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3-07 07:20:21

农村信息化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1篇

作为长期关注三农问题以及农民工问题的信息化专家,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在这些方面研究颇深。近日,本报执行总编孙定与周宏仁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信息化重点服务四类农民

主要观点

本报执行总编孙定

信息化专家周宏仁

8亿农民都普及信息化是不现实的。除了各种协会之外,农村青少年、农民工阶层和农业生产大户也是农业信息化应该首先服务的对象。

孙定:信息化已经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不少作用,目前集中在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以及村务管理和农村文化四个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涉农部门太多、资源浪费、低层次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

周宏仁:出现问题并不一定就是坏事,这起码说明大家对新农村建设富有热情。当然,出现这些问题也有很多原因,最根本的还是我国幅员辽阔,农村面积广大,东西部差距大,很难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化规划诸如电子政务那样的顶层设计出现。

从我国政府的主张来看,这些年的文件中都强调了战略意义,比如“十一五”规划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国家是希望从战略上入手,让各地从实际出发,发挥典型示范的带头作用。最近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也准备出台相关文件,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指导。

毫无疑问,三农问题是国家信息化关注的战略重点。我想强调的一点是,信息化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解决三农所有问题,所以在研究农业信息化时,必须研究农业自身的改造。

信息化能为这种改造做什么?一个是提供引导信息,帮助农民成为农业经理;二是提供引导信息,帮助农民成为各种生产经营公司的经理,鼓励农民成为民营中小企业家。

孙定:你的意思是这种改造是现代化农业的一种表现,把农业改造成为自动化、信息化程度高的农业生产。这是现阶段农村对信息化手段的利用,也是信息化发展到农村之后,因地制宜的一种变化。那么你认为,在现有形势下,农业生产方式究竟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衡量信息化的作用?

周宏仁: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土地向少数农民集中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

美国从1935年到1985年的52年中,家庭农场平均面积由834亩增加到2772亩。土地向少数农民集中以后,农业生产专业化提上议事日程并且得到了发展,规模经营得以实现,最终实现了农业的工业化。

从这个角度来讲,农民在一个现代化的农业里,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农民,而是一个农业经理,他负责管这块土地,什么时候翻耕、什么时候经营,他来联系,这里面就要大规模地应用信息化技术,离开信息技术就可能运转艰难。

我们现在的农业信息化,已经体现出了“信息化不能受地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年我在甘肃平凉考察时发现,在这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其信息化发展一点也不慢。在当地,农民自发组织成立苹果果业协会,在互联网上查看科技信息,提高当地的生产水平。同时在收获的季节广泛收集市场信息,高卖低囤,增加会员们的收入。这种有组织的行为,使原始的个体经济变成产业经济,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要考察信息化手段应用得是否恰当,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看信息化是否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第二要看是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第三要看能否增加农民收入。

孙定:你刚才说的果业协会的案例在全国有很多,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有各种成熟的蔬菜协会分析市场,指导农民销售,他们应该是农村信息化重点服务的对象之一。除了他们,信息化还应该照顾到农村的哪些人群?

周宏仁: 以目前的条件看,不可能8亿农民都普及信息化,这是不现实的。信息化服务的人群也要有所侧重,除了这种协会之外,还有农村青少年、农民工阶层和农业生产大户。

农村青少年是农村的未来,要培养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消除数字鸿沟;农民工阶层在收入、观念以及能力上,都是农村中最活跃的阶层;而农业大户是新成长的阶层,这几类人群要重点服务好,才能发挥信息化示范带头作用,从而普及农村信息化。

要做到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要尽快做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更重要的是应该利用我们国家已经有的教育网络,保证农村每一所小学和中学都能选用适当的方式接入互联网。同时开发适于农村青少年的网上内容,让农村青少年享受到最好的教材、最好的教学服务,和城里的孩子撑握同样的信息技能,了解和接受外界新的知识和观念,还要把与三农发展相关的信息和知识送到农民手中,特别是农村青少年的手中。

针对农民工,也要有针对性地实施信息化,这是我国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要按需定制信息化服务。

农民工服务不容忽视

主要观点

农民工是城市夹缝中的国民,是信息化必须关注到的群体。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体系,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孙定:谈到农民工问题,我注意到你这几年一直在研究,并且在不同场合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就你这几年的研究调查来看,目前我国农民工在社会中处于什么地位,信息化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周宏仁: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在我国13亿人口中,有2.5亿为农民工和准农民工,跨省流动的农民工人数达到1.2亿。农民工占农村总劳力的40%左右,因此,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问题的焦点,三农问题、和谐社会、就业、城镇化、社会组织与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都要解决农民工问题。

农民工目前的状况并不好,它是城市夹缝中的国民。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存在于市民和农民之间,两头都不着边。我们要换一换工作思路,对外来人员的流动管理要从服务的角度思考,而不是监管。比如在城市管理中建立登记档案,为外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等信息,既提供了服务,也掌握了相关的农民工信息。但是要建立全国性的系统平台难度很大。

孙定:农民工数量之大已经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立。现在针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还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周宏仁: 我国农民工面临困难。第一是就业问题,第二是培训问题,第三是社会保障问题,第四是权益维护问题,第五是子女入学问题,第六是文化生活问题,第七是土地流转问题,第八是政治参与问题。

这困难中都包含信息采集不足、流通不畅、利用不充分引起的问题。信息化不能解决农民工的所有问题,但是,肯定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信息化可以是一个切入点,促进政府相关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现在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

我国信息化建设,决不能忽视农民工群体,应当建立一个专门针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体系,这样一个信息服务体系是覆盖面最广、影响面最宽、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对我国现代化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信息系统工程。

孙定:我们现在有没有已经建设好的专门针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体系,包括官方的和来自民间的?

周宏仁: 去年,我在甘肃考察时发现,甘肃平凉有一个区的劳动局设有农民工服务中心,可以请外来用工单位与准备外出务工的农民面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效果不错。如果在农民工走出去之后,还能继续保持联系,建立包括职业、收入等信息在内的档案并全国联网,那就是一个巨大的网络,价值会非常可观。但是,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服务,现在多数还局限在“出政策”上。

杭州有一个农民工的商业网站,叫新农门,正在摸索运营模式,目前已有风险投资介入。这个网站开展农民工培训,为用工单位寻找合适劳动力,引导农民工有序流动。同时,该网站还与一些法律部门合作,随时为农民工服务。

无论是那种模式,在建设面向农民工服务体系时,都要有一些原则。比如面向农民工,实现流程融合,促进服务和管理规范化;也应该面向决策层,为政府制订农民工相关政策提供建议;还应面向未来,实现业务系统间无缝连接,对农民工提供一站式服务,让他们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服务三农只需建两个网站

主要观点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只需要建两个网站就可以了,一是为各种农产品提供最新的生产技术信息和知识的系统,二是覆盖国内、国际市场的各种农产品市场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主要解决农民怎么种与怎么卖的问题。

孙定:我国目前农村信息化建设有些无序,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站林立,从省、市、区、县乃至一个村都有网站,但是内容大同小异,原创很少;另外一个是资金浪费,每个地区都有资金投入,无形中减弱了资金的效用。如何在农村信息化中避免这些问题,使政府的政策落地,促使各类信息服务发挥实际效用呢?

周宏仁: 我国现在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需要整合,而不是盲目地建设内容趋于雷同的网站。这就是电子政务中的资源整合。比如现在农业方面,访问量最大的不是农业部的网站,也不是各省市设立的官方网站,而是一个深圳的农业网站,这就说明了问题。

我认为,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只需要建两个网站就可以了,这两个信息系统的需求较为紧迫:一是为各种农产品提供最新的生产技术信息和知识的系统,二是覆盖国内、国际市场的各种农产品市场信息,特别是价格信息的系统。这两个系统一个解决农民怎么种的问题,一个解决农民怎么卖的问题。这两个问题基本上覆盖了三农信息服务的重要方面。而且,只建设这两个网站,资源可以有效整合,并且具有权威性,信息也值得信赖。

孙定: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来看,当初也是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扶持商业网站,才有了今天的互联网规模。在面向三农信息服务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积极引入多种商业模式?

