个大型的储能电站,充分利用夜间电网的低谷电力为电池充电。最后用货运车辆在换电站与储能电站之间往返穿梭,为各个换电站运来充满的电池并带走放空的电池。在这样一个类似WI-FI无线局域网架构的电力供给体系中,如果说换电站好比WI-FI热点、储能电站好比无线路由器、货运车辆好比无线电波,一个个标准电池好比“无线电波”所携带的数字信号,那么电动汽车就相当于移动终端。可以预见,流通的商品从电转化为标准电池、消费者支付满电电池和空电电池之间的差价,上述电力供给体系各个利益相关方都能获得显而易见的经济收益。第一个受益者是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不为电池付费却可以尽情享用别人提供的电,自然也就无需关心电池的价格寿命几何。电池制造者则不再因百来个“鸡肋”般的订单而苦恼,可以日复一日地生产同样的电池。电动汽车制造者不再为选用多大的电池而殚精竭虑,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灵活设计续航里程,只需考虑如何将所需个数的电池塞进车里。城市的管理者不必再为从哪里挤出充换电站的建设用地、为如何压迫小区物业放行充电桩安装、为可能到来的配电网增容改造而苦恼,只需将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交给电力供给体系的运营者就万事大吉。电力供给体系的运营者的收益则更大。先是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休止口水官司中脱身,不说“鸡”也不说“蛋”,转而建造一个相当于自然界中“野生原鸡”进化地位的储能电站,先收获着电网峰谷电价差的利益,随着电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逐步转身为充电工厂,等到流通中标准电池寿命期来临梯级利用自然而然地发生,充电工厂再一次转化为储能电站。其次电力供给体系运营者不必烦恼换电站如何“建”只需筹划“搁”在哪里,只要能腾出几十平米的场地,加油站、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工厂商场都可以加入换电站的行列。

不仅如此,这些换电站的数量、换电站的地点和容量可以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任意调整。长远看,不仅这样的储能电站很容易与风力光伏电站相融合,如果将标准电池看作一个大的“充电宝”其应用领域甚至可以涵盖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有了电力供给体系和适合人工换电的小箱标准电池,接下来的课题就是能否将这些标准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电池的安装位置,二是电池固定可靠便于快速更换安装结构,三是电池与电机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对于采用一个大箱电池的电动汽车而言,考虑到车内空间和车辆重心、轴荷,其安装位置大多利用座椅下的空间安装在车辆下部中间位置。当采用多数个标准电池时,安装位置不仅可以在前后座椅下面还可以在引擎仓或者行李箱的边角处分布安装,设计者的选择自由度大大提高。若说电池安装结构,QB/T4428-2012《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所定电池外壳滑槽及配对的安装滑道是现成可用的,既安装可靠又方便插拔。至于电池与电机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则需要多些文字加以说明。电动汽车以数个小箱标准电池为电源,除去上面所述种种以外还可为解决高电压触电风险、简化整车电池管理系统、简化电池热管理等电池相关问题创造机会。通常的电动汽车为在限制过大电流的条件下保证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单个大箱电池的工作电压多在300V以上。将电压分解给十个小箱标准电池,每个标准电池的电压就低于40V,处于安全电压范围内。如果不将这些电池串联一起而是分别经逆变器接入驱动电机,高电压的弊端就可以彻底根除。驱动电机可以相应地将定子绕组分解为十个分绕组,工作时各个分绕组产生的磁通势相叠加与原绕组相当。各个标准电池分别接入驱动电机还可以带来一个好处,电池均衡的对象不再是整个电源系统而转化为各个标准电池,所涉单体电池数量仅为整体电池的十分之一。更有意义的是,十个标准电池分别经逆变器接入具有十个分绕组的驱动电机,其功效相当于用十个小电机共同承担电动汽车的驱动。从理论上讲可以分别控制每个分绕组参与或者不参与驱动,利于电动汽车应对多种复杂工况。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起步或者加速时确保全部分绕组参与驱动抑制大电流冲击,巡航行驶时控制各个分绕组逐次停歇方便相应的小电池散热,当某个分绕组或者为其供电的标准电池发生故障时其余分绕组继续工作就能避免电动汽车突然失速。

