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18 07:44:25

贫困户申请书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1篇

2014年7月28日,该省某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村干部编造7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虚假资料,骗取扶贫资金24.25万元,其中15万元被个人据为己有的刑事案件。该县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商某甲、商某乙犯贪污罪。

A村是坐落在该县某乡的一个行政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300余人,在册耕地面积3327亩。自2011年开始,商某甲任A村村长一职。2012年3月,商某甲以土地流转方式在A村下辖的一自然村承包了369.37亩土地发展莲藕种植,约定以每年每亩小麦800斤的标准支付租金。商某甲坦言:“藕坑前后共投资了120多万元,自己出资80多万,在乡信用社贷款40万元,当年便赔了20多万元。”

20多万的亏损让商某甲很是着急,他四处想办法筹钱。恰巧,当时商某甲和村支书杜某某、会计商某某在乡政府参加了扶贫开发的相关会议,会上商某甲得知县里要求各村搞扶贫资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这项工作由村里统一组织,各村干部负责具体实施,并当场发了项目申报表。

“当时莲藕种植项目处于亏损状态,我正发愁没钱往里投,就想利用这次机会套取扶贫资金支撑我的项目,所以在散会后我就将扶贫项目申报表拿走了。”商某甲说。

在A村,经县扶贫办认定的贫困户共有160多户,且扶贫办在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审核过程中,还需要对上报的农户审核、照相。为了不让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对这个假项目产生怀疑,当年9月,商某甲与村党支部委员商某乙从全村100多户里挑了70户能“控制住”的农户,并以每户出资12500元合作种植莲藕项目向县扶贫办申报。

商某乙在供述中说:“2012年,乡政府在发给村里的通知中提到,国家对贫困户有补贴,商某甲就让我帮他填一些材料,随后我们俩就根据项目要求伪造了70户的申请书和《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建设协议书》及每户出资表等材料,让乡扶贫专干马某某领着去了县扶贫办交材料。”

为了应付县扶贫办的实地核查,商某甲和商某乙事先要求70户村民好好配合。“2013年9月,商某甲让我好好跟这70户农户谈,让他们按照要求好好配合,等出资入股后,就能得到3500元的补贴款。”商某乙说,商某甲还向农户们允诺:“到时候这笔扶贫款批下来后,不会亏待你们!”验收时,商某甲带领扶贫办工作人员以其个人莲藕种植项目冒充村里申报的扶贫项目。

证人马某某当时任乡扶贫专干,据他回忆:“2012年秋天,商某甲和商某乙上报了申报材料(包括70户村民的申请书和《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建设协议书》),我和副乡长盛某某还到A村入户调查了几户,主要是核对这些农户是不是入股了,有无形成书面材料,调查时商某甲和商某乙都在场。《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建设协议书》是他们二人提供的,提供时就有这些农户的名字。”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姚某某说:“ 2013年下半年, A村70户贫困户集体申报发展莲藕种植项目,我们实地去看了,确实有藕坑,问了几户参与的农户,都说自己家也出钱做这个项目了。县扶贫办根据国家政策,给这70户贫困户各补贴了3500元。”

但A村村民曹某丙、刘某某、刘某甲、孙某某(李某甲妻子)、李某乙、董某某、刘某甲、杨某某证实,2012年自家没有种植莲藕,没有以出资的形式入股商某甲所经营的莲藕种植,也没有以此为由向国家申请扶贫到户增收项目资金,《省扶贫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建设协议书》上的签字也不是自己签的,之前一直不知道此事。

2013年6月,县扶贫办将款项分别打入70户村民在乡信用社的存折上,总额为24.25万元(有一户批下来的是1000元)。公诉机关出示的省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证实:A村莲藕种植70户,省财政扶贫资金拨付24.25万元,有69户财政扶贫获得补贴3500元,1户获得财政扶贫补贴1000元。

等所有款项到账后,商某甲、商某乙二人组织70户村民分3批从乡信用社将这笔钱取了出来。商某甲回忆道:“我组织70户村民分三批从乡信用社将各户的3500元钱取出来,我在信用社门口等。第一次是在2013年7月28日,13户到乡信用社取了钱;第二次是2013年9月12日和9月13日,24户到乡信用社取了钱;第三次是2013年10月20日至24日,30户到乡信用社取了钱。我们两人和我的重堂兄、两个堂叔、母亲、堂侄7人各分了3500元,给其余的61户每户留了1000元(村民曹某某就批下来1000元,就没克扣)。其余扣下来的15万元都存到了乡信用社我个人的存折上。”

A村村民曹某丙、刘某某等8人都证明商某甲和商某乙二人组织他们到信用社取了3500元,商某甲要走了2500元。后来上面检查时,两人又安排他们在调查表上填写“入股并领到了3500元”。

乡信用社代收成功清单证实:2013年6月19日,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扶贫资金24.25万元到A村70名村民账户上(除曹某某是1000元以外,其余各户补助皆为3500元)。

经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商某甲、商某乙二人身为村基层组织成员,在协助政府从事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编造和上报虚假材料,在验收时指使贫困户隐瞒真实情况,骗取公共财物据为已有,数额巨大,其行为侵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廉洁性,符合贪污罪特征,县人民检察院指控罪名成立。本案系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被告人商某乙起辅助作用,系从犯。

本案中,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是国家的一项惠民政策,被告人商某甲身为村委会主任,商某乙身为村党支部委员,均系基层组织人员,在骗取国家扶贫资金的过程中,编造本村70户贫困户项目建设协议书、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申报表、贫困户公示表及验收申请,而后将申请扶贫资金相关材料上报至县扶贫开发办公室,这一系列行为实质上是在协助政府从事扶贫开发到户增收试点项目工作的核心工作,应当认定为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被告人商某乙明知70户贫困户没有投资入股商某甲经营的莲藕种植项目,仍帮助其以70户贫困户名义申请扶贫资金,系共同犯罪,根据本案犯罪事实、情节及社会危害性,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法院作出如下判决:

被告人商某甲犯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所退赃款15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2篇

徐宏阳

曾斌是农六师一三团八连有名的种田能手,过去他一门心思想着自己赚钱,去年团党委在基层党支部开展“双培双带”先锋工程活动后,他主动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帮助职工科学种植棉花和番茄,走共同致富之路,当年被他帮助过的农户职均收入达2.5万元,曾斌自己的收入也达到了6万元。现在在一三团像曾斌这样的致富能手共有271人,其中75人提出入党申请并被确立为入党积极分子,15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这就是一三团在25个基层党支部实施的“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主题。这项工程受到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普遍欢迎,显示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团党委把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快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和文明生态连队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制定2005年至2010年“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五年规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他们还建立了基层单位党政领导负总责、抓落实、见实效的责任机制,团场机关各部门主动发挥牵头抓总作用,紧密配合、大力支持,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

为了顺利推开“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团党委组织基层党支部从基础工作入手,对党员贫困户和非党致富能手的状况进行了全面摸底,确定了“双培双带”对象420人,采取了集中培训、观摩学习等方法进行培训。去年以来,已培训学习886人次,观摩学习1次,请专家教授讲课4次。通过培训,使“双培双带”对象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致富本领显著增强。十三连女党员徐桂兰,原先家庭收入不高,曾是连队的贫困户。参加“双培双带”活动后,她努力学习植棉技术,在党支部的大力扶持下,去年收入两万元,实现了脱贫目标。她说:“‘双培双带’活动,让我甩掉了贫困的帽子。”

该团还采取一帮一、找项目、扶持示范基地、成立种养殖协会等办法,为有能力的党员搭建带动群众致富的平台。去年该团开展了评定党员信用度的活动,为信誉度高的“双带”党员户发放银行农业小额贷款和养殖贷款290余万元,解决了帮带资金不足的问题。还成立哈密瓜协会和养猪协会。去年以来,该团共建立党员哈密瓜科技种植示范户3个,养猪示范户5个,植棉示范户10个,评选出党员十大致富明星户,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带动、示范、引导的作用。

一三团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去年有两个基层党支部被评为农六师“五好党支部”,5个基层党组织被评为团场“五好党支部”,4个落后的基层党支部成为团场的先进单位。解决了党员干部中想富不会富,想带头不能带头的问题,职工中一批致富能手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为党员发展积聚了力量。二是推动了改革,加快了“生产费用自理”的进程。今年该团针对贯彻兵团党委“1+3”文件不够深入的现状,大力推行生产费用自理,要求党员带头,自理率要达到70%,高于职工群众1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党员生产费用自理金基本交足,给群众带了好头。为了不让一名贫困职工和党员贫困户交不起自理金,无法包地,该团党员干部上至团领导下至一般干部,每人出资5000元至2万元建起320万元“帮带”资金,解决贫困户资金不足的困难,力争贫困户今年全部脱贫,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三是基层干部的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变领导为指导,变号召为示范,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群众得到了实惠。

慎言“指示”

冯其宏

前不久,笔者参加一个会议,主持人一开口就说:“现在,我们请王局长作指示。”可王局长没有附和,而是当面直言:“我最不愿意听‘作指示’这句话了。我没那么多指示,白纸黑字红头文件才叫指示;经过党委集体研究要大家执行的才叫指示。其余的,都是我个人意见”。从王局长的话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谦虚谨慎、求真务实的作风,作为一个领导者,这是十分重要的。

由此,我想到另有一些领导干部,他们习惯于别人将他们的讲话称作指示,认为这样就是“一言九鼎”,就能显示自己的地位权威。然而细听那些“指示”,别说谈不上“句句是真理”,有的简直就是套话空话,言之无物,空洞乏味;有的观点模棱两可,无理无据;更有甚者,讲的是个人猜想臆断,或内部消息,最多的只能算是“一家之言”……类似于这样的讲话被称为指示,是很不严肃的,不仅让听者感到无所适从,难以贯彻执行,也降低了“指示”的含金量,使“指示”大贬其值,被群众看轻,以致影响整个政令畅通。