周宏仁: 政策引导,扶持商业机构,这是肯定的,农业和农民工的信息化市场不能仅仅靠政府引导和投入,还需要多方支持,逐步加快这两类市场的兴起。我在地方调查时发现,吉林省涉农的信息服务热线,有巨大的专家库作为后盾,给农民提供实际的帮助,为农民解决了问题,农民也乐意拨打热线。这说明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就能引导市场创新,做大企业、培养新兴市场。

再比如建立面向农民工的信息服务,首先要取得他们的信任,这是一个全新的市场,面对的人群也不一样,如何打消他们的戒心至关重要。接下来就是将服务做到位、做踏实。这不是说因为市场巨大,就可以忽略信息服务的本质。提供一个有用的信息服务,农民工也乐意支付费用。如果按照1.2亿人口算,每个人只要支付一点点费用,这个市场就会相当大。

无论是面向哪种人群提供服务,做好了市场都会非常巨大,其中都会隐藏巨大商机,并且还能为国家减轻负担。

周宏仁简历

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1984年6月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10月调至国家计委工作,负责我国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1990年5月在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工作,负责全球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方面的发展研究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工作。

2002年1月起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和常务副主任。2003年7月兼任联合国信息与通信技术工作组高级顾问和上海市第三届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

采访手记:农民工的代言人

周宏仁是一位性情中人。

在谈到农民工问题时,他比较激动,这来源于他对农民工辛苦生活的深刻体会。在和本报执行总编孙定的对话中,他说着说着就会声音哽咽、眼睛潮湿。

这绝对不是失态,或者是做秀,而是实实在在地表露自己的情感,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这是对国计民生的担忧,也是对具体人群遭遇的同情。

作为国家信息化首屈一指的专家,他曾经在中南海为国家领导人讲过课,也曾因为在联合国工作期间对全球信息革命与信息化的见识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过联合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官员的高度评价。

而此时,面对媒体的深度交流,他毫无遗漏地表现了感情。此时,在我们面前的周宏仁,不是一个官员,而是一位对社会具有高度责任心的学者。

周宏仁现在为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事务繁忙,但他仍旧经常出去调研,在各地考察。他对农民工的关注以及在这个问题上倾注的热情超乎常人。印象中,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谈到农民工问题,希望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就像他说的,“这类人群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这类人群太需要被关注了”。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2篇

“数字鸿沟、信息分化、知识距离”一直是“三农”问题的最大障碍。探索农村信息化的新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填补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是目前历史所赋予新农村建设的责任。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是2007年中央1号文件的开篇之语,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农村信息化顺应时展

信息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信息技术在生产、科研、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但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信息分化已经形成信息社会一种明显的技术区隔系统,无情地区隔着信息的富有者和信息的贫乏者,信息贫乏者是当代社会中的最大弱者。而在我国,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无疑就是当代信息社会的信息贫乏者。

当前,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水平也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村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尽快解决好我国广大农民信息贫乏的问题,是这个时代赋予的使命。

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全球化过程中,结构性的调整不可避免,发达国家如此,发展中国家也是一样。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 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国政府都已深刻认识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日益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约束。 因此,世界各国非常重视对农产品市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完善高效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为本国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 一方面维持国内农产品供求均衡, 另一方面支持本国农业的发展, 提升本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入世几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影响,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逐步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的推进给广大农村带来了新的变化,尤其是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使农民能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信息化意识逐步加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已成为我国农村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手段和支撑,已经得到全社会的认同。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贯彻和落实,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化和市场化改造的加快,农村信息化的需求将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要求

2006年5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了《二六――二二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中系统地分析了近60年来,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

在总目标的框架下,还确立了具体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能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能力和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从以上战略目标中,不难读出,我国的信息化是一项全面发展、惠及全民的事业,当然,农业、农民和农村也在其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推进信息化也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国务院有关部门、各地区正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把搞好农村信息服务,作为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一项重要举措。中组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已经启动,国家农业部申请立项的“金农工程”也得到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国家水利部的“数字水务”工程和国家林业局的“数字林业”工程等也在实施中,推进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有效手段,是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新途径。推进农村信息化,也是各级政府部门尽快解决我国城乡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农民素质、缩小“数字鸿沟”最有效的捷径。

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将信息化列入发展现代农业要实现的“三化”之中―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

《意见》还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具体措施中,明确提出了以下具体工作任务: “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应该说,任务具体、方向明确,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紧紧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是第一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村是城市的摇篮、是我国社会的根本。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链接

农村信息化的概念

按照我国学者林毅夫等对信息化的定义来阐述“农村信息化”,可定义为: “所谓农村信息化,是指建立在IT产业发展与IT在社会经济各部门扩散的基础之上,运用IT改造传统的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过程”。同样,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06年5月8日联合下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信息化的定义,农村信息化的定义可说成: “农村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农村信息资源,促进农村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在信息化的定义中可以加入四个“农村”,就能很好地定义农村信息化。应该说,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设施建设、信息需求者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之间关系的构建和协调等。如果按信息资源的狭义观来划分农村信息化,又可分为农村资源环境信息化、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农业生产信息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教育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等。

观点

农村信息化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

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的不同信息活动主体之间的信息差距日渐显现,而且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在信息社会学中一般称为信急分化。严格地讲,所谓信息分化,实际上是指在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于不同信息主体之间的信息差距及其扩大发展的态势。这就是常说的“信息鸿沟”、“数字鸿沟”,也可以说是“知识文明距离”。信息分化作为信息社会学中的一个概念,它主要包括两层涵义: 一是不同信息主体之间在信息接触和信息拥有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通常称为信息差距,这是作为一种存在状态的信息分化的涵义; 一是不同信息主体之间信息差距的生成与扩大态势,这是作为一种变化过程的信息分化的涵义。目前信息分化普遍存在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是导致富裕和贫穷的根本原因。

我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城镇差异巨大,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1.6%,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却只有5.1%; 但是较2006年底,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51%,增速超过城镇。这充分说明代表着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也正在向我国农村地区渗透,必须抓住历史机遇,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应聚全社会的力量,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缩小数字鸿沟、拉近我国城乡之间知识文明的距离,全面提升国民素质,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网己经突破信息交流渠道的范畴,成为集信息集聚、处理、传播、开发与利用于一体的功能综合的信息平台。由于信息活动渗透到生产、工作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信息网正在与生产、生活融为一体。这个时候,网络就是生产力,而且是信息社会最有代表性的生产力。农业生产涵盖了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同时也具有产、供、销的商品生产特性。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农业生产的好坏和农业生产力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上。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农产品通过在市场上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较而反映出来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一种比较生产力,它既以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为基础,又与一定的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最终体现在产品上。

在信息技术支持下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开展电子商务,可把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能够有效解决千家万户进入市场、运用现代科技和扩大经营规模等问题,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市场化程度。

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

农村信息化内涵丰富、外延广泛,涉及到“三农”的方方面面,是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全过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有利于统筹城乡信息化发展,实现城乡信息化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局面,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验条件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推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它还能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总之,深刻认识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重大意义,充分肯定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真分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以及需要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国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文/万学道)

作者简介: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3篇

一、基本措施

1.加强领导,政策推动。市级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开展农村信息化工作,县、乡也相应建立领导小组,并建立农技110工作考核督查制度,要求市、县、乡三级农技110确保做到“六个有”:有协调组织,有专家队伍,有场地设施,有经费保障,有规章制度,乡镇有网络专管员;对农民信箱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也制定相应的工作考核制度,从而在组织领导和制度建设上予以保障,推动农技110、农民信箱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落地开花。

2.搭建平台、完善网络。**市作为农技110的发源地,自**年11月创办以来,就成为**市加强基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着力深化平台建设,强化农技110终端建设,健全以市为龙头、县、乡为骨干和村级信息服务终端为基础组成(简称三站一终端)农技110服务网络,在市设立服务中心、县和乡镇配备网络专管员、村配备信息员,不断扩大网络的覆盖面。目前,全市已有2118个行政村种养加销大户和其他农村经济主体建起了村农技110信息服务终端,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1.04%;与此同时,加快构建信息网站群,先后创建开通中国农民网、中国柑桔网、中华白鹅网、**农业信息网、**农村网、**水产网、**农村科技信息网、江山蜂业网、食用菌在线、网上家禽市场、华东竹产品信息网、网上技术市场**分市场等服务农民为主的网站,使原先的“一条线”变成“一张网”。实行全天候“集群式”服务,根据农技110服务指令,相关科技服务队和专家组.通过窗口咨询、网上解答、现场指导、疑难会诊、信息服务、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等形式,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政策等综合。

3.与时俱进,创新模式。一是开设农民信箱。通过发放农民信箱手册,采取集中培训、分级培训、重点培训、结对培训、活动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服务水平,帮助农民掌握运用技能,扎实有力地开展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工作,目前,**市已注册农民信箱7.2万户,信箱启用数6.7万户,启用率达到93%,培训人数4.5万人次,各类信息和信函16.62万条,信箱启用率、培训率、公共信息数、提供农业信息资源集成数和农民买卖信息数等指标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二是开通网络、手机咨询系统。建立网上咨询平台,开通了农技110-CDMA掌上信息平台;根据农业生产实际,市本级开通了柑桔、粮食、畜牧、植保、特产、种子、农村经济管理等24条移动专家咨询热线电话、22条联通专家咨询热线电话,部分县(市、区)也相应开通了专家呼叫系统,由农户直接与专家联络,接受咨询等服务;同时,还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提供病虫情报、农业气象、农业技术、农产品价格等服务信息,使经营大户及时掌握农情信息。三是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06年7月,**市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正式启动,在试点的基础上,各县(市、区)迅速部署,积极做好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筹备工作。如**市开化县财政投入100万元专款,部门、企业、个私业主等方面筹措资金167万余元,共同支持开化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目前,该县完成终端接收站点建设424个,占应建宜建终端接收站点的100.24%,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生动直观等优势,开展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四是开展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以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为依托,全市各级农技110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农技110网站上开通了《影视频道》,有131部农业科教影片和8个专业的技能培训多媒体教材,各级农技110科技人员不定时下乡对农民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4.丰富内涵,拓展领域。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坚持以农业为主,积极开辟“三农”服务新领域,使信息服务深入到农村多种领域。在提升农技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产业化服务领域,及时提供农产品产销信息、加工信息等产业化、市场化信息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农技110自成立以来,全市各级农技110已收集信息37.66万条,信息21.81万条,累计接待咨询51.07万人次,接受网络访问112.75万人次,通过网上促销、网上订单和网上招商,累计实现农产品成交5725次计4.203亿元。农技110专家对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起到了免费中介服务的作用。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全市已有一半多行政村实行了村务网上公开,接受村民和社会监督。

