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范文

时间:2023-05-19 11:12:02

农村信息

农村信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信息服务;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信息服务业起步较晚,20世纪八十年代才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的信息服务业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网络化的体系。

一、农村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信息网络覆盖面窄,缺乏深入性。信息网络建设目前还停留在国家、省、市层面,县、乡、村的建设还比较落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一种情况是,有的地区连基本的硬件设施和网络都没有;另一种情况是,虽然有基本的硬件设施和网络条件,但只是为了响应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备陈旧、网络不畅,很少使用其获取最新的农业信息,形式大于内容,县、乡、村的信息网络没有深入拓展。

2、片面强调宽带入户,缺乏实际操作性。将各级农村机构拥有的计算机数量和上网情况作为衡量农业信息化进程的标尺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首要的问题是广大农民的信息化素质,绝大多数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电脑和网络还一窍不通,即使会上网,也缺乏对网络资源的充分了解,无法有效加以利用;其次是成本问题,电脑配置费用和宽带费用,对于普通的农户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阶段大面积普及农民上网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和可行性,需要立足农村特点开发有效的信息化服务体系。

3、单一的官方信息服务平台,缺乏服务的灵活性。目前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主要是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各省级农业部门、地级和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主要是以信息的第一代电子商务模式为主,集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功能为一身,官方资源的有限性无法真正为农民提供灵活的信息及其他增值服务。需要引入大量的优质的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商,深入拓展信息渠道,在信息流的基础上,强化业务流、资金流、物流的功能,切实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投资回报率。

二、农村信息服务的特征

新形势、新任务带来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和网络化。

1、多样性与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农村市场主体是多元的,他们对信息的需求是巨大的、多层面的、多样性的,需要组织和提供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信息;另一方面一个信息服务单位或者一家媒体,要满足所有信息需求是不可能的。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就是多渠道、多形式的信息服务。除了能够较好地满足多样性的信息需求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能够或者有条件弥补单一信息服务渠道容易出现信息不全、不准或者失真的缺陷。

2、双重作用与社会化。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信息服务都是由政府和市场一起进行的,即公益和商业相结合。在这些国家,公益性信息服务在信息服务总量中,比重不高,但它起着重要的主导和引导作用。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而是有“缺陷”的,在“市场失效区”内需要由政府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政府的主要工作应该是关于信息服务的宏观环境建设与管理,其所提供的公益性信息服务比重趋低,商业性信息服务比重增加,信息服务市场成长趋于成熟,信息服务逐步实现公益性、商业

性、社会性。

三、农村信息服务的内容

1、供求信息服务。供求信息服务,即提供农产品及加工品、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必需品等方面的供求信息服务。这些牵涉到多方面市场主体,重点是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是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要完成的第一个层面的任务。

提供分类加工的供求信息服务。对农产品及加工品、农村劳动力(主要是农民工)的供给能力,包括对生产者、加工者的供给能力,区域性供给能力,季节性供给能力进行调查,将所获信息整理。同时,对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求信息进行整理、。在服务内容方面,需增加以县或乡或村的区域性主要产品供给表,并提供全国分品种供求平衡分析信息,积极解决供求难题。以发展网上订单为突破口,减少生产的盲目性,实现按需供给。

2、质量信息服务。质量信息服务,重点是解决农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是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必要性,一是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上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标准面临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三是消费者“宁吃好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以质论价,有质量才肯出好价钱,质量越高出价越好;另外,生产者提供高质量和安全的农产品,才能卖出好价钱和高收益。可见,质量信息服务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共同需求,经济越发展,质量信息服务越重要。

做好质量信息服务,要强化基础,即抓好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等三大体系建设,提供有力和有效的支持。

3、价格信息服务。价格公平与否,是实现买卖公平的基础或前提。价格信息服务是推进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价格信息服务,牵涉到农民种什么、种多少、卖给谁的问题。做好价格信息服务,有利于实现买卖公平,有利于实现供需平衡,避免资源浪费。

四、构建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建立以各级行政机构为节点的分段式的多平台的电子商务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将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功能进行分离,更好地为农村信息服务。

1、以国家门户为主导,充分发挥一级电子政务的功能。现阶段,面向农业和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应该以国家层面为一个节点,由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成立部级网络门户,提供政府公告、政策法规、行政通知、计划公告、招标公告、价格指数、统计数据等宏观信息。精简现有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职能,集中主要力量进行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和资源整合,主要是各种具有指导作用的统计数据和价格指数,形成部级数据库,调整信息结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提高指导性和权威性。

2、以专业门户为支撑,大力发展二级电子政务的作用。各省级单位可以按照自身农业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建立不同的专业门户,比如种植业、畜牧业、农药等,在国家宏观统计数据的指导下,提供实质性的农业信息服务和农业政务导航,比如各种网上行政审批和项目咨询、专业动态和科技信息、热线咨询等,进行资源优化配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建立以市级为单位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深入挖掘电子商务的潜力。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从交易的角度出发,能够从实质上解决农业市场化问题。以市级单位为主导,采取官办民营的方式,引入资质比较好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农企和农户提供大量的供求信息、产品展示、质量认证、网络营销、在线交易服务。

4、倡导移动商务为主体的终端信息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应该立足实际情况,尤其是县、乡、村一级的“最后一公里”,有步骤、有选择地实施信息化:对于经济发达的基层,大力推广宽带入户,普及上网知识;对于经济欠发达的乡镇,应该大力发展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终端,将用户定制的信息以短消息的形式,便于广大农户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移动商务的服务器端可以提供增值的业务交易服务;对于经济落后的乡镇,可以继续发挥广播、报纸、信息服务站等传统形式的服务,逐步向信息化方向迈进。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商翠敏,郑红维.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问题现状与思考[J].经济论坛,2008.19.

[2]王勇德.重庆科技公共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思路[J].科学咨询,2008.1.

[3]谢丁.农村信息化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农村信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农村;治安信息;采集

作者简介 刘晓彬(1969-),女,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治安系副教授;王占军(1976-),男,江西公安专科学校治安系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1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谁占有的信息多,谁就能先发制人,赢得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治安信息则更可谓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没有信息的引导和调适,警察就如同盲人一样,无所适从。而从一定意义上说,对治安问题预防和处置的过程,就是收集、传递治安信息并综合利用治安信息的过程。所以,如何及时采集有效治安信息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但当前农村治安信息采集与使用现状与农村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所带来的治安信息需求存在的较大差距不能不引人深思。如何加大农村派出所信息规范化建设力度,强化农村治安信息采集,掌握最新、最全、最准确的治安信息,对促进农村的治安管理工作,保持广大农村社会治安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派出所建设相对滞后影响到农村治安信息的采集与使用

当前,随着公安机关“三基建设”的深入推行,许多地方农村公安派出所的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尤其在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但农村固有的相对落后局面使得人员素质等软件设施方面变化不大,而农村地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矛盾激化,农村治安形势日益复杂,对治安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二者之间形成比较尖锐的矛盾。可以说,农村派出所建设现状已严重影响到农村治安信息的采集与使用。其一,领导思想认识不足,观念更新不够。个别基层公安机关领导对农村派出所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观上将城区派出所工作列为重中之重而忽视农村派出所建设,工作“重眼前、轻长远,重形式、轻实效”,急功近利,没有从长远考虑,在人员配备、经费投入上向农村派出所适当倾斜,更妄谈加大农村治安信息采集投入力度。同时,个别农村派出所领导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滞后于民警的思维观念、行为走向、认知能力,对治安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出战斗力没有体现出来。其二,农村派出所治安情报信息建设有弱化的趋向。在刑侦体制改革后,农村派出所与相关刑侦中队的工作衔接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解决,“两轮可共转,两翼难齐飞”,导致信息传递不畅。其三,农村警力不足,信息经费短缺。大多数农村派出所属于“三四五所”即总警力只有3-5人,甚至更少。而经费方面,许多农村派出所正常的办公、办案经费普遍缺乏保障,还不得不依靠罚没款返还来维持日常开支,没有根本解决“吃皇粮”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加大投入解决信息经费问题。其四,农村民警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治安信息管理水平有所欠缺。

二、农村治安信息采集的判断标准

在信息爆炸化的时代,如何选择、取舍并获取能为公安工作所用之有效治安信息呢?笔者认为,治安信息的价值是判断的标准。所谓治安信息的价值,是指客观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治安信息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选择和衡量治安信息的尺度和标准。主要包括五个要素:

1 重要性。重要性是决定治安信息价值大小和有无的关键因素。主要指治安管理工作和社会政治、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有一定影响而应该被关注的信息。

2 准确性。准确是治安信息的生命,是保证治安信息充分发挥效益的关键。所谓准确,就是信息所反映的情况要真实可靠,不捕风捉影,不出差错。治安信息的准确性要求涵盖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要求治安信息本身所包含的内容准确,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要求治安信息内容的表达正确,即用准确的语言文字把信息的内容表达出来。

