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1 18:00:44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人事管理 软环境 问题 原因

一、引言

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六大模块,主要包括人事管理模块、考勤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查询信息模块、系统管理模块、退出系统模块。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模块就是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二、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企业的人事管理和企业的生产之间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

企业能否做好人事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事管理部门是可以直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的部门。[1]然而,我国存在着一些国有企业出现一种人事管理和经营活动互相分离的现象,它们都只是单纯地从事着自身需要完成的工作,所制定出来的人事计划难以将企业的生产需要充分体现出来,同时,企业的生产部门也没有配合人事部门实施工作计划的意愿。两者之间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甚至在有的国有企业当中这两者长期抱有强烈的对立情绪。

(二)没有进行充足的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培训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如果要发展经济,那么就更应该对职业培训形成重视。总体来说,我国近些年的岗前职业培训发展速度较快,然而国有企业内部的岗位职业培训一直以来发展就呈现出一种缓慢的状态,我国很多国有企业都存在着“办职业教育亏本”的不良观念。[2]我国国有企业没有进行充足的人力资源岗位培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打着精简机构和人员的旗号,减、撤、并掉一些难以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职工培训机构。第二,在节支开源问题上,将职工教育的经费作为对象。第三,将职工教育工作视作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工作。第四,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过度强调企业的用人自由权。

(三)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战略性

当前,一些在竞相吸纳和选拔人才的活动中,出现了盲目倾向化和短期性的行为。例如,一些企业利用各种优惠条件引进以及囤积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因为缺乏战略性的眼光,难以对本企业的人才需要进行长远、系统、全面的科学规划,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一些岗位出现人才空缺的现象,而有些岗位又出现人才过剩的现象,甚至有的企业所选择、引进以及培训的人才和企业的长远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国有企业普遍出现一种人才资源浪费、闲置的不良现象,很多事无人能做和很多人无事可做已经成为国有企业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三、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人们的思想被传统观念所束缚

首先,人们的思想观念被一种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模式所形成的定势性思维严重束缚着。国有企业之所以在长期以来都呈现出缺乏后劲、止步不前、亏损倒闭的状态,不仅仅是体制的问题,还在于人们的思想难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所以,将传统中见物不见人的定势性思维加以摒弃,更新经济发展思路,有效地树立起以人为核心的人事管理观念,才能够有效地促使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摆脱困境。其次,在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下建立了一种以“事”为中心的行政化企业人事管理模式,[3]这种管理模式导致企业中大部分的人事工作者和领导对重“事”不重“人”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习惯。虽然,很多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之后在很大程度上改革了人事管理制度。然而,从整体上来看,其所改革的人事管理制度依然还难以和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从根本上来看,人事管理观念的改革还没有摒弃传统体制。这就导致大部分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部门,难以全面更新认识管理的指导思想,更加难以突破“进、管、出”的管家式管理模式。

(二)体制方面的制约

首先,一些国有企业没有具备完善的社会大市场体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立现代化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限制。如果要使现代化企业人事管理制度能够正常运行,那么大市场体系起码需要提供以下条件:法制化的市场管理、社会化的劳动保障、规范化的市场运行机制、完善化的市场中介组织、市场化的人力资源配置、主体化的劳动行为、商品化以及明晰化的劳动产权。然而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运行过程来分析,这些条件虽然正慢慢形成,但是它们既不具备全面性也不具备完善性。其次,不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制约着企业开发人力资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虽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展,然而,从总体而言,它依然还不够完善。第三,企业内部难以形成公平的竞争氛围。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等各个方面的制约

首先,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不具备健全的主体法制建设,虽然我国为了保障现代企业人事管理获得进一步发展已经制定了一些内在的法律法规,并且还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规定,但是,这些同西方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较来看,就显得十分单薄,这就导致国有企业在实践企业人事管理的时候难以得到相应的法律支持和法律约束。其次,国家没有制定出相应的支撑性法律法规。无论是什么法律都一定要依靠相关的支撑性法律法规才能够构成完整的法律体系。第三,相关国家政府难以有效地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这将会严重阻碍国有企业人事制度的改革。

四、结语

国有企业之所以存在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社会环境导致的。所以,要使当前的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实现真正的改革,就需要企业和政府两方一起努力。国有企业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做好开发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工作;政府则需要采取各种办法来规范和促进国有企业的人事管理。

(作者单位为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MBA2013春季班)

参考文献

[1] 王丽丽.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相关对策[J].企业导报,2011(01).

[2] 杨光.浅谈国有企业人事管理的改革[J].财经界,2012(02).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明确要求,落实责任。

1、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制度。我局高度重视人事编制依法行政工作,把依法行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年初,根据《2009年依法治区工作意见》,制定下发了《*区人事局(编委办)2009年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意见》,结合人事编制中心工作明确了2009年我局依法行政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进行了分解落实,由局领导负总责,相关科室承担相应执法责任;局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部署、宏观规划、监督指导;把人事编制执法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法岗位和人员,明确工作质量和进度,确保年度依法行政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2、推进普法教育提高执法能力。年初,结合我区人事系统“五五”普法教育实施意见和《*区2006-2010年公务员法律学习工作意见》的部署,我局制定了《杭州市*区2009年公务员法律学习工作计划》,明确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普法阵地建设、保证公务员学法达到规定学时等要求,并将普法学习情况及记录作为创建“满意单位”的一项内容进行考核检查。4月份,根据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下发的《关于在杭州市“公务员学法日”开展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会同组织、司法等部门对文件进行了转发,开展“4?27公务员学法日”,通过“杭州市干部学习新干线”平合开展了公务员普法教育工作,组织762名公务员参加了法律考试,通过率达到100%,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3、及时做好规范清理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的要求,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编制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监督机制明示图,公开供社会监督。经梳理,区人事局(编办)现有行政执法职权共5类12项,非行政许可43项。按照《浙江省人事厅关于印发部分已废止失效行政规范性文件目录的通知》(浙人发〔2009〕45号)要求,结合阳光权力梳理工作,对近年来我局制定和实施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规范,并按照信息公开的要求,利用区政府门户网和政务网向社会公布,建立实时监督机制。在此基础上,严肃追究执法过错责任,要求各执法科室和执法人员严格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履行职责,有效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落实。

二、规范程序,严格执法。

按照打造“阳光人事、法治人事、满意人事、和谐人事”的要求,我局在人事编制依法行政工作中进一步规范程序,明确要求,在各项工作中严格做到依法、规范、到位,确保人才人事和机构编制各项法律规范的真正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1、在落实《浙江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方面:一是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我们坚持利用会议,人事工作培训、*人才网站等形式和阵地宣传《条例》;利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服务企业的机会,上门走访服务和单位积极宣传《条例》;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人才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培训学习;对区工业基地、科创中心和重点骨干企业,我们组织人员上门宣传党和国家的人才工作政策和人事政策法规,提供人才供求信息等系列服务,倾听用人单位的意见和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各类人才人事档案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为人才人事关系,目前区人才交流中心在册档案数3500余份。上半年,严格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为1000人(次)提供关系转接、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三是积极提供人才服务。组织10家用人单位参加春季和毕业生就业招聘大会等大型人才招聘会;组织南星、湖滨等街道参加全市高校毕业生进社区招聘工作;协助9名新入我区留学生办理在杭留学人员工作证,协助3家企业引进国外智力6人(次);通过牵线搭桥,为下属人事企业直接办理人才引进280多名;通过市区两级审批,引进特殊人才9人;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协助400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扶持50余名大学生创业;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公开招考等难点、热点问题,编印相关的实用问答,及时对进度流程进行公示,为其提供办事指南。

2、在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方面:半年来,我局严格执行《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依托专门培训机构和各主管部门,分系统协调引导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好继续教育工作。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落实。今年我区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内容上,开展了财务、卫生、教育等领域的继续教育。认真做好职称考试工作,审核申报了953名参加8大类职称任职考试或职业资格考试,为他们发放准考证、考试用书,为合格人员及时办理资格证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二是继续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选拔推荐工作。有1人入选2008年度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3人入选市“13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对高层次人才落实好培养经费,有计划、有重点的培养。三是继续教育的各项制度得到了较好地贯彻。经调查了解,我区各单位普遍能够根据工作需要,安排或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被单位安排参加学习培训期间能够按《规定》要求,享受在岗人员的同等工资待遇,受训后的最低服务年限,在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时协商明确。

3、在执行《公务员法》和相关配套法规方面:半年来,我局针对《公务员法》相关配套政策的相继出台和新制度入轨运行的需要,积极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一是以考核奖惩为导向,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做好了全区政府机关1100名科及以下公务员和447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08年度考核工作,注重把考核结果同奖惩制度紧密结合起来,为符合条件的人员晋升了工资档次;根据公务员法,开展首次*区“十佳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对28名近三年来连续考核优秀的公务员记“三等功”,对全区152名当年优秀等次的公务员授予嘉奖;推荐入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二是以教育培训为途径,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根据《杭州市*区公务员培训学分制管理办法(试行)》,依托“干部学习新干线”实行学分制管理,组织1570名公务员参加《组织行为学》、《法治浙江与和谐社会建设》两门课程的网上培训考试。开展“4?27公务员学法日”,进一步提升了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日常管理为依托,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组织好全区公务员公开招考录用报名、资格审查、面试、体检、资格审查等相关工作,招录公务员8名。认真做好我区行政执法大队210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登记工作及科以下非领导职务任职工作,确保参公程序公平和透明。严格按规定职数审核科以下非领导职务200人次,把好职务升降任免审核关;认真办理好21名公务员的调任、转任和调动手续。

4、在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方面: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上,我局严格遵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好各项登记管理工作。一是变更、登记严格细致。事业单位的变更登记及初始登记,我们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仔细审核,对符合要求的,及时进行办理,上半年共办理初始登记2家,办理变更登记19家。二是年度检验严格审核。依据《条例》和《细则》,在市编办的统一部署下,年初,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对全区174家按规定需年检的事业单位开展了2008年度的年检工作。为做好年检工作,我们专门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召开年检工作会议进行布置,对财务报表,年度报告书的填写上报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年检中严格的审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当场办理。截止3月底,年检工作全部结束,合格率为100%。三是登记档案社会化服务开展正常。对已登记的事业单位的有关材料,按统一的格式和标准对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入柜妥善保管;对需要查阅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的单位和个人我们按《杭州市事业单位登记档案资料查询暂行规定》提供服务。

5、在执行《杭州市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方面:在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上,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86号令)、厅字[20*]2号文件、《杭州市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13号)和市委办[2008]49号文件精神,严肃认真做好机构编制的各项工作。一是依法推进机构编制管理规范化进程。在省市部门的指导下,我区相继出台了《*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关于*区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增补人员的若干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实施意见》和《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理顺关系,规范流程,从严把好机构设置和编制关口,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部门的依法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由于历年来的从严把关,我区预计在2009年底,能消化行政编制超编人员,提前完成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一一对应的实名制目标。二是初步建立事业单位全程管理新机制。根据杭州市《关于杭州市机关事业单位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的要求,我区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管理,初步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体系。三是严格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半年来我局遵照人事部《规定》和杭州市《实施办法》的要求,积极帮助指导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事业单位落实好公开招聘人员工作,并实行全程监督;根据《进一步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管理实施意见》(上政办[2009]4号)的要求,按照“依法规范、分类管理、总量控制、精简效能”的原则,将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切实纳入管理,落实计划申报、联合审批、分类管理等制度。

三、下阶段工作。

1、继续认真落实好《公务员法》及相关政策。《公务员法》相配套政策陆续出台,我们在学深学透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用规范化的管理全面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对公务员的年度考核进行细化、量化,要通过年度考核充分反映公务员的德、能、勤、绩;要切实搞好公务员的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通过培训加强公务员的公共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要认真细致的做好阳光工资改革工作,耐心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确保平稳实施。;要积极推动公务员的交流和锻炼,推动跨部门、跨街道、面向全区的竞争上岗;要继续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的试用期管理和期满考核,开展新录用公务员下基层锻炼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大力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公务员依法办事、公正办事、高效办事。

2、稳步推进我区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下半年,区县政府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区编办需认真开展对各部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的调研,及时了解和掌握省市及兄弟城区政府改革信息及动态,结合我区实际加以吸收利用。对可能涉及到机构改革的部门,严格冻结编制和人员,防止突击调动、提拔干部现象发生。下阶段,将根据省市要求,按照分阶段、分步骤,重点明确,任务到人的原则,研究制订我区机构改革方案和计划,做到早介入、早研究、早准备。

3、规范完善事业单位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贯彻落实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进一步健全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考聘用制度,提高工作的透明度;积极鼓励事业单位开展适应事业单位特点和各类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岗位与绩效为主要内容、灵活多样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改革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分类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良好的建议和对策;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实施细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单位登记管理程序,完善管理制度。

4、不断提高人才人事服务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处理好各类问题,及时回复人大、政协的议提案,积极接受人大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切实做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管理、工资福利、企业干部维稳和解困等工作,认真规范做好事业单位的登记和年检;在日常人事服务中做到能办的事及时办,不推诿扯皮、不拖延刁难,对不能办的事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对超权限的事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及时给予反馈;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务员申诉制度和人事争议制度,规范仲裁行为,严格仲裁纪律,依法公正、及时的涉及案件;要加强对人事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依法维权意识。

5、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提高素质能力和培训优良作风为重点,抓好人事干部的政治教育、党性教育、法制教育和知识更新、业务培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积极转变工作方式、方法,大力推行信息公开、电子政务等制度,及时通过网络、信息栏等载体向社会公开政策和相关信息,充分利用“*网”、“一站式审批服务平台”等网络平台,及时解答和处理各类政策咨询、业务申报。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完善局机关“学法日”制度,通过法律知识宣讲、案例分析、选送参加培训等形式,组织局机关干部学习人事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机关干部法律素养。

四、存在的问题。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促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行政执法责任,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根据《公务员法》、《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和实施行政执法责任追究,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对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或者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指对作出违法、不当的安全监管监察行政执法行为(以下简称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行政责任追究(以下简称责任追究)。

第三条责任追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有错必纠、责罚相当、惩教结合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四条责任追究实行回避制度。与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责任人有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人员,实施责任追究时应当回避。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该部门负责人决定。

第二章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和行政执法职责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检查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没有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生产经营单位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对下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法履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责,实施煤矿安全监察行政执法,对煤矿安全进行重点监察、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对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履行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本级人民政府、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规定的安全监管监察职责,根据各自的监管监察权限、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监管监察的生产经营单位状况、技术装备和经费保障等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年度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

安全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安全监管部门备案;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报上一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批准后实施。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因特殊情况需要作出重大调整或者变更的,应当及时报原批准单位批准,并按照批准后的计划执行。

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应当包括监管监察的对象、时间、次数、主要事项、方式和职责分工等内容。根据安全监管监察工作需要,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按照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编制现场检查方案,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生产实施监督检查。

第七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各自权限,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程序,履行下列行政许可职责:

(一)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

(二)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许可;

(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

(四)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

(五)烟花爆竹经营(批发、零售)许可;

(六)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资格认定和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除外)操作资格认定;

(七)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认证机构资质的认可;

(八)矿山救护队资质认定;

(九)安全生产检测检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的认可;

(十)安全培训机构资质的认可;

(十一)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安全许可;

(十二)注册助理安全工程师资格、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的考试和注册;

(十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设定的其他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申请人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应当依法予以受理,并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核查。

对未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验收合格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发现或者接到举报后,属于本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依法查处;属于其他部门行政许可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对已经依法取得本部门行政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发现其不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原行政许可证件。

第八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年度安全监管和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对生产经营单位是否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行监督检查,重点监督检查下列事项:

(一)依法取得有关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的情况;

(二)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的情况;

(三)建立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作业规程的情况;

(四)按照国家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以及其他安全生产投入的情况;

(五)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情况;

(六)从业人员受到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取得有关安全资格证书的情况;

(七)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以及按规定办理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的情况;

(八)在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情况;

(九)对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定期检测的情况;

(十)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和制定应急预案的情况;

(十一)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的情况;

(十二)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正确佩戴和使用的情况;

(十三)在同一作业区域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危及对方生产安全的,与对方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和应当采取的安全措施,并指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安全检查与协调的情况;

(十四)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行统一协调、管理的情况;

(十五)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情况;

(十六)制定、实施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及有关应急预案备案的情况;

(十七)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以及矿山企业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兼职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以及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八)按照规定报告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

(十九)依法应当监督检查的其他情况。

第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或者事故隐患的,应当依法采取下列现场处理措施:

(一)当场予以纠正;

(二)责令限期改正、责令限期达到要求;

(三)责令立即停止作业(施工)、责令立即停止使用、责令立即排除事故隐患;

(四)责令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

(五)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

(六)依法应当采取的其他现场处理措施。

第十条被责令限期改正、限期达到要求、暂时停产停业、停止建设、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的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单位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依照有关规定将复查工作移交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的,应当及时将相应的执法文书抄送该部门并备案。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自收到煤矿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并填写复查意见书,由被复查煤矿和复查人员签名后存档,并将复查意见书及时抄送移交复查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对逾期未整改、治理或者整改、治理不合格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的权限决定关闭。

第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有权依法采取下列行政强制措施:

(一)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安全生产的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在用设施、设备、器材,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并应当在作出查封、扣押决定之日起15日内依法作出处理决定;

(二)扣押相关的证据材料和违法物品,临时查封有关场所;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实施查封、扣押的,应当当场下达查封、扣押决定书和被查封、扣押的财物清单。在交通不便地区,或者不及时查封、扣押可能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存在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生产安全事故的,可以先行实施查封、扣押,并在48小时内补办查封、扣押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第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安全问题涉及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有关部门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幅度和程序,按照各自的管辖权限,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生产经营单位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拒不执行处罚决定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当及时向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报告或其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四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前,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对其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作出现场处理措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决定等行政执法行为时,应当依法制作有关法律文书,并按照规定送达当事人。

第十五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履行下列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职责:

(一)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会公布值班电话,受理事故报告和举报;

(二)按照法定的时限、内容和程序逐级上报和补报事故;

(三)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规定派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或者指导协调事故救援;

(四)按照规定组织或者参加事故调查处理;

(五)对事故发生单位落实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实施行政处罚;

