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4 10:28:37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B822[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132-01

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根据医院的不同需要往往被分配到不同科室,笔者作为一名内科医生,根据临床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

1具备治病救人的良好医德

古往今来,凡是大家如孙思邈、李时珍、林巧稚、吴阶平等,他们都具备了超乎寻常的道德观和高超医术,是吾辈的楷模,虽然并非人人都成为大家,但有了这些前辈对我们的感召,我们就有标准可以遵循。首先必须刻苦钻研医术,要透要精,不断地请教前辈,学有所长,只有具备高超的医术,才能胸有成竹地去治病救人,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医德要求医生待患者如亲人,对患者一视同仁,并注重与患者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临床技能

一名优秀的内科医生,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良好的临床技能。掌握理论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某一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特殊变化,知道疾病的发病机理和病理生理。医生要及时了解医学领域前沿的新知识,不断获得最新信息以指导临床工作。但绝不允许纸上谈兵,要具备很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唯物辩证法从主观和客观的两个方面分析、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临床技能是指必须要有临床实践,包括和病人交谈,要正确引导病人陈述病史,不能误导,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要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正确运用物理检查法如望、触、叩、听和相关辅助检查,寻找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准确应用症状学去分析病情,如胸疼的特点及性质是持续性压榨痛还是一过性针刺样痛,腹痛的特点及性质,是突发性绞痛还是持续性胀痛,当医生准确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后,诊断就可逐步明确,再寻找最佳用药方案。要真正成为优秀的内科医生,必须仔细地研究临床症状学及其综合症,在工作实践中积累经验。

3运用循证医学法则指导临床诊疗

学会运用循证医学法则,运用疾病发展的客观规律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以往人们只注意了疾病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了疾病的内在性。自循证医学问世以来,已在临床各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将医生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科学的证据结合起来,使病人得到最佳治疗[1]。例如,现在在心内科选择性应用药物倍他乐克治疗心功能不全,就是很好的例证。又如,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予适当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再如,总有人认为出现少量蛋白尿就是肾炎,但临床研究发现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因此循证诊断要求医生根据实际,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而不是教条主义,照本宣科。临床医师在工作中必然面临如何选择最佳诊断项目,淘汰不好的项目这样的问题,旧时方法常常过分强调了某些疾病的严重性,造成了临床诊断上的混乱,如果实施循证诊断,必须改变以往旧的诊断思维和评价方法,然后才能称得上循证诊断。循证治疗是在疾病确立诊断后为病人得到临床最佳治疗方案而获得的治疗手段。以往人们只注重了高血压如何降压,而没重视实施预防心脑血管病的突发事件。临床医生必须按照客观规律结合个人经验和请教专家,制定出正确的治疗方案。

4广泛学习、一专多能

临床内科医生多为西医专业,而实践证明,运用中西医结合及心理医学三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卫生工作方针确立了中西医结合的路线,是非常正确的。一名内科医生,要紧跟时代步伐,充实知识,使自己能够一专多能。一专多能不能体现在单一的西医领域,正如赵新颜指出的,对其他科室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令患者不满意,出现了医患关系的不和谐[2]。一名西医内科医生不懂中医的东西,或不懂一些心理医学的东西,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特殊情况总是显得束手无策。例如,胸痛是常见的多科综合症,见于肋间神经痛,见于胸部带状疱疹(早期)等,从中医学来看,肋间神经痛是情志所致,西医往往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而事实上用中医治疗气滞血瘀的方法往往能奏奇效。一些带有精神色彩的焦虑病人出现胸闷叹息样呼吸,运用心理咨询也能奏效[3]。传统中医学是其他学科不能代替的,只有熟练掌握才能运用,中医学中为情志所伤的“七情”正是今天心理医学的雏形。

一名内科医生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使用现代的高新技术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完全代替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必须具备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要在临床实践中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练就娴熟的临床诊疗技能,懂得疾病的两重性,即器质性和功能性。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做到一专多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1-179.

[2]赵新颜.规范大内科训练刻不容缓[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24.

[3]杨秉辉.只能用于补充不能用于替代[J].中华内科杂志,2005,(44):725.

(收稿日期:2007-03-21)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上呼吸道感染;辨证施治;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R37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7717(2008)05-1003-02

中山地处岭南沿海,岭南地区北依五岭,南临大海,气候炎热,雨量充沛,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气候,每年小于10℃的日平均气候不足1周,于内地相比,从气象学角度来讲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常年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加之丰富的饮食文化,喜食生猛海鲜、禽类,这样的气候及饮食习惯也成为疫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也影响了人们的体质、禀赋,多表现为湿热内伏的体质特征,因此中山地区外感热病在临床证候及治法上有着其明显的特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本院急、门诊2004年1月1日-2006年7月30日记录在案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其中年龄5~60岁,性别不限,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病史者除外,入选病例共计1246例。

1.2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和《中医内科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和感冒的诊断及分型。[1-2]

1.3方法对入选病例的临床表现、证候、用药、疗效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其规律及特点。

1.4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性表述及t检验。

2结果

入选的1246例患者临床表现见表1,舌苔、脉象以及血常规检测统计归纳结果表2,表3展示了辨证分型以及治疗情况。由于绝大多数患者舌质淡红容润,少数患者舌质的异常经确认与上呼吸道感染无关,因此舌象的比较中未列入舌质,只对舌苔进行了比较。从表1中可以看出,咽部症状发生率最高,有975例(93.66%)的患者出现了咽痛或者咽痒;其次发热、咳嗽、头身疼痛以及流涕等也是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213例(17.95%)的患者有恶寒的感觉;而352例(28.25%)的患者出现扁桃体肿大,主要以儿童以及青少年多见,其中291例(82.67%)为20岁以下患者。

如表2所示,约有半数的患者642例(51.52%)出现薄黄苔,其次为滑腻苔411例(32.99),再次为薄白苔193例(15.49%)。脉象以浮数最为常见,有807例(64.77%),浮滑及浮紧的脉象分别占21.99%和13.24%。62.20%的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白细胞总数升高的占23.19%,14.61%地患者出现白细胞降低。

从表3可以看出,入选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风热袭表型最多,有857例(68.78%);寒热混杂型以及风寒袭表型所占比例相当,分别为16.61%和14.61%;各型夹湿是指对所有兼夹湿邪的患者进行统计,无论其分属前面任何一型,发现有过半数的患者694例(55.70%)伴有不同程度的夹湿情况,而其中多数为素体湿盛。主诊既有西医内科医生,也有中医内科医生,所有入选患者的治疗方案事前不予以干预,由接诊医生决定治疗方法。结果显示54%~58%的患者接受了中西医两种方法,约有25%的患者采取了纯中医治疗,接近20%的患者进行了单纯的西医治疗。从表3中可以看出,各证型的治疗效果相当,其总的病程并无显著性差异,对各证型的不同治法之间的疗效也进行了比较,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由于地域、气候、饮食习惯、体质的差异,中山地区也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同样成为疫病的好发之地,上呼吸道感染往往成为疫病流行的始发因素,呼吸道传播快,流行面广,危害极大。本课题主要着眼于上呼吸道早期感染的防治,发挥中医优势,探索更为合理,适合本地区发病特征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同时能够开发出效果显著的中成药,以便推广使用。从本文的研究结果来看,中山地区的上呼吸道感染以风热袭表型最为常见,而且过半数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兼夹湿邪为患的特征,起病多以发热、咽部不适、咳嗽、头身疼痛为主,当然急诊患者一般症状较重,部分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自行服药。笔者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了分析,选择中西医合用的方案过半,其次为单纯的中医和西医治法。但是中医治疗方案存在药品庞杂,辨证用药极不统一,尤其西学中医生的辨证施治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是对证型的判断不准确,药性及配伍掌握不当。西医方案中使用的品种虽多,但其中主要成分大同小异,均是对症治疗,存在的问题是超过70%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而且较为混乱,使用指征不强,西药主要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的作用并不明显。中药治疗效果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部分患者在24h内痊愈,但是由于治法用药较为杂乱,所以统计的意义不大,这种辨证用药的差异性和随意性严重地影响了中医的治疗效果,西医医生又难以掌握辨证用药的要点,所以从总的分析结果来看,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法均没有显示出更好的疗效,但是具体到医生个人而言,中药还是具有显著的优势。

