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合同范文

时间:2023-02-21 21:20:27

能源合同

能源合同范文第1篇

这俨然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行当。

18年前,在中国与世界银行合作实施的《中国节能促进项目》支持下,合同能源管理登陆中国。

18年过去了,在应当成年的时刻,中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依然处在一个蹒跚学步的尴尬年龄。

这与人们原本的预期相去甚远。

发轫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的合同能源管理,目前是全球最为流行的节能减排模式。其模式具体来讲,就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人才、技术、设备免费为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双方分享节能效益。节能服务公司、客户能够在一个绿色环保的目标下实现双赢,是该模式的最大亮点。

理论上,合同能源管理产业与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在对接上不会存在任何“排斥”反应。但现实远非看上去那么美好。

2010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随后,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各地节能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截至目前,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总数已达到3210家,合同能源管理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

然而这个几乎被所有人看好的“双赢”生意,却没有获得预期的高速成长,大量从事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步履蹒跚、处境被动,这种局面或许是世界银行当初始料不及的。

“从其模式本身来看,毫无疑问颇具吸引力,合同能源的商机显然已经被意识到,而问题就出在具体的实施层面。”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分析称。

一个好消息是,国家已决定为合同能源管理产业真正迎来春天而注入强心剂。

7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到“要发展壮大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环保服务业”。

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能否抓住此次机遇,真正迎来自己的春天?

诚信危机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风险”。其中诚信风险最为关键。“从整个行业发展来看,诚信风险是困扰节能服务企业的难题,决定着企业甚至行业的生死存亡。”北京首聚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节能项目经理李贺兰分析称。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决定了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而言,在前期会做大量的投入,只有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才能参与分成,收回投资取得利润。节能项目存在技术种类多、范围广、周期长、节能效果认定分歧等多种因素,节能公司和用能单位容易产生纠纷,导致拖延、克扣甚至拒绝回款等现象发生。

李贺兰所在的公司主要依托绿色照明节能、电机变频节能、余热余压利用三种技术进行节能服务。

合同能源管理最关键的是合同。“每一个项目,我们都是从商务洽谈开始,挖掘客户的需求,获得客户认可以后,免费为客户提供整套节能服务方案,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由节能公司承担技术风险和资金投入风险。但项目运作一段时间,节能效益逐渐显现后,企业发现与节能服务公司合作不如干脆去买设备,于是风险就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需要靠合同规范。”李说。

虽然已经有多年的从业经验且所在的公司也还未曾遭遇过诚信问题,但李贺兰每次签订合同前总是忐忑不安,在法律顾问等协助下,仔细分析每一处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有些情况不可控,过去没遇到风险不代表未来没有,甚至客户公司出现的人事调整都会是潜在风险。”李说。

李的警惕不无道理。几年前的一桩典型的案例早已成为业内的风险警示样本。2008年6月,广东华拿东方能源有限公司与云南曲靖远东水泥厂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双方约定前者帮助后者远东水泥进行节能设备改造,改造后节省下来的电费双方五五分成。合同为期十年,当年配套安装了节能设备。随后双方共同认定,使用了节能设备后高温风机耗电量比改造前降低了近25%,节能效果明显。但是此后的三年里广东华拿东方能源有限公司只有被喊去维修设备的情况,而无坐下来评分节能蛋糕的时刻,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一个更为悲观的例子来自吉林,某节能公司为整条街道进行节能照明改造。改造完成后,节能服务公司在主张节能效益分享时得到的答复是,要钱没有,拆走你们的灯,但是必须恢复街道的原状。最后这家节能企业因此破产倒闭。

对于这样的案例,林柏强有自己的看法:“风险不仅仅存在于节能服务公司,对客户来说同样也具有风险。即使什么钱都不用掏,更换掉现有设备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成本,而如果不行,恢复原状还是成本。这种风险促使其必须找到可靠的节能服务公司,对于小型节能公司同样存在信任危机。”

面对彼此的不信任和不可控的未知风险,不少节能服务公司,开始将业务重心由节能效益分享转为销售节能设备。“卖设备也不完全是坏事,客户一次性付清设备费用,有利于我们资金周转,进行后续项目的运作。另外也不再考虑客户的盈利能力和回款问题。”李贺兰说。

连锁反应

合同能源管理的难题远不仅仅体现在诚信方面。

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节能服务公司需要提前垫付资金。项目运作之初,节能公司需先期提供启动资金、设备及安装调试。绝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都是中小型企业,一旦签约项目增多,公司垫付资金量就会增大,而节能服务的投资收益回报时间通常较长,很容易造成企业现金流的中断。

解决资金就必须考虑融资,而身为中小企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大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注册资本较小、财务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银行贷款审核过程中信用评级较低,且缺少土地、厂房等接受程度高的抵押品,因此无法获得大规模的信贷资金。

“贷款也是一个诚信问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回款是银行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之一,一旦拖欠或拒付,将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巨大的偿债风险。客观上回款风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介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最大风险之一。这也决定了合同能源服务企业难以获得贷款。”建设银行研究部蒋清海说。

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缺钱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国家发改委三年前就出台财政奖励、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并明确了政策执行的具体细则,但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去年财政部为2339家备案节能服务公司安排财政奖励资金17亿元,但实际进行节能奖励申报的节能公司不足200家,支出财政奖励仅3.12亿,大量资金富余。

一边是嗷嗷待哺的中小节能服务企业,一边是大量富余的奖励基金。业内认为,造成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包括财政、税收政策宣传不够,节能服务公司不清楚优惠政策的存在和具体内容;补贴申报涉及知识面广、程序复杂;项目节能效果可测性差,难以达到补贴标准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2010年与奖励政策一同还出台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这条被业内称为合同能源管理领域的首个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史无前例地规定了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等三种主要类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参考合同文本。

国家标准主推“节能效益分享型”,并将其直接与财政补贴政策挂钩。而那些放弃“效益分享型”模式卖设备的节能服务公司已经不再属于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范畴,无法拿到财政部补贴。

难题待解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至今,该如何继续推进?虽然中国有世界最大的节能投资市场,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一再强调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性,但在原国家发改委、世界银行、GEF中国节能促进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王树茂看来,认识、诚信、融资问题阻碍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这位曾经将合同管理机制从美国引入中国的专家表示不能盲目乐观。而他最为关注的是认识问题。“基于能源浪费的‘惯性’,一些企业往往有‘浪费无罪’的误区。国内很多企业高管对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同时,政府应该下达具体的指标,通过相关机构对企业节能减排潜力进行分析,企业要向政府承诺节能减排的目标。否则,很多节能项目很难得到实施。”王树茂分析称。

如何解决诚信问题,专家和从业者有不同的看法。“政府如果想发展合同能源管理,对行业的政策扶持上需要提供担保。如果政府机构出面担保,无论对于节能服务公司还是节能客户,甚至是提供项目贷款的银行,诚信问题马上就会解决,但是政府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林柏强分析称。

而在李贺兰看来,诚信问题并不只是在节能行业存在,在任何行业,小公司的诚信都会受到质疑。中小型节能公司在发展初期不受信任也很正常,随着业务量和经营实力的增加,节能服务公司的诚信不是问题。但他最担心的还是签订合同后,客户的不诚信。

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王树茂和林柏强意见一致。他同样认为,节能服务企业没有财产抵押,银行不会提供贷款。政府应该鼓励金融机构对节能项目提供融资帮助。同时由政府来提供担保,承担70%以上风险,剩下30%风险银行承担,风险降低银行就会更乐意去为企业提供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

蒋清海认为,虽然合同能源管理产业本身仍然存在一些商业银行介入的障碍或风险。但随着国家对社会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节能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正在陆续被打破。

能源合同范文第2篇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的扶持政策或将破茧出台。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积极推行由专业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公共机构等用能单位签订能源管理合同,提供节能设计、改造和运行管理等服务的新机制。

随着国务院关于合同能源管理指导总方针的推出,我们预计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于近期联合落实《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在税收、融资渠道、补贴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明确纳入服务税范畴,制定税收鼓励政策和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在优惠利率信贷、产品合作等多渠道对合同能源管理进行扶持,以及节能服务补贴政策。政策推动下的节能服务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高峰。

合同能源管理,即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新模式。合同能源管理,简称EMC,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市场经济国家,经过几十年发展,在美国、加拿大,EMC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节能产业。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实质,是一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这样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用户使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及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