(七)依法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六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调查和处理本部门法定职责范围内的举报事项,并形成书面材料。调查处理情况应当答复举报人,但举报人的姓名、名称、住址不清的除外。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应当依法予以登记,并告知举报人向有权机关提出。

第十七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并作出处理或者决定。

第三章责任追究的范围与承担责任的主体

第十八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履行本规定第二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责,有下列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之一,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实施责任追究:

(一)超越、滥用法定职权的;

(二)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三)适用依据错误的;

(四)行政裁量明显不当的;

(五)违反法定程序的;

(六)未按照年度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履行法定职责的;

(七)其他违法或者不当的情形。

前款所称的行政执法行为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是指行政执法行为被人民法院生效的判决、裁定,或者行政复议机关等有权机关的决定予以撤销、变更、确认违法或者被责令履行法定职责、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情形。

第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承担责任:

(一)因生产经营单位、中介机构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行为,致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无法作出正确行政执法行为的;

(二)因有关行政执法依据规定不一致,致使行政执法行为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不当的;

(三)因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

(四)违法、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不良后果或者不良后果被及时消除的;

(五)按照批准、备案的安全监管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工作计划、现场检查方案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方式、程序已经履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职责的;

(六)对发现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已经依法查处,因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拒不执行安全生产监管监察指令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

(七)生产经营单位非法生产或者经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提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决定取缔或者关闭的;

(八)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

(九)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已经依法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提出加强和改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议的;

(十)依法不承担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承办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一条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经审核、批准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承办人未经审核人、批准人审批擅自作出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按审核、批准的内容实施,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责任;

(二)承办人弄虚作假、,或者承办人提出的意见错误,审核人、批准人没有发现或者发现后未予以纠正,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承办人承担主要责任,审核人、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三)审核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的正确意见,批准人批准该审核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主要责任,批准人承担次要责任;

(四)审核人未报请批准人批准而擅自作出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五)审核人弄虚作假、,致使批准人作出错误决定的,由审核人承担责任;

(六)批准人改变或者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七)未经承办人拟办、审核人审核,批准人直接作出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的,由批准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指派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单位或者人员执法,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指派部门及其负责人承担责任。

第二十三条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集体研究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主要负责人应当承担主要责任,参与作出决定的其他负责人应当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负责人擅自改变集体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十四条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共同作出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由主办人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人员承担次要责任;不能区分主要、次要责任人的,共同承担责任。

因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单独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该机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个以上内设机构共同决定,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有关内设机构共同承担责任。

第二十五条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内设机构会签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分别按照下列情形区分并承担责任:

(一)主办机构提供的有关事实、证据不真实、不准确或者不完整,会签机构通过审查能够提出正确意见但没有提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主要责任,会签机构承担次要责任;

(二)主办机构没有采纳会签机构提出的正确意见,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主办机构承担责任。

第二十六条因执行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指示、批复,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作出指示、批复的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责任。

因请示、报告单位隐瞒事实或者未完整提供真实情况等原因,致使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错误指示、批复的,由请示、报告单位承担责任。

第二十七条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其不当或者违法责任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

第二十八条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改变、撤销下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者不当的,由上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有关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本章规定分别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依照本章规定区分并承担责任。

第四章责任追究的方式与适用

第三十条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责令限期改正;

(二)通报批评;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追究包括下列方式:

(一)批评教育;

(二)离岗培训;

(三)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四)暂扣行政执法证件;

(五)调离执法岗位;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方式。

本条第一款和第二款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三十一条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责任追究的时候,应当根据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规定的有关条款决定。

第三十二条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轻、危害较小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批评教育或者离岗培训,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情节较重、危害较大的,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改正,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对行政执法人员予以调离执法岗位或者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及其内设机构在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行政执法人员在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予以离岗培训、暂扣行政执法证件,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四条一年内被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被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执法行为中,被撤销、变更、确认违法的比例占20%以上(含本数,下同)的,应当责令有关安全监管监察部门限期改正,并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第三十五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十四条的规定,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执法人员承担全部或者部分行政赔偿费用。

第三十六条对实施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执法行为,或者未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执法人员,依照《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辞退处理的,依照其规定。

第三十七条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追究责任:

(一)违反本规定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所规定的职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三)积极配合责任追究,并且主动承担责任的;

(四)依法可以从轻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因违法、不当行政执法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严重损害国家声誉,或者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二)、、,致使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

(三)弄虚作假、隐瞒真相,干扰、阻碍责任追究的;

(四)对检举人、控告人、申诉人和实施责任追究的人员打击、报复、陷害的;

(五)一年内出现两次以上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的;

(六)依法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责任追究的机关与程序

第四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本级人民政府行政监察机关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和其他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追究。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及其负责人的责任,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其上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所属内设机构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责任,由所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追究。

第四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自行政执法行为被确认违法、不当之日起15日内,将有关当事人的情况书面通报本部门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

(二)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自收到法制工作机构通报或者直接收到有关行政执法行为违法、不当的举报之日起60日内调查核实有关情况,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报本部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负责人事工作的机构自责任追究决定作出之日起15日内落实决定事项。

法律、法规对责任追究的程序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四十二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施责任追究应当制作《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由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草拟,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决定。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写明责任追究的事实、依据、方式、批准机关、生效时间、当事人的申诉期限及受理机关等。离岗培训和暂扣行政执法证件的,还应当写明培训和暂扣的期限等。

第四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负责行政监察工作的机构应当将追究责任的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告知当事人,并听取其陈述和申辩。对其合理意见,应当予以采纳。

《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送到当事人,以及当事人所在的单位和内设机构。责任追究决定作出后,作出决定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派人与当事人谈话,做好思想工作,督促其做好工作交接等后续工作。

当事人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公务员法》等规定申请复核和提出申诉。申诉期间,不停止责任追究决定的执行。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司法部

【代码】114

一、主要职责

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和任务主要有:监督和指导全国监狱执行刑罚、改造罪犯的工作,监督和指导全国劳动教养工作;制定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和普及法律常识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和检查各地区、各行业的依法治理工作,指导对外法制宣传工作,管理法制报刊;监督和指导全国的律师工作和法律顾问工作,管理社会法律服务机构和在华设立的外国(境外)律师机构;监督和指导全国公证机构和公证业务活动,负责委托港澳地区律师办理在内地使用的公证事务;指导全国的人民调解和司法助理员工作;管理部直属的高等政法院校,指导全国的中等、高等法学教育工作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组织参加联合国有关预防犯罪领域的会议和活动,承办联合国有关对口部门的往来业务,组织参加国际有关人权问题的法律研讨和交流活动、开展政府间的法律交流与合作;参加与外国签订司法协助协定的谈判,负责国际司法协助协定执行的有关事宜;参与国家立法工作,组织司法领域人权问题研究;监督大型监狱、劳动教养场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管理直属单位的国有资产;指导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协助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司法厅(局)领导干部;研究制定国家司法考试的工作规则和规范,管理指导国家司法考试考务工作,对考试工作进行监督,审查、授予、管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指导、规范有关培训工作。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二)政治部

(三)监狱管理局

(四)劳动教养管理局

(五)法制宣传司

(六)律师公证工作指导司

(七)基层工作指导司

(八)国家司法考试司

(九)法规教育司

(十)研究室

(十一)司法协助外事司

(十二)计财装备司

(十三)机关党委

(十四)纪检监察局

(十五)离退休干部局

(十六)机关服务中心

财政部

【代码】115

一、主要职责

(一)拟订和执行财政、税收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及其他有关政策;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和执行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

(二)拟订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和执行财政、财务、会计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涉外财政、债务的国际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

(三)编制年度中央预决算草案并组织执行;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中央、地方预算及其执行情况,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决算;管理中央各项财政收入,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有关政府性基金。

(四)提出税收立法计划,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审议上报税法和税收条例草案;根据国家预算安排,确定财政税收收入计划;提出税种增减、科目税率调整、减免税和对中央财政影响较大的临时特案减免税的建议;参加涉外税收和国际关税谈判,签订涉外税收协议、协定草案;制定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承办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五)管理中央公共财政支出;拟订和执行政府并购政策;管理财政预算内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非贸易外汇和财政预算内的国际收支;制定需要全国统一规定的开支标准和支出政策;拟订和执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制定基本建设财务制度。

(六)拟订和执行国家与企业的分配政策,管理中央财政支持企业的支出;拟订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通则》;负责监管中央直管企业财务,管理国有资本收益;汇总分析全国企业年度财务决算;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

(七)办理和监督中央财政的经济发展支出、中央投资项目的财政拨款、中央财政投入的挖潜改造资金和新产品试制费;负责农业综合开发;拟订并监督执行《企业财务通则》。

(八)管理中央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拟订社会保障资金的财务管理制度;组织实施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财政监督。

(九)拟订和执行政府国内债务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编制国债发行计划;拟订政府外债管理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承担外国政府贷款、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和日本输出入银行贷款的对外谈判与磋商业务;代表中国政府参加国际财政组织。

(十)拟订和监督执行会计规章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督执行政府总预算、行政和事业单位及分行业的会计制度;指导和监督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审批外国会计公司驻华代表机构的设置。

(十一)监督财税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

(十二)制定财政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划;组织财政人才培训;负责财政信息和财政宣传工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综合处理部机关日常政务;负责有关重要会议的组织;起草和修改有关重要报告和文件;管理财政信息、宣传和新闻工作;负责文电、机要、督查、档案、保密、、保卫工作;负责财政部部门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

(二)综合司

研究财政改革和财政政策;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提出调整经济政策及运用财税政策调控经济的建议;负责重要财税改革方案的研究和协调;拟订财政分配政策和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参与机构编制管理;提出住房和国有土地、海域、矿产资源使用制度调整改革和其他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拟订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政策及规章制度;负责审批全国性和中央部门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参与标准的确定,并拟订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统一监制和管理中央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票据,检查指导收费票据的使用;研究法规,制订管理政策和制度,审核和下达发行计划,监管市场等。

(三)条法司

研究提出修改、完善财税法规的建议,制定财税立法规划;组织和协调财政法律、法规草案的拟订;审核上报财政、税收法律、法规草案;审核其他法律、法规草案中有关财政税收的条款;承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应诉工作等。

(四)税政司

负责研究国内和涉外税收政策,拟订实施方案;提出税制改革、税种增减、税目税率调整、减免税、出口退税等重大事项的建议;参加涉外税收谈判,并草签有关协议、协定;拟(修)订国际税收协议和协定范本等。

(五)关税司

提出关税和进口税收政策;拟订关税谈判方案,参加有关关税谈判;研究提出征收特别关税的建议;承办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六)预算司

拟订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编制中长期财政规划;研究提出编制年度预算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增收节支和平衡财政收支的政策措施与建议;负责编制年度中央预算草案、国债发行计划和中央本级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负责政府债务政策研究及有关协调工作;分析报告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审定中央各部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标准;统一管理财政专项资金投放项目库;负责研究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审查、批复中央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预算;统一办理预算调整事项的审核报批;汇总年度全国财政预、决算;指导地方预算管理;拟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财政政策,负责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工作;承担与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的有关联络工作和国家审计署审计中央财政预算执行的有关工作;负责指导预算管理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等。

(七)国库司

提出并拟订国家金库管理制度、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负责中央财政资金调度;分析国家预算执行情况;汇总并编制中央、地方、全国决算;汇总行政事业单位决算;统一管理中央财政的银行开户;统一管理和审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开立、变更和备案;研究政府国内债务政策,拟订管理制度,负责政府内债发行、兑付及二级市场管理,研究国债市场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管理中央预算外资金专户;拟订并监督执行政府采购政策,对全国政府采购工作进行指导和信息统计分析;研究和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负责综合性财政统计及分析工作等。

(八)国库支付中心

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业务上由国库司负责指导,是财政部门审核、监督财政资金收付工作的延伸。主要任务是:配合国库司建立和完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从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财政资金的审核、支付和会计核算工作,监管非税收入收缴,承担财政支付机构和收付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系统维护及国债发行与兑付的管理业务。

(九)国防司

参与研究军队、武警、军工的发展规划及改革措施;研究拟订财政扶持相关部门发展的政策;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分管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管理军工企业财务和事业单位的资产和财务,负责拟订军工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和财务管理制度;审核、编制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行政政法司

牵头制(修)订《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负责制订行政性经费(包括行政、政法、外事经费)的财务管理制度;负责牵头制订因公出国(境)人员的工资及生活待遇标准和费用开支标准;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研究提出行政性经费开支标准和定额;管理援外经费;参与联合国会费谈判;牵头汇总办理国家财政向国际组织交纳的会费、捐款;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研究制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组织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

(十一)教科文司

负责研究制订事业单位通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牵头制(修)订《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及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研究制订财政支持教科文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提出优化事业支出结构的建议;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部门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分管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制(修)订新闻、出版和电影行业的财务制度;参与事业单位收费项目的审批和标准的确定及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组织开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等。

(十二)经济建设司

牵头与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财政投资的有关政策,参与项目安排;负责管理国家物资、粮食、棉花、食糖、医药等专项储备资金和政策性补贴;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三)农业司

负责研究财政支农政策;参与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制订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和农口事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管理和分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政策性农业和扶贫专项贷款贴息,参与安排财政扶贫资金;会同分管部门(单位)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四)社会保障司

参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政策、制度的研究、制订;提出中央社会保障预算草案;会同分管部门研究提出经费开支标准、定额、年度预算和专项资金支出预算建议;负责监督分管部门(单位)预算的执行;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检查项目实施中资金的管理使用和配套到位情况,进行项目的效益考核;制订部门(单位)和项目资金使用的财务管理办法;审核和批复分管部门(单位)的年度决算等。

(十五)企业司

参与国家与企业分配政策改革的研究;参与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改革政策;负责牵头制(修)订并组织实施《企业财务通则》;监交国有资产收益,并提出国有资产预算编制草案;负责监管中央国有企业财务(金融、军工、粮食、铁路等企业除外);负责拟订境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负责中央财政直接拨付中央企业的亏损补贴、税收返还等支出项目的管理;参与国有企业的租赁、拍卖、兼并、破产、重组等有关政策的研究制订和实施;参与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革等工作,并制订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负责资产评估行业的行政管理,联系和指导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的工作;指导地方企业财政财务管理工作,归口管理补助地方的专项经费等。

(十六)金融司

负责货币政策及其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的研究工作;负责金融机构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金融机构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资本金权属界定和登记、统计、分析、评估;负责金融机构国有资产转让、划转处置管理,监交国有资产收益;拟订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与财务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指导地方金融机构资产和财务监管工作;研究政府外债发行政策,拟订管理制度;负责办理中国政府对外发行债务和信用评级工作;负责编制政府统借统还外债还本付息年度预决算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中长期计划;负责外国政府贷款(含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带条件贷款、联合融资贷款)的对外磋商、谈判与签约业务,拟订相关政策和制度,并对贷款使用与偿还进行监督与管理;负责制订并组织实施出口信用保险的国家限额和费率政策;拟订担保业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对担保业实施监督和管理等。

(十七)国际司

研究分析国际财经问题,提出有关政策建议;负责财政国际多边和双边合作事宜;负责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担保和联合融资的对外谈判与磋商业务;负责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中国理事的工作;参与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贷款的谈判、转贷、偿还工作;提出部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年度外事经费预算建议,负责财政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事务办公室的工作,组织和管理部机关人员的出国出境考察和培训工作等。

(十八)会计司

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研究提出会计改革和政策建议;草拟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并组织贯彻实施;负责全国会计从业资格管理;负责全国会计职称管理工作;指导和管理社会审计工作;指导和监督会计电算化工作;负责会计委派制度试点工作等。

(十九)监督检查局

制订财政监督检查的政策和制度;监督财税法规、政策的执行情况;检查反映财政收支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依法查处重点违反财经纪律案件;管理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业务工作;监督检查部内各单位执行财政法规、政策、制度和预算的情况;监督部属单位财务收支管理。

(二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统一管理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拟订农业综合开发的政策及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制度;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管理和统筹安排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组织检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执行情况等。

(二十一)人事教育司

负责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及派出机构的人事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全国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状况;制定并组织实施财政系统的教育规划,指导地方财政教育工作;管理和协调中央直属会计学院的有关工作等。

(二十二)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等。

(二十三)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指导、代管部属单位的离退休工作等。

(二十四)国务院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小组办公室

人事部

【代码】116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制定人事制度改革规划、方案,拟定人事管理政策法规,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并进行监督检查;研究拟定机构改革人员定岗和分流的政策规定。

(二)拟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总体规划、结构调整、工资分配的宏观政策,编制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和工资计划。

(三)管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工作。负责高级专门人才规划、培养工作;组织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选拔工作,负责来华(回国)定居专家管理工作;研究完善博士后制度;负责留学人员回国安置、工作调整和有关的科研经费资助工作;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研究拟定专业技术骨干人才出入国(境)和国外机构在我国招聘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管理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四)研究拟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研究拟定事业单位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管理的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归口管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作,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推行专业技术执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

(五)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拟定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的政策法规,指导和协调各地方、各部门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

(六)负责人才资源规划、开发工作,拟定人才流动政策法规,发展、规范人才市场,建立国(境)外人才机构和组织进入我国人才市场的准入制度,建立和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拟定,提出国家急需、应予保证的高校毕业生指令性分配计划;承办国家特殊需要人员的选调工作;按分工研究拟定“农转非”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七)研究拟定机关、事业单位和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政策和标准及调控措施;研究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完善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研究完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休、退休政策法规并组织实施。

(八)研究拟定国家奖励表彰制度,审核以国家名义奖励表彰的人员,指导和协调政府奖励表彰工作,审核以国务院名义实施的奖励表彰活动。

(九)拟定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制定安置和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研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制度。

(十)指导和协调有关人事人才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承办政府间有关人事工作协定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负责派往国际组织职员的管理及协调服务工作,承担国际人力资源机构中中方牵头的协调工作。

(十一)负责对政府系统和政府部门的人事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协调服务;负责人事系统宣传、科研和信息工作。

(十二)承办中央管理的部分领导人员的行政任免手续有关事宜。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四)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外国专家局。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二)政策法规司

