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教育范文

时间:2023-06-04 11:42:37

农村老年教育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1篇

一、现状调查

课题组在平度、胶南、三市按经济状况好、中、差三个层次选取了27个镇(街道)、324个村庄进行问卷调查,在平度市随机开展了座谈调查及访谈调查等,掌握的基本情况是:

一是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势在必行。被调查村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5.8%,其中市夏格庄镇夏五村为22%,比例最高;平度市南村镇崖头村为11%,比例最低,农村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在对文化程度调查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老年人所占比例高达75%,文盲、半文盲大量存在;镇级老年学校学员主要以离退休干部为主,文化程度相对稍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约占15%;初中至高中学历达75%;初中以下学历为约10%。由此可以看出,农村老龄化程度日趋严重,农村老年群体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高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势在必行。

二是农村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多数村庄还不富裕。被调查村庄中,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的约占3%,胶南市李家石桥村年集体可支配收入达1300万元;年集体收入10-100万元的村庄约占5%;年收入5-10万元的约占20%;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庄约占72%,其中不少村庄没有集体收入,仅靠上级转移支付维持运转。年人均收入差别也较大,最高的胶南市李家石桥村达10560元,最低的村庄是市镇河头村仅3200元。这表明,农村经济发展了,出现了一批经济强村,但多数村庄还不富裕。

三是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单调,但精神文化需求日渐旺盛。农村老年人的休闲方式多以看电视和扎堆聊天为主,订阅报刊杂志的很少,有养花养鸟等个人爱好的也不多,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但调查发现,一些富庶的村庄和有文化底蕴的村庄,近几年精神文化生活活跃起来,组建起锣鼓队、秧歌队、高跷队、舞狮队、庄户剧团等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老年人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主导作用,农村的精神文化需求逐渐旺盛。

四是农村老年教育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调查中发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村庄经济状况不错,村庄负责人对发展老年学校的积极性不高,村里老年人参与老年教育的热情也不高;第二种情况是村庄的经济状况一般,但从镇党委到村级组织对发展老年教育有热情,老年教育开展较好;第三种情况是部分村庄已经建起老年学校并开展教学活动,但由于主要负责人的更替,老年学校归于名存实亡。可见,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缺乏体制和机制的约束。

五是农村现有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调查发现,农村资源缺乏与资源闲置的现象并存,一方面发展老年教育缺乏场所、设施、资金等,一方面现有资源用途单一,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二、形势分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提供了有利机遇:一是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从调查情况看,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集体经济收入和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增长,特别是涌现出一批年集体经济收入百万元以上甚至过千万的经济强村,财富的增长使部分农村具备了发展老年教育的物质条件。二是新农村建设促进思想解放,为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新农村建设在改善了农村衣食起居的同时,也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农村正在改变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农村老年人在衣食丰足的基础上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追求,对老年教育的认知和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这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三是新农村文化建设逐步深入,为农村老年教育搭建起发展平台。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新农村文化建设,形成农村文化建设热潮。老年教育的文化功能与农村文化建设具有性质和目标的一致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为农村老年教育搭建起发展平台。四是新农村建设与发展老年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老年教育推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和谐进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农村老年教育与新农村建设成正比例发展,新农村建设越深入,农村老年教育就会越发展。

当前,农村整体形势一片大好,但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农村老年教育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一是认识不到位。基层干部对老年教育促进健康老龄化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老年教育重视不够;农村老年人思想虽发生了变化,但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不具有普遍性,参与老年教育的积极性还不高。二是经济条件制约。镇、村两级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经济强镇、强村充分具备了办老年教育的条件和能力,但多数乡镇仍是“吃饭财政”,有的地方连“吃饭”也难以自保;多数村庄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日常运转,还有些村庄欠债度日;被调查老年人中生活条件一般的占65.9%,个人不直接支配劳动收入靠子女供养的占43.1%,农村老年人直接支配的资金非常有限。经济条件仍是制约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三是体制不理顺。目前市范围内基层老年教育由老干部局主管,但老干部局不具有协调村级组织开展工作的职能,工作中缺少抓手;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量大面广,老干部局凭现有人手抓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有些力不从心。四是缺少师资。当前农村的各类专业人才缺乏,能担任并愿意担任老年学校教师的人才少之又少,师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五是缺乏教学资料。农村老年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缺乏系统性的教学资料,教学随意性和局限性较大。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理顺工作体制。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应将老年教育纳入社会发展规划,制定与本地区经济发展同步的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规划,市、各区市及镇(街道)要将农村老年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层层进行转移支付,财政支持尽量向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倾斜。市、各区市及镇(街道)成立由市委分管领导挂帅,由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由民政、老龄、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参与的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老干部工作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配备人员编制,从上到下形成政府主导,一方牵头,多方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体制。

(二)立足规范运作,健全工作机制。老年教育的组织机构健全后,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应立足于规范运作,避免领导意志等人为因素影响工作开展。一要建立督导机制。各级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督导制度,定期对基层老年教育工作进行督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要建立考核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目标,对基层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实行目标考核,调动开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市南墅镇将老年教育工作列入镇包村干部和村级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平度市兰底镇党委将老年教育工作列入对村庄的考核,收到很好的效果。三要建立培训机制。每年举办一次老年教育工作培训班,对基层老年学校的工作人员或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农村老年教育先进办学标准,每年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推进工作。

(三)推动资源共享,抓好硬件建设。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应从农村实际出发,在加大投入力度的同时应致力于资源共享,做到“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现有条件下有四种资源共享模式供参考。一是老年学校与“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相结合。“新农村文化家园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级财政投入大量资金对镇(街道)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进行改扩建,配备了桌椅条凳、图书资料、音像设施、活动器械、文化教育用品等,这些场所和设施很适合办老年学校。文化家园工程与老年学校在性质和功能上有着紧密的结合点,二者结合开展工作,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老年学校开展的教学工作和课外活动,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文化家园”组织的各种培训,广泛吸纳老年人参加,成为老年学校的一种教学形式。二是老年学校与敬老院相结合。随着民生建设的不断推进,由政府投资在各镇(街道)建设中心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新建的敬老院基础条件较好,配备了活动场所和娱乐设施。基层老年学校可探索与敬老院共建共享,敬老院为老年学校提供办学资源和部分生源;老年学校开展教育活动活跃敬老院的文化生活,二者结合可实现双赢。三是老年学校与成人教育中心相结合。各镇(街道)的成人教育中心具备校舍、教学设施和教师队伍等较完善的教学资源,目前这笔资源并没得到充分利用,各镇(街道)可探讨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结合开展,共享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二者结合是老年教育办学的一条捷径。平度市的部分镇已实践了这种共享模式,市河头店镇成立了由镇老干部协会、成教中心、本镇东大寨村老年人协会“三位一体”的老年学校,依托成教中心开展老年教育工作,取得较好效果。四是老年学校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相结合。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是目前应用于农村的先进的教育手段,利用网络或电视开展教学工作,具有传播快、覆盖广、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灵活等优点,目前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已覆盖各个村庄,农村老年教育可争取与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合作,利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开展教育教学,突破办学场所、资金、师资等制约。平度市于2006年开始了农村老年教育远程教学的实践,在远程教育系统电视教育频道开办“空中课堂”,每天在固定时间滚动播出老年教育教学片,使农村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接受教育。

(四)健全办学网络,加强业务指导。目前老年教育网络雏形基本形成,但网络间的连接有待激活。要通过加强网络建设,使老年教育网络联上下左右贯通起来,促进网络内部的经验、信息、意识、资源的交流,使老年教育网络成为一个活跃、合作、和谐的整体,带动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开展。县市级老年大学在整个老年教育网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农村老年教育起着直接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因而要充分发挥县市级老年大学承上启下的优势,影响和指导基层老年学校教学工作开展。一要通过送教下乡、提供教学材料、培养和培训基层教师等具体形式,为基层老年学校提供直接帮助。二要通过组织研讨会、教研活动、观摩教学等形式促进基层老年学校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三要通过办简报、办网站促进信息交流,为基层老年学校提供信息支持。

