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03 23:11:41

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汽车 品质保证 管理方法

A公司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已经拥有了50万辆/年整车生产能力,累计产量已经达到250万辆。A公司以其优异的产品和卓越的品质得到了广大国人和用户的信赖,置身于中国品质管理优秀企业之列。十几年间,A公司的全系车型均获得过J.D.POWER公司细分市场IQS第一名。此外,A公司在保修期内无偿修理次数和无常修理费用等方面的成绩更是喜人。经过六个月的无偿修理件数0.032件/辆,无偿修理费用为52元/辆。这些成绩表明,A公司一直打造着中国品质最好的汽车!

A公司良好的品质是如何打造的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组织了一个团队,从各个专业的工作视角,总结A公司在品质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供读者参考。

A公司作为丰田汽车的合资子公司,在品质管理方面更多地引用了日本丰田汽车的做法,现将我们了解到的日本丰田在品质管理方面的相关情况简要地介绍。

1.品质定义:从狭义上讲,是指产品的品质,是用来确定物品和服务是否满足其使用目的的所有评价对象、包括其固有性质和性能的整体。从广义上讲,品质是指不仅限于产品的质量,而且包括工作的质量、销售结果以及成本等广泛意义上的品质。

2.品质保证:确保对顾客来说商品的品质是满意并值得信赖。

3.职能管理:

1961年导入日本丰田公司的品质管理(TQC),目的是密切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有效促进业务开展,建立按职能划分的管理体制。此类职能中被视为最重要的是: 品质和成本管理职能。

4.品质保证活动。

“品质保证活动概念图”展示了从产品企划、产品开发到销售和服务全过程中,因“同步工程活动”的开展,使得各步骤并列进行。

品质保证活动概念图:

“品质保证活动概念图”揭示了全员在各步骤、通过与各自相关职能的密切合作,完成规定的、各自的职责,由此而确保品质。换而言之,就是全员都是品质保证的责任人,通过监查来确认各步骤的职责得以实现,进而确保品质优异。

为了进一步理解“品质保C活动概念图”的含义,我们用具体的事例做补充解释。在A公司设有品质保证部,在A公司XX工厂设有品质管理部。A公司品质保证部的主要职责是应对市场质量信息收集,并反馈给工厂,由工厂实施改善。工厂的品质管理部一方面负责整车出厂前的品质检查工作,以及设在相关工序的品质检查工作。产品品质管理的职责主要由各个制造课室(车间)来负责。一旦出现品质问题时,各课室(车间)以及其相关班组负责实施改善。这一做法和一些公司“有品质问题先找品管部门”的做法有较大的区别。在A公司能够体会到“自工程完结”,以及“品质决定于每个工位”的理念。

5.品质保证规则。

从丰田品质管理的发展过程,我们能够了解到,丰田人对品质保证始终给予高度的重视。创业之初,N田佐吉 (丰田集团的始祖)提出“潜心研究与创造,始终站在时代的前端”,“只有经过充分商品测试后, 才能将其投放于市场”。丰田汽车的创始人N田喜一郎提出“监查改良规则”,即“直接把握消费者需求, 将其反映到商品中”;还有“监查产品品质和业务运营,并加以改善”。丰田汽车成立以来,将品质方针确定为:以“好产品,好想法”为企业灵魂,秉持“客户第一,品质第一”的基本精神。

1965年,丰田汽车确定了“品质保证规则”。在丰田汽车公司所有的品质保证活动中,“品质保证规则”位于品质类规则的最上层。在实际业务运营中,需要依据相关的业务运营规定(规则)、标准(规则、规格、基准)及部门规定、要领、流程书等开展实际工作。

品质保证规则定位示意图:

6.监查改良

丰田创业之初,即成立了作为高层直辖的“检查改良部”(品质保证部的前身)。之后又设置了直属役员室的监查改良室,建立了对于难以决策的重要品质问题,由监查改良室审议、决定的制度。再后来设置监查改良会议,为审议品质管理体制层面和重要品质问题改善两个方面。有关监查改良、通过以下会议来运营,即品质机能会议、监查改良会议、监查改良技术会议、制造品质改善委员会。

目前,在中国也设立了“中国品质技能会议”。此会议主要开展品质改善活动的方案确认、进度确认,品质改善信息共享、品质KPI跟踪、中国特有品质问题消除项目跟踪、供应商管理相关情况共享、客户相关情况、EDER(早期发现、早期解决)工作情况、各机能/各公司重点活动内容、SSI/CSI提高、紧急品质情报展开等活动情况。

从丰田在品质管理方面的一些做法。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丰田在品质管理上从起初的高度重视、必备体系的建立,到后来的在传承基础上的有效改善,品质一直被视为丰田工作的重点和经营的基盘。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才成就了丰田汽车的品质品牌,进而为丰田汽车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

结束语

通过传承丰田公司在品质领域不断改善、追求卓越的管理体制,A公司作为丰田在华的重要分支,不断对品质活动进行深入和改进,并结合本土化的特点,发扬品质第一的精神,努力打造质量优异的产品和令人放心的品牌形象。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继续谱写新的图景和篇章。

参考文献:

[1]张根保,何祯等.质量管理与可靠性(修订版)[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品质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冲压件 品质管理 质量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0-145-02

品质管理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车开发过程中,整车外观品质至关重要,因其决定顾客对整车的第一感官印象,而冲压件品质直接决定整车外观品质及整车产品尺寸稳定性,因此对冲压件品质有较高的要求。冲压工程作为整车生产的第一道工序,通过利用设备、模具使板料产生变形或分离,从而得到整车所需的零部件,其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因此作为生产过程控制的第一道关口,品质的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冲压工艺是制造汽车总过程的首道工艺,冲压工程中本着三不原则及品质是制造出来的理念,主要通过对工艺文件管理、品质过程监控管理、工装和模具管理、冲压件产品防护要求、不合格品管理、品质工具、方法的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系统推进品质管理及持续改进,以支撑产品品质特性的实现,使产品满足工艺技术及顾客的要求,并建立冲压车间的品质管理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受控。

下面我们结合日常车间的品质管理推动工作,谈谈汽车冲压件品质管理工作的开展方法和途径,主要管理和控制方面有以下几点。

1 工艺文件管理及传递

冲压工程常用工艺文件通常主要包含《材料消耗定额明细》、《冷冲压工艺卡片》、《检查基准书》、《控制计划》、《工装/模具明细表》、作业指导书》、《自互检标准》以及《工装/模具更改制作通知单》等。

冲压车间文件管理员将接收到的工艺文件结合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并将接收文件发放至使用班组,相关班组长依据工艺文件,结合车间的实际生产情况,编制员工的《作业指导书》、《自互检标准》等,必要时文件管理员组织技术人员对班组长进行培训,保证各班组按照工艺标准执行。过程中车间品质人员负责对变更后的首批件生产情况跟踪验证,在变更实施完毕后第一次生产时,由品质人员结合班组长、技术员对首批件质量进行判定,并保留相关记录,首批验证合格后转入正常生产。

