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2 17:02:50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之一,相应的带动了社会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实行实训教学改革,既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专业技术教学的重要体现。基于此,本文对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究和分析,以期为汽车专业的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实训教学;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专业技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掌握牢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方面比较欠缺,影响了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探究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对培养综合素质能力高的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汽车检测和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训教学课程内容落后

当前汽车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之一,随着需求的不断的增加和个性化设置的不断创新,汽车产品在外观、功能上都呈现出多样性,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来说,这就增加了检测和维修的内容,但是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上,实训教学内容落后,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能力的需求。

(二)实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教师讲解仍然是很多院校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的主要手段,即便是在实训操作训练阶段,也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训练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重复教师的动作,没有领会其中的道理,也无法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有效地锻炼,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机械的模仿,没有实际上的动手操作,很多时候的实训报告也是敷衍了事,实训的目的没有达到。

(三)实训教学条件有待完善

很多学校的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条件比较落后,校内实验基地的建设不够完善,实训设施设备欠缺,没有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缺乏与校外相关企业的有效联系,无法为学生提供去企业进行实训实习的机会。

(四)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很多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的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开始教学工作的,在理论教学方面能力较强,但是由于缺乏相关工作经历,在开展实训教学的时候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加上学生数量日益增多,教师无法顾及到所有的学生,整体实训效果较差。

二、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对策和措施

(一)丰富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教学内容改革是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改革的重要方面。首先,要根据当前企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丰富和设定实训教学内容,根据企业的生产量、检测维修记录和工作经验总结等对实训课程进行设计,让实训内容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确保实训内容的实用性。其次,要对实训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完善,从汽修专业结构、未来的应用等多个方面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训技能和职业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实训训练。

(二)创新实训教学方式方法

要对过去单纯的讲解式实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中心的、灵活多样的实训培训方法。将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仿真演练、拓展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入到实训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对实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座谈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之间实训技能的交流,进行经验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对学生开展自主实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完善实训教学条件

实训教学条件是否完善关系到实训教学改革是否顺利,是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设施基础。学校要建立完善校内实训基地,根据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学生的数量和实训课程要求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健全校内实训条件,争取为每个学生都能够提供实训机会。很多学校的资金是有限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无法建立高标准的实训基地,这时学校就要对校企合作机制进行完善,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外实训机会,可以与企业协商,在规定的课时时间内进入到企业进行实训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完善学生的实训条件,而且还能为学生创造参与企业生产的机会。

(四)优化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实训教师队伍是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当前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教师队伍的现状,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强校内教师的实训培训,学校可以利用假期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加强教师的实训操作能力,通过企业实习教师还能够对专业的前沿问题进行探究,有利于教师综合实训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学校应当从企业中引进一部分专业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实训兼职教师,为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提供更加有利的智力支持。除此之外,教师也要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自身的努力强化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训教学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的实训教学指导。

三、结语

当前社会上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相关人才的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校应当从实训内容、实训方法、实训条件和实训教师队伍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对汽车检测和维修专业实训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专业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为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马伟 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邵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5(,4):127-128.

[2]王海峰,田雪萍,张爽,潘伟,辛封.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技术与市场,2014(,6):395.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汽车发动机;汽车检测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5-02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专门高职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职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的能力;制定并实施拆卸、安装和调整发动机各零部件方案的能力;能够填写工作记录单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对发动机常见的机械系统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为贯彻《意见》方针,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我校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如下:

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本课程按照维修企业的工种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生产及专业要求,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专用维修工具、量具及设备,借助维修手册、制定汽车拆装、维修、检测作业计划。按照拆装、检修工艺顺序和技术规范,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清洗、系统和总成的总体拆缷、总成的分解与装配、检修。学习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环保作业规范及“5S”的工作要求,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实施检查,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本课程16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训80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

三、课程实施过程

理论课80学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重点讲解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为实训课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丰富了授课所用的PPT、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部分课时将发动机实物零件带入到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主要按照六步法进行操作:

1.教师演示。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实训需要实训指导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在演示同时强调注意事项。

2.制定计划。根据实训内容制定出每次实训课的实训计划,同时针对发动机的各机构和系统制定出实训工作单,在课前将纸质版工单发送给各位学生。

3.分组讨论。将班级人数平均分为六组,每组分别接受任务计划及实训工单,然后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操作方案。

4.实施操作。按照计划、实训指导书及实训工作单的要求进行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

5.自我评价。在每次实训之后,每组组长负责收集本次实训课程的自我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实训内容、方案及总结、实训所取得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教师评定。在实训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测试,检测学生的实训效果。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同时还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报告、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在本文中,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为例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同时,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上。本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厌草.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

[2]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7,(12).

[4]黄艳玲,吴兴敏,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5]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资助(编号101402)资助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训教学改革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实训教学环节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实训教学环节是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启发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它是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以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实训教学环节更好地落到实处,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是目前实训教学环节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又是教学和科研工作人员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

随着汽车市场的国际化,汽车维修行业有了一个较为先进的国际环境,汽车电子技术及高科技电子化检测维修设备已在汽车维修业得到迅速的推广和普及,老的检测维修手段及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新的检测诊断设备、先进的维修观念及技术、现代的企业管理手段和管理机制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现在从业人员的素质却参差不齐,很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或只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充实到相应的工作岗位,这种状况已不能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发展。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一个应用技术较强的专业,既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训教学是培养合格的汽车专业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激发智力潜能使其具备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现代化企业管理能力、熟练掌握先进仪器设备操作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1.实训教学内容单一。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并满足社会需求的大学生。但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不太注重社会需求,这样就造成了和社会需求相脱离的现象。以《电控发动机实训》课程实训为例,实训大纲的要求就是要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传感器及执行器的检测及故障分析方法。这些实训要求固然重要,但实际工作过程中原车电路较实训用发动机电路要复杂、隐蔽,在学校实训教学环节中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因此,现有实训教学内容相对单一,和实际工作中的电路存在差距,不利干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