讲话前多搞调查研究,将有关指示精神融会贯通,深思熟虑;讲话时,是文件精神、组织决定的,可以讲是指示,属个人意见的就不要轻言指示,以便人们正确判断、把握。我们的领导干部都这样做了,才有利于上级精神的贯彻执行,才有利于密切干群关系,更好地推动工作。

九团基层连队热心帮助拾花工创收

农五师九团各农业连队派出党员和管理人员详细了解从河南、甘肃、陕西来的拾花工的具体情况,向他们送去法律知识和团场有关保护他们的政策措施,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联系他们中的党员,成立党小组开展党员教育活动;对已到的拾花工,负责向周边团场推荐联系用工事宜,帮助他们创收。冉秀竺、何敏慧等22名河南籍拾花工在八十七团采摘西红柿,10天的时间里人均创收297元。

(张岩红 郭殿忠)

四团建立“党政一把手”监督“互廉网”

农一师四团着力构筑“党政一把手”监督“互廉网”。一是建立组织监督网,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均同团党委签订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团党委定期指派监督小组在单位内部发放民主评议表,重点对“党政一把手”进行评议和监督。二是建立服务对象反馈网,采取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发放问卷表等形式,对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在勤政廉政方面实行监督。三是建立社会监督网,设立举报信箱和热线电话、在基层聘请23名监督信息员,随时对“党政一把手”进行全方位监督。四是建立家庭助廉网,举办“党政一把手”家属培训班,评选“廉内助”和开展“做领导干部廉洁身边人”等活动,筑起“党政一把手”八小时外监督“长城”。自监督网络建立以来,共收到反映“党政一把手”问题的信息28条,对7名干部进行了警示谈话。(郭湘峰)

八十七团无职党员有岗有为

为促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长期有效开展,农五师各基层党支部一是制定了《设岗定责活动日制度》,规定每月第二个星期日为设岗定责活动日,让无职党员及时掌握连队近期的工作动态。二是制定了《设岗定责考核制度》,党支部与每个无职党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评比。三是开展了履行岗责竞赛活动,运用典型激励无职党员更好地发挥作用。四是开展无职党员述职评议活动,使无职党员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置于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五是将入党积极分子也列入定责上岗对象,让他们在实践中受到培养教育。(邢剑秋)

三团掀起学习《文选》热潮

连日来,农一师三团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以专题学习会、座谈会、集中学习等多种形式,认真研读《文选》。该团在学习《文选》中做到了“四个结合”,一是与当前“三秋”拾花工作相结合,二是与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相结合,三是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相结合,四是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相结合。(王智勇)

一二八团创建学习型党支部

农七师一二八团党委组织基层党支部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他们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并将其作为党建两级联创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团组干科购买学习资料1600多册,订阅党报1800多份,分发各支部,46个党支部书记、连长轮流到党校参加学习培训。现在,不少支部书记已读两本市场经济理论经典书籍,有的精通了现代化农业六大精准技术。

(时树仁)

党务问答

一、如何写入党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是要求入党者向党组织表达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请求时所写的书面申请。写入党申请书是申请人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表达自己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明确表达自己的入党要求。要联系思想实际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切忌脱离自己的思想实际,抄书抄报,空谈一般化理论。2.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自己的优缺点和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3.自己对待入党的态度和决心。写入党申请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如实向党组织说明自己的政治历史、本人经历等情况,不得隐瞒或伪造。二是要触及自己的真实思想,切忌脱离实际,泛泛空谈。三是应尽量自己动手写,因故自己不能亲自写的,可由本人口述,请别人,但要说明不能自己写的原因,经申请人签字盖章后交给党组织。

二、入党积极分子如何写思想汇报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3篇

2011年秋季,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这是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观的重要体现。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我校在开学初的近一个月时间里进行了紧张、严密、扎实、有效的一系列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首先,我校以开家长会为主,利用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确保广大学生家长知晓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的政策内容。还通过全体学生会议,班级会议、板报、标语、横幅等形式直接宣传政策内容,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校还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领导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评审组,对学生自愿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书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调查、核实,最后通过比较,初步确定了资助名单,接着我校将资助学生名单及具体的受助原因制成板面在学校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组分别进行公示,并确保公示时间不少于规定的7天,充分接受学生和社会的监督。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登记表》,建立受助学生档案,最后将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市教育、财政部门。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切实减轻了广大农民的经济负担,使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看到了上学的曙光,深受农村农村家长和学生的欢迎。但由于我们是农村学校,生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是山区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所以学生家长组成人群中,特困户多,贫困户多,单亲家庭多,而学校总的受助人数是很有限的,这就给我们受助生的审定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需要反复讲通理才能平息部分家长和学校的冲突情绪。除此之外还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给我们的工作造成缺憾。例如有位学生,其父亲得了白血病,但母亲怕伤孩子的自尊心,便没有让孩子写申请书。后来学校已把名单上报了,这位母亲又找到学校说明情况。但我们只能对她表示同情,并把情况记录下来,待到下次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时再审定。

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中,由于我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组织实施中坚持“三个必须”,“四个到位”,最终达到了“一个确保”,即确保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办成“阳光工程”,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4篇

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战略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户进村入户调查的决策部署,围绕确保我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有效性,对我镇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切实找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摸清脱贫需求、明确帮扶措施等,做到按我省现行贫困标准,精准识别,不多报一家,也不漏报一户,逐户逐人完善帮扶措施,为打赢“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二、调查内容

(一)摸清扶贫对象。通过入户调查,逐户摸清贫困户的家庭人员结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教育水平、就业技能、住房情况、家庭财产、收入来源、林地耕地、致贫原因等,确保挤出水分,查漏补缺,找准对象,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二)找准致贫原因。通过入户调查,采取“问、访、看、查”等方法,逐户摸清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帮助贫困户查找和分析致贫原因,摸清贫困村、贫困户在基础设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能力提升、帮扶政策等要求,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

(三)选准脱贫路子。通过入户调查,进一步细化每个贫困户的帮扶需求,帮助贫困户选准脱贫路子。一是按照“十项重点扶贫”措施,提出一户一策的帮扶清单;二是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提出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

三、调查范围

进村入户调查的对象为2015年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在册的贫困户和新申请为贫困户的农户。

四、人员安排

按照全省进村入户调查工作和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设立以省药监局云震处长为组长的调查小组,组员为陈德文(市民政局科员)、王善洪、黄连英、何夏、李达军、窦诚。

五、时间安排

入户调查工作从2016年6月8日起,时间约一个月。

六、工作程序

(一)准备工作。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从市扶贫办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信息采集系统》中,以行政村为单位,导出并打印《贫困户列表》,并提供新申请农户的《贫困户申请书》,交调查小组备查。

(二)入户调查。调查小组根据贫困户相关资料开展入户调查,填写《贫困户情况调查表》。通过核算2014年农户人均纯收入,比对贫困识别标准(按我省现行贫困标准2650元以下),结合家庭人口、住房、医疗、教育等实际支出情况,确认农户是否为贫困户,并在《贫困户情况调查表》中,写明意见及理由。对确认的贫困户,填写《贫困户脱贫措施调查表》,并根据贫困户的帮扶要求,按“五个一批”的要求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提出帮扶措施建议。对不符合条件的,纳入2016年脱贫名单或剔除。

(三)数据上报。调查小组每天将当天调查结果整理,填写《进村入户调查工作“五个一批”每日情况表》和《进村入户调查工作“十项措施”每日情况表》,并上报至镇政府。镇政府每周汇总,填写《进村入户调查工作“五个一批”每日情况表》和《进村入户调查工作“十项措施”每日情况表》,每周五上午上报市政府办,并抄送市扶贫办。

(四)配合复查。我镇完成调查后,要认真配合由调查总队牵头组成的省第四调查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复查。

七、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我镇成立了镇扶贫开发进村入户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委副书记、镇政府主要负责人黄田平同志担任,副组长由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善洪同志担任,组员为黄连英、何夏、窦诚、李达军。各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把扶贫开发进村入户调查工作作为当前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好抓实,并委派分管扶贫工作的一名村干部专职做好调查工作,至始至终全力参与调查工作,以铁的纪律确保调查工作按质按量圆满完成。

(二)加强统筹协调。各村委会要加强与调查小组的沟通协调,务必全力配合调查小组开展好扶贫开发进村入户调查工作,对不符合贫困标准或已脱贫的农户,该退就退,对新增加的贫困对象,按贫困人口识别标准和程序办理。镇、村抽调人员如没有特殊原因,一律不得请假,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听从指挥,服从组长安排,保质保量完成调查任务。镇政府将对工作不负责的人员进行全镇通报,并作出严肃处理。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5篇

大家好!为了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区市县的统一部署,近年内将对农村达不到抗震的危房全部进行改造。

一、改造对象。居住在危房中的农村极度贫困户、建档立卡户、低保户、残疾户和其它贫困户。

二、改造程序。

一 个人申请。凡符合农村危房改造条件的家庭,由户主自愿向所在地的村委会书面申请,并提供户籍、五保供养、低保金领取、贫困残疾人、贫困户等证件和危房照片材料,并填写《xx县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申请表》。

二 评议公示。村民委员会对收到的申请书及表,经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后,确定危房改造对象,做好会议记录予以公示,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评议公示后,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向申请人说明情况和理由。

