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项目范文

时间:2023-02-24 12:14:59

ppp项目

ppp项目范文第1篇

【关键词】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合作模式;公共项目

1.PPP模式的概念

PPP概念的本质在于:①明确了PPP是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伙伴关系,是PPP区别于其他项目融资模式的关键点。②定义了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是关系性的契约形式,契约实现的是公共需求目的,而非单纯的商业利益关系。③提出了PPP项目公私合作的实现,需要有长期的、有效的公共政策或制度的规范。④明晰了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基础是基于共有产权关系以及合作期间的资源配置、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实现公共项目理想的政策结果。

2.PPP模式的构成要素

PPP模式由以下几点要素构成:①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就基础设施等具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的长期合作,社会资本独自或与政府共同成立项目公司建设和运营合作项目;②PPP模式是以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政府购买服务或股权合作为基础;③PPP模式下的分工一般是由社会资本承担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基础设施的大部分工作,政府部门负责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价格和质量监管;④PPP模式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社会资本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⑤社会资本或项目公司可以通过贷款、企业债等市场化方式举借债务,政府不承担偿债责任。

2.1参与方关系

PPP模式参与方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功能,合作方一是我国“公共部门”发起主体或投资主体,包括政府及政府管理部门、公用事业部门、事业单位等;合作方二是我国“私人部门”投融资合作主体,界定为企业集团、公司或个人等;合作方三是监督主体,包括社会公众、专业咨询组织和政府监管人。

2.2参与方合作模式

PPP模式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合作模式”,公私合作将通过企业与政府签订的协议或合同文件实现,通过专业的、系统的合约制度安排确认伙伴关系,提高公共项目的资源配置效率或生产力,实现公共项目的基本功能。

2.3利益共享与风险分担

PPP模式以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为特征,社会资本通过“使用者付费”及必要的“政府付费”获得合理投资回报,同时,共同分担风险是PPP模式与传统方式的重要区别所在,PPP模式中公私部门按照各自承担风险能力的大小来分担风险,不仅能够有效地降低各自所承受的风险,还能加强对整个项目的风险控制。

依照国际惯例,投资者多是以成立项目公司(即特殊目的载体,SpecialPurposeVehicle,SVP)的形式来做PPP。以项目公司的名义去贷款,实现有限追索,同时便于管理,如责权利明确、追求全寿命期绩效、利于股东进出等。同时,对于国计民生的较重要的项目,政府在项目公司中占股份,可以采用商业而非行政的方法,加强对项目的控制,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2.4项目产权

PPP项目的产权包括项目所有权、占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和处置权。当公共项目由政府单独投资时,项目的产权主体只有政府一个,这时拥有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等其他权利;当项目的投资主体包括政府和私人部门时,为了保证项目的公益性,一般政府拥有项目的产权,但是作为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回报,在一定时期内项目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可以属于私人部门,因而私人部门具备了经营的必要条件,从而可以对项目进行经营管理,按照市场规则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实现项目的资本和资产增值,提高项目的经营管理效益。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就从产权中分离出来。这样不仅解决了政府缺钱建设基础设施的燃眉之急。而且,企业不仅参与建造,而且参与运营,增强公共工程项目全寿命期效率的提高。

3.PPP模式的选择

投资企业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并通过自身运营,收回投资并赚取利润。对政府而言,应用PPP模式可以提高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效率,即项目产品价格降低、服务水平提高。

3.1适用于技术复杂,规模较大的项目

影响选择PPP模式的主要因素有技术复杂性、收费的难易程度、生产或消费的规模、设施的规模等。PPP项目技术复杂、谈判耗时、前期费用高,就会对项目规模有一定要求,除非其PPP模式已比较成熟,各方很容易谈判签约,否则会造成前期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过大,造成建设项目不经济。

3.2项目性质不同适用模式不同

一般而言,技术比较复杂,对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集成要求高的项目,通过PPP,让企业全过程集成交付产品,比较容易提高效率、降低价格。另外,从项目性质来看,新建项目对应模式常是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造-经营-移交)或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建造-拥有-经营-移交);升级改造项目主要对应TOT(Transfer-Operate-Transfer,移交-经营-移交);还有各种演变形式,如服务外包、运营外包等。

4.PPP项目风险的特点

一方面,PPP项目投资规模大,时间跨度长,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就会存在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PPP项目的具体实施条件各不相同,常常是无先例可循,更增加了项目的风险。一般来讲,PPP项目的风险大都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4.1PPP项目风险的周期长

由于PPP项目的资金需要量大,合同期长,一般10~30年,面临风险众多,主要与利率/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影响、政策的变动等相关。

4.2 PPP项目风险具有阶段性

对于一个PPP项目,其寿命周期包括准备、招标、融资以及实施等阶段,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项目的风险是不同的,并且在各阶段是互不相同的。例如项目准备阶段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决策阶段的风险、设计阶段的风险等,在PPP项目的建设阶段,项目所包含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进度风险、成本超支风险和施工安全风险等,由于实施阶段的特殊性,项目在该阶段面临最复杂紧迫的风险因素,同时还包括组织管理的风险和货币风险等。因此可以得出PPP项目的主要风险集在不同的阶段是不同的;同时整体风险和某些共同风险在不同阶段也有着阶段性的不同。

5.PPP模式未来研究的方向

未来的PPP项目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PPP项目合同管理理论与实践合同体系形式的研究。第二,需要进一步协调和梳理PPP项目中政府、私人部门与公众利益三者间的互相合作关系。第三,合作的机制建设方面,政府各层级公私合作机制如何建立。

因此,理论突破和制度创新不仅是我国实现PPP项目制度化的有效途径,更是为社会和广大公众有效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要。

参考文献:

[1]程哲,王守清.非营利性医院PPP项目融资的框架结构设计[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7):557-559.

[2]李晓东.基于AHP法的公共项目PPP模式选择[J].企业经济,2010(11):148-150.

ppp项目范文第2篇

关键词:PPP模式 风险类别 风险因素 风险分担 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1-079-02

一、背景

2016年10月13日,财政部、教育部等20个部委联合发文,公布了第三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示范项目,共计51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17万亿元。除了公布项目名单,20部委联合通知还明确表示,要鼓励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民营资本;还对三批示范项目给出了时间表,要求“又快又实”落实PPP项目,第三批示范项目要求2017年9月底之前完成采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将及时拨付,这对PPP大发展大繁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虽说PPP模式的优点很多,一些政府在招拍项目的时候,也是更多地描绘了很好的前景,对于风险却很少提及。但是由于PPP发展尚未成熟,风险控制的意识、手段滞后,对如何识别PPP项目风险、评估风险以及应对风险,仍然做得很不够,需要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和警觉。

二、什么是PPP项目的风险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是实施者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与实际出现的结果之间的距离或偏离。

在PPP项目中,各方都有一个或多个期待的目标或利益:对政府方而言,需要通过PPP项目的实施而获得高效、稳定、长期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以提供给社会公众,履行服务社会的政府职能;对于社会资本而言,是指通过PPP项目实现自己商业利益的参与方,包括投资人、施工方、材料供应方、资金提供方、中介等,则在通过参与传统的政府公共服务、公共产品领域,获得长期、持续的商业机会,进而获得投资回报。

