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疗范文

时间:2023-03-09 13:37:43

农村医疗

农村医疗范文第1篇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首要问题。可为什么改革开放都二十多年了,农民就医难、看不起病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地解决,反而有越来越严重的发展趋势呢?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异巨大,目前从全局上看已成为制约各项经济指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减轻农民的实际负担,使农民有更多的收入。但是,因为目前尚未建立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加上部分药品价格的虚高,社会难以向农民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而且医疗费用高居不下,这样,即使农民在其他方面的负担减轻了,但又往往因求医治病而抵消了收入的增长,农民的增收实绩并不明显。卫生部副部长朱庆生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一次新闻会上透露:全国有40%至60%甚至更高比例的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尤其在贫困山区,由于无力支付医药费,农民患病未就诊的比例达72%,应住院未住院的有89%。所以,高昂的医药费用成为农民最大的负担,由于药价虚高造成的农民“看病难”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

二、药品价格虚高,对农民疑难杂症的医治将是一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农村销售的药品大多数是一些很普通很普通的常规药品,这类药品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治疗显得有些力不存心,但是,稍好一点的药品一盒相当于有些贫困地区农民一年的收入,国家对农民每年30元的补贴还买不来一盒药,这样的药品农民只能望而却步,只能是在家中等死,国家号召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是一句空话,我认为药品价格过高也是导致农村医疗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药品价格的虚高,对突发性疫情的监控弱、反应慢。

由于用于农村一些对传染性疾病、突发性疾病防治的药品价格虚高,导致了农村抵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非常薄弱。2003年爆发的“非典”侥幸没有在农村大面积流行。去年我国许多省份都大面积暴发禽流感,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农村一旦出现疫情,以目前广泛虚高的药品价格,国家全部承担明显不可能,农民自己掏钱又不现实,这样一来造成疫情扩散蔓延,受害的就不仅仅是农村和农民,后果将不堪设想。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民增收工作是今后的工作重点。目前各级政府都在下大力狠抓农民减负增收工作,成效显著。但是,由于应由社会提供给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产品严重缺位,导致农民“看不起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严重,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严重障碍。今年的两会,国家极力号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制药企业的大力支持。

必康制药在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号召的前提下,经过多次的调研与讨论于2005年底启动了“送药到基层,133基层医疗普及工程”,目的就是为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自己疗效可靠、价格低廉的药品支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的诊疗水平,让更多地农村老百姓用药更安全、更有效、更经济。同时,也针对药价虚高对农村医疗改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公共投入为主,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

监控和防治传染病、提供贫困人群的基本医疗服务、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和处置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单靠市场机制是难以解决的,这是典型的“市场失灵”状况,只能通过政府干预、运用公共财政、地方企业参与来解决。农村公共卫生体系是整个卫生防御体系的网底,建立这个体系不仅仅是各区自身需要,也是一个全局的需要。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关键是建立健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议政府做好统筹工作,设立扶持农村合作医疗事业专项资金,加大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整合地方企业的分散资源,帮扶贫困村卫生站的建设和基本医疗设备的购置,建设符合规范要求的卫生站,保证农民小病看得起,大病无人忧。

二、规范农村用药价格体系,加强对农村药品价格的监督和管理。

药检、物价部门应该联合起来确保农村用药价格的规范性、合理性,防止某些药品、某些制药企业在农村用药方面的垄断地位,两部门应该在农民就医看病相对集中的医院、药店、卫生所等场所公示药品的价格,不间断的查处一些虚高价格的制药企业、药店、医院及卫生所,同时,药检、物价等部门应不定期的印发一些农村用药的价格目录,正规的购药渠道等常识,从根本上杜绝要价虚高对农村医疗改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适当调整政策,尝试地方低价制药企业介入农村合作医疗。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因地制宜适当调整政策,尝试让地方制药企业的闲散资源介入农村合作医疗,从农民用药的普及性、安全性出发,让一些有实力的制药企业降低药价,提供安全用药知识,同时,联合一些大的制药企业在自愿、互助、公开和服务的原则下,在农村建立一些有规模、有档次、价位低的医药超市,避免新农合再次出现小范围的垄断,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正确指导下,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真正体现新农合便民、利民、为民、惠民的宗旨,减轻国家财政的压力,更减轻了农民用药的压力。

农村医疗范文第2篇

第一条为帮助农村困难居民解决治病难问题,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民政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建立农村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辽政办发[2004]10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医疗救助是指政府对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予以适当医疗救助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第三条农村医疗救助应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救助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衔接;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民政部门在政府领导下,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对指定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

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审批、管理工作;乡(镇)政府(含有农业人口的街道办事处,下同)负责医疗救助对象的具体管理、审核、上报及医疗救助金的发放工作;村民委员会(含有农业人口的社区)配合乡(镇)政府做好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审核等项工作。

第二章救助对象和救助标准

第五条下列农村贫困居民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

(一)经县(市)区民政部门批准的农村五保户;

(二)经县(市)区民政部门批准的农村低保户中的全额保障对象;

(三)经县(市)区民政部门确认未享受公费医疗或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在乡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

第六条符合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救助对象,不需本人申请,由乡(镇)政府直接为其缴纳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

第七条救助对象患以下重大疾病的,可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的标准为按个人应承担的医药费部分(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商业保险赔付、社会捐助部分)的40%予以救助,但年累计救助额不超过3000元。

(一)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透、腹透的;

(二)各种恶性肿瘤;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四)重症肝炎(肝硬化、肝浮水)及并发症;

(五)严重心血管疾病住院抢救或手术治疗的;

(六)严重脑血栓急性发作住院抢救治疗的;

(七)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的。

第八条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医院由市政府指定。救助对象患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重大疾病,需要政府救助的,必须到指定医院住院治疗。

救助对象到本市以外或本市非指定医院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第九条对不属于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救助对象、但因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农村居民,可采取临时救济、社会互助等办法予以适当救助。

第三章救助金的申请、审批和发放

第十条救助对象申请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应由本人或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领取并填写《朝阳市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同时提交下列相关证件及材料:

(一)《农村五保供养证》、《农村低保金领取证》、《在乡老复员军人定期定量救济领取证》、《伤残军人证》、身份证、户口本;

(二)指定医院的诊断书和住院医疗收费发票;

(三)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证明;

(四)保险理赔证明;

(五)社会捐助情况的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乡(镇)政府在接到全部申请材料后的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上报工作。县(市)区民政部门对符合救助条件的,要及时办结审批手续,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二条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由县(市)区民政部门办结审批手续后,由乡(镇)政府民政机构以现金形式支付给申请者个人。

第十三条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对象档案,保存完整的申请和相关证明材料,每半年向市民政部门报告一次医疗救助实施情况。乡(镇)政府要建立医疗救助对象名册。

