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成本范文

时间:2023-03-20 12:53:57

农业生产成本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1篇

参考文献:农业生产;成本控制;标准化作业

一、农业生产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自然、社会因素影响大

农业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农业受到气候、地形、水文、土壤和微生物等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及其综合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农业的生产受到社会需求和经济、技术水平的制约,所以农业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还要受到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可控制性。

(二)节约意识较薄弱

原材料近几年来价格不断上涨,如最常用的肥料――尿素来说,2010年每顿尿素的价格是1714.98元,而2011年5月份就上涨到了2034.2元/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上涨了319.22元/吨,涨幅达到18.6%。可某些单位报领时不算成本帐,只管领,用不完造成浪费这都是管理中的失误,是造成加大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劳动力成本上升

在农忙季节农村经常出现“用工荒”。近几年来,市场对民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民工的工资的大幅增加。就人工插秧费用方面,2014年,A公司种植业中心平均每亩人工插秧费用为152.42元,2015年人工插秧费用增加到了189.5元每亩,每亩增加了37.08元,涨幅为28%。尽管如此,还很难招到合适的工人。

(四)原材料发挥作用不到位

在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及其他原材料等在使用时往往存在着浪费的问题。某些农业单位在农田打药水时管理疏忽,驾驶员为了尽快多打几亩田增加收益,药水喷洒过程中车速较快,本该打完一条田的药水量,有的药水箱回来后竟然还有15公分(约0.25吨)的剩余药水,使虫害无法有效控制,最后清洗时白白放掉药水。若按每次打药水浪费2%来计算,平均每年要增加40万左右的不必要支出。

二、提升农业生产成本控制水准的对策

(一)强化意识宣教完善制度构建

应该在公司内部,对所有部门所有层级的所有员工,根据具体实务层面的不同情况,启动频率不一的宣贯和说教,培育打造全员重视成本管理的氛围,进而促成全员参与成本管控的形势。比如2015年A公司推出精细化管理年活动,加强现场管理、过程管理,对生产管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建立相应的制度,如A公司在实际工作中实行用经济考核指标量化的方法控制生产成本,督促农业生产单位在控制生产成本上下功夫,认真管理田间作业,做到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

(二)厉行标准化作业确保定额发放

做到生产资料需用多少就发放多少,不能以职工想领多少就领多少。有的单位职工不算成本账,只管领,造成材料浪费严重,有的甚至因库存时间过长失效无法使用。所以在发放生产资料上要严格加以控制。如在农忙之前,各单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及时上报农忙所需物品计划,上级统计后再根据各队实际状况统一发放。材料发放后,各单位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互相调配,使各农资发挥最大使用价值。

(三)严控成本投入规避无序及无度

在前期储备阶段,将系列作物的系列环节中需要投入的成本情况,确定好有较好细致度的规划,在成本支出过程中严格遵循既有规划或规定,规避随意性过大及支出无序风险。以水稻播种为例,稻种的下种量、施肥量过多,就会造成浪费,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责任人要承担损失;若下种量、施肥量过少,就达不到保苗株数,肥料发挥不了作用,同样,责任人也要承担损失。在后勤方面,应在发放种子和肥料后及时收回蛇皮袋,用到恰当的地方,如秧田堵缺口,那么每年就可以节约海量条蛇皮袋。

(四)提升劳颖苊夥比叱杀局С

人工劳务费、机械作业费在成本中占的比重很大。费用结算时,很多是按工计算,即按天数计算。而有的劳务工素质较低,为了赚取更多的酬劳,会故意拖拉工作,完成不到位,劳动效率较低。可以指定2个责任人给作业的质量、数量打分,综合分数在90分以上的按标准兑现劳务费;分数每下降5个分,就扣10%的劳务费;分数在60分以下的,不予支付劳务费。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还可以起到督促工人高质量的完成工作。

三、提升农业生产成本控制水准的保障措施

(一)做好灾害防范措施,及时了解市场行情

应该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当期的天气预报,做好防范措施,将自然灾害降低到最低。同时应该定期做市场调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比如A公司某年6月中旬,根据气象预报将会有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各单位工作人员闻讯后立刻加班加点赶在暴雨之前连夜抢收小麦,最后成功完成我场今年小麦收割任务,降低损失近80万左右。基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应该及时预备天气情况,并在相关公司网站上披露,及时提醒各单位做好相应的措施。

(二)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持续优化知识结构

应该强化推进员工的培训工作,灵活举办各种培训活动,把和成本管控相关的理念及技能,渗透到所有员工素质及行为中,以为成本管控提供胜任能力基石。可以考虑批量引进高等院校专业性人才,应该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对技术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如利用院校企业合作契机,“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农作物生长不同时期特点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

(三)重视基础设施维修,注意固定资产的保养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生产成本;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中图分类号:F3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2-0067-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人们消费的农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和优质化的趋势。在新的形势下,农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必须顺应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积极改善种植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当前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品种结构单一,主要以价格低廉的劣质农产品为主;农村经济结构单一,仍以种植业为主,其它产业,如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物流业、农村旅游业等发展缓慢,所占的比例极低。有些地方政府为提高农民收入,强迫农民改变种植结构,如规定农民不得种植传统作物,改种价格较高的农作物,并免费提供种苗、化肥,还派遣技术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技术指导,但是,农民并不配合,有的甚至故意毁坏已经种植的优质作物而改种传统作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如何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这是我们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本文基于信息化的视角,探讨生产成本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及效应。

一、理论分析

(一)农民生产行为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和组织者,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民选择的结果。因此,为探讨阻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我们从农民的生产行为分析入手。

假设农民可以种植的农作物有n种,第i种农产品的价格为pi,其数学期望为E(pi),农民为证实该农产品价格需要付出成本Cxi,其中Cxi表示为平均每单位i产品的价格搜寻及证实成本,我们称之为信息成本,第i种农作物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为qi,占用的土地面积为ti,则第i种农作物的产量为qiti,第i种农产品劳动的单位成本为rli,第i种农产品单位产量的消耗的劳动数量为li,则第i种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成本为rliliqiti,第i种农产品资本的单位成本为rki,每单位i产品消耗的资本数量为ki,则第i种农产品消耗的资本成本为rkikiqiti,U表示农民的收入效用函数,它是收入的递增函数,即U′>0,我们假设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农民选择生产的第i种农产品投入的土地数量ti,以使自己的效用U最大,即:

Max U=U[(E ( pi )-cxi ) qi ti-rli li qi ti-rki ki qi ti]

