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新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3-18 11:50:01

培新心得体会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贵州教育学院大学生20__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

20__年7月20日,我同我院7名带队教师和25名学生赶赴黄平县苗陇乡和谷陇镇进行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活动,每位队员都肩负重任,对群众进行文艺演出、义诊、家电维修、政策宣讲、支教等的各项活动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我翻开“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日记,从7月19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授旗仪式暨出征仪式举办以来,这十天的点点滴滴,无都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授旗仪式中我们的激昂宣誓、出征前的豪情壮志依然在我们心底汹涌澎湃。忘不了同一队中队友们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忘不了烈日下一起流过的汗水,忘不了大家在一起的引吭高歌,欢声笑语!

鼓舞,我们倍增士气

在活动期间,学院副院长石培新和院学工部部长唐前进来到我们的“阵地”苗陇乡—“三下乡”活动的第一线,极大的鼓舞了队员们的士气。带队的院团委副书记邹晓青和几名老师与队员们同甘共苦、同吃同住,始终坚持在第一线,苗陇乡和谷陇镇这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同时,实践活动自始至终都得到了苗陇小学和谷陇中学及村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为我们本次“三下乡”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过程,我们分享奉献的快乐

7月21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我们的几个小组服务队首先在苗陇的乡村展开“三下乡”活动。进黑冲,下西江,走克麻,队员们热情高涨,激情昂然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送技术,传文化,宣政策,服务队员尽心尽力,竭诚热心的将科技送给最需要它的农民朋友。

被大雨湿透了身,被太阳晒黑了脸,被蚊虫叮出了大包,但谁都没有在意,继续走遍山村进行调研、政策宣讲等。看着村民满意的笑容,我们无比的自豪,听着农民朴实的赞誉,我们满心愉悦,体味着服务他人的快乐。

结束,我们细细回味着

在这短短十天的日子里,我们相识见证了缘分;我们相知酿造了友谊;我们累、苦、乐,铸就了一种品质;我们收获、成长,收获了满箩的硕果!正如石培新副院长在总结会上所说,我们的才干得到了增强,思想得到了丰富;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我们人生阅历里,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

贵州教育学院20__暑期"三下乡"服务队员:潘 凯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秘书实务 实训教学

我国高等教育秘书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秘书专业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在很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现代文秘职能从过去专注于文书写作转向综合辅助管理,文秘专业教学要从单一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向综合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

一、我校文秘专业实训模式的探索

文秘专业实训要充分体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切实贯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具备更广泛的适应能力来应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也要考虑尊重学生的发展期望;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修养。

以往在教室或实训室的实训教学空间太小,大部分同学只能是纸上谈兵,印象不深。所以我校秘书专业安排了校内和校外两大部分实训活动,在校内和校外都建设了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本校内部资源为学生接触社会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安排学生接触社会,为走出校门踏上社会做好准备。我校实纲明确:秘书专业的实训分成实训室模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三块。

(一)实训室模拟

第一、第二学期,配合课堂理论教学,教师设计实训项目,提供项目情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小组轮流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领导、办公室其他人员、来宾等,学生轮流扮演秘书。假设处于某种办公环境和工作事件当中,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在实训室中模拟秘书实务的动作、语言以及处理各类突况的技巧,强化实务技能。使学生初步体验秘书工作的特点以及职业定位,使理论学习成果得到初步检验。全过程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来,在角色扮演完毕之后,进行过程回放,教师与学生共同加以分析、点评,强化对秘书职业行为的理解。

(二)校内实训

校内实训选择校内与秘书工作贴近的学生处、人事处、财务处、各系部办公室等部门,在第

三、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到这些部门实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真实、自

然的工作环境,使学生适应秘书工作,进一步强化秘书工作技能。

校内实训要求涵盖秘书实务的所有内容,在校内实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实训日志,把一天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点记录下来,并尽可能结合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索和独立的判断,这对教师指导实训,学生总结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校内实训结束阶段进行实训总结。实训总结采用口头报告的方式。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讨论,加深印象,锻炼演讲能力、多媒体运用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表达的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校外实训

校外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进行。校外实训一方面弥补校内实训基地的不足,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另外校外实训基地也是对校内实训设备、场所和功能缺陷的有效补充。在校外实训前的准备阶段召开一系列的实训工作小组座谈会,研究、确定本阶段具体的实训方案。落实实训督导老师(每个基地安排一个督导老师),并对实训督导老师进行督导培训。召开实训基地、实训督导双方座谈会,商讨实训的有关事宜,以总的实训方案为依据,根据督导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督导方案和要求,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以及合作的方式。

校外实训前召开学生实训动员大会,向学生说明实训的目的、要求和安排,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实训方向和对即将到来的实训和实习做出充分的准备。

我校要求学生在校外实训中完成一份秘书职业调查报告,让学生通过对现代企业的考察了解,熟悉专业和职业的具体情况,了解秘书人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现代社会企事业单位对秘书人员的要求,同时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和观察模仿能力。学生在有聘用意向的单位实训,如果在实训、实习期间用人单位与学生双方都非常满意,则可以顺利签订就业协议书,实现就业。

我校一方面不断完善实训管理制度,成立实训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实训的组织和管理协调工作;另一方面鼓励专业教师从事秘书实务,提高教师指导实务的能力。针对实训中部分教师和学生应付、拖延和不按规定要求完成实训任务的情况,我校建立了一整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包括实习学生的自我评估,实习督导老师的评估,学生对督导老师和实训部门的评估等,通过评估及时发现实训中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实训督导的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对我校秘书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实训课程建设中,我们也遭遇了实训指导难、实训基地建设难、实训成绩评定主观性强等方面的困难。文秘实训很多过程难以量化评判,办公自动化操作、档案管理可以根据实际操作步骤和结果给予量化评判,其他实训,如接待训练、会务管理训练、公共关系训练等属于行为、观念的范畴,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现实环境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做出量化评判,容易导致评价实训质量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病。

三年来,我们从无到有的建立了将近10家校外实训基地,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与实习单位相互了解、深入合作的过程。和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合作给专业教学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首先,学生能得到正规的实训指导和大量的实习机会以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其次,我们的教师得到了深入实际的机会,有利于其从中提高专业素质,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再次,实训同时是一种向社会宣传和展示学生素质的窗口,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极好宣传。

指导教师是实训教育成败的关键,有效的实训督导应该做到:第一,有系统地安排整个实训的内容,包括考虑实务工作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在有需要时提供适时的支持,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得到专业水平的训练;第二,促进学生的学习,熟知学生处理问题的经验、弱点、强项和疑虑,协助学生克服实训中的困难,提供情绪的支持,并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三,给学生有益的教导,包括协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理论,教导学生在实务方面的工作技巧,帮助学生不断在技巧及能力上得到锻炼及提升的机会,促使学生建立个人对专业的认同;第四,给学生做好实践的示范,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仿效自己排除困难以及推动同事间合作的技巧,并在模仿过程中,让学生慢慢理解自己的工作技巧的优势与不足;第五,不断对自己的督导方式及学习表现做出反思,包括描述自己在督导过程中所做的,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在实训中成长。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开发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我们的尝试是局部的、初步的,认识是粗浅的。我校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发展力度,不断总结经验,把高职高专文秘实训教学开发建设工作健康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马培新.浅谈中外秘书教育的不同特色[J].秘书,2005,(9).

[2]向国敏.现代秘书学与秘书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近40多年,发展迅速,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类植物的良种快繁与无病毒种苗的生产,因此成为“种子种苗创新工程”的主体内容。中国政府在组培技术研究领域经费投入达2亿元人民币,近年来仍在不断增加,为我国组织培养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据报道,全球有1000多家组培公司。目前辽宁省拥有大、小组培室的种苗繁育企业有100多家,组培范围由林木、花卉、农作物扩展到山野菜、药用植物;不仅需要植物组织培养的接种工、培养基制备工,对能够研发建立新植物组培体系的高素质专业研发人员的需求更大。

2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性质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我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总计194学时,在第一至第四学期开设,因其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中达到以下目标:具备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组培苗驯化移栽等组培的基本操作能力;具备设计与实施组培试验方案、正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够科学制订与实施生产计划的能力;具备准确观察组培苗长势、长相,科学分析、解决组培的异常问题,科学判定和有效控制组培苗质量的能力;具备按照培养方案或生产计划,熟练进行园艺种苗的快繁与脱毒操作,生产出合格组培苗的能力;具备自学能力,能自主学习组培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市场调研与开拓创新能力、创业精神。

2.1课程开发过程

通过对组培相关企业与岗位调研,进而对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毕业生的工作岗位及任职要求,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从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再遵循高职规律、认知规律和行动导向理论,设计学习情境和子情境。根据行业发展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2.2课程设计思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总体设计思路:坚持“贯穿一条主线即以组培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促进二个融合即理论与实践融合、职业素质培养与理论实践活动融合,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实施三个循环即技能单元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坚持四个结合即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课内课外结合、在校培养和毕业后跟踪培养结合,保证四个不断线即生产性实训、协会式实践活动、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本思路,变三段式课程体系为任务引领式课程体系,打破传统三段式课程设置模式,变为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能力培养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培养,打破传统知识传授的授课方式,以学习情境为主线,创设工作情景,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2.3课程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基于组培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及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资格考核大纲、行业企业标准统筹分析之后确定的。教学内容体现先进性、实用性、针对性和开放性,及时吸纳组培新技术、新工艺、新手段、新方法、新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行业发展和实际需要,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规律、个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以及季节农时变化,序化教学内容。课程按照组培工作程序,设计学习果树、蔬菜、花卉、及组培苗工厂化生产4个主学习情境,在主学习情境下设若干子情景,相应教学内容细化为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主要强化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能力训练和培养为主,以相关理论知识为辅,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理论和技能学习的同时,还能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考核与评价体系的设计

