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实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7 08:45:11

钳工实训论文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1篇

将企业的规范操作渗透到钳工实训车间的日常管理上,培养学生安全第一、遵守实训车间规则的优良品质。学生每天进行钳工实训车间应做好一下几件事情:进入钳工实训车间应身着工作服;实训过程中,严禁嬉闹、串岗、脱岗行为;工量具摆放合理;安全操作电动工具;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实训过程中严格执行作息制度;实训结束后,关闭设备,上交当天完成的工件,并打上钢印号;对工量具进行检查整理,对自己的工位进行打扫。学生通过这些操作,一方面了解了企业的工作流程,养成了规范的操作习惯,了解了作为企业从业人员应掌握的基本能力及素养;另一方面,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服从管理的优良作风。对于学生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应按照规范严格要求。技能训练过程中禁止使用“差不多”、“还可以”等类似的话语,以免给学生留下自由、散漫的形象。

二、分组实训,培养良好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否具备团队精神及沟通能力是用人单位对用人者的衡量标准之一。职校学生年轻、好强、易冲动,为此,我们在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合理分组,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确立组内成员之间积极的互赖关系,为团队的建设奠定基础。而在实训项目的安排上,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出发,安排综合实训任务,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完成期中的一个零件,最终完成零部件的整体装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

三、打破常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性人才是现今企业做大做强的源动力和根本所在。为此,我们从教学方式上与教学内容上做了创新。根据钳工实训的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讨论式教学方式,由学生自主讨论,得到若干种加工工艺方法,最终通过研究论证得出最优的加工工艺方法。在教学内容上,从学生出发,推出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化实训单元,例如:小汽车的装配制作、锯弓锯纽的制作等。同时在学生技能实训后期,完成钳工技能实训的课程设计:自主设计并完成鲁班锁的制作。

四、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竞争意识

在钳工训练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工件都根据评分表实施严格考评打分,对于实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同学颁发“优秀学员”荣誉奖状,推荐其参加各项钳工技能比赛。同时,与一些兄弟学校联合开展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一方面为学生切磋技艺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和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其内在动力,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不认输、不怕输、敢于竞争的良好品质。

五、深化学生评价体系,量化考核机制

在每个项目单元结束之后,应对每位学生的实训表现进行综合的评价。为了体现评价体制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评价内容应综合专业技能、基本表现及职业能力的评估。在评价过程中,将各组学生的产品进行展示和对比,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及互评,再由教师进行检查与评价。学生自评及互评基本表现和职业能力两方面,专业技能方面由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相互评价,科学性地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与进步,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高。中职学生技能实训课程中贯穿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是今后中职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职德育教育的新方向。学生在专业技能实训的过程中,职业素养受到潜移默化的陶冶,提升了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向“员工”的转换,为终身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2篇

>> 浅谈“钳工基本操作技能”的教学 钳工技能训练课四阶段教学法 浅谈初中几何证明“四阶段”教学模式 四阶段教学法在电力拖动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四阶段教学法在工科专业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单元四阶段教学法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 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现代四阶段教学法在高职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四阶段教学法在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论“四阶段教学法”在“塑料模具典型结构”模块教学中的应用 论项目教学法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中的应用 四阶段教学法在数控加工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自动变速器拆装实训课的四阶段教学法研究 谈钳工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浅谈在中职电工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浅谈项目教学法在钳工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制冷基本操作技能》的应用与实践 浅谈数学课堂“先学、后展、订正、训练、四阶段的组织教学 浅谈机械装配中钳工的操作技能 微格教学法在骨科护理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政治 > 浅谈“四阶段教学法”在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四阶段教学法”在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四阶段教学法”是一种起源于美国岗位培训的教学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前,德国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组织形式也主要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把教学过程分为准备、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进行的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教学方法。“四阶段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与人类认知学习的规律极为相近,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学习内容,从而达到学习目标。 关键词:四阶段教学法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

“四阶段教学法”常应用于如操作技能培训和商业销售实务教学等实践技能性教学之中,“四阶段教学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反复多次操作实践,由易到难、有简到繁、有不会到会、有会到熟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本人通过几年教学实践与探索,运用“四阶段教学法”在技师学院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指为课程教学前所做的一切准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景,说明学习内容的意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要教学方式为讲解。这一阶段主要以教师准备为主。

1、对教学对象情况了解和实习教学设备的准备。例如对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已经掌握钳工专业知识的有多少,动手能力又怎样,班级中 “后进生”情况又如何等等。做好这一部分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掌握主动权,因人施教。实习教学设备的准备和对其性能的了解,也是至关重要,如果不对所用的相关实习设备熟悉和对所需工、量具早做准备,将会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2、对实习课程知识的准备。实习课程根据培养对象所属专业不同,可分为专业课程实习与非专业课程实习。例如我院汽修专业学生参加钳工实习就属于非专业课程的实习,专业课程实习与非专业课程实习在课程内容及教学安排上是不一样的。培养对象的明确,将有利于教师制定出明确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二、教师示范阶段

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的过程,是使专业技术理论与实际操作密切结合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把所学专业技术理论转化为操作技能,进而指导实际操作的过程。因此教师示范阶段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理解,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操作的程序,即“怎样做”,他们接着也要这样做,而后经过反复练习和纠正,就会在练习者头脑中形成一个与该技能动作相符合的动作系列表象。如将锉削课题分解为锉刀柄装卸方法、平面锉削时的站立姿势、锉刀握法、锉削姿势和动作、锉削时两手的用力和锉削速度、平面锉削的方法等单元。这样做使学生看得更加清楚,加深了对复杂操作动作的熟悉过程,有利于学生模仿和掌握,保证学生在操作训练中的正确性、规范性,而且也能为教师树立形象、建立威信。

三、学生模仿阶段

学生模仿阶段是指学生按示范步骤重复教师的操作,必要时解释做什么,为什么。教师观察学生模仿过程,得到反馈信息。此阶段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要与前一阶段(教师示范阶段)有分层和隔断,最好能连续跟上。如我在钳工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根据训练课题的难易及复杂程度,采用学生独立模仿操作或分组讨论模仿操作两种教学形式。

学生独立模仿操作教学形式,其应用对象是指操作步骤相对单一、注重提高熟练程度的,例如,对学生錾、锯、锉训练单元,就可采用学生独立模仿操作的形式。学生通过反复的模仿教师的动作,使动作协调性加强,多余动作逐步消失,进而掌握了该项基本操作技能。