二、主要成效

1.推广了一批农业新技术。农业信息化建设,使技术推广更快速、更广泛、更到位,农业生产由传统的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如利用先进技术,深度开发和系列开发有机茶、高山蔬菜、水生蔬菜、反季节珍稀品种食用菌等,仅今年以来就引进推广了农作物新品种52个,优质种苗190余万株,无性系良种茶园94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1.1万亩,使农民获得很大的实惠,成为科技增效的典范,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

2.引进了一批农业新项目。通过资源包装,利用信息网络农业开发项目招商,吸引外地客商和本地能人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开发农业基地,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目前,全市累计由个人出资创办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478家、生态农庄24个、生态养殖园区50家,极大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3.发展了一批绿色特色新产业。互联网信息的集群优势,使农技人员和农民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产业发展信息,及时跟踪市场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农产品,从而抢占市场先机,在改造传统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绿色特色产业。目前,全市初步形成畜禽、柑桔(含胡柚)、食用菌、笋竹、粮油、蔬菜、名茶、蜂产品、水产品等特色主导产业,特色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农业品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地带动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培育了一批创业新农民。在信息入户工程和农民素质工程的联动推进下,一批素质高、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有的成为联系农户的农业经纪人,有的成为专业大户,有的创办起农业加工经营企业。如衢江区高家镇篁墩村农民陈锡松自开通“农民信箱”以来,与本省杭州、建德等地40余名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达成塑料编织袋加工及种苗交易28笔,交易额120万多元;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农民毛顺福,承办了该村农技110服务站,创建“中国农民网”,并牵头成立了江山市种养信息化产业协会,通过网络信息、网络接单、生产供应等,使50多个种养大户结成联合体,将本地产品销往广东、福建、上海等省市,蚯蚓和竹荪远销日本和韩国。据统计,全市已有农产品经销大户5782户,各类农产品流通经纪人11132人,农民营销队伍有3万多人,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年农产品经销额30多亿元,成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三、几点启示

1.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坚持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在推进农业信息化中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动员组织农业、科技等部门,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考核,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力量,协同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坚持资源的整合利用,吸引相关通信运营商和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利用其技术和资金优势,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平台和支撑。

2.农村信息化建设要广泛动员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体,也是直接受益者,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农村信息化就失去其生存的价值。因此,必须通过宣传发动、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等有效途径,把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尽最大可能为农民创造参与的条件,让农民充分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技术,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以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为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3.农村信息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当前当地农业发展实际和市场需求。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突出以农业市场需求为本,脱离了这个根本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目标,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农民关心、关注的热点上,提供符合当前当地实际、贴近市场需求、农民急需而又乐意接受、引进推广应用价值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项目、信息、良种良法,促进和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4篇

山西省应县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健银给记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很特别,首先写下的是QQ号码,而不是电话号码。这位村官已经尝到了信息化的好处,这些年,他带领全村利用信息化手段走出了贫困。刘健银说:“当年我们在互联网选择了国外的胡萝卜品种,又利用互联网销售出去了胡萝卜,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我们现在种田是鼠标+锄头的方式。”

刘健银是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举办的信息化论坛中阐述这些观点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胡富国说:“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已经不仅限于物质上的支持,而更需要为农村提供信息、教育上的支持。”为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推出了“中国农村信息网络”工程,希望能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给农村修一条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帮助农村摆脱贫困。

这几年中国对三农的重视得到了各界的积极相应,涉农信息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中有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作为中国公益性组织,扶贫开发协会想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各地方资源,弥补各地农村信息化不能辐射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贫困的山区。

目前农村信息化中有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是资源整合难,表现在涉农组织过多,资源重复建设。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可持续发展难,各部门一直是“输血”,缺乏“造血”功能,信息化运营模式单一。这两个问题也是需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重点考虑和解决的。该协会副会长林嘉来说,整合资源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希望能够以“公益”为目标,让更多的组织参与。在当天举办的“中国村络工程启动仪式”中,有来自政府机关、公益组织、涉农机构以及企业界等的支持,一些国际公益组织希望有机会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合作,而一些企业如正大集团、Intel等已经和扶贫开发协会展开合作。林嘉来认为,仅仅以“公益”事业为由头来整合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让这个项目能够“造血”,使农民学会使用信息化工具,离不开信息化。他设想的是,在当地找一个负责人负责“新农网络之家”,并希望找到良好的运营模式。

林嘉来进一步说,他们工作可以形象地比喻成为是“靠中间,抓两头”。“靠中间”就是依托和利用国家基础网络; 抓两头则是指“上头和下头”――“上头”指整合全社会各种信息,“下头”是指让农民能免费、直接地应用到这些信息,确切的是指向普通农民开放的“新农网络之家”。

今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主题是“2007年跨越1017”,计划组织志愿者,组成10支车队,跨越 17个省市,车队将深入1017个村庄,做详细的调研,为每个村庄建立原生态的村庄档案,志愿者将对村民进行网络和信息方面的培训,向每个村庄捐赠一套数字信息化设备。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5篇

在浙江余姚市、绍兴县、桐庐县、淳安县四县市及其下辖的乡镇,记者亲身感受到浙江农村在利用互联网致富、改善社区医疗等方面的种种进步,同时也亲眼看到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市场、乡镇电脑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

纪实浙江农村信息化,管窥的是中国农村的美好未来。

樱桃大王的下一个梦想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小伙子,却成为远近闻名的樱桃大王,浙江余姚市梁弄镇附近的农村每个周末都会有两三万人来果园进行采摘活动。这一切都得益于互联网。

坐在记者面前的小伙子叫黄文,他看起来不过30岁出头,身上的红色圆领衫洗得已经有些褪色,半长的头发显然没有经过精心打理,说话的时候还显得有些腼腆。但当记者和他聊起他的樱桃园,聊起他的网站的时候,他立刻两眼放光,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你不用记网址,去网上搜‘半山水果基地’,或者‘半山果园’,都能搜到我的网站。”黄文自豪地告诉记者,他算是梁弄镇最早利用互联网进行推广宣传的人。虽然他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并不好,但他自认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

以前,黄文一直做汽车装潢生意。后来,他发现城里人富裕了,非常喜欢来乡下采摘水果,吃农家菜,就决定承包山地建果园。他首先选择的品种是樱桃。

刚开始的时候,黄文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将樱桃种好。“那时候,我们附近还很少有人种樱桃,出现问题后,我都要坐车去杭州请教专家,还好几次请专家过来帮我解决问题。后来,干的时间长了,我都成专家了,而且是实战型的专家。”黄文告诉记者,他不光要经常帮助附近的果农解决种植问题,还在QQ群(全国各地的果园老板的群)里面帮助同行。

有了好的产品,如何让更多的人知道呢?黄文选择了在互联网上推广。“虽然我不懂互联网,但我有同学懂呀。他们帮我建了网站,我就去和上海、杭州、宁波等地的旅行社联系,把我的网站放到他们的网站链接中,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半山果园了,一些旅行社甚至将我们果园设计成了它们旅游项目的一站。”现在,黄文的果园已经从起初的50亩(约3.3万平方米),扩展到1000多亩(约66.7万平方米),樱桃的品种也从开始的几种,扩展到几乎囊括了樱桃的全部品种,而且开始种植桑果等其他水果。而黄文的年收入,也早已超过了百万元。

浙江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张建培告诉记者,7、8月份的时候,每个周末都会有两三万人涌入梁弄镇附近的果园,“公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有时候镇里的矿泉水都卖脱销了”。

浙江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百果园的负责人老梁也和黄文一样,属于利用梁弄镇互联网致富的第一批人,他还在自己的果园里盖了两间房,连上网线,镇里将农民科技图书室和远程教育基地设在那里,专门让周围的果农来这里学习栽培技术。

下一步,黄文计划把自己的水果推销到国外市场。前不久,有慕名而来的海外客户让黄文将杨梅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包装后发运到新加坡,后来也有德国客户提出了类似的要求。黄文从侧面了解到,这些客户将这些水果运到国外后,销售价格可以翻好几番。

梁弄镇信息化建设情况简介

固话入户率达86%,宽带入户率达35%,乡情网入网率达85%,村级彩铃普及率达80%,村务总机、村级网站、党员远教网及农民信箱全部开通。

整合原有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中国灯具城网站。通过该网站介绍梁弄灯具产业发展现状,把主要灯具生产企业的产品、联系方式、地址等放到网上,方便客商查找,逐步把该网站打造成具有网上交易功能的电子商务平台。

通过网站信息平台和中国电信114号码百事通推介梁弄镇红色旅游。114可实现订餐、订房、查询旅游路线;在网站上放置全部旅游景点图片、联系方式、旅游路线等,方便游客安排路线。

村务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在全镇重要道路、路口、企业、地质灾害隐患点、山塘水库等重点区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监控替代人员的现场巡视,既提高了监控效果,又减少了人力物力,为打造平安梁弄提供保障。

(余姚市梁弄镇党委书记张建培)

谁来填补乡镇市场的空白

到底要不要在自己的家电卖场中销售电脑,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陈剑锋。

记者刚进入余姚市泗门镇,就能感受到这里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地方。镇中心的主干道两旁满是各种风味的大小餐馆、桑拿、按摩、歌厅等娱乐休闲场所,以及各种品牌服装店,就连一些不足5米宽的小街道两旁也是如此。此外,记者在镇子里很意外地看到了一家规模不小的肯德基餐厅。

陈剑峰的家电超市位于万安商厦的一层,他自称这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家电卖场。“当地只有几家做DIY生意的小经销商,如果有人想买品牌电脑,一般都要跑到余姚去。而在我这里买家电的有很多是新成家立业的人,他们同时也有购买电脑的需求。所以,我也一直想做品牌电脑生意。”