3.1树立现代高职考试观

更新考试观念是考试改革的前提。树立科学的现代高职考试观,指导课程考试改革。要做好两个改变,两个兼顾,一个保证。两个改变:第一要改变过去从知识本身出发的传统考核观为以“人”本身出发的现代考试观,由注重知识的掌握转变为注重掌握知识的能力,同时兼顾非智力因素考查;第二改变过去知识本位的普通高等教育考试观为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考试观,由知识考核为中心转变为能力考核为中心,同时兼顾职业素质测评,以充分发挥考试效能,最后保证教学质量,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3.2科学制定考核方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持卡实训,以赛促练,以考促训等方式,使实训与考核紧密结合,使考核与教学过程同步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和手段。从考核方案中,不难看出过程考核占40%,终结考核占60%,加大了过程考核的力度。1.素质考评由检查笔记、实训表现(课堂提问、讲课、组长评价等),占10%;2.理论考评+实操考评由提问、扎瓶比赛、母液移取比赛、接种训练、组培室设计、实训报告等得分构成占20%;3.效果考评,由初代或继代接种后,污染率的多少测算,例如每人接种5瓶,污染率为零,则该生效果考评分值为100分,效果考评权重为10%。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的目的提高学生对操作及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

3.3多样化的考核方法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便于采取多种多样的考核方式,以便发挥更好的“导、学、促、教”的作用。

3.4考核与教学相结合———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以考促训,以赛促练,改变以往先教后考的模式化、固定化的教学程序,而将考核与实训同步或交叉进行,使考试成为一种特殊的实训过程,并贯穿教学的始终,以此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采取的主要考试举措有:①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总评中的比重;②结合教学实施,加大课前和课中的诊断性、形成性考核次数;③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现场操作、口试等多样化考核形式(培养基制备、外植体采集与处理部分可采取技能考核或口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④小组考核与学生个体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课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公开、全面、全程、动态考核,而且过程考核记录必须齐全,以备学生检查。如果真正做到过程考核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必然能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学促教作用。

4教学组织与实施

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按照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作程序,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指导教师在实训前应全方位考虑课程教学的时、空间等相关因素,加强与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人员的沟通协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科学设计教学全过程;在学习情境的大框架下,以生产项目为导向,分组、分任务实训。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真正做到五化

即教学场景真实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员工化,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同步化,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堂与企业环境一体化,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负责工单的开发,检查预习效果,指明知识难点与要点,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与评价;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主要任务协助教师下发工单,组织本组学生进行咨询,研讨并制定计划,决策与具体实施,对本组学生进行评价协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小组成员完成咨询协助组长完成本组的任务,对教师及组长给予评价。教师与学生双向评价有助于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同时有助于教师了解教学过程的得与失,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4.2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相结合

成立植物组织培养协会(简称组培协会)。该协会以学生自愿加入为原则,专业教师任协会会长,利用课余时间和双休日,组织协会活动,其活动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相衔接,是课内教学内容的延伸与补充。课内课外相结合,有助于发掘教学的时、空间,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培养。正常实践教学实施普遍培养,而课下由组培协会组织,以“二级培养式”开展产学研结合式的研究性、生产性活动,实施分层次培养,做到因材施教。所谓“二级培养式”即实践中实施个性培养,对学生优化组合,分层次训练。先培养出小先生,而小先生可优先作为授课时小组组长;然后由小先生传、帮、带其他同学。学生通过参加协会,既学到专业技能,又提升了职业素养,能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4.3持单(卡)实训与分组实训相结合

在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以组培工作程序为主线,以项目或任务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以工单为依据进行实训。持单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与技能的及时反馈与加强。除此以外,学生在实训时还需携带《组织培养技能考核卡》卡主要包括,实训项目、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标准及历次考核成绩,从考核卡的记录情况可以看到学生的成长历程。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积分制,通过分数的差异来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会学习,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4.4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校内以生产项目为载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程参与其中,根据所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给一定的报酬以资鼓励。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完成主体项目的同时,辅助其它项目的教学,如:樱桃、蓝莓、百合、竹芋、养心菜、蕨菜等园艺植物组培体系的建立。校外安排体验性实习和顶岗实习。体验性实习安排在第2、3学期,采用参观或短期顶岗实习(1~2周)的形式开展体验性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设置、能力要求、工作环境、企业文化,从而明确个人努力方向和职业目标。顶岗实习由学院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组培行业企业进行集中顶岗实训(3~4个月),在真实的环境中来锻炼学生的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在此过程中实现校、企、生三赢。学校赢在: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利用企业资源与技术优势,弥补了教学资源不足,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利于拓展和深化校企深度融合,扩大了社会影响,提高了社会美誉度,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服务水平,增加了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历。企业赢在利用学校的人力和智力资源,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完成生产任务,降低生产成本;选拔出企业满意的优秀学生。学生赢在: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提高了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获得了工作经验,增强了责任感和学习意识,培养了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增强了就业机会和竞争优势。

5心得体会

5.1建设企业化学习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室应打破传统的整齐排列模式,实训室及实训设备按照企业的车间模式设计,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5.2以项目为载体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以项目生产为载体,在项目生产前下发工单,将每个项目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一一归纳总结,同时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解决一些突况,与企业的真实生产情景对接。

5.3编写一体化教材

理实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因此应跟上配套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应打破传统教材模式,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主线将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满足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

5.4师资队伍建设

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师,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应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并能根据不同学习情境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要求教师经常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的第一手资料,不断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具备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解决所遇到的一些突发问题的能力。为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缩短教学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应将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请到学校来作为兼职教师,弥补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等方面的不足,专兼结合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缩短企业再培训时间,为企业培养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过硬的新员工。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记者:身为国家西甜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您缘何坚守于这条道路并越走越远?

羊杏平:1983年,我从江苏农学院毕业后便被分配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瓜类研究室工作,初出茅庐的我对于人生中第一份工作有着别样的认真与执拗,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至今仍记得报到当天,我国西瓜抗病育种开拓者、著名西瓜甜瓜育种家徐润芳先生对我说过这样一番话:“西瓜在英文中叫做Watermelon,water即水的意思,但还有更深刻的含义,这甜蜜的水不仅仅来自于土壤,更来自于育瓜人的汗水和泪水。”作为瓜类室的一员,我始终牢记,要比长辈和老师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记者:在科研育种上,您可谓硕果累累,可否与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您在西甜瓜科研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

羊杏平:1983年至今,本人一直从事西瓜、甜瓜育种及栽培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在国内率先开展西瓜抗枯萎病育种工作,并发起组建了全国西瓜抗病育种协作组。育成的高抗枯萎病、耐重茬西瓜新品种抗病苏蜜、抗病苏红宝等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累计推广面积66.7万多hm2。同时也率先开展了厚皮甜瓜东移栽培和抗病育种研究,育成的厚皮甜瓜新品种维多利亚、白雪公主等,均已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大面积推广。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在国内开展了薄皮甜瓜(香瓜)杂优利用研究,育成的新品种黄金蜜翠于1999年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十一五”以来育成优质、高抗枯萎病、耐重茬苏蜜5号、早抗京欣及优质小果型苏蜜8号等西瓜新品种都通过了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成功推广;育成优质高档抗病网纹甜瓜新品种珍珠、红珍珠,优质厚皮甜瓜新品种苏甜1号、苏甜2号以及优质哈密瓜新品种苏甜3号、苏甜4号等,均已在生产上实现规模化种植。近年来,陆续创新了西甜瓜砧木种质材料,系统研究了嫁接苗抗病机理、低温生理与形态解剖结构响应、蔓枯病抗性遗传和侵染过程,为江苏省西甜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记者:您从事西甜瓜研究已有30多年,据您的了解,我国西甜瓜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

羊杏平: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西甜瓜产业发展迅猛。截至2012年底,中国西甜瓜生产规模已连续10多年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江苏省的西甜瓜产业同样顺势上扬、成绩斐然。据统计,2012年江苏省蔬菜种植面积达32.9万hm2,占当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的24.9%,其中西甜瓜栽培规模就达17.1万hm2。随着我国设施栽培面积的扩大以及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设施栽培逐年普及,尤其是西甜瓜基本实现了设施化生产,亟需设施专用品种。

自“八五”以来,我国将设施瓜类作物育种纳入国家攻关项目,先后育成了一批适用于设施栽培的品种。但多数品种在持续坐果能力、果实外观、商品品质、耐贮运性等方面仍与国外优良品种有较大差距,远不能满足现代化设施栽培的需求。况且国内外病原菌不尽相同,国外设施瓜类专用品种对设施条件和配套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在国内粗放的设施栽培条件下,往往会水土不服,抗病性和抗逆性表现不佳。近年来,枯萎病、蔓枯病、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在设施西甜瓜生产中的为害尤为严重,化学防治不仅成本高且不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因此迫切需要适应我国农业生态条件、尤其是能有效抗御上述病害的优良品种,优质、多抗、高产已成为国内外设施西甜瓜遗传育种的主要目标。

此外,现代社会营养与保健意识日益增强,人们更希望从日常蔬果中获取对身体健康有益的物质。西甜瓜除了拥有一般意义上的营养价值外,还兼有一些保健功能。因此,如何提高产品的独特风味,增添特有保健物质为品种选育者所关注,也必将成为今后新品种选育的创新热点。选择基因型是育种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传统育种方法主要通过表现型对基因型进行间接选择,选择周期长、效率低,存在很大的不可预测性,更加依赖于育种者的经验和机遇。现代育种方法将分子标记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基因编辑技术与聚合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实现目标基因从一个品种到另一个品种的转移和育种材料的纯合,从而加快选择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显示出传统育种技术不可比拟的优势。

记者:目前,在我国西甜瓜的生产实际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又该如何解决?

