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发展意见范文

时间:2023-03-13 18:30:50

农村发展意见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1篇

一、注重机制创新,不断探索增强党的先进性的有效途径

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该县在近年来的发展党员工作,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该县发现农村发展党员工作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的支部发展党员暗箱操作,透明度不高;有的干部从狭隘的个人利益出发,在本家族、亲支近派中发展党员,搞家天下;有的怕丢位子,有意压制优秀青年入党或干脆不发展党员。县委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转变机制入手,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参与到发展党员工作中来,**年,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实行农村发展党员公示制的意见》。从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吸收预备党员,到预备党员转正,全过程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这一做法很快在中组部信息刊物上登载。

第二阶段,实施“公推公评公示”。该县发展党员公示制实行一段时间后,其局限性开始显现出来。特别是**年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当选村委会成员的一半以上不是党员。该县从这一事实中又一次受到了启发:发展党员工作必须拓宽视野,向前延伸,改变只有申请才培养的做法,变“等米下锅为找米下锅”。从**年起,该县重点实施了“公推公评公示”的做法。“公推”就是组织村民公开推荐优秀青年。一开始,主要采取党员、群众代表投票的形式推荐。经过一段实践看,一些被推荐上来的人选素质仍然不是最高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村民代表是在村干部的干预下当选的,其代表性并不强。于是,该县逐步把群众代表推荐过渡为以农户为单位、设立流动票箱、群众无记名投票的形式进行“海推”。这种形式不仅给群众以权力,也给干部以解脱。林头屯乡一位村党支部书记说:“应该发展谁入党,我们看得再准,也不如群众看得准,公开民主推荐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最直接、最快捷的了解谁具备党员条件的途径。”“公评”就是把群众公认度较高且主动递交入党申请的人选,提交党员大会评议,按不低于20%的差额比例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截至目前,该县分别在**年、**年和**年先后3次在全县范围内农户为单位、设立流动票箱、群众无记名投票的形式共公开推荐农村非党优秀青年17500多名,先后有13200多人递交入党申请书,9500多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7100多人。

第三阶段,推进“三个培养”。“三个代表”思想提出后,该县一直在探讨,吸收什么样的人入党,才符合“三个代表”要求。该县在认真研究分析已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中的优秀致富能手培养成干部的“三个培养”战略,这一做法受到省市充分肯定,现已推广到全国。

第四阶段,推行“五个同步”。**县重视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方面的优秀人才入党。**年,该县县委又提出农村发展党员“五个同步”,作为“三个培养”的补充,制定下发了《关于农村发展党员实施“五个同步”的意见》。“五个同步”即:农村发展党员与致富能手成长同步、与村委会换届选举同步、与大中专及高中学生毕业同步、与复员军人退伍同步、与企业职工进厂同步。在发展致富能手入党的同时,该县充分运用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成果,把换届选举中当选的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落选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纳入视野,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军人退伍、农民进厂后,各基层党组织立即明确专人进行联系,实施连续教育,不出现培养真空。

二、完善配套措施,构筑系统的发展党员质量保障体系,保证新发展党员的先进性

该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时代性、规律性、创造性相统一,着重把握三个关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三个关键:一是群众由无权变有权。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因此,在机制创新的过程中,该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群众公认作为一把硬尺子,真正赋予群众在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公开推选优秀青年中,一位群众在投票后激动地说:“过去发展党员,发展谁不发展谁群众不知道,现在我们这些普通群众也能投上一票,这样发展的党员我心服口服。”二是乡镇党委由被动变主动。过去发展党员一般是支部报人选,乡镇审批。由于乡镇党委不知道哪个村谁最优秀,审批时比较被动,质量也就无从保证。为此,该县在群众推荐后,按村规模大小,对进入本村前5名或前10名的优秀青年,由乡镇党委集中统一培训,有入党愿望的向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分别递交入党申请书,这就使乡镇党委直接掌握了农村优秀青年队伍状况,争取了主动。三是培养形式由单一变为多元。过去,发展对象的培养工作全部由村支部负责,培养不培养和怎么培养连乡镇都很少过问,培养有时流于形式。该县对入党积极分子采取了县直部门对口帮扶、乡镇干部逐人联系、村内党员与致富能手结对互助的立体培养方式,力求在支持中培养他们对党的感情,在帮助中让他们感受党组织的温暖;同时,用他们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具体表现,检验其政治思想觉悟。

两个关系。一是党员标准与能人标准的关系。该县提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有人担心可能导致“唯富是举”。针对这个问题,县委明确提出四条标准:政治进步是前提,自己致富能力高是基础,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是关键,群众公认是根本。各基层党组织认真按这四条标准衡量,严格落实“公推公评公示”,有效地避免了“唯富是举”。二是处理好群众意愿与党内决定的关系。在发展党员中,党员大会的最终决定权必须得到尊重。但个别村由于受家族、派性的干扰,群众意愿和党内意见可能出现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导致群众推荐出的优秀青年,无法确定为发展对象。对此,**年该县打破了按行政村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格局,针对农村村多、村小、村穷,村官难选、村民难富的实际,实施了农村“两个联建”(农村党支部联建、村委会联建),将全县750个村联建成420个,联建后每个建制村党员人数大幅增加,这就使过去家族、派性干扰发展党员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该县坚持把农村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这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也为农村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铺平了道路。鸦鸿桥镇一名养猪能手得到全村近90%户的推荐,但因村内派性问题,却不能经党员大会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该镇在养猪协会单独建立党支部后,由于这名养猪能手恰好是协会会员,便顺利地被确定为发展对象。