就目前国内的医疗机构分布情况看,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可能仅有十之一二,基于上述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中医应该结合疾病的区域性特点,简化辨证方法,抓住要点,使中药辨证施治趋于规范化,把优秀的经验加以推广,这样才能使更广大的患者受益。针对中山地区上呼吸道感染风热为主,兼夹湿邪,散见风寒的发病特点,辛温、辛凉、化湿合用,结合本院专家多年的临床经验,拟定了羌银解热汤,以清热疏表透邪为主,配以辛温增强发汗解表之力,重用地方药材,化湿解热宣肺并举,作为省市重点支持的项目,该方已经进行了近3年的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而且该方覆盖面广,容易推广。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9:00 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到陈礼勤处汇报工作。每周的周一,他们都要召开办公会议,讨论人、财、物等方面的事务;如果是周四,则召开周会,中层干部工作汇报,传达医院最新政策。汇报工作结束后,陈礼勤开始处理文件,回复电话和邮件。就这样,上午工作结束。

中午,以前的病友给陈礼勤打电话,一定要让他“摸一摸自己的孩子”,陈礼勤便跟他约在了下午下班后。

14:00 接讲市里通知,有一批斯里兰卡和印度客人要到医院参观。这种“外事活动”对于陈礼勤来说是常有的事,主要是介绍一下社区卫生工作的经验,回答家人关于社区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16:00 “行政查房”。严格说来,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查房,而是一个医院领导班子与科室员工的座谈会,“我们畅所欲言,员工对医院、科室、工作有什么意见,或者个人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我们能解决、能答复的,就在现场进行解决和答复;不能解决的,会在一个限期内给予答复;如果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的确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会给员工一个合理的解释。”

18:00 已经是下班的时间了。但陈礼勤还要留下来处理一些没有处理完的文件,顺便等一等中午约好的“老病友”。“只有下班的时间可以给他们看看孩子,其实也是给孩子父母的一种心理安慰。”陈礼勤说。

这就是广州天河区林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礼勤一天的工作。从一名普通的儿科医生到社区主任,他成功地实现了三个华丽的转身。

儿科医生给孩子看病 也给家长“看病”

我始终认为,我这一生选择了一项高尚而光荣的事业。回顾我22年的临床工作,我无怨无悔。

1986年,陈礼勤从同济医学院毕业,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第一人民医院。最初的想法是当外科或内科医生,但那时候是分配制度,而他又是党员,所以他服从了医院的安排,做了一名儿科医生。虽然当时心里不太愿意,但后来做着做着就喜欢上了这个专业,自我感觉做得“非常好”。

儿科医生比其他医生更难当。儿科医生在古代被称为“哑医”,因为孩子不会说话,不会正确表达症状、体征、痛苦和不适,所以对医生的要求更高。只能凭借他们长期的诊治经验,结合体格检查、物理检查作综合分析和判断。对医生的悟性,职业态度和精神要求更高。除此之外,儿科医生要更有耐心、爱心和细心。生病时候的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哭时笑,陈礼勤自己摸索出了一套与孩子打交道的办法,“主要是安慰他,鼓励他,还有用玩具、肢体语言哄他。”陈礼勤说,儿科医生就像幼儿园老师一样,必须练就一身“本领”。

儿科与其他科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医生不仅要给孩子看病,还要给孩子的家长看病。“我们鼓励把病人当亲人,因为往往来看病的还有父母、爷爷奶奶几代人,一个孩子后头跟着3~5个家长。家长会着急,心里也需要安慰。”这样时间长了,家长们就都认识了这个既给孩子看病,也给家长“看病”的陈礼勤医生。有时候中午休息或晚上下班时间,他们都会电话咨询。于是陈礼勤也养成了电话接诊,或半夜出诊的习惯。“当医生的确要有奉献和付出的精神,否则当不好医生。”

医政工作不当家长 当班长

作为综合管理者,带领管理一个团队去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比一个人接诊病人更有价值和意义。

2002年,陈礼勤调到广州,继续从事他喜欢的儿科临床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广州市天河区卫生系统要对行政管理岗位进行公选,所有职位竞争上岗。陈礼勤觉得自己在临床工作多年,对自己的专业比较熟悉,又对医院的整个运作和管理有一些了解。并且他认为如果能够带领整个医院的员工,为老百姓服务,其价值远远大于一个人临床工作的价值。

经过严格的笔试、面试,测评和投票,上级考察、公示,陈礼勤被正式录用,开始从事医务科医政管理工作。

说起做管理与当医生的区别,陈礼勤深有感触地说,“临床工作很单纯,主要是与病人打交道,诊治病情。治好病人,成功申报课题都能给医生带来成就感,而且良好的服务也会带来很高的职业荣誉感。这种成就感与荣誉感是难以言表的,因为生命是无价的。而管理工作则不然,需要考虑更多方面,尤其是医院管理,无论怎么尽心,都达不到最完美的状态。因为服务是无止境的,而且它涉及内外系统各种因素,各方利益。从事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般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各项素质,否则很难胜任这项工作。”

“最大的区别是临床医疗非常单纯,而管理非常复杂;单纯医疗的压力只是医生个人的,而管理的压力是管理者和整个单位的。”陈礼勤说,尽管医政管理工作压力非常大,但也非常历练人,“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管理工作很辛苦,除了平常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还必须处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而陈礼勤也在这过程中总结出“制度是死的,用制度管人就会管死人”。“要用人性化的灵活手段进行管理,有时要恩威并用,有时要采取一些退让、妥协等迂回的手段,处理事情能够尽量达到和谐的状态。”不当家长,要当班长。像足球队的教练那样,而不是那种家长式的作风。――这是陈礼勤在负责医政工作4年中的最大体会。

社区管理既是班长 也是生产队长

社区卫生工作要尽量达到“四满意”,即“政府满意,社区居民满意,员工满意,管理者满意”,社区卫生服务才能持续地长足发展,居民才能得到真正的便捷、价廉、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2008年的一天,上级领导找到陈礼勤,告诉他组织上将他调动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决定。这一次,陈礼勤再次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的安排。

当时正值广东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中心的重要时期,所有的不适应都必须在短期内调整。“当时我在医院管理医政工作,只是一个中层干部,到这里则是一个主要负责人,如何面对角色的转换,以及如何建班子,带团队,都是较大难题。但是我相信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这样才有不断的进步。”陈礼勤说。

从综合医院到社区管理,就像当初从医生到综合医院医政管理一样,陈礼勤发现当初的医政管理变得相对单纯,而社区这边就更复杂了。综合医院比较规范,内部运作比较有序,但是社区医院各方面部门设置没有那么完善,很多事情陈礼勤要亲历亲为,“有时候觉得除了像班长之外,我还像生产队长。”

作为负责人,整个社区的管理,不仅涉及医务的管理,还包括很多社会事务、对外交流、财务管理等。从没学过财务的陈礼勤逼着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成本控制,而其他社区卫生管理的知识,他也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完善。

而在这个过程中,陈礼勤对社区卫生工作的发展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越发地觉得,社区卫生的发展不能仅靠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动。“我们需要机制体制的支持。现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挂着社区的牌子,内部运作却是医院管理式的,这种方式不能适应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还有人事管理机制不能解决所有员工的编制问题,如果不改变这种二元化的人事制度,队伍就无法稳定发展。”

除此之外,绩效分配机制也让陈礼勤一直有所顾虑。虽然国家强调,要切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与分配、卫生技术人员个人收入与业务收入的直接联系,从源头上杜绝社区卫生服务的逐利行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即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政策已经有了,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无法落实到位。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我从月份工作到现在已经个月了,在医院领导的照顾和同事的热心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都完成的比较好,我也很快的熟悉了这个环境,并且在态度和水平上有以下提升:

一、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建言出力谋求医院更大的发展是义不荣辞的责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明年的工作量能够再上新高。

二、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作为一名医生,为患者服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我们医院对于内陆居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强做大,我认为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个就诊的患者满意,并以此来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参加工作以后,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道德水平,摆正主人翁的心态,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竭尽全能地为患者服务;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管自己多累,都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和沟通,争取将两好一满意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提高专业技术水平。1、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每天掌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2、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避免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遇到不懂的问题勇于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作为一名新医生,戒骄戒躁,精神饱满,不断学习。

在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成功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但我不能有丝毫自满,因为在今后的工作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相对于优秀的其他同事,仍然存在着在今后的工作差距,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良的成绩。

2.医生工作总结

在医院党组的领导下,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中全会和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院的发展大局,认真开展各项医疗工作,全面履行了主治医的岗位职责。

一、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能够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到思想上、政治上时刻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坚持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把学习与工作有机结合,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特别是通过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评比活动,对照先进找差距,查问题,找不足,自己在思想、作风、纪律以及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闻工作的进步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以对历史负责、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的精神,积极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坚持业务学习不放松。坚持学习妇产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年共计记业务工作笔记万字,撰写工作报告份,撰写业务工作论文篇。二是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例手术,坚持把工作献给社会,把爱心捧给患者,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质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全年共计接待患者人,实施手术例,治愈病人人(次)。

三、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为医院的发展建言出力。

作为医院的一员,“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知情出力、建言献策是义不荣辞的责任。一年来,紧紧围绕医院建设、医疗水平的提高、业务骨干的培养等方面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提出合理化建议,充分发挥一名老同志的作用。同时,严格要求自己,不摆老资格,不骄傲自满,对比自己年长的同志充分尊重,对年轻同志真诚地关心,坚持以工作为重,遵守各项纪律,坚持代病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一年来,在领导的帮助和同志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组织的要求还差得很远,与其它同志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3.医院护理人员

今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完成了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骨科护理常规及显微外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4、组织护士长外出学习、参观,吸取兄弟单位先进经验,扩大知识面:5月底派三病区护士长参加了国际护理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结束后,向全体护士进行了汇报。

三、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分别于6月份、11月份组织全体护士参加温岭宾馆、万昌宾馆的礼仪培训。

3、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5、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3、各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骨科知识。

4、“三八妇女节”举行了护理技术操作比赛(无菌操作),并评选出了一等奖(吴蔚蔚)、二等奖(李敏丹、唐海萍)、三等奖(周莉君)分别给予了奖励。

5、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分组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病区护士考核:静脉输液、吸氧;急诊室护士考核:心肺复苏、吸氧、洗胃;手术室护士考核:静脉输液、无菌操作。

6、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7、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每月轮流在三个病区进行了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8、9月份至11月份对今年进院的9名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每人讲一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9、全院有5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自学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每个科室坚持了每月对病区治疗室、换药室的空气培养,对高危科室夏季如手术室、门诊手术室,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3、科室坚持了每月对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两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各病区、手术室、急诊室均能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检查坚持晨间护理一床一中一湿扫。

5、各病区治疗室、换药室均能坚持消毒液(1:400消毒灵)拖地每日二次,病房内定期用消毒液拖地(1:400消毒灵)出院病人床单进行了终末消毒(清理床头柜,并用消毒液擦拭)。

6、手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无菌包内用了化学指示剂。

7、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对每种消毒物品进行了定期定点监测。

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八月份在三病区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病房,三病区护士除了向病人讲授疾病的防治及康复知识外,还深入病房与病人谈心。

3、全年共收治了住院病人2357个,留观125个,手术室开展手术2380例。急诊护士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全程服务,包括护送病人去拍片,做B超、心电图,陪病人办入院手续,送病人到手术室,三个病区固定了责任护士、巡回护士,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4、全院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30篇,其中一篇参加了全国第三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有3篇参加台州地区学术交流,有2篇参加《当代护士》第二十一次全国护理学术交流。

七、存在问题:

1、个别护士素质不高,无菌观念不强。

2、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护理书写欠规范。

3、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基础护理不到位,如一级护理病人未能得到一级护士的服务,仅次于日常工作。

4、病房管理尚不尽人意。

一年来护理工作由于院长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4.医生个人总结

本人于年11月取得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年6月取得公卫执业医师资格,取得医师资格后,我更加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为医生这个名词太高尚、太令人尊敬,他不仅救死扶伤,他更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所以我只能用全身心的投入工作来回报我自己选择的这份职业和为之而付出的辛勤努力。下面我把这今年来的思想、工作情况从工作成绩、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三方面进行总结汇报。

一、职业道德

我之所以选择先汇报职业道德是因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医生,首先要求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修养,一名医生可以技术上不高,但起码的职业道德必须具备。就像对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陈晓兰的评价“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三个方面的汇报我看重的也是职业道德。所以平时我认真学习邓--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并把它作为思想的纲领,行动的指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时刻牢记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学习做一名象华益慰、钟南山、陈晓兰一样的好医生。

二、业务水平

年疾控中心成立后,我就被分到传染病防制科工作,先后承担了疫情信息统计、传染病平台报病、传染病网络直报、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漏报调查、报告质量调查,出血热、布病监测工作,学校传染病防制等项工作。亲身经历了传染病实行直报的三个历程,从手工填卡报告到建立了大疫情报病平台到目前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传染病报告方式的提高也印证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经过五年的工作磨练,我已经可以独立或者和其他科室人员配合的完成科室各方面工作。

三、工作成绩

1、在工作上,围绕中心的全盘工作思路,对照科室自己分管工作的相关标准,严以律己。独立或配合完成了自己分管的工作。

a、单独或配合完成传染病管理、漏报、报告质量、居民回顾性调查工作;

b、完成医院传染病监测工作;

c、布病监测工作;

d、出血热防制工作;

e、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

f、流感样病例监测工作;

2、利用六年来布病监测资料编写了布病疫情六年资料汇编。

3、撰写了题为“宝鸡市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现状与防制思路”,在中国学校卫生杂志发表。

4、撰写了题为“宝鸡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与死亡病例管理及报告质量现状分析”的论文,在疾病监测杂志发表。

5、参与完成了“宝鸡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研究”课题,获宝鸡市政府科技成果二等奖。

5.医院总务科主任

回首过去的一年,,非常感谢医院党政领导给我这个锻炼的平台,令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慢慢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与才能。回首过往,使我懂得了很多。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与关爱,令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在此我向院党政领导以及全体同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正是有你们的协助才能使我在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在工作上,围绕总务科的中心工作,对照相关标准,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协助下,我们的工作着重于以病人为中心,为临床服好务的工作目标上,紧紧围绕重点开展工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下属充分做到“察人之长、用人之长、聚人之长、展人之长”,充分发挥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树立起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新形象。我充分认识到自己既是一个管理者,更是一个执行者。要想带好一个团队,除了熟悉技能外,首先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保证在人员偏紧的情况下,大家都能够主动承担工作责任。在作风上,我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生活中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耐劳、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兢兢业业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在思想上积极树立热爱国家热爱医院,医院就是我的衣食父母,拥护领导的管理思想,坚信在医院新的领导班子正确指导下,医院一定会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宽广道路,为加快医院的发展认真做好本职工作。

我能重视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工作中,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增强自己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一是认真学习医院下发的各种文件和规章制度,做好每一次院务会记录,并把这些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位员工;二是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重点学习各工种维修技术、管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做到在重点中找重点,抓住重点,并结合自己在理论技术、管理知识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工作能力。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努力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全心全意为医院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宗旨,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收集科里工作要求及信息,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让主管领导尽量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作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在日常工作中,认真听取员工反映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和建议。同时,对员工要求解决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认真解释,耐心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让员工相信我们在为员工所想。