(三)规划财务司

(四)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

(五)公务员管理司

(六)人事教育司

(七)人才流动开发司

(八)公资福利与离退休司

(九)军官转业安置司

(十)国际交流与合作

(十一)机关党委

(十二)驻部纪检组监察局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代码】117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劳动和社会保险工作基本方针、政策及劳动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起草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制定行政规章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政策服务咨询机构的管理规则;代表国家行使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职权,制定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监督检查规范,监督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险监督检查机构的工作。

(三)拟定促进城乡就业的基本政策和措施;规划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组织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拟定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的规划、政策,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制定职业介绍机构的管理规划;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发就业、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有序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并组织实施;按分工制定中国公民出境就业和境外公民入境就业的管理政策;制定有关机构经办向外国企业驻华代表机构选派中方雇员业务的管理办法;制定外国在华机构从事劳动力招聘中介、咨询和培训业务的资格管理办法。

(四)组织拟定职业分类、职业技能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和颁布相关的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职业技能鉴定政策;在国家教育工作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制定技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规则;制定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和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以及就业训练中心、社会力量举办的职业培训机构的规划及政策;制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表彰、奖励和职业技能竞赛的规则、政策和措施;制定劳动预备制度实施办法;指导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技工学校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教材建设规划和评估认定制度。

(五)制定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规则;制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规范,制定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劳动仲裁的规范、规则;审核并企业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拟定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政策;负责政策性安置和调配工作,参与评定部级企业劳动模范。

(六)拟定企业职工工资的宏观政策和措施;拟定企业工资指导线的有关政策;拟定行业工资收入调节政策和国有企业经营者收入分配政策;审核中央直属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主要负责人的工资标准。

(七)拟定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社会保险的基本政策和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八)制定社会保险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的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实施行政监督;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规则和基金运营机构的资格认定标准;制定社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九)制定机关、事业、企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的政策和补充保险承办机构资格认定标准;审查认定有关机构承办补充保险业务的资格。

(十)承担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的统计和信息工作,组织建设全国劳动和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定期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

(十一)组织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推广应用、产业发展工作;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标准化工作。

(十二)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代表政府参加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和工作;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政府、民间及国际经援机构的多边、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领域的涉外业务技术合作和人才交流,审查和处理国际劳工公约、建议书。

(十三)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办公厅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协调和综合处理部政务、行政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

(二)法制司

法制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险法制工作的职能部门。

(三)规划财务司

规划财务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负责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发展规划,综合管理统计、科技、经费、国资产和世界银行援款、贷款项目的职能部门。

(四)培训就业司

培训就业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城乡就业与职业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

(五)劳动工资司

劳动工资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劳动关系调整和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的职能部门。

(六)养老保险司

养老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七)失业保险司

失业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失业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八)医疗保险司

医疗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城镇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九)工伤保险司

工伤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工伤保险的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是:

(十)农村社会保险司

农村社会保险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一)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二)国际合作司

国际合作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三)人事教育司

人事教育司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综合管理部机关、直属企业事业单位人事教育及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职能部门。

(十四)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五)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对部机关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并对部属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管理工作进行指导。

国土资源部

【代码】118

国土资源部的主要职能是: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务院机构被分为四类:宏观调控部门,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国家政务部门。国土资源部放在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和资源管理部门一类中,与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一起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部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这充分突出了国土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

建设部

【代码】119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工程建设、城市建设、村镇建设、建筑业、住宅房地产业、勘察设计咨询业、市政公用事业的方针、政策、法规,以及相关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并指导实施,进行行业管理。

(二)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承担对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

(三)组织制定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国家标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编号并;组织制定和全国统一定额和部管行业标准、经济定额的国家标准;组织制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经济评价方法、经济参数、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和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等部门联合;监督指导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

(四)指导全国建筑活动;规范建筑市场,指导监督建筑市场准入、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以及工程质量和安全;拟定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管理的法规和规章并监督指导;组织协调建设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

(五)指导全国城市和村镇建设;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负责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

(六)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住宅和房地产业行业管理;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指导规范房地产市场。

(七)负责制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八)制定部管各行业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经济政策;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成果推广,指导重大技术引进和创新工作。

(九)拟定高等院校建设类专业的教育标准、培养规格;指导部管各行业职工队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

(十)管理建设行业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外事工作;指导企业开拓国外建筑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十一)管理机关和直属事业单位的人事、机构编制工作;负责部管各行业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专业技术职称标准和执业资格的管理工作。

(十二)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职责,建设部设12个职能司(厅):

(一).办公厅

负责机关政务工作的组织协调、文电处理和对外联络工作;负责新闻宣传;负责部重要会议的组织协调;负责机关文书档案管理、行政财务和工作;负责部机关并指导直属单位的保卫、保密工作;管理城市建设档案。

(二).综合财务司

组织编制部管各行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组织编制行业技术引进规划;管理行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负责本部各项资金和国有资产管理。

(三).政策法规司

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方针政策、改革方案并指导实施;组织研究重大的综合性政策问题,起草部重要文稿;拟定建设立法规划和计划,组织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起草、审查、报批;负责建设法规的解释、清理、汇编工作;指导建设行政执法、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四).科学技术司

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的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行业重点科技发展项目计划;组织重大科技项目研究开发;组织编制技术引进规划和计划;组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实施及引进项目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管理行业科技成果;指导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五).标准定额司

组织拟定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全国统一定额,建设项目评价方法、经济参数和建设标准、建设工期定额、建设用地指标;拟定工程造价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拟定部管行业工程标准、经济定额和产品标准,指导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监督指导各类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的实施;拟定工程造价咨询单位的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提出工程造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

(六).建筑市场管理司

指导和规范全国建筑市场,拟定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市场行为以及工程招标投标、建设监理、合同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和工程勘察设计咨询市场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拟定建筑施工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建筑制品企业、建设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咨询单位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认定从事各类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业务的招标机构的资格;组织协调建筑企业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建筑劳务合作;提出施工、监理和勘察设计咨询等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

(七).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

提出建筑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规章、技术政策;提出工程勘察设计咨询业中长期规划、改革方案、产业政策、规章制度、技术政策;拟定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组织或参与工程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组织全国工程建设标准设计的审定、编制和推广;拟定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城市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八).城乡规划司(村镇建设办公室)

研究拟定全国城市发展战略及城市、村镇规划的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组织编制和监督实施全国城市和村镇体系规划;负责国务院交办的城市总体规划、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审查报批;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查;承担对历史文化名城相关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全国城市规划执法监察;指导城市和村镇规划;指导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城市勘察和市政工程测量工作;提出村镇建设的方针、政策、规章;承担建设部村镇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拟定规划单位的资质标准并监督执行;提出城市规划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

(九).城市建设司

研究拟定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改革措施、规章;指导城市供水节水、燃气、热力、市政设施、公共客运、园林、市容和环卫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的绿化工作;负责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及其规划的审查报批和保护监督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生物多样性工作;指导城市规划区内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指导城市市容环境治理和城建监察。

(十).住宅与房地产业司(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

(十一).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司

指导规范房地产市场;指导城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和开发利用工作;提出住宅建设与房地产业的中长期规划和科技发展战略、产业政策和规章,拟定住宅建设、房屋拆迁、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指导全国住宅建设和住房供应政策的实施;拟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物业管理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标准;提出房地产估价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指导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工作;负责住房公积金和其他房改资金的政策指导并监督使用。

(十二).外事司

拟定本部外事工作的规章制度,编制年度外事计划,管理外事经费,归口管理与外国政府、民间和国际组织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的合作与交流。

(十三).人事教育司

负责部机关、直属事业单位人事劳资和机构编制管理;组织拟定部管行业工程劳保费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规范并指导实施;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标准并指导实施;组织拟定部管各行业专业技术职称标准,指导部管各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组织拟定高等院校建设类专业的教育标准、评估标准和培养规格;管理部属高等院校。

(十四).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铁道部

【代码】120

一、内设机构及其职能

(一)办公厅(政治部办公室)

1.了解掌握全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情况,督促检查落实部党政工作部署并及时向上级机关反馈。

2.组织筹备全路重大会议和活动,负责部领导的事务安排与对外接待。

3.负责部党组会议、部长办公会议、政治部部务会议以及全路性工作会议的会务组织,起草会议纪要,督促、检查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起草部领导综合性讲话和部工作总结、报告。负责部党政领导的秘书工作。

4.协调和组织部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工作。

5.负责部值班工作,沟通内外联系,处理急办事务,催办、查办上级机关和部领导交办事项,报告办理结果。

6.搜集、处理有关信息,编辑印发党政工作简报及其他专报材料。

7.负责部重大新闻,组织和审定采访部领导的重要新闻稿件。

8.拟定机关办公制度,组织实施,并负责综合协调。

9.负责处理部机关文电,管理部机关并指导部属单位的公文处理工作。

10.管理部机关机要文电,指导全路保密、密码工作。

11.负责部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管理全路乘车证的印发工作。管理部机关固定资产、机关经费、办公用品,调配办公用房。统一管理和协调部机关的社会事务性工作。

12.组织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有关铁路工作建议和提案的答复。

13.接待、处理部机关人民来信来访,指导部属单位工作。

14.领导部档案史志中心业务,归口管理部机要通信室。

15.承担部、部政治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公安局(公安部十局)

(三)政策法规司

1.研究并拟定铁路改革与发展和综合性经济政策。

2.研究并组织协调铁路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指导铁路企业改革和管理工作。指导部属单位住房制度改革。承办企业管理的综合性工作。

3.组织拟定铁路综合性行业法规。管理铁路法规工作。负责组织铁路行政复议。

4.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政治部宣传部

1.组织、指导国家铁路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工作。

2.负责国家铁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以及铁路面临的形势任务的宣传教育工作。

3.指导国家铁路精神文明建设及创建活动。指导部属单位进行人民铁路宗旨、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以及路风建设和法制建设等的宣传教育工作。

4.指导部属单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宣传先进典型。

5.指导和检查公开发行的国家铁路报纸、社科杂志和有线电视台(站)的新闻舆论导向。负责铁路创办期刊和图书出版规划的审核报批工作。指导、协调对路外的宣传报道工作。组织重大路外报道活动。

6.指导和检查部属单位贯彻执行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指导对外和对台的宣传工作。

7.协调国家铁路重大文化活动和重大文艺题材的审查工作。指导和检查“扫黄打非”工作。

8.指导部属单位政治工作系列专业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

9.承担部、部政治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发展计划司

1.拟定国家铁路计划、战备、环保、节能、运输装备价格管理等工作规章。

2.提出铁路行业发展战略和方针建议。编制铁路行业发展规划。

3.参与国家关于铁路产业政策的研究,提出有关经济布局、资源开发、交通体系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建议。

4.编报国家铁路大中型基本建设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建议及可行性报告。组织审查铁路枢纽总图。

5.编制下达年度国家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勘测设计、环境保护、节约能源计划,并指导实施。汇总上报国家铁路运输、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及利用外资贷款等计划。

6.提报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报告。审理国家大中型建设项目运输条件。

7.组织拟定合资铁路、地方铁路管理法规。指导、协调合资铁路、地方铁路建设发展工作。提出地方征收的铁路建设附加费使用方案。

8.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宏观管理铁路运输主要装备发展和价格工作。

9.组织管理铁路运输战备和工程战备工作。综合管理铁路行业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工作。归口管理铁路水土保持、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10.负责国家铁路利用外资贷款的规划编制、项目拟定和协调内外资平衡工作。

11.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部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部驻铁道部监察局)

1.协助部党组做好国家铁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组织协调工作。

2.指导部属单位纪检监察工作,以及路风监察工作。

3.监督检查部属单位党政组织、部管干部和部机关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和国家法律、法规及铁道部决定、规章制度的情况。

4.调查处理部属单位及党政组织、部管干部违纪、政纪的案件。

5.负责审理经部纪委、监察局和报请中央纪委、监察部批准的党组织、党员、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纪、政纪的案件。

6.受理对党员和监察对象的检举、控告,受理党员和监察对象不服党纪、政纪处分的申诉,保护党员和监察对象合法权益。

7.拟定国家铁路纪检监察工作规章制度、办法和有关政策界限。

8.组织和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表彰廉洁奉公、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的单位和个人。

9.指导国家铁路纪检监察队伍建设。提出部属单位纪检监察机关主要领导干部的配备、任免、调整意见和建议,协同人事部门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考察。

10.掌握国家铁路路风监察情况,组织调查路风重大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

11.承担中央纪委、监察部和部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七)财务司

1.拟定国家铁路财务会计规章和管理办法(包括运输进款清算规章)。指导部属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2.研究并向国家提出关于铁路运价、税收、财政、信贷和金融方面的政策建议,并进行相应的协调工作。

3.管理铁路建设基金的收缴、拨付和预决算工作。

4.筹集、运用、拨付国家铁路各类资金,并监督使用情况。

5.负责国家铁路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建立产权制度,实施资产经营责任制,组织、指导财会监督检查,维护国家投入铁路资本的权益,维护财经纪律。负责国家铁路货车资产价值的管理。

6.管理国家铁路事业经费。审核、编制下达部属事业单位、中等专业学校和部机关部分直附属机构收支预决算以及部机关部拨经费计划。宏观调控运输设备大修工作并管理部集中的年度计划。负责国家铁路外汇管理。

7.负责国家铁路财务预测和经济活动分析,指导部属单位经济核算工作。审核、汇总、上报部属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事业单位的决算。

8.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八)全国铁道团委

1.提出国家铁路共青团工作的任务并组织实施。重点管理运输系统团的工作。

2.代表和维护国家铁路青年的合法权益。

3.指导部属单位青年思想教育工作和青年文化建设。

4.指导部属单位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教育工作。协助党组织管理团的干部。

5.指导团组织围绕铁路生产经营目标任务开展团的活动。

6.负责国家铁路青年统战工作和青年社团工作。

7.承办部党组和团中央交办的其他工作。

(九)科学技术司

1.拟定铁路主要技术政策和推进科技进步的相关政策,组织拟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负责总则、技术设备部分),并监督实施。

2.编制铁路科技发展纲要和科技进步规划,并监督实施。

3.编报国家铁路科技经费需求计划,办理科技经费使用计划。负责国家铁路科技统计和分析工作。

4.组织开展铁路科技和学术合作交流。组织编制铁路引进技术规划,承担引进技术项目审定有关工作,负责组织重大引进技术项目的论证工作和消化吸收的有关科技攻关工作。

5.组织国家和部重大铁路科技项目的攻关、重大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管理重大科技成果及其鉴定(评审)工作。组织重大科技试验活动,向国家推荐科技奖励项目。

6.拟定铁路技术监督工作规章和办法,并监督实施。归口管理铁路技术标准、计量和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组织管理并颁发铁路产品生产许可证与制造特许证。指导铁路质量管理工作。

7.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直属机关党委

1.负责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支持和协助行政领导完成工作任务。

2.组织党员和职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负责党员管理工作和党员发展工作。

4.监督党员执行党的纪律。负责党风和廉政建设工作。

5.负责部机关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直属机关精神文明建设。了解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

6.协同部人事部门对部机关处以上领导干部和直属单位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提出任免、调动、奖惩意见和建议。

7.领导直属机关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并指导其工作。

8.负责直属机关统战、侨务和台胞台属工作。

9.承担中央国家机关党工委和部党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一)人事司(政治部组织部)

1.拟定国家铁路党的建设和干部人事工作的制度、规定,并监督实施。

2.管理部管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负责合资铁路公司中代表国家铁路的经营人选的审批工作。检查指导部属单位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3.管理部机关公务员、机关直属单位领导干部及部分中层以下干部。

4.负责部属单位党组织建设工作。指导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教育、发展党员工作。

5.负责铁路知识分子工作,负责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建设及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和评聘管理、高级专家的选拔管理、因公出国人员政审管理工作。拟定铁路用人单位接受大、中专毕业生的政策和管理办法。

6.组织部管领导干部及其后备干部和公务员的培训。拟定国家铁路干部培训规划并指导实施。协同国家有关部门,做好有关普通高等学校在铁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等高等教育协调管理工作。

7.负责部机关及部属单位党群机构编制工作。

8.负责国家铁路干部调配、有关干部安置、部管干部政治历史及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审定工作。管理部管干部档案。负责全路干部及党内统计工作。指导部属单位干部管理和党费管理工作。

9.承担部、部政治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二)劳动和卫生司

1.拟定国家铁路劳动工资、机构编制、卫生、职工教育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编制国家铁路劳动工资规划、计划,拟定劳动工资宏观调控政策与措施。

3.管理国家铁路统一的工资、津贴、保险、奖励、工时、假期、职工乘车证和制服标准等工作。

4.负责国家铁路组织机构改革和调整工作。管理部机关和部属单位行政机构编制工作。组织制订铁路专用职务名称。

5.管理国家铁路劳动用工,规范内部劳动力市场,指导企业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作。

6.拟定铁路行业性的劳动定额、生产定员、运输主要工种劳动班制、职业技能等标准。

7.拟定国家铁路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推进医疗制度改革,指导卫生资源优化配置。

8.指导国家铁路卫生防疫、医疗保健工作。组织铁路重大灾害、疫情的处理和铁路交通检疫工作,组织对站车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监督。指导部属单位爱国卫生工作。

9.指导企业职工培训工作。

10.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三)铁路总工会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是中国铁工路会的领导机关,在铁道部党组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和中国工会章程,履行工会“维护、建设、参与、教育”等项职能,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代表中国铁路工会参加国际工会活动。

(十四)建设管理司

1.拟定铁路行业工程建设管理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2.管理铁路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资质和相关人员执业资格。

3.负责铁路工程建设有形市场的建立、规范和监督。

4.管理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工作,拟定铁路工程勘测、设计、施工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施工技术安全规则。

5.管理铁路工程建设造价标准工作,拟定铁路工程定额、概算编制办法及费用标准。

6.组织编制并管理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设计图。

7.综合管理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并提出建设单位组建方案。

8.监督国家铁路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实施中的招标工作和工程进度,协调建设过程中的路内外重大问题,组织重点项目的竣工验收。

9.负责铁路行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10.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五)离退休干部局

