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2-22 09:11:20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根据云环发[2005]566号“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我市环保局严格按照“通知”精神和要求,认真组织全市十一县区环保部门,对《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实施以来排污费在征收、使用、管理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按照云环发[2005]第566号文件通知要求,结合全市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转发了省环保局“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对全市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分阶段性地进行了全面布置。各县区环保局根据昭环发[2005]118号通知要求,在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排污费征收和解缴政策,按照征收范围、权限、时限和程序,认真抓好各县区排污费的征收和解缴工作。一是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确定征收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加大征收力度。截止2005年9月25日,全市十一县区近三年共缴排污费入国库548.7万元(其中:2003年度缴入排污费116万元;2004年度缴入排污费308万元;2005年9月25日止,各县区汇总上报征收排污费124.7万元)。二是严格按照“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制度,按照征收标准,加大征收执法力度,杜绝了协商收费、人情收费的现象。三是落实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各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在银行开设“排污费专户”进行管理,各年度所收排污费均按规定全面足额上缴县财政,全市十一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上没有出现坐支、截留和挪用现象。

二、具体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制度措施,确保全市排污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自2003年7月1日《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在我市全面贯彻实施以来,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省政府云政发[2003]100号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并下发了“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对我市排污费的征收许可证、具体的解缴方法、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办法、排污费解缴中央、省、市、县区四级国库的比例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县区环保部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辖区内的排污费收缴工作,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努力,各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上逐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排污费征收执法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二)加大排污收费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执法水平。一是从宣传政策入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对征收人员进行培训,向征收对象发放宣传资料等办法进行广泛宣传。二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协议收费、人情收费和随意减免排污费的现象,确保了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和上级下达任务的完成,为排污收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从实际出发,坚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的原则,努力解决排污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了排污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四是从抓协调配合入手,不断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避免了在执法工作中矛盾激化和意外事件的发生。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到让排污费征收对象明明白白缴费,提高污染治理意识。

(三)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一是强化排污申报核算程序。各县区环保部门主要是根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和现场监理情况,核算排污量及应征排污费数额,提出征收方案,报经县区政府研究通过后按照征收程序全面进行征收。二是规范排污费的征收管理程序。做到排污费通知书、排污费收据保管使用专人负责;排污费的开票台帐、到帐台帐、排污费减、免、缓台帐、排污费季度报表等专人负责和排污费征收档案专人负责。三是实行“阳光收费”,公开排污费征收程序和收费标准。在征收排污费的过程中,各县区环保部门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规定,对各排污收费对象的征收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开,排污对象在收到排污费收缴通知书后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征收标准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可随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复核,通过公开征收程序和征收标准,各排污费征收对象明白了自己的征收数额,征收对象之间没有了猜测,增加了排污费征收的透明度,一方面调动了排污费征收对象缴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杜绝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和违纪违法现象。

(四)加强监管,严格考核。市环保局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列为对各县环保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年终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平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了我市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整体推进和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县(如大关、威信)还未取消“过渡帐户”。

(二)个别县(如镇雄)对煤碳开采的排污费由县政府统征办征收后,未及时、足额进行解缴。

(三)由于各县区环保监察机构人员少,装备差,不能真正做到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有漏征情况。

(四)部分县区环保部门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宣传不到位,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环保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及时、主动向环保部门申报,自觉缴纳排污费的意识尚未形成,有待进一步的宣传和提高。

(五)部分县区企业改制,环保投入相对增加,企业负担过大,导致企业上缴排污费比较困难,给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带来一定的难处。

(六)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执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排污费征收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环保法制观念,营造我市良好的排污费征收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拓展排污费征收范围,确保我市排污费能及时足额征收上缴国库。

(三)针对这次检查中存在个别县不按程序解缴排污费和未按规定取消“过渡帐户”等问题,市环保局将督促相关县环保局限期改正。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

按照发[]第566号文件通知要求,结合全市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转发了省环保局“关于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切实加强排污费征收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通知》的通知”精神,并有针对性地对全市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情况分阶段性地进行了全面布置。各县区环保局根据发[]118号通知要求,在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排污费征收和解缴政策,按照征收范围、权限、时限和程序,认真抓好各县区排污费的征收和解缴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确定征收范围,规范征收程序,加大征收力度。截止年日,全市县区近三年共缴排污费入国库548.7万元(其中:年度缴入排污费116万元;年度缴入排污费308万元;年日止,各县区汇总上报征收排污费124.7万元)。

二是严格按照“环保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制度,按照征收标准,加大征收执法力度,杜绝了协商收费、人情收费的现象。

三是落实排污费征收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各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规定在银行开设“排污费专户”进行管理,各年度所收排污费均按规定全面足额上缴县财政,全市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上没有出现坐支、截留和挪用现象。

二、具体做法及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制度措施,确保全市排污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自年日《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在我市全面贯彻实施以来,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根据省政府发[]100号文件精神,及时制定并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的意见》的通知”,《通知》中对我市排污费的征收许可证、具体的解缴方法、环境保护资金的使用办法、排污费解缴中央、省、市、县区四级国库的比例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各县区环保部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抓好辖区内的排污费收缴工作,经过近三年的不断努力,各县区环保部门在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上逐步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排污费征收执法力度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得到了进一步的贯彻落实。

(二)加大排污收费宣传力度,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一是从宣传政策入手,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力度,采取对征收人员进行培训,向征收对象发放宣传资料等办法进行广泛宣传。

二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杜绝协议收费、人情收费和随意减免排污费的现象,确保了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和上级下达任务的完成,为排污收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从实际出发,坚持依法全面、足额征收的原则,努力解决排污费征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确保了排污费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从抓协调配合入手,不断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做到齐抓共管,相互配合,避免了在执法工作中矛盾激化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五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意识,做到让排污费征收对象明明白白缴费,提高污染治理意识。

(三)规范操作程序,接受群众监督。

一是强化排污申报核算程序。各县区环保部门主要是根据排污单位的排污申报和现场监理情况,核算排污量及应征排污费数额,提出征收方案,报经县区政府研究通过后按照征收程序全面进行征收。