第四章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第十四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以从社会福利公益金中提取和社会捐助为辅。政府出资部分按下列规定筹集:

(一)为救助对象缴纳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个人应承担部分的费用,由县(市)区、乡(镇)财政筹集;

(二)患重大疾病救助对象的救助资金,由县(市)区、乡(镇)两级财政共同筹集,市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第十五条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需求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预算和实际救助需求,及时将资金划拨到乡(镇)政府民政机构。

第十六条各级财政部门建立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实行单独核算,专帐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转入下年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市、县(市)区民政部门要按规定向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决算报告。

第十七条鼓励社会各界为农村医疗救助捐赠款物,由市、县(市)区民政部门统一接收,按规定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全部用于农村医疗救助。

第五章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各级民政、财政、卫生部门要会同监察、审计等部门,定期对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不列、虚列和截留、挪用、私分医疗救助金等违法违纪行为。

第十九条对骗取重大疾病医疗救助资金的,由县(市)区级民政部门负责追回,并对当事人予以批评教育;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医疗范文第3篇

第二条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行政府资助、社会捐助与个人负担相结合,坚持以个人负担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资助的原则。

第三条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由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管委会负责。

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日常管理和审批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申请对象的审查,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医疗救助资金的发放工作。

村(居)委会受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委托,承办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申请的接收、调查核实、张榜公布等工作。

第四条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管委会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财政部门做好大病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和管理工作,安排适当的医疗救助工作经费。

卫生部门加强对提供医疗救助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审计部门加强对医疗救助资金的审计监督,确保医疗救助资金按时拨付和合理使用。

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所需情况,配合有关医疗救助工作的调查、核实。

第五条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为本区农业常住户口的下列人员:

(一)持有民政部门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

(二)持有民政部门发给《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农村特困户;

(三)农村重点优抚对象(不含医疗费实报实销的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

第六条救助对象患下列重大疾病之一的住院医疗,可申请救助:

(一)急性脑中风;

(二)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三)恶性肿瘤或再生障碍性贫血;

(四)重度精神分裂症;

(五)重度大面积烧伤;

(六)经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管委会确定并经区民政局认可的其它重大疾病。

第七条对患有属于重大疾病的救助对象,实行分类救助。

(一)五保户当年大病住院治疗个人负担费用超过500元时,超过的部分可按60%予以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二)特困户、重点优抚对象当年大病住院治疗个人负担费用超过2000元时,超过部分可按40%予以救助,但全年累计救助资金不超过3000元。

第八条审核确定个人实际负担医疗费用时,应剔除下列费用:

(一)医疗单位按规定应减免的费用;

(二)患者本人或家属所在单位为其报销的医疗费用;

(三)参加各种商业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赔付的医疗保险金;

(四)社会各界互助帮扶给予救助的资金;

(五)不在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范围内发生的费用;

第九条申请享受大病医疗救助的对象须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书;

(二)申请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三)《农村五保供养证》、《农村特困户救助证》、《优抚证》,申请对象是残疾的还应提供《残疾证》;

(四)填写《申请救助审批表》;

(五)指定医疗机构诊断病历、医疗收费收据、处方,必要的病史材料;

(六)需要出具的其它有关证明和材料。

医疗救助对象应在治疗期间或医疗终结后3个月内提出救助申请,医疗终结或出院3个月后未提出救助申请的,原则上不再受理。

第十条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行按季审批。审批程序为:

(一)村(居)委会及时开展入户调查,召开村(居)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并在村(居)务公开栏张榜公布,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说明理由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上报的申请和有关材料进行逐项审核,根据需要,可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医疗支出和家庭经济状况等有关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进行第二榜公示,并将公示无异议的对象上报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部门审批;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说明理由并通知村(居)民委会告知申请人。

(三)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有关材料及时进行复查审核,核定其应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应说明理由书面通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申请救助人。

第十一条医疗救助金由民政部门发放,救助对象于每季度次月1日到10日直接到民政部门领取。对边远乡镇领取不便的,可委托乡镇人民政府代领的,但必须出具代领手续,确保救助资金及时发放到户。

第十二条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指定的县级医院为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院。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院由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民政、卫生部门联合授牌,并向社会公布。

救助对象持相关证件(五保供养证、特困救助证、优抚证等)到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疗就诊时,免收普通挂号费,大型检查费、普通住院床位费、手术费等费用按30%予以减免,规定范围内药品费用按正常销售价20%优惠后收取。

第十三条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要建立独立的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基金来源:

(一)上级财政拨入的农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

(二)区和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财政部门每年预算安排的农村医疗救助资金;

(三)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社会各界自愿捐赠资金;

(四)农村医疗救助基金形成的利息收入;

(五)按规定可用于农村医疗救助的其它资金。

第十四条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提取管理费或列支其他任何费用。具体财务管理办法由区财政部门和区民政部门制定。

第十五条民政部门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台帐和个人档案,加强规范化管理。采取适当方式将农村大病医疗救助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的投诉并负责办理。

第十六条定点医疗救助服务医院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按照医疗保险用药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及医疗服务设施目录,为医疗救助对象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控制医疗费用。

第十七条移民开发区、江南新区财政部门要按照民政部门报送的用款计划,按季及时将医疗救助资金划拨到民政部门,保证医疗救助按时足额发放。或由民政部门先垫支,按季与财政部门结算。

第十八条负责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个人,必须严肃纪律,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或贪污、挪用、扣压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农村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医疗保障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9-0050-03

农村卫生是中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我们想通过抽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浙江省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情况,包括其房屋质量、医疗卫生人及医疗设备的配备、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情况等。希望通过调查分析,了解浙江省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组织的基本情况,探究是否存在亟须解决的问题,反应农民最迫切的医疗愿望。论证其所作出的有效举措,在浙江甚至全中国是否具有普适性,可推广性。通过对农民意见的收集,农民需求的了解,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我们和老师的努力,促进浙江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有鉴于此,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创新小组于2009年8月1日至8月12日在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绍兴县齐贤镇、丽水市庆元县松源镇进行了此次社会调查。

一、资料和方法

1.调查对象。根据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实中的操作性等情况,本次调查以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绍兴县齐贤镇和丽水市庆元县松源镇当地居住人(包括当地农民和外来务工者),当地的乡镇卫生医疗机构服务中心、农村的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涵盖的被调查对象具体的个人情况如下。第一,被调查者年龄。18~30岁的占27.0%,31~45岁的占38.0%,46~60岁的占24.3% ,60岁以上的10.3%。第二,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占19.3% ,1万元~2万元的占25.7% ,2万元~3万元的占16.7%,3万元~5万元的占21.0% ,5万元以上的占17.3%。

