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9 10:33:43

农业培训

农业培训范文第1篇

面对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农业技术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部门一定要完善农业培训机制,优化相关制度,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保证农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1.1对农业培训机制构成要素实施优化

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的农业技术具有多元化特征,其构成的要素也较为多元,只有优化其中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机制的良好运行。

1.1.1对农业培训层次进行优化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广大农民,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从事的农业生产项目不同,导致培训对象具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时候,一定要分层次进行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的技术讲解方法。

1.1.2培训的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农业技术培训要根据当地的地方产业特色和农产品生产实际,对不同的农业生产者实施不同的技术培训内容,宣传创业技能、最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内容,从而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

1.1.3师资力量要具有多元化特征开展培训的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农业基础功底,还应该具备完善的实践经验,能够跨专业实施技术培训,优化教师综合素质。

1.2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

一个健全完善的组织机制是确保农民技术培训全面开展的基础,各地区应加快构建完善的组织机制,构建三级技术培训网络。具体而言,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明确条线分工,实施制定系统的组织计划,建立从上到下的三级联动技术培训体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横向联合,在对广大农民实施技术培训的同时,调动全省各单位参与其中,发挥不同单位的巨大作用,组织各级部门全面协调、积极配合,从而提高技术宣传的有效性。

1.3打造多举并行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异常快速,技术更新频繁,农业技术的培训工作也要适应实际情况,采取动力机制实施管理、优化培训技术制度。因此,政府必须出台有效的政策引导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表彰激励规范,鼓励农民实施农业技术,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支持。在此基础上,还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帮助农民明确技术培训的积极意义,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农业增收,繁荣农村经济。

1.4建立科学健全的评价机制

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对农民的培训具有引导作用和总结作用,它可以通过精准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明确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实际情况,并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因此,在培训机制优化的过程中要量化培训指标,明确培训的次数和内容,确定生产实践的学时,设置组织领导、培训条件、管理模式、绩效考核等多种内容。细化通用的培训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实行管、培分离体制,分清农民生产的主要方向,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进行分离培训,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技术的高效传播。

2结束语

在现代化农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单位一定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完善相关的培训机制,结合农民的实际特点开展培训。与此同时,在对农业技术培训机制实施优化的过程中,还应该坚持完善各制度细节,形成上下联动的组织机制,并采用动力运行方法,从而健全相关制度,切实提升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农业培训范文第2篇

按照农业部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开展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学科技、用科技、争当科技示范户的高潮。通过广泛培训,我市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技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2006年我市小麦、玉米平均单产达历史最好水平。

一、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2006年,主要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了2006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作为全面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面搞好组织协调,促进了培训工程的顺利开展。一年多来共举办市级培训班21次,培训市镇技术人员2006人次;技术人员入村举办各种类型的村级培训班累计2006余次,入户咨询培训30000人次,重点培训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示范带动了10000个农户,接受培训的农民累计300000余人次。

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把这项工程与“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部“标准良田建设”及“科技书屋建设”等项目相结合,广泛组织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了农业部“农业科技入户春季行动”、“测土配方施肥春季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秋季行动”。

主要做到“九个落实”:

1、组织领导落实。在兖州市农业局分别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和监督考核小组。

2、培训计划落实。农业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兖州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对培训目标、内容、对象、时间、方法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3、首席专家落实。确定了县域首席专家、小麦、玉米专家及项目区乡镇的区域首席指导专家,具体负责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

4、技术人员落实。在农业系统选拔100名业务精通、年轻有为的技术人员,包村入户搞好培训。

5、培训对象落实。按照"相对集中,点面结合,择优推荐,公平合理"的原则,在主要粮食生产镇谷村镇、大安镇、小孟镇、漕河镇、新驿等镇选择100个村,由村民申请、村委会推荐、镇农技站审查、培训单位审定,确定1000个农户作为科技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并建立示范农户档案,统一管理;保证每户培训一个明白人,每个示范户示范带动5-10个农户。

6、培训技术资料的落实。一年来共发放农民培训卡10000份;科技光盘2006多套;《高油玉米生产技术》及《优质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教材13500本;特别是为农民发放了10000份科技挂历,把各个季节的主要生产技术、农业政策,印在挂历上,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我市实际,在农时关键技术环节编印并发放《春季麦田管理技术要点》、《夏玉米套种技术要点》等明白纸共30余万份。