3 时效性。时效是决定治安信息价值的关键因素。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如果失去了时效性,就变成了没有用的信息。更有甚者,失去时效性并不仅仅意味着信息本身的无效,更关系到治安决策的有效与否,将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信息采集的时间越及时其价值就越大,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

4 全息性。全息性是反映信息采集全面与否的重要指标,是保证信息质量的基础。所谓“全息性”,是指某一项、一类、一地区、一领域的治安信息,往往可以反映本身之外更广泛甚至整个社会治安领域的相应形态、运动与感受。只有全面采集相关治安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分析,全面理解与运用治安信息,才能高屋建瓴,总揽全局。

5 精确性。精确性是衡量治安信息直接价值的重要标准。对获取的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信息,必须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深加工采集处理,尤其是向上级领导提供的信息更应当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真加工,以“精”为主,切忌提供一大堆“流水帐”和“鸡毛蒜皮”。

三、完善和强化农村治安信息采集的几点思考

(一)准确把握农村治安信息采集范围。社会情况瞬息多变,信息也变化多样。准确界定农村治安信息的范围,有效辨别治安信息与其它社会信息,能够有效提高农村治安管理效率。一般来说,农村治安信息的采集范围为:

1 农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等案情信息。包括案件的性质和作案时间、地点、经过、特点、动机;违法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体态特征、文化程度、经历、职业、单位、性格、心理素质、特长、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违法犯罪嫌疑人所处的位置、当前的心理状态;所持武器或凶器的种类、性能、数量;交通工具及其他有关的物品等;如果是团体作案,还应查明其人数、组织形式等情况。

2 农村人口管理信息。包括暂住人口、出租屋、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特殊人员、有前科劣迹人员、逃犯及违法在逃人员、有专业技能人员、出入境人员、躁狂精神病人、人户分离人员等。

3 农村警情信息。主要包括:农村地区警力数量、警力分布、警种构成、常驻位置、指挥员相关信息、警械武器装备、器材状况及后勤保障、战斗保障状况等,还包括治保会成员、治保小组及小组长等基本信息。

4 农村社情信息。即农村管辖区域及其周边的社会环境情况,主要是民族分布、宗族影响、风俗习惯、家族势力、群众基础等有关情况。如农村宗教势力的捣乱活动,农村群众的上访、请愿活动,农村群众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反应等信息。

5 农村地形情况信息。包括农村住户方位图、农村区域及其周边地形地貌状况和环境特征等。

(二)广辟信息采集渠道,广泛收集农村治安信息。在农村治安管理实际工作中,民警应当想方设法、尽其所能广泛开辟信息采集渠道,广泛收集治安信息。如建立农村社区警务议事会制度,建立以农村社区民警为主导,以农村社区领导和治安积极分子为主体的农村社区警务议事会,定期召集,及时讨论农村社区治安问题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情况,了解和收集农村社区治安信息。同时,可以集思广益,立足农村社区,有效发现和解决农村治安问题,从而充分调动村民开展治安防范的积极性,使村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治安的“知情者”和“联络者”。而且,可以通过农村社会调查获取信息,通过实施全面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对不同情况下的农村社会信息进行收集并甄别;通过学习有关农村法律、政策、接收材料、接待外调与等途径获得;通过接受系统教育、接受大众传播等途径获得;通过日常农村生产生活中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获得;通过农村治安信息员培养、治安耳目物建、治安积极分子等收集信息。要充分利用所谓“问题”成员,如重点人口等以及有关场所、区域的重点人员,如农村小网吧的保安、小餐馆服务员、马路边小商店经营者等收集治安信息,把他们发展成为农村基层公安民警的重要信息源。当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除了传统的采集途径外,还可以适时大量引进、布建有关技防设备,拓展农村治安信息采集渠道。

(三)利用信息沟通采集农村治安信息。沟通渠道是联接不同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的中间环节或传递媒介,任何媒介只要能担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功能都可构成沟通渠道。作为农村基层公安民警,可以充分利用自己工作本身采集有用的治安信息。如通过专项治安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全面系统搜集,通过日常治安行政、安全防范与农村群众工作搜集等。

1 对管辖区域内有关复杂地段场所等的调查和监督指导。如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后,许多犯罪分子在将农村作为作案目标的同时也将农村作为销赃的场所的现状,加强对农村中的出租私房、小网吧、小废旧金属回收站点、小机动车修理店等犯罪分子容易销赃的场所、行业的控制工作,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掌握其是否合法经营、场所内是否存在违法犯罪活动或苗头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并及时将法律规定、上级指示、公安机关部署等传达给经营者。对其经营活动中存在的治安问题和贯彻法律、公安机关部署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督促或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同时按规定整理上报。

2 建立健全农村治安信息网络。加强系统内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从而采集对本地区有用之信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基层公安机关尤其农村派出所应当根据本地区不同时期治安问题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建立一个结构合理、运转协调的农村治安信息网络,从农村公安民警中挑选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专门从事农村治安信息工作,包括信息采集人员和信息加工人员。情报信息采集人员应深入农村,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广泛收集有关农村、农业、农民等可能引发治安问题的各类信息。而且为切实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各地乡镇政府和农村派出所应为农村信息采集和加工人员提供良好的办公设备和交通工具,优化农村治安信息工作机制,为农村治安信息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3 加强农村公安系统与其他行业部门的联系与沟通获取信息。比如针对农村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农民承受力、社会效应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改革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决策不周全等问题而引发的农村不安定情况,农村公安派出所应主动与有关经济决策部门保持热线联系,切实了解和掌握国家和本地区将要出台的改革举措,预测可能出现的农村。如对境内外敌对分子对我国农村地区进行渗透、勾联、策反活动的情报信息,农村公安派出所除发挥自身的职能去获取外,还应通过、宗教、统战、台办、侨办、民政等有关部门去获得。

农村信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反贫困;农村贫困信息;农村贫困户甄别

[作者简介]余歙峰(1970―),男,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区域经济政策研究;谢立军(1954―),男,江西广播电视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政策研究。(江西南昌 330000)

此文为2010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农村反贫困信息真实性研究――以江西为例》(批准文号GL10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特定的社会经济现象,贫困与反贫困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难题,尽管政府与许多有识之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并未从根本上消除全人类贫困。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贫困信息失真,尤其是中国农村反贫困信息失真。

一、中国农村反贫困成就与不足

(一)伟大的成就

我国农村曾经是世界贫困人口最集中区域。中国90%以上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存在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条件简陋、农民收入微薄、农村社会保障脆弱、农村教育程度低下等诸多问题。面对需要帮扶的庞大贫困群体,中国政府于1978年揭开大规模的反贫困序幕。我国的反贫困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救济扶贫(1949-1976)、改革扶贫(1976-1985)、开发扶贫(1985-1993)和缓贫开发(1993至今)。

农村贫困人口从最初的2.5 亿减少到1.25 亿,年均脱贫人口1,786 万人,年均脱贫率7%。农村贫困人口1.25亿减少到8,000万人,但年均脱贫人口为562.5万,年均脱贫率下降到4.5%。农村贫困人口从8,000万降到3,500万,年均脱贫人口600万, 平均脱贫率回升至7.5%。2001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白皮书《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2005年1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表了《中国扶贫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亚洲开发银行技术援助项目――非政府组织和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项目的文件《快速评价报告》,以江西为例,对我国扶贫办系统与NGO合作的能力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估。2007年3月,前世界银行行长沃尔夫威茨实地考察中国的反贫困后说“过去25年的扶贫成就的67%应归功于中国,……使得约4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政府的努力引起了全世界的赞扬。

(二)存在的不足

我国的反贫困模式是由政府主导,农村贫困人口的信息收集与活动事实上是由农村调查队进行,入户记账式的抽样调查,加上科学方法的调整,得出农村被抽样农户的相关信息,再由国家统计局根据基层信息系统汇集,逐年编制了《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为农村反贫困提供了信息支持。由于是抽样调查,抽样区域、样本比例与样本供给信息质量以及调查队的后期处理,都有可能影响到农村反贫困信息质量,加上缺乏严格的核查鉴证机制,尤其是缺乏相关信息的沟通与核查,农村反贫困信息事实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例如,2009年3月,世界银行发表了名为《从贫困地区到贫困人群:中国扶贫议程的演进》报告,在这份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按照国际标准计算得出的中国消费贫困人口数在国际上仍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2005年直接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按当年美元购买力评价,中国仍然有2.54亿人口每天的花费少于国际最新贫困线。这一贫困人口数字远高于中国官方估计的农村1500万贫困人口。