2.实训教学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中,通常是指导教师事先将制作好实训台架,汽车的各部分的分解电路也是在实训之前完成,然后学生按照班级为单元,到实训地点后教师进行现场的简单讲解,然后在教师的操作下,学生作为旁观者或者次要参与者完成实训内容,最后结合实训数据完成相关的实训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学习者,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实训的过程中。因此,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整个实训检测过程不是很了解,传感器的波形及数据采集无法掌握,实训报告中错误也较多。这样学生失去了实训教学环节中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机会。

3.实训考评方式单一。实训教学环节长期以来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其成绩的评定也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大都在10 %,没有形成独立的考核方式。另外,实训成绩的评定一般是实训指教教师给出,而且评价的唯一依据就是实训报告,一个班级实训基本相同,实训报告也基本类似。所以,实训教学的成绩考核不能全面衡量学生对实训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而且实训教学环节成绩评定缺乏奖励机制,这就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教学的学习,对实训教学的环节积极性不高,实训教学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效果非常不明显,更不用说挖掘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实训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1.实训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我校实训教学环节本着”强化基础、注重综合”的指导思想,在传统的实训教学内容上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开拓了更多的途径。

(1)实践教学内容要与实际维修生产任务相结合。实践教学要根据维修企业的生产实际,设计实训项目和组织实训教学,即可以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又可使教学更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加强实践教学的实践开放性和先进性,应该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直接参加企业生产,进行项岗实践。

(2)积极推行多种职业资格考证培训。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职业特征明显,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后直接上岗;同时让学生在毕业前获得与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

2.实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传统实训教学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为改善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弊端,我们采取了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实训的实训教学模式。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以为主要参与角色,教师作为指导角色,以引导为主、授课为辅,即全过程参与实训教学模式。

(1)推广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实训课程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能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项目,我院汽车维修技术实训集体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行课程建设与改革,推行了“讲—演—练—评”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教学模式的创立和运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尤其在特色办学和培养“双证书”高技能人才方面,显示出它独有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价值。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学生知识结构有一个基础平台层后,通过开设多门选修课,开办第二课堂,举办讲座,成立兴趣小组,使每位学生既有专门化的特长,又能熟知各课程间的融合,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还加强了学生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管理上各专业均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

(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场观摩、讲解、实物展示分解、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效率。采用汽车性能参数的测量、调整,车辆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修理方案的选定,故障排除的操作来考核学生。对学生实施“双证书”教育,开展技能比赛活动,培养用人单位适用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3.考评方式的多样化考评是检查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衡量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为避免传统考评方式的一些弊端,我们采用了基于工作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的方式,将学生考核成绩里面体现其全程实训每一个环节的表现情况。总体来说考评分为参与表现、实践能力以及提交的实训任务书等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参与表现,主要考核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的学习态度、完成情况、团结协作情况以及维修方案制定、任务实施、研讨等方面参与表现情况。

(2)实践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在各实训教学环节中表现出来的对实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实训操作、测试、数据分析、答辩及研讨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包括了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解、思维、创造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3)提交资料,主要考核学生各阶段提交的资料、实训报告以及研讨总结,主要根据提交资料的完整度、故障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问题讨论的深度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实训成绩评定标准为:实训成绩=参与表现(40 %)+实践能力(40 %)+实训提交资料 ( 20%)。

全过程参与的实训考核方式,在成绩的评定中既考虑到了考核本身的公平、公正性,同时又兼顾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表现,给予学生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

三、总结

以学生为主体全程参与实训过程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积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训环节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参与改革教师在学生满意度测评中得到了较高的评价。

总之,随着社会对学生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现在实践教学越来越受到许多高职院校的重视,无论从办学指导思想到实训教学的理论指导日渐完善,实验实训条件日益改善,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实训教学改革中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深知,教学改革是高等院校教育研究中深远的课题,实训教学的改革也要不断顺应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现有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要不断将教学实训方面的改革深化,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企业欢迎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丽能.毕业综合实践导引.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4.

[2]秦会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经济师, 2003, ( 13 ).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项目化教学 专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030-01

1 引言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是一个充满技术含量的领域,担负着培育汽车检测维修人员、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职能。在高职院校进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时,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必须找到一个全新、可行、高效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项目化教学应运而生。在实践中,项目化教学能够满足现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需求,使学生尽快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深入了解现代汽车行业,促进学生本身专业素质与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2 运用项目化教学的必然性

现代汽车行业更新速度加快,汽车产品在创新过程中不断提升整体的技术含量,更将许多领先科技植入其中,增加了使用功能给汽车使用者提供了更多方便。如比较普遍的电控电子点火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电控自动变速器等,将这些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运用到汽车行业,汽车本身的驱动能力将大大增强,而且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将更加安全、实用、经济实惠,可靠度、舒适度得到极大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节能减排、减少污染。但是使用这些领先电子技术后,汽车整体结构、工作原理、使用性能、评估故障、检测维修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伴随汽车维修技术发展的脚步,研究人员对整个维修设施进行科技创新,造就了许多高科技维修设备,使得维修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维修程序也随之改变。在汽车检测维修中出现了大量先进的检测设施,并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如四轮定位仪、解码器、发动机故障诊断设备等检测维修工具。各种先进检测维修设备快速崛起,对汽车检测维修人才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大。因此只有加大对专业设备的培训力度,使学生能够娴熟的操作和利用这些设备,才能提高实践中的工作效率。[1]