2.调查方法。对抽样的农村卫生机构和当地居住人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县级卫生人力总量、配置情况、人员构成(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以及当地居住人民的就医选择、药品价格、新农合的参保情况等。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和访谈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6个问题构成,询问农民对于卫生医疗机构和新农合的基本看法。问卷的发放、调查、回收均由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研究”创新小组成员实施和完成。访谈主要深入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和病人交流,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对新医改的看法。本次调查问卷总数为300份,回收问卷为300份,回收率100%;有效样本量266份,有效率88%。

3.分析方法。数据处理主要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1.5,利用频数分析、交叉分析,图表操作等手段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4.调查结果保证。考虑到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当前中国农村医疗卫生资源设置的实际情况以及我们的人力、财力、时间等问题,本调查在设计阶段召开了若干次的小组会议,就所调查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修改。在问卷发放、填写、回收以及数据输入和处理环节中,也遵循了科学、效率的原则。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看病贵――药品价格居高不下,各地药品价格不一致

医药价格问题事关民生大计,事关社会和谐公正。当前的医药价格过高,医疗改革没有“中立”的领导机构来管理,存在着投入不足、以药养医、流通不畅、广告泛滥等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这是看小病大病老百姓对于药品价格的一些反应。可以看到,无论小病48.7%,还是大病65.7%都认为医药价格高的占多数、尤其是大病。这里涉及到一个概念:医药价格,包括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价格。前面所说的都是药品价格,而生大病的时候,医疗服务价格就显得异常重要,手术费、检查费、仪器损耗等加在一起,就是一笔很庞大的数字。大病药品需要一段时间服用,所以百姓普遍对大病的药品价格抱怨更大,但这并不是说小病百姓基本满意,药品价格过高是百姓很大的一个反应。

丽水是浙江省最困难的市,在这一方面有集中的体现,将近80%的农民认为药价高,这代表大多数低收入农民的想法。有54.3%的人在使用药品中经济所占比重最大的是一般的非处方类药品,所以在希望药品降价问题中,非处方类药占据了46%。

为什么会形成药价居高不下的局面呢?

首先,以药养医的体制弊端[1]。医院直接经营药房这种“以药养医”的方式方便了制药方和医院之间的共谋,从而为抬高医药价格提供了温床。药品具有被动消费的特殊性,患者进行药品治疗所需药品的品种和数量由医生决定。医疗机构是药品销售的主渠道,80%以上的药品在医疗机构销售。多数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例在50%左右,少的也占到了40%左右,个别医院达70%~80%。 其次,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2]。因为医师相对于患者有天然的信息优势,这使得其有开大处方或诱导病人做过多检查的激励。再次,药品流通环节管理混乱[3]。药品流通环节过多,每个环节层层加价,这样一来,药品最终到了患者手中价格早已是出厂价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药品市场竞争激烈,监管不到位,药品和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批零环节中广泛存在的制药企业、“医药代表”和医院及医生之间的“灰色利益链”。在我们做访谈的期间,在这三个地区均有农民抱怨药价高,而且有药房、基层医疗机构、医院三者同一种药不同价的局面。这反映出药品价格管理混乱的问题,相关药监部门并没有做好工作。而且,甚至有相差100米路一盒“克痢莎胶囊”要相差1块钱的现象。最后,由于现在实行的医疗机构分类办法将民营医院置于不平等的竞争位置,存在劳动要素流动的壁垒[4]。医保定点的隐性歧视,政府的财政投入只用于公立医院,医疗市场缺乏有效的竞争压力是该问题的关键。

看病贵的负担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包括“以药养医”的体制,过多的药品流通环节,医患之间的信息部对称以及医疗机构之间缺乏竞争,缺少严格的药品采购机制。笔者认为,不完善的药品供应体制是看病贵负担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看病难

自2003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中国医疗改革的最首先需要面对的困难,但经过政府近六年的医疗改革不断改进和各地居民生活的不断改善,浙江省在看病难这一方面的问题逐渐开始细化,其中主要表现在:总需求发生变化、总体结构投入失衡、绩效比不高。

1.总需求变化。关于总需求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农合愿意加大参保率上升,总需求上涨;个人需求层次上涨,主要药品支出从常规药品的开始向保健品转换,农民开始更加注重预防工作。从丽水的实地访谈结果来看,人们更加关心的不是非处方药物和处方类药物的价格左右图的对照,加上农民在处方类药物上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和被动选择,居民更加希望国家对保健品市场加大改革,居民的医疗需求对于保健方面的占了75%左右。当前医疗改革尚处于推进阶段,不能完全满足不断增长的总量需求和层次提升需求。

2.总体投入结构失衡。关于总体结构失衡这方面,主要表现在供给体系碎片化,体制不衔接;城乡分配不均衡。体系碎片化是指当前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各地区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体制和标准不同而出现的衔接不通畅,各地之间各自为政,呈现孤岛式、碎片化趋势。本小组的实地访谈了解到,浙江省目前的体制不衔接主要体现在流动人口和城乡报销的口径不一。其中流动人口主要表现在萧山,外省农民工的报销在体制衔接上还存在很大的缺口。绍兴方面主要体现在行政区域的严格界定,例如齐贤镇居民在绍兴市就无法享受到更加优惠的福利,医疗公共产品供给由政府的行政界定而不是由成本划定。这就是人为的区域碎片化。关于城乡分配不均衡,据《2008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中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9 843亿元,城市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67%,农村占33%。同年度,在全国13.14亿人口中,44%是城镇居民,56%是农村居民。城市人均卫生费用1 145元,农村人均卫生费用442元,城市是农村的2.6倍。笔者认为,在供给方面,农村的卫生医疗服务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明显劣于城市。相较于丽水市市区和丽水市庆元县的医疗水平的支出我们同样可有效证明这一现实问题。

3.绩效比不高。关于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绩效产出比的衡量,学者解垩在调查中发现,虽然有超过半数的农户知道乡镇卫生院的报销比率最高,但选择最能满足其医疗需求的医疗机构时,只有近三成的农户选择了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由于医生水平的制约,只能承担定点卖药功能。农民舍弃就近的乡村医疗机构而到县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提高了农民就医的成本,使低收入的农民即使参合也无法负担较高的住院费用[5]。这一点本小组实地调研中发现丽水和绍兴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很多农民即使参加了新农合的医疗保险,但其利用率相当低。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笔者认为原因如下:第一,地方政府竞争。目前地方政府是“锦标赛模式”的竞争导致各同级政府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对于医疗公共产品的财政投入产生了一定的偏差,各地各级政府对于本级的公共产品的供给纷纷设置壁垒,划定区域,以减少医疗公共产品的缺口,以实现本级政府的考核优势。这势必导致医疗改革进程中不断出现断层和孤岛的现象,体系的碎片化严重。第二,城乡二元化格局的影响。由于长期以来的政策都是围绕着城乡二元化的格局展开的,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长时间偏向城市,这从根本上导致了城乡的医疗卫生事业从根本上的发展不平衡,城乡的发展基础和速度存在相当的差距。特别是农村的医疗资源投入总量不足,很大一部分财政压力需要本已贫困的农村自行承担。第三,市场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体制转型还处于探索阶段。中国的医疗市场的各项法律和规范尚不健全,缺乏先进、成功的管理经验。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卫生资源投入产出比不高。