羊杏平:目前西甜瓜生产实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西甜瓜及嫁接砧木品种供给严重过剩,但优质、高品质品种供给不足;二是集约化育苗水平不高,跟不上规模化产业发展要求,尤其缺乏种子促萌引发及壮苗促控技术;三是产销成本居高不下,配套轻简栽培技术缺乏;四是资源与环境束缚日益突出,病虫害及连作障碍严重,肥水一体化技术落后,致使西甜瓜品质及产量不稳;五是良种繁育技术不健全,良种繁育基地不稳定,育繁推脱节,特别是示范推广技术和模式的滞后制约了产业发展;六是采后处理技术特别是鲜切技术滞后,西甜瓜零售业态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上述有关西甜瓜产品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问题,应在借鉴发达国家西甜瓜零售先进业态和标准的基础上,以构建新型高效商业模式为目标,围绕生产优质安全标准良品(论个销售,大小整齐划一)和鲜切产品(冷藏盒装即食),完善西甜瓜产业科技链,探索建立“电商+店商”营销模式,以优良品种和安全生产技术为核心,统筹衔接工厂化育苗、轻简化栽培、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监控、品牌创建等环节,构建从生产到产品供应的全产业链技术体系以及生产者、供应商、消费者无缝链接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商业模式。

记者:结合当前西甜瓜产业发展的大环境,您所带领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

羊杏平:现代育种已将传统育种方法与生物技术有机结合,弥补了传统育种方法周期长、效率低等缺点。在此背景下,利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进行育种新技术研究是育种研究的必然方向之一,也是提高育种效率的必然选择。随着国家种业体制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种质资源挖掘与育种新技术创新研究将是公益性研究的主要任务。

当前江苏省及长江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西甜瓜生产的主要模式为设施早熟栽培,从长远看,这种模式也是西甜瓜生产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西甜瓜育种的主要目标即为选育设施专用品种,突出要求品种具有较强的低温弱光适应性及多抗、优质、高产、高商品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日益老龄化和短缺,而目前的西甜瓜仍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因此研究推广轻简化栽培及良种繁育技术事关西甜瓜产业稳定大局,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本团队前期研究基础及江苏省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西甜瓜产业需求,今后主要研究方向将围绕3个方面:一是西甜瓜及其嫁接砧木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新技术研究;二是西甜瓜及其嫁接砧木新品种选育;三是与良种配套的良法和良繁轻简生产技术研究。

如此,既可提高本地区西甜瓜市场竞争力,推进西甜瓜产业可持续发展,又能全面提升本地区西甜瓜遗传育种研究的创新水平,从而保持本地区西甜瓜遗传育种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记者:您在科技成果的推广和普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又积累了哪些心得体会?

羊杏平:农业科技工作要扎根农村、贴近农民,科技成果只有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才能体现其价值。新品种育成后,首先要建立良法基地,完善新品种良种繁育技术,在主产区建立核心示范基地,不断熟化与新品种配套的优质高效安全简约化栽培技术并辐射推广,才能促进新品种大面积生产应用,从而促进优质西甜瓜品种的更新换代与产业的提升,增强地区西甜瓜产业竞争力,推动西甜瓜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对于西甜瓜新品种推广来讲,还要与有实力的种子(苗)企业合作,同时围绕品种开展产前与售后服务及技术培训。新品种推广过程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主要是示范种植效果不理想,良种的特性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遴选示范种植户是关键,要在当地寻找有威望、能讲、敢讲的栽培能手作为示范户,以确保示范一次成功和快速传播。

记者:您能否预测一下未来西甜瓜科研工作的走向和产业发展的趋势?

羊杏平:信息科学、生物技术、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将给西甜瓜科研工作带来颠覆性革新,西甜瓜生产方式的变革也将促进西甜瓜产业跨越式发展。总体而言,西甜瓜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生产、店(电)商化销售、专业化消费。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一年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以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忠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依据县委、县政府制定的工作总体思路,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总体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认真实施年初制定的工业强县、农业富民为中心的“123”工作计划,大力开展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技术扩散、成果引进、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工作有了全面发展。[文秘站网文章-找文章,到文秘站网]

一、项目牵动,服务带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结合我县实际,我们确定20__年为“科技成果转化年”,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为重中之重,大力实施项目牵引战略,创新两大服务途径,一手抓工业技术进步,一手抓农业增产增效,先后开展了科技成果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推动了工农业传统优势产业的提档升级和潜力产业的发展壮大,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科技活力。

1、持续实施项目牵动战略,工农业生产技术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是积极引资引项。争取省、市级科技发展项目?项,引资?万元。项目实施,为我县走科技兴企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合理安排本级科技三项费用,不断扶优扶强主导产业。今年共安排科技三项费用?万元,筛选、实施门类丰富、经济实用的县级发展计划项目?大类?项,带动科技发展资金投入达?万元以上。全部?项县级科技计划发展项目覆盖了我县醋、焦、镁、暖气片等传统优势产业和清洁能源、精密铸造、新型建材、镁及镁合金基地建设、绿色食品、制药、高新技术等七大潜力产业。

2、狠抓成果推广转化,科技兴农步伐加快。一是开展农村技术集团承包活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目前,实现农业的优质、高产、高效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和根本抉择,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为此,我们继续加大实施农村技术承包活动的力度,促进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共组织?家企业、农户及科技特派员大力实施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商品瘦肉型猪生产技术、压表层防堵渗灌节水技术等?项技术集团承包项目。其中,集团承包实施?项,集体承包实施?项,个体承包实施?项,共有技术承包人?人。?个项目共分五类:一类为以优质粮食生产为主的?个项目,涉及面积?亩。二类为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的技术?项,面积?亩。三类为优质林果生产方面?项,面积?亩。四类为优良畜禽养殖方面的?项,数量?头(只)。五类为优质棉花种植技术?项,面积?亩。?项集团承包项目规模共达到?万亩,?万头,?万吨,实现经济效益?万元,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广大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扎扎实实指导农民应用新技术,目前全部项目已基本完成。二是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促进农业增效。我县是农业大县,广大农民对一些先进的新技术、新品种,既想学习尝试又怕担风险收入受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把风险留给自己,利益让给农民的原则,首先以农业科技园区为基地,对引进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实验、试种,待成功后再进行较大面积推广。同时,与各乡镇合作,大力推广了去年引进的无公害梨优质高效生产和储藏保鲜技术、枣的四项丰产栽培技术、优质无公害蔬菜栽培新技术、畜禽繁殖饲养及疾病防治等?项新技术;在优质粮食、蔬菜、葡果、畜禽等种养殖方面,先后引进了“轮选987小麦”、“薄壳香核桃”、“早醒艳桃”、“兴华一号、二号杏”、“童子一号草莓”、“阿波罗、紫色激情、各兰蒂”芦笋新品种、“101、津优3号”黄瓜、“奥特姆”葡萄、“白玉春”萝卜、“法系皮特兰”猪等?多个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水平。

3、创新科技服务途径,带动成果转化取得实效。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县科技工作现状,整合科技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在今年年初,我们集中力量,抽调专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工农业科技需求大调查”活动。期间,深入农村、企业,采取实地查询、问卷调查、进行座谈会等形式,对工农业存在的科技需求进行了较为详尽、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共发放问卷调查表90多份,深入农村企业190多人次,收集整理工农业各种科技需求50多项,为制定科技政策、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作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也为进一步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力度指明了努力方向。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创新服务途径,进一步规范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促进科技特派员服务活动扎实开展并取得实效。今年年初,我们在广泛征求驻点特派员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科技特派员办公室关于农村科技特派员管理暂行规定(试行)》,从“科技特派员的职责和任务”、“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制度”、“科技特派员的选派与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制定了?条具体管理规定,从而为稳步推进我县农村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他们活跃在我县农村基层,先后引进各类新品种?多个、新技术?余项,共举办果树、葡萄、食用菌、蔬菜、粮食、芦笋等种植栽培以及畜牧、水产养殖等培训班?多期,受训人数达?多人次。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由适应性向战略性迈进,蔬菜、粮食、葡果、畜牧等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的主导产业不断壮大,一批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也呈现了新的活力,农村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我们坚持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工作主线,进一步整合了我县焦化、金属镁、新型暖气片等工业资源,积极引进了节能、降耗、

环保等多项新工艺、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了传统产业的档次,延伸了产业链;农业上加大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扩大了农业优质品种覆盖率,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规划、优化环境、资金扶持,使我县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二、搭建科技服务、交流平台,加速中介体系优化升级

多年来,由于县域科技力量薄弱,全县经济运行水平还很低,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还很弱,为了尽快改变现状,我们积极承办省、市科技会议,尽力扩大我县科技影响力,积极与外界交流合作,努力疏通信息渠道,积极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极力增强工农业科技成果接受与吸纳能力,科技中介服务活动呈现新面貌。

1、增强服务交流能力,科技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是召开了“?科技特派员工作座谈会”。市科技局及我县县乡两级科技工作者和部分科技特派员共?多人参加了会议。?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分别就各自所做的工作及工作中的感想、建议做了发言并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此次会议,对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的顺利开展、“村村通”工程的快速建设以及各项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承办了全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与会人员先后参观了?基地并给予了高度评价,促进了我县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承办了农业科技入户现场会。此次会议,全面启动了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就我县而言,其作为我县重点科技工程项目,县、乡、村三级联动,全面启动,在全县九个乡镇的?个村选派了科技指导员,可培育核心示范户?个,辐射带动?个农户,进一步解决农业科技与农户生产经营脱节的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通过我县与外界广泛的科技交流,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科技工作地位,为进一步争取省、市资金和技术支持创造了条件。

2、加强联系,搭建科技信息互动平台。一是我们针对我县科技力量薄弱、经济发展渠道单一的实际,不断加强和省、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县校(所)合作”。先后派专人入校学习?次,邀请有关教授来我县讲座?次,并帮助十余家企业和院校专家、教授取得了直接联系,在?个项目上进行了合作。省、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教授还就我县工农业生产诸领域的工作从整体策划、实用技术、优良品种、市场、信息等各方面对我们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议,帮助提高了我县经济的运行水平。