三 审查公示。各乡镇(管委会)对村民委员会上报的申请材料组织国土、民政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住房和家庭经济情况等进行调查核实,符合条件的报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不符合条件的将材料退回所在村委会并说明原因。审查结果在各乡镇(管委会)政务公开栏对户主姓名、家庭人口、家庭收入情况、家庭住房情况、拟改造房屋选址进行公示,并留有公示照片资料和会议记录,乡镇(管委会)与经批准的危房改造农户签订改造协议。

三、改造原则。严格按照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采取集中改造与分散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必须是坐北向南),对属D级危房的进行拆除重建(极度贫困户采取集中建设)。一是以自筹自建为主,农户自建确有困难且有统建意愿的,乡村应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帮助农户选择有资质的施工队伍进行统建。二是以分散分户为主,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危房较集中的村庄进行改造,统筹协调道路、供水、环保等设施建设,整体改善村庄人居环境,无论是分散改造还是集中改造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决不允许有偏亲、厚有和冒名顶替的。三是以就地翻建为主,农户确需在异地重建的或集中连片兴建的,必须办理相应合法手续,不得擅自私盖滥建,更不能在高速公路、铁路两侧200米,国省道50米,县乡道20米范围内改造建房等。四是以一幢一户为主,坚决杜绝一幢房屋多户申请验收享受补,确需直系亲属(有3个宅基地证的享受2套,有2个宅基地证的享受1套)建在一幢上的必须屋顶瓦分开且下面有院落隔墙属单门独院。

改造标准。

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户等重点对象,把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作为当前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首要任务,加强危房改造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实行“五个基本”,即基本的质量标准、基本的结构设计、基本的建筑工匠管理、基本的质量检查、基本的管理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水平,全力实现危房改造户住房安全户户有保障。

一质量标准。基础部分的处理必须符合当地地质条件。结构上必须设置上下圈梁和构造柱,极度贫困户的门1米,窗子大于1.8米的必须在每间隔墙打构造柱(构造柱和上下圈梁连接)。其它户的门1.5米,窗子大于2米的必须在每间隔墙打构造柱(构造柱和上下圈梁连接),砌筑砂浆的水泥标号必须满足质量要求,决不允许同一幢房屋出现不同质量的结构,墙体、门窗屋面、地面等围护结构必须符合抗震、保暖、节能要求。建档立卡贫困户房屋改造后建筑面积不得超过40平方米或人均13平方米以内,坚决杜绝室内外豪华装修,外墙体不得贴瓷砖、挂石材,否则不予验收。

二 面积标准。4类重点对象改造房屋的建筑面积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方米以内,且1人户不低于20平方米、2人户不低于30平方米、3人户不低于40平方米;3人以上户人均面积不超过18平方米,不得低于13平方米。农户根据自身需要确定住房面积,缺口资金和超出面积建设费用由农户自筹。

三 补助标准。自治区2017年补助标准统一调整为:“四类重点对象中的极度贫困户”每户补助3.9万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3.6万元,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补助0.3万元;“四类重点对象”每户补助3万元,其中,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助1.8万元,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补助1.2万元;“其他贫困户”每户补助1.5万元,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全额补助。

五、改造要求。一是为使农村危房改造工作公平、公证、透明,请农民朋友们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建设,方可享受补助资金,决不允许建房时不按标准建设,建成后验收不合格到处找关系、托人情,采取5户或10户联保,若出现1户不按标准建设的房屋其他几户均按不达标对待。二是坚决杜绝冒领、克扣、拖欠补助资金和向享受补助农户索要“回扣”、“手续费”等行为,若农民朋友按照规范标准建设的房屋,受到阻碍或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就办事的以及以各种借口收取费用的,请急速向当事人追回资金并留有证据,向纪检监察部门举报。三是由于近几年的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仅靠国家的补助资金,致使农村居住在最危险、经济最困难的老、弱、病残弱势人群无法改善居住环境,基层各级组织既要积极帮助农户自愿申请享受农村廉租房建设,也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采取互建、援建和一对一帮建相结合的方式,发动亲帮亲、邻帮邻,开展社会互助,动员单位、工商企业、社会各界捐款捐物帮助农村特困人群危房改造建设(请农民朋友在房屋侧面上圈梁处抹一块80*80喷绘标志牌位置,验收合格喷(挂)牌)。

农民朋友们,农村危房改造是一项推动社会经济、关系民生、利国利民的重要工程,需要各位农民朋友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才能完成,请参与危房改造的农民朋友积极配合村委班子做好危房改造的前期选址、旧房照片采集等基本信息,县农村危房改造办公室不受理不按规范标准建设的房屋,若出现不按规划随意建设、不节能省地、不抗震安全、先建后申请等一律不予认可,愿大家一起努力共建美丽的新家园。

监督电话:县纪委监察局:

xx县农村危房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6篇

把老百姓的炕头坐热,才能知民意

2014年8月,辽宁省直属机关工委驻村扶贫工作队来到北甸子村。我既是驻村工作队队长,又担任村“第一书记”。刚来时,看到老百姓房前屋后都有细沙,田间地头的庄稼矮小蔫黄……我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也更坚定了要帮扶这里脱贫的决心。

我们工作队开始挨家挨户走访。部分农户家较为偏远,为了准确掌握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也为了让贫困户熟悉工作队队员,我们顶风冒雨照去不误,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的。我们很快便将全村101个贫困户的自然情况、致贫原因、成员信息等内容登记造册,并在电脑中建立电子档案,以此作为精准扶贫的依据。

“自家人串门”一样的频繁入户走访,迅速拉近了工作队与贫困户之间的距离,无论在炕头、地头,还是在村路上,大家总要热乎乎地聊上几句。通过深入了解村情、广听民意,工作队很快梳理出“发展养殖业,让村民富起来;改善基础设施,让村子美起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让村子强起来”的工作思路。

带着感情工作,才能担当帮扶重任

北甸子村三面与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接壤,曾经是风沙扑面、沙丘滚滚,但北甸子人不后退、不屈服,坚持不懈地种树治沙,为辽沈生态环境的改善作出巨大贡献。“工作队要为北甸子村作贡献!”我们频繁到省、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来不少政策和项目扶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成功引进了华能光伏发电项目,项目实施后,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约300余万元。

众人拾柴火焰高。驻村以来,工作队为北甸子村协调帮扶资金800余万元,有线电视安装上了,村路屯路硬化了,路灯、健身器材配备了,村部、活动中心、科普基地和文化广场建起来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改善了。为了让百姓的精气神更高更好,工作队还配合村“两委”班子,先后成立了篮球队、秧歌队,开展了孝德评比活动,协调省级艺术团体到村演出……村民们纷纷感言:“现在的生活条件,比以前那是好太多了。过去总想着搬家,现在是撵都撵不走!”

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果

帮扶101个贫困户,是我们心头最大的事。在我们的协调努力下,村互助资金合作社应运而生,及时帮助村民春耕生产。钱是不愁了,可下一步怎么干呢?

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发展。北甸子村的传统养殖基础较好,我们工作队把发展养殖业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协调扶持资金150万元,从去年开始,配合镇党委、政府在北甸子村建成占地100余亩、牛存栏量600头的养殖小区,现正在探索现代化的经营模式。

脱贫攻坚更需要“先富”带“后富”。我们积极动员养牛大户王辉、李万全带领贫困户搞养殖,同时协调县农信社为每个贫困户贷款20万元。截至目前,王辉、李万全负责的14个贫困户每户都赚了一两万元,实现了脱贫“开门红”。王辉和李万全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自驻村以来,工作队协调省妇联,为两位做癌症手术的妇女争取救助政策;协调省红十字会、省总工会救助一名白血病患者,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捐款5600元;协调有关部门资助骨癌患者1.7万元;组织社会爱心人士资助困难学生和困难群众1万余元;邀请省肿瘤医院的医疗专家到村义诊……真心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自然会得到群众的认可和称赞。“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听赞歌的,而是要这里处处唱富歌!”这是我的真心话。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7篇

中巴国际公路项目坐落在巴基斯坦西北地区,这里平均海拔5000米,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交通闭塞、通讯不便,党支部通过网络和录音录像保持与总公司党委密切联系。按总公司党委的部署,党支部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支部有作风建设的计划和制度,12名党员个个公示承诺。党支部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定期为党员上党课,为职工讲国家、兵团和师的形势,工地办有黑板报和《天路简报》,通过新闻、散文和图片形式及时报道工程进度和表扬好人好事,许多稿件被《天山建设报》刊用。党支部担负繁重的施工任务,但不忘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为使职工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党员带头参加劳动,和职工一起平整土地,建起2000多平方米的营房,有办公室、宿舍、男女浴池、公共厕所。公共娱乐设施也一应齐全,有篮球场、乒乓球室、碟片影视室和图书室,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巴方人员举行联欢。项目部先后有5位同志的6个亲人去世,员工们因远在国外施工,不能回家,党支部对这些同志在精神上、生活上予以无微不至的安慰和关怀。员工们远离故土和亲人,思乡之情强烈,党支部组织录言录像传递活动,在国内外相传播放,拉近了员工与亲人间的距离,员工也保持了良好情绪。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遭遇80年不遇的暴风雨袭击,项目部的一座桥梁、9座涵洞、13处边沟、12处路基被毁,3000多立方米浆石要重砌,7万立方米泥石需要清除。在大灾面前,党支部组织得力,指挥有方,支部书记潘建国拉肚子脱水,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在暴雨中指挥若定。副经理王成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指挥及时清除塌方和路障。党员机械作业队长王爱明冒着落石危险,组织机械手昼夜工作。山体崩塌形成两公里长的堰塞湖,党支部一声令下,党员带头舍弃一切东西带领员工及时转移至山坡上宿营20天,直至危险解除才返回营地。在这次洪灾中,他们保证了施工进度,保证了道路畅通,保证了机械不受损,百名员工无一人伤亡,项目部党支部在海外树支部红旗,扬党员和员工们的风采,为兵团争了光。