实习训练模仿阶段是学生最容易暴露不规范操作的阶段,同时也是学生最渴望获得老师指导的阶段,所以巡回指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巡回指导这一教学环节,如在基本操作训练阶段,以检查指导学生操作姿势、操作动作是否协调,有无多余动作为重点,使学生的操作动作规范、准确;在综合件训练阶段,以检查和指导学生对综合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是否正确和对基本操作的综合运用情况为重点,及时了解每个学生训练情况,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议,指导学生排除实习训练中的困难和障碍,建立起立体式的学习模式。

四、归纳练习阶段

归纳练习阶段是指在学生完成某一阶段课题训练后,由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自己在旁监督、观察整个练习过程,检查练习结果,纠正出现的错误。教师还可将整个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重复重点和难点。

这一阶段是以教师为主体,巡回指导中以检查学生操作技能掌握的情况、能否独立操作和分析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为重点,加强学生的质量意识。我们应及时做好对每一位学生工件的测评,并对各项检测数据进行登记、统计、分析,全面了解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好的要给予肯定,对不好的则要反思,寻找原因,到底是教学中出了问题?还是在训练过程中出了问题?找出问题根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所以说,工件的测评工作又是一种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提高的工作。

总之,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在钳工实习教学中采用“四阶段教学法”不仅能充分地考虑到学生认知发展中的每一个阶段,及时分析学生的状态和不利因素,挖掘学生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在社会上提高竞争力打下坚实基础,而且还能使学校实习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提升学生在专业素质上的全面发展,为其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变革提供有利保障。

参考文献:

[1]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钳工生产实习教学法》

[2]中国劳动出版社《钳工生产实习》

刘静(1973.12-),男,江苏仪征人,中国石油大学本科,高级讲师,单位:仪征技师学院,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钳工实训 分段教学 教学效果

钳工技能是机械专业学生必备的一种专业技能,但学生对钳工技能的掌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 通过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不断的思考,笔者认为, 将整个钳工实训过程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合理分段教学,逐项落实技能训练的阶段目标。实践证明,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钳工技能。

一. 基本操作技能训练阶段

主要培养学生正确掌握各项基本操作技能的动作要领、操作方法为重点,同时介绍钳工基本知识、工、量具和设备的使用与安全操作。采用理论讲解结合示范指导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每项基本技能训练前,要先向学生讲清与本技能相关的工艺知识、动作要领,再用规范的动作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操作的每个细节,然后要求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和示范动作去模仿训练。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坚持手把手地指导。发现个别不规范的姿势、动作要及时予以纠正;发现共性问题要及时地集中示范纠正,并且有意识地抽调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进行操作表演和经验介绍。有些经验从学生口中说出会更易于被其他学生接受,而技能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时也能对知识再次升华和学习,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学会分析在操作中出现废品的原因。例如,在锉削训练中,经常发现学生站立姿势不对,锉削速度过快,工件装夹不正确等现象。这时可以给学生分析:两脚间距太小,不利于锉削推力控制;两脚间距太大,重心过低,不利于锉削压力控制;锉削速度过快,不但人容易疲劳,而且会使锉刀的平衡失控;锉削时两手的用力程度要随锉刀的移动而不断变化,这样才能保证以工件为支点两手的力矩随时相等;工件装夹时,一般在台虎钳中间且一定要水平,在两边会容易使工件歪斜,所有这些若不规范操作都会影响平面的垂直度和平面度。通过分析,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避免或减少废品的产生。

在传授新的技能时,教师要讲清各个技能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技能的迁移,以促进对新技能更快的掌握。例如,在讲解锯削时,应指出锯削与锉削的站立姿势、操作速度等共同点,同时,还应指出锯削与锉削在两手用力、左右手的摆动等不同点,让学生在操作时注意,防止干扰新技能的形成。此外,对有代表性的单项课题,如平面、圆弧面、角度等的锉削以及孔位的精度控制等要反复进行训练,确保学生掌握好基本功,为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 基本工件操作训练阶段

通过上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操作技能,接下来主要以培养学生对基本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编制能力,逐步提高基本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测量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精度为重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在训练中讨论解疑,在讨论解疑中训练的教学方法。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思考和训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理解和掌握。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理解,在训练中提升技能。例如,在制作燕尾样板训练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提出相关的问题,如:有关的工艺尺寸如何计算?对称度误差对转位互换精度有何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再通过自己加工,编制工艺步骤及相互间的探讨,从而提高了工艺分析能力、尺寸精度控制能力、解尺寸链能力,促进了操作技能技巧的形成。

三. 综合课题训练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上面两个阶段所形成的技能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逐步要求学生能对中等复杂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编制能力,使他们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精度的要求,强调对典型工件的反复训练,全面提高操作技术和测量技术水平。为了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用项目教学和分层次教学模式。

如先让学生观摩操作任务实体——六角螺母,让他们明白他们自己也可以用钳工方法把它加工出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后,再向他们介绍六角螺母的制作流程和必要的加工工艺,如:划线、锉削、锯削、钻孔、铰孔、攻螺纹等钳工操作技能。学生便会非常努力地学习并积极去完成,最后由老师就本项目进行思路和技巧总结,把每一种加工方法不管难易都展示给学生,再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比较可以帮助学生明白加工一个工件并不是只有一种加工工艺,但有优劣之分,好的工艺不但加工效率高且精度易控制。这样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操作技巧,增加了他们对掌握钳工技能的信心,同时在制作过程中,也增加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果。

由于学生的素质有差别,体质有强弱,接受能力有快慢,所以要分层次教学,针对每位学生的素质和体能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课题,这样一来,接受能力好且体力充沛的学生觉得任务有挑战性而不断冲刺,不仅可以顺利完成各项实验,还能对工艺提出改进措施,能举一反三;而接受能力欠佳且体力不够的学生也认为自己还是行的,也能积极参与,这样所有同学的能力都能不断提高。完成任务后就再布置难度相应高一些的课题让他们尝试。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再做下面的课题就有更大的冲劲。

四. 装配操作训练阶段

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编制装配工艺规程和解装配尺寸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调整的能力及故障原因分析和检验的能力为重点。采用教师列表归纳讲解,学生分组探究训练,工艺知识的讲解与技能训练交互并进的教学方法。