三、形式服从内容,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

该县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所做的一切探索和实践,其着眼点在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而落脚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增强了党的先进性。**年以来,全县从优秀致富能手、村委会成员、回村复员军人、大中专及高中毕业生和企业中发展党员1906名,其中35岁以下的占65%,高中以上文化的占45%,同比提高了8.3和10.1个百分点。现有入党积极分子中致富能手达到2722人,占农村入党积极分子总数的81.1%。**年在第七次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全县新建的201个联建村党支部494名班子成员中,勤劳守法致富、热心为民服务、得到群众拥护的优秀人才395名,占80%;201名联建村党支部书记中,优秀人才188名,占93.5%。1555名党员进入了村委会,占村委会成员总数的71.6%,比第六次村委会换届提高了23.2个百分点。同时,有1896名在群众公开民主推荐中脱颖而出的优秀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占村委会成员的87.3%。

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特色蔬菜、瘦肉型猪、园林花卉、中草药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大龙型产业。在这些产业的形成过程中,党员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共建立起党员示范基地413个。孙各庄村党员致富能手张宝林,拥有十几年的养猪经验,建起了存栏2万头的养猪场和1个二元种猪繁殖场。富裕起来的张宝林想的是让乡亲们也尽快富起来,他积极创办了**县瘦肉型猪产业协会,吸收会员323名,遍及全县9个乡镇,对26户进行了帮扶,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5万元,赊放母猪285头,饲料30吨,累计为会员销售生猪80万头,帮助他们通过养猪走上了致富路。现在已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为本镇乃至全县养猪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年,张宝林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仅去年以来,该县党员新建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就达85个,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2篇

一、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延伸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具体行动。各级各部门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作为落实“重发展、促民生、保稳定”的重大举措,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二、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坚持规划先行,尊重农民意愿,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房在哪里建、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走”等问题,积极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自然人文特色彰显的农村新社区。

(二)目标任务。

到2012年,全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目标任务是:

1、基本完成农村低保标准(20*年)150%以下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2009-2012年,全区完成农村低保标准(20*年)150%以下的970户以上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任务,其中2009年完成280户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任务。

2、基本满足农民正常的住房改造建设需求。2009-2012年,全区改造建设农村住房11000户。

3、基本形成方便生产生活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统筹安排,配套建设村庄供水、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4、基本实现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新增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土地总量增减平衡有余,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有所下降,2009-2012年,全区完成建设用地复垦740亩,其中2009年完成148亩。

三、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建设的原则。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和我区实际情况,完善《*市*区村庄布局规划》,科学合理确定农村居住点数量、布局和规模。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结合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到2010年底全区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机遇,做好村庄建设规划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调整好新农村建设用地,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稳定性。城建部门要认真研究、设计、推广多套体现农村山水特色、田园风光、生态韵味、不同户型的新型农民住宅适用方案,免费提供农民选择使用。

(二)坚持农民自愿,实事求是的原则。农民是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投资主体、实施主体、受益主体,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机制的作用,通过“村规民约”等有效形式,发扬民主,集中民意。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搞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坚决杜绝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搞成“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三)坚持严格管理,节约用地的原则。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引导农民合理用地,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鼓励农民建公寓式住宅,降低农民建房成本。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政策,充分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和耕地。积极探索宅基地管理机制、退出机制和流转机制,推广应用节地节能型农村建房模式,提高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四)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要全面整合项目资源,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村庄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饮用水改造、下山脱贫和“绿化*”活动等民生工程结合起来,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注重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继承和发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传统,努力实现改造与保护的“双赢”。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要按照“合并小型村、缩减自然村、整治空心村、搬迁高山村、保护特色村、做强中心村”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

(一)对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要引导其按照城镇社区建设的要求,进行统一集中改造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实施社区化管理服务。

(二)对村庄布局规划中确定集聚发展的中心村,要引导其按照农村社区建设标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改造、统一建设集中住宅区。科学合理地划分村庄布局功能,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改造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村庄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的有机结合,通过逐步过渡、置换等办法,引导合并迁建邻近村庄,促进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和集聚发展,加快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

(三)对村庄布局规划中确定的保留村,应结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和人居环境改善,适度推进住房改造建设。在住房改造建设过程中,保留原结构较好和布局合理的房屋,拆除违法建筑或零星旧房,通过改建、扩建、翻建、新建等多种方式,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对空心村较严重,规模较大,全拆全建有难度的村,可以实行“逐步拆建”。

(四)对村庄布局规划中明确要求搬迁合并的村庄,要积极引导农户到城镇和中心村购房建房,或按规划要求整村搬迁至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停止原有村庄批地建房。对一时无法实施异地搬迁的村庄,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控制建房层数,减少建房投入,控制搬迁成本。有灾害避险的村庄,必须实施异地搬迁。

(五)对需要保护的村落和建筑,制定保护和修缮的具体措施。继承并保护民俗文化,保护和修缮有文物价值、历史价值的建筑及村落。通过住房改造建设工程,积极创建历史文化、名人故居、绿化生态、少数民族等一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特色村。

农村住房改造建设要严格执行农村住房建设标准和规范,严格控制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面积和农村住房建筑面积,加强农村分户建房的规范和引导。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申报制度,并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五、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政策保障

(一)鼓励农民拆除危旧房、闲置房(以下简称旧房),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建新房。全区各行政村要建立闲置宅基地管理制度,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经济补偿、宅基地产权置换等办法,确保宅基地收回渠道畅通。收回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和处置,为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打好基础。积极推行宅基地有偿选位方式,为新农村建设筹措资金。对农村住房改造经批准立项的村庄,积极鼓励农民自主拆除,或由村集体收回统一拆除,并实行区级以奖代补政策。对连片拆除旧房占地面积在500-1000平方米的、1001-3000平方米、3001-5000平方米、5001平方米以上的,并利用原有宅基地进行安置建设的,分别给予村集体每平方米40元、50元、60元、80元的奖励。

(二)鼓励建设用地复垦。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要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对适宜复垦耕种的地块,鼓励村集体实施建设用地复垦,积极开展下山移民村原村址的建设用地复垦。经国土部门验收合格的新增建设用地复垦指标,由国土部门进行收储,并根据区政府《关于调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补助资金标准的通知》(抄告单〔2009〕37号),对实施项目所在的乡镇(街道)、村集体进行奖励。经批准立项的农村宅基地复垦项目政策处理款,按新增有效耕地面积每亩补助40000-50000元,由实施乡镇(街道)包干使用;工程款按实计算补助,建设用地(农村宅基地)复垦竣工验收后,对实施乡镇(街道)按新增有效耕地每亩补助工作经费5000元;对土地权属村按新增有效耕地每亩补助工作经费2000元。以上奖励金额主要用于旧房拆除等政策处理和项目工程建设。