7、培训设施落实。全市共协调镇、村培训教室215间,建设农民科技书屋16个,100个村全部配齐电教设备。

8、培训经费落实。在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市农业局多方筹集培训资金,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9、配套政策落实。为鼓励农民积极参加科技培训,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市农业局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先享受国家农业部优质小麦示范区建设中的每亩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每个核心示范农户年底发一套农民科技挂历;优先免费得到示范新品种和相关技术资料,在资金、物资、技术上支持他们开展科学试验、生产示范、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引导、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专业协会和技术协会。

二、培训的主要内容

主要培训以小麦、玉米、蔬菜为主的农业实用技术兼顾其它经济作物栽培技术,以及农业高新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产销信息;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精播半精播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配方平衡施肥技术、化学促控技术、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生物有机肥、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以及党在农村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三、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为加强培训工作,程局长多次召开会议,重点研究农民培训工作。农业局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各镇相应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协同作战,共同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加强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培训是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针对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的新阶段和新要求,千方百计壮大自身服务功能,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强化技术人员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3、优选拔技术人员优选科技示范户在全市选拔了100名技术骨干和100个科技示范村,每个村明确一名包村技术人员,在每个村重点培养10个核心示范农户,以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全市重点培养1000名核心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动10000个农户。同时鼓励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攻关示范田,与本单位所承担的农业科技项目相结合,开展农业科技实验、示范、推广。通过对1000个科技核心示范农户进行重点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致富能手,通过他们进一步示范带动,初步解决了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满足了农民多层次的科技需求,使我市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体系更加完善、有效。

4、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人人签定责任状是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为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市设一名首席专家,各镇设区域专家;优势作物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设立专业首席专家,负责对包村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包村技术人员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的监督指导。每个实施村固定一名技术人员。实行层层负责制,首席专家对所培训技术负总责,每个技术人员对所包村的10个核心示范农户及100个联系户负全责,首席专家负责对下一级人员培训、指导、释疑,每一级都需对上一级负责。

5、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为切实加强广大技术人员的责任心,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把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搞活搞实,农业局制订了《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监督考核办法》、《兖州市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奖惩办法》。农业局与每一位技术人员签订责任书,针对每名技术人员在所包村及所联系的核心示范户开展技术培训,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以及群众反映等进行严格考核。农业局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石亚鹏同志任组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查看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并根据农户电话随时了解培训情况,采取年终与平时相结合,注重平时,并把参加培训的核心示范户纳入微机管理。对技术人员严格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作为评先树优和奖励的依据。凡是弄虚作假、减少培训次数不准晋升职级或解聘现任职务,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6、加强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是实现农业科技培训由点到面全面提高的重要保证。100名技术指导员深入千家万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田到田”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并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进行科普宣传,切实提高核心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把科技示范户培养成一支学得会、用得好、留得住的农村科技服务人才。从而达到“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小户、农户帮农户”的农业科技“传、帮、带”体系。实施一年多来,在技术服务上采取“入户指导”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技术指导员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植业在备耕、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鼠害多发期、收获等)能及时到每个示范户家中开展技术指导,有些技术指导员甚至与农民吃住在一起。他们与示范户建立了经常性联系,平时可以通过电话、信函、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7、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积极参与是保证培训效果的重要措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量大,直接牵扯到农民的利益,发放科技光盘、书籍、科技挂历、明白纸等费用较大。为搞好这项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农业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推进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下去。积极协助农民成立优质小麦协会、优质专用玉米协会等农民自发组织,与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畅通销售渠道,实施定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8、扩大宣传,形成合力。定期印发《科技入户工作简报》并通过各种媒体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站等广泛宣传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形成全社会都关心农业、支持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农业局广大技术人员自觉的把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中去,及时宣传在科技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相互借鉴,提高服务质量,使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真正深入民心,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群众的关怀。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

深入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科技入户工作的意见》和《2006年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精神,实施我市“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为重点,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为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农技推广和服务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推广机制,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2、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按照农业部和省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机构建设,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与互联网、电视、报刊等现代化的传媒手段紧密结合,不断加快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步伐,提高新品种、新技术的入户率。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进一步完善资金投入方式,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在资金投向上,除了培训资料,要进一步扩大核心示范户新品种、新肥料和无公害农药的无偿试用,实现更好的示范效果。

4、大力发展专业协会

农业培训范文第3篇

一、乡镇干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调”与“训”协作机制不够协调。目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调”与“训”分离现象比较突出。调学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培训由党校和相关部门负责。调学的一方,往往一“调”了之,缺少与“训”方的沟通与交流,缺少对培训工作及学员参训情况的跟踪监督。培训的一方对培训对象的确定、培训内容的安排都因缺少对乡镇干部学习能力的了解,难以因材施教。