(五)建好两支队伍,开展灵活办学。基层老年学校办学要建好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建议工作队伍由1-2名年富力强,懂教育,会管理,有热情的在职工作人员组成,适当吸收部分有经验的离退休干部参加。教师队伍的组建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镇级老年学校可从成人教育中心、职业学校、中小学、卫生院等单位或离退休干部中选聘;村级老年学校除有条件的可从以上渠道选聘教师外,镇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可组建教师巡讲团,到各村级老年学校巡回讲课。开展教学工作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适合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和特点。适宜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1.定期举办健康讲座、法律讲座。2.开设特色农业和现代农业技术课程。3.开设烹饪知识和饮食卫生课。4.开展集学习娱乐一体的戏曲、歌曲、舞蹈、乐器、球类等教学。5.组织收看远程教育“空中课堂”教学,必要时配备教师进行辅导。6.组织开展农村老年人喜闻乐见、喜欢参与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以活动的形式开展教育教学。通过开展灵活多样、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综合素质,丰富和活跃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2篇

一、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老年教育是社会老龄化的产物,其根本目标是造福所有老年人,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因而老年教育在本质上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的教育,具有全纳的特点。同时我国法律也赋予老年教育全纳的性质,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也包含了老年人有受老年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继续受教育”对老年人来说,主要是指老年教育。两部法律虽然规定的外延不同,但都涵盖了一层意思,即老年教育的对象是全体老年人,老年教育具有全纳性。可见,老年教育的全纳性既有理论根据,也有法律依据,全纳理念是发展老年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我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又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之一,有老龄人口1.3亿,其中70%居住在农村,数量如此庞大的农村老年群体,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但现实中,农村老年人处于弱势,自身发展具有明显的滞后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教育水平低,科学文化素质低,文盲和半文盲仍旧存在;思想空虚,分辨是非能力差,不少人还信奉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生活方式单调,除了扎堆聊天、晒太阳、看电视之外,没有更好的休闲娱乐方式;缺乏养生保健知识,忽视自己的身心健康;法律意识淡薄,不懂法,不用法,违法事件时有发生;不能正确行使政治和民利,在基层民主选举中把选举权做交易等等。这些不和谐音符,妨碍了农村老年人自身权益的实现,也构成农村社会的老龄问题。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滞后的状况,使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时代进步相协调,根本途径还是要靠教育。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农村老年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社会关注弱势群体、共享发展成果、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对农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项系统的社会工程,老年教育在这项工程中大有作为。老有所教,提升农村老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通过老年人的影响和带动,促进人际和谐,管理民主,互帮互助;老有所学,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村老年人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摈弃陋习,促进科学种田,科学保健,科学生活;老有所乐,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丰富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带动整个乡村村风文明,文化活跃;老有所为,促进农村老年人发挥经验、威望等优势,在发展经济、调节纠纷、民主议事、关心教育下一代等方面余热生辉,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综合起来看,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能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个体和群体的综合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和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而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需要。

三、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存在三大障碍

一是认识滞后。从农村老年人自身看,还没有从传统文化影响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中完全解放出来,对新生事物看不惯,想不通,接受慢。他们中有些人思想保守,墨守成规,对老年教育不认识,不接触,甚至抱有抵触情绪;有些人思想麻木,对什么事情也不关心,对老年教育同样也不关心;有些人自卑心理严重,把老年教育看得高不可及,认为老年教育是城市人的专利,人为把自己边缘化;有些人心态微妙,内心向往老年教育,但由于身处封闭的大环境中,害怕遭受非议,对参与老年教育抱有顾虑。目前持这几种态度的农村老年人占大多数。从农村老年人子女来看,多数子女对孝敬父母的认识仅停留在物质赡养的层面,对父母的精神生活并不关注,因而对老年教育也不关注,很多子女并不知道老年教育是怎么回事,个别子女甚至反对父母上老年学校。从基层领导角度来看,当前乡镇干部大多片面强调经济工作,统筹发展的意识不强,对老年教育比较忽视;村干部对老年教育的认识还处于刚启蒙或半启蒙的状态,在认识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

二是经济瓶颈。目前乡镇一级多是“吃饭财政”,有的地方连“吃饭”也难以自保,继取消“三提五统”之后又取消农业税,对于仅靠农业为经济来源的乡镇来说更加捉襟见肘,根本拿不出足够的费用发展老年教育。村级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很多村庄寅吃卯粮,既有内债(欠村民钱)又有外债(欠银信部门钱),取消农业税后,村级集体经济基本成了无源之水,没有能力支付一笔老年教育的费用。

三是师资短缺。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学效果如何,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但当前农村的各类专业人才缺乏,能担任并愿意担任老年学校教师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尤其是村级老年学校,在当前尚不普及的情况下,聘请教师已成难题,将来随着农村老年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师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

四、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对策

全纳理念运用于老年教育领域,着力于推动老年教育的平衡发展和普及延伸,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全纳是一个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个持续的过程,是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过程,需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当前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对策是: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发展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和普及农村老年教育,要把解放思想作为第一个切入点。首先各级党政领导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真正从思想深处理解和认识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造福农村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倡导社会各界关心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舆论宣传,一是会议宣传,会议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目的,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尤其对基层干部提高思想认识能起到有力推动作用。要争取党政领导召开专题会议或在有关会议上强调和部署农村老年教育工作,推动基层政府重视老年教育工作,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农村老年教育。二是媒体宣传,当前农村的主要宣传媒体是报纸和电视,其中电视是最为普及的媒体,新闻工作者和老年教育工作者要利用这些媒体撰写专题报道,开辟宣传专栏,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老年教育,增强农村群众对老年教育的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三是老年教育网络自上而下的宣传,老年教育自身拥有一支很强的宣传力量,有老年教育工作者队伍,有广大的老年学员及其骨干分子。基层老年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农村老年人当中做面对面的宣传,通过谈心、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农村老年人认识老年教育,接受老年教育;充分发挥老年学员中骨干力量的宣传作用,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增强老年教育宣传的现实性和直观性。

(二)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形成发展合力。老年教育属政府行为,城市老年教育的发展虽有城市老年人自发的原动力,但主要还是由政府推动的;农村老年教育在自发原动力不足的前提下,政府的推动作用更为重要。针对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的现状,需要政府做的推动工作:一是财政支持。城市老年大学的办学大多纳入了财政预算,各级财政也应将农村老年教育纳入财政预算,在各级财政转移支付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项用于发展农村老年教育,若财政支持措施得到落实,将激发农村老年教育的无限活力;二是政策激励。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鼓励各种积极因素凝聚农村老年教育领域,为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除政府推动作用外,农村老年教育还需要多种社会力量支持。农村老年教育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可以探讨设立“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基金会”,吸引各种福利机构、慈善机构介入其中,为农村老年教育注入必要的社会资金;老年教育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涉老事业,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和较高的美誉度,企业单位介入其中,既可开发“银发”市场,又可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增加其品牌效应,因而农村老年教育探讨与企业联姻的路子具有可行性;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近、相通,农村老年教育直接争取普通教育的大力支持是现实可行的道路。

