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3-03-03 14:42:01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1篇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河东省防震减灾条例》,参照《河东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和《河东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的地震应急,是指对破坏性和有重要影响的地震以及与地震有关、并影响社会稳定和减灾效果的事件的紧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破坏性地震(包括一般、严重和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有感地震应急和临震应急。一般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发生后,由区政府领导我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严重破坏性地震或造成特大损失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即转为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同时接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指挥和协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政府和有关街道办事处立即自动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5.0≤Ms≤6.0级地震,也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灾区和地震强烈波及区的各街道办事处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迅速报告区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局;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设立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负责本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工作。区地震局要负责地震速报、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灾情速报和震情趋势判断等工作,并及时上报区政府和市地震局;向区政府提出应急反应建议;实施本部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工作;立即派出先遣现场工作队伍,开展地震现场考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社会宣传等工作。区政府视灾情对灾区进行支援、慰问。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0至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6.0≤Ms≤7.0级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灾区和地震强烈波及区的各街道办事处应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并迅速向区政府报告;区政府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并报告市政府。

(一)街道办事处的应急行动

有关街道办事处迅速了解震情、灾情,报区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局;成立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负责本街道办事处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向区政府请求实行特别管制措施。有关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要迅速组织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对灾区的救援。

(二)区政府的应急反应

1、区地震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震情、灾情,并抄送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应急工作建议。

2、区政府组成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召集区地震、经贸、发展计划、民政、财政、公安、交通、卫生、建设、通信、人武、供电、物资等部门和单位通报震情、灾情;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调区人武部迅速调集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必要时,区政府决定采取交通管制和重灾区特别管制等措施。

3、区政府视灾情派工作组赴灾区进行慰问,并协助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做好应急工作。

4、根据灾情和受灾地区的请求,区政府确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区政府部署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区人武部负责迅速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和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并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及时调整抢救和抢险队伍。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区卫生、防疫等部门和单位的医疗机构要迅速组织急救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其他部门的医疗单位,也应立即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抢救伤员。 区卫生局负责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向灾区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

(3)交通运输保障

区交通、公路、交警等部门负责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和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畅通和灾民的疏散;协助先遣现场工作队伍尽快抵达震中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宏观考察、灾情调查评估等工作;必要时,可以调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用的运输力量。

(4)通信保障

区内各通信公司负责尽快组织力量恢复被毁坏的通信设施,迅速启动应急通信系统,优先保证区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部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畅通;架设临时专用线路,尽快恢复民用通信;优先抢修、恢复城区通信。

(5)电力保障

区供电公司要迅速调集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毁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讯系统等,保证灾区用电;优先抢修、恢复城区供电;对储有可燃气(液)体的厂矿企业恢复供电时,必须坚持先检修后供电的程序。

(6)粮食、食品、物资供应

区经贸、粮食、供销等部门负责调运粮食、食品(饮用水)与救灾物资,保证灾区必需的供应,尽早恢复商业经销活动。

(7)灾民安置

区民政局负责调配救灾物品,转移和安置灾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妥善处理死亡者的善后事宜以及统计灾区伤亡人数等工作。

(8)城区基本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区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城区破坏的供水、燃气热力、道路和重要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区基础设施功能;鉴定可利用的房屋,供灾民和抗震救灾人员使用。

(9)维护社会治安

区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震情组织实施道路交通管制,保障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事先拟订重灾区特别管制措施,震后迅速报批、公布和执行。

区人武部民兵组织要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10)重要目标警戒

区公安分局要增加警力,加强对区委、区政府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济物资集散点、看守所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11)消防

区公安消防部门要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及时排除火灾事故,防止火灾扩大和次生灾害发生。

(12)次生灾害防御与排险

区经贸、建设、环保、国土资源、水务、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本系统处于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排除险情,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13)地震监测预报与灾害评估

区地震局要加强地震现场震情监测预报和震情、灾情速报,按照省、市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协助布设震中区临时地震台(站);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作出震后48小时内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初步确定地震类型,对较大余震争取做出临震预报;配合省、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及地震宏观考察等工作。

区发展计划、经贸、民政、建设、统计等部门要抽调有关业务和管理人员,参与震灾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

(14)区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局、地震局要按照《山东省防震减灾应急宣传预案》和《山东省关于震情报道统一口径的规定》及《山东省防震减灾强化宣传提纲》的要求,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共建家园。

(15)经济补助及补偿

区财政局负责及时安排、拨发抢险救灾的补助资金和灾区救济补助资金。

区民政局要及时为灾区发放救灾款。各保险公司要尽快查勘灾情,为已投保的受灾单位和居民理赔。

(16)地震应急工作综合协调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为地震应急工作综合协调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抗震救灾部门开展工作,全面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向上级业务部门、区委、区政府汇报震情、灾情和救灾情况;负责接待上级和外来人员等工作。

(17)其他紧急事项

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负责。

三、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Ms≥7.0级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区政府领导要迅速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区地震局为指挥部办事机构;区政府有关部门设立部门地震应急机构,负责本部门地震应急工作并派出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要求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实施应急预案。

四、区抗震救灾指挥、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一)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主要职责及应急决策。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

总 指 挥:区长

副总指挥:副书记、副区长各一名,区人武部部长

基本成员: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贸、财政、民政、地震、安全、公安、卫生、建设、水务、农业、交通、通信、统计、广播电视、粮食、供电、人民保险、人寿保险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根据灾情需要由总指挥随时召集。

2、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报告灾情和救灾应急方案及救灾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2)确定和宣布震后应急或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3)统一领导全区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监督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派出地震灾区现场指挥人员,组织灾区现场指挥部;决定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助、配合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部队派遣的抢险救灾队伍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4)指导抢险救灾,协调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5)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需要,决定在灾区实行和解除特别管制措施。

(6)统一把握震情、灾情宣传报道口径。

(7)协调跨区抗震救灾工作和临震应急事项。

3、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就以下重大事项做出应急决策:

(1)根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公告灾区进入地震应急期的起止日期及区域范围。

(2)决定和公告成立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主要成员。

(3)决定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4)请求市政府提供紧急支援。

(二)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主要职责及应急行动。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

主任:区地震局局长

成员: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贸、财政、公安、安全、卫生、建设、水务、农业、交通、通信、统计、广播电视、粮食、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

办公室设在区地震局。

2、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险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报市政府;负责与区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系;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负责接待上级慰问团和地震现场工作团,处理咨询等有关事宜。

3、特大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采取以下应急行动:

(1)地震发生2小时之内,召开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基本成员单位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研究部署地震应急工作,对地震应急工作实行集中领导。

(2)立即组织和启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

(3)向灾区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医疗救护队,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发生。

(4)迅速派出由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地震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组成的灾情、险情调查小组,对地震灾区的震中位置、地震烈度、震害损失等情况进行核实、报告,对灾区房屋和桥梁、水库、公路等重要工程及大型企业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录像,及时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出抢险救灾的重点和队伍进入灾区应回避的路径等建议。建议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险情的发展,不断增派、调整抢险救灾队伍。

(5)迅速组成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先遣队,赶赴重灾区直接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先遣队应包括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地震、公安、安全、民政、通信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及从事地震现场监测和通讯保障工作的人员与装备。