二是规范排污费的征收管理程序。做到排污费通知书、排污费收据保管使用专人负责;排污费的开票台帐、到帐台帐、排污费减、免、缓台帐、排污费季度报表等专人负责和排污费征收档案专人负责。

三是实行“阳光收费”,公开排污费征收程序和收费标准。在征收排污费的过程中,各县区环保部门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规定,对各排污收费对象的征收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开,排污对象在收到排污费收缴通知书后可在一定期限内对征收标准进行核对,发现问题可随时向当地环保部门申请复核,通过公开征收程序和征收标准,各排污费征收对象明白了自己的征收数额,征收对象之间没有了猜测,增加了排污费征收的透明度,一方面调动了排污费征收对象缴费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杜绝了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和违纪违法现象。

(四)加强监管,严格考核。市环保局把排污费的征收使用管理列为对各县环保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年终进行检查考核评比,平时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确保了我市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整体推进和顺利进行。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县(如大关、威信)还未取消“过渡帐户”。

(二)个别县(如镇雄)对煤碳开采的排污费由县政府统征办征收后,未及时、足额进行解缴。

(三)由于各县区环保监察机构人员少,装备差,不能真正做到全面足额征收排污费,有漏征情况。

(四)部分县区环保部门对排污费征收使用和管理的宣传不到位,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环保法制观念淡薄,没有及时、主动向环保部门申报,自觉缴纳排污费的意识尚未形成,有待进一步的宣传和提高。

(五)部分县区企业改制,环保投入相对增加,企业负担过大,导致企业上缴排污费比较困难,给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带来一定的难处。

(六)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执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整改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排污费征收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环保法制观念,营造我市良好的排污费征收氛围。

(二)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拓展排污费征收范围,确保我市排污费能及时足额征收上缴国库。

(三)针对这次检查中存在个别县不按程序解缴排污费和未按规定取消“过渡帐户”等问题,市环保局将督促相关县环保局限期改正。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排污费原来在我的生产成本中占1%左右,一上调标准,差不多要占直接成本的2%了,压力确实增加很多。”一家铜业上市公司副总童言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9月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到2015年6月底前,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2元;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和5项主要重金属(铅、汞、铬、镉、类金属砷)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至不低于每污染当量1.4元。

现行全国排污费征收依据是2003年7月1日起施行的《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废气排放中每污染当量收费标准为0.6元,污水每污染当量收费标准为0.7元。调整后的收费标准比原标准高了一倍。

10年排污费征收逾1700亿元

仍与治理成本有缺口

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排污收费制度。依据2003年实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其征收对象是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工业企业特别是重污染行业企业是缴纳排污费的大户。

在今年5月27日举办的“2013年度排污申报核定与排污费征收数据汇审培训班”上,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局长邹首民透露,2003年至2013年,中国累计征收排污费1726亿元,2013年全国排污费征收216亿元,是2004年的2.3倍。环境保护部环监局排污收费处处长杨子江曾对媒体表示,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费,实际上是希望以这样一种经济手段刺激污染治理。但是从2003年至今,全国排污费收费标准基本未变,收费与治理成本之间存在不小的缺口。

专家:排污费价格要高于治污成本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按市场价,1公斤二氧化硫的治理成本是1.95元(合每污染当量治理成本1.85元),原来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才6毛钱,企业肯定宁愿交排污费不愿意治污嘛。”他认为,排污费价格一定要合理,不能让努力搞治污的企业吃亏。

骆建华认为,理想状态是让排污费超过治污成本,如钢铁企业的二氧化硫和氨氮废物征收标准应提高到2元/公斤(合每污染当量1.9元)。

《通知》鼓励污染重点防治区域及经济发达地区,按高于《通知》所述标准征收排污费。此前,北京市自今年1月1日率先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调整为每公斤10元,比原标准提高15倍左右。

天津自今年7月1日起,将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污费收费标准平均提高至原标准9.5倍;河北则在几年前就将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污费征收标准提高到每污染当量1.2元和1.4元。

骆建华鼓励这一做法:“不能全国一刀切,经济有发达不发达地区,都收那么高也不现实,东部地区排污费应该高于这个标准,向发达国家看齐了。”

企业盼征收标准更公平

相对于排污费上调,企业更关心排污费用的征收是否公平。

“即便被监测到污染排放下降,排污费用也不可能给你减,这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普遍做法,地方财政收入不够,排污费甚至被地方政府作为一部分预算收入。”童言称,他所在的企业自2011年以来,在企业环保设施改造升级方面先后投入近20亿元,企业相应的运营成本增加1亿多元,排放也确实减少,但他们实际上缴的排污费并没有减少。

童言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他的公司是国有企业,在排污费征收的实际操作中,国企跟民营企业有时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有的地方政府,对国企排污很严格,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招商引资来的企业排污要求就会低一些。他希望在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的同时,有关部门更能公正执法。

在“2013年度排污申报核定与排污费征收数据汇审培训班”上,邹首民坦言,在排污收费工作中,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排污费征收工作中,由于监测成本高,排污量核定难度大,执法经费不足,地方行政干预仍然存在,协商收费和定额收费阻碍执法效力。

根据现行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一律进入国库,环保部门只是核定企业应该交多少排污费。“但是基层环保部门在核定企业排放多少污染物上是有寻租空间的。”骆建华说,现在收排污费一般是企业自己上报,然后环保部门核定,再将钱交给财政部门,这其中恐怕有利益寻租空间。

对于如何规范排污收费工作,邹首民提出,负责排污收费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规范自身的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杜绝权力的滥用和行政执法的随意性。

涨价或为向“费改税”过渡

骆建华认为,这次排污费标准的提高是将来“费改税”的过渡。

近年来,出台环境税的呼声不断。排污费如何走向环境税,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杨子江曾对媒体透露,从目前的情况看,整体思路还是费改税。由税取代费,不仅能够增强其征管强制力,也能进一步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同时,环保税能够调整不同企业间的负担水平,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2013年11月底,环境税方案上报至国务院,后被写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今年4月通过的《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表示要“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今年6月底,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表示,当时该方案已经由国务院交至全国人大,正在走法律程序。但该方案具体出台时间仍未敲定。