(三)加强土地政策扶持。确保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的10%以上指标专项用于村庄整治和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向上争取的农户下山脱贫和地质灾害避险迁建专项指标全部用于农民个人建房,每年取得的宅基地复垦指标优先满足农村住房改造建设需要。各乡镇(街道)可选择若干村作为村镇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单位,在乡级土地利用规划指导下,按照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的原则,明确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耕地保护地块、村庄整治范围和村庄建设用地布局,提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的总体部署。

(四)积极引导山区农民异地搬迁。引导和鼓励山区农民整村搬迁异地安置,对经区政府批准实施整村搬迁的村庄,坚持“一户一宅,先拆后建”的原则,搬迁后原居住地的住房予以拆除,其宅基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并进行宅基地复垦;对整村搬迁村农户不需要新安排建房宅基地,通过异地购买农村住宅、商品房和投亲靠友等方式分散安置的,在拆除旧房后,享受下山脱贫搬迁的补助政策。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小额信贷服务,支持农户住房改造建设。要进一步创新贷款模式和方式,鼓励农民通过林权抵押贷款、联保贷款、存单抵押等形式筹措资金。要根据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实际情况,优化金融服务,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实行利率优惠。积极研究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投融资方式,探索企业化、项目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六)继续实行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户、持有《*市区边缘困难群众求助卡》户、有特殊困难的优抚对象户和特困残疾户及因灾或其它原因造成的特殊困难户,实施住房救助。根据《*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农村特困户住房救助实施意见的通知》(婺区政办〔2006〕13号),其中新建住房,建筑占地面积每平方米补助300元;修缮住房,建筑占地面积每平方米补助40-80元。残疾人贫困户住房救助,按照《关于在全区开展第二期百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安居工程”的实施意见》(金婺残联〔20*〕05号)规定执行。

六、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领导。区成立城乡住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各项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和村级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各单位要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作为改善民生、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抓紧抓实抓好。

(二)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宣传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争取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形成全社会支持配合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深入开展。

(三)强化服务创新。各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强化服务创新,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城建、国土、规划部门要简化农村住房改造和农民建房审批程序,实行“制”、“联合一站式”审批,其它部门(单位)应积极支持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在实施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相关部门要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制定价格的经营服务收费减半征收,严禁强制或变相强制服务收费。加强对中介机构服务性收费的规范和管理,测绘、建筑设计等单位的选择要坚持农民自愿。

(四)强化协调沟通。区城乡住房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实施意见结合本部门职能制定农村住房改造的各项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协调解决农村住房改造中的有关问题,并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各乡镇(街道)负责农村住房改造的组织落实、监督管理等工作,并根据乡镇(街道)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指导本乡镇(街道)农村住房改造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项目实施村应在尊重民意、维护民利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及时向村民公开。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农村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区农村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意见》(皖政〔2007〕77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区农村卫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为重点,以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保障全区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根本。坚持预防为主,实行政府主导,加大投入,逐步建立适应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民医疗保障体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医疗卫生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2011年,在全区农村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卫生人才支撑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目标是:

1、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个乡镇有一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一所合格的卫生室。建立基础设施齐全,人员队伍合理,管理制度健全,具备一定服务能力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2、建立农村医疗初级保障体系。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2008年全区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3、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人才支撑体系。一是促进乡镇卫生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学习与进修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通过大力推进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建立乡村医生继续医学教育学习和培训制度,逐步建立一支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卫生人才队伍。

4、建立初步完善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危害农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以乡镇为单位的国家计划免疫规划“五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80%以上,农村儿童和孕产妇保健覆盖率达到89%以上,农村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8/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24‰以下。

5、通过5年的努力,使全区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达到全市中等以上水平。

二、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三)发挥农村医疗卫生网络的整体功能。建立和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确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区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所是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业务指导中心,承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卫生服务、基层人员的培训及业务指导职责;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预防、康复、保健、健康教育、基本医疗、中医、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服务。承担辖区内公共卫生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任务,负责村级卫生组织的技术指导和村医的培训等;村卫生室主要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转诊服务以及一般康复等工作。

(四)重点加强农村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分级管理,以区、乡、村为主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认真组织实施好省、市民生工程项目,5年内建设2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1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分年度任务为:2007年建成1所乡镇卫生院;2008年建成1所乡镇卫生院、3个村卫生室;2009年建成4个村卫生室;2010建成4个村卫生室;2011年建成4个村卫生室。

(五)发挥中医药在农村医疗服务中的优势作用。加强农村中医药事业建设,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和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5年内为每1所乡镇卫生院培养1名中医临床技术骨干,提高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和技能水平,鼓励农村临床医疗服务人员兼学中医并应用中医药诊疗技术为农民服务。

三、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

(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管理。2008年全区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效缓解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1、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建设与能力建设。区人民政府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建立管理机构,配备必要人员,包括方案制定等运行机制的建设。为2008年全面启动做好充分准备。区财政保证经办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

2、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机制,最大限度的满足参合农民卫生服务需求。一是辖区内建立同等级定点医疗机构统一门槛费,即二级甲等定点医疗机构门槛费不超过300元、乡镇卫生院门槛费不超过100元;二是参合农民可在市辖区内自由选择住居地就近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医疗费用可回到所在合作医疗经办机构,按住院补偿标准给予补偿;三是为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适当提高法定传染病医疗费补偿比率和降低法定传染病补偿门槛费;四是加强全区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区乡二级统一的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