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资本,均存在着一个随着PPP项目推进而目标不能实现的可能。因为项目征地受阻、审批不及时,导致项目迟迟无法按照预期推荐,甚至形成连锁纠纷;或因项目管理不善、成本控制不力,社会资本方投资回收无望;或项目一方或双方违约、不可抗力等造成任何一方不能实现预期目标,都属于PPP项目中的风险。

三、当前PPP项目存在的风险识别及产生的原因

PPP模式周期长、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多且风险后果损失大,风险的辨识与合理分配是成功运用PPP模式的关键。PPP模式风险因素分类(风险识别)有多种,本文选取几个对项目影响较大的风险予以分析,以利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1.政府决策失误的风险。政府决策失误风险是指由于政府的决策程序不规范、官僚作风、缺乏PPP的运作经验和能力、前期准备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等造成项目决策的失误风险。由于政府对PPP的理解和认识有限,政府对项目态度的频繁转变导致项目合同谈判时间很长,费用巨大,且项目中项目公司利用政府知识缺陷和错误决策签订不平等协议,从而引起政府决策失误的风险。

2.政府信用风险。政府信用风险是指政府不履行或拒绝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而给项目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导致政府信用风险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政府的契约精神和契约意识淡薄;另一方面履约能力比较差,没有能力保证履约能力,如果没有中长期预算机制的支持,政府难免在PPP项目的合作中出现违约。

政府的信用承诺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败,为了使PPP项目能够成功实施,政府应做出履约保证,做出具体承诺,保证不提前终止项目或其他损害私人投资者利益的行为。政府部门要不断提升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信用度,从而增加社会投资者参加基础设施项目积O性。

3.法律变更风险。法律变更风险主要是指由于采纳、颁布、修订、重新诠释法律或规定而导致项目的合法性、市场需求、产品或服务收费、合同协议的有效性等元素发生变化,从而对项目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带来损害,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中止和失败的风险。

PPP项目涉及的法律法规比较多,加之国内PPP项目还处在起步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很容易出现这方面的风险。由于法律变更往往超出签约的地方政府的权力控制范围,法律变更的风险时时处处都存在,对PPP项目的危害巨大,社会资本可以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项目执行协议来规避法律变更风险,还可通过投保的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保险机构。

4.金融风险。金融风险包括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1)利率风险。利率风险在PPP模式下的项目运营过程中,因为利率的变动而使得项目收益减少的风险。投资方如果将浮动利率作为融资依据,利率一旦上升,项目的成本就跟着上升;如果以固定利率来融资,一旦利率下降,就会提高机会成本。(2)通货膨胀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指整体物价水平上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项目成本增加等后果。由于PPP项目建设期间通胀率增长很快,而且建筑材料价格也上涨,造成了项目成本上升,减少了投资者的利润。在PPP项目中,项目贷款者和股本投资者应该要求政府提供某种机制来规避货币贬值带来的风险。国际上规避通货膨胀的通行做法是,在PPP项目长期承购合同中,规定项目公司可以根据某种有关当地通货膨胀的指数定期调整项目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以应对物价上涨带给项目公司的损失。

5.市场及运营风险。市场及营运风险是指该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价格或需求量变化对项目实际收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市场及营运风险主要来自于项目财务效益的不确定性,在PPP运营过程中应该确保社会资本合作方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回报,因此要求服务的使用者支付合理的费用。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项目的经营状况或服务提供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项目盈利能力往往达不到社会资本合作方的预期水平而造成较大的营运风险。

四、PPP项目的风险分担

根据财政部《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规定,PPP项目的风险分配按照“风险由最适宜的一方来承担”。PPP项目风险分配应该遵从的三条主要原则包括::(1)对风险最有控制力的一方控制相应的风险;(2)承担的风险程度与所得回报相匹配;(3)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基于上述原则,为解决风险分配这一贯穿PPP项目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节约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风险分配方案谈判时间,降低交易成本,实践中经常将风险分配标准化流程引入PPP项目的风险分配中。

通过风险分担实现两个功能:(1)风险分配的结果可以减少风险发生概率、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管理成本;(2)各方有能力控制分配给自己的风险,并为项目的成功而有效地工作。

一般说来,项目设计、建设、财务、运营维护等商业风险原则上由社会资本承担,政策、法律和最低需求风险等由政府承担。政府须承担监管、保护公共利益(社会)的风险,在政府负责向用户直接收费的情况下,还需承担购买服务/或取或付(财务)的风险。投资人须承担建设、运营、技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风险以及股本投入和融资风险。融资机构须承担贷款回收的风险。

五、PPP项目社会资本参与方防范应Ψ缦盏拇胧

对于社会资本而言,参与PPP项目应从以下几方面防范风险:

1.摒弃投机心理。PPP项目具有传统项目不可比拟的复杂性,项目公司不可试图利用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知识的弱点签订不平等合同。显失公平的合同在后期执行过程中很容易造成政府出现信用风险。更不可利用极少数官员的腐败,采用贿赂手段牟取暴利。当换届或相关负责人受到法律制裁之后,项目也会面临失败的风险。

项目公司应维持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保持项目与公司的良好形象,获得公众认可,或者采用与政府公司合作、寻求担保或投保政治险等方法来应对政治风险。

2.重视项目前期调研、论证。社会资本参与方如建筑业企业作为施工方,风险意识不强,在PPP模式下,企业要改变思维,在PPP项目前期调研上做足准备。在项目前期企业就应当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做好财力和成本收益核算,并对合作伙伴进行评估、考察项目可持续性,全面考虑项目对参与各方的影响等。在投标、合同文件谈判等阶段,企业应当借助经验丰富的专业机构的力量,对项目的合同条款进行利弊分析,明确了解项目的风险所在,以便于在合同谈判阶段与政府方进行协商。

3.重视特许权协议的签署。特许权协议是PPP项目合作的重要协议,它规定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双方的风险分担等,是构成项目合同的中心,企业应予以足够的重视。一是特许经营期的期限。特许经营期限涉及投资者能否在期间收回投资并获得适当盈利,该期限应充分考虑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利益,不能一方得利而使另一方蒙受损失。二是服务标准与定价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资源以及社会可承受的原则,加强投资成本和服务成本监测,加快理顺价格水平。加强价格行为监管,既要防止项目法人随意提价损害公共利益、不合理获利,又要规范政府价格行为,提高政府定价、调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4.实施人才保障计划,打造一支专业的PPP项目管理运营团队。PPP项目的特点是链条长,涵盖投资、建设、运营全产业链,业务范围涵盖项目开发设计、市场营销、土地开发、投融资筹划和实务、税务筹划管理、工程施工管理、法务管理、合同管理以及运营维护等多项工作,因此,项目需要一支视野开阔、专业过硬的人才队伍,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前期项目开发设计人才至关重要,既是PPP领域专家,同时也得是业内专家。这就需要企业提前布局,做好优秀人才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工作。

总之,风险管理贯穿PPP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风险管理尤其是风险分担和防范是PPP项目实施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内容。虽然国内项目公司积累了一定的抗风险经验,但对如何识别PPP项目风险、评估风险以及应对风险,仍然做得很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防范和管理。

参考文献:

[1] 元霞,柯永健,王守清.基于案例的中国ppp项目的主要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5):107113