一年来,我能认真领会医院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深思熟虑,根据总务科具体情况,制定维修工作方案;然后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把医院精神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把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结合起来。在工作过程中,以身作则,化解矛盾,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在管理工作中,坚持每周主持召开一次科早会,传递医院的会议精神,听取各组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当周工作安排计划,加强管理,督促内控制度的落实。在协调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复杂、繁重的工作任务。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一些不正之风。本人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坚持以制度用人,以制度管人,并引导、教育员工自觉执行院里的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医院就是我们衣食父母,爱院如家、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

本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思想,把科室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院里办实事、办好事。

总的来说,一年来,本人在团队管理方面考虑的较多,工作范围广、任务重、由于本人正确理解上级的工作部署,坚定执行医院的各项制度,较好地发挥了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积极主动,不畏脏累,尽职尽责,较好地完成了医院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文化知识水平还比较低,随着医院的发展,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也更高更广。今后,我一定认真克服缺点,发扬成绩,自觉把自己置于领导和员工的监督之下,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理论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做一名合格的带头人,为全面建设医院,发展医院的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6.主治医师个人

本人于年毕业进入临床,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回眸过去的工作、学习、生活既辛苦、忙碌,又让人感到充实和自豪。现将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晋升为主治医师是独立开展工作的开始,为迅速提高自己的诊疗技术,前两年本人一直在急诊科工作,急诊工作的锻炼使我迅速提高对急危重病的认识和抢救水平,能熟练处理好急性左心衰、急性冠脉综合症、支气管哮喘发作、高血压急症、癫痫大发作、上消化道大出血、大咯血等内科急症;同时能熟练地进行心肺脑复苏的抢救。

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内科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阅读大量医学杂志及书刊,坚持写读书心得和综述,踊跃参加医学专业网络论坛,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及时应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内科各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的诊治技术,同时也能处理各系统的常见病及各种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如心脏骤停、药物中毒、昏迷等等,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的信念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解除病人痛疾。

临床工作离不开科研,同时我也希望自己有所创新,并开展了以脑卒中为主题的系列研究,针对脑卒中发病后肢体瘫痪后遗症多,且发病年龄高,治愈率低,申报了《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应用》课题,提出使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加强肢体康复,在康复治疗中发现强制性运动治疗对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较好,但对下肢功能恢复与一般康复治疗区别不大,故又提出《脑卒中下肢偏瘫病人踏车运动疗法临床分析》的相关研究,采用踏车运动治疗患侧下肢,并且取得较好疗效,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攻关,最终完成课题,在临床推广中使我深深体会到医学研究的艰辛,虽然我的课题已取得阶段性结果,但治疗脑卒中是一项长期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多建树。

自任职以来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对下级医师的指导工作,培训下级医师进行各种常用内科操作,规范三级查访制度,提高下级医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多次组织院内讲座,规范各种常规操作技能,真正发挥了业务骨干作用。

7.实习医生个人

在医院实习期间、得到科室领导的关心及同事们的帮助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自己较快地熟悉了新的工作环境,在工作态度、专业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取得较大的进步,现将实习报告总结如下:

一、端正工作态度,热情为患者服务。

作为医生,为患者服务,既是责任,也是义务。我们医院对于居民来说还是新生事物,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强做大,我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让每一个就诊的患者满意,并以此来扩大我院的知名度。参加工作以后,我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道德水平,摆正主人翁的心态。竭尽全能地为患者服务;耐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不管自己多累,都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和沟通,争取将两好一满意工作落实到实处。

二、认真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参加工作后我仍然坚持每天学习,每天掌握一种疾病;同时不忘学习本专业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汲取新的营养,锻炼科研思维;坚持“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原则,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操作常规进行,避免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在工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时刻保持谦虚谨慎,遇到不懂的问题勇于向上级医师请教,努力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对患者的处理得当;

三、严格要求自己。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科室的发展出谋划策,希望明年的工作量能够再上新高。在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的各项工作完成地较为圆满,但是我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因为以后的工作还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与其它先进同事相比还有差距,在今后工作中,我要继续努力,克服不足,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以上是我的实习工作总结,在过去的半年里,要再次感谢院领导、护士长的教育、指导、批评和帮助,感谢同事们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过去,有许多进步和提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应当发扬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克服不足。

8.医生竞聘个人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新手,我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乡镇医疗卫生工作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服务载体。从2010年至今,三年来的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党政策,领会上级部门重大会议精神,在政治上、思想上始终同党同组织保持一致,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并结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一)、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湖潮乡4149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360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治疗,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

(二)、相关政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

(三)、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年的本院的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本人通过职工的会议培训,使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使我院的事故发生率全年为零,保证了我院日常工作正学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搜集、汇总、反馈及时上报各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材料,为院领导班子更好地决策,并协助管理我院及我乡的新合医及乡村一体化工作。

(四)科室管理。年本人自负责医疗科工作以来,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不超位,严格遵守职责,搞清职责,团结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在院领导指导下,在本科室全体工作人员的支持和协助下,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扎实推进,辅助科室相互协作,使科室医疗服务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着。通过派人进修、自我学习,集体培训等方式,使全体医务人员的诊疗知识、诊疗技能及业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我院的诊疗报务水平。

三、存在问题

三年来,我自己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但是还存在着不少不足之处,有些是急待解决、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自己主观思想上希望多深入多了解和全面掌握情况,在工作中也努力争取去做,在某种程度上给自己和工作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今后需要也必须注意和克服;在工作方法上还需要更加扎实,更加细致,把原则性和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工作质量;。在工作中,我时常感到能力和知识的欠缺,需要进一步提高各种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提高文字水平和综合素质,使自己圆满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有时工作方法欠妥当,考虑欠周到,在这里我向领导和同志们道个歉,希望有不到之处给予原谅。三年来,我认为自己从思想认识上、业务及理论知识上有了明显提高,这些进步是全局新老同志们对我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的结果,从老同志身上我学到了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从充满活力的新同志身上也增添了我积极努力、奋发向上、勤奋工作的信心和力量。

9.医生总结

年,我在院、科两级领导的领导和指导下,在同志们的热心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业务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以“服从领导,扎实工作,认真学习,团结同志”为标准,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

在这一年,我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切服从院上和科室的安排,积极参加院上和科室举行的集体活动,努力完成院上和科室布置的工作内容。对各科室的器械维修,我基本上做到随叫随到,认真维修,对于不能维修的工作,及时上报科室。在工作中我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工作能力,扩大自己知识面,参加一切可以参加的与工作医学有关的考试,同时也学习电脑知识,并结合着自己的实际工作,认真学习机械电子维修知识,虚心向身边同志请教,通过看、听、想,做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药学和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人员。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医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做一名懂法守法的药学工作人员。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资本 投资模型 政府

继普特南之后,关于社会资本的数量众多的研究已逐步得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结论:社会资本在众多领域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普特南本人阐述了个人在一定组织内的成员资格和政府效率之间的显著联系。克拉克和珂佛的研究则表明(Knack,Keefer,1997),假如对整个国家层面的诚信进行计量,诚信值上升1个标准差就会带来超过0.5个标准差的经济增长;珀尔塔等人(Porta,etc,1997)则发现,在许多国家,这样的诚信值如果上升1个标准差则会带来0.7个标准差的司法效率的提高以及0.3个标准差的政府腐败的降低,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从个体层次上分析的社会资本和个人健康之间的关系。个人在一定组织内的成员资格和自我感受到的愉悦程度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十分清楚的相互作用关系。

挑剔的计量经济学家可能会质疑这些结论是否能够完全令人信服,毕竟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变量同许多重要的无法观察测定的因素紧紧相连,而这些无从测定的因素又恰恰影响推动着许多可以被观察测定的因素。假如那些恼人的好挑剔者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可能没有理解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仅仅处在社会资本研究的起点位置,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已经掌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社会资本在许多领域里异乎寻常地重要。