(七)积极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后,医疗救助资金首先资助农村五保户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全部参合资金;对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可视财力状况和筹资规模,代其缴纳个人应负担的部分或全部参合资金。对符合农村医疗救助的大病患者,在按规定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后,个人负担医疗费用仍然过高,造成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由区民政部门再给予一次性定额医疗救助。对重大传染病病人医疗救助与艾滋病病人生活救助,按省、市民生工程有关规定,实行医疗费用或生活费用部分救助。

四、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八)加大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全面普及农村在岗卫生人员中专学历教育,鼓励已经取得执业资格的农村在岗卫生人员按照专业对口原则参加各类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和自学考试,以及各类高等院校举办的相关医学类、药学类专业学历教育。组织实施中央财政补助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轮训乡村卫生机构技术人员。

(九)完善乡镇卫生院“六位一体”功能。按照“派出一支队伍、带好一所医院、服务一方群众、培训一批人才”的工作目标,逐步解决全区农村乡镇卫生院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问题,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六位一体”的功能,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抓好公开招募医药卫生类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十)提高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待遇。通过调整区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安排等途径,初步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待遇,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稳定农村卫生人才队伍。从2008年起,适当提高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在职人员工资的财政差额补助标准,具体办法根据省内有关文件另行制定。从2008年起,对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乡村医生(每建制村1人),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资金来源,省财政补助每人50元,区财政补助每人50元,纳入财政预算。

五、强化农村公共卫生工作

(十一)完善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区级财政根据当地服务人口、公共卫生服务量以及乡镇公共卫生人员数量,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和管理办法,对开展一类疫苗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和控制处理、妇幼保健和爱国卫生等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予以保障、经费保障范围应包括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工资报酬、工资经费、专业队伍培训和劳务补助等。

(十二)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一步强化区、乡、村基层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功能。坚持预防为主方针,提高处理农村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救灾防病的能力,突出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疟疾等危害农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结合爱国卫生运动,重点做好农村地区改水改厕工作。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改变不良习惯,逐步开展农村地区以肿瘤防治为重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十三)着力推进妇幼保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和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完善农村妇幼保健网络,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医疗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积极创建“爱婴医院”,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改善服务环境,为农村产妇提供舒适安全的分娩条件。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切实做好孕产妇系统保健和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

(十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村容整洁”,加大以农村改水改厕和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的工作力度,逐步提高农村自来水和卫生厕所普及率,促进文明村镇建设。继续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和帮助农民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改革完善农村卫生机构管理体制

(十五)深化乡镇卫生院内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乡镇卫生院上划后的各项管理工作。深化乡镇卫生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管理,院长实行公开选拔和任期目标责任制管理。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机制、权责明确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奖惩分明依法管理的监管机制,严禁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

(十六)全面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逐步加强乡、村两级卫生组织的功能,引导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进行联合经营,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协调。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在业务、行政、药品、财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并加强对乡村医生的培训指导。村卫生室要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建设,加强内部管理,对纳入省民生工程建设的村卫生室,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建设和管理。到2010年全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80%以上,形成防、保、医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设施标准、管理规范、服务良好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

六、依法加强农村卫生监督管理

(十七)强化农村卫生监管。区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农村卫生全行业管理和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强化农村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和卫生技术项目等方面的准入管理,加强农村卫生服务质量的管理和监督。重点加强对传染病防治、食品安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管理,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和其它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违法行为。

七、加强对农村卫生工作的领导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4篇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部分流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自有品牌、网络和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社会资源,在农户与生产企业之间建立产品直通车,形成具有邮政特色的农资产品分销的“绿色”通道,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邮政企业在农村积极发展邮政“*”服务网点,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邮政企业加强与农技部门合作,利用邮政“*”服务网点平台宣传、普及、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服务“*”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邮政优势,合理规划,完善布局,加快提升农村邮政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到2012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推进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结合邮政发展特点和农村发展需要,加快研究制订城乡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农村邮政物流布局,切实提高农村邮政服务水平。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邮政局所设置备案和撤并审批制度,优化邮政网络结构和网点功能。国家对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力争在2012年之前全部完成邮政基础设施空白乡镇的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村邮站的建设。

(二)支持邮政进入农资市场。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服务网点可以经营化肥等农资产品。依据《农药管理条例》,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服务网点可以开展农药经营活动,并直接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其中,经营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的,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服务网点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在有效区域内代销其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分装种子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商务部、邮政局支持邮政“*”服务网点拓展经营范围,并逐步建设成集农资、邮政、电信、报刊等多类产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网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农药、种子等农资按“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分类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的,按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项目,在“许可经营项目”中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其他农药的,在“一般经营项目”中登记。对经营分装种子的,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许可的项目,在“许可经营项目”中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托代销种子的,在“一般经营项目”中登记为“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三)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邮政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加配送到户加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新体系,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简化连锁经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手续,省级邮政企业直营门店及其所属的加盟连锁邮政“*”服务网点,可持省级邮政企业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邮政企业所属的加盟连锁邮政“*”服务网点也可由当地邮政企业代为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对符合条件的邮政“*”服务网点给予重点考虑;计划单列市邮政企业可直接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农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对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的商品质量监管,避免对连锁经营企业进行多头和重复检查。

(四)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支持将邮政企业纳入涉农企业范畴,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强农惠农政策。财政部门要支持农村邮政物流网络改造和提升配送能力,县、乡两级邮政局所改造扩建农资配送中心项目,凡符合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可申请该项资金补助。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规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邮政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化肥淡季储备招投标。鼓励邮政储蓄银行积极为实力强、信誉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提供贷款,大力发展农村个人小额贷款,服务“*”,促进农村物流发展。

(五)加强规划引导工作。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各地区要把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邮政“*”服务网点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给予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动。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与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商贸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进城等业务。支持邮政企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农家店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扩大和提高经营网点覆盖范围和农村商品配送能力。鼓励邮政企业与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合作,农业部门要加强对邮政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普及农技知识,提高邮政科技服务“*”的水平。交通运输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发展农资仓储和配送业务。

四、有关要求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协作,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明确实施范围和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加快发展。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邮政物流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措施,简化审批手续,积极扶持农村邮政物流龙头企业,确保取得实效。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5篇