在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基本上都是依靠家庭劳动人员来完成的,雇用他人共同进行农业劳动的极为少见。因此,对于每个农户来说,他能够提供的劳动总量是固定的,设他能提供的劳动力总量为L,则劳动的约束条件为:

l1 q1 t1 + l2 q2 t2 + …+ ln qn tn≤L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仅有小规模流转[1],每个农户的土地数量是固定的,设每个农户的总土地面积为T,则土地的约束条件为:

t1 + t2 + … +tn≤T

设农民融资额的最大限度为K,则融资的约束条件为:

k1 q1 t1 + k2 q2 t2 + …+ kn qn tn≤K

构造拉格朗日函数:

=U[(E ( pi )-cxi ) qi ti-rli li qi ti-rki ki qi ti] +λ(L- li qi ti)+μ(T- ti)+θ(K-ki qi ti)

其中,λ,μ,θ为常数,由库恩-塔克条件:

=(E ( pi )-cxi-rlili -rkiki) qiU′-λliqi-μ-θkiqi≤0

ti=ti [(E ( pi )-cxi-rlili -rkiki) qiU′-λliqi-μ-θkiqi] =0

由此可得: U′=

因为U′>0,这就要求E ( pi )-cxi-rlili -rkiki>0 (1)

(二)农产品期望价格

农产品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农民不知道第i种农产品的真实价格是多少,但知道其分布区间为[pi,pi],其中pi表示第i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下限,pi表示第i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上限,概率密度函数为fi ( x ),分布函数为Fi ( x ),Fi ( pi )=0,Fi ( pi )=1,则第i种农产品价格的数学期望为:E ( pi )=,它可以看作农产品的实际平均价格。若第i种农产品是新品种,由于是新品种,农民不能从过去的经验中了解其价格信息,农民只能从有限的几个渠道去了解。假设农民从农作物推广企业(如种子公司)或政府等渠道获得第i种农产品的价格为,如果> pi,则农民就能判断出该信息为假信息。因此,一般情况下≤ pi,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就会推测,农产品的价格pi肯定不会高于p*,因为,如果实际价格高于p*,则农作物推广企业或政府告诉农民该农产品的实际价格pi,更有利于其推广该种农作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民会认为该农产品的价格分布区间为[pi,p* ],此时,农民认为该农产品的平均价格为xfi ( x ) dx,它不大于实际的平均价格E ( pi )=xfi ( x ) dx。

(三)生产资本成本

第i种农产品消耗的资本成本rkiki由每单位该农产品消耗的资本数量ki和资本的价格rki共同决定。一般而言,对于新品种,每单位产量消耗的资本量往往远远大于传统农作物。这也导致了每单位新品种产量消耗的资本成本较高。而第i种农产品的资本价格rki与该农产品的风险有关,而风险由该农产品的收益波动性来衡量,一般用该农产品收益的方差来衡量。该农产品的收益Ri=pitiqi,农产品的价格的波动是由需求变动引起的,每个农民供给的产量都十分微小,可以认为某个农户改变产量对市场价格不会产生影响,而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变动与气候条件、耕种方式、技术条件有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农产品的价格与农产品的单位面积产量之间是独立的,则收益的方差为:

= D( Ri ) = D ( pi ti qi ) =D ( piqi ) = [ E ( pi qi )2- (E ( piqi ))2] =[E() E ()-(E ( pi ))2(E ( qi ))2] =[(D (pi) + (E ( pi ))2)(D ( qi )+(E( qi ))2)-(E( pi ))2(E( qi ))2]=[ + (E( pi ))2+(E( qi ))2] (2)

其中:=,=,这里的σip表示第i种农产品价格的标准差,σiq 表示第i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的标准差,fi ( y )是产量的分布密度函数, qi 表示第i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波动的下限,qi表示第i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波动的上限。

由此我们知道,产量的波动幅度、价格的波动幅度越大,收益的方差就越大。新品种由于对气候条件比较敏感,风调雨顺时单位面积产量高,而在气候条件稍微不利时产量就大幅下降,甚至绝收。同时,农民对新品种还不太熟悉,所以没有掌握种植该作物的技能,只能依赖于传统经验。因此,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新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往往波动很大,从而导致收益的方差很大。由于消费者对新型农产品不了解,而且新型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变化很快,因此,新型农产品的价格往往波动幅度很大,这也导致收益方差较大。

资本的价格是风险的递增函数,风险越大,资本的供给方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而农产品的风险常常表现为收益的波动性,用收益的标准差来表示,即rki=rki(σir),它是收益的方差σir的递增函数。由于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金融抑制”,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政府对正规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的利率控制,由于新品种的风险大,金融机构要按风险获得相应的收益率,但政府不允许提高贷款利率,因此,正规金融机构就不愿意向农民提供改善种植结构的贷款。

如图1所示,假设新品种的风险较高,为图中的,此时,资本提供者要求的收益率为,但政府规定,贷款利率必须为,不得提高,这种情况下,正规金融机构只愿意为风险不大于的项目提供贷款,而新品种由于风险太高就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机构贷款。这种情况下,农民要么放弃改善种植结构,要么求助于非正规金融,由于非正规金融处于政府的监管之外,其利率往往非常高,甚至很多是高利贷,这样,改善种植结构的资本成本rkiki必然非常高。

(四)生产信息成本

农民为了解农产品需求状况,需要搜集市场的各种信息来证实价格的真实性,这就需要支付相应的信息成本,这些成本主要有:

1.信息设备成本。为了搜集市场信息,农户必须购买获取信息的各种设备,如电脑、电话、电视机、通讯网络及相应的各种软件。我国农村农民比较分散,农民为安装电话,往往需要购买和铺设很长的电话线,农民为收看有线电视,不得不购买和架设很长的有线电视线,农民为上网,也需要花费高额资金购买网线,再从镇及以上的单位接入。同时,由于民族地区的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农民没有能力维护、保养、维修信息设备,往往不得不到很远的地方,花费重金找人帮助解决。因此,农民为了解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成本往往很高。对于传统产品,因为有多年经验,农产品信息已经成为共同知识,农民不需要购买信息设备就能获得。同时,传统农产品市场需求稳定,价格波动不大,农民甚至不需要了解市场需求信息,因此成本较低。而种植新品种,农民不知道市场价格如何,同时新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往往经常变化,且波动幅度很大,种植新品种的农民往往不得不随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这样,为获得市场信息,农民必须购买昂贵的设备,这样就导致改善种植结构的信息设备成本高昂。