这些事实也被专家学者高度关注,魏众与B•古斯塔夫森合作,在《中国农村贫困机率的变动分析》一文中,以1988年、1995年两次全国调查为实证,对贫困的定度、贫困机率的改变以及区域分析进行了讨论,探索了农村贫困信息问题。总之,我国农村反贫困基本信息已经初步形成,提高了农村反贫困行动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长效性,从而为农村反贫困行动提供了信息支持,促进了农村反贫困的持续深入发展,主流是好的,成就是瞩目的。然而,这并不能掩盖农村反贫困信息不十分准确,个别地方的相关信息失真程度还很高的事实。随着我国反贫困进入新阶段,这个问题不解决,将影响政府对农村反贫困形势的判断,进而可能导致个别地方的农村反贫困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二、农村贫困户甄别出现偏差

在我国,国务院扶贫办是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他们只是依据统计部门的统计信息进行农村反贫困宏观规划,指导各地进行农村反贫困。在末端,农村贫困户的具体甄别由乡村政府基层组织进行,在农村进一步强化了自报公议,完善了民主评议制度,听证或评议过关,才能申报享受低保待遇。实践的结果,农村贫困户大部分甄别出来,但是,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偏差现象:

(一)申报办法不严谨

农村贫困户的申领程序为“户主提出书面申请与有关材料――村委会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审批后公示与发放”。最近强调了“完善民主评议制度,听证或评议过关”。不论怎么说,这个机制并不是十分科学,主要特点是过分强调了政府的可靠性。事实上,这只是部分有效解决了低保对象确定不准确、程序不透明、补助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没有充分考虑信息采集组织者的地位与素养、行动的非规范化以及社会干预等因素影响,过分依赖组织者的自由裁量权,出现了“政策后窗”,使得农村反贫困信息可理解性不足,江西有关部门在2010年12月27日就了《江西7000余名干部亲属因条件不符被取消低保》消息,人数之多,实在罕见。

(二)信息不透明

在农村,贫困人口中的很大一部分人文化水准很低,又分散型居住在边远区域,对于各种信息没有接受能力。因而,他们根本不知道有政府扶贫一说;就是他们中间的部分人知道这个信息,也因为不知道如何申报,而无法参与。我们也在调查中发现了,有一些特困的农户并没有被统计,相关信息被随意屏蔽,因而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扶助,生活仍然处于极度困苦之中。从实地调查来看,农村反贫困信息确实存在失真问题。农村反贫困信息不透明,信息失真事实导致了农村出现“缺乏贫困人口的充分参与,使目标偏离、扶贫资源漏出,导致扶贫效益难以再大幅度提高”(世界银行,2009年3月)问题,也导致出现了新的社会不公平。

(三)贫困户认定不科学

在现代社会中,农村反贫困相关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不足,直接后果就是出现偏差。主要问题是,由于扶贫部门制定的办法,贫困户的认定是独立的信息,无法与其他渠道的信息进行印证。例如2011年07月28日,南方网披露,“住钢筋混凝土楼房,有一应俱全的现代家居,全家能领扶贫物资,无房可住的村民却没份――如此情形出现在广东南雄市坪田镇老宅村。” 2011年3月11日,该村村民叶钟辉爬铁门从村委会偷出来的一份老宅村贫困户名单,让村里炸开了锅。2011年7月27日,老宅村支书叶又胜在电话中告诉南方农村报记者:名单制定过程中确有失误。在利益面前,贪欲是会大于人性、党性的。

三、对策建议

为了扶助急需帮助的对象,体现党的普遍性温暖,堵住扶贫资源漏出,提高农村反贫困效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严肃农村反贫困信息

反贫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涉及到和谐社会建设与党的光辉形象。农村是反贫困的重点区域,农村反贫困信息必须真实完整。基于这一原则,各级党政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关心农村贫困农户,准确地甄别贫困农户,让反贫困行动具有更高效率。然而,在我国农村基层,个别村支书及村主任营私舞弊,侵害了老百姓的权益,以至湖南怀化市纪委推出了“村级纪检员”制度。农村反贫困本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大善事,必须做好,不能走样。更不能因为农村反贫困信息收集难度大,就让基层那些丧失基本公德的基层工作人员,浑水摸鱼,中饱私囊,发贫困农户财。

(二)培训农村反贫困信息收集队伍

农村反贫困信息是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乡村干部收集,农村反贫困信息的质量可想而知。要使农村反贫困信息真实可靠,建设一支受到法律规范、扎根农村的信息收集队伍是需要的。从目前我国农村反贫困行动事实需求来看,应该由省扶贫办挑头,省统计局协助,结合各地农村反贫困行动的其他需求,专门选聘农村反贫困信息员,分期分批进行专业化培训,并进行严格考核,合格者才发给专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规范操作,才能真正规范农村反贫困信息专业化岗位要求。

(三)引入NGO组织核查

农村反贫困信息是重要的政府收集并公布的信息。由于信息收集困难,核定方法多由核定人员主观掌握,因此,这种信息肯定具有一定程度的失真。为了保证农村反贫困信息质量,建设一个相配套的信息鉴证系统是必要的,就应当引入NGO核查机制。也就是说,政府应当聘请具有独立第三者身份的社会非政府组织,让NGO组织对即将的农村反贫困信息核查与鉴证,力求将农村反贫困信息的失真程度缩到最小。

(四)全面公开农村反贫困信息

农村反贫困信息不能被屏蔽。屏蔽农村反贫困信息的危害不小,主要有四:一是,我国政府得不到准确的农村反贫困信息,可能出现政策设计偏差;二是,损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有可能出现较大面积的腐败现象;三是,真正贫困农户没有得到及时帮扶,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也使党和国家的形象受到伤害;四是,降低扶贫工作效率,急需者没有得到及时扶助,延误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因此,基层政府必须高度关注农村反贫困信息公开问题。基层政府应该借助于政府网站,严肃教育干部,及时、准确、全面公开农村反贫困信息,让阳光为农村反贫困信息消消毒,更让社会关爱惠及到农村的每个贫困户。

(五)建立农村反贫困信息失真追究制

现阶段必须提高农村贫困人口信息的真实完整性,用准确的信息,实事求是地评价农村反贫困行动。要达到这一目标,应该建设一个完善的农村反贫困信息评价体系,与这个评价体系配套的是一个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收集与公布农村反贫困信息中负有重大责任者,实施严肃的追究;对于情节恶劣的重大责任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让党与国家的温暖送到贫困农户家中,以提高农村反贫困的公平与效率。

[参考文献]

农村信息范文第4篇

一、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必要性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在于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带给我们的信息广泛交流带来的便利,把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落后的农业生产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落后。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将促进改变目前农村社会生活的状况、方式与观念。农村信息服务业,将为农村社会的信息流通、科技和教育的普及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开创一个崭新局面。因此,发展信息服务业是弥合城乡信息不对称并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使农民更加贴近市场和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的有效手段。在市场经济下,农业面临着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由于信息不畅,对国内外农产品需求变化了解不多,农产品产量往往受上年价格的影响,波动较大,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而且也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通过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既可以使农民贴近市场,了解第一手的市场信息,又可以利用市场信息适时调整种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利用互联网等手段,为本地农产品找到了销路,有的还进入国际市场,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手段,可以使先进的教学方法等优质教育资源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共享,极大地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设农村疾病防控信息系统,以及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工程,能够极大地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此外,农村信息服务业也为加强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二、农村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信息产业部以“村村通电话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累计投资额159亿元,使5.28万个行政村新开通电话,有11个省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全国通电话行政村比重达到97.1%。在信息产业部和农业部、科技部、教育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涉农网站已达6389个。全国农业系统已经在260个地(市)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占地(市)总数的78%;77%的县、47%的乡镇政府设置了农业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培养发展了近11万人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广电总局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中国气象局建立了国家、省、市、县4级信息中心并延伸到乡镇服务站,通过“中国兴农网”建立的省、市、县分支机构,基本形成了一个辐射全国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许多省市政府主管部门动员社会力量,结合农民实际需求,组织共建包括农业技术、政策法规、质量标准等内容丰富的共享信息数据库,为广大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由中央组织部主抓的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在山东、湖南、贵州3个试点省和安徽省金寨县累计建成现代远程终端站点16万个;在9个新开展试点工作省(区)的25个试点市(地)共建成终端站点2.2万个,占乡村总数的50%。

三、农村信息服务业的需求分析

当前广大农民群众最渴望的信息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农副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信息;二是农业科技包括养、种植业、病虫灾害防治等实用科技信息;三是提高文化科技素养和能力的教育培训。

虽然农村信息服务业取得了一定进展,在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上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第一,农民群众最关切的与之利益息息相关的信息采集、加工、整合、、交换、共享难。第二,农民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时效性、准确性难以满足。第三,都面临“最后一公里”问题,即信息怎样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中,农民群众喜欢用、用得起、用得好。第四,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费用和运营维护怎样实现可持续。