在工艺知识讲解中,可采用列表法。例如,把固定连接、传动机构及轴承和轴的装配这三种部件机构的装配技术要求、装配方法、装配注意事项、检验及修复等内容进行仔细分析和合理归纳,制成表格,以凸显知识点的系统性、条理性和直观性。 再按步骤进行示范操作,然后分组让学生进行齿轮与轴的装配、箱体尺寸和形位精度的检验、齿轮啮合质量的检验与调整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装配、调整、检验等项目的操作中。在训练指导中,要引导学生对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探究和总结,使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融会贯通。这样不但可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透彻、记忆深刻,而且可使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 等级考核强化训练阶段

针对钳工等级工考试的基本要求,着重指导学生对典型工件的工艺分析和工艺的编制。对一些典型工件的加工工艺应一个个进行详细分析,精心编制,再进行归类,使学生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对工件的加工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件加工速度。这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关键部位的锉配、测量方法的灵活应用,启发学生寻找省时和先进的加工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让每个学生的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分段教学要围绕技能训练的总体目标,做好各阶段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要落实不同阶段的训练目标,还要考虑学生个体的差别,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才能在钳工实训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增明. 钳工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贾华川. 分段式教学法在钳工实习教学改革中的尝试职业教育研究,2006.(5).

[3]黄智华. 钳工实习课教学心得[j].职业论文,2009(03).

[4]张雅. 关于中职钳工实习教学的思考.《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6期.

[5]王宝红. 浅谈钳工实习教学中教与学的感受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第30期.

作者简介: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钳工实训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53-03

所谓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的《框架教学计划》中所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1]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认为人是主动的,自我负责的,不断优化的。然而,在我国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少,笔者检索2000~2015年间共有98条记录。每年发表的论文不超过5篇,直到2010年增至11篇,2012年15篇,以后则呈逐年上升趋势,2014年达到23篇。总体看,我国关于导向教学法的研究起步晚,且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不多。可见,中职专业实训课导向教学法研究还有较大空间。因此,将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引入《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教学,加强行动导向教学在钳工实训课中的实践和应用,对进一步提高钳工实训课的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笔者选取江苏省睢宁中等专业学校2014届“1.5+1.5”机械加工制造班学生11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111人为男生,2人为女生。3个班级均为一年级在校学生,平均年龄在15-16岁之间,处于青春叛逆期。学生中有82%来自农村,55%为留守儿童,自信心和自制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其中2人有企业工作经历,25人中考分数低于300分。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不自信,挫败感强,但是学生喜爱沟通和交流,有一定的表现欲,他们对理论学习基本上没有任何兴趣,但是动手能力较强。对专业实训课的学习有一定的热情,渴望习得一技之长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他们对未来比较茫然,需要教师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掘其闪光点。学生前期已经学习过《机械制图》《极限配合》等专业课,有一定的识图和计算能力。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实训课教学中选取锯削12mm的槽、攻螺纹、制作对开夹板等,基础性较强、理论知识点较为好理解的内容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

实施环节一:完成导学案

教师提前一周将上述章节中涉及的操作要点和概要发给学生,使学生了解理论的重难点和知识框架。学生通过查阅教材,登录网站,登录QQ、微信等方式来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关知识点。在锯削12mm的槽项目中,23%的同学通过查阅教材及参考书完成了导学案。54%的同学通过登录网站完成了导学案,其余学生则通过两种及两种以上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导学案。经过批改导学案,90分以上的学生有25人,80分以上的学生有72人,80分以下的学生16人。学生充分利用了课余时间,逐步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在这种“我要学”的内动力驱动下,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实施环节二:提供模拟案例

教师将模拟工厂实际加工以文字或教学片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教学中尽量选择实际生产中与教学关联性较强的教学案例,也可以结合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相关试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如展示往届优秀毕业生在技能大赛中的相关内容,甚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直播连线优秀毕业生。在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激发学生思考自己该如何做。特别是在男生较多的班级中,男生通过这种榜样的激励作用,增强了心理认同,激发了内在动力。

实施环节三:设置问题情景

教师在教学中围绕教学大纲、钳工实训课特点在学生必须掌握的情况下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学生经过讨论,确定当前的问题如何通过操作解决实际问题。

实施环节四:检索相关资料

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土著民,喜爱刷微博,上QQ,自我意识较强,又有一定的上网检索能力。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由每组学生安排具体工作,通过网络、微课及图书馆各种资料进行查询,获取大量有关钳工加工的知识。针对工艺流程、技术要点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结合生产的具体情况和理论知识,将现有的研究应用于实际加工生产过程中。

实施环节五:实训课堂安排

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心理活动来看,首要的是认识活动,而在进行认识活动时,必然会有情感的伴随。传统的教学方法倾向于把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割裂甚至对立起来,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所起的作用。强调教师按照固定的知识,照本宣科式地机械讲授,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行动导向教学法把智力和情感统一起来,主张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感到学习是满足求知欲的一种快乐。赞可夫非常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在学习中的作用,主张教学既要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绪,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绪生活。“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2]进入实操车间前,教师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抢答视频中操作安全上的不当之处,加深学生印象;学生进入实操车间后,教师先进行示范,边操作边强调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接下来,学生按站位回到自己的工位动手探究,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保证练习的准确性。这样,各小组成员在各司其职的同时,加强了交流沟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不仅学习了对方的优点也明白了自身的不足之处。学生在提高岗位技能的同时,其他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于叛逆期较重的青春期男生来说,这种教学方法比较乐于接受。在后期的调查报告中,92%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方式。

二、关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讨论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比较乐于接受该教学法。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自学,与教师、同学讨论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构建自我的知识结构,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中心。大多数学生认为,只要内容选择合适、课堂教学管理严格、小组同学配合密切,学生的收获多于传统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学生积极主动研究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彰显,学生的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教师成为学生的参谋、咨询者、指导者、合作者、研究伙伴和助手。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发展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学生在教室生活的经验――读、写、算、动手操作以外感受并体验富有人生意义的态度、动机、价值。

在钳工实训课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学生的学、思、知、行充分结合起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钳工实训课的理论知识,比如锯削的基本要领,攻螺纹的注意事项等,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中还学会了合作与沟通以及如何做人做事。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多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这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学过程中,教师渗透着启发式教学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课堂的主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思维的不断碰撞,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同时,在现代信息化时代,教师也在学生的回答问题中得到了反思与进步。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生生之间“思维互动、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一教学法时必须把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经历的挫折和失败比较多,被老师、同学、家长的关注度比较低。综合以上因素,中职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合理指导,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独立思考,使他们愿学、学好。在教学评价上应更加关注他们进步,多交流多沟通。