2.信息分析成本。市场上的各种信息浩如烟海,有的是真信息,有的是假信息,有的有价值,有的纯粹是信息垃圾。农民搜集到这些信息,如何进行分析、分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将是十分困难的,付出的成本也将是高昂的。再加上这些信息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学科,农民不可能全部掌握这些知识,因此,有时不得不求助于专业机构,这又会带来咨询费、交通费等诸多费用。

3.学习教育成本。要搜集信息,就需要掌握信息搜集的方法,需要学习信息搜集、传递、加工的一些知识,需要学习信息设备的操作方法。但对于农民来说,由于其文化水平有限,学习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十分困难的,因此,为改善种植结构,强迫自己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成本非常高。

4.信息使用成本。信息分析后提取的有价值信息指导种植结构调整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如有些信息仅仅是片面信息、有的信息附加一些假设条件,有的信息虽然有价值,但只是按较大的置信度有价值。因此,在使用信息时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造成一些损失。

(五)生产劳动成本

生产一单位i产品的成本为rlili,其中li表示生产一单位i产品消耗的劳动数量,rli表示生产第i种农产品劳动的价格。对于传统农产品,生产一单位的农产品消耗的劳动较少,而种植新的农作物,则生产一单位的新型农产品消耗的劳动往往较多。劳动的价格rli是指农民生产第i种农产品的期望报酬,与劳动强度和劳动的机会成本有关。劳动强度越大,农民期望获得的报酬越高。种植新型农作物,一方面由于人们不熟悉如何种植和管理,需要不停地探索,导致劳动的强度较高。另一方面,新品种往往需要额外的经营管理,本身就需要较大的劳动强度,因此生产新型农产品,农民本身就期望获得较高的报酬,即rli较大。劳动的机会成本为农民把劳动用于其它方面的收入,如农民做小生意、打工等的收入,如果劳动用在这些方面的收入较高,则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期望报酬就越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工荒将成为我国经济的常态,农民工的工资将上升[2],则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期望报酬也将上升。因此,种植新型农作物的劳动成本很高。目前,很多地方的农民,虽然种植新品种的收入较高,但农民仍然不愿意种植新品种,原因就在于种植新品种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农民如果种植新品种,就需要呆在家里不能获得打工收入,而种植传统农作物需要付出的劳动较少,农民可以把农活交给老人等负责,自己可能外出务工,这样的收入更高。因此,从上述分析的因素影响,种植新型农作物常常导致E ( pi )-cxi-rlili -rkiki

二、信息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分析

农民是理性的,他是否调整产业结构,选择什么样的产业结构,取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与收益。如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收益大于成本,继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有利的,他会继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果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收益低于其成本,调整产业结构是不利的,此时,他不会调整产业结构。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收益为R,因为农民获取的信息越多,他越能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调整种植的品种结构或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其它工作,或者根据信息传播的知识和技术改进耕作方法。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收益R是关于信息I的递增函数,但是,信息I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成本既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增成本,也包括搜集信息的成本,一般来说,搜集的信息越多,成本越高,记该成本为C ( I ),C ( I )是关于信息I的递增函数。

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搜集的信息,信息越多,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获取的收益越多,调整产业结构的收益R是关于信息I的递增函数。因为获取信息需要获取信息的设施、设备等,因此,通过收集信息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本C存在固定成本,随着信息量的增加,信息收集成本递增。R与C相交于两点,第一个交点对应的信息量为I0,在这个交点左边,因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收益低于其成本,农民不会调整产业结构,在I0右边,调整产业结构的收益大于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本,这种情况下,农民会主动搜集信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我国农村就处于I0的左边,在信息量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因为搜集信息的固定成本高,而通过搜集信息获取的收益少,农民不会调整产业结构。因此,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农民获取的信息量迅速超过I0是必要的。农业信息化一方面能够增大农民的信息量,另一方面能够降低搜寻信息的成本。如图2所示,如果推进农村信息化,则能够使调整产业结构的成本曲线由C0下移至C1,则临界点由I0左移至I2,此时,产业结构调整的收益很容易超过成本,这样就有利于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3]。

三、结论

(一)农业信息化能够提高农产品新品种的期望价格

如果能够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则农民就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农产品需求的信息,甚至能够通过互联网等与农产品消费者直接沟通,农民把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农产品需求信息进行汇总,通过比较分析,则农民就能了解比较真实的农产品价格,则农产品的期望价格也会相应得到提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哪种农产品的期望价格高,农民就会种植哪种农作物。传统农作物,由于农民普遍种植,供给往往大于需求,价格较低,而新品种往往供给少,期望价格就比较高,就有可能吸引部分农民放弃种植传统农作物,改种新型农作物,这样就能促进农民改善种植结构。

(二)农业信息化降低资本成本

农业信息化能够促进技术的交流和传播,也有利于新思想、新思维的产生,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就是这些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因此,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农业的技术创新,而农业技术创新能够减少单位农产品产量消耗的资本数量。同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农民能够有多种渠道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农作物新品种的栽培技术。信息技术也能帮助农民改进新型农作物的栽培方法,就能降低农作物新品种产量的波动幅度,即新型农产品产量的标准差会下降。信息化的发展,也使得农民有多种渠道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能够及时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这样也有利于降低新型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幅度,即新型农产品价格的标准差。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种植新型农产品的风险,从而促使资本成本下降。

(三)农业信息化有助于降低农业信息成本

首先,农业信息化有利于降低信息设备成本。信息设备如通信网络等有很大部分是固定成本,我们记此成本为FC,如果只有一位农户使用该设备,则该农户要负担全部成本(FC)。正如前述分析,单个农户无法负担此成本。而在农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很多农户共同使用该设备,若农户有N人,则每个农户负担的成本为。显然,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该设备,每个农户负担的信息设备成本会越来越少。其次,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有利于降低信息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成本。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农民会逐渐学习信息化设备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同一地域的农民可以经常进行交流,相互切磋,这样,农民会逐渐掌握信息设备的维护、保养甚至是维修的知识和技能。因此,信息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成本会大幅下降。不仅如此,随着农业信息化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信息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服务,设立维护、保养、维修服务站点将变得有利图,这将会有部分农民独立出来,专门提供信息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服务,这将有利于信息设备的维护、保养、维修服务成本的降低。为了更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假设学习掌握维护、保养、维修技能需要付出成本为CI,在没有推进农业信息化的时候只有个别农民使用信息设备,该农民到外地接受该服务需要支付的费用加上交通费用等记为Ra,如果Ra>CI,若有农民专门设立维护、保养、维修站点,并向该农民收取费用Ra是可行的,此时提供该服务的农民获取的净收益为Ra-CI,这种情况下,农民支付的费用Ra是相当高的。如果Ra0,此时,肯定会有人设立该服务站点。但是,因为NRa-CI>0,即设立服务站点能够获得超额利润,会吸引其他人也设立服务站点,这对于先进入者是不利的。因此,先进入者为了避免其他人也进入,就会降低收费,直到NRb-CI=0为止,其中Rb表示现在收取的服务费。因此,农业信息化使得农民支付的维护、保养、维修服务的费用降低。最后,农业信息化使得农民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切磋信息分析、信息学习和信息使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信息分析成本、信息学习成本和信息使用成本。

(四)信息化能够降低劳动成本

农业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能够降低单位新型农产品消耗的劳动数量。同时,技术创新使得农业劳动变得更简单、更容易操作,劳动更省力,劳动的负效用将下降,农民种植新型农作物要求的期望报酬当然下降,即劳动的价格下降。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将能够实现E ( pi )-cxi-rlili -rkiki>0,这为改善农业种植结构提供了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 李忠斌,饶胤.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J].民族研究,2011(2):24-25.