(三)因地制宜,资源共享,建立灵活机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农村存在着地域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办学条件差异、老年人的需求差异等,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建立灵活的办学机制,不能也不可能强求统一模式。就办学形式而言,农村老年教育不一定拘泥于课堂教学,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可作为教学的大课堂,生动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同时根据农村地域跨度大、老年人居住分散的特点,可以探索建立“远程老年学校”,即通过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传输媒体进行远程教学,这既能扩大老年教育在农村的覆盖面,又缓解了农村老年教育师资短缺的矛盾,远程教育在其他教学领域已得到广泛用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远程老年学校”具有很强的可行性。灵活的办学机制还包括资源整合,在农村,资源短缺和资源闲置的现象同时并存,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校舍和教学设备,大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得到解决。各乡镇一般都有机关会议室,建有党校、人口学校等,村级也设有党员活动室和人口学校,这些场所桌椅条凳齐全,并配备了必要的教学设备,但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随着出生率降低、教学布局调整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中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多闲置的教室。若能把这些资源合理整合,实现与老年教育的综合利用,将减少很多基础投资。当前不少省份已建立起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在试点省份远程教育网络已延伸到村庄,为村庄配备了电视、电脑等远程教学设施,这些网络资源目前在农村的利用率并不高,农村老年教育可探讨共享这笔资源。

(四)示范指导,辐射带动,强化网络建设。目前老年教育网络基本形成雏形,通过加强网络建设,促进网络内部的经验、信息、意识、资源的交流,对农村老年教育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县市级老年大学在整个老年教育网络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农村老年教育起着直接示范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因而县市级老年大学在促进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方面要积极有为。一要加强业务指导,拿出工作力量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办学,采取观摩教学、送教下乡、提供教学材料等具体形式,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开展。二要加强业务培训,采取定期举办培训班、讲座或以会代训等形式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者和农村老年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农村老年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三要促进信息交流,采取工作汇报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组织农村老年学校相互交流办学信息和办学经验,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采取办学简报等形式,推广成功经验,介绍办学动态,传达上级精神,为农村老年学校提供信息支持。四要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制定考评标准,对农村老年学校进行定期考评,表彰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考评激发农村老年学校的争先创优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局面。

五、以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全纳理念是个抽象的概念,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运用全纳理念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实践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人本原则。全纳理念主张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农村老年学校不能为办学而办学,而要建设以人文为内涵的学校文化,坚持人文化办学,人性化管理,多层面、多渠道体现人文关怀。

(二)平等原则。全纳理念主张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这种“平等”是原则上的平等,由于地区发展的差异、个体自身的差异等原因,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但办学实践中要深入贯彻“平等”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做到排除歧视因素,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以平等的观念关注每一名老年学员,促进所有学员共同发展。

(三)民主原则。全纳理念强调发扬民主,促进教育对象的积极参与。农村老年学校在办学中要树立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员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校管理、开展活动等方面都要充分尊重学员的意见,畅通民主渠道,推动民主办学。

(四)和谐原则。全纳理念主张通过平等、民主达到和谐、自由。农村老年学校应围绕和谐的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促进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建设和谐的学校集体。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3篇

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老年人对了解国家热点问题、学习新技术新理论、提高晚年生活质量的欲望日益强烈,这些都为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农村老年教育是指以农村老年人为对象,实施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帮助农村老年人脱贫致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年人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力量,而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科学农业技术知识掌握较少,很难适应现代化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2030年前后,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突破30%,比2050年全国整体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平台期提前约20年。老年教育通过对农村老年人进行现代农业科技教育,能够提高老年人自身致富本领,这既是农村老年人的自身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二)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种形式,使老年人能够在晚年更好的融入社会,提高其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增添老年人空巢时期的精神寄托,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的下降,农村老年人的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边,老年人缺少家庭的关爱,老年文化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农村老年人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预防疾病,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同时,农村老年教育可以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为他们创造更多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机会,丰富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农村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基本达到小康的生活水平,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现象仍未扭转,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仍未改变。农村老年人虽然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但农村老年人同样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老年教育成绩显著,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地理、经济等条件的限制,老年教育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得到全面、正常的开展,老年教育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

(一)思想认识滞后。

目前,老年教育的意义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重视。一是一些基层干部缺乏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我国乡镇一级干部的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他们无法站到老年人的角度,理解老年人从生理和心理方面对接受教育的渴望,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老年教育工作纳入工作日程中来。二是多数农村老年人的子女不赞成老年人接受教育。大多数的年轻子女将孝敬父母定义为满足其“衣、食、住、行”就可以了,而忽略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认为老年人在晚年接受教育不仅作用不大,而且还浪费时间,不如在家打打扑克或者照看一下孙子孙女。三是有些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认识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二)农村老年学校仍然没有得到合理定位。

“在实践中,老年教育仍未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各地老年大学主要由老干部局创办,教育形式也多为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活动”。从运行情况来看,不少地方在推进老年教育工作中,存在着统筹不力,协调不够,部门分割,关系不顺,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等问题。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更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农村老年学校普遍没有得到合理的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领老年教育的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必须不断巩固、提高、扩大。农村老年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有创新精神,在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上,都需要改进和提高。

(三)农村老年学校投入不足。

缺乏教师、教材,没有科学管理是农村老年教育普遍的问题。目前镇、村一级农村老年教育办学经费比较缺乏,大多数镇、村财政拨款都不能满足当地老年教育办学需要,主要是以社会赞助为主,个别老年学校办学经费为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五有五无”的情况。有许多乡镇老年学校既没有校名,也没有校舍,与老年活动中心共用。参与人数少,内容不丰富,教育形式单一,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等方面的存在是农村老年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教育不规范师资力量短缺。

目前,缺乏教师和教学资料,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农村老年教育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老年学校教师职务的人不多,农村老年教育师资严重缺乏。同时,老年教育的开展缺少相关的教学资料,教学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很大。由于师资的缺乏,学校无法向老年人提供老年人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缺少多样性,教学手段单一,教育设施不齐全,缺少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这些都限制了我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开展,无法满足老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各种需要。

三、我国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

农村老年教育是造福农村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要将此项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一要通过会议宣传,对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进行强调和部署,提高基层干部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二要通过媒体宣传,主要是电视、报纸和广播,在广大农村形成一个“爱老、敬老”的大氛围,使农村的年轻子女认识到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重要性。三要针对个别思想认识滞后的老年人,用终身教育的思想引导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通过观看视频、劝说等方式使他们认识到接受老年教育的意义,提高其法律意识,并看到教育带给他们的各种利益和成果,积极营造有利于老年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整合教育资源。

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一是老年学校与“文化大院”相结合。“文化大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惠农、利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各级乡镇财政都对“文化大院”给予财政支持,为“文化大院”配备相应图书、器材、影像设备等,为“文化大院”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二是老年学校与乡镇福利中心相结合。随着国家对民生工作的不断重视,政府为了对孤寡老人进行集中供养,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成立乡镇福利中心,为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配备娱乐设施。福利中心可为老年学校提供部分生源和办学资源。三是老年学校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相结合。农村地域跨度大且老年人居住相对比较分散,老年学校可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教学,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可接受教育,从而克服办学场地、师资、资金等条件的限制。

(三)丰富教学内容。

开展农村老年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为“三农”服务,根据老年学员的所需、所想、所要和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置内容丰富、实用的课程,增加课程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内容丰富要求课程的开设要具有多样性,其中包括农业技能训练、兴趣爱好培养等方面,从而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层次的老年学员的需要。比如开设《人体按摩》、《晚辈教育知识》、《老年人的自身权益》、《新型种养殖技术》等课程;在一些少数民族乡镇,可以结合本地的特色民族文化,开展一些特色课程等等。

(四)强化师资力量。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农村老年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师队伍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乡镇中小学、卫生院、派出所、司法所中选聘,也可与本地区的志愿者协会联系,让有志于老年教育工作的志愿者也参与到教师队伍中来。管理队伍可由精力旺盛、懂教育、有热情、会管理的基层干部和一些有工作经验的离退休老干部组成。同时,可在老年学员中选出有突出特长的人担任教学工作,使每个有闪光点的学员都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从而激发老年学员的学习热情,使农村老年教育有较好的发展。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4篇

