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灌溉范文

时间:2023-03-07 05:02:15

农业灌溉

农业灌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灌溉水源;灌溉设备;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S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2-363-04

灌溉是农业稳产与丰收的重要前提,灌溉设备是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基本条件。农业灌溉水源复杂多变,主要为河流、地下水、池塘和水窖等。水源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微生物、微小颗粒和有机质,会堵塞灌溉器,影响灌溉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对农业的生产造成巨大影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和生产污水的随意排放,从不同程度上污染了自然水体,严重影响了灌溉设备的运行效率。鉴于此,针对不同的水源选择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法对灌溉设备意义重大,可有效提高灌溉设备的抗堵塞能力,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农作物的稳产与丰收。该文对灌溉水源类型及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针对每一类水源探讨缓解灌溉设备堵塞方法。

1灌溉设备堵塞的类型与条件

灌溉水源中还有各类物质容易造成灌溉设备的堵塞,灌溉设备堵塞主要分为3类物理堵塞、化学堵塞和生物堵塞。其中物理堵塞是指水中所含有的有机或无机悬浮物,藻类还有漂浮在水面的动植物等有机物,无机物包括石头还有沙子等。化学堵塞指的是溶解在水中的化学物质,而这些化学物质在水中发生一些反应生成一些不溶性物质,随着水流进入管道中,久而久之会造成灌溉设备的堵塞;生物堵塞是指水中的生物进入灌水管道和灌水器内部后,在管道内部生长并且大量繁殖,随着时间推移管道面积减小,最终导致灌水器堵塞[1-3]。Bucks[1]对灌溉系统的堵塞类型、堵塞物质和堵塞程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灌溉器堵塞程度区分标准(表1)。

2灌溉水源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灌溉用水绝大部分是来自江湖河流、池塘、地窖储水、地下水和废水等。针对不同的农业灌溉水源做以下分析。

2.1池塘和水窖

中国农村和大部分偏远地区和干旱少雨地区通过池塘和水窖来储存灌溉水,雨水和地下水流入池塘或者储存在水窖中,特别是池塘中的水由于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导致池水含有大量的磷、钾、氮、有机物质和大量微生物,绝大多数的池塘现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4]。池塘和水窖中的水作为灌溉用水即使经过简单的过滤处理后仍然会存在少部分微小杂质、藻类和微生物等[4.5],这些物质易在灌溉设备、灌水器或者出水孔转角处附着并依靠水中有机物质大量繁殖形成微生物群[6],这类微生物群常覆盖黏性外鞘,一些微粒和藻类很容易粘连并沉积在黏性外鞘上,当这些微生物、微粒和藻类长到一定程度以及细菌数量达到50000个/ml时将对灌水系统造成严重堵塞[1]。

2.2江河水

就我国的黄河来说,是我国的第2大河流,同时也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所流经省市都是依靠它来进行农业灌溉。但是使用这种含沙量大的水进行灌溉一段时间后,水质中的细沙会沉淀在管道中,最后造成灌溉管道、各类灌水器内部等灌溉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由Bucks灌溉系统的研究可以得到,当水中悬浮颗粒达到100mg/L以上[1],将对整个灌水系统造成严重堵塞,致使灌溉系统无法工作[7]。

2.3矿物质灌溉水

硬水指的是水中含有高浓度矿物质,主要来源于井水和泉水,这些水的特点就是钙、镁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等浓度比较高。长时间使用井水和泉水灌溉,会对灌溉系统造成化学堵塞[7]。泉水和井水中的钙、镁还有碳酸氢根离子会在灌水器出水孔处,发生如下反应:当周围环境变热或压强变小时,水中的碳酸氢钙将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即Ca(HCO3)2=CaCO3+H2O+CO2其中的碳酸氢镁分解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Mg(HCO3)2=MgCO3+H2O+CO2所以使用含有碳酸氢钙和碳酸氢镁的泉水和井水,会在灌水器内部及出水孔附近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和碳酸镁,造成灌溉系统化学堵塞[8-9]。

2.4污染废水

通常定义受到一定污染的、来自生活和生产的未进行处理排出水的为污水。如果按照污染源分布特征分类可以分为:①点源污染指的是排放点一定的的污染源;②面源污染指的是污染物在雨水或者径流冲刷作用下然后进入水体中,最终引起水体的污染,在其中来自农田中的灌溉污染最为常见;③扩散性污染,大部分指的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及地面机动车和机械等运行时产生地污染物,在随着大气扩散后,最终在自然水体中沉降或降水,导致水质严重污染[11-12]。土壤并不是可以无限度地净化与缓冲污染,如果在农田灌溉中连续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污水,慢慢的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含量会不断增加,当最终达到了土壤的吸持能力的极限,势必造成土壤重度污染[13]。从而会导致pH值超出正常值,盐分含量超标,出现土壤板结、肥力减小,土壤的结构与功能失调,进而破坏了土壤生态平衡,加快了土壤环境的恶化速度,多样性急剧下降,最终产生环境生态严重问题[14]。并且影响灌溉设备的使用效率,水源中的污染物会影响食品安全,从而对农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所以在使用污水灌溉时需要谨慎处理,并采用科学妥当的处理方法去除有毒有害物质。

2.5废水再生水

灌溉用水占国家总的用水量的70%,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国家,而且人均占有量很低,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已经不容小觑,同时生活废水的量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11年和2012年全国城市废水排放总量达6591922和6847612万t[15],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废水再利用慢慢引起国家的关注,毕竟这是一块潜藏资源。国内外专家开始研究污水再利用,Mollie[16]等人对城市废水再生水和普通灌溉水作了化学成分分析(表2)。由表2分析得出,如果不经处理直接灌溉农田,废水中的高浓度的磷、钾和有机质为大量的微生物细菌,例如大肠杆菌、粪大肠杆菌等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殖坏境,细菌会在灌溉设备内部和出水孔处附着并大量繁殖,当水中微粒和大量微生物细菌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将堵塞灌溉设备。

3针对不同水源造成的灌溉设备堵塞的解决方法

为了使灌溉设备更好地运行,在使用不同的水源时,应根据污染程度不同,给予区别对待;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以使灌溉设备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实现灌溉目标。

3.1使用过滤设备

在选择过滤设备的之前,首先就所使用的水源进行分析,当水源污染程度很低时,水体中室友细沙子、小石块和细小的杂质,正常情况发下会采用过滤器来截住这些杂质防止进入管道当中。在一般的系统中过滤设备一般都是第一道工序。当灌溉系统较小时,可以采用小型的过滤器,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满足要求;当系统较大时,就不能选用这种小型过滤器了,因为过滤效率低,应该选用大型系统功能完整的过滤站。通常实用的小型过滤器有以下几种。3.1.1离心式过滤器。离心式过滤器主要构造由各段内腔呈圆柱形和圆锥形连接组成,水源经过供水器供水由过滤器进水口进入,水流沿切线方向进入分离器,由于离心力的原因,质量越大的离心力越大,水中的小石块等杂质被甩向过滤器的侧壁,这些杂质由于质量区别,离心力将它们送入集砂膛中,而过滤完的水沿着出水孔流出[17]。离心式过滤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安装在井及泵站旁,因为这是第一道工序,直接接触含有细沙,小石块等杂质的水源。如果采用一般型号的60~150目过滤器,根据实际测量可将92%~98%的沙石过滤掉[18]。3.1.2砂石过滤器。砂石过滤器过滤原理是供水器把含有杂质的水源送到管道中进入过滤器,进去的水由上往下渗透过介质层,干净的水可以完全通过砂床及滤头,而水中的杂质则被挡在外面,这样就可以实现杂质与水的分离,最终完成过滤。砂石过滤器也有自己的过滤范围,超过范围再用其过滤效果会大打折扣,水中有机物含量不能超过10mg/L时[19-20]。不光是有机物的含量还要考虑水质中的颗粒大小,当颗粒小于20μm时,砂石过滤器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21]。3.1.3叠片式过滤器。叠片式过滤器是数量众多的且带有凹槽的塑料圆环形状的叠片,套在一根圆柱上形成圆柱型滤芯,这些碟片相当于一道道过滤网,一道过滤网的效果是有限的,但是数量众多的叠片相当于相当于30层普通滤网,可想而知其过滤效果如何。当供水器将水送至过滤器时,水流流经这些碟片,盘壁和叠片上的凹槽可以聚集及挡住杂物。盘槽的复合内截面提供了相当于在砂石过滤器中形成三维的过滤,由于其过流能力强大,结构且简单,维护容易,组装广泛,运行可靠,易于清洗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在水过滤系统中叠片式过滤器是比较受欢迎的[22]。

3.2水化处理

当使用污染程度较低,仅仅是水体中含有水藻等物质,可以采用灌溉水的化学处理方法[23],就是在灌溉水中通入或加入化学物质,使其进行化学和生物反应以达到疏通灌溉设备管道的疏通和净化灌水器出水孔的效果。氯气作为一种低成本杀菌灭藻剂,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如果确保加氯设备的安全问题,则氯气可以更好更方便地起到疏通灌溉设备的效果。氯气极易溶于水并发生以下反应:氯气和水的反应生成了次氯酸和盐酸:Cl2+H2O=HClO+HCl次氯酸电离成为次氯酸根和氢离子:HClOH++ClO-。在酸性的环境中,次氯酸分子更易于扩散到带负电荷的细菌表面,并经过细胞壁从而进入到细菌内部然后破坏其内部系统,进而杀死细菌和藻类。针对不同的污染程度来决定氯水浓度和消毒时间,例如对于中度或重度设备堵塞可以采用100~150mg/L浓度的氯水,冲刷10~30min就会达到杀菌除藻的效果,再用清水冲洗即可。氯水[8.9]中的盐酸可以与灌水器中的沉淀物发生下列反应: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碳酸镁与盐酸反应会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Mg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后生成的氯化物易溶于水,用水冲洗后便可以疏通出水孔。这个方法经济,操作简便,不需繁杂的设备。但氯气本身有毒,使用时必须注意安全,防止泄漏。