2 品质过程监控管理

冲压车间的品质管理需要严格控制工序质量,深入开展“过程自完结”:推行“双三检”制,即自检、专检、巡检,首件、中间件、末件必检。

生产过程中的第一个制件、生产过程中制件、最后一个制件依照《检查基准书》进行检验,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线员工对冲压件外观进行目视检验,如发现异常则停止生产,联系班长或品质人员进行质量确认。生产线班长负责冲压件质量的巡检工作,如发现异常则停止生产,联系品质人员进行质量确认。对于不能达到生产要求的零部件填写《不合格项报告》,并由车间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批次尾件需在制件上标明“末件、检验日期、检验员姓名”,模具能放置末件的,将末件放入模具内,方便下次首件生产时对比检验。

3 工装和模具管理

3.1 工装/模具

工装和模具管理重点为:台账建立、日常点检、维护保养、维修更改、工装模具改善、备品备件管理,并建立《工装/模具台账》,依据月度生产计划制定月度保养,并按照计划落实工装/模具实施保养。

3.2 设备

冲压设备是冲压三大要素之一,在生产过程中主要针对生产时使用的工艺参数和设备性能参数(设备精度)进行管控,以保证制件品质。

生产时使用的工艺参数是根据模具本身决定的,包括:装模高度、闭合高度、气垫行程、气垫压力、平衡器压力和顶杆规格。

模具调试过程中,操作者按照零部件加工工艺中要求进行设置,过程中需要冲压车间品质检验员每批次生产前对参数的符合性进行检查,并保留记录。

工作台与滑块平行度和垂直度超出偏差时影响制件品质,严重时可能造成模具刃口和导板导柱啃伤,为此应定期对工作台与滑块平行度和滑块垂直度进行检测。关键压力机每季度进行检测一次,其它压力机每年检测一次。

4 冲压件产品防护要求

冲压零部件存放时应使用专用工位器具,工位器具内无油泥、积水等,在使用前将杂物清理干净。零部件在工位器具中码放平稳整齐,存放数量不准超过最大收容数。在临时周转工位器具存放时不得超出工位器具上平面,以防挤压变形。

零部件不允许直接放在地上,临时存放需采用必要的防护,如加垫防护胶垫、木板或纸垫等。夏季潮湿环境下使用纸垫临时存放不得超过24小时;与外覆盖件解除的工位器具相应部位要有防护胶套等措施,以防止磕碰、划伤。

应按照生产计划合理的安排库存,存放过程中注意防尘、防雨、防潮。在阴雨潮湿天气,当冲压件仓库的空气湿度超过80%时,需采取相应措施(如:排风、喷防锈油等),以防生锈。

对于存放时间超过30天的产品应做好防锈处理,每月至少要对制件表面外露部分进行一次检查;若产品出现锈蚀、变形等异常情况,应反馈本部门主任/科长进行迟滞,并做好记录。

冲压镀锌零部件存放时应使用专用工位器具,工位器具底部采取必要的防护,如加垫纸片、防护胶垫等。零部件码放平整整齐且必须随形码放,以防镀锌层划伤、脱落。

产品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防止磕碰、划伤、变形并注意防雨。

5 不合格品管理

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在不合格品上用色笔或纸胶带在不合格部位进行标识。并将不合格品放到不合格品区域或不合格品架子上进行隔离,并在安排人员分析产生的原因及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项可修复的,由责任班组进行返工处理。返工完成后,检验员进行复检,填写返工复检结论,合格后方可使用,否则继续返工或报废。经检验员判定不合格项不可返工修复的,由责任班组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经领导签字批准后采取“报废”处理。

6 品质工具、方法的应用

冲压车间品质管理方面的推进,需要应用一些日常的工具进行推进和应用,以下为一些冲压常用的工具。

6.1 防错

即在过程失误发生之前即加以防止。是一种在作业过程中采用自动作用、报警、标识、分类等手段,使作业人员不特别注意也不会失误的方法,即对不利于客户并且造成浪费的错误进行预测、防止的过程。

生产班组对线体异常点开展防错改善活动,保证生产线体制作消除影响品质、安全、生产等防错改善,并安排人员对监督防错的有效实施,保证车间防错指标达成。当员工操作过程中仅凭目视或感觉操作不易判定是否入料到位,或因制件结构不易区分出现放反,品质不易保证,直接导致质量问题发生。如出现上述情况,生产班组应立即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考虑将模具增加防错装置,防止制件入料不到位或放反。评审通过后,由保全组负责对模具增加防错。

模具防错装置制作完成后,由技术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使用效果做出最终评定,验证合格后正式投入使用。将增加的模具防错定位增加到模具点检表中,由操作者每班次生产前对其点检。

6.2 QC

QC小组包含以下两种含义:传统的QC小组和高等质量工具改进小组。

冲压车间各班组依据其不同生产特性从思路、方法上进行创新。选材以品质维持、品质改善和品质提升为主,车间每月对各班组以QC小组形式,自由结组,从配件质量、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和市场产品质量问题的改进和提升等方面展开活动。品质管理部门每月依据车间上交的QC案例从实施、开展、效果与QC奖金发放等方面展开调查,保障冲压车间质量提升。

6.3 QA

“QA评价表”是运用QFD(质量Quality、功能Function、展开Deployment)手法进行工序设计,将产品标准转化。

运用“QA评价表”,通过对现有工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从而改善工序薄弱环节,提升制造质量水平。

品质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成本控制;品质管理

成本、质量和进度是工程管理控制的三大主要目标,三者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本文主要对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有些工程项目管理中,由于缺乏预算和概算观念,导致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超支现象,直接影响到建设方的投资收益。由于施工材料质量把关不严,施工人员违规操作以及施工工艺水平不高等原因,会影响到工程的品质,这些都是因为品质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导致工程质量存在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在成本和品质两个方面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水平,确保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一、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是工程管理中成本控制的有效环节,也是建设单位对工程成本投入控制最直接的步骤。通过事前控制,可以最大程度的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减少无谓的浪费。事前控制主要体现在投资估算阶段,通过估算,能够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进行总体计划,包括筹建、施工以及建成投产的全部建设费用,一般都在总体设计时进行估算。工程设计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后续所有步骤的实施,通过工程设计能够展现出工程的整体规划,其中对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本都会进行估算,从而为项目投资决策部门提供有利的依据。为了确保投资估算的合理性,还应该制定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调查报告,从工程项目的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分析,从而为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事中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中控制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合同进行控制和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控制。