3 项目化教学应用的优势

受各方面因素影响,现今社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术的专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对其教学要求也是越来越高。项目化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但可以高效培育人才,还可以使培养的汽车专业检测维修人才具有充足、丰富的专业理论技术能力。项目化教学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都是将多种要素组合起来,如活动、情境、内容及成果等勾勒出一个连贯、全面的项目内容,使教学过程及整个活动贴近现实汽车行业,通过实际观察和研究,联系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与知识面,掌握所有的理论知识并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更侧重实践,为学生提供亲自操作的机会,而在操作中实现对项目的实践活动,并搜罗项目的数据信息对其进行规整、记录。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法,在学习中更加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将学生引入项目中,为学生提供研究、探寻、自发学习的一个平台,锻炼学生的技能,从而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能力项目化教学下。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团结精神,使自身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发生质的改变。

4 有效运用项目化教学的途径

4.1 确保学生独立自主性

在开展项目化教学时,必须确保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凸显其主体地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可以使其独自展开研究和探索,如果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存有疑虑或不能处理时,这时,教师应当根据问题来启发和领引学生进行学习。只有采取该教学方法,才能完全符合项目化教学要求,突破传统创设自由、灵活的教学空间中学习,才能调整好学生的学生状态,更好的吸取知识。[2]

4.2 全面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老师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要跟S科技发展的脚步,实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将一些案例穿插到教学中,让学生自己积极的去分析和讨论,并对其偏差之处及时进行更正和引导,锻炼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并通过总结经验对同一类型的问题逐渐形成一套有效的处理措施。

4.3 培养学生的洞察力和应用能力

老师应当开展项目实训,让学生多多接触汽车检测维修工作。通过这种实训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会汽车检测维修工作的具体情景和真实的工作场景。并且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汽车故障排查和清除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老师还应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解说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问题,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职业习惯。

4.4 健全教学的评价考核制度

教学的评价考核应当从学生综合能力着手进行,不能只凭笔试成绩就开棺定论。在进行评价时,应当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设计考核方式,理论课考核应按照过程评价法进行,而将实际操作纳入实践课考核标准。必须把理论与实训连接起来进行综合归纳评估,才能真正发挥出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培养出的人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

5 结语

言而总之,项目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与思路,并将许多实践性的信息植入到专业教学领域中,使学生对项目本体有一个更直观、最真实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更好的实践运用,扩大学生探索范围,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加以印证和运用,同时亲身体会、发现现实生产环节中潜藏的信息。

参考文献:

[1] 陈元华,王国富.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2:203-205.

[2] 时红宇.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9:168-169.

[3] 罗洪标.对当前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研讨[J].读天下,2016,24:183.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体系;课程重组;内容调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成立于2005年,自专业设置之前,就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论证工作,构建了以适应汽车后市场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结构。课程分为四大部分:通识知识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职业核心技能模块和职业拓展知识模块。在几年来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在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政策指引下,对本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探索和实践。

一、重组课程体系,调整课程布局

随着本专业教师队伍的不断壮大和实验实训条件的不断提高,在整个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研讨和实践论证,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和重组。

1.开设了《汽车概论综合课》。《汽车概论综合课》由原来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汽车概论》理论课和《汽车认识实习》实训课合并而成。整个课程包括四个部分,全课程在一年级上学期开课,每班级两周集中授课,实行全年级滚动式教学,设在实训楼的多媒体教室上课,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避免了原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弊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课程改革后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工业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著名汽车厂商及品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教师主讲和穿插《汽车百年》大型纪实视频播放,使学生在了解汽车历史的同时也培养起了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第二部分为汽车行驶原理与汽车总体结构。采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及时穿插发动机装拆、汽车整车认识实训、底盘四大系统认识实训和汽车电器认识实训,使学生对整车形成了一个整体、系统和深刻的认识;第三部分为汽车的使用性能、汽车安全驾驶和汽车销售模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理论讲解、汽车试驾操作和校外4S店参观实训穿行,丰富了课堂形式,寓教于乐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第四部分包括汽车运动,汽车展会等汽车边缘性文化,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讲解和汽车娱乐视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汽车文化知识。

2.开设了学时为三周的《专业岗位认知》实训课,取消原来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由于各地区对汽车驾照的考试实行了区域性管理,使得原课程体系里的学时为四周的《汽车驾驶考证实训》课程的进行受到限制。并且,驾驶考证在一个月内很难全部通过,这样使得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专业核心课时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取消了学生在校考试驾照的课程,让学生寒暑假在家就近考取驾照。

《专业岗位认知》分三个部分:第一周为汽车整车维护和保养,一个班由两个实训老师带,在校内实训车间进行,以全校汽车为服务对象,教师指导学生亲自操作使学生在一周内集中强化学习,进而掌握汽车维护和保养的全程知识和技术;第二周为发动机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三周为底盘和电器维护和检修岗位认知实训,第二第三周实训课均分别由两位具有多年实训经验的高级技师指导,同年级各班滚动进行。

3.组合开设《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理实一体化课程。由原来《发动机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课程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课》合并组成。《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在二年级第四学期开课,设在实训楼多媒体教室上课、发动机电控实训室和汽车故障诊断仿真实训室进行,整个课程学时三周,有主辅两位教师任课,采用任务驱动和工作过程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全年级实行滚动式教学。