事实上这项研究的不足不在于探讨社会资本影响的理论或经验论证上,真正的不足在于聚焦于社会资本成因的理论总结或经验论证。如果我们想改变社会资本的水平,我们必须建构一个社会资本形成的相关模型,以及进行经验论证的载体(相关的规则与网络的构建确信要与我们的经验论证相吻合)。与其说普特南和其他学者在这个研究领域未能做出重大贡献,倒不如说仅探讨社会资本的影响其实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逆转不利局面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原有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法在社会资本研究的起始阶段实际上妨碍了对社会资本形成原因的正确理解。社会资本几乎总是被视作一个集合变量:比如说一个特定社区的规则和网络。然而,做出社会资本投资决定的主体是个人,而非社区集体。所以撇开对起始于个体水平的社会资本的精确分析,我们将难于理解社会资本的形成。

在头脑中有了如此的假设前提之后,笔者想在本文中做三件事情:第一,试图对社会资本给出一个个体层面上的分析,它可以被视为现有研究文献中占据主要位置的社区集体层面上关于社会资本分析的对应部分。接着文章将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会聚合成为社区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在这一部分,笔者会引入一个略为简单的关于社会资本投资行为的经济模型,并讨论它的经验含义。

论文的第二部分讨论这个模型最基本的含义。我会讨论一些支持“个人在社区时间期限的长短对于社会资本投资至关重要”观点的论据,如个人迁移、私房房主资格、职业的社会化程度、时间机会成本等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影响。第三部分涉及和政府行为紧密相连的变量(政府行为的出现强烈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形成)。文章首先讨论了社会资本与社会道德异质性之间的联系。最后,文章讨论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显著关联。很自然这又引出了对教育政策的言外之意:假如社会资本的确有价值,而学校教育又在创造社会资本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那么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否应该有效地制定执行呢?

当然,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对社会资本形成研究课题的简短叙述(而且主要聚焦于美国),甚至不能完全阐述清楚结论中最关键的要素。同时,如果要准确理解社会资本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也没能用足够大量的篇幅强调这项研究为什么需要从建立在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投资模型开始进行。笔者相信文章提出的模型在经验论证上比较清晰明白,而且能够成为思考理解社会资本投资行为如何发生的一个十分有用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资本形成的经济学原理阐释

有人把社会资本界定为规则、网络以及其它相关的社会联系方式。笔者认为一个经济学家思考社区水平的社会资本时,最合适的方法是将其作为一个社区社会资源的计量单位,这些社会资源无疑可以提高该社区整体福利(当然这些社会资源也包括规则和网络)。

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这些社会资源由于可以解决日常经济问题而有价值。比如,更有效的社会联系可以帮助解决公共产品的“搭便车”问题,或者在缺乏明确契约的环境里创建个体间的相互信任(接下来就是通过那些经常进行的关于诚信问题的调查来获取社会资本的相关信息了)。有人认为社会联系的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作用更为突出,笔者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也许上述的有关表述听起来与科尔曼和普特南提出的规则和网络有些区别,但是笔者确信它们是更贴近实际情况,而且是用经济学家的特有术语清晰准确表达的。

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构建在个体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的定义表述,1904年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的一篇文章提到《金碗》里一位女性的“社会资本”,在那里他意指社会资源。事实上,在詹姆斯之后,学术界有可能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拥有社会关系的衡量形式(包括领导气质,与人沟通及语言的才能)。毫无疑问,拥有这些社会关系反过来会使个体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获益匪浅。这些定义类似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的经济概念。由于社会资本建立在个体分析基础之上,所以稍后我们将探讨个人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过程。

笔者并不认为以个体为基础分析社会资本和以社区集体为基础分析社会资本存在学理上的冲突。与此相反,我相信,对于思考并把握社区社会资本,分析个体的社会资本是必要的。个体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十分相似,所以许多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理论也大体适用于分析社会资本。如何聚合这些社会资本是研究中最棘手的地方,在什么时间属于私人的社会劳动技能聚合到一起相互融合并构成更富生产效率的社会劳动?这项研究课题直到现在仍是不怎么清晰明了的。假如一个人花时间精力投资于和别人有效地沟通交流,很显然他增加了他个人及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假如一个人挖空心思钻研如何巧言诈骗,他可能仅仅增加其个人的社会资本而损害了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等会儿,本文还会讨论如何聚合多重类型的个体的社会资本这样的难题。文章首先大致阐释一下社会资本投资过程的经济学原理。

1.社会资本投资

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投资模型(包含读者应注意到的大量对比数据),社会资本最好被视为财富变量“S”,它在各个时期都带来市场和非市场的效益,分别用RM和RN表示。市场效益包括所有能帮助自己更加有效完成工作的社会技能和社会交往,当然也包括获得工作时起码应具备的社会技能;非市场效益包括源于社会资本投资而来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回报(也可能是直接的心理愉悦)。假如个人从事的是一份需要与外界联系异常紧密的职业,那么他的市场效益的回报预期会提升许多。

这个模型表明投资社会资本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这个时间是计入成本的,它应该是一个反映人们以怎样的速率将自己的未来予以“贴现”的变量。模型还表明社会资本也可能贬值,预计当个人离开社区集体时,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会失去价值,有鉴于此,笔者提出的投资模型考虑并分析了个人离开自己原住社区的可能性变量。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个人的社会资本投资具有相当多的可选择性。个人对社会资本投资将在某一点上达到均衡,在该点上社会资本的边际投资成本等于边际投资效益。当个体流动性增加或人随岁月的流逝渐渐变老时,个人对社会资本投资会下降;而当社会技能在职业上获取的社会回报增多或者社会资本贬值率变低时,相应地,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会上升。这些结论并不令人惊奇,因为几乎任何资本财富都会遵循类似的规律。也许在进行经验论证时,掌握这些规律将会启发我们如何预测事物发展方向、如何对事物进行基本定位。

我们预计一条倒“U”型的曲线可以用来描述社会资本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总的来看,当人们年龄增大,社会资本投资总量会有一个积累增多的阶段;但到后来从社会资本投资获利太低以至继续投资不再划算,这一时段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变得极少,甚至经常不足以弥补社会资本贬值的损耗。

2.聚合过程:两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

前面引用的投资模型仅仅将社会资本视为具备单一同质的特性。但是把两种因社会技能不同而导致的个人社会资本分开进行分析对研究是具备相当科学性的:一种是增加整体社区效益,另一种是仅仅产生个人效益。事实上,一些个人的社会资本的产生会降低作为社区集体的社会资本总量。考虑了这两种类型个人的社会资本的最简单的模型显示社会资本的固定部分产生公共收益。前面引用的投资模型作的是一个包含个人和社区集体的社会资本的预期(这也就是说,在预计个人的社会资本和社区的社会资本时,近乎一样的因素在起作用)。文章将从更多的细节去讨论这些预期,但是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种可能性:个体会分别决定他们在投资社会资本(包括增加整体效益的和仅产生个人效益的)的水平,个体作决定前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很显然,个人如果认同社区福利将会促使其增加对社会资本的投资量,具备私房房主资格也会促进这种认同。“温馨之家”的价值与社区吸引力紧密相连,在某一社区拥有一个家对于个体来说将极大程度地促进他认同社会资本投资带来的各种积极效应。

长时间在一个社区居住也意味着个体会倾向于加大对社区的社会资本投资。假如个人期望离开这个社区,他会投资培养极具个性化的技能;反之,他会更多地投资于社区的社会资本。此外,还必须注意到一种可能:以往个人居住的良好境况会提升对社区内其他居民的“利他吸引力”,同时可以促使人们投资于一些让大家都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资本。

提升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的关键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足量起步要求”。假如仅仅极个别人投资这些项目,那么相应地网络系统和语言体系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仅仅当众人近乎同步投资,它们才会变得有价值,效益水平也根据对社区集体社会资本投资的状况来确定。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假如更多的个人投资于社区集体的社会资本,某一个体从中获得的回报反而会降低。举个例子,如果众人的社会交流更频繁紧密,充当掮客的二手汽车市场交易商的作用就会减弱许多。