(一)政策敷衍了事

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只是象征性地制定一些方案,没有实施具体措施,导致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在执行中变成一纸空文。

(二)政策变更随意

在执行老年教育政策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或单位常根据自身的利益需求,对政策内容部分任意进行取舍,加入了许多看似接地气,实际却变形走样的内容。在真正执行过程中,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曲解、抛弃,而且贪新、求全,当成典型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致使政策内容残缺不全。真正需要的农村老年朋友,根本无法享受到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益处。

(三)政策宣传缺少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是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政策宣传、解释、发动、落实的过程。在生活中,这项政策的前期往往没有充分宣传,导致许多群众对这项利民政策了解不透彻,行动不支持。建成的老年教育学校没有人用,定好的老年教育计划没有人执行,已经出台的激励政策也没有执行力。可见,对政策宣传不到位,成了对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的障碍。

(四)执行者对政策理解不准确

执行者对政策精神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或因片面地凭经验主观理解和执行政策,使政策执行不能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或因对中央和上级的有关政策不求甚解,使执行不能正确地体现政策目标;或因思想道德素质低下,行动迟缓,对政策贯彻不及时;或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弄虚作假,消极怠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政策执行者思维的滞后、执行的僵化、行为的短视。

二、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阻滞的原因

(一)文件政策本身的缺陷

政策的质量高低是影响政策执行效果的主因。政策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必然影响一项政策能否得到有效执行。总体上说,目前的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内容明晰,现实性较强,保障措施明确,具有可行性。但是,相对于全国各地的具体地情而言,又缺少真正合理的可操作性。因此,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农村老年教育政策,而这些政策在内容选择上常常不顾实际,好高骛远,虽增加了执行空间,却没有具体的财力、物力、人力配套措施,没有提供任何细化的操作程序,反而加大了执行难度,导致国家受损,群众吃亏,正确的政策难以执行。

(二)政策执行主体态度消极

导致政策阻滞现象的原因很多。目前,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主体多为地方民政或教育部门,权责分配不对称,缺乏足够的调动农村老年教育所需的财力、物力、人力的权力,许多政策仅仅追求形式的创新、场面的壮观。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只是发发文、开开会,抓监 督、抓落实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缺乏实效。基层对各种政策的落实重点多数采取“优选法”:顶头上司的优先,其他领导的靠后。绝对掌控社会权力的执行主体如此被动消极的态度,必然导致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的体制、机制不顺畅,效率不高,资源浪费。

(三)政策执行资源匮乏

从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资源看,各地在老年教育指导、经费投入、场地设施、人员管理等方面,远远没有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日常老年教育活动组织不足,非营利性教育组织体系不健全,缺乏长效机制。政府提供给社会的教育场地大都以某种形式租赁或委托第三方管理,学习场馆收费超出农村老年人承担能力。即使是一些乡镇上的成人中心校,也大多数被管理者出租给他人经营其他项目,老年教育场地设施老化,人多拥挤不堪,或损坏严重,年久失修,无法使用,可以用无经费、无场地、无活动的“三无”来概括。

三、解决对策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中的阻滞现象带来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公众问题的解决、政策目标的实现,还削弱了政策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合法性。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彻底解决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执行的梗阻现象。

(一)加强政策科学研究,提高政策质量

政策是政府对资源、利益的科学调节,是履行管理职责的必要手段。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时要认真听取各层次人员的意见,细化和量化这些政策,充分考虑其意见和要求,克服以往政策上存在的缺陷,避免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保证政策内容的规范性、法律性、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可操作性,以强化执行主体对政策的认同,从而忠实地执行政策。

(二)强化政策宣传,提高思想认识

政策执行择优与代价的矛盾,往往源于政策制定者的政策意图和目标。因此,要想认真、准确地贯彻执行农村老年教育政策,必须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政策。结合各地工作实际,充分利用群众集会、电视广播、文娱活动等场所,发挥乡镇、村组宣传栏等宣传阵地作用,通过开设政策宣传专栏,精心挑选、编印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宣传小册子,摆放在街道、路口等农民容易集中、路过的显要位置向农村老百姓发放,供农村老百姓随时取阅,展示各种优秀宣传作品,提高宣传成效,扩大政策影响力,增强社会各利益群体的凝聚力,保证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正确执行。

(三)加大领导力度,形成政策执行的合力

要做好农村老年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其实,在我国不缺政策法规,缺的是严格制执行政策法规的领导。要想做好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落实工作,就必须加强领导,把老年教育政策的执行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从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增强紧迫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把握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精神实质,科学分析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督促农村老年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到政策落实无缝隙,提出问题有依据,解决问题有方案,工作开展有评比,教育效果有检查。

(四)规范管理,加强协调监督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执行,要在政策落实的操作规程和日常管理及落实结果的公示、督查等配套政策、制度上进行完善,进一步加大对农村老年教育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监管力度。建立和完善政策落实质量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农村老年教育的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合理、公平、公开、透明地使用老年教育经费,不断提高农村老年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效性、规范性和安全性。

(五)加大农村老年教育财政投入保障

目前,由于一些县、区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窘迫,还未摆脱吃饭财政,再加上对财务资源的使用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对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缺乏有力的支持。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始终坚持财政方向,本着“存量适当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将农村老年教育服务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不断加大农村老年教育资金投入力度,初步形成稳定增长的农村老年教育资金投入机制,促进城市和农村老年教育的均衡、互动发展。

四、结语

农村老年教育政策是保障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供给效率和质量的关键性举措。优化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破解政策执行阻滞,是推进我国农村老年教育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应切实加强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研究,提高政府对农村老年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吸引社会团体和非营利教育组织参与农村老年教育服务供给,为农村老年朋友提供满意的老年教育服务。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5篇

文章结合淳化街道老年学校的工作实践和相关经验,就社区教育如何开展老年教育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文章着重从4个方面对新形势下农村老年教育的培训实践展开思考,总结工作方式方法,旨在探索农村老年教育的新途径。

关键词:

农村;老年教育;实践和思考

0引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并且明确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全国各地各种终身学习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近年来,我国老年人的人口比重在总人口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2008年国家统计年鉴》,2007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4.64%,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10.35%。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9亿人,占总人口的14%。2014年9月,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悄然突破了2亿人大关。2014年中国老龄委办公室消息称,未来20年我国平均每年增1000万名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看出,老年人作为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老年教育也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教育是时展的要求,重视、推动老年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全社会都应对老年教育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推动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在这支庞大的老年人队伍中,农村老年人占老年人总人口数的75%,他们也同样有终身受教育的权力,并且他们的教育在根本上决定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要花大力气抓好县、乡、村老年教育的普及工作,把老年教育的工作重心放到广大的乡镇社区和农村,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求知求乐的需求。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扶持下,社区教育已经逐步发展壮大,已经走向规范化和成熟,并且为国家的持续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这些原则要求,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从幼儿教育到老年教育,文化教育到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社区教育必须积极参与到老年教育这一潮流中去,而且应该在这个舞台上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江宁区淳化街道总人口17万多人,60岁以上老年人27822人,占总人口的16.3%,其中农村老年人16621人,占老年人的59.7%。面对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趋势,淳化街道老年教育事业在创建、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开拓、创新中不断提升。下面就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在农村老年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和思考,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提高思想认识,重视老年教育