1.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制订铁道部机关具体实施办法。

2.负责组织部机关离退休干部阅读、学习文件,听重要报告,参加有关会议和政治活动,落实各项政治待遇,发挥离退休干部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落实部机关离退休干部的各项生活待遇,做好医疗保健、生活福利、住房调配、休养和用车等工作。组织参加各项文化体育活动。

4.负责对部属单位执行离退休干部工作政策的检查指导。

5.承担中国铁路老战士协会有关的日常工作。

6.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它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事宜。

(十六)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1.拟定铁路对外工作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

2.归口管理国家铁路对外经济贸易和港澳台工作。审核、报批中外合营企业、境外企业和驻外机构并对其指导、帮助和监督。审核、申报企业外经、外贸经营权。归口管理一般商品、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了解分析对外经济活动情况。

3.组织以铁道部或中国铁路名义对外签订协定。负责或协助处理部的重大涉外事项。安排部领导的外事活动。组织接待应部邀请来华的外宾。

4.归口管理国家铁路对外友好交往、智力引进、对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工作。

5.管理有关国际组织中铁路方面的工作。承担援外铁路项目实施中需政府管理、协调、监督的有关工作。

6.会同运输指挥中心管理国际铁路联运和对港铁路联运工作。

7.审核、呈报或审批国家铁路临时因公出国(境)人员及外派劳务人员出国(境)事项。督促有关单位对涉外人员和出国(境)人员进行外事教育。

8.审核国家铁路因公出国(境)人员的护照、通行证和签证、签注申报件。负责部外交经费计划工作。

9.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七)安全监察司

1.监督、检查部属单位和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企业(公司)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工作。

2.拟定铁路行车、路外伤亡、职工伤亡等事故处理规则及安全监察工作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3.对拟定有关文件负责提出安全方面的意见。

4.组织监督铁路行车重大事故、重大职工死亡事故、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的调查,并负责事故的定性、定责和批复工作。

5.负责国家铁路行车事故、路外伤亡事故、职工伤亡事故的统计分析工作。

6.检查、分析国家铁路行车安全、路外安全和劳动安全工作状况,研究制定防范事故对策并监督实施。

7.指导部属单位行车安全、路外安全、劳动安全、劳动保护、锅炉压力容器安全和安全值班监察工作。负责部安全值班调度日常管理工作。

8.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八)运输局(运输指挥中心)

1.提出国家铁路固定和移动运输设备发展规划意见。

2.拟定铁路运输行业政策、法规。技术管理规程(行车组织和信号显示部分)和国家铁路运输规章、办法及设备维修技术标准,承担拟定铁路运输主要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的有关工作。

3.拟定国家铁路客货营销战略,指导部属运输企业客货营销工作。组织实施和管理客货运价。组织编制年度、月度运输计划和全路性的列车运行图、列车编组计划,并监督执行。负责客货服务质量监督。

4.集中统一管理全国铁路运输调度指挥,负责国家铁路军事运输、专项运输、特种运输工作。指导运输安全工作。

5.负责国家铁路运输保价管理工作。指导企业自备车的运用和检修工作。

6.提出国家铁路运输生产布局调整方案并指导实施。

7.提出货车购置计划意见,负责货车管理。提出机车、客车配属的指导意见,拟定报废标准。

8.拟定机车、车辆、工务、电务等主要运输设备及配件的造、修质量验收标准和运用标准,并监督执行。

9.承担运输设备新技术、新产品试制、审定和国外先进技术引进以及大中型建设、改造项目的设计鉴定和验收的有关工作。

10.代部承担国家铁路防洪、绿化、土地、无线电和抗震等管理工作。

11.协调、指导合资铁路、地方铁路运输管理工作。

12.为部属运输企业完成经营目标提供必要条件,做好服务工作。

13.承担部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交通部

【代码】121

一、主要职责

(一).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法规并监督执行。

(二).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发展规划、中长期计划并监督实施;负责交通行业统计和信息引导。

(三).对国家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客货运输进行调控;组织实施国家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工程建设。

(四).指导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维护公路、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引导交通运输行业优化结构、协调发展。

(五).组织公路及其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

(六).组织水运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规费稽征;负责水上交通安全监督、船舶及海上设施检验和防止船舶污染、航海保障、救助打捞、通信导航工作;实施船舶、外轮理货、航道疏浚、港口及港航设施建设使用岸线布局的行业管理。

(七).制定交通行业科技政策、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重大科技开发,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指导交通行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技术教育。

(八).负责部机关、部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按规定管理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指导交通行业职工队伍建设。

(九).负责政府间交通行业的涉外工作,指导利用外资工作;管理公路、水路交通与国际组织有关事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十).管理和指导港口、航运公安工作。

(十一).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组织协调部机关工作。组织交通行业政策研究工作。起草重要报告、综合性文件;负责值班、文秘、政务信息、机要、保密、、档案和机关后勤行政管理工作;负责有关重要会议的组织。

(二).体改法规司

指导交通行业体制改革、结构调整、法制工作;负责行业立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行政复议工作。

(三).综合规划司

组织拟定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规划和有关计划;拟定交通行业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负责中央投资、中央与地方联合投资以及利用外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和后期评价工作,负责港航设施建设使用岸线的布局规划及审查;负责交通行业统计、预测、信息引导工作。

(四).财务司

指导交通行业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专项资金、预决算、外汇、信贷以及利用外资有关的财务工作。

(五).人事劳动司

负责部机关及部直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按规定管理部直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以及部属单位的人事、劳动工资、劳动保护和卫生工作;管理智力引进和对外劳务合作。

(六).公路司

拟定公路建设和道路运输的行业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维护和道路运输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监督管理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负责公路规费稽征、公路养护、路政、收费公路的管理;负责道路运输、汽车维修市场、汽车驾驶学校和驾驶员培训工作的行业管理;负责运价政策的拟定和汽车出入境运输管理。

(七).水运司

拟定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水路运输的行业政策、规章和技术标准;维护水路交通行业的平等竞争秩序;负责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有关项目的管理;负责水运设施的维护和管理;负责水运规费稽征和国际国内水路运输、港口、船舶、外轮理货及其他水运服务业的管理;组织实施国家水路重点物资运输和紧急运输。

(八).科技教育司

组织制定交通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及政策;负责交通部属科研院所、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负责交通科技项目管理工作;负责交通行业标准化和计量工作;负责交通信息化工作;管理和指导交通教育工作。

(九).国际合作司

管理交通外事工作;负责政府间交通行业涉外工作;管理公路、水路交通与国际组织有关事宜,开展国际交通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十).公安局

管理和指导港口、航运公安工作。公安局由交通部、公安部双重领导,业务工作以公安部为主。

(十一).直属机关党委

负责部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十二).审计办

(十三).质监总站

负责工程质量监督有关政策的具体执行,全国甲、乙级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单位和甲级工程试验检测单位资质的评审,组织公路、水运工程监理工程师和试验检测人员业务培训和执业资格考试管理等工作。

(十四).离退休干部局

负责部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检查、指导直属单位离退休干部工作。

(十五).纪检组监察局

监督、检查部及所属系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决策和部的决议、决定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协助部党组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开展廉政教育宣传工作;受理对检查、监察对象的控告及其申诉,调查处理检查、监察对象违纪政纪的案件;开展执法监察,参与交通行业重大、特大责任事故的调查。

信息产业部

【代码】122

一、主要职责

(一).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振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推进国民经济与社会服务信息化。

(二).拟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负责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

(三).统筹规划国家公用通信网(包括本地与长途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包括无线和有线电视网)、军工部门和其他部门专用通信网并进行行业管理。

(四).组织制订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负责通信网络设备入网认证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指导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与管理。

(五).负责全国无线电频率、卫星轨道位置、通信网码号和域名、地址等公共通信资源的分配与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设置审批、无线电监测和监督检查,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协调无线电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六).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市场进行监管,实行必要的经营许可制度,进行服务质量监督,保障公开竞争,保证普遍服务,维护国家和用户利益;制订通信网之间互联互通办法和结算标准并监督执行。

(七).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资费政策,确定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并监督执行。

(八).负责组织党政专用通信网的规划、建设与管理;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和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组织协调党政专用通信、救灾应急通信和其他重要通信;保障国家通信与信息安全。

(九).根据产业政策与技术发展政策,引导与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指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结构调整,指导国有企业重组、组建企业集团;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

(十).推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科研开发工作,组织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扶植民族工业。

(十一).对军工电子实行行业管理,研究提出军工电子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规划,与军队及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的规划相衔接并组织实施。

(十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信息化发展规划,协助业主推进国家重点信息化工程;指导、协调与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指导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信息化普及教育。

(十三).组织与指导主要邮政、电信企业的财务汇总、缴拨与清算;协调邮政、电信企业的经营关系,按国家规定组织对邮政和电信普遍服务的补贴;按照管理权限,管理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干部。

(十四).代表国家参加有关国际组织,签订政府间协定,组织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处理政府间相关事宜。

(十五).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通信与信息政策,处理有关事宜。

(十六).负责行业统计及行业信息。

(十七).办理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十八).根据国务院规定,管理国家邮政局。

二、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处理部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各司局的工作关系,承办部重要会议;负责信息、新闻、对外宣传、公共关系工作;负责部领导的秘书事务,部机关文书、档案、机要、保密、保卫、、机关财务、国有资产及其他行政管理工作。

(二).政策法规司

研究拟定综合性政策及重大改革方案;组织起草信息产业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负责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拟定通信对外开放政策;研究对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通信与信息政策,处理涉香港特别行政区及澳门、台湾事宜。

(三).综合规划司

研究拟定振兴电子产品制造业、通信业和软件业的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基础电信网、计算机信息网、广播电视网和各种专用通信网的建设,促进公用网与专用网、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防止重复建设;按规定管理国家预算内建设基金;指导技术引进、利用外资和对外合资、合作工作;组织编制通信与信息网络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对通信与信息网络建设市场实行宏观管理;负责行业统计工作,行业信息。

(四).科学技术司

跟踪研究国际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制订科技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组织协调制订公用电信网技术体制标准和网络编号规划;组织制订广播电视传输网络的技术体制与标准;协调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负责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电子信息技术标准、计量和情报工作。

(五).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

研究拟定企业改革方案,指导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企业管理,协调企业改革中的重大问题;拟定发展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政策和措施,指导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对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统计、监测与分析;预测年度主要发展指标;对电子信息产品市场进行宏观管理;协调电子信息技术产品进口管理。

(六).电信管理局

研究拟定电信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依法对电信与信息服务实行监管,维护公平竞争,保障普遍服务,保护国家和用户利益;负责审批和发放通信与信息服务的经营许可证;负责服务质量监督与价格监管;制订电信网之间互联互通与结算办法并监督实行;负责通信网码号资源的分配与管理;管理因特网域名、地址与国际协调;负责电信网络设备互联互通标准认证和电信终端设备进网管理。负责组织协调党政专业通信网的建设与管理;管理国家通信网络监控调度中心、国家通信出入口局和因特网安全监控中心;指挥协调救灾应急通讯及其他重要通信;组织研究国家电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对策。

(七).经济调节与通信清算司

贯彻执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财会制度,制订通信财务规章并监督实施;研究制订主要邮政、电信企业的财务汇总、缴拨及企业间清算的规章制度;协调邮政、电信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按国家规定组织普遍服务补贴和对邮政的补贴;制订通信与信息服务的资费政策和基本邮政、电信业务收费标准;管理国家预算内资金。

(八).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研究拟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和措施;指导产品结构调整;组织协调重大系统装备和微电子等基础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组织协调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所需配套装备、元器件、仪器和材料的国产化;编制行业投资指南;指导电子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九).信息化推进司(国家信息化办公室)

研究制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区、各行业的国民经济信息化工作;协助业主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组织协调和推进全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研究制订有关信息资源的发展政策与措施,指导、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信息安全技术开发;推动信息化普及教育。

(十).无线电管理局(国家无线电办公室)

制定无线电频谱规划,合理开发利用频谱资源;负责无线电频率资源的指配与管理;负责无线电台(站)管理和无线电监测,协调处理电磁干扰事宜,维护空中电波秩序;依法组织实施无线电管制;负责卫星轨道位置协调;根据授权参加有关国际无线电会议,负责涉外无线电管理工作。

(十一).外事司

负责组织参加信息产业的国际组织;组织协调政府间协议的签订与落实,处理政府间有关通信与信息事宜;研究信息产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政策,归口管理对外合作与交流;按分工权限,负责出国项目、团组与人员的审批与管理。

(十二).人事司

按照管理权限,管理人事工作;负责信息产业系统专业人才预测、规划、培训、智力引进、人才交流和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的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工作;指导本系统人事、教育和劳动工资工作。

(十三).机关党委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高标准落实人才人事工作,多措并举,全面打造人才工作新高地。

一是精心组织招聘,服务企业引进各类人才。今年以来,我区组织明德重工、创斯达、东源电器、圣夫岛家纺等30余家企业参加市“2012年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成功举办“2012年百企千岗专场”、“区人才招聘会武汉专场”以及2013年各大院校应届毕业生招聘会等30多场,我区明德重工、四建集团、东源电器集团、建总、通达动力等近百家企业参加现场招聘,提供船舶海工、机械电子、现代纺织、食品加工、建筑工程、物流等相关产业招聘岗位5500多个,共有6500多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招聘成效显著。7月组织10多家企业参加市“江海英才创业周”活动,引进企业急需的高端人才资源。今年以来共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60人,重点企业引进科技领军人才100人,外国专家30人,新增留学人员31人。

二是加强合作交流,推动人才智力对接。为加强同全国重点高校在科研力量、技术项目等领域内的合作,提升企业整体研发能力和创新水平,4月12日,我区组织建总、四建、东源电器集团等多家重点企业赴西安参加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西安科技领军人才合作交流洽谈会”。活动期间,我区全面推介人才政策,重点“510英才计划”。通过洽谈,建总集团与长安大学达成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合作协议,并现场签约。10月18日,我区成功举办第八届高层次人才智力和项目洽谈会,共吸引来自美国、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北京、上海、等高校院所的82名教授专家齐聚参加洽谈会。洽谈会上对东概念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专家陈晓东等首批12位区“510英才计划”资助对象发放总计1380万元的资助,并现场签约17个项目。配合区委组织部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狠抓推介、联系、引进、服务等关键环节,建立了“”服务窗口,明确专职工作人员。今年以来,共有15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创业项目落户,其中有4个国家“”专家。

三是广招精选高层次党政后备人才。配合区委组织部面向全国“985”、“211”高校应往届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或在校期间担任校级学生会主席或团委副书记的本科毕业生公开招录高层次党政后备人才。全国近1400名考生报名,通过首轮、二轮面试,共录用51名,清华大学等“985”高校15人,河海大学等“211”高校27人,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境内外科研院所和高校9人,其士4人,硕士45人,本科生2人。为更好地用好这批人才,我区把这批录用人员作为区科级党政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列专项事业编制,享受事业单位待遇,另外分别给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每人每月2500元、1500元的综合补贴。

四是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通过“人才网”提供企业招聘岗位信息,加强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信息互动,引导帮扶高校毕业生理性择业就业。开展了以“实名登记、服务到人、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主题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有力的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在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活动中,共接收高校毕业生档案2130份,办理人事856人,户籍迁入397人。全年共接收、核对、整理、录入高校毕业生档案近4853份(其中本科及以上2042份,大专2548份,中专263份),鉴证就业协议书772份,办理人事1862人,其中单位116人。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为42名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创业指导。扶持7名大学生创业项目,资助48万元。加强高校毕业生见实习基地建设,明德重工有限公司被省厅表彰为省“三年五万”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先进单位,并接受部级基地考核验收。

五是人才队伍建设日益强化。为培养一支具备世界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企业管理人才,我区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千名企业家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于去年8月与大学商学院再度合作,举办为期一年的课程班,课程班于今年9月9日在大学商学院举行结业典礼,全区100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顺利结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也取得新突破,我区一名高级技师入选政府特殊专家,这是前所未有的突破。2012年新增高技能人才4766人,超过市局考核指标64%。

六是新疆毕业生实习工作成绩明显。根据省、市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计划部署,我区前后两批接受了68名新疆籍普通高校毕业生培养任务。为圆满完成此次疆培任务,我们制定了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工作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协同区有关单位与培养镇(区)形成了全方位合作的格局和工作网络。其中,首批15名学员从今年3月份开始岗位实习,至6月底圆满结束。我区富有成效的疆培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肯定,其经验做法先后在新华日报、卫视、中国网、电视台等媒体报道。金沙镇党委书记曹苏宁作为承担岗位实习任务单位的唯一代表在全省培养岗位实习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9月25日,第二批53名学员顺利到达我区开始岗位实习。目前,第二批新疆学员在我区实习、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所有学员基本适应了我区的生活和工作。在实习导师的指导下,学员们严格遵守学员守则,积极投入岗位实习,没有出现一起危险疾病、涉案、民族宗教等突发事件。

(二)大力实施就业富民工程,迎难而上,奋力搭建人社服务新平台。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充分就业。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再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积极落实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政策,对城乡劳动者,提供免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8208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02.6%),再就业人数3385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12.83%);转移农村劳动力8098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61.96%),实现群众创业1231个(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02.58%),职业技能培训5446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36.15%)。

二是形式多样,拓宽培训渠道。加强培训监督考核,提高培训效果。今年以来,我局以市场为导向,按照“政府引导、乡镇组织、定点机构培训、多渠道就业”的思路,突出培训特色,多形式开展了建筑、家纺和纺织服装、船舶海工、机械电子等工种的培训。依托12个定点培训机构,将培训重心下移到乡镇,采取集中时间、送教下乡进企的形式,对大学生村官、失业人员、有创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等进行创业培训,鼓励自主创业,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全年组织各类就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40000人次,完成技能人才鉴定21311人,发证16886人,全国全省统考1228人,高新技术考试1243人,全部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三是大力引进劳动力,破解用工难题。今年以来,我局组织急需用工的企业,赴江西浮梁县、安徽歙县、甘肃康乐县、临夏以及湖南等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进行劳务输入考察、接洽,开辟新的劳务基地。于2012年2月2日,成功举办了“春风送岗位”、“百企千岗”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提供了涉及纺织服装、海洋船工、机械电子、建筑工程、食品加工、餐饮服务等行业2200多个岗位,其中机械加工类岗位410个、缝纫类岗位356个,是此次招聘会需求最大的工种。据不完全统计,当日进场达4000多人次,其中与招聘单位达成初步意向的1000余人,全年完成引进外来劳动力4848人,有力助推了企业的发展。