1、工程合同控制。为了规范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合同管理,在合同中会明确承建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会规定在哪个施工阶段,支付款项的多少,这对于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应该加强工程合同控制,建设单位应该聘请专业公司编制合同文件,将承包人的各项制约条款都外包出去,进而有效防止避免施工单位工期紧、品牌型号不明确等原因而要求各方面的索赔,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切实保证建设单位的利益。

2、施工阶段控制。施工阶段是工程成本消耗最大的环节,所以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成本控制。在施工的过程中,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的管理都会对成本控制产生影响,所以要优化人员分配,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以及使用,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应用。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管理,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标准操作,避免更改设计流程而提高工程成本。

(三)事后控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事后控制主要是指事后的工程决算审计的成本控制和反索赔工作中的成本控制。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好审计工作。对施工的审价和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对造价工程的资料进行有效整理,对于竣工后结算取费进行准确计量,同时对于施工中的变更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如此才能纳入相应的结算;在工程索赔中,合同文件是一项重要依据,只有对合同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建设方才能对承包方的索赔进行强有力的反驳。同时,建设方还应该收集相关的证据和工程资料,做好充分反索赔准备。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品质管理

(一)人员控制

人员控制是工程管理中品质管理的重要因素,在人员控制方面主要是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控制。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各个流程的操作标准,从而能够对工程的品质进行有效的控制。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品质,施工人员作为一线人员,需要具有质量意识,并且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按照施工方案中规定的内容操作。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无法按照设计图完成的部分,一定要向技术人员进行请教,经过协商研究后再继续施工。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施工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需要对人员进行控制,确保工程施工品质。

(二)材料控制

工程项目主要是由施工材料构成的,所以施工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的品质,一定要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在材料采购时,一定要按照规范要求的型号、规格、数量进行采购,并且注意质量的检验,一定要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厂家进行合作。在材料进场时,一定做好质量检验,材料的相关质量资料一定要齐全,一旦发现质量不合格,一律不得进场。在材料进场后做好保管工作,防止材料在保管期间变质。控制好材料的质量,是工程品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方法控制

在工程项目管理的品质管理中,也离不开方法控制,即要对施工的方案、方法和相关工艺进行控制。在进行方法控制时,需要和实际工程相结合,综合考虑施工方案。对于施工方案的控制,应该从工艺、管理、技术、操作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尽量使方案能够做到经济合理、操作简便,有利于整体工程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大多时候,质量问题为技术性工作,因此需要大力采用先进工艺、方法,提高施工方面的水准,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结束语

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程项目开发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而开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降低成本投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由此才能够获取最大的投资收益。所以在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加强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邓君,杜立祥,孟中.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05-25.

[2]李江生,李婷.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问题以及成本控制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05-05.

品质管理范文第4篇

品质管理深化的难题

深化品质管理的难点在于其局限性,即只能在操作层面进行品质管理,在公司治理、执行力、信息的对称性等方面很难实现优秀品质,不能透过各项业务在深层次上进一步挖掘品质管理的神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公司治理中品质管理缺位

董事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承担最终责任,负责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和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如何将董事会制定的发展战略、年度经营计划、投资方案、资本管理以及业务发展规划等落到实处,是公司治理高效率和高品质的基础。在实际运行中,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能真正发挥监督作用的只占三分之一左右。董事会和经营层内部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经营层的行为可能会出现严重偏差而无法及时得到发现与纠正,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也都可能受到损害。这需要加强公司治理中的品质管理建设,健全公司治理组织架构,完善公司治理的权力制衡与监督机制,保证董事会的监督机制和决策的执行力。

信息对称的品质优化不充分

董事会做出正确的决策需要获取充足的信息来使自己对银行的整体情况、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机遇、银行发展战略有一个完整详实的了解,但是专业化的信息管理机构和信息报告渠道还有待于建立和完善。因此,建立信息管理机制使董事会能获得相关信息来保证董事会监控银行的运行状况,及时保证经营管理信息的上传下达,有效解决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树立面向创新的品质管理理念

对品质管理的认识并不能局限于传统范畴,即品质管理不仅单纯包括照章办事,更包括创造性的执行,重点应致力于执行力建设,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经营目标、重大方针和管理原则的战略性指导。通过品质管理建设确保股东大会、董事会决策权能够得到有效贯彻,降低成本,保证经营层在完成股东利益和公司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在品质深化的过程中,应坚持“高品质定位,专业化经营,规范化流程,标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4M(Machine、Material、Method、Man,即机器、材料、方法和人)在品质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适时演进为符合商业银行特点的“利益相关者、流程、制度、方法”四个变动要素。

实践中,滨海银行率先提出面向创新的“品质管理”理念,认为创新首先是思维上的创新,是在方法上、能力上的构建,提出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与产品创新。滨海银行成立品质管理委员会和品质管理中心,加强各项工作的品质管理目标建设,明确品质特性和影响品质的因素,从进度和质量两个方面着力提升各项工作执行力,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品质产生的负面影响。

构建完善的品质管理体系

公司治理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在本质上是权利、利益、责任的理性分配和有效制衡。应在实现股东、客户、员工、社会等相关利益和谐统一的基础上,发挥董事会的核心主导作用,通过品质管理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形成高效的治理机制,充分发挥“三会一层”的效能。

在品质管理建设之初,需要对品质管理的作用做出清晰界定,即不仅在于董事会和经营层的权利配置和决策机制,更在于确保董事会对经营层的监督决策的执行力度,分析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检查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滨海银行成立品质管理委员会和品质管理中心,作为品质管理的决策机构和日常性管理机构,构建起多角度、全方位的品质管理组织体系。

在工作目标的确定上,通过目标分解和任务解析,将董事会的专业决策机构和具体执行机构融为一体化的品质管理平台,并从两个方面着重提升执行力。一是分解任务目标的质量形成过程,量化为各阶段具体工作任务,使每个阶段的工作进展情况都能随时掌控,每个阶段的各项工作都责任明确、目标清晰、有规可循,实现品质管理的流程化控制。二是通过品质管理掌握每项任务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明确每项任务完成的精细化程度,深入分析影响任务完成的各种影响因素,实现品质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

在操作层面上,实现品质管理目标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方案和各项质量目标,组织各项创新工作的品质检查与管理工作;二是根据股东大会、董事会对各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的要求,督促执行;三是根据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督办结果,对影响工作质量的各种因素开展分析;四是参与质量事故的分析,参与组织的业务自查活动及监管机构组织的现场检查活动,监测影响业务质量的技术、管理和人员的各项因素。

在实施过程中,滨海银行注重依靠科学的理念和方法,立足“创新”,全面深入地制订各项工作的时间进展和工作质量。通过扎实有效的措施和科学有效的考核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对每项工作都明确具体负责人、经办人和时间进度等。同时,组织调研,收集、整理品质管理方方面面的信息,总结质量管理方面的典型事例和经验。