从年龄段来划分终身教育体系,应包括从幼儿、青少年一直到老年的人生各个年龄段。在我国,对于人口比例远远超过10%的老年教育而言,无可非议地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只有老年人群最有闲暇时间,他们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主流对象,因此离开老年教育,“终身”二字就根本无从谈起。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老年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的重要环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发展老年教育也是时代要求、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于基层的社区教育中心来说,必须把握新形势下的时代要求,充分认识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加坚定从事老年教育的决心和信念,踏踏实实地做好老年教育的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农村老年教育是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截至2014年年初,淳化街道有集镇老年学校2所,学员172人,社区老年学校29所,学员6677人,占老年总人数的24%,社区办学率100%。这些举措进一步扩大了农村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夯实了农村基层老年教学网点,强化了农村老年教育的网络建设,把老年教育资源重点向社区和农村倾斜,从而推动了本街道农村老年教育的稳步前进,确保了淳化街道老年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坚持“尊老”为先,体现“服务”理念

老年人年纪大、体力弱、行动有时会有所不便,所以开展老年教育活动时必须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这些身心特点,不但要把老年学校作为一个学习的场所,一个活跃身心的平台,而且还应该为他们做好各种服务工作,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服务,在细节上要更加精雕细琢,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这儿的主人,感到温馨,获得尊重。另外,老年人记忆力差,但他们兴趣广泛,阅历丰富,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所以还应“宽松、灵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倡导他们自觉自愿,不考勤,不额外增加老年人的精神压力和任何负担,让老年人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中获得乐趣,在“润物细无声”中享受精神文化生活。在这方面,淳化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就一直秉持服务老人的理念和宗旨,每次上课之前,为老人准备好开水、茶叶、杯子等服务用品,并且在课堂之外还备有象棋、扑克、门球等文体活动用品,以便于他们放松、休息。课堂中还有专门提供服务指导的教师,以便老年人的不时之需。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方便了老年学员,也增加了老年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每次上课很多老年学员都早早的来到学校,容纳数百人的大教室基本都座无虚席,一名88岁的老学员数学期中从没落下过一堂课。

3营造优良环境,创设快乐氛围

老年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老年人的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积极的现代老年人。通过开展老年教育,适当提高老年群体的文化素质,使老年人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为,并增强老年人生活、生存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从老年人个人角度而言,他们的学习教育没有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等功利性特征,而是更多的倾向于人文历史、科普知识、医疗保健、休闲养生等方面的人文教育。因此,他们在学习、教育中更需要的是感受学习的氛围,享受学习的过程,分享学习的快乐。他们没有明确、硬性的学习目标,不需要强有力的记忆,只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体验快乐,他们需要和看重的是这一提供感知和体验的学习过程。因此,老年学校更需要亲和力强、善解人意的老师,而对知识广博、善于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反倒不在首位。这就更需要对教学过程予以研究、加以改进,为他们更创造舒适、安心的学习环境,营造出浓浓的人文关怀的校园氛围,使他们“宾至如归”,有“家”的感觉和归属感。

4开展深入调查,满足学习需求

只有真正满足老人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效性的教育服务,才能真正的吸引老年人参与到学习中来。凭空想象进行的教育必然吸引不了人,不合民意的教育也不会有生命力。因此,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之际,中心都发放有关调查问卷,调查老年人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学校今后教学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和老人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心着重进行了以下有关方面的教学和讲座。

4.1有关时事政治和法制宣传

党的十召开之后,中心及时联系了党校专业教师进行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专题讲座,为老年人了解时事、深刻理解和把握十精神、树立法治信仰起了积极地推进作用。另外结合农村老年人的有关赡养、财产分割以及其他的法律问题,中心邀请了法庭的有关专业人士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的知识讲座,为老年人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律教育课;结合“3•15”消费者权利保护日以及全国消防宣传周中心都组织安排了相应的知识讲座和宣传。这些活动和内容都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为创建和谐社区乃至创建和谐社会出了一份力。事实证明,社区老年学校在有关党的政策宣讲、法制法规的普及方面是大有可为的,并且也深受老年人喜爱和重视。

4.2有关养生保健、心理卫生、科普宣传等促进健康的教育

由于老年人年岁已高,身体机能的退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健康和心理问题,养生保健自然也成为他们极为关注和重视的重点内容之一。健康的身体也是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为此,中心把提高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放在了老年学校的教学内容的首要位置,每学期都邀请相关卫生医疗部门的专业人士来进行医疗保健、休闲养生方面的专业讲座和科普宣传,从卫生常识、饮食起居到疾病防治、养身保健、心理卫生等方面分门别类的讲解,并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咨询解答,为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不断地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做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中心还根据老年人的自身状况和本地特点,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开发老年社区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课程与读本,丰富老年学校的教育资源。通过这些休闲养身、健身运动等方面的知识读本,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认识,不仅让他们理解健康的理念和方法,而且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不仅满足了老年人学习向上的需要,同时也满足老年人怡情养性的需要,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自身的心理、生理健康水平。

4.3有关因地制宜,结合乡土风情进行人文历史教育

都说故土难离,人老了更是如此。可他们对着祖祖辈辈生活的家乡还有太多的陌生和认识上的不足,特别是现在的“美丽乡村”建设和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大拆大建既让他们迷惘,也使他们对明天充满向往。为了使他们更好的记忆和认识这片故土,我们特意安排组织了《话说五朵金花》《美丽马场山》以及其他有关乡土知识讲座和风土民俗、中国传统节日等方面的授课,对老年人进行相关人文历史、风土乡情及历史变革的讲授,进一步提升了老年人的人文素养,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推动了老年人精神文明建设,为和谐社区的建设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4.4积极开展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发展的文体活动

老年人无需为学历、就业等问题而劳心费力,而是为丰富业余晚年生活、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学习,所以除了讲的知识要尽量对他们的口味,使他们感到实用有效之外,还应该通过各种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来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中心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喜好,成立了戏曲小组、老年门球队等活动小组,并为此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迎重阳戏曲演唱会、区老年门球比赛、钓鱼比赛、掼蛋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受到了全体老年学员的极大欢迎,也使老年人“展示自我,服务社会”的愿望得以充分展示。每学期中心还结合季节和本地区实际带领老年学员走出去,让他们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金秋十月,中心组织老年学员参观展;江宁区正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中心带领老年人开展“魅力江宁行”;在南京江宁秣陵无线谷,老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高科技网络时代。通过以上这些“有人气、接地气”活动的开展,使老人们走出了家门、校门,走向了社会,亲近了自然。大家在一起,不但看到了家乡和社会的变化,锻炼了身体、开阔了视野、舒展了情怀、丰富了知识,而且在活动中交流了感情,增进了友谊,进一步达到了提高老人们生活质量的目的。根据老年人自身实际情况,因时制宜地开展讲座、活动,老年人在老年学校的学习中不仅学到知识,掌握健康养生之道,还提高了老年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增长了知识、丰富了生活;在学习过程中老年人不仅陶冶了情操、增进了健康,还实现了自我展示、服务了社会,而且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与合作,结交了朋友,增进团结与友谊,在学习中提升了自我价值。

5结语

总之,农村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老年教育的主要力量,社区教育中心必须深刻认识到抓好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村老年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进一步做好老年教育工作,为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美好、幸福、和谐的新农村,做出应有的贡献。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6篇

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一定要从“没有农村老年教育是不完整的终身教育,没有农村老年人参与不可能建设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高度,把重视农村老年教育,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结合起来;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牡丹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现代文明,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结合起来。把“网络课堂”和农村老年人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所期所盼联系起来,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村老年人的根本利益联系起来。许多基层党员干部说,有了“网络课堂”,农村老年人才能不被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抛下;才不会在“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中被落下。既缓解了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又减轻了子女负担和社会压力。这件得民心的大事,再苦再累再难,我们也一定想方设法办实办好。