四是着力基层,强化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就业、社会保险、劳动关系协调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功能,招聘并安排16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到村(社区)工作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安排专门人员定点跟踪,到镇区指导台帐建立等基础工作。扎实开展省级充分转移镇创建工作。在6月19日召开的全省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上,我区金沙镇虹西社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王丽丽同志被省人社厅表彰为“省优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协理员”。

加快推进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在开展经办管理服务示范县建设中,我区城乡居保工作创出了“参保不出村,缴费不出镇,人在家中坐,服务送上门”的人性化经办服务模式。在今年5月14—16日召开的全国新农保和城居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观摩活动暨省城乡居保经办管理服务示范点建设推进会上,我局包坚副局长作为3家县级经办机构代表之一,在会议上作了“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经验介绍,受到上级领导和全国各地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启动创业孵化基地规范工作。目前,首批10家创业孵化基地,涵盖了科技创新型、文化产业型、社区服务型、商贸流通型等多个类型,共能容纳900户左右的创业者入驻,目前已有300多户新入驻创业基地,带动就业达1100人。日报、电视台和大众三大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推动“万人创业计划”工作。搭建入库创业项目开发、展示、推介、和创业项目执行人沟通交流的平台,在全区范围内征集创业项目,遴选优秀创业成果向上级申报,筛选实用创业项目向社会推广,农民创业工作取得明显进展。2012年7月17日,国务院举行全国就业创业工作表彰大会,我区推荐的威宝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宝云同志,被授予“全国就业创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受到、等领导同志的亲切会见,成为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优秀个人。

五是服务民生,高效事务。全年缴纳养老保险费人数30477人,征缴基金13106.2143万元,其中享受养老保险补贴人数3850人,补贴金额877.4048万元,今年以来,接收城镇未参保到龄人员缴费1000多人。

(三)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千方百计,完善社会保障新体系。

一是企保工作稳中有升。我们按照“保发放、促稳定,抓扩面、维权益,惠民生、促和谐”工作方针,确保了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扩大了企业养老保险覆盖面,强化了基金征缴和管理,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全年,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3.2万人,参保率达97.6%(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07.31%)。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净增缴费人数8573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0.6606亿元。

二是医保工作快速推进。我们通过深入调研、加强宣传、整体联动等有效手段,促进了医保基金的集中征缴和扩面工作。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完成参保人数16.63万人,参保率达96.7%(完成市局考核指标数的100%);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2.42万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数的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征缴收入3.45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91万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的100.34%)。工伤保险:完成参保人数10.8万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的100%);完成农民工参保4.1万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的100%);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目标完成率达100%,实施统一的浮动费率达100%。生育保险:完成参保人数9.43万人(完成市局考核指标的100.11%);生育保险基金征收0.22亿元(完成市局考核指标的115.79%)。

三是其他保险齐头并进。机关事业单位缴费人数为8897人,离退休领取养老保险人数3816人,征收社会养老保险金17470.73万元,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18583.7万元,做到“应收尽收,应发尽发”。养老保险社会化发放率100%,基金征缴率达98%以上,完成指标任务。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4.11万人,参保率为99.81%(扣除三余后,完成市局考核指标100%);符合条件的城乡老年基础养老金领取率100%;领取基础养老金人数29.62万人,发放率为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2242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36528人,基金征缴收入8127.14万元。

目前市和区下达的年度目标均顺利或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化解矛盾,开创和谐劳动关系新局面。

立足事前主动防范,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帮助规范用工行为,贯彻落实劳动合同、工资分配等制度,做到从源头上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减少企业因违法用工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把维权的触角向乡镇和村居延伸,开展用人单位基本信息调查,实行网络化管理。进一步发挥各级大调解组织作用,努力使劳资矛盾处理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企业良好的用工环境。

2012年全区劳动保障监察案件立案举报投诉案件283件,作出责令改正、行政处理(处罚)案件数201件,成功调解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297件,调处成功率78%,为职工追讨工资481.5188万元,补缴社会保险费58.9705万元。接待法律法规咨询615人次,维护了职工权益。主动巡查用人单位620家,涉及劳动者6.32万人。接待处理41起,涉及职工3166人,涉及金额1965.52万元。依托两网化组织网络,分三组组织实施劳动保障书面审查,入库用人单位2052户,入库用人单位信息采集1848户,新增或更新信息率90.1%,书面审查用人单位1630户,入库单位书面审查率85%。评定劳动关系稳定户391户,一般监管户1096户,重点监察户175户。通过劳动保障书面审查,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合同2100份,补办社会保险1622人。

劳动人事仲裁正式立案受理劳动争议325起。受理各类事项183件,其中直接来信109件,大调解交办46件,领导信箱28件,来信来访的热点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劳动工资、劳动争议、法制监察等方面。事项按时办结率为100%。

(五)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强化管理,树立高效人社新形象。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以党建带动局建,以“三联防工程”为抓手,全面提升作风效能建设水平。

一是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载体,打牢党员干部思想基础。在观念上摆清认识,以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宽广胸怀,把学习作为推进人社工作的第一任务,围绕学理论、学业务、学历史等,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活动,推广每月读书活动,加强内部业务专题培训,加强赴外学习培训和基层调研,使更多同志成为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协调、蹲下身能调研、遇咨询能答复的行家能手。

二是深化创先争优主题活动,不断推进党的组织建设。通过建立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有效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和定点扶贫工作、深化党务公开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主题。7月份,我局举行了庆“七一”学宋英争当时代先锋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宋英事迹报告团的成员分别从“信仰如灯、精神如光、大爱如水”三个方面讲述了宋英同志的感人事迹,掀起学习的高潮,自觉在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向先进人物看齐,把握先进精神的内涵,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科学发展。

三是加强效能建设、促进机关勤政廉洁。人社部门,负责领域宽、服务对象广,人民群众的期望值很高,我们遍吹为民之风,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依法办事、公平公正、热情服务、廉政管理贯彻始终。通过开展“三联防”作风廉政建设、“三解三促”、创建群众满意窗口等活动,不断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提升效能建设,实现“服务更加优质、工作更加到位、制度更加健全、执行更加高效、能力更加出色”的工作目标。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设想

2012年即将结束,人社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突出了特色亮点工作,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人社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撤市建区以来,在接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造成了大量工作上的困惑,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基层平台建设覆盖不足,发展瓶颈明显凸现。

过去的几年,我区的基层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项工作也一直走在全市的前列。但2010年以来,省、市对基层平台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特别对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工作,作为基本的、一票否决的内容,加以考核。目前,全市5县(市)、4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基本都已配备到位,而我区仅有专职协理员37名,远远地落在其他县(市)的后面。

设想解决办法:

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工作,确保专职人员配备到位。进一步从思想认识上、组织领导上、考核体系上做好基层平台建设工作,加强基层平台能力建设,优先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基层劳动保障工作服务领域网格化、服务内容规范化、服务过程精细化、服务宗旨人本化、服务手段信息化、服务成果绩效化的目标。

(二)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要求高,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目前,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已建成区、镇、居三级服务网络,46600多名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在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重病、特困、高龄节日慰问,健康体检,组织文体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撤市设区以来,由于基层领导重视不够、缺乏活动场地、经费保障以及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造成了涉及企业退休人员权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增多。我们的三级网络在发挥其应有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同时,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设想解决办法:

面对新形势,我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应在巩固已有成功做法的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相关经费,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体系、沟通渠道,着力搭建政府和企业退休人员之间的桥梁,健全退管组织网络,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拓宽管理服务内容,切实提升退管服务水平。

(三)城乡居保续保缴费增长慢,经办难度明显加大。

2012年市政府下达给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指标是参保人数35万人,缴费人数32.5万人。我区19个镇(区)(扣除划分出去的三余镇)应缴费人数为306749人。截止7月31日,缴费人数为50585人,8月份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召开推进会,加大考核措施,区、镇、村全面发动续保缴费工作,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推动,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截止10月31日缴费人数达到206215人,尚有10万人未按年正常缴纳保险费。由于政策缺少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吸引力较弱、以及居民社会保障意识不强等原因,我区参保人员缴费积极性不强,推进难度大,阻力重重,提升空间有限。

设想解决办法:

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是解决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问题的有效举措,是一项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民生工程,参保人员正常缴费则是保证城乡居保政策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命脉。拟通过各种措施加大行政推力和宣传力度、发放缴费对账单、畅通缴费渠道以及加大财政投入和奖励力度等方式,提高居民参保积极性,确保城乡居保缴费工作全面落实。

(四)劳动监察仲裁案件多,矛盾焦点明显突出。

今年,受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影响,劳动监察投诉举报、劳动仲裁案件大幅上升,群体性劳资纠纷呈井喷趋势。一些规模小、对危机承受能力差的私营企业业主以及诚信度不高的建筑、船舶分包老板往往选择欠薪逃匿的方式,以逃脱责任,加剧了劳资关系的矛盾。

进一步优化配置劳动保障监察资源,通过两网化管理方式,以“三色预警”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长效防控机制,钝化劳资纠纷,做好防范预警,实现执法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维护全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落实一二级网格和监察机构预警防范的监测、处置、上报工作,构建网格平行联动、上下层级联动、社会响应联动和内部职能联动的工作体系,强化劳动仲裁处理的效能建设,及时有效化解各类争议。

(五)内部管理存在不足,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升。

2012年,我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等原因,个别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不能完全达到客户的要求,同时由于受到财政经费的约束,导致一些现代化的系统、软件未能及时更新、安装,出现了一定的问题。2013年,我局将进一步予以落实完善,加强硬、软件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三、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区人社局将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大力推进招才引智、就业富民、社保惠民、维权安民、阳光人事等各项工作,以深化“三联防”,构筑“民心桥”,扬起“诚信人社、勤廉为民”新风帆为重点,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此,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多措并举,围绕就业富民,全面落实政策,提升创业就业工作成效。

按照十会议精神要求,认真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更高质量的就业。到2013年底,我区力争新增就业人数8000人,再就业3000人,就业技能培训4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一是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创业培训+小额贷款+就业创业服务”一条龙工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创业孵化基地,切实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是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统筹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工作,确保完成新增高技能人才3500人、日常鉴定1500人、发证12000人、全国全省统考700人、高新技术考试900人,进一步加强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优化创业就业服务。认真组织,扎实开展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广泛开辟就业岗位,全面提升就业服务功能,依托基层公益性岗位,重点帮扶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继续完善城乡“双零”家庭帮扶长效机制,做到出现一户、解决一户,确保全区就业形势稳定。

(二)量质并重,围绕保障民生,完善社保制度,提升社会保障工作水平。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做到“保征缴、保发放、保平衡”,圆满完成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监管率、清欠率等各项指标。

一是继续加大保险覆盖范围。以新的《社会保险法》实施为契机,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发展,稳妥做好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力争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0万人,参保率达99.8%,基础养老金发放率100%;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15万人,参保率达97.8%;企业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63万人,参保率达9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2.91万人,参保率达97.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万人,参保率达98%。

二是继续加大制度完善力度。积极创造条件,稳步推进五项保险七个险种的政策、待遇、模式融入主城区。制作发放社会保障卡,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各类人群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

三是继续强化退管服务工作。加强指导和调研,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科学化、规范化。按照网格化规范,全面,属地性管理,将党和政府的声音传下去,温暖送下去,将职工的心声收上来,职工的活动搞起来。

(三)内外结合,围绕人才优先,强化人才战略,提升招才引智工作品牌。

国以才兴,政以才治。十报告中再次提出“党管人才”的要求,标志着人才强国战略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党管人才”体现的是对第一资源的高度重视。我们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进一步深入推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一是加大创业创新人才开发。着力实施“510英才计划”,高技能人才七年倍增计划,努力发挥北美招才引智工作站作用,依托“高洽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高层次的领军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尤其是新兴产业方面的高端人才,带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并扶持其发展壮大,优化我区产业结构。

二是统筹推进人才智力交流合作。继续办好“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与项目洽谈会”、“上海专家行”等人才活动。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建立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鼓励企业依托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等项目,面向社会广揽人才。

三是大力加强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继续抓好海外人才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人才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公寓建设,优化人才生活、休闲、社交、娱乐环境,吸引更多博士、专家、院士等高端人才来我区工作或服务。

(四)惩防并重,围绕权益保障,加强预警调控,提升监察、仲裁工作效益。

进一步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进一步夯实两网化建设,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系建设,及时处理好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指导各类企业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健全预警机制,实现劳动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发挥劳动保障监察协理员作用,第一时间掌握情况,发现苗头,及时介入,高效化解。在群体集访、工资拖欠、社保欠缴、非法用工等方面,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联动协作,及时妥善处理,不断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能。

(五)软硬兼顾,围绕服务优化,注重内部管理,提升人事管理工作效能。

一是兴勤政之风,建务实高效型队伍,全力开创服务民生建设的新局面。结合我区社会保障的新问题、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趋势和劳动关系中出现的新情况,强化调研,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执法能力,在推进工作中出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吹为民之风,建群众满意型队伍,努力化解转型接轨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将围绕树立“奋发有为”形象目标,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着力解决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树立“真情为民”形象目标,充分发挥“12345”、“公众监督”等平台作用,积极化解个体矛盾,妥善处理影响全局稳定的群体性诉求,认真做好与市局各方面的接轨工作,尽最大努力解决好转型接轨期出现的新问题,慰民心、解民忧、办实事。

三是扬廉洁之风,建作风过硬型队伍,倾力打造人社工作新品牌。深入贯彻学习十会议精神,重点落实党管人才、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更高质量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任务。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增强大局意识、群众意识和责任意识,全力推进廉政文化示范创建和效能建设,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打造成为“队伍一流、作风一流、业绩一流”的坚强团队。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的涵义及意义

公务员队伍是政府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是政府绩效管理的基础层,也是管理的重心所在。政府要高效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必须通过公务员履行具体职能得以体现。考核工作是建立和完善公务员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在管理体系上绩效考评动员机关所有资源参与绩效创造和绩效管理,从操作方法看绩效考评为公务员岗位绩效考核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和支持。最终实现对党政机关工作进行规范梳理。梳理业务并合理分类是建立科学的考评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党政工作头绪繁多,有效管理的第一步就是梳理分类。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政府绩效考核集中在四个维度的指标,即制度创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可持续的环境发展和全面的社会发展。这从宏观规范了公共服务的范围与重点。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做好职能及考核指标体系分类工作,为科学考核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的对象及范围

公务员的考核在各国的称谓不一,有的称考评、考绩、鉴定,有的称绩效评估、工作评价等,但考核的内容和作用大致相同。在我国,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主管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进行考察的行政组织活动。它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评价和激励公务员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和行政效率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考核,主管机关可以全面了解公务员的政治表现、工作能力、文化专业知识和工作实绩,从而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及晋级增资等提供科学依据,使这些工作科学、合理、公平,做到知人善任、适才适位,以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一支稳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队伍。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等进行考察、做出评价,并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等依据的制度。

二国内外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比较研究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的现状

1、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概况尽管目前我国学术界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地探索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创新,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核主体单一,缺乏民主。现行的考核方式是人事部门将个人的绩效考核表下发到每位公务员手中,先由个人做出自我鉴定,然后交由直接领导做出综合评价,最后再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人。这一过程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换,也缺乏信息的公开透明,被考核者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接受考核主体的单向评价。也就是说,在这种自上而下的考核模式中,考核主体掌握的信息量远远大于被考核者所知道的信息。这种沟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但容易造成对考核结果的误解和分歧,而且也容易导致考核的不公正和腐败的滋生。

(2)公务员考核指标不科学。虽然我国的公务员考核指标一直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进行考核,我国的公务员队伍庞大,人数众多,职位种类繁多,职务层级复杂,所以公务员考核的标准要达到公正、合理、科学,如果不能对各个维度进行具体化,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容易陷入“假、大、空”的困境。最近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由于各部门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差异大,如果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么考核者将无所适从。过于模糊的考核标准往往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严重损伤了考核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3)考核方法比较单一。在以往绝大多数的考核中都采用“写评语”的方法,这是一种定性的、主观随意性较强的方法,缺少对每个公务员过去业绩和行为事例的记录,很难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的评价建立公务员考核制度是国家政府机关对公务员进行科学管理的依据,是国家机关人事管理的重要方面。基层公务员直接面对人民群众,他们的言行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建立一支廉洁、公正、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有助于提高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优秀的公务员队伍的建立,离不开公务员考核。搞好公务员的考核,对于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地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高行政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考评在国外已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和作法,并已成为国外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国在公务员绩效考评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显然不够深入,在基层政府公务员绩效考评研究方面更是存在许多空白。周志忍教授指出,“我国的绩效考核还处在原始的手工业水平上”。一般认为,公务员绩效考核主要有四种功能:评价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和监督功能。笔者认为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主要有以下的积极意义。

(1)、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的建设。绩效考核是一种科学、公正的考核办法。绩效考核过程中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注重人的发展。随着员工知识水平的提高,个性的增强,员工的自我创新能力也得到开发。绩效考核的结果不是用于惩罚,而是用于发现人员的优点与缺点,更好地了解人,同时达到改善人的缺点的目的。政府公务员队伍规模大,人数多,对其实行科学、严格的绩效考核,能够促使他们按照党和政府以及所在职位的要求,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能力,规范服务行为,从而促使广大政府公务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考评结果客观、公平、公正,有助于通过考核发现干才,淘汰庸才,确保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基层公务员得到留用和提拔,不称职公务员得以降免或被清理出公务员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公务员队伍的良性运转。

(2)、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增强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绩效考核是一种客观的、民主的、公正的考核。旧的政绩观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负责。对公务员进行考核的主体是上级领导,没有可操作的民主程序来监督公务员。绩效考核的主体应包括被考核人员的上级、下级、同事、被考核者所服务的对象及被考核者自己。绩效考核通过公务员的上级、下级、同事、专家、公众以及公务员自己对其工作业绩和工作效果的全面评价,从而对其工作情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了解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特长、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这样的考核应该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只有客观公正的公务员考核,人民群众才更容易信任和支持政府和公务员的工作,政府和公务员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良好形象。让公众参与考核,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展示于公众,让公众更容易监督政府和公务员,有助于提高政府的信誉。