从160余次会议所想到的

柳一鸣

前不久,同事拿出笔记本对我说,他去年参加了160余次会议。几乎两天一个会议,有时一天参加几个会议。这真是“三天一小会,五天一大会,会会有我;一周一文件,十天一指示,事事照办”,多么形象的顺口溜啊!为什么“文山会海”会成为久治不愈的“顽疾”呢!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干部作风问题,一是因为一些干部热衷于在办公室看文件、听汇报、作指示,没有深入到基层去贯彻落实,以开了多少会、发了多少文作为评价政绩标准。二是有关部门对各种文件的发放及会议的召开没有科学的、刚性的制度规范,随意性大。结果是主要领导讲话多,讲得累;分管领导陪会多,陪得累,下级疲于应付应付累,累了干部,误了工作,捆住了干部的手脚,耗费了精力和时间。最近,兵团党委提出了今年是“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年”,真希望各级领导干部端正作风作表率,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讲有用的话,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深入基层,用于深入一线现场办公,把“一级讲给一级听”变成“一级干给一级看”,让“文山会海”成为谁都不敢碰的“高压线”。

168团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监督

党员干部既是工作单位党组织的成员,同时也一定生活在某个社区中,为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的监督,农九师168团实行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的“双联双管”机制,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开具单位临时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到社区党组织报道,接受社区党组织教育、管理和监督。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实行信息共享,双向反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掌握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生活、家庭及社会交往情况,社区党组织发现党员干部出现问题要及时向单位党组织反映。该团还在各社区聘请33名党风监督员,重点掌握8小时以外的党员干部作风情况。

(何汶镁)

182团100多户“党员示范户”带领职工致富

5月8日,农十师182团2连党员王佃开的门前新挂了一块醒目的“党员示范户”牌,王佃开说:“这是我的光荣,也是一种责任。”去年创先争优活动以来,该团在全团推选出100名优秀党员,同时又具备致富本领高、带富能力强、示范作用好、对公益事业贡献大标准的作为党员示范户,示范户分布在种植、养殖、经商各个行业。2连党员示范户、自治区劳动模范邹金波致富不忘乡亲,先后拿出60多万元资金帮助10多名贫困户脱贫致富。l连党员示范户农机手张新贵年收入2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连队涌现一批农机能手。

(邵忠新 李向军)

30团个体户党员承诺诚信经营

为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深入开展,农二师30团双丰社区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在团部镇区街道个体经营户中推行“党员经营示范户”挂牌亮身份活动,向广大消费者公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该团个体户党员纷纷与社区党支部签订承诺书,承诺“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发展经济、回报社会”,并将“四承诺”牌匾悬挂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林彬日用百货商店经营者林彬有20余年党龄,上世纪90年代末退职后,就在社区从事百货经营。当社区工作人员把党员经营示范户牌匾送到她手中时,她说:“我是个体经营者,但是党员,更应该作出表率,诚信经营。”

(陈红)

4团着力推行“三个一线”看作风

农一师4团着力推行“三个一线”看作风。一是在基层一线看作风。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干部扎根基层,运用监督评议的办法督促党员干部纷纷下基层,在基层作奉献,增强基层一线的工作活力。二是在一线看作风。把工作作为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情的“窗口”、转变干部作风的平台,要求党员干部在问政于民中知得失、在问需于民中知冷暖、在问计于民中知虚实。三是在效能服务一线看作风。综合运用效能问责、组织处理、纪律处分“三种手段”,加大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惩处力度。目前,全团干部纪律性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周爱萍)

农五师电力公司首批基层优秀干部赴内地学习

5月9日,农五师电力公司首批5

名优秀基层干部赴湖北鄂州电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电力公司党委要求这5位同志要带着感恩之情,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加深对援疆省市的深厚感情;要很好地利用这次学习机会,多听、多看、多问、多记,加强相互交流,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带着问题学习、带着公司的嘱托去认真学习,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学员们一致表示,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虚心求教,树新疆人形象,展兵团人风采。

(李伟 王德勇)

150团十会合一不要文山会海

日前,农八师150团采取“十会合一”办法一揽子开完了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宣传、统战、计生、综治安全、、妇联、共青团、司法,职工代表共11个专题会议。这是该团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提高执政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往每到春耕春播时节,该团都要召开多个大会和若干行业会议,一个会少则半天,多则两天,基层干部和职工代表对此很有意见。今年,该团从精简会议人手,切实转变机关作风,不搞文山会海,开短会、合并会、以提高工作实效,降低机关行政成本,让干部们把精力用在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上。

(杨世文)

131团四项措施推动基层换届选举工作

农七师131团党委周密部署、精心安排,采取四项措施推动基层组织换届工作。一是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深入全团19个农牧连队,宣传选举工作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职工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让职工明明白白选举,真正选出合自己心意的连官。二是深入开展矛盾排查工作,要求基层调解委员会密切关注选举动态,深入了解民意,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及时予以排查化解。三是广泛开展基层换届选举工作的重大意义、目标宣传,并组织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工作人员开展“送法下连队”活动。四是结合今年继续开展的“民主法治连(社区)”创建工作,全力推进基层“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一步依法修订完善连规民约。

(刘英)

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

问:我支部有几名群众申请入党,支委会上强调每个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请问有这样的要求吗?

(王芳)

答:规定,申请入党的人必须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介绍人。这是为了使党组织更好地了解申请入党人的情况。加强对他的培养、教育和考察。这对于保证发展党员的质量,有着重要作用。由什么人做入党介绍人和什么人入党,是十分严肃、慎重的事。规定要有两名正式党员做入党介绍人,一是因为两个人介绍比一个人介绍能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被介绍人的情况,使党组织对被介绍人的考察更加全面、客观,有利于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二是不致因一名介绍人的变动而影响党组织对申请入党人的考察,有利于工作的连续性。预备党员之所以不能做入党介绍人,是因为一方面预备党员还要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另一方面预备党员在党内还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兵组)

个体经营户党员要自觉按时足额交纳党费

问:我支部有几个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请问他们的党费按什么标准交纳?

(周章)

答: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每月按上季度月平均纯收入,参照有工资收入的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交纳党费。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收入一般不够稳定,且相互之间也不平衡,作为党员本人在交纳党费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申报收入数额,自觉做到按时足额交纳。同时,党组织要加强与工商、税务部门的沟通,认真负责地做好从事个体经营的党员党费收缴工作。

(兵组)

入党申请书没有固定格式但有内容要求

问:我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请问入党申请书如何写,对内容有具体要求吗?

(赵正)

答:写入党申请书是申请人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表达自己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明确表达自己的入党要求。要联系思想实际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切忌脱离自己的思想实际、抄书抄报,空谈一般化理论。2、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思想、政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自己的优缺点和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3、自己对待入党的态度和决心。写入党申请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对党忠诚老实,如实向党组织说明自己的政治历史、本人经历等情况,不得隐瞒或伪造。二是要触及自己的真实思想,切忌脱离实际,泛泛空谈。三是应尽量自己动手写。因故自己不能亲自写的,可由本人口述,请别人,经申请人签名盖章后交给党组织。

(兵组)

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人可以重新入党

问:我单位有一员工前几年曾经被取消过预备党员资格,现在他又提出入党申请,请问可以重新发展他入党吗?

(郑荣)

答: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后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不影响其以后入党。预备党员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原因,是由于经过预备期的考察,尚不具备党员条件。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不是党的纪律处分。曾经被党组织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人,经过党组织的教育,确实改正了缺点、错误,提高了政治觉悟,迫切要求入党的,经党组织考察,具备党员条件的,可以重新吸收其入党。

(兵组)

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问:我是新当选的支部组织委员,请问发展党员要履行哪些必要的手续?

(张红)

答:规定,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履行入党手续:1、要求入党的人,必须自愿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入党申请应采取书面形式。2、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要填写《中国共产党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3、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4、党组织对拟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并作出结论。5、党支部在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发展对象,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6、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7、确定两名正式党员做人党介绍人。填写《中共党员入党志愿书》。8、召开支部大会进行讨论,作出决议,并报上级党组织审批。9、上级党组织派专人同申请人谈话,作进一步考察。10、上级党审批。11、发展对象被上级党组织批准为预备党员,预备党员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12、预备党员预备期满后,向党组织提出书面转正申请,经支部大会讨论,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转为正式党员。

(兵组)

不设支委的支部重大问题提交党员大会讨论决定

问:我支部党员人数少,未设支部委员会,请问若遇到重大问题如何讨论决定?