四、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农村综合服务体系

推动面向农村农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是做好信息服务业“助农”工程的关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和通信管理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政府的领导下,主动组织、协调、配合涉农部门,共同建设贴近农民需求的信息中心和信息站,推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服务体系的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条件,调动电信运营商、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的积极性,发挥信息技术、产品、网络和服务的综合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费用上,可以考虑用“几个一点”的办法来解决,即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出一点,电信运营商和软件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信息服务提供商出一点,再争取中央财政支持一点。

在信息资源开发方面,既要注重本地信息的采集和加工整理,又要整合中央各部委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涉农信息资源,形成贴近农民需要的农副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养种植等方面的科技信息、技能培训信息以及政策法规、气象服务、灾害预防、劳务需求、村务公开信息。

在信息传输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公共通信网络和其他专网、适用信息技术和信息终端,将信息及时到农民手中。

在运行机制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农民普遍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提供良好、便捷、有效的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

(二)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农村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服务。积极鼓励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软件供应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平台建设。通过提供技术支撑、咨询、培训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鼓励运营企业开发农村特色信息内容,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倡导农村健康文明新风尚。引导各类网站、短信服务商等增值电信企业加强各方协作,整合可用信息源,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一批专门网站和短信业务,以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向广大农民提供经济实用的信息服务。

创 新应用模式 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市农村信息化经验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是最具活力的因素。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就要以产业发展为基本动力和支撑,转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做大企业,做强产业。为此,成都市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采取“政府引导支持,软件企业开发维护,龙头企业配套跟进”的机制,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谋求企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同步实现,以及龙头企业发展与软件产业发展的共同进步。

在农村信息化建设应用为先的主导思想下,成都涌现出大量先进的应用模式,最具典型意义的有:“企业信息化平台+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信息服务+农户”模式、“一网多用”模式、“扶贫村+学校+网校”模式等。

“企业信息化平台+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信息服务+农户”模式的代表产品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息综合应用系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龙头企业经营管理、农业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该系统主要利用互联网、内部局域网和电话等信息媒介构建了一个基础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户提供市场、生产、技术服务的信息综合服务。

2003年,该系统在一家集养殖、加工、销售鸡肉食品、加工销售牦牛肉食品为主的专业肉类食品生产企业――成都伍田食品公司试点,成效显著。通过这个系统的应用,伍田公司不但与许多当地知名企业建立了基于电子商务方式的新型合作关系,还通过网络获得6300万元订单,采购原材料近1800余吨、节约采购资金近200万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5%以上,企业管理成本下降了20%,养殖户户年均增收4700多元。

2004年4月,“企业信息化平台+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农户”的应用模式在全市40家龙头企业中推广,建成和完善了一批龙头企业信息综合应用系统,形成了一批应用示范典型,应用效益凸显。

“一网多用”模式的典型代表是成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利用2003年建成的“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系统”网络,实现了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监管部门各方之间的网络互联。在成都市电子政务网络中心防火墙停火区放置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应用系统涵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基金管理、基础数据管理、门诊及住院管理、费用报销审核、统计分析、用户管理、权限管理、代码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这是一个典型的“一网多用”的系统:利用已建成的电子政务外网,通过多种接入手段,建立了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网络体系。同时,该网承载了全市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农村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少儿互助金管理等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共享和延伸,为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网络基础。

该系统在都江堰市试点,完成了该市28个乡镇医院和7个县级医疗机构全程联网,建立了38万“参加合作”农民的个人健康档案库,并专门建立了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数据库;通过记录农民就医门诊病种和大病病种,建立了130种常见病和地方病种的基础数据库;通过统一医疗机构、药品的代码,实现了与药品管理系统之间基础数据的共享和交换。这些过去分散在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基础信息,通过政府的统筹协调,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在同一系统上集中,促进了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同时也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金堂县九龙镇光荣村农村网校则是“扶贫村+学校+网校”应用模式的典范,2003年10月,金堂县九龙镇光荣村利用社会资源集中扶贫,依托村小学建立了全省第一所农民网络技术学校,按照中小学生计算机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对学生的教学,采取“农忙准备、农闲开课、定期开放”的方式培训骨干农民,由此形成了“扶贫村+学校+网校”的模式。同时,该村通过“电视户户通工程”,使210家农户能收看到20余套中央和省市的电视节目,并利用县闭路电视系统开设的“空中课堂”传播科技知识。学会了上网的农民,足不出户就能查询市场行情,上网油桃、柑梗等当地特色农作物销售信息,不仅带来了10多万元的利润收入,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使农民致富的门路更宽了。

信息富农河南移动深得民心

河南省信息产业厅

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推动力量。作为主导运营企业,河南移动把帮助农村实现信息沟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义无反顾地担起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从2000年起,河南移动各级企业就深入开展了“信息富农”工程。几年来,河南移动先后投入60多亿元解决农村和偏远深山区的网络覆盖问题。今年,河南移动又全面承担起河南省“村村通电话工程”重任,投资25亿元在农村地区新建基站1200个,铺设光缆12000公里,彻底解决104个行政村的通信难题。

2003年,河南移动开封分公司配合开封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信息富农工程,涌现出了23名信息致富带头人和174名信息致富能手,解决了5个偏远自然村的通信难问题,90个乡镇近5万人接受了科技致富培训,近10万人参与了文化活动,全市农村手机普及率超过了城市。

同年,河南移动许昌分公司也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发了“农信通”业务,使许昌市形成了“市有中心、县有平台、乡有服务站、村有信息员”的农业信息网络。该网络与25个部级农业网站、34个省级网站等实现链接,横向整合9个涉农部门信息资源,纵向整合市、县、乡三级农业信息资源,实现了一线登录、多点响应、联动服务。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做成大生意,每年花木销售额的60%、中药材销售额的70%都是通过农业信息网络服务实现的,直接为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数千万元。

今年河南移动启动了“欢乐新农村”大型公益活动,整合涉农机构、网站、信息服务商、手机厂商以及文化、科技教育部门的资源,推出了五项重大措施,为农民办实事:建立“河南新农村信息网”,在全省建立1500个信息采集点、5000人的信息采集员队伍,为广大农民免费提供养殖、种植、市场、农业科技、劳务输出等各方面的信息;加大惠农补贴力度,向全省农村投放150万部500元以下质优价廉的品牌手机,同时向广大农民用户提供总额5亿元的话费补贴;大力实施“百店、千车、万站”工程,在农村地区再投资建立500个营业厅,投入1000个流动服务车,设立10000个乡村代办点,为农村地区提供15000个就业岗位;实施“爱心助学”工程,筹集500万元资金,在全省200个农村小学建立电脑阅览室;推广“送文化下乡”活动,拿出5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省农村免费开展300场文艺巡演。

县域经济信息化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王福强

农村信息化必须坚持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基础,才能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只有围绕本地经济的发展,研究和推进县域经济信息化工作,才能使本地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使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政方针具体化、可操作化,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真正落到实处。

要注意

农村信息化滞后问题

当前我国农业基础脆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比较突出。但比农民经济上的贫困更严峻的问题是农民信息上的贫困,农民得不到信息或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少,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步伐明显滞后以及“数字鸿沟”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足够重视。

例如,河北省万全县总人口34万,共计2053个自然村。全县所有的计算机加在一起,也不过3000多台,其中还包括历年来省直单位资助贫困地区的二手机。这些计算机用于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有477台,用于各类学校教育的有2500多台,真正在农民手里使用的少而又少,几乎没有农民是使用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络来获取信息的。

CNNIC 今年1月17日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网民总人数为1.11亿人,其中城市网民大约有9168.6万人,普及率为16.9%;乡村网民只有1931.4万人,普及率仅为2.6%。这样的对比发人深省。

不但如此,在广播媒体方面也存在同样情况。目前经广电总局批准的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的数量分别是2371套和1254套,其中面向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分别只有10套和5套,占全国广播频率和电视节目总数的比例分别只是0.42%和0.4%,而且针对农民科技普及和技能培训的节目、农村题材广播剧、电视剧也都很少。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农村和农民兄弟普遍使用收音机收听广播,但是很多广播电台,每天利用大量的时间播送一些所谓的著名医师、医学教授推荐的具有神奇效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讲座,难能听到广大农民兄弟关心和需要的农业生产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等。实际上、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利用民用广播频段广播和传送文字信息,使用稍加改装的普通收音机接收文字信息,可以有效覆盖大面积农村地区,成为为广大农民传送农业信息的廉价好途径,我们应该做这方面的试点。