[2] 蔡.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 [J].经济研究,2010(4):4-13.

[3] 李忠斌.信息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效应分析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3):579-582.

Study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n Informationalization Process

1.LI Zhongbin 2.WEN Xiaoguo 3.LI Junming

(1.2. South-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Wuhan Hubei 430074;

3. Mingda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cheng Jiangsu 224300)

Abstract: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s a long term strategic task for agriculture to face the competition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and quick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restrict factors to this adjustment , informationalization is one of these.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nformaitonalization could reduce various costs i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make farmers get more benefit in the process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adjustment.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3篇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农民普遍反映现在种地成本居高不下。江西省崇仁县相山镇枧上村农场主袁冬生今年租种了300多亩水稻,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300斤至1400斤,纯收入1000元左右。虽然获得丰收,生产成本上升还是让他的实际种植收益缩水了不少。袁冬生说,现在种地成本较高,如果用机械耕种收,每亩地生产成本合计1070元,这还不包括修理费、运输费、外雇排灌费等。

我国农业生产已经进入“高成本时代”。农业生产成本主要由农业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租地等要素投入成本构成。种子、化肥、农机、农膜、水、电、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劳动力成本在上涨;租地等要素投入成本也在上升,有的地方每亩地租金1000元,有的地方甚至达到2000元,这些直接推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目前农资价格相对稳定,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上涨,将成为今后影响农业生产成本上涨的长期因素。”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曹慧说。

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成为种粮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因为种地规模大,投入成本更高,也更重视成本核算。“我们只有通过扩大土地规模,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农业科学经营管理,化解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袁冬生说。

粮价上涨空间有限

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刚性增长,保持粮价合理性上涨,就成为保证粮食生产稳定的重要举措。这是因为粮食生产成本价格是粮食价格的下限,被称为“地板价格”,一旦粮价跌破生产成本价格,农民种粮就会亏损,种粮积极性就会受挫。

粮价上涨空间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因为粮价上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粮价被称为“百价之基”,是政府部门衡量未来通货膨胀的重要依据,对于稳定物价,稳定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至关重要。

粮价是居民消费价格(CPI)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以及受其影响的食品价格在CPI的权重占三分之一左右,对CPI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讲,食品容易受季节、气候、生产周期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起伏往往比较大,对CPI的影响也是经常性的。但我国粮食已经连续多年增产增收,所以粮价比较稳定。粮价稳,通胀抑。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资料,今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2.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4.9%。可见,粮价稳定,对于抑制通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粮食价格过快上涨必将带动农产品价格上涨,这将带动CPI持续走高,影响物价稳定。而且,CPI上涨会间接引起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进而推高农业生产成本,从而推动粮食价格上涨。因此,粮价上涨应该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既能保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又能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发挥政策组合拳作用

我国粮食虽然连续多年获得丰产丰收,但是受土地、水资源的限制,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压力仍然很大。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连续多年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水平,使粮价一直处于稳定上升通道。

然而,由于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大大抵消了粮食价格上涨给农民带来的好处,这无疑将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这是因为我国粮食种植还是以一家一户的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分散种植稀释了国家价格支持政策带来的利益,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粮食价格提高带来的好处非常少。因此,粮食价格支持政策应当向规模化种植倾斜,鼓励引导农民发展规模化经营,通过扩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还导致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产丰收的大背景下,“麦强面弱”、“稻强米弱”格局延续,粮食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一些小型的粮食加工企业在困境中被淘汰,大中型加工企业现在勉强支撑。这种局面如果再持续下去,可能会影响整个粮食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损害的是农民的利益。只有粮食加工企业取得了好的经济效益,才有可能不断收购农民生产的粮食,才有可能提高收购价,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因此,国家应当对最低收购价政策进行适度调整,应出台扶持粮食生产、加工环节等全方位的综合性政策,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利于调动粮食加工企业的积极性。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4篇

一、我国农业正步入高成本阶段

2004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启动了新一轮上涨行情。这种在粮食产量连续4年增产,主要农产品供求基本平衡条件下出现的价格持续上涨,意味着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已开始步入高成本时代。突出表现在:

一是总成本明显增加。从国民经济核算宏观数据看,近10年来,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年均增长7.6%,近几年增长加快,2004-2007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2.7%。从农产品成本调查微观数据看,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平均每亩总成本由2003年的377元上升到2007年的474元,年均增长5.9%。平均每头生猪规模化饲养成本2003年为598元,2007年达到1051元,年均增长15%。蔬菜亩均总成本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4.6%。

二是成本构成发生明显变化。现代生产要素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农业生产领域,农业外部成本如物质和服务费用支出增长加快、份额提高;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外出以及机械对劳动的替代,劳动力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下降;土地流转现象增多,使得土地成本比重提高。

三是石化工业品投入明显加快。农业越来越依赖石油、机械、化学工业品的投入。“石油农业”正悄然而至。

四是高成本导致粮食和农业效益明显下降。虽然近几年我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生产成本的加快上涨,农业生产效益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走势。

二、农业生产高成本的原因及其影响

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外部成本的拉动,也有农业内部成本的推动;既有不利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作用。

一是高油价推动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业生产资料是构成农业成本的主要部分。受国际石油、铁矿石等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近几年农资价格居高不下且持续攀升,成为拉升农业生产成本的主要力量。高油价向下游传导,必然导致农机、柴油、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价格上涨。据有关部门测算,仅农资价格上涨,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就比上年增加95元。而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具有持续性。

二是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程度加深。我国农业已步入以机械化、化学化为特征的“石油农业”时代,不仅大量使用以石油产品为动力的农业机械,而且大量使用以石油制品为原料的农用化学品。