一、发展农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农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战略决策的重要任务。党的*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同志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是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吴仪副总理要求全国旅游行业“以旅促农,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充分依托和利用“三农”资源发展农村旅游,是旅游行业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

(二)发展农村旅游是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实践。农村旅游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使传统农业增添了附加值,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农村旅游推动了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科技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加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农村旅游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使农村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三)发展农村旅游是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发展农村旅游适应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实现了“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效结合,加快了城乡经济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不仅扩大了城镇居民在农村地区的消费,还加快了城市信息、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的流动。

(四)发展农村旅游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主要力量。农村旅游现实和潜在的消费需求都非常旺盛,不仅符合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消费心理,而且有利于开拓农民眼界,增强广大农民的出游实力,成为中国旅游最大的客源市场。农村地区是旅游资源富集区,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极大丰富了旅游产业的供给体系,将成为中国旅游产业的主要支撑。

二、发展农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加快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村旅游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

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相统一。要紧密围绕中央和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发展农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农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

按农村实际和旅游经济规律办事。要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以帮助培育农村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指导各地农村旅游朝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坚持不脱离农民、不脱离乡土、不脱离当地资源条件、不脱离旅游消费水平、不脱离发展阶段,至始至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发展实践。要注意引导不搞不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大而洋,不搞盲目的档次提升与过度管理,避免劳民伤财。

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充分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科学保护的新途径。要认真探索组织农村农民的方式,综合协调农村旅游资源与其它方式的开发利用关系,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竞争造成简单粗暴使用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把加强服务放在工作首位。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加强旅游部门的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拓宽农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发展农村旅游的工作目标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力争到2010年实现:

(一)每年新增农村旅游就业35万人,间接就业150万人;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在全国建成100个农村旅游特色县、1000个农村旅游特色乡(镇)、10000个农村旅游特色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二)已有农村旅游项目得到明显提升和完善,基本形成种类丰富、档次适中的农村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领域宽广、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发展规范的农村旅游格局;形成连通城乡的大旅游市场,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支撑体,满足国内旅游市场需求。

四、发展农村旅游的工作重点

(一)加大对农村旅游发展的扶持力度。要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把发展农村旅游纳入各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布局中,积极利用规划、扶贫、环保、培训、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要推动重点地区农村旅游项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引导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当前的重点是推动有条件的乡镇,把农村旅游的清洁、环保、道路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纳入“乡村清洁工程”和农村道路“通畅工程”等支农工程中加以解决;要推动农村旅游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把支持农村发展的小额贷款用于农村旅游户,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农村旅游。

(二)促进农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要推进各级政府主动协调各相关部门,促成政府有关公共职能向农村旅游延伸。要进一步加大区县旅游部门的一线服务力度,扩展范围和职责。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旅游的统计体系,提高农村旅游的科学统计水平。当前的重点是要提供专业的规划和项目开发指导,服务到村,帮助农民利用和保护好旅游资源,克服开发雷同化,增强市场经营意识;要制订基本的乡村旅游设施标准和接待服务标准,推广到户,帮助农民改善卫生条件和接待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提供相应的监管服务,切实加强对农村旅游的安全监督和管理;继续加大对各类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指导力度。

(三)做好农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各级旅游部门要结合农村旅游产品开发,帮助设计和提升农村旅游产品的市场开发形象,推动分散的农村旅游产品走向市场。要积极开发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农村旅游新产品,并逐步培育乡村旅游精品,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休闲度假需求。要鼓励旅行社等企业和有条件的各类旅游集散中心,开展专业的市场销售和网络促销,拓宽农村旅游销售渠道。要加大对农村旅游的公益性宣传,争取在各类主流媒体开辟农村旅游宣传专栏。要把建立包括农村家庭旅馆在内的网上预订系统作为服务工程的重点来抓,提升本地农村旅游整体的市场化程度。

(四)促进各方加强对农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各级旅游部门要配合项目开发帮助制定出具体的人才培训规划,并争取与教育、农业、劳动、民政等部门的人才培养规划对口合作,共同推进和实施。要依托现有的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和其他培训中心,争取必要的财力支持,分级分类开展培训。重心在村镇,关键在带头人,要特别重视对乡镇一级党委领导发展农村旅游的培训,在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工作联系点,提供专业学习、考察交流的机会。当前迫切需要加强农村旅游项目策划和开发、景区和家庭旅馆的经营管理、传统技艺和乡土文化讲解等各类实用人才培训。争取到2010年,全国100%的农村旅游发展带头人、90%的经营户和80%的服务者得到全面有效的培训。

(五)加强对农村旅游发展的分类指导

提升各种类型的“农家乐”。以农户家居和农、林、牧、渔及园艺等农村资源为载体的“农家乐”,是现阶段农村旅游的基本形式,也是现阶段最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游。要突出引导农家乐的“一村一品”和“一家一艺”,避免简单的模仿照搬;要引导有条件的“农家乐”品牌化发展,避免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要以城镇居民休闲需要为目标,突出农村生活特点,形成乡土文化氛围,避免盲目求大求洋;要制订实施厕所、排污和垃圾处理等基本生活设施标准,逐步提升和规范接待服务水平;要加强政府引导,在“农家乐”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地区,及时推动“农家乐”的卫生、排污、采购、促销等方面的专业化合作;要着意培育市场机制,在“农家乐”形成一定经济带动能力的乡村,适时推动接待分工、农副产品加工分工和旅游商品生产分工,形成“农家乐”的产业化提升。

拓展和深化观光型的农村旅游。以各类风景资源为主要依托的观光型的农村旅游,是现阶段农村旅游的重要组成。要明确发展定位,引入景区管理模式,提升经营和服务水平;要保持农村生态环境,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加强休闲度假功能;要拉长农村旅游的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与旅游、商贸、流通等的紧密结合;要允许探索多样的组织开发方式,妥善处理开发商与社区关系。