提高社区质量的社会资本的“足量起步要求”特点也使得社会资本复合性均衡成为可能,在思考社会资本决定性因素时经常地涉及到这种复合性均衡。既然存在社会资本高投资、高回报的地方,那么肯定存在低投资、低回报的社区。所有这些类型的社区都处在一种微妙的均衡当中。

社会资本的外部特性和足量有效性相结合导致了“合作投资”的产生,很自然地它为政府干预社会资本投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当然,私人社区也能尝试进行自我合作投资。如果该社区拥有一定社会资本的财富,那么这种合作操作起来就会略微容易一些。社会资本按这种方式自我发展的观点为上文中提到的社会资本的复合性均衡提供了理论支持。道德和语言这样的异质性等影响合作的因素同样会妨碍个体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假如某些个人具备歧视意识,而且经常没有兴趣在异己的社会圈中交往,那么这种类型的异质性就会使那些具备歧视意识的个体干脆打消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念头。

既然政府有影响、干预社会资本的可能性,那么谈论什么是政府影响个人投资决定的首要手段就变得很有价值。显然政府可以采用影响私房房主资格或社区永久性的措施作为政策工具,但是这些政策工具实施起来成本相当高,而且没人能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对教育施加影响也许是政府最有力的政策工具。如果社会技能首先是在学校培养的话,那么在12年里(大多数美国和加拿大人在公立学校里度过的时间)政府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影响并控制社会资本的形成。值得再次提出警告的是政府很可能把事弄糟糕,而不是做好。

二、社会资本和私人动机

文章在这部分叙述的是社会资本形成过程的一些基本事实以及社会资本投资基本模型所引出的一些预期。在这里首先讨论的是个人在组织内的成员资格,它可能是在个体水平上衡量社会资本的最佳手段。

有关社会资本的调查文献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上,第一类是关于诚信的问题,比如它问道“总的来讲,你觉得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是可以值得信任的,或者你原本就不会太小心注意与他人的交往?”第二类是围绕个人所从属的非专业性组织的成员资格的问题,集中起来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变量(总称为个人成员资格变量),通过研究这个变量我们也可以发现个人所从属的不同类型组织数目。

1.可预期的财富期限

社会资本投资模型显示社会资本投资的预期期限如果缩短,社会资本投资量也会相应减少。选择社会资本投资函数方程式的变量参数(包括贬值率、迁移可能性、余生长短)的理由都是基于这个基本事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估量社会资本的贬值率,尽管它对于未来的研究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估计个体可预期的迁移概率去衡量预测未来两年里个人离开社区的可能性。计量判断这个迁移变量需要收集个体的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成员中十几岁少年的数目(这些都是预测人们迁移的最可靠因素)。

在格拉泽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里(Glaeser,etc 2000),通过仔细观察迁移可能性和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十分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统计数据的负相关值为-7.5)。迁移可能性上升20%,个人拥有组织内成员资格的数量就会下降15%.那些具备较高迁移可能性和丧失社会资本的人均不太可能投资于社会资本。还有一点,通过仔细研究个体在社区居住时间的长短确实也能够估量预测社会资本。

也许社会资本伴随人的生命轨迹演变的特征更显著,它随着人年龄增大而起伏变化。格拉泽等人在2000年的研究成果中认为,40多岁的人愿意成为某组织成员的人数比20多岁的人多56%,比超过60岁的人多60%.年龄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就像理论所预计的那样可以用一个清楚的倒“U”型曲线来描述,也就是说人们起初积累社会资本财富,到达峰值后再合理地让它逐渐损耗。

2.社会技能效益

模型的第二层隐含的意思是那些从事较多社会接触职业的人更愿意在社会交往方面进行适量的投资。笔者并不十分清楚每个职业的具体社会回报数量。格拉泽等人在2000年的调查研究里形成了一个各职业社会效益变量的目录单,借助目录单对各职业的社会性进行排序。事实上,这和我们对各职业社会效益的大致印象十分吻合:社会性最弱的职业是“纺织业编织技工”、“纺织业卷线技工”和“出纳员”。社会性最强的职业包括内科医生、牧师和警察。

非专业社团组织和职业的社会性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在社会性最弱的职业里,其人员获得会员资格的社团组织平均数为1.06,而在社会性最强的职业里,这个数量指标为2.事实上这种关联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统计学意义。

对于职业的社会性这个变量有人怀有这样一种担心:并非社会性的工作导致了组织内成员资格,而是成员资格决定了社会性工作的开展。为了研究这种可能性的实际意义,我们来观察一下父母亲职业的社会性对其子女的影响。这种对社会性的衡量方法既能够和个人职业的社会性紧密相连,又可以很好地预测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的层次水平。这项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确实是职业决定了组织内成员资格而不是相反的结论。

3.私房房主资格

我们发现私房房主资格和内容广泛的公民权变量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依存关系。例如,私房房主参加的非专业社团的类型数量平均比非私房房主多0.253个,私房房主比租赁户多15.3%参加当地的选举投票。私房房主比租赁户多出6%参与当地社会问题的解决。私房房主们也必然更多地去教堂礼拜和拥有枪支。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具备私房房主资格本身不能导致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房主的类型千差万别,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理解并把握这一问题首要的方法是必须掌握这些众多变量的特征,并以此分类(比如孩子数量、婚姻状况、个体年龄、教育程度等)。私房房主资格对这些变量的影响是深刻的。第二个方法是观察个体所不能掌握控制的房产市场的若干指标,将其视为私房房主资格的表达形式。这种方法仍然没有触及到私房房主资格的影响因素。第三个研究方法是使用德国人分格数据,在那里可以观察到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检验当个体成为私房房主之后是否变成了一个更好的公民。我们的判断在此得到了验证。尽管在一段时间里私房房主资格效应削弱了许多,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这种私房房主资格效应的发挥尚需时日。

4.时间的机会成本

社会资本投资模型预计时间机会成本的增加总的来看会削减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衡量时间机会成本最理想的工具是个体所获工资,但工资增加不一定会导致社会资本投资的上升。事实上那些“成功人士”的社会资本投资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社会资本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导致的,高工资其实也仅意味着高学历教育的回报。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较高的初始社会技能导致了高工资和高社会资本投资。

电视所扮演的角色正好说明了时间机会成本假设的重要性。普特南认为观看电视会削减社会资本的投资(putnam,1995),同时也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观看电视的时间和社会资本投资变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尽管笔者曾在别处发表文章认为这种联系不足以解释说明诚信问题中的被调查者的“群体倾向”)。对电视扮演的角色较为自然合理的解释是它创生出另外一种可替换的社会交往活动,投资于社会资本与之相比会高出许多花费。笔者并不知道有什么依据可以说明高工资对社会资本投资有挤出效应,但观看电视这个事例倒确实证明了机会成本的重要性。

三、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其它两个因素:道德异质性和教育

1.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毫无疑问,个人多年的所受学校教育是和社会资本联系最为紧密的。有数据表明,多年的学校教育和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的粗略关联度为0.34.在《世界价值调查》一书里,格拉泽等人在几乎每个国家里都发现了一个正相关关系(在美国用任何社会交往的观察衡量方法都可得到近似的结果),随着教育程度的加深,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的活动的人随之增多(Glaeser,etc 2000)。取得大学学位的人要比只念到高中即辍学的人多30%参加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受教育程度和诚信水平之间也存在极高的相关度(回答关于基本的诚信问题的提问时,取得大学学位的人回答“是”的人的比例要比只念到高中即辍学的人回答“是”的人的比例高30个百分点。)。在社会资本形成过程中,个体受教育的年限和程度与社会资本的联系可能是最紧密和最重要的。

当然,对于这个相互联系的解释有许多种。例如,如果接受更多的教育,就意味着在未来拥有更高的起点(也就是对未来有比较高的贴现值)。正因如此,我们就不会对拥有更多人力资本的个体更多地投资于社会资本感到奇怪了。与之相应的,社会资本可能反映相对应的社会声誉,对于那些声望较高的个体来说,社会交流可以带给他更多的心情愉悦。支持这一解释的事实是在一个国家内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间相互关系要比跨国的此类关系要明显强烈得多。