现在,陈剑峰已经在自己的家电超市中辟出了一小块地方销售品牌电脑。他选择的品牌是海尔,而且机型全部是电脑下乡的机型。

“为什么选择和海尔合作?因为他们主动来找我们了呀!”陈剑峰介绍说,电脑下乡的政策公布后,他越发想引进电脑产品。这时候,海尔的销售人员主动联系他,给他介绍了海尔的产品和服务,他觉得谈得还不错,就决定做海尔电脑了。但是,陈剑峰销售海尔电脑没多长时间,就感觉这个生意有问题了。

“主要是销售毛利太低,根本挣不到钱。”他指着海尔A600台式机举例说,“这台电脑的统一零售价是2980元,我们的进价是2800元,毛利只有180元,还不到售价的6%。我们每台光交税就将近90元(纳税人需要交3%的营业税),电脑运到这里,我们还要负担20元运费。电脑如果要装软件,还得请外面的人来装,每台要给人家50元的辛苦费。你看,这样算下来,哪里还有钱挣。”不过,幸亏陈剑峰本来也就是想捎带卖电脑,并没有想在这个产品上挣大钱。

据悉,以前陈剑峰曾经销售过联想电脑,但后来因为不挣钱,就不卖了。也正因为有过那次销售品牌电脑的经历,他对电脑销售的期望值降低了很多。

现在,陈剑峰每个月大概能销售20台电脑。在一个镇子上能有这样的业绩,应该算不错了。但他还是没敢聘请专门的销售人员。“我们有个卖家电的小伙子懂些电脑知识,就让他顺便负责一下。另外,我们还请一个学校里面的计算机老师帮忙,有时候装些软件,或者有问题的时候找他咨询。”陈剑峰无奈地表示,“现在电脑先这么销售着,听说国家可能会放开对家电下乡产品的限价,如果能销售高价产品,毛利肯定会好很多。”

陈剑峰向记者透露:“越是这些大牌子的家电,给渠道商的毛利越低,价高的产品还稍好些。反而是那些小品牌的产品,虽然销量小些,但销售毛利很高。”他指着一排索伊冰箱告诉记者:“别看这个牌子没有海尔响亮,但它的产品的毛利率能达到30%。”

泗门镇难觅品牌电脑的身影,一方面是由于毛利低,另一方面,租金的居高不下也让很多有意从事电脑销售的人望而却步。

因为泗门镇的经济较发达,店面租金一直很高。陈剑峰的店面一共有400平方米,每年光租金就要40万元。粗算下来,平均每平方米每天就要将近3元。虽然地处乡镇,但这一租金水平已经与很多发达地区的地市不相上下了。

有业内专家认为,电脑下乡市场中厂商的渠道布局与销售业绩基本呈线性关系。不管哪个厂商,只要有销售渠道铺到乡镇市场,那个地区的销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增长,只不过这个增长有个滞后效应。从泗门镇的情况看,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但电脑市场经过长期的竞争,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毛利率水平都已经被压缩到几乎不能再压缩的地步。渠道环节只有五六个点的毛利已经成为常态。在销量较大的一二线城市,渠道商尚可以用高销量、快流转来抵消低毛利率的影响,但在农村市场,五六个点的毛利显然无法让一个渠道商正常地生存,就更别提发展壮大了。如何发展乡镇渠道,用什么方式让乡镇渠道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每个电脑厂商面前不能回避的问题。

• 观点 •

浙江很多地市和乡镇的商业非常发达,但卖电脑的店面并不多。最大的困难在于渠道无利可图,也就缺乏动力。如果一个独立店面每个月只卖一二十台电脑,肯定无法维持。

可以考虑在业务模式上进行创新。电脑可以与各地的电信部门合作,进行捆绑销售,利用家电卖场的一个角落来销售电脑,利用原有的家电业务来支持电脑的销售。

目前家电下乡中的电脑限价是3500元,如果从刺激内需的角度出发,国家应该考虑将这个价格适当提高,对浙江这样的发达地区会有明显的作用。

―― 英特尔农村信息发展经理 周力

电脑给孩子带来大乐趣

“假设你原来是只丑小鸭,后来变成了白天鹅,如果让你对新出生的丑小鸭说几句话,你应该怎么说呢?”

“我会说,你别担心,不要自卑,长大了,你也会变成一只漂亮的白天鹅。”

“我会说,只要你好好学习本领,将来你也肯定能像我一样,成为漂亮的白天鹅。”

……

这是浙江淳安实验小学2年级4班的一堂语文课,这一课讲的是《丑小鸭》。因为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孩子们学习的兴致显得格外高,纷纷举手抢先发言。

唐爱娟老师随身带着教学扩音器,穿梭在学生的座位中,不停地指导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

“现在,你面前的电脑上出现了几幅图片,如果你想对谁说话,就用鼠标点一下这个图片。”

这时,电脑上出现了鸭妈妈、小鸭子、养鸭子的小姑娘、公鸡、小鸟、猎狗、农夫、白天鹅等几幅图片。

“我要和大狗说话。” 小学生王雅琦大声说。虽然记者就坐在她身旁旁听,但这个小姑娘却一点也不胆怯。她小心地移动鼠标,点了一下显示器上的小狗图片。马上,整个显示器上都是这只威风的小狗了。她不由自主地“哇”了一声,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兴奋得小脸红扑扑的。

接下来,唐爱娟老师又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把要对小动物说的话综合到一起,最后看哪个小组总结的话最好。教室里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孩子们都围着小组长出谋划策。

其实,这样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教学场景对于很多很早就有电脑教室的中小学校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那些从没有接触过电脑的孩子们来讲,这种教学手段对他们简直具有神奇的魔力。

“有了电脑辅助教学,老师上课的方法就多了很多,很容易就把课上得很生动。孩子们被老师讲的内容吸引了,学习兴趣浓了,课文不像以前那么难背了。”对此,唐爱娟深有感触,“孩子们在电脑上看到图片、动画就很兴奋,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不由自主就主动参与进来了。”

浙江省教育信息化情况简介

截至2008年底,浙江省拥有计算机教室的学校有6099所,占中小学总数的92.10%。全省中小学共有82104个多媒体教室,有4810所中小学拥有校园网,占中小学总数的72.64%,其中96.7%的高中、82.7%的初中、64.8%的小学均有校园网。全省共有29个县的所有普通中小学拥有计算机教室,23个县所有普通中小学拥有校园网。

浙江省中小学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网的普及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与电脑数量的比(简称生机比)为7.87∶1(全国平均水平约为15∶1),而日本2005年生机比就达到7.6∶1,美国更是达到4.7∶1。

另外,浙江省各个县的差异非常大,比如宁波的海水区生机比为4.27∶1,而浙江西部的个别县生机比仅为16.2∶1,甚至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今年浙江省政府决定,2009年至2011年,连续3年每年由省财政投入5000万元,率先实施第二轮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农村教育信息化带动农村教育快速发展,其内容包括为全省农村中小学装备9500套多媒体教室、1500间计算机教室,培训9500名教师和技术人员,免费配发和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素材资源库4500个教案给2000多所农村中小学,120件素质教育光盘,建立省市县学校四位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浙江省教育基础中心副主任王会军)

看小病不必非去大医院

说实话,虽然启程前也知道浙江的农村医疗搞得不错,但当记者走进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称“人民医院”)的时候,还是感觉非常吃惊。

幽静的小院,整洁的四层小楼,楼内楼外格外干净。在这里,你根本闻不到医院特有的味道。医院院长胡明忠告诉记者,这个医院是2004年建成的,担负夏履镇54平方公里内18589位老百姓(5906户)的日常健康体检和医疗服务。目前,该院下辖6家卫生服务站,共有40名医护人员,而且医护人员都有大专以上学历。

更让记者惊奇的是,这个地处偏远的小镇医院,居然在医疗信息化方面也一点不落后。

在医院一楼的远程医疗办公室,何伯梁医生熟练地操作电脑,给记者演示了网络医疗服务平台的功能。目前,这套系统已经顺利实现了双向转诊、远程视频会诊、远程医疗培训等功能。

“以前,农民得了病都爱往市里的大医院跑,不仅耽误时间,浪费钱财,往往还由于得的不是什么大病,反而在大医院得不到重视。现在我们社区医疗的水平逐步提高,完全能完成老百姓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出现我们这里解决不了的危重病人,我们就通过双向转诊系统,通知市里的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同时将病人在我们这里的治疗资料一并上传给他们。”何伯梁告诉记者,他们通过这套系统转诊的病人,上级医院不仅会保证对他们的及时治疗并安排住院床位,而且往往比病人自己直接去这些大医院还会得到医生更多的关注。

据悉,该医院双向转诊实施3个多月来,已经成功转诊病人10多例。

另外,该医院的HIS(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已经建立家庭档案5000多条,个人档案18000多条。电子处方系统也于今年开始启用。

胡明忠手指着窗外医院小楼的另一个入口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医院专门为农民进行例行体检的地方。通过免费的体检服务还顺利地建立起整个夏履镇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有了这些数据做基础,医院就可以对一些慢性病、传染病等病人定期进行随访,降低大病的发生率。”

目前,很多浙江的社区医院及其卫生服务站都要定期去农户家中对一些病人进行随访。为了解决医生现场记录病情后回医院还要录入HIS系统的重复劳动问题,英特尔特别针对社区医疗推出了一款小巧的笔记本电脑――医务通。