(李江)

答:不设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因为

党员人数少,活动方便,对一些重大问题,可以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不能由支部书记个人决定。有些重大问题不适宜在支部大会讨论决定的,可由正、副书记提出意见,报请上级党组织决定。

(兵组)

办好五大课堂促进职工增收

杨世文

农八师150团22连党支部办好理论、科技等5大课堂,提高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和带富能力,促进职工增收,2010年,该连生产总值达到6864万元,职均收入9.8万元,农八师党委授予该连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廉政文化示范单位”荣誉称号。5大课堂一是办好理论课堂。提高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党支部坚持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每个星期六下午为党员干部理论课堂,由书记、连长或请团里的领导上课,把学习考勤和考试成绩作为干部年终测评的重要依据。组织观看了26部党风廉政建设专题片,建立健全了9项党支部和连队行政工作制度,连队领导去年在一线指导生产平均达312个工作日,帮助职工装卸生产资料468吨,做好事办实事86件。二是办好技术课堂,提高职工致富能力。利用冬闲办职工学校。农忙时在田间地头进行观摩学习,由团场技术员或请院校的技术专家为职工上技术课,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让职工多时段、多渠道、多媒体获取实用技术,发放棉花、番茄栽培技术实用书籍485册。职工张海阳种植120亩裸仁南瓜,因不懂技术,连续两年亏损,学了技术后,去年纯收入28万元。三是办好法律课堂,提高职工法律意识。以往一些干部职工法律知识甚少,特别是从内地来承包土地的新职工,违反治安管理和承包合同的案例时有发生。去年该连党支部组织法律知识培训,请师、市法院和西古城派出所的同志为职工上法律课8次,法律条文和生动案例,使干部深受启发教育,至此,连队从未发生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违反承包合同的事情。四是办好信息课堂为职工传授致富经。150团投资268万元,给46个基层党支部配发电视机、电脑设备,还与北京唐海迪科技信息中心合作,建立信息网络,团场举办信息培训班38次,培训职工6800人次,22连参加培训的人次最多,职工张小武承包3座西红柿大棚,前几年信息不灵,年收入只有9000元,去年及时获取技术和市场信息,纯收入6.8万元。五是办好市场课堂,为职工增收上了保险。党支部通过远程教育网、有线电视、广播及时向职工传达市场信息,还举办市场培训班和市场专题讲座,增强职工市场观念。去年,150团组织职工进市场统一销售农副产品48万余吨,西红柿、大枣出口东南亚。前几年22连种植西红柿屡遭压级压价,职工损失不小,去年由于掌握了市场行情,销售顺畅,收入增加。

大漠深处“兴业连”

翟海河 娅萍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深处有一个叫“兴业”的新型连队,这就是农一师12团24连。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可如今已成为绿荫环抱的花园式单位,职工农闲时住在“城里”,农忙时才去连队和条田,来回都坐小汽车。2010年“兴业连”职均收入9万元。“兴业连”是职工们自己起的名字,他们自豪地说,因为他们有一个带领职工创业兴业的党支部。

24连有耕地1.5万多亩、其中棉花种植1.25万亩。前几年因为种植单一,“一花独放”,职工收入不高,2005年职均收入刚过万元。就在这时,团党委调整加强了连队领导班子,党支部“一班人”郑重承诺,一定要带领群众走上致富的道路。支委们举起拳头宣誓“我是公仆讲奉献、我是领导带头干、我是党员作示范”。党支部首先带领职工群众推广运用现代植棉新技术,同时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自营经济,直播扩建果园2622亩,落实自用地480亩,2010年棉花籽棉单产514公斤,总产达到780万公斤,比2005年增产325万公斤。职工在棉田套种的小茴香使职工增收90万元,套种辣椒增收88万元,仅自营经济就使人均收入增收1万元。紧接着,党支部又在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堵塞漏洞上下工夫,他们反复酝酿并经职代会讨论通过连队干部挂钩条田、义务工管理、连务公开、职工议事等13项管理制度。针对部分职工对承包面积有疑问,党支部立即成立由领导、业务人员和职工代表参加的测量组,对每一块承包地进行了准确丈量,最后公布了承包方案,得到全连职工的一致拥护。从承包面积、物化成本,到连队公务支出、分配方案,党支部每年要进行40多次的党务政务公开,阳光操作理顺了人心。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8篇

335个驻村的日子,对贵州省雷山县人社局驻教厂村第一书记余秀文来说,太短了。时间虽短,感情却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村干部与村民的心齐了,大伙儿发展种养殖脱贫的积极性高了,原本乱堆乱放的寨子变得整洁有序了。这些变化,是他用“绣花”的功夫,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对症下药,小康路上的“好书记”

余秀文到教厂村后,把村子走了个遍,发现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村里大部分人的生活是“一朝越过温饱线,生活再也没向前”。全村共389户、1534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08户、358人。地理位置偏、农民收入低、集体经济少、环境卫生差,是教厂村的真实写照。

2016年,余秀文申请到精准扶贫养殖项目资金30万元,项目却没有实质性进展;垃圾池清运垃圾费用差800多元时,村委干部却束手无策;姑妈回娘家是苗族过年的传统习俗,计划邀请姑妈回家过苗年,但活动策划、资金争取等工作却让村委班子毫无头绪。余秀文心里清楚,教厂村的贫困只是表因,村委班子少了“顶梁柱”才是“病根”。

为了给村里找好“领头雁”,余秀文拿着村支部党员花名册翻来翻去地看,多次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致富能人召开院坝会、座谈会、交流会,听取大家对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方面意见建议,让大家推荐能人贤士。

多少个昼夜,余秀文窝在村委会不足20平米的宿舍里,认真琢磨村情实际、创业政策、发展机遇等,只为写一封致教厂村流动党员的信,并将信件夹在流动党员学习资料中寄送出去,引导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回报家乡。那些日子,他时常没空做饭,往往以一碗泡面应付了事。村委会旁几个村民闻到方便面味道后,去叫余秀文到家里来吃饭,但他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婉拒。

滕兴成曾在广州做绿化盆景生意,返乡后经常带领一队人做工,见多识广,头脑灵活,每月工资收入能达四五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余秀文打起了他的“主意”。一开始滕兴成并不热衷于村级事务,觉得只要能带领几个人脱贫致富就算不错了。余秀文便开始了软磨硬泡,多次找滕兴成沟通交流,“一人富不是富,带领几人富不算本事,带领全村致富才是真本事。”在他的引导刺激下,滕兴成逐渐转变想法,在家人支持下,主动参加村级班子换届选举。

2016年11月15日,教厂村举行换届选举,滕兴成高票当选新一届党支部书记。新书记,新活力,余秀文并没有看错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了,村委办公场所规整了,产业发展思路清晰了,村委班子战斗力增加了。村里900米道路硬化、1.8公里机耕道、2公里生产步道等项目逐一落地。

“没有余书记,就没有现在的我,好多事我还要向余书记汇报呢。谁也没想到,早上还跟大伙儿有说有笑的人,竟突发脑溢血再也醒不过来了,没留下只言片语。”提起余秀文,滕兴成的眼睛依然是红的。

鼎力相助,创业路上的“好大哥”

村民李朝荣小时候脚被烧伤,落下残疾,干不了重活,但他一直自力更生,打算发展养殖业。2016年,夫妻俩用在外打工多年的积蓄,凿通了一条宽2.5米、长300米的产业路,建好了300平方米的养殖场,却再也借不到一分钱买猪仔。眼看家中两名上学的孩子需要钱,夫妻俩忍痛把半山腰上凿出来的“幸福路”封死,提着一大一小两个行李包准备外出打工。

此时,闻讯而来的余秀文拿着小额贷款申请书,气喘吁吁地把两人拦下来,说服他们不要轻易放弃,大家再一起努力努力。2016年8月,他们成功申请到扶贫小额担保贴息贷款8万元,李朝荣夫妻俩当即购买了8头牛、30头猪。目前,养殖场已存栏50多头肉猪、2头能繁母猪、6头肉牛,按每头2000元来算,除去一半的本钱,李朝荣今年至少能赚两三万元,成了村里的养殖示范户。

“余书记知道我的养殖场离村里远,去开会不方便,上面有什么好政策,都会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我。养殖场的摄像头,还是他让我安的,便于管理。一看到这些,我就会想起他。”说着说着,这名40多岁的汉子眼圈就红了,“他走了,我少了一位好大哥。以前,我总想着要放弃这养殖场,现在,我会把它搞得更好。过几年把贷款还清了,我还要带领左邻右舍一起脱贫致富。”

这一年来,除了李朝荣的养猪场,在余秀文的帮助下,吴义等五六户农户还一起成立了宏兴畜禽原生态饲养专业合作社,在东山坪建起占地面积900平米、可喂养150头牛的养殖基地。不愿发展养殖业的,余秀文带领他们种植白芨、独角莲等中药材……教厂村产业全面开花,预计到年底,村里有一半以上的贫困户可脱贫。

嘘寒问暖,扶贫路上的“好儿子”

“他是个好人,不是我儿,但比我儿还好,比我儿还亲……” 已经70多岁的李再祥老人一直念叨着。

3月23日临近中午,“该吃饭了”,李再祥摆好三副碗筷,便急匆匆地朝村委会走去,“小余一忙起来常吃方便面充饥,对身体不好,我去叫他过来吃一口。”可村委会只有一个相机包孤零零地立在办公桌上。愣在门口半天,回过神来的李再祥才佝着背、低着头往回走,走一步就抹一把泪。家里的餐桌旁,放着三把椅子,其中一把是余秀文的。

李再祥是教厂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女儿出嫁后,他和老伴每年就靠低保金勉强度日,生活过得异常艰难。不生病、不吃肉,一年能省下一千多块钱。余秀文得知老人的情况后,隔三岔五就割上几斤肉、买上捉锼果,去看望老人。日子久了,老人不再规规矩矩地叫他“余书记”,而是亲切地喊他“小余”。在他眼里,这个县里来的干部比自己的两个娃还要亲。

2016年,依靠精准扶贫政策,李再祥家养了 10头猪,卖掉后,又买了10头猪仔回来养。年底,李再祥的银行账户余额从往年的一千多元变成了一万多元。过年时,老人家里特地杀了一头猪,看见挂在火炉上方穿成串的腊肉,心里美滋滋的……