然而,笔者对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是:对于教育而言,一个具有重大意大的部分就是学习社会技能。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在一个教育的环境里如何与同辈人打交道。教师也明白无误地用与社会环境相对应的行为方式培养教育学生(至少教师是站在权威的地位以成年人的面貌出现教导学生)在低年级,学会与人合作是在学校教育中占主要地位的部分(相信同时在校也学习一定的社会技能)。甚至到了大学时代(相对参加工作之后而言),大学生们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建设性的社会交流活动。事实上,在“博爱会”或“妇女会”里的会员资格后来都次第成为社会资本形成过程的基础。就连体育活动也常常很明显地偏向学习社会技能方面。假如学校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地方,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想到政府影响社会资本的政策应聚焦于学校。可以设想教育政策有许多种选择,例如拨付教育补助经费,建立扶持公立教育,它们都应当建立在“教育培养社会技能”的理念上。事实上,一旦我们仔细考虑政府在创造社会资本形成外部环境的作用时,对于政府大量介入干预教育活动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认同了。

2.道德和语言的异质性

在社区集体层面上对于创建社会资本,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德和语言的异质性了。众所周知,美国人力资本最高的地方是这个国家社会同质性最强的老西北部地区。许多作者认同在这些地方,人力资本的“路德教派效应”或“斯堪的纳维亚效应”与这里相对较强的同质性有很大关系。而巴西事实上是社会异质性极明显的国家。社会道德的异质性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异质性紧密相连,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异质性严重削弱了个体社会资本的获得。

阿勒希纳和拉弗拉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全美国在社会参与方面异质性带来的消极影响(Alesina,LaFerrara,2000)。他们建立模型的意义集中于这样一个观点:假如你歧视那些与你不同的人,当这个国家本身就存在较强的异相性时,那么投身社区组织和参加社区交流就变得不那么令人愉悦了。另一种可选择的解释是形成社会资本需要合作,而当人们存在极明显的差异时,合作将变得分外困难。关注异相性的理由恰恰在于异相性的极端重要性。它向人们表达一种不那么令人愉悦的意思:同质的社区可能拥有若干优势。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意味着政府采取消除不同种族之间鸿沟和道德歧视的措施将得到特别丰盛的收获。

四、结论

关于社会资本形成的研究对于积极的社会科学探索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资本来说是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课题。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模型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投资简单模型阐述了若干决定投资的因素。当个人较长时间地居住于某一社区时,他们将愿意更多地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他们最初创建并积累社会资本财富,然后再使之慢慢消耗。他们如果从事社会化程度越高的职业,就会投资越多的社会资本。具备私房房主资格也会提升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水平。假如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模型失效,那么仅有一种可能: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社会资本投资水平将随着时间机会成本的上升而下降。

接受教育和社区同质性异常强烈地驱动着社会资本的投资。事实上,总的来看,学校教育是影响社会资本类型变量程度最深的单一性决定因素。这种联系会带来一定的难题,但是它也表明政府教育政策可能是向社会资本投资施加影响的特别重要的手段。相对较强的社区同质性看来也强烈刺激着社会资本的投资,这也许意味着政府采取得力措施消除种族或道德歧视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R.putnam,1995:“TheCaseoftheMissingSocialCapital”mimeographed,1995

S.KnackandP Keefer,1997:“DoesSocialCapitalHaveanEconomyPayoff?ACross-CountryInvestigation,”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 112,no 4(1997)

R.LaPorta,F Lopez-de-Salanes,A ShleiferandR Vishny,1997:“TrustinLargeOrganizations,”Ameri canEconomicReviewPapersandProceedings,Vol 87(1997)

A.AlesinaandE LaFerrara,2000:“ParticipationinHeterogeneousCommunitie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 ics,Vol 115,no 3,(August2000)

内科医生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社会资本投资模型政府

继普特南之后,关于社会资本的数量众多的研究已逐步得出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结论:社会资本在众多领域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普特南本人阐述了个人在一定组织内的成员资格和政府效率之间的显著联系。克拉克和珂佛的研究则表明(Knack,Keefer,1997),假如对整个国家层面的诚信进行计量,诚信值上升1个标准差就会带来超过0.5个标准差的经济增长;珀尔塔等人(Porta,etc,1997)则发现,在许多国家,这样的诚信值如果上升1个标准差则会带来0.7个标准差的司法效率的提高以及0.3个标准差的政府腐败的降低,此外作者还探讨了从个体层次上分析的社会资本和个人健康之间的关系。个人在一定组织内的成员资格和自我感受到的愉悦程度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十分清楚的相互作用关系。

挑剔的计量经济学家可能会质疑这些结论是否能够完全令人信服,毕竟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变量同许多重要的无法观察测定的因素紧紧相连,而这些无从测定的因素又恰恰影响推动着许多可以被观察测定的因素。假如那些恼人的好挑剔者的意见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可能没有理解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现在我们仅仅处在社会资本研究的起点位置,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已经掌握有充分的事实证明社会资本在许多领域里异乎寻常地重要。

事实上这项研究的不足不在于探讨社会资本影响的理论或经验论证上,真正的不足在于聚焦于社会资本成因的理论总结或经验论证。如果我们想改变社会资本的水平,我们必须建构一个社会资本形成的相关模型,以及进行经验论证的载体(相关的规则与网络的构建确信要与我们的经验论证相吻合)。与其说普特南和其他学者在这个研究领域未能做出重大贡献,倒不如说仅探讨社会资本的影响其实对于社会资本的研究工作起到了逆转不利局面的作用。

在笔者看来,原有社会科学的研究手法在社会资本研究的起始阶段实际上妨碍了对社会资本形成原因的正确理解。社会资本几乎总是被视作一个集合变量:比如说一个特定社区的规则和网络。然而,做出社会资本投资决定的主体是个人,而非社区集体。所以撇开对起始于个体水平的社会资本的精确分析,我们将难于理解社会资本的形成。

在头脑中有了如此的假设前提之后,笔者想在本文中做三件事情:第一,试图对社会资本给出一个个体层面上的分析,它可以被视为现有研究文献中占据主要位置的社区集体层面上关于社会资本分析的对应部分。接着文章将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个体层面的社会资本会聚合成为社区集体层面的社会资本。在这一部分,笔者会引入一个略为简单的关于社会资本投资行为的经济模型,并讨论它的经验含义。

论文的第二部分讨论这个模型最基本的含义。我会讨论一些支持“个人在社区时间期限的长短对于社会资本投资至关重要”观点的论据,如个人迁移、私房房主资格、职业的社会化程度、时间机会成本等对社会资本投资的影响。第三部分涉及和政府行为紧密相连的变量(政府行为的出现强烈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形成)。文章首先讨论了社会资本与社会道德异质性之间的联系。最后,文章讨论了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的显著关联。很自然这又引出了对教育政策的言外之意:假如社会资本的确有价值,而学校教育又在创造社会资本方面扮演着主要角色,那么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否应该有效地制定执行呢?