(3)、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现代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效率。绩效考核为公务员确定绩效标准,即预先为公务员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从而保证政府维持适当的业绩水平。有关调查表明,有明确目标的活动的效率要比没有明确目标的活动的效率要高得多。绩效考核结果与公务员职业生涯及其待遇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公务员设定了一种有奖有惩、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为其自动改进工作提供内在动力。利用考核信息来激励、引导、帮助公务员提高能力,提高绩效,端正态度,使公务员从应付考核变成自觉考核,通过考核找差距找问题,是为了部门健康成长,能超越自我,使公务员个人和该部门拥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考核无论对个人和对集体都是一种福利。

(二)、西方国家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现状

1、美国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

美国从1789年联邦府正式成立,独立建立文官制度以来,经历了建国初期阶段、政党分制阶段、近代文官制度阶段、文官制度充分完善阶段、发展变革阶段等5个阶段。文官制度经过了多次重大变革,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公务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美国早在1936年颁布的《乔治狄恩法》就规定对各州培训给予经费补助。1938年6月由联邦公务委员会来负责联邦公务员的培训工作。1945年开始制定了一整套行政培训规划。1958年7月,颁布了《政府职员培训法》,形成了完整的培训体系。美国在文官委员会内设培训局,负责制订培训计划,研究培训方法。

(1)从实际出发的培训内容和多方参与的培训方式

①培训内容实用、灵活。美国联邦公务员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联邦行政工作的环境,管理体系和管理程序的知识两部分。实行专业训练,管理训练和智能训练相结合。在培训内容安排上,以职务和形势对公务员素质结构的需要为依据,理论和实际工作技能训练相结合,并以实际技能为主,重在能力训练。比如乔治亚大学卡尔文森政府研究所培训政府官员有11门课程:如何调节冲突、伦理学、人力资源、领导学、城市法律法规等。有必修课,有选修课。选修课自愿报名,如有:水质量的课程,计算机课程,财务课程。课程的制定与修改一般都与两种机构——县民委员会、城市协会进行协商。每门课40课时,新选官员一年内上完11门课,一般一门课利用周末时间上,7周能完成。一年可完成所有核心课程。

他们的“领导学”课程的安排是这样的:第一是讲解有关领导的理论;第二是对受训者进行特定的测试,了解其领导风格,这种测试包括自我评价、上级评价、同事的评价——在网上发问卷、以匿名形式进行;第三是让学员根据自己以前的工作情况,对今后的领导工作制定提高领导水平的计划,提出回去怎么做,与特定的项目结合起来,不作专门的“考试”。

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四种:(1)部门培训。各地方政府人事培训机构自己举办培训班,课程设置由各部门根据工作性质的需要自己决定。(2)部际培训。由联邦政府主办,培训政府各部门的官员和职员,课程设置有管理学、人事管理学、财务管理、人际关系学等。(3)选派到大学进修。政府各部门同大学合作,由学校为各部门选派的培训人员讲授同培训对象本职工作有关的课程。进修时间为半年或一年。(4)在职培训。公职人员不离开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学习业务知识,参加短期专业培训或网上培训,提高工作水平。以上所有培训,只要本人申请,经上司批准,都由所在单位出资,个人不需负责任何费用。

②多层次、多部门的机构参与培训公务员。参与公务员培训的机构,不仅有国家的行政学院、政府的人力资源部门,而且有大学及各种城市协会、市长协会、县民委员会、技校等非政府组织。1927年创立的乔治亚大学卡尔文森政府研究所,下设公共管理培训部,据培训部主任讲:他们为民选官员提供交流机会,每年培训1600人次。只有12名固定员工,6-8名学生帮忙。州宪法规定新选官员必须在这里培训。文森所的这个分部所进行的培训,超过任何一所大学机构的培训量。

美国联邦政府还设有“联邦行政长官学院”,专门培训联邦政府各部门、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等高级行政官员。培训目的是研究政府各项政策与制度,交流现代管理知识和经验,提高领导能力和行政效率。培训时间是每期8周,每年举办5期,每年在此接受培训的官员达数十万人。

(2)严格有序的考试录用制度

美国实行公开考试录用制度已有100多年,他们认为这种制度有利于保证有才能管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工作,避免政府由一些政客操纵;有利于提高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和政府工作水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的需要。

①公务员招聘录用的基本原则是公开、公平。一是招录工作公开进行。公务人员招聘考试都是公开进行的。在政府人事部门的具体指导和监督下,由考试机构负责实施。事前都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充分利用网站、报刊、电视向社会信息,公开招考部门、职务、人数、基本条件、薪金、考试的时间与地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都有权利报考。为了及时招聘人才,充实空缺,有的地方政府常年在网上信息,接受申请,有的还设专线电话,接受咨询。二是程序严格。报考人员要填写招考申请书,其项目非常详细、繁杂,必须一一回答,还要提交自我介绍的简历及有关材料。人事部门还要将申请书报联邦调查局进行审查,看有无犯罪记录,以确定其报考资格。这些审查工作结束,即进行笔试与面试,现在大多都利用微机进行笔试,电脑里有很多题目让报考人员回答。达到标准就予以录用,并根据答题情况确定相应的职位。美国法律规定,严禁在公务员录用考试中泄题、作弊等违规行为。如果舞弊行为被查出,不论什么人,违者必惩。三是招考录用坚持平等、公正,不看背景,也很少有人托关系。四是招考不歧视残疾人或其他种族人。只要他们能做的工作,一视同仁。我们在参观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时,亲眼看到有3个坐电动轮椅的残疾人员在办公区里活动,经询问讲解人员方知他们竞然是这里的工作人员!而且大五角大楼里有近一半的工作人员是黑人。

②考试内容科学、实用。例如专业人员、管理人员、领导人员规定了符合他们工作特点的考核内容。美国考试的方式主要有四种:笔试、口试、工作能力测试和资历评价。笔试方式用于招考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主要考察应考者的专业知识、分析能力、语言水平和写作水平。在考试科目的设置上,美国重视实际的、技术的、职务的性质,考试以语言能力、数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行政裁量能力为主,同时还考历史等科目。口试方式是对有一定工作资历和工作经验而不需要参加笔试的报考人员,主要测验应考者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另外,美国还实行一种模拟考试,这种考试的方式是,为应考者设计一个实际工作环境,看应考人如何处理、表现,最后对他做出评价。

③用特殊政策吸引人才。联邦政府有时会直接到大学里去招聘公务人才。对部分特殊的工作岗位所需的人才,也可以由政府指定,将那些在大学或企业的优秀人才引入政府工作,并许以优厚的待遇。为了广泛招揽人才,美国还特地规定:博士生要进入公务员系统可予以免试。当然,大多数的公务员职位还是通过考试录用。如美国职位分类中共有18个职等,高级行政职务为16-18职等,其它一般行政职务都需经竞争考试录用,竞争考试适用于85%的公务员。

④成绩面前人人平等。美国公务员录用考试及其它招聘人员考试,都要将考试合格者编入合格者名册,并按得分多少排列名次,供用人单位选择录用。美国为了提高高级行政官员的素质,保证“好的领导、优质服务”,在文官制度的改革过程中扩大了高级行政官员的范围,在全国考选中成绩最优异者担任高级行政官员职务。政府各部门出现高级行政官员空缺后,必须报告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局,由它通告全国,从全国各州符合条件的报考者中择优任用。如今美国现任政府工作人员中85%以上都是经过考试录用的,这种严格的考录制度充分保证了被录人员的高水平和高素质。

(3)严格评估基础上的激励机制

评估考核。通过考聘将人才引入公务员系统,初期以“合同”的方式约束并激励其展开竞争,然后以“优胜劣汰”的原则为指导,进行一定的工作实绩考核,成绩突出者正式录用为公务员,取消对其实行的“合同”制管理。

提高待遇。不仅在美国联邦政府里,而且在各地方政府中都可以在不违反联邦及州法律规定的前提下,以高效服务为宗旨制定自己的政策,尽量提高公务员的待遇。公务员的待遇包括:工资、保险、医疗、养老、教育、通讯、度假等诸方面,其待遇的优厚程度与员工工作水平及工作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美国的公务员最低年薪在3万美元左右(含税,下同),高的10万美元以上。退休后,也有丰厚的退休金,30年以上工龄可拿100%退休金。乔治亚州政府规定,凡参加在职培训,修完应修的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每月增加100美元的工资。当然,美国税收也很高。在美国购物也要交7%左右的税,因此他们的实际收入不是平常所说的那么高。由于公务员有优厚的待遇,社会地位也比较高,尽管他们比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有较大的差距,但他们仍然热衷于自己的工作,为美国的社会发展作贡献。

2、日本公务员的绩效考评体系

日本称公务员考核为勤务评定。考核的目的在于提高公务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加薪、提级、调动、停职、免职等奖惩提供公平可靠的依据。

考核依《勤务评定规则》实施。按《勤务评定规则》规定,考核分“定期考核”和“特别考核”两种。定期考核是除按合同雇佣的工作人员外,每年定期(各省、厅都在六月一日)对其工作人员考核一次或一次以上。特别考核是在定期考核以外所作的勤务评定,如对试用期间的工作人员就须进行一次以上的特别考核。机关首长如认为必要,还可随时对下级进行特别考核。

日本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分为四大项:

(一)工作。包括:(1)工作状况。具体内容是:是否具备工作所需知识;工作有无计划;公文报告是否及时正确处理;工作有无错误,成绩如何等。(2)工作效率。具体内容是:工作进度是否达到要求;完成工作量多少;处理公务有无延误等。(3)工作态度。具体内容是:考勤情况;有无迟到早退现象及次数;处理公务是否认真;有无擅离岗位或与他人闲谈情况等。(4)对下级的指导。具体内容是:是否发挥了下级的积极性,指导是否恰当正确;对下级工作的检查处理是否得当等。

(二)性格。包括对下列项目的鉴别;积极与消极、坦诚与圆滑、温厚与豪傲、谨慎与轻浮、认真与马虎、机敏与迟滞、精细与粗糙、从容与急躁、开朗与忧郁、周全与偏激、好辩与沉默、规矩与无束;还有,同情心、恒心、钻研精神、意志力及是否善于社交等。

(三)能力。具体包括:注意力、记忆力、理解力、实行力、规划能力、交涉能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等。

(四)适应性。判定适合何种性质的业务工作。大体分为:规划、研究、会计、总务、审查、接洽、计算、例行、秘书工作等。

公务员的考核由各省、厅首长负责,自行实施。各省、厅首长在安排考核前,须与最高人事行政机关——人事院协商,根据规定的考核内容拟定本机关认为适当的考核表。考核情况的评定可用计分法,也可用评语法,或二者兼用之。

考核时,机关首长指定有关人员为考核人,考核人按考核表内容对各工作人员作出评定,填好表后,报告工作人员的直属长官。另设考核人监督长官,监督整个考核工作。考核人的监督长官如认为考核人的评定不适宜,可以加以调整。

机关首长在审查考核评定表时,如认为适当,便加以确认;如认为不适当,则要求考核人重新考核,或交监督官再作调整。考核表上的考评报告如经确定,除非以后发现有明显的错误,便不得更改。机关首长就已经确定的考核报告还要写一总评语,然后一并存档,作为奖惩的重要依据。

考核评定分为A、B、C、D、E五级。评为A的,可以越级加薪,但评A的人数不得超过百分之十。评为B、C、D的都可以提级。评E的不能提级,严重的要给予处分。

公务员提薪、晋升,除根据考核外,还有一种“提升考试”。考试合格者被列入录用候补名册。需要提升时,便从候补名册中得分最高的五人中选择一人。经过定期考核、特别考核和提升考试,成绩优秀的人就可逐步提升为课长、部长、局长,乃至常务次长。

日本对各级公务员有明确的奖惩制度。根据考核和日常表现,对工作较差者给予教育、训诫;对违法失职者给予处分。处分有警告、降薪、降职、停职、免职。降薪的期限为一年以内,降薪的比例为月薪的五分之一。停职的期限也是一年以内,停职期间保留公务员身份,不发薪金。

为维护公务员的身份和利益,保证人事行政公正,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不管对公务员进行何种处分,处分者都应向被处分者提交记有处分事由的说明书,说明书应写明“对该处分如有不服,有权向人事院提出申诉”。受处分者如认为处分不当时,可以要求人事院举行“公平审查”。人事院在接到要求“公平审查”的请求后,组织“公平委员会”调查、审理、裁决处分是否适当。审理可应受处分人的要求,公开进行。在审理过程中,受处分的人和处分者都有权出席全部审理会议,有权陈述自己的理由和意见,有权请证人和辩护人作证或辩护。人事院经调查审理后,认为处分不当时,有权取消处分,并指示原处分机关补发受处分者被扣发的工资。

四、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在绩效考核中,建立考核项目指标体系,确定各项目的分值分配,并规定各项目的打分标准。我国的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处于初级阶段,在基本理念、实施原则、评估能力和操作技术层面存在着诸多不足。行政部门应当未能充分认识到运作管理的重要性,在提升运作层面的管理水平下的功夫也不足;重视管理中的细节不够,对管理流程的细化与责任的明确观念和系统上也比较陈旧;岗位责任管理制度考察不严,考察结果失真。

(二)、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行公务员绩效考核面临的难点,一是绩效指标不明确。二是考核过程单一化。三是注重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公务员绩效评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是“最复杂且最令人头疼的行政事务”。我国公务员的绩效评估同样存在诸多的问题和缺陷。

1、绩效指标效度较低。公务员绩效评估指标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说,合适的评估指标应该是基于工作分析之上的[1];不同部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应制定不同的评估指标体系。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中规定的“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只是原则性的规定,绩效评估标准过于笼统,评估内容大体相同,部门之间、被评估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评估者无所适从。很多机构都没有工作说明书,没有进行过工作分析,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特定职位所要求的职责和权利没有完全理清,这就使指标提取的科学性上打了折扣,随意性增大,效度得不到保证。

2、绩效评估方式陈旧、单一。一是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相分离。要么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根本不考虑群众的评论,要么采取极端民主化的做法,把决定权全部交给群众,最终流于形式。二是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我国公务员考核虽然明确强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往往忽视定量测评,这就造成了考核既缺乏科学性,又难以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三是注重年度考核,忽视平时考核。目前我国仍缺乏一套系统且实用的平时考核办法,而且有些部门根本就没有平时考核办法,仅凭领导主观下结论。[2]

3、评估人的非专业化和评估过程的形式化。公务员绩效评估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管理活动,要求管理者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特别要具备开发绩效管理系统的专业技能,只有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评估程序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我国现行公务员评估方式一般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估模式,这一过程并没有进行评估人与被评估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被评估人仅仅作为一个被动的客体接受评估主体的单向评价。这种单向的评估模式不但容易造成对评估结果的误解和分歧,而且也容易导致评估的不公正和腐败的滋生。另一方面,我国现行公务员评估主体一般由部门负责人、本部门人事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和公务员代表三方组成。而现实中很多从事政府人事工作的人员也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所以,评估程序很难做到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完全流于形式。

4、绩效管理功能严重缺失。主要表现为:第一,绩效结果的反馈不足。在对公务员反馈评估结果时,有的政府部门只反映考核等次,有的只反映领导的评语,根本不考虑被评估人的反应,有的甚至不反馈。第二,绩效评估结果的使用不当。公务员的评估结果与其他管理活动关联不大,公务员职位升降、待遇优劣的相关因素往往是制度以外的,而作为制度内因素的绩效评估却被其他“潜规则”所淹没。第三,绩效评估工具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公务员所在组织并不能运用绩效评估这一有效工具找出公务员绩效中存在的问题,不能针对公务员绩效中的不足制定合理的绩效改进方案,不能考虑利用绩效评估工具为公务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三)、成因分析

一方面,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中规定的“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只是原则性规定,缺乏对各个职位责、权、利的科学系统分析,部门之间、被考核者之间缺乏可比性,质量得不到保证。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定性有余,定量不足。现行的公务员考核虽然明确强调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的考核中,往往忽视定量测评。现行公务员考核一般实行被考核者做出自我鉴定,部门负责人进行评价,考核小组确定考核结果。这种单向的考核模式造成考核既缺乏科学性,又难以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目前仍缺乏一套系统且实用的平时考核办法,一些部门也没有平时的考核工作,仅凭个人的主观印象下结论。四是绩效管理功能缺失。主要表现为绩效结果的反馈不足,绩效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职位、待遇关联不大,不能利用绩效考核为公务员的发展提供依据。

(四)、借鉴西方公务员绩效考评体系之可行性

1、中外公务员考评体系相同点

公务员考核体系都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的原则,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规定的权限、条件、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平时考核重点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可以采取被考核人填写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式进行,由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

2、中外公务员考评体系的差异

①从公务员的范围来看,不同国家在公务员范围的界定上存在差别。以英国公务员的范围为例,公务员是指通过非选举程序而被任命担任王国政府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即那些不与内阁共进退的“常任文官”。英国公务员的范围是较小的。而美国公务员所指范围较大,涵盖了所有由政府雇用的文职人员,包括公共事业单位的人员和政府经营的企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而日、法等国的公务员范围更大,如法国规定在“中央政府以及所属的驻外机构或公立公益机构的各级部门中正式担任专职的人员”都是公务员。但范围更大的,应属我国。《公务员法》把各党派、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通纳入公务员范围,使得我国公务员队伍庞大而特殊。这种独具特色的公务员范围且不说是否合理,从实践层面看,必将使未来公务员的管理与改革变得更为复杂。