三、总结

总之,既然欠缺远途行驶能力是源于十九世纪的现行电动汽车技术架构的系统性缺陷,那么基于现有电池技术构建新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的、涵盖电力供应和电源及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技术架构,或许是化解电动汽车诸多难题的有效路径。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燃料汽车而言的,通常新能源汽车又被称为代用燃料汽车。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能源在逐渐的减少,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就我国的石油资源为例,石油资源并不丰富,据调查,在整个石油资源总消耗中,交通能源消耗占有巨大的比例,石油资源即将成为我国面临的最严重的能源问题。在石油资源使用的过程中,交通能源消耗将会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并使全球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基于这样严峻的能源形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车技术势在必行,从而使我国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的转型。

1.1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评价

经过对现有能源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考察,其中能够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能源主要有:气体燃料、生物质基液燃料氢、电能、核能等。人们常说的混合动力汽车,主要是指不是单纯利用一种能量转换器提供驱动汽车,这样的汽车被称为混合型电动汽车。在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不同的种类,主要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混联式动力汽车。混合式动力汽车的出现与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有直接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混合电动汽车又分为两种,即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但两种的关键技术都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的优势:其同样可以到加油站加油,没有改变汽车的使用习惯;政府和企业推广这种产品也无须投资新建充电装置或加气站;其燃油的经济性能较高,并且其拥有优越的行驶性,在起步和加速时,可以在电动马达的辅助,这样将会大大降低油耗,最终实现"零"排放;另外,其采用电动机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机械噪音。混合动力汽车的劣势:其在技术方面还不成熟,相关产品的定价较高,电动机和内燃机两套动力系统的造价远比一套动力系统的成本高;如果长时间高速或匀速行驶不省油。

1.2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评价

纯电动汽车主要将车载电源作为主要的动力,在纯电动汽车中,没有燃机发动装置。纯电动汽车自身具有独特的优势,主要是没污染、噪音小、效能高,一旦纯电动汽车发生故障时,其维修较为方便简单。

1.3其他类型汽车的技术评价

天然气汽车主要是将天然气作为燃料,由于我国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这就大大促进了天然气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氢发动机汽车主要是在现有的引擎基础之上改造而成的,氢发动机汽车没有任何污染。其排放量较少,同时,对氢的要求较低,最主要的优点是内燃机技术比较成熟;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正在处于瓶颈期,其在技术专利、配套设施等发面需要逐渐的完善和发展,这就需要相关专业部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深入的研究。

2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2.1新能源汽车的经济评价

新能源汽车主要将较为规范的燃料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其对能源的要求较高,包括:高密度的能源能量、污染较小的能源,要注重能源制造及使用成本的经济性,尽最大努力使其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在这样条件下,才能促进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技术已经在很多地区开始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为广大的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长远的经济利益。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发挥了自身的较高的清洁性,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经济性能。在进行新能源技术研究中,不断的强调各个组件的使用性和使用寿命。

2.2混合动力汽车的经济评价

对于混合动力汽车而言,其拥有两种驱动方式,即燃油式和电力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五项,即价格、排量、节油率、销量五部分,这五项技术指标体系能够对混合动力汽车经济性能及其状况进行全面的反映。其中销量主要可以反映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状况,如果销量较好,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大,市场需求水平较高;如果销量较低,显然说明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需求量较少,市场需求水平很低。节油率主要是在混合动力汽车与普通车型比较的基础之上,混合动力汽车所节约的燃油比率,节油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力驱动技术,具有较强技术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节油率较高。

3新能源汽车的综合评价

对于新能源汽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同一层次的指标体系中,不允许出现明显的包含关系。新能源综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具有严格要求,要从当前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其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符合当前国际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形势,并符合时展的要求。在选取指标时,要注重总结评价对象的共性特征,要使所选取的指标符合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要重点考虑量化评价是否可行、及指标数据是否可以获取。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系统性综合评价时,不仅要注意汽车节能问题,而且还要注意新能源技术及产品的选择原则问题。针对目前各国的汽车工业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新能源汽车技术有利于环保和安全,就各国实际能源情况及环保情况而言,新能源汽车技术是重要的发展战略。其具有标准的产业化基础,对节约能源具有显著的效果,新能源汽车技术具有可行性,在全球中市场广阔。