装在余秀文心里的,不仅有老人,还有孩子。一次,他看到几个孩子,扒着窗户眼巴巴地盯着教室看。这一幕让他心疼不已:应该让留守在家的学龄前孩子拥有自己的教室!于是,余秀文积极向县教科局反映情况,并多方争取社会资源,修建了村级幼儿园,让学龄前的孩子们进入了课堂。同时,为村里13名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申请到1.22万元补助金,用于他们学习期间的生活开支。

余秀文把自己当成了村里人,经常穿梭于农户、基地和村委会之间,群众随叫随到、有求必应。落实长2200米,满足老丹江自然寨23户、98人的饮水管,帮助36户精准扶贫户申请180万元“特惠贷”……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关于扶贫工作、巡视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坚持问题导向,坚决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责任,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切实做到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圆满收官。

二、排查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少数享受低保兜底扶贫的贫困户,由于政策和子女购车购房等原因,被依规退出低保后,有返贫风险的问题。

整改措施:1、对因子女购房购车等原因已经退出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面开展一次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对出现返贫风险的及时纳入脱贫监测户;2、开展德治与法治扶贫,引导、督促贫困户子女签订家庭老人赡养协议,履行赡养义务;3、对因病因灾造成贫困户家庭临时生活困难并符合临时救助政策的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4、加强动态管理,对已退出低保但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家庭困难的贫困户,符合低保条件的重新纳入。5、对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根据《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在脱贫攻坚期内,给予12个月的渐退期,确保稳定脱贫后再退出低保保障范围。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扶贫局、县司法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立即整改,长期坚持。5月底前整改工作有明显进展,6月上旬前取得实质性成效。

(二)关于低保公示不到位、长期末端公示不能坚持的问题。

整改措施:1、县民政局制定《县城乡低保末端公示工作指南》(见附件4-1);2、各乡镇民政业务承办人员负责每月在各村村务公开栏内对辖区内当月低保对象政策享受情况进行长期末端公示。公示内容包括低保家庭户主姓名、保障对象、保障人数、户月保障金额、县民政局和乡镇人民政府监督举报咨询电话(县民政局监督举报电话7512411);3、在县民政局和乡镇门户网站公布乡镇和县级社会救助热线电话,接受群众咨询;4、县民政局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月开展乡镇低保末端公示落实情况督查检查,并进行结果通报和督办。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立即整改,长期坚持。5月底前整改工作有明显进展,6月上旬前取得实质性成效,保持低保公示常态化。

(三)关于乡镇农村低保档案管理不规范、动态管理资料未及时归档的问题。

整改措施:1、县民政局制定《县城乡低保档案管理工作指南》(见附件4-2);2、县民政局为全县21个乡镇统一配备低保工作专用档案柜;3、按照低保档案管理要求,各乡镇做到一乡(镇)一柜,一村一盒,一户一档,材料齐全。审批类档案(个人档案):包括申请书、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房产证、相关困难证明材料等原件或复印件,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授权书,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报告,入户调查表,民主评议记录,公示照片,低保审核审批表,动态管理审核审批表等。日常管理类档案(综合档案):包括低保政策文件,会议记录、工作请示、报告、总结、批文、信函、低保资金发放汇总表、低保对象花名册、调增(减)人员花名册、低保金调增(减)人员花名册等。4、县民政局加强业务指导和督查检查,并定期进行结果通报和督办。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整改时限:立即整改,长期坚持。5月底前整改工作有明显进展,6月上旬前取得实质性成效,保持档案规范管理常态化。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县民政局成立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和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见附件1,简称“民政局整改工作领导小组”,下同),明确专人负责整改工作,确保各项整改工作部署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各乡镇结合本辖区的问题,成立整改专班,明确责任和整改目标,有序推进整改工作。

(二)建立整改清单,明确职责任务。整改工作实行清单制度,明确整改任务、责任领导、责任单位、整改期限。各乡镇要切实担负起整改主体责任,严格对照整改要求整改。各乡镇要将《县因子女购房购车等原因已退出低保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返贫风险排查表》经乡镇主要领导签字盖章后,于5月15日下午下班前报送到民政局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无类似情况的也必须零报告)。

贫困户申请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贫困户;国家逻辑;乡土困境

中图分类号:F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7)04-0001-07

一、问题的提出

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目前全面开展的脱贫攻坚,中国的扶贫开发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扶贫瞄准单元和目标靶向不断向精准化过渡。作为当前扶贫开发的核心理念,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提出为当前中国农村的反贫困指明了新的方向。所谓精准扶贫是指通过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引导各类扶贫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村到户,逐步构建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1]。精准扶贫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为扶贫“对象―资源―主体”精准、扶贫“目标―过程―结果”精准以及“微观―中观―宏观”的不同扶贫层级精准[2]。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贫困人口进行有效地精准识别是决定扶贫资源到户、到人和解决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举措。在目前各个地区的精准识别过程中已制定了不同的参照依据,如“五看法”“十步工作法”“九不准”等精准识别的一系列国家标准。作为一套国家性的识别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对于精确识别贫困人口和精准帮扶贫困人口均发挥了重要的功能。但是,据笔者在一些地区的调研发现,不同地区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所建立的识别标准在实施过程中遭遇到了乡村熟人社会一整套乡土逻辑的挑战,具体表现在村民对贫困户评选过程中持有各种意见,甚至由于扶贫资源分配的不公频频出现上访和纠纷。令笔者好奇的是,在国家较为严格的贫困识别标准和体系之下为什么在一些困地区对于贫困户的识别仍存在一定的分歧?为什么按照严格的国家标准识别后仍有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无法被识别出来?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精准识别遵从一条什么样的逻辑?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通过对西海固地区一贫困村精准识别过程的学理分析,索其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期为今后的精准识别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

目前学术界针对精准扶贫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精准扶贫的制度解析和实施困境方面[3],对于精准扶贫过程中精准识别的研究仍然较少。在仅有研究中,有的论述了精准识别实践过程中在自愿申请、民主评议、贫困识别标准、公示公告和审核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加大精准扶贫的政策宣传力度,强化对村干部监督、考核和教育等方面来解决此项问题[4];有的则基于AlkireFoster 的多维贫困测度模型,以粤北山区农村家庭为例,多维度定量测算出了主要贫困地区、贫困村、贫困维度和贫困家庭,并提出了相应的扶持对策[5];另外,有的则利用OLS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发现较高的贫困线有利于提高极端贫困人口的预测和瞄准的准确性[6];还有的在国内外现有研究基础上从贫困识别、贫困加总、贫困分解三个模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贫困规模的测度体系以及反贫困效果的评价体系,认为政府扶贫政策达到的目标的不同决定了其扶贫手段的不同, 要从根本上改善我国城市贫困问题, 政府必须制定出亲贫困增长战略[7]。纵观不同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是采取定量的方法来预测贫困线和进行贫困识别,带有很强的时效性,而在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指导思想的脱贫攻坚阶段,缺乏对精准识别过程中的国家逻辑与遭遇到的乡土性困境展开有效的讨论,基于此,本研究将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来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二、田野调查概述

作为“三西”扶贫开发阵地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一直是中国扶贫开发的重点地区,也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确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地区”。从国家实施“三西”扶贫开发以来,这里开启了中国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A村是该地区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该行政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共229户,人口1 159人,其中98%的村民属于回民。A村2016年识别出贫困户74户,占到了该村总户数的32%。从生产生活条件来看,A村地处山区地带,农民主要以种植玉米、胡麻等为主,常年干旱、缺水成为困扰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笔者访谈中听到这里村民常说的一句话“靠天吃饭”。2016年7月笔者所在的“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团队在该村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住村调研,主要就精准扶贫过程中村民普遍反应强烈的精准识别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采用深入访谈的方式就A村精准识别的流程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效的考察,希望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过程中精准识别的一系列不足,为脱贫攻坚阶段贫困户的有效识别提供有效的政策参考。

三、贫困村A村精准识别的过程分析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对于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是进行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基础,如何有效地识别出村庄中的贫困人口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衡量标准和参照依据,所以使用什么样的衡量标准需要各个地区制定较为细化的识别清单。以下笔者将对A村的识别体系进行分析,以期探析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和乡土逻辑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张力,以及这种张力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逻辑。

(一) 第一轮精准识别:国家逻辑的执行过程

1.村民的申请。在贫困户的评选过程中,村里采取村民自愿申请的方式通知村民递交申请书,为了便于统计和考虑到一些农户的文化水平,A村所在的镇政府专门向农户印发了统一格式的贫困户申请表,然后村委会通知需要申请的村民到村委会领取。在前期的申请中有131户向村委会提交了申请表,占该村总户数的57%,申请的户数远远超过了上级政府分配给A村的贫困户名额,这也为后面的评选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2.村委会的评选。在村民将贫困申请书上交村委会后,村委会按照上级所制定的“九不准”和县上所制定的“五看法”对贫困户进行了首次评选。“九不准”的内容为:(1)农户举家外出打工1年的;(2)家庭成员中有财政供养人员的;(3)家庭成员是村两委负责人的;(4)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县城以上城市购置商品或营业房的;(5)家庭成员购置非生产经营性机动车辆,或者购置生产经营性机动车辆价格在2万元以上的;(6)家庭成员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价格在2万元以上的;(7)家庭成员在中心集镇、县级以上城市有经营实体的;(8)经营家庭农场,是种养大户的;(9)“农转非”的。在A村的精准识别过程中,满足以上九个条件的农户都不能被评为贫困户。除此之外还要对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摸底过程中采取“五看法”,并以打分的形式来认定贫困户。五看法的内容为:一看房;二看种植和牛羊;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儿女上学堂;五看信用良不良。按照这套标准,每一项里面都设置了具体的参考标准,并且设置了相应的分值,得分越高说明贫困程度越深。