3.3使用电去离子水软化技术进行软化水

电去离子水软化技术的原理[24-26]:在EDI膜堆工作过程、离子交换和电渗的过程是在同时进行的,强酸性阳树脂对Ca2+,更加敏感更倾向于Ca2+。这就是离子交换过程可以把水中的Ca2+和Na+完美分离的原因,在Ca2+被树脂吸附的同时,还留在水中的Na+,则跟着水流流出淡水室,而Ca2+被去除,因此水得到软化。与此同时被吸附走Ca2+,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发生横向传质迁移,Ca2+向阳膜转移,然后透过阳膜,最终到达浓水室中.这就是EDI软水过程[27]。EDI软化水技术具有高效、水的利用率高、成本低廉、能耗少等显著优点,尤其适用于低硬度原水条件下的深度除硬[23]。

3.4运用EM等生物技术来净化水体

当湖泊和水窖受到污染时,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和碳等有机物,根据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究并发明出新型的微生物活性剂,EM是由光合细菌、乳酸菌、醋酸杆菌等10属80多种微生物复合培育而成[28-30]。现在有机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农业灌溉还有净化富营养化可以将EM技术。EM的主要原理[31-33]:①EM菌的繁殖是依靠吸取富营养水体中的大量氮、磷、碳等有机物,从而可以与藻类(重点对象是蓝藻)竞争生长资源;②复杂的EM菌群代谢的部分产物对藻类有直接地杀灭作用,从而致使水源中的藻类植物消失;③EM菌群可以减短水源底层各类有机物的分解时间;④EM菌群吸取水源中的营养,进而抑制腐败细菌的繁殖;⑤EM菌群代谢地作用,对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有着很大的帮助,同时对生态地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应用于实践,证实EM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与污水农业灌溉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34]。

3.5水源头治理污染

运用污水进行灌溉并不代表污水可以肆意的产生,应该采取措施从源头进行处理。针对工厂企业来说,应该重视节水,注意先进设备更新,高效工艺的学习,不应该只放在治理污染上,通过各种网络、书籍和媒体等渠道来宣传节水的重要性,提高节水的自觉性,培养大众节水意识[35]。

4结语

水化处理虽然经济适用但氯气已发生泄漏,电去离子水软化技术和EM等生物技术虽然安全环保但效率低且成本高昂。农业灌溉应该从基本国情出发,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持科学的态度,努力探索研究经济实用、技术可行的灌溉设备及其水质处理方法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水源。

参考文献

[1]BUCKSDA,NAKAYAMAFS,GILBERTRG.Trickleirrigationwaterqualityandpreventivemaintenance[J].Agriculturalwatermanagement,1979,2:149-162.

[2]杜敏,范兴科,吴普特.滴头堵塞研究现状及预防措施[J].农机化研究,2004,3(2):110-111.

[3]许翠平,刘洪禄.微灌系统堵塞的原因与预防措施讨论[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1):40-42.

[4]孙庆业,马秀玲,阳贵德,等.巢湖周围池塘氮、磷和有机质研究[J].环境科学,2010,31(7):1510-1515.

[5]闫大壮,刘杰,杨培岭.滴头堵塞诱发过程及其可控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9(4):39-41.

[6]刘璐,牛文全,ZHOUB.细小泥沙粒径对迷宫流道灌水器堵塞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87-93.

[7]刘洪先.滴灌系统的堵塞及解决方法[J].北京水利,2003(1):34-35.

[8]葛飞,李枚,叶秀深,等.氯气的应用[J].氯碱工业,2009,45(9):4-7.

[9]C-I-L公司.次氯酸钙的生产方法:CN,87100005[P].1988-07-20.

[10]马乐宽,王金南,王东.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二五”战略与政策框架[J].中国环境科学,2013(33):377-383.

[11]王金南,王东,李云生,等.国家“十一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框架与思路[J].中国水利,2007(22):27-30.

[12]KARAMOUZM,ZAHRAIEB,KERACHIANR.DevelopmentofamasterplanforwaterpollutioncontrolusingMCDMtechniques:Acasestudy[J].Waterinternational,2003,28(4):478-490.

[13]史海娃,宋卫国,赵志辉.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J].上海农业学报,2008,24(2):122-126.

[14]王贵玲,蔺文静.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及其整治[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3,22(2):163-166.

[1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16]MOLLIES,NIRITB.Utilizationofreclaimedwastewaterforirrigationoffield-grownmelonsbysurfaceandsubsurfacedripirrigation[J].Israeljournalofplantsciences,2011,59:159-169.

[17]郑铁刚,刘焕芳,宗全利.微灌用过滤器过滤性能分析及应用选型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9(4):36-39.

[18]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节水灌溉工程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19]杨树新.砂石过滤器在滴灌系统中的应用[J].青海科技,2005(2):50-51.

[20]王军,刘焕芳,成玉彪,等.国内微灌用过滤器的研究与发展现状综述[J].节水灌溉,2003(5):34-35.

[21]王钢生.滴灌过滤器的种类和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1990,21(4):39-42.

[22]肖新棉.微灌用叠片式砂过滤器性能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5):81-84.

[23]石秀兰,张明炷.滴头堵塞的水质化学处理[J].喷灌技术,1995(2):39-41.

[24]王方.电去离子软水方法及所用装置:中国,ZL97116340.5[P].1997-08-14.

[25]王方.电去离子软水法[J].工业水处理,1999,19(2):8-9,40.

[26]王方.电去离子软水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前景[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1):1-3.

[27]王方,王明亚,王明太.水软化用电去离子膜技术的工业试验研究[R].2010年膜法市政水处理技术研讨会,2010:166-170.

[28]冯骞,王超,汪岁羽,等.EM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启动过程试验研究[J].河海大学报,2005,33(1):55-58.

[29]丁雪梅.利用EM处理垃圾渗沥液的效果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4(2):23-27.

[30]邵青.EM对生活污水中常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J].中国给水排水,2001,17(3):74-76.

[31]张勇,张守诚,祁恩成,等.EM技术在黄姜加工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6):119-120.

[32]邵孝侯,刘德有,朱亮,等.有机污水回用于农业灌溉的EM处理技术展望[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21(1):16-17.

[33]邵青.EM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降解能力的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1(3):16-18.

[34]李维烔,倪永珍.EM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8.

[35]李洪良.农田污水灌溉的危害研究进展与解决对策[J].节水灌溉,2007(2):14-18.

农业灌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业灌溉;节水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用水矛盾日益尖锐,缺水问题更加突出,我国农业用水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农业用水浪费现象非常严重,造成我们不可能通过单纯增加新水源来缓解农业用水的紧缺状况。

另一方面,发展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用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不仅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而且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同时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等。

因此,只有做好农业节水灌溉,才能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粮食安全,并且对于维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农业灌溉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一直备受世界关注,采用的灌溉技术也逐步得到很大发展,首推长期致力于开发节水新技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以色列国家。水资源的自然枯竭迫使以色列最大限度地采用节水灌溉的方法,并使其成为世界上微灌技术发展最有代表性的国家。在温室种植中,以色列全部采用微灌技术,以滴灌为主,其最高水利用率达到95%。

80年代之后,国外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使滴灌等微灌中的产品性能越来越强。因此,尽管美国和罗马尼亚的有效灌溉面积不多,但喷灌和微灌面积却分别占到有效灌溉面积的54.4%和 80%以上。近 20 年来,全世界微灌面积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 33%,总面积已达到 377 万hm2。印度微灌面积增加了3.72倍,美国微灌面积达 105万hm2,占世界微灌总面积的27.9%。

世界发达国家对低压管道输水非常重视,如美国的输水管道化在大型灌区实现了近半;而日本在输水管道化方面更是超前一步,地下滴溉可利用污水进行灌溉,美国堪萨斯洲已将地下滴溉作为利用污水进行大田作物灌溉的一种主要灌水技术。据统计,美国地下滴灌面积已达 15.607 万hm2,分别占微灌面积和灌溉总面积的 5%和 0.6%。

我国农业灌溉发展现状

当然,我国农业灌溉技术也在逐步发展当中。中国耕地面积为 1.3 亿 hm2,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发展喷灌技术,其中有效灌溉面积 5 587万 hm2,占耕地面积的 43%,到 1998 年已经发展微灌面积 18.21 万 hm2,占节水工程总面积的1.19%。由于农村经济能力差、土地分散经营和设备质量不过关等原因,80 年代喷灌面积仍无明显增长。据统计,到 2002 年底,农业节水灌溉面积为1 867 万 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 33.4%。

现阶段,我国农业灌溉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渠道防渗技术渠道防渗技术

这是杜绝或减少由渠道渗入渠床流失水量的工程节水技术和方法,我国农业总用水量 80%的农灌主要输水手段是渠道。

这种技术有利于引高含沙水灌溉;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系数,减少渗漏损失;节约投资和运行费用;防止杂草丛生、渠道冲刷、淤积及坍塌;同时渠道防渗还可以调控地下水位,防止次生盐碱化。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塑料或混凝土等低压输水管道代替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采用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达到输水快,灌水及时,管道输水利用率95%~97%;节能增产,省时省工省地;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便于推广等效果。但是整个灌溉系统的维修不太方便。

(3) 喷灌

喷灌是一种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把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有压水送到灌溉地段,通过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相对渠道灌水和低压管道输水,灌水均匀,灌水均匀,节约水量,可提高作物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省劳动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灌溉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和园林草地等。但喷灌受风影响大,蒸发损失大,耗能,一次性投资大,并可能出现土壤底层湿润不足的情况,这些缺点限制了喷灌的发展。

(4)微灌技术

微灌是利用微灌系统,将有压力的水输送分配到田间,通过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湿润作物根:即附近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水技术。

因全部由管道输水,基本没有沿程渗漏和蒸发损失,灌水时一般实行局部灌溉,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能有效控制压力,能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并提高产品的品质;管理简便、节约劳力、节能,能控制用水和用肥;容易控制杂草和病虫害,能利用盐碱水、适应各种复杂的地形、易于机械化埋设。微灌的主要缺点是易堵塞、投资较高。

