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审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1 08:45:00

评审工作方案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评审对象和组织方式

评审对象:

本次省科技计划项目的评审对象为各企事业单位按照我省2012年度科技计划申报指南申报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重大专项项目的组织和评审依照重大专项办公室的工作计划尽快组织完成。

组织方式:

(1)对重大专项、重点专项两个层次的申报项目以及部分定向组织的重点项目,拟采取专家逐项论证评审(或在网上统一评审的基础上,专家逐项论证评审)的方法。

(2)其他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采取网上统一评审的方法。其中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申报的项目,以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果推广计划项目由厅统一组织评审,其他地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项目委托各地市科技局组织评审。

二、组织分工

厅发展计划处:负责本次评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各业务处室:负责相关领域项目的评审组织工作,包括项目的评审分组、确定评审专家入选条件、评审指标和权重确定,以及评审监督指导等工作。

监察室:负责按专家入选要求确定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评审工作的纪律监督,受理有关纪律投诉。

广东省科技评估中心:协助计划处组织本次评审工作,承担具体的评审事务工作。具体大农业、工业高新技术、社会发展、产学研合作、成果推广、国际合作项目以及软科学研究项目组织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照各业务处室要求建立网上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和权重。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承担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项目网上评审的具体事务工作。

1、按业务处室要求建立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协助监察室随机抽取专家并通知专家。

2、协助专业处室确定各领域项目评审指标体系。

3、监督落实项目评审进度,对专家进行指导。

各地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厅的委托,对本市企事业单位申报的重点项目和引导项目组织评审。

省科技信息中心:业务综合管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对各参与人员提供网络技术指导。

二、工作进度安排

本次评审工作将在4月份全部完成。

2、4月3日各处室将对本工作方案的修改意见反馈计划处;各处室完成评审项目的分组类别和各组评审专家的入选条件,提交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

3、4月7日,评审中介机构完成评审专家侯选库建立工作,并提交厅监察室。

4、4月8日各业务处室在网上完成具体项目评审分组;提交《2012年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意见表》和各指标权重;完成对每个评审组评审专家的评审指导意见。

监察室完成评审专家的抽取排序。科技评估中心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按抽取结果通知有关专家。

5、4月10日科技信息中心、科技评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做好网上评审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7、专家逐项论证的组织性项目评审工作在5月15日前完成。

8、省部产学研项目参照本方案有关规定,与相关单位确定具体时间和操作要求,6月30日前完成组织评审工作。

9、各地市科技局组织的项目评审在4月30日前完成,科技评估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提供相关业务指导。

三、其他有关事项说明

1、评审框架及指标体系

(1) 评审框架

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三大领域的评审框架,如下图:

成果推广、国际合作和软科学研究项目的评审框架参考以上内容并结合项目的特点确定。

(2) 指标体系和权重

各领域具体评价指标和权重由各业务处室自行确定,参考指标体系及权重见附件。

3、评审专家的遴选和通知

(1) 专家的遴选采用从专家库随机选取和专业处室调整相结合的方式,具体采用以下程序:

评估中心按照专业处室提出的项目分组和专家入选要求,在厅监察室的监督下,从专家库中为每个评审组初选25名专家组成的评审专家候选子库并征求专业处室意。

各专业处室根据实际情况对候选专家候选子库进行调整,并可为每个评审小组指定1名专家入选。

评估机构将评审专家候选子库提供给厅监察室进行随机排序。

评估中心按照排序为优先顺序邀请5名专家参加评审工作(各业务处室指定专家不经排序即可入选)。

4、 项目分组

建议每个评审小组评审项目最多不超过40项。一个专家评审组中可以包含多个相近专题。

5、相关联络人:

发展计划处: 陈楚祥 83163838

条件财务处: 余 亮 83163891

政策法规处: 陈 晓 83163915

高新技术处: 陈 辉 83163877

农村科技处: 斯 恒 83163909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区已通过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评审与中期评审的高级中学(含完中)。

二、评审目的

通过对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学校开展发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终结评审,使学校认真总结创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成绩与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寻找并确立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明确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新目标;评选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把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三、评审内容

依据《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终结评审方案》,围绕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发展规划、实验项目等,重点评审以下内容:

1、依法办学情况

学校严格遵守国家、市的有关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在依法办学方面发挥表率作用。

2、规划目标达成情况

学校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目标达到的情况,以及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基本经验。

3、实验成果

学校实验项目总体研究情况与实践行为效果,在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和在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情况。

4、示范辐射情况

学校主动完成区域内的示范任务,积极带动和支持办学困难学校发展,在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产生积极影响。

5、办学水平提高程度

学校在实施发展规划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发展能力,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程度,以及所享有的社会声誉。

6、学校后继发展的思考

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对学校后继发展新的生长点、主攻方向的认识程度,学校在后继发展中所确立的目标以及采取相应措施的整体性思考。

四.评审程序

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终结评审以学校自评为基础,主要是对学校近三年创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情况进行自我评审。由学校向区教育局提交终结评审申请,经批准后进入评审程序。具体评审程序是:

1、采取学校自评与专家复评相结合的方法。在学校自评基础上,专家进入学校进行复评,验证学校自评结论的准确性。

2、在专家复评基础上,经区教育局审核、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五、学校自评

经区教育局批准后进入终结评审的学校,应围绕评审内容做好学校自评工作。

1、自评要求

⑴学校自评工作要发动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代表参与,激发他们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确评审的目的与意义,把自评过程作为深化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建设的过程。

⑵依据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围绕终结评审内容,突出依法办学、实验项目的先导作用和示范、辐射作用,进行三年工作的总结、回顾,

⑶在总结、回顾的过程中不断地分析、提炼成功的做法、经验,思考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原因,提出进一步改进工作的对策思路。

⑷寻找与确立后继发展新的生长点和发展目标,思考并初步形成学校后继发展的整体性方案。

2、自评材料

⑴自评报告。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自评过程、主要成绩与经验、问题分析与发展思考。学校自评报告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为全体教职工所了解,并形成共识。

⑵基础表格。学校办学规模、领导班子、师资队伍、学生、设施设备、近年学校在德育、教学、体卫艺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等概况,可以通过表格形式简要地反映出来。

⑶专项报告。采取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方法,在对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归纳、综合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领域、实验项目、示范任务撰写的自评报告。

⑷后继发展规划文本。学校依据校情,在对学校发展全面考察、分析思考基础上所撰写的新一轮发展规划初稿。

3、资料准备

专家评审期间,学校需提供符合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自评结论的佐证资料(档案资料),按照发展规划领域和专项进行陈列。资料要完整(能反映整个创建过程)、确切(与自评结论相符)、规范(符合档案管理要求)。并为专家查阅提供方便(提供资料目录,有专人接待查阅,能清楚地回答问题)。

六、专家复评

1、评审时间

现场评审时间为两到三天,由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小组与专家、学校协商后确定。

2、评审专家

由区教育局聘请市、区有关教育专家组成,一般为7至10人。

3、评审方法

一般采用阅读书面资料、听取汇报、实地考察、课堂听课、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法。

4、评审结论

终结评审报告由专家组撰写,并给出明确的评审结论。评审结论分为“通过”、“暂缓通过”两类。

七、组织审核

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专家组提供的终结评审报告与评审结论进行审核,将审核意见提交区教育局审定。

八、公示命名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园林型城市总体要求,坚持“资源整合、以大并小、以优并劣、淘汰落后、优化结构、有偿使用”方针,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对非煤矿山企业矿产资源及矿山企业生产要素进行重组,依据市场情况科学合理的对矿业权实行有偿使用,维护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促进全市矿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加快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按照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要求,优化非煤矿山开局,调整产业结构,既要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

(二)统一规划,以优并劣。城区逐步退出非煤矿山采掘业,培养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管理水平高的优势企业。按照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调整规定,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规模大和技术、管理、装备水平高的矿山作为主体,有计划的整合其他矿山。

(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资源为基础,矿业权为纽带,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推进整合工作。

(四)统筹兼顾,公开公正。兼顾各方利益,依法保护采矿权人合法权益;积极稳妥推进,维护社会稳定;公开整合过程,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目标任务

通过整合、关闭,使全市非煤矿山企业数量压减25%以上;省政府确定的重点矿区古交市铁矿区铁矿和娄烦县铁矿区铁矿分别压减30%以上;保留矿山的资源回采率达到70%以上,采矿贫化率不超过10%;主体矿区内骨干企业增扩资源量不得超过本县(市、区)原占有量的10%;各县(市、区)以符合省政府规定的整合范围内的矿山数量为基数各自压减25%。所有保留的非煤矿山企业全部实行有偿使用,达到规定的最低生产规模,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及环保要求。

四、资源整合

(一)整合方式和范围

1.整合方式。以符合保留的矿山为基础,通过合并矿区、联合改造以及对已关闭矿山剩余资源、零星边角空白资源及相邻矿山所划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开采布局,提高矿山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规模化开采。鼓励国有重点矿山企业、地方国有骨干矿山和矿产资源深加工企业对地方中小矿山实施联营、兼并、参股、控股、收购,对矿山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管理水平,实现低成本扩张和综合利用。

2.整合范围。各县(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内持有合法《采矿许可证》的(含20*年1月1日后到期正在办理延续手续的)、已划定矿区范围的、探矿权转采矿权的、公开出让采矿权正在划定矿区范围的非煤矿山。

整合重点区域为:古交市狐堰山铁矿区、娄烦县铁矿区。

(二)整合、关闭条件

1.整合条件。多个矿山开采同一矿区的、省属矿、市属矿范围内开采同一矿种的小型矿山、同一矿种在矿区范围内重叠开采的矿山,必须进行整合,不得单独保留。

2.关闭条件。经安监部门认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布局不合理的、矿区面积小不便于布置采掘系统的、三年内存在两次及以上超层越界开采行为的、保有资源/储量服务年限不足1年的、经环保部门认定生产工艺落后(无环保设施)或未达到环保要求的非煤矿山,应予关闭,其资源具备整合条件的可以参与整合。