保护性挖掘民俗民族文化型农村旅游。按文化型产品开发的对国内外客源市场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民族特色村寨,是农村旅游产品体系中的精品。对于具备开发潜力的民族民俗文化村寨,要引导和激发本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性与自豪感,形成自发保护的内在动力和永久机制;要帮助制定高水平的规划和项目策划,重点挖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以及生产生活特色,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方式;要参照国家对文物遗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方式,加强对文物遗迹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反对破坏风貌的拆建;要引进民族、民俗、历史、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和监测,引导高水平的开发和高水平的旅游欣赏。

逐步推进旅游型小城镇建设。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小城镇多数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一般易于集散、体量适中,是农村旅游中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形式。要按照国家旅游局和建设部共同形成的旅游小城镇开发理念,按照城乡规划和旅游发展的要求,结合城镇改造做出特色,避免照抄大城市、照搬大主题公园的做法;要加强多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着力完善旅游配套和功能建设,提升旅游型小城镇价值;有条件的地区,要以旅游型小城镇的建设来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注意将小城镇发展和延续历史传统、改善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做到文化型开发,永续利用。

摸索各种类型的农村旅游模式。要鼓励和肯定围绕当地特色资源和市场需求,探索各类农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做法。要加强资源普查和开发统筹工作,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协调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地已经总结的特色产业带动型、都市村庄型、景区依托型、农场庄园型、特色技艺展示型等多种类型的农村旅游发展模式,都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要引导各种模式个性化发展,推动各种模式间的优势互补。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的小康新村型等模式的展示和推广作用。在农村旅游发展中要至始至终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保持农村旅游发展多样性,反对简单化指导。

(六)认真组织对农村旅游的政策研究。农村旅游发展面临一系列需要研究解答的情况和问题,如农户一定程度上的联合合作必然出现;外来资金投入必然出现;资源开发的多样性必然出现。这将集中在利益主体的权益保障机制、农村土地政策和商业开发利用的衔接、其他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利用和补偿、农村经济组织的形成方式等层面的问题上。这些问题实质上是城市和农村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和制度对接中的矛盾在旅游发展中的体现,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6篇

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村邮政物流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能力大幅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农村物流体系尚未健全,农村流通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低、流通方式落后、部分流通产品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发挥邮政企业自有品牌、网络和服务优势,整合农资生产企业、农家店等社会资源,在农户与生产企业之间建立产品直通车,形成具有邮政特色的农资产品分销的“绿色”通道,促进农村地区商品的双向流通,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解决农民卖难、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扩大国内需求、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农村经济的迫切需要。邮政企业在农村积极发展邮政“三农”服务网点,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促进农村地区的和谐稳定。邮政企业加强与农技部门合作,利用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平台宣传、普及、推广农业技术,引导农民科学种植,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以服务“三农”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充分发挥邮政优势,合理规划,完善布局,加快提升农村邮政物流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管理集约化、网络规模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农村邮政物流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健全完善经营机制,到2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双向高效、种类丰富、服务便利”的农村邮政物流服务体系。

三、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推进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结合邮政发展特点和农村发展需要,加快研究制订城乡邮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农村邮政物流布局,切实提高农村邮政服务水平。加强邮政普遍服务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邮政局所设置备案和撤并审批制度,优化邮政网络结构和网点功能。国家对农村邮政普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支持,力争在20*年之前全部完成邮政基础设施空白乡镇的邮政局所补建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切实加强村邮站的建设。

(二)支持邮政进入农资市场。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可以经营化肥等农资产品。依据《农药管理条例》,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可以开展农药经营活动,并直接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其中,经营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的,应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邮政企业及其所属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子经营者书面委托,在有效区域内代销其种子的,可以不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经营分装种子的,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申请办理种子经营许可证。商务部、邮政局支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拓展经营范围,并逐步建设成集农资、邮政、电信、报刊等多类产品经营为一体的综合网点。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经营农药、种子等农资按“许可经营项目”和“一般经营项目”分类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的,按照《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许可的项目,在“许可经营项目”中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其他农药的,在“一般经营项目”中登记。对经营分装种子的,按照《种子经营许可证》许可的项目,在“许可经营项目”中登记经营范围;对经营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或者受托代销种子的,在“一般经营项目”中登记为“不再分装的包装种子”。

(三)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要加大对邮政物流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邮政企业利用网络优势,建立“连锁经营加配送到户加科技服务”的农村物流新体系,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简化连锁经营企业的登记注册手续,省级邮政企业直营门店及其所属的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可持省级邮政企业的连锁经营相关文件和登记材料,直接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登记手续,邮政企业所属的加盟连锁邮政“三农”服务网点也可由当地邮政企业代为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全面参与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中,对符合条件的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给予重点考虑;计划单列市邮政企业可直接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申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农资管理部门要加强工作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对邮政物流配送中心的商品质量监管,避免对连锁经营企业进行多头和重复检查。

(四)完善政策扶持机制。支持将邮政企业纳入涉农企业范畴,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强农惠农政策。财政部门要支持农村邮政物流网络改造和提升配送能力,县、乡两级邮政局所改造扩建农资配送中心项目,凡符合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条件的,可申请该项资金补助。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规定,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邮政企业申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国家化肥淡季储备招投标。鼓励邮政储蓄银行积极为实力强、信誉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提供贷款,大力发展农村个人小额贷款,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物流发展。

(五)加强规划引导工作。农村邮政物流发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加强统筹规划,科学引导。各地区要把农村邮政基础设施和邮政“三农”服务网点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给予政策支持,统筹协调推动。商务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与有实力的大型超市、商贸企业合作,开展农产品进城等业务。支持邮政企业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承办企业和农家店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扩大和提高经营网点覆盖范围和农村商品配送能力。鼓励邮政企业与农技推广部门开展合作,农业部门要加强对邮政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普及农技知识,提高邮政科技服务“三农”的水平。交通运输部门要支持邮政企业依托交通运输平台发展农资仓储和配送业务。

