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业范文

时间:2023-03-15 13:32:49

农业种植业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1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技术,现如今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中更是越来越广泛的得到了应用。正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则是生产力的第一位的要素,为了更好的发展新型农业,这就离不开在农村全面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其是提升农业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为此,务必更好的解决其如何能够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鉴于此,本文将针对农业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有效正面作用进行如下的探究。

关键词:

农业推广;农业种植业;农业新型建设

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咨询服务的工作,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农村新型技术,全面的促进农民更好的提升农产效率,因此,可以通过农业推广能够更好的培养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产业,从而实现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而在现阶段的农业种植业的发展进程中,农业推广人员更加应当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方法来培养教育农民,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增加知识,提升技能,全面的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进而有效的培育新型农民,进而有效的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

1农业推广的概念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由于其自身的差异,使得其农业发展的趋势也呈现各种状态,这样也使得农业技术推广的形式和内容方法都呈现不同的形式,而就农民自身而言,可以通过改变农民自身的知识储备以及各种技能的逐渐的转变来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发展进步,因此,在现阶段的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农民的传统意识来提升农业技术的操作技术。而在现实中的农业推广过程中,由于个人对社会影响的不同,农业推广人员应当充分的以达到个人的发展水平为目的。与此同时,农业推广人员应当积极的促进合作,以此来改善农村的整体情况,并且务求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性的有效成果。进而有效的建设新型农村。

2农业推广与农业种植业的关系

在早期的农业推广中,其目的在于有效的促进农业发展的目标,而现阶段的农业推广工作已经出现了变化,现阶段的我国的大部分的农业推广工作包括了农村发展、农村教育以及咨询服务等,而现阶段的农业推广工作已经对农业、种植业以及农民有了一定的指导性的意义。农业技术推广不仅是现代化农村发展与农业种植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的重要结构,同时也是推动以教育为最终目的的农村发展的核心力量,由此可知,农业推广连同农村发展,以及农业种植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相应的,由此可知,农业推广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极为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发展问题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水稻种植中,可以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育秧培育多产壮秧、统一密度、统一测土培肥等相关的农业技术手段以及规范化的程序来提升水稻的产量。

3农业推广的主导作用

农业推广是农村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推广能够更好的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建设新型农村产业,从而更好的实现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在现阶段的农业种植业问题上,在进行农村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其最终的目标在于能够更好的实现普遍的社会福利,因此,这样需要整个农村发展工作达到一体化,其各项制度也应当保障一体化,使得每一位农民都能够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以此来全面的提升农民的认知能力,充分的认识到农村成果由他们制造,农村的成果由他们共享。而在某种程度上,农业推广工作正是促进农民获取创新的新型知识的机会,只要在农业推广之后,每一个人都充分真正的了解了农村发展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农村发展的普遍性的社会福利,农业推广工作在农村发展以及农业种植业发展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农业技术推广中,诸如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业生产的“忙闲个半年”的情况,让农民在劳动强度降低的情况下,一年到头都有事可以做。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推进,人们越发重视科学技术。正所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则是生产力的第一位的要素,为了更好的发展农业,这就更加离不开农业技术推广,其是提升农业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所谓的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咨询服务的工作,更是农村发展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推广能够更好的实现农村建设的目标,并且能够更好的实现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为此,务必更好的解决农业推广如何更加有效的发挥作用。农业推广工作其本身在于传播知识,培养农民的团队以及组织能力,更好的提升农村人口素质,全面的推动农业技术,对推动农业种植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以此来达到繁荣农村社会的最终目标。

作者:孙娜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承德县农牧局

参考文献

[1]李爱武.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及创新研究[J].农技服务,2015(12).

[2]郭兆熊.重新认识农业推广[J].中国农资,2014(17).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种植业;作用

农业推广工作主要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咨询服务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加快农业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促使农民更好的提升生产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因而,实施农业推广,对建设新型农村具有促进性的意义。在农业种植业逐步发展期间,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应重视方式、方法来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水平,提升其技能,改变传统的观念,以此繁荣农村社会经济。

1农业推广概述

在我国,由于地域不同,自身农业环境与经济就存在一定的差异,由此也就导致农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态势。由于此类因素的影响,农业推广的形式与内容可以表现出多种多样。就农民自身来说,可通过丰富农民的知识储备,提高他们的技能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农业推广过程中,可首先通过改变农民的传统观念来提高农业技术的应用和转化。农业推广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基于这一点,推广人员素质高低影响着农业推广的效果,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相互合作,有利于发挥农业推广的主力军作用,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理想的效果,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推广与农业种植业的关系

早期阶段的农业推广,最主要目标就是促进农业发展。但现阶段的农业推广,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包括了农村发展、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等各项内容。可以说,现如今的农业推广工作,对农业、种植业、农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指导性意义。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并不是单纯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业种植业发展,在农业教育中也起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由此可见,农业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种植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推广,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同样产生推动性的作用。如在水稻种植中,统一育培、统一测土、统一密度等相关的农业技术和规范,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

3农业推广促进农业种植业的策略

3.1创新农业推广理念。

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特点就是市场化、规模化与产业化。在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开展中,农业种植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农业推广模式,促进推广主体重心下移,提高农业推广主体与农户经营的对接度、农民的参与度以及农业推广的深度和广度。要依据生态区域与产业布局,加快普及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农业种植业科技活动,加强科技示范与培训,逐步树立推广即教育的理念,将技术示范与技术培训紧密结合在一起,为农民提供全方位服务,以此推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

3.2创新农业推广机制。

现代农业需要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技术需要农业推广,只有农业推广才能更好地直接地将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农业推广才能把农民的需求与科学技术密切结合起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各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各地的资源环境、农民素质和经济条件不同,在农业推广机制上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创新。在目前农业发展的形势下,应结合农村实际,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基础,加强科研与教育,形成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多元化农业种植业推广体系。加快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与产业试验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引领作用,以此形成创新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3.3改进农业推广方法。