2、调训干部“重头”“轻尾”的现象依然存在。调训正职领导干部的多,副职领导干部的少,一般干部难以参加培训,而且调训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时间短,内容单调。乡镇一般干部多年来都忙于下村抓中心工作,应付各种检查。乡镇干部的工作主要面向农村,渴望参加农业科技知识教育培训,取得农业科技‘绿色证书’,掌握1-2门农业科技技能,指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但多年来难以昐到。

3、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组织人事部门以往没有将乡镇干部参加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表现,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对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期间学习马虎的干部没有具体要求,此外,“述学,评学,考学”制度没有建立,以致造成“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4、没有以乡镇干部的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教育培训内容。培训单位往往是先定下主题,设置好培训内容,然后安排学员来培训的以“我”为主的培训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是先有“内容”,后有需求,造成供需脱节。办学单位提供的内容,学员不一定需要,学员想学或急需掌握的东西,“内容”中又没有。目前,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乡镇干部缺乏的是农业科技知识。如再不对他们进行农业科技知识教育培训,我们乡镇干部将变成外行“瞎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5、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陈旧。在培训中,不分层次,不分重点,搞一刀切,采取“封闭式”教学,把课堂、书本与社会实践相脱节。“填鸭式”、“满堂灌”,教员讲什么,学员听什么,教学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造成学员被动学习。如乡镇干部培训班,偶尔安排有种养技术课,由授课人从理论到理论“满堂灌”,缺乏感性认识,上课学员听到的理论知识,下课后理论知识也随教员走了。

6、缺乏严格教育培训的管理机制。一是没有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二是学习情况通报、反馈制度、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等制度不健全。往往办班形式采用三段式,即开班典礼领导讲话,办班中间教员授课,办班结束领导总结讲话,虽然办班有始有终,但收到的效果甚微。

7、教员教学水平差异大,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单一,培训部门内部没有建立起激励机制。党校科研经费拮据,掌握一手材料少,教员授课理论难以实际相吻合,理论性的东西多,使学员听课感到枯燥无味,外请有关单位领导或专业技术人员授课,实践与理论又相脱节,使学员听起来好象是布置工作提要求。

8、教学评估制度不健全。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师、培训效果没有评估可行性,以致办班都是走老路,次次办班一个样,学员意见较大。

9、培训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培训干部经费等、靠、要的思想较为严重,即财政拨有培训干部经费就办班,财政没拨给培训经费就不办班。

二、对乡镇干部进行农业科技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1、建立“调”与“训”协作机制。调学由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培训由党校或农业、畜牧和水果等部门负责。“调”方与“训”方在县(市)干训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理顺部门关系,明确责任分工,同时注意加强交流,双方互通情况,有可能的情况下,要让“训”方参与培训过程的跟踪管理。

2、建立乡镇干部农业科技知识的“标准确认”。干部培训部门首先要做到心里有数,要根据乡镇政府干部队伍实际,制订出各类干部掌握农业科技技能的标准。这样,既可以为干部培训部门的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让培训的对象认清自己和“标准”之间的差距,增强学习农业科技知识的压力。

3、完善培训资金投入机制。解决乡镇干部科技培训资金不足的关键是干部培训投资分摊机制。即财政出大头,送培乡镇出小头,或者大胆偿试谁参加培训谁解决培训经费问题,逐步形成多头化投资格局,以便减少区财政投资培训乡镇干部压力。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组织人事部门要将乡镇干部参加农业科技培训的表现,列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也作为任免乡镇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不服从安排,不参加培训或培训期间学习马虎成绩不合格的干部,一律不予重用。对培训期间学习积极、成绩优秀的干部,在评先、晋级、晋职要给予优先。这样解决了“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的问题,就可以真正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风气逐步形成。

5、以乡镇干部的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的内容。培训班在办班前,要先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了解清楚,不同的班次,不同的培训对象,他们最想学的是什么,最缺的是什么,然后以学员需求为导向,设置相应的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做到缺什么农业科技知识,就备什么农业科技知识课。找准了“供”与“需”的结合点,培训内容设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就会提高,就会受到乡镇干部的欢迎,掌握必需的农业科技知识,乡镇干部在指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的实践过程中得心应手,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6、改进教育培训的方式和方法,突出培训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培训中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教学,把课堂书本、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尽量避免“填鸭式”满堂灌,把“教员讲什么,学员听什么”变成“学员学什么,教员就讲什么”,也可以采取“问答式”教学方式。同时注意走出教室与实践相结合,增加学员感性认识。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学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员学习和掌握必需的科技知识,为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作出应有的贡献。