[2] 王书灏,王卓甫.私人投资者在基础设施ppp项目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09(12):6567

ppp项目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PPP和 PFI项目融资模式在国际上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两者也常常被相提并论,PPP模式以及起源于英国的PFI模式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项目融资模式,而其在中国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英国政府的大力推进,PFI模式的优势日益突出,并使得PFI与PPP两者常常混淆在一起。本文从概念、起源、运作方式、政府管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对两者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以揭示两者的共性以及在各国实践中的差异。

关键词:PPP PFI 项目融资模式 比较

为缓解政府在公共项目上的支出压力,PPP和 PFI项目融资模式在国际上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两者也常常被相提并论,引发了诸多关注。本文主要对当今英国的PFI模式与国际上现行PPP模式进行比较研究。

概念界定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伙伴关系),联合国培训研究院定义为:不同社会系统倡导者之间的所有制度化合作方式,目的是解决当地或区域内的某些复杂问题。广义的PPP泛指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而狭义的PPP更强调政府在项目中的所有权(有股份),以及与企业合作过程中的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

PFI(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私人主动融资),英国财政部相关文件中指出:PFI是公共部门基于一项长期协议以合同的方式从私人部门购买高质量的服务,包括双方一定的交付成果、相应的维护维修或者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以充分利用私人部门由于私人融资必须承担风险从而产生激励的管理技能。

PPP与PFI之间并没有十分明确清晰的界限,两者经常被替代使用。广义来讲,PPP的概念更为宽泛,只要存在公私部门长期的、广度的合作,都可以称做PPP模式,因此PFI通常也被看作其中的一种类型。狭义地看,PPP是一种所有权关系结构,外资企业介入较多;PFI是一种被应用的(政府)采购工具,更强调民间资金的主动介入,政府的目的在于获得有效的服务,而非最终的设施所有权。

起源及发展状况

欧洲区域规划报告明确提出PPP起源于美国。Yescombe E也提出,20世纪80年代从美国发展起来的电力承购协议模式是PPP契约模式的模板,主要体现于两点:项目公司为中心的融资结构体系和“项目融资”技术的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这种契约模式传到了欧洲,其标志就是英国电力产业的私有化。

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PFI,旨在加强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并促进经济发展,并于1994年宣布所有资本投资项目均需进行PFI可行性之全面测试,且由过去注重“公共设施建设”的想法,逐渐转为强调“公共服务的提供”。 英国PFI概念逐渐发展成熟,并成为世界各国学习效法的标杆。

从产生背景看,两者都是各国政府迫于公共项目建设支出的巨大压力,将私人资金引入公共事业的发展结果,都是为了实现公共事业的更大经济价值和公共部门风险的转移。PPP模式中公共部门介入项目较多并掌控着绝对权力;PFI项目的设计、建造、融资和维护等具体运作都由私人部门完成,政府部门只是服务的购买者和项目的推动者。

组织运作方式

(一)项目发起

PPP项目的发起人既可以是政府,也可以是私人投资者。但PFI模式由政府部门根据发展规划和社会需求确定若干个满足这种需求项目的初步方案,并对这些方案的内容、成本、维护和运营费用、预计效益、资金支持等进行评估,以确定该项目能否应用PFI模式,项目的发起人通常是政府部门。

(二)组织结构与组织运行模式

PPP/PFI项目通常由三部分主体构成:公共授权当局,即负责实施政府采购的公共部门委托人;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是项目组织运行的核心,承担着直接对项目进行经营和管理的角色;第三方资助,即股东、贷款银行以及债券持有者等。

PPP模式下,公共授权当局与SPV之间是以特许权合同来建立契约关系,SPV合营实体除了私人部门,还有可能由公共部门构成。SPV主要以项目未来现金流为承诺来获得第三方的资金资助。PPP的组织运作是基于特许经营权“使用者付费”模式,政府授予私人部门特许权,允许私人部门从公用设施的使用者那里收取服务费,以补偿建设和运营的投资并获得相应利润,如道路、桥梁的收费。

PFI模式下,政府通过政府采购的形式与SPV签订长期服务合同来建立契约关系,政府与SPV保持相互独立,通常私人部门承担项目建设的全部资本成本,并由政府逐期按服务的“有效性”予以偿还。为此,英国财政部成立了专门的项目审查小组,负责PFI项目的审批、监督以及该种政府支付。

尽管两者的运作机制都是以SPV为核心的公私合作,但Klijin E认为,PPP模式下构建的是伙伴关系的项目,英国的PFI模式则是合同形式的项目,公、私部门之间更像一种典型的委托关系。

(三)运行程序

PPP和PFI项目运行程序均可以分为: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选择合伙人项目建设运营移交。但英国PFI模式在契约签订前的审批程序更加严格:立项与研究阶段,发起人以财政承负能力为重要考量要素对实施PFI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并形成经营状况草案,并呈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PFI小组核准;合伙人招标准备阶段,发起人需在欧共体公报刊载招标讯息;确定中标人后,发起人还须提出对整个项目采购符合经济价值的说明,经核准后方可完成签约。

政府管理体系

各国政府对两种项目的管理通常都采用中央政府和地方相配合的管理体系。美国的全国公私合营机构合作委员会负责对政策、方针、文本解释等给予全面、权威的控制与解释,并对PPP模式的发展提供全力支持,同时国会授予独立监管机构对PPP项目的执行予以监督;法国采取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对分权和相互协调指导的监管机制,同时,监管的中心下沉到市镇一级政府或自治组织。

英国政府对PFI项目实施中央集权化管理与地方、行业监督并行的管理模式。财政部负责制定PFI政策及批准纲领,并通过项目审查小组提供用于政府支付的项目资金,这使得中央政府最终掌控着PFI项目控制权。公私合营的4Ps公司(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Programme Ltd)以及合伙经营机关,协助财政部以辅导地方政府推动PFI执行。

应用领域

各国实践中,两种模式广泛应用于公共项目建设上,涵盖交通、学校、图书馆、卫生保健服务、水处理设施等。

基于“使用者付费”的运行模式,PPP主要应用于供水、废水处理及交通领域。在美国,PPP目前主要应用于供水和废水处理;截至2006年澳大利亚基础设施发展委员会的统计数据分析,应用于公路部门的PPP项目就占所有PPP项目总成本的68.6%;在法国,PPP的应用包括最初的供水和污水处理以及后来的铁路和电力等方面。

基于“服务有效性”政府支付的英国PFI模式及中央政府的集权化管理,在教育、卫生领域的应用更为突出。据英国财政部2008在册PFI项目统计资料分析,应用于教育部门的PFI项目最多,占PFI项目总量的19.6%,其次是卫生部16.2%;应用于交通部的PFI项目占总成本的36%,其次是卫生部17.4%和国防部13.9%。

结论

PPP和PFI项目融资两种模式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边界也越来越模糊。综上所述,两种模式共性与差异归纳如下:

内涵:PFI是PPP的一种类型;PPP更强调伙伴关系及政府所有权,PFI则强调政府采购工具及民营企业主动介入;起源:两者都是为了实现公共事业的更大价值与风险转移,PPP源于美国,PFI产生于英国;发起人:PPP可以是政府或私人部门,PFI只能由政府发起;组织结构:SPV是组织运行的核心,只有PPP模式下政府可能介入SPV的所有权结构中;项目收入来源:PPP有时较偏重使用者支付,PFI偏重政府支付;政府与私人部门的关系:前者为联合伙伴关系,后者为委托关系;项目运行程序:基本一致,PFI项目前期审批更为严格;政府管理体系:都实行中央与地方配合进行,PPP管理中中央与地方相对分权、相互协调,英国中央政府则相对集权化;应用领域:交通领域最为广泛;PPP还广泛应用于供水和废水处理,PFI则多应用于教育、卫生领域。