(6)迅速汇总灾情,在震后2小时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首次报告震情、灾情、险情及已采取的抢险救灾措施,及时提出请求紧急支援的项目和内容。

(7)部署向灾区实施紧急支援的有关事宜。

(8)及时编制《震情灾情快报》和《抗震救灾通讯》,供各级各部门参阅并作为宣传部门报道依据。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2篇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在省政府领导下,省各有关部门和灾区有关市、县(市)政府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自动采取紧急措施。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区所在地的省辖市人民政府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省政府并抄送有关部门;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

江苏省地震局要及时将震情、灾情上报省政府并抄送省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向省政府提出建议。省政府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视情对灾区进行慰问,指导应急工作,及时将震情和灾情上报国务院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我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在我省陆地发生6.0级以上(含6.0级)的地震,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一)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区所在地的省辖市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灾区所在地的省辖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及时将震情、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报告省政府并抄送省有关部门。

(二)省政府的应急反应:

1.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决定实行特别管制措施。

2.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灾区进行抢险救灾工作,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灾区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必要时请求国务院给予援助。

3.向灾区发出慰问电,省政府领导率队赶赴灾区慰问,指导应急工作。

4.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部署组织对灾区进行以下紧急支援:

(l)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省军区:指挥协调部队、民兵支援地方抗震救灾、抢救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省武警总队:指挥所属部队投入抗震抢险工作。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卫生部门:迅速组织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建立临时救治点,抢救并组织运送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

经贸部门:迅速组织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

(3)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港口、空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其他部门的交通运输工具,应当无条件服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用。

(4)通信保障。

通信部门:尽快组织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经批准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系统。

其他有关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被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5)电力保障。

电力部门: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发、送、变、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确保救灾和灾区用电供应。

(6)粮食食品物资供应。

计划、粮食部门:调运粮食,保障灾区粮食的供应。

经贸部门:调运食品与物资,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7)灾民安置。

民政部门: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8)城市基础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建设部门: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供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货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9)维护社会治安。

公安部门、武警总队: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10)重要目标警卫。

武警总队:增加兵力,加强对灾区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广播电台、电视台、储备仓库、救济物品集散点、监狱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11)消防。

公安部门:协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力量迅速灭火,防止火灾的发生、扩大和蔓延。

(12)次生灾害防御。

水利、电力、经贸、煤炭、建设、信息产业、民航、环保、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对本系统处在灾区的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视、控制,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13)地震监测。

地震部门:向震区派出工作组,加强地震监测工作,协调震区与邻省的监测工作。

(14)灾害损失评估。

地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15)应急资金。

财政部门:做好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

民政部门:做好应急救济款的发放工作。

(16)宣传报道。

新闻部门:按照规定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审慎做好宣传、报道工作。新闻稿件须经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审核。

(17)接受外援。

民政部门:接受、安排国内和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援助。

省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安排境外红十字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紧急救援。

(18)涉外事务。

外办、外经贸、海关、旅游、外宣等部门:除军事、军事管理区和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确定的特殊区域外,一般地区可以允许外国专家和外国救灾人员到现场进行考察和救灾;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许外国新闻记者到现场采访。上述人员来我省后的接待工作,由对口单位负责安排。

外办对申请来我省的外国救灾人员、新闻记者及科学考察专家的入境手续可作特殊处理,海关等予以配合;运送救灾物资的外国专机经批准允许直接飞往灾区就近的对外开放机场降落。

处于灾区的外国民间机构及其人员,由对口管理部门负责安置;应有关部门邀请临时来我省的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请单位负责安置;外国来我省的旅游者和港澳台旅游者由旅游接待部门负责安置。

三、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办公室的职责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自动转为省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领导、指挥、协调灾区地震应急的全面工作(详见苏政办发〔2001〕20号)。省地震局为指挥部办事机构;省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为地震应急机构,负责本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并派出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

(一)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

指挥长:省政府领导同志

副指挥长:省政府秘书长或副秘书长

省军区负责同志

省计委负责同志

省经贸委负责同志

省民政厅负责同志

省地震局负责同志

成员: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二省科技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省外贸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厅、省外办、省人防办、省广电局、省出版局、省药监局、省旅游局、省粮食局、省政府法制办、省武警总队、省科协、省电力公司、省通信管理局、南京海关、省民航局、南京铁路分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江苏省分公司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

(二)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省区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

2.分析、判断地震趋势和确定应急工作方案。

3.部署和组织省有关部门和受灾地区按照《江苏省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援救。

4.及时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政府汇报本省区地震震情、灾情,传达落实上级有关救灾指示。

5.必要时提出跨市的特别管制措施以及干线交通管制等特别管制措施的建议。

6.其他有关地震应急和救灾的重大事项。

(三)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主任:省地震局负责同志

成员:省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的联络员。

办公室设在江苏省地震局并设综合联络组、震情监视组、灾情信息组、条件保障组。

(四)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负责与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省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

2.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分析会商。

3.组织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审查地震新闻宣传报道,组织抗震救灾新闻会。

5.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临震应急反应

省政府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宣布的预报区即进入临震应急期。预报区省辖市人民政府的临震应急反应主要包括:

(一)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

(二)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能力以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三)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四)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五)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稳定。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指导、帮助预报区人民政府做好临震应急反应。

五、其他事项

省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及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参照本预案,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或修订应急预案。省有关部门和各省辖市政府的应急预案报省地震局备案。

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发生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对没有破坏而强烈有感的地震事件,除不需要布置抢险救灾外,应等同于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3篇

市公路局关于印发《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公路分局:

根据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及XX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要求,现将市公路局制定的《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望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思想认识、组织机构、工作责任、检查监督到位,努力做好公路抗震防毁工作,确保公路安全与畅通。

二OO五年七月十二日

主题词:安全地震应急预案印发通知

抄送:省公路管理局,市人民政府,市地震局,本局领导、

工程科、机材科、办公室、安保科。

市公路局办公室2009年7月13日印发

市公路局关于处置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二、组织机构

成立XX市公路局交通战备、抗震抢险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在紧急和突发灾情状态下公路部门的各项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指挥中心总指挥为局长XXX,副总指挥为副局长XXX、XXX和总工程师XXX,成员由各公路分局局长组成。下设交通战备、抗震抢险办公室,该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设在市局工程科,成员由局各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指挥、协调、督促局属各单位的各项战备和抢险救灾任务,审定各项具体应急方案和措施。公路交通战备、抗震抢险保障分队人员名单另附。

三、组织保障

一物资保障。市局物资总库设在XX区XX,设有专用战备物资仓库,存储一定数量的贝雷钢桥等战备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公路抗震防毁物资,由专门仓库人员管理。抗震抢险办应随时掌握战备和抢险物资的储备数量并保持完好状况,同时根据需要增加储备数量和各类物资的保管、更新。

二运输保障。以我局现有的运输力量为依据,必要时,可依据紧急状态法,通过市交战办调用交通运输保障队伍由市运输总公司组建的运输力量。

三通讯保障。利用现有的电话、手机、计算机互连网络和其他公用通讯设施。在公用通讯设施遭到破坏时,通过市交战办调用交通通讯保障队伍由市移动通讯局组建或防汛抗旱指挥部专用通讯线路实施通讯保障。并准备备用摩托车、小车形成联系网络,确保紧急状态下公路抢险信息的上传下达。