(三)公共卫生体系

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对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全民族素质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长期以来,浙江政府逐渐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在疾病预防、妇幼保健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重医轻防”的思想使得浙江农村的公共卫生情况依旧滞后。

关于健康档案问题,农民不知道自己是否拥有健康档案和没有健康档案的占了将近一半,这说明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不够完善,农民尚未形成公共卫生意识。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从农村保健与健康教育体系来看,由于财政投入不足,经费短缺,保健机构分布不合理,一些最基本的妇幼保健无法得到保证[6]。另外,中国“二元化”发展道路,严重制约农村公共卫生[7]。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策略将农村公共卫生推至边缘。当前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发生网底破损,农村公共卫生呈现“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效率低水平趋同、技术设备落后、人力资源匮乏、财政短缺的基本特征。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同公共卫生服务产品短缺的矛盾突出。

中国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重医轻防”和市场化改革造成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衰弱,缺乏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导致农村基本医疗保障低下[8]。笔者认为,城乡二元体制,政府投入不足,未形成一个持久有效的城乡三级医疗体制是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滞后的重要原因。

三、对策分析

就当前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以及公共卫生体系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把“强基层,重保健”作为浙江省农村医疗改革的重点方向,着力完善医疗体系和各体系之间的衔接。同时,必须加强基层卫生医疗结构的分工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互动模式。

首先,针对浙江省农村地区看病贵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出发,笔者认为需要在浙江省农村地区进一步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必须坚持“广覆盖”的原则,并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补偿比例,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逐步实现医疗资源分配公平,并尽快实现浙江省内医疗保障的统一管理和报销[9]。第二,从药品管理体系建设出发,笔者认为应严格监控浙江省地区医疗药品供给市场的稳定,对所有基本药物实行100%供给和零差率销售;完善医疗保险的报销制度,提高报销标准,扩大报销比例和范围,简化手续和流程;同时,积极推进基本保健品市场的引导和管理。第三,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出发,笔者认为应及时推进浙江省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取消“以药养医”的模式[10]。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提高医护人员的积极性。第四,从医疗卫生监督管理体制建设出发,笔者认为应加强浙江省农村医疗卫生的各项制度建设,实行新的药品监管体系、医院绩效考核体系以及相关的管理体系,杜绝权责不明、权责不等的制度性和法律性漏洞。应对碎片化难题,采取属地管理和成本选择并行的原则,给予病人一定的自主选择权[11]。

其次,针对浙江省农村地区看病难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健全浙江省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行多级联动交流的原则[12]。加大地区财政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增加村卫生室的医疗配置和就医环境。实行一体化管理模式,加强人才的流动和培训,拓展人才队伍,优化政策,对支农医疗给予相当的政策倾斜。第二,放活市场、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民营医疗机构的作用,建立浙江省统一的管理和共享平台下,逐步对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完全放活的管理模式,取消政府完全配置和运营,由民间资本完全运营,政府只负责监管和提供第三方服务,由市场化主导最基层的医疗供需交易[13]。

参考文献:

[1]杜乐勋,张文鸣,等.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吴建文,沈莉,等.药价虚高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7):80-85.

[3]张映光,戴维.药价之谜[J].财经,2005,(26):36-51.

[4]胡涛.对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再思考[J].改革与战略,2008,(3):64-148.

[5]解垩.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0.

[6]温立洲.对农村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改革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1).

[7]高红霞,徐娟,张芬.均等化目标下中国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多元供给刍议[J].医学与社会,2010,(1).

[8]谢国财,陈建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内涵、性质、问题和改革取向[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

[9]杜月勋,张文鸣.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203.

[10]杨菲.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3.

[11]中央党校科社部城乡医疗保障研究课题组.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J].求是杂志,2010,(2):51.

[12]宋春燕.建国以来农村医疗服务分流措施及效果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0,(3).

农村医疗范文第5篇

优生优育难推广

长期在乡镇卫生院工作的蔡医生这样对记者谈道,“农民的医疗问题是一个恶性循环,不知道这个源头在哪里。”比如,在农村许多人的病都是先天不足和儿童发育期营养不良造成的。虽然乡卫生院经常宣传优生优育,可是这么多年来,一点作用都没有,有许多妇女生孩子还是在自己家里生,妇女常常留下产后妇科病,有许多农村妇女在怀孕期间仍然要参加重体力劳动,更无法保证孕期起码的营养。同样,农村儿童的营养不良成为普遍现象,现在许多父母把几个月大的孩子放在家里给老人代管而自己外出打工,根本谈不上优育。

医保缺乏带来重大疾病隐患

记者从一些农村县级医院了解到,许多农民的重大疾病是由于对一些“小毛病”不重视积累而成,使得一些重大疾病在初期难于被发现,而且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病期严重。一位主任医生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农村一些偶发性疾病成为普遍的常见病,比如肺癌、肝癌、食道癌等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死亡率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他说,这些疾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就可以控制的,而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都是易发现易检查的,而往往他们都把它当作小毛病忽视了,因为基本的医疗都难以保障,根本不可能想到要做检查。

一项问卷结果显示,许多农民在遇到生病时,最多只会到村医那去买药,还有一些农民认为自己能扛过去,不用花钱去治,几乎没有人会到乡镇卫生院或县里去看这些“小病”。“有些得慢性病的,只要稍控制住病情,就不吃药了”。

另外,记者了解到,“见效快”且价格合理的药,在许多农民眼里就是好药,毒副作用不在他们考虑之列。一些药品制造商和销售商利用这一特点,常常把一些毒副作用强而短期疗效比较明显的、在城市已经禁止出售的、甚至是一些库存积压过期的药品销往农村市场,给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农村医院格局亟需打破

在浙江一家村医疗所,一小瓶1.9元钱的万花油卖到了12元,过是因为人口两三千的村子只有一个村医疗所。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县只有一家综合性医院,许多县医院处于完全垄断的地位,其服务和价格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对于大部分农民来说,不是万不得已是不敢踏进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的大门的,他们感慨道:“贵得可怕!动不动上千、上万,谁看得起啊?”“住不起,不是要命的毛病,谁会去花那些钱?”。