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是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主要应用领域。节能服务项目分布在工业、建筑、交通等各个领域,涵盖钢铁、石化、建材、交通、电力、建筑、水泥等各行各业。合同能源管理适用于合同金额较大、能源计量便利的用电大户和用能大户,在工业高低压变频器、工业余热回收利用、工业锅炉、建筑HVAC、配电系统、LED路灯系统等领域,都是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的重点领域。2009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31.0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3%,单位万元GDP能耗为1.08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2.2%。“十一五”期间,虽然我国万元GDP能耗下降10%,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仍是日本、美国的4-5倍,减排任务艰巨。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有望成为推动工业节能和建筑节能的有效手段。我们预计钢铁和石化等高能耗行业,有望率先成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推进的重点领域。

2009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再一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值从2008年417亿元增长到588亿元,同比增速40.9%,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从2008年117亿元增长到195亿元,同比增长67%。产业总计综合节能投资,从2008年253.2亿元增长到360.4亿元,同比增速为42.3%。其中,合同能源管理(EPC)项目投资从2008年116.7亿元增长到195.3亿元,同比增长67.37%。形成年节能能力1757.9万吨标准煤,年减排1133.85万吨二氧化碳。预计2010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同比增长36%。根据EMCA协会对于节能服务产业的估算,节能市场总规模大约4000亿元,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我们继续重点看好节能服务公司和节能设备提供商,重点推荐节能服务公司泰豪科技(建筑节能),关注赛为智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推荐节能设备提供商双良股份(余热利用、建筑节能)、烟台冰轮(余热利用、余热锅炉)、合康变频(变频器)、九州电气(变频器)、德豪润达(LED路灯)、科达机电(煤气化炉),关注华光股份(余热锅炉)、海陆重工(余热锅炉)。

能源合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节能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合同能源管理(EMC)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兴起,它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投资新机制。EMC旨在克服制约节能的主要市场障碍,它的实质是一种企业以节约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成本的节能投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机制是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国内称EMCo,国外则称ESCo)与意愿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EMCo向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原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监测及培训和运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并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最终赢利并持续发展。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专业化能源管理公司发展速度惊人,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我国节能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遇到了多方障碍,其中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首当其冲。

一、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现状

(一)国内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意义。首先,EMCo将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用于那些技术上具有可行性、财务上合理的节能项目上,使节能项目在经济上对客户和EMCo成为双赢,这种双赢机制形成客户和EMCo双方实施节能项目的交易意图;再者,EMCo实施节能项目的时候,承担了节能项目实施的大部分风险,可以克服目前节能项目实施的一个主要市场障碍;另外,EMCo是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在节能项目方面具有专业的技术服务、系统管理、资金筹措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EMCo的专业化综合性管理,可以有效地节约项目运作成本,还能够通过分享节能项目实施后的节能效益,最终赢利并持续发展。最终吸引其他节能机构和投资者建立更多的专业化EMCo,EMC的发展将推动和促进我国节能产业化。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国内,EMC已逐渐发展为一种新兴的节能产业模式,它的核心内容:利用世界银行和全球环境基金(GEE)这两个国际机构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在我国引进、示范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国际上先进的市场节能新机制,促进我国节能机制面向市场的全面转轨和节能产业化进程,不断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同时有效减缓我国温室气体的排放增长速度,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分析、总结EMC在发达国家成熟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实施EMC适合我国的发展政策,可以促进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和节能业产业化的发展。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由全球环境基金项目、世界银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在1996年,国内建立了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山东省节能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省节能技术有限公司和北京源深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截至2006年6月份,以上三家示范性节能服务公司已为400余家用能单位提供了相应的节能服务,节能项目数目有475个。三家示范性公司总投资额约13.3亿元,获得净收入总共约4.8亿元,可以看出,这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

我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大力度地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这一节能新机制,这方面的举措有:2004年4月3日在北京召开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简称EMCA)成立大会,EMCA是经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的非盈利社会团体组织,它是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促进项目二期EMCo服务子项目的执行机构;建立专项担保资金,实施节能服务公司的贷款担保计划。

二、国外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分析

常见的融资模式有债务融资、租赁融资及市政租赁及证券等。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合同能源管理起步较早。尤其美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运作中的保证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这两种模式前者应用较多。巴西有独特的EMCo运作模式如Super EMCo模式、保证基金融资模式及SPE融资模式。这些融资模式的运作对我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一)保证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保证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是指工商业设备的拥有者(业主)向第三方融资结构(贷款人)周期性地进行定额债务的偿还(债务总额包含了EMCo交钥匙工程的价款及借款人融资的相应费用)。这种模式中,EMCo要向业主保证:工程实现的节能量效益可以弥补所有项目还款额、所有提供给EMCo的测量、经营与维修服务等费用。若最终实现的工程节能量效益不够弥补业主的工程偿还额,EMCo便有义务为这两者的差额付费。可是,但若实现的工程节能量效益超过了项目还款额,业主和EMCo便可以来共享这笔超额收益。这些均取决于EMCo所承担的风险及提供服务的内容。

(二)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是指EMCo为其交钥匙工程进行融资且有义务向贷款人还款。在共享节能量结构这种融资模式中,首先业主会承诺在遵循能源服务合同条件下,将项目的节能效益的部分分享给EMCo(或固定百分比),这个金额是用以弥补EMCo的债务和节能项目相关的运营费用。因为业主没有向贷款人还款直接的合同义务,所以EMCO不只是承担了项目节能成果的风险,还承担着若业主不给EMCo应得的节能分成,而EMCo也要向贷款人还款的业主信用风险。此时,由于EMCo方风险的增加,通常要对业主索要较高的融资费用。

(三)Super EMCo模式。Super EMCo是在巴西法律体系下,首先要创建一家租赁融资公司(租赁融资公司为EMCo公司的客户提供节能租赁设备并只限经营租赁业务)。巴西议会限制服务公司在节能项目融资中进行投资,租赁公司要受巴西中央银行的监管,而且只有得到认证的租赁公司才能租赁。Super EMCo作为租赁公司会为EMCo公司提供融资,它便可以有机会同终端的节能用户签订偿还合同。EMCo然后可以据从Super EMCo的效益分成,同节能客户共同来确定节能项目的规模和期限。Super EMCo的长处是项目的交易费用具有规模效应。

(四)保证基金模式。开发保证基金的关键动因来自担保资金可以提高EMCo信用等级的需要,这样公司可能利用的市场潜力变广;另外,由于巴西银行不将能源服务合同作为满意担保。因此,保证基金模型在这样背景下应运而生了。首先,保证基金模式可以减少EMCo及客户债务融资的相关费用开支。EMCo每年需要向保证基金机构交付佣金,这要据客户分给EMCo的项目的节能效益分成做出相应的调整。保证基金模式为那些有较好节能需求市场但银行授信的可能性小的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了稳健的融资保证。

(五)特殊目的公司模式。SPE融资模式可以把更多的社会资金利用起来。客户、EMCo及其他的股权出资人首先要成立一个特殊目的公司,这个公司成为出资人及贷款人的纽带,这样便可扩大资金的来源。特殊目的公司融资模型要求在法律、会计方面都具备完备的制度。一般来说,对中型的节能项目较为合适。因为资金的来源广,这样就可以分散项目的投资风险,同时也使EMCo信用得到增级。

三、适合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

就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常见的融资模式来说,在两者间衍生的可转换债券兼有两者的特性(属于金融衍生工具)。目前,国内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尚未采用。对于节能项目风险很大、资金需求量较多时,为扩大资金来源,及吸引投资者的参与,适当考虑运用此方式是可行的;而且可转换债券转换的可能性增加了EMCo的风险。发行此类债券前要做好EMCo的相应风险评估。而对于资金需求大、项目周期长且收益乐观的节能项目时,可以考虑采用项目融资方式。

在借鉴美国经验时,因为EMC在我国建立时间并不长,在银行业没有很好的资信记录,所以银行能够直接给EMCo提供贷款的这种可能性很低。目前,银行业没有此领域的评估人员,市场的进入是需要过程的。在我国较为新颖的EMCo,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在对风险的识别、管理上的提高都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在分析保证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与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两者后,目前我国要走渐进式发展之路,应先实行保证节能量结构这种融资模式。只有在保证节能量融资模式引入运行成功后、EMC发展成熟之后,才适合引入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共享节能量结构融资模式对EMCo的自身经济实力要求比较高,运行的难度也较大,但EMCo提升为向客户提供全方面、多方位的服务仍是发展的方向。

在借鉴巴西的经验时,我国在拓展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时,可以选择引入多机构、多方位的融资模式。巴西的保证基金模式、Super EMCo及特殊目的公司模式,我国都是可以尝试的。但绝不可以照搬照抄,要能够针对具体的节能市场需要,可以考虑运用Super EMCo模式;保证基金融资模式更具有借鉴意义,因为根据我国国情,引入担保可以使我国EMC突破银行惜贷的束缚;特殊目的公司模式,我国并没有应用。

四、结语

能源紧缺,同时节能产业空间广阔,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可以促进我国节能机制市场化的转轨和节能产业化进程。在强大节能市场的需求下,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基金和保险公司)参与到节能项目的投资中。克服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障碍,加速各类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合理的节能项目的普遍实施,切实高效地推动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应坚持的一项长期能源战略。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王滕宁.在我国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经济师,2003.2.