3、加强引导、管理,中介体系优化升级。一是对全县已成立的科技中介机构的组织、装备、资金、人员、成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摸底、统计,做到了心中有数。二是对去年刚成立的?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个“龙头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个星火科技专家大院以及稀特蔬菜、奶牛养殖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个产业研发中心,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规划、资金扶持,进行了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加强了星火学校和县乡培训站点的建设工作。先后对?个县级、?个乡镇级、?个村级培训站点从培训场地、教学器材、授课老师以及学习资料等多方面进行了配套建设。其中,县职教中心和农业科技培训学校已申报省级星火学校。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服务以及软、硬条件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行能力。三是引导中介机构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其他中介机构的联合与协作。我们派专人和中介组织一起找信息、跑项目、搞开发,并主动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系,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人才和技术开发、检测、中试设施的优势,逐步提升中介服务的质量。五是我们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等方式,围绕我县已具规模的农产品集聚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帮助和鼓励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商业科技服务组织建立和开展活动。我们已帮助一批有信息交流、技术合作功能的中介组织进行了筹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我县科技中介服务门类、增加了中介服务机构数量,使科技中介机构在规模、质量和水平等方面有新的发展。

三、加强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全民科技素质增强明显

科普宣传、科技培训,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营造学科学、用科学良好社会氛围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不断加大科普宣传、科技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生产技能,培养造就了一批科技意识高、经济头脑好、综合素质强的科技带头人,促进了全社会科学意识的提升。

1、科普工作点面结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庙会等时机,通过制作版面、图片、印制宣传材料、开展咨询服务、技物展示、出动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大型的科普活动;与报社、电视台举办了多期专版、专栏,加大了科普的宣传力度。二是于5月15日—5月20日期间,在全县范围内举办了为期一周的XX县第五届“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科技周活动。党员和科技工作者积极带头参与,扎实工作、优化服务,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亮点纷呈的科技活动,同全县各界人民群众一道掀起了又一个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科技周活动总共出动?余人次,发放科技宣传资料?份,组织各类科技咨询活动?次,接受服务群众达XX余人次。三是加强了有关知识产权的宣传工作。分别对县乡两级领导和机关干部、企业厂长、经理采取知识讲座、发放宣传学习资料等方式,进行专题宣传X次、主题培训X次,进一步强化了广大干部和企业家的专利意识。

2、科技培训活动形式多样,全民科技意识进一步提升。一是开展了提高农民科技意识的“百千万”培训工程。我们以基层科技组织为依托,对全县行政村进行了“拉网式”农业实用先进技术的培训教育工作。活动中,县乡科技人员组成了若干个小分队,采取实地指导和集中授课的方法,从土壤成份、病害防治、实用技术等多个方面对农民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培训。在活动过程中,小分队考虑到农节,所以食宿服务点村庄、农户,把服务、培训 、咨询等活动安排在晚上进行,在解决农户生产实际问题的同时,还把携带的科技书籍、光盘免费发放给群众,把科技信息、实用技能及科技知识送到了他们手中,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二是依托各乡镇科委、XX个农业星火培训站点以及星火科技专家大院和科技示范园区,集中培训与分散服务相结合,技物展示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分季节、分阶段地开展了星火学校和服务体系开办夜校活动以及入厂进企送科技等以培训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内容、多类型的科技服务活动。一年来,我们先后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会)XX余期(次),发放宣传、学习资料XX套(册、份),接受培训群众达XX人次,农民科学种田本领明显增强,企业职工生产技能明显提高,全社会科技素质进一步提升。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科技为民服务的新形象

我们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机关建设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开展了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为主要内容的典型宣传、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活动,狠抓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局机关的理论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一是在全国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和我国传统节日中秋佳节之际,我局精心安排了多种形式的尊老、敬老工作,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尊老、敬老活动。组织单位老党员、老干部及全局人员进行了“纪念抗战六十周年座谈会”。在中秋节前夕,我们还带着节日礼物,对单位五名离退休人员进行了节日慰问,并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健康情况和生活情况,为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使尊老敬老活动落到了实处。二是9月下旬,我们按照县委宣传部的安排,组织机关人员开展了“科技进社区”宣传活动。全体人员身批彩带,走上街头,向过往群众散发了科技法律法规、致富信息等科技宣传资料共XX种XX多份,并就群众关心的科技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讲解,接受咨询63人次,收集了群众的意见建议XX条,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气氛。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三是县委、县政府确定东于镇刘家峁村为我局的扶贫帮困对象后,我们把扶贫帮困工作作为一项德政工程,带着感情去抓,针对该村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我们多次与XX党委、政府,分管扶贫帮困工作的负责人、包村领导、下乡人员联系,深入到村内实地考察,详细了解该村及贫困户的生活、生产、收入等情况,就脱贫途径、措施等与村主干共同商谈,使此项工作走上了日常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五、强化党建,苦练内功,机关整体工作能力明显提升

1、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党建工作有新突破。做为科技战线上的党支部,我们始终以“率先发展,科技先行”为己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会代学、以学提升的方式,努力提高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增强党建工作的创造性。今年年初,我局党支部又按照县委的要求,带领支部XX名党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支部共召开民主生活会X次,动员会X次,集中学习、交流X余次,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X条,提出整改措施X条;全体党员共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党性分析材料和“率先发展靠什么,我为发展做什么”主题讨论稿X余篇,并结合各自实际,分别制定了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通过学习,全体党员的党性觉悟和思想政治素质有了大幅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党建工作面貌涣然一新。我党支部在开展学习教育的同时,结合本职工作,组织全体党员、机关干部积极开展了“践行党员标准、服务基层群众”的主题实践活动,先后下乡服务X次,为群众办好事、实事X件,取得了群众的好评,党员也在实际工作中受到了深刻的群众教育,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增强了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提高认识,明确职责,科技工作力度不断加强。一是组织各乡镇科技副乡镇长和科委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请市局领导和各处室领导就新时期的科技工作任务、工作方式方法以及基本的业务知识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讲解,进一步提高了我县科技干部的实际工作水平。二是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会议精神,打好科技兴县战略,使我县科技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4月22日上午,县委、县政府在XX召开了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有关领导及各乡镇和县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XX代表县政府与X个乡镇的有关负责人签定了《20__年科技工作目标责任书》。这次科技大会的召开,为动员我县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环环相扣、层次分明的责任体系,保证今年我县科技工作率先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了基础。

3、提高办公效率、转变工作职能,部门有新气象。多年的工作经验使我们认识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始终把机关自身建设摆在推进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是强化学习机制,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全面提高机关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营造了一片求知上进的新氛围。二是在单位内部开展了“三好 一高”(“服务态度好、思想意识好、遵纪守岗好、工作效率高”)争先创优活动,使机关工作人员形成了积极向上的阳光服务新风气。三是实施了树立机关形象的“三大工程”,即强化政治业务学习的“充实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的“文明行政”工程,搞好政务公开的“阳光政府”工程,形成了“学习积极怕落后、工作认真求实效、思想教育不放松、阳光服务树形象”的既有章可循,又协调配合、主动灵活的工作局面。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1973年,阳劲力从当知青的涪陵地区秀山县农村进入秀山师范学校,开始了至今长达40年的学校体育教学生涯。他先后担任过体育教研组长、县中心体育教研组长、县兼职体育教研员、涪陵地区中师体育中心教研组长、四川省中师体育中心教研副组长暨川东片组长。他主持和参加过校、县、地、区、省及全国的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在这40个年头中,阳劲力对“教师”这一称号的理解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领悟过程,他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并带动、影响着一个地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经师与人师

阳劲力正式加入教师队伍的时间是1973年,当时正值的中期,那是一个最不尊重知识却又最需要知识的年代。一个没有上完高中也没有上过师范的“知青农民”,突然从农业第一线被抽调出来,编入一个五人教师团,承担一项要在一年内培训一百名中学体育教师,补充到缺少体育教师的涪陵地区十个县的特别任务。摆在阳劲力面前最突出的矛盾和困难,就是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了。

这一段难忘的经历给他留下的最强烈感受就是:当一名教师,没有专业素养是不行的。

在上述一年的特别任务结束后,阳劲力接着担任了半年的涪陵地区体操队选拔、训练以及参加省运会的任务。紧接着又承担了他所就读的秀山师范学校部分体育课的任务,并在此期间发起、组织、参与了编写“秀山县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活动。这一年中,阳劲力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体育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当一名教师,一定要有深厚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功底。

1975年从秀山师范毕业,阳劲力在秀山一中当了10年的中学体育教师。

这是一所有80年校龄的县完中,使学校受到重创。复课后一大批成渝两地“下乡、支边”的教师担负起了学校复兴的任务。他们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爱生、敬业的教师风范,使学校青春重返。阳劲力在这个群体中生活、学习和工作,也受到极大的熏陶。他对如何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无声的品格行为表现,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习成长,开始有了初步的效仿和体验。经过不懈的努力,在秀一中阳劲力逐渐成为了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之一;学校的体育教学、课余运动、业余训练、运动竞赛均成为地区的一面红旗,学校分别获得县、地、省的体育先进单位;省和全国的传统运动项目先进单位;全国群体先进单位的称号。涪陵地区多次在学校召开体育工作现场会,阳劲力也多次被评为县、地、省及全国优秀体育教师,《重庆日报》《四川体育报》《中国体育报》也曾以“我们土家山区的雄鹰”为题分别对阳劲力进行过报道。