四、组织实施

一公路抗震抢险保障分队平时应处于战备和待命状态,加强对公路线上重要部位主要线路、大桥、隧道等的维修养护和日常值班巡查,及时将重要部位的当前状况信息报送局抗震抢险办公室,以便能及时、准确做好预测和决策,遇突况能果断实施有效的应急抢险措施。

二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公路分局要迅速了解公路震情、灾情,确定应急抢险工作规模,并即向局抗震抢险指挥部报告,由指挥部汇总向市府办、市地震局报告,并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市局抗震抢险指挥部按照本预案及时落实组织、物资、人员、车辆等项工作的调度,负责部署、指挥、协调所辖区域公路的抗震应急抢险工作,并随时向上级报告组织落实情况。

三抗震抢险保障分队一旦接到上级下达抢险救灾命令,应立即组织赶赴震区现场,全力以赴投入应急抢险救灾工作。震区现场抢险指挥由现场最高级别党政领导担任,现场指挥根据地震级别、破坏程度采取架设贝雷钢桥、迂回、绕道行驶、抢修恢复等应急方案组织实施。并现场成立公路抢险组、物资供应组、伤员救护组、现场警戒组、后勤保障组、生产恢复组等相应的工作机构,按照国道—重点省道—重点县道的优先次序,采取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确保抗震抢险工作有序进行,尽快修复被毁公路、桥梁、隧道、涵洞恢复公路畅通。必要时还必须在主要路口设置醒目的指示标志或派专人值勤、疏导交通,尽力将地震破坏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序。

附件:一公路抗震抢险工作领导机构。

二公路抗震抢险保障分队人员名单。

三XX市公路局重点保障公路。

四重要桥梁遇毁抢修方案。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震应急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第五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地震应急活动的义务。

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地震应急工作的重要力量。

第二章应急机构

第六条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全国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

第七条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务院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为其办事机构;国务院有关部门设立本部门的地震应急机构。

第八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应急工作实行集中领导,其办事机构设在本级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其他部门;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章应急预案

第九条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由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部门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报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以及有关单位,参照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省、自治区和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还应当报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部门和地方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当从本部门或者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切实可行。

第十三条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一)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二)应急通信保障;

(三)抢险救援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

(四)灾害评估准备;

(五)应急行动方案。

第十四条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部门和地方,应当根据震情的变化以及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对其制定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修订、补充;涉及重大事项调整的,应当报经原批准机关同意。

第四章临震应急

第十五条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其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地震预报。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传播有关地震的谣言。发生地震谣传时,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人民政府迅速予以平息和澄清。

第十六条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宣布预报区进入临震应急期,并指明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临震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10日。

第十七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震情,统一部署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临震应急活动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在临震应急期,各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对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

第十九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向预报区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提出避震撤离的劝告;情况紧急时,应当有组织地进行避震疏散。

第二十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有权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阻拦;调用物资、设备或者占用场地的,事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给予补偿。

第二十一条在临震应急期,有关部门应当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第五章震后应急

第二十二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并指明震后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震后应急期一般为10日;必要时,可以延长20日。

第二十三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指挥部应当及时组织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及时将震情、灾情及其发展趋势等信息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四条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现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并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灾情调查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和上一级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

第二十五条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损毁的道路、铁路、水港、空港和有关设施,并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其他部门有交通运输工具的,应当无条件服从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征用或者调用。

第二十六条通信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其他部门有通信设施的,应当优先为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服务。

第二十七条供水、供电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设施,保证灾区用水、用电。

第二十八条卫生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或者建立临时治疗点,抢救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向受灾人员提供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帮助。医药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救灾所需药品。其他部门应当配合卫生、医药部门,做好卫生防疫以及伤亡人员的抢救、处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民政部门应当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点,提供救济物品等,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其他部门应当支持、配合民政部门妥善安置灾民。

第三十条公安部门应当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尽快恢复社会秩序。

第三十一条石油、化工、水利、电力、建设等部门和单位以及危险品生产、储运等单位,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次生灾害的地点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视、控制,防止灾害扩展。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严密监视灾区火灾的发生;出现火灾时,应当组织力量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火势扩大、蔓延。

第三十二条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应当根据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的情况,按照规定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

第三十三条抗震救灾指挥部可以请求非灾区的人民政府接受并妥善安置灾民和提供其他救援。

第三十四条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国内非灾区提供的紧急救援,由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际社会提供的紧急救援,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和安排;国外红十字会和国际社会通过中国红十字会提供的紧急救援,由中国红十字会负责接受和安排。

第三十五条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的需要,可以在灾区实行特别管制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特别管制措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别管制措施,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决定或者由国务院决定;中断干线交通或者封锁国境的特别管制措施,由国务院决定。

特别管制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宣布。

第六章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六条在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中有下列事迹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一)出色完成破坏性地震应急任务的;

(二)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或者抢救人员有功的;

(三)及时排除险情,防止灾害扩大,成绩显著的;

(四)对地震应急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五)因震情、灾情测报准确和信息传递及时而减轻灾害损失的;

(六)及时供应用于应急救灾的物资和工具或者节约经费开支,成绩显著的;

(七)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第三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本条例规定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

(二)不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和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

(三)违抗抗震救灾指挥部命令,拒不承担地震应急任务的;

(四)阻挠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调用物资、人员或者占用场地的;

(五)贪污、挪用、盗窃地震应急工作经费或者物资的;

(六)有特定责任的国家工作人员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不坚守岗位,不及时掌握震情、灾情,临阵脱逃或者的;

(七)在临震应急期或者震后应急期哄抢国家、集体或者公民的财产的;

(八)阻碍抗震救灾人员执行职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九)不按照规定和实际情况报告灾情的;

(十)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

(十一)有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八条本条例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地震应急”,是指为了减轻地震灾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

(二)“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事件;

(三)“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使灾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自我恢复能力,需要国家采取对抗行动的地震事件;

(四)“生命线工程”,是指对社会生活、生产有重大影响的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系统;

(五)“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贮存设施、水坝、堤岸等。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5篇

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按照本应急预案,组织、指挥和实施震区、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

第一章破坏性地震的类型与地震应急原则

一、破坏性地震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特大破坏性地震三类。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0人至1000人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30亿元以下的地震;在大中城市或地区发生的6.5—7.0级地震;在人口稠密地区或旗县级城镇发生7.0—7.5级的地震。

(三)特大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在30亿元以上的地震;大中城市发生7.0级以上地震;在人口稠密地区或旗县级城镇发生的7.5级以上地震。

二、地震应急原则

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一)市范围内发生一般破坏性地震,由震区所在地旗、县、区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并实施地震应急工作。市人民政府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

(二)市范围内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特大破坏性地震,由市人民政府直接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震区所在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地震应急工作,请求自治区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

(三)发生在几个旗县区或乡镇交界处的地震,由震中所在地的旗、县、区人民政府和主要受灾区的人民政府负责应急工作,其相邻地区的人民政府要大力协助、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发生在邻省区与我市相邻地域的地震,由震中所在地的市级或旗县人民政府负责,其相邻地区的人民政府要大力协助,积极配合,共同做好地震应急工作。

第二章地震应急机构体系与职责

市人民政府设立“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或临震地震预报后,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13个应急专业工作组、地震紧急救援队和地震现场工作队。