加快农业科技在实际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需要不断优化中介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与指导。引导农民创办农业种植业服务中介组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要加强科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有针对性开展农业科技服务。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重视农业信息服务、评估服务与技术产权交易等各项服务。应不断加大农业种植业的技术培训,将当地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品种作为切入点,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示范与试验。只有不断改进农业推广工作的方法与模式,才能够有效推动农业种植业的发展,才能保证农业推广在实际中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金春.推广和种植蛋白大豆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6,12(07):21~22,82.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推广;农业种植业;作用

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就是对农村人力资源服务性工作进行有效的开发。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蓬勃发展,我国农业受此影响已经有很大程度的创新与发展,使得农业迈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但要想持续健康的发展农业,还要将目光集中在农业推广工作上,使之可以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让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运用先进的、有效的农业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如此不仅可以利于新农村建设,还可以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1]。但现阶段所实施的农业推广体系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较为严重,并不适用于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如此其作用将大打折扣,不利于更好的推广农业。所以,优化建设农业推广是非常必要的一项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针对农业推广对农业种植业的作用展开研究。

1农业推广工作的概念

农业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展现不同的形式,就当前广大农民的自身发展来说,对自身知识储备或技能的转变对农村社会发展脚步进行提升,所以,在当前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就需要对农民传统意识进行转变,从而对农业技术操作水平进行提升。所谓的农业推广指的就是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将相关的技术和种植方式的推广,从而促进先进的技术和种植方式得到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社会的农业推广过程中,由于受到个人对社会影响的影响程度不同,农业推广人员就需要充分对个人发展水平为工作开展的重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农业推广人员还应该积极的开展合作学习工作模式,通过这种形式对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改善,从而达到最佳的社会性效果,为建设新型农村做出更大的贡献[2]。

2农业推广与农业种植业的关系

在传统的农业推广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对农业发展进行促进。但是在现阶段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已经发生较大的转变。当前,我国农业推广工作主要包含了农村发展、教育和咨询等内容。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农业推广工作,对于农业行业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指导意义。但是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不是单纯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业种植业发展,而是也发挥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农业推广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种植业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业推广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作用,农业推广在农业种植业中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3农业推广对农业种植业进行促进的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建议从市场经济发展及新农村建设角度入手,优化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保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完整、健全。(1)革新农业技术推广体制:出于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使农业生产迈向先进化、高效化的考虑,在优化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应当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革新,使之适用于市场经济环境中,并利于新农村建设。为此,对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更新,应当详细分析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市场经济体制特点、新农村建设需求,在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实际情况,进而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之可以精简机构、优化机构,对内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内实行岗位责任制,让有责任的、有能力的人员上岗,尽可能的杜绝裙带关系;对合作推广体制进行改革,改革传统单一的推广方式,实施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广。(2)构建优秀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考虑到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能力、知识水平、素质、经验等方面直接影响农业技术推广效果。为了构建完善的、健全的、适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积极构建优秀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构建,应当根据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及岗位工作要求,定期向社会及学校进行人才招聘,积极引进优秀的、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根据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学习、素质教育等,不断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整体水平。(3)加强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为了使农业技术推广在各个地区有效落实,在优化建设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之际,当地政府还要大力支持农业技术推广,如建立农业技术推广专项基金、推行绿箱政策等,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财力支持,促使农业技术推广良好落实。

4结语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科学技术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也更加重视。而农业推广工作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知识的传播,通过对广大农民群众团队和组织能力的培养,良好提升农村人口素质,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同时,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农业技术,让广大农民群众都能够运用先进的、有效的农业技术来农业生产,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也将起到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娜.农业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6,36(8):121.

[2]郭宁.农业推广对提升农业种植业的作用分析[J].北京农业,2016,25(6):187-188.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4篇

根据云南昭通的自然优势,对本市种植业确定的天麻、苹果、蔬菜、魔芋、蚕桑、马铃薯、荞麦7种高原特色作物的产业优势、短板、关键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

特色;农业;产业;分析

高原特色农业的概念最早是由青海大学李双元教授在2009年提出的[1],他从国内比较优势指标、显示性指标、解释性指标和实体性指标4个方面提出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级标准。2010年有人研究了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问题[2],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提出及研究是从2012年开始的[3],云南学者陆续开展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方面的发展技术支持体系[4]、机械化发展的探讨[5]、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6]以及金融服务[7]等问题的研究。2015年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强化改革举措落实加快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根据文件提出的“做精做优特色产业”的要求,本研究以昭通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如何进一步优化产业、突出重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1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概念界定

高原特色农业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依托高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和条件形成的,相对于常规农业而言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主导一定区域范围农村经济发展的优质高效农业,他是充分利用高原环境的多样性,发展农业产品的多样性,从而形成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相对于市场而言就是依托独特的优势生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农产品的农业。根据这个概念,本研究就昭通市种植业所确定的苹果、天麻、蔬菜、魔芋、蚕桑、马铃薯、荞麦7种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优势、短板、发展关键进行了研究分析。

2自然资源优势

2.1气候类型多样昭通市位于东经102°52′~105°19′,北纬26°55′~28°36′。全市有96.4%的面积是山地,海拔267~4040m,高差高达3773m,属典型的高原季风立体气候。低纬高原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形成了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及北温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全市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春早冬晚、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6.2~21.1℃,有效积温1600~7500℃,无霜期123~360天,年日照966~2324小时,年平均降雨量925.2mm。

2.2发展空间大昭通市辖10县1区,国土面积22423km2,耕地面积有877.2万亩,荒草地1031.4亩,水域80.55万亩,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813.65万亩,全市土壤类型丰富,有8个土纲、14个土类、113个土种。农用耕地绝大多数为冲积黄壤、黄中壤,团粒和粒状结构,属中性或微酸性土类,有机质含量中等,宜耕性好。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科技贡献率的不断提高和复种指数的不断增加,粮食单产还在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还可以下调,加上广袤的林地、草原、“三江四河”、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大巨型水电站的建成等等,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空间在3000万亩左右。