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就见到了这款医务通产品。虽然医生才试用了没几天,但院长邹建华已经对这款产品赞不绝口。“这款产品小巧轻便,液晶屏不仅是触摸屏,还可以多角度翻转,医生外出带着它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另外,机器里面还内置了HIS系统,方便医生随时随地记录病人信息。”

另外,农村合作医疗在浙江的普遍实现,也为广大农民做了件实实在在的好事。在夏履镇,农民每年只要交50元(政府再补贴220元),就可以由政府报销每次看病所花费用的30%。而信息化的应用,更让农民只要拿着一张医疗卡,就可以在医院的缴费窗口缴费时直接扣除报销的金额(即农民只需要交70%的费用),省去了农民多次往返报销的麻烦。下课前,唐爱娟还告诉孩子们她的博客地址,让有条件在家上网的孩子去她的博客上看更多内容,还欢迎孩子们给她留言。据悉,该学校有20%的孩子家里有电脑。

淳安实验小学校长王敏告诉记者,淳安实验小学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当时是淳安县内硬件条件最好的学校。“我们逐步引入了大屏幕背投电视和实物展台。但现在,这些设备已经落伍了,再加上破损、老化,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我们已经有些落后了。”

在这种情况下,英特尔捐助的51台台式电脑无疑解决了王校长的燃眉之急。

“按照英特尔的要求,我们将这51台海尔电脑全部用于课堂教学,建立了这个专门的电子教室。除了给3年级以上的学生开设信息学的课程外,我们还要将计算机教学引入其他普通课程的教学,就像今天的语文课。”让王敏开心的是,有了这些电脑,他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很多想法都可以一一实现了。

其实,淳安县虽然地处富裕的浙江省,而且辖区内还有国内外知名的千岛湖旅游风景区,但它却远不像大家以为的那么富裕。淳安县教育局装备中心主任方文彬向记者介绍说:“淳安县地广人稀,虽然只有45万人,但面积却有其他地区的地级市那么大。2008年,淳安县的财政收入才刚刚突破4亿元,根本算不上富裕。”

“但淳安县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却非常巨大。2008年,县政府在财政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是投入了2370万元用于教育信息化投资。现在,全县已经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全县的农村小学都拥有了34英寸背投电视、DVD、实物展台、中控装置等信息化设备。”方文彬表示,校园网都通了,但因为电脑数量还严重不足,网络资源的利用也就非常有限。“下一步,我们争取为每三位老师配一台电脑。不过现在看来,这个事情还要缓一缓。”方文彬说。

记者手记

浙江将成为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的策源地?

虽然记者曾经有过多次在农村市场的采访经历,但像此次集中几天时间对浙江宁波、绍兴附近的乡镇市场的信息化应用进行系统采访还是头一次。虽然这些地区应用的信息技术并不高深,给农村带来的变化却是记者始料未及的。

浙江电信的领导送给记者一本由互联网实验室编著的《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在浙江电信总经理张新建写的序中,他说到一个共识――浙江将成为互联网第三次浪潮的策源地。起初,记者不过以为是方兴东等人在帮浙江电信进行策划包装。但细读下来,却觉得书中的观点颇有几分道理。

硅谷为什么能成为美国IT产业的创新基地?舒适的居住环境和气候、优秀的人才积淀、发达的资本市场形成了这一区域独特的创新氛围。而浙江的情况也有些类似。美丽的西湖和千岛湖、众多知名的高等学府、良好的经济环境、领先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尤其是阿里巴巴的崛起,使浙江在国内互联网界的地位变得尤其重要。目前,全国3000多家行业网站中,有近二分之一都落户浙江。网易公司的CEO丁磊、浙江网盛的总裁孙德良也都非常支持张建新的观点。

的确,当互联网应用逐渐从行业市场转向农村时,谁能围绕农村市场做好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信息服务,谁就能得到更多农民用户的支持。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6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农村信息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IPTV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性价比优越、电视屏幕直观、“时移”灵活、遥控器操作易用等特性让广大农民党员朋友能够方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生产、生活信息。

安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党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得到中央重视。在安徽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直接推动下,UT斯达康奔流IPTV系统凭其先进的技术、安全的管理以及紧密的合作,承建了安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先锋在线”播出平台,积极打造出集基层党建、农村/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的个性化平台。

UT斯达康面向多媒体通信服务的奔流RollingStream多业务平台具有很强的新应用拓展能力。该平台承载了IPTV、IP监控等多个解决方案。针对安徽党建的特定需求,UT斯达康在该平台上建立了电视上网系统――特有的RollingStreamWIS系统(WebInformationSystem)。它有效整合了中央与省市的各类教学资源如中央卫星教育、本地课件导入、互联网辅助教育网站、多媒体信息综合传输等,在对内容集中管理的同时,又能按需分级对不同用户群提供特定的教学内容,其时移回看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互动教学的一系列个性化业务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普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信息服务。广大党员干部们通过一系列便捷的教育实践后,纷纷给予了该平台这样的评价:“没有老师,胜似老师!”

丰富的个性化互动业务

通过RollingStreamWIS系统,广大党员群众可享受到一系列方便创新的个性化互动业务,可以在农村没有普及电脑的现实条件下,及时有效地传播重要的农业资讯,从而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RollingStreamWIS系统提供了包括党建图文、农业科技、互动辅导、内容搜索及供求服务在内的种类丰富的个性化互动业务。

党建图文――电视图文可按照不同网站、不同栏目展示信息文字和图片,实时同步呈现时政教育、三农法规、党建简讯、领导讲话、市场信息、专题学习等丰富的党员远程教育资讯。安徽通过引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信息、安徽先锋网、安徽农网,向广大群众传递了方方面面的农业、卫生、政策、务工等丰富的信息,有助于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课件、农业科技直播频道、农业科技图文是推进农村科技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种主要内容服务形式。安徽党建整合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内容,使得广大农民群众、农村党员干部可以在农村没有普及电脑,普及互联网通信的现实条件下,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农业新闻、天气预告、科技信息、市场行情、计划公报、价格指数等重要的农业相关资讯,从而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课件还引入了与群众生活相关的内容,如戏曲、文化、电影等,扩大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和眼界,对于社会精神作风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互动辅导――该平台提供的互动辅导可加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的教学互动性,及时解答受教育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时生动地、高效地贴近广大农村基层群众解决民生实事,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内容搜索――为方便广大群众从海量的图文信息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该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图文搜索业务,通过录入内容关键字、实践、内容标题等,系统将快速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内容信息进行相应展示,使用上更人性化。

供求服务――该平台提供的供求服务功能可大幅度解决农村基层供求信息闭塞导致农民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平台整合提供各专项农业供求信息图文服务,如各级运营管理人员根据当地基层用户或行政区划下属企业的供求信息,通过教学管理客户端操作予以,有效地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经济、便捷的信息供需场所。

便捷的业务统计管理

系统还包括对党建内容、用户行为、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统计管理,为党建系统定制了完善的学习计划、课件、信息等相关统计,对于重点节目、重点用户行为、各教学栏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统计管理,一目了然。这些完备的技术使得远程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该平台可提供更多服务于群众的个性化业务:通过电视杂志,培训者可了解到更多的热点事件;通过虚拟频道,可建设开通专业的党员频道;特有的互动消息系统则在第一事件为广大群众传递准确信息,并和使用者之间互动问答……通过以上互动的教学方式,使用者大大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提高了学习效果,掌握的知识面也是迅速扩展,明显增强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所以才有了“没有老师、胜似老师”的口碑。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对策

1 引言

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三农”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2003年,并且在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组织下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的“三农”建设中的核心问题是农村和农业的建设,二者建设的高低程度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和改善农业和农村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同时也是进一步巩固工农关系,加快以城带乡发展并且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村和农业建设中也应该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解决农业和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更好的提高“三农”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2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

2.1 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培育技术增强现代化农业建设,使之成为重要的生产力。农业信息化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常见的如精细化农业、先进的喷灌技术等,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业的各个环节,以更好的加快对农业现代化的改造,同时对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值也有着重要帮助。农业信息化对于提升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生产过程的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根据农业生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可以将农业信息化分为生产准备阶段、生产阶段以及生产完成阶段三个主要信息化阶段。目前,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判断主要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附加值的判断,在农产产品附加值达到50%以上就可以称农业达到了信息化水平。

2.2 农村信息化

对于农村信息化的定义是一个相对动态化的概念,主要指的是在农村建设中加入计算机和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建立起农村较为完善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以更好的实现对于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对于提升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加强农村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中主要包括农村经济信息化、农村管理信息化以及农村文化娱乐的信息化。

2.2.1 农村经济建设的信息化 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是要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最为明显的就是通过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将传统的农村经济扩展到电子商务平台,并且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方便的实现网上的各种交易活动,如网上收税、金融活动以及相关的信息服务等。同时借助于网络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交易的效率,同时降低交易的成本,对于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2.2 农村管理过程的信息化 农村管理信息化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实现电子政务的公开、透明化,而这其中信息化刚好能够满足目前新农村管理过程中信息公开的要求。在新农村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化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有关信息、法规、灾害预警等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有关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信息的公开,以更好的加强涉及到农村管理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对于建设民主社会有着重要帮助。

2.2.3 农村文化的信息化 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文化的建设是根本,也是提升新农村建设层次的重要保障。农村经济建设的信息化和农村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要通过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建设文化生活丰富的娱乐生活,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更好的促进新农村的发展。