也有专家质疑费改税的必要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主要起草者、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就曾表示:“从现在的设计看,费跟税的作用相同,只是征收机构不同、方式不同而已。”他认为,排污费征收流程复杂,需确切核算污染物排放量,多年摸索形成的核算体系与税务部门的统计体系区别很大。费改税,税务部门需另起炉灶,将直接导致行政成本增加。另外,排污费征收管理原是环境监管职能的一部分,环境监察人员在征费的同时,也是对企业环境行为做了一次监督,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如果把这部分职能拿走,从环境管理的角度看,是不利的。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排污 收费 制度 发展

中图分类号:X-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2

当今世界在经济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同时,作为经济发展的附属产物-环境污染已经开始作为人们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清新的空气、纯净的饮用水、没有被污染的土壤等环境要素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环境当作污染物的净化场所,任意排放污染物,而不付出任何代价。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类社会上百年的经济发展沉淀,污染物的排放超过了环境净化能力,使环境质量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恶性循环,人民健康受到危害。世界上许多城市和工业区,人们用来赖以生存的新鲜的空气、清洁的水现在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资源。净化这些被污染的空气和水,或者从远处和地层深处获得洁净的水源,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笔费用应由污染者来负担。污染者既然污染了环境,也就是损害了环境质量,就应该理所应当的承担这一切的后果,应该像消耗其他物品一样支付一定的费用,并应承担治理污染的费用和补偿受害者的经济损失,不应该把因环境污染而支付的费用转嫁给社会和人民,从而提出了向污染者征收污染税的主张。

1 排污收费制度的起源以及在中国的起步

德国于1904年在污染严重的鲁尔重工业区最先实行排污收费制度。1976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征收排污费的法律─《向水源排放废水征税法》。目前实行排污收费制度的有法国、日本、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中国在197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规定:“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要按照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收取排污费。”1982年 2月国务院公布了《征收排污费暂行规定》,同年7月1日在全国各地实施。排污收费是控制污染的一项重要环境政策,是运用经济手段要求污染者承担污染对社会损害的责任,把外部经济内在化,用以促进污染者积极治理污染。中国在《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中指出,排污收费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实践证明,排污收费能起到促进治理污染的作用。

2 排污收费制度在我国的具体实施

(1)收费范围和标准的确定。《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了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噪声污染四个方面的排污费收取办法。这也开创了我国排污收费理论制度的里程碑,紧接着2003年2月28日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令第31号《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对排污费的收费标准做出了具体规定,这项排污收费制度细则的适时推出,更加从理论上做了完善,从法律层面上对收费的具体实施座了相关的配套和补充,做到了有法可依。

(2)加倍征收或减收、免收的条件。《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中对于排污企业的排污类型进行了分类处置,从人性化方面科学有效的规范了排污者的排污行为。企业的过度排污,势必对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就应该承担过多的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加倍征收排污费,从经济手段上对其进行了惩戒。但是如果企业由于不可抗力因素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国家允许其减收排污费,但是前提是企业采取积极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国家也确实做到了“以人为本”,在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间做到了有机的平衡。但是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地域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从国家层面上制定的法律还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致使越来越多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向中西部集聚,这时候地方标准的横空出世,也从制度上实现了创新,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序实现提供了有利的地方保障。其中山西省新出台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更是对严重污染空气和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指标的二氧化硫做出了严厉的规定,从2008年4月1日起,山西省将执行新的二氧化硫排污费征收标准,对不同的排污行为实行差别收费,每公斤收费相差了一倍。根据山西省物价、财政和环保部门联合下发的文件,对未完成烟气脱硫设施建设或二氧化硫排污超标的单位,二氧化硫排污费收费标准由现行的每当量0.6元,提高到每当量1.2元;对已完成烟气脱硫设施建设并且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的单位,二氧化硫排污收费仍执行每当量0.6元的老标准。据了解,对不按规定核定排污量、计征排污费或者减免缓缴排污费的单位,山西省环保、财政、物价部门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对拒报、谎报排污量,以及不依法按时足额缴纳排污费的,要依法予以处罚,源头上结合经济手段对超标排污者进行制裁,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出组合拳,为山西省乃至全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地方标准的建立,是对国家相关制度的补充,根据地域性的差异,从而选择适合本地区的收费标准,这就彻底要求政府决策者审时度势,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为了更好的完成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

(3)排污费用收缴。《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规定排污者在规定期限内缴纳排污费,滞纳金的出现无疑是排污费征收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如果逾期未缴纳排污费,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滞纳金责任,使得排污者拖沓的投机心理荡然无存。拒不缴纳企业要承担被关停整改的严重后果。从征收源头和执行过程中,始终利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无论从力度还是广度上,都是要确保排污费的足额征收,坚决杜绝掉漏征等现象的发生。

(4)排污费的使用。我国排污费使用坚持的是“收支两条线”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使排污费使用到排污企业的污染治理中去,但是并不免除排污者治理环境污染的责任,在缴纳排污费的同时,企业必须严格规范排污口,保证污染防治设施的正常运行,最大限度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可见排污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3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弊端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起步尚晚,这套制度还是借鉴西方,西方已经走完了工业化社会的上百年的起步时期,但是我国工业化起步晚,现在还处于工业化的初期,环境污染乃是工业化初期的不能避免的,我们也不得不踏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但是积极尝试引进各类新的制度加强地方环境立法,作为法律来约束企业的排污行为,坚决杜绝企业“先上车后买票”的老套路子,实践上处理好排污收费与排污许可、排污行政处罚、排污申报登记制度的关系,乃是做好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文章的重中之重。

(1)排污申报制度执行不到位。排污申报制度作为西方国家后工业化时代的产物,这个制度作为排污费征收的重要依据,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排放污染物制度登记表》的填报对于某些企业主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电脑都不会使用,而上述填报数据需要有在线监控设备的监控数据,而这个在企业来说是不太现实的,而西方社会已经高度工业化,企业的各个生产流程均采取计算机操作,填报上述数据轻而易举。由于排污申报制度的执行不力,直接导致排污费征收的数据、征收期限等大打折扣。

