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21:48:10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 农科类本科生 综合实践能力

一、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1.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2003年学院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按照仪器设备功能对实验设备进行了合理配置,将原来由教研室管理的15个实验室整合为目前的6个实验室。在管理体制上实行院系两级管理,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和实验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2006年学院借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机,加大了实验课学时,整合了实验内容,增加了综合性和开放性实验。为了彻底解决依附在课程中的实验难以确保教学质量的问题,增强实验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内容进行融合重组,单独设立实验课。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增加了设计和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实验课质量。

二、改革实习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调整实习方案

将以往二段制实习调整为第六学期一段制实习。即第六学期利用5~6周时间集中学习专业课程,然后利用20周时间进行作物完整生长周期的实习。

2.加强实习过程管理

根据大学有关实践教学环节的规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生产实习的规章制度。实习前各系互请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对不同专业的实习学生进行专题培训。

三、狠抓毕业论文(设计)的全程质量监控管理,促进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提高

近年来由于扩招,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的局面,学院进一步强化了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对毕业论文组织、选题、指导老师、评分指标体系和监控及论文答辩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毕业论文(设计)应突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和文档管理进行了全面规范。通过上述改革,学院各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设计(论文)的教学活动,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提高学生科研能力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自2002年起,学校开展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简称SRP)活动,农学院共承担SRP项目200多项,在教师的指导下有700余名学生进入了科研训练计划,学生受益面超过30%,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学生参与在公开期刊发表的论文达30余篇,其中学生以第一作者有12篇。

五、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毕业论文没有与生产实习有效结合

学院要求各专业第四学期末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步选题工作,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查阅文献撰写开题报告,进行毕业论文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第五学期学生功课比较多,学生只能投入很少的精力实验,而第六学期学生上五周课就下去参加生产实习了,实习内容与部分学生选择毕业论文内容关联度不高,第七学期多数学生主要精力忙于考研,第八学期学生又忙于联系工作单位,没有充沛的时间投入到毕业论文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将毕业论文(设计)与生产实习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的指导力量和实践环境。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在题目的拟订和确定上,坚持选题与生产、科研实际相结合,既要有科研训练背景,又要有较强的实践价值。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办学定位为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一定位就要求学校一方面要培养为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型人才。为此,在我们可以让打算直接就业型的这部分学生选作贴近生产实际方面的论文并让他们选择到生产单位实习,让学生在实习中收集与论文有关的数据,通过调研或与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上升为毕业论文课题,同时还可能帮助实习单位解决一些生产上的难题。让打算继续深造的学生选作与科研实际相结合的论文,实习时选择到科研院所参与科研项目,从事科学研究,使他们感觉到浓厚的科研气氛,有助于提高交流与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这种结合方式不仅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而且能大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显著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

2.大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没有与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有机结合

参加SRP的学生都是二三年级的本科生,申请上项目,二年级的学生还有点时间可实验,三年级的学生正好下去实习,SRP的内容大多与生产实习内容无关,同时,由SRP项目上升为毕业论文的也很少,这样三年级的学生投入SRP的时间很少,这就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二年级学生科研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同时也影响到SRP项目和毕业论文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对策:将大学生研究计划(SRP)项目与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有机结合。在SRP项目和毕业论文选题上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科研实际。并将SRP项目上升为毕业论文,进一步推动SRP项目成果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延续工作,使学生科研创新活动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不仅能增强生产实习的实效性,还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3.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的调整,原有的实习内容已不适应这种变化。势必影响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对策: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当前兵团农业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现已大面积推广大马力农机具、机采棉以及滴灌,精量播种等种植业十大主体技术。种植模式改变,势必影响农业生产的变革,栽培措施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及时调整教学生产实习内容,将最新、最前沿专业知识向学生传授,增强学生专业知识实用性,熟悉当前农业生产动态,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以适应当前生产实际。

参考文献:

[1]桂萍等.加强实践教学 确保人才培养质量[J].大学时代论坛,2007,(1).

[2]李鲁华等.植物生产类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0,(3).

[3]瞿志印.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9,(8).

[4]黄立宏,龚理专,李勇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育,2009,(6).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化大农业;农学;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5-0131-02

现代化大农业是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由落后的传统农业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大农业人才是强农的根本,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层次农业人才的重任。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应该转换培养模式,走实现自身价值的特色化发展之路,以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对高水平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这也是体现高校社会职能、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为了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我们在农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改革。教学实践表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和专业素养。

一、明确培养目标

农学类专业主要以大田农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综合性等共同特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农学专业学生除了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外,同时还应该具有科研管理能力、农业技术推广能力等专业技术能力,能够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与农业相关的教学与科研、经营与管理、研发与推广等工作的综合型、应用型农业高科技人才。

二、转变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充实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1]。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要求农业人才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知识并重,即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联系,能够快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并指导实践,所以对实践教学要求更多,因此学校设置“3+1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大学本科为四年,学生在学校学习三年,主要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最后一年在企业或者是涉农单位开展各种专业实践、毕业实习、专业实训等内容。通过在企业和涉农企事业单位一年的实践锻炼,着重提高学生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的专业知识更加系统化,有效地弥补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通过实践锻炼也让学生对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自己有了客观的定位,看到了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和能力上的不足,增加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增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更加深了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显著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三、培养关键能力