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信心有了很大的提高,一些入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也顺利拿到了钳工技能证书,并在苏南一些企业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断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对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对青年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因此更需要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2]钟启泉,汪霞,王文静.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The Application of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Fitter Training

GENG Lei

(Jiangsu Suin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uining 2120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n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Fitter technology and Skills Training course, the author selects some specific contents to make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reform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The students have improved their abilities in information retrieval, language expression, group cooperation and after-class self reflection.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控专业 理实一体化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TG65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3-01

近几年,随着高校本科的扩招,高职学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下滑。目前高职学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学习能力和动脑能力都普遍偏弱,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法,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通过一体化教学,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教授知识的老师,更成为工厂中传授技艺的师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老师现场指导学生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能让基础文化偏弱的中职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

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以培养适应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数控机床调试及维修、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等领域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和中职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参考标准,我们制定了较为现代化的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配置方案、服务培养目标。目前,我校已建成功能较完备的数控实训基地,基地占地近2000平方米,包括金属切削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和焊工实训车间三大部分,实训设备价值近400万元。其中:①金属切削实训车间包括数控机床区和普通机床区。数控机床区有数控加工中心、各种CNC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以及软硬件配套完整的数控仿真实训机房一间;普通机床区有普通车床、万能铣床、摇臂钻床、刨床、弓锯床、砂轮机,该车间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②钳工实训车间有钳工工位60个,相应配套的各种工量具,提供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训练。③焊工实训车间有电弧焊机、氩弧焊机、C02气体保护焊机以及切割设备,提供学生电气焊实训。该基地于2009年被评为省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如此综合性的实训基地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充分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在他们步入就业岗位时能够从容应对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二、课程模块化,设置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业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专业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按各模块包含的基本技能,划分为三大模块:金工实训模块、模拟实训模块和数控操作实训模块。具体内容包括:

1.金工实训模块。包括普通钳工、普通车工、电气焊实训模块,金工实训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以车工为重点,钳工和电气焊相结合。

2.模拟实训模块。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主要是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学习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编程基础、数控基本操作过程、模拟加工等。

3.数控操作实训模块。该模块是所有实训模块的重点,是学生磨练技能水平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根据零件图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工作坐标系的建立、平面轮廓加工、孔加工、型腔件的加工、配合件的加工与计算机自动编程、简单曲面加工等。

三、以任务为驱动,编写理实一体化的配套教材

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必须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专业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编写出了一套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平时教学实训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教师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来加以辅导,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教师“双师化”,培养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为了培养一支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了系统的教师培养计划,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国家PTC计划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技能竞赛教师培训等。此外,学校还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锻炼,每两年期内每人至少到企业实践2个月。这样我们的教师不但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锻炼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训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实现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改革。他们到学校任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本校教师形成互补、相互促进。

五、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好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我校也已经被广为接受,但具体实施起来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模块化的课程在真实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水平、教学方法和对企业生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为培养企业适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机械实训;教学过程;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诺维科夫说:“如果我们把职业教育仅仅与具体的生产、具体技术与具体工艺挂上钩……我们具有的残缺不全的人性将被狭隘的职业教育和因循守旧片面活动所歪曲。”[1]在全球化背景和终身学习思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出现了普教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工具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阶段。所以在职业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势在必行,而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结合我院人文素质教育的实际,在机械加工实训过程中渗透人文素质课程做了一些研究和尝试。在平时的实训教学中,在学生的毕业设计课程中,在定岗实训中,不同的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授课的方法。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素质规定了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评分标准,实训的题目和评分标准不再是铁板一块,而是融入了人文关怀,更加人性化。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下边就具体介绍如何在实训教学方法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一、在钳工技能训练中运用“口诀”教学,把握语言的人文理念,关注课堂的人文交流,提高实训效果

在钳工实习中,锉削技术掌握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操作技能,锉削姿势正确与否,又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起决定作用,正确的锉削姿势还能减轻疲劳。锉削姿势又包括握锉、站立步位、姿势动作,在操作中要把锉削姿势和操作用力两个方面进行协调一致,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目的。

二、在毕业设计和定岗实训课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

因为毕业设计课程的后续课程为顶岗实训课程,因而我有了把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同学们在工厂顶岗实习的同时就实习岗位的一些工件的加工过程进行观察,并以此为课题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的要求为:

以顶岗实习的工作单位的常见工件的加工实例为研究课题做毕业设计。分层教学法一个是选题的方向分层,一个是评分标准分层。

(一)实训教学目标分层

根据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和技能水平,按课程标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比如在毕业设计中课题的研究方向分层。分别是:1.把工厂现有工件的生产工艺的其中某工序进行改进,从而改变生产的产量或质量。2.把普通生产线的生产模式中的某些工序合并应用数控技术来完成。3.设计并安排合理的工艺生产一种新的工件用来替代旧的工件。

(二)毕业设计的评分标准分层

1.有使用价值的工件,熟悉其现有加工工艺,分析出工艺当中不太合理的或者可以改进的部分,以及能说明解决办法的,80分以上。对于社交能力较强,善于与人沟通的同学,在工厂顶岗实习的时候只要仔细观察并向工人和技术员认真请教的。完成本项成绩规定的是很容易的。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2.能够把实用型工件加工过程中大部分工序用数控加工来简化的,80分以上。这个适合于善于动脑的同学来说不是难事。只要认真观察和用心思考就可完成,提出新的加工思路。可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3.自己根据实用型工件实物(复杂程度不作要求),测绘出图纸,并设计其合理的加工工艺的。并能够独立完成其加工的80分以上。本项适合社交活动太多,时间较为紧张的同学设计。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4.自己设计的工件,有使用价值并能够加工出来的80分以上。这个是专门为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现实的同学而准备。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5.自己设计图纸并能够完成加工的,工件不一定有实用价值的60分以上75分以下。本项专门为书呆子型的同学么不爱说话也不太爱社交的情况所规定的。也为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而设的。根据完成的情况酌情定分。

6.其他的情况根据水平来审核定分,不满60分的,进行修改直到符合及格要求。涉嫌抄袭的0分,提出警告并重修。屡教不改的---不及格,成绩录入学籍系统。

分层教学的好处是:一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的不同而分别设定不同的课题选项,实现了“因材施教”,二是这样的设定很大程度上使从网络上搜索到类似论文的机会很小,因为作为实用工件的生产资料和文件作为一般的商业秘密不会被企业和个人放到网络上供人下载的。三是题目难度适中,只要同学们在工厂耐心的工作,仔细观察,不怕苦不怕累,善于与人沟通,待到融入到企业环境中后,只要会问就会有收获,锻炼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在专业知识教育中渗透人文素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使我院机电工程系学生不仅具有专而精的机械操作能力,而且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人文精神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培养了诚实守信,努力创新的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职业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转引自林清华.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教育的变革[J].职教论坛,2006,(6).