(2)排污费行政处罚执行太难。现阶段环保部门只有监管权力,一纸文书的下达轻而易举,但是没有相应的执行权力,造成了监管和执行的断档,而人民政府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有些时候可能无暇顾及上述问题,直接导致了环保部门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企业由此可以不拿环保部门当回事情,为“先上车后买票”埋下了伏笔。

(3)收费环节监管难。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制度中存在着制度和实践脱节的窘境,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执法不严、协商收费等问题,对于一些像砖厂等类似的小企业,各自为政,鼓励经营,没有具体的账目可查,排污费收取时参考的具体产量只能参照企业申报量,而收费中如果夹杂协商收费,讨价还价,拿回扣等问题,更是非常隐蔽,然而这些企业为了成本计算,污染防治设施更是一纸空文,这样就使国家积极的排污收费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打了严重的折扣,作用可见一斑。

4 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改进

排污收费制度是现行世界范围内综合运用政府管理职能和经济杠杆治理环境污染的最有效的制度,但是面临我国没有积极稳妥的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污收费体系,在我国排污费作为行政收费立法层次较低,排污税的可行性这时候提上了日程,使得排污费作为国家的税收强制执行,排污税则体现国家意志,除了采取收取排污费的行政收费措施,还可以通过责成提供纳税担保、冻结纳税人的存款账户和扣押、查封纳税人的商品、货物等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性措施,对于偷税数额较大或抗税行为触犯刑法的,可以依法给予刑事制裁。费改税”后,这项税种将由税务机构代替环保部门征收,行政色彩有望随之淡化。而且,相比排污费仅针对产业链末端环节征收的做法,税收的征缴环节则较为灵活,可以同时对生产、消费等多个环节征税。以环境税替代现有排污费将会是大势所趋。积极适时的探索排污税的可行性迫在眉睫,关系到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的顺利完成,实现排污企业污染物的零排放,最终实现环境质量的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9号),2003(10):2-13.

[2]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S].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1号令),2003(7):15.

[3] 王彬辉.〈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若干问题探析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N/OL]东莞市环保局http:///sofpro/cms/previewjspfile/dgepb/cms_0000000000000003451_tpl.jsp?requestCode=131021&CategoryID=16304 (2006/7/13).

[4] 刘立佳,司言武.环境费改税的理性思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切实加强本行政区域内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

第三条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简称排污者),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

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计征污水排污费;超过国家或者本省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计征的收费额加一倍征收超标准排污费。

排污者向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排污者建成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并符合环境保护标准,或者其原有工业固体废物贮存或者处置设施、场所经改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自建成或者改造完成之日起,不再缴纳排污费。

第四条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第五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预算资金管理办法,坚持“量入为出和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六条排污费资金的收缴、使用必须实行“收支两条线”,各级财政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排污费资金的收缴、使用进行严格管理,加强监督检查。

第七条排污费按月或者按季属地化收缴。

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的排污费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收缴,所有收入直接缴入省级国库。

原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排污费的企业(除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外),自2004年1月1日起,交由设区市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和收缴。

第八条排污者依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提出复核申请的,如果对复核结果仍有异议,应当先按照复核的污染物种类、数量交纳排污费,并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九条排污者对核定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数量无异议的,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排污费征收标准和排污者排放的污染物种类、数量,确定排污者应当缴纳的排污费数额并在媒体或以其他形式予以公告。

第十条排污费数额确定后,由负责污染物排放核定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向排污者送达“排污费缴纳通知单”,作为排污者缴纳排污费的依据。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同时建立排污收费台帐。

第十一条排污者应当在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7日内,填写财政部门监制的“一般缴款书”(五联),到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缴纳排污费。

对于未设银行帐户的排污者以现金方式缴纳的排污费,由执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使用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向排污者收取款项,并填写“一般缴款书”于当日将收取的款项缴至财政部门指定的商业银行。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当在收到排污费的当日将排污费资金缴入国库。对由省级环保部门直接收缴的排污费,国库部门负责按1:9的比例,10%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作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90%作为省级预算收入缴入省级国库,作为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对由市县环保部门负责收缴的排污费,国库部门负责按收缴总额的10%作为中央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作为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收缴总额的10%作为省级预算收入缴入省级国库,作为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其余80%部分作为市县预算收入,缴入同级国库,作为市县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三条收缴排污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一般缴款书”回联,认真核对排污费缴库数额和级次,及时与国库对帐,并将“一般缴款书”回联与对应的“排污费缴纳通知单”存根一并立卷归档。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负责排污费的催缴工作。

第十四条排污费必须纳入财政预算,列入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进行管理,用于下列污染防治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贷款贴息:

(一)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包括技术和工艺符合环境保护及其它清洁生产要求的重点行业、重点污染源防治项目;

(二)区域性污染防治项目。主要用于跨流域、跨地区的污染治理及清洁生产项目;

(三)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项目。主要用于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的推广项目;

(四)缴入省级国库的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电力企业二氧化硫以外的排污费,全部用于企业所在地污染防治项目;

(五)国务院和省政府规定的其他污染防治项目。

第十五条省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环境保护宏观政策和污染防治工作重点,编制下一年度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请指南。

第十六条申请使用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及要求进行申报:

(一)申报程序: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按照隶属关系,以项目形式申报。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承担单位为省级收缴企业的,可直接向省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项目组织实施单位或承担单位为非省级收缴企业的,通过其所在设区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向省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二)申请材料要求:申请材料分正文和附件两部分,正文为申请经费的正式文件,附件为每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项目的目的、技术路线、投资概算、申请补助金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预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

申请使用贷款贴息的单位,还应当提供经办银行出具的专项贷款合同和利息结算清单。

第十七条项目评审和实施

(一)形式审查:申请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由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设立项目审查委员会对项目申报条件、材料完整性、真实性等进行形式审查。

(二)项目评审:通过形式审查的项目,由省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项目评审,按项目的轻重缓急及专家评审结果排序,统一纳入项目库管理。

(三)项目计划:根据财力状况,由省财政部门、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下年度安排项目建议计划,纳入省级财政预算,并按进度联合下达项目预算。