②从公务员制度的指导原则上看,奉行政治中立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当然,这一原则主要适用于常任的业务类公务员。政治中立原则要求常任的业务类公务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因此,他们不应参加任何政治活动,不应支持反政府的政治活动,不应发表任何政见,不应公开对政府政策措施提出批评性意见,不能参加政治性竞选活动。在公职选举中只行使选举权,若要竞选公职,需先辞去其职务。不准参加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参加营利性经济活动等。文官法的类似规定,其目的是使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不致因政党的矛盾和斗争以及政党内阁的更替而受到影响。西方文官制度所以强调所谓“政治中立”的原则,是与其政党政治相关联的,为了避免“封建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带来的社会流弊,保持政府管理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西方文官制度要求文官不得参加党派等政治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党派的政治倾向性等等。而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一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法定的唯一的执政党,因此,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指导原则。在实践中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以能力和业绩取向为本的功绩制是西方考评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西方有些国家视公务员为一种职业群体,在思想道德要求方面,没有做出与其他职业群体明显不同的特殊规定。政府与公务员是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公务员作为公共部门的雇员,常常就自己的利益与政府进行谈判。我国公务员制度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这就要求官员不仅要有一定工作能力,而且要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影响和教育人民。在官员的选拔上,不仅强调才智,还强调道德品质,要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廉洁奉公、不谋私利、不搞特权。

④“法治管理”和“功绩制原则”作为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核心特征之一,是以西方传统文化中平等、互利、尊重规则的契约观念和追求效率、效益的工具理性为基础和支撑的。而简单有效的异体监督机制(如权力分立制衡、开放的社会传媒压力)使得公务人员的言行举止无不处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之中,任何肆意妄为都会承受巨大的风险。在我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缺少有效的制度监督。在权力的运作过程中,往往以传统道德、血缘关系、有限范围内的“共同利益认同”为依据,抽象的道德标准难免成为主观随意的“自律”要求。没有“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的制度设计,我国公务员制度科学价值的发挥将受到极大的制约。

⑤西方在公务员选拔制度一般实行“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所谓政治化和事务官的所谓职业化,我国公务员制度则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但是,为了便于分类管理,我国的《公务员法》将公务员按照工作性质分为三类: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这种分类方式也将随着条件的成熟而发生改变。

3、借鉴西方公务员考评体系的可行性论证

考核目标上的可行性,公务员考核制度都是为了不断强化效率,促进工作:

①减少考核误差,考核结果相对有效

因为考核的主体是多元化的,所以在考核结果上就显得相对比较公平,同时员工在接受上也更容易得多。一个考核者说话不算话,但多个考核者一起来说话,那不可能不算话了。

②②可以让员工感觉上层重视绩效管理,让多个主体参与考核,要调动众多部门的人员和资源,所以从整体绩效管理推动力来讲,对于员工参加和认识到考核重要性上是有一定的助推力的。

③③可以激励员工提高自身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现在考核的要素可能也是多元化的,对员工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要取得好的考核成绩,各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有利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快速成长,有利于单位人力资源整体水平的提高。

考核时代上的可行性,当代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联系不断紧密,随着民主思想和人性化科学发展观观念的不断深入,借鉴先进发达国家的绩效考核先进经验是适应当代客观实际需要的。

五、基于多维导向的政府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完善路径

(一)、营造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从功能理论之生态观点而言,任何经济、文化、政治和行政制度等皆为一有生命的个体,是经过一段漫长的成长过程渐渐演进而来的。也就是说在生命的个体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都有一种功能的相互依赖关系。公务员的绩效主要体现在行政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因此,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平衡需要一个和谐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同时又作用于这个生态环境。

(二)、借鉴科学合理的西方经验

西方绩效考核体系的优点在于,一是在知识上的要求更加全面,目前我国对公务员的考核基本上很多都是专业局限性强,或者还停留在基础知识的考核上,没有对公务员成为一个通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是对服务意识和态度上的高要求,我国公务员体系在考核中方式方法单一,考核结果不透明不公开,这些都是远离“执政为民”原则的一些体现,服务于人民的态度上也十分欠缺;三是对领导能力的重视,无论公务员职位高低如何,不仅仅只看重“一把手”的领导能力,对一般公务员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也十分重视。

我国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往往只对机关负责,对服务与管理对象却比较漠视,这就不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为了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对公务员绩效的评价,可以采用目前在一些西方国家中流行的360度考核方法全方位的评价公务员工作,评价者除了其直接上级外,还应该包括同级、下级和机关外部的行政行为服务对象等,只是在实际运用中,对不同考核者赋予不同的权重。

事实记录法。对公务员工作行为态度考核的事实依据表格,在公务员的某些行为发生后,仔细填写事先设计好的表格,详细记录此次行为发生的时间、采取的管理行为、管理者采取行为的时间、所实施的措施效果如何等等详尽的情况,作为公务员季度或年终考核的依据,同时也是作为管理者是否履行了管理职责进行考核的依据。

采用现代考核手段。考核任务的繁重、复杂使得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心理学等手段进行公务员绩效考核变得越来越必要,而国内电子政务建设的日益完善,也为公平、公正、公开的实施公务员绩效考核提供了便利。例如利用因特网进行的民意测验、公众反馈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政府部门可以利用网上调查的方式及时收集民众对本部门公务员的总体绩效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通常都可以作为公务员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加以利用。

(三)、创设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抓住“人是全部人类活动和全部人类关系的本质、基础”这个根本,从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思想。它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本质和目的,是对党的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有利于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夯实共产党执政的根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关键是要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根本目。绩效考核系统实际上不仅仅考核执政能力,还要考核系统中每个个体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是否符合追求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始初衷,是否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客观实际需要。

有别于英美国家的法治传统和已经形成的绩效观,我国历来是个“人治”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在“人治”浓厚的环境下,人情关系、主观臆断往往取代科学、客观的评估标准而成为左右评估的主要因素,而工作绩效、科学考核、公众评价、法治管理等现代绩效评估理念难以深入人心。另一方面,目前我国不少政府部门不是把评估作为提高管理水平的正面措施,而是作为绩效预防的手段,当某一方面问题成堆,社会反映强烈时,才采取诸如大检查、专项调查、大评比等方式谋求改进,因而总陷于被动。这样一来,我国的公务员绩效评估工作一直徘徊在比较低的水平,难以有所突破。

要达到绩效考核的目的,需要公务员思想上的认同、行动上的支持和能力上的支撑,因此应该在行政部门中建设以人为本的绩效文化,形成政府绩效管理的“软环境”。作为公务员制度改革成果之一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其在公务员队伍和社会公众中所得到的认同和理解还是远远不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公务员绩效考核往往被置于形式主义尴尬境地的原因。通过绩效文化的建设,增加公务员队伍对绩效考核的认同感,在行政部门内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可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实现绩效管理目标。在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组织中,进行绩效文化建设最保险的策略就是循序渐进。就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来说,在最初阶段,组织可以把绩效指标定得稍低一些,或是把刺激手段缓和化,力求把由此给成员带来的压力控制在他们比较能够接受的程度,避免组织成员因瞬间感到的利益骤减而对自己产生怀疑或对组织其他成员产生不满。

(四)、构建实用性与可行性相结合的制度安排

我国对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还没有制度化、规范化,基本停留在自发、半自发状态,体现出盲目性、单向性、封闭性等特征。因此,实施公务员绩效考核,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确立科学的考核指标,增强考核的实用性。一方面,健全岗位责任制,使公务员岗位的职责权利有机结合,为考核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考核目的、考核对象及其工作性质和特点,因事因岗位制宜,设计不同的考核标准,保证考核标准尽量具体化、明细化。

2、提高公务员素质,认清考核的重要性。近年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公务员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考核缺乏系统规划有很大关系。为此,实施绩效考核首先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考核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和前途,从而增强配合考核工作的积极性。

3、实行公开考核,实现民主考核。绩效考核的主体应包括公务员的上级、下级、同事、公务员所服务的对象及公务员自己。也就是在组织中实行多重考核,以全方位、多视角对组织中的公务员进行评价,从更多的信息渠道增强信息的可靠性与可信度,使绩效考核趋于科学、准确。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同时采用不记名评估、社会调查、民意测试等多种考核结果结合起来,保证考核的客观真实性。通过社会调查、民意测验等方法让公众参与对公务员进行考核,才是真正的民主考核,,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考核才是真正对人民负责,形成人民监督和上级监督相结合的绩效推动机制,从而建立让老百姓高兴和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4、建立完善的反馈系统,强化考核的使用价值。考核结果的使用是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一环,关系到考核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如果把考核的功用仅限于控制公务员的工作及其行为,就会引起被考核者的逆反心理,使考核流于形式。因此,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晋升、奖惩、培训以及工资待遇挂上钩。另外,主管领导与被考核者之间应有一个交流反馈程序。绩效考核所要求的结果反馈,应当是双向的、互动的。反馈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所完成的业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绩效目标要求;二是总结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如何改进工作提出建议。只有做到这一步,才算完成了绩效考核的一个完整周期。

(五)、强化既有针对性又公平规范的激励机制

①针对忽视不同层次的公务员需求,由于不同层级公务员在政治前途、社会地位、工资福利等方面的发展空间不一样,各阶层公务员的需求也各不相同,同一公务员在不同的阶层的需求也不相同。我们的激励机制应该除了包括了考核、晋升、培训、及工资福利等内容,还应该针对不同阶层公务员的不同需求,构建灵活浮动的激励机制。

②增加物质奖励在绩效考核中的比例。目前制定的一些奖励政策,过于平均化,如目标考核奖、单项奖都是已人均标准下达的,根本不能奖勤罚懒,对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的激励非常有限。

③绩效体制于职务晋升的联系应该更加紧密。目前,公务员系统中在职务上的“能上不能下”的现象十分突出,晋升依据不合理,地方特别是基层的主要领导将个人的权利凌驾于法制之上,或者对法制执行不到位,升官意志严重,在人员晋升上拉帮结派、任人为亲、任人为钱,出现了不少“跑官、买官、卖官”的现象。

④监督和惩罚等负激励机制不能流于表面。目前在许多单位,公务员违法违纪行为暴露后,由于其所在的行政机关领导要承担连带责任,因而,应受处罚的公务员常常被包庇,以至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这种被打了折扣的行政处分,不仅失去了惩罚和威慑的作用,还挫伤了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⑤完善风险性的激励机制。目前社会上把考公务员当成了公认的“金饭碗”,职业保障太强,即公务员的职业风险性相对缺乏,使部分公务员没有工作压力、没有进取精神,以致缺乏职业危机意识。

参考文献:

赖英杰,2007,警察工作偏好与民众期望城乡差距之研究,国立东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所硕士论文。

陈明哲,2003,评分计分卡应用于警务机关之绩效评估,中原大学工业工程学系硕士学位论文。

陈慈幸,2002,观光导向小区警察与民众治安需求之研究-以澎湖地区观光发展为例,国立中正大学犯罪防治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佳雄,2000,「警务企业化之理论与实务—「警勤区制度转型「小区警政之个案分析,元智大学管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周晓玮(2003).我国公务员绩效测评的困境与原因初探[J].理论探讨.3:22-23

张国庆(2000).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姜晓萍.马凯利(2005).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困境及其对策分析[J].社会学研究.1:1-5

培训机构人事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县委对如何开好今年党建工作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县委常委会专门听取纪委、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的传达汇报,并对做好今年党建工作进行研究。刚才,县委陈书记又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今年的组织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组织工作讲两点意见。

一、*年全县组织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一年,也是我县组织工作拓展新思路、进行新实践、取得新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组工干部在县委的坚强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提出的“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统筹兼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较好地完成全年组织工作各项任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围绕建设群众满意工程,推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谋划、高要求组织、高标准督导,精心组织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345个党组织、10833名党员圆满完成各阶段教育任务,中央和省委教育办《简报》先后4次专题报道我县第三批教育活动的突出做法及美岭村党委等单位典型经验。坚持三批联动,指导各教育单位扣紧发展抓整改,上下联动抓整改,围绕问题抓整改,全县三批教育单位共排查出问题5576个,现已完成整改5511个,正在整改65个,群众满意率达99.3%。“七一”期间及时召开全县纪念建党85周年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大会,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评选表彰工作。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活动,召开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全县共征集理论研讨文章66篇,评选出8篇优秀论文和10篇入选论文进行表彰,并有4篇(次)论文被评为省、市优秀论文。制定实施《关于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意见》,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党员管理、党员联系群众、党内民主参与机制、党员保障激励等长效机制。

二是围绕县乡换届选举工作,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把县乡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年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年初即从县直有关部门抽调56名党员干部,组成8个干部考核组,组织对全县92个县直机关事企业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745名科级干部和219名县管副科级后备干部人选进行全面考核。在认真开展领导班子换届前考察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省委《选人用人公正机制》及省、市有关要求,严格遵循任用程序,科学把握选人用人标准,认真做好县乡换届干部调整配备工作,新提拔为乡镇正副科级领导干部49人,增强了乡镇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酝酿提出的县委委员、县委候补委员、县纪委委员及县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候选人人选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民意基础好,符合省、市委的要求和永春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强对县乡换届的组织指导,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县乡换届工作有序开展,同时,针对换届人事安排和选举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执行换届工作的各项纪律,圆满完成乡镇党代会、县党代会和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等有关工作。注重抓好换届后乡镇党委自身建设,及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移交制度,健全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进一步增强乡镇党委的驾驭能力。

三是围绕贯彻实施《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务员法》,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组织开展学习《干部任用条例》活动,再次组织对2002年7月份以来干部选拔任用情况进行回顾自查。制定出台《关于修订〈县委管理干部职务名称表〉加强干部工作宏观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县教育系统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严格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真执行好民主推荐、任前审核、任前公示等制度,首次实行县委全委会表决提名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10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均以满票或高票通过。坚持“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积极推进县直单位之间、县直单位与乡镇之间、乡镇之间科级领导干部的交流轮岗,使人才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同时切实兑现干部考核结果,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严格把好公务员登记关,我县公务员登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认真做好工资制度改革工作,工改增资已全部兑现。

四是围绕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力度。组织深入学习贯彻《干部教育条例》,全面回顾总结全县“十五”期间特别是大规模培训干部以来的干训工作经验。抽调141名处科级干部参加各级党校培训,全面完成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进一步规范干部学历管理,严格把好干部学历变更关。着力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任务和政策待遇的贯彻落实,积极为我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组织“两优”人才围绕县委“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成果汇编成《实践与探索》一书。认真做好宣传服务工作,拍摄制作反映“两优人才”先进事迹和经营业绩的专题片,并制作成VCD发行到各党委会,努力营造“四尊”氛围,激发各类人才创业热情。协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的制度,落实单位绩效评估和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办法,切实加强乡镇干部职工住勤检查,认真抓好科级干部因公因私外出请假等各项管理,干部队伍的日常管理得到严格规范和落实。牵头做好干部档案管理达标创建工作和公开招考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组织协调工作。认真做好股级干部任免、干部调动和工资晋级审批等日常工作,指导乡镇做好新一届工、青、妇组织主要领导选配工作。开展对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的县直机关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内轮审和*年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岗位变动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一步增强了领导干部执行财经纪律意识。加大群众举报件查处力度,认真慎重地做好历史遗留问题的来信来访工作。满怀真情地做好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老同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围绕夯实基层基础,大力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心组织村级组织换届选举,认真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换届前考察工作,严把任职资格审核关、候选人推选关、选举关,统筹安排好村级配套组织换届选举,全县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成员1464名。认真抓好换届后续工作,举办2期村主干培训班,对43名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236名村(居)委会主任进行集中培训。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总结美岭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经验,在中央、省、市报刊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较好发挥典型示范辐射作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明确“五个好”乡镇党委和“五个好”村党组织具体要求,制定下发典型示范村培育工作意见,重新确定45个县级典型示范村进行重点培育。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抓好仙岭、洛阳、玉美等省市县级示范点的培育工作,提升典型档次和水平。全面落实“五个一”整顿措施,组织对全县29个不适应村整顿转化情况和下派驻村任职干部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验收。结合村级财源建设,确定32个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财薄弱村作为重点帮扶整顿对象,采取“六个一”措施进行整顿,共落实发展集体经济项目49个,帮扶资金845万元,*年度增收村财68万元,平均村财由原来的0.52万元提升到2.65万元。《人民日报》、省委《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简报》和《海峡通讯》专题报道我县加强薄弱村财源建设典型经验,被评定为*年度全市特色组织工作。继续抓好村务公开“十规范”建设,积极探索党务公开、“村误”公开等形式,健全完善村务决策听证制度,指导第三批43个村开展村务决策听证活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巩固和发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成果,新组建党组织4家,全县非公企业中已组建82家,党组织覆盖企业面达100%。发挥党建工作指导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具体指导,新发展荐派党员31名。积极鼓励党组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继续拨给党员教育培训补助经费支持新组建企业党组织和开展活动较困难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活动空间。深化“学凤竹、创五好”活动,加强典型示范点培育工作,双恒集团党总支被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宏泰实业公司等5个党支部和三豪织造公司总经理张子山等5名企业主被县委分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建之友”荣誉称号。机关、国有企业和社区党建工作也都取得新成绩。

六是围绕永葆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切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认真制定发展党员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工作“五项制度”,扎实抓好发展党员工作,全县新发展党员471名,党员队伍素质和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依托县乡党校、农函大、农技校、农广校,组织党员参加政治理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积极发挥电化教育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办好每两周一期《永春党建》栏目,跟踪拍摄玉美村村务决策听证的专题片《听证》,在全省第十届党员电教片观摩评比中获一等奖,并入选全省党员电教《通用教材》。落实党员目标管理、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探索党员示范户、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党员中心户制度,不断改进党员队伍管理方式,督促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农村无职党员发挥作用新途径,推广“党员科技示范户”、“党员服务站”等发挥作用新做法,有效发挥广大党员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健全完善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制度,继续实施《永春县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和《永春县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对全县2152名老党员和560名离任村主干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七一”期间开展纪念建党85周年系列活动,评选表彰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100名优秀党员,向全县20135名党员寄发“问候卡”,组织慰问400名生活困难的党员和33名建国前入党老同志,增强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

七是围绕树好组工干部形象,切实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根据组织部门自身特点,扎实抓好部机关先进性教育活动,以开展组织工作业务知识练兵竞赛活动为载体,努力推进组织部门能力建设,不断强化组工干部作风建设,部机关荣获“泉州市第十届文明单位”和“泉州市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示范单位”、先进“五好”党支部等荣誉。认真做好组工信息的采编和报送工作,组织干部围绕组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信息调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因工作任务比较繁重,忙于事务,致使进村入企指导工作较少,培育典型不够明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不够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在今后工作中予以认真研究解决。