第三章备震应急

一、预案准备。各旗、县、区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当参照本预案,从本部门、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本部门、本地区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报市地震局备案,并依据情况的变化及时修订补充。

预案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

2、应急通信保障。

3、抢修救援的人员、资金、物资准备。

4、灾害评估准备

5、应急行动方案

6、疏散地点和抢险指挥地点。

二、积极筹措、储备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各地、各部门(单位)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确保震后及时有效地组织救灾。

三、加强建筑物的抗震加固工作。由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重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防普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要采取拆除或抗震加固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破坏性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制定城市人口疏散方案。市区由红山区政府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危旧房屋多、人口稠密等特点,制定城市人口就近疏散方案。疏散地点确定在交通便利,视野开阔,地势平坦的地区以及体育场和各大、中、小学校操场等。

第四章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区所在旗、县、区人民政府迅速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按当地地震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

旗、县、区地震部门,要迅速了解灾情震情,同时将情况上报市地震局和同级抗震救灾指挥部。

市地震局要立即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在30分钟内测定出地震三要素(时间、地点、震级),快速上报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地震局,并派出地震现场考察队、地震流动监测台,会同震区地震部门进行地震现场考察与震害评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紧急会商会,在地震发生48小时内,及时提出地震类型和地震趋势的初步判断意见,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震情。

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成员要迅速到位,按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开展工作。迅速向市人民政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自治区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向市人民政府和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抗震救灾方案;报告自治区人民政府并抄送自治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市人民政府视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第五章严重破坏性地震和特大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立即转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同时,迅速召开指挥部全体成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依据地震部门确定的震情和所掌握的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宣布灾区进入地震应急状态,并将所掌握的震情、灾情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请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委的支持和援助。

市人民政府向灾区迅速派出市领导同志带队的慰问团和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队,赴灾区领导、指挥、协调现场地震应急工作。市长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组织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通报震情、灾情,部署应急行动,视灾情协调驻军、武警,调集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并根据灾情和所在地人民政府的请求,确定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的部门和单位。

二、震区所在地的旗、县、区人民政府迅速设立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本地区的应急预案,迅速了解震情、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及时将震区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和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并抄送市各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必要时实行特别管制措施;按本地区大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做到统一指挥。市或自治区领导到达地震现场后,震区地震应急工作统一由市或自治区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领导、指挥、协调。

三、市地震局应迅速启动本部门地震应急预案,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和自治区地震局报告震情、灾情;并向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报有关情况,提出地震趋势判断意见和应急工作的建议;定时向指挥部汇报震情和灾情发展趋势,并负责全面做好指挥部办公室指定的其它工作。

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立即启动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迅速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各专业组迅速到位,按照各自职责,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确保整个抗震救灾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行。

五、各专业应急工作组(队)应急工作。

(一)地震现场工作队。迅速派出地震现场工作队,对灾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和分析预报,进行地震科学考察和地震震害损失评估,并随时向指挥部报告震情、灾情。如有上级地震部门在现场,地震现场工作队要服从上级地震主管部门的调动,积极配合上级地震部门,共同做好地震现场工作。

(二)地震紧急救援队。调动市公安消防支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埋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产、消防灭火、控制严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地震监测工作组。按照大震应急预案,迅速测定地震震级、发震时间和震中位置;派出地震现场考察队(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组和流动监测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召开紧急会商会,在48小时内提出地震类型和趋势判断意见;加强监测,做好余震序列的分析和强余震预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平息地震谣传,稳定社会秩序。协调震区与邻省的监测工作。

(四)工程震害与重建规划组。组织建设等有关部门,对受损建、构筑物和生命线工程设施、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抗震鉴定,对危房提出拆除或加固的意见,负责指导或组织建、构筑物抗震加固。参与灾区重建规划,参与地震灾害损失评估。

(五)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抢修组。调动驻军、武警以及地方力量,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抢救国家重要财物、机关档案、抢修被毁道路、桥梁、水库及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协助有关部门负责急救物资的运输、存放和看管等工作。完成指挥部部署的其它救灾抢险工作。

(六)医疗救护与疾病预防控制组。组织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迅速派出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做好卫生防疫、救治和污染源、传染源的处理工作,并迅速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必要时组建震区中心医院。

(七)交通运输保障组。组织交通、铁路、民航部门迅速调集本系统人员、物资,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机场和有关设施;调集本系统和社会有关部门的交通运输工具,迅速调运抢险救灾物资、输送救援人员和灾区伤病员。

(八)通信保障组。组织通信等有关部门,迅速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抗震救灾通信畅通;经批准可调用其他有关部门的通信设备等。其他有关部门要迅速恢复本部门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6篇

1.1目的

为保证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切实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管理,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在震时能够高效有序地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1.2工作原则

*区防震减灾应急工作实行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分部门负责的原则。

1.3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务院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特制定本预案。

1.4破坏性地震类别和分级管理

依据地震震级及震灾的大小,破坏性地震可分为三类:一般破坏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强烈破坏性地震。

一般破坏性地震: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该类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其应急工作以区政府为主负责组织抢险救灾,同时报请省市政府、省地震局及省级部门给予指导和帮助。

严重破坏性地震:指辖区内发生6—6.9级地震(或邻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人员伤亡在数百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占到全区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此类地震发生后,其应急工作在省政府领导下,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紧急动员,全面实施应急预案。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抢险救灾。

强烈破坏性地震:指辖区内或邻近地区发生7级以上地震,人员伤亡数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上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此类地震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市政府、省政府,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全面实施应急预案可紧急状态和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2、应急机构的组成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政府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市政府指导下,统一领导全区救灾工作。

严重破坏性地震或强烈破坏性地震预报或突然发生后,区政府要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并迅速将灾情和震情报告市政府、省政府,请求支援,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集中组织临震和抢险救灾工作。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政委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由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区级领导、区人武部部长担任。成员有区委宣传部部长、**分局局长、粮食*分局局长、区政府办主任、计委主任、区科技局局长、民政局局长、卫生局局长、教育局局长、区商贸旅游局局长、财政局局长、交通局局长、文化体育局局长、农林水牧局局长、区建设局局长。

抗震救灾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本预案,对抗震救灾工作,实行集中统一指挥。

2、组织地震现场指挥部,统一部署现场抢险救灾、震情监测、灾情评估、制定震区紧急管理办法和非常措施。

3、代区政府草拟给省、市政府灾情及救灾工作的报告。

4、统一安排调用、批准进入灾区的救灾物资、设备和人员。

5、组织接待中央、兄弟省、市、区及国际组织的慰问团或救灾组织,接受和分配救灾资金和物资。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八个工作组。

办公室主任由区政府办公室主任担任,副主任由科技局局长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承办指挥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落实指挥部的各项决定和协调各工作组的工作,以及政委、总指挥、副总指挥交办的各项紧急任务。

八个工作组如下:

1、震情监测与震灾评估组

组长:科技局局长

副组长:建设局局长、科技局副局长

成员:区地震办负责人、区各地震测报站负责人及区建设局、民政局、农水局有关人员。

职责:监测余震活动,预报强余震,提出防范对策,建立编发震情通报,开展震害调查,进行强度划分,按规定时限作出震害快速评估和总评估,并提出建筑物防灾安全鉴定意见。

2、抢险救灾组

组长:区人武部部长

副组长:驻军首长、**分局局长

成员:人武部(预备役)、驻军、*分局、志愿者救援队

职责:抢救被压人员和国家重点财物,配合有关部门抢修道路、桥梁,运输(包括空运)救灾物资、药品,帮助灾区恢复生产和生活。

3、通信保障和宣传报道组:

组长:区委宣传部部长

副组长:文化体育局局长、辖区邮电管理部门负责人

职责:保障区委、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政委、总指挥、副总指挥、指挥部办公室及震区现场指挥部之间的通讯联络,及时抢修被破坏的设备和线路,尽快恢复震区通讯畅通,同时负责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平息地震谣传,按规定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

4、交通运输组:

组长:交通局局长

副组长:区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职责:紧急调动车辆,保障指挥部的各项紧急用车,及时抢修被破坏的铁路、公路、桥梁,保障交通畅通,负责运输救灾人员和伤员(与医疗卫生组配合)、救灾物资等。

5、医疗卫生组:

组长:区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区建设局局长、区医院、驻区各大医院负责人

成员:区卫生局、建设局、驻区各大医院、区医院、志愿者医护队

职责:组织医疗、防疫、急救队伍奔赴震区,组建震

区医院(所)抢救医疗病员,负责病员的转送和安排,及时检查、监测灾区水源、食品等,防止和控制疫情,负责筹调运送应急物品、医疗器械。

6、物资财务组

组长:区计委主任

副组长:区财政局局长、粮食*分局局长、区商贸旅游局局长、民政局局长

成员:区计委、财政局、粮食分局、商贸局、民政局

职责:负责各种救灾物资及灾民急需生活物资的组织、调运、保管、分配和供应,配合民政工作组作好国家、外地支援物资的接收、运转和救灾物资的分配,同时负责筹集和统一管理抗震救灾经费,承办向省、中央申请救灾经费及向国外请求援助计划。

7、民政工作组

组长:区民政局局长

副组长:区财政局局长

成员:区民政局、财政局、粮食分局

职责:负责震区灾民的疏散,安置灾民的吃、穿、住等,制定救灾标准,发放救灾物资,做好死难者的善后工作,负责接受国内外及社会各界的救助物款。

8、治安保卫组

组长:**分局局长

副组长:各派出所所长

成员:*分局、交警队、武警、各派出所、区治安联防队

职责: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交通秩序,负责指挥部门及要害部门的安全。监视灾区火灾的发生负责扑灭已发火案,抢救受灾人员和物资。

3.临震预报与应急工作要点

3.1信息监测与报告

破坏性地震的临震预报应急期时间,由省政府决定并,区政府根据预报的地区和地震类型,立即决定实施各自有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行动,并对应急活动中发生的有关事项快速进行协调部署。

在临震应急期,区科技局应对实施应急预案工作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并进行强化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收集各种宏微观异常情况和进行调查落实,及时向区政府报告震情动态,同时上报市政府、市地震局,并抓紧组织现场监测、考察灾害评估队伍,准备随时奔赴地震现场。

在临震应急期,有关部门(交通、农水、建设、*、粮食、卫生等)要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临震预报后,区政府要尽快做好救灾物资准备,并根据预报地震的类别进行必要的人员避震撤离工作。

临震应急期一旦发生地震谣传,区防震减灾部门要协助区政府予以平息和澄清。

4、震后应急工作程序与要点

4.1一般破坏性地震

1、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科技局要在半小时内将地震参数报告区政府、市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2、区科技局要在震后1小时内组织地震考察组奔赴震区进行地震的科学考察。

3、区政府在接到一般性破坏地震的信息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部分或全面实施应急预案,宣布进入震后紧急期。

4、区政府紧急会议研究决定以下问题

⑴、听取区科技局关于震情和灾情的情况汇报。

⑵、根据震情和灾情,决定紧急动员抢险救灾的范围、规模,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应急期一般在10天以内),必要时可延长至15天。

⑶、成立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⑷、根据震情和灾情,成立各应急工作组。

5、区科技局要加强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及时将震情趋势报告区政府、市政府和省、市地震局。

6、在救灾工作基本完成,接到不会再有破坏性地震发生的通知后,要向群众明确宣布应急工作结束。

4.2严重破坏性地震

1、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科技局要在半小时内将传到的地震参数报告区政府、省、市政府和省、市地震局。同时要强化震情跟踪和监测预报工作,及时将震情发展趋势和地震类别判定结果上报。

2、区政府在得到震灾情况报告后,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全面实施应急预案,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统一组织抢险救灾工作,并根据需要及时向省、市政府提出支援要求。

3、区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决定以下问题:

⑴、听取区科技局关于震情和灾情的情况汇报。

⑵、根据震情和灾情宣布进入震后应急期。

⑶、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震区现场指挥部,在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指挥本区救灾工作。

4、区科技局协同省、市地震局开展调查,灾情评估和现场震情监测工作。三天内完成震灾快速评估并报区政府和省、市政府。

5、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应迅速处理以下工作:

⑴、根据震情和灾情成立各应急工作组。

⑵、代区政府草拟给省、市政府的灾情初步报告和请求支援报告。

6、现场指挥部和各应急工作组应首先做好以下工作:

⑴、组织抢救被压人员和死伤病员的处理救治和运送安置工作。

⑵、严格控制火灾、易燃、易毒物品,及时扑灭已发火灾,制止有害气体的泄露。

⑶、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讯、供电、供水设施。

⑷、尽快修复被损坏的道路、桥梁,优先保证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伤亡病员的转移。

⑸、加强治安保卫,打击不法分子,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

⑹、加强宣传,及时制止和平息各种谣言,安定人心,妥善安置灾民生活。

4.3强烈破坏性地震

强烈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政府应立即全面实施应急预案,强化本预案中关于中等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的各项应急工作。全面投入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震害伤亡和损失,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将震情、灾情报告省市政府,请求紧急支援。

2、在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进行抗震救灾。

3、做好接受外援和慰问团工作。

5、说明

5.1本应急预案规定了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地震应急活动中的职责,并理顺了各级管理责任和工作的衔接与配合。

5.2根据地震灾害预测,区级各有关部门,驻区大中型厂矿企业均应根据本预案的规定制定各自的实施预案,完善和落实各项应急措施。

5.3震后灾区的生产自救和重点问题,在地震应急期宣布撤销后,参照有关规定,由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5.4本预案由区科技局督促检查落实。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7篇

一、适用范围

(一)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二)临震应急

(三)有感地震

(四)地震谣传

二、事件等级

Ⅰ级(红色)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

Ⅱ级(橙色)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临震应急

Ⅲ级(黄色)较大突发公共事件—有感地震

Ⅳ级(蓝色)一般突发公共事件—地震谣传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

设立局抗震救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统一领导全局地震灾害事件的应对工作。

2、局指挥部组成

指挥部按照组织协调、抢险救灾、宣传报道、后勤保障、次生灾害防御等职责,设立5个工作组;由局长担任总指挥,分管副局长担任副总指挥。

成员单位:局机关各科室、城管执法局、城维总公司、海云公司、城建公司、东部开发办。

3、局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全局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监督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

(2)向区政府报告灾情和救灾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3)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统一把握震情、灾情宣传报道口径。