(四)资金拨付:省财政部门按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及时拨付资金,其拨付方式按有关规定执行,并对环保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及其他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项目执行:项目单位收到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后,应当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尽快组织项目的实施。污染治理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省级有关财经政策、财务规章制度、招投标管理规定,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省级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六)项目管理: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财政部门对省级环保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实行跟踪管理。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七)项目验收:项目完成后,由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委托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进度检查治理技术方案的实施以及污染总量削减措施的执行,并组织项目验收。凡未通过验收项目,视情况予以通报,该项目申报单位今后不得申报省级环保专项资金。

第十八条各设区市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季终了的15日内,将排污费征收情况及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季度报告上报省财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年度终了后20日内上报年度报告。

第十九条对不按照规定缴纳、征收、使用排污费的行为,依照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排污费资金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追究其行政和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财政部门应当将收到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纳入一般预算收入科目中“排污费收入”核算;对纳入预算支出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纳入一般预算支出科目中“排污费支出”核算。

项目承担单位对申请取得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财务、会计处理。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江苏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逐步建立健全能够反映资源环境供求关系、稀缺程度和供给成本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节能减排。同时投入7.3亿元用于促进全省节能减排工作。在废气减排方面,江苏鼓励燃煤电厂实施脱硫改造,对正常运行、脱硫效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给予脱硫电价补贴。在太湖流域和电力行业开展排污指标初始分配有偿取得试点,在电力行业扩大二氧化硫排污交易试点,建立有序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抓紧开征城市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进一步修改完善城镇垃圾处理费管理办法,提高收费标准,改进征收方式。提高废气排污费征收标准,从0.63元/当量提高到1.26元/当量。力争到201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0.92吨标准煤下降到0.74吨标准煤,降低20%;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137.3吨减少到112.6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96.6万吨减少到82万吨,分别下降18%、15.1%。在污水处理方面,按照补偿治理成本的原则,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污水排污费征收标准从0.70元/当量提高到0.90元/当量。2007年底将苏南地区污水处理费标准提高到1.30~1.60元/吨,到2008年将苏中、苏北地区提高到1.00~1.20元/吨。安排一定比例污水处理费用于污泥处置,并确保专款专用。进一步提高水资源费和水利工程水费征收标准,废止各地擅自出台的减免政策。扩大不同水源及不同取水用途水资源费之间的差距,对国家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研究制定再生水、海水淡化、微咸水、矿井水、雨水利用的价格政策,提高阶梯水价、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幅度。力争到2010年实现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30%。同时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开展跨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加强和改革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今后一段时期,江苏地方各级政府也将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推广、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财政基本建设投资、技改贴息、中小企业发展等专项资金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据了解,今年投入的7.3亿元节能减排资金具体组成是:节能和发展循环经济专项资金1亿元、省级环保引导资金3亿元、省级污染防治资金1.8亿元和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导资金1.5亿元。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污染集中控制;不合理;排污费;污水处理费

污染物集中控制,是我们过去单一点源控制方式的进步和深化,是遏制环境恶化趋势、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项切实可行的环保制度,但在推行过程中由于下列原因出现了不合理现象。

(1)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三级标准”;“排入GB3838Ⅲ类水域(划定的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和排入GB3097中二类海域的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第四十四条规定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排污者提供污水处理的有偿服务,收取污水处理费用,保证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缴纳污水处理费用的,不再缴纳排污费。”如果排污单位排入城镇污水厂的废水出水水质达到了三级标准,就可以免缴排污费。

(3)2014年9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下发了《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4]2008号)文件,第三条规定“实行差别收费政策,建立约束激励机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浓度值低于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限值50%以上的,减半征收排污费。”由此可见,排污费可以减半征收,但污水处理费用不可以减少缴纳。

在执行两个标准的过程中,排污单位为减轻污染,加强管理,加大环境治理投入,有效降低废水排放浓度,使污水出水水质符合一级污水排放标准,按上述规定可以免缴排污费,但是仍要全额缴纳污水处理费,仔细比较两种费用的差值,实际上是排污单位加大了环境治理投入,而因废水排放应缴纳的费用大幅度提高了,从而严重挫伤了排污单位进行强化推进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以及经济投入的不经济性。

现以实例说明不合理现象,调阅某开发区企业排污申报登记资料,年废水排放量为37.4539万吨,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前,废水排入III类水体,污水处理厂征收污水处理费的单价为1.1元/吨年,全年四次监督性监测数据如表1所示。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判断该企业所排废水符合一级标准,可以免缴污水排污费;依据《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和《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苏价费[2007]206号、苏财综[2007]40号)核算该企业可以免缴的排污费用:

PECOD=374539×73.25÷1000÷1=27434.98

PESS=374539×42.25÷1000÷4=3956.07

PENH3-N=374539×2.435÷1000÷0.8=1140

PE总=PECOD+PESS+PENH3-N=29277.95

免缴的排污费=PE总×0.9=29277.95元≈3万元

应缴纳的污水处理费=374539×1.1=411992.9元≈41万元

差值=应缴纳的污水处理费-免缴的排污费=379461.65元≈38万元

由以上核算可以看出,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投入,积极进行环境管理,使所排放的废水水质达到一级标准,如果直接排入环境,符合环保法律法规规定,需缴纳排污费约3万元;但是在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工作中,所排放废水必须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需缴纳污水处理费约41万元,前后对比,在推行污染集中控制后,企业反而多缴纳了约38万元,如再加上企业因加大环境治理而增加的环保投入,就更得不偿失了,因此不合理现象就产生了。

有人认为排污单位没有必要进行追加环保投入,这是环境治理的重复投入,但是如果城市污水厂建设在后,之前排污单位利用已有的污水治理设施处理废水,能够按照一级标准排放污水,而且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为此,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以解决这种不合理现象,避免挫伤排污单位推行环境治理的积极性和经济投入的不经济性。具体的管理措施建议如下:

(1)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安装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并进行联网监控,并按规定对排污单位的排放水质进行监督性监测和抽测相结合,杜绝排污单位偷排、稀释排放等违法行为。

(2)推行激励机制,缩小之间的不经济性,也就是排污单位持环保部门依据监督性监测和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出具的符合一级排放标准证明,可以核减部分污水处理费。参照污水处理费成本0.42元/吨[3],认为适当地核减幅度为40%-60%。

(3)加强排污许可管理,积极推行排污权交易,排污单位在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后,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挤出的排污权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或者进行排污权交易,以提高进行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

(4)大力开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工作,鼓励排污单位开展污水深度处理和再利用工作,在政策上和资金上予以扶持,促使排污单位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实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污水。

参考文献

[1]秦鸿源.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汇编[Z].镇江市环境保护局,2008,1.