4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并确定当前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机遇期,最终实施研发、产业化、品牌等方面的发展战略。

4.1实施新能源汽车研发策略

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要建立完善的“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的研发模式。在选择适合的技术路线的基础之上,专注于主要技术和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工作,政府大力提倡自主研发,适当增加研发的资金投入,并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相结合。不断的实现引进技术的直接经济效益,培育专业的新能源研发人员,从而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

4.2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增加新能源市场需求,不断的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配套产业的重要性,不断发展配套产业。

4.3实施新能源汽车的品牌策略

注重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不断延伸,大力宣传新能源汽车品牌。可以通过跨国汽车企业的品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这样也可以利于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宣传推广,进而形成人们比较熟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5结语

近年来,世界主要的汽车生产国已经将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将其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举措。尤其是2010年以来,出现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高潮。对于中国的汽车行业而言,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汽车技术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不断的促进我国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其是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我国的汽车技术服务行业与汽车服务营销行业需要人才的支持,具体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指,在汽车销售前、销售中、销售后期,由汽车销售单位为实际用户提供技术性或者非技术性汽车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包含:汽车批发人员(整车批发、零件批发)、汽车零售人员(技术人员、经纪人、销售者、促销员、负责促销的汽车工程技术人员等)、汽车销售引导员(销售指导者)、金融业务员(保险理赔、车价评估等)。以上这些岗位都需要工作者掌握扎实的知识理论,在工作中积累经验,现有的汽车服务市场主要需要的人才标准是:可以不断挑战自己,习惯在实践中锻炼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熟悉汽车服务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自己能够制作长期的职业发展规划;有良好品质,懂得为人处事,善于缓解矛盾与处理困难,以上这些要求对于汽车服务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中高职衔接培养就可以满足这些要求,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2“3+2”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国现行的几大“中高职衔接”模式主要有:对口招生模式(指的是完成三年中职学习的学生通过高考或者自考进入高职学院进行深造,高职招生采用的考试方式就是“3+X”,“3”是语文、数学、英语;“X”是专业考试);分段贯通(高职学院与中职学院进行合作,实习分段贯通联合发展,所有的初中毕业生首先到中职学院学习,之后经过毕业考试,按照比例选拔人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通常我们提到的“3+2”模式);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自主招生,招收初中生接受五年制的职业教育,或者是在重点中等职业学院举办五年制的高等职业教育)。“3+2”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

2.1制订培养方案第一,针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适合教育。指的就是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需要进行系统调查,保证教育的遵循原则。职业教育必须要遵循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学生们的不同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在“3+2”的模式中,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崇高理念,将自、选择权交给学生。第二,设置适合的、恰当的教学课程。在教育过程中,必修课在设置时必须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保证学习的效率性。在市场调研、汽车企业参与的条件下,明确培养目标,进而进行课程设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增加选修课以及第二、第三课堂等,这样能够有效地丰富学生生活。第三,做到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从长远的角度出法,学校与一些优秀的汽车企业进行合作,能够让教学更加趋于稳定,实现良性循环,而且对于企业来讲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性人才,实现校企共赢。深化校企合作的主要做法在于:共同建设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实现定岗实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共同制定教学课程,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实现培养目标,运用各自的优势完成教学的任务;成立专家指导团,由指导团成员参与调研、制定教学规划等;采用校企共同培养模式,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内容,各取所长,合理分配教学任务,这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现实的教学环境,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时期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2.2设置专业课程,保证“3+2”人才培养模式的正常运转在中高职衔接中,课程需要根据模式本身的特点以及市场需求设置,利用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为汽车市场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一般来讲,汽车服务与汽车营销行业需要的人才要具备多种能力,例如,汽车市场材料收集、分析能力;汽车商务综合业务能力;售后服务能力;汽车信贷工作能力;保险理赔能力;整车装卸以及零件拆装能力;汽车维修与保养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中高职院校的实习中不断锻炼,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实践能力,因此学科课程的设置需要为上述提及到的能力培养服务,下图为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2.3实现四方嵌入,保证四方收益中高职衔接的“3+2”模式,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保证校企的共同合作,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师安排都需要企业的参与,让他们能主动的建言献策,从而使其更加贴合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通过中高职衔接的优势互补能够培养出更具实际能力的学生,让他们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具竞争能力,让汽车服务行业吸收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所谓四方嵌入指的就是在行业标准中嵌入大纲,在企业培训中嵌入专业课程,在企业文化发展中嵌入校园环境,在项目认证中嵌入人才培养方案。这样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出中高职衔接教育的实际价值,实现四方收益,分别是:提高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专业素质,实现学校收益;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能力,实现企业收益;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实现学生收益;提高汽车服务行业内部的行业规范,实现行业收益(例如,汽车流通协会)。