(二)组织体系框架

1、办公室:责任单位局办公室。

负责贯彻落实局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地震应急工作。

2、抢修救灾组:责任单位局办公室,成员单位包括城管执法局、城维总公司、海云公司、城建公司、东部开发办。负责灾区抢险救灾,组织灾区自救和互救,控制灾害扩大。

3、宣传报道组:责任单位局政工科,成员单位包括城管执法局、联动中心。

按市、区、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负责统一宣传报道口径,宣传防震、避震知识,鼓励、动员群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

4、后勤保障组:责任单位局综合科,成员单位包括市政办、环卫办。

负责抗震救灾所需各项物资的保障和专项资金的管理。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抗震救灾有关物资保障方案;向上级申请救灾经费。

5、次生灾害防御组:责任单位监理科,成员单位包括城维公司、城管执法局、市政办、绿化办。

负责对因地震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如火灾、水灾、爆炸、(气)泄露、放射性污染等进行监视、控制及预防,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

四、应急响应

(一)预案启动

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Ⅰ级红色):当我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时,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立即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系统,各工作组按照本预案的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临震应急(Ⅱ级橙色):当接到我市临震预报,宣布进入临震应急期时,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各工作组进入应对破坏性地震的准备状态。

有感地震(Ⅲ级黄色):当我区发生有感地震时,迅速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宣传报道组等2个组应急。

(二)基本响应程序

1、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局机关的应急反应

(1)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及严重破坏性地震时,在第一时间由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通知指挥部有关领导及各组组长;同时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系统。

(2)各组组长立即通知本组有关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应迅速到达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局机关4楼会议室),最晚不得超过15分钟;

(3)组织实施应急预案;

(4)命令系统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预案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开赴地震现场展开救灾工作;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应急反应

(1)按本预案要求立即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工作系统;

(2)抢险救灾组迅速开展灾区抢险救灾,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

(3)宣传报道组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重建家园;

(4)后勤保障组保障抗震救灾所需各项物资和资金的管理。

(5)次生灾害组对因地震可能引起的次生灾害进行监视、控制和预防,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和蔓延。负责城市基本设施抢险与应急系统的恢复;协调力量对灾区城市被破坏的供排水、燃气热力、道路、桥梁和重要市政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协调电力部门,迅速调集电力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毁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联络系统;优先抢修和恢复区政府首脑机关、抗震指挥机构电力设施,保证用电供电。

2、临震应急的反应程序

局机关的应急反应

(1)一旦接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临震应急通知,在第一时间由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通知指挥部有关领导及各组组长;同时启动局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指挥系统。

(2)各组组长立即通知本组有关成员单位,成员单位应迅速到达局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部,最晚不得超过15分钟;

(3)召开指挥部会议,通报震情,研究、布置临震预报区的防震工作;

(4)成立和派出防震监督检查小组,检查督促应急预案的实施,协调处理有关事项;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应急反应

(1)迅速接受地震速报、灾情速报以及上级震情趋势判断,并将情况及时上报局抗震救灾指挥部;

(2)向局抗震救灾指挥部提出应急反应建议;

(3)实施本部门及督促检查各责任部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准备工作;

(4)组织派出现场工作队伍,开展地震现场指挥协调工作。

有关部门的应急准备

(1)抢险救灾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次生灾害组对预报区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抗震防范或加固措施,做好抢险救灾准备。

3、有感地震的应急反应程序

局机关的应急反应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职责,部署开展全局的抗震救灾工作。

局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应急反应

(1)获知有感地震发生的信息后,立即上报;

(2)接收上级震情会商情况通报,迅速报告局领导。

五、地震应急重点保障与准备

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千斤顶、起重机械等救援器材由城维总公司负责准备;

六、其他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8篇

本预案所称的地震应急,是指对破坏性和有重要影响的地震以及与地震有关、并影响社会稳定和减灾效果的事件的紧急处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破坏性地震(包括一般、严重和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有感地震应急和临震应急。一般破坏性地震或有感地震发生后,由区政府领导我区的地震应急工作;严重破坏性地震或造成特大损失的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即转为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同时接受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领导、指挥和协调。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政府和有关街道办事处立即自动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指标低于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5.0≤Ms≤6.0级地震,也视为一般破坏性地震。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灾区和地震强烈波及区的各街道办事处要迅速了解震情、灾情,迅速报告区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局;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设立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负责本街道办事处地震应急工作。区地震局要负责地震速报、地震灾害损失快速预评估、灾情速报和震情趋势判断等工作,并及时上报区政府和市地震局;向区政府提出应急反应建议;实施本部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工作;立即派出先遣现场工作队伍,开展地震现场考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社会宣传等工作。区政府视灾情对灾区进行支援、慰问。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200至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到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5%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6.0≤Ms≤7.0级的地震,也可视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震灾区和地震强烈波及区的各街道办事处应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实施应急预案,并迅速向区政府报告;区政府迅速做出应急反应并报告市政府。

(一)街道办事处的应急行动

有关街道办事处迅速了解震情、灾情,报区政府并抄送区地震局;成立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负责本街道办事处的地震应急工作,必要时向区政府请求实行特别管制措施。有关街道办事处抗震救灾机构要迅速组织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工作;组织对灾区的救援。

(二)区政府的应急反应

1、区地震局及时向区委、区政府报告震情、灾情,并抄送区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应急工作建议。

2、区政府组成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召集区地震、经贸、发展计划、民政、财政、公安、交通、卫生、建设、通信、人武、供电、物资等部门和单位通报震情、灾情;宣布灾区进入震后应急期;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调区人武部迅速调集部队参加抢险救灾和组织有关部门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必要时,区政府决定采取交通管制和重灾区特别管制等措施。

3、区政府视灾情派工作组赴灾区进行慰问,并协助市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做好应急工作。

4、根据灾情和受灾地区的请求,区政府确定有关部门和单位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有关部门和单位必须按照区政府部署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

区人武部负责迅速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和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并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及时调整抢救和抢险队伍。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

区卫生、防疫等部门和单位的医疗机构要迅速组织急救队伍赶赴灾区抢救伤员,及时检查、监测灾区的饮用水源、食品等,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其他部门的医疗单位,也应立即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进行抢救伤员。

区卫生局负责迅速组织有关单位向灾区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

(3)交通运输保障

区交通、公路、交警等部门负责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桥梁等设施和采取交通管制措施,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畅通和灾民的疏散;协助先遣现场工作队伍尽快抵达震中区开展地震现场监测预报、宏观考察、灾情调查评估等工作;必要时,可以调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民用的运输力量。

(4)通信保障

区内各通信公司负责尽快组织力量恢复被毁坏的通信设施,迅速启动应急通信系统,优先保证区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部门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畅通;架设临时专用线路,尽快恢复民用通信;优先抢修、恢复城区通信。

(5)电力保障

区供电公司要迅速调集抢修队伍,尽快恢复被毁坏的送、发、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讯系统等,保证灾区用电;优先抢修、恢复城区供电;对储有可燃气(液)体的厂矿企业恢复供电时,必须坚持先检修后供电的程序。