量化目标,突出建设重点

我们经过考察论证,从实际出发,制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2012年,《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全面开通,全市859个村收视网点基本实现全覆盖,有30%的老年人参加学习活动;第二步,到2016年,实现村级老年学校和收视点深度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有50%的老年人参与学习活动;第三步,到2020年,建党100周年前夕,抓薄弱,促平衡,实现“四率”(村级老年学校收视点覆盖率、区域均衡发展率、老年人收视率及满意率)全面提高,尽量让有学习愿望和能力的老年人都获得相应的学习机会。为此,我们着力抓好四件事:一是着力抓好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继2008年全市投入1585万元建设、完善、升级四级网络平台,2010年又全面建设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建设了“红杉树”视频直播系统、远程寻呼系统和远程教育网站,为终端站点配齐了“五大件”(电脑、投影仪、打印机、摄像头和音响),实现了全市村级远程教育终端站点设备高标准全覆盖。通过对站点管理人员网上技能培训和考核,分档次兑现补贴,靠制度严格管理,确保网络平台安全、清朗、便捷、流畅。二是着力抓好课件研发推广体系建设。选课设课,要坚持引导老年人跟上时代、提高素质、参与社会的原则。既考虑个人情趣爱好满足精神需求,又要摸索“发家致富”过日子的生财之道。不管选什么课,都要有与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和当家品种紧密相连的农业生产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多设“快餐”、“自助餐”、“家常饭”,少开“大餐”、“套餐”和“西餐”。为了适应教学需求,我们还开发了本土课件。市委组织部部长葛民亲自出面协调,共筹措资金20多万元,为我校先后购置非线编辑机一台,摄像机2台,光盘打印机一台,建成了非线编辑室,承担远程教育课件的采、编、制、传工作。三年来,共制作教学课件和专题片27部,还录制了两届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员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农村网络春晚》,深受全市农村老百姓喜爱。第三,推广应用。除了绘制网络操作流程图发到收视点,还将制好的课件,按全年网络课堂教学计划适时上传“牡丹江先锋网”和“牡丹江老年大学网”,同时刻成光盘发给县(市)老年大学备用。林口县植场村初明华,患类风湿病20多年,胳膊疆直连饭菜都送不到嘴里。村里开了“网络课堂”播放健身舞“小电影”,她让老伴背着去,先是一边听一边看,慢慢跟着比划,渐渐地胳膊腿能伸直了,现在,一天去三趟学健身舞,生活已能完全自理了。穆棱市钟山村王玉财,62岁的他除了种地还养猪,开始没经验,在老年学校学习科学养猪方法后,他成了行家,现在生猪年存栏量200头,出栏500多头,毛收入达百万,成了远近出名的养猪专业户。三是着力抓好收视点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收视点基本做到了“七有”:有年度授课和活动计划;有学习用的教室课桌椅和活动用的广场及音响;有学习活动参加人员名册;有信息收集反馈记录;有专(兼)职服务管理人员;有简约实用的制度;有校牌标识。四是着力抓好多元投入机制建设。经济实力较强的富裕村,由村集体按老年人数给学校拨款,多则人均千元少则百元;大多数村实行划拨机动地给学校经营或由学校转包,收益归学校;“老、少、边、贫”村,享受上级业务部门帮扶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有“以奖,以建,以物”以及进城出国创业务工赚大钱的子女资助学校孝敬长辈。我们及时总结了穆棱市“第一书记包村带校”、宁安市“敬老帮校”等经验,保证了农村老年学校办学经费成为“一池活水”。

强化责任,推进工作落实

市、县老年大学是办好农村老年远程教育的责任主体。我们对全市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发展、老年学校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督促检查、协调反馈、示范带动”负全面直接具体责任。建立健全了“工作指导到片,服务到村,落实到校,普惠到人”逐级分工负责的工作推进机制。挑选“三人”群体。即在村里有威信,敢负责,兴教办学的带头人,也称德人;有爱心,懂教学(技术),操控网络讲课的明白人,也称贤人;有专长,能张罗,组织活动的热心人,也称能人。“三人”群体办网络课堂,是我们最直接,最有效,最得力,最可靠的帮手。三是建立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我们和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一起选定了29个农村老年远程教育工作联系点,实行“选派大学生村官,订阅《老年教育》‘套餐’,建立直通直联方式”等重点支持,逐步把这批联系点办成“先行先试,立标打样,幅射带动,信息反馈”老年远程教育工作的示范点。牡丹江市老年远程教育工作与先进地区还有一定差距。我们不会辜负领导希望,继续努力办好“没有围墙的老年学校”。争取尽快把市县两级老年大学建成“课件研发与推广中心,实验区工作指导中心,科研和信息服务中心”。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农村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

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素质偏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人力和资源缺乏等制约因素,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1]。而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状态、人口老龄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菲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增加,老人们需要护理人员给予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期望通过护理干预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2]。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倡导老年人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年~2013年对本社区≥65岁的约7500名老年人进行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其中男4388人,女3112人,年龄65~80岁,平均71岁。

2 健康教育的过程

2.1宣教前的准备工作

2.1.1确定宣教的对象 一般每次宣教活动组织30名左右有一定的理解、接受能力的老年人。

2.1.2选择宣教的地点 以靠近老年人居住地的老年活动中心为宜,要求光线明亮、交通方便、地面平整、环境整洁安静、有空调、卫生间、开水设施,利于老年人活动。

2.1.3确定宣教的内容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需求,选择1~2个方面的内容。

2.1.4选择宣教的方式 通过评估他们的一般情况,如听、看、说、认知,来选择方式,有张贴宣传画、讲座、讨论会、放映幻灯片、录像、VCD等。

2.1.5确定宣教人员 根据宣教内容确定宣教人员,可以是专门做宣教工作的人员,或是在某一方面有经验且具有亲和力的临床医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还可以请上级专家。

2.1.6宣教时间的安排 以下午14:00~16:00点为主,活动大约进行1~2h/次,每2个月进行1次,保证本社区每个行政村的老年人每年健康教育达到6次。宣教前将时间、地点通知到每一个宣教对象。

2.2进行宣教活动

2.2.1语言 由于老年人的听、说、看、反应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所以尽量 使用老年人易懂的方言,结合普通话,将医学知识深入浅出的阐述。

2.2.2语速 尽量用慢语速进行宣教,极力反对说教式演讲。

2.2.3动作 在宣教过程中配合躯体语言和行为语言,调动老年人的兴趣,使老年人对所讲的内容留下深刻的认识。

2.2.4观察 在活动中观察老年人对知识的认知反应,察言观色,对老年人有疑问或有争论的知识点应仔细讲解。尊重老年人,让每一个老年人在活动中都有参与讨论、发表言论的机会。

2.3宣教后的后续工作

2.3.1检测宣教效果 通过活动中的提问、活动后的小测试,直接收集老年人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老年人的生活、行为是否采纳正确的生活行为方式,间接地了解学习效果。

2.3.2听取反馈意见 听取老年人对活动安排的意见,如宣教内容是否合适、宣教人员是否宣教到位、宣教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等的。

2.3.3记录 将每次活动的所有内容都记录在册,作为宣教工作的存根,也为以后的宣教工作提供参考,利于健康教育的有序发展。

3 结果

通过2010~2013年的宣教活动的开展,本社区的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达到了≥85%,行为知晓率达到了≥80%,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2%,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 结论

综上所述,开展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活动对促进健康、降低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容.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08.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挑战,现状,问题,对策

党中央五中、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决好“三农”问题。给我们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发出了新的战斗号召。新农村必须有新农民。农民需要“转型”。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转型快。而农村中老人反应慢、因循守旧、陋习多。如何提高老人素质,跟上新农村新农民转型步伐。这是对农村成人教育工作者新的挑战,任务艰巨而光荣。

1.农村中老人文化现状及原因

中国有九亿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3.4%。其中文盲、半文盲占14%,小学文化占42.1%。文盲、半文盲、小学及其以下水平占56%。这56%其实就是农村中的老人。形成农村中文化水平低的原因。