4. 我国农业灌溉中节水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1)问题分析

中国微灌技术虽有较大的发展, 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具体问题分析如下:

a.推广力度小:目前应用到农业灌溉中的新技术和新型设备推广力度不够,还是局限在经济示范区,只是对经济作物发展快的地方使用,无法形成扩散效应,这是阻碍灌溉节水发展的因素之一。

b.节水意识较差:在部分灌区中,由于水资源比较充足,在节水方面对于用户并没有形成太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无法调动节水积极性。

c.资金紧张:对于灌区的日常养护和维修资金比较紧张,很多的建筑和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致使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并且部分配套设施不能及时到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在生产效率和发展规模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d.灌溉技术指导不到位:在有些灌区中,为了急切的使用灌溉技术而盲目的开工,没有相关的专家给予指导建议,所以很多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技术或者是环境的原因而无法继续。

(2)加快农业节水灌溉的措施

a.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

对于发展农业节水灌溉,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其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来规划发展方向。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需要我国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实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并且对农民的经济效益有保证,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节水方案,才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节水灌溉。

b.合理规划

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通过分析可以获得多年的可供水资源过程。两种水源统一调度,可按区域均衡法或地下水非稳定流方法进行均衡分析;在一定的开采布局条件下,以确定合理的开采强度,或在一定开采强度下确定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及相应的补给区域,或根据补给方式和开采强度确定区域内开采布局。

c.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农业节水投资力度

为了发展水利节水灌溉,就必须加大对农业节水的投资力度,在节水补助方面建立完善的资金制度,纳入各级政府的发展日程,将节水灌溉切实落到实处。

d.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

我国在农业的方向上正在向改造中低产田方向发展,努力使中地产田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中低产田实施节水灌溉的过程中,应该进行详细的勘查,做可行性调查报告,根据实际发展状况制定适宜的灌溉方案。

5.展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前景

从国际国内的建设节水灌溉工程实践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搞好节水灌溉工程除了要有科学的规划设计和良好的工程建设质量外,有效的管理更为重要。所以我们只有高度重视水的问题,大力发展节水灌溉,不断提高用水效率,长期坚持搞好节约用水、防治水资源污染的工作,使中国节水事业出现新的局面,才能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中国自然、经济条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努力研究开发“适用、成套、可靠、高效”的节水灌溉设备,努力实现按照农作物的需水要求进行灌溉,力求改变过去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切实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用先进的喷灌、微灌技术和设备取代传统落后技术的简易节水灌溉方式,把水的控制和利用真正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制定发展节水灌溉规划,以发挥中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的巨大潜力。

农业灌溉范文第3篇

1我国的水资源现状与农业用水状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X10rn3,占全球总量的6%,在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之后,位居第4。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下来只有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位居121位,是全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最匮乏的国家之一。而实际上,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2X10m3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m3,并且分布极其不均衡。由于经济生活的迅猛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降低了水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

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这个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是,过去几年农业用水的减少是以粮食产量的不断下降为代价的。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最根本的选择是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而由于单位用水量对粮食产量的贡献率递减,对粮食单产提高的需求使未来对灌溉用水的需求以更快的速度膨胀。而在目前以及未来发展的情况下,农业不可能再获取更多的水资源,就现有的农业灌溉水平和用水模式而言,我国的农业灌溉问题就更为突出。

2关于节水灌溉和节水灌溉技术

2.1节水灌溉

节水灌溉,简单的来讲就是指采用先进的农业节水技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的生产率。换言之,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水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灌溉形式。节水灌溉的内容大致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水工程技术;节水农业技术;节水管理技术。

2.2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4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其中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是该技术体系的核心,已相对成熟并得到普及,其它技术相对薄弱,急需加强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主要包括渠道防渗技术、管道输水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及抗旱点浇技术。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

(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目前,农艺节水技术已基本普及,但生物节水技术尚待进一步开发。

(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其中,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采用高标准的量测设备,及时准确地掌握灌区水情。

2.3国内外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趋势

(1)因地制宜,继续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在节水灌溉模式中,喷、微灌应用越来越多,目前国内外喷、微灌技术正朝着低压、节能、多目标利用、产品标准化、系列化及运行管理自动化方向发展。任何一项节水灌溉技术都有其适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普及与推广喷、微灌技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此外还有地下滴灌技术。

(2)灌溉渠系管道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新建灌溉渠系的大部分都采用管道化。美国约有1/2的大型灌区实现了管道化输水。我国已基本普及了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大型渠灌区渠系管道化,并加快相应大口径塑料管材的开发生产。

(3)现代精细地面灌溉技术。土地平整是改进地面灌溉的基础和关键,由于我国地面灌溉量大、面广,需要采用推广应用激光控制平地技术、水平畦田灌溉技术、田问闸管灌溉系统以及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等一切改进地面灌溉措施,逐步实现田间灌溉水的有效控制和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

(4)研究和推广非充分灌溉技术。非充分灌溉理论将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四水”转化理论等高新节水技术和理论相结合,创建新的灌溉理论及技术体系,它将对现有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及灌溉管理模式等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5)“3S”技术在农业节水中的应用。现代农业是以高新技术应用为标志。在西方发达国家,通过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定位系统(GPS)及计算机网络获取、处理、传送各类农业信息的应用技术已到了实用化的阶段,中国在这方面的工作也开始起步,如作物估产、土壤含水率分布的监测等,如果能在农业节水中推广应用“3s”技术,产生的节水效能将是革命性的。此外,国外还出现了地面浸润灌溉、坡地灌水管灌溉、土壤网灌溉、绳索控制灌溉等新的节水灌溉技术,都对我国的节水灌溉有积极的参考借鉴意义。

3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

3.1我国农业节水灌溉的现状

根据《中国水利年鉴2005》的统计数据,截至2004年底,我国灌溉面积为0.615×los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562×loshm2,节水灌溉面积为0.203×loshm2,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6.1%;其中喷滴灌和微灌面积315.447Xlo4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15.5%,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6%;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470.627×lo4hm2,占节水灌溉面积的23.1%;其余为渠道防渗和其他节水工程,占节水灌溉面积的61.4%。2005年的耕地面积为1.221×loshm2,由此看出,全国约有1/2的耕地面积没有灌溉设施;约2/3的有效灌溉面积还在沿用传统落后的灌溉方法。在节水灌溉面积中,采用现代先进节水灌溉方式的微乎其微,绝大部分只是按低标准初步进行节水改造,输水渠道的防渗衬砌率不到30%。

3.2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出现的问题

(1)节水法规制度建设不健全,未形成水市场,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我国近期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包括节水在内的节能条例,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节水法规制度方面的建设很不完善,尤其灌溉用水的市场机制不健全。其次,农用水价偏低,未形成水市场,调节手段单一。再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优惠措施不到位,都不利于节水灌溉工作的实施。

(2)多头管理导致“水乱”,影响节水灌溉推广。地方水务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出现“城乡分割、职责交叉、多头治水”等弊端严重,在水资源与供水管理、排水与河道管理、河涌综合整治涉及的截污、堤岸建设和环境、绿化工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涉水工程审批等环节上权责不明,政事和政企不分,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的推广。其次,重建设、轻管理仍然是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3)农民群众的认识程度低,不具备水资源危机意识。很多地方老百姓养成了“一条土渠一把掀,开个豁子随便浇”的大漫灌思想,认为“有河就有水,挖井就有水,水是用不完的”,对水资源缺乏认识不到位,没有水资源危机意识,节水意识淡薄,导致了抵触情绪。又由于节水灌溉将打破以往农作方式,这也给农民群众带来了新问题,因循守旧的思想促使着他们抵触此类工程。

(4)地方政府支持与否是节水灌溉推广的瓶颈。很多地区借节水灌溉的幌子骗取国家资金,这些工程往往是形式主义,面子工程,往往是“领导来了放一放,领导走了盖起来”,甚至到最后不了了之,给当地的群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伤害。

新疆很缺水,群众普遍对节水工程有较高的认识,再加上兵团化的管理,对推广节水灌溉起到了组织保障。但对于有水灌溉的东部平原区来说,就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去节水灌溉。即使做了节水的工程,但也不会有节水的积极性。以灌区工程为例,灌区做了节水工程措施节水了,但直接的问题是灌区管理部门收缴的水费少了收入就少了,这个损失如何进行弥补?节约的水如果用到工业上会创造更大的价值,那就是全社会收益,应由政府主导来对灌区管理部门做补偿,但现在尚未建立一个有效的补偿机制。

(5)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生产需要,投入很大。节水灌溉的工程一次性投资是很大的,以喷滴灌为例,教科书中说的造价约15000元/hm2,其实这个造价应该是说管网部分,而非全部工程。一个节水灌溉工程需要有动力源、水源、取水设备、水处理设备、输水管、分水的三通、多通、灌水器等多种设备。这里水源部分又有河水、泉水库水、方塘水、井水等,而这些拦蓄设施的造价是很高的。由于集中种植,又涉及到产品销售等问题,不适合散户发展节水灌溉。因此说节水灌溉只适合规模化土地种植采用。

(6)节水灌溉工程的技术培训、技术支持等服务不到位。投资建设了节水灌溉工程,有时候却得不到足够的技术培训,甚至由于各种原因,得不到后续的技术支持因此,对作为使用者的农民群众来说,节水灌溉工程就等于毫无用处。

总之,资金、政策、管理、观念、技术支持等问题制约着节水灌溉的推广。

3.3逐步推广节水灌溉,循序渐进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节水意识。发展节水灌溉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策,要首先在群众中建立起水资源有限和水危机的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节水,积极投入到节水灌溉的开展中去,有利于节水灌溉的快速推广,使农民节水增产增收。

(2)政策配套改革,加强引导。加快我国的节水法规制度的建设和健全,尤其加快水价改革措施,加强节水灌溉中的管理环节,逐步实现以水养水,达到节水的良性循环,通过管理降低成本,理顺体制,提高节水效益。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参与节水,加强引导力度。

(3)快建立水市场,形成补偿机制。在加快水价改革的基础之上,更需要加快研究建立水市场,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来促进节水意识。而在水市场的框架内,建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形成“谁收益,谁补偿”的用水氛围,带动农民群众节水的主动性,进而促进节水灌溉工程的推广。