要关注

县域经济的信息化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和最基层的运行单元,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基本经济支撑。河北省的实际情况表明,县域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可以有效地解决基层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够畅通的问题。贴近基层的县域经济信息化,最贴近本地农业、农村实际,信息最准确,传达最及时,在农民增收方面能起到最直接的作用,效果最好。

推进县域经济的信息化,主要内容是结合本地农业、农村实际,围绕本地农副产品特点,建设以农副产品产销为主的特色网站,这种做法可以直接把本地农业经济与市场连接,花钱不多,收效明显。建设与本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县域信息化平台,不仅有利于农民对信息资源的吸收,而且还有利于县域地区信息资源的整合,可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和利用分散的农村社会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基层县域经济信息化的工作,开展一些试点工作,制定一些相关政策予以支持,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

要重视

地方电视媒体作用

一项调查表明:当被问及“了解外面发生的事情”主要通过哪种渠道时,选择电视的被访者占87.5%,其次才是“与本村人交谈”,通过广播收音机、报刊、杂志、书籍,以及打电话等其他方式。这表明:中国农民的主要信息来源是电视节目,农村信息化应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

广播电视网也应该勇于担当此任。各地播出服务于本地农民的农业或农民电视频道可以有效地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地方的农业和农民电视频道,可在短时间内形成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流宣传平台,迅速缩小中央政府和农民的距离;农业和农民频道可以全天播放农业、农村、农民关心的相关节目。涉农部门应该参与并承担农业节目的制作和宣传。相对中央台而言,市、县一级电视台对本地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作用更大,应该成为各地农业信息传媒的主体力量。

农村信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信息传播;信息风险;防范

传统的农村社会是封闭的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社会,不但信息需求量少,且传播手段也严重依赖“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费孝通语)的人际传播,信息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无足轻重乃至可有可无。随着信息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农民信息需求急剧上升,问题就在于满足农民信息需求的现代化信息传播渠道尚未建立起来,以致于农民频繁地遭受着信息风险所带来的巨大威胁。

一、农村信息风险的类型

所谓农村信息风险则是指在信息化这个特定背景下,农村社会信息输入、信息输出的不安全,致使农民经常获得的是失真、虚假信息甚至根本无法获得信息,也无法将自身利益信息传输到政治体制内的一种状态,以致面临着未来不确定性损失的风险。具体而言是使农民在农业生产、市场竞争、政治参与、公共生活等方面面临着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危险。“风险社会是一个灾难社会。在其中,异常的情况有成为屡见不鲜的情况的危险”。当前农村面临的信息风险主要有:

1.信息过滤。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由总体性社会转化为分化性社会,一个主要的特征就是中央向地方分权,地方政府有了地方利益意识,出现了地方利益保护。虽然我国以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但是地方政府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决定信息对农民要不要传递,传递多少。于农民而言他们只能完全被动地接受政治系统的单向信息传输,不知不觉中就陷入了政策传播信息的风险。信息过滤使许多涉农信息被遮蔽,惠农政策被截留的事件在我国近年来频频上演。信息过滤行为屡屡发生,它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激化了群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矛盾。诚然,任何时期的任何政府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国家安全,都必然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过滤,通过封锁某些信息和有意识传递某些信息,来影响公民对特定事件的认识和判断,形塑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但任何信息的过滤都是以不侵害公民的基本利益为前提的。

2.信息异化。信息传播异化是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内容的失真和变异。信息异化的形式就是转为为流言或谣言,变为无用的虚假信息或半真半假信息。相对城市,农村社会流言出现的几率和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都要大得多。何以会如此呢?第一,农村社会信息传播的现状所决定。当下虽然信息化在农村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农村信息传播以人际传播为主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每个信息持有者都会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而对信息有所取舍和增添,所以当信息经过多个人的传递后,流言的“版本”就各式各样了。第二,信息自身在内容上的不确定性。但凡信息都具有或然性,这是信息所固有的本质特征。转换成流言流言后的信息因或然性的增加而扩大了传播范围。美国社会心里学家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提出了一个关于流言的传播学公式: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Ⅹ证据的暧昧性。公式说明流言所反映的问题的重要性、或然性与流言流通量成正相关关系,即流言反映的问题与人们越紧密,流言模糊性越强,流言传播就越快越广。如2003年有关“非典”的流言4天就飞传14省的城镇乡村就是这两个变量影响流言传播量的具体体现。第三,农村现代化程度不高,对与人们紧密相关甚至攸关生命安全的暧昧性信息,农民在自身无法鉴别真假时往往转而通过迷信来求得解释和超脱,这又反过来加剧了流言的暧昧性,使得聚集在农村上空的恐慌气氛和心里阴影越积越厚,流言传到哪里就人心惶惶,危机四伏。

3.信息噪音。信息化激活了农民的信息需求意识,但一旦农民决定要寻求某种特定的信息时,就会发现自己已置身于信息的中,周围充斥着信息的种种噪音。信息噪音的实质就是信息环境的无序化状态,过量的信息将信息用户真正需要的信息完全包围和掩盖,使用户无法越过“噪音”而将其正确识别出来,以至于获得的是大量无用的信息甚至是虚假有害信息。如在以电视为主的农村大众传播媒介中,有关“三农”发展的有用信息完全被广告和以武术、爱情、搞笑为主题的电视娱乐节目所淹没。涉农的各类商品信息以及用工信息、致富信息乃至公共政策信息因良莠不齐的虚假信息大量充斥而无法让农民辨识真假,致使农业生产严重受损。

4.信息强制。信息强制是指行政管理者或者市场交易相对方违背农民意愿强制农民接受某些信息的行为,农民接受信息具有被迫性、非选择性。信息强制一般发生在公共管理和市场交易领域。在公共管理领域,基层政府为了追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或者谋求政绩,不顾农民需求,违背市场规律,为农村、农业制定指令性的发展、生产计划然后强迫农民接受并执行之,如频繁见诸于报端的“逼民致富”工程,就是一种典型的信息强制行为;在市场经济领域,农民只有被迫接受某个特定商品并按照这一商品的既定价格进行市场交易,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除此别无选择。信息强制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农民的信息知情权和农民的根本利益。所谓增产不增收、丰收“成灾”情形的发生,除了市场因素外,就是有关部门背离市场规律恶意抬价、压价,致使农民在农产品一端低价卖出,在农用资料一端又高价买进,导致农民损失惨重。公共管理领域的信息强制则使农业发展远离了市场,迟滞了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使农产品结构难以得到有效调整。

5.信息毒害。信息化的直接表征就是信息传输的无阻隔和信息传输的多元化。借助于电视、广播、报纸杂志、手机短信、互联网等现代化的传播手段,有害(毒)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大行其道毫无阻碍地进入了农村。、色情、、迷信、暴力、凶杀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政治反动信息、信息等有害信息笼罩在农村上空。近年来各种表达社会不满情绪的民间歌谣、顺口溜、政治笑话、小道消息通过等传播到了农村,这些信息农民逐渐认识到自身在社会中的不利处境和不公平待遇,容易激起农民对社会的愤慨和不满,起到聚众农民行动的作用。同时地下宗教、活动也在我国农村大肆蔓延,时下农村蔓延的组织多达二十几种。这些非法组织大肆宣传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背离的思想与文化,甚至宣传争夺政权的思想,争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地下“”负载的有害信息严重麻醉了农民现代进取意识。该信息所形成的一个畸形“大染缸”几乎侵染了所有的村民,让所流行的地区农田荒废,民心涣散,农民象吸食一样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甚至令当地经济倒退了十多年。有害信息的传播破坏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导致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丧失。通常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标准是建立在环境给予的信息基础上的,大量有毒信息的频繁流动必然会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产生异化,有时甚至可能是一种颠覆社会传统与观念的运动。

二、农村信息风险所带来的危害

1.农村信息风险给农业生产直接造成严重的损害。“事实上,我们观察到信息革命释放出庞大的生产力的同时,全球经济里人类悲惨的黑洞也易形巩固”。随着人类生活生产与信息的关联日益紧密,信息带给人类的风险也就越来越严重。农村脆弱的信息生态环境和农民低下的信息素质存在着滋生风险的巨大漏洞,更何况我国农村地区信息风险防范机制严重缺失,一旦风险发生,严重性后果就会象“多米诺骨牌”一样迅速蔓延和扩大。以今年4月有关海南香蕉携带SARS病毒流言的短信在全国传播为例,流言导致海南香蕉大量滞销,价格“从去年每斤1元五角钱的收购价到现在每斤一角钱,价格暴跌10倍却依然无人问津……,蕉农们一年的辛勤耕耘将化为乌有”,因此许多焦农忧心忡忡,甚至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据专业人士估计,2007年全国香蕉产业因此至少损失10个亿。香蕉病毒流言无可争辩地证明农民信息风险的灾难性,记者感叹:“几个短信和无端的传言,就会把某个地区的某个产业摧毁”。