二、2007年全县组织工作的主要任务

今年是迎接党的十七大、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年,也是我县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永春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组织工作,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全县组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县委的直接领导和上级组织部门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县委“夯实基层基础、突破工业产业”两个主要工作着力点,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牢牢把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三个重点,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生态工贸旅游县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会后将制定下发《中共永春县委组织部2007年工作要点》,这里,我着重强调要重点推进的七项工作任务。

第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抓好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工作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要科学安排、精心组织,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今年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工作的主线抓实抓好。

一是要精心组织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今年下半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后,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首要政治任务,全力以赴地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学习贯彻活动,通过领导干部的带头学来引导和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普遍学,县里计划举办4期党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对全县700多名科级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各基层党委(党组)中心组也要把十七大精神作为学习重点,落实“五个一”学习制度,以中心组学习带动各个层面的学习,努力增强党员干部带头学习贯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县委组织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党的十七大精神宣讲团,深入县直单位和各乡镇进行宣讲。县直机关各系统党委、各乡镇党委也要举办各种培训班,组织对机关党员、村两委和农村党员进行一次全面的学习培训,使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了解掌握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是要扎实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干部教育条例》和省委组织部《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的若干意见》,加强和改进对全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健全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培训办班计划登记管理工作,坚持“学时累积制”,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督学制度,完善考核、激励、约束机制,定期检查通报干部调训和培训工作情况,切实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质量。要根据中央、省、市干训五年规划和我县“十一五”规划的精神,结合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际情况,研究制定《*-2010年永春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部署要求,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要发挥县委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认真办好第20期、第21期科级干部进修班和1期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及各级各类短期培训班,加强对各种培训班的跟踪管理,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任务,提高干部培训实效。要把《文选》、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纳入主体班次的教学计划,使各级干部真正掌握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深刻内涵。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上级组织部门关于省、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等培训机构办班的调训任务。要继续抓好干部在职学历教育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习及办公自动化、普通话等各种技能培训考试,不断提高干部自身能力水平。

第二、以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根本,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打造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对于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和谐永春至关重要。

一是要着力抓好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根据县、乡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后的新情况新特点,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首位,健全落实领导班子理论学习责任制,完善和出台《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加强班子成员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民主集中制、廉洁从政等内容的教育,提高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县中层领导班子的跟踪管理,组织开展民主集中制再教育,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建立健全领导、专家和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保证领导班子民主议事、科学决策,领导干部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不断强化领导班子成员的团结和谐意识,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活力。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督查,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结合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县委已决定在上半年集中一段时间,在县直单位、乡镇中广泛开展“转变作风见行动、立足岗位做贡献”为主题的干部作风建设集中学习教育活动,要把召开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主题的民主生活会作为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领导干部都要对照要求,深入查找不足,认真加以整改。全体组工干部要在作风建设中承担起重要的责任,主动响应,积极参与,切实抓出成效来,通过这次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纪律观念。

二是要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要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领导班子需要和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组织对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充实和交流轮岗,树好公正选人用人导向,同时要做好干部调整后有关工作的衔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要严格按照有关章程规定,指导做好部分群团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抓好群团组织自身建设。要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以及其他不同年龄段的干部,进一步激发干部队伍活力。要根据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拓宽选人视野,创新培养和选拔方式,进一步调整充实县管后备干部队伍,使各类领导班子有充足的后备人选。要重视抓好选调生的培养教育管理,通过组织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和加强党性修养等各种方式,积极为优秀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施展才华提供空间和舞台。

三是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要根据中组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及《泉州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办法》,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特点要求,研究提出切合我县实际且可操作性强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评价办法,建立经常性的干部考察工作机制,不断改进考察方法,提高考察质量,切实加强对干部的公正考核、公正评价、公正使用。要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和中组部《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关于加强组织部门干部监督工作的意见》,认真履行干部监督责任,整合监督资源,强化监督措施,增强监督合力,切实把干部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要认真执行和落实廉政诫勉谈话、收入申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回复组织函询、述职述廉等制度,把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督促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加强与审计部门的协调配合,不断扩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范围,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对县乡换届后离任的经济责任人进行全面的离任审计。要进一步健全干部监督信息网络,加强对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的日常考核和了解,加强对举报信息的调查核实工作,提出加强监督和教育防范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第三、以健全制度科学运作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完善执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根本途径。年初,县委已印发了加强干部工作宏观管理的有关文件,要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组织实施,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完善,不断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向深入。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继续抓好《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通过党校培训、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用人标准和工作程序,增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自觉性。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干部任用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自查,督促指导我县股级干部的参照执行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坚决抵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要着力抓好县委《关于修订〈县委管理干部职务名称表〉加强干部工作宏观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县教育系统干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贯彻落实,加强督促检查,进一步规范科级、股级干部管理和任用的具体程序,切实增强和维护好干部工作的纪律性和严肃性。县委组织部将会同人事、编办等部门适时举办组织人事干部培训班,提高乡镇、县直单位组织人事干部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推进全县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要建立健全全县科级干部信息库,完成中央、省、市、县有关干部政策文件及重要材料的整理、扫描和录入工作,实现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信息化、制度化和标准化,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公务员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公务员信息采集、录入建库、数据上报、信息维护、信息更新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与人事、编办、财政等部门建立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要继续抓好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工作,推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达标活动,确保今年上半年县委组织部和县人事局、县教育局分别实现干部档案目标管理一级达标和二级达标。

二是要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认真落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切实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要求体现到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重点抓好近年来出台的“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的贯彻落实,并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努力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加强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重点难点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提高干部考察工作真实性和科学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总结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民意调查制度,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继续全面推行干部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任职试用期和县委全委会表决新任的乡镇党政正职人选等制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提高选人用人质量。同时,要积极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工作,县委将适时拿出一些科级干部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努力营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良好氛围,激励干部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奋发有为。

三是要加大对干部人事工作宏观管理和指导力度。要加大对《公务员法》和即将出台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认真做好新旧制度的过渡衔接,确保新制度的顺利入轨运行。继续抓好公务员的人员登记、工资套改以及群团组织、部分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等工作,做好迎接省、市检查验收的有关工作。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拓展考录工作新思路,规范考录程序,加强对考试录用公务员和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指导。要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任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动事业干部队伍积极性。要健全和完善干部交流制度,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县一般干部交流轮岗的经验做法,研究制订干部交流五年规划及一般干部定期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分期分批对一般干部在同一乡镇、同一部门工作时间较长的进行交流轮岗,促进干部交流轮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要牵头组织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临时借调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和清理工作,研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规范临时借调人员的使用审批工作。

四是要满怀真情地做好老干部工作。要大力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和现实作用,提高各级领导和全社会对老干部工作的认识,进一步营造重视关心老干部工作的优良环境。要认真贯彻中组发[*]1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推动“三个机制”有效运转,落实好老干部特别是企业离休干部各项待遇的落实。要全面贯彻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双先”表彰会议精神,进一步丰富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做好调查研究和信息宣传工作,妥善解决改革发展中老干部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做好老干部双高期的服务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老干部各项保障机制,提高为老干部服务的质量,充分发挥老干部的作用,促进我县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四、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现代生态工贸旅游县建设,需要以丰富的人才资源作保证。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目标,积极构筑新时期的人才工作平台,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是要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要紧紧围绕我县四个生产力空间布局和“1+5”重点产业的发展格局,探索制定有利于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规定,修改完善《永春县“十一·五”人才工作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人才工作指导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要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抓紧制定下发《永春县2007年度知识分子工作要点》,确保今年知识分子工作有力推进。要健全人才工作机构,通过“依靠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抓政策制定、抓人才项目、抓高层次人才培养、抓宣传和督查评比、抓人才工作队伍建设”等“一依靠五抓”的机制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合各类人才队伍资源,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要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流动、激励保障、管理服务等机制,切实解决人才工作遇到的难题,推动知识分子工作上新水平。

二是要继续营造栓心留人的氛围和环境。要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文件及会议精神,充分运用新闻媒介宣传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人才优惠政策、人才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意识,进一步了解人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关心人才,为人才工作提供更好的舆论氛围。要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人才工作各项优惠政策措施的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资金、信息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及时发放优秀拔尖人才生活津贴,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联系、服务人才的渠道,主动走访联系各类人才特别是“两优”人才,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动态,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切实关心生活困难人才的工作和生活。今年年底,第四批县管优秀拔尖人才和第二批县管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期三年的管理期将届满,要及早研究制订新一批县管“两优”人才推荐选拔工作方案,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三是要培养壮大各类人才队伍。要组织对全县现有的人才资源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结合产业发展目标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工作,争取将我县急需紧缺的各类人才列入省、市人才引进目录。要坚持党政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三支队伍一起抓,加大培养选拔、管理使用力度,不断扩大人才总量。要大力开发高层次人才资源,抓紧培养各个领域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专家学者。要围绕构建和谐永春,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切实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要立足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拓宽培训渠道,在永春职专长期开设适应工业企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班次,抓紧培养产业工人队伍。要在加强农民技术员培训的同时,依托县、乡(镇)党校、蓬壶科技文化园等阵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短期、实用培训班,积极推进新型农民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人才队伍培训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持。

四是要热情细致地做好招才引智工作。要积极争取上级对我县人才工作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大力提升我县对急需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力争在核心人才、领军型人才的引进上取得突破。要不断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积极探索人才柔性引进办法,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渠道,促进企业与专家学者“联姻”,积极帮助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的人才。要加大投入,加快工作步伐,力争完成博士后工作站的申报工作,并以此为平台,多措并举,拓宽引进的方式和渠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引进一批优秀创新人才,为我县“1+5”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形成和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五、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心在基层,只有扎实有效地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才能不断夯实促进社会和谐的组织基础。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三级联创”活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视频会议、省委关于开展农村、机关、城市社区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部署和全市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工作会议精神,把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作为今年基层组织工作的“重头戏”切实抓紧抓好,切实发挥好广大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要立足实际,认真抓好农村、企业、机关、“两新”组织、基层所站、社区等各个领域联创活动的衔接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创机制,切实提高“三级联创”工作整体水平。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工作安排,制定实施“三级联创”活动考评办法,在今年“七一”期间结合开展纪念建党86周年党建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一批“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社区)党组织和“五个好”机关党组织。

二是要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抓好换届后的村级班子建设。各乡镇要对换届后的村级班子进行一次“回头看”,积极探索“一村一大学生”工作,对那些工作不适应、群众反映较差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增强村级班子战斗力。要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与现任村级班子成员1:1的比例,重新确定培养一批村级后备干部,落实跟踪培养措施,促其早日成长。要抓好典型村(居)培育工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继续深化“学美岭、创五好”活动,大力实施典型村(居)培育工程,落实党员领导挂钩、党务干部跟踪指导、培育项目跟进等培育措施,切实抓好全县46个典型村(居)的培育工作。下半年将召开全县典型村(居)培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宣传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要抓好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工作。继续落实“六个一”整顿转化措施,进一步加大整顿转化工作力度,强化对驻村任职干部的跟踪管理,在巩固32个村财薄弱村整顿转化成果基础上,抓好第二批27个薄弱村财源建设工作。要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各乡镇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落实好按时公开和定期督促检查制度,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要积极探索党务公开、“村误”公开等形式,进一步规范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把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纳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坚持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决策听证会议。要继续推行离任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切实提高村级组织民主管理水平。要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坚持自筹资金和争取上级补助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抓好全县31个无活动场所或属危房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改建、改造、修缮和配套建设工作,切实改善村级组织办公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条件。要整合农村党建工作资源,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建设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能,围绕党建工作目标,密切配合,有力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抓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力争在全市率先圆满完成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任务。我县现有未组建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14家,根据省委组织部提出的“在党的十七大召开前,基本实现全省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要求,各党委会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坚持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采取“一企一策”或“一企多策”,力争“上半年在全市率先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目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永春县委关于实行县委常委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的通知》(永委[2007]13号)要求,立足各党委会实际,建立实施党员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在抓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的同时,努力把挂钩联系的企业党组织建成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典型示范点。要继续落实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重点跟踪管理、月报告通报和销号管理制度,坚持组建党、工、团、妇女组织和流动人口计生协会等组织配套跟进,努力提高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整体水平。要发展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建立健全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申请人信息库,推行非公有制企业入党积极分子档案接转制度,采取结对、委托、联系、跟踪等培养方式,逐人落实培养措施,不断改进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骨干员工入党,继续开展“党员找党组织、党组织找党员”活动,做好荐派党员骨干和党员组织关系转接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领导和指导作用,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仅有3名党员的企业党支部党员数量有新的增加,每家员工50人以上的企业有入党积极分子。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指导企业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党组织议事和活动制度,积极推行党员承诺制和目标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职工群众、服务企业发展的功能。要深入开展“学凤竹、创五好”活动,加大典型培育力度,努力培育一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典型,下半年将组织召开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四是要统筹抓好机关、国有企业和社区党建工作。机关党建工作要积极实施“围绕全局、围绕履职、围绕作风、围绕形象”的“四围绕、走前头”项目,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协调发展。要精心组织县直机关系统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制”,选好配强机关党务干部。要突出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重点,进一步深化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努力创建“五个好”机关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先进单位。要理顺县委教育工委党组织隶属关系,配齐配强党务干部,加强对学校党建工作的指导,增强学校党建工作的活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要积极开展“四好”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全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继续抓好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关闭企业和改制企业党建工作,搞好国有企业改制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衔接,及时调整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要加强下岗职工党员教育管理,促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社区党建工作要适应城镇化建设需要,指导社区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制度,理顺社区内各类组织党组织关系,改进社区服务,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在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加强社区规划、完善社区服务与管理等方面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六、以永葆党员先进性为目标,切实改进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好全县2万多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党委会要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一是要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和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试行)》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精神,继续抓好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延伸整改工作,不断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逐步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落实各级党委(部门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等长效机制。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认真做好党的十七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选推选及各项后续工作。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县、乡党校等教育培训阵地作用,分类抓好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特别是要抓好村主干和村“两委”成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二是要认真抓好发展党员工作。要认真制订实施2007年度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在保证质量前提下适当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切实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抓紧研究出台《发展党员工作指南》,进一步规范发展党员工作程序。要深入开展“三向培养”活动,继续实施发展党员民主测评制、公示制、预审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落实发展党员工作定期检查、月汇报和月通报制度,杜绝出现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党支部现象。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管理工作。要加强党员服务中心(站点)等服务网络建设,引导广大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加强下岗职工党员、在乡老党员、离退休党员、无职党员等分类管理工作,增强党员管理实效性。要落实党员目标管理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进一步纯洁党员队伍。要做好《中国共产党流动党员活动证》发放工作,着力构建“基层单位源头查找、乡镇联络登记、组织部门分类建库、基层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新机制。要继续实施村干部工资补贴逐步增长机制、《离任村主干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和《在乡(困难)老党员生活补助暂行办法》,及时做好离任村主干和在乡(困难)老党员2007年第一季度生活补助款的发放工作,积极探索村主干基本养老补贴、村干部养老保险等激励保障制度。

四是要努力改进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捕捉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新典型,深入报道我县深化“三级联创”等活动进展情况,摄制一批针对性、可看性较强的党员电教片。要坚持办好两周一期的《永春党建》栏目,开辟《书记谈党建》、《他山之石》等新专栏,努力把《永春党建》办成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要通过多方力量帮助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播放点配齐配好“二机一室”,切实提高播放效果。要拓展党员电教工作服务手段,完善电视台(站)播放和互联网络在线播放平台,积极探索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新途径。要开通“永春党建网”网站,进一步创新党员教育方式,增强党员教育实效。

第七、以内增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组工干部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组织工作的质量。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组工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使广大组工干部肩负起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历史使命。

一是要大力加强组工干部的能力建设。要认真制定实施党员干部年度理论业务学习计划,加大对组工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要根据部机关新手较多的情况,利用每周一学习日时间,开展股(室)长轮流讲课活动,充分发挥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使组工干部尽快熟悉工作业务、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同时,要不断创新部机关集中学习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组织时事政治、现代办公、经济、法律、农村工作和传统文化等知识的学习,大力推进组工干部读、研、写、说能力锻炼,不断提高组工干部工作水平。

二是要不断强化组织部门的作风建设。要着力抓好组织部门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公道正派作为组织部门作风建设的核心内容来抓,加强对组工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断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树立和展示曾庆红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的“政治坚定、本领过硬,公道正派、清正廉洁,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形象。要狠抓各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及时对全年组织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立项,责任到股室,落实到个人,以逐个项目的落实确保全年任务的落实。要坚持和改进组织工作例会制度,加强阶段性工作的部署和专项督查活动,确保每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三是要重视做好组工信息调研工作。信息是展示工作成效的载体,信息工作是培养锻炼组工干部的重要平台,要及时调整充实组工信息员队伍,积极探索信息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采取培训学习、量化考评、定期通报等措施,不断加强组工信息工作,办好《永春组工信息》,提高组工信息的采编质量,增强信息的启迪性和指导性。各党委会要高度重视信息员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基层组工信息员网络,选配2—3名政治素质好、写作能力强、有奉献精神的组工信息员,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县管后备干部要有适当比例,各党委会组工信息员名单应在3月底前上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为便于联系指导,鼓励信息员署名上报信息,年底将根据信息上报和采用情况,评选一批优秀组工信息员。要继续落实量化计分和定期通报制度,对得分后3名的乡镇党委,将在全县组工例会上通报。部机关也要加大全员信息奖惩制度的落实力度,组织股、干部股每月报送2条以上信息,其它股室每月报送1条以上,各股室信息报送和采用情况,也同各党委会一样,每季度在《永春组工信息》上进行通报。调查研究是谋事之道、成事之基,去年组工调研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今年要继续围绕组织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开拓新思路,研究新举措,以调研成果的转化来促进和推动组织工作的创新。

四是要积极推进和谐机关建设。要以提高质量、规范管理为目标,进一步抓好部机关工作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快推进部机关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改进后勤管理服务手段,努力创建整洁、有序、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把“党员之家、干部之家、知识分子之家”建得更好。要坚持以人为本,继续按照“三个留人”的要求,积极为组工干部特别是基层组工干部的成长锻炼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切实关心组工干部的生活、工作和成长进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卫生服务人事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中铁行政人事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