三是农业土地、劳动力要素价格上升。工业化、城镇化一方面导致土地要素价格上升,另一方面也带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当种田一年不如外出打工几天时,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也就顺理成章。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显现,这不仅使劳动力变得更“贵”,也使承包耕地流转变得有“偿”。

四是规模小导致农业成本高。农产品是土地密集型产品,就是说土地面积越大,成本越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39亩,劳均耕地面积只有5亩左右,劳均粮食产量只有1400多公斤。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必然导致单位面积的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低。近几年农机作业成本之所以增长很快,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土地规模小,农业机械投入效益难以充分发挥。“富粮国家”农业生产规模大,规模效益显著。如美国劳均耕地面积是我国的100倍,家庭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200公顷,大农场达到1600公顷,劳均谷物产量近6万公斤,每亩小麦的机械作业加上燃料动力费用只有30元,而我国则高达60元左右。由于农村人口众多,我国农业小规模经营模式还将长期存在,高成本时代还很长。

此外,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差,公共服务水平低,抗灾减灾能力弱,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5篇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

1、购置和培育。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转群。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3、后续支出及分摊费用。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4、收获。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5、直接出售。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1、购置。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自育。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利息等。

3、转群。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4、后续支出及折旧。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贷:银行存款;借:农业生产成本,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二、长期资产

与企业正常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如外购设备。

(员工培训费不得计入,应计入当期损益)

1、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生产用动产),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差额),贷:长期应付款(实际支付价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借:长期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如建冷库、厂房等

1、自营方式建造。借:在建工程———某项目,贷:工程物资、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应交税金(销项税)、原材料、应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银行存款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出包方式建造(按合同具体条款支付工程款)。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等),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三、农业生产成本

(一)直接费用。

借:农业生产成本,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二)间接费用。

借: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期末,应按一定分配标准对共同费用进行分配。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三)结转(应在农产品验收入库时)。

借: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四、农产品

(一)成本费用归集。

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产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二)出售。

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农产品。

五、收到项目补助款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如收到预拨款等。①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②然后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并确认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2、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

1、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2、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3、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借:递延收益(尚未分配部分),贷:营业外收入。

(三)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

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六、结语

总之,农业企业在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只有不断促进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规范,才能有利于企业长足进步,才能保证农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9日

一、科目设置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涉及的科目包括:(1)消耗性生物资产;(2)生产性生物资产;(3)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4)农业生产成本;(5)农产品等。

二、生物资产

农业企业取得生物资产,按其用途分为,比如养鸡场孵出的雏鸡,准备用于饲养作肉鸡的,列入消耗性生物资产,准备饲养作蛋鸡的,列入生产性生物资产,准备直接出售的列入农产品。

(一)消耗性生物资产

1、购置和培育。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转群。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

3、后续支出及分摊费用。借:消耗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4、收获。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5、直接出售。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消耗性生物资产。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

1、购置。借:生产性生物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等。

2、自育。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累计折旧、应付利息等。

3、转群。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

4、后续支出及折旧。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贷:银行存款;借:管理费用(生产性生物资产发生管护、饲养费用等后续支出),贷:银行存款;借:农业生产成本,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三、长期资产

与企业正常资产购建或研发处理一致,通过“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等科目归集,完成后转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

(一)外购固定资产,如外购设备。(员工培训费不得计入,应计入当期损益)

1、需要安装。借:在建工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生产用动产),贷: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具有融资性质的。借: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支付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差额),贷:长期应付款(实际支付价款);借:财务费用,贷:未确认融资费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借:长期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如建冷库、厂房等

1、自营方式建造。借:在建工程――某项目,贷:工程物资、应付职工薪酬、库存商品、应交税金(销项税)、原材料、应交税金(进项税额转出)、银行存款等;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2、出包方式建造(按合同具体条款支付工程款)。借:在建工程(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等),贷:银行存款、预付账款;借:固定资产,贷:在建工程。

四、农业生产成本

(一)直接费用。借:农业生产成本,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二)间接费用。借: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

期末,应按一定分配标准对共同费用进行分配。借: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共同费用。

(三)结转(应在农产品验收入库时)。借:农产品,贷: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五、农产品

(一)成本费用归集。借:农产品,贷:消耗性生产资产、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

(二)出售。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同时,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农产品。

六、收到项目补助款

(一)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1、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如收到预拨款等。

①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②然后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并确认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2、补偿企业已发生费用或损失的补助,取得时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借:银行存款,贷:营业外收入。

(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

1、取得时确认为递延收益;借:银行存款,贷:递延收益。

2、自相关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起在该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营业外收入。借:递延收益,贷:营业外收入。

3、相关资产在使用寿命结束时或结束前被出售、转让、报废或发生毁损的,应将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余额一次性转入资产处置当期的损益。借:递延收益(尚未分配部分),贷:营业外收入。

(三)综合性项目的政府补助。需要将其分解为与资产相关的部分和与收益相关的部分,分别进行会计处理;难以区分的,将政府补助整体归类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视情况不同计入当期损益,或者在项目期内分期确认为当期收益。

七、结语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7篇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而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构成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其价格变动直接关系农民的生产收益和对生产的积极性。近年来,由于受市场供求关系以及成本推动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度上涨,直接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间接加重了农民负担,从而抵消了国家惠农政策带给农民的部分实惠,严重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幅度。

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农民增收的主要影响

一是农业生产成本升高,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益。以__为例,20__年每吨二胺价格在1600元左右,到今年已上升到3000元,两年上涨1400元,涨幅达87.5%;20__年每吨尿素价格在1500元,现在涨到2750元,两年上涨1250元,涨幅达83.3%;其它复合专用肥料上涨在600—1000元之间。农药价格也有不同程度地上涨,在20__年基础上,平均涨幅30左右。农用柴油从20__年每桶600元,上涨到现在每桶900元,涨幅50%。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以__为例,20__年玉米平均亩产900斤,按照当时价格每斤0.40元计算,亩收入360元,扣除亩成本150元,亩效益在210元左右,而现在平均>文秘站:

二是弱化了农业税减免和粮食直补政策的实施效果,降低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近几年,国家出台了许多亲民、扶民、惠民政策,特别是实行“一免两补”政策以后,广大农民得到实惠,种植积极性高涨。但是,部分农户经过算帐对比,却感到实惠“不实惠”。其主要表现在粮食价格较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猛涨,部分抵消了国家政策优惠带给农民的增收效果,细算账增加收入的幅度不大。以__为例,国家免征农业税后,每亩少收35元;实行“两补”每亩补贴30元左右,农民每亩直接增收65元,但因农资涨价,平均每亩抵消约50元,相比之下,农民增收幅度不大明显。这种情况势必对农民种田的积极性造成不良影响,威胁粮食安全。