二、创新课程设计,改进课程教学

1.课程设计体现“三创新”的特点。(1)创新课程设计理念,以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和思路进行课程开发。(2)创新学习情境构建,以汽车系统故障现象为载体,构建学习情境。(3)创新学习情境内涵,充分体现学习情境开放性和灵活性,部分学习情境教学在企业进行。

2.课程教学体现“三为主”的特色。(1)课程教学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线,以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即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2)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学习工作单引导,让学生独立计划、实施和检查,培养学生独立排除系统常见故障的能力。(3)课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咨询者、服务者。

三、调整课程内容,夯实学生专业知识

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确定教学目标,重新设置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开发了围绕“汽车构造与原理”为主线的六模块《汽车机械基础》校本教材,整个教材分为“汽车材料、汽车常用构件力学分析、汽车常用零部件、汽车常用机构与传动、汽车制造技术、汽车液压和气压传动”六大知识模块,全课程分上下册在一年级全学年开课,采用以任务驱动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教学。为了较真实地考核出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采用了平时学习考核占10%,实践能力考核占20%,期末闭卷考试占70%的考核模式,这样就避免了学生平时不努力,考试突击过关的现象,同时也起到了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拓宽和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四、改进教学模式,彰显工学结合教学特色

1.专业核心课程均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分别是:《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改为《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车身电控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这6门(除《发动机电控系统综合课》)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特点授课,开展以讲授为基本方法的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方法,打破了以前的传统模式,采用边理论边实训练习的新教学模式,充分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一体化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2.调整综合技能课《汽车中级维修工考证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对大学三年专业课程的一个全面总结和提高。本实训课程内容含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大部分。严格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汽车维修工(中级)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通过汽车维修工考证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学生达到汽车维修工中级水平,并考取资格证书。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为:理论和实训课时比例为1∶1.5,总学时为4周:前两周在校内实习厂进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汽车各大总成进行系统强化学习;第三周为以进口日本朗逸车整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教学实训为内容进行综合检测技能培训;第四周为校外实习厂实地操作技能培训。

考试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达到60分。应知部分为理论考试,从国家汽车维修工(中级)题库中随机抽题成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应会部分为实际动手操作考核,由三人以上的具备汽车维修工考评员资格的专家组成考评小组对考生分项进行操作考评。

五、结 语

培养高职高专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工作过程系统化和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要注意专业内涵建设,适时改进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调整、丰富、更新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模式,针对不同课程采取相适应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为社会所需求的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涛.浅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设[J].辽宁广播大学学报,2010,(4).

[2] 谭克诚.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J].广西教育,2011,(15).

[3] 张净,杨亚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J].职业教育研究,2010,(10).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实习;工学结合;企业参与

1.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概况

1.1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简介

学院校园占地600亩,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投入5700万元。学院建有校内实习实训中心92个,校外实习基地135个;设有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命名的“全国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考试站”。是重庆农机高端应用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基地、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和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万州区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基地。

1.2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简介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设立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业机械与车辆工程系,该专业开设时间为2009年,在校学生人数300余人,其中毕业学生人数60人,大三学生人数120人,大二学生人数100人,大一学生人数120人。在校三个年级学生人数基本一致。该专业专业教师人数8人,实训老师1人。本专业学生需修专业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机械制图、CAD制图、互换性测量技术、汽车概论、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子电工技术、汽车电气设备检测与维修、汽车电控系统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等。

1.3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合作企业简介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地处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市万州区,万州区作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因此,汽车市场在重庆市万州区分部十分广阔。从进口汽车及合资品牌的奔驰、宝马、奥迪、大众、雷克萨斯、斯巴鲁、三菱、福特、丰田、本田、铃木、起亚汽车城市展示厅及4S店到国产汽车BYD、长城、华晨汽车、长安汽车、江淮汽车等都在万州落户。和学校达成长期合作协议、并且作为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主要有:重庆帝威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东风本田汽车)、重庆互邦集团(广州本田、一汽丰田)、BYD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汽西南万州、商社汽贸、中邦汽车(长安汽车)、林海汽车(长城汽车)等企业。

2.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及该模式出现的主要问题

2.1 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

按照2012年前人才培养计划,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第三学期(大二上学期)中(11月至12月)将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4周的学期中实习课程。这4周中,所有学生均被同事安排到学校校外实习基地中去。

表1 往届学生实习安排表

2012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学期中实习安排表

班级 实习地点 实习时间 备注

汽检1班 帝威东本(20人)

重庆互邦(15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汽检2班 BYD(15人)

中汽西南(10人)

商社汽贸(12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汽检3班 中邦汽车(20人)

林海汽车(15人) 11月5日至12月1日

2.2 往届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的主要问题

参照2012年前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学期中实习过程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欢迎度不高

由于每年11月份至12月份是汽车售后市场较为繁忙的销售、保养、维修等旺季,企业人员特别是维修技师和管理人员都比较忙,学生进入企业后,师傅无暇顾及带学生学习实际接待、保养、维修等。因此,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2)学生进入同一个企业人数过多

学生进入同一企业人数过多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售后接待人员或者一个维修技师最多能够在工作时为2-3位学生演示、讲解。如果人数过多,势必会造成师傅重复讲解、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3)专业课老师无课可上

按照这种模式实行学期中实习,该专业所有专业教师都会在这4周中没课可上,造成师资浪费情况发生。

3.新学生学期中见习模式探讨

3.1 新模式运作过程

为了避免往届学生学期中实习出现的主要问题,我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实习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较好的解决学生同时进入同一个企业带来的问题,如表2。

表2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期中实习安排表

实习时间 汽检1班 实习单位 汽检2班 实习企业 汽检3班 实习企业

9月-10月 实习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上课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上课 分别安排至7个校外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人数约4人