现代社会的经济、科技形势发生了巨大变革,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如果长期固守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必然会导致农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不相适应,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需要相脱离。传统的课程体系,突出的特点是专业壁垒森严,专业色彩浓厚。除公共课程外,多数的课程设置都是围绕一个狭窄的专业培养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农业复合型人才,除了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需要具有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能力、沟通能力、群众工作和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要促进学生知学统一,具有创新性和创造性。所以,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中,应避免课程体系单一、结构失衡,突出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边缘叉性课程,具体可以分成几个类别: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理论课程、科技讲座课程、身心教育课程和文化素质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包括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法律法规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经济管理课程、交际与礼仪课程、文学基础等课程。改革后,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等人文素养。

四、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按照重视能力培养、拓宽知识领域的教育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专业定位、学科发展、专业指导思想和特色,结合当地的农业发展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学生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学分在总学分中所占的比重。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在学生参与科研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给学生以适当的科研奖励,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热情。同时在投身科研的过程中,学生切身感知到农业科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确定自身的努力方向。联系与农学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如作物化学调控、作物逆境生理学、农业推广学、绿色食品生产等,将专业技能训练课程与基础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及生产实践相结合。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升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与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删减掉不同课程实践教学中的重复内容,减少课时,节约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选修其他专业课程,拓宽知识领域。通过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五、加强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创业是推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现代化大农业背景下,更需要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农业人才。200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更大程度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2]。这说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就业问题的又一有效途径。当前,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加。面对这种形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根据农学类专业的特点,利用依托垦区的资源优势,为学生提供创业培训环境,开展农资经销、特色农产品开发、种子生产与经营、动植物生产等相关的创业培训,从国家政策、市场经济分析及管件技术环节上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除了开展创业课程外,还举办创业大赛、创业工作坊、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案例分析等,联系知名企业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教育。由于创业本身就体现了开办和首创的艰辛与风险,因此在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模式、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培训质量,提高创业的成功率。从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来看,大学生毕业后,先“就业”获得对在公司工作的“经验感知”,而后从事“创业”活动,其“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更大[3]。因此,在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就业教育。

六、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是整个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既是对本科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一个综合检验[4]。农学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担当着指导农业生产的重任,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农业院校毕业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论文创新性不强、重复选题、对实践指导性弱、论文写作不规范等,学院建立健全了毕业论文实施细则,制定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规章制度,组建督查组,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实施、教师指导、答辩等环节进行监督,对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实行追责,建立毕业论文的奖惩制度,完善导师制度。入学教育中增加导师与学生交流环节,将导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课题组。由于农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多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一年,因此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鼓励学生早进课题组,尽早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鼓励大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等科研培训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灵活安排毕业论文答辩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毕业论文,有助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宏涛,曹丽颖,吴a冬.关于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8-50.

[2] 万荣根,曲小远.新时期大学生创业教育市场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79-83.

[3] [美]德雷克・博克.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第2版[M].侯定凯,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08-211.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37-03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LIN Qiao-ling HE Hong * YI Run-hua

(Agricultural College,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8)

Abstract The status reformation and practice of practices teaching system for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were introduced,including methods and content,open laboratories,construction of training bases and thesis management,etc. By preliminary try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ation promoted students' operative skill and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and improved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stimulated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Key words plant protection specialty;practice teaching;reform;pratice

植物保护专业是传统植物生产类主干专业之一。该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广东海洋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多数到农化企业或乡镇农技部门就业,从事农药营销、植保技术服务等工作,还有部分学生读研继续深造。这不仅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在以往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课的从属,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国内不少农业院校都已就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改革[1-12]。广东海洋大学积极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实践教学,以满足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1 教学方法与内容的改革

1.1 教学方法改革

过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主要是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验证性教学,该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和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改革措施: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上实验课前一周教师提前给学生安排讨论的题目,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做好准备。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结合学生讨论的实际,做好引导,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二是结合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实施现场教学。如农业昆虫学与农业植物病理学等实验课上,教师可针对教学内容适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田间地头,观察识别病虫,采集病虫害标本,跟随指导解疑。通过此过程,学生身临其境,形象生动地观察认识了以往只在课本和PPT上看到的常见病虫害,也掌握了常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大大提高了其学习兴趣。三是鼓励学生采集标本,参与教具制作,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广东海洋大学校园周边植被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植物标本贮藏库。根据季节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组织学生制作成套病虫害标本,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丰富实验室的标本贮藏量,为学生的实验教学增加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1.2 教学内容改革