垂范自身,追求优教,是阳劲力这十年对“教师”称号的理解。

1985年秋,因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需要,阳劲力被调到丰都师范学校主持恢复重建“涪陵地区中师体育班”工作。面对将为人师的学生,回顾自己入行从师的经历,阳劲力为自己的办学思想确定了明确目标:先教做人,再教为师。对自已的言行也作了规定:先做人师,再做经师,为人之师,垂范在先,身正为令。阳劲力和他的团队一班人,就是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处处事事身体力行、身先士卒,先严格要求自己再严格要求学生。靠师生的共同努力,他们在一片废墟上,通过肩抬背扛,师生一起动手,修建起了田径场、篮球场、体操场,以及简易自制球架、篮板、乒乓台、体操器械、田径器材等运动学习的设施设备;同时也创立了包括“体育教师劳动技能课程”“丰都师范体育班三年教学实习计划”等特色课程在内的校本课程计划体系。在该计划内容的实施下,丰都师范学校体育班为地区基础教育战线输送了大批受学校欢迎、适应性强的合格体育教师,其育人育才的办学经验,成为当时全国中师教育战线的一面红旗。丰师的经验,在1993年全国中师实施“新方案”天津会议上进行了大会发言交流。丰都师范体育班从零起步,用了8年的时间,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走向了全国。阳劲力也经学校和政府的推荐,成为县、地两级的劳动模范和“全国千名优秀体育教师”之一。

至此,阳劲力对“教师”称号又有了新的领会:先做人师,再作经师;做不好人师,就没有资格做教师。

1994年阳劲力回到家乡重庆,开始做起了小学老师。教育改革的历史潮流和课程发展要求促使他再一次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师观念和教师行为,“教书和育人必须和谐统一于教师一身”——这一认识成为近十四年阳劲力努力发展的目标。特别是2001年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开始以来,学校要依托每门课程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要求,成为他工作实践中的核心课题。阳劲力回顾20年中自己上过的数千节课,包括公开课、研究课等精心准备的数十节课,其有价值之处,都在于课中能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既教知识技能又教做人的课”就是好课。

“经师”和“人师”合一,是阳劲力现在领悟到的教师称号内涵。

王强(重庆市渝中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

静下心来拜读了阳劲力老师的这份事业领悟,让我再次收获一份精神的财富。作为一名年轻的体育教研员,十六年的教研经历中,我深受像阳老师这样的一批经验丰富的教师的影响。对我影响较深的是他优秀背后的平凡,六十多岁的他还总是深入一线实践,亲自为教师示范,做着平凡教师的事情,从他的身上我看到和学到了一个平凡教师所不平凡的精神追求。

教育工作不仅仅是阳老师个人的事业追求,甚至成为他个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中他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发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让人感受到他对工作的思考。在十多年的教研合作中,他那种兢兢业业、执着认真的工作态度影响和推动着我不断成长。

阳老师以他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认真的工作态度,为我们树立了一名“合格教师”的典范。

王磊(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小学主任):

他是一位敬业爱岗的好教师。一直战斗在学校体育教学第一线。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坚持教书育人,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其良好的人格魅力,对事业不倦追求的精神和对学生的真爱之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他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精神,改变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单一化,强调素质教育,在体现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的同时,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革新、创造性,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他是教育科研的钻研者。具有很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特别在新课程改革中,他表现出强烈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见解独到,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考及时并且非常有深度和价值。

他是人教社实验教材培训团成员,参加了对全国七个省、市、自治区2000余名课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他的课改实践资料和心得体会多次被编入体育与健康课程培训资源包,为课改作出了贡献。

他是青年教师的引路人。热情地关注、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和学校体育组的整体发展。在他的引领下,学校体育教研组整体水平不断增强,被评为教育部贯彻《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条例》先进学校及重庆市优秀教研组的称号。

刘萍(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小学副校长):

渝中名师阳劲力,是一位从课堂中来又深深扎根于课堂的名师,也是一名研究型、智慧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多年来,阳老师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狂爱,对教学的精益求精令我们钦佩!他首创了体育教学中的“学、练、用、创”四步教学法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阳老师严谨治学、率先垂范、求索上进、开拓进取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下,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教师获得了成长。走近阳老师,才感受到了什么是润物细无声,什么是爱的智慧,什么是教学的艺术,什么是名师的风范。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对学校的再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他经常和学校管理者探讨学校全方位的发展,并用自己独特的见解、锐利的视角、治家的方略协助着学校管理者共谋学校发展的蓝图。

职业与事业

24岁时,由当了5年的“知青农民”到入行当教师,阳劲力算是找到了一个谋生的职业。当教师虽然不是他最初的理想,但从小“应当认真负责地做好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的教育思想对阳劲力的工作意识和态度起了作用,他很认真地当起了新教师。

阳劲力分配到秀山一中时,偌大的一所中学,却只有他一个专职体育教师。由于学历不高、又没有经过师范体育专业的学习培训,再加上山区闭塞、信息短缺、交流不畅,正常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困难是不难想象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靠着这个法宝,经过千辛万苦、百折不回的努力,阳劲力的课堂教学逐渐入格有形了,教学效果也逐渐显露出来。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材在他的亲自动手参与下,慢慢地从无到有多了起来,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逐渐地开展起来,秀山一中学校体育工作在全县示范引领的地位也因此逐步形成。随着国家政治形势的好转,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阳劲力开始义务承担一些教学经验交流和培训全县、全地区教师的任务,后来甚至还当了两年全县的兼职体育教研员。如何提高全县体育教师的素质?如何改变全县学校体育的现状?成了阳劲力时常思考的问题。

至此,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以及学生、社会对他的认可,让阳劲力感受到了自己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他开始不再把当教师看作自己谋生的职业了。

1985年9月,当地区教委在学校开学后突然给阳劲力发来到丰都师范任教的调令时,阳劲力调回重庆某职工大学任教的商调函也同时刚拿到手,在这两难决策面前,阳劲力选择了前者。因为源于对自己经历的体验和作兼职教研员工作时的思考使阳劲力意识到:教师素质提高的源头工作正是应该从师范教育抓起。他身体力行践行了当初的理想:你不是想快捷有效地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吗?你不是想把新的教育思想武装到每一位教师的头脑吗?你不是特别希望全县的所有中小学都能够有数量足够且又能解决农村学校体育实际困难的体育教师吗?到师范学校去!那里是让理想变成现实的地方!

怀着勃勃的雄心,迎着全新的挑战,阳劲力携全家来到丰都师范。面对只有两名体育教师和四十名从十个县送来的定向新生,在场地、器材、办学思路、教学计划、教材等办学条件为零的状况下,阳劲力开始了长达9年的实现理想的奋斗历程。在这9年中,阳劲力一直在探寻着农村师范学校的办学模式;摸索着农村师范学校学科课程的教学模式。阳劲力想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受到每一个用人单位的欢迎;想看到自己培养的学生能够快速地成为各地的骨干,为当地基础教育做出突出的贡献。而这一切,通过努力终于得以实现了。为此,阳劲力和他的家人失去了许多,但阳劲力却无怨无悔,享受在理想实现的幸福和欢乐中。

1994年,我国中等师范学校结束了其历史使命,阳劲力离开心爱的师范教育,结束了离开家乡25年的闯荡,回到重庆市渝中区,进入人和街小学当上了一名体育教师。在这重庆市新中国的第一所实验小学里工作,一是要领先、带头、争做第一;二是要实验、探索、创新,要在操作实践的研究中为同行创造经验。这是教育事业为学校确定的办学目标,也是教育事业对学校每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为了不辱学校的使命,阳劲力进校后,立即承担了当时全国新大纲、新教材使用试验的任务,静下心、埋下头,从一年级开始,一直教到6年级,整整用了6年的时间进行了一轮完整的试验。在教学实验过程中,阳劲力不但对全部编入的教材内容进行了试教研究,回答了教材编写者有关教材容量是否合理的问题;也结合教材教法的实践研究,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进行了大量超前的研究,对新教法与新教材的结合从实践上进行了探索,成果丰硕。在六年试验过程中,阳劲力每学年都向区、市和全国提供一至两次现场研究课和研讨会,为区、市、全国学校体育的教改科研贡献了信息、平台、思路、成果,也推动了人和街小学打造中国名校的进程。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总是为有准备者创造的。2001年新年伊始,当国家第八轮课程改革的序幕刚刚拉开,阳劲力就被聘请加入了新课标教材编写和首批试验的队伍,并在先于全国38个部级实验区进入实验(2001年9月1日)前3个月(2001年5月24日—25日)在人和街小学承办了一至六年级的6堂新课标探索课及全套单元、课时计划及新理念下的自主运动会现场展示和大会报告交流的“重庆市体育教学改革现场大会”,创下了体育课程标准研究现场会的全国之最。至此之后,人和街小学的体育课程标准实验工作一直在全区、全市和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成为学校改革工作的一个亮点。

学校体育事业成了阳劲力实现人生理想的载体,随着学校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阳劲力的理想也不断地与时俱进。

陈珂琦(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编辑室主任):

认识阳劲力老师有20多年了,直到现在,无论年长、年轻的同事,人前背后还都亲切地称呼他“劲力”。他平易、质朴,待人真挚、热情,60多岁的人如同年轻小伙儿一样精力旺盛。曾几何时,初冬季节,他穿件橘黄色的T恤,背着双肩包风尘仆仆地来和大家讨论有关教材的问题,大家都被他火一样的激情所感染,都愿意和他在一起。“劲力,劲力,强劲给力!”是这样的,大家这样称呼他,是肯定,是敬重!

近10年来,我多次与劲力老师一起参加全国各地的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培训,感受很深的是每一次培训,他都事前认真准备、下大力气备课,并结合各地体育教学、教师的不同情况,用他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感受与老师们分享、交流和探讨。他认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要把新课改的精神、内容、方法落实到课堂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希望我们教师要不断学习和反思,重视自我专业成长,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他用亲切、平和、给力的重庆普通话,和一个个翔实、实在、可借鉴、可操作的鲜活案例,感染了听课的老师,博得了老师们的阵阵掌声。这就是我所认识的阳劲力老师!