3 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

农业信息化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农业遥感技术,并且随着后期我国相关研究院所信息化中心的建立,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相关部门在推动农业信息化发展方面也作出了巨大努力,先后实施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改造,使得我国农村通电话比例大幅度提高,同时数控技术的应用也大幅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方式和效率,并且在全国建立了上万个农业科技服务站,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在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阵地就是广大的农村,因此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不可分割的,其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较为完善的体系,整个信息化的实施缺乏系统性。在实际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个地区各自为战,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造成了各个区域的农业信息化发展差距较大,同时还存在着农业信息化的范围较窄,主要局限于农作物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方面,只是简单的收集表面的信息,对于前瞻性和预测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其次,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信息不畅等原因导致了农业数据的共享性较差,在农村仍然采用传统的开会、发放资料等方式进行传播,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计算机网络在农村推广的难度较大,这也给农业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阻力,使得计算机和信息化为主要实现方式的农业信息化处于悬空的状态,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无法发挥应用的作用,而且由于农业信息化需要较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导致了农业信息化的投入与产出比难以预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使得农业信息化无法真正的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农民群众的综合素质严重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的实施。在我国的广大农村,文化基础薄弱的农民是主体,他们由于经济等原因未能接收较好的文化教育,导致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意识淡薄,对于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利用缺乏自觉性,使得目前的农业信息化设施利用率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农民群众的增收造成了影响。而且我国农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影响其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既懂技术又懂市场,同时还能够扎根农村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制约了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4 改善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和增强农村公共事业,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农村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程相伴相随,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贯穿始终。由于城乡之间“数字鸿沟”的长期存在,农村信息化决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要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做到信息化与推进农村改革、加强制度建设相融合;要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相融合;要与信息化与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相融合,全面贯彻国家信息化战略,建设和完善农村信息化服务站。

4.1 改善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缩小“数字鸿沟” 缩小数字鸿沟行动计划是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的优先行动计划: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环境。近年来,中国农村网民规模增长迅速,2008年底已经达到8460万人,其中年内新增农村网民为3190万人,年增长率超过60%,远高于城镇35.6%的增长率。2008年全国能上网的行政村已达89%。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对已有观念和做法作出较大的调整,逐步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免费或低价接入互联网的公共服务场所,提供电子政务、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养老救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4.2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信息化资源服务和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农业信息网为主干,其他数十个网站为辅助的国家农业信息平台,并且将网站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000余家注册网站,这其中也包括一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网站以及一些现代化农业的推广和宣传网站,与此同时在全国也建立了上万个农业科技服务站。然而,总体来讲,我国目前的网站资源和农业科技服务站数量较少,分布较为分散,同时网站的信息量较少和科技服务站人员水平较低,农业技术信息得不到及时更新,而且存在着大量的重复信息,信息的发挥形式也较为单一。面对这种现实,只有集中多项服务功能,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才能聚集人气,达到使用率高的目标。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的办法,在提供公共互联网接入的基础上,政府各部门的公共服务事项尽可能的向综合信息服务站聚集。类似城市的书报亭的做法,鼓励企业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合作,探索服务站承接诸如电信和水电代收费、农产品及农资销售、农村便利店、废旧物资回收等多项服务,以达到业务饱满,活力增强的目标。成都新津按照“延伸、共享、服务、实用”原则,建立全县统一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平台包括“培训、信息查询、便民办事、信息采集、数字娱乐”等五大功能。新津县在每个镇乡、村(社区)建立1个信息服务站(室),向农村群众提供培训、信息查询、便民办事、数字娱乐等多种信息服务,此外还将劳动、民政、计生、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设备、服务内容全部整合到镇乡、村(社区)信息服务站(室),农民足不出村就能办好事。为了保证运行,新津县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落实了办事人员经费补贴标准,开通了办事监督岗。新津的经验已经推广,成都每个镇乡、行政村或社区建立1个信息服务站,提供培训、信息查询、便民办事、数字娱乐等多种服务,将劳动、民政、计生、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设备、服务整合到信息服务站,由财政落实办事人员经费补贴。这样实现了农村与政府及社会公共服务资源的对接和村级的整合。破解了由分散造成的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成本高的难题。

4.3 应该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 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信息服务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农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需求。一方面要重视政府机关的组织和管理职能的发挥,为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制定相关的目标和计划体系,还包括制定一系列规范市场秩序的政策和法规。同时还要加强政府对于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投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用信息技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用信息技术加强公共服务,促进弱势群体提升工作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万林,张港红.关于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关系的探讨[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第1期

[2] 谭玲玲.关于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3] 方瑜,《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分析、对策及案例 》2009.5.26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8篇

“地位”是事物同外部环境相互关联的具体表现。对于农村信息化的历史定位,可以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认识,也可以从“农村”的角度来认识。

(一)从“信息化”的角度考察农村信息化的地位考察思路可以循着“农村信息化—信息化—经济现代化—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展开。从上述概念界定已知,“农村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明确了二者的种属关系,信息化包含着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化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农村信息化的地位。所谓信息化就是指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转变过程。目前,尚没有完全实现信息化的国家。也就是说,信息化是20世纪中后期发端于发达国家的超越工业化的革命性社会变迁过程,在21世纪处于蓬勃发展之中。由于近几十年的信息化过程大体上属于原生形态,是一个内生的、自然的过程,它已给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但已经引起人们特别是理论界应有的足够重视。从历史角度看,信息化正是产业演化过程中新兴的信息产业逐步占居统治地位,进而引起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现代化是具有阶段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经济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过程的核心内容。经济现代化的主体是工业化和信息化。近现代以来,现代化从生产力角度可划分为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阶段。在当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再信息化,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的不同阶段就不得不接受信息化的挑战,不得不将工业化和信息化相结合进行[1]。但无论现代化水平和进程如何,信息化作为当代经济现代化的主体,不可避免地摆到了世界各国面前。可见,农村信息化作为整个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现代化的主体之一。由于经济现代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在目前的信息化时代,包括农村信息化在内的整个信息化,在当代现代化过程中处于轴心地位,是富有生命力的时代骄子和历史宠儿。

(二)从“农村”的角度认识农村信息化的地位这里主要是考察农村信息要素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实质上是考察农村信息化在整个农村发展和农村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首先,农村信息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两个概念之间是交叉关系,它们通过“农业信息化”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农业信息化是农村信息化不可分割的主体,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毋庸置疑,受现代化一般规律和后发优势支配,我国的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呈现出“重叠”、“结合”的特征:从现代化的核心即经济现代化看,由于发达国家是先工业化之后再进行信息化,其农业也是先实现农业工业化之后再进行农业信息化;我国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重叠”、“结合”进行,农业工业化和农业信息化“重叠”、“结合”进行。可见,农村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二者互为要素、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已进入网络和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引领工业化,农业工业化也需要农业信息化来引领,农村信息化便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处于核心要素的地位。其次,农村信息化在农村经济增长和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引领地位。中国农科院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其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要素改变了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弹性,进一步强化了人力资本的作用,而且它本身也成为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产出的重要因素,从而全面地转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方式;其二,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要素提高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率,已经成为农业和农村规模经济的源泉”[2]。从整体上判断,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已经对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呈现明显的信息经济特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最后,农村信息化对于城乡一体化发展来说是一条可行之路。我国正处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代现代化的引领和枢纽。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架起信息化的桥梁,是落实“四化同步”战略的重要任务。农村信息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是连接城乡的重要纽带,发展农村信息化可以有效促进农村和城市生产要素、经济要素、生活要素合理配置和双向流通。农村信息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来说是一个核心要素。大力发展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繁荣农村经济、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进而是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荣的根本途径。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信息化是农村现代化的轴心,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可行之路。

二、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事物的地位和功能决定着事物的作用,作用是地位功能的体现。因此,农村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说到底是由其地位和功能决定的。农村信息化作为当代农村现代化的轴心,主要具有引领、支撑、桥梁、推动四大作用。

(一)农村信息化的引领作用“引领”是信息化的首要作用。农村信息化的引领作用主要表现为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引导着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方向,引领着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路径。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就表现为引领作用。信息化的引领作用源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推动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必须把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应用到“三农”领域,可以看作是一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将现代信息最新技术和智能工具全面运用到农业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生态发展的各个领域,就是农业的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也是乡村治理科学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过程。在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下,我国农业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引领[3]。就农村信息化而言,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具有集成化和专业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实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通过农业信息化来撬动农业现代化,进入跳跃式发展,积极追赶发达国家,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如韩国、墨西哥、巴西等国,之所以较快地接近老牌发达国家农业的水平,是与其超常发展的信息业分不开的[4]。

(二)农村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支撑”是引领作用的直接延续和深化。农村信息化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撑手段。从理论上讲,没有农业信息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的信息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特别是在目前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农业的工业化要求以信息化为引领,农业生产要走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之路,需要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推动;农村生活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农村社会和组织方式的变革,也离不开农村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发达国家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实践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迫切需要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不论是发展科技农业、精准农业、集约农业、智能农业等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还是推进农村管理民主和文化建设,推广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质量,都离不开农村信息化的发展予以支撑和保障。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条件下,农村土地、宅基地、小城镇建设等改革和发展,也需要农村信息化建设予以配套推进[5]。