植物保护专业许多课程实验都属于验证性内容,如普通昆虫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内容多是对常见昆虫和病菌的识别与鉴定,以往学生只要按实验指导步骤进行操作就能顺利完成实验,这样学生只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常规的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方法,但缺乏动脑思考、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使得真正能够合理地设计实验并就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办法的学生不多。为改变此弊端,广东海洋大学开展了以下内容的改革:一是在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增加了技能性、设计型综合实验。如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项目中增加了植物病原菌分离及其培养基设计这一综合性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采集各种植物病害标本,并根据病原菌的特性,设计、配制培养基,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培养基对病原菌生长、分离效果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二是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了技能训练课,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技能训练课包括植物病理学基础、昆虫学基础、植物病害防控、农业害虫防控等四大模块,每个技能训练课20个学时,形成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与专业技能、专业技术应用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三是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根据农业生产现状和出现的新问题,设计实习的内容。课程的实验课与生产实习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农业昆虫学实验课与生产实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害虫的发生以及生物学特点,进一步提出防治的方法与措施,并在实践实习中加以确认。学生觉得能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了其学习兴趣,锻炼了其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开放实验室,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

以往的实验室管理,仪器分散,功能不全,利用率低,相互独立。部分实验室仅供学生上课使用,不对本科生进行开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广东海洋大学对实验室进行整改,把教学实验室与科研实验室进行整合,成立大植保实验平台,实验室总面积近1 000 m2,近3年来添置实验仪器设备费用超过300万元。实验室由专人负责,做到人、财、物资源共享,实行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对本专业学生全面开放。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周末与寒暑假时间自由出入实验室,大大方便了学生做实验。同时推行本科生科研导师制,由指导老师负责本科生科研选题及实验室安全、卫生等问题,避免学生盲目操作。本科生与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导师可以挑选学生,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理想的导师。导师可以先为学生选择研究主题,通过研究实践,使学生逐步掌握选题的技巧。特别是导师自己有科研课题时,能够让学生尽早参与课题的研究,对锻炼和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学生随导师进入相应的实验室,与其他研究生一起,协助导师做些教学和科研的辅助工作,增加了其实践机会,增强对其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实践证明,学生对科研导师制反响较大,参与积极性很高,班级学生参与率几乎达到100%。同时广东海洋大学还利用该实验室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广东省和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挑战杯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已有多名学生获得校级以上创新大赛或挑战杯竞赛奖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3 实训基地的建设

实训基地是保证学生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基地,也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确实提高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广东海洋大学因地制宜在校内外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实训基地。

3.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植物保护专业是隶属于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11个涉农的本科专业之一,为搞好该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广东海洋大学充分利用学院已建有的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和园艺研究所等条件,并结合学院其他专业如农学、生物技术、园林、园艺等相关专业的校内教学、科研、生产等资源,在校内建立了水稻、甘蔗、果树、蔬菜及热带植物等病虫害观测圃,为相关专业课程从“黑板”教学走向“现场”教学,将书本上抽象的“植物病虫发生与防治”变得具体、生动、形象,为实现理论与生产实践的无缝对接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该专业还组织学生按作物种类对其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调查,以了解、掌握校内各主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其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法提出建议,较好地实现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锻炼、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道德极为重要的一环。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广东海洋大学加强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结合当地热带农业特色,广东海洋大学分别建立了南亚所热带植物实习基地、廉江红橙实习基地、徐闻香蕉与蔬菜实习基地、雷州蚕桑实习基地及湖光农场实习基地等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不仅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生产实习的顺利进行。

4 强化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性的集中反映,是衡量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与水平,结合农科专业高等教育特点,广东海洋大学在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与指导工作中进行了如下改革。一是严把毕业论文选题与内容关。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是一人一题,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论文内容必须是学术研究性论文,不仅要有广度,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创新性。二是严把指导教师关。要求指导毕业论文的教师必须有课题支持,以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严把毕业论文答辩关。答辩时专业成立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格式、独创性等进行全面严格审查,对不合要求的论文一律不准答辩;答辩时要求每人进行独立答辩,由答辩委员根据学生毕业论文的水平、答辩表现等,对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做出客观、公正评价。四是强化了毕业论文的过程管理。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必须有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报告、指导教师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等。为保证学生能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广东海洋大学除建立植物保护专业实验室平台、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制度外,在教学安排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在学生进入三年级时即开始安排、组织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工作,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毕业论文的研究工作,一改过去四年级时才开始进行毕业论文研究工作的状况,这样不仅在时间跨度上可以涵盖农作物一个完整的生长发育期,以保证研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靠性,同时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认真思考与总结,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与水平。通过改革,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范围逐步扩大,研究深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毕业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已有多篇毕业论文在校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

5 结语

通过对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践,激发了学生对该专业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明显提升该专业的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就业率,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由于植物保护专业涉及面广,又受地域等主客观条件限制,虽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这只是一个初步的尝试,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广东海洋大学将不断努力,确保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综合素质、适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植物保护专业人才。

6 参考文献

[1] 廖胜刚.创新实践教学:对接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市场需求[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与研究,2005(1):94-96.

[2] 龚国淑,黄云,张敏,等.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2(S1):29-31.

[3] 郭胜.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5(3):40.

[4] 康涛,卢毅,刘小高.当前综合性院校农科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89-94.

[5] 贺桂欣,王久兴,齐永顺,等.论创业教育视野下的园艺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21(2):64-67.

[6] 高必达,余映波,李红玫.植保专业动态应变教学体系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1(2):65,84.