位于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重要风景区、重点文物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重要泉域水出露带、重点建设工程地带以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禁采区域的非煤矿山,必须在20*年6月30日之前关闭,其资源不得进行整合。西边山(包括晋源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主要公路干线可视范围内的非煤矿山企业,《采矿许可证》到期后原则上不再办理延续登记;位于西边山的非煤国有矿山,重新选址,2009年底前逐步搬迁。

五、资源有偿使用

(一)有偿使用范围。

本市辖区范围内,截至本方案实施前已通过行政审批无偿取得采矿权和部分有偿取得采矿权的所有非煤矿山,均属于有偿使用范围。

(二)资源储量核查备案

1.资源储量核查。根据核准的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方案,由县级国土资源局组织有资质的地勘单位对所有单独保留的矿山和参与资源整合的矿山进行储量核查,按有关要求编制储量核查报告,提交截至2007年12月31日的资源储量。

2.资源储量评审备案。市、县级审批登记的单独保留矿山的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报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市、县级审批登记的资源整合矿山的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并备案;省级审批登记的单独保留矿山的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由市国土资源局组织评审,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省级审批登记的资源整合矿山、省属矿、市属矿和资源储量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矿山的资源储量核查报告,由国土资源部批准的评审机构评审,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对所有评审备案报告,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核实历年储量动用情况,并出具意见。市、县组织储量评审时,聘请3-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进行会审,并出具审查意见。

(三)采矿权价款收取标准

由省核准的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所涉及的矿山,其采矿权价款标准按省制定的规定执行。由市核准的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所涉及的矿山,其采矿权价款标准由市制定。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有资质的采矿权评估机构,根据目前的评估标准和市场情况,提交全市不同矿种采矿权价款标准,经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听证并报市人民政府核准后执行。

对所有资源整合中新增的资源(含过去已关闭矿的资源),采取协议方式进行有偿出让,所有新增资源的采矿权价款均根据审批权限,以省、市人民政府确定的现行采矿权价款标准为基数上浮100%。

以折股方式缴纳采矿权价款的非煤矿山,省属矿、市属矿和资源储量达到中型及以上的矿山,其采矿权价款由有资质的矿业权评估机构依照国土资源部《矿业权评估指南》评估后,按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结果计征。

(四)采矿权价款征收、分成及使用

省属矿、市属矿和所有资源储量达到中型及以上非煤矿山,采矿权价款由市国土资源局征收,其他所有非煤矿山采矿权价款全部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征收。采矿权价款在中央与地方2:8分成后,公开竞价出让的价款省、市、县按2:3:5比例分成,其他方式出让的价款省、市、县按3:2:5比例分成。

采矿权价款原则上一次缴纳。采矿权价款总额超过2000万元一次性缴纳确有困难的,经采矿权登记机关批准可以在3年内分期缴纳,但首期缴纳数额不得低于2000万元。分期缴纳采矿权价款的,应承担不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的资金占用率。

以资金方式向国家分期缴纳采矿权价款确有困难的国有中型及以上矿山,经批准可以股份方式缴纳采矿权价款。股份的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以折股方式缴纳探矿权采矿权价款管理办法(试行)》(财建〔20*〕695号),具体办法由市国资委协同国土局制定,报市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同意后执行。

采矿权价款要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非煤矿山企业所涉及镇(乡)、村地质环境治理、发展公益事业以及合法矿井关闭补偿等。

采矿权价款应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管理。非煤矿山整合工作经费可从征收的采矿权价款中列支。

六、方法步骤

(一)确定关闭名单、编制工作方案。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整合关闭、关闭矿山名单,组织编制包括辖区内所有矿种的《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方案编制严格按照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编写大纲>(试行)的通知》执行。方案经听证并在当地主要媒体进行公示后,报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古交市狐堰山铁矿区、娄烦县铁矿区整合方案单独编制。

(二)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核准。属省国土资源厅审批登记的非煤矿山包括铁矿、铝土矿、耐火粘土和花岗岩(辉绿岩)、地热(矿泉)水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由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进行审查汇总,经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审核后,报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核准。

属省、市、县国土资源局审批登记的非煤矿山包括石灰岩、石膏、白云岩、石英长石、砂岩、砖瓦粘土、河沙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由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核准。核准后5个工作日内将整合方案及核准意见报省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三)方案实施。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布经批准的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按照方案确定整合后的采矿权主体,明晰产权、明确拟设置采矿权矿区范围,开展资源储量核查和认定、征收采矿权价款、编制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等资料,按权限换发《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

(四)检查验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非煤矿山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进行自查,并向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提交自查报告。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组织市有关部门对全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和验收。

七、时间安排

20*年*月*日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压减、关闭矿山名单,*月底前,完成报省、市核准的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编制、报送工作。

20*年*月底前,完成对县(市、区)所报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核准。

20*年*月底前,完成相应矿种采矿权价款标准制定、听证和审批。

20*年*月底前,完成非煤矿山资源储量核查及备案。

20*年*月底前,完成采矿权价款的征收和换发相关证照所需资料上报。

20*年*月底前,完成《采矿许可证》等相关证照换发。

20*年*月底前,全面完成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实施。为切实推进*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市政府成立*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具体负责全市非煤矿山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市、区)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保障人员和经费,成立相应机构,全面负责本辖区工作。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对整合出让区域内的资源和矿业权设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会同环保、安监、林业部门组织审查矿区整合方案,征收采矿权价款,依法办理《采矿许可证》。环保部门负责对严重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矿山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进行审批。安全监管部门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工作,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提请当地政府予以关闭,对整合后保留矿山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核,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林业部门负责对破坏绿化林带的矿山企业依法提请县(市、区)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工商部门负责对拟设矿山企业依法办理企业名称预核准和注册登记手续。监察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整合工作中存在的、失职渎职、、弄虚作假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查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做好相关工作。