7、严格教育培训管理。一是建立严格细致的规章制度,二是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档案,三是落实有又“专”又“精”管理队伍,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8、合理选配教员,努力提高师资水平。改革干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的单一模式,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一是按需选配培训师资,打破教室内外或党校内外的界限,聘请适合的人选授课。二是扩大兼职老师队伍。党校或行政学校的干部培训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共同之处,实现资源共享,如聘请普通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作兼职教师,同样,也可根据干部教育的特点,请一些分管农、林、牧、渔部门的行政领导或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为乡镇干部农业科技培训班学员授课。

9、建立教学评估制度。教学评估是保证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改正培训工作中的不足,确保培训工作向规范化方向不断发展,评估工作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评估计划,重在评价计划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第二,评估培训内容,重在评价内容是否重点突出、有针对性;第三,评估培训方式,看培训方式是否切合不同学员、不同班次的实际,是否与一定的内容相吻合;第四,评估培训师资,看安排的师资是否能胜任教学工作;第五,评估培训效果,可以采用学员座谈、发放问卷评议的方式,了解培训对象对培训工作的认可程度,对培训内容接受与掌握的程度,培训单位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培训效果。

农业培训范文第4篇

一般正式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都是经过多地点、多年份的试验、示范后进行推广的。但有时也有从试验直接走向推广的,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推广技术较为简单、推广风险比较小,适应推广范围比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也未尝不可,但不宜经常采用。现举一例,天祝县东坪乡是天祝县南部的一个乡,人口6000,耕地1.4万亩,均为山旱地,也积极参与甘肃省推广的“全膜垄作马铃薯推广项目”,当年覆膜种植超过4000亩,而这个乡下辖4个行政村,常年马铃薯播种面积是8000~1万亩的水平。这个项目在全省都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天祝县也有5万亩以上的马铃薯覆膜种植,而天祝县马铃薯常年播种面积是8万~10万亩。同样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东坪乡覆膜种植马铃薯在收获后发现,覆膜马铃薯相对露天马铃薯,也就是不覆膜的马铃薯几乎没有增产,这让人难以理解,当地农户也不认可这项推广技术。究其原因认为这是东坪乡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的。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膜下种植,达到保水增温的作用,使马铃薯生长快,生长好,从而达到高产的这样一个目的。而东坪乡为什么就不能呢?当年农技人员在该乡扎帐村的一块地里,简单做了对比试验:在同一块地里让种植户一半覆膜种植,另一半不覆膜种植,其他条件全部一致,收获后发现,无覆膜种植的产量是2400kg/亩,覆膜种植的产量是2000kg/亩,产量差距20%左右。原因分析是:

1)东坪乡地方较热,是天祝县的“热地方”,平均气温高于全县3℃左右,土壤疏松,种植马铃薯的墒情一般靠秋冬季降水,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光、热、水条件已基本满足马铃薯生长。但覆膜后,地温升高快,膜下温度过高,因为基础温度已与马铃薯所需温度吻合,温度过高便会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尤其是气温超过28℃后,马铃薯就出现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

2)覆膜后,土壤通透性降低,秋季降雨时,水分不能充分渗透到马铃薯块茎生长垄体内部,从而使产量受到影响。鉴于以上情况,乡党委政府认真研究后向县里作了汇报,后经县里同意,不再向东坪乡下达“马铃薯全膜垄侧栽培技术推广项目”的任务指标,依旧沿用当地传统的种植方法,并鼓励探索新方法。从这一例证可以看出,推广任何一项新技术,都应坚持试验、示范、推广三个步骤;同时每项技术不一定在所有地区都适应或适合,也应避免“一刀切”的推广方式,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同样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农技推广人员主观努力和精心指导,更需要广大农户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发挥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良好的技术服务与规范的推广原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服务效果

1)良好的技术服务需要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同时需要各级农技人员具备自身过硬的业务素质,这就需要农技人员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以满足不断发展的农业经济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方法的需求。

2)规范的推广原理主要是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尤其是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农技人员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如何挖掘基层推广人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也值得各级推广机构重视。他们重视农业推广项目转化为效益的细节,在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中,他们是生力军,是农业推广工作成功的关键所在。