2.3环境污染小昭通市是一个农业大市,无大型工业污染。对其农业环境质量实地调查认为,其土壤尚属清洁,大气清洁。土壤综合污染指数P综≤1,属清洁的二级土壤,大气综合污染指数<0.5,属清洁级。非常适宜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3高原特色种植业产业发展优势

3.1天麻

3.1.1自然优势。天麻生长的适宜温度10~30℃,最适温度20~2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土壤含水量50%~55%,pH5~6,即偏酸性的生态环境。昭通以彝良为中心的小草坝天麻主产区,有昭通最大的原始森林,常年多雨多雾,气候温凉潮湿,全年降雨量在1000~1250mm之间,平均日照不足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9.8℃,年相对湿度85%,被国家列为昭通乌天麻、黄天麻两个品种适宜种植区域和“昭通天麻”原产地域保护区。

3.1.2基础优势。昭通天麻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一是有规模。自20世纪70年代昭通天麻人工仿野生栽培技术研究成功,到2013年种植面积500亩以上连片的达5.25万亩以上、产量1880万kg种植产值31.8亿元,加工产值突破47亿元,总产值达78.8亿元。二是栽培技术领先。支撑天麻人工仿野生栽培的关键技术“两菌”(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萌发菌和提供天麻生长营养的蜜环菌),在昭通已进入工厂化生产,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有政策。“南三七、北天麻”是云南“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的重要内容。四是有专项扶持资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天麻产业发展。五是有机构。有天麻特产局和天麻研究院。六是实现了产业化经营。有基地、有标准、有专业合作社、有科技示范园和产业加工园、有企业、有深加工产品(如在全国林博会上获银奖的天麻蜂蜜、天麻片)、有品牌、市场潜力大(药食兼用)。四是种植天麻的麻农生产积极性高(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

3.1.3发展的主要短板。天麻种植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矛盾较大。天麻种植的菌材主要是青冈、板栗等生长较慢树种,规模发展会导致大量砍伐相应树种,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发展也不可持续。

3.1.4对策措施。保护天麻野生资源。加大天麻栽培替代菌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措施,不断开发精深加工品种。

3.2苹果

3.2.1自然优势。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一般认为最适于苹果生长的条件是:4~10月生长期的平均气温12~18℃,年降水量约在500~800mm,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以上,土壤以微酸性到中性为宜。昭通苹果的主产区是海拔1900m左右的昭阳区和鲁甸县坝区(简称昭鲁坝区),年平均气温11.6℃,7月是最热月,月均温19.8℃,最冷月是1月,月均温2℃,全年≥10℃活动积温3217℃,年降水量735mm,年日照时数1917小时,无霜期220天,土壤pH6.4,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和雨热同季、雨量适中等特点,是中国南方优质苹果基地。昭通苹果的比较优势是早熟、优质、色泽鲜艳,最大的优势是早熟,同样的品种如红富士比北方提前半个月成熟,早熟品种如红露7月中下旬就可以成熟,比晚熟品种红富士提早3个月,通过时间差,可以做到人无我有。

3.2.2基础优势。昭通苹果具有70年的种植历史,种植优势显著。一是种植初级规模。2013年种植面积29.1万亩、总产量39.05万t、产值16.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达27.9亿元,形成了一批苹果产业乡(镇)。二是栽培技术先进。“三优模式”、小冠整形、疏花疏果、夏季修剪、果实套袋、配方施肥、工艺贴字等优质果等先进栽培技术优化模式正在推广普及。三是产业化基础好。有基地、有科技示范园、有加工营销企业、有专业合作社、有中国南方最大的苹果批发市场、有品牌(获得国家商标总局授予的“昭通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有国内外市场、有政策、有机构。四是比较效益好,果农的生产积极性高。

3.2.3发展的主要短板。一是规模做不大,最适宜区面积在45万亩左右。二是晚熟品种(红富士)面积大(占90%以上)。

3.2.4对策措施。确立早熟和高端果的昭通苹果发展定位,着力提高每个苹果的附加值。一是调整品种结构,加大中早熟品种比率;二是打造精品果园;三是强化标牌包装。

3.3蔬菜

3.3.1自然优势。昭通市不仅绝大多数蔬菜品种都可以正常生长,而且菜用型野生资源丰富。2013年种植面积154.95万亩、总产185万t,产值21亿元。昭通蔬菜最具特色的优势:一是6~11月上市的温凉型蔬菜(夏秋补淡蔬菜)。主要产区在以昭鲁坝区为代表的年平气温在11℃左右,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雨量800mm左右,且具有相应的灌溉条件的平坝一般山区,这一区域的特点是夏季(6~11月)气候温凉、雨热同季、雨量适中,非常适宜各种叶菜和果菜的生长,这一时期很多地方处于夏季高温、酷暑、暴雨、多湿、台风等恶劣气候的季节,基本上种不出什么蔬菜。二是1~5月上市的冬早型蔬菜,俗称反季蔬菜。主产区在以巧家金沙江河谷区为代表的年平均气温15~21.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4.9~12.2℃,年平均降雨量840.7~1007.8mm,无霜期283~337天,≥10℃活动积温4595.5~7232.5℃。这一区域的特点是暖冬,基本无霜,秋冬季节可以露地栽培生产一般夏秋生长的蔬菜。三是7~8月上市的小春型反季蔬菜。产区在昭通南部海拔2200m以上、北部海拔1600m以上高二半冷凉山区,年平均气温6~8℃,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6~18℃,年降雨量1100mm左右的高寒山区。这一区域的特点是没有酷暑。四是菜用型野生资源开发。

3.3.2发展的主要短板。产业基础薄弱,一是缺乏标准化的商品蔬菜基地;二是科技支撑滞后;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四是缺乏实力雄厚的企业带动;五是市场营销体系不健全。

3.3.3对策措施。一是政府推动;二是引进扶持蔬菜企业;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四是建立标准化蔬菜示范生产基地带动;五是建立健全蔬菜营销体系、建立发展互联网+的现代蔬菜销售体系。