建设科学高效的品质管理运行机制

为不断优化品质管理,需要建立品质报告机制、品质督办机制、品质反馈机制和品质研究机制为主体的运营机制,将品质管理的运行机制贯穿从决策到执行的整个工作流程,提升决策的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从而保证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都能理解、贯彻、落实、执行。

品质报告机制

品质管理机构应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变化,准确了解各项工作的真实情况,把董事会的思想原原本本地传达给基层机构,把基层机构的声音反映到董事会,使决策层和基层机构在相互沟通中增进理解,从而增强全行员工的凝

聚力和吸引力。

各执行机构根据董事会布置的工作任务,对本部门阶段性工作的进度和完成质量进行总结,形成定期的品质报告制度。取得阶段性进展的工作则采取例外原则,不定期报送进展材料。

品质督办机制

品质管理机构根据各部门工作进展和质量情况开展协调和督办工作。针对工作难点,结合相关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分析影响品质的内在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对未能按照预计进度和质量完成的工作进行督办。

畅通督办渠道。通过督办工作的正常运行,及时传达决策层的精神,进一步明确督办事项的处理要求和具体时限,建立和完善起董事会应急处理的快速“绿色”渠道。

提高品质督办的办理效率。通过品质督办工作,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办理效率,规范工作程序,将各项具体的督办工作直接落实到具体责任机构和人员,为提高品质奠定基础。

强化具体承办责任。通过品质督办机制的运行,明确各级承办单位相应的职责和时效,提高品质督办机制的整体工作效能,提高承办机构和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形成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

品质反馈机制

品质反馈机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即通过后评价过程,逐渐形成工作反馈机制,使其不断地返回到执行机构中,从而达到持续改善品质的目的。一是将后评价结果与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相联系,将“评价报告”作为评价绩效的重要依据,使后评价中的经验和改进建议真正反馈到部门和经办人手中,对以后工作的改进起到实质性作用。二是对纠正或改善措施进行确认,追踪处理效果;对未能达到质量的工作做好明确的状态标识,督促相关部门继续整改完善。

品质研究机制

品质管理机构就各项工作的落实完成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各机构计划能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围绕督办事项、各项创新工作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开展寻找质量缺陷和薄弱环节的各项研究活动,提出改进措施及相关建议,制订相关质量标准。

优秀的品质是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品质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同时,我们还需要在队伍建设、员工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从源头上为优秀品质提供基础,保证经营理念、发展思路和各项决策在每一位董事、经理、员工的工作中都能得到体现。

(作者单位:北京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品质管理范文第5篇

那么这一次的内容,我们加上一个新的观点「生产效率,何谓生产效率,即除却一切重修或扔掉处理的东西。比如,生产过程中不能组装的零件放在一边,一会儿慢慢再次组装。检查不合格的零件,调整或者修正后再组装。如果再不合格的话作为废品处理。这样,流到现场的所有零部件虽然不能全部都一次性的成品化,但经过特殊处理后均为合格品,也就说这是一次性合格品,还加上了再次组装或者修正后的合格品。但是再组装产品以及修正后的产品,花费了分拆、分析和修正以及再次组装的所有费用。而且工人的操作负担和操作精力都是工厂费用的一部分。花15分钟组装的产品如果再次组装的话,这种“特殊处理”费用将是一次性组装成功的5~10倍。即使在合格率95%的情况下,那5%的不合格产品再次组装的话,后者的费用将占据全部成本的20~30%。反而言之,了解了这一块,对工厂来说无疑是发现了截流的宝藏。只要此处得到改善,这部分的费用将全部转化为利润。

致力于品质管理的公司都会记录“生产效率”,并着手提高“生产效率”。着手的方向即上述的两方面,首先是着眼于偏差和疏忽,分析原因,确认操作工人以及操作现场是否认真执行了规定。在问题或者变化出现的时候,首先通过现场彻底执行3S尝试能否解决。如果规定需要改变的话,按照公司制定的手续向上级提出。为什么第一次组装会出问题,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找出妨碍提高生产效率的理由,一个一个地给予解决。这就是前面所介绍的「不断地改良标准的具体执行方法。对于业务的操作和改良,重要的是让它成为常态。

最后,我们举一个世界著名的汽车制造工厂的例子来说明品质管理的方法。有很多著作介绍过这个内容,有机会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这里我们介绍两个该公司利用上述工作方法的成功例子。首先,该工厂把发现问题看作是一个成长的好机会。出现问题以后不是训斥现场,惩罚工人,反而有可能在最后进行表彰。因为早期发现问题,得以早期学习并制定预防措施,在问题大规模发生之前防患于未然。即使工人实行了错误操作也不会造成恶性影响的一种预先防范的措施。为此,有必要尽可能早的了解造成失败和问题的可能性,所以甚至于可以说欢迎一些小失误的出现。

该公司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彻底的找出一切“浪费”。他们认为消除“浪费”,首先要找到它。比如,在手表的生产现场使用的清除细小垃圾的橡皮空气泵,用手一捏,泵里的空气吹掉手表里的细微垃圾,然后把空气泵放回桌子上。从他们的视点来看,这个动作就是无意义的浪费。没有必要使用空气泵,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作业过程的存在毫无意义。如果因为担心有细小垃圾的话,可以不用手而是用脚来踩泵。这样的话,双手始终都能使用,可以提高作业速度。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已经明白,该公司对于绝大多数人不认为是“浪费”的作业内容提出疑问。这就是他们的常态。

品质管理范文第6篇

所谓兴趣品质,就是人与人之间兴趣的差异性表现,一般可概述为四个方面:

第一,兴趣的倾向性。

人的任何兴趣都是针对一定的事物而发生的。至于针对什么事物而发生,却因人而异。就拿体育教学来说吧。体育专业的学生对体育产生的兴趣,多数来自本人对体育运动的爱好;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对体育很感兴趣,但他们的兴趣出发点不同:有的是为了健身,有的是为了娱乐,也有的是对某项体育专业颇有特长......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说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爱好体育,愿终生从事体育事业,可是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接受体育教育有别,再加上客观条件的影响,其兴趣的倾向性也不完全一样。例如,一个身材高大,从小就受父母在篮球方面的熏陶,他自然在篮球方面有着特殊兴趣;一个终年生活在海滨,或从小就在游泳馆里长大的学生,必然对游泳偏爱;作为北方高校的学生,从小就跟冰雪打交道,冰雪运动则成为他们的拿手项目。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们大脑皮质的不同部分在不同的刺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性质不同的暂时神经联系,因此,不同的人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就会把自己的有关心理活动优先地指向而集中于各种不同的事物,从而表现出不同的兴趣。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巩固某些学生兴趣的倾向性发展,可按因此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一批有所专长的学生,让他们去带动一般的学生。这不仅有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为此,发展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倾向性是高校体育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社会功能价值(包括教育、健身、智力、娱乐、政治、经济等),永远地热爱体育事业,永久地参加各项体育运动,使其兴趣的倾向性不断地巩固和发展下去。