农业培训范文第5篇

一、学员对农民接受创业培训的看法

根据调查统计,参训学员中只有23%在创业前参加过创业培训,其余77%都是在参加农业创业培训后才创业的,这充分说明了培训的重要性。240名被调查学员中,25人非常了解创业培训,128人基本了解,87人只是听说过,这说明了创业培训的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而这些了解创业培训的学员中94%都认为农业创业培训很有必要。另外,99.6%的学员认为现代农业新技术重要,82.5%的学员认为创业政策和创业理论与技巧很重要;在对创业培训感兴趣环节的调查中发现84.6%的学员对创业理论和技术培训感兴趣;74.2%的学员对实习实践感兴趣;78.3%的学员对市场考察感兴趣;而创业设计、创业项目的选择和跟踪服务的感兴趣度分别为:32.5%、45.8%和34.6%,这说明了我们制定的创业培训方案很符合农民的创业需求;分析“创业设计”的感兴趣度较低的原因是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而农民创业项目的选择受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创业。在对国家创业培训政策、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中的理论培训环节、实习实践环节、市场考察环节、创业设计环节和跟踪服务等环节的调查统计显示,学员的满意度均达到92%以上(包括满意和非常满意)。这说明国家的创业培训政策、培训内容以及培训中的各个环节的设计符合参训学员的意愿,得到了学员的肯定。

二、农民参训后的创业成效

(一)激发了学员的创业激情,带动了一方群众,提高了农民收入如,2010年学员马方,学习期间对养羊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结业后结合桐柏多山、植被丰富的特点,开始大规模养羊。截止到2013年,养殖场已经发展到500只山羊的规模,以销售肉羊和种羊为主,年销售额达20~30万元。

(二)开阔了学员的创业思路如,2011年第二期农业创业培训园艺班学员李绍春。通过学习,把原来的林果单一种植模式改变为现在的林果和蔬菜立体种植模式,该模式为“核桃+花生+甘蓝+土鸡”的种植模式,前4年采用核桃+花生+甘蓝的模式,5年后花生和甘蓝不能种时,采用核桃土鸡的模式。该模式目前正处于大规模推广阶段,现已推广种植面积2000亩,平均每亩年收益在1万元左右,是传统种植模式亩收入的3倍左右。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间作套种,立体种植,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及亩效益。

(三)树立了一批创业典型徐青荷,从上世纪90年代60亩花卉苗木起步,经过10多年滚动发展,面积达到1600亩,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110多个,规模跃居镇平县第一、南阳市十强。她创办的群星园艺苗木有限公司,2010年10月被省林业厅授予“全省首批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三、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

(一)政府对农民创业应采取的措施由图3可以看出,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是政府对农民创业最应采取的措施,其次是资金的支持。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相关部门应加大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使农民在创业过程中享受一定的优惠和优先权。

(二)影响农民创业的因素对图4、图5分析可知,制约农民创业最主要的自身因素是创业知识和技能,其次是信心和勇气;而外部因素最主要的是资金,其次为技术和国家政策。

四、提高农业创业培训成效的方法

(一)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从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63.7%的学员希望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保障,70%的学员认为国家政策制约着创业激情,74.2%的学员希望政府能给予资金支持。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对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同时要通过相关平台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学员的创业信心与勇气,促使农民积极创业。

(二)加强对学员的各项技能培训大部分学员希望能多开设些专业技术指导课程,如,植物栽培技术、果树病虫害防治和牲畜生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农业培训范文第6篇

一、积极开创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培训事业新局面,打造良好社会大环境

福建省农广校始终坚持有为有位,积极参与,主动融入,学校内部管理规范,学校社会形象良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并争取到国家、省有关农业职业教育、农民培训政策和项目,以及本省财政专项投入。

福建省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主管部门下发了一系列促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和农广校建设的法规、文件或政策。突出表现在:2010年,福建省委组织部、省农办、教育厅、农业厅出台了《关于组织全省千名村主干参加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通知》,通知要求依托福建省农广校开展全省村主干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每年省级财政补贴每人800元,当年共招收村主干学员1096名,圆满完成任务。2011年,福建省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下发了《关于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政策覆盖范围实施办法的通知》,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所有接受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正式学籍学生,包括全日制、非全日制所有专业学生(包括福建省农广校),实行免学费财政资金补助,省属学校非全日制学生按每生每学年1200元财政资金补助标准。该文件是全国首个省级政府出台非全日制免学费文件。目前,2011级学生的第一学年财政补助学费已经下拨,极大地解决了长期制约农广校进一步发展的办学资金紧缺问题,也为全国农广校系统非全日制学生免学费补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2010年,在全国农广校成立30周年大会上,福建省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2013年争取在免学费基础上,福建省政府出台给非全日制涉农专业学生给予误工补贴。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全省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 中专学历教育