2.信息风险加剧了城乡分化与乡村社会内部的分化。信息化社会里,信息是财富生产与分配的手段,是实现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风险频繁发生使信息“边缘化”的农村雪上加霜,由此他们不但不能享受到信息化而带来的经济腾飞,反而进一步扩大了他们与城市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李培林所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当代中国人们内部矛盾研究”表明,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还在迅速扩大,最大的差距是城乡差距。有资料显示,199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1980为0.33,2003年扩大到0.458,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农村信息化“边缘化”及其所衍生的信息风险导致了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社会紧张和冲突的程度。

信息风险还直接导致了农民的“返贫”,加速了农村内部的分化。应当看到信息在农村社会内部的分配依然是不均匀的,它直接导致了“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的出现。遭遇信息风险的农民可能因此一夜之间倾家荡产、一贫如洗,沦为农村社会的贫困者。而那些先富起来的农民往往能较之于其他人而先拥有了敏锐的信息“触觉”和娴熟的信息技术,从而变得愈来愈富有,在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方面占据优势,成为新时代的农村精英。戴维・克兰悲观地预言:未来可能为我们中间富有的、处于移动中的、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人提供一个美妙的环境。同时未来对于大多数公民即贫穷的、未受过高等教育和无谓无用的人来说,可能变成数字化的黑暗时代。

3.侵蚀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着规范农民行为,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为农民提供精神动力的巨大作用。但是农村信息传播失真、异化甚至毒害,严重地侵蚀了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我国农民勤劳朴实的传统价值观受到冷落,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占据农村精神空间的较大市场,农民出现了道德评价失范、价值取向紊乱、财富伦理观念迷失,世界观迷惘等信仰危机。另一方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符的亚文化在农村大量滋生。近年来封建迷信、文化、“黑恶”文化、社会消极情绪等在农村意识形态领域勃兴和蔓延。农村信仰危机和文化认同危机将会严重危及到农村社会的政治安全。日本学者屋太一在《历史的波澜》一书中强调:任何政权只有两种情况会发生毁灭,那就是丧失维护治安的能力和人民不再信任支撑它的文化。

三、农村信息风险的防范机制

1.建立农村信息风险预警机制。当前我国农村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信息风险多发时期,提高农村信息安全风险预警水平,是减少农村公共危机事件促进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农村信息风险预警就是要针对农民的信息行为及其内容,建立一套能感应和发现不良信息所潜藏的危险的监测行为。通过对农村信息源、信息获取途径、信息内容进行不断监测和评估,对可能威胁农村生产生活的信息预警。我们要进一步拓展“金农工程”功能,依托其所建立的信息网络传递系统,建立层级不同的宏观与微观的信息预警系统,为农民生产、生活、竞争、择业、学习及时预警和指导,打造安全的农村信息环境。

2.建立农村信息风险应急机制。启动信息应急机制,防止危害扩大乃至影响社会稳定是处置农村信息风险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建立预警信息传输应急系统。建立省、市、县、乡(镇)、村的层级信息传递机制,密切监测、追踪有关风险信息在农村传递的动态,广泛汇集特定信息引发的社会后果和社会情绪以及集体行为;其次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对引发社会危害的特定流言和虚假信息,政府部门应当通过当地的新闻媒体予以澄清、核实,说明信息的真相,指导农民合法实现救济;第三,建立应急预案制度。一方面要迅速稳定农民的情绪,指导农民进行生产自救,尽量将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要查清信息虚假信息的源头,打击虚假信息的制作、传递者,通过合法途径对农民进行经济补偿以挽回农民的损失。

3.完善农村信息服务与传播机制。要克服农村信息风险,必须打造真正贴近“三农” 的专业化信息服务体系。首先建立以县域为中心,以乡镇为纽带的农村信息服务机构。重点要建设好县、乡(镇)、村的三级信息中心,改善农村信息传播环境,从根本上规避农民信息盲目行为和风险行为。其次加强“三农”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为信息汇集、储存、研究、查询、管理提供一个现代化的平台,实现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发挥数据库对农村社会发展服务与监测的多功能作用。最后,积极发挥农村中介组织的信息功能。政府应该积极扶植农民成立行业性的信息咨询服务中心,促进农村信息咨询业的发展。

4.完善大众媒体的农村信息服务机制。大众媒体要面向农村,改善涉农服务的内容,针对农村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不同的信息服务。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众媒体更应坚持公平正义的原则,加强自身内部管理,要坚决摒弃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背离“三农”的错误意识。政府也应加强对大众媒体的监督,严格对涉农信息的审查把关,强化对涉农广告环节的监管,坚决杜绝其虚假涉农信息的;加大对虚假农资广告的惩治力度;严格虚假涉农信息的责任追究制,维护农民的信息传播权。

5.着力提高农民信息素质与信息技能。提高农民信息获取和利用水平,增强识别、抵制虚假信息的能力,加强信息行为的安全教育、风险教育,增强对流言、谣言的辨别能力,是克服信息风险的最基本的措施。加强对农民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培训,授之以基本的信息获取方法和对虚假信息的基本处置方法;同时提高农民大局意识和政治敏锐意识,培养农民自己的“信息代言人”、“意见领袖”,使其成为政府与农村信息畅通运转的纽带与桥梁,促进政府与乡村的互相信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农村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斯・贝克. 风险社会[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22.

[2][美]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王志弘译. 网络社会的崛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周人杰.海南香蕉大量滞销调查:价格暴跌祸起谣言短信[EB/OL].www.省略.2007-06-03.

农村信息范文第6篇

一、切实做好农村基层信息服务(全年)

今年,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区(县)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服务部门、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行业协会等六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要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扎实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目前已有的服务形式:简报服务——及时报道本地区“三农”工作的新动态;电话咨询——通过电话为农民解决具体问题;培训服务——根据农民需求开展各类培训;科技下乡——有组织地为农民提供科技信息;上门服务——针对某个问题上门为农民排疑解难;互动服务——利用**农委政务网的主任信箱、投资咨询、科技咨询等互动栏目,帮助农民提交问题,并将回复内容告知农民;政府信息公开查询服务——利用**农委政务网上政府信息公开栏目,为农民提供信息申请和查询服务;IT服务——运用信息技术为农民服务。在做好各类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要认真做好服务档案的记录,并积极探索新的服务模式。

二、根据农业部要求,推动“一站通”、“信息联播”、“网上展厅”工作(二季度启动)

1.**年“一站通”的工作主要是扩大注册会员数量、增加信息数量、提高信息质量。全市100家服务站必须在“一站通”注册信息服务站会员,鼓励本区(县)的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注册团体会员,鼓励种养大户和信息员注册个人会员。增加在“一站通”的信息数量,提高信息的质量。配合农业部建立诚信机制,构建用户信用等级,争当“金牌会员”。注意收集网上交易实例、应用实例,促进网上交易。

2.做好“全国农业网站信息联播”工作,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将反映本地区“三农”工作特色的信息及时发送到**农业网的区县新闻联播栏目。

3.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做好“网上展厅”的信息筹集工作,收集本地区各种认证产品、名特优农产品的信息,并提供到**农业网的“网上展厅”栏目。

三、办好“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专页”栏目(二季度完成)

为了展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特色,二季度开始在**农业网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专题内开辟栏目,集中展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方式、服务情况。各服务站信息员要筹集所在单位介绍(包括照片)、服务方式、信息员联系方式、信息员工作照,并完成以上资料的电子化。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软件开发。

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实例竞赛活动(二季度完成)

为了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的新形式,锻炼信息员的采编能力,**年第二季度将组织10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实例竞赛活动。本次活动要求各基层信息服务站记录一次最具特色、效果扎实的农村信息服务实例。竞赛设组织奖3名、优秀奖10名,鼓励奖30名。所有获奖实例将在**农业网上展示。(具体方案另发)

五、开展“郊区农民网上行”活动(三季度完成)

**年将通过市农广校举办一场“农民网上行”活动。活动主题:让农民享受数字化生活。授课内容:收发电子邮件、数码照片处理、网上聊天、电子贺卡、网络搜索。市农业信息部门负责授课,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负责组织学员参加。

六、开展网上网下联动农业信用知识问卷调查(三季度完成)

为了普及农业信用知识,配合**食用农产品生产领域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本次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设计并开发相关软件。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组织本区域问卷的发放、收集和录入工作。(具体方案另定。)

七、推广“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村务管理信息系统”(二季度开始)

1.“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建立一年多来,全市已有11个村开展应用。目前已村发展规划、村民办事指南、村收支情况等各类信息1000多条,为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提供服务。今年拟再推广10个村。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组织好各村信息筹集工作。

2.“村务管理信息系统”20*年在浦东、嘉定4个村试点成功,今年开始推广。各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要推荐有基础、有积极性的村开展“村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八、新建50家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九月份上报推荐名单)