三是降低了农业投入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未来增长潜力。由于大部分农户自身积累资金有限,在农资价格增高的情况下,投入能力进一步弱化,许多农民尤其是低收入农民,维持简单的再生产已经不容易了,农业高投入就更是奢求,购买质低价廉的农资或不购买农资成为他们不得以的选择,从而使农业生产投入标准降低。同时,农资涨价也挤占了一些农民准备用于其他致富途径和发展项目的资金,使增收渠道变窄,只能靠单一种植业来维持收入。

二、几点建议

第一、强化监管,控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用生产资料控价,应把握住四个环节。一是控制生产环节。增加对农业生产资料生产企业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参考市场原料价格,适当给予税收优惠及补贴,控制对于因原料价格上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引起的出厂价格上涨。二是控制流通环节。加强改善营销渠道,大力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整合销售资源,逐步向直销方式过渡,减少销售层级,控制销售环节加价率。三是控制使用环节。政府组织协调农技推广部门及农资生产销售企业,加强农资使用的培训指导,如测土施肥技术,可以做到科学施肥、有效施肥,减少化肥浪费和污染,引导农民对农资的科学投入,提高农资的利用率,增加投资效益。适当时机可对农民直接进行农资价格补贴。四是加强价格监督管理。有效发挥工商、物价、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的作用,严格监督和控制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科学制定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严厉打击生产企业随意加价、经销商囤积居奇等的非法牟利行为,真正把农用生产资料价格降到最低标准,让农民得到实惠。

第二、继续加大“惠农”力度,提高补贴标准。近年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并取得积级效果。但是,由于物价的上涨,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了一部分政策优惠,因此,建议国家从粮食安全的角度、协调发展的高度,实施综合调控政策,继续大力向农业倾斜,在农用燃油等生产资料上给予一定数量的资金补贴,以此降低农业投入成本,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第三、转变政府职能,侧重对农服务。作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县份,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的职能作用,尽快进入角色,找准定位,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领导的同时,侧重搞好全方位的服务。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政策下乡活动,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帮助农民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解决一些制约农业发展的难题,尤其要千方百计帮助资金短缺的农户解决生产资金,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力度,确保粮食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第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农业产出,对农民增收有很大影响。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农村“六小”工程以及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工程等项目建设。将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用于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改造和中型灌区建设,国有土地的有偿使用收入也应重点向国家确定的粮食主产区和产粮大县、基本农田保护等方面倾斜。筑牢农业基础,增强农民增收后劲。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8篇

林木资产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产品,它是森林资源的一部分,其形成需要借助自然的力量,一些天然林的形成则主要是自然因素在起作用,这就造成林木资产对土壤、河流、气候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所以,其成本计算可以森林资源的最基本单位———小班为核算对象,也可以以林种、树种为核算对象,或者根据山岭、河流等自然界限以林班为核算对象。

二、成本核算范围

CAS5规定消耗性林木资产郁闭以前发生的造林费、抚育费、森林保护费、营林设施费等必要的实际支出,都应计入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成本。2014年试行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此作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定:农业企业一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作业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成本项目。直接材料,是指消耗性林木资产在郁闭前耗用的自产或外购的种子、种苗、肥料、农药、燃料和动力等。直接人工,是指消耗性林木资产在郁闭前直接从事种植、维护人员的职工薪酬。机械作业费,是指消耗性林木资产在郁闭前使用农用机械进行耕耙、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等机械作业所发生的费用。其他直接费用,是指消耗性林木资产在郁闭前除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机械作业费以外的畜力(牛、马等)作业费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消耗性林木资产在郁闭前应摊销、分配计入成本核算对象的运输费、灌溉费、固定资产折旧、租赁费、保养费等费用。

三、确定成本计算期

CAS5规定:郁闭是消耗性林木资产支出资本化和费用化的分界点,也就是说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成本计算期从造林年度开始直到达到郁闭状态为止。消耗性林木资产从形成到郁闭时间跨度长,少则5—10年,多则10—20年,有些根据树种和用途的不同甚至需要几十年。林木资产的种植、施肥、除草、喷药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按月计算成本不仅不均衡,而且需要频繁地进行费用分配,所以,笔者认为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计算一般应按自然年度进行,一年计算一次。

四、会计科目设计

消耗性林木资产属于生物资产的范畴,依据CAS5规定,为反映成本费用的发生与结转,应设置“农业生产成本”、“消耗性生物资产———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企业也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将消耗性林木资产从二级科目上升为一级科目,直接设置“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再在此科目下分林种设明细科目。“农业生产成本”科目核算郁闭前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实际支出成本。“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核算已郁闭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实际成本。

五、费用归集与分配

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规定,费用归集与分配的原则:直接费用直接计入,间接费用分配计入;费用承担的原则是谁受益谁承担。由于林业生产的集中性(如施肥、打药)、除苗木、种子等很少一部分费用可以直接计入“农业生产成本”明细科目,大部分的生产费用需要在各林种或小班、林班间进行分配。郁闭成林前发生的苗林费、人工费等直接费用,借记“农业生产成本———某树种(小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郁闭成林前发生的共同费用,如化肥、农药、机械作业费及其它费用,按林地面积、工时或相关定额指标分配计入有关受益对象,按照分配的相关金额借记“农业生产成本———某树种(小班)”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

六、成本结转

(一)成本结转的时间。

现行会计实务中,对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成本结转时间,有些单位每个月末将当月发生的生产费用从“农业生产成本”科目转入“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有些单位一年结转一次。笔者认为这两个时间点结转成本都不妥。《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对产品的定义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商品、提供的劳务或服务,也就是说“产品”必须能达到出售的状态或预期目的。消耗性林木资产达到郁闭状态才达到“产品”的标准,所以成本的结转时点应为它达到“产品”状态,即郁闭的年份。

(二)成本结转的金额。

出于会计信息可靠性考虑,对于消耗性林木资产的初始计量,CAS5采用了历史成本法,对于结转进入消耗性林木资产成本金额,企业只将各年份成本费用支出简单相加。但消耗性林木资产在达到郁闭前,要经历很长的年份,如果结转成本时,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明显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结转的成本金额应借鉴货币终值计算方法,充分考虑其时间价值。

(三)成本结转的账务处理。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出的成本,在消耗性林木资产达到郁闭状态时,从“农业生产成本”科目转入“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即借记“消耗性林木资产”科目,贷记“农业生产成本”科目。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9篇