陈明庆(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体育教师):

20年前在丰都师范我成为了阳老师的学生,这是我的幸运;10年后在人和街小学我成为了阳老师的同事,是我一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阳老师不仅传授给我扎实的体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和教学能力,更教会了我怎么为人师表、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阳老师在我的生命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当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惑时,他是良师;面临压力,需要缓解时,他是益友;身体疲惫,遇到困难时,他是慈父。阳老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执着、痴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向前奋进。

胡甘霖(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体育教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阳老师就是这样,用他的行动,生活的点滴默默地影响着我、指引着我一路前行。还记得大学毕业应聘工作时,满满两天体育技能测试考核,他认真、精细、耐心的讲解,尤其是优美、规范的动作示范,让我不敢相信两鬓斑白的他已近六旬;每当我看到他给我修改过的教案,红色的标注比我原稿写得还多,连标点符号也不放过时,让我清楚的明白做人、做事的态度;当看到他俯下身子用海绵为即将上课的学生吸干操场中的积水时,更让我坚定了我的梦想。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需多么华丽的词藻来形容,不用多么宏伟的荣誉来褒奖,他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的责任、担当和真爱!

胡筠(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体育教师):

与阳劲力老师共事多年,阳老师亦师亦友:他是好老师,对工作始终充满激情,言传身教教给我工作的方法和态度;也是好长辈,生活满怀热情,潜移默化传递给我健康的生活理念。工作中的阳老师,永远是激情四射,是活力的中心点。对待工作,阳老师绝对是态度端正,毫不含糊,但是方法上始终能因人而异,富于创新、具有前瞻性。

汪盛丽(重庆市人和街小学体育教师):

阳老师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对自己、对工作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他希望每位老师为人师表,严格教学纪律、严格教学管理、严格教学制度,自己都带头遵守,决不允许半点马虎。他是我所见过的教师中,体育技能掌握最全面,示范动作最规范,讲解最为清晰,最为埋头实干的科研型教师,他对体育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对待学生的爱与关怀,都值得我学习。

自我与团队

“从事一项职业,只要自己认真,对得起工作,对得起良心就可以了;但要成就一项事业,没有一个众志成城的团队是万万不行的!”阳劲力如是说。

在阳劲力的教师生涯中,他一共呆过三所学校。每当他的工作、事业、理想取得成果时,都有一个同他站在一起志同道合的团队。阳劲力清楚地知道,只有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学校体育这项面向全体学生的事业干好,一个人纵有再大的能耐,也只能形如大海里的一滴水,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有掀起惊涛骇浪的力量。在真正认识并树立“学校体育工作是我热爱的事业,优质的学校体育工作是我人生的理想”后,阳劲力就有意识地开始了在自己工作的集体中,通过沟通、交流、分享、奉献的行动,以及进行组建事业型团队的实践追求了。

1994年初,阳劲力加入了人和街小学体育组这个有着优良传统和光辉业绩的团队。通过向学校领导和同志们了解这所学校的辉煌校史后,阳劲力就把“搞好学校体育工作,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确定为体育组的奋斗目标。

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应该怎样融入这个集体呢?在体育组里阳劲力的年龄最大,参加教学工作的时间较长,经验也相对较多,体育组内的很多工作他都争取多做、早做、主动做,如规划工作、设计活动、设计建修、维护运动场地设施、器材等,力争能够把这些硬件方面的问题及早及时地解决,为大家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提供必备充足的物质基础和便捷条件。现在人和街小学校园里的每一块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的修建维护过程都倾注有他的一份心血。阳劲力用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吃苦在前、奉献在先的行动融入了团队。

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追求的目标。作为团队中的长者,又有过“先进”“优秀”的头衔,帮助组里每一位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是阳劲力希望凸显团队中价值的重要切入点。起初,阳劲力努力把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贯穿和体现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争取在各种研讨和交流活动中得到领导和专家的支持、肯定,然后在尊重小组成员各自学术观点的前提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在共同研讨中逐渐增进相互理解;进而,利用大家参加各种献课、赛课、研究课及撰写论文等机会,全身心地帮助每一位同志,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高素养、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有了学习的需要,也有了研讨的氛围后,阳劲力就开始组织大家对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系统地学习、研究和实践,帮助同志们全面提高。他在这一阶段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先让大家明确问题的理论原理,接着就把自己在该问题方面实践操作的资料全盘托出进行实例解读,然后在大家结合各自的实际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分别同他们讨论,给予帮助、指导,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发展提高。当团队的整体水平提高之后,阳劲力就设计和创造了一种大胆而且特别能够展示和促进团队凝聚力的教研方式——针对同一个教研课题,让全组的教师分别用自己的教学课例进行展示解读,作为教学研究的操作式发言。采用这种特殊的教研方式,先后分别在学校、区、市及部级的研究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它不但能够整体提高人和街小学体育组教师团队的业务素质,也能有效地增强团队的自信心、凝聚力,还能塑造人和街小学体育教师的团队形象。在这样的团队中工作和生活,每一位成员都会以作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而感到幸福、自豪。

一个花园里花团锦簇,并不代表春天的降临。同样地,学校体育事业的繁荣昌盛,要靠全体体育教师的素质提高和共同努力。当阳劲力在2000年教师节被授予重庆市特级教师的称号之后,阳劲力心中的“团队”变大了。

从2001年开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试验的工作在全国逐渐展开,怎样转变教育观念?怎样领悟新的理念?如何实际进行教学操作等课题摆在了广大实验教师面前,也摆在了广大体育教师面前,只有解决这些难题才能取得改革的成功。阳劲力意识到,特级教师应当在克服这些障碍中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突击队,哪怕不能有成功的经验,提供教训也是很有价值的。有了这样的意识和目标,凭借以往的基础,阳劲力迅速地进入了试验状态,并同教研组的全体同志团结协作,共同奋斗,在同年五月即有了如前所述的全市性新课程现场研讨会成果展示。

与全国同步,阳劲力协助渝中区体育教研员王强同志,在全区小学体育教师中认真扎实地开展了宣传、学习、解读、培训、实施、实验课程标准的课改教研活动,使渝中区的体育课程改革,在时间上和进度上成为全国的前列。

有了个人、学校、区域试验的基础,阳劲力在之后的11年里,被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培训团”的成员,以一个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和切身体会,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对数千名一线教师骨干进行了体育课程标准及教材试验的培训工作;同时还参加了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和拍摄解读课程标准教材的课例及专题讲座。既为国家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也向自己理想的实现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是阳劲力今生的理想与追求,四十年的苦乐经历,阳劲力用实际行动不负这一光荣称号!

耿培新(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审):

上个世纪80年代研制中师体育教学大纲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丰都师范学校副校长阳劲力老师,至今快30年了,我们一直是事业上的好伙伴、好朋友。阳老师称得上是从教学实践沃土里成长起来的中小学体育专家,这位专家无论对钻研大纲、课标、教材、教法,还是研究课程、学生、评价,或是探讨如何当好体育教研组长、如何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科研,对每一个问题都有深刻、系统和独到的见解,常常有新的创意。他的名师工作室也很独特,不仅紧密结合实践培养骨干教师,还吸引骨干教师所在学校的校长一起研究课改和教学,使一批校长成为了他的粉丝,带动了一批学校整体进行学校体育改革。

阳劲力老师对学校体育事业的热爱达到痴迷的程度,我们褒义地戏称他“一根筋”。阳劲力老师善于学习,比别人要深入广泛;重视科研,比别人重视实证;率先垂范,比别人能吃苦;与时俱进,比别人创意要多;研究课程,比别人要系统;钻研教材,比别人更深入;琢磨教法,比别人方法多;做工作,比别人多做、早做、主动做;当教研组长,吃苦在前、奉献在先。一分耕耘,一分收获,40年的辛勤耕耘,使他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小学体育专家。如他所说:“当一名教师,要先做人师,再做经师,为人之师,垂范在先,身正为令”“一定要有深厚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技能功底”“要静下心、埋下头,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实验、探索、创新、吃螃蟹,在操作实践的研究中为同行创造经验”,这些就是他成功的法宝。

牛晓(重庆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

培新心得体会范文第7篇

2009年,我县科技管理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及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按照“宏观管理、综合协调、超前服务”的工作职能和“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指导方针,结合我县实际,开拓创新,加强服务,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科技创新、科技普及、科技培训、科技项目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2009年工作回顾

(一)抓学习、促党建,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推进。

结合新时期科技工作的特点,进一步加大了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力度,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从3月份开始,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完成了动员大会、学习培训、调查研究、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民主生活会、聚集解决问题、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规定动作。结合实际,确定了以“科学技术为载体,着力解决边疆学科技难”的活动主题,选定了“科学技术在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为调研题材,深入到剥隘标村、剥隘七醋厂、金泰得、红森木业、里达、板仑、阿用、洞波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服务,撰写心得体会4篇、调研报告1篇,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利用智能办公系统发放征求意见表给各乡镇、有关单位,召开职工和服务对象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办法,面向社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满意度达96.8%。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局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措施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二是全面开展“加强作风建设、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和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按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总体要求,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月活动主题,借鉴运用一批先进事迹的典型经验,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扎实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单位工作、学习、党支部等制度,进一步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加强了自身建设,树立了良好服务形象,提高了工作效能,增强了机关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四是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机关活动。认真贯彻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县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创建管理暂行办法》,按照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在机关内部开展五比活动(比敬业奉献、比求学上进、比务实创新、比文明礼貌、比团结和谐),努力在机关营造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技文化氛围,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贯穿于各项工作业务之中,促进了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二)立足本地资源做好项目策划和申报工作,积极争取科技项目资金。