(三)依法运作,保证效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运用经济和行政手段有效推进整合工作,建立资源整合和关闭淘汰合理补偿机制,鼓励城区整合后保留的非煤矿山企业逐步退出或转移。对影响大矿统一规划开采的小矿,凡能够与大矿进行整合的,由大矿采取合理补偿、整体收购、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按照实施方案被列为整合对象但不愿参加整合的矿山,其有关证照到期后,相关部门不再为其办理证照延续、变更手续,由当地政府依法收回纳入整合范围。凡不能按期完成整合任务的县(市、区),暂停探矿权、采矿权等相关证照审批。按整合实施方案设置的采矿权审批要严格按规定权限进行。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2、组织完成了区内18宗历史遗留工业用地资料收集整理报批工作。

3、在市招投标中心共组织完成2次工业用地招拍挂工作,9宗为圈外工业用地,7宗为圈内工业用地,共成交14宗;完成圈外3宗工业用地的挂牌前期准备工作,并公告。

6、完成两费征收25万元。

7、按照市局及开发区管委会的要求,分局成立了“三项活动”工作专班和卷宗评审工作专班,制定了工作方案,为切实做好“三项活动”,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研究部署,精心组织;二是广泛宣传,思想发动;三是认真组织学习讨论,提高认识,先后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公务员法》和国土资源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讨论,分局每个干部职工撰写了心得体会文章3篇、学习笔记3000字以上,为了提高学习效果,采取了多种形式,先后组织学习交流3次,组织观看先进人物影像片2次;四是组织执法人员参加行政执法学习和考试;五是开展档案卷宗评审自查互查工作;六是建立了快捷反映机制,通过自查、互查、整改、评比活动,使“三项活动”取得了好的成效,我们的做法受到开发区“二项活动”办公室充分肯定,受到市“三项活动”评审专班的好评。

8、共接待8人次,做好调查回访工作,无一例越级上访事件。

9、积极争取开发区管委会的支持并出台了《**开发区闲置土地清理工作方案》,并建议开发区管委会组建了由财政局、招商局、经发局、法庭、检察办事处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清欠工作专班,目前此项工作已全面展开。

10、按照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单位联系村、社区、贫困户的要求,我局班子成员分别走访调研了联系企业、社区,了解他们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反映协调加以解决。

11、成功引进了金玉太阳能灯具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征地63.33亩,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12、为了提高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业务动手能力,分局积极开展 “每周一练” 业务知识学习活动,经过四期学习活动,效果显著。

13、完成宣传报道11篇,其中在《**晚报》、《**日报》、《**国土信息》上发表6篇。

四季度工作计划

1、根据市局、开发区要求,继续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按照四季度季、月目标计划,认真组织好督办、考评工作,促进分局全年各项工作优质超额完成。

2、完成田曲公司等3宗圈外工业用地的摘牌工作;完成天欣公司等6宗圈外用地挂牌、摘牌工作。

3、积极开展“两清”及批后核查工作,建立“两清”工作长效机制,细化工作方案,主动上门沟通,协助欠款方制定还款计划。

4、做好区内主城区64公顷项目用地资料报批工作;积极争取用地指标,完成圈外80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报批工作。

5、完成区内第二次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工作。

6、做好 “百日行动”成效保持迎检工作。

7、做好炮兵预备役四团训练基地用地指标争取和规划预审工作。

8、继续开展好“每周一练”业务知识学习及培训活动,以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

9、完成两费征收15万元。

10、认真做好接待工作,做到有访必复,及时回访,促进工作的稳定。

11、做好分局文明单位创建及综合治理工作。

12、完成宣传报道10篇,在《**晚报》、《**日报》、《**国土》发表7篇。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吉林省;中华古籍保护工程;总结

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2013年全面展开。自“中华古籍保护工程”实施以来,我省按照上级部署,全面启动全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成立了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吉林省的古籍保护工作也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深入开展,完成了阶段性的工作任务。

1、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1.1公布相关文件,召开相关会议

2012年初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公布了《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省古籍保护中心在此《方案》的基础上,又制定了《吉林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2012年11月15日召开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共有15家古籍收藏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一些单位提出了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省古籍保护中心认真听取汇报并抓好落实。

1.2吉林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开展情况

为做好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2013年4~5月对省内各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进行全面调研、督导。据此次调查,吉林省现有古籍收藏单位25家,除10家单位因人员、经费等原因没有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外,其余15家单位均已不程度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