2010年福建省农广校被省教育厅列为21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之一。2011年统一使用“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电子注册管理。各级农广校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己任,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2010—2012年期间,全省农广校组织实施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组织实施福建省农村千名村主干参加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以村主干、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民技术员、种养大户、生产能人等为培养重点,完成中专学历教育招生6091人,毕业5088人,为福建省农村培养了一支农村带头人队伍,充实了农民技术员队伍,培养了一批农村致富示范户。

2. 农民培训

2010—2012年,全省农广校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组织实施村级农民技术员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适时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冬春农民大培训等专题培训。累计承担阳光工程培训2.63万人次,农民实用技术培训68.9万人次,职业技能鉴定710人次。

2012年上半年,全省农广校大力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组织专家先后到长汀、上杭等5县市10个乡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参训人员1000多人。同时组织12000人收看中央农广校举办的“现代农业科技与农耕文化远程大培训” 网络大讲堂。各级农广校共组织近500场次冬春农业大培训,建立了大培训联系村500个,培训农民56300人次,培训农业干部5800人次,为全省农村输送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

3. 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建设

2010—2012年期间,全省农广校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教学功能不断拓展,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贴近“三农”特色更加突出,远程教育和面授培训相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发挥,教育培训成效显著,在农业实用技术远程培训中,配合省农业院校、省政府农办,利用福建省应急视频会商指挥等系统,全省将近1400个视频会场、15300个行政村,省、市、县、乡、村5级均能通过网络、电视、视频点击等收看培训情况。2010—2011年,共举办全省主会场远程培训24期,邀请了112位专家讲授120多个课程讲座,284位专家通过远程视频现场解答420多个农村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乡镇分会场入会数17811,参加培训听课149.98万人次;现场互动乡镇440多次,解答互动及各种平台的问题700多个;制作光盘1800多张。在泉州和罗源、福鼎等10多个县市开展了24次区域性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邀请60位省内外专家讲授60个农业实用技术专题,有10.72万人次得到培训。此外通过省委组织部的IPTV全省基层党员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点击收看培训情况达23万人次。为全省培养了大量的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已经形成从中央、省、市、县、乡五级农业远程教育办学网络,构建了一个覆盖全省农村的农民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打造出一个农民教育培训平台。

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办学培训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县级农广校评估工作,经过严格的自评、复评、验收,福建省45所县级农广校全部顺利通过了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领导小组的验收,尤溪县等12所县级农广校被评为A级校,新罗区等3所县级农广校被评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突出学校,顺昌县等4所县级农广校被评为农民培训工作突出学校。

建设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不断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大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进村入户。福建省农广校在2010—2012年期间,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进村入户,先后在上杭县古田镇文元村等建立12个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解决了农民受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4. 媒体资源利用

长期以来,福建省农广校均按照学员数的百分之百征订中央农广校教材,特别是2010—2012年,3年共向中央农广校征订中等职业学历教育教材10.87万册,征订培训教材1.2万册,征订教学光盘1.1万盘。

农业培训范文第7篇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千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

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

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千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

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如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建设镇村农业科技培训基地,配备教学设备,利用电视、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教学媒体和农业科技入户、农民科技书屋等形式开展培训。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培训,尽量避免理论性太强的说教式培训,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结合农事下到田头地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参训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更明显的培训效果。积极建设并发挥县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将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培训工作中,目前拓塘镇所有的村已初步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另外,还可以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同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使农业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培训范文第8篇

1.1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组织化程度不高

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特别是基层村级干部将村经济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对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忽视农民实用技术和技能的提高。而做为培训主体的农民由于受年龄、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大多数人员从业水平并不高,对农业技术培训重要性认识还不够,缺乏接纳吸收农业新科技、新模式的意识,部分农民缺乏培训兴趣,决定了培训组织难度增大,成效不明显。

1.2农业科技培训机构分散,培训经费不足

目前农业、劳动、妇联、成教等部门都开展培训,培训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个别参与培训的机构敷衍了事,培训工作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影响了培训效果。农业培训经费财政投入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影响了镇村一级的培训基地和配套设施的建立和完善。