[7] 赵明.植物保护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0):85.

[8] 郑春龙,邵红艳.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85-86.

[9] 黎东升.农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高等农业教育,2001(8):64-65.

[10] 樊东,王晓云,赵奎军.农科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4(1):18-21.

[11] 于莉,安立龙,徐春厚,等.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4(7):9-11.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05-03

一、引 言

毕业论文的写作与答辩是本科教学与实践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目的在于总结、消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也是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综合思维能力及文字综合表达能力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现实情况是,在管理学科研究与实践中定量分析、数学模型运用越来越多,管理类本科生的数学分析能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其创新思维和文字综合表达能力却越来越差,开题盲目,写作抄袭,答辩走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即以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教学管理为例,提出建立以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等3个维度为核心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3I”模型,从而加强对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二、“3I”模型

毕业论文教学中过程的每个环节出现质量问题都会对最终的论文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为此课题组多年来对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析,在指导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课题组对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从开题、撰写到答辩的诸多环节中所涉及的各类主体进行了分析,对若干典型质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发现有效提高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因素除去学生自身的主客观因素外,还有赖于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与此密切相关的各主体的共同努力。若将质量良好的管理类毕业论文看作是一只稳固的板凳的话,那么支撑其站立的三个腿柱则分别为学校提供的健全的制度(Institution)、导师提供的智力支持(Intellect)和企业所提供的理论切入实践的接口(Interface),这就构成了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见图1)。由此可见,要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就必须从各环节中最典型的问题入手,建立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密切配合的多维立体化质量保障体系。

图1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的3I板凳模型

三、毕业论文教学过程管理中典型的质量问题

本科毕业论文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它由多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构成。为摸清和了解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于2010年6月份对安徽财经大学管理学院四个本科专业毕业生撰写毕业论文情况进行了调研。问卷通过邮件方式向学院6个班级毕业生发放,共回收问卷137份,其中有效问卷134份。调研报告对选题来源、选题与企业接轨、学生和指导教师作用和态度以及论文答辩的重视程度等方面出现的典型问题作了具体分析。

1.论文开题阶段的质量问题

开题是毕业论文工作的龙头,一般包括毕业论文写作辅导、论文选题、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写作提纲,其中选题质量是毕业论文质量的起点。

(1)毕业论文选题原因。论文选题应能切实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大学本科生所学知识程度的承受能力,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没有一个思路清晰、可查相关资料充实的毕业论文选题是很难最终获得成功的。然而,根据图2,受调查者中,近1/3的学生认为选择自己毕业论文题目主要基于是否好写的角度出发的,同时,还有16%的学生选题居然是随便挑选的,选题随意性由此可见一斑(见图2)。

图2毕业论文选题原因

(2)选题与企业接轨情况。通常本科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和毕业实习是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可以发现专业领域内有实际研究意义的论文选题,同时管理专业尤其要求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所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第一线,所以通过增加学生论文撰写中的企业实际实习环节是十分必要的。而根据调研结果(见图3),多数论文仅将所实习企业用作简单的例子来佐证论点(42%),而选择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无关”的也达到25%。由此得知,当前学生论文撰写中,实习企业所提

* 本文得到了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09sk147)、安徽财经大学2009年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编号:ACJ YZD200902)的共同资助

供的研究素材所占比重微乎其微,使得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之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

图3实习企业在论文撰写中的作用

2.论文写作阶段的质量问题

从学生层面看,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独立学习、自觉学习和积极学习的自主化学习过程。从教师层面看毕业论文指导就是一个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的过程。因此,论文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生和老师对论文完成的态度。

(1)学生论文完成态度。据课题组成员了解,相当部分的学生不太重视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他们认为学校教学部门和指导教师并不会根据他们撰写论文的质量而给出差异较大的评判结果。这一点可以从调研结果中证实:69%的受访者对他们完成论文的评价是“闭门造车,网上搜集资料,东拼西凑完成”,甚至有11%的学生采用“交给他人完成”的方式来写毕业论文(见图4)。另外,从论文完成所用时间来看,在四周以内完成论文的比例达到82%,其中两周以内完成的比例也达到48%,可以看出,学生用在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是非常短促的。

图4论文完成过程情况

(2)指导教师作用和态度。论文指导过程中,教师既不能放羊式指导,也不能手把手进行。在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选项的认知上,23%的学生认为其导师在指导论文上起到了严格监督,主动指导的作用;而31%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比较认真,能正确引导;只有13%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负责任,得过且过(见图5)。

图5学生对于教师主导作用评价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的质量问题

图6学生对教师答辩提问的评价情况

在答辩过程中,老师的答辩问题是考察论文的真实性、学生对选题的把握程度以及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老师答辩问题作用这一选项的认知上,48%的学生认为指导老师的答辩问题非常合适,能正确引导学生对论文的把握;23%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答辩问题比较合适,对论文内容有一定了解;2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答辩问题过难,自己无法回答;9%的学生认为老师不负责任,没有答辩问题(见图6)。