(6)粮食、食品、物资供应

区经贸、粮食、供销等部门负责调运粮食、食品(饮用水)与救灾物资,保证灾区必需的供应,尽早恢复商业经销活动。

(7)灾民安置

区民政局负责调配救灾物品,转移和安置灾民,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妥善处理死亡者的善后事宜以及统计灾区伤亡人数等工作。

(8)城区基本设施抢险与应急恢复

区建设局负责组织力量对城区破坏的供水、燃气热力、道路和重要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区基础设施功能;鉴定可利用的房屋,供灾民和抗震救灾人员使用。

(9)维护社会治安

区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要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预防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震情组织实施道路交通管制,保障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事先拟订重灾区特别管制措施,震后迅速报批、公布和执行。

区人武部民兵组织要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10)重要目标警戒

区公安分局要增加警力,加强对区委、区政府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济物资集散点、看守所等重要目标的警戒。

(11)消防

区公安消防部门要严密监控火灾的发生,及时排除火灾事故,防止火灾扩大和次生灾害发生。

(12)次生灾害防御与排险

区经贸、建设、环保、国土资源、水务、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对本系统处于灾区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排除险情,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13)地震监测预报与灾害评估

区地震局要加强地震现场震情监测预报和震情、灾情速报,按照省、市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协助布设震中区临时地震台(站);在省、市地震局的指导下,作出震后48小时内地震趋势判定意见和初步确定地震类型,对较大余震争取做出临震预报;配合省、市地震局开展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及地震宏观考察等工作。

区发展计划、经贸、民政、建设、统计等部门要抽调有关业务和管理人员,参与震灾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

(14)区委宣传部、区广播电视局、地震局要按照《山东省防震减灾应急宣传预案》和《山东省关于震情报道统一口径的规定》及《山东省防震减灾强化宣传提纲》的要求,及时向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做好宣传报道工作,鼓励、动员民众战胜地震灾害,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安定民心,共建家园。

(15)经济补助及补偿

区财政局负责及时安排、拨发抢险救灾的补助资金和灾区救济补助资金。

区民政局要及时为灾区发放救灾款。各保险公司要尽快查勘灾情,为已投保的受灾单位和居民理赔。

(16)地震应急工作综合协调版权所有

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为地震应急工作综合协调机构,负责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抗震救灾部门开展工作,全面了解抗震救灾情况,向上级业务部门、区委、区政府汇报震情、灾情和救灾情况;负责接待上级和外来人员等工作。

(17)其他紧急事项

由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负责。

三、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死亡数超过1000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全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5%以上的地震。在我省内陆发生Ms≥7.0级地震,也可视为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

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立即转为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组织、指挥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区政府领导要迅速召开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区地震局为指挥部办事机构;区政府有关部门设立部门地震应急机构,负责本部门地震应急工作并派出联络员参加指挥部办公室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要求立即采取应急行动,实施应急预案。

四、区抗震救灾指挥、办事机构及其职责

(一)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主要职责及应急决策。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组成

总指挥:区长

副总指挥:副书记、副区长各一名,区人武部部长

基本成员: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贸、财政、民政、地震、安全、公安、卫生、建设、水务、农业、交通、通信、统计、广播电视、粮食、供电、人民保险、人寿保险等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根据灾情需要由总指挥随时召集。

2、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向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报告灾情和救灾应急方案及救灾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2)确定和宣布震后应急或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

(3)统一领导全区地震应急、抗震救灾工作,部署和监督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实施;派出地震灾区现场指挥人员,组织灾区现场指挥部;决定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协助、配合省、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部队派遣的抢险救灾队伍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4)指导抢险救灾,协调解决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5)因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需要,决定在灾区实行和解除特别管制措施。

(6)统一把握震情、灾情宣传报道口径。

(7)协调跨区抗震救灾工作和临震应急事项。

3、特大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就以下重大事项做出应急决策:

(1)根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定,公告灾区进入地震应急期的起止日期及区域范围。

(2)决定和公告成立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其主要成员。

(3)决定派出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4)请求市政府提供紧急支援。

(二)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主要职责及应急行动。

1、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组成

主任:区地震局局长

成员: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计划、经贸、财政、公安、安全、卫生、建设、水务、农业、交通、通信、统计、广播电视、粮食、供电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

办公室设在区地震局。版权所有

2、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险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报市政府;负责与区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有关部门保持联系;贯彻落实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决策和下达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开展地震应急工作;负责接待上级慰问团和地震现场工作团,处理咨询等有关事宜。

3、特大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采取以下应急行动:

(1)地震发生2小时之内,召开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基本成员单位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研究部署地震应急工作,对地震应急工作实行集中领导。

(2)立即组织和启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和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工作。

(3)向灾区派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及医疗救护队,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防止疫情发生。

(4)迅速派出由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地震局、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组成的灾情、险情调查小组,对地震灾区的震中位置、地震烈度、震害损失等情况进行核实、报告,对灾区房屋和桥梁、水库、公路等重要工程及大型企业破坏情况进行调查、录像,及时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出抢险救灾的重点和队伍进入灾区应回避的路径等建议。建议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灾情、险情的发展,不断增派、调整抢险救灾队伍。

(5)迅速组成地震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先遣队,赶赴重灾区直接组织指挥抗震救灾。先遣队应包括区人武部、区政府办公室、地震、公安、安全、民政、通信等部门和单位的负责同志及从事地震现场监测和通讯保障工作的人员与装备。

(6)迅速汇总灾情,在震后2小时内向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首次报告震情、灾情、险情及已采取的抢险救灾措施,及时提出请求紧急支援的项目和内容。

(7)部署向灾区实施紧急支援的有关事宜。

(8)及时编制《震情灾情快报》和《抗震救灾通讯》,供各级各部门参阅并作为宣传部门报道依据。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9篇

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由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小于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领导地震应急工作;大于一般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在省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迅速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县人民政府要立即自动按照本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市辖区内发生50—59级地震,造成一定数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地震。

(一)区县人民政府的应急行动

1.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并及时报告市政府和市地震局。

2.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震情、灾情确定应急规模,实施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抢救、医疗救护和工程抢险工作。

3.区县主管地震工作的部门或机构要迅速派出地震工作组开展震情监视和灾情调查工作,配合市地震局进行震灾评估和地震考察。

(二)市政府的应急反应

1.成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及现场指挥部,统一指挥地震应急工作。

2.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通报震情、灾情,决定进入震后应急期;根据灾情确定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的部门和单位。

(1)市、区县地震部门要加强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报工作,并将震后震情趋势判断及时报告市政府和区县人民政府。立即组织地震现场工作组奔赴震区进行现场震情监测、震灾损失评估和科学考察,并按规定时限将震灾评估结果报市政府。

(2)市政府派工作组赴灾区慰问、指导地震应急工作。

(3)向省政府报告灾情和应急工作情况。

3.市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和本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尽快开展应急工作,并及时抽调人员奔赴灾区进行抢险救灾。

(1)人员抢救与工程抢险。军分区、市武警支队、驻军:迅速调集部队赶赴灾区,抢救被压人员,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2)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市卫生局:迅速组织医疗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向灾区提供所需药品、医疗器械;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区食用水源、食品等。

(3)交通运输保障。市交通局、市市政管理委员会: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救援抢险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疏散。

(4)通信保障。市电信局、市移动公司:负责组织、协调电信运营企业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障抗震救灾的通信畅通。

其它有关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被破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抗震救灾通信畅通。