(4)变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更有效推进节水灌溉。现在相当多的地方比如广州,已经开始成立统一管理涉水事务的水务局,类似这样的理顺的管理结构,将有利于解决水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与瓶颈,更能有效推进节水灌溉。

(5)优先在灌溉条件差地区进行推广。灌溉条件差的地区,粮食产量低,通过广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实现增产,让农民增产又增收,农民致富,在区域性的范围内起到一个示范带头作用。

(6)以国家投入为主。我国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节水灌溉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生态环境等社会效益方面,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是不现实的。从现阶段的国情来看,除发展温室大棚或经济作物等高产出的节水灌溉,以业主或农民为主投入外,我国节水灌溉的投入应以国家为主。

(7)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切勿盲目。在发展节水灌溉采取的措施上,要打破常规,采取非常措施,改分散为集中、改小打小闹为战略安排、改单纯搞示范点、示范区为全流域综合治理,改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改追求工程建设规模为出台重大管理举措,统筹安排,合理发展。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条件不同,作物类型有别,气候差异较大。因此,发展节水灌溉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水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取各种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

(8)强节水灌溉相关技术的创新研究:①对于节水灌溉设备而言,要组织力量进行技术攻关,研制低成本、使用环保材料、物美价廉的节水灌溉设备;②要发展一批以节水灌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具备咨询、规划、设计为一体的技术服务公司、营销与培训相结合的经济实体等多种形式组成的节水灌溉产业化技术支持体系。

农业灌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问题;解决办法

灌溉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是农业大国,做好灌溉工作是保证农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已成农业灌溉工作的重要环节。

1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模式

在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根据对当地气候、降雨量、蒸发量等多方环境特点的掌握,并结合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全过程的需水系数,得出最为科学的农作物全生育期需水量。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对各项数据进行复核检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为灌溉用水定额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支持。

1.1有效降雨量的扣除

对有效降雨量的扣除是确定灌溉用水定额的第一环节。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对灌区历年来的降水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作物生长期当地的有效降雨量,然后根据灌溉工程的类型,来对灌区的有效降水量进行分析。在这一环节当中,相关人员需要对有效降水量予以扣除,以确保所定额灌溉用水的准确性,为灌区用水定额的准确性提供基础支持。

1.2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

常见灌溉方式包括沟灌、微灌、喷灌、滴灌等,其选择依据包括灌区的实际环境及农作物的灌溉需求。以作物全生育期的需水量基础数据为例,根据我国《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中“不同作物湿润比范围”(见表1)中的要求,可以得出灌区作物灌溉方式及其基本灌溉用水量[1]。

1.3综合灌溉定额

综合灌溉定额是以灌区内不同作物用水定额为基础,通过对用水定额的加权分析来得出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对最近几年灌区主要作物种植面积加权平均分析,来得出沟灌、喷灌、微灌等不同灌溉方式的灌溉定额。

1.4比较分析

比较分析是指通过对灌溉定额结果与灌区近几年内的灌溉定额结果比较,来检验灌溉定额的准确性,通常灌区几年内的灌溉用水定额相差不会特别大。但其必然会存在相对误差率,做好比较分析能够有效掌握相对误差率,为灌区的灌溉用水定额分析带来准确的数据支持。

2常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从当前的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工作来看,用水定额与实际需求不符,用水定额难以有效落实等问题。为了解决农业灌溉方面的水资源问题,处理好灌溉用水定额问题刻不容缓。

2.1常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问题

一是用水定额编制与实际应用存在偏差,这一问题的出现在于用水定额编制方法不正确,导致灌溉用水定额可操作性不强;二是灌溉用水定额与实际需求偏差较大,这一问题的出现与灌区用水定额环节中没有准确掌握灌区水文、气候特点有关;三是配水监测缺失,计量设施不完善,灌溉用水无法按照定额计划开展;四是水价机制不健全,节水激励制度不完善,使得农户缺乏节水灌溉观念,继而导致灌溉方法不科学,影响灌溉用水的定额效果。

2.2农业灌溉用水定额问题的解决办法

通过对农业灌溉用水常见问题的分析,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①制定准确的灌溉用水定额模式,以《灌溉用水定额编制导则》(GB/T29404-2012)为基础,对灌溉用水定额编制中的计算、核定、分析等各环节工作予以明确要求,以确保灌溉用水定额的准确性;②进一步落实节水技术发展,根据灌区实际用水需求予以调整,实现对用水定额编制与计划用水关系的有效协调;③构建健全的用水监督体系,即通过设置专业监测部门、引进专业监测设备、聘用专业监测人员的方式,来为用水定额的执行过程予以监督;④建立起健全的灌溉用水定额保障体系,来实现对灌溉用水统计、监督、参与等行为的约束,调动起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保证用水定额的应用有效性,为进一步提升灌溉用水效率带来支持。

3结语

做好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是提高灌溉效率,促进水资源节约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为了确保定额的准确性,一定要做好对各项数据的调查,然后根据当地农作物的生长特点,来进行灌溉用水的定额,以确保灌溉用水既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又能够避免水资源浪费,在为当地农业发展带来支持的基础上,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宏.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53.

农业灌溉范文第5篇

以往发展农业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增强农业生产力,应对饥饿和贫困,如今则是在水资源稀缺状况下,在满足全球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同时,达到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减少贫困、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目的【4】,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要素。

1.1经济要素

1.1.1饮食结构变化与食物需求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饮食习惯正朝着更加注重营养水平和饮食多样化的趋势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正在从谷类食品向畜产品和水果、蔬菜、糖、食用油等高价值作物改变。与2000年相比,预计2050年全球谷类食物需求量28~32亿t,增长55%~80%;肉类需求量3.75~5.7亿t,增长70%~155%;糖、油、蔬菜、水果需求量将增长70%~110%p】,未来驱动食物需求增长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仍将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1.1.2经济结构改变

全球市场和贸易政策的改变以及全球化进程决定着未来的农业收益率。在一些非农经济部门具备较大竞争优势的国家和地区,农业对国民经济的整体贡献率有所下降,这势必明显影响小农户和自给自足型农民的经济利益。为了确保许多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迫切需要加大在技术和能力建设方面的投资,制定受惠于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f6J。1.1.3能源价格波动易于波动的能源价格经常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农业水管理。对水电和生物质能源需要的增长必然加大对水的需求,进而影响水量在不同用水部门间的配置现状。此外,能源价格上涨不仅增大抽取地下水灌溉的成本,还导致化肥及其他石油产品价格的增加,加大农业生产成本。尽管生物燃料目前对全世界能源供给的贡献率仍然有限,但能源价格上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地缘政治问题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加剧食物与燃料生产之间对水土资源占有的激烈竞争【J71。

1.1.4食物价格上涨

食物价格上涨正成为当今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对严重依赖食物进口以及食物消耗占日常支出比例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尤为如此。引起食物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冈包括较高的石油和能源价格、食物需求增长、农业生产投资减少、频繁发生的旱涝灾害、不稳定的市场投机行为等№】。其中加大农业生产投入对维系农业水管理在满足食物供给需求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至关重要。

1.2社会要素

1.2.1缺水程度加剧

目前全球约有12亿人口生活在自然性缺水地区,约15亿人口居住在经济性缺水区域,此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贫穷农户处于自然性和经济性缺水并存的地区【6】。水资源禀赋是造成自然性缺水的主要缘由,而对蓄水和管理的不当投入则是引起经济性缺水的典型原因。对许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应加大改进灌溉用水技术、增强农业生产力的投资和政策力度,而对一些湿润地区,也需采用新的投资和政策确保水资源在不同用水部门间的合理配置。

1.2.2持续性贫困

全球约有17亿人口且其中多为贫困人口生活在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其中5.1亿人处于食物不安全状况。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食物不安全人口已从1980年的1.25亿增长到2000年的2亿,且70%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短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改进农业经济结构,缓解贫困和食物不安全状况【9】。不适宜的农业水管理措施常直接影响作物的潜在产量和效益,进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为减贫所做的各种努力。

1.2.3城市化及移民

20世纪60年代全球约2/3的人口居住在农村,务农人口达到60%。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而今只有1/2的人口还生活在农村,不到40%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经济活动ll们。预期2050年,全球约2/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迅猛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势必加剧城市与农业问的用水竞争,导致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1.3环境要素

1.3.1气候变化

平均气温改变、降雨模式变化、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加剧正在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影响着农业生产状况。

为此,应在农业水管理工程规划以及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公共政策和投资、工程和资源公共管理、影响人类习性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及其应对策略。在制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或调节气候变化的政策法规时,关注其可能引起的有意或无意影响,如投资发展生物燃料虽可缓解气候变化的速度,但将显著影响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

1.3.2生态系统修复

全球大规模调水工程都会不同程度的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2000年世界淡水物种指数已下降到1970年的50%,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威胁最终将危害到农业赖以发展的水土资源上【l21。为了改变当前生态系统恶化的趋势,一些国家正在制定和执行有利于增加环境生态流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农业供给的相关政策和策略,并适当减少农业用水量配置。

2农业水管理发展策略与对策

现代农业水管理对保障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维系家庭生计、减少贫困人口、维护生态系统等至关重要。为此,应从跨越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角度出发,审视和改善与农业水管理发展相关的策略与对策。人们不能将目光仅局限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蓝水资源上,还应把雨水作为灌溉和雨养地区的最基本水源,不应将农业视为相对独立的系统,而应作为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加以看待【I川。

2.1加快发展节水农业,满足未来农业用水需求

未来驱动全球农业用水需求的主要动力来自因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变化引起的食物需求增加与改变。目前全球作物年耗水总量6800~7500km3,平均为7150k甜,其中饲料作物年耗水量2152km3,占作物年耗水总量均值的30%【14】。约78%的作物年耗水总量(5570km3)直接来自降雨入渗后蓄存的土壤水,主要供给雨养农业,其余22%(1573km3)则来自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用于灌溉农业。若灌溉系统输水效率为60%,就需要2622km3的地表水和地下水量才能满足作物年耗水总量。若不对现有农业水土资源生产率加以改善并改变当前的农业生产模式,预计2050年全球作物年耗水总量将增加70%~90%,达到12155~13585km3,比现有增加5750km3[151。