[2]刘岗.沛县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指南[Z].沛县污染源普查办公室,2008,4.

[3]原培胜.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1.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第二条凡在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向城市市政设施以及利用自建排污管网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

第三条城市污水处理费为事业性收费,由市市政管理局负责征收。城市污水处理费全部纳入市财政管理,专项用于城市排污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截留挤占或挪作他用。

第四条征收污水处理费后,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再收取污水排污费。

第五条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照自治区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标准征收。调整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时,应由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召开听证会,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批。

第六条根据自治区物价局《关于来宾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问题的批复》(桂价格[]119号),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为:0.50元/立方米;市城东污水处理厂建成并投入运营后,我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调整为0.80元/立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费开征三年后,我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未建成投入运行的,停止污水处理费的征收。

第七条对使用公共管网供水的用户,由市市政管理局委托市自来水厂在收取水费时一并代收城市污水处理费;对使用自备水源的用户,由市市政管理局委托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代收城市污水处理费。

第八条城市污水处理费按照用(取)水量按月计收。使用自来水的用户,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其他直接从江河或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已安装水表的,其取水量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未安装水表的,其取水量按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

第九条五保户免征污水处理费;低保对象贫困户,凭市民政部门颁发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减半收取污水处理费。减、免手续由市市政管理局委托市自来水公司或市污水治理有限责任公司具体代办。

第十条城市景观、公共绿地绿化用水及利用自备水源对农作物、植物进行喷淋灌溉的,不交纳城市污水处理费。

第十一条对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其污水处理后达到国家、自治区规定的有关排放标准,不经市政排水设施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的企业和单位,不征收污水处理费,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征收污水排污费。

第十二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需减免城市污水处理费的行业,由企业(单位)提出申请,经市市政管理局审核后方可办理减收退款手续。

第十三条收取污水处理费的单位应取得市物价局颁发《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

代收单位应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上墙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并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统一使用市财政局指定的收费票据,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四条市物价、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按部门职责加强对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使用的监督。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减免、截留、挪用城市污水处理费。

第十五条对应缴而不缴城市污水处理费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市政管理局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十六条市市政管理局应当建立健全城市污水处理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情况的监测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抽测检查,污水处理企业应当按照规定做到达标排放。污水处理企业无正当理由擅自停止运行或者未满负荷运行造成污水不能及时处理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整改、依法处罚;造成污染事故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市市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9篇

【关键词】 排污收费 清洁效果 排污税

从国际范围看,排污收费政策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西方国家为了制止环境污染,依据“污染者付费”原则,提出并相继实行了征收排污费制度。我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始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对超标排污收费所作的原则性规定。1982 年国务院制定《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对征收排污费的目的、范围、标准、加收和减收条件、费用管理和使用办法等作出规定,开始对工业企业超标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征收排污费。此后,国家又多次扩大排污费的征收范围,并多次对排污费的使用作出规定。2003 年国务院颁布《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环保总局等部委颁发《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使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进一步法制化和完善化。

一、中国排污收费政策的意义

在我国,排污收费是指国家以筹集治理污染资金为目的,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依据法定的征收标准,对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法定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征收费用的制度,是贯彻“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一种形式。排污收费政策作为我国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污染防治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对促进企事业单位加强污染治理、节约利用资源、遏制环境恶化趋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排污收费政策提高了污染企业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根据统计,到1995年,环境收费体系重点工业污染源开征面就已经达到了100%。排污费的缴纳单位逐年增多,1995 年只有36.8 万个,2005年已经达到了74.6 万个(见图2)。企业对排污交纳排污费的观念都有了普遍的认可,与此同时,环境污染事故次数也明显减少(见图1)。

其次,排污收费为环境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尽管每年征收的排污费不多,但是收入每年稳步增长(见图2),从1995年的37.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73.6亿元,增长了近4倍。这在筹集环保专项资金方面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尤其是这些资金的投入和使用,推动了企业排污治理设施的建设。

最后,排污收费政策的实施提高了污染者的排污成本。排污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污染成本内在化,从而形成了治污压力,促使污染企业加大了污染治理力度。工业废水排放达标比例由1991年的50.16%增长到2007年的91.66%,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由1991年的1054666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3512691.9万元,增长了近12倍(见表1)。

二、中国排污收费政策的“清洁”效果检验与问题分析

1、排污收费政策的“清洁”效果检验

从图2可知,我国的排污费尽管占GDP的比例很低,但其征收额是逐年增长的。2003年以前,缴纳排污费单位数不断增加,相应地排污费征收总额也不断增加;2003年以后,由于强化了环境保护管理,强制淘汰或限期治理了一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导致缴纳排污费单位数明显减少,而排污费征收总额由于浓度控制向总量控制转变,加上环境经济经济政策的不断转变,其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至于排污费的征收对污染物排放的“清洁”效果影响如何,通过分析表1数据可以得到部分检验。

从表1可知,我国排污费的征收对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和工业SO2的排放量的“清洁”效果影响甚微,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工业废水排放量1991年为2356606万吨,2007年为2466493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工业废气排放量1991年为84732亿标立方米,2007年为388169亿标立方米,增长了近3.6倍;工业排放量1991年为1164万吨,2007年为2139.98万吨,增长了近1倍。而排污费的征收对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清洁”效果影响较为显著。我国工业烟尘排放量1991年为846万吨,2007年为771.14万吨,排放量有所减少;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1991年为3377万吨,2007年为1196.72万吨,排放量减少了约65%。尽管我国对污染物征收排污费后,工业废水排放量从1991年到2007年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但从我国工业废水的排放达标量来看,排污费的征收对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加大内部污染治理力度还是有效果的。1991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182031万吨,占当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0%;而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2260719万吨,占当年工业废水排放量的9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提高了42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我国实施排污收费政策的“清洁”效果是有限的:对某些污染物的减排效果显著,有利于“清洁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对其他污染物的减排效果不明显,“清洁”效果甚微。