(三)农村信息化的桥梁作用“桥梁”也称“纽带”作用,是信息化的基本作用。农村信息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主要是指它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桥梁和纽带,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现产销对接,在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在现实生活中,“增产不增收”、“农产品销售难”等现象比比皆是,长期困扰着广大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完全消除这种现象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发挥农村信息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供需信息、交易信息等系统平台,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促使农产品实现由产品向商品的转变,帮助实现产销对接。特别是有机绿色农副产品,可以借助信息化的可视手段和物联网平台,实现产销的直接见面,具有广阔前景。二是通过各种信息服务,在农村和城市之间架起桥梁。毋庸置疑,从数字地球到智慧地球,是信息化的不同乐章。信息化和网络时代,本质上要求资源共享,农村与城市间的数字鸿沟必将不断缩小,全面现代化实现之时,也就是城乡鸿沟消除之日。通过互联网等多种信息传播方式,建设“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平等发展机会,不仅能够促进农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有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通过开展农村远程教育,在农民和优质学习资源及市场就业机会之间架起桥梁。在信息化和网络时代,在幅员辽阔的广大农村,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大有作为。通过建设各种农村信息接收终端,开发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制作和提供网络培训课件,就可以为广大农民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培训、技能培训和就业培训。这不仅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创造了条件,而且有利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村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推动”是指推进、发动和影响。信息化推动的重要作用,集中体现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农村信息化的推动作用主要是指在农村区域信息化对农业和农村发展各个方面的重大推动和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实际上,农业现代化本质上就是现代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就是工业化、信息化在农业部门的结合。因此,农村信息化,必将极大地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第二,通过乡村治理的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基层政务公开和管理民主,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乡村日常事务管理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公开、透明、留痕迹”的方式,提高基层服务和管理水平,提高基层执政能力,密切干群关系。第三,通过对管理流程的再造,推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首先要梳理传统业务的管理流程,按照扁平、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重新调整和分配相关部门的权、责、利,重新整合和配置各种公共资源。毋庸置疑,推进生产的信息化必将推动生产方式的创新。实际上,在“三农”领域,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管理方式等“三农”管理方式的变革。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9篇

农村信息化

“7年磨剑”

孙定: 农村信息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您一直从事着农村信息化工作,在这个领域德高望重,能否请您为我们勾勒一下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脉落?

方瑜: 农村信息化在政府文件中正式提出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1年。从2001年起,农业部启动“‘十五’农村市场信息服务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5年的时间,建立起覆盖全国省、市、县、大多数乡镇以及有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和经营大户的农村市场信息服务网络。

当时,我参加了这个行动计划的起草工作,从那开始,“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正式出现在政府文件中。

2003年,在“打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的主旋律下,各地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实践探索案例,特别是将电脑、呼叫中心和电视结合在一起的“三电合一”模式,开始在全国推广。

到了2005年,“农村信息化”第一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农业部、科技部、原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商务部等国家部委都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农村信息化呈现出繁荣景象。一号文件调动了社会各方资源和积极性,农村信息化一下子成为社会各界、各部门关注的话题,农村信息化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辐射开来。

在这一阶段,农村信息化的突出形式是信息服务站,各地纷纷树试点、买电脑。信息服务站作为信息资源的有效载体,在农村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今年以来,一些地区信息服务站开始遇到瓶颈,呈现“变味”和“变冷”的趋势,这预示着农村信息化即将进入资源整合的新阶段,没有了应用和信息资源“第一公里”的整合,“最后一公里”只能成为无源之水; 缺少有效的推进机制,信息化将成为无本之木,最终沦为面子工程。

孙定: 那么,您认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农村信息化打下了哪些基础?

方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也决定了农村信息化不可能短时间就能彻底改变农村全貌。

这7年农业信息化最大的成果在于,农村改变了旧有意识,奠定了信息服务理念,农民对于信息服务从以前的漠不关心变成热切渴求,信息化完全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责任最为重要

孙定: 经过了7年的探索,农村信息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多半是试点开花,从全国范围看,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您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方瑜: 从2001年开始起草信息服务行动计划起,我们就对农村信息化的长期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信息化是伴随我国整个现代化进程的,我们不可能期望农村信息化能在短时间内全面完成,但在某些应用领域或局部地区取得较大突破是有可能的。

从吉林、宁夏等地成功运作的农村综合呼叫中心来看,农村信息化已经颠覆了传统农技推广的自上而下“我推你学”的灌输模式,建立了面向农民需求的“你问我答”的咨询服务模式。

信息服务方式的改变更明显地突出了信息资源的重要地位,农民需要哪些信息服务?如何整理农民迫切需要的信息?如何建立一套有效体制保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整合?这些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谁能解决这些问题?说到底,还是政府责任,农村信息化工作内容中,农业市场科技信息服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小学远程教育,以及优生优育服务等服务都是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在农村的延伸。为农村信息化打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孙定: 从去年到今年,农村信息化呈现出过热和过冷的现象。您认为,出现这种过冷和过热的原因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挺身而出是不是特别重要?

方瑜: 您说得很对,是到了更加彰显政府责任的时候了。

首先说说“热”的问题。农民信息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带来了信息服务站的急速增加。然而,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上上下下热衷的信息服务站差不多是一种做法――配电脑和上网,而怎么开发对农民特别有效的应用和相应的信息资源,如何建立长效运行机制,考虑得不周到,力度也不大。一旦缺乏有效的应用,农民得不到实惠,对信息应用的热情就会减弱,服务站就会埋藏下“变味”的隐患。

再来说说为什么“冷”。我倒认为厂商由热变冷是一件好事,这说明他们开始理智地思考农村市场,学会冷静对待。

我想再次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培育农村市场是社会共同的责任,不是只靠IT厂商就能做到的。政府首先要为农村信息化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环境,调节社会各方利益,而不是因为企业手里有钱就盲目牵引,这样,短期煽动起来的“淘金热”迟早会有降温的一天。

现在企业开始冷静下来,政府也应该冷静下来,深入思考如何确立政府在农村信息化中的责任,如何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如何更好地将公共服务落到实处。

中央地方各司其职

孙定: 从目前农村信息化体制来看,基本上还是多部门推进,条块分割,这种体制为农村信息化埋下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隐患。您认为,在现有的体制下,什么样的运作方式是比较有效的?

方瑜: 您说得很对,现有的体制确实给资源整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正如刚才所说的,有些省在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方式上进行了不懈探索,走出了一条整合资源、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从吉林、宁夏等地涌现出来的优秀案例来看,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建立省级的信息平台和呼叫中心,实现“平台上移、服务下延”,达到“一网多用、一站多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首先看看吉林省,吉林省的突出特点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在全省范围统一建立了12316农村信息服务热线平台,实现网络服务到村,信息咨询到户。在省级的大平台上,12316的规模效应得以体现,全省农民对12316的认知程度达到了70%。

省级的平台建设带来了各部门服务的整合,原来呼叫中心是由农委等4个部门联合做的,规模效应起来后,其他部门也愿意借用这个大平台推进各自的农村信息化服务,现在已形成40个部门联动服务,12316成为全省农村信息化的中枢,而且各部门、各县市不再重复建设,资源共享。

与吉林省由一个部门带动多个部门整合的方式不同,宁夏省采取的是强势领导,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成立了农村信息化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书记担任组长,并拟定了“抓整合、促共享、推应用”的发展思路,统一建设了全区统一的信息平台,在全国首先实现了村村通网络、村村有信息服务站的目标。更为可贵的是宁夏通过实施政府支持、公益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措施,实现多方共赢,初步形成了农村信息化的长效机制,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亮点。

宁夏的经验为我们带来了信心,这说明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信息化完全可以步入高标准、高效益、多功能、低成本的建设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

孙定: 您刚才谈到了以省级为主的推动模式,这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探索。那么,中央政府应该如何做?又该如何权衡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方瑜: 您的问题切中了要害,这是中央和地方如何分工协作的问题。我认为,解决农村信息化难题在于如何分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职责,一方面要特别重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放手让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去做;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协调指导地方工作,特别是支持地方整合各方面的资源; 二是做好全局性公共资源支持,特别是组织公共信息资源开发。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分清了,资源整合就能比较顺畅地推行。

中央政府需要在更高层次上的资源整合上发挥作用,我国在全局公共信息资源开发上还没有完全破题。现在世界农产品市场严峻,信息风云变幻,比如对油料、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信息的预测和预警不是一个省市的力量就能做到的,需要从全国和全球市场的角度,各部门合作开发,像这样的全局性公共信息资源开发,需要中央政府投入资金集中人力物力来做。

各省市的地方信息资源具有特殊性,海南的香蕉和宁夏的枸杞肯定有很多不同,这类地方性的信息资源开发全由中央来做肯定不现实,也不具有针对性,而交给各省市去做就能充分调动地方的农业信息资源。

所以,在信息资源开发上,中央与地方应做好协调。在现有的体制下,划清权责、各司其职,就能有效地防止资源浪费,在最大限度内促进农村信息化良性成长。

资源整合的四种境界

资源整合是农村信息化不可避免的挑战,不过,也不可操之过急。从简单到复杂,方瑜认为,资源整合应该循序渐进。

服务场所的整合是资源整合的初级阶段,也是现在各地普遍采用的方式,成都的信息服务站集合了村务服务、信息咨询、政务查询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农业、党建、文化等信息服务场所合一。

传播渠道的整合是资源整合的第二步,农业部一直主推的三电合一模式就是传播渠道整合的代表,而宁夏已经通过IPTV在传播渠道整合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了网络、语音、电视的整合。

如果说服务场所、传播渠道的整合代表了现在资源整合的主流,牵涉到体制机制的服务体系整合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现在政府各部门都有农村信息服务队伍,这些队伍下到农村该如何实现条条的整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整合将资源整合推入攻坚阶段。

信息平台整合是资源整合的最大挑战,方瑜认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主要指的是门户网站和呼叫中心,平台整合就是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相对集约,资源共享。吉林、宁夏平台整合就为农村信息化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发展的途径。

“平台上移、服务下延标志着资源整合进入了一个高境界,这也将对旧有的机制提出严峻挑战。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政府部门不能回避的问题。”方瑜说。(文/何源)

深入田间地头

写完这篇文章后,我拿起手机给方瑜打电话,一直不通。过了两个小时,方瑜发来短信: “我正在宁夏,村里信号不好,晚上再联系!”