在已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的收藏单位中,吉林大学图书馆、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通化市图书馆、靖宇县图书馆已率先完成古籍普查登记任务并提交至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吉林省图书馆、长春图书馆、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均已完成全部馆藏的80%,争取今年底提交;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吉林市图书馆、吉林省博物院图书馆正著录古籍普查平台,约完成馆藏的古籍总量的40%;延边大学图书馆、北华大学图书馆、吉林省教育学院图书馆因搬迁等原因约完成古籍藏量的30%;至2013年6月末,四平市图书馆也已全部完成馆藏古籍普查登记任务,数据今年提交。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交普查数据共计47895条。我省古籍普查书目数据的著录工作从早期的利用普查平台进行详尽著录,到现在大部分单位选择的EXCEL表格六项字段著录,我们的工作在不断的调整中,目的也是为了尽快完善普查数据,尽快形成阶段性成果。

1.3充分发挥吉林省图书馆的业务指导作用

省图书馆组织历史文献部门全体人员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进行了普通古籍库房倒架、顺架工作;按照《吉林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我省古籍普查工作调整了形式。古籍普查书目数据的著录工作从早期的利用普查平台进行详尽著录,到现在大部分单位选择的EXCEL表格六项字段著录,我们先由省图书馆先行摸索,总结经验后在全省推广。

2、多渠道争取古籍保护经费

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暨吉林省图书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专门购置相机、拍摄架、零边距扫描仪等用于普查工作;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也为普查工作购买了非接触性扫描仪。为保证古籍修复的科学化、规范化,吉林省图书馆在原修复设备基础上投入经费10万元。从2013年起,在省文化厅的积极协调下,省财政厅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古籍保护专项经费。

3、省古籍保护中心发挥职能作用

3.1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机构

为落实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会议精神,2007年7月,吉林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文件《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吉政办发[2007]35号),2008年3月,经省文化厅的积极申请,省编办批准,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省图书馆挂牌成立,承担全省古籍保护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及人员培训工作;2009年,在省文化厅的积极协调下,成立了全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对我省古籍保护工作给予专业指导。

3.2举办相关会议,谋划未来蓝图

2009年6月18日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参与此次会议的专家们共同讨论并通过了《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章程》、《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方案》和《吉林省古籍普查实施方案》,为专家委员会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2009年6月23日,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会议全面总结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进展情况,研究部署下阶段工作;2011年10月10日吉林省古籍保护专家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确定了吉林省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名单,并为各位专家发放聘书。与会专家讨论并制定“吉林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申报评定标准、评定制度;《吉林省珍贵古籍名录》评选标准、评审办法等。为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迈向新目标奠定了基础;2012年11月15日吉林省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召开。共有15家古籍收藏及相关单位参加了本次会议。吉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鲍盛华总结省古籍保护中心前期工作。各参加会议单位对本单位的工作进行了总结。

3.3古籍工作督导,扩大普查范围

在吉林省文化厅的积极组织下,省古籍保护中心派工作组分赴省内各县市开展古籍保护督导工作。目前,已经纳入古籍普查范围的收藏单位涵盖全省9个地区,总量从2007年的16家,增加到2013年的25家。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下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古籍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3.4积极组织申报,建立评审制度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一围烟浪六十里,几队寒鸦千百雏。

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鸟。

如何不作钱塘景,要与江城作画图。

早有南宋文人袁说友,以一首《游武昌东湖》,点醒了东湖的宏图伟志。这块自然天成的璞玉,经时光雕琢,正逐渐放其光华,显其价值。

1949年9月24日,经中南军政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原民族资本家周苍柏赠予国家的私家花园――“海光农圃”更名为“东湖公园”。1950年12月2日,将“东湖公园”改称“东湖风景区”,成立东湖风景区管理处,隶属中南军政委员会农林部。1954年10月,景区管理处与市建设局园林科合并,成立武汉市园林管理处。1985年4月,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处与市园林局分离,成为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局。2006年6月,作为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正式设立,内设8个职能机构和一个执法机构(城管执法局),对82平方公里的东湖风景区实行统规划、统一管理和统一保护等。

2006年11月18日,沿着这个时间轴徐徐展开,一幅整体规划武汉东湖的蓝图正跃入眼帘。“修编《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工作方案”在修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通过审定,这标志着修编工作正式启动。目前,通过有效吸收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及其他4家单位的概念规划成果,此项工作正进入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的阶段。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方案》整个修编工作分五个阶段进行:即前期准备阶段、现状调查及实施评估阶段、专题研究及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阶段、《规划纲要》编制和《总体规划》成果编制阶段、上报审批阶段。由省市领导及市直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组建的领导小组,为修编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东湖管委会与市规划局抽调专人组成办公室综合协调组与规划技术组,认真推进各项修编工作。

深入调研,广泛座谈,突出重点,开展前期课题研究是修编工作实施阶段的三大内容,同时也成为此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特色。

(一)从2006年11月开始,市规划院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东湖风景区内的社会、经济、环境、风景资源和土地利用等现状资料调查收集工作,编制了《东湖风景区用地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东湖风景区社会、经济、环境、建设等基础资料现状调查报告》、《东湖风景区景观资源调查报告》等基础资料,为后续的前期研究和概念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条件。

(二)2006年12月30日至2007年1月20日,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发放并回收《公众问卷调查表》1800份,调动广大市民的参与性,为东湖的未来出谋划策。