满足未来农业用水需求的水管理发展策略与对策主要应包括:发展灌溉农业,加强雨养农业,开展农产品国际贸易,限制食物需求潜在增长等。灌溉农业在粮食增产、维系贫困农民生计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全世界约40%的农产品毛产值来自占农田面积20%的灌溉农业,在多数发展中国家高达60%[161。为此,需增加灌溉农业投资,通过改革灌溉系统管理、开发新的地面蓄水设施、增加地下水利用量、废水灌溉再利用等途径,增加灌溉供水量,提升作物水分生产率和单方水的产值。尽管雨养农业面临一定风险,但约60%~70%的作物产量仍来自占农田面积70%~80%的雨养农业,且发展中国家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农民主要靠雨养农业维持生计【17】。故应增加雨养农业投入,通过加强土壤水管理、采用补灌措施等手段,改善雨养农业生产率,尽可能扩大雨养农业区的作物播种面积。开展基于虚拟水战略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为缺水国家和地区应对干旱提供了选择,通过贸易手段将在北美、拉美等水土资源丰富地区集约化生产的农产品交易到中东、北非等缺水地区,可弥补不同国家水资源禀赋E的差异,缓解缺水国家食物增长对农业用水需求产生的压力。基于粮饲家畜肉类结构的食物对水资源消费数量比素食结构需水翻番,适当改变食物消费模式可减少对水资源的潜在压力。此外,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粮食损失约为40%~50%,有效减少食物生产过程和产后市场链条上的损失对减少农业用水亦十分重要【18】。#p#分页标题#e#

2.2改善农业水土管理活动,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常包括产品提供(食品和纤维、燃料、木材等)、调节(气候调节、水资源和空气质量调节、病害控制和授粉等)、文化(娱乐、精神、美学价值等)和支持(初级生产、土壤形成、水和氮循环等)4大类服务功能f】91。对农业生态系统而言,以往总强调其具有的产品提供功能,而忽视其余服务功能。农业发展在增强产品提供服务功能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改变许多生态系统过程的结构和效能,进而减少调节、文化等其他服务功能的价值。农业水管理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主要反映在水生系统、沿海地带和湿地以及陆地系统上,前者包括河道水量减少、湿地萎缩、水质恶化、物种多样性下降等问题,后者则包含地下水位下降、盐碱地面积增加、缺水造成的十地植被改变等弊端。农业水管理通常将改变流域水文循环规律,明显增加水生系统和陆地系统中植物一土壤.大气连续体循环机制改变的风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不仅将影响农业生产力,还会严重阻碍整个社会为减贫做出的各种努力唧】。

维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农业水管理发展策略与对策主要是:改善农业水七管理活动,统筹考虑上下游农业用水管理措施,建立多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等。改善农业水土管理活动,尤其是加强田间用水管理、增加作物水分生产率、减少土壤养分淋失及其对地表和地下水体的危害等,可减少农业需水50%以上,有效缓解上游粮食生产用水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压力【5】。处理好上游粮食生产可能对下游水生系统和湿地造成的负面影响至关重要,应统筹考虑上下游的农业水管理活动,在保持上游粮食生产能力与维持下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之间,寻找可被各方接纳的利益权衡点。建立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农业生态系统水管理,可达到增强不同服务功能间协调性的目的,这取决于人们对生态景观过程的深入了解以及充分意识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所在。对发展中国家以往150个项目从多目标角度考虑资源节约型农业投资效果的分析表明,借助提高用水效率、改善水质、增加碳固存等手段,可达到农业增产与减少环境影响并行的目标,基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农业水管理需求方式并不会约束农业发展f2¨。2.3注重灌溉与农业生产系统的紧密结合,加大灌溉投入尽管驱动灌溉发展的许多传统因素依然存在,但其又同时担负起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影响、减轻对生态系统和公众健康产生负面作用等新的职责。推动灌溉发展的首要因素在于需要更多的食物满足未来人口增长,受新开发水资源鼍和灌溉面积的边际效益制约,人们必须持续地改善灌溉农业水分生产率才能满足对食物的需求。其次食物需求的结构变化加剧了农业用水的紧张局面,生产较高价值的肉、蛋、奶产品要比直接生产谷类耗水更多,故只有加大灌溉投资,增强农田管理投入力度,才能使作物产量和用水效率达到所预期的效果【22I,增加灌溉投入可为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风险环境。最后伞球及局部气候变化也是驱动灌溉投入增加的因素,气温升高和二氧化碳增加将增大作物腾发量、快速消耗土壤水分、增加灌溉需水、促进生物质形成速度,并明显影响融雪型河流的径流过程分布,而降雨模式的改变将加剧干旱地区的缺水程度或增加湿润地区的降水量。

需对灌溉管理和投入重点做出实质性转变,才能满足人们对发展灌溉所寄予的期望和要求。与以往相比,未来灌溉投入应更为关注灌溉与农业生产系统的紧密结合,重点基于先进的信息、节水、管理等技术和方法对现有灌溉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大力推进灌区的现代化建设,因地制宜的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度扩大灌溉面积【231。作为当前全球灌溉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将参与式灌溉管理、灌溉管理转移等方式继续作为灌溉投入的主体,积极探索具有当地特色的灌溉管理范式以及可持续性支撑灌溉管理模式运行的财政来源与途径。以往大多数参与式灌溉管理工作多集中在示范层次,以建立小型农民用水户协会为主,与灌溉管理配水改善、维护灌溉工程服务定位相关的改革却少见尝试也鲜见成功。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在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重点应包括:建设新的蓄水库容以弥补失去的冰雪融蓄水量,为用水户采用更为灵活的配水方案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装备,修建地下水补给工程和废水灌溉再利用处理设施等;在灌溉管理和制度措施方面的投入重点有:通过改善技术和管理活动增加灌溉用水效率,建立用户间的水交易市场及规则,构建用于改善农业用水整体效益的综合水资源规划等【24】。

2.4创新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提升雨养农业

农业灌溉已对世界主要江河流域的供水和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压力。面对全球水危机形势,大规模发展灌溉的空间已较为有限,雨养农业在提供食物和维系生计方面起到重要的支配作用。全球雨养农业的生产力常低于灌溉农业,发展中国家的雨养粮食平均产量1.5讹m2,而灌溉农业3.1t/hm2,在气候温和的热带商品粮农业区,主要作物的雨养产量可高于5~6饥Iln2【6】。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并非雨量而是降雨的极端变异性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子。在作物关键生育期间发生的短期干旱几乎存在于每个雨季,而气象干旱则平均每10.a才发生l~2次,通过水管理技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短期干旱带来的影响,但气象干旱对作物减产的影响明显【251。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雨已成为超出农民控制能力的最为突出的随机因素,水既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投入要素也是农业风险及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提升雨养农业对维系生计起到支配性作用。

提升雨养农业的水管理发展策略与对策应建立在生态水文学观点基础上,人们应将降雨作为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看待【26l。尽管在现有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模式(IWRM)中,已意识到为保护河流、湖泊、湿地、河口等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应考虑环境生态水流的问题,但该管理模式的焦点仍集中在灌溉、工业和城市供水的蓝水资源规划、配置与管理上。向农业生产这类关键的产品提供服务功能仍主要取决于陆地牛态系统中的绿水,为此应该对蓝水和绿水进行统一的综合规划与管理,形成用途广泛的1wRM新策略。在该新策略中,就地集雨应被视为生产性用水,水资源控制与管理中应包含与雨养农业系统相关的当地尺度及其流域尺度,更为关注从流域到当地的降尺度水资源管理,并基于跨尺度间的水资源综合分析结果,系统阐述对上游绿水投入(如集雨)与下游用水影响(如减少泥沙)间的双赢机遇1271。#p#分页标题#e#

从作为淡水资源的降雨出发,对1wI州新策略的准确定位就是要淡化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间的人为划分,其实灌溉农业通常部分的依赖绿水的贡献,并且采用保护性耕作、土壤培肥、地表覆盖等旱农方法,而提升雨养农业稳定性的最佳途径则是利用补灌等蓝水管理措施。为此,打破灌溉农业与雨养农业间的管理划分无疑是提高雨养农业投资优先性的重要策略,可提供多组范围从雨养到灌溉系统的管理选择方案。

2.5基于各种途径与措施,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

农业水分生产率来自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部门的净收益与产出该收益耗用的水资源量之比,反映出以较小社会环境成本为代价获取单位耗水最大收益的目标。改善农业水分生产率的优先地区应包括:过于贫穷且水分生产率较低的地区,用水竞争激烈的自然性缺水地区,水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且用水回报相对较高的地区,因地下水位下降和河道断流等致使农业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地区等。改善农业水分生产率的水管理活动与措施主要有集雨、补灌、非充分灌溉、精准灌溉、水土保持等,与这些措施无直接关联的一些活动也会间接影响到农业水分生产率,如改善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选择作物良种等。改善农业水分生产率有赖于深入了解和掌握植(动)物生理学、作物学、农学、农田水利学、土壤学等相关知识,以及横跨田间、农田、流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2引。

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的主要途径与措施有:增加植物、田间、农田等不同尺度上的单位腾发量生产率,极小化农业用水过程中的非生产性水量消耗,改善现有灌溉设施管理与运行维护,循环利用回归水和农田排水,在不同用户间合理重新配置水量并共同管理用水,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等用水在流域尺度上加以综合管理等。作物水分生产率为消耗单位腾发量获得的作物产量(值),对应的改善途径与方法在生物节水方面有作物品种遗传改良、作物生理学特性调节等,在农艺节水方面包括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保护性耕作、病虫害防治等,在上程节水方面包含田间节水灌溉方法、非充分灌溉制度、集雨补灌等【291。畜牧业用水约占农业腾发量20%左右,主要来自生产牲畜消费食物所需的水量睁j,相应的改善策略包括改进动物饲料来源、增加畜产品(肉、蛋、奶)产量、完善兽医服务条件、采用避免土地退化和减少土壤侵蚀的放牧活动等。水产业用水主要来自生产饲料的用水和养殖用水,其水分生产率是水产品产量(值)与饲料生产用水和养殖用水蒸发量之和的比值。