1.1 解放前,农村贫穷落后,十里八乡没学校。即使有一所两所学校,也是地主子女上得起,致使农民子女是文盲。

1.2 解放后,教育发展慢,农民思想落后。在农村,识字与不识字一个样。党和政府虽然重视教育,但由于刚解放,经济薄弱,甚至连教员都没有。根据当时情况与实际,办识字班、扫盲班、夜校,所以这时的适龄人只能是文盲半文盲。

1.3 现60岁左右的人,小时候上学晚。十多岁上学比较普遍,即使上学了,到了十五六岁也就是三四年级,即1958年左右。1958年是,年龄大了又下放农村支援农业,所以这一部分小学没毕业。

1.4 到了六十年代初,是三年自然灾害。饭都吃不饱,又交不起学费。当时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上学真是活受罪,砸锅卖铁交学费”,小学中途退学、辍学不计其数。这部分人小学没毕业。

1.5 国家办学能力低,升入初中比例小。95%没机会升入初中。这部分人只能是小学毕业。

1.6 农村中,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孩从上小学入学率就低。即使有个别上学,中途又退学。这部分占农村女孩的百分之七八十。所以是文盲、半文盲。

1.7 现60岁左右的人,文盲半文盲、小学毕业以后的教育机会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社会、家庭所累。这些人文化水平仍然停留在原来基础上。

2.现时农村老人的生活现状

2.1 在改革开放、奔小康的大好形式下,农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子女的老人进了敬老院,安享晚年。

2.2 有子女的,做爷爷、当奶奶,而这部分人的子女都不少。没计划的生育多子女并不一定多福。给这个儿子带孩子,又给那个儿子带孩子。给大儿子农活帮忙,又得给二儿子农活帮忙。这个时间长,那个时间短。帮忙多与少,造成儿女有意见。打公骂婆常有发生,给予老人物质经济上的惩罚屡见不鲜。致使这一部分,离奔小康的水平差的很远。

2.3 现时农村中青年人,有的素质并不高,高的只是他们吃好、住好、穿好,向高水平看齐。认为老人是生活上的负担,或者是子女中间互相攀比,孝敬父母的多与少。这部分老人生活水平低。

2.4 给子女盖房、娶妻生子、借钱贷款,子女婚后还债不管,这一部分老人,现时只是温饱。

2.5 子女考上大学的,培养出来的,已经倾尽所有。有的恐怕还欠债。大学毕业了,又到了谈婚论嫁年龄。买房子,现在的房价又直线上涨。这部分老人生活不富裕。

2.6 孝敬功满的,指老人的父母已去世,子女已婚嫁完成的。不用盖房的,田里种的粮食够吃的,农村又不收费不交税。向子女伸手要点零用钱,闲时打麻将。有时还带彩的(指)无所事事。人生观,价值观错位,生活乏味。

3.现时老人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惯

3.1 现时的老人,不管是哪类人当中,95%生活在新农村小康水平以下,只能是温饱。但他们和以前的生活相比,知足了。对党的开放政策,举双手赞成。特别是对党中央对“三农”的重视,更是感激的不得了,甚至编上了顺口溜:“农民种田不交税,开天辟地第一回,小孩上学不交费,不用砸锅卖铁交学费,生活困难有低保,生病住院有医保”。党的政策实在好,孰不知,现在他们的生活水平离小康还差的很远。思想滞后,不求进取,得过且过。

3.2 由于过去农村的贫穷滞后,他们仍是处在过去的农民习惯。一年四季有三季(夏季除外),不洗澡的多,洗澡的少;穿带补丁的衣服不多,勤洗勤换的少;喝酒吃烟的多,注意健康的少;随地吐痰的多,讲究卫生的少;满嘴黄牙没牙的多,早晚刷牙的少;指甲长满污垢的多,常剪指甲的少;吃喝拉撒不洗手的多,饭前便后洗手的少;满嘴粗话的多,文明礼貌的少;相信迷信的多,相信科学的少;过分溺爱孙辈的多,科学教育孙辈的少;疾病缠身的多,身体健康的少;男女孤身的多,夫妻双方健在的少;孤男寡女的多,花开二度的少;农闲打麻将、打扑克的多,注重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少;因循守旧愚昧无知的多,更新观念,开拓进取、素质提高的少。总之一句话,不符合新农村生活的多,跟上党的发展步伐的少。

4.存在问题

4.1 老年教育:行政参与的力度不够,没有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4.2 经费问题没有着落、软硬件不达标,有的村镇虽然有老年活动室,但无活动器材。报章杂志有名无实。聋子耳朵摆设。检查一来开开门,检查一走锁起来。

4.3 老人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温饱而知足,过一天是一天,得过且过。

5.对策

5.1 各级行政领导,必须加大参与力度。把它列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5.2 列入财政预算,政府拨款,单位赞助为补充等。

5.3 文化站与成教结合,设施共享机制,同抓共管。

5.4 有条件搜村队应独门独院,成立老年学校,室内有桌椅条凳,报章杂志,文艺活动器材。院内风景优美,有花有树,有体育器材等。

5.5 有条件配备太阳能浴室,随时让老人洗澡。

5.6 各村卫生室定期为老人免费检查身体。

5.7 学校配备专人负责与有关部门联系,进行法制、科技、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进行文化娱乐等指导。

5.8 定期组织老人旅游,开阔老人视野,陶冶老人情操,热爱生活。清除那些自卑、消极心理素质,科学养身。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9篇

一、老年教育是解决农村老龄人口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沿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达,农村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外出务工或经商,在家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和儿童。据资料显示,荣昌县仁义镇人口56291人,60岁以上老龄人口8267人,占该镇人口比例的14.69%,而该镇老年大学(学校)学员有3516人,仅占到该镇农村老龄人口的42.5%。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农村已相当突出,而老年大学(学校)也只吸纳了部分老年人,其余的大部分老年人则没有接受到老年教育。农村老年人体力的缺乏、经济的困难、与外界联系的封闭、内心的孤独等心理、社会问题逐渐积累将形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农村60岁以上的老年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事物、社会的认知往往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文化、科技、知识、法律等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更是匮乏。这往往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连带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某村一68岁老汉,在自家田地里种植罂粟。当公安人员逮捕他时,他竟然不知道种植罂粟是犯罪行为。尽管他缺少法律意识,仍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被判刑3年。因儿女都在外打工,他老伴一人留在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又无人照顾,现已患病常年卧床不起。如果农村老年人懂法,有基本的法律常识,相信不会有这样的悲剧发生。

农村老龄人口问题涉及到一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已逐渐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如何解决当前业已存在并日益加剧的老龄问题,中央提出了“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24字工作目标。老年教育涉及老年人的精神领域,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终身教育越来越普及的今天,切实开展老年教育是解决农村日益严重的老龄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首先,开展老年教育可以让农村老年人走出封闭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排解孤独和空虚,接受各种新信息、新观念,学习有利于生产生活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发挥余热。老年人本就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有了新知识、新文化的充实,将使他们继续创造财富,改善农村老年人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其次,老年人在老年大学(学校)学习知识,学唱歌,学跳舞等课目,再加以他们宝贵的社会和人生各方面的经验,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尤其是对留守儿童的培养和教育将起到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老少同乐。

综上所述,开展老年教育是解决农村老龄人口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

二、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农村老年教育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就目前而言,各级领导对老年教育的重视度是不够的。绝大多数领导重视的是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对教育的关注较弱。即使部分领导对老年教育投入了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在城市和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上也是不均衡的。对于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度远不及城市、县城老年教育的重视,部分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及形象在于城区的经济建设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而忽略了农村人口的精神面貌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农村经济本就相对落后,条件相对较差,上级领导重视不够,农村老年教育很难发展,起到实效。另一方面是农村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绝大多数老年人有“老了老了就无用了,只有等死了”的消极思想,认为教育、学习是孩子们年轻一代人的事情,他们的观念陈旧,思想封闭,不愿意、不敢、不会接受新鲜事物,没有认识到老年教育对他们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