(三)针对东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东湖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建设”、“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经济发展研究”、“东湖风景名胜区原居民转型策略与途径”、“东湖风景名胜区湖泊游赏功能提升策略”、“东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资源保护策略”和“东湖风景名胜区景观建筑风格与标识形象研究”6大课题出炉,于2006年12月14日,在《长江日报》、市规划院网站和汉网上同步刊登《〈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招标启事》,面向全国招标。至报名截止,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武汉等地的39家单位参与报名,提交《课题申请表》69份。经过专家评议和多轮商务谈判,6大课题已名花落定。2007年11月15日,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了“前期课题研究成果验收专家评审会”,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陈秉钊教授(建设部专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张国强教授(建设部专家)、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卜菁华教授(建设部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章元教授(建设部专家)、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陈望衡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武汉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徐德宽教授等9位国内风景园林、规划、旅游经济、生态等专业的权威专家,对6个课题研究报告进行评审验收。

此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除了加大研究力度,在重点对东湖风景区的功能定位、文化主题、生态环境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开发、交通组织和保护措施等发展中的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外,还创新理念,广泛开展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力图把东湖打造成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2007年3月19日,《中国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公告》同时于《人民日报》、《中国建设报》、《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武汉市城市规划局网站和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网站上。截至4月3日报名结束,共收到11个国家、地区的83家机构提交的报名表65份。评选分两阶段进行:第 阶段,资格入围单位评选阶段。从65份报名表中选择15家单位作为资格入围单位;第二阶段,应标工作文件评选阶段。根据15家单位制定的应标工作文件,选择5家单位作为概念规划的编制单位。2007年5月17日,召开的“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第一阶段资格入围单位专家评审会”上,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洪亮平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姚崇怀教授等7位专家,对65份报名表进行评审,评选出15家资格入围单位,其中13家入围单位提交了应标工作文件。2007年7月11日,在“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国际征集应标文件评选会”上,北京林业大学唐学山教授、华中农业大学包满珠教授等8位专家,对13家单位提交的概念规划应标文件进行评选。经过两轮投票,评选出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德国雷瓦德景观建筑事务所、英国工程设计院、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英国阿特金斯顾问(深圳)有限公司联合体等5家单位作为东湖概念规划的编制单位。2008年1月15日,这5家编制单位提交了各自的概念规划方案。2008年3月16日至1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邹德慈等9位专业领域涵盖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环境、旅游经济、文化和交通等6个方面的专家,主持召开了概念规划国际征集方案专家评审会,评选出“最佳发展创意奖”、“最佳文化创意奖”、“最佳生态策略奖”、“最佳景观规划奖”、“最佳交通组织奖”等五个大奖,并推荐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编制,武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备选单位。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通过开展风险评估,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精准防治,有效控制事故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规范基层风险管理,落实“一案三制”,提升全市事故灾难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二、工作目标

镇街的风险评估完成率达到90%以上;各有关部门对本行业(领域)进行风险评估,重点行业(领域)完成率达到80%以上。重点风险目标得到有效防控,安全隐患及时进行整治,基层应急管理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能力得到提升。

三、工作内容

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实际,按照《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导则》(见附件1)要求,做好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一)前期准备

各级各部门应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分区域、分行业落实责任单位和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和事故案例等资料。

(二)风险评估

各级各部门按照确定的评估程序开展风险评估,认真梳理地区、行业(领域)的风险类型和级别,明确防控目标,核查应急资源。

识别风险类型。在合理划分评估单元的基础上,梳理危险有害因素,明确危险点,识别风险类型。上级网格要以镇街、行业、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等下一级网格为基础,结合评估对象所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行业特点、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划分评估单元;从厂址、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物质、生产工艺与设备、公用工程及其辅助设施、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分析风险程度。加强事故隐患较多单位、危险源较集中区域、高危行业的风险分析,重点做好风险承受能力与控制能力的分析。依据同类(或相近)企业发生的事故案例进行类比分析,对高危行业采用重大事故模拟分析,并结合危险、有害因素及周边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确定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风险承受能力的分析可从风险影响范围内人群的心理素质、防灾应急知识、经济能力,设施的承受能力等方面进行,可采用情况报告、专家分析和专项调研等方法。风险控制能力的分析可从预警预测能力、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系、应急处置能力、应急资源保障水平等方面进行。可选择安全检查表法、预先危险性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事故后果模拟分析法等定性、定量评价方法。

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风险因素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可利用LSR等方法判定风险级别。

形成评估结论。提出危险有害因素引发各类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性结论,给出评估对象在评估条件下是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范的符合性结论。明确评估对象可能存在的主要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确定重点防控目标。

(三)风险控制

各级各部门针对评估中梳理出的隐患风险,要加强整改防控并积极落实相关应对措施。

加强防控,及时预警。各级各部门要指导督促企业结合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和风险监控点上报,明确风险目标并加强防控;对于新发现的重大危险源,要按规定程序立即报区市安全监管等部门;对于重大隐患,要立即采取必要的预警防控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报至上级有关部门核实。