[2]杨叔子.绿色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J].教育研究,2002,(11).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形成规律;指导对策;常见问题的解决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侧重点之一是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安排实习实训的目的就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并熟练本工种的操作技能,它是培养和造就技术应用型人才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关键。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有何规律可循?教师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究竟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采用何种措施来实施教学?笔者现总结长期从事机械加工技能教学的经验,就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指导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技能以及实习实训教学目的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确保某种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操作活动方式,是人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操练而形成的近乎自动化了的动作。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学生在进行生产实习实训操作后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是动作技能,简单地讲就是他的肌肉运动;而在生产实习实训中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的抽象认识活动,即通过学习在头脑中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智力活动方式是心智技能(即智力技能)。技能还包含了技能的初级阶段(即初步形成阶段)和技能的高级阶段(即形成熟练技巧阶段)。实习实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动作技能的准确性、协调性和稳定性,以及心智技能的敏捷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从而达到技能的高级阶段。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根据技能形成的过程和特点,总结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采用相应的练习措施和教学方法。

技能形成过程及实习实训教学方法

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善于动手,更应善于动脑。因此,要有效指导学生操作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教师不仅要清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认知技能的获得过程,也要懂得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与特点。从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技能技巧的高级阶段,一般又分以下三个阶段,教学中应根据不同阶段,分别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措施。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从技能的运动结构看,一个完整的运动系统由许多局部动作联合而成。如钳工操作技能中的锉削运动,是由两手、躯干、腿部、头部等各个部分的运动组合而成的。刚开始练习时,学生两手用力不协调,身体的运动也不协调,整个锉削运动完成得很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把整个锉削运动分成“准备、行程、结束”三个小阶段,从这三个阶段出发,先给学生讲解三个阶段的各自动作要求及其内在联系,同时通过示范,使学生在脑子里对锉削形成一定的心智认识,然后再通过不断练习将三个阶段的运动真正联合起来,形成完整、正确的锉削运动,最终掌握锉削的基本技能。

技能的交替阶段技能的交替阶段是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用高一级技能代替低一级技能的过程。如在钳工实训中,技能的交替阶段就是学生由单项操作技能的熟练掌握代替技能的初步掌握,钳工操作技能的综合掌握代替单项技能的掌握。但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技能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如学生在掌握锉削技能后进行锯割技能的练习,由于锉削时站立姿势与锯割站立姿势一样,便促进了锯割技能的形成,这就是技能的迁移。它是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对新技能形成起积极促进作用的有利现象。在锉削技能对锯割技能产生迁移的同时,由于锉削时两手用力方式与锯割时两手用力方式不同,学生在锯割技能练习时受到锉削时两手用力方式的影响,又会给新技能的形成带来困难,这就是技能的干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技能的迁移和干扰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在制定技能训练计划时应保证学生对一种技能牢固掌握后再安排新的技能训练课目,尽量避免与新技能训练课题同时进行。同时,在讲授新技能训练课题时,教师应把学生已掌握技能与之相比较,把新旧技能的联系与不同讲清楚,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已经形成的技能更好地迁移到新技能上去,并尽可能地避免技能间的干扰。

技能协调完善阶段主要指学生在参加本工种实习实训过程中,对本工种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掌握和运用阶段。在此阶段,随着训练课题的复杂化,完成课题的活动结构与完成单课题的活动结构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因而学生常会感到技能的掌握变得较为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训练的课题和时间上应有一定的数量保证,并在教学过程中多讲解、多示范,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技能的活动结构,从而使学生的技能更加协调和完善。

实习实训教学中学生掌握技能的有效条件

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活动结构要发生变化,完成的方式、方法也应作相应改变。技能训练不同于简单的机械重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创造有效的练习条件。

要有明确的练习目的和要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技能,他的拓展能力和智力水平都会不断提高。否则毫无兴致地学习,不但浪费时间和精力,还达不到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善于发展技能教学的兴趣点,让学生喜欢去“做”,同时,学生在练习时,教师要给学生讲清练习的重要性以及目的和要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做”和“做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以促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有目的地练习。

必须使学生获得相关基本知识和正确的练习方法在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讲清正确的练习方法和与练习有关的基本知识。模仿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开端,是学生获得间接动作经验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比如钳工技能的锯割操作,教师首先要讲解、示范,包括正确的操作过程以及操作方式等的示范,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模仿教师的示范动作,让学生的行动方式、动作映像得到检验、巩固、校正与进一步充实。因此,教师应多作示范,使学生获得实际动作的深刻印象,提高练习的效果和效率,避免盲目地尝试练习。教师还应注意培养和启发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心智技能的提高。

实习实训教学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生掌握技能总是从不会到形成最后达到熟练。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训练课题的高难度和复杂程度,应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要求,本着一要循序渐进,二要正确安排练习时间,三要适当的练习进度,四要以练习多样化的原则制订教学计划,使技能练习有步骤地进行,同时注意及时反馈每次练习的结果,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练习情况,便于学生在日后的练习中扬长避短。

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学生掌握技能的操练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应根据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先快后慢学生在练习一种技能时,刚开始技能提高速度较快,后来逐渐减慢。其原因是:第一,对某些技能,学生在刚开始练习时兴趣较浓,注意力集中,练习也很投入,所以技能提高速度较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兴趣减弱,注意力也不再那么集中,甚至对练习感到厌烦,或者对已取得的成绩产生自满情绪,练习效果就不太明显了。这时,教师在教学中应适时调节学生的练习方式和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克服自满情绪。第二,在学生进行技能练习时,练习内容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所以在练习初期效果较好,当随着练习的深入,学生可利用的经验逐渐减少,练习显得越来越困难,学生的技能提高速度也就减慢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熟悉的练习内容,教师应多讲解、多示范、多指导、多总结,并注意练习内容间的衔接性。