四、有关要求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分工,加强沟通协商,密切配合协作,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明确实施范围和进度,加强指导和监督,推进农村邮政物流加快发展。各地区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邮政物流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出台政策措施,简化审批手续,积极扶持农村邮政物流龙头企业,确保取得实效。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7篇

(一)农村危桥改造的技术标准

农村危桥改造必须达到准四级及以上公路标准。为了合理使用资金,避免标准过高造成浪费,要求桥梁设计荷载不得超过汽-15级。

(二)农村危桥改造区补助政策

1、农村危桥改造资金由区政府、镇(街道)、村(居)各承担三分之一。

2、失去作用且不需改造的农村危桥拆除费用,由区政府补助二分之一。

3、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实行倾斜政策。对完成年度计划80%以上的镇(街道),区政府给予总额10%的奖励,由镇(街道)统筹安排,对辖区内承担危桥改造任务的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追加补助。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方便群众出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发动群众,科学规划,规范管理,尽力而为,加快发展”的原则,把农村危桥改造工程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通过3-5年的努力,基本完成对全区115座农村危桥的改造。

三、具体要求和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农村危桥改造工程是今后五年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区交通局要负责制订好全区农村危桥改造计划,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督促检查工程质量和进度,组织竣工验收和区补助资金安排上报等工作。各镇(街道)要加强对辖区内农村危桥改造的组织领导,建立管理机构,落实专人负责,组织施工管理。村级组织要发动群众大力支持农村危桥改造,并做好相关建设和管理工作。

(二)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各镇(街道)要根据危桥改造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结合本镇(街道)实际情况,合理编制农村危桥改造计划。在编制年度计划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鼓励先进的原则,对群众积极性高,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列入“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计划的项目优先安排,年度计划允许根据需要在30%的幅度内调整。对一时资金不到位,无法开工建设的危桥应做好安全警示和防护措施。

(三)落实资金,加强监管

农村危桥改造建设资金采取“当地自筹为主,区政府补助为辅”的原则,各镇(街道)应建立农村危桥改造资金投入机制,落实好镇(街道)、村(居)两级配套资金,统一管理使用,单独建帐,专款专用。农村危桥改造工程资金基本落实后,严格按工程建设程序组织实施。区政府补助资金,在工程通过验收,并经审计后一次性拨付。

(四)强化管理,确保质量

1、严把设计关。农村危桥改造工程统一由区交通设计室设计,区交通局负责对设计文件的审查。设计文件组成内容应具备设计说明、构造物结构图及施工图预算。设计费用由区交通局统一与区交通设计室结算。

2、严把程序关。建设工程必须通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确定,由所在镇(街道)公告,施工单位必须具有桥梁施工资质,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同类型桥梁施工的经历,招标文件由区交通局审查批准。

3、严把合同关。危桥改造工程的建设业主为所在地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项目业主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明确项目进度、质量和资金支付等要求。

4、严把质量关。必须切实落实工程监理制,委托的监理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监理单位必须对关键工序进行旁站。要建立“政府监督,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质量管理体系,坚决制止“豆腐渣”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合格率达100%。

5、严把验收关。农村危桥改造工程由区交通局会同区财政局进行验收,验收时须有主要结构砼试件、桩基施工等原始记录和验收评定的基本资料。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实施“四兴”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全县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步伐。以实施农机惠民行动为载体,以水稻全程机械化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建设和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主线,以农机安全生产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机装备总量,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机作业水平。

二、发展目标

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4万千瓦,农业机械总值1.35亿元,农机保有量达到2万台(套)。重点推广水稻插秧机300台、水稻收获机50台、大中小型农用拖拉机300台;完成机械耕作面积160万亩(其中深松整地30万亩),机械插秧60万亩,机械收割40万亩;完成各类农机人才培训3000人次,农用拖拉机及驾驶员的年检年审率均达到90%以上,农机安全指标严格控制在市、县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全县农业机械化作业综合水平达到80%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为重点,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科学制定今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案,力争扩大补贴机具范围和种类,加强购机补贴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动农机补贴政策的全面落实。全力做好支农、惠农服务工作,加强农机场库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土地集约经营,扩大连片作业面积,突破制约农机化发展的瓶颈问题,夯实发展根基。今年计划争取购机补贴资金800万元,带动农户自筹资金1870万元。

(二)以水稻全程机械化为抓手,提升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巩固水稻育插秧机械化示范推广的成果,加快我县水稻全程机械化进程,遵循“点增加、面扩大”的工作原则,明确任务,落实责任,扩大辐射效应,拓展示范区域,全力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万亩示范片。各乡镇创建不低于100亩集中成片的水稻育插秧示范点3-5个,重点乡镇2-3个,全县实现机械化插秧面积60万亩;普及中小型收割机械,大力推进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机械收割40万亩以上,全县主要农作物机收率达到40%以上。

(三)以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组建2个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地点分别在加信镇同德村和延河镇万宝村,两个合作社计划总投资为1000万元。同时,利用合作社购置的激光平地设备,使水田达到方田化、条田化,减少池埂占地,有效增加土地利用面积1%左右,达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作用。

(四)以加强农机队伍建设为关键,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加大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力度,大力组织开展农业机械化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员特别是新购机农民的培训,力争使培训人次大幅度增加,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县计划培(复)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3000人。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9篇

目前受土地制约,扩大规模条件有限,且周期长见效慢,要在提高单产上做文章。要结合洋浦化工产业集群建设,引进橡胶产品深加工企业,将干胶产品深加工,做强、做大橡胶产业。

二、甘蔗是我市的传统产业。

要在稳定种植面积的同时,改良品种,精耕细种,提高单产,增加总量。及时协调蔗糖企业充分考虑农民劳动成本上升、化肥农药价格提高而糖价上升等实际,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切实维护蔗农利益,提高蔗农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政府要做好对企业的服务工作。