3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系统地分析汽车技术服务于营销专业的发展状况,并对“3+2”人才教育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阶段,“中高职衔接”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3+2的培养模式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例如,教育体制、考试制度、学生培养目标、教材编纂、职业能力培训等,要想保证中高职的正常衔接,需要将招生制度当作是突破口,将学生的培养目标视作前提,而专业建设应是基础,课程的设置是核心以及落脚点。在未来的发展中,汽车服务技术、汽车营销等需要依靠此专业的人才进行发展,相信我国的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能够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为我国输送更多的专业性人才。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随粉市场经济体系的日益完善,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发展经济增长的新热.k。在中职学校内建立汽车技术创街实脸室,通过实脸室的平台研完汽车技术创祈,对汽牟工业的继续发展及培养我国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汽车技术人才有看重要作用。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是近年来在各高校兴起的一种对汽车工业的研究与创新,本文将对中职学校构建汽车技术所需的实验室的硬件措施及实践管理体制进行分析与阐述。

1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硬件研究

1.1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

汽车实物系统实验室由汽车结构实物及汽车实物的性能测试台架构成,汽车结构实物是一种直观、形象并益于原理分析的汽车和汽车零件的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汽车认知环境,便于形成研究汽车的真实环境氛围,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的电子、机械、加工技艺以及材

料等内容提供了载体。通过对汽车的构造、原理、拆装、养护、维修与教学科研的全面结合与认知,提供了实验的环境档次,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

另外,汽车的性能实物测试实验室台架为实验室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实验支持平台,尤其是其中包括的各种汽车结构性能的实验台架,通过了解汽车的原理及各零部件的性能,能够让学生有效开展汽车部分系统性能的实验、测量、检测、分析等,通过分析汽车的结构、能源、尺寸、材料、加工工艺等相关的参数,了解汽车的整体性能,进而产生全过程的贯穿性思路,产生创新的意识、设计出创新的作品。具体的汽车结构实物系统及性能实物实验室台架的组成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高性能汽车实物结构系统及实物性能实验台架的构建,为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条件,是构建汽车技术实验室的重要硬件设施。

1 .2汽车技术的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

一方面,汽车工业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新技术,在教学中涉及的范围广、教学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在实验时需面对众多具体的问题,包括技术原理及匹配要素的综合分析等,在实验室中,使用的实物实验耗时长、所达的效果却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汽车的实物及实物的性能测试试验台价格较高,使用与维修的成本也很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为了降低成本、保障教学效果,让学生由浅人深地开展实验,培养学生的兴趣。当前,使用较广泛的是实物零件与电脑程序控制相结合的汽车技术电子仿真模拟实验台,汽车技术电子仿真的模拟实验台具体构架如表2所不。

这种模拟实验台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将汽车的综合技术分解来实验,清晰列出汽车技术中产生干扰及相匹配的因素,确保实验突出重点,便于每一个环节中综合技术的分析,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综合运用实验所得开展创新技术的认证。

2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实践管理体制

构建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不仅需要硬件措施的支持,还需要实验室创新管理体制的制约。在传统的教学试验管理中,组织方法、手段及人员配备都是以较封闭的管理形式分别进行的。

2 .1注重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提高

汽车技术创新实验室的文化内涵包括多方面内容,如实验创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教学内容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综合、开放式的实验,以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观念是指树立创新意识,包括能力及精神的创新素质;教学模式则应开展民主提问、客观探讨问题及实事求是解决间题的能力。

2 .2创新实验室应开展服务型管理

带领创新实验室的教师队伍应该是既j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性人才,能够应对实验室的紧急问题、具有实践经验、有协调多方关系的能力。这个队伍可由创新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学术带头人、实验技术人员及试验后勤人员4个不同层次的工作人员组成,形成创新的管理队伍。