同时,政府是否为项目买单,是PFI区别于PPP的关键。虽然不少学者和政府官员也为政府部门长达几十年的支付承诺进行了担忧,但PFI模式确实为英国公共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国富,王守清.项目融资BOT与PFI模式的比较.建筑经济,2007,5

2.Ball R, Heafey M and King D. The Private Finance Initiative in the UK. Public Management Review,2007,2: 289-310

3.European regional planning, No.63. 2001.Models for the financing of reg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projects with a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countries of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4.HM Treasury.2009.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 www.hm-treasury.gov.uk, accessed February

5.Klijin E. 2009.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in the Netherlands: Policy, projects and lessons, 3: 26-32

ppp项目范文第4篇

【关键词】代建制;ppp项目融资

中图分类号:TU72

一、代建制的组织模式

在《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之前,早在1993年,福建省厦门市就开始进行代建制试点工作;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青岛市、安徽省、重庆市等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开展了代建制的试点和探索工作。可以说在国家正式推行代建制时,代建制已在各地方开始了多年的试点了。所以在代建制的组织模式分类上我是以各个地方的试点为分类标准。下面就来简介这几种模式

(一)上海模式

上海市政府于2001年启动投资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依据市政府的改革精神的指示下,上海市建委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关于上海市交通系统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改革的核心是实现政府监督职能、投资管理职能、工程管理职能的分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最大可能地发挥投资效益,防范投资风险,提高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深圳模式

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至今,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的要求,深圳特区政府也对政府投资工程的管理方式尝试过多种模式的改革,其基本的思路是实现对政府投资工程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其职责始终以负责市政工程建设为主,其它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的建设基本上还是由政府各职能部门自行负责。深圳市的特点就是成立了深圳市工务局,这是主要借鉴于香港等地的做法。工务局作为负责政府投资工程和其他重要公共工程建设管理的专门机构,代表政府行使业主职能和项目管理职能。成立工务局可以使得政府项目建设和管理更加具有专业性级高了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除国土、交通、水务、公安、教育等部门由于常年有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政府投资工程仍暂由其继续管理外,其余政府投资的市政工程、“一次性业主”的房屋建筑工程、公益性工程全部纳入工务局集中统一管理。

二、“代建制”制度设计的缺失

“代建制”这种建设制度虽然解决了我国在传统管理模式上的各种弊端,破除了历来项目建设由政府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在项目的建设方面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在资金问题上还是没有解决。在“代建制”这种模式下,建设资金来源于政府的供给,来源渠道单一,“代建制”并没有解决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所以迫切希望一种新的的融资制度出现来解决政府的困境。

三、国际PPP项目融资模式分析及方式研究

(一)PPP的具体运营方式研究

1.世界银行的分类

世界银行综合考虑资产所有权、经营权、投资关系、商业风险和合同期限等,将ppp分为服务外包(Servieeeontraet)、管理外包(Managementeontraet)、租赁(Lease)、特许经营(Coneession)、BoT旧00和剥离(Divestiture)6种模式,如表3.1所示:

2.联合国培训研究院的分类:

联合国培训研究院认为世行的PPP分类选项中的特许经营、BOT和BOO三类模式属于PPP,而外包、租赁和剥离不属于PPP范畴。

3.欧盟委员会的分类

欧盟委员会按照投资关系,将PPP项目融资模式分为传统承包、一体化开发和经营、合伙开发三大类,传统承包类是指政府投资,私人部门只承担项目中的某一个模块(如建设或者经营);一体化开发类是指公共项目的设计、建造、经营和维护等一系列职能均由私人部门负责,有时也需要私人部门参与一定程度的投资;合伙开发类通常需要私人部门负责项目的大部分甚至全部投资,且合同期间资产归私人拥有

4.PPP模式的运作程序

根据我国现行的政策法规,国内PPP项目按照寿命周期大致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阶段:立项与可行性研究阶段,选择私人投资机构阶段,成立PPP项目公司,项目建设阶段,项目运营阶段,项目移交阶段。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每个PPP项目的特点不同,其运作程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上述各个阶段在某些狭义PPP模式中可能不存在,如BT项目就不存在运营阶段、TOT项目不存在建设阶段、BOO项目不存在移交阶段等等。所以在这里只是论述PPP模式的一般运作程序。

5.PPP项目融资委托分析

PPP项目融资模式下有着多种委托关系:(1)政府和私人部门与项目公司的委托关系。政府和私人部门与项目公司的委托关系,政府引进私人资本对项目经行建设,这样既引进了私人资本的资金又利用了私人部门的技术优势,解决了我国政府在项目融资这一块的渠道单一的问题。(2)项目公司和项目建设各方的委托关系。项目公司由于自身能力和政府项目的特点必须对项目建设面向社会招标,更好的利用建设各方的各自优势,通过这样的委托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建成。(3)项目运营后的委托关系。项目建成了,对于项目建设后的运营,可以委托项目公司进行项目的运营,也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运营公司进行运营管理,这样也利用了社会各方的专业优势。

(三)两项目模式的委托比较

1.两种项目模式的建立理论都是相同的,都是基于委托理论下建立起来的项目融资模式。

2.从委托的结构上看,“代建制”是政府和代建单位的委托代建;“PPP项目融资模式”则是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成立项目公司作为代建单位。

ppp项目范文第5篇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随后国内便掀起了PPP热潮。三年来,每年PPP项目的规模增长速度之快让人惊叹,从第三批公布的项目名单也可看出,PPP项目涉及的领域也更广。仅仅三年时间,中国成了全球最大的PPP市场。截止到8月底,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项目已过万,总投资额超过12万亿。各地的PPP示范推介项目也将陆续密集推出,PPP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活跃因子。

PPP在中国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按业内人士的说法,始自2013年底的这轮PPP热潮已是国内的第三轮公私合作的热潮。第一轮热潮始自1984年,主要是大力引进外资。第二轮热潮始自2004年,主要是让民资进入公共领域。这轮PPP热潮,和前两轮一样的是,也承担着融资功能,以解决中国城镇化和地方债务问题。但有所不同的是,在融资之外,显然这轮PPP还承担着不一样的职能,那就是改善政府治理。

在前两轮PPP热潮中,肯定也会涉及到政府职能问题,对改善政府治理都有作用,但这次的大背景不同,所以对政府的要求会更高。

中央政府的决心

众所周知,在国内,中国的改革和反腐都已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结构调整也正积极推进,在国际上,中国面临大国崛起的种种摩擦。在这种大背景之下,这一轮PPP热潮承担着更多的东西。

在之前十多年的地方政府扩张冲动中,基于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兴起的地方融资平台,有着种种隐患。前些年放开地方债的时候,也没有按常规先清查地方债务,因为当时经济形势严峻。后来财政部公布了截至2014年末的地方政府债务,显示余额是15.4万亿元,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公开的数据小于实际债务负担。