3.4魔芋

3.4.1自然优势。魔芋为半阴性植物,是一种喜温暖、忌高温的作物,生长季节内(4月~11月)的适宜日平均气温在12.5~30℃之间;适宜pH6.5~7.5,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的棕壤土或黄棕壤、紫红壤。昭通北部地区日照774.4~1439.2小时,日照百分率20%~40%,是全省三个寡日照区之一,是魔芋优质品种金江白魔芋的原产地,是全国魔芋重点种植区。

3.4.2基础优势。种植初具规模:2013年种植面积18.45万亩,分别占全省和全国的32.8%和10.7%,总产28.47万t、农业产值7.5亿元。产业布局:布局基本优化,已形成分布清晰,布局合理的白魔芋、花魔芋两大种植板块。科技支撑:昭通市农科院和永善魔芋办编制的《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正推动全市魔芋种植转型升级。产业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有基础、有基地、有专业合作社、有企业、有品牌、有市场;芋农生产积极性高。

3.4.3发展的主要短板。一是种芋的问题。没有规范的种芋繁殖基地,导致种芋质差量少。二是病害的问题。魔芋软腐病一般发病率在30%左右,重的导致绝收。三是产业链短。

3.4.4对策措施。在魔芋主产区建立种芋繁殖基地,实现统一供种;加大白魔芋和花魔芋《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的示范推广力度,推动魔芋种植转型升级;加工由原料(微粉)型向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延伸。

3.5蚕桑

3.5.1自然优势。昭通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区域是发展蚕桑生产的最适宜区,该区域的夏秋气温大多在22~28℃,相对湿度70%~80%,年降雨量500~1000mm,无霜期在260天以上,≥10℃的有效积温为4323~7232℃,是我国西部最优良的栽桑养蚕基地之一,适宜栽桑面积可超过100万亩。

3.5.2基础优势。一是有规模,2013年桑园面积34.5万亩,产茧0.9万t,农业产值2.4亿元。二是有科技支撑,有科技服务机构、有科技人员、有良种、有技术。三是有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3.5.3发展的主要短板。市场风险大。如果市场价格下跌,挫伤蚕农的积极性,将毁桑归农,产业难以回复。

3.5.4对策措施。政府和企业共同建立蚕桑发展风险基金,确保产业持续发展。

3.6马铃薯

3.6.1发展的优势。种植历史悠久,适宜范围广是昭通马铃薯产业最突出的优势。一是可从高寒山区到低矮河谷分春、秋、冬、早春4季种植(简称“4季种植”);二是高二半山区是优质种薯繁殖基地;三是规模大,2013年种植面积为300.6万亩、总产量330万t、产值30亿元;四有一定科技含量,有马铃薯育繁体系和脱毒马铃薯“一分地工程”推广模式、生物多样性种植(与玉米套种)、高墒垄作等。

3.6.2发展的主要短板。4季种植和优质种薯繁殖基地优势未发挥;产业基础弱,主要是基地的基础设施差,加工企业少,以鲜薯销售为主、附加值低。

3.6.3对策措施。优化“4季种植”的品种和规模;鲜销商品薯和种薯商品化同步推进;加大加工企业扶持力度。

3.7荞麦虽然荞麦的保健作用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认可,昭通高寒山区是其最适宜种植区,2013年种植面积为36.75万亩、总产量4.5万t、产值1.35亿元。由于产量低、轮作周期长、比较效益低、企业拉动能力弱,难以做大做强形成优势产业。

4研究结论

通过对昭通市高原特色农业优势种植业产业分析认为,天麻、苹果、蔬菜和魔芋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蚕桑、马铃薯也有优势。建议优先着力打造天麻和苹果产业,做成昭通的名片;蔬菜产业发展潜力大,可以通过提升冬早蔬菜,加大夏秋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有序开发小春型反季蔬菜和野生蔬菜,逐步做大做强蔬菜产业;魔芋产业需要政府扶持引导建立优质种芋繁殖基地,加大白魔芋和花魔芋两个地方栽培标准的示范推广普及力度,促进转型升级;蚕桑产业,抓住国家实施“东桑西移”计划的机遇,夯实发展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可以进一步做大;马铃薯产业要优化“4季”种植的品种和规模,通过打时间差来赢得市场,同时加大种薯商品化力度,壮大马铃薯产业;荞麦不宜列为优势种植业扶持发展,但应加大高产优质品种选育推广力度,引导有序发展;昭通高原特色农业一定要依托其环境清洁的优势,在无公害生产的基础上打造绿色、有机品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双元.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青海民族研究,2009(3):40-45.

[2]文艳林.川西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思路[J].农村经济,2010(5):74-76.

[3]曾黎琼,武卫,段玉云,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魔芋产业的发展优势与策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33(6):717-721.

[4]张海翔.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技术支持体系[J].云南社会科学,2013(4):83-87.

[5]张汝坤,朱云,时玲,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探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292-295,300.

[6]阮建雯,可斌,张汝坤,等.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要求[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1):36-39.

[7]汪楹.金融服务滇西边境山区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J].西南金融,2013(9):73-76.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特色农业

红城镇有农业人口2.5万人,并于2018年全部脱贫摘帽。红城镇有耕地27.99km2,其中浇地1226hm2,山旱地1573hm2,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近年来,为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优化种植业结构,形成林、果、菜、粮、药、草相融合的综合种植结构,红城镇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体建设、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引进试验草红花、甜叶菊、青蒿、、枸杞等中药材新品种等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的稳步推进,红城镇农业将迎来新的、良好发展态势,为农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实现提供可靠支撑。

1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1.1平衡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

对农产品市场的健康、良好发展而言,平衡农产品的供需关系至关重要,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户经济效益的提升。而积极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实际上就需要以市场供需关系为重要依据,围绕市场变化情况以及地方农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调整策略,进而很好地平衡农产品市场供需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市场的脱节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市场需求往往难以得到充分满足,同时容易引发大量农产品囤积的问题。

1.2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社会对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的农业发展也要以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为关键。而推动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不仅能因地制宜地优化地方农业发展,还能对先进科技进行充分利用,更能合理规划绿色农产品的种植生产方案,从多个维度为农产品生产质量的提升注入活力。在现代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做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更是能够更好地针对消费者需求有方向、有目的地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1]。