四、以“3I”体系为基础,加强论文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

针对上述各环节典型的质量问题,最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基于全过程管理的“3I”质量保障体系,从学校、导师以及企业等3个维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管理与监控,形成最大合力,切实保障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1.强化过程管理,健全学校制度保障。

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高校教学管理部门不能只在布置上严格要求,而疏于过程管理,应对论文每一个环节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具体要求,使论文管理更加规范。

在做毕业论文前应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让教师和学生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做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杜绝抄袭现象;在选题阶段,教学管理部门要精心安排师生见面会,组织好开题之前的毕业论文教学辅导,督促教师的认真指导、鼓励师生间的定期交流;在写作阶段,通过订立教学进度表和教师指导手册等规章让师生明晰相应时间节点,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期中检查,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监控,发现问题马上令其改正,并检查整改效果;在答辩阶段,要规范答辩程序,必须成立毕业论文答辩指导委员会并实行论文指导教师回避制度、严格答辩程序、撰写答辩评语等。

2.加强引导作用,完善导师智力支持。

毕业论文指导是一个依据教学设计方案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既不能放羊式指导,也不能手把手进行。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将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在选题阶段,教师要严把命题关,完善选题管理办法,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社会发展在本专业、本领域的情况,启发学生结合专业特点确定论文题目;在写作阶段,教师应着力启发、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论文的观点,确立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形成研究思路,拟定论文提纲,制定写作计划,完成写作学习的任务;在答辩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正式答辩前,预先进行1~2次小范围的试讲,帮助学生熟悉答辩程序,克服紧张心理,教师要提前对答辩学生的论文仔细阅读,准备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选题,更准确的考核论文的真实性。

3.强调论文案例化,拓宽企业实践的接口。

由于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直接面向生产经营和技术推广第一线,因此,对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要求很高。而如果采用案例化的论文形式,将学生的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管理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论文研究的现实价值而不致选题空洞乏味,还有益于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

在选题阶段,对于处在实习阶段的毕业生,要求其结合所在实习工作岗位特点和情况,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典型和具体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确定选题,整理并形成毕业设计;在写作阶段,鼓励学生在能力和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的收集、整理案例资料,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案例研究相关的数据测算;在答辩阶段,引导学生对其所写案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综上所述,提高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是一项复杂的多维立体化的任务,必须敢于创新和改革,针对可能出现的典型的质量问题,从论文教学全过程出发,建立以学校制度安排、导师智力支持以及企业的实践接口等3个维度为核心的毕业论文质量保障“3I”模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断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文忠.对创新视角下的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作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1):134~136

2 刘冬华、刘福成.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3I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09(6):176~178

3 李桂兰、李明贤.提高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5(7):64~67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毕业论文论点的确立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实践论》。《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 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xx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

式:

一是纵向排列形式。

--上位论点一下位论点--……

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是横向并列形式。

中心论点>(一)下位论点>(二)>一、上位论点>(三)>......>二、>三、>......在上图中各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毕业论文加《快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进步初探》一文剖析了导致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技术进步意识不强;

第二,缺乏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第三,技改资金筹措难,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差;

第四,尚未建立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

上述四点就是一种横向并列的关系,它们分别从不同侧面阐述了导致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四)论点的价值原则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排列形式。中心--上位论点一下位论点--……论点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二是横向并列形式。中心论点>(一)下位论点>(二)>

一、上位论点>(三)>......>

二、>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

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式:

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是横向并列形式。

在上图中各从属论点呈现横向并列的形式,这些从属论点从事物的不同侧面论证中心论点。例如毕业论文加《快我国丝绸工业技术进步初探》一文剖析了导致丝绸工业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

第一,企业技术进步意识不强;

第二,缺乏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

第三,技改资金筹措难,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差;

第四,尚未建立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实践论》。《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版权所有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

式:

一是纵向排列形式。

--上位论点一下位论点--……

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文章的论点表明作者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是作者的立场和世界观的直接反映。毫无疑问,任何一篇论文都必须有论点。论文价值的大小首先要看其论点是否正确。所以确立论点,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关键。论文的论点是从对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不能先定论点,后找适合证明论点的材料。论点的形成,就是对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提炼的过程。有人认为提出论点是在搜集材料之前,这往往表现为毕业论文的撰写的第一步是确定毕业论文的题目。而实际情况是最早确定的一般都是选题的方向,比如,选定的是关于企业管理方面的题目,选定的是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题目,等等。最后确定具体题目,则是在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有的学生确实是一开始就确定了具体题目,他之所以有这个把握或下这一决心是建立在已掌握了一定材料的基础上。

作为一篇毕业论文,其论点应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种事物的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的认识又只能在对大量材料的分析过程中逐渐形成。因此,确立论文的论点,必须从分析材料入手,关于这个过程,同志有过如下精辟的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实践论》。《选集》四卷合订本,第268页)