采用农业与水产业相结合的综合措旅可循环利用水分和养分,用于灌溉和养殖业的多功能农田池塘已成为改善家庭营养状况、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手劂叫J。

2.6确保用水安全与公平,减少农业贫困人口

水对维系全球日收入低于1美元的10多亿人和低于2美元的28亿人的生存与生计至关重要,已成为制约全球农业产出和乡村穷人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311。实际上贫困与水未必一定相关,多数贫困地区的水资源禀赋可能好于富裕地区,影响贫困的范围和程度取决于人们对水资源的控制和管理水平。以往对贫困的理解仅关注收入、消费和财富,而忽略了引起贫困的多元化因素及彼此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在评价农业水管理对减贫的作用中,必须考虑贫困的多元性及其复杂交互作用的影响。

通过改进农业水管理活动,首先可改善农业生产和生产力,增加就业,稳定农业产出和收入,其次可鼓励农民采用各种促进农业增产的投入措施,生产多样化的高附加值产品,增加非农产品,满足家庭对多样化物质的需求,第三将对贫困人口的营养和健康状况改善、社会公平待遇、生态环境保护等产生积极的作用【321。

对大多数低收入国家而言,食物安全和减贫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作物产量,以便减少全球以小农经济为生的8.5亿农业人口的贫困程剧33】。为了确保穷人用水的安全性与公平性,首先应建立完善的水权制度并增加蓄引水基础设施投资,其次是开发适宜的用水管理技术并选择恰当的资金筹措方式,使人们更为有效的用水,第三是改善现有大型灌溉系统的生产力和配水的公平性,提高农业水分生产率,改进农业水资源管理,最后是密切农民与投入.产出市场间的关系,促使农民谋生手段的多样性,达到减贫和改善水土生产力的目的。在自然性缺水地区,当减贫因进一步开发水资源而受到限制时,改善现有农业用水管理系统无疑就成为首选策略,这对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

2.7改进农田排水和土地利用管理,减轻或预防土地和水环境质量下降

全球近50%的灌溉土地存在排水问题,约有2500万hm2的农田因灌溉引起的涝渍盐碱灾害而丧失生产力,有2.5亿hm2的雨养土地亟待改善排水状况【341。目前,包括土壤盐渍化在内的农田土地退化(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土地污染等)影响着非洲65%的农田,在拉美和亚洲则分别达到51%和38%。草地退化面积在非洲、亚洲和拉美分别占总量的31%、20%和14%,林地退化面积则分别为19%、27%和14%。全世界约40%的农业土地处于中等退化程度,约9%为严重退化,全球作物减产13%左右,且每年约有500~1000万hm2的七地丧失农业生产能力【351。土地退化不仅对农田水循环和农业水分生产率具有严重的负效应,还明显影响农业用水的数量和质量。土地退化过程与农业用水管理关系密切,改进和加强农田排水和土地利用管理,可达到减轻或预防土地和水环境质量下降的目的。

当前改善农田排水的目标已从单一地促进农业生产力逐步转向同时避免其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双重目的。在保持除涝、治渍、排盐等功效同时,利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控制措施尽可能减少因采用农田排水措施带来的环境负效应,这些措施与方法包括:适当减少排水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控制排水运行模式,基于灌排措施与人工湿地相结合降解污染物的灌溉一排水一湿地系统,具有水肥高效利用特点的农田排水再利用措施掣36】。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土地退化的主要因素,减少和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措施应包括:制止乱垦、滥伐和过牧,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合理施肥和灌溉;投资于退化土地的修复工作,采用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入渗和蓄水能力、减少土面蒸发的资源保护型耕作与土管理技术,改善雨养和灌溉农业系统的农田水分生产率;从农田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观念出发,增强农业景观多功能性,基于工程、生物、农业等技术措施,对退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37】。#p#分页标题#e#

2.8选择不同措施及其组合,降低废水灌溉风险

工业和城市生活废水随着人口增长、城市化加剧、生活条件改善、经济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对废水的生产性再利用也在增长。尽管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废水灌溉利用指南中要求,废水只能用于灌溉非食用的作物,但在实际中却难以强制执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在无淡水可用的窘况下,只能利用废水灌溉可食用的作物。目前发展中国家近80%的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约有50%的人口使用污水进行灌溉【381。全球至少有350万hm2的农田采用未加处理或部分处理的废水进行灌溉,直接利用废水灌溉的面积大致为处理后灌溉面积的10倍以上【391。利用废水灌溉的农民要比使用淡水灌溉的农民具有较高的寄生虫传染机率,且金属离子通过废水灌溉的作物进入人体,直接影响身体健康状况,这已成为负责维护公众健康和环境质量的国家部门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尚不具备实施复杂废水处理计划的能力与财力,为此应借助废水来源控制、污水处理与非处理选择及其组合方式等措施,尽力降低废水灌溉的风险,保护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㈣。借助不同程度的污水处理措施与方法可改善灌溉废水质量,采用劳动保护性措施可降低废水施灌过程中操作人员的人体程度、减少被病原体侵害的可能,利用作物选择与多样化、灌溉管理、土壤特性考虑等非处理措施加强农田废水灌溉管理,采用清洗、烹饪、消毒等各种措施减少废水灌溉作物带来的健康风险。

此外,通过改善政策与对策、促进机构问对话、加强财务机制等手段,可为改善废水灌溉管理提供机遇,而采用与激励或强制执行相结合的废水排放标准,可促进点源排放的家庭和工业部门的水管理改善,通过在输水部门与卫生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有助于推动更为有效的废水灌溉管理模式。

2.9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促进农业水管理发展

促进农业水管理发展的公共政策范畴包含水资源管理、农业、农村发展、环境等【4¨。水资源管理政策涉及到可协调互为矛盾冲突的多目标综合流域规划、基于宏观经济等政策价格信号与资源配给等非价格因素结合的农业水分生产率激励机制、与非传统水资源再利用相关的政策及规章制度、水权制度尤其是可交易权的建立及完善等。农业政策包括改革国内市场并促进出口市场发展的机制、应对粮食安全的食物消费结构模式导向、基于市场运作促进技术开发应用的对策等。农村发展政策主要面向维系生计的可持续性改善,投资减贫措施的优先顺序是雨养农业、低成本灌溉技术、社会驱动型基金、小规模灌溉和水保、大规模灌溉工程、高产值灌溉作物多样化等。环境政策则与激励农民开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维系流域环境生态流量、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等相关。

农业灌溉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灌溉技术;节水

中图分类号: S60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含义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是比传统的灌溉技术明显节约用水和高效用水的灌水方法、措施和制度等的总称。灌溉用水从水源到田间,到被作物吸收、形成产量,主要包括水资源调配、输配水、田间灌水和作物吸收等四个环节。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组成一个完整的节水灌溉技术体系,包括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灌溉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主要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技术、灌溉回归水利用技术、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雨洪利用技术。(2)灌溉工程节水技术。灌溉工程节水技术是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低压管道灌溉技术、喷灌技术、微灌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膜上灌技术和改进沟畦灌溉技术等。直接目的是减少输配水过程的跑漏损失和田间灌水过程的深层渗漏损失,提高灌溉效率。(3)农艺及生物节水技术。包括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优选抗旱品种、土壤保水剂及作物蒸腾调控技术。(4)节水灌溉管理技术。包括灌溉用水管理自动信息系统、输配水自动量测及监控技术,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技术、节水灌溉制度等。

3、农业节水技术灌溉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节水技术灌溉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喷、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目前也仅局限用于经济作物,有待于在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推广。(2)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3)受经济利益影响,水资源相对充足地方的农民对搞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4)资金投入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衰减和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特别是配套资金往往不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影响了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

4、加快发展节水技术灌溉的措施

(1)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农业节水。农业节水涉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种粮效益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等诸多方面。因此,农业节水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问题、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需要多个部门密切配合,紧密协作,统筹考虑制约农业节水发展的各种因素,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体系。

(2)合理规划。灌区的地面水利用包括区内拦蓄与区外引水系统。在冲积平原或河流的中下游,地下水位较高,外引水源可靠性低时,可以发展井灌,以井补渠;若地下水严重超采,就要减少用水或统一控制上游引水,修建当地蓄水工程,利用河流水源引水存蓄或回灌地下水。即使在一个灌区内,地面水、地下水的动态规律也不同,或者上游井渠结合,以渠为主,下游井渠结合,以井为主。

(3)建立农业节水补助资金制度,加大投资力度。农业节水工程投资一次性投资较大,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农业节水工作纳人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一种制度,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建设。

(4)搞好中低产田节水灌溉。选择适当的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切忌盲目引进,盲目搞不适合当地推广的“样板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可以列为今后农业的主攻方向,向中低产田要效益,扩大节水灌溉面积,研究制定适宜的节水技术措施。

5、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政策建议

(1)提高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认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农业灌溉用水要在用水总量基本不增加的情况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必须走灌溉节水型发展道路。因此,我们应加大发展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都来关心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形成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内在机制。通过制定和运用好水价、水权这些经济手段,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

(3)节水灌溉技术发展要符合农村实际。节水灌溉技术发展必须以农民利益为先,着力提高农民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节水灌溉技术如果不能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就不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就不能从根本上持续快速地发展起来。

(4)促进节水灌溉设施制造业发展。一项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可能带动一个新的产业发展。伴随我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节水灌溉设备制造业也可望能形成一个有相当规模的行业,成为中国加工制造业一个新的增长点,政府部门应使用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加以引导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杨芬,蔚富生,郝志华.山西农业灌溉节水对策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4,3.