各区县要继续做好基层信息服务站培育工作,今年拟再新建一批市级基层信息服务站。今年新建重点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等。

九、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工作考核评比

1.**年,服务档案将通过增加评分浏览功能,方便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实时查询服务档案的得分情况。

2.每季度由市农委信息中心对基层信息服务工作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在“工作视窗”公示后印发各区县农委和相关部门,以利于基层信息服务工作交流和多方支持。

农村信息范文第7篇

信息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领头羊”

玉池村的幸运得益于尤溪县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展开,2014年尤溪县被列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县后,提出重点探索“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信息进村入户的可持续运营机制,并选定中国电信尤溪分公司作为运营商,目前试点工作有序推进,250个村全面建设简易型村级信息服务站,并建立136个标准型村级信息服务站和50个专业型信息服务站,基本上实现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等问题,农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服务站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进行农村淘宝项目,普及村民对电子商务的认知和理解,突破信息和物流的瓶颈,解决农村买卖难问题。

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信息员的选择是关键。据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尤溪县按初中以上文化、诚信度高、口碑好、市场意识强、熟练操作计算机、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的要求,审核把关、布局选点。其中重点把握好“四个关”,谨慎挑选信息服务点和信息员入口关。第一,乡村推荐关。在全县各乡村全面动员摸底调查,推荐相关运营主体。第二,县级审核关。在乡镇推荐基础上,针对“一村多点”情况,通过电话方式沟通,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和要求,筛选经营点。第三,现场核实关。逐村逐点按照建设“六有”标准信息站要求现场核实,首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优选懂电脑的经营店。第四,典型示范关。在全面建设标准型村级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重点在集镇建设14个有O2O体验培训功能的标准型信息服务示范站并重点考核、帮扶指导。同时,建立“一站一档案”,内容包含信息员基本信息、信息站硬件设备、图片资料、人口资料、站点协议等。

有了信息员和信息服务站,下一步就要对这些信息员进行岗前培训了,尤溪县的做法也突出实效,他们采用“四措并举”的做法。首先围绕“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服务功能内容,集中培训;二是聘请高校电子商务专家和电子商务高管人员,开展电子商务专题讲座和培训。三是对各信息站信息员进行针对性的操作培训和帮扶,实地指导。四是利用易信工具组建“信息尤溪”工作互动交流群。

通过以上几种培训,尤溪县初步建成一支“懂平台、会操作、优服务”的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员队伍,为接入更多服务商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各村信息员已成为农村信息化的“领头羊”,是各村开拓农村电商市场的首选人员,阿里巴巴、菜管家、世纪之村等多家有实力的平台商纷纷要求提供信息员名单。

12316平台:公益服务落地、商业服务搞活

“12316” 是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方便广大农民群众投诉举报以及更便捷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三农”信息服务,农业部在信息产业部的支持下,申请并被核配了“12316” 作为全国农业系统公益服务统一专用号码。12316服务系统能够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切实提高农民信息获取能力、增收致富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尤溪县按照公益服务落地、商业服务搞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运营、全方位服务机制,标准化改造12316服务体系。他们生动地归纳为“三突出”:在服务内容上突出本地化,整合涉农部门资源,建立农业基础数据库,实现本地整合的信息资源切换并接入即将建成的全国12316云平台;在服务手段上突出多样化,完善县级12316呼叫中心,实现12316热线全域开通,移动、联通、电信全网接入,语音全天候和8小时全人工服务,接入12316语音呼叫、视频和短信彩信等系统;在服务质量上突出精准化,建立12316“省级呼叫中心+各类专业专家和乡镇农技站远端座席”常规人工服务流程,方便农民就近找到专家,实现信息服务精准到户。

一年来,尤溪县12316农业服务中心累计接受农民来电、来人咨询1700多人次,举办各种技术培训班122期,受训人数达到8300多人次。尤溪县加强12316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在地农业信息与全国各地涉农部门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整合进度,将其融入12316服务体系中去,使其成为12316农业信息云平台资源中的重要一环。

12316平台,为农民、企业投诉举报或咨询服务提供方便,同时,也有利于整合农业系统信息服务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能力,为广大农民和企业提供统一、规范、方便、准确的信息服务。是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办法,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资源接入水平,让普通农户不出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出户就可享受到便捷、经济、高效的生产生活信息服务。这是农业部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用良好的作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解决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具体体现。

电商进村,福建“村淘”第一县

2014年12月20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农村淘宝项目在尤溪县正式启动,尤溪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在全国选定的第四个“农村淘宝”合作项目试点县份,也是福建村淘第一县。从此尤溪农村电商开始质的“蜕变”,并进入快速“裂变”。截至2015年1月11日,运营23天的尤溪首批开通的8个乡镇14个村淘服务站点共计成交3200单、40多万元。阿里巴巴提出的农村淘宝“千县万村计划”,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建立1000个县级服务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让“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实现双向流通”。

大家也许会好奇,村子里的网店怎么开?别说,考虑到农村消费习惯,这个店的经营方式还是很不一样,很是新颖――关于买和卖。咱们用一个简单的实例来说明:

比如你在屏幕上看中了一件100块的衣服,可以直接找到“农村淘宝”店主,让他帮你下单填地址。而你收到货后,也不必急着付款,先穿了再说。如果觉得满意,那就去店里付款,如果不喜欢,也没问题,直接把衣服交给农村淘宝退货即可。

至于卖就更方便了,树上的板栗熟了,只要给店里来个电话,技术人员就会上门拍照议价,然后你的土特产品就上了淘宝网。得到订单后,发货即可。买家确认后,村民还可以选择现金或汇款两种方式收钱。

阿里巴巴的村淘计划,激活了尤溪县的农村电子商务,除了阿里巴巴这个电商平台,尤溪县还引入19e、空中充值等生活服务商,实现便民充值服务。优选引入尤溪本地电商“土生土长”平台,实现本地特产线上线下同步交易,作为未实现淘宝入村站点的有效补充。

2015年1月27日,福建省农业厅王智桢副厅长深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尤溪县督导工作,详细察看了洋中镇后楼村、西滨镇西洋村、梅仙镇梅营村、西城镇玉池村信息服务站以及尤溪县村淘运营中心、12316农业服务中心的运营情况,听取了有关工作汇报。

农村信息范文第8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农村信息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IPTV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性价比优越、电视屏幕直观、“时移”灵活、遥控器操作易用等特性让广大农民党员朋友能够方便获取更多有价值的生产、生活信息。

安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村党建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得到中央重视。在安徽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在省委组织部直接推动下,UT斯达康奔流IPTV系统凭其先进的技术、安全的管理以及紧密的合作,承建了安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先锋在线”播出平台,积极打造出集基层党建、农村/农业信息化及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体化的个性化平台。

UT斯达康面向多媒体通信服务的奔流RollingStream多业务平台具有很强的新应用拓展能力。该平台承载了IPTV、IP监控等多个解决方案。针对安徽党建的特定需求,UT斯达康在该平台上建立了电视上网系统――特有的RollingStreamWIS系统(WebInformationSystem)。它有效整合了中央与省市的各类教学资源如中央卫星教育、本地课件导入、互联网辅助教育网站、多媒体信息综合传输等,在对内容集中管理的同时,又能按需分级对不同用户群提供特定的教学内容,其时移回看功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互动教学的一系列个性化业务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普及,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信息服务。广大党员干部们通过一系列便捷的教育实践后,纷纷给予了该平台这样的评价:“没有老师,胜似老师!”