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到底有多大,似乎并没有确切的数字,这是很多人心底担忧的隐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在不断扩大着债务规模,2014年9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规定地方融资平台不得新增政府债务。可以说,PPP项目模式是要取代地方融资平台的功能。地方融资平台或者取消,或者转型为PPP模式。

PPP模式下可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是直接融资,和以平台贷款为主间接融资的地方融资平台模式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以股权、新型债券品种为主。这从形式上保证了地方债务不会再通过PPP项目增加。

而在实际运行中,PPP模式也可能变形,比如有些地方政府会通过购买服务替代政府和私人资本合作的方式,或者让原来的地方融资平台变身为实体企业,作为PPP的社会资本方参与等等,这造成的后果便是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不断增加,让中央政府控制地方债务的初衷难以实现。据报道,财政部已向各地财政厅下发文件,要求各地统计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等数据。

2016年10月12日,财政部发出《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深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工作的通知》。10月20日,财政部再印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管理暂行办法》,强调要加强PPP项目的财政管理,重申要加强PPP项目监管,严禁以PPP项目名义举借政府债务。这一系列的重拳出击,非常有针对性,希望规范PPP项目模式。可以看出,中央对PPP项目非常重视,并且很了解运行状况。

除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PPP模式的实行和规范,还有更大的意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量的运用PPP模式解决资金问题是必然的。“一带一路”涉及到中国18个省的几十个城市,这些地方政府如果不能熟谙PPP模式和合作规则,怎么进行海外建设?

从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已推行PPP多年的国家的运作来看,或者有完善的关于PPP的立法,或者有标准化合同、政策、指南等等,但不管是立法还是合同等其他形式,都非常详细地规定了合作双方的权责和整个流程。

一个公开、透明、规范的招标程序,一个信用度很高的地方政府,对参与合作的社会资本的资质水平、业界声誉的核定和竞争能力及企业实力的核实等等,这些都需要经验。这也是中央政府希望在PPP运行中能尽快解决的问题。中央的顶层设计很宏大,很理想,但对地方政府来说,实行起来并不理想。

地方政府的观念

很大程度上,PPP模式的推行,是在倒逼地方政府转型。在影响私人资本投资PPP项目的诸多因素中,政府治理能力至关重要。政府现代治理和传统的政府管理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年中国政府部门一直在向现代治理转型,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实现。

要推行PPP模式,政府部门必须具有契约精神,在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严格遵守合同。政府和社会资本是合作关系,合作双方应该是平等互利的。

和私人企业相比,中国政府部门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民资基本不具有议价能力。有些地方政府还不习惯把自己放在和企业平等的地位。民营资本参与的程度远低于国有企业的参与程度,PPP项目如果撬不动足够的民营资本参与,而是成了国有企业的游戏,入库项目再多也没有意义。

PPP项目属于盈利而非暴利,这是PPP的特点,而在一些地方,既有因为暴利引发民愤使项目终止的情况,也有因为收益太低民资退出的情况。如何控制PPP项目的利润,需要地方政府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很多公共建设,需要动态调整收费定价或政府补贴机制。

一些地方政府依然热衷城市建设,地方融资平台没有真正转型,以股代债,成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的工具。在一些政府治理水平较差的地区,参与PPP项目的私人资本成了承接财政债务负担的工具。

还有些地方政府可能是担心国资流失问题,并不欢迎民资进入PPP项目,更愿意和国有企业合作。媒体报道,有些地方为PPP项目设置过高的门槛,把大部分民企排除在外。

ppp项目范文第6篇

菲律宾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远远落后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等东盟国家,较大程度上制约了菲律宾的经济增长。通过落实PPP项目,公私合作修建道路、港口及通讯设施,在减少成本的同时,有利于改善经贸环境,促进投资、贸易,支撑经济持续增长。

PPP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是在政府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菲律宾房屋城市发展委员会负责人曾于2015年12月中旬表示,菲律宾将启动最大的公私合作(PPP)社会住宅项目,以弥补住房不足问题。该项目将在提交闲置土地情况后进行,包括国有公司和国家控股公司的所有政府机构。该社会住房项目将在马尼拉15个选点建设四层到五层的社会住房。由于土地有限,拟建设包括10万套到15万套住宅的中层建筑,但需要国有机构首先提交其闲置的土地。

而在2014年,菲律宾即开始启动多项PPP项目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当年11月,菲律宾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中心进行10个PPP项目招标的前期调研工作,其中三个项目基本预算为圣费尔南多机场项目(81亿比索)、南北铁路项目(37亿比索)和大型环线交通系统(1350亿比索)。其他7个项目包括:轻轨一号线延长线项目、八打雁-马尼拉天然气管道项目、马尼拉湾-帕西格河-内湖轮渡系统、5环交通改造项目、克拉克国际机场项目、综合交通系统项目北段以及尼诺伊阿基诺国际机场改造项目。

ppp项目范文第7篇

关键词:PPP项目 合同风险

PPP模式又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是目前我国为转变政府服务职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本,提高项目实施效率而大力推行的一种新型项目融资模式。受中共十报告肯定以来,各方政府对于 PPP 项目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然而这种盲目的尝试给之后的项目建设乃至运营过程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有关案例表明,政府缺乏相关的制度安排与实施程序,会导致以政策为主导的 PPP 项目发展不稳定,表现为国家与地方之间的政策冲突,前法与后法的冲突,政府的随意违约,给民营资本进入相关领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PPP 项目合同由政府主体与代表社会资本主体的项目公司签订,其性质类似于特许经营协议的概念。但 PPP 项目合同并不完全等同于特许经营协议。PPP 项目合同签署双方中的私人主体为项目公司,是对项目的具体目标、权利义务、投资回报、责任分担、争议解决等内容进行约定,可以说,PPP 项目合同着重体现的是政府主体与社会资本主体之间以及社会资本主体与私人主体之间平等的权利与义务关系。PPP 合同体系中涉及众多法律主体,签订众多性质不一的合同,结构安排复杂,需要通过法律关系的分析,对相关合同、主体进行梳理、明确其中的规律性。由于 PPP项目往往投资大、牵涉主体多、时间跨度长,并且项目合同在签订过程中需要兼顾多方的利益需求,签订时由于不同项目的特点导致模式选择的不同,会出现各主体之间的联系紧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情况,然而就我国的实践情况以及很多西方国家在 PPP 项目的起步阶段的情况看来,我国 PPP 项目合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风险。

一、政府主体所导致的风险 政府由于具有公权力,能够在 PPP 项目发生风险时介入项目,对私人主体进行干预,以保证项目的进展,防止公共利益遭受损害。但是行政权力如果任意地干预 PPP 项目中的任何环节,会给 PPP 项目本身的治理造成负面影响,无法发挥私人主体、竞争机制所带来的专业性与高效益,除了滥用行政权力,政府部门在政策上的变动以及城市发展的需要都会成为影响政府履行承诺的诱因。即便是社会资本主体在签订 PPP 项目合同的过程中要求政府作出相关的承诺――例如对项目支持的保证、外汇汇出的保证、不竞争的保证以及经营期的保证等――来防范比一般投资项目更大的政治风险,由于司法途径很难对此类违约进行救济,也没有更好的其他方式来强制此类承诺的履行,此政府权力寻租的案例屡见不鲜,成为 PPP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障碍。