[2]窦彬.欧美合同能源管理经验与启示.杭州科技,2007.4.

[3]杨振宇,赵剑锋,王书保.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及待解决的问题.电力需求侧管理,2004.6.

[4]叶文彪.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践体会.变频器世界,2005.2.

能源合同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信托

中图分类号:F7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3

一、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及项目运作模式

(一)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简称EPC)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即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简称EMC)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节能评估、方案设计、项目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由此得到应回收的投资和合同的利润。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相对比,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机制,在合同期内,EMC的收益与节能量直接挂钩,项目的收益主要来自于节能效益,合同结束后客户得到全部设备和节能效益。

图1 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概念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运作的模式

我国目前运行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以下三种基本模式:

一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即由节能公司提供资金和全过程服务,在客户配合下实施节能项目,在合同期间与客户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收益。节能效益分享型模式适用于诚信度很高的企业,其特点是:节能改造工程的全部投入和风险由节能公司承担,项目实施完毕,经双方共同确认节能率后,在项目合同期内,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先进高效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企业享受。

二是节能量保证型,即客户分期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并配合项目实施;节能公司提供全过程服务并保证项目节能效果。按照合同规定,客户向节能公司支付服务费用。

三是能源费用托管型,即客户委托节能公司进行能源系统的节能改造和运行管理,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节能公司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用。

目前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仍是主流,节能量保证型项目迅猛增长,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纷纷涌现。而在分布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主要分布在建筑领域;节能量保证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主要出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宾馆饭店和商业卖场。在时间上,节能效益分享型项目的分享期限有延长的趋势,平均超过4.5年,最长超过10年;能源费用托管型项目的托管期普遍较长,平均超过10年,最长为15年。随着国内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运营管理的不断成熟,目前开始出现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节能量保证型相结合、节能效益分享型与能源费用托管型相结合以及租赁业务与合同能源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商务模式。

二、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市场环境、发展潜力及存在问题

(一)节能服务的市场环境分析

1.我国的能源形势分析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如果能源消费调控不力,可能约束经济正常运行,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能源过程中如何打破这种瓶颈,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

(1)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重心偏东偏南,能源资源重心偏西偏北。我国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新疆、内蒙、山西、陕西和贵州等省区,这五个地区共占全国总资源量的80%以上,而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不到5%。常规能源(特别是煤)需经过三、四千公里的长途运输才可抵达用能中心,这给交通运输及能源安全造成严重压力。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了主导地位,所占比重超过70%。同石油、天然气相比,煤炭的能源利用效率要低8%-10%,而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要严重得多,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能源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2)能源消费引起的环境污染严重,面临严重的环境挑战

我国高耗能产业快速发展、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及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众多因素造成了我国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局面。目前,我国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量分别列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至7%。由于直接燃烧煤炭未能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70%的烟尘和二氧化碳排放量、90%的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自烟煤。面临许多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温室气体减排等压力。因此,通过节能达到减排目的是我国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3)我国能源效率明显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节能潜力巨大

我国的能源利用效率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为33.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43%;我国8个行业(石化、电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轻工、纺织)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燃煤工业锅炉平均运行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机动车每100公里油耗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

2.节能政策形势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政府针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及节能减排项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推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鼓励与支持作用。

合同能源管理的政府扶持政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获得政府逐步重视,产业扶持政策正式出台。二是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央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密集出台。如《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三是地方政府配套政策不断完善,节能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出台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地方性财政奖励管理实施细则紧随其后地陆续公布。

综合政策形势看,与合同能源管理相关的政府扶持政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政策层级体系日益完善,从中央到地方,从财政奖励到技术规范,节能扶持政策渐成体系;二是优惠政策种类繁多,中央政府、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都有涉及,各地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优惠政策存在差异;三是有些优惠政策可能增加财务成本及项目实施难度。如相关财政奖励政策规定能取得财政奖励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节能效益分享型,有些节能服务公司为申请取得相关优惠政策,可能通过改变节能服务业务模式等方法迎合优惠政策申请条件,由于现阶段优惠政策申请时审批标准不一,可操作空间较大,申请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节能服务公司存在较大政策风险。

(二)中国节能市场发展潜力估计

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倍多。据分析,我国的综合节能潜力约为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201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49%。有关机构预测,节能服务产业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资超过1500亿元,实现节能能力超过4000万吨标准煤。

当前我国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建材、煤炭和机械等重点行业存在着巨大节能市场,改造潜力相当大。而仅在节电行业中,电机系统耗电量约占全社会耗电总量的60%。未来五年,我国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至3个百分点,年节电能力将达800亿千瓦时,其中电力系统的变频调速改造就可贡献节电300亿千瓦时/年。若以每千瓦时0.6元计,其年节电效益可达180至480亿元。

(三)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产业规模还比较小、发展水平也较低,难以适应当前推进节能工作的需要。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节能改造项目融资渠道有限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业务性质尚未充分被人们所认知,节能服务公司在初创时,尚未建立商业信誉,较难获得客户信任和商业贷款,因此,措资金渠道十分有限,只能依靠自身的资金进行运作。

2.缺乏有效的激励管理体制

节能涉及到财政、税收、金融、投资、贸易、技术监督、环境资源保护等众多职能部门,由于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加之职能交叉、重叠等因素,造成节能管制体系不统一,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多元领导现象突出,结果导致制度实施效果欠佳,甚至有些制度设计完全流于形式。

3.税收政策有待完善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作用还存在不系统、调节范围和力度有限等问题。

4.法律法规有待健全

节能服务业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还未建立完善的节能服务法律体系,立法仍处于起步阶段。

除以上困难外,企业节能认识不强,能源服务公司节能技术力量还不能提供全方位节能服务,节能经济效益的评估体系还不够完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也成为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三、合同能源管理运行机制分析

(一)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模式

节能服务公司作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核心,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要完成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通常要经历包括与客户接触、初步审计、审核能源成本数据、估算节能量、初步的项目建议、客户承诺及签署意向书、详尽的能耗调研、合同准备、项目被接受或拒绝、签订合同、监测、工程设计、建设/安装、项目验收、监测节能量项目维护/培训等。节能服务公司尚不具备完成上述全部服务的能力,但可以通过整合如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商、担保公司、银行等各类外部资源来完成整个项目。

图2 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参与主体

(二)合同能源管理目标市场

1.重点行业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将是我国中长期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节能项目建设的依据。按照规划的内容,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化学、建材、煤炭和机械等八个行业将成为节能的重点领域。

2.十大重点工程

与行业提出的同时,国家为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资金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市场主体节约能源的自觉性,尽快形成稳定可靠的节能能力,发改委还通过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这十大工程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电机系统节能工程;能量系统优化工程(综合性的系统节能工程);建筑节能工程;绿色照明工程;政府机构节能工程;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这十大工程分布在重点行业和建筑行业中。

3.节能重点企业

节能重点企业应根据重点行业中,有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可能的耗能大户企业中去寻找。实际操作过程中,应配合适当的市场调查和具体的项目信息,来重点开发和寻访,这是合同能源管理的目标市场。

四、合同能源管理信托服务模式探讨

根据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市场环境、发展潜力分析,节能服务产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节能服务公司规模偏小、融资渠道受限等问题也成为制约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信托公司具有天然的制度优势,产品设计灵活,资金渠道广泛,因此探讨信托如何根据节能项目的特点,特别是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点,设计出多种投资和融资金融品种,以切实可行的多种渠道和模式为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和节能项目融资创造有利环境,对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托介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信托公司可充分发挥资源纽带作用,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顺利实施

信托公司具有联系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的功能,在整合各方资源,提供针对性产品与服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目前节能服务公司一般尚不具备提供全过程节能服务的能力,需引入如工程公司、设备供应商、担保公司、融资方等各类外部资源达到合同规定的节能量,而信托公司正好可利用自身优势充当这一角色,保障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