按照科研及教学的要求,实验的技术人员必须准备好物质与技术条件,为教师及学生的创新实验提供服务,这种服务要满足教师与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实验室要落实开放管理的制度、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实验。

2 .3树立学生与教师的主体地位

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重视实践教学的效果,最终完成教研成果、实验论文的地方,因此,学生与教师是实践环节的主体。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应基于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地位开展管理与服务。专业课的教师与科研人员应深入了解实验课程,做到熟练操作、对学生开展有效指导,对学生在实验中提出的要求与方法,应进行实验督导,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思路,在具体实验中,做到自我发展及创新。作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发挥自强自立、勇敢探索的精神,一方面要加强实验室的管理,对教学与科研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则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适应实验室的不断发展需要。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A:18年后再次联手FISITA,背后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F:六年前在日本横滨申办这次FISITA年会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其他几个申办国相比,中国并不强大,能不能申办成功有些担心。由中国主办年会在国际汽车工程界不能说是没有质疑的,尤其是当时的亚洲代表——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被推举担任FISITA(2012-2014)主席时,遭到了日本的顽强抵抗,他们认为只能由日本人来主导,但最终世界汽车工程界的绝大多数代表还是把票投给了中国,这是大势所趋。顺利申办后,坦率地说还是感到不安,因为我们跟FISATA全体同仁承诺一定能奉献出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年会,但中国到底能不能做到还要打个问号。

A:目前的“备战”情况如何?

F:我现在可以负责任地讲,无论承诺也好、奋斗目标也好,中国是完全能够实现的。1994年年会的规模很小,因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量很薄弱(100万辆左右)。而到了2012年,我们已经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进入新纪元,特别是在近几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中国汽车工业一直逆流而上,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产销第一大国。地利就是在北京举办,中国已成为跨国集团不得不来的一个市场,他们可以不去美国、不去日本、不去德国,但不能不来中国。同时,众多跨国公司也把研发机构带到中国,这让我国汽车工程界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国际先进技术。人和则是2009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推荐李骏竞选FISITA(2012-2014)主席成功,中国汽车工程师首次担任国际汽车大家庭的掌门人还是第一次。

A:筹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F:一次真正国际血统的“奥林匹克”盛会登陆中国,实际上流程相当复杂,受到了国家多个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比如总理、副总理、万钢部长等,他们在年会的组织和筹备过程中进行了多项高瞻远瞩的指导。以往中国代表参与年会的数量寥寥无几,交流的论文更是少之又少,这是十分尴尬的事情,这里面有学术水平的原因,也有高额国际会议注册费用的原因,更有我们学术环境的原因,总而言之,中国汽车工程界在国际平台上发出的声音很弱。国际化对于中国汽车来讲太重要了,特别是在转型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国际交流不活跃、不充分的话,中国汽车工业所谓的结构调整就都是苍白无力的。国际交流这一课,我们必须要补。中国汽车产业由弱到强需要一大批汽车工程师的努力,需要他们学习借鉴与消化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也需要他们向国际传播中国汽车工程的经验和水平。我希望中国越来越多的汽车工程师在国际交流的平台上能够得到更多的发言权,而年会就是一个完整及专业的汽车技术产业链的交流平台。

A:此次年会的亮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与实践

作者简介:谭克诚(1974-),男,广西象州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车辆工程、教育教学管理等。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3LX232),主持人:谭克诚。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48-04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着力构建五个方面的内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1],而这五个方面的内容实施与落地要紧紧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核心。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在2010年正式成为广西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来,在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围绕柳州是“广西汽车城”,柳州职教园区就座落在“广西汽车城”内,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广西汽车城”的核心龙头企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年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以来,正式拉开了“城校企”合作模式。本文通过四个方面的内容来说明“广西汽车城”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所解决的相关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力求在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上探索更为有效的途径。

一、开创“城校企”模式,提高合作育人工作系统化程度,解决合作育人不落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依托柳州职教园区座落在“广西汽车城”内的优势,学校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通用五菱”)共建、共管和共享“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简称“培训中心”),建成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最大的“校中厂”培训中心,形成合作育人工作体系,整体推进合作育人,惠及所有汽车专业学生。