第一部分何为农业补贴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是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和贸易进行的转移支付。也就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资源转移到农业领域,以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在入世后能够对农业的补贴是指针对于国内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综合支持。

在WTO农业多边协议框架下,农业补贴具有两层含义:一种是广义补贴,即政府对农业部门的所有投资或支持,其中较大部分如对科技、水利、环保等方面投资,由于不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发生直接显著的扭曲性作用,一般被称为农业协议的“绿箱政策”。“绿箱”政策措施主要包括:(1)一般农业服务,如农业科研、病虫害控制、培训、推广和咨询服务、检验服务、农产品市场促销服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2)粮食安全储备补贴;(3)粮食援助补贴;(4)与生产不挂钩的收入补贴;(5)收入保险计划;(6)自然灾害救济补贴;(7)农业生产者退休或转业补贴;(8)农业资源储备补贴;(9)农业结构调整投资补贴;(10)农业环境保护补贴;(11)地区援助补贴。

另一种是狭义补贴,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这类补贴又称为保护性补贴,通常会对产出结构和农产品市场造成直接明显的扭曲性影响,一般被称为“黄箱政策”。主要指的是那些容易引起农产品贸易扭曲的政策措施,包括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贴,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等,一般称“黄箱政策”。属于“黄箱政策”范围的农业支持与补贴,叫“黄箱政策”补贴。WTO《农业协定》的“黄箱政策”中规定给予了发展中国家特殊差别待遇,对发展中国家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采取的下述支持和补贴措施可免予削减承诺,简称“发展箱”。主要包括:(1)农业投资补贴;(2)对低收入或资源贫乏地区生产者提供的农业投入品补贴;(3)为鼓励生产者不生产违禁麻醉作物而提供的支持。一般称此为“发展箱”政策措施。

第二部分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情况与分析

与发达国家比,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水平显然不高,财政实际补贴的比率大约是2%―3%,总量补贴根本达不到8.5%。之所以在入关时关于农业谈判中仍然坚持争取较高补贴率,是因为这个补贴会自动成为每一种农产品进行“黄箱补贴”的上限,这样对于我国很多大宗品种的出口影响甚大。所以,这个补贴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虽然我国目前的农业补贴水平较低,但按照《农业协定》也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符合所谓的绿箱政策的,如我国1996-1998年平均支出为1514.2亿元人民币(182亿美元)。主要对农业提供了“一般服务”补贴,达785.6亿人民币(95亿美元),占“绿箱政策”补贴的52%;其次是粮食安全储备补贴,约383.8亿元(46.4亿美元),占25%;以及自然灾害救济、扶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支持等。而对农民的直接收入支持、结构调整补贴等,我国尚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二是符合所谓的黄箱政策的。我国在1996-1998年期间实施的“黄箱政策”主要有两种,1、对粮食、棉花的政府定价收购及保护价收购。98年后政府逐渐缩小了粮食收购补贴范围,如一些地区的小麦和玉米已经退出保护价范围。2、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如八十年代对农膜的补贴。三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箱政策,如国家对农田灌溉设施的投资补贴等。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特点表现在:(1)补贴范围的普遍性。财政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补贴,几乎涉及到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全过程。补贴面较广,补贴很分散,补贴的作用难以集中发挥,补贴的效果较差。(2)以价格补贴为主,贴息贷款为辅。大多数补贴用于降低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支农服务的收费标准,以及农产品购销环节的补贴。这些补贴占财政对农业补贴的比重较大。1991年至1996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用于粮棉油在流通环节的补贴达1866亿元,占整个财政补贴总额的50%,其中绝大部分用于城镇居民的消费补贴,农民从中间接获得补贴利益。(3)补贴方式的隐蔽性。长期以来,财政对农业补贴方式多采劝暗补”的方式,即财政补贴资金不直接以财政拨入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流通渠道间接地给予补贴。这种方式体现在农业生产中,带有一种补质。但这种“补助”并不为大多数生产者所知晓,对生产的直接刺激力度不大,且容易流失。

第三部分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成本及主要构成

分析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不妨先分析一下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成本主要构成,因为河南、河北、山东是我国的产粮大省,我们以这些省的农业生产为主要对象进行分析,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需要强调的是东北地区因为土地面积较大,情况有所不同,这里的分析不适合东北地区)当前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成本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山东、河北类似),一是土地使用税和各种提留与统筹;(可以简单表示为A两费一税,平均每人每年八十元;B提留和统筹平均每人每年四十多元,总的费用大约平均每亩为三十元,注:各地区情况略有不同);二是土地耕作费用,平均15元/亩/次;三是种子费;四是化肥和农药费用,平均大约八十元/亩;五是收割或脱粒费用15元/亩;六是运输费和人工费。那么我们可以简单计算这些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主要农作物品种的生产成本。

以此计算这些地区小麦的生产成本为:15元/亩/次(耕作费)+10公斤*1.6元/公斤/亩+23元/50公斤碳铵/亩、18元/50公斤磷肥/亩和40元/50公斤钾肥或农药+15元/亩收割脱粒费用+50个人工+每年每亩的两费一税和统筹提留费用30元/亩。按照河南、河北、山东的平均经济水平我们初步估计每个人工价值为5元。则可以看出现阶段小麦的生产成本大约每亩总计为157元+250元=407元/亩(因为人工费用国家没有统一标准,成本计算不一定准确,仅有参考意义)以河南省各主要粮食产地当前的实际生产情况来看(其它几省情况类似),平均每亩的产量

为400公斤,而且还需要没有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这样可以粗略计算一下上述几省的小麦生产成本大约每吨1017.5元,即123美元/吨。

对比于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印度中等小麦为85美元/吨(FOB美湾),美国软红冬2号114元/吨(FOB美湾),硬红冬2号126元/吨(FOB美湾),法国小麦106美元/吨(FOB里昂)可以看出,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的小麦并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同样可以计算上述这些地区其它作物的生产成本,如玉米的生产成本是825元/吨,大豆的生产成本是1480元/吨,也没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但是,河南、山东等地的花生和芝麻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竞争力。因为不是主要作物,这里不做重点讨论。)

第四部分我国进行农业补贴的必要性

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还不发达,与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差距都相当大。比如说我国玉米的出口,需要提供40%的出口补贴,才能达到国际市场价格。可以说,入世后我国受到冲击最大的首先是农业。如何在入世后保护农业生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是稳定我国粮食生产,保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和国家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这一切都要求对农业采取补贴和保护措施,以稳定农业生产,逐渐提高我国农业发展水平,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也是世界许多国家对国内农业保护的手段之一,从其它国家的经验来看,这是有效地保护和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

第五部分对我国农业补贴的建议政策措施

入世后,对农业的一切政策都要以《农业协定》中规定的农业补贴不超过8.5%为限度。那么,在农业协定的允许的条件下,从哪方面进行补贴最为有效果呢?