2.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与信托产品资金成本的市场化存在契合可能

与传统的能源管理和节能改造模式相对比,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市场机制,除了项目节能减排的社会效益,其运行的关键是项目将给合同双方带来经济的效益。提供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也与政府或企业的能源管理机构不同,是一种市场化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主要经营模式的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高度市场化为信托产品设计时资金成本的市场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信托顺利发行融资提供了可能。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风险的可控性为信托产品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了可能性

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服务公司的核心任务是寻找和发现客户,并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成熟的和没有风险的技术解决客户的难题。与传统的节能公司有很大区别,EMC主要在客户的现有设施中寻找、开发节能减排项目,而不是开发和推广新技术。信托公司作为融资方,往往不具有专业的节能减排技术认定能力,对技术风险的认识、把握和控制方面存在劣势。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全部收益都来自于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带来的节能效益,因此,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风险控制是信托产品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风险的可控性为信托产品风险控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合同能源管理的信托服务模式探讨

1.信托公司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点分析

目前信托公司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参与的信托公司尚不普遍。仅北京信托、百瑞信托等极少数信托公司有所涉及,且涉及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二是还未形成明确的信托服务模式。信托公司可通过参与基金、发行集合信托产品等不同形式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存在较大差别,成熟的可复制的信托服务模式尚未形成;三是对政府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支持的依赖性较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政府推动特性及专业技术特征,导致信托公司参与其中时对政府相关部门及专业技术机构的依赖性较大。

2.合同能源管理的信托服务模式探讨

信托公司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征,一方面说明了信托公司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具有可操作性,且具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表明信托公司参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形成将存在一个较长期的过程。结合节能服务公司及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特征,以项目融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重点行业、十大重点工程及节能重点企业为目标市场,基于合同能有管理的基本模式,探讨通过以下模式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融资服务:

(1)应收账款转让

指在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与信托公司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根据该契约,用能单位、节能服务公司将其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信托公司。同时,由信托公司为其提供项目融资、应收账款催收、信用风险控制等服务。

(2)收益买断

收益买断,是指信托公司从节能服务公司手中收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分享期内的收益。节能服务公司通过转让其开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收益权,实现未来收入的贴现。收益买断后节能服务公司仍需根据能源管理合同,履行维护、培训等义务。同时,需要根据收益买断所签署的合同,在未来节能收益未达到买断约定值时进行赔偿。

(3)抵押贷款

抵押贷款,是指节能服务公司以项目投资设备、节能技术等作为抵押向信托公司进行融资,取得信托贷款。作为传统融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抵押品范畴有所创新,将节能收益作为抵押品。贷款到期,节能服务公司需如数还本付息,否则信托公司有权处理其抵押品,作为一种补偿。

(4)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节能服务公司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投资设备采取向信托公司租赁的形式订购,节能服务期内由节能收益支付设备租赁费用。当节能服务期内支付完设备全部价款后,由信托公司将设备所有权转让给节能服务公司。融资租赁可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发时节省项目投资所需的设备资金部分。

(5)项目组合信托融资

指信托公司以大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或同类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组合为未来收益来源,面向信托计划委托人群体发行信托产品。委托人提供并被募集的资金用于系列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开发和运行维护,项目节能收益由节能服务公司、信托公司及委托人分享。

(三)信托介入合同能源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信托公司在参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客观分析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特点、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及公司实力,避免盲目乐观或过度悲观,导致信托风险或丧失市场机遇。

二是要根据信托公司熟悉、专注的相关行业来开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利于信托公司利用已有专业优势有效控制项目风险,避免不必要的交易成本及沉默成本。

三是要注重合同能源管理信托项目的长期规划,使其系列化、品牌化,从而增强其与不同信托公司、信托公司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对信托公司品牌及专业化形象的树立形成助力。

参考文献:

[1]陈剑.节能服务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见解[J].现代财经,2011(8).

[2]常燕.合同能源管理渐入佳境[J].金融博览,2010(9).

[3]王光辉,刘峰,王.我国合同能源管理发展之思考[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5).

[4]王康,程丹明,胡洁.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状况[J].建筑经济,2010(10).

[5]陈剑.节能服务发展的经济学分析及政策见解[J].现代财经,2011(8).

[6]王康,程丹明,胡洁.国外合同能源管理的发展状况[J].建筑经济,2010(10).

[7]曹小琳,张森.我国建筑节能服务公司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J].建筑经济,2010(10).

[8]周一沁.甘肃合同能源管理之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2).

能源合同范文第5篇

合同能源管理(EMC)项目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起。从产业发展来看,《“十一五”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报告》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合同能源公司数量将发展到2500家,节能服务产业将实现总产值3000亿元。从产业扶持来看,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出台了大量的税收和财政的扶持政策。在此背景下,虽然每年合同能源公司数量不断增长,但并未出现真正的产业龙头和行业巨头,其中会计核算问题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希望通过对EMC项目会计核算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寻求制约合同能源产业发展主要瓶颈的解决方案。

一、合同能源管理及其会计核算问题简析

EMC指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以契约形式约定节能项目的节能目标,节能服务公司为实现节能目标向用能单位提供必要的服务,用能单位以节能效益支付节能服务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机制。

相对于传统节能服务模式,EMC模式对于促进节能产业有着特殊的推动作用。一是用能方投资为0,规避了节能投入与发展投入的资源博弈问题;二是用能方风险为0,用能方通过节能收益分享的方式弥补节能投入方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因此用能方不存在项目技术成熟、项目设计施工安排、项目节能成败等技术与资金的风险,风险全由EMC公司承担,企业可直接获得降低能源消耗成本的效益;三是促进专业分工,在节能项目合作中,EMC公司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帮助用能公司实现节能。从节能方案设计、项目施工、项目运行以及后期维护均无需用能公司管理,通过“交钥匙工程”促动全社会专业分工,促进节能技术的提升。由于其先进性,EMC模式已逐步成为发达经济体包括美国、欧洲的主流节能产业发展模式,但EMC模式确在国内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主要存在两大制约因素:

1.社会诚信问题。相对于发达经济体,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而EMC模式恰恰需要节能公司在前期大量投入设备或施工,而现有的节能审计等保障措施不完善直接导致未来的回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造成很多节能公司患得患失,不敢大胆投入。

2.现有会计核算导致评价不合理问题。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2010〕25号)中规定,“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当分别予以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按照该规定,用能方接受时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接受的服务直接作为“制造费用”或“管理费用”。如果无法区分资产和服务,或者无法分开计量,则均可直接费用化。到期获得固定资产,直接作为捐赠处理,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增加“营业外收入”。节能服务公司购建节能设施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理,服务期满转给用能方时,作为固定资产捐赠处理。

这种处理方式较为简单,有利于财务人员的实际操作。但同时这种处理方式最大的问题在于节能公司无法准确反映经营实质,收益体现集中在企业的衰退期,从而阻碍了企业尤其是资金实力较为浑厚的国有企业进入EMC领域。此外,由于现有会计核算无法真正反映企业的价值,导致EMC项目的实施主体融资困难,陷入了一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只能依靠自身“供血”的困局,造成了实施EMC项目的节能公司举步维艰,产业发展迟滞。

二、解决方案设计

1.总体思路。设定一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核心,在于能够正确反映、评价商业行为的实质。从EMC项目商业模式分析来看,其实质是利用技术资源和金融资源,在提供节能服务的同时为用能方提供一种延期支付的功能,类似于目前发达经济体主流的厂商租赁模式,只是项目载体(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即承担了技术主体责任,又承担了融资平台责任。

2.解决方案。笔者认为,对于EMC项目应当参照融资租赁方式进行会计处理。即,在建造完成后根据最低租赁付款额和建造项目的公允价值孰低,来确认建造期间的经济价值贡献;同时对于进入分享期后的实际利益分享收入与最低租赁应收款之间的差额作为融资租赁收入进行确认,对于分享期内的SV贡献和节能成本按实际发生额确认服务收入。

3.理论支撑。国际会计准则第4号解释公告(IFRIC4)对于“确定一项协议安排是否包含租赁”,明确对于一些法律形式不属租赁但可作为租赁处理的业务。企业可能发生一些包括一项交易或一系列交易的业务安排,这些交易未必采用租赁的法律形式,但隐含了通过一次或一系列付款而获得使用一项资产(比如厂、场、设备)的权力,如外包协议安排(比如某企业的数据处理外包);电讯行业中,网络容量提供商与需求方签订协议提供网络;在“取或付”(takeorpay,又称绝对付款协议)类似协议中,需求方(买方)必须支付一定款项而不论是否取得货物或服务。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明确,“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租赁的主要特征是,在租赁期内转移资产的使用权,而不是转移资产的所有权,这种转移是有偿的,取得使用权以支付租金为代价”。该讲解特别提出,某些情况下,企业签署的协议所包含的交易虽然未采取租赁的法律形式,但该交易或交易的组成部分就经济实质而言属于租赁业务。确定一项协议是否属于或包含租赁业务,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因素:(1)履行该协议是否依赖某特定资产;(2)协议是否转移了资产的使用权。因此采用融资租赁方式核算EMC项目无论在国际准则还是我国准则都是具备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的。