(一)创新平台的建设理念

根据柳州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在建设思路上,把柳东新区建成广西汽车城和柳州职教园区,引领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入驻柳东新区,市政府对整个州职教园区实现金钥匙工程,搭建城校企合作平台,学校在校企合作模式建设上根据广西汽车城企业对人才需求转化为教学模式,为企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为育人服务[2]。

(二)城校企平台管理机制的创新

在培训中心的管理上,按照“一个模式,两个中心”,即以企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根本,按照企业要求建设全国样板“培训中心”,学校结合教学要求构建与企业培训中心一模一样的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和学校管理制度,全部由学校对培训中心进行管理,对汽车技术和销售服务培训、实训教学安排、企业文化建设、库房管理、实训场地建设等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从根本上解决校企合作长期存在的问题[3]。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

引入企业新车型、新技术、新服务和新文化,与企业共建和共享企业培训中心和汽车技术实训中心教学基地,解决工学结合相关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教师核心专业课程开发能力、实践教学设计能力、校企合作科研课题能力、汽车技术服务水平能力;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构建“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实践平台

(一)以“建城引企、企校融合”的建设理念,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问题

按照“一院一品,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汽车技术学院依托“广西汽车城”,引入一家行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重构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高专业办学的综合实力,提升专业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

(二)“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综合运作机制,解决了人才培养过程中困扰学校的“一缺五难”问题

1.解决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缺乏有效载体的问题。按照学校“一院一品,校企深度融合”的思路,即一个骨干专业配套一个行业龙头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带动其他相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群优化发展,建成一个综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校企深度融合过程中,我院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基本实现实训室建设上三个标准化模式:实训室建设标准化,实训项目标准化,实训行为标准化;实现“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准员工”合一,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

2.解决了专业教师开发课程遇到困难、教学设计提升难、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难、兼职教师聘请难和教师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难的问题。汽车技术学院常年有15名专任教师通过上汽通用五菱的专业认证,被聘为企业的培训讲师,汽车技术服务水经验丰富。上汽通用五菱常年有5名工程技术人员被学校聘为专业建设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4]。学校与企业共建汽车售后技术服务团队,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服务管理与技术服务开发,有效解决了教师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能力难的问题,同时与企业合作申报相关课题。

三、“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一步完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推动汽车专业群的优化与发展

校企双方建成“培训中心”,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与售后服务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合作育人平台“培训中心”、信息、设备、师资等资源,紧紧围绕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对人才的需求信息,为上汽通用五菱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利用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和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开创学校汽车技术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学校汽车技术学院从2007年建系开设1个专业(汽车运用技术)2个教学班级69人开始创业之路,通过平台建设,目前开设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运用技术(技术服务方向)、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含方向),共22班级856人,推动汽车技术学院专业群的建设、优化与发展。

(二)推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三个标准化建设

学校利用合作育人平台,引进企业文化,对接职业环境,建设成全国样板“实训中心”。以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特有的环境为参照,建设“真实性、先进性、综合性”的校内实训中心[5],真实的汽车技术服务实训基地,完全满足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技术服务培训要求和学生对汽车技术服务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诉求。通过合作育人平台,推动汽车技术实训中心实训室标准化建设、实训项目标准化建设、实训行为标准化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实训室标准化建设是指按照汽车企业6S要求进行整改和完善;实训项目标准化按照校企共建实训室的设备开展相关的实训项目以目视化的形式展现在实训室;实训行为标准化按照企业员工着装要求学生进入到实训室统一实训着装,并且手机入袋。

(三)推动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要相关联

依托广西汽车城龙头企业上汽通用五菱,对接行业企业用人和技术标准,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匹配汽车技术服务对人才的需求,重构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专业培训教材。以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标准为依据,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对接工作任务,重置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改革专业教学内容以匹配企业岗位要求[6]。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5个专业中设计相关教学项目。校企共同编写教材,新教材以实践整合知识和技能,从实践过程着手,由实践整合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教材编写体现学生的成长成材规律,按照初级维修技师课程、中级维修技师课程和高级维修技师课程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编写。

(四)学生就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本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6.8%,受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制造厂和上汽通用五菱汽车4S店经理的高度评价;在顶岗实习和参加工作期间,70%的同学走上班组长、管理员和技术服务主管岗位。