我局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围绕我县支柱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深入开展调研,做好项目贮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和企业申报省、州各类科技项目。今年,共申报项目17项,其中:向省科技厅申报8项,即《*县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云南省科技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申报书》、《传统“剥隘七醋”发酵工艺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注射用三七总皂苷提取技术研究开发》、《120万亩油茶基地建设及产品开发》、《水稻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农村科技辅导员培训行动》、《八角茴香油软胶囊技术开发》;向州科技局申报3项,即《优质油茶嫁接苗培育》、《马铃薯免耕种植技术示范》、《瑶族山瑶支系科技培训》;向州科协申报项目6项,分别是科普示范类项目2项(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油茶科技示范园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3项(归朝镇郎坤村、剥隘镇标村、剥隘镇标村甘蔗协会)、科普能力建设建设项目1个(*县科普设施建设)、科普活动类项目1个(瑶族山瑶支系科技培训)。获得批准立项实施有6项,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48.5万元。这些项目资金的注入有效缓解了我县科技投入不足现象,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三)认真组织,精心管理,狠抓科技项目的实施。

1、围绕八角试验示范项目实施,八角产业发展步伐得到加快。一是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项目《5万亩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及产品开发》实施成效明显。今年是实施的最后一年,为确保任务的顺利完成,县科技局抽调局骨干人员分组深入项目涉及乡镇开展工作,在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林业站的密切配合下,组织有力,措施得当,已完成年度合同任务。全年共补助项目涉及的新华、里达、洞波等8个乡(镇)36个村小组588户八角专用肥、复合肥、硼肥等肥料368.8吨,完成集约化栽培新植八角及幼林抚育5626亩,八角低产林集约化改造及推

广12290亩;完成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规程的编写。在八角新产品开发上,扶持*县天星香惠厂扩建技改,落实加工设备,建成八角集油和烘干两条产品加工生产线,准备投产。同时与金泰得制药公司正在研讨系列产品的加工与生产。目前,新植八角及幼林抚育长势良好,低产林通过集约化改造后,亩增产30%以上,为群众实现增收1000多万元。二是八角山地集

约化栽培及品种选育项目进展顺利;加强与省林科院的合作,今年对龙坪50亩八角约化栽和牙牌50亩八角低产林改造示范进行配方施肥、树体修剪各一次,完成品种选育及无性系栽培嫁接苗补种700株,对新华镇坡油村0.3亩八角优树子代测育苗进行精心管护,目前各点长势良好。三是开展八角叶甲示范防治,今年,里达镇达孟和谷拉乡那农、平蒙三个村民委的八角受到八角叶甲的严重危害,造成八角绝收甚至枯死,受害面积达14499.5亩,成灾面积4500亩,我局及时成立八角叶甲防治小组,在里达达孟村五个小组投入防治资金5万余元,器械50多台,群众投工投劳321个,开展八角叶甲幼虫和成虫示范防治4300亩,防治效果明显,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直接受益群众144户628人。

2、强势推进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切实解决了一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今年是实施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的最后一年,按照“一年形成声势、二年明显改观、三年大见成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六个一”的目标内容(发展一个产业、选派一名科技特派员、培养一名科技辅导员、主要劳动力每人掌握1-2项实用技术、建一个科技活动室、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通过以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完善科技基础设施、选派科技特派员、培养科技辅导员、开展科技培训和宣传科技知识,创办农村科技合作组织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切实解决了一批农民生产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农村群众科技素质和接受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边疆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应有积极的作用。2009年末,全县预计农民人均收入达2225元,比项目实施前增长47.44%,农民人均有粮达353公斤,比项目实施前增长17%。

3、强化科技措施扎实抓好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高产创建活动是新时期推动粮油生产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我县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是2009年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项目的10个省级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之一。根据省委、省政府“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工作的总体部署,按照省科技厅的方案要求,县科技局和农业部门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搞好片区设计,明确目标任务,抓住关键环节,加强科技培训,技术落实到位,做到“五个统一”(统一种植优良品种、统一栽培方式、统一培管技术、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植保防治)。经过县乡两级政府和广大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共完成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示范22319.05亩,占计划面积2万亩的111.6%。经测产,那能水稻“百亩核心区”产量达795.75公斤,超计划指标46.5公斤,“千亩展示区”产量亩产达714.1公斤,超计划指标14.1公斤,归朝百油“千亩展示区”产量达725.57公斤,超计划指标25.57公斤。百千万亩三片区综合平均单产679.7公斤,比项目区2008年单产562.86公斤,平均亩新增产量116.84公斤,新增总产量260.78万公斤,可实现新增产值521.55万元,共有板仑、归朝、那能、洞波、新华5个乡镇30个村委会253个村小组10790户农户受益。通过实施该项目,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种植水平,带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今后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县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我县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及水稻生产的总产量和质量,有效促进我县水稻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4、县级科技计划项目有序进行。我局严格科技项目管理,建立了一整套对科技项目从市场调查、立项开始,到成果转化推广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机制。今年通过筛选确定并组织实施县级科技项目3项,即《剥隘六位村100亩吨糖甘蔗高产创建》、《优质洋鸭养殖试验》和《200吨莽草酸等八角系列产品深加工》,目前各个项目正有序进行着。

(四)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日常科普工作突出新视点。

1、拓宽科普宣传渠道。一是围绕县委、县政府科技下乡宣传100场(次)的任务,县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以“科普大篷车”为载体,结合科技项目的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青少年科普教育的需要,在县城和深入乡镇、中小学、社区、军营和企业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二是牵头组织参与三下乡(科技、文化、卫生)、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五月科技活动周、法制宣传、节能减排、文山三七发展条例、九月科普宣传日等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三是及时开展甲型h1n1宣传工作。今年4月在美国、墨西哥先后发现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呈蔓延趋势,直接影响群众生产生活,为使我县广大群众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认识和了解,消除恐慌,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提高个人防范能力,稳定群众生产生活,我们及时制作甲型h1n1流感症状、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的展版和编印甲型h1n1宣传资料,在县城和各乡镇进行巡回展出和资料发放,把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挂图和资料张贴到科普宣传栏内进行宣传。四是把去年与农、林、水、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共同编写的实际实用、通俗易懂的涉及种养殖业、环保、卫生、地震等知识的30种科普宣传资料重新修改,印刷6万册随车免费发放。一年来,共开展“科普大篷车”下乡宣传105场次,展出各种知识展板680块(次),出动宣传工作人员38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万余份,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再推科普新高潮。

2、科普能力建设得到加强。一是在13个乡镇、3个村小组、两个社区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不锈钢铝合金科普宣传栏18个,并为乡镇和社区订购了全年的《综合科普挂图》、《专题科普挂图》等挂图,乡镇科技助理员、村科普宣传员根据村民对科普知识的实际需求,及时更新科普挂图和宣传资料,成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生产实用技术、生活百科等知识的“小窗口、大世界”。二是建设配套科技活动室153个(145个村委会8个村小组),配套课桌椅4545套,配套广播器材150套,各种科普图书、农村实用技术资料2万余册,技术光碟500多张。

3、积极开展边疆和谐文化村建设。根据《中共文山州委宣传部、文山军分区政治部、文山州文化局、文山州民政局关于印发<文山州军民共建“边疆和谐文化村暨边防乡村文化惠民示范村”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按照兴边富民“七个一”标准,在田篷镇沙仁寨村、和平村,木央镇大坪村3个村实施站、栏、员、农技协建设及培训等工作,通过开展工作,除沙仁寨没有建立科技活动室外,其余已全部按照“七个一”建设完成工作任务。

4、农技协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今年,在做好现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管理的基础上,按照《xx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管理办法》的规定,积极扶持和培育我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一年来,新成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9个。同时,在扶持过程中有计划地按照州“十强农技协”的标准,重点培养、扶持了“标村甘蔗协会”、“田蓬镇安良村养牛协会”、“洞波乡内弄优质油茶协会”。

5、学会(协会)活动开展正常。一是恢复重建了《xx县畜牧兽医学会》,并指导其顺利进行换届选举。下半年,县畜牧兽医学会组织会员对库区群众生产发展、经济增收等根本问题进行调研,明确并形成了以发展畜牧产业来解决库区移民发展和生计问题的共识,积极筹办剥隘库区移民培训,组织培训讲师团,深入到剥隘、谷拉、者桑和归朝四个乡(镇)对库区移民群众开展畜牧技能培训,培训群众达1200余人次;二是xx县摄影协会成功举办了“珑瑞节”和“双节”摄影展,并进行了摄影作品交流,在国家、省、州、县级媒体上发表摄影作品76幅。通过摄影作品较好地宣传了*,提高了*的知名度;三是xx县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积极探索用壮医药祖传秘方与功效独特的*八角进行配伍研究。

6、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硕果累累。一是我县首届科技创新大赛作品质量高、创意新。今年,经县政府同意,由县科协与教育局联合举办我县首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8个乡镇8所学校参赛,收到作品86件,通过评审,获得少儿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学3件,二等奖7件,三等奖10件;获得少儿科技绘画一等奖学6件,二等奖9件,三等奖11件;获得少儿科技作文一等奖学5件,二等奖12件,三等奖20件;科技辅导员论文二等奖一名,三等奖2名。二是选送省、州参赛作品74件,其中有9件获云南省第24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49件作品获文山州第七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