1.3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已经是必然方向和趋势。农业产业化发展涉及到多个领域和方面,如大规模生产、机械化种植、产业链条构建等,种植业结构调整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根据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合理调整相应的种植业结构,能够切实优化产业结构,配合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发展,可以切实提高产业化发展水平。

2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常见问题

2.1思想认知不到位

虽然种植业结构调整极为重要,但是依旧有不少农户对此缺乏正确认知,甚至有大量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对此缺乏重视,导致相应的结构调整工作难以有效落实。在思想认知不到位的情况下,种植业结构调整很容易陷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情况,各种政策、法律往往难以落到实处,相应的调整效果也难以令人完全满意。

2.2组织与资金支持不够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是一项规模巨大、周期长远的工作,涉及到多个领域、主体、层面,需要安全的组织结构以及足够的资金作为基础支持。但是目前基层农业建设体系尚不健全,组织结构不够完善,相应的权责体系有所缺陷,并不利于基层种植业结构的有效改革。与此同时,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也较为常见。一方面,基层政府的财政资金较为有限,能用于支持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更是少之又少;另一方面,广大农户往往缺乏足够资金,更是难以提供足够资金配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组织与资金两方面的支持不到位,直接影响和限制了相应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良好开展。

2.3技术力量薄弱

要想有效调整农业种植业结构,除了从整体上做好相应的规划之外,还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不管是先进的农业种植生产技术,还是各种先进的农业设备设施乃至物联网技术等,均是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和保障。但是农户往往文化水平较低,对先进生产技术的掌握不足,再加上资金、政策、技术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基层农业的科技兴农实践面临着一定阻碍。

2.4科学决策水平偏低

进行科学决策是推动种植业结构有效、良好转型的关键。但是目前基层农业发展中的科学决策水平往往较低。首先,缺乏顶层设计与长远规划。部分基层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往往是基于短期效益的考量,而且缺乏对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关注,导致相应的决策水平较低。其次,信息更新与掌握不到位。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信息作为支撑,但是由于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不到位、信息共享体系不健全,导致相应的决策往往缺乏足够信息支持[2]。最后,忽视特色发展。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保障实际调整效果的一大要点。但是基层种植业结构调整决策的制定往往存在照搬其他地区决策的情况,并不能有效构建特色种植业。

3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

3.1全面加强基层思想认知引导

只有切实强化基层所有人员的正确认知,才能为农业种植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奠定基础。一方面,面向广大农户落实现代农业发展相关的思想引领和认知教育工作,拓展包含广播、电视、文件、会议、新媒体等在内的各种宣传渠道,促使农户更新认知并积极配合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关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面向基层干部以及各岗位人员,则需要落实思想认知教育和责任体系构建相结合的基础工作,促使基层人员重视种植业结构调整并积极落实相关工作。

3.2综合完善保障机制

基层种植业结构调整需要多维度的有力保障,方能在实践中保障相关工作有序、良好落实。首先,健全基层组织结构体系。种植业结构调整涉及到多方主体,包括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户、农村合作社等。只有在多方主体的良好协作之下,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关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地推进与落实,切实避免浪费大量资源、职能冲突、多方矛盾等问题。对相应的组织结构体系加以健全,形成多方主体共同协作的良好局面,并对具体的权责进行合理、明确划分,在良好权责体系的支撑下保障种植业结构的切实调整。其次,强化政策保障。政策对农业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具有导向和保障作用。地方政府需要以国家政策为基础,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与扶持政策,以合适的政策指导相应的项目建设与工作开展,同时吸引广大农户积极参与及配合,有效保障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良好落实。最后,强化资金保障。坚持践行专款专用原则,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建设相应的农业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合理调整财政资金配置、使用与管理策略,同时积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尽可能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农业建设之中,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既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也要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的有效落实,并推动资金使用效率的切实提升,从而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金保障种植业结构的可靠调整[3]。

3.3积极推动科技兴农发展

科技兴农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有着积极作用。一方面,科技兴农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种植作物在面积、产量方面的快速增长,以免产业结构调整造成长时间的农业种植经济效益下滑;另一方面,科技兴农能够保障农作物种植生产质量,对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阻碍和难题进行有效应对和处理,避免出现因质量水平较低而影响地方农业正常发展的情况。科技兴农既要对传统农业的“家养鸡,村跑猪,人耕种,牛拉犁,粪便发酵肥”的低产低效益模式进行变革,也要对“滥用工业化尿素、化肥以及农药”的环境不友好模式加以改变,围绕科技、生态、环保探索绿色化、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合理规划科技兴农发展方案,在明确地方农业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农业技术基础建设和应用,加强农业种植产业示范园建设,大力建设农业设施,做好农机与农技推广工作,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农业企业聚焦、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无土栽培、有机农业产业化发展、智慧农业等探索可行的科技兴农路径。

3.4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不但可以为种植业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支持,也能全面深化对农产品市场信息等的综合分析,进而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必要依据。地方政府需要以加强基层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合理制定相应的建设发展规划,同时从软硬件层面强化创造良好条件,并落实一体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合理选择农业种植ERP管理软件,深化信息化管理平台与地方种植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农业种植一条龙管理。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产品市场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多种平台及时向政府部门、农业企业、农村合作社、农户等提供优质信息,为相应的农业种植生产以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通过一体化平台实现种植生产的运营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成本管理、计划管理、安全及质量追溯的集中化处理,大幅提升种植生产的管理水平,在降低时间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益,动态化地联系农产品市场与农业种植生产。而将物联网技术运用于果园管理和蔬菜大棚管理等方面,不仅能够对种植生产环境的有效采集与实时监控,还能实现对大棚环境的动态化、智能化调整,构建可靠的防盗报警系统,切实推动果园种植与蔬菜大棚种植水平的综合提升,并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带来更为可靠的支持。借助现代化大棚进行绿色蔬菜栽培种植,能够构建集温度控制、灌溉控制、施肥控制、虫害控制、精密智能化除草、远程控制、绿色蔬菜全程信息化管理、蔬菜生长环境预测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而在种植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从种植生产的质量、效益出发,切实推动相应调整活动的顺利实施,减轻种植生产问题对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阻碍。