虽然从农业部信息中心主任的职务退下来了,方瑜却还是没有离开过农村,没有离开过农民,他还是深入一线,关注农村信息化的最新进展。退休已多年,方瑜还一直被业界尊称为“方主任”、“方老师”。

今年5月,我和报社另一位记者操作《农村信息化命系整合》的选题,采访了很多省市,却依然为找不着头绪而苦恼,于是向方瑜求教。听了我们的疑惑,方瑜很快将采访的案例划归为资源整合的几个阶段,并深入谈了每一种做法的经验和教训,一下子令我们茅塞顿开。我们不由感慨道: “专家就是专家,一下子能将这么复杂的案例整齐划一。”

殊不知,我们所走过的农村,方瑜都去过,而他所推荐的吉林、宁夏模式,更是多次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的成果。专家的理论和经验就是这样凝结出来的。

农村信息化范文第10篇

在2007年中国CIO年会农村信息化论坛上,近百位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政府信息主管和企业代表,围绕着“农村信息化如何‘造血’――把脉市场化运作”的主题展开了激烈而深刻的讨论。

2007年,农村信息化随着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持续火热,并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席卷祖国大地。与前几年政府深耕农村信息化不同的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涉足农村市场,在市场化的探索下,农村信息化开始从政府“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一条新的农村市场产业链正在慢慢形成。

从单纯依靠政府投资,到企业介入探索市场化运作,迅速升温的农村信息化能不能建立起一个长效机制?在广东、河南、四川等地,涌现出了大批农村信息化的实践案例,政府与各IT企业正紧密合作,建立农村信息服务站,而信息服务站在普及、培训信息化的同时也变成了IT企业的渠道,一方面,信息服务站得以利用市场化手段越做越大,另一方面,政府的农村信息化工程也得以持续。

然而,市场化运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农村信息化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如何避免市场化运作与农村信息化总体目标背道而驰,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使企业跳出错综复杂的利益纠缠,打造一条完整、健康的产业链?

从“输血”到“造血”,市场化运作是农村信息化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吗?在2007年中国CIO年会农村信息化论坛上,近百位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政府信息主管和企业各界代表,围绕“农村信息化如何‘造血’――把脉市场化运作”的主题展开了激烈深刻的讨论。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出席了论坛并做了精彩演讲。

政府: 任重道远

“农业、农民、农村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也成为一道有待破解的难题。解决‘三农’问题毫无疑问要补上工业化、城镇化这一课,当我们在努力赶上工业化步伐的时候,西方工业化国家又开始了信息化的进程。难道我们真的只能顾此失彼再次错过机遇吗?”在农村信息化论坛的演讲中,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邹生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每一位嘉宾的深深思考: 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如何理解农业与信息化的关系?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信息化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 将信息化作为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举的重大方向和任务,提出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历史命题。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不能理解为只是信息化与工业或第二产业的融合。实际上,我国要实现的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工业化,即新型的工业化。农业的产业化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结合“五化”深刻地分析了农业与信息化的关系。

作为“五化”中的重要一极,市场化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基本机制,而农业的产业化又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信息化要走市场化道路,这也是历史对农村市场提出的新命题。

然而,农村信息化和其他领域都不一样,天生“贫血”,加上农民本身信息化意识薄弱、资金缺乏,要想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信息化的硕果谈何容易!农村信息化的造血中,作为主体的政府该发挥怎样的角色?

“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机制、可持续发展,这是我们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根本原则。”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陈伟说。

毫无疑问,政府应该成为农村信息化的主导者和把关者,一方面协调各部门农业信息资源,把有用的信息提供给农民,整合“第一公里”; 另一方面则是与企业共同探索产业链合作机制,依靠产业链上各企业的整合打造双方共赢的机制。

今年6月,本报记者曾经深入广东、湖北等地采访,发现变身为某电脑专卖店的信息服务中心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店主和信息员对前来查询的农民不太关心,而是一心应付前来咨询买电脑的顾客。在农民协会,原本用来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三台电脑却成了协会工作人员自己的办公电脑,锁在办公室里。农民们不禁疑惑: 这样的信息服务站不是已经“变味”了么?

在复杂的利益链条下,市场化对政府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主导”和“把关”两个职责外,政府还必须担负起监管的角色,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考核机制。信息服务站不是交给企业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企业怎么办、办多久,如何考核,都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在考核上,一方面要从人流量考核,规定服务的人数; 更重要的是考核效果,对农民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判断信息服务站究竟有没有起到作用。

农村信息化实现“造血”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政府任重而道远!

企业: 眼光放远

企业是助推农村信息化的重要引擎,在市场化运作中,企业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论坛上,来自英特尔、海尔的企业代表与大家分享了市场化运作的实践。

2006年10月,英特尔董事会主席贝瑞特第12次访华。这次,他访华的第一站就是湛江遂溪县岭北镇,访问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作为“世界齐步走”计划的重要内容,英特尔深耕农村市场已有多年。

2003年,广东省正式启动了山区信息化工程,从一开始,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就在探索“政、企”互动模式,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于。到2005年,参加的企业已有了广东移动、英特尔中国和TCL厂商三家。10月,由三家共同出资的全省首个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在惠州市惠东县落成启用。

2007年,英特尔与四川电信商务领航宽带增值业务捆绑,在四川省信息产业厅的主导下,联合其他电脑厂商、内容服务商,依托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为连锁农家店提供信息管理系统及宽带接入解决方案,并将农家店作为信息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作为从传统家电进入PC市场的代表企业,海尔将农村市场视为其“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在广东省山区信息化项目工程中,海尔投入了近4000台电脑,并参与了2007年信息产业部农村信息化工程的16个试点省市。

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方纯松毫不隐瞒海尔对于农村市场寄予的厚望: 在一、二级市场已呈同质化竞争的血腥“红海”时,农村市场便犹如一个尚未开发的宝藏,这对海尔来说意味着机会,弯道超车,有着家电优势的海尔能在农民得亲切感,这是其他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在市场化探索中,由政府主导,电信运营商、上游厂商、内容服务商、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构成的产业链已见雏形。从政府一方唱独角戏,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农村信息化似乎正在成为炙手可热的蛋糕。

企业有生存的压力,而农村信息化对于IT产业尤其是PC市场来说,还是远未开发的处女地,特别需要企业能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心态。英特尔中国新兴业务发展部经理周力认为,企业想要短期内在农村市场上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不可能的,企业应该学会将效益和企业责任有机结合在一起。

除了摆正心态,如何充分发挥产业链的整合效益也是值得政府和企业各方深思的问题。毫无疑问,农村市场浩瀚无边、需求复杂,仅仅依靠一家企业单打独斗是肯定不行的,需要充分发挥产业链条的整合作用,使链条各个环节环环相扣。那么,在这条链条上,各方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利益如何界定?

部分与会嘉宾认为,政府主导勿庸质疑,除此之外,电信运营商扮演着重要角色。网络是农村信息化的眼睛,现在大部分农村都实现了宽带,如果依托网络整合各大IT企业,开发增值服务,并实现这些服务的自身造血功能,市场化整体运作就指日可待了。

不能忘记的初衷

新疆信息产业厅副厅长苏国平讲述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信产厅曾经在一个县城建立信息服务站,电脑、网络、技术服务人员都到位了,但包括村长和村支书在内的村民却不知道信息服务站究竟是干什么的,兴趣一直不大。直到有一天,村长在信息员的指引下在网上查到了粒种14颗葡萄的技术,立刻眼前一亮: 村里以前只知道粒种12颗葡萄,如果能引进这项技术,将大大增加葡萄产量。从此以后,信息站变成了村民的香饽饽。

“农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渴望信息交流,但是他们却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做。”苏国平说。

2005年6月,广东省清新县北乡镇西红柿大量上市,由于销路单一,没有外地客商前来收购,西红柿大量积压,价格非常低廉,一斤西红柿还卖不到5分钱。然而,在他们向网上大量西红柿上市信息后不到一个星期,就陆续有外地客商开着大卡车前来收购,西红柿价格即时上扬为每斤0.15元~0.2元,每亩增收近千元,大大地增加了农民收入。

服务“三农”,这是农村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市场化轰轰烈烈进行的今天,这个初衷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遗忘。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将这个目的放在第一位。

农村信息化不能从信息技术出发,要从农村、农民、农业存在的问题出发,要反复引导、启发农村干部、农民骨干 提出问题,参与信息化建设,并逐步转变到由农民自己来主导。不要过于强调信息化能为他们做什么,而是要强调他们真正在什么地方需要信息化,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邹生生动地将信息化服务农村形容为“加、减、乘、除”法。农业问题用“加法”,通过信息化为农业资源整合提供手段,增强农业产业化的“加法器”作用; 农民问题用“减法”,通过信息化为农民提供劳务信息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建设用“乘法”,利用政府投资产生的“乘数效应”,逐步推动农村建设事业发展; 农村矛盾用“除法”,加强政府与农民的信息沟通,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发现和了解农村出现的新矛盾和新动向,对潜在的问题有更强的洞察力,把矛盾尽可能地化解在萌芽之中。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育范文 下一篇:财务会计制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