这里,首先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就是要对所掌握的材料加以鉴别,弄清它所反映的是真象,还是假象;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是事物的主流,还是事物的支流。只有经过这样仔细地鉴别,弄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才会有真实可靠的论据,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形成正确的论点。譬如,有位学生在几年前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推广处于颠峰的时期,准备写一篇有关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文章,且决定从其作用正面展开来撰写。该学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搜集了大批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发现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弊端:单纯的放权让利由于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府可以左右企业命运的状况,政府与企业之间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便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必然具有对政策的依赖性;扩大自后,企业如果提高资产营运效率,便可相应增加自有资金和增加职工收入,因而企业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动机。企业的这种依赖性和利润刺激机制交合在一起,会诱发出种种非合理的企业行为,如追求短期行为,投资需求过旺等等。于是,这位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的分析,得出“承包经营责任制也是有其局限性”的真实结论,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形成正确的论点之后,就要“由此及被,由表及里”,对掌握的材料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找到事物的内部联系或规律性,形成文章的论点和逻辑体系。所谓理论概括,就是从大量个别的具体材料中找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的东西。一般来说,掌握的材料越全面,从中概括出的论点越具有普遍意义。但是,对具体材料进行理论概括,并不是只停留在简单地对具体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因为这还只是现象的罗列,还必须深入一步进行分析、判断,找出这些现象的本质,从中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只有这样,文章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所以,文章论点的确立,实际上是调查研究的问题,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问题。那种从主观的框框出发,以框框套材料,以材料填框框的主观主义做法是要不得的。

当然,提炼、确立正确的论点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常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材料很多,看了之后,一无所得,表明原来所获材料是“贫矿”,提炼不出精华来。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另换方向,进行新的资料搜集工作,而已有资料不必急于处理掉,很可能在另一场合有用,可保留下来作为资料储备;二是发现材料很多,信息蕴藏量很大,这就要求你很好地思索,在反复比较中加以选择、提炼,舍去与论题无关的材料,确立一个明确的观点;三是发现自己分析材料得出的论点早已为别人谈过,而且别人阐述得比自己还要高明。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如下办法:其一把别人的精彩意见,经过自己的消化理解,重新构思,用不同的材料,说明自己的观点;其二改变论述的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

从材料的提炼中确立论点要力求正确,并有新的见解。确立的论点,首先要能说服自己,做到有理有据。如果自己都认为不妥当,那就须赶快重新研究材料,重新提炼。做到论点不但能说服自己,而且能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样论文撰写就有了把握。为此毕业论文的作者,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还要虚心地向导师请教,求得指导。除导师之外,还应得到其他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导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理论基础厚、思路广、经验多,经过他们的指导可以少走弯路。

二、确立论点应掌握的原则

(一)论点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就是要求毕业论文的作者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并揭示其规律。这首先要求论点正确。如果论点不正确,就会使整篇论文归于失败,比如《论中国的农村改革》一文中说:“中国的农村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性环节,农村的改革之路也成为城市改革的必经之路。”这个论点是不正确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显然,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因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状况不同,经济社会环境不同,走的也是不同具体形式的改革之路,这也是十分明显的,如果以农村改革的模式来框定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也为实践所证实。所以,论点要正确,并不是很容易的,作者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出合乎客观实际的结论。

其次,论点的表达要准确。如果表达不准确,就不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并且会给阅读者带来困惑。如《谈谈物业流通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为了强调物业流通的重要地位,提出:“物业流通能使价值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得以实现。”这就使阅读者困惑不解了。众所周知,商业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态,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使商品的转移和价值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而文中所讲的物业流通可以转移价值,并使价值增值得以实现是什么意思呢,实质上作者的原意是指物业流通中耗费的费用是生产性流通费用,这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在一个恰当的限度内,其耗费可以转移到商品上,并且可以使其价值增值,为物业流通领域的经营者带来利润。但由于作者表达的不准确,引起了认识上的歧义。

(二)论点的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与科学性是密切相关的。科学性要求实事求是,客观性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性要求对于客观事物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然后从中引出符合实际的结论。写毕业论文的常见毛病就是带着先入为主的框框去找材料。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最大忌讳,因为客观事物是极其复杂的,随时可以找到一些例子或个别材料来证实某一论点,但不能反映客观实际。例如,在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这一农村经营新形式在全国各地出现,对这一新的经营形式作如何评价呢?当时,浙江某市的一主管部门领导层对此持否定态度,为证明其论点的正确,专门组织调研班子,奔赴该市各地农村专门搜集由于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集体经济瓦解,农村生产力遭到破坏的材料,确实,当时是可以找到这样的材料的。但由于搞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集体经济更为巩固,生产力得到了快速发展的事例却更多。用个别例子得出一个结论,作出一个判断,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只能是错误的判断。列宁说:“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尊重客观实际,要从实际中去粗取精,得出结论,决不可凭自己的好恶去捕捉。

(三)论点的创新性原则

毕业论文要求作者有自己的见解,要求创新性。所谓创新就是能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创新不是轻易可以做到的,要填补某一学科的空白,或填补某一学科的某些方面的空白,这是大专、本科学生较难胜任的,但在两方面却为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留下了较大的创新空间。

一是补充性论点。由于人的认识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即使一种新观点出现,当时看来是完善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总会发现原有观点的不足之处,所以,可以说,绝大部分已有的研究成果都给后世留下了补充性的研究课题。比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的理论,但社会发展到今天,实践提出了服务是否是商品的问题,这正是我们需要补充研究的领域,由此我们可以提出诸如“论邮电商品的价格确定”、“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初探”等等一大批具有补充性价值的新论点。