3.5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发展特色农业既是因地制宜地调整种植业结构的体现,也是充分发挥地方农业优势以及契合市场需求的结果。地方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地域性、商品性、经济高效性、市场需求的易变性与局限性等因素,合理制定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及方案,通过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在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农民增收、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做到提高农民收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竞争力、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特色农业的发展通常可围绕观光休闲农业、特色加工业、特色林果业、特色种植业、坝子农业、立体农业、基塘农业、灌溉农业等展开,具体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与创新。在明确特色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需要强化导向与管理,认真规划,增加投入,大力应用科技的力量,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土地使用特权流转,树立品牌,全方位推动特色农业的良好发展,进而为种植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提供支撑及保障。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层面看,种植反季节蔬菜、种植特种蔬菜、发展特种粮食、打造特色林果品牌、依靠农业种植发展特色加工业、发展农家乐、建设生态旅游体系、打造梨花节等特色节日等,均是能够凸显地方农业特色并推动种植业结构良好调整的可行措施。

3.6拓展并完善产业链

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层面,往往需要健全的产业链作为支撑。针对目前种植产业链普遍存在的上游种业分散、中游种植小农占主导、行业集中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农产品加工体系不健全、品牌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积极推动产业链的持续拓展与逐步完善,采取各种措施打造覆盖面广、合理衔接上中下游、产品附加值高、品牌影响力大的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产业化发展并提高相应的经济效益,进而更好地实现种植业结构调整。

4结束语

综上可知,对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是新时期背景下农业发展的一大重心。在坚持贯彻因地制宜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从整体上对地方农业种植业结构现状进行准确把握,弄清楚相应的结构调整与转型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而针对性进行合理规划,构建科学可行的实践方案,采取各种措施强化保障,逐步推动种植业结构的有效、良好调整。

参考文献

[1]马玉林,聂斌.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与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0):118-119.

[2]陈义霞.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对策[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0(8):146.

[3]李红敏.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策略[J].乡村科技,2018(31):29-30.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6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按照国务院、农业部关于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以加强高毒农药监管为核心,以规范无公害基地生产、推广安全合理用药技术为手段,以建立连锁经营、开展专业化防治和建立可追溯制度为途径,以健全完善监管规章制度为保障,深入开展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不断提高我省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的监管,特别是加强对高毒农药的监管,提高我省农药产品质量水平,彻底杜绝甲胺磷等5种国家禁用高毒农药在我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对收缴的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药要按照危险化学品处置要求,做到100%销毁。通过加强种植业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程监管,严防农药、重金属或其它有害物质超标的种植业产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对10万亩以上蔬菜大县、5万亩以上的水果、茶叶大县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农药残留抽检,抽检率达100%,种植业鲜食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提高1个百分点。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高毒农药专项检查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我厅《*年广东省开展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前一阶段开展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10月份对辖区内的农药生产和经营单位统一组织一次拉网式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农药生产企业和农药经营单位是否存在违法生产、销售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及其制剂的违法行为,彻底查清辖区内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库存情况,对查获的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要依法收缴,收缴的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药要按照有关危险化学品处置要求100%销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立案查处,涉嫌构成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开展农药质量和标签抽查。

今年10月,省农药检定所负责牵头组织一次农药质量和标签抽查,要求抽查质量和标签数量各150个,重点抽查5种高毒农药的替代产品和近年来抽查发现存在质量问题的农药产品,重点检测是否添加甲胺磷等禁用农药或其他非登记农药有效成分,对抽查中发现质量或标签不合格的产品要及时依法查处。

(三)加强种植业产品生产基地监管。

各地要对种植业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进行检查,确保产品环境(包括大气、水质和土壤等)符合国家或农业部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标准。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落实无公害生产技术,督促和指导生产者完善管理手段,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使我省种植业生产水平有明显提高。加强对辖区内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的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和指导农户建立健全农药的采购和使用记录档案,实施农业生产中农药药用可追溯制度。在专项整治期间,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无公害生产基地、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种植大户的农药使用情况进行一至两次全面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单位是否有农药使用记录档案、是否存在违规使用农药问题,并了解农药使用者掌握安全用药技术的情况。对违规使用高毒农药或未到施药安全间隔期采收农产品等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四)加大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力度。

9-11月,结合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强对种植业产品中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重点监测蔬菜、水果、茶叶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组织对10万亩以上蔬菜大县、5万亩以上水果、茶叶大县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抽检,抽检率要达到100%。

(五)加强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和技术的推广。

做好甲胺磷等5种高毒有机磷农药替代产品的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是做好高毒农药禁限用工作的关键,各地农业部门要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荐的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和配套技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对环境影响小、防治效果好、价格适宜的农药新品种,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逐步减少高毒农药在我省的使用量,减少农药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六)加强安全用药技术的宣传和培训。

各地要继续采取举办农民学校、培训班、现场宣传咨询等形式加强对有关法律法规、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和种植业技术等的宣传和培训,使广大农民充分认识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危害性,使广大农民自觉停止使用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科学选用高效、低毒、安全的农药品种,增强广大农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我省科学用药技术水平。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加强对专项整治工作的领导,强化组织协调,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职责任务和奖惩措施,统一调配力量,统一协调行动,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监管到位,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周密部署,明确责任。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协调行动,做到“五个结合”,即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落实部里措施与督促地方工作相结合,推广关键技术与加强管理结合,有效措施落实与宣传培训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确保落实各项专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健全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分工,强化属地管理和部门责任。对因工作不力,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加强部门协作,完善协调机制。

加强与公安、工商、质监、安监、环保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各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形成部门间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机制,尽快建立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督促检查,及时总结上报。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7篇

为进一步提高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和我部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总体要求,现就加强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次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协调,成立专门的领导班子,抽调专门人员,结合本地农药管理和种植业产品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各地要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农市发[*]22号)的总体要求和《农业部种植业系统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见附件)的具体安排,制定本地高毒农药和种植业产品监管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明确本地专项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专项整治行动的具体内容、工作月历及每项工作的责任人,加强工作检查和督导,确保各项整治措施的落实。