按照“九不准”和“五看法”进行删选后,在前期131户申请贫困的农户中确定了98户,然后村委会成立了贫困户评审小组,又对这98户进行了二轮识别,评审小组的成员分别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主任、村委会会计、3个村民代表和2名村委委员,共9名成员。为了保证评审小组人员构成的多元化,9名成员分别来自4个村民小组,其中人口最多的一组4名成员,二组2名,三组2名,四组1名。评审小组成立后对98户贫困户通过投票的方式进行了再次删选,按照投票票数必须达到2/3的规定,评审小组评选出了72户贫困户,但是在贫困户名单公布之后,有11户贫困户对其评选产生了异议并要求评审小组对其进行进一步复核。为了能够精准识别到每一个贫困户,评审小组又对这11户贫困户进行了再次审核,审核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笔者将以案例的形式呈现,虽然这4个案例不能一一代表这11户每户的实际情况,但是足以表征出精准识别所遭遇的一系列乡土困境。

(二) 第二轮精准识别中所遭遇的乡土困境

案例1:马某是A村的上一任会计。在第一轮精准识别中按照“九不准”和“五看法”的评分标准,马某被列在了贫困户备选清单中。但是在投票时却落选,究其原因是马某当时在村委会当会计时得罪了不少村民和村干部,因此群众对他的评价不好,所以在投票中大家都不愿意投马某。但是从马某的家庭情况来看,家里不仅供有一名大学生,而且马某的爱人常年有病,每年的开支达几万元。按照“五看法”的标准马某的得分较高,按理来说应该被评为贫困户,但是在投票过程中却落选了。最后,评审小组又对马某的家庭情况进行了再一次识别,发现马某的家庭的确较为贫困,只是因为在村民中的影响和名声不好,所以才在贫困户的投票中落选。

由此可以看出,在第一轮按照国家的程式化、标准化的识别策略,虽然将马某确定为了贫困户,但是在后期的投票过程中却遭遇了落选,因为在第二轮的识别过程中仍然需要村干部和村民的随机投票,而在此过程中,凡是能被投票的农户都已通过了所谓的“九不准”和“五看法”的识别,已经被列为备选清单,在第二轮识别中还必须经过村庄一级的民主投票,而在此过程中,以农村熟人社会为场域的社会互动中,势必在贫困户的评选过程中带有某种关系和人情因素,这也是在贫困户评选过程中所遭遇的乡土困境的第一个层面。

案例2:张某也是A村中的贫困户申请者,家里有一辆两年前买的拖拉机,当时买时价格为22万元,因为这一条张某符合了“九不准”当中的第六条,“家庭成T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价格在2万元以上的”。在第一轮的精准识别中张某因为这一条被排除在了贫困户名单之外,但是张某给评审会的人员反映自己的拖拉机已经开了两年,现在价值远远不到2万元,虽然按照购买时拖拉机的价格自己满足“九不准”当中的第五条,但是,现在拖拉机的价值已经远远不到2万元,所以应该按照现在的价格来估算。令张某困惑的是,在实际估价中到底按照原价还是现价仍然没有详实的参照依据,何况按照“五看法”的标准来评估时,张某的得分很高,所以理应被评为贫困户,但是张某仅凭“九不准”当中的第六条被排斥在外。

精准扶贫要求对于贫困户的收入以及财产情况作出详细的估算,但是通过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由于识别技术和评估工作的落后性,对于贫困户的财产和收入情况很难做出精确的估算,在识别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模糊性,这一方面是由于目前在精准识别的第三方评估方面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撑,对于农户的收入以及财产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估体系;另一方面,在农村不规则的社会中,农民对于自身财产和收入状况缺少明确的概念,很少有农民能对自己每年的收入、支出以及现有的财产做出比较精准的计算,这也给目前政府的精准识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案例3:李某是A村四组的村民,其哥哥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精准识别后被评为贫困户,但是李某却没有被评为贫困户,所以引起了他极大的不满,李某对贫困户评审小组反应“我和我哥哥的家庭情况差不多,为什么他被评为贫困户,我却没有被评为贫困户,如果要评的话我们弟兄俩都应该被评为贫困户,如果不评则都不评,否则我就要到县上上访”。在经过这样一番闹腾之后,评审小组经过商议后为了确保公平,决定将李哥哥从贫困户名单中删掉,至此,李某才没有了意见。

在对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识别过程中,不患多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一直是困扰当前有效精准识别的一大主要原因。正如上面案例所呈现的,面对贫困程度相似的目标群体,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精准识别才能确保精准扶贫的公平性?例如按照现行国家贫困标准,人均年纯收入在2 300元以下的被评为贫困户,但是一些处于2 299元的人就无法享受贫困户的待遇,在农村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过程中这种现象尤为普遍,而且在一些地区因为贫困户的识别而引起的上访不在少数。在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些地方的贫困人口没有被精准识别到,不是因为贫困名额的限制而是在农村社会中普遍所存在着的公平观念,一些地方因为贫困户评选中存在的分歧而使一些真正贫困户没有得到确认。为了避免有些村民因为贫困户评选中出现的不公平现象和因纠纷而产生上访,一些村干部宁愿放弃一些贫困人口名额。村干部在纠纷调解中所能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有限, 开始逐步舍弃长远考量去维持地方性文化共识而一味地追求暂时利益,单纯地以完成纠纷调解任务为目标[8]。从而以维持基层的稳定成为各级行政组织所追求的目标,这也是一些贫困人口长期以来无法被识别到的一项主要原因。

案例4:在A村精准识别中,据村里第一书记反映,有些真正贫困的农户长期被排除在贫困户名单之外,是因为在以民主投票评选贫困户的过程中他们不能被精准识别。村里的杨某、张某、刘某3个贫困户是村里最为贫困的,但是在这几年的贫困户民主评选过程中每年都会落选。从这3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来看,他们在村庄里面基本属于家族势力较弱,农业生产技能水平较低,受教育程度低,缺乏社会关系的村庄中最弱势的群体。而且这些人也是村民眼里村庄中最老实的人,但是往往是村庄中的这部分群体在贫困户的民主参评过程中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不能被评为贫困户。在民主评选过程中,评选小组人员基本属于A村中的精英人物以及家族势力较雄厚的人员,如村干部、村庄中的小老板等,这些人员长期把持着村庄的政治事务,控制着村庄中的一切经济活动和外界的交往,通过这些人评选出的贫困户大多属于他们的亲朋好友和相关利益群体,真正的贫困户却被排斥在了贫困之外。

由此可以看出,在贫困户的评选过程中,民主决议在有些情况下也将失去一定的功效。在较为复杂的人情社会中,民主决议虽然在贫困户的识别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并不能使贫困户的识别实现完全有效的公正与公平,在精准识别中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乡村社会中的“精英”是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实践者和操作者,“精英”人士的素质高低与能力强弱直接影响到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的进程、质量和成效[9]。而贫困户评审小组成员,即村干部作为这种“体制内的精英”并没有将精准识别中的村级民主发挥到最佳,仍然需要外来力量的干预。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村级民主在遭遇精英治村时仍然处于失灵状态。在村庄中,评选出真正的贫困户需要健全的村级民主,而这也是目前贫困治理过程中对于村级治理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

四、精准识别遭遇乡土困境的学理分析

在精准扶贫中,精准识别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所遭遇的乡土困境,已经成为脱贫攻坚阶段学术界需要认真探究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技术难题,并将此归纳为“瞄准机制的简约性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现实”之间的矛盾。精准扶贫所遭遇的这种乡土困境是农村社会所具有的属性和特质所决定的,这种属性和特质不但反映了当前农村贫困治理中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且也是在精准扶贫中需要认真考虑的重要议题,从当前精准扶贫所遭遇的乡土逻辑来看,其主要原因从学理层面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与精准识别的困境

在农村熟人社会的场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一定的关系基础之上的,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互惠、互助、人情来往以及村庄公共性活动之中。在村庄日常生产活动中所涉及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将受到熟人社会的影响。人情构成了中国熟人社会的基本思维方式,是礼俗的基本内涵,熟人社会因“人情”被整合为“亲密社群”。在熟人社会中,人情首先指的往往不是自然情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经典的解说是费孝通的“差序格局”[10]。在由熟人社会所构成的农村场域中,贫困户的识别也受到了熟人社会的左右。在这种由关系、人情所建构起来的场域中,一切正式制度或将面临失效的境遇,贫困户的识别标准在这种场域中将面临熟人社会特质的影响,农村社会中的非正式制度将会对国家简约性的治理逻辑造成一定的影响,以致于在精准识别过程中,熟人社会所建构起来的关系脉络成为了精准识别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农村熟人社会中,精准识别中的识别方主要以村干部以及村里的精英人物为主,这部分人在村庄通常拥有较好的社会关系,主导着整个熟人社会网络,也受到了村民的拥护。在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过程中,村干部倾向于将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朋友以及亲属作为贫困户的筛选对象,在这种所谓的差序格局中,贫困户的评选标准就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消解了国家一整套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熟人社会中所建立起来的自己人认同逐渐替代了国家的一系列标准。一旦形成了自己人的认同,则在这个自己人的圈子内,就不再完全按规则、契约、法律或利益来行事, 而按照人情、面子的逻辑来行动[11]。正如在贫困户的识别过程中评审小组所建立的自己人圈子摒弃了精准识别中的规则和章程,而将熟人社会中的非制度性因素作为精准识别的参考标准,贫困户的识别发生了较大的偏离。所以,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这样的一个基本常识,即中国农民并非全是经济人,而社会人、道德人,而是一些生活在熟人社中,并受到熟人社会中的各种习惯、默契、承诺乃至担忧所约束的人[1213]。