(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对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的投入从整体上与过去相比,虽有明显提高,但是经费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农村老年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政府投入的经费明显偏低,二是社会投入极少,三是城乡老年学校之间投入的经费差距悬殊。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经费严重投入不足,除了受经济不发达因素影响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识、态度和感情问题。普遍观念是认为人的教育,小学、中学、大学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将影响人的一生,而老年教育则是可有可无,没有必要花太多钱在老年教育身上。

(三)教育场地严重不足

老年教育场地问题,一直是制约老年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而因农村经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村老年教育的场地严重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县级以上老年大学大多有专门的学习室,活动室,配备也齐全,有音响、电视、有乒乓台,篮球场等。而农村教育场地则大多因陋就简,利用村(社区)阵地、闲置房屋作为教学场所,尤其是村级老年学校,通常没有专门的活动室和学习室,体育器材、学习器材也缺乏。

(四)师资队伍不足

农村老年教育的老师都是兼职的,所掌握的知识面有限,所传授的知识也就很有限,往往达不到开办老年学校的目的和宗旨。知识面丰富,多才多艺的老年人大多汇集在镇老年大学、县老年大学,真正深入到村、社区的很少,导致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严重不足。

(五)没有规范的专业教材

农村老年学校的课目设置丰富,有体育活动,唱歌,跳舞,时事政治、经济、健康常识、法律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但是,在农村老年学校,却没有规范的专业教材,老师讲课比较吃力,学员的接受能力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因为农村老年学校的老师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没有专业的教材,授课的知识有可能出现偏差或失误。

三、对农村老年教育开展的建议

(一)提高对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视度

要使农村老年教育事业取得更好的成绩,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和得到领导的重视。各级领导要从发展老龄事业的高度的战略高度,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高度,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安定团结大局的高度来提高各级领导对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的重视,并广泛宣传和发动,教育广大农村老年人充分认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益性,从整体上提高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二)加大对农村老年教育经费的投入

各级领导在充分认识到农村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后,应从实际出发,适当增加对农村老年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各级的资金投入提出一个基本的要求和监督,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可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同时广泛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积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如大型企业、民间团体、民间组织等对农村老年教育捐款捐物,以推动农村老年教育事业全面、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三)整合资源,缓解场地不足瓶颈

从当前农村老年教育现状来看,场地问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要妥善解决场地不足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尽量整合资源,利用有限资源,缓解场地不足的瓶颈问题。基层老年学校的建设可与镇文化活动站、学校体育场地结合起来,与社区老年学校活动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农村老年学校可与村居两委会学习活动室、新农村文化活动室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村上、镇上的闲置房屋可以充分利用起来改做为老年学校或者老年人活动中心或活动室,部分村小合并后腾空的校舍更是很好的资源。在整合资源中,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应从农村老年教育的实际困难出发,尽量整合资源,无偿提供场地,帮助解决场地问题。

(四)加强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老年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关系着农村老年教育的质量和实质效果如何。为加强农村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应重点聘请一些知识丰富、能够教学的老师、志愿者,从不同层次充实农村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笔者建议国家教育部能否增设针对老年教育的师范专业,也纳入国家事业单位编制。有了专门、系统、规范的师资队伍,这样老年大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还应从法律上进一步给予老年教育法律保障。

(五)尽快编撰适合农村老年学校学习的专业教材

搞好教材建设,是办好老年学校教育的基本建设,是提高教育水平、教育质量的基本条件。尤其是对于农村的老年人来说,有了书本、教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认为,有关部门在编写老年教育相关教材时,应照顾到农村老年教育的实际情况,尽量编写部分适合农村老年教育使用的专业教材,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内容上通俗易懂。

农村老年教育范文第10篇

1.1家庭经济能力和知识文化水平

部分农村老年人的家庭经济能力比较差,能够解决好一日三餐的温饱就满足了。老年人生病时往往只会到附近的小诊所随便抓点药吃吃,能治好相关的症状就意味着恢复健康。农村老年人的知识文化水平也比较低,极少部分老人能够接触到健康教育。普遍的农村老年人素质比较低,性子急躁,不愿意接受体检护士对其身体状况的再三询问,并对此常常表现出不耐烦。

1.2农村的乡县级医院的体检配置低

农村比较闭塞,且交通不便利,缺乏比较专业的高能力的医护人才,体检护士的健康知识储备往往不够应对农村老年人的体检状况,指导老年人健康生活的护士更是少之又少。护士对老年人健康教育不够规范科学,其健康知识能力知识不能够满足实际需要。乡镇医院虽说会实行免费体检政策,但是多数医院服务态度恶劣,老年人对免费体检服务大体感到不满意。

2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人体检态度的影响

2.1健康教育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社会教育来加强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使老年人能够意识潜在的危害健康疾病的危险性,从而能够主动采取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生活,从源头上来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爆发,增强相关的体育锻炼,从而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提高。通过健康教育,农村老年人能够意识到哪些生活方式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可以加强,哪些是不利于身体健康的,应该及时改正过来。

2.2健康教育有利于农村老年人树立健康意识

健康教育有利于农村老人健康类知识水平的提升,意识到健康对自己的重要性,自觉地维护自己的健康,意识到非正常死亡疾病的存在和潜在疾病对自己生命的威胁,提高定期体检的意识。还有利于农村老年人摒弃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改正不良且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意识,形成健康观念,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3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农村老年人体检意识的有效措施

3.1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提高农村老年人体检率

在农村,可在不同的宣传橱窗和宣传栏上,依据一年四季的节气的变化,疾病的不同,适当地更新一些关于疾病的介绍,疾病的危害和有效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文化宣传,因为农村老人大体上识字不多,可采用图片形式来对老人讲述疾病的危害,吸引老人对宣传栏的注意力,更进一步地增强老人对具体疾病的详细了解。村干部可在某些时间段,在农村老人活动室内播放一些关于疾病预防和疾病治疗的影片,提高老人对疾病的理解,从而提高老人的健康意识和定期体检的意识,减少非正常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

3.2改善乡镇医疗诊所的设施环境,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

乡镇医疗诊所要定期指派相关的专业人员下乡到农村去,为农村老人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宣传农村老年人免费体检的信息,使老年人知道免费体检政策。乡镇医疗诊所要向上级反应,争取得到上级同意拨款改进医疗设备,提高医疗设备水平。培养一批知识水平比较高且医学能力强的医护人员,提高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增添医院里的体检项目,以确保能够满足老年人的体检需要,能够及时对老人的健康状况作出反馈,并对健康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注意对体检环境的改善,在体检处的宣传栏上可增添一些体检流程介绍,放置一些老人随手可取的宣传手册,在体检等候大厅里还可以循环播放体检宣传影像和广播。

3.3政府要加强保健重要性宣传,加大免费体检的经费开拨

农村老年人由于经济知识水平比较低等原因,对健康保健意识比较薄弱,他们很难理解政府为什么会给他们进行免费体检,这也是导致农村老年人体检态度冷淡的原因。为此,政府有必要通过地方电视台,政府乡道广播对健康保健教育知识的宣传,阐述健康保健的重要性,加强对免费体检政策的宣传,以此来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体检意识,增加农村老年人参加体检的积极性。

4结语

农村老年人由于体检率比较低,许多疾病不能及时排查出来,导致疾病爆发,耗费大量的金钱和物力。因此,要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农村老年人的健康保健意识,从而提高农村老年人的体检率,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

上一篇:法制条例范文 下一篇:土地管理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