先慢后快在学生掌握技能过程中,特别是在综合掌握多种技能时,在练习初期由于学生对练习内容不熟悉,或者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强,都会造成学生的技能提高速度出现先慢后快的现象。教师应采取措施使慢的过程尽量缩短,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相应的工艺知识,在增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注意安排一些对学生提高技能综合运用能力起促进作用的练习内容。

个别差异学生在技能练习过程中,有的进步快,而有的进步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的个性差异,二是学生练习态度不同,三是学生身体状况不同,四是学生思想状况不同,五是经验不同及其他情况。上述原因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在教学时做到眼勤、腿勤、嘴勤,注意观察学生状况,并进行必要的个别指导,课后还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同时在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学生,使后进生积极转变,早日提高技能水平。

技能的巩固和减弱学生对某一技能通过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如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技能水平也会减弱。其原因和对策是:(1)练习间隔时间过长。学生要靠多次练习才能逐步掌握技能,但掌握后如长时间不进行必要的重复练习,就会感到生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安排练习间隔时间,进行一些类似技能的重复练习。(2)练习过度疲劳。在教学中,过大的练习量和过长的练习时间都会造成学生因疲劳而思维、动作变得迟缓,导致技能水平下降。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练习频率和练习时间。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8篇

他,没有上过大学,却让众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目瞪口呆。

一把老虎钳,一个锉刀,一双大手,他就可以把一个零件的精度打磨到一根头发丝的1/25。这些年来,为了保持这样的精度,他天不亮就起来操练;为保持手感,他每天都用温水泡手半个小时……

他,就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方文墨。沈飞工业集团是中国国产战斗机的摇篮,当航母舰载机上天的那一刻,方文墨说:“我觉得特骄傲,因为那上面有我手底下出来的零件。”

“长大了我也要造飞机”

在众多男性的童年回忆里,都有一个“飞机梦”。而从小生活在沈飞大院中的方文墨更是为此痴迷,但凡飞机经过,他就会不自觉地放下手里的事情,一直仰望天空。“长大了我也要造飞机,这就是我儿时的梦想。”方文墨说。

2000年,沈飞技校一则招生的消息让方文墨兴奋得彻夜难眠,那一年,他只有16岁。“其实并没有想很多,就感觉自己考入沈飞技校,将来就能成为正式的沈飞职工,所以特别乐呵。”方文墨说。第二天一早,他第一个来到沈飞技校报了名,经过积极地备考,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沈飞技校钳工专业。那时候的方文墨有了自己的“小九九”——以后再也不用拆装飞机玩具了,可以亲手制造飞机了。

走进技校的方文墨当即给自己制定了目标,“既然入了钳工这一行,就要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心系蓝天,报效国家。那时,我的这个理想没对别人说,怕人家说我狂妄。”方文墨笑着说。

带着这样的信念,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几乎每天上完了6个小时课之后,还要拿出6个小时自学苦练,因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他奠定了扎实的钳工理论基础,而手脑并用的实训课又提高了他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同学眼里,他在学习上是个永不满足的人,上实训课总是追着老师问全国和省市职工技能比赛会是什么精度,然后就超出课程要求,把0.1毫米公差提高到0.05毫米、把0.05毫米公差提高到0.02毫米……就这样过了三年,他成了全班专业上最厉害的那一个,学校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学习疯子”。

从技校毕业以后,他如愿以偿在沈飞公司当了一名钳工。

钳工,人称机械工人中的万能工。在机械行业中,一个好钳工需要具备乐队指挥那样的素质,不仅要熟知机械加工所涉及的各个工序、各种材料以及机械原理、力学原理等相关知识,还要掌握钳工自身的加工技术技能,尤其要具有掌控加工精度的高超本领。在机械行业日益信息化、自动化的今天,钳工这个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种就愈发显得重要。

“我知道当一名钳工不容易,要想成为全国最好的钳工就更难了。”方文墨说,“我只能以一种试比高低的劲头,用一种近乎苛求自己的态度,去学习,去钻研”。

事实也正是如此,为了全面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方文墨白天在厂里勤学苦练,晚上回到家则系统学习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钳工工艺学等相关专业理论和工艺方法。他一有空就去书店,常常是开店第一个进去,闭店最后一个出来。

因为专业书的价格不算便宜,他就站在书架前大段大段地抄录书中的精华。方文墨用业余时间搜集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他购买了《机械加工工艺与窍门精选》、《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等专业书籍,最让人吃惊的是这里面关于钳工和机械加工类的专业问题他全部铭记在心。

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就要有娴熟的技法。刚进单位的时候,领导安排了二位老技师做方文墨的师傅,在师傅带的一批徒弟中,方文墨是最默默无闻的一个。这个1米89的“自来卷”男孩,鼻梁上一副大大的黑框眼镜,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十足的“傻大个”。不少“同门师兄弟”在三个月的时候就抢着上手干活,而他却不急不慢,在那来回摆弄,反复研究。而当方文墨真正上手的时候,两个老技师全呆住了,原来这是一个“高手”。

仅仅过了两年,在沈飞公司职工技能竞赛中,方文墨脱颖而出,名列第三,这样的成绩对于刚进沈飞没有多久的“菜鸟”来说,已经创造了奇迹,可倔强的方文墨硬是不满意,每天下班不回家,吃袋方便面,就拿块料在车间里开练,一直要练到半夜才罢手。后来他索性买了一台老虎钳子,安在自家北阳台上苦练不止。

“那时候的他就像着了魔,有时都凌晨了,不知他来了什么灵感,突然就跑到阳台去练。”方文墨的妈妈回忆说。

一边刻苦练习,一边参加各种比赛,他多次代表沈飞集团公司参加全国、省、市的钳工、工具钳工、装配钳工、机修钳工、模具钳工的职业技能竞赛,取得沈阳市、辽宁省、全国各级别、不同钳工组多个第一名的骄人成绩。他先后获得“沈飞钳工技术状元”、“沈阳市技术标兵”、“辽宁省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沈阳市及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沈阳市及辽宁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收获荣誉的同时,他三次破格晋升,在入厂6年后的2009年,成为了高级技师,创造了沈飞集团历史上拥有此技术职称者最年轻的记录,在沈阳、辽宁乃至全国也很罕见。若按常理,一个普通技术工人要成为高级技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