10月-11月 上课 实习 上课

11月-12月 上课 上课 实习

12月-1月 上课 上课 上课

3.2 新模式成效总结

新模式创建并实施后,能够较好解决学生进入企业后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首先,进入同一企业的学生人数在4-5人左右,企业师傅在平时工作、作业过程中能够轻松为学生讲解、演示操作过程。第二,这种模式下,进入企业的学生人数分撒,企业容纳学生压力不大,企业欢迎度变高。第三,不会出现专业课教师无课可上的局面,由于这种模式运作后,没门课程的老师可以在同一学期中对同一内容在不同时间上3遍,这有助于专业课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PassatB5;原厂维修手册;实训教学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目前主要采用基于能力本位的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教授课程项目内容与工作实际相差较远;另一方面,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师所教授的操作内容与标准也是各有不同。对此,需要有一个统一且符合工作实际的标准参照来设计课程内容[1]。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本课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构建于《机械识图》、《机械基础》、《汽车概论》等课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方面的维修工作,保证汽车正常运转性能来满足客户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与客户、同事沟通的能力,养成安全质量、环保意识,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2]。

课程的设计思路: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时间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课程打破传统学科课程的设计思想,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技术与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面向实际工作岗位来组织课程项目和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依据是以本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群要求而制定,以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一线技术岗位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针对任务按本专业所特有的逻辑关系编排模块。

2.课程改革设计理念

本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分模式按步骤来实施。其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具备汽车维修技术人才所必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修基础知识及有关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维护与保养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经过教研室对汽车服务与维修行业的调查,目前企业真正所需要的是能够遵照行业规定的操作标准、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潜心专研技术、对车辆各大系统较为熟悉的工科人才。其中,规定的操作标准,即是各大品牌车型原厂维修手册中所规定的内容。本课程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初级阶段的重要课程,对于学生操作习惯的养成、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培养学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的基本知识时,以原厂的维修手册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参照标准,有利于学生职业规范的养成,对学生社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好的效果。

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汽车的最新技术目前都是在厂家手里。如何使得学生具有和行业新技术接轨的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对此,本文将原来的课程以老旧的理论、结构分析为主,转变为以维修、检测等实用技能为主,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出在注重基础理论的同时,以"汽车发动机维修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引领,按"原厂维修手册规定的作业流程"对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开发的改革设计理念。

3.课程改革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学做结合",掌握从事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爱岗敬业、踏实肯干、勇于创新、善于沟通、团结合作的职业品质,具备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成为发动机维护与检修的高技能人才。

针对以上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基于PassatB5轿车原厂维修手册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主要按照发动机的"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燃料供给系、系、冷却系、点火系和起动系"这两大机构五大系统进行教学[3],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操作技能教学相对陈旧。

本文根据PassatB5 ANQ发动机的原厂维修手册的主要内容:"①发动机检测维修性能参数、②曲柄连杆机构的维修、③气缸盖及配气机构的维修、④冷却系统的维修、⑤系统的维修、⑥汽油供给系统的维修、⑦发动机的拆卸与安装、⑧发动机的常见故障与检测"对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教学重新进行设计。ANQ发动机实物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们习得发动机相关知识的同时,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发动机检测与维修相关技能。

在课程教授时,以ANQ发动机为工作对象,边拆解边学习发动机两大机构五大系统的相关知识。一方面学生看着实物学习理论,提升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理论的记忆。另一方面,严格按照原厂维修手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维修的实训,利于学生掌握符合行业企业规范的操作技能。

4.总结

本文主要针对传统《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基于汽车发动机原厂的维修手册对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具有以下两点意义:

1.基于PassatB5 ANQ发动机原厂维修手册的项目化课程任务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车辆检修的初始阶段既采用汽车厂家的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习惯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维修手册规范所学的操作技能,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可以做到o缝对接,与工作实际接轨。

2.此作为统一的课程标准,使不同的授课教师能有一个统一的项目化教学标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高水平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瑞新. 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维修实训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06):148-149.

[2]黄艳玲 吴兴敏 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51-53.

[3]赵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0 (02):50-52.

作者简介:

沈夏威,男(1987 .7--),汉族,浙江湖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

沈慧杰,男(1984 .6--),汉族,浙江嘉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汽车检测与维修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模块化;一体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5-02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汽车的拥有量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不断递增,汽车产业急需庞大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人才,包括各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人才缺口不小。目前全国直接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42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000万人左右[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证实,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越来越大,这对汽车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满足汽车服务行业要求的选择

然而汽车服务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汽车服务企业求贤若渴,但招聘的部分毕业生却无法满足要求,往往需要重新培训,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木,与此同时毕业生也对接受的高职教育不甚满意,认为高职教育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或教学内容不实用等。总之汽车服务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2]。

汽车修理企业的人才配置框架和模式,决定了企业对技术人员聘用时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应该成为高管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目标,即行业的用人标准和价值取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织织形式。目前汽车修理企业的人员配置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就更应该体现这种现代师徒关系,才能找到进入该行业的切入点,同时也要超越现代师徒关系,以利于毕业生获得继续学习和进一步提高技能的机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对课程设置模块化和教学组织一体化。

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教学组织一体化的相互融合

2.1 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模块"是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任务或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这些课程还包含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以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较好地完成专业的各项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五大块,即公共基础课(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专业课(第三、四学期)、生产实践课和毕业设计(第五、六学期)。为了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对课程进行横向整合,建立三大模块,即: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三大模块的时间比例为1:2:3。