四、“城校企”模式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成果

(一)建成了“一个模式,两个中心”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

目前,校企双方统筹建成6500多平方米“培训中心”,培训中心作为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最大的“校中厂”培训中心,具体包括:“1个汽车营销中心;10间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整车实训室3间,发动机实训室2间,电气实训室3间,底盘实训室2间;配件室2间;资料室1间;多功能会议室2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汽通用五菱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汽车技术学院已建成与培训中心零距离对接的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形成标志性“上汽通用五菱培训中心”生产性实训教学基地成果。如表1所示为汽车技术学院实训中心标志性建设成果。

(二)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依托广西汽车城“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服务柳州培训中心”,构建了“以岗导学、项目主导、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通过本项目的实施,2011年以来,该成果先后应用于本校汽检、汽运、汽电3专业,惠及1500多名学生,有效支撑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成部级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自治区特色专业1个(汽车运用技术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出版教材近10部,校企合作开发培训教材38部,项目教学案例64个。

(三)“双师”素质队伍建设取得成效,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培训中心”成为专业教师提升技术服务能力的摇篮,锻炼和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教师,在“培训中心”通过上汽通用五菱认证的培训讲师达到15人,提高了“双师”素质,专业教师的双师比例达80%以上,1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得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教师获得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4名教师获得市级优秀教师,教师发表核心论文4篇,一般论文40多篇。“培训中心”连续三年成为柳州市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技能比赛项目“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的举办场地。

(四)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五年间(2011-2015),学校利用“城校企”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广西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汽车检测与维修”赛项和“汽车营销”赛项两个项目中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得一等奖9项;代表广西参加全国总决赛获得1金8银8铜的广西最好成绩。

(五)服务社会功能得以强化,服务区域经济成效明显,校企合作成果显现

“培训中心”构建上汽通用五菱技术服务培训平台的社会服务综合体系,既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平台,又可提升教师的科研综合能力。2011年以来,汽车技术学院教师获国家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专利12项;获专利受理25;立项区级课题13项,开展职业技能服务和培训达2.5万人次,连续5年为上汽通用五菱全国汽车4S店员工技术服务技能大赛提供技术支持,教师作为技能大赛裁判人数为206人次。

五、校外推广和社会影响

本项目从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国政协相关代表团、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相关代表团、广西教育厅相关代表团、柳州市政府相关代表团、柳州市教育局代表团及其他、广西职业技术院校等20多批次国内代表团共2658人次来校进行学习和交流;并在2014年11月汽车产教对话活动暨第十一届全国汽车职教年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广西汽车城”作为区域经济优势特点,校企合作建成“培训中心”育人平台作为载体,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标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能力以及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

[2]邓志良.职业教育(园校企)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3]产教园+工作站:合作育人平台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4]田锋社.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

[5]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EB/OL].

汽车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保障

中图分类号:F713.50-4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是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基础建立的新专业,实行“工学结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提高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设项目组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在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并在执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形成了本专业具体的实施与保障体系。

2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保障

2.1组织与制度保障

为建立良好的教学工作体制与机制,积极推进教学工作决策过程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渐实现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学院设立了教学运行管理与保障机构。

2.1.1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

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由学院院长、教学主管院长、教务处及督导室组成,主要负责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监督及评估工作。教学系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由系主任、教学主管主任、技术中心主任组成,主要负责本系内部的教学管理、监督及评估工作。这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能够有效地对学院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并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2.1.2校企合作委员会

校企合作委员会包括学院级校企合作委员会和教学系级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作为学院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的平台,可以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不断改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性,使所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2.2管理制度保障

2.2.1学院管理制度

为加强学院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按照学院宏观设计、各系或专业具体执行的原则,分两个层次制订教学管理制度。学院从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多种教学管理制度。

2.2.2教学系管理制度

依据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制定了适应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具体管理制度包括实训室管理制度、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校企合作教师实践锻炼运行管理制度及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

在2010年10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16个实训室负责人依据各实训室具体情况分别修订了原来的实训管理制度,制定了适应新的专业教学模式需要的实训管理制度;在2011年4月,我系以学院的《教学系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工作规程》为基础制定了企业兼职教师聘用与管理制度,以规范企业兼职教师引进与管理工作;在2011年5月,我系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院相关文件为指导,建立了“双师型”教师企业锻炼运行管理制度,以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2011年6月,我系以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工作规程为指导,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工作,有效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