2010年10月,第六届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经过四个半小时聚精会神的钻、锉、锯、装配、调试,一块正方形的毛坯料在方文墨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了55度燕尾配合三件套,凭着这个机床导轨模拟件,方文墨登上了机修钳工的最高领奖台。

照理说,拿到这个奖,他就成为中国青年中最好的钳工,可以好好松口气,可是方文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琢磨”,在他的小屋里,装满了各种他买的钳工工具和设备。要知道,钳工的“十八般武艺”都离不开工具,而他对钳工工具的追求似乎超过了一切。他揣着3万元奖金跑到了沈阳五金工具城,把心仪已久的进口组合量规当宝贝买回家。在每年沈阳举办的“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的最后一天,他总要赶过去,以甩卖价格,去选购他所钟爱的钳工工具。

所以熟悉方文墨的工友都知道他根本存不住钱,因为他每个月的工资几乎都用到了买工具上,有时为了买一件工具要攒几个月工资,几年间光买工具就花费了4万多元。方文墨把买来的新工具与厂里使用的工具进行比对,研究其中的差距,然后动手加以改进。几年来,他改进各种刀、量、夹具200多种,经他改进的工具成了工友们的抢手货。有一种钛合金专用丝锥经方文墨改进后,提高工效4倍,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2万元。

他是掌握着金刚钻的高手

很多人不知道,方文墨经常加工的零件平面一般只有火柴盒大小,每个表面起码得锉修30下才能达到尺寸精度要求,每天要往复单一的锉修动作8000多次。如果把方文墨工作8年多锉修的行程捋成一条直线,总行程可以高达6400公里,这无异于一次长征。

在钳工的岗位,方文墨坚守了十年,直到今天,他还是乐此不疲,这些年来,他改进的各种刀、量、夹具有200余把,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改进设备2项,发现设计问题26个,研究生产窍门24项,总结先进操作方法和撰写技术论文12篇,申报技术革新项目20项,取得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2006年,沈飞公司在为国外公司生产大型客机舱门时,有一道紧固件的生产环节,用工多,时间长,加工难度大。这让方文墨动起了脑筋,整天琢磨着改进方法。一天晚上他在家看电视,《走近科学》栏目播了一个有关汽车刹车片的节目,这让他豁然开朗:为何不可以生产一个装置,事先预设好摩擦系数,通过钻床旋转实现紧固的目的呢?说干就干,从画图纸、做零件到装配、调试,经过十多次反复试验,方文墨终于获得了成功。如今,这个名为“定扭矩螺纹旋合器”的装备已取得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生产加工中广泛应用。使用这个装备,以往需要2个人、1天半的加工装配任务,现在只需要1个人、2小时即可完成,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节约100万以上元。

机加厂曾加工某型军机的操控系统。这个立体系统由8个面嵌合而成,每个面空隙、平面精度相当于头发丝的1/5,分到每个面上表面精度不到1/25,不能高也不能低。小于要求的公差,就会出现滑动、松动;大于这个公差就会发涩、发紧,从而影响操控性能。

面对如此严苛的要求,不少技术精准的师傅都望而却步,但方文墨单凭手工就可以完成。对于他的技术,老技师如此评价:“最先进的数控机床,也达不到这个精度。”

方文墨说:“再好的车也上不了珠穆朗玛峰,还得靠你的双腿;再好的机器也有盲区,还是不如你的双手。”事实就是这样,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至今尚无适当机械化设备可全部代替。一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仍需要依靠手工做精密加工。

所以,每次遇到难活、急活,工段长总要把它交给方文墨,而他每次都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在领导和同事眼中,方文墨就是掌握着金刚钻的高手。现下,在军机机加厂,最难、最后的一道工序,几乎都是方文墨上,因为他技术高,心理素质好,很少失误,而且全部免检。

在2013年湖南卫视《成人礼》上,主持人说方文墨为了成为“最好的钳工”放弃了许多爱好。就像钢琴家爱护自己的手一样,方文墨对自己双手的格外呵护。钳工全凭那双手,为了干活手不抖,本来酒量了得的方文墨竟然戒掉了自己的嗜好,甚至连喜爱的篮球也不摸不碰了。为了使自己这双手保持分寸感,他每天都要用温水泡手,以便把茧子泡软泡掉。

如今,方文墨被调到标准件厂,曾经遥远的梦想终于照进现实。“现在我的梦想就是造出更好的歼击机。”他说,“从某个角度来讲,我们也算国家的半个兵。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最好,其实就是用不同的方式保卫着国家的领空。”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数控专业;一体化;模块式;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1

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

现阶段的中等职业学校一般仍旧沿袭普通中学常用的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而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使得老师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生抱怨老师讲的理论知识枯燥乏味,什么都没听懂。现在,精密机械制造业广泛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的局面。中职学校作为“蓝领”——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基地,应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教学需要的事实,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模式,快速高效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技术工人。

二、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入“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模式

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就是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标准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个教学功能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数控加工技术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全部达到中级操作工技能水平,使部分优秀学生达到高级工技能水平。围绕这一总目标,根据工作过程导向,将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进行整合,然后将任务层层分解,按其包含的基本技能,将数控加工技术教学划分为五个模块:制图技能模块、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CAD/CAM软件应用模块、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

1、制图技能模块

制图技能模块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公差与测量、机械设计基础、Auto CAD等相关知识。机械制图是机械工程人员的语言,是从事机械工程非常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数控专业是非常典型的机械专业,从事该专业的人员将长期与机械制图接触。因此制图模块的技能培养要在中职数控专业重视起来,并成为中职学校学生的内在基本职业素质。制图技能模块对数控专业学生的培养重点应放在看图、识图及测量的技能上。为了能使制图技能模块的培养目标充分实现,该模块应在整个知识内容讲授后,设计一个制图模块综合实训项目,以提高学生对该技能的掌握水平。

2、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

机加工操作实训模块主要包括钳工实训模块、普通车工实训模块、普通铣工实训模块及刨工和磨工实训模块等相应机加工技能操作实训。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却离不开传统的车、铣、刨、磨等加工技术。因此,传统的金属加工理论与实践技能,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为此,从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以金工实习为重点,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相结合的机加工操作技术训练模块,通过机加工操作技术训练模块的训练,使学生初步具有识图、绘图、工件测量与精度检验、普通机床操作、工艺分析、切削用量选择等机械加工工艺能力。