2.2 教学组织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实验与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其实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某一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的教学任务。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学习更有效。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是主要的,但完全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则学生很难达到较高的操作能力和相对适度的理论水平。操作训练只有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会大幅提高教学成效。课堂组织形式方面,采用针对项目和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根据每个总成的不同特点,为每个教学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操作项日和知识技能要点,在开放式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换一句话来说,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其核心就是把"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变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生命课堂"。

3.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既是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的设计者,也是具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组织的内在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般外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喜爱,并转化为学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水平,要能解决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因此,专业教师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到企业或更高的学府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行业领域中的汽车专家。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行业和企业的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4]。

3.2 对现行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是教学组织的法定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在制定之前应充分调研行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需求。制定的教学计划应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确定职业或岗位群所需知识和技能,然后选择并突出主干课程,整体优化。(2)理论课适度、够用,为实践教学服务。(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数之比一般约1:1。(4)实践教学按模块特点灵活安排。(5)按技能模块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试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制度。

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课程的设置要针对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较高等特点。

3.3 编制简明实用、模块化的技能教材。教材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应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汽车行业第一线技术工作的能力。

3.4 考核模式的改革。以技能等级考核大纲为模版,考试也分为应知部分要求的理论考试,和应会部分要求的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改变原来的一门课程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

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每一至二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整个考核过程与汽车中级修理工等级考核方式完全一致[5]。同时根据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实现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汽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拿到专科毕业证、汽车中级修理工证,同时可以拿到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全面实现学生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办学特色。

3.5 要求配置比较完善的、功能齐备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室的分割模式,将教学场所设计成既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布局,争取做到理论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各教学板块应配备相应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饭金涂装、汽车发动机检测、汽车底盘、汽车电控、底盘电控、整车检测、各种示教板、网络教学系统等,每个教室里除了有实践教学用工具设备外,还配备有相关理论教学设备。

4.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化和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力向。在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建设"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要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国家优秀的6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祖铭,郭瞻. 高职高专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1(12)

[2] 王全升,高职汽车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六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曾丹.汽车专业一体化与模块化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职校论坛2010(9)

[4] 高照亮,孙培峰. 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策略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5] 江国政.试谈汽车检测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改革[J]. 科技信息.2009(1)

作者简介: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Abstract: Although man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pen automobile manufacture and assembly technology courses, the lack of practical automobile assembly training condition has restrained the practical training of this special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design and develop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ope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y single university cannot copy the huge system project, so the existing equipment and those can be added are taken as the foundation to study the design of the simulated automobile assembly line. The emphasis is to show the section set, technical process and part of the feasible assembly operation work.

关键词: 实训教学;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

Key words: practical teaching;simulation;automobile assembly line;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54-03

基金项目:课题名称: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研发,编

号:DZ2013A-05。

作者简介:张宪辉(1970-),男,辽宁庄河人,现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0 引言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和开发等方面没有本质上的进展,依然参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沿袭着总成拆装及系统检查和检测实训项目,没有体现出汽车制造装配专业的专业特色,无法满足学生在校内就能熟悉和了解汽车总装线的工段划分、工艺流程以及实际的项目操作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因此,如何在学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设计和开发面向实训教学的经济实用的模拟汽车总装线成为一项十分必要的课题。

1 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分析

1.1 汽车总装线的主要设备 尽管各汽车生产厂的产品不同,但其总装线上采用的设备类型都基本相同,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①输送设备。该类设备是用于汽车总装配线各总成分装线以及大总成上线的输送,主要有摩擦滑橇输送链、轻型悬链、双板式带输送链、机动滚道柔性线输送链、物流吊运小车、磁导航车、积放链输送机等。②汽车装配线大总成上线设备。大总成上线设备是指发动机、前桥、后桥、驾驶室、车轮等总成在分装、组装后送至总装配线并在相应工位上线所采用的输送、吊装设备。③各种油液加注设备。主要包括燃油、油、冷却液、制动液、制冷剂等各种汽车装配线加注设备。④出厂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前束试验台、侧滑试验台、转向试验台、前照灯检测仪、制动试验台、车速表试验台、排气分析仪等设备。⑤专用汽车装配线设备。包括车号打号机、罗纹紧固设备、车轮装配专用设备、自动涂胶机、液压桥装小车等。⑥工业机器人。主要在汽车生产中的点焊、弧焊、铆接、涂胶、喷涂等工序中应用。

1.2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形式 汽车总装线的布置对于装配的效率以及车间内的物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整车厂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布置总装线。通过调研汇总,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布局类型:①总装车间划分成“仪表板工段、前围工段、动力总成工段、车门工段”等四个工段。②长安福特马自达汽车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分装线、线束区、内饰区、报架区、总装区、检测线”等几个部分。③一汽轿车工厂将总装车间划分成“一次内饰装配线、底盘线、二次内饰线、整车完整性检查、整车检测线”等几个工段。④长城哈弗汽车总装线由“内饰线、底盘线、外饰线和检测线”组成。⑤蒙派克车型将生产线分为“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三条主生产线和“发动机、后桥、车门及仪表板”四条分装线。

无论是哪种总装线布局类型,尽管它们划分的装配线名称不同、数量不同,但论其功能都大致相同,都分为分装线和主装线两大部分,其中分装线主要包括:发动机变速器(前桥)分装线、后桥分装线、仪表板分装线等;主装线主要包括:内饰线、底盘线、综合线、整车检测线等。分装线预先将各大总成组装完毕,分别运至总装线的相应工段,在总装线的各对应工段完成总成与车身的组装,在总装线还要完成整车组装后的性能检测。