4.具体操作。根据租赁准则,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将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在将来收到租金的各期内确认为租赁收入。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包括在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初始计量中,并减少租赁期内确认的收益金额。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在EMC合同中,到期资产无偿移交给节能方,不存在未担保余值,一般也不存在廉价购买权。出租人的最低租赁收款额为未来预计收到的合同款项扣除维护费收入部分。

(1)未来预计收到的合同款。未来预计合同收入的支付存在两种情况:①EMC合同约定由节能方代为支付能源费,则未来预计合同收入为扣除能源成本(如电费)后按比例分成部分;②EMC合同约定由用能方支付能源费,然后根据节能审计公司的审计结果确定分成,则未来预计合同收入为预计节约能源价值按比例分成部分。合同收入的确定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浮动的。如果约定节能方每年固定地支付某一能源费,则只需预计各年的能源费支出,扣除能源费支出部分为未来预计收到的合同款;如果约定每年支付一个浮动的能源费,则要按可靠回收的最低收款额,减去预计的能源费支出,作为未来预计合同收款额。

(2)维护费收入。由于节能公司负责未来的运营,不可避免地发生维护费用。千万不要将节能分成部分理解为维护营运所带来的收入。节能收入主要是来源于节能设施,维护只是保持它的正常运转。

维护费收入按节能公司预计的维护成本加合理毛利确定,或者参照给第三方提供维护的价格确定维护费收入。维护成本和合理毛利均可从过去的经验值取得。

(3)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一般是按出租人的内含利率,将未来租赁收款额折现的现值。出租人的内含利率一般是使最低租赁收款额折现后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利率。

在EMC合同中,初始直接费用包括在节能设施上,节能设施的公允价值由节能公司的施工成本加合理利润确定,或者按照为第三方提供施工的毛利来确定,这两者均可从经验数据中获得。

由于节能设施公允价值带有一定主观性,在实务中,可比较按公司一般借款利率(按国际准则则是差额借款利率)折现后的金额与节能设施公允价值,选择两者中较低者作为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

如果节能施设的成本高于按公司一般借款利率(按国际准则则是差额借款利率)折现后的金额,对于节能公司而言,就需要确认为一项亏损合同。

(4)估计变更。如果未来收款额跟原估计值相比有较小幅度的差额(公司根据情况可界定5%或10%),节能公司可直接将调整额作为其他收入或支出。若预计未来收款额会与原始估计存在较大差异,则需作为会计估计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作调整。

(5)节能公司的收入。在租赁模式下,若节能公司提供了节能设施的建造服务,可确认三种收入:①建造合同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按完工百分比法。合同收入总额按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确定,即最低租赁收款额按一般贷款利率折现的现值与节能施设公允价值孰低值。节能设施公允价值参照公司为第三方提供的建造服务价格,或者在没有提供单独建造服务的情况下,参照行业毛利确定合理毛利。②融资收益。是以节能设施作为租赁资产的融资费收入。③维护费收入。是合同营运期间,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维护节能设施正常运转的收入。

三、案例分析

EMC项目公司A公司承担了一项EMC项目,总投资461.74万元,项目建设期6个月,分享期33个月(自2011年1月1日起),分享期内收入预计分别为第一年217万元,第二年217万元,第三年163万元,共597万元,维护成本分别10万元、10万元和17.5万元,项目成本3次分摊为168万元、168万元和126万元,每年的经营毛利分别为6万元、18万元和11万元。

第一步:确认建造收入:

未来收款租赁额折现=(未来预计收入-运维收入)×折现率=500万元。

节能设施公允价值=实际建造成本×成本加成率=553.2万元。

建造收入=最低租赁应收款现值=上述两者孰低确认为500万元。

由于建造期间不产生现金结算,因此确认的建造收入和建造毛利对应匹配至“工程施工”科目。

第二步:建造完成进入分享期后将“工程施工”余额转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

第三步:按摊余成本法计算融资租赁收益,并确认相关的融资租赁收入。

从两种方式的结果分析,新方法并不改变EMC项目的最终结果,但会影响会计分期内的经济价值体现。从会计分期来看,采用新方法能够显著改善建造阶段的经济价值评价,从而改善项目载体公司在导入期和爬坡期的经济价值贡献评价。

四、后续研究方向

笔者认为,本文采用的解决方案虽然能够较为贴切的反映、评价EMC项目的实际经济贡献,但对于财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后续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减少中间的计算环节。

能源合同范文第6篇

“2011年,国内的EMC公司将大幅增加,这个市场将大规模开启。”EMCA秘书长江源富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这块大到无法估算的节能市场,一些大的能源巨头甚至还成立了节能事业部,一批小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

这个市场有多大?

以获得北京银行扶持的天壕节能从事的水泥低温余热发电领域为例:目前水泥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内有一千余条水泥低温发电项目,每个项目改造需要资金3000―5000万元左右,仅水泥行业的某一个技术,就有百亿容量!再以节能潜力来看:形成1吨标煤的节能能力大约需要投资2000元,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仅这些潜力的挖掘,节能投资需求就达12000亿元!根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估算,2011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产值有望达到800亿元,增速保持在30%40%,未来行业市场容量达4000亿元,发展空间非常巨大。

如此看来,面对一个数千亿的市场,国内节能服务公司激增,很有可能是一场行业大洗牌。

政策东风

据记者了解,正在陆续编制或提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打头的重要专项规划将于近期率先出台。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提出,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营业额保持年均增速30%以上。业内人士认为,在政策扶持下,相关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五年,国内的节能服务公司有望突破1000家,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5000亿元。相关上市公司将从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受益。

在高效节能方面,《规划》明确规定,鼓励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电机、余热佘压利用等节能新技术和装备;鼓励开发和全面推广应用高效节能绿色电器、照明器具、建材等新产品;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交通;大力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新业态发展。

在此之前,由于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持,从EMC进入中国十余年以来,除了获得世行或者IFC项目扶持的少数EMC公司之外,大部分公司在各项政策不明晰的情况下,几乎没有银行愿意贷款给轻资产运营的节能公司,使得大部分公司呈微利成长或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

“没有国家政策扶持的EMC产业,使得企业在偌大的市场中由于难以把握转瞬即逝的机会,而难以做大。”记者采访的某EMC公司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

直到2010年,政策的东风才姗姗来迟。先是《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出台,国家将通过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实行税收扶持政策、完善相关会计制度、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四大举措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意见》同时明确: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到2015年,使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扶持政策迅速得到落实:财政部于去年6月明确,安排20亿元专项奖励资金用于支持节能服务公司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及公共机构实行节能改造。随后,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奖励年节能量在10000吨标准煤以下、100吨以上(工业项目500吨以上)的EMC项目,中央财政奖励标准为240元/吨标准煤,省级不低于60元。

曙光初现在“十二五”开局的2011年。在这一年中,国家将执行了几十年的“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核心”的能源战略转变为“以节能为第一”,EMC产业呈泄洪之势发展。

今年年初,财政部、国税总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对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暂免增收营业税和增值税,同时给予“三免三减半”的所得税优惠。

6月24日,财政部公布《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十二五”期间,政府将对节能量在100吨标准煤以上及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项目,东部地区按240元/吨标准煤,中西部地区按300元/吨标准煤给予一次性奖励。

部分地区的扶持力度更是大幅“加码”。以北京市为例,中央对EMC项目按年节能量每吨标准煤奖励240元,要求地方配套不少于60元。北京则将地方配套标准提高到260元,中央和地方奖励合计达500元。同时,对暂不具备国家审核备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北京市地方审核后也可由市级财政给予奖励。标准为每吨标准煤奖励450元,或按项目投资额的15%、20%给予奖励。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从政策上来看,国家对于采取EMC方式进行节能服务扶持是很明确的,扶持力度超越市场预期;而且税收补贴范围加大,补贴条件更加细化。未来将有更多促进节能服务行业的政策出台。产业快速发展前景更加明朗。

“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后,EMC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省邀请我们到当地去落户。”北京希克斯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旭刚说,从去年开始,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他们公司的签约金额大大激增。

而记者注意到,在近期举办的有关EMC论坛或大会上,气候变化资本集团、英国碳资产公司、欧芬汇川集团以及各类PE前来,碳资产公司一位负责人就表示:虽然他们还没有EMC项目,但是他们很看好这个巨大的中国市场,将深入交流学习,为今后开展EMC业务打下基础。