(5)电力保障。市经委、市供电局:组织力量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发、送、变、配电设施和电力调度通信系统功能等,保障灾区用电供应。

(6)城市基础设施与应急恢复。市建委、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组织力量对灾区城市中被破坏的供排水、燃气热力等市政设施进行抢险修复,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7)生活必须品和物资的供应。市计委、市商贸委、市粮食局:负责调配各种救灾物资及灾民急需食品、帐篷等,保障灾区群众生活必须品的供应;紧急调运粮食,保证地震灾区粮食供应。

(8)灾民安置。市民政局:做好灾民的疏散、安置工作;管理、分配各种救灾物款并监督使用,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负责安排国内外社会各界提供的紧急援助。

(9)治安保卫。市公安局、市武警支队:负责灾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交通秩序,保护首脑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重点文物景点、救灾物品集散点、监狱等重要目标的安全。

(10)消防。市消防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和火灾的扩大蔓延,保证抢险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11)次生灾害防御。水务、电力、国土、邮电等有关部门:对本系统处在地震灾区的易发生次生灾害的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视、控制、防止灾害扩展,减轻或消除次生灾害污染危害。

(12)宣传报道。宣传、广电、地震等部门: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众震情、灾情等有关信息,并采取有效方法平息地震谣言。

(15)震灾评估。市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灾害调查,按规定时限做出震灾损失评估,提出建筑物防灾安全鉴定意见。

(16)保险理赔。市保险公司:协助开展震灾评估,确定投保户的灾害损失并及时给予赔偿。

(17)涉外事务。市外事办公室、市外经贸局、市旅游局等涉外部门和单位:负责在的外国人的善后处理;协助有关部门安排外国救灾人员到地震现场进行考察和救灾;应邀来的外宾、外商及海外人士由邀请单位负责安置;来旅游者由旅游单位负责安置。

4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成:

5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及主要任务:

指挥部办公室组成:

主任: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副主任:市地震局负责人

成员:市军分区、市武警支队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联络员。

办公室设在市地震局,并设综合联络组、震情监视组、灾情信息组。

主要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指挥部报告;负责与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保持联系。

(2)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与震情分析会商。

(3)了解、汇总应急工作情况。

(4)负责审查地震新闻宣传报道,组织抗震救灾新闻会。

(5)负责处理指挥部日常事务,办理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6震区现场指挥部的组成和主要任务:

指挥长:分管副市长或市政府秘书长

副指挥长:有关局、委、办和单位及震区区县的领导。

成员:各应急局、委、办负责人和震区区县负责人。

主要任务:

(1)紧急动员各方面力量争分夺秒抢救被压埋人员和伤病人员;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医疗站和救灾物资供应站,提供急救医药、食物、饮水等,尽量减少人员的伤、病亡。

(2)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灾区内外特别是指挥系统的通信畅通。

(3)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公路、铁路、空港等,优先保证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伤、病人员的疏散。

(4)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设施,保证灾区用水、用电。

(5)严密监控火灾、病毒、病害、易燃、易爆物品;及时扑灭已发火灾,制止病毒、病害、易燃、易爆气体的泄漏。

(6)加强防震救灾知识宣传教育和震情、灾情的正面报道,及时平息各种地震谣言,安定人心。

(7)加强灾区的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保证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

(8)迅速开展震情监视、震灾评估和地震科学考察工作,做好震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工作。

二、中强破坏性地震和严重破坏性地震的反应

(一)中强破坏性地震是指辖区内发生60—69级地震,城区内发生55—60级地震;严重破坏性地震是指辖区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城区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

(二)市政府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按本预案一般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程序,统一组织领导灾区的地震应急工作,全力进行人员抢救和工程抢险并组织本市非灾区对灾区进行援助;请求省政府进行紧急支援。在省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搞好抗震救灾工作。

(三)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市政府首先应尽全力组织抗震救灾,并向省政府和国务院报告,在上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搞好各项震后应急和救灾工作。

三、临震应急反应

接到省政府的破坏性地震预报后,应进入临震应急期,市政府的临震反应主要有:

(一)通知各区县人民政府进入临震应急期。

(二)地震部门加强震情监视,随时报告震情变化。

(三)根据震情发展和建筑物抗震及周围工程设施情况,避震通知,必要时组织避震疏散。

(四)要求有关部门对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五)督促检查抢险救灾的准备工作。

(六)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保持社会安定。

四、其他事项

(一)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制定自己的应急预案。

(二)本预案适用于破坏性地震临震预报后或发生破坏性地震后的应急阶段。

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范文第10篇

一、地震应急机构体系

成立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市内地震灾害临震以后或发生重大地震灾害时,在市地震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指挥、协调下,及时组织开展地震应急工作。

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一室三组,即抗震救灾办公室、综合联络组、抢险救灾组。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成立地震应急领导机构,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在市安监局抗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1.办公室主任由市安监局纪监组长田发进同志担任,成员有陈文、杜玉玫、金谷、薛永泰,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办公室。

办公室主要职责:

(1)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震情、灾情,及时向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2)组织现场强余震监视和震情会商,负责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了解汇总现场救灾进展情况。

(3)负责处理办公室日常工作,以及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2.综合联络组组长由市安监局副局长薛斌担任,李燕、洛瓦降泽、吴恒崇为成员。

综合联络组主要职责:

(1)负责对外的联络和应急物资调度工作。

(2)及时传达贯彻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各项命令,并督促检查受灾各生产经营单位各项命令的落实情况。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保证救灾通讯畅通无阻。

3.抢险救灾组组长由市安监局副局长张玉磊担任,成员有余斌、官庆。

抢险救灾股主要职责:

(1)在临震应急期间,应组织协调各生产经营单位成立抗震抢险救灾队伍,积极开展救灾技术训练,掌握抢险救灾技术。

(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组织各生产经营单位抗震抢险救灾队伍奔赴灾区,抢救被困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3)严密监视灾区火灾、易燃、易爆、有毒气体等次生灾害的发生,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组织抢救队抢救人员和物资,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灾害的扩大蔓延。

二、一般破坏性地震的应急反应

一般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1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下的地震。

各生产经营单位在半小时内向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办公室汇报灾情,每隔一小时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向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

三、中等级严重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

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5亿元以下的地震为中等破坏性地震;造成人员死亡20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5亿元以上的地震,或者发生大于6.5级地震的为严重破坏性地震。

中等或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向市政府及市抗震救灾指挥部报告灾情,各工作股室成员迅速到位,按照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职责开展救灾工作。

四、临震应急反应

(一)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布置应急准备工作。

(二)各工作组、室立即行动起来,确保通讯畅通,集结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工作。

(三)积极协调各生产经营单位储备救灾资金、物资和食品。

(四)协调电力部门保证供电的畅通。

(五)加强对各生产经营单位抗震工作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

五、其他地震事件的处置

(一)有感地震应急

有感地震是指人民感觉到的,但未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显著财产损失的地震。有感地震发生后,应立即启动地震应急预案,按应急预案程序开展地震应急工作,并将紧急情况及时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二)平息地震谣言

当出现地震谣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影响时,应派出工作人员调查谣言起因,做好宣传工作,平息地震谣言。

六、其他事项

预案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市安监局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制定、,报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备案。

上一篇: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