2、排污收费政策存在的问题分析

排污收费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是对环境进行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财政手段。但是,由于我国排污收费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清洁”效果有限。

目前,我国排污收费政策在制定和执行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征收标准偏低。从理论上说,收费标准应不低于环境成本曲线与环境收益曲线相交点处的污染防治费用(环境成本),否则污染单位宁愿缴纳排污费也不愿积极致力于污染的防治。但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排污费标准一直很低。2003年实施的新排污费标准,尽管实行了总量控制,但从我国目前的环境压力看,仍然偏低,不足以对污染企业形成强大的成本压力。目前我国排污收费的标准仅为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的50%,某些项目的收费甚至不到污染治理成本的10%。

第二,征收方式不规范。我国现行的排污费是由环保部门以收费的方式征收的。从排污费征收的内容来看,它其实是一种污染税。但是由于排污收费制只是一种准污染税,没有被纳入税法体系中,法律效力弱,强制性和权威性不足,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较多困难,征收乏力。在大量乱收费和乱摊派使企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排污费难免会使污染者产生是在承担政府某种“摊派”的抵触心理,再加上征收随意性强,征收不到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议价收费”、“感情收费”等不正常的现象,大大降低了排污费应该发挥的调节作用。

第三,收费标准不配套。忽视各地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和污染状况的差异,进行全国污染收费一刀切,制约了排污收费的实际作用。而收费标准一成不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物价调整的动态变化,客观上造成了收费标准和排放标准的不配套和有排放标准无收费标准的现象,如汽车尾气的污染就有具体的排放标准,而无可行的收费管理标准。

第四,排污费资金使用存在挤占、挪用等不规范问题。排污费作为政府的非税收入,目前主要由环保部门代财政部门向污染企业征收。在缺乏足够的监管和部门利益驱使的现实环境下,环保部门征收排污费后,往往不会全额、及时上缴财政,自收自支、挤占、挪用排污费现象在不少地方已是公开的秘密。排污费的使用,虽然明文规定环保部门不能用于自身的行政支出和福利改善,但实际上,据有关反映,环保机构征收的排污费有40%左右被自己使用,而不是用于治理污染。

总之,征收的非强制性、征收的低效率和资金使用的低效率是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的最主要问题。

三、中国排污收费政策的改革与完善

1、优化我国排污收费政策的原则

在深化改革与完善我国排污收费政策过程中,有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第一,污染者负担原则。这一原则即要求排污者承担治理污染源、消除环境污染、赔偿受害人损失的费用。它是OECD环境委员会于1972 年提出的关于治理环境污染的原则,现已逐步演变为各国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政策。如欧盟规定,任何对污染负有责任的自然人和法人,必须支付清除或削减此种污染的费用;日本规定,污染者不仅要承担治理的费用,而且还要承担环境恢复费用和被害者的救济费用。“污染者负担”原则在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中已得到部分体现,在今后的制度构建中应进一步强化,避免负担转嫁行为和不足额缴纳行为。

第二,排污收费、总量控制、超标处罚原则。根据环境相关法规规定,达标排放是一种合法行为,向达标排放者征收排污费,是对其排污行为给环境造成的损害作出的补偿要求。而超量排放是一种违法行为,必须给予法律制裁和行政罚款,不能仅靠征收超标排污费进行约束。此外,实行污染总量控制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措施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环境效果。我国现行的排污收费缺乏基于环境容量的排污总量控制安排,多缴费就可多排放,难以根本遏制排污总量的上升。因此,我国必须将总量控制作为一项宏观调控指标,在此基础上还可根据排污量进行累进排污收费,以及推行排污权交易等。

第三,污染治理优惠原则。为鼓励企业积极治理污染,西方发达国家对环保产业和污染治理企业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主要有税收优惠、经济补偿和财政资助等。在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优化设计中,对于主动治理污染的企事业单位,可以在税收、信贷、财政补贴等方面给予优惠,以激励企业主动开展污染治理。

2、中国排污费改革的近期思路:完善排污收费政策

第一,扩大征收范围,提高收费水平。应拓宽排污收费领域、增加排污收费项目,使排污收费制度扩展至危险废物等新领域。排污收费必须足以反映边际污染治理成本,企业才会有动力采取替代技术或购买污染治理设备来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否则企业宁缴排污费也不愿治污;收费应该有刺激功能,同时又具有筹集资金功能。

第二,制定配套系统的收费标准。要尽快出台收费和排污的各相关标准,以适应环保工作的需要。在制定配套标准时,要考虑地区差异,增加对标准值的调整幅度,以适应各地不同的经济环境。收费标准的改革包括由超标征收向总量征收转变,由单一浓度标准向浓度和总量结合标准转变,由单因子标准向多因子标准转变,使排污费作为排污者对环境造成损害的补偿费用,高于治理成本,从而促使排污者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主动治理污染。

第三,将排污费逐步纳入预算管理,形成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专项基金。对环保局的费用和资金的管理费用统一由国家财政开支,严禁挪用排污费;对于占用排污费的要严肃查处。

第四,改进排污费资金的利用效率,将环保专项基金改为有偿使用的形式。以低息贷款、贴息等方式对企业或地方政府的环保资金提供支持,包括综合性污染防治、重点污染源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区域或流域环境质量改善等,以确保排污费全部用于环境治理,并且必须保证治理效果。

3、中国排污费政策改革的长远目标:改征排污费为开征排污税

从理论上说,排污费是一种“准税收”,具有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同时作为污染者应该承担的一种社会成本,又具有明显的负担对应性特征。也正因如此,世界各国对排污行为实施的经济措施既有“税”的形式,又有“费”的形式,但大多是采用排污税的形式,并统归于绿色税制。在我国,税与费是两个不同概念。由于费的层次低于税,而且在管理和使用上,费的监管弱于税,结果造成排污费的使用和管理较为混乱,非法使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此,改排污收费为征收排污税显得尤为必要。