据记者了解,国家对此的定义是:“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将结束目前的推广阶段,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五年,国内节能服务公司有望突破1000家,产业规模将达3000亿,5000亿元。

行业隐忧

尽管EMC前景广阔,但2010年,全行业仅有587亿元的总产值,还不及高耗能企业中煤能源一家上市公司去年712.68亿的营业收入。“主要是由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资金回收周期长、也与社会对这种特殊的产业模式的接受程度有关,比如在很多机关单位,EMC模式还难以与传统的财务支出方式相对接。”

记者采访的某PE在考察了很多EMC公司后仍然感到很困惑:在这一两年中,各种打着EMC牌子的公司层出不穷,在他看来,很多通过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审核备案的EMC公司应该是很专业,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公司很多都是从以前的国有建筑设计院或者相关大型国有公司包装而来,相当数量的公司技术谈不上先进或独有,成功案例自然也就平淡无奇。而一些小型的科技型或有专利的EMC公司,却由于达不到进入门槛无法审核备案,与一些大项目失之交臂,也

失去了企业发展的最好时机。

“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很多。”该PE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有很多国家补助,很多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国有公司轻而易举就能获得这些扶持或者补助,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中小企业往往都被拒之门外。

据记者了解,国外的EMC公司多为耗能企业提供成体系的节能服务,例如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其中大多是技术,实际提供节能产品的并不多。而在节能市场中,这些成体系的节能技术应用才是最大的“金矿”。据美国国家能源服务公司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节能技术和能效提高方面的服务产值最高,几乎是整个产业产值的73%。

“国内目前的节能多为管理节能,应用到技术节能的比例还很小。”李旭刚表示,而在中国节能市场当中,更多的还是停留在节能产品的提供上,对于流程改造、节能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受到技术因素、市场不规范等问题的制约,难被市场认可。

据记者调查,在节能服务行业,目前真正采取EMC模式交易的公司,大约只有10%。剩下的公司仍然采取传统模式――“买断采购”,在这种模式下,节能公司向客户提供一套节能项目方案,然后由客户直接掏钱购买相应的节能设备。但客户多为耗能大户,是否愿意直接掏钱为节能降耗买单,也是一件不容易办到的事情。

当然,李旭刚也表示,这种现象发生也和节能服务行业人才匮乏紧密相关。由于EMC产业是在短时期内急速膨胀,而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并未与产业膨胀速度相匹配,这使得虽然节能服务产业队伍迅速扩大,但有过大型工程项目经验、可独立设计大型工程项目的节能技术人才非常紧缺,对节能产业中某个专项领域有深刻认识,又具有市场运作经验的高端管理人才更少。节能人才的匮乏,直接影响了节能服务的质量,导致客户对节能服务缺乏信心。

“政府亟须推出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引进政策,优化节能服务人才队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认为,合同能源管理对用户来说是零投入、零风险,但由此产生的风险却主要由节能服务公司来承担,因此它需要有资金在后面做支撑,对于资金缺乏的企业,合同能源管理这种特殊的产业模式,又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产业壮大的“最后一公里”,仍然存在诸多崎岖。

“节能服务公司上银行去贷款,银行说你拿什么作抵押呢。节能服务公司成立的年限都比较短,是新生事物,不像工厂一样有大量资产可以作抵押,只有现金流,很难作抵押。”融资难已经成为节能公司发展的软肋,甚至连西门子这样的大公司在实施项目中也感到了资金压力。

来自科技部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的节能服务公司有92%面临融资困难,如果能够顺畅融资的话,至少一半以上的节能服务公司发展速度会提高一倍。这使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融不到资,就无法继续扩大影响增强品牌影响力,而实力无法增强,在融资上面也始终困难重重,难有突破。

虽然近年来,以北京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为首的银行纷纷推出节能贷相关产品,但是能够获得贷款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对于那些轻资产公司来说,只有他们的上下游客户为国企或者垄断企业,同时那些企业同意提供反担保,才能获得贷款,可是大部分公司的项目并非为国有企业或垄断企业,即使项目好,银行也不会给这样的公司贷款的。”某受挫的EMC企业家告诉记者。

在发达国家,保险公司有专门的险种帮助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化解风险,防止客户违约拖欠分成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节能服务公司是一种担保,同时也可以从保险理赔中看出公司的信用评级,帮助银行选择是否放贷。而我国,缺乏这样的平台帮助银行来甄别区分合同能源管理企业的优劣,往往只凭银行对这类企业的“刻板印象”就将这些企业“拒之门外”。

但同时,由于看到了产业前景,大批资本蜂拥而入,“很多风投资本纷纷涌入,而且从设备制造商到服务运营商,甚至还有政府机关办公室等,都加入到合同能源管理的大军,这些缺乏相关经验,又对风险认识不足的后来者迅速进入,很难说就一定能分到蛋糕。”该人士表示。

产业洗牌

“在南方,我们已经对某市一个区的路灯进行改造,按照EMC模式,公司与政府部门共享这些路灯所节约出来的电费,我们参与改造的路灯越多,帮政府缓解能源紧张矛盾的效果越明显。”记者采访的马姓企业家表示。

马老板的企业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改造后能够让每盏路灯节能达到50%以上,拥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公司并未将所开发的路灯节能系统卖出去,而是通过EMC模式拓展市场,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对于层出不穷的新的竞争对手,马老板感到很坦然。在他看来,与前几年相比,EMC发展的产业环境完善和规范了许多,虽然目前企业数量也在翻番,他还是认为目前产业自身的建设能力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市场的需要。

“小企业太多,滥竽充数的企业多,有实力的企业少,尤其是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少。”

让马先生高兴的是,他的公司进入时间较长,已经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了很长时间,现在虽然很多能源巨头纷纷成立EMC子公司,但大多数是国家扶持政策出台后才成立的,而节能又是一个专业性行业,不是谁想做就能做好的。“缺乏核心技术的盈利不可持续。”马先生很自豪自己公司的产品具有领先性,在他看来,如西门子、施耐德那样的节能企业之所以能俯仰自如,还是有赖于以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高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北京的一些节能企业已经开始从细微处着手进行细分领域的研发,而专家表示,这类企业的出现,预示着北京节能企业开始自发地向产业链中高端挺进。以马先生的公司为例:公司花费数年研发出智能路灯相关专利,而公司的业务也开始从综合性节能逐渐过渡到路灯节能。

从目前的产业政策来看,国家有志于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大型节能公司,并且具有细分行业的趋势,比如工业、建筑、城市照明节能等系统管理,马先生认为,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EMC产业的发展势必是专业化,做精做专,比如做建筑节能的不能做工业节能,工业节能的不能做交通节能,每个分支都会有几家龙头公司,“即使是垄断企业也应会逐渐有所侧重,不可能通吃,他们会逐渐形成几个细分板块。”

“完全用EMC模式是有死穴的。”采访中有人指出,由于EMC在中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形成一个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推动、市场参与的节能减排机制,在没有公信行业机构存在的情况下,纯粹的节能服务公司是很难壮大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EMC企业抱团取暖不断增加――以EMC为主的多元化战略联盟正在形成。这类联盟包括以节能产品技术为主线的供需联盟、以客户资源为主线的项目联盟和以股本连接为主线的实体联盟。以建筑节能为例:由于对建筑物的改造不仅涉及到很多技术,还涉及到设备、改造模式等,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往往很难完成,需要各种专长的公司协力合作,这种联盟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可以预见的是,今后的大型综合性节能服务公司,不是规模上的大,也不是覆盖所有行业,而是能给用户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在整体解决方案下面分几条线。”马先生举例,就一栋大楼来说,包括供热系统、空调制冷系统、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水系统,这几个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来控制。一边开空调一边开窗户,智能化系统就会在你开窗户的时候自动关闭空调。这就是综合性的节能系统。“这才是大公司应该做的。”

新经济中国项目总监叶维佳表示,对于EMC产业来说,现在会有一个爆发期,然后会在不断整合洗牌后逐渐符合产业发展规律,这个产业真正发展起来必须要有行业集中度,也要在一些细分行业产生龙头企业。