二是匡正性论点。补充性论点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与发展,而匡正性论点则是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与纠正。这种匡正性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通说(即流行的说法或观点)的纠正,另一方面是对新出现的某种观点不足之处的纠正。比如,曾有一段时间,不少人把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作为企业唯一的分配形式,而实际上企业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企业需要实行多种形式的分配制度,不能搞“一刀切”,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以“谈谈岗位技能工资的适应性”来论述岗位技能工资的实施也是有其局限性的,就很有意义。

(四)论点的价值原则

作者在毕业论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定要具有价值意义。其价值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所确定的中心论点应该与经济社会生活和科学文化事业密切相关,即关系到干百万人利益成为千百万人关注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二是确定的中心论点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或者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具有学术价值,甚至不知在什么时候会产生出它不可估量的意义。虽然,作为毕业论文的价值所在多表现在第一类,但不可忽视有少量不可多得的闪耀着学术价值的毕业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论据使用

写论文必须首先确立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要贯穿于论文的始终。但是,如果只有中心论点而没有若干与之相联系的从属论点,中心论点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因此,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之后,还必须形成若干从属论点,通过这些从属论点把中心论点加以展开,使之得到充分的论证和说明。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写的《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一文,其中心论点便是文章的标题。为了论证这个中心论点,文章提出了如下四个从属论点。

第一,根据我国建国30年的历史经验来看,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增长7.2%的速度并不算高;

第二,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这是当时的提法,作者注)的最直接的技术经济保证,就在于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版权所有

第三,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最重要的还是靠工业自身的迅速发展。因为工业是大头,其总产值一般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0%左右,而当前发展工业生产的最重要最现实的措施,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第四,为了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就要提高折旧率,并且原则上还必须把折旧基金归还企业掌握和使用。

文章通过上述四个从属论点,具体地、贴切地论证了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就中心论点来讲,这些从属论点就是其论据,当然,这些从属论点(称为上位论点)还可继续有其他次级从属论点(称为下位论点)来论证,这样次级从属论点就成为这些从属论点的论据了。

在论点与论据的安排中展开论证,这种展开一般有两种形

式:

一是纵向排列形式。

--上位论点一下位论点--……

在上图中各论点之间呈逐步深入的递进关系。例如,上例提出二十年翻两番不仅有政治保证而且有技术经济保证这一中心论点,接着提出这一技术经济保证是我们已经找到了迅速发展农业和工业的正确道路这一上位论点,紧接着又提出了走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这一下位论点,而要加速企业的技术改造,文章提出要提高折旧率,并将折2日基金留归企业使用。以上论点论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为中心论点的确立,建立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农业推广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本科教育;课题组活动;体会;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80-2

0 引言

在高等教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形势下,我国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教育,包括其他专业本科教育都面临着培养出的人才就业难的考验,尤其是面临着中专与专科教育层次人才的竞争与挑战,因为多数涉农企业与非研发企业不需要高学历人才,而需要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毕业生。在不利的条件下如何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一改以往本科毕业生的基础知识牢靠而实际操作能力相对薄弱的缺憾,突显出本科毕业生的优势与竞争力,提升本科人才的就业率和创业能力,这将是新形势下本科教育从业人员首应考验和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延边大学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过程中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成功范例为例,详细阐述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在新形势下对课题组活动进行的改革、完善与思考,期待为其他学科、专业的本科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1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和高校合校浪潮的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的实施,以及畜牧与兽医业的产业化、集约化的逐步深入,对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标准和新的要求,多数企业单位不想人才高消费,更倾向于专业基础知识一般,而动手能力强的中专或专科的动物医学人才。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出现了人员饱和或过饱和的局面,动物医学系本科毕业生想进入事业单位更是难上加难,这要求我们农业高校动物医学系要适应新的局面与挑战,及时做出合理化调整,无论在专业方向与专业软硬件配备上,还是在具体的教育与教学环节的改革上,都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与合理化整改,这将是我们继续开展教育教学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针对不利的新局面与新挑战,动物医学系选派资深人士深入用人单位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报告,经召开全系大会进行研讨,最终总结出三点共识。一是专业名称过于老化,专业方向过于单一;二是我们教学内容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盲区;三是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相对薄弱,进入企业需要较长时间培训与适应才能进入角色。

基于经调查研究形成的三点共识,延边大学农学院兽医系(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前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改,具体归纳为三大整改举措。首先将兽医系的名称改为动物医学系,将兽医专业名称改为动物医学专业,将卫生检疫专业停办,增加生物技术新专业方向;其次将以往应用的较为陈旧的教材换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其他部级教材;再次充分利用动物医学系的现有资源,开展以导师制为基础的课题组活动。