落实责任,及时整改。各级各部门要对评估分析出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实施分级管理,落实属地安全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安全隐患和风险点单位的主体责任,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基层定点单位的监督检查。针对安全隐患和风险,要及时制定整改防控措施并积极落实。

完善预案,核实资源。针对评估中核实的隐患和风险,制定科学应对措施,调整完善有关应急预案;依据应急能力与风险相适应的原则,落实各类应急资源;规范基层应急管理,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四)评审总结

各级各部门按期完成评估报告的编制并报至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对评估报告进行评审。各级各部门完成评估后,要及时在网格化监管平台提报评估报告及工作总结。

四、工作步骤

结合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安排,年风险评估工作按“准备、评估、评审、总结”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时间:4月30日前)

各级各部门制定风险评估工作方案,落实责任人员,明确评估对象与范围,确定方法程序和时限要求,组建评估组;收集相关法规、标准等资料和相关事故案例等内容。

(二)评估阶段(5月1日至6月10日)

各镇街应在5月15日前完成本辖区风险评估,并将风险评估报告提报至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各有关部门于5月25之前完成本行业(领域)的风险分析;在6月10日之前完成本网格的风险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上报市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三)评审阶段(6月11日到6月30日)

市政府安委会将于6月底前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完成对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的风险评估报告的评审工作。

(四)总结阶段(7月1日到7月10日)

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评审意见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各级各部门须于7月3日前通过网格化系统提报本网格的风险评估报告和工作总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成立风险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领导本级网格风险评估工作的同时,指导督促下一级网格落实风险评估责任,鼓励引导社区级网格开展风险评估。

(二)统一部署,分级实施。各级各部门要制定工作方案,统一部署风险评估工作。根据本地区、本行业(领域)的特点、企业类型、危险有害因素分布及状况等情况,做好分级实施的工作安排,合理分配任务,逐级负责落实,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评估工作。

(三)完善机制,巩固提升。各镇街及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推进评估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总结制定适合本地区、本行业的评估实施方案,确定每年年底前完成基层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为制定下一年度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提供支撑,推动安全生产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消除隐患,防范风险,落实应急措施,促进安全生产应急能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指导,典型示范。市政府安委会将结合实际,对重点行业企业分布较多的镇街予以重点指导,督促其按照《导则》,切实开展风险评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行业区域分布特点,指导镇街做好风险评估工作。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一核心,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负责、各方参与”的原则和“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塑造典型,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提高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成立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同志为副组,各街道(乡、园、局)、区食安办、区工商分局、区质监分局、区卫生局、区农林水局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食安办,负责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胡再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目标

(一)根据市食安办示范创建工作方案要求,2012年全市要评选出20个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50家生产企业(含10家种植基地、10家养殖基地、30家生产加工企业)、100家店和超市、100家餐饮单位,简称“2511”工程。我区将积极推荐优秀创建单位参评市“2511”工程。

(二)按照示范创建标准,评选表彰一批区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食品安全示范店(超市)、食品安全示范生产企业、食品安全示范餐饮单位。

四、工作步骤

示范创建工作从2012年7月开始启动至2012年2月完成,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准备阶段(2012年7月)。

1.成立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区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要根据本方案分别牵头制定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示范创建方案,各街道(乡、园、局)要根据本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区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和各街道(乡、园、局)要通过组织召开动员大会等形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努力营造食品生产经营者积极参与、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广大群众积极监督的良好氛围。

(二)示范创建阶段(2012年7月至2012年1月)。

1.各申请创建单位对照示范创建标准(见附件),深入开展创建工作,认真自查自纠,整章建制,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2.各街道(乡、园、局)食安办要加强对辖区内生产加工企业、店(超市)、餐饮单位示范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

3.开展评审验收,确定示范街道(乡)、示范社区(村)和各类示范创建先进单位名单。

(三)表彰奖励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2月)

2012年1月底前,将推荐参评市“2511”工程的申报单位报市食安委审定。通过市级审定的街道(乡)确定为“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街道)”、其他示范创建单位确定为“市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名义给予表彰。

将拟由区级表彰的优秀申报单位报区食安委审定。审定通过后确定为“区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区食品安全示范社区(村)、“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

五、申报评审程序

(一)自愿提出申请

各申请创建单位根据自愿原则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报表,见附件),申报表和其它需要提供的申报资料一式两份,示范街道(乡)、示范社区(村)创建单位报区食安办,示范基地、示范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店(超市)、示范餐饮单位分别报送区各相关监管部门(示范店和超市报辖区工商所,四星级以上餐饮单位报市卫生局)。

(二)区级评审验收

示范街道(乡)由区食安办评审验收,示范社区(村)由区食安办会同所在街道(乡)食安办评审验收,示范基地、示范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店(超市)、示范餐饮单位由区食安办组织区农林水、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评审验收。评审验收采取查看资料、现场察看、明察暗访和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择优推荐和区级表彰

区级评审验收后,区食安办将择优推荐一批优秀申报单位参评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先进单位。其中,参评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道(乡)的申报表(一式两份)由区食安办签署预审、推荐意见后报市食安办;参评市级示范基地、示范生产加工企业、示范店(超市)、示范餐饮单位的申报表(一式两份)由区各相关监管部门签署预审、推荐意见,区食安办签署初审意见后,一份由区食安办报市食安办(连同其它申报资料),另一份由区相关监管部门分别报市相关监管部门(连同其它申报资料)。市食安办将牵头组成联合评审验收组进行终审验收。