对于EMC项目来说,企业在操作过程中先要垫资,然后慢慢回收,项目回收期在2-5年不等,利润也多在10%-50%之间,绝非暴利,这种重资金投入对于一般的小企业而言实在是不能承受之重,尤其是那些没有技术含量,想乘政策东风的山寨企业来说,早晚会遭到淘汰的命运,洗牌之后,能够存活的多将是那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尤其是资金雄厚者,必将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但这并非说明小公司无法生存。”李旭刚的公司从成立至今,仍然是小公司,但是在供热锅炉改造这个细分领域,公司却做到了行业前几名,很多外地公司慕名前来寻求合作,李旭刚的感触是:小公司虽然距离壮大很远,但是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比如一个合作项目,他们公司可能开一两次会就会通过决策,但是对于大公司来说,就有一个漫长的决策过程。

能源合同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服务公司

我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利用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1/4,要完成节能降耗的约束性指标任务十分艰巨。在分析我国节能减排的差距时,有专家认为:一方面,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主要是依靠行政命令来加以推进,不能适应市场需要,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企业从自身的短期经济利益考虑,对节能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动力。因此,作为市场化节能新模式的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

一、合同能源管理

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

1.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服务公司开展节能项目的一种商业手段。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节能减排的综合服务,同时提供服务所需资金,并从设备运行节省下来的费用中回收投资,获得利润。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节能效果好

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是节能服务公司要在节能项目中创造经济效益才能发展,如上海市首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上海新亚药业有限公司循环水系统节能改造项目,总投资240万,由上海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经过调研、测试、可行性方案论证、设计、施工、调试验收后,取得节电61%,9个月就回收50%投资的好效益。

(2)企业零投资与零风险

支付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所需要的资金来自于企业通过节能改造降低能耗节省下来的能源费用,企业不用支出任何费用(特定项目除外),便可以得到节能服务公司的服务和先进的节能设备及系统。这不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企业节能改造的积极性。

(3)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回收期不宜太长

目前我国节能服务公司大多不具备庞大的资金实力,从已实施的项目来看回收期平均为2年左右。只有采用快进快出的模式,才能为后期项目提供足够的启动资金和后续资金。

2.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主要模式

(1)节能效益分享型

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项目资金;合同期内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分享节能效益;合同期结束后,设备和节能效益全部归客户所有。

(2)节能量保证型

客户提供全部或部分项目资金;节能服务公司实施节能项目,保证节能量,从节能收益中获得合理的收益;如果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节能服务公司赔付全部未达到的节能量的经济损失。

(3)能源费用托管型

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管理和改造能源系统,其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收益来自能源费用的减少。

二、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企业对节能降耗的渴求,使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并成为国内外生产制造企业全力争夺的焦点。

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介绍,合同能源管理在“十一五”期间的目标是节能投资500亿元,年产值320亿元。但是,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还存在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以及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

三、合同能源管理市场前景光明

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年6月3日和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联合财政部两次下发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关通知,从财政补贴上推进EPC项目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出台,带动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纷纷成立节能服务公司,大举进军节能服务市场,这其中甚至包括南方电网、神华集团这样的“巨无霸”企业。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主任谌树忠分析,财政扶持政策的频频出台将推动更多用能企业从“要我节能”变为“我要节能”。现在由政府牵头大规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让各方都尝到市场化节能服务的甜头,节能减排的春天真的到了。

目前,我国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服务理念宣传的力度还不够大,在社会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但是,随着政府政策的支持,合同能源管理的前景将变得格外诱人。

参考文献:

[1]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市场化节能新机制――合同能源管理[M].2006

[2] 成志刚,李卫,曹成.浅谈“合同能源管理”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前景[J].新疆电力技术.2007.94(3):66-67.

[3] 王李平,王敬敏,江慧慧.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8.10(1):16-18.

[4] 陈辉,赵会琴.合同能源管理在节能中的应用[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8(1):10-12.

能源合同范文第8篇

摘 要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是一种全新的节能模式。本文主要分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合作机制,提出了采用该模式实施节能项目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设备改造 节能

国有电信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规模发展,形成了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从纵横千里的管道光电缆网络,到星罗密布的网络设备,规模壮观。经过20多年的蓬勃发展,如今设备不断老化,性能下降,故障率高、在投资收紧、成本降低的情况下,如何保持网络质量优势,满足业务的发展?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设备的推陈出新,传统的老旧设备利用率不断下降,资源闲置,空转率高,耗能大而产能低,如何节能降耗,降低运营成本?又将是一个难题。运用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老旧设备的改造无疑是一个新的出路。

一、合同能源管理基本情况简介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act(简称:EMC))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节能服务公司”为用户提供能源诊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降低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资金和技术风险。这种新型市场化节能机制,“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改造“用能单位”的高耗能设备,从“用能单位”的节能收益中进行分享,合同期内由“节能服务公司”负责维护其投资的设备,合同期满所投的设备资产归属“用能单位”。“用能单位”在降低网络投资和运营成本的同时能提升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传统的节能投资方式下,节能项目的所有风险由实施节能投资的企业承担,而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中,其资金由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投入。合同能源管理的实质就是把“节能”当作投资,项目实施后节省的能源费用成为投资回报,投资方根据双方签署的协议从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并分享部分利润,合同期满后,节能设备及长期收益全部归企业所有。合同能源管理不是推销产品或技术,而是推销一种减少能源成本的管理方法。EMC 公司的经营机制是一种节能投资服务管理;客户见到节能效益后,EMC 公司才能与客户一起共同分享节能成果,取得双赢的效果。合同能源管理是EMC 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节能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EMC模式特点:给客户提供更多的利益,EMC才能得到更多。

三、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内涵

1.优化网络主方向

改造旧设备主要的目的是使改造后的设备,或者新投入的设备能够替代原来的设备发挥其使用效能,这必须要有资金的投入。电信企业在新的战略定位和战略转型需求驱动下,为更好的应对市场竞争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构建“集约化”的网络运营发展体系,实现资源的集约、高效配置,投资趋向4G建设和终端营销,原有网络极少投资,老设备只能维持现状,能用就行。在此情形下,借助第三方节能服务公司的雄厚实力,建立合作关系。由节能服务公司投入资金,运用合同能源管理这种新型的合作方式,对原来旧网络设备进行改造。

2.节能减排是核心

因为合同能源管理实质就是用能单位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而节能服务公司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因而设备改造主要的目的要实现高效节能。如何测定项目是否节能?节能多少?节能效益是否足以支付改造项目全部成本?节能服务公司能否获利?这需要制定精确的节能测量方式与计算方式,如采用历史数据对比法、标杆数据对比法、电功率法分摊法等方式进行测量节能量,并通过试点验证节能的效果,才能立项实施,建立合作关系。

3.建立机制做支撑

合同能源管理是新型的合作方式, 目前在企业中实施非常少,这需要在合同模式、双方分工界面、产权归属、财务处理方式上进行明确,建立合作机制以支撑项目的最终落地实施。

四、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的实施效果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近两年在电信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上进行的一项探索,通过一年多的全面运行,取得了显著成效。

1.节约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旧设备改造是以优化网络为工作出发点,以合同能源管理为工作主线,以节能降耗为最终目的。

用能单位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情况下,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改造了十万线程控交换设备。按分成比例计算,用能单位节约了电费,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成本又获利,双方达到共赢。

2.顺应网络转型,提升运营能力,释放人力资源

随着固定电话网络演进步伐的加快,接入网的盛行,软交换网络技术的成熟,IP多媒体系统的逐渐兴起,电信网络已经进入了巨大的变革时期,老旧设备的改造成了历史的必然。网络改造后,提高网络质量,延长了设备使用的寿命,降低设备的维保费、维修费等运维成本。同时,提高了维护效益,释放人力、物力资源。

五、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网络改造低投入、易用性强,具有推广价值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让用能单位以极小的投入实现网络的更行改造。整个模式中用能单位、设备提供商以及节能服务单位均得到收益,实现共赢。

2010年3月26日国资委下发《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文中电信企业被列为了关注性企业。2010年4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合同能源管理在促进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指导思想以及发展目标。

六、结束语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基于现有的组织架构、投资和网络等资源条件下进行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无须额外的资金投入,相反因为模式运行成功而吸引了合作方的投资,具有低投入、高回报、可操作的特点;该模式仅仅是工作模式的改变,并有国家政策指导,因此方便各行业各类设备的改造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通信世界网.http:// .cn.

[2]魏玉剑,李碧浩,陈晓清,周峰皓.上海市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上海节能.2011(05).