丰富的个性化互动业务

通过RollingStreamWIS系统,广大党员群众可享受到一系列方便创新的个性化互动业务,可以在农村没有普及电脑的现实条件下,及时有效地传播重要的农业资讯,从而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有很好的指导意义。RollingStreamWIS系统提供了包括党建图文、农业科技、互动辅导、内容搜索及供求服务在内的种类丰富的个性化互动业务。

党建图文――电视图文可按照不同网站、不同栏目展示信息文字和图片,实时同步呈现时政教育、三农法规、党建简讯、领导讲话、市场信息、专题学习等丰富的党员远程教育资讯。安徽通过引入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卫星信息、安徽先锋网、安徽农网,向广大群众传递了方方面面的农业、卫生、政策、务工等丰富的信息,有助于缩小城乡的数字鸿沟。

农业科技――农业科技课件、农业科技直播频道、农业科技图文是推进农村科技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种主要内容服务形式。安徽党建整合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内容,使得广大农民群众、农村党员干部可以在农村没有普及电脑,普及互联网通信的现实条件下,及时有效地了解到农业新闻、天气预告、科技信息、市场行情、计划公报、价格指数等重要的农业相关资讯,从而对农民开展农业生产,脱贫致富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

课件还引入了与群众生活相关的内容,如戏曲、文化、电影等,扩大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和眼界,对于社会精神作风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互动辅导――该平台提供的互动辅导可加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的教学互动性,及时解答受教育的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学习中的问题,同时生动地、高效地贴近广大农村基层群众解决民生实事,从而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

内容搜索――为方便广大群众从海量的图文信息数据中快速准确地查找自己想要的信息,该平台提供了便捷的图文搜索业务,通过录入内容关键字、实践、内容标题等,系统将快速过滤出符合条件的内容信息进行相应展示,使用上更人性化。

供求服务――该平台提供的供求服务功能可大幅度解决农村基层供求信息闭塞导致农民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平台整合提供各专项农业供求信息图文服务,如各级运营管理人员根据当地基层用户或行政区划下属企业的供求信息,通过教学管理客户端操作予以,有效地为农民朋友提供了一个经济、便捷的信息供需场所。

便捷的业务统计管理

系统还包括对党建内容、用户行为、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统计管理,为党建系统定制了完善的学习计划、课件、信息等相关统计,对于重点节目、重点用户行为、各教学栏目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统计管理,一目了然。这些完备的技术使得远程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此外,该平台可提供更多服务于群众的个性化业务:通过电视杂志,培训者可了解到更多的热点事件;通过虚拟频道,可建设开通专业的党员频道;特有的互动消息系统则在第一事件为广大群众传递准确信息,并和使用者之间互动问答……通过以上互动的教学方式,使用者大大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并提高了学习效果,掌握的知识面也是迅速扩展,明显增强了使用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所以才有了“没有老师、胜似老师”的口碑。

农村信息范文第9篇

湖南星火12396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信息化在农业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形成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良性循环,为湖南省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示范省建设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平台上移,服务下延”

星火科技12396项目起源于“农技110”。2008年,为进一步整合全国农业科技与信息资源,提升“农技110”信息服务模式和发展质量,拉通农村信息化服务的“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科技部联合有关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号码――星火科技12396。

根据科技部的部署,在湖南省科技厅的指导下,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延”的要求,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了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在湖南农业大学成立了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在全省14个地市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建立了14个市级服务中心,在54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服务工作站,在53个乡镇建立了综合信息服务站,在水稻、金银花、柑橘、生猪等产业建立了10个专业信息服务站。

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副所长贺和初介绍,所谓的“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就是指呼叫中心由原来的县级上移到市级,而在县、乡建立工作站,利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模式横向联合,聚集科技资源,构建省、市、县、乡多级联动的农村科技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让农民及时、便捷、快速、准确地掌握科技和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据了解, 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市级服务机构组建、服务调度、运行管理以及相关日常事务处理。指挥中心集该研究所优势资源,组建了服务调度中心、农业资源中心、企业资源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和声像制作中心五个部门。

设于14个市州的市级服务中心的具体职能则是:制定全市(州)12396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受理本市(州)电话咨询服务;与其他服务模式联合服务,探索适合本地区有效服务的结合模式;组织和管理本市(州)专家服务团,组织专家坐席答询,调度相关专家上门服务;积极发展基层服务工作站、综合服务站,协调管理有关服务站的服务工作;负责包括重大疫情、灾情等重大事件以及共性技术问题上报;组织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库。

信息服务网络一目了然

如何在田间晒制干草、羊饲料为何要补加食盐、影响兽药药效有哪些因素……打开湖南星火科技12396的官方网站下的“农信万问”栏目,这些农业信息就一目了然。

“网上信息只是12396服务的一种。除了网上信息,目前,12396还开通了人工坐席服务、专家在线答疑服务、视频点播、短信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贺和初告诉记者。

湖南星火科技12396的官方网站主要有新闻动态、实用技术、市场行情、供求信息、服务台、产品展厅、专家介绍、打工顾问、农信万问等栏目,提供农业市场行情、农产品供需信息、农业综合信息、农企推介、农产品展厅等动态信息。

该网站平台通过与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的对接,建立了“御邦生猪信息专栏”,实现了生猪市场行情信息的同步联动,农户通过专栏可以方便地了解到最新的生猪行情动态。

另外,网站还根据湖南省农业特色,建立了“湖南省农业特色产业信息专栏”,包括生猪、水稻、茶叶、柑橘四大产业。每个产业又包括实用技术、市场行情、加工增值、病害防治四大版块。据统计,目前网站的访问量已达到57万次。

热线呼叫实现农户专家零距离

12396热线远程咨询服务还可以分为三种模式。一种是坐席人员接到农户的咨询电话后,直接在资料库中找到相关材料,直接答复农户,告知其解决方案,或是将资料库中的相关材料文件以传真形式传到农户手中。第二种模式是坐席人员在接到农户的咨询电话后,在资料库中无法找到相关资料,可以通过专家服务队的专家名单,选取可能可以解决农户问题的专家电话,将电话号码告知农户,请农户联系该专家解决问题。假设本地专家也无法解决该问题,还可以直接请求省级中心的支持,派出省级专家进行解答。第三种模式则是接到热线咨询后,认为问题无法通过电话解决,派出专家服务队上门现场解决问题,或是将农户问题记录下来,通过不同路径找到解决方案。

除直接拨打热线电话,还针对农村手机用户比例大幅增加的现状,开通了全省短信统一接入号码10628961239。农户只要将需要解答的问题或需要的供求信息编辑短信发送到该号码,即可获得解答。

科信通实现点对点沟通

利用科信通,12396科技服务指挥中心较为方便地实现了点对点沟通。

科信通系统是IM(即时通讯)技术在农业科技服务上的创新,系统主要在腾讯rtx的基础上定向开发,因而功能类似于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腾讯QQ。它主要实现的是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中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机构、行业的信息对接和跨组织跨地域协同、松散和流动组织协同、动态流程协同的工作协作。

记者从科信通系统了解到,在类似“QQ”的面板上,组织架构栏目下按14个市州分别设有柑橘、水稻、烟草等28个交流互动群。每个群的群主都是该领域的专家,用户可以直接在科信通上注册账户后登陆系统,在线查找本行业内的专家,与本行业的专家和农户开展交流,分享技术及市场经验,或者通过行业内互助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并通过长期的沟通建立友谊,互相取经,加强彼此间的联系。

农村信息范文第10篇

山西省应县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刘健银给记者留下的联系方式很特别,首先写下的是QQ号码,而不是电话号码。这位村官已经尝到了信息化的好处,这些年,他带领全村利用信息化手段走出了贫困。刘健银说:“当年我们在互联网选择了国外的胡萝卜品种,又利用互联网销售出去了胡萝卜,人均收入达到了5000元。我们现在种田是鼠标+锄头的方式。”

刘健银是在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举办的信息化论坛中阐述这些观点的。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长、全国政协常委胡富国说:“对农村的扶贫工作已经不仅限于物质上的支持,而更需要为农村提供信息、教育上的支持。”为此,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推出了“中国农村信息网络”工程,希望能联合社会各界人士给农村修一条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帮助农村摆脱贫困。

这几年中国对三农的重视得到了各界的积极相应,涉农信息化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中有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和支持。作为中国公益性组织,扶贫开发协会想搭建一个平台,整合各地方资源,弥补各地农村信息化不能辐射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贫困的山区。

目前农村信息化中有几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一是资源整合难,表现在涉农组织过多,资源重复建设。另外一个难点就是可持续发展难,各部门一直是“输血”,缺乏“造血”功能,信息化运营模式单一。这两个问题也是需要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重点考虑和解决的。该协会副会长林嘉来说,整合资源是他们的工作重点,希望能够以“公益”为目标,让更多的组织参与。在当天举办的“中国村络工程启动仪式”中,有来自政府机关、公益组织、涉农机构以及企业界等的支持,一些国际公益组织希望有机会和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合作,而一些企业如正大集团、Intel等已经和扶贫开发协会展开合作。林嘉来认为,仅仅以“公益”事业为由头来整合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让这个项目能够“造血”,使农民学会使用信息化工具,离不开信息化。他设想的是,在当地找一个负责人负责“新农网络之家”,并希望找到良好的运营模式。

林嘉来进一步说,他们工作可以形象地比喻成为是“靠中间,抓两头”。“靠中间”就是依托和利用国家基础网络; 抓两头则是指“上头和下头”――“上头”指整合全社会各种信息,“下头”是指让农民能免费、直接地应用到这些信息,确切的是指向普通农民开放的“新农网络之家”。

今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的主题是“2007年跨越1017”,计划组织志愿者,组成10支车队,跨越 17个省市,车队将深入1017个村庄,做详细的调研,为每个村庄建立原生态的村庄档案,志愿者将对村民进行网络和信息方面的培训,向每个村庄捐赠一套数字信息化设备。

上一篇:医学教学理念范文 下一篇:企业项目投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