二、加大农药监管力度

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属的农药管理机构要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集中开展一次农药质量与标签监督检查(检查方案见附件2)。重点检查是否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加大处罚力度;对涉嫌刑事犯罪的,要按规定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涉及跨省大案要案,要及时上报我部;对于查处过程中收缴的高毒农药和假劣农药,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与当地环保部门进行沟通,按照有关危险化学品处置要求,做到100%销毁。

三、强化无公害基地监管

一要开展产地环境整治。各地要对种植业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进行检查,产地环境(大气、农用水质、土壤)必须符合国家或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生产基地必须建立在农业生态环境良好,没有或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废弃物、医疗污水和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污染的区域。农用灌溉水源受污染和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农药残留量高且短期内不能转换的地块要坚决退出生产。二要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落实无公害关键技术。各地要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综合生产技术的培训推广,严格执行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农药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要进一步完善田间档案记录制度,摸索产地编码和产品编码方法,以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实施主体,以包装上市的农产品为控制对象,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方案见附件4)。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出口示范基地可以按照GAP(良好农业规范)操作细则来组织生产,积极开展GAP体系认证试点。三要加大农残监测力度。各省(市、区)要以10万亩以上蔬菜大县、5万亩以上的水果、茶叶大县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为重点,近期组织全面抽检,抽检率要达到100%。蔬菜以叶菜类为主在9月、11月各抽检一次;茶叶重点对9月或10月份的秋茶进行抽检;水果以苹果、柑橘和梨为重点在10月或11月进行抽检。

四、搞好宣传与培训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8篇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情况

(一)小春粮食生产和冬季农业开况

今年我市小春粮油增产的主要原因:

(3)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农民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近几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投入持续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广大农户种植粮油积极性高涨。种粮补贴、农资补贴、油菜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各种补贴使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加之,随着冬季农业开发的带动,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小麦、啤饲大麦的价格在高位运行,油菜籽价格也在持续上涨,使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大多数农户发展小春粮油生产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为我市作好小春粮油生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了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从去年秋播开始,全市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小麦、油菜、马铃薯、啤饲大麦新品种,大力推广实用栽培技术,使秋播科技含量提高,加之前期气温适宜,土壤墒情好,光照充足,小麦、油菜出苗整齐,生长健壮。年初,虽然遭受干旱和低温冻害,但灾后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农户,科学指导,田间管理措施如追肥、清沟、防病治虫及时到位,加之三月份以来,气温回升快,光照条件好,苗情转化明显,油菜生长得到迅速恢复。据分析,今年全市小春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已成定局。

(二)当前大春生产进度和落实情况

(三)优势特色农作物种植情况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区域布局仍然是今年工作的重点,按照局党组的指导意见,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优质粮油品种的示范推广;二是各类原料基地的建设;三是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今年种植业结构调整计划种植各类经济作物89万亩。从各县(区)实施情况看,完成计划任务没有问题。将按以下区域布局开展:金沙江河谷区以种植优质杂交稻优势粳稻为主,永胜南片和华坪以热果和冬春蔬菜为主,玉龙、古城发展优质小麦、优质油菜,玉龙、古城、宁蒗以苹果、夏秋冷凉蔬菜、马铃薯以及优质芸豆为主基本形成区域布局的格局。农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区域布局初见成效。冬季是我市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拿钱”季节,在稳定粮豆生产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增强农民发展经济作物的积极性,扩大经济作物生产。

(四)农业科技措施落实情况

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根据省农业厅云农(种植)字〔2009〕6号文件精神,按照《*省2009年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的总体布置和要求,我市分区县分作物完成了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按照选用优良品种,组装先进栽培技术,增加投入,加强培训,提高单产,增加效益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通过核心片高产示范和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规范化和机械化种植,今年各承担单位高度重视,前期工作扎实有效,为整个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奠定了良好基础。

粮食作物间套种:

为了我市粮食生产发展,确保2009年粮食生产目标43万吨,在全市推广以间套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技术。该项技术具有增产、增收、抗病和减少生产成本等优点,是农业生产中一项创新性新技术,由*农业大学挂钩指导。根据云农(种植)字〔2009〕6号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方案,按照“核心区、示范片、辐射带”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全市核心区面积3万亩,中心示范样板25万亩,带动推广面积100万亩,主要在水稻、玉米、马铃薯、白芸豆等主要农作物生产中进行间套种技术推广实施。

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进展情况:

(五)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

按照要求,全市及时把各类种粮补贴、种子补贴、油菜补贴、农机具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发放到农户手中,发放主要采取“一卡通”方式发放,个别难予实施“一卡通”的地方,采取现金发放,并严格建档立帐,加强监督检查。截止目前,我市在贯彻执行支农惠农政策上无任何违法违纪现象。

(六)上半年农用物资就位供应和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1、农用物资情况

根据历年春耕农用物资的调运销售情况,据市供销社数据统计,根据库存情况分析,化学肥料均比上年同期大幅度增长,能够完全满足春耕生产的需要;化学农药和农用薄膜类库存也比往年增加,根据往年销售情况分析,完全能够满足春耕和各种自然灾害的需要,价格由于全球经济运行的影响,部份农资价格比上年略高。

2、主要农产品价格情况

二、上半年种植业工作的主要亮点

1、认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取得成效。上半年按照局党组的总体思路,认真实施农业部、省农业厅重大科技推广项目:完成退耕还林中低产田地改造前期规划和实施工作;完成一区四县全覆盖测土配方施肥各项工作;完成农作物高产创建前期组织布局工作;完成农作物生物多样性小春间套种技术推广工作;完成冬季农业开发年初计划目标任务;完成生态产业苹果、青梅、芒果的规划和育苗工作。同时种植业站所还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和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他试验示范推广项目。

2、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与项目挂钩。上半年在开展各项科技推广项目时,做到项目与科技培训和科技示范挂钩,截止5月底,全市各区县共开展各种科技培训和现场示范437场次,培训农民15775人次,印发各种资料18860份。