二、私人主体所导致的风险

私人主体也存在不履行合同约定的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对额外利益追逐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和其本身技术与能力的限制导致合同的无法履行。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私人主体在 PPP 合同体系的履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其专业知识的优势获取更优的合同条件。政府与项目公司在项目移交过程中,项目公司也可能凭借专业上的优势在政府对于项目完成情况不甚了解的情况下隐瞒相关信息,从而获取额外的利益。此外,由于众多 PPP 项目合同期限长达二、三十年之久,在这类长期的 PPP 项目中,其投资回收期相应地也较长。而与此相对应的,银行的长期贷款期限一般最长只有10 年。因此,在 10 年的贷款期结束后,PPP 项目可能会面临二次融资的问题。虽然通过资产证券化等其他创新的金融模式进行融资的情形下,可以克服融资期限的问题,但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随之而来。 三、其他因素所导致的风险 由于目前现有的 PPP 项目合同中大多是一些比较宽泛的、开放的、指导性的条款,正是由于这些特性导致了 PPP 项目合同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造成该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是出于对交易成本的考虑。无论在何种交易中,如果合同订立地越详细,交易双方所需要支付的谈判成本、交易成本就越高,因此对于一些发生概率比较小、风险不大的内容就会在合同中被简略。第二,由于 PPP 项目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在 PPP 项目合同的最初订立之时无法预见将来可能发生的所有情况。不能对无法预料的事由进行约定同样会造成合同的不完备。第三,PPP 项目合同标准文本不够完善,由于我国的PPP 项目还处于起步阶段,政府主体以及私人主体对此经验尚缺,很多情况下仅仅把一种项目意向书作为指导整个 PPP 项目的项目合同,以至于出现了无法遇见的情况无法收场的残局。

因此,对于政府介入 PPP 项目这一行为需要通过法律规定进行规制,在 PPP 合同中对政府介入的条件,介入的时间,能够做出的行榻行约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力,使得政府不能随意地对 PPP 项目合同以及其所作出的承诺进行变更。在 PPP 项目合同中各法律主体需要针对相应问题与风险,特别是在不可预见的事由出现之后所导致的利益分配情况的变化,进行再次协商。

参考文献:

[1]徐东:《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年出版。

[2]章志远:《行政任务民营化法治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出版。

[3]郭鹰:《民间资本参与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的路径与策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

ppp项目范文第8篇

关键词:棚户区改造;PPP模式;项目融资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05

随着棚户区改造的不断深入,在不少地区投入与收益难以平衡的项目逐渐成为改造重点,改造成本愈发提高、资金压力逐日增长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急于寻求棚户区改造资金的来源而四处举债,而一些金融机构因缺乏分析能力,风险识别和风险处理能力不足,出现了对同一个项目、一个平台在多家银行重复授信、多头融资的问题,债务风险加剧。基于以上所述的问题,引入PPP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棚户区改造中采用PPP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1 棚户区改造意义深远

棚户区改造不仅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发展工程,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既能改善民生,又是扩大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棚户区改造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不仅能够增加投资,而且能够带动消费,可以有效消化钢铁、建材、家电等上下游产能和产品。棚户区改造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正是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让棚户区居民住进新居,告别阴暗破旧的生活环境。

1.2 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弥补财政资金不足

推进城镇化,修缮老旧设施,满足新进入城镇的居民的公共需求,以及完善公共服务缺失或供给不足的基础设施等,都是政府部门面临的挑战。若PPP模式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则可调动正在寻求投资机会的社会资本,包括本地、地区或国际范围内的资本。 PPP项目利用社会资本的管理能力和经验,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通过提供服务得到政府的补偿,以获得适当的投资回报。

2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采用PPP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2.1 积极的政策导向

2010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和细化了“非公经济36条”。该《意见》第三部分第十二条规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性住房,参与棚户区改造,享受相应的政策性住房建设政策。”这为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的应用提供了政策支持。

2.2 良好的运作基础

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实现“双赢”或“多赢”的运营机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并积累了诸多经验。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应用PPP模式的领域也在逐渐扩大,在高速公路、地铁、水务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都有很多成功案例。

3 完善棚户区改造建设PPP模式的对策建议

3.1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PPP模式本质上是以合同为基础,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会牵扯许多权利与义务的分配问题。法律作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象征,在合作中保护双方的利益、规范双方的行为方面有着积极意义,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3.2 政府部门提供足够的引导和支持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民间资本往往对投资回报率不是十分理想的棚户区改造不感兴趣。虽然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民间资本获得一定的收益,但PPP模式在我国棚户区改造中的实践时间较短,缺乏成熟完善的盈利模式,社会资本对PPP模式在棚户区改造中的发展前景仍然持有怀疑态度,不敢贸然参与。为此,政府应当为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PPP模式向棚户区改造注入资本。

4 结语

在棚户区改造中采用PPP模式是减轻政府资金压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降低了政府的财政风险,同时也对企业的出资行为进行保障。虽然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不少地区积极先行开展PPP模式融资建设试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相信PPP模式会在棚户区改造建设中不断完善,采用PPP模式的棚户区改造建设会在将来得到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盖国凤,丁莉.基于PPP模式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J].财经问题研究,2013(10):97-102.

[2]杨雨颜.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3]崔琳琳,谭大璐,刘滢.PPP模式在成都市保障性住房中的应用[J].工程管理学报,2011(04):454-457.

[4]张建坤,王效容,吴丽芳.“蚁族”保障性住房的PPP模式设计[J]. 东南大学学报,2012(02):41-45.

ppp项目范文第9篇

【关键词】PPP;制约因素;承担机制

1、引言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是公私合伙制的简写,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组织建立伙伴关系来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最初它的含义是为减少公共部门花费以及避免投资固定资产建设所引起的公共部门借贷限制。如今PPP的含义更加广泛,被认为是能够为政府提供现代化、优质公共服务的一种有效模式。不仅包括我们熟悉的早期特许经营类模型,还包括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服务外包、管理外包、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私有化模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所采用的具体PPP模型不同,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参与项目的程度和所承担的风险也不同,这就使得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采取PPP模式时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要把过多的管理时间花在谈判过程并可能导致项目谈判失败也要付出高参与成本。通过参阅国内外的文献,本文列出PPP模式的潜在制约因素,并针对不同的模型分析相应的制约因素,建立风险承担机制,使公共部门在PPP项目建设的前期建立更行之有效的风险承担的框架。

2、影响PPP项目成功的因素

宏观层面的风险源于外因引起的风险,也就是项目本身外部的风险。这种层次集中的风险是国家或行业级以及自然类的风险。此种风险主要集中于政策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气候环境。本质上,这类风险源于项目范围之外的风险事件的发生,但是这些事件引起的后果跨越边界去冲击项目以及它的产品。

PPP中观层面的风险包括源自项目内部的风险,也就是说,风险事件以及他们引起的后果发生在项目边界系统内。这些事件意味着PPP项目的执行问题,包括一列问题诸如项目的需求层面、地址、设计建造以及工艺技术。

PPP微观层面的风险表示的是采购过程中形成的基于各种利益关系引起的风险,这类风险是由于公众与私人组织在合同管理中与生俱来的不同导致的。这些微观层面的风险同样也是内部风险,但它们又与一般层面的风险不同,因为它们相关于部门团队而不是相关于项目。提出这类风险主要的原因是基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基本上公众部门本着社会责任而私人组织则是利益驱动。