第二,兴趣的广博性。

每个人所具有的兴趣并不一定只限于一种,同一个人很可能具有多种不同的兴趣。不过,不同的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学生喜爱田径,但也十分爱好游泳和球类,甚至对体育美学、体育运动生理及体育哲学等交叉学科也努力的学习与探讨;而有的学生只对某一项体育专业感兴趣,对其它专业或学科概不问津。应该说,前者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广博的人,后者则是对体育专业兴趣偏狭的人。兴趣广博的学生就会表现得生气勃勃,而兴趣偏狭的学生则表现得死气沉沉。不同的学生所以会在兴趣的广博性方面表现出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自幼所受的教育不同,生活实践的范围不同。有的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多种多样,社会生活实践经验丰富,他们的大脑皮质在多种多样的刺激下,形成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所以才会对各种不同的事物均持有一定的积极态度。反之亦然。正因为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广博性有所不同是来自他们对社会生活实践的参与程度,所以,我们要努力使学生扩大自己的生活实践范围,扩展知识面,积极地促进多种多样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广博的体育兴趣对高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是普遍的。这和我国提出的"全民健身纲要"相一致,应该广泛提倡。但就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商品化来说,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培养某项专业的特殊人才,也是当务之急,故应做到"博"而"专"。从心理学上认识,一个学生所以具有博而不专的兴趣,多半是其大脑的暂时神经联系经常处于散漫状态,而缺乏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的缘故;可是,博而又专的学生,其大脑的神经联系则已经建立高度的组织性和系统性,或者说,在大脑的多种神经联系中,有一支主动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支配着其它各种派生性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使它们共同从属于主干,从而使其广博性更加持久,专业性更加突出。

学生的这种兴趣的形成与发展还跟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相关联,尤其跟体育教师自身是否具有兴趣的广博性和专业性以及是否有广博的理论功底分不开。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首先自身要具备这种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体育工作者"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世俗偏见;才能扭转体育教师是只会教书的"教书匠"的看法。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全面发展,学生才能全面发展;只有教师在某方面掌握了特殊的体育技能技巧,学生才会在某方面有所专长。这是一种教、学相长,教、学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第三,兴趣的持久性。

人们对各种事物所发生的兴趣,既可能是持久不变的,也可能是变易无常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体育或某项体育专业的兴趣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往往有些学生对于体育的教学活动缺乏稳定的兴趣,这往往是由于他们起初就对体育学习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和深刻的认识,多为好奇心或某些暂时的功利所左右。过了一段时间,适应不了体育训练的艰苦又没有坚强的毅力,因而开始动遥或见异思迁,或喜新厌旧,更严重者认为从事体育学习或锻炼是一项倒霉的差事。反之,有些学生选择了体育专业或参加了体育锻炼活动,并对其有着相当稳定的兴趣,因为他们比较牢靠地对体育专业或各项体育运动优先发生注意的暂时性倾向,能积极地将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较巩固地确立在大脑的相关部位,并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精细的和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于是,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等相关事物的刺激作用就会不断地扩充、分化或加强他的这一系列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就是学生较深入、持久的对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会在主观上愈来愈发生兴趣的原因。

持久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都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发展或巩固其对体育持久的兴趣呢?这要从教和学两方面同时进行兴趣的引导或开发来实现。所谓引导是指体育教师必须经常不断地向学生讲解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可以说,它将直接制约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在明确目的、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方能发展其对体育的兴趣。所谓开发,多指某些有专业特长或发展潜能的学生而言。例如,对一个下肢修长、身体素质好,灵敏度高的学生来讲,可能是体操、游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腿部肌肉发达,爆发力强的学生来讲,则很可能成为一名田径的健将。这里不仅有智力上的开发,也有体能、素质方面的开发。美国多数运动员出身于大专院校,这和他们的体育教学及完善的体育设施有关,也离不开高层次的体育教师队伍,及较科学的教学方式或方法。一言以蔽之,都与学生对体育有着持久性的兴趣分不开,无兴趣的事情是不会有一番作为的。

第四,兴趣的效果性。

人的任何兴趣并不一定仅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优先地发生注意的倾向,而且还可能是推动一个人积极地去认识或处理某种事物的一种内在动力。这里说的推动作用,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特殊追求和爱好,并已形成明显的效果反应。就以体育教学来说,上田径课时,学生不仅积极完成教师的规定动作练习,而且还能主动的了解田径运动史,课后反复查阅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现代田径运动训练的科学方法及程序,以求不断扩充既得的知识和彻底地掌握这门课程。可见,兴趣的效果性是主要地制约于一个人对于有关事物所感到的自觉需要,以及他在意志锻炼方面所达到的实际水平。显然,兴趣的效果性明显地表现在一个人第二信号系统在它的调节作用方面的基本特征。

不过,人们的兴趣是否是有这种动力作用,以及这种动力作用究竟能产生多大效果,这将是因人而异的。如有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只能简单地完成教师所教的动作,或只心向往之,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运动的精神。这是一种没有效果性的兴趣,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说得再明确一些,就是目前高校的整个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尚需在整体上进行改革。学生一入校对体育就以及格为目的,因此学习被动没有主观能动性,自然也就谈不上兴趣的效果性了。

品质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钢铁;企业;品质管理;问题;对策

一、品质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单纯的被动检验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一味地追求较高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对生产产品进行品质管理,很多企业对于品质管理的概念认识不清,也没有深刻认识到加强产品品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大部分的钢铁企业在原材料购买以及加工,还有销售等环节都出现了严重的脱销情况,而且各个环节都出现了不同的品质管理标准,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都未能做到良好的事先预防作用,而且一旦出现问题也总是在事后进行程序上的处理,并没有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而且事后的处理行为也是无据可查的,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钢铁企业对产品品质管理方面的工作投入都是比较被动的。

(二)检验设备陈旧,检验项目不足

当前我国有很多的钢铁都出现的产品质量检验设备过于陈旧的情况,很多钢铁企业使用的质量检验设备都是比较陈旧的,而且设备表现出的精度也是比较低的,容易造成检测数据失实,再加上操作烦琐,检测需要较长时间,大部分的项目都无法检测出来,只能够对几项国家规定的特定的质量指标进行检验,根本无法检测出钢铁的质量情况。

(三)质量标准单一,效益观念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钢铁企业在进行产品检测的时候都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进行,各种产品根本没有档次之分,只有好和不好,缺少的中间档次。而且很多钢铁企业的管理人员只对检验自己负责的产品质量环节,钢铁总体质量水平的检验严重缺乏。比如技术人员只负责加工,而财务人员也只负责算账,对于其他环节的工作内容根本不熟悉。