有关专家指出,长期以来的计划体制医疗管理制度造成了国营农村医院格局的一家垄断,难以与当下要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适应,这些国营医院的人员负担重、运行成本高、效率低下,应尽早在严格医疗标准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鼓励民营医院进入农村医疗市场。

推行医疗合作

各部门政策存在矛盾

中央政府虽然决定“恢复和重建”农村的合作医疗制度,但是,对于资金来源,各职能部门的观点不一,其政策措施是相互矛盾的。例如,民政部规定,为了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地方政府可以向农民收取一定费用。然而,在农业部等五部委颁布的《减轻农民负担条例》中,“合作医疗”项目被视为“交费”项目,列为农民负担不允许征收。这一政策与中央政府支持发展合作医疗的政策相冲突,致使许多地方放弃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中央政府需要通过公共政策解决公共问题,但是,这些政策,尤其是各个部门出台的政策都服务于不同的政策目标,例如民政部的规定是为了重建合作医疗的目标,而农业部的政策是为了减轻农民负担,这两种目标都是政府在特定时期中选择的目标,因而发生政策措施的冲突与矛盾。

资金投入仍是瓶颈

据了解,目前,农村的医保政策主要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投入。中央政府主张“举办合作医疗,要在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坚持民办公助和自愿参加的原则。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互助共济意识,动员农民积极参加。要因地制宜确定合作方式、筹资标准、报销比例,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其实,中央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严重不足。

有关专家指出,作为政策行动者的农民无法为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承担主要责任。由于农村的医疗保障政策缺少各级政府相应的财力支持,而社会政策又不能离开经济资源而获得有效执行,因此,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政策的重要资金来源是向农村中的广大农民筹集。根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目前各地筹措合作医疗基金都采取个人交纳、村集体投入和政府补助的形式,个人交纳占据很高的比例。因此,合作医疗能否开展就和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集体经济的强弱有着直接的联系,也与个人交纳基金的高低有着一定关系。但是,根据卫生部等部门1997年对2960户农民的调查,有近1/3不愿意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并不是非常愿意出资建立合作医疗制度。这种行为同样建立在农民的个人理性之上,建立在他们对该项制度的预期收益与预期成本之上。

基层政府信用危机

影响农民加入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农村医疗范文第6篇

第一条为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的关怀,切实保证他们患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户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

第三条医疗救助实行基本医疗救助和大病医疗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县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为医疗救助定点医院。

第二章医疗救助对象和救助范围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家庭成员,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居民。

第五条医疗救助范围主要包括:重病为尿毒症透析,移植手术后抗排斥,恶性肿瘤放化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衰竭,严重精神分裂症等;一般常见病为脑血栓后遗症,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症,高血压,流感,肺结核,肠胃病等。

第六条下列情况不予救助:交通事故(对方责任的)、工伤、打架斗殴、酗酒、自残、自杀。

第三章救助办法

第七条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乡镇,要支持和资助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低保户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或部分资金,参加当地合作医疗,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补助仍不能解决困难,或因常见病、多发病个人医疗费用负担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第八条医疗救助对象全年个人累计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过本办法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

第九条国家规定的特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

第四章救助标准

第十条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低保户,享受以下医疗救助:

(一)基本医疗救助:以上对象发生的常见病、多发病,当年个人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累计超过500元以上部分,凭定点医院及各乡镇卫生院有效票据和证明,享受10%?30%的基本医疗救助,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2000元;“三无人员”(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赡(抚)养人)可享受10%?50%的基本医疗救助,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

(二)大病医疗救助:申请大病救助的,须在大病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就医。对定点医院难以确诊、治疗的疾病,由所在医院出具相关证明后,可转到上级医院诊断治疗。对发生的医疗费用累计超过1000元以上的,按实际发生医疗费用的10%?30%给予救助。每次救助金额不超过3000元,全年累计救助金额不超过5000元。

第十一条对特困优抚对象的救助可在限额内按原标准上浮20%予以救助。

第五章申请、审批程序

第十二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由申请人(户主)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请表,如实提供医疗诊断书、医疗费用收据、必要的病史材料。参加合作医疗并已按规定领取合作医疗补助的及社会互助帮困等情况由村、乡出具证明,报县民政局。

第十三条县民政局对乡镇上报的有关材料进行复审核实,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家庭核准其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并及时签署审批意见。对不符合享受医疗救助条件的,应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医疗救助金由县民政局按规定进行发放,也可以采取社会化发放或其他发放办法。

第六章医疗救助资金筹集

第十五条建立医疗救助基金。基金主要通过县财政和上级拨款以及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十六条县财政根据每年本地开展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的实际需要和财力情况,在年初财政预算中合理安排相关资金。

第十七条公民、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捐赠、医疗救助基金的增值部分。

第七章医疗救助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医疗救助资金由特殊困难群体救助资金专户中支付,确保专款专用。

第十九条对采取虚报、伪造等手段骗取医疗救助金的,一经发现,要追回骗取的救助金,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条建立重大疾病救助公示制度。每季度分别对救助对象名单及接受救助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200年11月1日起实施。

农村医疗范文第7篇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责任感

在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有效措施,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卫生资源配置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民没有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抵抗大病风险的能力很弱,农民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因病致贫、返贫现象依然存在。这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只有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通过政府引导资助,广大农民参与,建立起“风险共担,互助共济”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看好病、看放心病,才能使农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逐步缓解并得到有效解决。

第二,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更在农村。如果关系到农民生存、生命的基本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新农村建设就是“空中楼阁”,小康社会更无从谈起。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在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第三,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举措。健康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形式之一。著名学者舒尔茨在对农业的研究中指出:“为了耕种土地,健康的身体及所具有的精力和耐力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健康的身体是农民生存的重要条件,是农民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健康的身体,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更做不成。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所享受到的医疗卫生服务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村地区群众及时就医、安全用药、合理负担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因此,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仅能从经济上让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而且还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怀,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推动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央明确要求,今后各级政府财政对卫生事业新增支出部分,主要用于农村卫生设施建设,并在传统的按机构和项目拨款的基础上,增加对农民的医疗补助。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给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农村社会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农民是最大的医疗群体。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既可以拉动农民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医疗消费水平,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又可以通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方式,进一步增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吸引力,提高农民参与合作医疗的积极性,有效化解农村卫生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农村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