从我国过去的做法看,最主要的补贴进行价格支持,采用保护价格收购措施,相当于对流通环节进行了补贴。但是,价格支持是需要削减的黄箱政策,而且根据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好。同时按照WTO《农业协定》要求,政府提供的价格支持应针对农产品生产者,而不应该是流通部门。因此,尽管今后价格支持在总量上有一定调控空间,但在支持结构及补贴目标上则需作较大的改革。应通过调整农产品价格支持目标、支持重点,深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逐步减少对流通环节的补贴,把支持与补贴的重点转向农业生产者。

关于对农业的补贴具体的措施,我非常同意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课题组的建议,重点在以下几方面:1.尽早改变和改革低效率的价格支持政策,将节省出来的宝贵财政资源,转为直接补贴等其他对农业的国内支持措施,把“黄箱支持“转为“绿箱”政策范畴的支出。

2.在考虑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时,按以下先后步骤进行:(1)取消现行的农业三税,即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中央政府按核定的基期数额对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对发达地区可以不进行这种转移支付)。(2)取消教育费附加和“五统筹”范围的收费,对地方政府因此而减少的收入,由中央政府按有关指数重新核定之后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3)取消村提留,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按村庄数量和人口多少核定固定补贴额,列入财政预算支出。(4)以上三项,国家每拿出一元钱,农民就实实在在地少缴一元钱,就相当于增收一元钱。换言之,国家用于以上项目的支出,都相当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如果在此基础上,国家还有补贴财力的话,可以参照美国的脱钩补贴的方式,对农民进行补贴,计算补贴的基础可以采用税费改革中采用的土地面积和常年产量之积。

农业生产成本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提升 农机作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9-0229-01

农机作业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生产成本、劳动效益。农机作业质量优,则减轻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强度低、减少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益;农机作业质量劣,则加重了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效益。

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农业机械,就是为了降低农业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劳动效益。要保障农机作业质量,就要求我们在保障农机装备有良好技术状态的前提下,保障农机操作人员有专业的技术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就要求农机作业过程中要确保农机作业质量优良。

1 当前陆良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质量的现状

农业生产节令性强,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多。因此,农业生产必须紧抓节令、抢农时。近年来我县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农机作业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1 一些农机操作手为了抢进度、抓经济效益,罔顾农机作业质量,给农业生产劳动者加大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劳动效益。

1.2 一些农机经营者和使用者不懂农业机械的性能、特点、技术保养规程和使用要领,形成只会开车不会维护,造成了农机作业质量低劣。

1.3 一些新机手,不懂得机械原理,操作技术不熟练,造成了农机作业质量低劣。

1.4 一些农机装备老旧,没能及时更新换代,也就造成了农机作业质量低劣。

2 当前陆良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存在的问题

全县的农机大多是低性能机械,同类型的农田作业机械多,农田作业质量差异大,服务水平高低不同.当前陆良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质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态度不端正。部分农机操作人员怕吃苦怕受累,不热爱农业工作和农村。缺乏以积极回报社会的态度来做好本职工作。缺乏踏实认真地实践本职工作的精神,缺乏不厌其烦的劳动态度。

2.2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不愿承担职业责任。部分农机工作人员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没有到位的技术业务水平,没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责任心;不能处理好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为了抢进度、抓自己的经济效益,罔顾农机作业质量,给农业生产劳动者加大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整个农业生产劳动效益。

2.3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不具有农机操作职业技能。部分农机操作人员不具有农机操作的专业技术知识,农机操作业务上不精通。

2.4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不讲职业良心。部分农机操作人员的农机作业质量意识淡漠,农机作业质量的优劣在他的心中无所谓。

2.5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心中没有职业荣誉感。部分农机操作人员心中没有对自己的农机生产服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进行自我确认和自我激励。

2.6 部分农机操作人员的职业作风不过硬。部分农机操作人员在农机生产服务实践中没有认真学习和刻苦磨练,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 提升陆良农业机械化农机作业质量的对策及建议

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不断地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能逐步提升农机作业质量。

农机安全生产不容忽视。只有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才能确保农机作业质量。

农机装备是由农机操作人员掌握的。人是主动的,农机装备是被动的。所以,人是关键因素。故提升农机作业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机操作人员的素质。

农机操作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有职业道德,不怕苦不怕累;热爱农业工作和农村;有专业技术知识,爱岗敬业。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3.1 职业态度,也就是要端正劳动态度。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热爱农业工作和农村。劳动态度是农机工作人员承担农业生产责任的基础。由于农业生产节令性强、农时紧,我们要以积极回报社会的态度来做好本职工作。踏实认真地实践本职工作,长期坚持,决不松懈。我们要扎实工作,就是要具有兢兢业业、不厌其烦的劳动态度。

3.2 职业责任,就是积极承担职业责任。承担一定的职业责任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农机工作人员首先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工作责任心和事业心。承担农业生产职业责任不仅要有到位的技术业务水平,更要有很强的责任感和责任心。关键是处理好个人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不能为了抢进度、抓自己的经济效益,罔顾农机作业质量,给农业生产劳动者加大劳动强度,增加生产成本,降低整个农业生产劳动效益。

3.3 职业技能,积极提高职业技能。职业技能是农机操作人员胜任农机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业务能力。有专业技术知识,爱岗敬业。农机操作业务上要精,要学科技、精通业务、掌握新知识,成为农机专业的行家里手。工作实践中,必须掌握从事农机操作工作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努力学习、认真实践、与时俱进,才能保持自己的专业技能,保障良好的农机作业质量,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3.4 职业良心,要有职业良心。职业良心是在农机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内心尺度或内心天平。在农机生产实践活动中能够自觉地以这种衡量是非得失的尺度或天平来衡量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时刻牢记,不能因为我的作业质量低劣而影响农业生产的进度和效益。

3.5 职业荣誉,要有职业荣誉感。主要是农机生产人员对自己的农机生产服务实践活动所产生的社会价值的自我确认和自我激励。

3.6 职业作风。要有过硬的职业作风。职业作风是农机工作人员在农机生产服务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习以为常的行为特色。树立良好的职业作风,需要我们在农机生产服务实践中认真学习和刻苦磨练。我们作风要硬,就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上一篇:降低企业成本范文 下一篇:低成本营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