[3]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农业灌溉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旱区;节水灌溉;农业;技术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新疆是我国典型的干旱荒漠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没有灌溉就没有新疆的农业。新疆农业灌溉用水占总用水量的90%以上,灌溉水的利用率不到40%。极为紧缺的水资源严重地制约着新疆农业的持续发展。

目前,新疆的农业灌溉毛定额是700m3/亩,实际灌溉利用系数不足0.4,即灌溉过程中lm 的灌溉用水,其50%以上都在输水过程损失了,仅剩下不足40%的水能被作物生长所利用。

一、旱地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的主要特点

(一)旱地农业在水资源的利用方面,由于水资源特别匮乏,一般只能利用人工集蓄的天然降水(即农用蓄水池、小水库)或小的河川径流,以及可能开发的地下水源(泉水或井水)。因此,它的灌溉只能是有限的补充性的灌溉,只能起到抗旱救命水或关键水的作用,搞得好的,也只能使旱地农业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可能象灌区那样达到丰产和高产的目的。

(二)早地农业在地理条件上,由于主要处于山区、沟壑区或台塬区,引水、输水、平整土地和灌溉面积都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即使有大的水源(加大水库或地下水)也难以利用,很难形成一个较大的灌溉区,灌区的一些设施条件和灌溉技术在这里不能完全得到有效的应用。这就决定了它除了引用一般灌区某些节水灌溉设施和技术外还应通过改造形成它自己特有的节水灌溉设施和洒灌溉技术措施。

(三)旱地农业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基本上是属于贫困落后地区,因此旱地农业节水灌溉的设施和机具也只能以中小型或廉价为主,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化的设施,但是由于供水条件的有限性,也只能以中小型适用为主。

二、新疆地区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

国家大力推动节水产业的政策影响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疆各类节水灌溉技术纷纷应用。到2008年,全疆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实现1483万亩(兵团869万亩,地方614万亩),其中,农田滴灌面积1301万亩。以灌溉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广泛用于棉花、小麦、瓜蔬、甜菜、番茄、水稻及林果,每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26亿元以。高效节水农业已成为新疆农业现代化的一个标志,成为我国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效节水灌溉集中地区――2007年新疆微灌面积占全国微灌总面积72.1%。这一成就,先后多次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人的肯定。

新疆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的典型,例如,兵团农A.N成功地开发出成本低廉、制造简单的“单翼边缝式迷宫滴灌带”(又名:边缝式滴灌带、一次性滴灌带),并充分利用地膜特点,发明了“大田膜下滴灌”工程技术,在棉花等农田应用中获得了极大成功,使曾经身价高贵的滴灌技术和产品,适应了购买力较低的中国国情。从此,滴灌和滴灌带迅速在天山南北及全国广泛推广应用。

三、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面临的困境

(一)面临的形势

随着新疆工业和城市的飞速发展,用水需求不断增加,给本已十分紧张的农业用水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农业用水不仅因水资源不足而难以增加,丁业和其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进一步地削减了本已明显不足的农业用水,不但无法增加新的灌溉面积,甚至连现有灌溉面积也难以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当地的农业产。

当前,新疆的农业用水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方面是农业用水缺口的不断拉大,另一方面是灌溉用水过程中“漫灌”现象突出,浪费严重,二者已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要想突破该地域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推广各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努力挖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水潜力,在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发展节水技术上下工夫。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节水灌溉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力度小,多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还仅用于经济作物,用于示范工程,更大范围和更大规模地推广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2.当前,灌区和节水灌溉工程都多少存在着产权关系不明、管理职责不清、政事企不分、监督激励机制缺乏、管理粗放、调度不灵活等问题。

3.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区对节水灌溉积极性不高。

4.投资力度不够。已建灌溉工程维护资金不足、老化失修,灌溉面积及灌溉效益逐年降低;新建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资金短缺,配套资金无法到位,达不到应有的发展规模。

5.局部在推广先进节水技术过程中不能够因地制宜规划,可行性论证不够,没有针对性,部分节水工程甚至不能正常发挥效益。

6.节水灌溉产业不规范,从业者质量意识不高,集约化程度低,投机意味浓,设备质量参差不齐,设备不配套,标准化、系列化程度差,维修服务跟不上。部分厂商以为农村市场和农民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或者为了迎合农民过低价格的要求而提供低质量的产品;或是错误地理解滴灌带的“一次性”使用或“短周期”概念,放松或降低对产品质量的要求。

四、加快发展节水灌溉的措施

(一)改革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改革现行的管理机制,多措并举。例如,对小型灌溉工程采取承包、租赁、拍卖或是股份合作等;在大中型灌区推行SIDD(自主管理灌排xE)管理模式;

另外,加大灌区用水者协会、农村供水协会、农民合作社等各种群众组织,并使之参与灌溉工程管理,凸显“主人翁”的积极性。另外,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供水单位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组织形式。一是按照《公司法》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公司;二是非公司法人性质的非营利企业;是事业单位实施企业化管理。任何组织形式,都应合理确定灌区专管机构与用水产协会的责、权、利,确保正常运营。

(二)合理规定用水定额

推行“阶梯灌溉用水定额”,对超出定额用水的建议加价收费。另外,节水灌溉工程要根据其节水效果并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给予补偿,使农民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获得不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利润,利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灌溉发展。

(三)扩大融资方式

积极开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水利资金高效利用、滚动使用的方式,大胆试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独资等多种资金来源,实行多方式、多渠道融资,转变灌溉工程建设和维护过分依靠国家帮扶的局面。

(四)加快节水灌溉设备产业化的标准化建设

目前各级各方面只对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数量或效果最关心,也在这方面给予了财政、科技和行政激励制度,而对于节水器材产品的生产领域缺少必要的、具体的政府性发展运行指导和监督管理,在节水器材的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方面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或支持。因此,应建立一个适应当前行政、经济体制的行业管理机制,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应牵头对各种鼓励节水产业、节水器材发展的政策进行系统研究,通过专项行政规章,建立统一使用、规范操作的程序,合理运作。

结束语

水利基本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基础主导作用,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新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广普及各种农业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不仅是解决新疆水资源短缺瓶颈的一项有效措施,更将对新疆整个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屈振华,韩英强,康春梅等.冀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灌溉现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337-19338.

[2]信松胜.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31(12):270-271.

农业灌溉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节水,措施

中图分类号:S60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用水矛盾日益尖锐,缺水问题更加突出。而农业作为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量约占水资源总量的65%,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节水农业是指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从而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达到高效益产出目的的农业技术措施。农业节水技术的合理利用,会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达到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效果。

二.农业节水的必要性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量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4。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化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用水矛盾日益尖锐,缺水问题更加突出。而农业作为我国的用水大户,农业用水浪费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灌溉水利用系数低;自然降水利用率低;初步改造的节水灌溉工程面积仅占全国灌溉面积的30%;因此,发展节水农业势在必行。

2.发展节水灌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用节约农业用水量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用水,从源头节水,严格控制上游用水,减少灌溉用水量,有利于遏制地下水进一步超采和减少地质灾害。同时,可以缓解下游用水紧张矛盾,遏制下游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逐步恢复和保护生态提供支持。

三.国内外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动态

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世界各国在农业灌溉技术发展方面的焦点。在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历程上,国外以微灌中的渗灌出现得最早。在1860年,德国首次利用了排水瓦管进行地下渗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下渗灌可使种植在贫瘠土壤上的作物在产量上增加倍余。1920年,在水的出流方面实现了一次的突破,并且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带有微孔的陶瓷管。而这种带有微孔的陶瓷管能够使水流沿着管道从孔眼输送到土壤。在1923年,苏联和法国同时也进行了管道灌溉研究实验。而荷兰与英国则应用管道灌溉技术灌溉温室花卉与蔬菜。二战后,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塑料灌溉管道。由于塑料灌溉管道易于穿孔,且连接方便、价格低廉,使节水灌溉系统在管道输配水技术方面实现了第二次较大的突破。基本形成今天节水灌溉的技术体系。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以色列研制成功了长流道管式滴头,使在滴灌技术的输配水发展中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很多国家对节水滴灌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使节水滴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四.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现状

1. 喷灌技术

喷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动力设备、水泵、管道等)将水加压后通过喷头分散成细小的水滴.均匀的喷洒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溉方式。和传统的灌溉方式相比,喷灌可以节水30%――50%,并且灌溉均匀度高,节省劳力50%。推广先进的喷灌技术,使农业灌溉喷灌化,是节水的霞要措施之一。我国70年代开始发展喷灌技术;80年代喷灌面积达60万左右;90年代全国约已形成喷灌面积80万ha,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节水、增产效益;当前我困灌溉设备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按性能、可靠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相当差距。

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是利用塑料或混凝土等低压输水管道代替输水土渠将水直接送到田间灌溉作物,以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的技术措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有移动式、固定式和半同定式王种.常用材料有PVC管、水泥沙管、现浇混凝土管等。其优点是:输水快,灌水及时,管道输水利用率可达95%――97%;节能增产,省时省上省地;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便于推广。缺点是维修不太方便。

3. 渗灌技术

渗灌技术是当代国际上最先进。最有发展前途的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它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透水管道,将灌溉水直接的送入作物根层土壤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滴灌等地表灌溉造成的地表蒸发和水土流失等现象在此技术中不会发生,渗灌技术还能使土壤疏松、土壤肥力提高、地表温度增加.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发展推广的商效节水灌溉技术。

4. 储水灌溉 技术

土壤属多孔介质在0~100cm的土层中,由于耕作施肥等农事活动土壤孔隙一般变化在40~50%之间,也就是整个土体差不多有一半是孔隙,而这样大的孔隙除容纳必要的空气外,主要是承纳作物赖以生存的水分即土壤水。储水灌溉的原理就是利用土体内的孔隙储存一定量的水分,尤其是增加深层土体内的容水量,这样可使根系下扎,较多的利用深层土壤水。在储水灌溉条件下即使表层土壤处于干燥状态下,作物并不受旱从而减少棵间土壤蒸发量。储水灌溉可在用水不紧张的季节向休间地内灌水,把水存储于深层土体内,供作物生长期使用,减少了生长期灌水次数,并大大缓解了用水高峰期的矛盾。

五.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对策

1. 提高节水灌溉认识

农业灌溉用水必须走节水型的发展道路。在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方面,必须加强水危机的宣传工作,推动全国人民养成节约用水和循环用水的习惯,充分利用杂志、简报、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标语、移动宣传车、网络等,整改以往漫溉、喷灌等粗放型用水方式,转向集约型节水灌溉方式改变。采用科学灌溉设备并实施扶持政策;大力鼓励和提倡节水行为,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大力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在作物栽培上,主要针对农作物生长的特点,推广节水,营造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环境