3、华坪县早春旱地西瓜生产收益好。华坪县种植西瓜已经有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华坪县积极发展早春旱地西瓜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西瓜种植面积也逐年扩大,2009年全县共推广种植早春旱地西瓜2372亩,产值达620多万元。亩产值一般在3000元以上。早春旱地西瓜具有耐旱、早熟、品质好等特点,加之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属于短、平、快项目。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从上半年的工作情况及生产表现情况看,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但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干旱影响突出,全市区域内3—4月持续干旱,降雨与上年同期相比较,偏少75%。到5月29日才出现大降雨水,因此全市有10%左右的面积因干旱而推迟播种,有5%左右的已种作物遭受旱灾需补植补种。

二是今年农用物资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价格不稳定,特别是种子价格上涨过大,直接增加农民负担,农业生产性投入成本大幅增加。

三是农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受世界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市场购买力下降,农产品价格普遍下滑。另一方面,受金融危机波及,农民工就业的岗位减少,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失业返乡,农民劳务收入锐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要实现预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压力。

四是农业试验、示范、推广经费不足,农业科技项目得不到的更多的资金支持,许多重大的科技措施得不到及时推广应用。

四、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统筹兼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抓好大春作物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认真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抓好防洪防涝各项准备工作。

(二)发挥优势,加大各项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特别是结合实施项目大力举办各种示范样板,加强科技培训,鼓励科技创新,加速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三)加强督促检查,认真组织和实施好在建的农业项目,特别是搞好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高产创建活动、农作物生物多样性间套种等农业项目的建设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四)提前做好晚秋作物和冬季农业开发的计划安排,以标准化生产为目标,争取新的一年冬农开发取得明显成效。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9篇

一、乐居乡农业发展概况

二、乐居乡农业种植发展具体规划及扶持资金概算

〈一〉苹果生产

乐居乡现有苹果面积8000亩,通过近二十余年的发展,果农管理水平和果园收入都得到了较快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果农的科技意识低,管理水平落后,低产果园面积较大,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致使亩产量不高,果品档次低,亩收入低或增产不增收。因此,要提高苹果单产,提高果品质量,增加果农收入,必须加大对4000亩低产果园的改造力度,改于以下技术措施的综合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冬季整形修剪;加强灌水;(4)进行人工或壁蜂授粉;(5)加大疏花疏果力度;(6)普及果实套袋;(7)加强夏季修剪;(8)进行配方施肥;(9)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10)进行果园种草;(11)铺设反光膜等。主要技术实施扶持资金概算为:

2、壁蜂授粉:计划推广壁蜂授粉技术500亩,每亩补助果农40元(实际成本70元),需金费2万元。

3、果实套袋:计划4000亩果实套袋2千万个,每个补助果农0.03元,需金费60万元。

4、配方施肥:计划4000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每亩补助果农20元,需金费8万元。

5、推广银色反光膜:计划示范1000亩反光膜,每亩成本费350元,每亩补助果农100元,需金费10万元。

以上项目共需扶持资金85万元。

(二)水稻生产

乐居乡现有水稻种植面积7700亩,制约水稻增产的因素主要是施用钾肥及微肥不足,水稻稻瘟病及8月低温,因此,排除自然因素不可抗拒外,必须进行配方施肥增施钾肥项目和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全年计划实施增施钾肥项目2000亩,每亩补助农户20元,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三)玉米生产

乐居乡常年种植玉米8000亩,主要以玉米套马铃薯2:2种植,制约玉米增产的主要因素是常规点种,叶向杂乱,光合作用差。因此,全年计划推广玉米单株定向种植2000亩,实行每亩补助农户20元种子费,需金费4万元,技术培训费1万元,合计5万元。

(四)马铃薯生产

农业种植业范文第10篇

会议指出,党的十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要求,要牢牢把握新机遇,进一步增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生产规模化、种植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组织化的要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挖掘资源和科技潜力,推进现代种植业发展。努力实现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千方百计保障粮食自给率稳定在95%以上,力争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稳定、棉糖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基本稳定、蔬菜供应基本稳定的目标。

会议强调,明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要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力度再加大,措施再加强,千方百计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和种植业全面发展。在粮食发展目标上,力争实现“两增一稳”,即夏粮增产、早稻增产和秋粮稳定,确保总产稳定在10500亿斤以上。

会议要求,各级农业部门要继续务实创新,攻坚克难,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高产创建,扎实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在落实好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继续在5个整地(市)、50个整县(市)、500个整乡(镇)推进整建制创建试点;选择100个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产创建示范片开展“百企千社联千片”对接试点;组织开展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对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集中力量、重点突破,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二是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大力发展北方城市设施蔬菜。重点抓好5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优势产区基地和蔬菜集约化育苗场建设,加大南方冬季瓜菜北运基地建设,开展北方城市冬季蔬菜开发试点,确保市场均衡供应和价格稳定。同时,稳定棉花、糖料种植面积,推广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增加水果、茶叶、蚕桑等经济作物有效供给。

三是扎实推进科学防灾减灾,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提早制定预案,分重点区域、主要作物和关键环节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及时墒情监测信息,适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分类指导,科学救灾;落实好“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

四是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努力实现“虫口夺粮”。分作物、分地区、分病虫制定病虫害防控方案,确保重大病虫防控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大力推进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重点扶持100个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1000个示范片,10000个防治服务组织,力争统防统治覆盖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强化重大植物疫情监管,加快现代植保建设。

五是深入推进科学施肥,进一步提高土肥水利用效率。选择100个县、1000个乡、10000个村,深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百千万”整建制推进行动,促进配方肥到田;扎实开展土壤有机质提升行动,构建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网络体系,提升耕地质量;继续建设100个节水农业示范县,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六是加强农药监管,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农药管理条例》宣传贯彻,继续开展“农药市场监管与法制建设年”活动,完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推动落实低毒低残留农药补贴政策,加快推进小作物农药登记。

上一篇:中医治疗范文 下一篇:单位文化建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