三、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

要利用被国家列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带来的商机,发展出口畜牧业。要围绕龙头企业抓养殖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民”的发展模式。通过“企业+农民”和“五统一、一分散”(即公司统一种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栏舍、统一收购和农户分散饲养)模式,带动规模发展养猪、养鸡产业。家庭规模化养猪、养鸡,妇女作用不可低估,他们往往最珍惜发家致富的机会,最节俭勤劳,要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的作用,把广大的妇女发动起来,进行“养殖大户”、“养殖能手”评选活动。争取2年内的生猪出栏量达到100万头(人均出栏量1头),人均存栏量1.4头,把建设成为“养殖大市、养殖强市”。引进肉类联合精加工、深加工企业,叫响“无疫区”品牌。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养殖规模,为引进深加工企业创造条件。

四、打响无公害品牌,发展冬季瓜菜种植业。

我市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潜力很大,但没有特色品牌成了发展的“瓶颈”。冬季瓜菜的发展必须依托品牌,进行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同时引进瓜、果、菜深加工企业,为冬季瓜菜的发展增强后劲。如“”、“”等要抓紧注册,扩大规模,辐射到周边乡镇及其他市县,要作为特色品牌来打造,要在生产质量管理上下功夫,进而打入全国超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调整种植结构,扩大瓜菜种植的潜力还有,有些干旱地带只要打出水就能种瓜菜。北部的和最南端的都有潜力,要继续加大组织动员力度,做好服务配套工作。要尽快召开冬种瓜菜专题会议,具体部署落实。不强迫命令,但服务力度要加大,争取这个冬季要有突破。

五、关于北部四镇的发展问题。

我市北部地区的、、、4个镇,由于年降雨量不足、水利灌溉不到位,农业发展相当滞后。要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生产用水问题,找准农民脱贫致富的路子,加快北部四镇的农业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松涛灌区的毛细血管。有的地方处在松涛灌区的末端,渠道修建的钱如果多于打井,就要尽量打井。凡是有水又能种植作物的地方要大力鼓励种瓜果菜;

二是大面积植树造林,逐步改变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

农村发展意见范文第10篇

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是各级水利部门贯彻落实“*”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农村水利的长足进步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保证*年度全市农村水利工作的有序开展,迅速掀起冬春农村水利建设高潮,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现就*年度全市农村水利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护和改善农村水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针对全市农村水利基本建设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调查研究,勇于探索实践,修订完善规划,创新发展机制,深化管理改革,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综合沿理,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二、目标任务*年度,全市农村水利建设计划开挖土石方4600万方,其中:疏浚县级河道20条,乡级河道100条,开挖疏浚大中沟600条900公里,小沟900条,加固圩堤73公里。兴建和改造各类小沟级以上建筑物4300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0万亩,修建防渗渠道300公里(含管道),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平方公里,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水平,为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保证和水环境保护。三、工作重点加强组织,全面规划,以投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和节水灌溉、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和乡镇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积极做好农村改水等相关服务工作,加快农村水利建设。1.重点抓好*年度县乡河道疏浚工程。按照总体规划要求,按时编制上报年度工程计划,及早制订工程实施方案,做好工程实施组织工作。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积极建设一批样板工程,实行综合治理,发挥综合效益,切实做好河道疏浚后长效管理工作。在抓好县乡河道疏浚清淤同时,要带动面上中小沟的清淤,从整体上提高城乡引排能力和生态水环境。2.以大型灌区改造和部级、省级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为重点,带动全市农业节水灌溉工作的开展。已批复下达的大型灌区改造项目和部级、省级节水灌溉项目,要按照批复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在*年底前必须完成。列入*年度灌区改造计划的在*年灌溉前完成,按照灌区“两改一提高”工作要求,重点抓好灌区四项改革。继续争取灌区改造和部级节水示范国债项目,省级节水示范项目继续实行竞争立项。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加大节水灌溉工程和技术推广力度,突出节水效益。深化改革增加有效投入,加速发展节水灌溉,鼓励、奖励各地自筹资金兴建节水工程。3.加大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保障和供给能力。将丘陵山区的水源工程、节水灌溉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统筹考虑,统筹规划。以水源工程建设为重点,带动丘陵山区节水灌溉、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已批复的丘陵山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年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各地要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大水源工程建设。农村改水工作,各级水利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利用自身优势,做好服务工作。针对干旱暴露出来的问题,丘陵山区大力改造、开挖小水库、塘坝、大口井等蓄水工程,增加蓄水能力,解决抗旱水源。4.强化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结合我市实际,认真指导乡镇水利站建设,切实帮助水利站解决实际问题。加大对乡镇水利站建设投入,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向省汇报,争取出台指导乡镇水利站发展的有关政策,解决乡镇水利站人员工资,维护基层水利队伍稳定,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职能,为服务“三农”奠定良好基础。四、主要措施1.切实做好各项前期工作。各地要尽早拿出*年度农村水利工作意见,报政府审定、批准。抓紧做好规划计划编制工作,各项规划编制要高标准、高质量按时完成。农补项目计划及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节水示范等年度计划报告要及时上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要达到深度要求。2.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水利部门要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早部署工作任务,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切实加强检查督促,确保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今年农村水利工作目标任务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要积极争取计划、财政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从计划安排、资金投入等各方面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3.争取多渠道投入。今年是全面取消“两工”并实行“一事一议”政策的第一年,农村工作各方面任务很多。各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计划,努力加大县乡财政对农村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当年本级可用财力的2%-4%用于水利建设。要体察民情,顺从民意,积极引导乡村开展“一事一议”和民主决策,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发展民营水利,换取水利资金。4.搞好示范引导。各地要有目的、有计划树立冬春水利建设典型,加强指导,以点带面,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开展。注意推广农田水利建设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5.加强检查验收。严格规范各类项目建设管理,及时准确掌握工程建设进度,加强检查指导,保证工程工期和质量,严把工程验收关,制定奖惩措施,建立激励机制。请各地根据上述意见,结合实际,编制各自*年度农村水利建设意见和年度建设计划,与10月底前经县区政府批准报市水利局。

上一篇:环境可持续发展范文 下一篇:社会发展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