由于PPP项目的制约因素很多,而且采用不同的PPP模型公私部门参与项目的程度和所承担的风险也不同,因此当公私部门采用某一模型时,应根据风险清单列出相应的制约因素

3、PPP项目成功因素

合理的风险承担机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必须具备两个功能:①承担的结果可以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造成的损失以及风险管理成本,使项目对各方都具有吸引力,任何一方都不需要为另一方没解决好他应该承担的风险而付出代价;②在项目周期内,承担的结果可以培养各方的理性和谨慎的行为,这意味着各方要有能力控制承担给自己的风险,并为项目的成功而有效地工作。因此PPP项目必须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风险承担机制,使PPP模式充分发挥公私合作的优势。

3.1 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即谁对某制约因素最具有控制力谁就承担相应的风险。一方对某一制约因素最有控制力意味着他处在最有利的位置,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发生时的损失,从而保证了控制风险的一方用于控制风险所花费的成本是最小的,同时由于风险在某一方的控制力之内,使其有动力为管理风险而努力。

基于私人组织做出的回应为信息通过初审草拟一份候选名单。公共部门把项目的基本情况和制约因素承担调查表(见表2)发给候选名单中的私人组织工作人员、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及专家组(专家为有PPP项目合作经验的工程管理人员以及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

制约因素 公共部门最有控制力 私人组织最有控制力 公私部门均不具有控制力

.

.

表2 某PPP项目制约因素承担调查表

公共部门整理归纳统计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以意见为大多数人的原则进行(>50%)。如果有超过50%的回答者认为公共部门对此风险最因素具有控制力,那么将它编入“由公共部门承担”。同样的原理应用在“由私人组织承担”。如果没有百分数超过50%,该制约因素就被认为属于第三种情况DD公私部门均不具有控制力。对于公私部门均不具有控制力的风险如不可抗力风险可以转移保险公司,但要付出较高保费。

3.2 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即参与方承担的风险程度与其所得回报要相匹配。也就是收益要随承担的风险增大而递增。由于某一具体制约因素的承担多少是不易量化的,对于公私部门均不具有控制力的制约因素的承担只有靠合理的激励机制解决。而且这种激励是创新性的,要依据具体项目环境而言的。以莫桑比克共和国的马普托港PPP项目为例:莫桑比克国家铁路港口运营商(CFM)和一个跨国投资联合体投资组建了马普托港发展公司(MPDC),特许经营期为15年[3]。联合体为了降低自身的投资风险,和CFM协商对MPDC的资本结构进行调整。联合体成员将一部分权益资本投入转换成为股东贷款。这些贷款在债权中居于最低的地位, 必须在其他所有贷款都得到偿还之后才能得到偿还,因此相当于准权益资本。因为这些现金仍然是由联合体成员提供的,所以这种股权结构的改变不会影响项目的本贷比。但这将减少联合体成员在MPDC中的股份,进而减少它们可能得到的分红。当项目的投资回报率高于股东贷款的利率时,联合体成员的收益将减少。但是另一方面, 如果项目经营不善, 联合体成员至少可以在CFM得到分红之前获得这笔股东贷款的利息。联合体的成员减少了所承担的风险, 同时也放弃了一部分可能的收益。

3.3 协商机制

在协商过程中公共部门要面对多个想参与该PPP项目的私人组织,也就是要进行一对多的协商,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第一种方法是顺序协商,即公共部门逐一与私人组织进行协商;第二种方法是并行协商,即公共部门同时与多个私人组织进行协商。对于顺序协商来说,公共部门要在一个协商线程结束后,才启动另一个新的协商线程,因此协商时间过长但易与实现。而并行协商是同时进行,可以方便比较对方提议的优劣,有利于获得对自己更好的协商结果,但控制机制实现较困难。综合比较,公共部门宜采用并行协商机制[4],见图2。

公共部门

协 协商线程1 refuse 私人组织1

调 协商线程2 accept 私人组织2

模 …………… …………

块 协商线程n offer 私人组织n

counter-offer

图2 公共部门并行协商机制

图2中,双方的提议(offer)和反提议(counter-offer)的交互过程称为一个协商过程。在公共部门的并行协商机制中最重要的是协调模块的建立。协调模块必须能够计算每个协商达成的风险承担的效用值,从中选择一个效用值最大的作为最终风险承担方案同时通知其他协商线程终止协商。协调模块还必须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即某一线程协商结果,在公共部门愿意承担某一制约因素的最大规避成本前达成一致,协调模块可以把这个交易值作为新的最大规避成本反馈给正在协商的线程,这样有利于公共部门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且缩短了协商的区间使得协商的时间也减少了。

4、结 语

公共部门采取PPP项目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现代化、优质的公共服务,而不是为了把项目风险全部转移给私人组织。本着双赢的目的,公共和私人组织需要达成合理有效的风险承担框架。本片论文的结果可以帮助公共部门和私人组织更好的理解风险和承担,使PPP模式充分发挥公私合作的优势。

参考文献

[1]侯涛.PPP的定义和分类研究[J]. 都市快轨交通2014(5):21-26

[2]Li Bing. The allocation of risk in PPP/PFI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the UK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3 (2005)

ppp项目范文第10篇

作为财政部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之一,本项目采用区域特许经营方式实施污水厂网一体化整合,在PPP运作过程中面临一系列复杂情况的挑战―如何对已经实施TOT/BOT运作的项目及其投资运营商进行妥善处理、如何处置状态各异的存量资产、如何进行增量污水厂网设施的定价、如何引入社会资本智慧对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优化以确定技术边界条件等等,可以说是同类项目操作难点的集大成者。

现有特许经营项目问题

项目遇到的首要问题是,安庆市已于2007-2010年期间通过TOT、BOT等方式引入了3家社会资本,分别负责3座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营,特许经营协议仍处于有效期内。在规划区范围内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污水厂网一体化整合,必将涉及对该等项目及其投资运营商的妥处问题,提前终止、吸收、切割是三种备选解决方案。

如果政府主导实施提前终止,可以在本项目运作前彻底清空市场、释放可利用资产,最大限度地为厂网一体化整合发挥最大效用创造条件,并消除潜在社会资本对整合前景的顾虑,有利于提高项目的市场吸引力。

但这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1)提前终止现有特许经营项目必然有损政府信用,一方面失信于现有社会资本,另一方面会对新引进的社会资本造成不良预期;(2)目前安庆市已投运污水项目均由社会资本负责运营,提前终止政府方可能缺乏足够的运营管理人员接管项目,无法保证存量特许经营项目在PPP采购完成前的持续稳定运营;(3)提前终止需要支付较大金额的补偿价款;(4)提前终止协议属于重大事项,谈判、审批及项目移交工作均相对耗时,乐观预期需要1-2年,严重影响本项目的推进计划。因此,放弃了这一方案。