两年来的试点工作充分证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党委和政府能够得到民心,农民可以得到实惠,医疗机构可以得到发展。从**年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以来,我县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总体上看,试点工作运行平稳,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经过两年试点,全县农民参合率达到85.4%。二是农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就医状况有所改善。农民积极参加健康检查,治病的主动性提高,大病住院治疗人数大幅度增加。三是住院医药费补偿率高,农民负担明显减轻。今年上半年,我县平均补偿率达35.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7.1个百分点;平均住院费用207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降低近20%,农民负担平均减轻40%以上。四是医疗机构基础条件改善,促进了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后,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县内定点医院业务量增加25%左右,部分乡镇卫生院业务量增加50%以上。五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后,大大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切实减轻了患病农民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与农民群众的期望和上级部门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筹资工作难度较大。部分农民互助共济意识淡薄,参合积极性不高。二是部分乡镇认识不足。对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工作力度不大,致使农民参合率不高。三是大病救治能力有限。部分乡镇卫生院受基础设施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留不住病人现象较为突出,致使外转病人较多。四是宣传动员不够到位。少数地方宣传不够深入、细致,部分群众对合作医疗相关制度和规定知之甚少,农民期望与现实条件存在较大差距,因而产生抱怨情绪。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调查研究,强化工作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筹资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促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健康发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长期性工作,必须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做到“五个确保”。

(一)确保在政策宣传力度上有新提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提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宗旨和意义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各项政策规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认同感,让农民理解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的,了解详细的政策规定,从思想上逐步接受,从行动上主动参与,在实际中得到实惠,在体验中影响他人,力争2008年度参合率有更大提高。在宣传发动的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注重”:一是注重内容的针对性。要针对当前农民群众思想上的顾虑和认识上的误区,重点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措施、目的和意义,宣传参加合作医疗的好处和实惠,消除群众的疑虑。二是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宣传车等多种载体,采取召开动员会、举办讲座、印发手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通俗化的宣传,使每一名群众对新型合作医疗都有所了解、有所认识。三是注重方法的实用性。各乡镇要组织村干部、乡村医生以及部分受益群众,走村入户,用群众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身边的人,努力做到政策要讲清,意义要讲明,道理要讲透。

(二)确保在筹资行为规范上有新作为。筹资工作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关键所在。这项工作如果做不好,必将直接影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要积极探索符合农民意愿的缴费方式,可以采取主动缴纳、上门收缴、流动收缴等方式,不失时机地开展筹资工作。2008年度,对新保户,农民个人缴纳10元;对续保户,由村卫生室补偿家庭账户转交;对特困户和五保户等民政救助对象,个人参合资金由民政部门从医疗救助基金中统筹解决;对计划生育光荣户、双女户,个人筹资款由县财政补助。筹资期间,乡镇领导要进村入户督促筹资工作;乡村干部要包村包户,边宣传、边发动、边筹资;县、乡合医办要组织人员深入农户宣传政策、解难释疑;县管委会成员要分片包干,深入一线做好督促筹资工作。各乡镇要严格遵守筹资工作纪律,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做到“四个严禁”,即严禁强迫农民参合,严禁摊派筹资,严禁“搭车”收费,严禁滞留筹资款。县监委会要加强对筹资工作的监督,对违反规定的,一经查实,坚决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确保在基金监管制度上有新改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农民的保命钱。要从建章立制入手,尽快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基金管理,实行基金封闭运行,做到“银行管钱不管账,经办机构管账不管钱”,确保合作医疗基金的安全。要严格按照“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专户管理,全封闭运行。要认真执行“事前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三公开制度,严格落实报销公示制,保证参保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防止出现基金滥用、冒领等现象。各定点医疗机构要定期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汇报资金收支、使用情况。县监委会要定期监督检查基金使用和管理情况,确保合作医疗基金全部用在农民就医治病上,防止基金被挤占、挪用。

(四)确保在医疗服务质量上有新提升。优质服务、及时结报、取信于民,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脚点。县卫生局要加强对定点医院的指导和引导,正确处理单位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不断加大投入,加快卫生服务网络建设,改善医疗条件,增强整体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就医。各级定点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患者提供优质、优惠、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注重加强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特别是要提高他们对合作医疗政策的熟悉掌握程度,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大医疗市场清理整顿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和非法行医,规范医疗市场秩序,确保群众就医安全。

(五)确保在工作推进上有新成效。2008年,我省县(市、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目标是参合率达100%,基本覆盖农村群众。我县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还存在不小差距,工作任务相当繁重。从蚌埠地区看,五河县、固镇县和淮上区都是2007年首次试点,其参合率分别为85%、92%、100%,而我县已经是第二年试点,参合率仅达85.4%。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乡镇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导致农民参合率较低,拖了全县的后腿。希望这些乡镇认真分析原因,查找问题的根结,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力争在2008年度参合率上有所突破。各乡镇、各单位要集中领导,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确保10月底前完成筹资任务,确保2008年全县农民的参合率达到95%以上,力争达到100%。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取得实效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共同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县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这两个机构的领导核心作用。各乡镇要严格按照县合医办制定的筹资工作日程安排,抓紧制定工作进度计划表,稳妥有序地开展筹资工作,确保按照规定完成筹资任务。

(二)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参与和配合。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加强协调,齐心协力,共同推进。各乡镇作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单位,党委书记要负总责,乡镇长是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亲自安排、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和合医办主任是具体责任人,要认真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强政策指导和业务管理,健全卫生监督体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质量;财政部门要做好上级补助资金结转工作,按照我县实际参保人数,及时足额划拨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监察、审计部门要做好合作医疗基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专款专用;药监部门要加强药品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药品行为;物价部门要认真履行价格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农民医疗消费价格公正、公平、合理。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其它相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主动承担相应任务,落实相关措施,共同做好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

(三)加强监管,严肃纪律。进一步完善基金管理和监督体制,严格审计监督,管理好、使用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一是严格执行基金管理制度,做到封闭运行、专款专用,保证每一分钱都用在农民看病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挤占、挪用、冒领基金,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二是坚持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类媒体,每月向社会公布基金使用情况。乡镇合医办、村委会、各定点医疗机构要设置醒目的公示栏,每月公示一次补偿情况。要进一步完善咨询、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农民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过程给予监督,及时反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充分发挥县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合作医疗基金运转情况进行监督,确保资金的正常运行和合理使用,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农村医疗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医疗;现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09.063

农村医疗卫生相关工作是我国卫生工作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医疗卫生工作也紧密联系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医疗仍然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卫生资源不是均匀配制的,医疗保障相应制度不够健全,服务质量方面也要提高。

1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异比较大。卫生资源和物质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开展的前提,卫生系统人才、卫生设备、国家拨给卫生项目基金等都是先决条件。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极度不均衡,城乡差异很大。农村地区只有引进人才,加大培养力度(引进人才要严格把关,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等),才能解决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另外,引进的人才要做好人才利用。每周进行报告,形成学习小组,更新医学知识。医院要把简单简易的、可以自制的医疗工具以及基本医疗原理步骤进行推广,这样既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又可以解决危急困难。