1.3培训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方式变化不大

目前的培训师资力量和数量和质量都比较薄弱,主要来源是高校专家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教师的知识层次、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培训形式缺乏创新,当前的农民培训模式及内容与实际联系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信息技术运用少,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科技培训的要求。

1.4农业科技培训内容多样,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上级农业部门先后推出了多项培训工程,从我镇的几年实施情况来看,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这些培训主要是依靠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途径开展,农民参与培训的整体积极性相对较低,抱有应付的心态,造成了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2.1提高认识,大力宣传,增强为农培训观念

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而农民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关键,因此,各级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和支持农业培训工作,消除部分干部认为农民只要有事做、不上访就够了的消极认识,树立科技培训不仅是让农民掌握技术和创业本领,主要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观念。

2.2整合培训资源,增加农业科技培训的经费投入

农业、成教、劳动等部门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形成综合优势。加强同涉农科研院校的联系和吸收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联合办训,最近两年我们同成教联合市讲师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科技培训,向农民传授通俗易懂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拓展了广大农民知识层面,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的支持力度,在财政资金支持上要给予一定的倾斜,保证培训的经费投入。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培训师资除聘请院校专家、教授外,应以本地技术人员为主要力量。培训教师不仅仅是理论的讲解者,还要是实践生产中的操作员,在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会受到农民的欢迎。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是农业技术培训的中坚力量,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借助多种渠道加强农业技术的继续教育培训,及时更新理念和知识构成,学习掌握新技术、农业政策法规、市场信息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2.4结合实际开展培训,提高农业技术培训效果

农业生产具有很强时间性,要根据农民的需求,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展开农业种(养)殖技术、农产品营销、农业合作社、农民创业等培训,要以农民看得到、学得会,实效强的内容为主,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的目的是何更好地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农业成本,提高生产收入,因此要注重针对轻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约化科学养殖技术等进行培训,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建设镇村农业科技培训基地,配备教学设备,利用电视、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教学媒体和农业科技入户、农民科技书屋等形式开展培训。围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同示范基地建设相结合,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培训,尽量避免理论性太强的说教式培训,特别是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结合农事下到田头地边,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帮助参训人员解决实际问题,达到更明显的培训效果。积极建设并发挥县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的作用,将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培训工作中,目前柘塘镇所有的村已初步具备远程培训的条件。另外,还可以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同农民开展技术培训和信息交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培训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使农业培训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农业培训范文第9篇

农业科技培训是一项基础性、长效性工作。要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重点围绕协调管理、资金投入、考核奖惩等环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扎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稳步推进。

1.1健全管理机制

农业科技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面向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民的培训工作应重点抓好县、乡两级的培训。目前县级的农口部门基础较好,一般都有专门的培训机构,根据各自职能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乡镇不平衡性较大,基础较差,有的乡镇甚至很少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健全农业科技培训的管理机制,县级主要是完善提高,应重点抓好协调管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统一管理的角度,可建立由农口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协调指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根据各地产业特点,挂靠在主要产业的主管部门,主要做好全县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意见的制定和协调指导。县级重点抓好乡镇、村级农技人员以及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大户的培训。乡镇要打好基础,可建立由政府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牵头、农口各站所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协调指导全乡镇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主要抓好广大农民的培训教育工作。由于乡镇师资力量不足,县级要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强化对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农口各业务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的科技人员要积极参与到乡镇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去,每年承担一定课时的授课任务,并常态化地坚持下去。

1.2健全投入机制

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科技培训的各项扶持政策,对各种培训专项资金一定要确保落实到位,严禁挪作他用。有些地方,在农业科技推广上仍然是简单的层层行政推动,往往到“最后一公里”就推不下去了,效果甚微。县、乡两级要更新观念,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减少一般性的会议部署,把重心放到培训上,把资金投到培训上,农民真正地掌握了农业科技知识,不用“催收催种”,自然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农业科技培训投入要有制度保障,不能仅靠哪一任领导重视就多投一点,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增加投入的民生工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社会各方面都要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形成合力,积极给予培训设施、场地等物质上的帮助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重视城乡统筹发展,积极提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县、乡财政要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将农业科技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投入。各级农口业务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要认真抓好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的包装、立项、实施工作,对其他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也要安排一定的培训专项经费,通过农业项目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培训能力。