将现有特许经营项目吸收进入厂网一体化范围的方案,国内已有实践经验,现有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运营商以其拥有的资产或权益,作价入股厂网一体化项目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但此种操作由于存在未经法定程序扩大对原投资运营商的特许经营授权的合规性瑕疵而被摒弃。于是我们转向引入新的社会资本后再对存量特许经营项目进行吸收的方案:(1)合作吸收,存量特许经营项目的投资运营商以其持有的存量特许经营项目公司股权向项目公司增资,进而实现对存量特许经营项目的吸收;(2)退出吸收,项目公司向现有投资运营商收购存量特许经营项目公司股权,将其吸收入项目公司名下。

合作吸收方案可以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厂网一体化,且无损存量特许经营项目投资运营商的既得利益和政府信用,但各方谈判达成一致的难度(尤其是议价难度)较高,且吸收完成后项目公司共有五个股东,后期运营管理的协调难度很大。退出吸收方案亦可以在不损害政府信用的前提下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厂网一体化,且不存在后期运营管理的协调问题,但操作阻力较大,谈判难度极高,即使收购成功亦会付出较高的对价,推高社会成本。此外,上述两种吸收方案还可能涉及进场交易程序问题(在合作吸收情况下,需视项目公司的股东是否为国有公司而定;在退出吸收情况下,视存量特许经营项目投资运营商是否为国有公司而定),以及政府对存量特许经营项目投资运营商转让项目公司股权的锁定解除问题。因此,经过反复思考后放弃。

最后,只剩下存量特许经营项目不纳入本次厂网一体化整合范围,由项目公司负责向其提供进水的切割方案。这是现阶段最为可行的方案,既充分保护了现有投资运营商的既得利益,又不会损害政府信用,推动实施几乎没有阻力。但在存量项目提前终止或期满终止移交前,无法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厂网一体化。并且在此方案下,污水收集和输送形成了三个层次的主体关系:一是拥有排水许可审批权的政府方,二是拥有污水管网及泵站的项目公司,三是拥有存量特许经营污水厂的投资运营商和拥有其他污水处理厂的项目公司。三个层次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更加复杂,好在可以通过科学设定机制予以解决。

最终选择了切割方案。在合作期限内,项目公司拥有本项目范围内的区域特许经营权,具体负责本项目的规划优化、投资、融资、建设、运营维护及移交。项目公司在享有本项目范围内排他性经营权的同时,须按规划和政府方指令履行普遍服务义务。

存量资产处置问题

本项目存量资产中,政府方拥有的魏家咀污水处理厂 二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厂立项之初按24万立方米/日规模整体设计,政府方在一期建设时已完成共用设施的修建,后续采用TOT方式转让给安庆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安庆首创”)运营,二期则由政府方负责投资建设并纳入本项目厂网一体化范围。

我们对该厂 一二期的资产构成和未来运营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仅有曝气池、生物池和沉淀池属于二期独立运营设施,其他核心设备设施均为一二期共用且经营权归安庆首创所有。经广泛调研确认,该厂 一二期在技术、安全、管理、监管等方面均不具备单独运营的可行性,且在成本费用方面单独运营显著不经济,因此需要一二期合并运营。

出于尊重政府方与安庆首创之间现行有效的特许经营协议等因素考虑,最终决定将该厂 二期经营权先行授予项目公司,再由项目公司外包给安庆首创运营。外包运营涉及的权利义务衔接、运营费支付、监管考核等,以确保合规性和法律关系顺畅为前提,通过签订委托运营协议(本处的委托运营协议为项目公司将魏家咀污水处理厂 二期按照服务外包的方式委托给安庆首创进行运营维护)和承诺函等方式予以解决。

增量投资定价问题

考虑到规划方案中远期增量厂网建设的不确定性,其定价及回报机制无法在当期进行详细约定,但区域特许经营的特性又决定了,未来新增投资皆由项目公司排他性地负责实施并获得投资和运营回报。因此我们设定了相关机制,以避免政府方与项目公司在未来新增投资时,就该等投资和运营回报无法协商达成一致,增加项目的监管和交易成本。

首先,未来新增投资的金额以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控制价为依据,控制价由项目公司依据安徽省、安庆市相关规范、规定组织编制,送政府方组织审核,并由项目公司报造价管理机构审查确定。新增投资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控制价下浮率不少于5%,最终以确认谈判中双方达成的一致意见为准(本项目在5%的基础上仍有下浮)。如属设备采购的,则应以政府方和项目公司共同认定的金额为准;如明显高于市场价的,则政府方有权调低。

其次,未来新增投资的回报率确定机制为:在提交最终报价的社会资本不少于5家(含)时,按中选社会资本响应文件的最终报价中报出的税后全投资内部收益率为准;在提交最终报价的社会资本少于5家时,以届时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0%为准。若未来国家适用法律对该等回报率出台相关规定的,则自该等规定施行之日起,新增投资的回报率由采购人和项目公司在不违反该等规定的情况下另行协商确定。

第三,未来新增投资形成的新建项目(含污水处理厂、污水管网的改扩建、更新及改造、重置项目)对应的运营维护成本由物价部门核定。

初步规划方案优化问题

本项目存在的另一个特殊情况是,污水工程专项规划方案尚未编制完成,现有初步规划方案存在提升的空间,政府方希望引入社会资本方的智慧,优化现有初步规划方案。尽管我们已将规划优化职责交由未来中选社会资本组建的项目公司承担,但由于本项目规划方案未定,近期建设项目的服务范围、设计规模等技术边界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部分优化工作需在采购阶段予以明确。因此,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在本项目中大显身手。

本项目采购程序分为技术方案磋商和综合评审两个阶段,所有通过资格预审且首轮响应文件未被拒绝的社会资本均可以参加磋商。磋商小组所有成员集中与单一社会资本分别进行磋商,磋商内容限定为响应文件第三分册:技术方案,但响应文件的其他部分内容可以作为磋商的依据。磋商小组将根据采购文件规定的技术方案评审细则,对社会资本递交的技术方案进行实质性响应与否的判断和磋商打分,并将全部响应文件分为四档:(1)A档为实质性响应采购文件,且技术方案磋商得分排名前四位的响应文件,该等社会资本在综合评分中可获得9分;(2)B档为实质性响应采购文件,技术方案磋商得分排名未能进入前四位的响应文件,但响应程度较高,该等社会资本可在综合评分中获得6分;(3)C档为实质性响应采购文件,技术方案磋商得分排名未能进入前四位的响应文件,且存在多处明显缺陷,该等社会资本可在综合评分中获得3分;(4)D档为未实质性响应采购文件的响应文件,按无效响应处理并告知该社会资本,该社会资本不得继续参与后续采购程序。

上述档次的划分既考虑了社会资本对技术方案的投入积极性(技术方案优化的人力成本和外包成本较高,各档拉开分差社会资本方有动力),又考虑了技术方案磋商结束后综合评审阶段的竞争充分性(前四名没有分差,避免过多社会资本退出竞争)。

磋商结束后,采购人将组织技术方案为A档的社会资本,在规划专题会议上背对背匿名汇报技术方案,但该汇报结果仅为采购人确定实质性变动内容之目的。磋商小组将根据采购文件和磋商情况,向所有实质性响应的社会资本(A、B、C档)发出实质性变动通知,并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重新提交响应文件和提交最后报价。A、B档技术方案的知识产权归采购人所有,采购人将在采购结束后,向该等社会资本中未能中选的社会资本支付一定金额的技术方案编制费用。

上一篇:项目经理范文 下一篇:理财顾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