据调查,山东省北部地区有医院或者卫生院的乡(镇)的要占到96.4%。而北部地区中村内有医院或者卫生院距离1~3公里的占29.8%;4~5公里的占22.4%;6~10公里的占29%;10~20公里的占9.7%;20公里以上的占1.7%。有卫生室的村子占到81.7%,有行医资格证书医生的村子占91.5%,有行医资格证书接生员的村占23.9%,可以看出农村医疗服务机构建设急需加强。距最近的医疗卫生机构还需要5公里以上的路程或者用时超过30分钟,这些都说明很严重的问题。事实证明,收入水平高低与医疗机构的远近有直接联系,收入水平越低的村子,距离最近的医疗地点越远,耗时最长。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医疗费用也随之提升。而农村收入大多靠务农,再加上医疗花费,造成许多农民入不敷出。交通闭塞,资源配置不均衡,村里许多医疗点是个人行为。出现了就医难,就医费用高,乱收费等现象。

2阻碍农村医疗发展的原因

农村医疗费用相对比较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不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下是农村居民看不起病,看病变得贫穷的主要原因。分析医疗发展制约因素要从政府、医疗卫生服务供应方和需求三方面入手,缺一不可。医疗相关产品具有公共性质,而医疗服务具有复杂性,医患信息互相之间不对称存在,都是医疗工作者诱导需求的因素,目的是刺激消费,实现利益最大化。政府应加大资金筹备,才能发展农村医疗。

要落实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提高服务效率。要加大流行病、传染疾病的防治工作。全面消除传染病给大家带来的恐慌和危害。对于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加强农民对疾病的自我保健意识。要将安全、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提供给农民,满足农民的基本医药需要。中央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应进一步增加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科学、高效地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医疗效率的主要途径。另外要努力提高农村医疗卫生的服务水平,建立健全药品供应及监管系统,将农村医疗做大做好做规范,加大传染病等疾病防治,鼓励社会关注并扶持农村医疗事业。

3结语

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医疗现状。新农合全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出于自己意愿参加的,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的,个人、集体和政府等筹资,以医疗互助为目的的共济制度。2003年开始,中央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来给除中西部以外的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每人补助10元医疗资助资金。这与2004年,中央财政为了重点做好中西部地区的近4000个乡镇卫生医疗院安排10亿资金相呼应。实施之后的确解决了农民求医费用等问题,给与了农村方便与实惠。但是由于建立时间不长,如何使更多的农民自愿参加,如何将不完善的地方趋于完善是当下重要问题。我们要在总结以往发展经验的前提下,以每个村民都应当享受基本的医疗为出发点,提高人们的医疗保险意识。政府方面大力扶持,扩大尤其是农村的医疗保险覆盖范围,设立补偿标准,加大补助范围。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加大农村医疗关注并且政府跟踪出台实际政策,明确县级、乡级、村级医疗机构要的责任范围并且认真落实,加强部门管理,使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意义上做到全面覆盖,农民会更好的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农村劳动与社会保障也会相应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康.农村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05).

[2]刘仲翔.社会转型与农村医疗卫生[J].甘肃理论学刊,2006,(03).

[3]李亚宁,陈长香.农村医疗卫生现状[J].卫生职业教育,2006,(20).

农村医疗范文第9篇

(一)农村医疗救助是政府采取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农村社会救助对象予以适当医疗救助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是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应遵循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救助水平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相衔接,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

(三)各地要在抓好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原则上20*年底前,各地都要出台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20*年3月底前,在全省普遍建立并实施规范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四)各级民政部门在政府领导下,负责农村医疗救助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负责农村医疗救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卫生部门负责对提供农村医疗救助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HTH]

二、救助对象和标准

(五)农村医疗救助主要有以下对象:

1.经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民政部门批准并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的农村五保户;

2.经县民政部门批准并发给《农村低保金领取证》或《农村社会救济证》的农村特困户;

3.经县民政部门确认未享受公费医疗或未参加医疗保险的在乡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

4.市政府规定应予救助的其他农村贫困居民。

(六)农村医疗救助主要采取以下两种形式:

1.为救助对象缴纳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不需本人申请,由县民政部门直接办理);

2.对患重大疾病的救助对象给予适当的医疗救助。

(七)救助对象患下列疾病的,可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

1.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并进行定期血透、腹透的;

2.各种恶性肿瘤;

3.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

4.重症肝炎及并发症;

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抢救或手术治疗的;

6.严重脑血栓急性发作住院抢救治疗的;

7.高危孕妇住院分娩的;

8.市政府确定需救助的其它重大疾病。

(八)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标准由市政府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原则上按个人应承担的医药费部分(扣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保险赔付、社会捐赠部分)的40%予以救助,但年累计救助额不得超过市政府规定的最高限额。

(九)对不符合农村医疗救助条件、但因病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可采取临时救济、社会互助等办法予以适当救助。

三、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申请审批程序和发放办法

(十)申请重大疾病医疗救助金,由本人或户主持有关证件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政府(含辖有农业人口的街道办事处,下同)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户籍证明、《农村五保供养证》、《农村低保金领取证》或《农村社会救济证》、市或县政府指定医院的诊断书和医疗收费发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证明、保险理赔证明、社会捐助情况证明等);乡(镇)政府调查核实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县民政部门批准后,报市民政部门备案(也可由市民政部门集中审批).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应及时办理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救助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十一)农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由县民政部门以现金形式支付。已经采取治疗措施的可直接支付给申请者个人;已确诊患有重大疾病,但因无力支付医疗费、尚未采取治疗措施的,可申请救助,获得批准后到定点医院接受治疗,救助资金由县民政部门直接支付给定点医院或定点药店。

四、救助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十二)农村医疗救助基金资金来源以政府出资为主,以从社会福利公益金中提取和社会捐助为辅。政府出资部分由市、县财政部门筹集,具体承担比例由市政府确定。省财政对困难地区予以适当补助。

(十三)各级民政部门负责编制农村医疗救助资金需求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和实际救助需求,及时将资金划拨到民政部门。

(十四)各级财政和民政部门要建立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实行单独核算,专账管理,专款专用,结余资金转入下年使用,不得挤占挪用。各级民政部门要按规定向上级民政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及决算报告。

(十五)鼓励社会各界为农村医疗救助捐赠款物,由民政部门统一接收,按规定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全部用于农村医疗救助。