1.3健全激励机制

各级要制定农业科技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年度实施方案。要明确责任,建立考核制度,把农业科技培训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考核之中,纳入优质服务部门的考评之中。要建立督查制度,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同时,要建立奖惩制度,把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业绩与农业科技人员的提拔使用、技术职务晋升、各种评优、继续教育等结合起来,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农业科技人员参与培训工作,发放一定的补助费,充分调动其工作热情。加大典型培植力度,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推动农业科技培训的深入开展。对农民参加培训学习,可以在种苗供应、农产品销售等农业专业化服务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农民可以提供更高层次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不断创新是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水平的重要保证

农业科技培训有其自身的特点,区域性、季节性、操作性都很强。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水平离不开创新,需要立足各地的实际情况,以创新的思维、开拓的精神做好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要体现新技术的发展动向,培训方式既要实用有效、切合农村实际,也要跟上现代教育理念,积极运用先进的教育手段。

2.1贴近产业特点开展培训

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要突出重点、抓出特色。在做好各项常规技术普及的基础上,要加强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点,紧紧围绕传统产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推进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个地方的优势产业一般产业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也较高,因此不但要抓好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培训,更要重视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营销技术的培训。要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紧密结合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展进行培训,随着品种结构的变化,对配套技术的应用也必然提出相应的要求,农业科技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也要不断充实、不断更新。

2.2鼓励专业大户现身说法

农民渴望致富,希望掌握更多的农业科学知识。各类专业大户实际上就是走在最前面的人,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也是最有说服力、最有可信度的人。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在农业科技培训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现身说法作用。让不同类型的专业大户承担起“土专家”、“土教授”的角色,在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班上为广大农民传经送宝。同时,专业大户的“三亩二分地”也是乡镇农业科技培训班最好的“实习工厂”,乡镇、村要善于做好协调引导工作,让“农民学员”在“实习打工”中增强信心、取到真经、学到真本领。

2.3充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

在农业科技培训工作中,既要重视集中办班培训,也要发挥好报刊、广播等媒体,特别是数字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的作用,不断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开放式培训效果。现在传媒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运用到培训中可使培训具有更大的覆盖面、更强的便捷性。虽然现在不少地方从事农业的农民年龄偏大,更愿意接受传统的教育培训方式,但年轻人总归是承载着农业的未来,年轻人的文化程度较之以前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接受能力较强,现代传媒的应用更符合青年人的特点。把年轻人的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做扎实了,对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更具有长远的意义。

农业培训范文第10篇

一、目标任务

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重点,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尤其是乡镇农技站条件建设有新突破,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推广尤其是农业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普及应用有新突破,加快农业人才培育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有新突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为实现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二、工作原则

(一)分类培训原则。面向镇村农技人员、农业生产骨干农民、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创业者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民企业家等不同培训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培训。

(二)服务产业原则。以产业需求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致富为目标,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围绕当地的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开展培训。

(三)注重实效原则。紧密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民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使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要加强案例和实践教学,切实增强培训效果。

三、培训内容

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重点开展以下内容。

(一)基层农技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即将实施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示范县项目、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观摩等方式,对市镇两级农技人员分区域、分专业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指导能力。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培训

重点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及农业重大工程项目,采取集中办班、现场实训、工学交替等方式,对村级植保员、沼气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民信息员及农产品贮藏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等开展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大户培训

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等,采取集中培训、入户指导、观摩实习和田间学校等方式,重点培养种养规模大、示范带动能力强、有一定科技水平的科技示范户,提高他们的科技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四)农村创业人员培训

依托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采取集中授课、现场观摩、实践实习、创业辅导等方式,重点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创业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带头作用的农村创业人才队伍。

(五)广大农民培训

结合农业科技下乡和各类农业项目,采取远程网络、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发放光盘、明白纸等多样灵活的方式,广泛开展农业政策法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为广大农民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方面的咨询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四、主要活动

(一)启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

自2013年2月10日起,启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各单位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

(二)实施农业远程教育培训

通过电视台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三)开展农业科技下乡

各单位要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各镇街区要将科技下乡活动情况及时报市局科教科。

(四)组织专家巡讲

邀请省市农业专家赴农村开展农业科技讲座,解决农民农业生产中的疑难问题。

(五)开办网络信息服务

在市农业信息网开办“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专栏,及时播发大培训标志性活动和农业科技新技术、新成果等科技信息。

五、组织方式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局属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大培训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教科,负责日常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把“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作为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精心组织

各单位要根据“全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大培训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三)扩大宣传

上一篇:会计核算理论范文 下一篇:项目工程建设管理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