(二)农村社会的不规则性与精准识别的困境

从农村社会的基本属性来看,仍然属于一个不规则的社会,这种不规则的社会是由农村社会的特质所决定的。在这种不规则的社会中农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财产以及收入等所得没有精确的概念和计算。贫困户对于自己的收入、财产等拥有情况更是较为模糊,在对贫困户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进行访谈时经常会听到诸如“差不多”“大概”“几乎”“可能”这种模棱两可的词汇,贫困户仍然遵从着一种“过日子经济”的逻辑,贫困人口对于自己财产拥有情况的模糊性给精准识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在农业社会,农民的算计是缺乏交换的算计,是如何对仅有的“存量财富”进行精打细算的算计,主要是基于生存,遵循“安全第一”,是一种“过日子经济”[14]。农村社会不像城市社会,在以小农为主导的农村社会中,农民对于诸如收入以及自己的财产拥有状况的流入与流出缺乏精确的估量。每一个农户差不多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取得生活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15]。而在这种生活逻辑中,贫困户的社交网络极其有限,农业生产、生活中粗放式的“过日子”思维缺乏对于年收入、支出的精确计算和估量。另外,农业收入的零碎化和不稳定性也从客观上使得贫困户的收入并不明朗。

(三)农村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与精准识别的困境

孔子早在《论语・季氏》中就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的重要思想。在农村精准扶贫过程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长期以来是困扰精准识别的最大障碍。尤其是在帮扶措施精准到户之后,按照国家人均年纯收入低于2 300元可以被评为贫困户的标准,有很大一部分人徘徊在2 300元左右,形成所谓的“临界户”。这些人生计普遍较为脆弱,面临返贫的可能性较大,而当外界扶贫资源向村一级输入时,诸如在贫困户的评选过程中,收入水平、贫困程度相似的农户谁被评为贫困户就成为一个较为困难的问题。在农村社会中,大家对于资源的获取总是持有一种追求公正、公平和普惠性的心态。在行动中农民不是根据自己实际能够得到的好处来计算得失, 而是根据与周围人的收益比较来权衡自己的行动,不在乎自身得到多少及失去多少,而在于其他人不能白白从自己的行动中得到额外的好处农民的这种心理构成了他们特殊的公正观念”[16]。当面临农户总体水平相差不大的取舍困难时,一些地方只好采取“轮流坐庄”或者平均分配扶贫资金的做法来应对这些冲突和矛盾[17]。在农村社会中这种平均主义观念和依附于平均主义之上的公正观念,使得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难上加难。这种观念的滋生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了当前中国农村社会以小农为单位的农业生计模式,以及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小农意识。这种以小农为主体所形成的一系列生产关系和生计模式,已经内化成了贫困户的一种选择和长期秉承的生活观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要在贫困治理中打破这种格局,仍然需要诸如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非农化这些新措施的有力配合。

(四) 村级民主的不健全与精准识别的困境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村级民主是确保贫困户评选公平、公正的政治保证,作为最为公平、公正的民主评议机制在贫困户的评选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失灵,看似较为合理的村级民主实际仍然作为一种傀儡而存在着,这与当前基层的政治生态与民主能力建设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1)在目前的村级治理中,扶贫资源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精英捕获,所谓“精英俘获”指的是精英通过不平等的权力进入资源分配过程,最终获取了大部分的资源收益,导致扶贫资源不能有效抵达贫困人口[1819]。在贫困户的评选过程中,村委会的评审小组通常倾向于将贫困户的名额分配给自己的亲属或关系较好的村民,这种执行逻辑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贫困户获得扶贫资源的机会,导致贫困瞄准靶向的偏离,扶贫资源流向了非贫困群体。即在村级民主的实施过程中,熟人社会所建立起来的精英群体网络消解了基层民主的功能。(2)在农村社会分化的大背景下,由传统农民分化出来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强势群体较大程度上控制了社区资源及其配置,对于涉及整个社区发展的事务也是由这些人说了算,形式上的民主参与并不能改变弱势群体在社区强势群体面前的不利位置[20]。农村社会中所形成的这种社会分化使贫困群体处于弱势地位,当面对一些优惠资源的注入时往往失去话语权,贫困户评选过程中基层民主的作用也⒉桓创嬖凇#3)在村庄的社会分层中,一些特困户已经被甩出了村庄场域之外,对于贫困户的评选信息闭塞、政策知晓度低。另外,一些特困户长期持有一种自卑、无助和“破罐子破摔”的心态,陷入了一定的贫困陷阱,在贫困群体内部弥漫着较为浓厚的贫困文化。所以,在民主决议所针对的贫困户备选名单中,已经出现了目标群体的靶向偏离,备选清单中的贫困户并非村庄中真正的贫困户,这也间接导致了民主决议的失灵。

五、结 语

精准识别的精准性是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也是决定脱贫攻坚成败的基础性工作。在当前的精准识别过程中,国家逻辑与乡土逻辑二者之间的张力仍然是困扰精准识别的最大障碍。当国家程式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识别逻辑遭遇乡土社会的一系列特性时给精准识别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从执行逻辑来看:(1)农村熟人社会的关系网络导致了精准识别目标靶向的偏离,造成国家一系列识别体系功能的退化与消解;(2)不规则的乡土社会中,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模糊性对国家追求精确化的逻辑产生了相应的矛盾;(3)在农村社会中,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公正、公平思想使得精准识别难上加难;(4)农村民主决议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处于一定的失灵状态。

在脱贫攻坚阶段,面对精准识别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充分考虑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特征,从乡村社会的实际出发,探索精准识别的乡土逻辑。而在此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使国家程式化、标准化的识别体系与乡村社会以社区为单位的熟人社会一系列规则相结合,即将国家的一整套识别标准嵌入到乡村社会的规则体系之中。目前,从各个地区精准识别的推进过程来看,国家所设置的一整套识别体系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也在贫困人口的识别过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从实施的情况来看,在落地过程中一些标准仍然统得过死过严,执行过程较为机械,造成一些地区贫困户的评选引起了较大的分歧和争议,给基层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此种情况,在今后的精准识别中,必须在国家的识别体系之下,建立一套符合各个地区实际情况的乡土性规范,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通过参与式的村级贫困治理方式来使贫困户的评选既要实现其对国家的认同又要实现对于村级地方性规范的认同,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致谢:本文为笔者2016年7月份在宁夏西海固地区调研后所形成的思考,感谢一同调研的王琳瑛、徐加玉、贺莉、渠鲲飞、吴娟几位同学在小组讨论时给予的宝贵意见。同时本文也是笔者2016年12月份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八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所提交的论文,感谢在分论坛上点评老师给予的建议,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左停,杨雨鑫,钟玲.精准扶贫:技术靶向、理论解析和现实挑战[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56162.

[2] 黄承伟.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517.

[3] 王宇,李博,左停.精准扶贫的理论导向与实践逻辑――基于精细社会理论的视角[J]. 贵州社会科学,2016(5):156161.

[4] 尧水根.论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实践问题及应对[J].农业考古,2016(3):263266.

[5] 陈辉,张全红.基于多维贫困测度的贫困精准识别及精准扶贫对策――以粤北山区为例[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6(3):6471.

[6] 汪三贵,王,王平萍.中国农村贫困家庭的识别[J].农业技术经济, 2007(1):2031.

[7] 张晓静,冯星光.贫困的识别、加总与分解[J].上海经济研究,2008(10):312.

[8] 赵晓峰.村级民主政治转型:从汲取型民主到分配型民主――村治精英类型更替的视角[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0(9):3741.

[9] 石杰琳.村级民主管理制度创新的制约与进路[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11):4651.

[10] 陈柏峰.熟人社会:村庄秩序机制的理想型研究[J].社会,2011(1):223241.

[11] 贺雪峰,刘锐.熟人社会的治理――以贵州湄潭县聚合村调查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111117.

[12] 杨嵘均.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在乡村治理中的互动关系[J].江海学刊,2014(1):130137.

[13] 贺雪峰.村治的逻辑――农民行动单位的视角[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2.

[14] 徐勇.农民理性的扩张“中国奇迹”的创造主体分析――对既有理论的挑战及新的分析进路的提出[J].中国社会科学, 2010(1):103118.

[15] 徐勇.“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28.

[16] 赵晓峰,刘涛.农民公平观念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关联[J].调研世界, 2009(7):610.

[17] 唐丽霞,罗江月,李小云.精准扶贫机制实施的政策和实践困境[J].贵州社会科学, 2015(5):151156.

[18] 刘升.精英俘获与扶贫资源资本化研究――基于河北南村的个案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2530.

[19] Bardhan P,Mookherjee D. Capture and Governance at Local and National Level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90):135139.

[20] 邢成举,李小云.精英俘获与财政扶贫项目目标偏离的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 2013(9):109113.

Abstract: How to identify the rural poverty population accurately is the basic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t also determines the target accurate precision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funding, measures residency suppor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performance. This article analyses national logic and rural dilemma in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in XijiHaiyuanGuyuan Region, and presents a series of problems of rural poverty pop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in the form of case.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tension between nation logic that pursuit of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and rural logic that pursuit of value rationality is still main obstacles trouble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Specific manifests as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face rural social relation network, irregular rural society and rural society imperfect thoughts that “Inequality rather than want is the cause of trouble”, Not have a complete grassroots democracy. Above all, Combine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country’s sty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with rural society which rural acquaintance society based on the community a set of rules. standards of the state system embedded in the rules of the rural society will be an important issues to accurate identification.

上一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英语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