2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定位

通过对汽车生产厂总装线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一条实际的汽车总装生产线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元素构成:

①空间和面积充足的车间厂房。②总装生产线设备。③工段设计与布局。

由此可以看出,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职业院校有限的条件下完全复制和效仿汽车总装生产线是不切实际的。本文研究的核心不是要模拟汽车总装线的高自动化程度,也不是要全面覆盖实际汽车总装线的所有环节和操作项目,而是要通过合理的设计来体现各类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工段框架、典型的装配工艺流程、主要的装配线操作项目,实现装配线常用工具的使用训练。因此,结合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基于实训教学”和汽车总装线的“模拟”两个方面。研究将不涉及实际汽车总装线中的自动输送设备(包括机械手等)、昂贵的装配线专用设备和工业机器人等设备设施,也不考虑备品存储、物流运输、路试跑道、淋雨线等环节,而是利用学校已有的和有能力购置的设备设施,采用工位固定、人员相对运动的形式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计,重点研究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布局的设计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车型装配工艺流程的变化要求。②工段设计。在模拟汽车总装线基本布局的基础之上,设计出能够与实际汽车总装线工段设置基本吻合的、可实施的工段排列组合。③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设备设施的配置研究及布置设计。

3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具体设计

在上述分析基础之上,结合高职院校场地和实训设施的实际情况,本文分别从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装配线工段设计以及总装线设施配置及布置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设计研究。

3.1 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基本布局设计 通过对各类汽车装配线的调研、分析和总结,本文在进行模拟汽车总装线布局设计研究时,不仅对总装线进行了重点研究,也对与之配套的分装线进行了规划布置。在满足布局能适应多种汽车装配工艺流程变化要求的同时,兼顾考虑学校场地因素,最终形成了图1所示的基本布局图。

如图1所示,总装线由四个工段区组成,按直线排列,每个工段区以一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采用地藏式举升机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使车身轻松运送和放置在相应的工段区,并且方便每个工段实施装配操作时高度的调整;另一个方面能够最大限度节省车间的有效空间)。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对应建有四个分装区(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分装区用于汽车各总成的组装调试,之后输送到对应的总装工段,完成与车身的对接与组装。如此,形成了一个微缩版的模拟汽车总装线。该模拟总装线的各工段和分装区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的总装要求。

在空间场地允许的条件下,建议车间长度不小于50米,宽度不小于20米(其中总装线宽度为10米、通道宽度2米、分装区宽度8米),高度视采用的吊装运输设备的形式而定,一般不应低于5米。这样可以保证总装线的每个工段区有12.5米(长)×10米(宽)的作业空间,分装区拥有不小于12.5米(长)×8米(宽)的作业空间。如此,1000平方米的车间既不会给学校带来较大的负担,也基本能够满足模拟汽车总装线的实训需求。

3.2 装配线工段设计 基于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可以参考具体汽车生产厂的总装线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也可以按照一般的通用性布置形式进行工段设计。以本校汽车装配专业为例,根据汽车装配实训室的整体布局,在总装线的工段设计上,如图2所示,以四个地藏式举升机为载体形成总装线的四个工段区,按装配顺序依次直线排列为:内饰工段、底盘工段、综合工段、检测工段。

在内饰工段可以设计线束安装、内饰板安装、仪表台安装、操纵台安装等实训操作项目;在底盘工段可以安排各种油管、前/后悬架、动力总成、油箱、排气管、车轮等部件总成的安装操作项目;在综合工段可以安排完成座椅、电瓶、备胎、后备箱附件、雨刷、介质加注、车门调整、线路管路插接等实训内容;在检测工段可以根据学校具备的检测设施开展诸如专用仪器诊断、四轮定位、四合一综合性能检测等一系列性能测试。

为配合总装线的各种作业项目,在总装线四个工段的侧方,依次对应建有五个分装区,分别是:内饰件分装区、动力总成分装区+底盘分装区(共同与底盘工段对应)、其它附件存放区、工具间。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动力总成分装区和底盘分装区的布置是相邻且相互贯通的,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目前乘用车多以前置前驱动为主,发动机和变速器总成组装完毕后需要装配到前桥总成上之后,再作为一个整体安装到车身,所以这两个分装区要共同对应总装线的底盘工段;其它附件存放区主要为总装线上的综合工段的装配项目提供物资供应,而工具间主要用于存放总装线各工段需要使用的工具,并重点为检测工段提供检测用的设备设施。

3.3 设备配置与布局 为能模拟实现汽车总装线的整体运行,满足必要的实训项目的实施,经过对实际汽车装配线所用设备类型及功用的深入研究,结合本校汽车装配实训室的实际条件,确定了模拟汽车总装线所用的基本设备,具体如下:①吊装及搬运工具。汽车总装线是一条庞大的传送线,输送设备是保证汽车总装线正常工作的最基本保障。由于受场地及资金所限,故采用人工吊装及搬运方式来完成汽车及部件的传送:在车身传输方面,我们采用了体积小巧、易于操作的小型移动龙门架吊车来实现车身的吊装(见图2),采用车身台车完成车身的运输,台车能够从举升机平台内侧通过,以保证车身可以被顺利输送到下一个工段。②升降工具。在总装线的每个工段,都装有一台地藏式举升机,以用于每个工段部件和总成装配时将车身升降至合适的高度位置;在总成传输方面,主要采用液压搬运车;在实施总成升降作业时,主要采用液压升降移动平台车、堆高叉车、发动机小吊、液压升降托架等设备。③装配工具。为实现模拟汽车装配线真实的操作,我们配置了装配线上普遍使用的气动工具、电动工具及机械式装配工具,并配套在模拟总装线各工段两侧的墙壁上安装了气源接口、拉伸式电源插排及照明用工作灯(见图3)。④加注工具。可以配置自动变速器油加注机、制动液加注机、转向油液加注机、空调制冷剂加注机等价格相对适中的加注设备来满足必要的实训操作项目的要求。⑤检测工具。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可以在检测工段的位置配置四轮定位仪和四合一检测线,这样基本能够满足对下线汽车性能检测的各种要求,如果没有条件,配置专用检测仪器及通用型检测仪器来进行整车检测工段的各种检测项目也是很有必要的。