同时确定一批优秀创建街道(乡)、优秀创建社区(村)、优秀创建单位报区食安委审定后,由区委、区政府进行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街道(乡、园、局)和各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创建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协调和督办落实,按照各类创建标准和本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精心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确保创建任务落实。

(二)抓好示范带动。区食品安全管理办公室要选择1个以上的单位作为创建活动重点示范点,形成创建特色,培育创建典型,探索可以复制推广的创建经验和模式,并适时通过示范观摩、宣传推介等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市政府加强大型活动绩效管理的要求,通过严密科学的绩效考评,进一步提高全市大型活动的谋划、组织、管理和创新水平,引导大型活动向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有效提升大型活动在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中的作用。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二)坚持群众评价、工作考评与专家评议相结合的原则。

(三)坚持积极探索、注重实效的原则。

三、考核方式及内容

本次大型活动绩效考核采取专业统计调查与考核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分值形式(百分制)体现考评结果。

(一)专业统计调查(40分)。由国家统计局调查队负责组织实施,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调查和跟踪调查的方法,主要调查活动的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和创新度4方面情况。

(二)组织考核(40分)。由市大型活动办牵头组织,有关市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组成大型活动工作考核组,对主、承办部门和单位呈报的活动方案及工作总结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内容大体分为:1.活动主题及内容是否紧密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2.活动方案是否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创新性。3.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否务实、节俭、顺畅、效能。4.活动取得的成效(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是否显著。5.活动的社会反响及获奖情况。

(三)专家评议(20分)。由市大型活动办牵头组织,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评议组,召开绩效考评会议,对活动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专业性评价。

四、考核范围

在2010年度全市开展的大型活动中,选取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财政投入较多、具有一定品牌和较高知名度的活动,以及目前虽然规模不大、知名度不高,但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前景广阔的活动。具体包括10项A类活动、7项B类活动、3项C类活动,共计20项活动(详见附件)。

五、考核时间及步骤

考核时间为2010年9月至12月。

(一)专业统计调查。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在9月中旬完成调查方案制定及问卷题目编制工作,经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同意后即开展调查工作,并适时开展现场调查及跟踪调查工作,于12月底前形成调查报告并报送市大型活动办。

(二)组织考核。各单位于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最迟在12月中旬前)对本单位2010年度组织开展的大型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并对照本考核方案写出自检报告。大型活动工作考核组对各单位上报的活动方案、工作总结及自检报告进行综合评审,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对,于年底前确定组织考核分值。

(三)专家评议。12月上旬组成专家评审组,对各单位上报的活动方案、工作总结及自检报告进行专业评议,并打出专家评议分值。

(四)整理总结。市大型活动办于12月底前完成大型活动绩效考评综合报告。

六、考核结果应用

考评结果形成后,将为以下工作提供依据:

(一)对年度大型活动进行A、B、C分类。

(二)对优秀大型活动给予资金支持、奖励。

(三)为市委、市政府就有关大型活动是否列入年度计划提供参考。

七、组织领导

成立市大型活动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姜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秘书长同志担任,成员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解决大型活动绩效考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定大型活动绩效考评结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大型活动办。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绩效考核工作方案,具体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及时上报活动方案、工作总结及相关信息,协调处理绩效考核有关事项,撰写绩效考核综合报告,通报绩效考核结果等。

八、工作要求

(一)各承担绩效考核任务的部门要认真谋划,科学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收到实效。

(二)各项大型活动主办、承办部门和单位要提高对大型活动绩效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按照要求及时报送活动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及自检报告,保证做到全面、客观、真实。

评审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区卫生局印发的《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要求,经研究,定于年5月23日起,组织医政、疾控、妇幼、社区办部分专业人员对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半年工作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安排

年5月23日---年6月3日。

二、路线安排

三、考核组人员组成

区卫生局成立考核工作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副组长:成员:由区卫生局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幼保健所、区社区办等专业人员组成。

四、考核形式

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档案、资料等形式,现场打分反馈。

五、考核及督查内容

《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区星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审标准》中所列的考核的内容。主要涉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国家九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社区中医药工作;六项基本医疗;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日常考核情况等。

六、考核分工:

1、医政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信息管理、6项基本医疗(家庭医疗服务、双向转诊、社区现场应急救护、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开展试点社区中医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中医服务工作情况。

2、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慢病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保健、重症精神病管理、传染病防治、预防接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3、区妇幼保健所: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儿童保健、计划生育咨询指导工作开展和建档情况。

4、社区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基础档案资料建档情况;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开展及建档情况;社区机构标准化建设情况;公立医院支援社区工作,公立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情况;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情况。

五、有关要求

1、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考核,认真做好自查和通报工作。医政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妇保所要熟练掌握卫生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市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工作方案》和区卫生局《区星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区创建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要求,严格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工作状况进行检查。

2、各社区卫生服机构在自查的基础上写出半年工作总结,根据时间安排,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项目负责人要做好迎检工作。

上一篇: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保密工作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