1.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可行性

早在1999年,动物医学系就提出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设想,当时尚属新鲜事物,难免会遭到其他系或专业的质疑和非议,但经过多年的实践,事实证明在农业高校开展课题组活动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在当时动物医学系现有的教育与教学资源基础上,开展课题组活动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动物医学系属于延边大学农学院传统老系,办学实力和科研实力较为雄厚,拥有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等两个办学层次,硕士专业包括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和临床兽医学等三个专业方向,并拥有对内兼对外的教学实习基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在科研方面,约95%以上的教师均有校级以上科研课题,多年科研总经费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以上的软件与硬件条件为我们实施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支撑与保障。具体讲,充足的科研经费为开展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硕士专业的研究生所开展的科研课题为本科课题组活动提供了科研平台;延边大学动物医院对外服务社会业务为本科学生接触动物病例提供了机会。可见,无论在资金、平台,还是在基地上对为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提供了可行性保障。

2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实施办法

2.1 做好动员工作

首先是对教师的动员。通过召开全系教师大会,向大家介绍当前国家教育形势、专业生存现状、学生就业形势和课题组活动初衷等思考,使全体教师能认清新形势、新需求,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以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办学目标,充分认识开展课题组活动的重要性。在统一思想的前提下,制定“课题组活动实施方案”,明确课题组指导教师的职责,将课题组活动效果与年终教师等级评定和年终奖金相挂钩,激励指导教师参与活动的认同感与积极性。

其次要做好学生动员工作。从新生开学教育到大二课题组活动正式开始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经学前教育、就业培训、模拟招聘会等多种渠道,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明确本科毕业生与中专毕业生以及专科毕业生相比存在动手能力差的弱点,想缓解我们的弱点,发挥我们的优势,就要从大学二年级投入到能锻炼我们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课题组活动之中,将我们从书本中学到的基础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善于发现和总结,以此再指导实践工作与课堂学习的良性学习模式。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自发地意识到,只有参与课题组活动才能使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和生存本领。

2.2 做好申报课题组的协调工作

学生申报课题组应采取自愿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申报制度。即以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基础,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也要考虑指导教师的科研需要,使学生与指导教师之间达到默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题组活动顺利实施与开展。为此,系里采取墙报、板报、专题介绍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能了解全系教师的研究领域、科研方向、项目资金等情况,在此前提下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课题组活动申请表,指导教师将按照自己的需求从中遴选本科课题生,对于未被选中的学生,以采取第二轮、第三轮等自愿申报,直到课题组分组完成。

2.3 做好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的结合工作

延边大学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大学,对本科生的培养要求远高于其他一般性院校,尤其在本科生毕业论文环节。对于动物医学系两个专业的本科学生,延边大学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短短一学期时间完成三项如此繁重的内容很难实现。课题组活动为此提供了可能,因为本科学生在第八学期之前的时间里,可以利用课题组活动对本专业的科研前沿、科研内容、科研手段、选题领域和试验设计等有个深刻的领悟与认知,避免了第八学期本科毕业论文过程中手足无措的尴尬局面。

课题组活动与本科毕业论文紧密结合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首先本科学生在大学二年级进驻指导教师的课题组后,由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实验室、实验设施和实验仪器,以及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向学生介绍指导教师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构想,让学生逐步熟悉实验室的日常运转流程,期间负责一些简单的实验准备工作;其次在熟悉实验室和掌握基本实验操作后,指导教师与学生深入沟通,确定本科学生课题组活动研究内容,并制定研究计划;第三在指导教师的监督与观察下,发现本科学生在课题组活动中能基本独立完成相关研究工作,且对所研究领域有一定的体会和理解后,由指导教师为本科学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拟定试验方案和实施细则,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实践与研究和毕业论文撰写等三项工作。

3 动物医学系本科教育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3.1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收效

近些年,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本科生课题组活动,在本科学生的实际动手与操作、独立完成科学研究内容、应对临床病例等能力培养方面收效显著。动物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85%升到2011年的94%;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从2007年的71%升到2011年的90%。用人单位的反馈显示,多数企业和个体单位认为,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能很快掌握本职工作的关键技术,很多本科毕业生在几年内成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技术能手。多数事业单位认为,我们的本科毕业生在文字处理与文章撰写方面,以及协调各级关系与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方面能力极为突出,以上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一改以往对毕业生动手能力差、积极性不够等怨言。

3.2 开展课题组活动的体会与思考

在新形势与新挑战下,延边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培养出的本科学生之所以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与好评,都得益于我们在办学过程中能与时俱进,能深入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及时开展教育教学改革,适时推出开展课题组活动这一新举措。

在开展课题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收获是喜人的,是显著的,也是值得在其他学科与专业进行推广的。但在实施课题组活动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在实施初期制定的方案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甚至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用人单位不仅对我们的本科毕业生有好的赞誉,还存在不满意的方面,如对集体协作能力差、团队意识薄弱等。这都将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淑玲,高旭.开展课题组活动培养创新型人才[J].现代教育科学,2003,10:27-28.

[2] 张默,张艳,周明亮.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2-3,3:25-28.

[3] 于娜,张航.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2-4,4:57-59.

[4] 戚业国.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反思[J].中国高等教育,2012,9:35-37.

上一篇:农业经济硕士论文范文 下一篇:农业综合开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