2. 节水灌溉符合农村实际

为了进一步推动节水灌溉持续、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把科学规划摆在位,本着“因地制宜、分期开发、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的原则,从全局和长远着眼,严格管理、慎重决策,以保证节水灌溉建设的合理推进。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工程问题,还是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节水灌溉技术只有使农民从中得到实惠,才能能得到广大农民的真正拥护,才得意持续快速地发展。按照地面水灌溉区、山丘区和井灌区进行节水灌溉技术改造,结合各个地区经济条件确定重点发展及管理模式。

3. 灌溉系统多功能化

农业节水灌溉的发展是以资源合理配置、水分高效利用为宗旨,实现最大限度提高设施的利用和产出效率的目的。因此,多方位服务的功能必须应用于灌溉系统中。目前应解决的问题是:进行微灌条件下水、肥、药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包括精量注肥技术及设备、水动精量注肥器、精密低成本文丘里流量计等;研制在微灌系统中具有最小结晶度的液体肥料, 针对不同作物、不同蔬菜和不同果树研制相应的专用液体肥料以最优产量和品质及防止地下水污染为目标的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等,都是我们今后发展微灌事业要重点加以研究和解决的。

六.结束语

节水农业技术体系是以农业节水为中心,具有很强综合性的体系,其实质是解决农作物需水和农业用水等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实现了农作物高产高效。通过对农业用水需求进行有效调控,削弱低效益膨胀型的用水需求,杜绝无效益浪费型的用水需求,促进节约农业用水的需求,从而推进节约灌溉技术发展。我们应大力宣传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形成一个较好的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孟小涛,王春生.浅析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中国西部科技,2009.6.

[2] 金桂国.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9.

[3] 郭东辉.浅析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有效措施.现代园艺,2012年08期.

农业灌溉范文第9篇

一、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农业干旱缺水和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且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按现状用水量计,全国中等干旱缺水35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缺水300亿立方米,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年均受益面积达到2000万公倾以上,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下发生水危机,北方河流断流的问题日益突出,缺水已从北方蔓延到南方的许多地区,由于地表水不足导致地下水超采,全国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面积已达8.26立方公里。

我国农业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效率低下和用水浪费的问题普遍存在。目前全国灌溉水利用率约为43%,单方水粮食生成率只有10公斤左右,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灌溉水利用率70-80%,单方水粮食生产率20公斤以上的水平。通过采用现代节水灌溉技术改造传统灌溉农业,实现适时适量的"精细灌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节水灌溉的内涵意义

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年以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把浇地变为浇作物,按作物的最佳需水要求进行灌溉。

节水灌溉是用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农作物产出的一种灌溉模式。节水农业措施和节水灌溉措施,充分利用天然降雨和地面、地下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用最少的耗水量获得最高的作物产量和产值。节水农业措施包括抗旱节水品种、秸秆覆盖、少耕免耕、抗旱剂、保水剂等。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节水灌溉就是发展低压管道输入、喷灌和微灌。由这些工程所控制的灌溉面积就是节水灌溉面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够全面的,节水灌溉的目的在于减少灌溉水源从渠首到农田被作物汲收利用的全过程中的无效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的水分生产率。它包括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制度以及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内容,即包含有工程措施,也包含有农业的管理措施,可以把节水灌溉措施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减少从水源到田间系统的渗漏和蒸发损失提高输水系统的有效利用率,在自流灌区固定渠道采用砌石、现浇筑混凝土等进行防渗。

2、减少田间储水损失主要是减少深层防漏,提高灌溉水进入田间后的有效利用程度。

3、采用先进灌溉技术减少作物蒸腾、棵间蒸发和深层渗漏等农田水分消耗。

4、优化作物灌溉制度减少作物的无效蒸腾灌溉用水采取优化调度,合理分配等管理措施,结合各种耕作栽培技术,尽量减少对农作物产量形成非关键期的水分蒸腾,以提高农作物水分的利用效率。

三、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管理水平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一步将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有机结合,形成配套技术,并大面积推广田间灌溉科学用水技术,如小麦优化灌溉、水稻浅湿灌溉、膜上灌等。与此同时,以提高降水利用率为目标的旱地农业增产技术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些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使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九五"期间,节水农业技术研究与示范曾首次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喷、微灌设备的研制与改进、滴灌技术研究与示范、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节水高效灌溉制度的研究、节水灌溉与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人工汇集雨水利用技术研究和灌溉系统配水关键技术研究等专题研究。随着科学研究逐步走向深入,我国节水农业工程设备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研制和开发,特别是近几年不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及生产装备,使节水农业工程设备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有很大提高。

目前我国推广的节水灌溉技术有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膜上灌、膜下灌等多种形式,不同的地区宜采用的节水灌溉技术也不同,大、中型灌区适宜推广渠道防渗技术,井灌区和小型灌区宜推广低压管道灌溉技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提倡采用喷灌技术,在果园、菜园及其它经济作物种植区适合发展微、滴灌,西北干旱地区应推广雨水集流、水窖滴灌技术,南方水稻产区则应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各地要根据其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技术方案。

四、发展节水灌溉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作,综合运用行政、技术经济、宣传教育和管理等各种手段,需要全社会的很多行业和部门协调一致,形成全力,共同做好节水灌溉工作。

第一、节水灌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服务"三农"相结合,把发展节水灌溉,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当前首先制定科学的用水计划,做到计划用水,计量收费,节约奖励。其次是做好节水灌溉的投入机制,规划并搞好节水灌溉的工程建设和技术的投入等。三是制定相应的优惠改革策略。进一步调动灌区农民对节水灌溉的积极性,并按"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确定产权,充分调动农民建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第四建立制定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实施办法,理顺水费价格,分步到位。第五完善水费计量缴费的管理办法,逐步引入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成立用水户协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六是深化水利工程制改革。在灌区支渠以下推广以用水户参与为主的改革,建立以各种形式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采用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灌区以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无人维修养护,水费公开透明。层层搭车,用水矛盾问题。

第二、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建立科学的节水灌溉规划体系。规划是工作的基础,大力推进节水灌溉发展首先要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节水灌溉规划应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按以供定需,以水定种植结构的原则统筹考虑,积极推进节水灌溉进程,同时加大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力度,带动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科学的确定节水灌溉的布局的模式。

农业灌溉范文第10篇

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粮食紧缺问题的显现,中央对“三农”问题早以引起高度重视。我镇要搞好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清醒地看到当然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灌溉存在的问题:水利化程度不一,由于地理、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水利条件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紫凝、西坑两片地处山区,常年灌溉没有保障;屯桥王里岙,以及新中、平北两片位于北干渠上游的部分丘陵地带自然条件较差,抗旱能力极低;323省道南边至始丰溪北岸一带,虽然属里石门北干渠灌区,但由于输水渠线长,一遇旱情,灌溉相对困难。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比较脆弱,山塘、水库建成长达50来年,工程出现严重老化,近几年来虽然有些得到除险加固,但没有维修加固的部分山塘、经常有安全隐患出现,需要限制蓄水。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山塘水库淤积严重,蓄水量逐年减少,影响效益发挥。近几年来,虽然增加投入,对渠系配套进行改造,在一定程度上灌溉条件得到改善,但没有硬化的土渠,标准低、质量差,加上老化程度高,建筑物损坏等情况仍然存在。管理不善,农业用水浪费严重,灌溉水利用率低。有些小型山塘、水库渠系配套仍未完善,有些虽有渠道,但渗漏等状况较为严重,沿途输水损失大,上游涝,下游旱的现象屡见不鲜,渠道末端有水难到田。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率低,估计目前灌溉水量的利用率约为55%左右。始建于六、七十年代的机电灌溉设施不少出现老化、损坏严重,得不到及时维修,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灌水技术粗放,节约用水意识差。目前,农业灌溉仍然采用落后的大水漫灌方法,用水无节制,有些村民只知道放水,不知道关水,这样不但使土壤水分处于长期饱和状态,不利粮食增产,而且严重浪费水量,加剧了上下游用水矛盾,易引起纠纷,增加社会不安定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不少村把山塘水库的水兼作饮用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同时工业用水量也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挤占农业用水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灌用水的保证率。

解决农业灌溉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解决当前农业灌溉问题的对策,可概括为“渠系配套、开源节流、强化管理”十二个字。具体地说:一是对现有水库灌区和砩坝引水灌区进行渠系配套改造,提高灌溉水量的利用率;二是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配套、挖潜、改造,山区有条件的地方可新建一些小型蓄、引、提水工程,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三是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管理技术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村规民约,管理制度等,把水利工程在引水、输水和田间灌水过程中的各类水量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单位水量的生产效率。继续抓好现有小型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工作,确保安全运行。对淤积严重的山塘进行清淤,非里石门水库灌区对有条件进行扩建的山塘经过论证可进行扩建,从而增加蓄水量。在此基础上,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新建一些小型蓄水工程。2.灌区要完善渠系配套,对支、斗、农渠进行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等项目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对原有的土渠进行标准化施工,全面硬化建设成为三面光渠道,减少糙率,改变严重渗漏现象,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加强提水工程整修和建设。原有已损坏的提水泵站,现在仍有利用价值的要进行维修,使其发挥效益。在灌区末端,放水难度较大的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有必要的可新建一些提水机埠,在旱情严重时缓解自流灌溉压力,提高抗旱能力。在323省道南边,始丰溪北面一带,茅洋、张思、下王、山头庞、周坎头等区块有大面积的梨、桃、葡萄、草莓、樱桃种植基地和其它旱地经济作物,大力推广喷、滴灌技术,既节约用水,又能大幅度提高其经济效益。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浪费现象较为突出,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挖掘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水量损失,全面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节水灌溉知识,提高粮农节水意识。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推广由农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户承包集约经营,实行统一耕种、统一管理,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科学灌溉,合理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上千亩面积的新中、宁协、花市、前山、东林等灌区分别设立管理机构,制订各种管理制度。已有放水员的灌区,要加强对放水员节水知识培训、管理,没有的要配上放水员,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配水,减少水量浪费。

上一篇:节能产业范文 下一篇:节能方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