二、钢铁生产企业品质管理

(一)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

完善我国钢铁品质管理需要从产品质量以及工作质量两个方面出发,产品质量主要指的是产品拥有能够满足当前人类的某些需要,对于钢铁产品来说,指的是钢铁的规格以及形状,还有外形等多个方面都符合采购标准,这种标准主要包含了国际标准以及企业标准,还有市场标准等等。工作质量指的是在有效保证以及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整个过程当中企业各项工作对于钢铁企业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做出保证,钢铁产品的质量是好还是坏都在于企业工作整体质量的高个低,当前我国大部分的钢铁企业产品质量管理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一个是对产品质量做好管理,另外一个是对工作质量做好管理。钢铁产品只能够有效反映出钢铁在加工制造的整个过程当中的状态,而且也能够反映出当前企业生产技术的实际准备情况,我国钢铁产品的加工以及制造水平,还有辅助生产等所有过程。所以,只有当钢铁产品质量以及工作质量都得到高效管理,才能够真正保证钢铁产品的质量,也才完成了钢铁质量管理。

(二)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

虽然钢铁产品的品质管理工作是否好坏都体现在钢铁产品的质量指标当中,但是同时也受到钢铁加工质量以及外观品质等多方面的影响。随着我国钢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钢铁企业也几乎是在薄利的状态下生存的。所以,坚强钢铁品质管理,保证钢铁品质是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在原材料采购环节,应该处理好采购成本以及钢铁产品价格之间的关系,使得钢铁企业的产品能够保证在高质量的情况下,使用最低的成本获得更高的效益,切不可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产品品质。

三、小结

因此,在钢铁生产过程中,应把质量管理的重点由事后检验转变为把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控制起来,从过去的事后检验、把关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改进为主;从管结果变为管因素,把影响质量的因素查出来钢铁企业的质量管理直接涉及百姓的生活质量和食用安全。因此,提高钢铁质量不仅可为加工企业创品牌、创效益,还可使加工企业真实为广大的消费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况平.品质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不良品控制・品质认证[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 江艳玲,林岳儒.品质精细化管理[M].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海天出版社,2011.

[3] 詹姆斯・R・埃文斯(James R.Evans),威廉・M・林赛(William M.Lindsay),焦叔斌.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品质管理范文第8篇

今年以来,在公司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下,品管部顺利完成了本年度各项工作。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向您们做一个总结报告,请批评指证,谢谢!

一、部门管理上运用系统化、标准化的思想规范了品管部工作流程:

今年品管部人员状况是: 品管部人力:现有8人,控制范围广:包括了进料、入库、出货、生产各制程等工作。加之公司在下半年加强了品管队伍的建设,品管部同时也加强了检验人员的内部培训,同时加强了原材料和入库产品控制的力度,工作量也随之增大。在此种情况下必须加强部门管理,必须使品质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对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 采用日报表对当天的工作进行记录,采用周报和月报对当周或当月工作进行总结并制定下周的工作计划。各责任人按计划行事,并做到跟踪,验证并保证总体任务的完成。

2.对品管部各个控制作业和产品标准用文件的方式予以标准化,让各检验人员严格按文件作业,规范操作。针对原来的进料、出货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不统一,检验员检验时要经常相互探讨,并制定相关缺陷样品封存,查找产品标准并亲自参与功能测试,并将其形成标准文件。先后修改和拟制了原材料和成品的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等多份文件及表格,为作业员提供判定准则。厂部份文件清单具体如下:

部门文件修订

序号 文件名称

1 包装纸箱检验标准

2 模具检验标准

3 iqc检验规范

4 供应商考核规定

5 成品入库检验规范

6 成品出货检验规范

3. 建全了品管部部门质量目标,包括进料和成品漏检率、品质异常跟踪处理率、出货批次合格率等,以确保品质监控的质量。

4. 加强技能知识学习,学习测试和质量检查方面的知识。以便生产能力扩大在部门人力紧张时,检验人员综合质量监控能力,确保部门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体系正常运作:

11年初步展开并实现以下项目:

1.为确保体系的正常运作,于12月23号iso9001:XX版质量管理体系,第三方年度监审顺利通过。

2.统计报表完善质量记录和质量统计,现已形成品质周报和月报统计,能直观的反映各时期质量状况,以便于各责任部门/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即时改善。

3.完善公司质量目标指标,制定了统计和纠正预防措施作业办法。通过管理评审会议,对公司质量目标,于《2011年上半年部门质量目标》进行修改。并通过《质量月报》对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真实的统计,直观的反映目标指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标的目标指标进行跟踪,要求责任单位改善,确保目标指标的达成。

11年初步计划完成项目:。

1.拟制不良品及次品再利用,需规范对已入库成品出现质量问题的返工作业。

2.继续强化产品的入库控制力度,提升出货产合格率;

3.设定11年公司整体目标,阶段目标,部门目标

4. 对文件制定的一些看法,需要一定的可操作性,即是根据真正原因或需要而制定,同时改善的措施无有效落实,但对对策的跟进效果或对策的合理性没有根本落实验证。

三、严格质量控制,完善控制流程和检测手段:

1.进料品质控制:

1).修改了《iqc进料检验作业规范》、《iqc进料品质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文件,规范了进料检验作业流程和检验标准。

2).严格进料检验,9月份开始统计检验物料301批,发现8批不合格。

2.成品质量控制:

1). 拟制了《qc成品入库检验作业规范》、《生产成品包装检验作业规范》、《qc成品检验项目和判定标准》文件,规范了成品检验作业和检验标准。

2). 加强了制程质量控制,设计了制程质量统计报表提供给生产部加强制程质量的统计分析。并针oqc检验到不合格项要求生产部改善,从今年的成品检验结果来看,制程交验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平均成品不良率从去年的10%降到今年的2.2%,提升了近7.8个百分点。

四、11年整体工作小结:

1.回顾过去的一年,在全体品管人员的努力下,实现了品管部:作业按流程、判定按标准、基本做到工作有记录、数据有统计的工作系统化、标准化并实现质量目标。

2.另一方面,从整年所出的质量问题来分析,也体现了现有品质控制手段还存在不够完善,有漏洞的问题。主要是对产品检验手段和检验技术的缺乏。这也是今年品管部检验工作做得不足和遇到最大的困难的地方。必须要重点解决检验手段和检验方法的研究和策划问题,

能真正杜绝问重复产生及习惯性不良的认可。

五、2011年品管工作规划:

时光飞逝,转眼将进入虎福之年。时值公司蕴酿突破发展和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发展之际,面对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市场的变化,品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1.过去的一年品管部人员越来越感受到公司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度加强。品管部将继续按照公司制定的总目标,将品质工作向各部门深入的指示。提升品质人员素质,即时跟进新产品、新标准。做好2011年的品质管理策划,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在质量控制上下大力气加强对产品检验手段、项目和方法的分析研究和策划,必要时将qe工程质量机能展开将引入质量系统控制,加强质量目标的统计和品质异常的跟踪。