3、CAD/CAM软件应用模块

CAD/CAM软件应用模块主要包括Auto CAD、CAXA及数控仿真等几个方面实训。CAD/CAM是数控技术发展的方向,对学生进行CAD/CAM的教学及技能培训是数控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CAD/CAM教学软件,学生能够在计算机上进行机械制图和零件工艺分析,在计算机上通过仿真软件模拟实际,掌握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培养学生对数控机床的感性认识。目前可用于CAD/CAM设计的软件有CAXA、Master CAM、Pro-Engineer、UG等,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其中的两种软件。

4、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

经过前面几个模块的训练后,学生具备了机械绘图、识图和工量具的使用和读数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机械设计、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数控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数控中级工认证强化训练为重点,数控机床、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等课程相结合的数控设备操作实训模块:以数控车床为主体,具有数控铣床、电火花、线切割等数控实训;通过数控机床基本操作,数控车削加工,数控铣削加工,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项目的学习与训练,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面板操作、零件程序的编辑和对零件的自动加工,能读懂绘制中等复杂零件图与装配图;能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能正确选择和安装刀具,并确定切削参数;通过对各种典型零件的加工,达到数控中级工认证的能力要求。

5、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

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实训模块主要包括有机械部件的维护、液压气压系统维护、数控系统的维护等相关知识。目前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不仅是只会操作数控设备,还要求员工们具备一定的数控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能力,而数控设备是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结构较复杂的先进加工设备,是企业的重点、关键设备。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可使设备保守良好的技术状态,延缓劣化进程,及时发现和消灭故障隐患,从而保证安全运行。因此,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交叉的一体化教学,同时引入企业对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环境下掌握数控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的相关知识,能解决日常使用中出现的一般故障。

三、引入一体化,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初步成效

数控专业教学中一体化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先理论,后技能”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的课堂搬到车间,实现“车间”即“课堂”,采用现场教学法,边教边学边做,边听边看边练,有针对性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操作技能课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习更主动、更用功,使教学质量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可使学生就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教育为学生、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实训中模块式教学法的引入,可加强相关科目教师的协调配合,从根本上避免重复教学;教学模块选择目的性强,可强化教学针对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模块要求开展教研、教改,使教学更贴近企业和学生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增杰:《构建职校数控专业“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第12期。

[2]李海欧,刘军华:《浅谈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的模块化教学》。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3]《“任务引领教学法”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应用》。论文先生网。

[4]肖军民《高职数控专业技能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年第10期

[5]佚名:《数控车床编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初探》众智网

钳工实训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模式

1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可以概括为“一主线二体系四强化四模块”, 即以培养模具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 构建相互交融和渗透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二体系”, 采用理论教学和工程训练相互结合, 进行“四强化”训练, 即强化学生工程意识、强化制造技术技能、强化典型模具的拆装技能、强化设计技能。采用重组、整合、优化的“四模块”知识体系进行理论教学, 即模具设计模块、模具制造模块、工程基础知识模块、计算机辅助模块。

2创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措施

2.1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缺漏,必须把握“够用”的原则。因此,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更需强化能力培养。

在模具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的培养。 大量的现场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模具,明白模具的工作原理及运动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适合于教学的现场环境。

在模具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思维方式、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使学生认识到模具设计是一个创造性活动过程,只要自己真正理解和掌握了要点,那么就很容易设计出结构合理的模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成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制造等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比如在冲压课中, 讲到模具结构这一章时, 将学生带到模具拆装实验室, 结合具体的模具讲解模具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用,并让学生动手拆装模具,加深了学生对模具结构及各部分功用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2培养模具专业学生扎实的技术能力

1)模具设计能力方面,主要是计算、模具结构、绘图等内容。设计能力的实现是要靠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类内容是通过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进行能力培养的,所以上述的两种模拟设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不容忽视的。

2)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从教学上安排了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绘图、冲压模具CAD、塑料模具CAD。为了强化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安排了一周时间的计算机实训。计算机实训的内容是结合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课程设计,将模具图纸用计算机绘制出来。

3)模具新技术能力方面,在教学中要及时介绍模具专业的新技术。在模具寿命与表面强化课程里,及时讲解模具新材料、模具钢的新品种、最新模具强化方法等内容。要不断地调整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之跟上科技的发展。

2.3完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通常是选用企业实际生产课题,而在完成“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和“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时既要运用和强化学生所学知识,使学生在课程设计完成后,作为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种检验方法,又要使学生所设计的东西具有一定的适用性,拿到企业去不需作太多的修改就能生产出产品。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

毕业设计课题一般来自于生产现场,设计成果最好能付诸于实际制造,在制造中发现问题,减少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出错几率, 作为学生毕业的最好“嫁妆”,同时也是专业教学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

2.4形成三个主要实践培训模块

很多高职院校的模具专业学生分为“三能”即模具 CAD/CAM 技能、模具现代加工技能和模具钳工技能三种制造能力。根据这三个工作岗位,将专业分解为三个主要实践模块: (1)模具 CAD/CAM 模块: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 PRO/E、UG 等专业模具设计软件进行冷冲压和塑料模具设计;(2)模具现代加工模块: 要求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手工方法和 CAM 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操纵 CNC 设备;能熟练地使用电火花成形机床及线切割机床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3)模具钳工模块:能熟练进行模具装配、试模、调整及维修,熟练地使用模具钳工常用机械设备、辅助设备和相应的工装、工具进行模具装配,具备在现场分析、处理模具加工与装配工艺问题的能力。

2.5改革成绩评价方式

考试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目前重理论轻能力的教育体制下,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期末考试突击上,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学习全过程的积极参与,难于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现教学改革的精神。对此,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并重的形式。一是注重课堂环节考察。可以采取课堂提问。它可以检查学生平时是否认真学习,所学知识是否扎实,促使学生及时学习,巩固所学知识。二是课程小论文。我们按照本课程的特点,结合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列出四个专门化方向,在前述学生课堂交流的基础上,写出2000字以内的小论文。三是实行期终考试。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实行课程期末考试制度仍是最主要的考核方式,它可以促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进行复习。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模具专业必须瞄准模具专业的发展方向,创新高职院校模具专业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实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块以及成绩评价方式与学生设计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走向现场,尽快适应工程环境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刘航 . 模具 CAD/CAM 技术 [M].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崔树标,周华民,李德群.基于表面模型的注射模冷却过程模拟[J].模具工业, 2005,(5).

[3]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上一篇:职业能力论文范文 下一篇:单元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