(十六)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农村医疗救助工作经费。

五、监督检查和处罚

农村医疗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农村;贫困;医疗救助

中图分类号:F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37-02

一、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及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百性“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着一大批因经济困难而不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贫困农民,这些人一旦患病后,需要支付的医药费是低保救济金的数倍,疾病让他们陷入“贫困―疾病―治病―更加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对贫困人群实施医疗救助制度,帮助他们摆脱疾病困扰,维持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2年开始,国家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在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了“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3年,在民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中指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是通过政府拨款和社会各界自愿捐助等多渠道筹资,对患大病农村五保户和贫困农民家庭实行医疗救助的制度”,同时也对医疗救助的内涵、目标原则、救助对象和救助办法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2004年,民政部、财政部联合了《农村医疗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对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来源、使用和管理做出了明确规定。2009年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医疗救助体制,提高农村医疗救助标准和救助水平。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的医疗救助形成了一套比较全面的实施制度。医疗救助主要通过国家、地方财政拨款、公益金、社会捐助等方式进行筹资,并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地在自身财政收入情况,需要医疗救助的对象数量基础上制定救助标准,按照按照“广覆盖,低标准”原则对贫困人员进行救助。

在国家民政部门及相关部门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医疗救助资金投入和医疗救助对象的数量不断增加,救助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民政部的《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到2009年,国家投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为58.6亿元,比2005年5.7亿元投入多了将近10倍。但是,由于中国农村贫困群体中需要救助的人群基数较大,救助资金有限等因素,农村贫困群体在医疗救助方面的全国人均水平起伏较大,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二、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救助对象界定缺乏科学性

在民政部2003年的《关于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了农村医疗救助对象为“农村五保户、农村贫困户家庭成员以及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农民”。但是在实际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地方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通常是以政府定期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为主要依据来确定救助对象,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固定的救助标准和动态的救助对象之间就形成了矛盾。另外也容易导致申请者设法隐瞒自己的实际收入,以获取救助的行为。

(二)政府对农村医疗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中国的高级卫生技术人员和先进仪器设备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农村的卫生资源十分欠缺。2005年底,全国1 633个县共有综合医院仅2 009所,县妇幼保健院(所、站)1 526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 586所。每千农业人口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05人,2005年中国各类医疗机构人员达542.7万,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46.0万,平均每千人有医疗人员3.59人。即便是有限的农村卫生预算和卫生费用,也越来越向高层次医院转移,中、下级的医疗机构却无人问津,进一步降低了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运作效率,导致贫困农民无力就医、无处就医,引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医疗救助资金不足

由于中国现行的医疗救助制度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因此,医疗救助水平的高低不取决于疾病的种类,而是以各个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水平作为最终的决定因素。由于受救助资金不足的限制,各地农村医疗救助实施办法一般都确定了救助的起付线、封顶线、以及救助病种。较高的起付线使得患一般疾病的贫困农民不能享受救助,较低的封顶线对患大病的贫困农民来说杯水车薪,将某些大病、重病作为主要救助病种的做法又将一些患有病种规定之外、亟须救助的重病贫困农民和患有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贫困农民除在救助范围之外。医疗救助体制中的这些门槛,已经让很多的贫困农民处于贫困疾病交加的状态中,给贫困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四)医疗救助和“新农合”衔接断层和错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都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都是为了有效缓解和降低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但是由于两者在保障对象和保障水平等方面的不同,使得这两种制度的衔接出现断层和错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表现:首先在救助与参合对象方面,农村医疗救助覆盖的对象主要是农村困难群众中五保户、特困户。但在农村地区还有不少困难群众也交不起参合费,需政府的资助。其次是起付线的设定问题,新型合作医疗实行的是报销制,发生医疗费用并达到起付线后才能得到报销,医疗费用达不到起付线的则不能受益。作为农村医疗救助对象的五保户和农村特困户,虽然已经由民政部门资助参加了合作医疗,但是却由于起付较高可能享受不到相应的待遇。最后是制度推进进度上的问题,部分地区认为做好两项制度的衔接就是将两者完全同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只能在新农合试点地区开展,其他地区不宜开展,这在客观上会导致新农合阻碍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开展。

三、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探析

(一)科学界定救助对象

首先,民政部门在确定救助对象的过程应严格审批程序,落实调查工作,提高政策的执行力。尤其是在审批过程中,民政部要切实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健康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医疗支出等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其次,要做好医疗救助的宣传工作,提高村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在救助对象确定过程中发挥村民的舆论监督作用,减少操作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最后,考虑到贫困人口的动态性,对于救助对象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救助对象,确保制度的相对公平性。准确界定救助对象才能真正切实为贫困人口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健康保障体系。

(二)扩大医疗救助资金来源

目前中国医疗救助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是财政性资金,社会捐助为辅。财政性资金应当根据各地方财政实力的大小,实现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有机结合。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财政负担能力相应较强,地方财政负担比例要稍大;中、西部农村地区财政负担能力较弱,中央政府根据当地的“五保”供养和低保对象规模,加大专项资金转移力度,受援助的地区省政府要按规定比例提供相应的财政配套资金。还要运用法律手段来保证政府的财政拨款及时到位,做到专款专用。就中国医疗救助实现状况来看,仅靠单一的政府财政性拨款的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额是不足的,还要积极发展多渠道的筹资方法,建立起确实能够发挥作用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系统。例如可以通过规范社会捐赠行为,让广大公民参与到扶贫救困中来。还可以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救助的民间组织,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加,利用民间组织筹资、发行的福利、社会捐助向社会筹集医疗救助基金。

(三)整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与医疗救助政策都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重要的成员,两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救助基金部分用于为救助对象代缴参加合作医疗制度的费用,其他医疗救助基金用于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附加补偿,救助对象除了从合作医疗基金报销部分医疗费用外,还可在此基础上从医疗救助基金获得部分补偿,其医疗费用补偿比例显著提高,从而使医疗救助力度大为增强。医疗救助通过合作医疗管理网络的实施,制度运行成本因而下降,管理操作易行和高效,双方的衔接有利于管理成本的控制及制度的持续发展,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对参合的救助对象就医服务质量、费用控制和补助等方面给予协助,民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集及费用的支付终审,以降低整体管理成本。

(四)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医疗救助的政策法规体系,需要各级主管部门共同努力。基层民政管理部门要规范医疗救助申请、审核、审批与发放等环节的档案管理制度,上级民政、财政和有关纪律检查部门对下级农村医疗救助尤其是基金管理与发放等情况实行定期监督审查与通报制度,医疗机构的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医疗救助的相关文件制定医疗机构相关的配套制度,提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对医疗救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国家也要通过立法程序,加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且通过修订已有的法律法规或出台新的法律法规,对农村具体医疗救助的对象、主体、范围、标准等作出规定,使得农村医疗救助得到规范,实现医疗救助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崔秀荣.农村医疗救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推进策略[J].安徽农业科技,2008,(10).

[2]洪人用.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救助制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4.

[3]李华,等.完善中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J].人口学刊,2009,(1).

[4]赵江利,等.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农合”制度衔接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0,(1).

[5]谢宜彤.中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就与问题[J].当代经济,2010,(10).

上一篇:医疗器械行业范文 下一篇:医疗耗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