同时,利用征收排污税,可以实现国家对开发、利用、破坏、污染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调节的需要,而支付排污费则给企业一种错觉,使其认为缴费体现了一种交易关系,即从国家那里获得环境资源(包括环境自净能力资源)的使用权,或者购买了排污权。因此,从实现环境保护的目的上说,实行排污税,更有利于国家利用经济手段来实现环境政策目标。

但是,由于排污收费已经实行了30来年,并且已经为企业所认同,要实行费改税,需要有一个认识上的转变过程。同时,排污税的纳税人是污染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课税依据的是排污者排放的各种污染物,税率的设计要体现污染程度的差别、污染物处理的难度及企业的承受能力。这就使得该税在实际征收中的技术难度较大,需要借助环境监测手段和监测系统,这一点需要环保部门的配合。而如何分配税务部门与环保部门的利益,两部门如何结合也需要进一步地研究。总之,费改税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针对我国的主要环境问题,逐步推行。但从总体上看,费改税是大势所趋,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参考文献】

[1] 刘洁、冯银广、朱坦:总量控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1).

排污费征收标准管理办法范文第10篇

第二条超标排污单位不论其隶属关系和所有制关系,都由其所在地区的环保收费部门征收超标排污费。

中央部属和省属单位超标排污费的百分之九十五缴入省级财政,其他单位超标排污费的全部和中央部属、省属单位超标排污费的百分之五缴入当地财政。

第三条征收排污费标准应以地方标准为准,在我省未颁布地方收费标准以前,仍按国务院颁发的《排污费征收标准》执行。

第四条

超标排污费按月或按季征收。超标排污单位应根据当地环保收费部门的缴费通知书,在二十天内向指定银行缴付超标排污费。逾期不缴的,每天增收滞纳金千分之一。对连续拖欠三个月不缴或拒绝缴纳超标排污费的单位,由当地环保征费部门用“委托扣缴通知书”送交排污单位的开户银行,由银行从该单位存款帐户内给以划拨。

按期缴纳超标排污费确有困难的单位,可向当地人民政府申请缓缴,但缓缴期不得超过三年,环保部门按当地人民政府决定缓缴的期限执行。

超标排污单位对所缴超标排污费或滞纳金有异议时,应先按“通知书”缴费,并可在十五日内申请上一级环保部门复议。

第五条各地环保部门在征收超标排污费时,一律使用统一印制的《征收超标排污费通知书》(即全国统一的五联单),五联单的第五联由各地环保部门在解款时同时转交省环保局。

各级环保收费部门应在当地人民银行建立“征收超标排污费专户”,专办排污费收入的存储和解缴,不得用于其他款项支付,实行收支两条线。

第六条在解缴款时各地环保收费部门于每季后十日内,将已收的超标排污费,用缴款书从人民银行收费专户中以“专款收入类一征收超标排污费收入”的科目分别解缴金库。

第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视情节和危害程度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也可实行补偿性罚款。

1.排放严重影响当地环境的污染物或不按国家和地方环保部门有关法规规定排放、储存、倾倒污染物的。

2.有意隐瞒、伪造、拒报排放污物种类、数量和浓度,妨碍征收工作正常开展的。

3.凡经审查批准的污染治理和限期治理项目,不按期完成或不积极采取污染治理措施,以及不履行治理污染合同的。

4.污染严重而不积极采取治理措施进行治理的。

第八条

对于加倍征收超标排污费、滞纳金和补偿性罚款等,企业不得计入成本,应在税后留利中支付;行政事业单位从预算包干结余和预算外资金中支付。这部分资金中,中央省属单位的缴入省级财政,其他单位的缴入各级当地财政,分别作为省级和当地环保部门自身建设费用。

第九条

缴入各级财政的超标排污费的分别纳入财政预算,作为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不参与体制分成,按专项资金管理,坚持专款专用,先收后用,量入为出,不能超支,挪用。如有结余,可以结转下年使用。

污染治理补助资金主要用于补助各缴费单位治理污染源。本着“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缴费单位在采取治理污染措施时,应首先利用自有财力进行(包括贷款),如确有不足,可向环保部门申请给以补助。这种补助一般不超过其缴纳排污费总额的百分之八十,具体做法是:

①省级各缴费单位(不含中央企事业)提出污染治理项目经主管部门和当地环保部门审查同意后,转报省环保局,由省环保局会同省财政厅审批下达。州、市、县缴费单位提出的污染治理项目,由同级环保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审批。凡建设总投资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污染治理项目必须编报“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报告”,由省环保局会同省财政厅、省财经委审批,并予安排投资指标和“三材”供应指标。

各缴费单位提出并经审查批准的污染治理项目,其环保补助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同级环保部门分别拨入污染治理单位的当地建设银行的专户,也可一次拨入各主管部门在建设银行设立的“环保补助资金专户”,集中用于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同时,自筹资金(包括贷款)也要一并存入建设银行。

中央、部队、外省驻青海没有相应主管部门的缴费单位,其污染治理项目可直接向省环保局申请,由省环保局审查汇总后会同省财政厅审批。

②污染源治理项目应实行合同制,有奖有罚,各级环保部门可从加倍征收的排污费、滞纳金和补偿性罚款中提取少部分资金,用于污染源治理单位的奖励(奖励办法由省环保局另行制定)。其具体比例由各地环保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商定。

③中央、省属单位超标排污费的百分之十五作为省级环保部门自身建设费用,百分之五和其他排污单位的超标排污费的百分之二十作为当地环保部门和自身建设费用。自身建设费用主要用于监测仪器、设备和监测车辆的购置,科研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奖励和五万元以下监测业务用房、零星小型建设补助。

④以上各项费用,须严格按照《全国征收排污费和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执行,不得挪用、占用。并按照《办法》规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要求,按时向省环保局填报有关报表,并抄送当地财政部门。

第十条

为了切实收好、管好、用好超标排污费,应建立健全各级超标排污费监理所(站),在不增加行政、事业编制的情况下,人员由各地自行调节解决或实行招聘,人员经费应由地方事业费中解决,不足部分,从环境保护补助资金中给予适当补助。

上一篇: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范文 下一篇: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