2. 品质控制机制虽然得以建立,但仍需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以2011年初将举行的,iso9001:2011内审员上门或外送培训为契机,重新组建“内审员队伍”,全面开展质量体系工作。加强对各部门质量体系的监督检查,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对iso9001:XX版在5月份前需更换到iso9001:2011版,换版过程是:

1).春节后各部门负责人需进行2011版内审员资格培训,及时换成iso9001:2011版,在三月份后要运行新版本。

2).在五月份cqc会进行换版的第一次审核。(如没有换版XX版会自动失效)

3).内校员资格培训,因公司比较多内校仪器,送外校费用高也不方便,需送外培训一名内校员,内校培训需在四月份前培训完成。

3.推行绩效考核与5s活动:

1).为更好的调动员工工作效率,响应公司薪酬改革的需要,对品管检验人员的考核工作将加强。

2).需进行5s活动策划,需拟制《5s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5s工作推行实施办法》,对5s的推动组织、检查标准、各部门负责区域和责任人、奖罚办法等需全面策划讨论,预计2011年3月份开始试验推行。

4.现将2011年品管部质量目标初步制定如下:

月不良率;2%/ 客户投诉:一般性1件/月 严重0.2件/月

品质管理范文第9篇

因此,相对而言即使对于受香影响不大的产品来说,香的品质管理也是重要的。维持香的一定品质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对消费者所购买产品的制造商非常重要,按照顺序分别为:l、成功购买现成的香时;2、成功制造出最终的产品时;3、零售商挑选样品进行检查时;4、换香的同时不让消费者感受到香的变化时

成功购买现成的香时

批次之间的差异不是采购香时的普通问题。发生这种情况时(1)配方中包含稳定性受限的香料或难以获得一定品质的稀有天然香料;(2)多数是由于香料供应商不注意引起。第一种情况时对于变更配方要慎重考虑。若反复出现第二种情况时必须要考虑更换供应商。

即使是非常谨慎的供应商在不同情况下也会出现混料或贴标失误。因此,各种香的运输必须按照收据(receipt)进行确认。通常情况下,这种日常确认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分别为仪器分析和嗅闻。这两种日常确认方式都与折射率和比重相关。虽然在供应商不够忠实的情况下,这样的测定方式不太合适,但是这是维持“持久性”的简便方法,对于检查这样的失误即快速又有效。

刚才提到的以上两种技术虽然即合理又严格,但是因为不是完美的确定的标准,所以需要同时实施缺一不可。恰当的折射率范围是小数点后三位,恰当的比重范围是小数点后三位到五位。因为通过GC对同一样品多次操作时峰值(peak size)会出现2倍左右的差异,所以这个程度应该予以合理认可。许多香料供应商通常情况下至少都会进行更大批次的香的GC分析。

消费者也有可能会要求提供自己所收到的各批次的分析数据副本。就算是这些尝试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品质管理的要求,也会提供对各运输品品质的有形记录。而且,这会对供应商正在进行中的批次的品质管理带来压力。

必须要通过嗅觉对分析方法给予补充。从出现问题的概率比较低这一点来看,这样的检查并不需要精确的顺序和大规模的评价人员。评价人员进行3次判断就足够了,扣除掉两次或三次检测都未通过的样品,并对三次中一次未通过的样品进行重新检测。对于一部分已经具有规模的公司这并不难,只要信赖两人或一人的香料检查即可。与检查组大小无关,必须要经过以下过程。

第一,检查人员要有可以区分特种香的差异之处并能够予以证实。他们能够非常优秀的进行差异试验。

第二,检查人员能够进行有节奏的准备,对香测试有兴趣且愿意为之献身。即使香的品质管理没有占据他们大多数的时间,但是与其他工作相比,还是必须放在非常高的优先顺序上。

第三,不介意检查人员数量,对于自己最终的判定结果{通过或者未通过)必须承担责任。

第四,必须对各种运输出来的香的样品与在盛满的瓶中冷藏保管的基准香对比。香的标准在一年内必须要重新变更一到两次。新的标准与老标准要相互比较,并依据嗅觉和分析方法慎重确认。在对标准进行比较时,如果可以应该使用GC。

另外,这与进来的批次的日常确认相比,这样的比较更好,因为要用到更多的已经熟练的评价人员。与其将各种运送的香与之前运送的香对比,倒不如与不怎么变化的标准对比更好。因为与之前的样品相比,我们并不能提供合理的保护以防止样品香的品质逐渐发生变化。

为了进行标准的比较会使用到“三角测试”,但是要做这样的比较少说也要至少5名以上人员参加。一般情况下,某些香在冷藏保管状态6-12个月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可认知的变化,对于这类香而言上述方法并不合适。

这种香无法与之前时间较久的香区分开来,而且期待有新的标准出现也是不现实的,应在到达工厂的前几天予以混合。因此,由一名或少数能够进行检查的有责任感的检查人员依据标准,与运输来的样品进行成对比较;或者按照新的标准与之前的成对比较等等,通常这才是最合理的方法。

假如包含香的产品在多个工厂进行制造,那么同一批次的香的标准在所有生产位置应该保持一致。特别是如果工厂在同一国家的话,这一准则必须遵守。跨国公司各制造企业对消费者所购商品香的一致性维持程度是公司基准的问题。

成功制造出最终的产品时

香的品质检查应该成为包含香在内的所有产品日常品质管理流程的一部分。要考虑的三个主要侧面分别是,不合格的香的使用;不适当的香的浓度;因纯度/污染/工程中的其他因素引起的异味。

这一阶段主要通过嗅觉检查。也就是说,这一过程不要求很精确,也不需要大规模的评价人员。检查人员只要自己公正地感知其中的微细差异,并明确已履行决定最终产品要使用的香的责任即可。换句话说,假如因为种种原因,香在产品制造后几天出现可认知的变化的话,进行“三角测试”也不是不现实的。基于这样的目的,最理想的管理样品都是来自最后制造的批次。

零售商挑选样品进行检查时

选择香的那一刻进行的稳定性评价是用来设计货架上的产品在预想的放置期间内香的维持程度。但是,设定条件下进行的加速试验通常仅仅是粗略的预计实际情况是怎么发生的。因此,零售商进行样品的挑选是一种好的尝试,且从产品上市后9-12个月左右开始能够维持12个月的期限最好。产品循环慢且疏于库存管理的小商店说不定令人吃惊的会拥有非常久的产品的库存,对此不能置之不理。明确一点,产品的选定方式只有在各包装上体现制造日期时有效。

样品检查时所有具有意义的标准(外观、质感、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包装完整性、当然还包含香都要进行。在这种情况下香的确认有可能是非正式的。也有少数评价人员会按照上期中说明的稳定性评价方法使用大规模的评价人员,通过对比最近的和之前的来确认时间比较久的样品。