能源合同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效益分享; 会计处理

合同能源管理(EPC或EMC)是由能源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用能企业提供节能诊断、融资、节能改造、运营维护、培训等服务,并通过与用能企业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实现获利的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合同能源管理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它是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这种机制降低了用能企业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企业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目前全世界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合同能源服务行业作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的重要产业加以积极推动。我国自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

一、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的特征

根据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的具体协议内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多种类型。目前成熟的模式主要有节能量保证型、能源费用托管型与节能效益分享型。但在国家政策支持层面和实务操作层面,基本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为主。2010年底的《关于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0]110号)指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的格式和内容需要符合《合同法》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等规定。《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该办法支持的主要是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

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在项目期内用能企业和节能服务公司双方分享节能效益,期间节能改造工程的投入和风险由节能服务公司承担,项目建设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后,节能效益首先保证节能服务公司收回投资成本;然后双方按比例分享节能效益。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用能企业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享受。

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用能企业在零投资、零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节能效益,以节约的能源费用在合同期内分期支付节能改造项目的建造和服务成本。

二是节能服务公司先垫付资金为用能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承担资金使用成本和投资可收回性方面的风险,但可以取得较高的投资收益,因为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下的投资收益远高于仅建造(出售)节能设备或提供相关节能技术所获取的利润。

三是由节能服务公司投资建设的节能设备在合同期内其所有权属于节能服务公司,使用权属于用能企业,节能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是分离的;在合同期满后,用能企业从节能服务公司取得该节能设备的所有权。

二、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相关业务的现行会计处理

《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规定,“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当分别予以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企业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尽管上述规定对合同能源管理会计处理作了一定的规范,但远不能满足企业进行合同能源管理业务的需求。这导致实务中企业的会计处理出现较大差异。部分企业按照融资租赁的方式进行核算,部分企业则按照建造—经营—转移(BOT)模式进行核算。目前用能企业对节能设备的会计处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作为分期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处理

有些企业认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节能设备,可以看成是一种销售活动,即节能服务公司将其控制或拥有的节能设备出售给用能企业,其价款在整个合同期间予以分期收回。因此,这些企业将节能设备作为分期付款方式购入的固定资产。

(二)作为租入的固定资产处理

有些企业认为,在合同能源管理中,节能改造需依赖特定的节能设备进行,在合同期内节能设备由用能企业使用和管理,但所有权仍属于节能服务公司,尽管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条款表现为效益分成,而不是租金的收付,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签署的协议所包含的交易虽然未采取租赁的法律形式,但该交易就经济实质而言属于租赁业务。因此,这些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中对租赁业务的解释,按照租赁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三)采用建造—经营—转移模式处理

建造—经营—转移(BOT,build-

operate-transfer)是指政府通过合同授予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有些企业认为,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有着明显的建造—经营—转移这一过程,与上述建造—经营—转移模式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参照建造—经营—转移对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四)作为长期摊销的费用处理

还有一些企业认为,由于未来的节能收益不能准确确定,每期的节能收益都不相同,如果节能设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则按合同期平均计提的折旧与每期的节能收益不配比。因此,这些企业在合同期间将节能设备的投资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合同期限内按与确认收入相同的基础进行分摊。

三、对现行会计处理的改进建议

能源合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 风险 效益评价

一、引言

合同能源管理,又称“EPC”,即“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它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并推行的一种十分新颖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节能机制。EPC的本质就是通过减少能源费用的支出,从而达到降低能源成本目的的一种业务。这样的一种节能投资方式可以让客户的设备达到升级换代的目的,但使用的却是客户未来的收益,从而能够降低客户工厂的运营成本。节能服务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节能服务,这种服务并不是对某一种产品或者技术的推销,而是减少能源支出成本的新型的管理手段或者方式。当客户见识到节能服务公司能够为其带来效益之后,此时,节能服务公司才会与客户分享节能之后的效益成果,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当然,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因此,也有必要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效益进行切实的评价。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存在的风险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可行性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英文简称“EMCO”,或者“ESCO”)在和使用能源的客户对节能可能产生的效益进行预期分析的时候,可能并不能完全掌握该节能服务项目的预期收益情况,因此,就会产生预期收益和未来实现的收益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而且未来实现的收益小于,甚至大大低于预期收益目标,那么,这就是能源管理项目的可行性风险。这样的风险在任何一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都不能够避免。EMSO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作出精确地预期收益判断,以此让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客户风险

所谓的客户风险,指的就是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过程中,因为使用能源的客户方面的原因导致项目面临失败的风险。合同能源管理虽然在当下的发展趋势很快,但并不代表市场上已经认可了这种模式,有的客户可能仅仅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自身对于节能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在ESCO在施行项目的时候,也许并不能得到客户的亲密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对客户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客户应当具备良好的经济实力,而且客户在未来一段时间应当具有稳健的发展态势,以防止因为客户自身的不稳定导致合同管理项目的失败。防范此种风险需要对客户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以期全面了解客户的信息,如工商信息、法人治理结构、盈利模式、历史沿革、财务状况等。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风险

融资是指资金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通过一定的交易方式,进行资金融通的经济活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融资指的就是ESCO由于缺少资金,需要取得资金进行节能项目开展的经济活动。在进行资金募集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ESCO融资能力欠缺,导致在项目开展中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失败的情形。这就要求ESCO进行自我调整,一是在内部运营方面,提高自身的资金供给能力,才能保证具有相当的融资能力;二是可以同各方面的主体保持密切的联系,如银行、保险公司、技术开发商、供应商等,通过分享投资利益提高融资能力。

(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节能量不稳定的风险

节能量风险一般是因为ESMO未与客户就节能监测和测量进行明确的约定,从而在实操过程中发生争议。这种风险比较常见,但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降低这种风险。一是明确具体的节能量标准,确定客户原来的能源使用量,再根据可能达到的目标进行最为精确地设定;二是在具体的监测过程中,可以邀请第三方监测结构加入,从而避免争议。

(五)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的市场风险

以内使用能源的客户其业务的市场变化瞬息万变,或者因为能源价格的不稳定,以至于节能的利润大幅萎缩,导致预期收益显著降低,而导致失败。任何商业运作均存在一定的风险,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风险出现的概率虽然比较小,但是同时具有不可预测性,难以避免的特征。因此,ESCO应当注重风险的转移,如通过投融资将风险合理分担出去,或者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即确定所使用的能源出现的最低价格,将最低价格考虑进项目风险评估过程中,从而在项目定价时就将风险考虑在内,使风险的最小化。

(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施工中的风险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最终的落实,还需要依靠施工单位对项目进行实施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工程延期、工程质量不合格,或者因为资金周转不良,导致拖欠施工款等方面的风险,这样势必影响预期利益的实现,从而导致资金链条的紧张。这就要求ESCO应当与施工单位签订合法有效地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无谓的争讼。同时,应当指派相关人员或者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合施工进行环节监控,还可以与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将施工风险转移。

(七)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是指由于节能技术还不够稳定,导致节能设备不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效果,导致项目失败。这就要求,尽可能使用先进稳定的节能技术,同时,要求供应商对节能设备提供担保,保证节能技术的稳定和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评价

(一)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评价的必要性

由于合同能源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种多样,那么,ESCO有必要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进行效益评价,从而在合同能源管理开始之前,就能全面分析、预测到实行节能项目预期实现的收益,反映出收益的最大化和最小化的区间,为项目的开展尽可能的避免风险,知道节能项目的开展。

(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评价的步骤

结合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节能项目在我国的现状,将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用于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效益的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准确。

1、建立标准化的评价指标

由于一个项目中指标多样,数量级也不一样,这就导致不便于分析,因此,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指标,避免标准不统一导致的计算上的结果偏差。当然,这种指标也绝非只有一种,对于不同指标,指标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效益型指标、成本型指标、适中型指标、区间型指标,应当采用不同的公式来进行评价。

2、计算层次分析法的权重

对评价对象应当建立层次递阶的结构,将影响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不同因素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可分为“高”、“中”、“低”三种层次,然后,对不同层次进行对比,再计算出权重值。当发现某一个因素与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呈现出矛盾的时候,这时候要重新进行验算,以保持结果的一致性。

3、计算熵权法的权重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能够得出较为客观的指标权重。熵权法中可以利用某指标的差异性系数占全部的差异性系数的之比计算出指标的权重。

4、计算出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的权重占比

当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出的权数排序完全一致时,可以明确地消除指标权数和系数的主观性,使得结果更合理。

5、计算出评价数值,进行结果分析

利用上面两种分析法的结合计算出具体的数值,再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尽可能可靠地依据。

四、结束语

中国的市场上对于合同能源管理具有巨大的需求。找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面对的风险,并利用科学的方法对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价,建立适合国情的评价指标体系,有效地促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天成,潘珍妮.现代企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2007

[2]王任一,巨亚明,石家骧.基于熵权系数与DTOPSIS集成油田生产能耗评价研究[J].资源调查与评价,2005

上一篇:验收合同范文 下一篇:劳务分包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