(五)强化科学普及,农村群众科技素质和接受应用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与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加强科技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今年我县主要是围绕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发展战略方针,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结合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百色水利枢纽*库区移民生产开发、瑶族山瑶支系、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5万亩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及产品开发、油茶、甘蔗等重点项目的实施,全面开展了以畜牧业、粮食、油茶、甘蔗、八角、茶叶、核桃科学种养及农产品加工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各个乡(镇)、村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科技培训措施,既强调面上总体效应,又注重点上具体效果,因地制宜,区别对待,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通过努力,今年共在全县举办科技培训1465期,73259人(次),圆满完成全年科技培训任务,其中组织专训667期,33689人(次),占培训总人数的46%;以会代训798期,39570人(次),占培训总人数的54%;山瑶支系培训25期2368人(次)。为我县培训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及时支持了春耕生产,为农民依靠科技发展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狠抓办学质量农函大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我县的农函大工作启动早,努力做到把开设的专业与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开发规划结合起来,结合农村特点,灵活机动,采取了农闲多办,农忙少办或不办的办法,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严格要求辅导教师做到编写教案、面授辅导时层次清楚、条理清晰、用语精练、语言通俗易懂、表达准确、实际操作规范、技术到人、操作到位,使广大学员愿意学、坐得住、听得懂、容易记、学得会、用得上。真正办成了一个农民学得好、记得牢、用得上的培训工程,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持。今年共在全县13个乡(镇)开设了油茶、八角、核桃、甘蔗、计算机和服装裁剪与缝制等12个专业48个教学班,招收学员2004名,比上级安排的招生任务多了504人,考试成绩合格准予结业的学员有1988人,结业率达99%。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六)抓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高了全民知识产权认识。

今年,我县紧紧围绕“崇尚创新精神,尊重知识产权”的基本理念,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指导企业进行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节约成本,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运用知识产权独有性占领市场,认真开展知识产权的执法工作等,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县知识产权工作继往开来,取得了新的成绩。今年组织申报的9件专利全部获得授权,至此我县专利获授权达40件,挤身于全州先进行列,极大地促进了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为我县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创新乡土人才培养方式,强化乡土人才培养工作。

一是切实做好农民技术职称评审工作。今年在总结去年农民技术职称评定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重新修改完善了评审办法,深入开展宣传,使各具特长的农村“能人”均能申报评定相应农民技术职称,调动了“能人”申报的积极性,由“要我评”变为“我要评”。2009年我县共有121名农民申报了技术职称,经过评审共有116名获得了技术职称,其中:农民技术员112名,助理技师1名,向州推荐3名,圆满完成了2009年农职称评定工作任务。二是依托科技项目示范基地优势带动人才培养。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示范基地的牵引作用,通过搭建平台,培育扶持,典型引领等形式,目前共选派科技特派员13名,培养了科技辅导员145名,扶持八角种植示范户12户,引导培养八角经营能人10人。

(八)精心培育科技型企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一是按照省科技厅《云南省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组织金泰得有限公司申报创新型试点企业。二是积极组织金泰得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三是按照《*县民营科技企业管理办法》要求,把好入口关,积极认定民营科技企业。今年认定民营科技1家,即《*金泰得剥隘七醋有限公司》,至此我的县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15家。

(九)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好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

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着眼于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科学文化素养培训。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干部头脑,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教育,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帮助广大干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一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和《2007—2010年*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按照富组发〔2009〕51号《*县2009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工作要求,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09年6月12至13日,由云南省科技厅主办,云南省农村科技服务中心、*县委、县政府承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科技促进*经济”专题讲座在*举行,邀请到国家科技部何馥香处长、湖南省林科院经济林所陈永忠所长、云南省畜牧业协会高级畜牧师杨志民(原农业厅副厅长)和云南省农科院孔令明副处长到我县进行主题讲座,四位专家就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创新与林业、畜牧业、农业等行业的关系及作用,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县各级干部强烈的感染与深深的理论引领。共有来自*县直各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林业、农业、畜牧兽医和科技等部门技术人员累计1000余人到现场参加,此外各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干部及各站所、学校共400余人也在乡镇视频会议室收看了讲座。二是为加强农函大辅导教师的综合素质,今年9月份县科协专题举办辅导教师培训班,邀请到州科协农函大副校长蒋宏和长期从事农函大工作经验丰富的原麻栗坡科协的刘启权老师对辅导教师进行培训,使辅导教师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加强,共有来自农业、林业、畜牧业战线的辅导教师,以及部分科技助理员、科协干部、县农函大分校管理人员46人参加了培训。

(十)组织落实好“责任政府”四项制度和加快“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

一是按照政府要求,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单位工作目标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并将开展工作进行日常登记和规范管理,经进行检查考评,未出现违反“责任政府”四项制度规定中的事项;二是加强“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积极完善领导机制、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考核奖惩机制和相关实施意见。按照省、州、县各级通知要求,我局结合实际,及时成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实施领导小组、四项制度实施细则和推行四项制度实施意见。并按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做好贯彻“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日常工作,认真搞好月报,积极总结和完善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切实贯彻实施好本单位“阳光政府”四项制度工作。

通过广大科技干部和在生产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全县各项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农业、工业的贡献率为38.3%、41.4%、31.3%,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9%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到位率达86.2%,入户率达87.4%。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是科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一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第一生产力的精神,县、乡都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将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科技工作,分析科技发展形势,解决科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把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化,形成了科技工作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格局,促进了我县科技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大科技投入。尽管我县经济发展滞后,县乡财力有限,但是我们能够做到每年将科技投入列入财政支出预算,并确保逐年增加。同时,积极向省州争取科技项目立项,争取科技资金投入。动员和引导社会特别是企业多渠道投入,想方设法增加科技投入总量,从而使科技工作的开展和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的实施有了经费保障。

(三)加强科技宣传力度。长期以来,我们以“科普宣传长廊”和各类科技宣传栏为阵地,加强对科技事业的宣传,利用科技下乡、“五月科技活动周”、“六月科普大行动”等活动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围绕“科技兴县”这一永恒主题,宣传科技思想、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把科学技术渗透到基层、渗透到农村、渗透到千家万户。

(四)狠抓科技培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我县支柱产业培育、科技项目实施、库区移民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科普文明示范社区建设、科普富民示范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采取专业培训、以会代训、现场培训、农函大培训、播放科普录像、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全方位进行科技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综合素质,为全县科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注重人才培养。科技人才学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高低,是科技工作能否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提高,把这项工作作为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来抓,加强广大科技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重点行业和岗位以及生产一线科技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技服务水平,全县科技队伍整体素质基本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工作的新要求。

(六)搞好试验示范。科技试验示范是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部科技工作的难点和重点。科技管理部门在继续巩固过去实施的孟村、睦伦、田坝科技示范村,剥隘小种鸡养殖技术等科技试验示范项目的同时,重新组织实施优质梨和甘蔗新品种引种、优质蛋鸭养殖、网箱养鱼、马铃薯免耕栽培、八角集约化栽培技术、草果高产栽培、马铃薯高产栽培、陆稻引种种植等试验示范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带动了片区发展。各科技推广部门也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各种试验示范,把经过实践检验认为成熟的实用技术、增效明显的新品种作更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从而加快了我县应用科技发展经济的步伐。

三、存在问题

(一)科技基础薄弱,劳动者素质偏低。全县发展水平总体滞后,科技基础脆弱,社会保障机制缺乏,广大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无可承担风险的能力,难以适应科学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给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知识普及带来一定难度,新品种引进和新技术推广工作很难开展。

(二)乡(镇)科技管理工作不够落实。由于部分乡镇科技助理员变换频繁,对科技管理工作抓得不力,造成科技管理工作被动。

(三)政府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偏低,科研开发经费普遍缺乏。我县科技三项费和科普经费的投入,难以达到占年财政支出预算1%和人均0.5元的要求,乡(镇)一级很难拿出资金投入科技,投入渠道单一,创新项目和包括民营科技企业在内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受到严重制约。

(四)知识产权工作难于开展。一是知识产权局自成立以来,与科技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科技局人员兼办有关业务,机构、人员编制、办公场所、开办经费一直没有落实,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及政府部门没有专项资金支持,直接影响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二是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不够,总体科技含量不高;

(五)科技人才水平不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紧缺。科技服务体系虽然健全,但发育不足,人才资源特别缺乏,科技培训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2010年科技工作思路

2010年全县科技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按照县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总体部署,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和手段,强化科技首位意识,规范科技管理,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任务,使我县的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9%以上,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到位率达86.3%,入户率达87.5%,科技进步对国民经济、农业、工业的贡献率为39%、42%、32%。

(一)力争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上有新突破。围绕制约我县企业技术瓶颈问题,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全力做好科技项目培育和策划工作,筛选、推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有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上报到国家、省、州有关部门,力争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上有新突破,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助推我县经济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完善科普工作网络体系,进一步加强县、乡(镇)、社区科普组织网络及科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搞好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并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使我县科普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突出品牌示范,在有限的人、财、物资源条件下,树立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典型,打造精品,发挥品牌特色示范引路的作用,以科普日、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教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等活动为载体,以社区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社区科普活动中心、活动室、科普长廊为依托,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以点带面,促进科协工作上新的台阶。

(三)狠抓科技培训。一是围绕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通过实施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科普惠农计划、创建农业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村等形式,依托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和带动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科普知识培训,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发展能手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开展“菜单式”送科技下乡,大力引进新技术、新成果,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2010年要举办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科技培训1440期,培训72000人次,招收农函大学员2100名。

(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拓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

积极寻求与科研院所在技术、人才和资金等方面的合作,重点解决八角等支柱主导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增强发展后劲。加强引资力度,加大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力度,促进八角深加工项目尽快建设。继续做好八角产业基础研究工作,结合正在实施的国家、省下达的八角项目,积极推广成熟技术,加强八角生产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八角产业科技含量。打响“中国八角之乡”品牌。

(五)继续重视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创新以推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为重点,搞好知识产权的培训和宣传工作,认真执法,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知识产权工作全局,实施好知识产权战略,为建设创新型云南做出贡献。

(六)加强对验收结题的科技项目后续管理。

(七)组织实施好县本级科技计划项目。

(八)进一步修改完善《**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行成果申报,积极筹备召开全县第二届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上一篇:学员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工程项目管理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