香的恶化有可能是容器导致的香的损失、或者香物质与空气或其他产品成分之间的反应引起的化学分解诱发的;脂肪酸化或如喷雾剂气体加速分解般,其他产品成分的分解也会导致香的损失。香料供应商往往能够提供帮助,找出问题原因并提出对应方案。

换香的同时不让消费者感受到香的变化时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单纯低廉的方式进行香的日常品质管理。因为若使用稳定的香并雇佣有责任感的供应商,样品不被通过的概率比较低。制造商不会让消费者感知到那些对销售没有消极影响的变化,从决定用非常“相似”的香替换开始,情况就不一样了。今天,我们不在这里讨论这些变化的合理性,只是来一起探讨一下怎样测定相关的风险。关于用香B把香A替换掉是否慎重的问题有两种判定方法。一个是仅仅通过嗅闻来评价两种之间的差异程度,再根据两者的差异程度判断危险因素。

相对而言,这个方法既简单又低廉。当产品带来的利润无法使主要试验费用正当化时;香在帮助消费者适应产品方面并不太重要时;或者产品的采购模式让消费者很难认知到产品的微细差异时(例如,礼品用产品或季节用产品),这种方式更为恰当。

品质管理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品质管理

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迅速离不开城市建设发展打下的基础。建筑业作为房地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激烈的前提下,怎样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建设项目当中利益的最大化,以成为企业建设发展问卷当中的必答题。

一、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意义

(一)建设项目的成本构成内容

项目建设的成本费用比较广泛,涵盖环境,技术,管理等领域,总体来说包括,土地租赁使用费用,工程建设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税费和利息等方面费用。

(二)实施项目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意义

成本控制和品质控制成为房地产项目占据市场份额的关键因素,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房地产业受到了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控制,另一方面是人们要求的房屋建筑质量越来越高。介于此,房地产在建设项目时应该深入挖掘工程项目的管理潜力,提高效益在管理上的价值,进而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些企业已经预见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对建设工程进行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才有机会获取市场竞争的份额。

(三)成本与品质之间的关系

商品功能和性价比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原动力。商品经济从诞生那一天起就已经和社会发展史融为一体,商品经济是生产力的核心动力;降低商品生产成本,抬高商品市场价格,是市场供货商最大的愿望,商品在市场交换的过程当中,产品品质就成为了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载体,这两个因素是市场杠杆同一个点上的问题;因此供货商必须要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两个极端来假设, 产品成本和品质之间的关系?一种极端是忽略品质无底线的降低成本,直到因成本过度降低成本使得产品生产不能继续进行,此时供应者的市场行为逐渐消失,另一种极端是将所有代价都投入在对品质的追求上,但是受特殊时期技术条件的限限产品出现了极限品质;当趋近极限品质的产品出现时,生产成本也会快速增加,生产成本的增加导致消费能力的减小,市场的交换行为也就随之消失了。

线性关系是产品成本和产品品质在市场供给区域内大形态上的关系。成本和品质在不同的区域当中相互间的影响力也不同。品质追求在产品品质当中有时限性,受市场消费状况的约束。

二、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中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成本控制与品质管理的思想意识

房地产项目建设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一直保持着较大的空间利润。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项目建设发展的快速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提高自身在成本上的管理意识,打破传统的以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来获取空间利润。所以,工程项目建设应制定目标成本,通过对目标成本预算的分析,将目标成本与部门和个体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执行当中找出差距的原因,并进行考察和修正,制定最终的改进措施。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及施工阶段树立成本管理概念,将成本控制和品质管理理念贯穿其中;通过加强对每个阶段的控制与管理,保证预期目标的最终实现。

(二)建立企业长远的规划目标

从企业长远规划的目标出发,对于企业来说任何一个具体项目的实施,都是只是企业的一个战略步骤,是企业实现长远规划建设过程的一个工作。价值在一个项目当中的最终实现取决于企业对项目价值的长远规划;也就是说项目的价值导向是由企业的长远规划决定的;企业战略步骤的确定和长远规划的设立,为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价值标准和导向。价值判断过程的核心工作也就是项目的管理过程,价值判断标准明确了也就意味着控制成本和品质管理在具体问题上的分析也就明确了。

(三)控制和管理材料成本

工程成本控制过程是一个管理复杂涉及领域比较广泛的过程,材料成本的控制在工程管理的成本控制当中,占据的比重一直都是高居榜首。占据着总成本的50%以上。因此,材料费在成本控制环节当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材料费的支出结余是否可控,对于工程费的影响不容小觑。对材料费的控制必须做到认真细致,无论是企业进行材料采购,检查,入库都要做好对材料的控制监督管理。通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监督检查工作信息控制的反馈,在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基础的前提下,运用价格比较的方法选用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运用招标采购的方法将材料采购价格降到最低。比价采购和招标采购,能促进验收时材料质量的提高,实现对于材料使用量上的计算管理,控制施工现场浪费情况和失窃现象的的发生;规范材料结算工作进展的有序进行,从而降低材料施工成本,保证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

(四)切实做好对于工程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效控制是工程管理提升品质的重要前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管理知识的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很好掌握操作流程而且还能够标准的使用施工技术。对工程的施工品质能够很好的控制。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工程品质的好坏,作为实际操作人,施工人员要有质量高于一切的意识,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技能,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对于超出能力范围的施工作业,要及时请教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人员的研究论证后在进行施工操作。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需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控制,保证工程施工的品质不受影响。

(五)运用必要的成本管理控制技术,提高质量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管理控制成本,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顺应时展的趋势。建筑工程设计有很强的时效性,资源也比较广泛,因此,借助先进的管理工具简化管理方式,节约管理时间,提高管理效益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工程品质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六)建立必要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与组织

科学的管理体系和组织能有效的实现成本预先控制和成本动态控制,将资金的投入,转换,对比等基本环节的预先动态结合起来。设立相关的制度规范,通过科学严谨的运作方式,发挥其应尽的作用,确保项目成本管理体系与组织的有序进行。具体内容包括;制定项目最终目标的成本责任体系;制定关于促进成本优化的制度体系;制定项目经理基金调控制度;制定完善的项目成本监督制度;动态调整制度等相关制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项目开发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也越来越残酷,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降低自身的成本投入,从而获取企业更高的收益是开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促进管理水平在工程项目当中的全面提升,就必须要加强工程成本的投入和工程品质管理。

参考文献:

[1]张继宣.项目成本控制的过程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2]郭小川,李志,赵业兴.浅谈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2).

[3]束志峰.工程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路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2.

[4]袁昕.品质管理与工具的应用[J].广东科技,2011,(10).

[5]黄小斌.物业管理企业服务品质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

上一篇:计划管理范文 下一篇:交通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