2.3条件保障

2.3.1师资队伍保障

多年来,我系一直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教学系工作的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以校企合作、专兼职结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对于校内专业教师,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每年参加至少72学时的专业技术培训,必须取得汽车营销工程师、汽车维修工技师或考评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保证每位教师成为双师素质型教师。在做好校内专业教师培养的同时,我系又采取了多种措施提高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水平。主要措施如下:外聘兼职教师应是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有企业经历人员,对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员可放宽学历与职称的要求;将企业兼职教师视为学校专业教师,并通过教研活动、进修培训等活动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与教学研究水平,切实提高企业兼职教师的待遇,在考核、奖惩、进修培训等方面与校内专业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兼职教师可以承担核心课程、实习实训课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任务,一般企业兼职教师可以承担专业限选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开发与教学任务等。这样,能较好地使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业教师融为一体,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建立了一支学历达标、职称比例合理的双师型校内专业教师队伍,并且新专业教师年均企业实践学时不少于1个月。还建立了一支由30名学历适当、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支专、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能够较好地承担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各门课程的课程开发和教学任务。

2.3.2实训条件保障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已经建建设完成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接近企业真实情况的实训环境;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验企业文化,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并有效提升个人专业综合素质。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汽车机械拆装车间、汽车整车检测与维修车间、汽车电控系统实训室、车载GPS实训室、汽车传感器实训室、汽车变速器实训室、汽车单片机技术实验室、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实训中心等16个。校外实习基地有北京庆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卫宇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方晓汽车修理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新发阳光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北京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20家,有效保证了学生企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3.3教学资源保障

目前,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已经构建完成了以“工学结合、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学做合一、能力递进”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新型课程体系建设,积累了一整套的专业教学资源。通过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后,获得了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如表1所。该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们进行专业教学、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表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教学资源目录

序号 资源

名称 建设人 建设

时间

1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资料 李延廷 2010

2 《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资料 XXX 2011

3 《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资料 XXX 2010

4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资料 XXX 2010

5 《整车故障检测与维修》课程资料 XXX 2010

6 《汽车综合控制系统应用与调试》课程资料 李延廷 2012

7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资料 XXX 2011

8 《汽车营销技术》课程资料 XXX 2011

9 《汽车售后服务管理》课程资料 XXX 2012

10 《汽车配件市场营销》课程资料 XXX 2012

11 教材讲义库 XXX 2008

12 其他非骨干校建设项目的课程教学资料 技术中心 2008

13 习题库 技术中心 2010

2.3.4经费保障

本专业建设和教学所使用的经费包括中央财政经费、北京市财政经费和学院经费。目前,汽车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获2万元中央财政经费资助,能够确保项目组在建设过程中开展企业调研、专家研讨会、学生座谈会、外出培训、购买参考资料、发表研究论文等的需要;每年,我系能申报成功1~2项北京市财政专项经费,用于进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水平。除中央和北京市财政经费的支持外,学院每年还给教学系提供一定数额的日常教学运行经费,用于采购低值易耗教学用品和教学参考资料等。

4专业课程教学运行措施

在教学管理制度、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支持和保障下,本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以便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运行过程的通畅性和可行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体的教学运行措施如下:

4.1重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源于企业工作过程

采用企业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开发重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专业限选课程教学内容全部来自企业工作过程或岗位活动,尽量使教学活动成为企业岗位活动的再现,以便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教学场境尽量模仿企业工作场境。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自学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4.2教学方法

专业核心课程和重要专业限选课程主要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进行教学,也可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这些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宏观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法等;可以采用的微观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课堂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4.3教学组织与手段

重点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采用集体学习、分小组学习、企业参观等相结合的形式。专业课程教学主要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一体化实训室、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等。

结语

以学院和汽车工程系的良好教学管理制度、师资条件、实训条件等作为保障,能够有效地实施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新型课程体系的各门专业课程教学工作,全面提升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出新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培养出符合汽车销售与技术服务类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国荣等.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6(14)

[2]叶华等.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3]叶芳.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8)

上一篇:品牌营销论文范文 下一篇:信息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