4 结语

本文主要是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面向实训教学的模拟汽车总装线的设计进行有益的探索,并不是一定之规,譬如,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将吊装运输工具改为天车(如图4所示),也可以对总装线的工段数量和顺序以及分装线的数量和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划分。由于各院校实际条件的差异,本文所设计的方案必然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谨以此方案作为“引玉”之石,能够从中有所启发就实现本文研究的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唐晓军.汽车企业车间的安全管理[J].汽车工程师,2013(06).

[2]殷梅妮,荣亚军,刘淑梅.浅淡汽车门槛加强板的工艺分析与优化[J].模具制造,2013(07).

汽车检测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汽车性能检测;教学改革;岗位胜任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127-02

1 引言

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是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对高职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总结和综合运用课程,也是学生在进入汽车维修工作相关岗位前的技能练手课程。然而该课程在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已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为了使学生学习本课程时更好地进行实际工作岗位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实际的工作岗位能力训练,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岗位的无缝连接,本课程引入了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改革,通过教学项目设置、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使课程教学更接近企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项目设置

胜任力是指和绩效指标存在因果关系的个人潜在特征,它能够可靠有效地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胜任力模型是指为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具备的一系列不同胜任力要素的组合,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特征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与传统基于工作项目的课程设置不同,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课程设置依照胜任力模型的要求,对学生承担特定职位所需的关键胜任力进行分析,确定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项目设置。

根据行业调查,汽车性能检测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应具备以下胜任力要素。

1)专业知识:掌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操作方法;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一般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问题。

2)工作技能:具备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常规检测维修工具的使用能力;能独立完成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的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进行一般的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3)综合能力:具备一定的搜集与运用相关资料的能力;能够准确描述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基本概念、技能方法等;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对具体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人员与时间分配;有一定的工作成果并能对成果进行展示的能力。

4)价值观和态度: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端正的态度,能自信地表现自己的成果及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

通过以上胜任力要素分析,得到汽车维修服务企业核心能力和汽车维修岗位职业能力关系如表1所示。

结合生产实际,从该课程胜任力要素出发,通过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与分解、课程知识能力整合与工作岗位模拟,确定了该课程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项目设置。

1)汽车检测工具的使用与故障分析方法:通过对常用汽车检测工具的使用培训与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思路分析,进一步熟练掌握汽车常用检测工具的使用,加深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概念的理解,加强对汽车检测诊断基本原理的应用。

2)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检测与故障诊断:通过发动机、底盘、电气系统典型故障模拟,要求学生能利用工具和基本诊断原理,快速、准确地检测与诊断发动机故障,并实施修复。在故障检测与诊断中要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①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与排除;

②发动机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③发动机加速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④发动机异响故障诊断与排除;

⑤汽车ABS故障诊断与排除;

⑥汽车自动变速器不能升档故障诊断与排除;

⑦汽车行驶跑偏故障诊断与排除;

⑧汽车制动不良故障诊断与排除;

⑨汽车排放超标故障诊断与排除;

⑩汽车空调不制冷故障诊断与排除。

3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要打破原有的“讲听练”的实训教学模式,应结合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特征,结合胜任力要素,运用能积极提升岗位胜任力的教学方法。

1)模拟真实职业岗位环境。在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项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与实践,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资源,营造良好的职业岗位氛围和环境,让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做与学。

3)模拟角色仿真表演。教师围绕某一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立直观、真实的现场状况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的操作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教学目的。该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实践过程,利用仿真设施进行教学与操作训练,且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由模仿到逐步创新的路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担任好导演或场外指导的角色,而不总是当裁判员。在教学中,教学前期设置好真实故障并不能泄露,各组学生可以交换模拟不同的角色,如客户、接待、维修、配件、检验等岗位。

3)将讨论、示范、启发等教学方法用于学生完成某学习项目的计划和决策,使学生的主动性增强,集思广益,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学习并进行探索创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其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增强教学效果。

4)成果展示法。在小组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后,小组推荐其中一个或几个成员把自己的作品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如检测过程、排除故障的思路及结果等。学生展示完毕,教师和学生要给予掌声鼓励,以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对他们的展示进行适当的评价。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只要展示者能面对同学,就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了。

4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教学评价机制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教学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得到较为理想的技能训练结果,而且更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胜任力要素的考评,从而综合评价教学和学习成果。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个方面共8个指标。

1)过程考核:在教学过程及操作过程中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重点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能力、反应能力、操作技能、团队合作、身心素质等各方面考核。

2)结果考核:在成果展示阶段重点考核的内容,可以反映学生对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率,结论是否正确等。

汽车维修岗位胜任力考核指标如表2所示。

5 总结

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汽车性能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主要通过课程对应岗位分析,确定课程培养的胜任力要素,模拟生产实际岗位,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教学,使课程教学更接近企业生产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心美,赵桂茹.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高职课程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169-172.

[2]任秀娟.基于岗位胜任力模型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教育,2010(3):23-25.

上一篇:创业之星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跨境电商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