当然,这篇文章仅仅是一个对社会资本形成研究课题的简短叙述(而且主要聚焦于美国),甚至不能完全阐述清楚结论中最关键的要素。同时,如果要准确理解社会资本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文章也没能用足够大量的篇幅强调这项研究为什么需要从建立在个体层次的社会资本投资模型开始进行。笔者相信文章提出的模型在经验论证上比较清晰明白,而且能够成为思考理解社会资本投资行为如何发生的一个十分有用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资本形成的经济学原理阐释

有人把社会资本界定为规则、网络以及其它相关的社会联系方式。笔者认为一个经济学家思考社区水平的社会资本时,最合适的方法是将其作为一个社区社会资源的计量单位,这些社会资源无疑可以提高该社区整体福利(当然这些社会资源也包括规则和网络)。

经济学家倾向于认为这些社会资源由于可以解决日常经济问题而有价值。比如,更有效的社会联系可以帮助解决公共产品的“搭便车”问题,或者在缺乏明确契约的环境里创建个体间的相互信任(接下来就是通过那些经常进行的关于诚信问题的调查来获取社会资本的相关信息了)。有人认为社会联系的直接效应比间接效应作用更为突出,笔者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也许上述的有关表述听起来与科尔曼和普特南提出的规则和网络有些区别,但是笔者确信它们是更贴近实际情况,而且是用经济学家的特有术语清晰准确表达的。

这里还需要提到一个构建在个体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的定义表述,1904年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的一篇文章提到《金碗》里一位女性的“社会资本”,在那里他意指社会资源。事实上,在詹姆斯之后,学术界有可能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拥有社会关系的衡量形式(包括领导气质,与人沟通及语言的才能)。毫无疑问,拥有这些社会关系反过来会使个体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获益匪浅。这些定义类似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这样的经济概念。由于社会资本建立在个体分析基础之上,所以稍后我们将探讨个人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过程。

笔者并不认为以个体为基础分析社会资本和以社区集体为基础分析社会资本存在学理上的冲突。与此相反,我相信,对于思考并把握社区社会资本,分析个体的社会资本是必要的。个体的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十分相似,所以许多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理论也大体适用于分析社会资本。如何聚合这些社会资本是研究中最棘手的地方,在什么时间属于私人的社会劳动技能聚合到一起相互融合并构成更富生产效率的社会劳动?这项研究课题直到现在仍是不怎么清晰明了的。假如一个人花时间精力投资于和别人有效地沟通交流,很显然他增加了他个人及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假如一个人挖空心思钻研如何巧言诈骗,他可能仅仅增加其个人的社会资本而损害了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等会儿,本文还会讨论如何聚合多重类型的个体的社会资本这样的难题。文章首先大致阐释一下社会资本投资过程的经济学原理。

1.社会资本投资

我们建立一个简单的投资模型(包含读者应注意到的大量对比数据),社会资本最好被视为财富变量“S”,它在各个时期都带来市场和非市场的效益,分别用RM和RN表示。市场效益包括所有能帮助自己更加有效完成工作的社会技能和社会交往,当然也包括获得工作时起码应具备的社会技能;非市场效益包括源于社会资本投资而来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回报(也可能是直接的心理愉悦)。假如个人从事的是一份需要与外界联系异常紧密的职业,那么他的市场效益的回报预期会提升许多。

这个模型表明投资社会资本需要花费一定时间,而这个时间是计入成本的,它应该是一个反映人们以怎样的速率将自己的未来予以“贴现”的变量。模型还表明社会资本也可能贬值,预计当个人离开社区集体时,他所拥有的社会资本会失去价值,有鉴于此,笔者提出的投资模型考虑并分析了个人离开自己原住社区的可能性变量。

在这些假设前提下,个人的社会资本投资具有相当多的可选择性。个人对社会资本投资将在某一点上达到均衡,在该点上社会资本的边际投资成本等于边际投资效益。当个体流动性增加或人随岁月的流逝渐渐变老时,个人对社会资本投资会下降;而当社会技能在职业上获取的社会回报增多或者社会资本贬值率变低时,相应地,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会上升。这些结论并不令人惊奇,因为几乎任何资本财富都会遵循类似的规律。也许在进行经验论证时,掌握这些规律将会启发我们如何预测事物发展方向、如何对事物进行基本定位。

我们预计一条倒“U”型的曲线可以用来描述社会资本和年龄之间的关系:总的来看,当人们年龄增大,社会资本投资总量会有一个积累增多的阶段;但到后来从社会资本投资获利太低以至继续投资不再划算,这一时段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变得极少,甚至经常不足以弥补社会资本贬值的损耗。

2.聚合过程:两种不同类型的个人社会资本

前面引用的投资模型仅仅将社会资本视为具备单一同质的特性。但是把两种因社会技能不同而导致的个人社会资本分开进行分析对研究是具备相当科学性的:一种是增加整体社区效益,另一种是仅仅产生个人效益。事实上,一些个人的社会资本的产生会降低作为社区集体的社会资本总量。考虑了这两种类型个人的社会资本的最简单的模型显示社会资本的固定部分产生公共收益。前面引用的投资模型作的是一个包含个人和社区集体的社会资本的预期(这也就是说,在预计个人的社会资本和社区的社会资本时,近乎一样的因素在起作用)。文章将从更多的细节去讨论这些预期,但是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种可能性:个体会分别决定他们在投资社会资本(包括增加整体效益的和仅产生个人效益的)的水平,个体作决定前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将是令人不可思议的。

很显然,个人如果认同社区福利将会促使其增加对社会资本的投资量,具备私房房主资格也会促进这种认同。“温馨之家”的价值与社区吸引力紧密相连,在某一社区拥有一个家对于个体来说将极大程度地促进他认同社会资本投资带来的各种积极效应。

长时间在一个社区居住也意味着个体会倾向于加大对社区的社会资本投资。假如个人期望离开这个社区,他会投资培养极具个性化的技能;反之,他会更多地投资于社区的社会资本。此外,还必须注意到一种可能:以往个人居住的良好境况会提升对社区内其他居民的“利他吸引力”,同时可以促使人们投资于一些让大家都能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资本。

提升社区整体的社会资本的关键是必须要有明确的“足量起步要求”。假如仅仅极个别人投资这些项目,那么相应地网络系统和语言体系都会变得毫无意义。仅仅当众人近乎同步投资,它们才会变得有价值,效益水平也根据对社区集体社会资本投资的状况来确定。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假如更多的个人投资于社区集体的社会资本,某一个体从中获得的回报反而会降低。举个例子,如果众人的社会交流更频繁紧密,充当掮客的二手汽车市场交易商的作用就会减弱许多。

提高社区质量的社会资本的“足量起步要求”特点也使得社会资本复合性均衡成为可能,在思考社会资本决定性因素时经常地涉及到这种复合性均衡。既然存在社会资本高投资、高回报的地方,那么肯定存在低投资、低回报的社区。所有这些类型的社区都处在一种微妙的均衡当中。

社会资本的外部特性和足量有效性相结合导致了“合作投资”的产生,很自然地它为政府干预社会资本投资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当然,私人社区也能尝试进行自我合作投资。如果该社区拥有一定社会资本的财富,那么这种合作操作起来就会略微容易一些。社会资本按这种方式自我发展的观点为上文中提到的社会资本的复合性均衡提供了理论支持。道德和语言这样的异质性等影响合作的因素同样会妨碍个体对社会资本的投资。假如某些个人具备歧视意识,而且经常没有兴趣在异己的社会圈中交往,那么这种类型的异质性就会使那些具备歧视意识的个体干脆打消进行社会资本投资的念头。

既然政府有影响、干预社会资本的可能性,那么谈论什么是政府影响个人投资决定的首要手段就变得很有价值。显然政府可以采用影响私房房主资格或社区永久性的措施作为政策工具,但是这些政策工具实施起来成本相当高,而且没人能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有效性。对教育施加影响也许是政府最有力的政策工具。如果社会技能首先是在学校培养的话,那么在12年里(大多数美国和加拿大人在公立学校里度过的时间)政府有足够多的机会去影响并控制社会资本的形成。值得再次提出警告的是政府很可能把事弄糟糕,而不是做好。

二、社会资本和私人动机

文章在这部分叙述的是社会资本形成过程的一些基本事实以及社会资本投资基本模型所引出的一些预期。在这里首先讨论的是个人在组织内的成员资格,它可能是在个体水平上衡量社会资本的最佳手段。

有关社会资本的调查文献主要集中在两类问题上,第一类是关于诚信的问题,比如它问道“总的来讲,你觉得绝大多数的人是不是可以值得信任的,或者你原本就不会太小心注意与他人的交往?”第二类是围绕个人所从属的非专业性组织的成员资格的问题,集中起来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变量(总称为个人成员资格变量),通过研究这个变量我们也可以发现个人所从属的不同类型组织数目。

1.可预期的财富期限

社会资本投资模型显示社会资本投资的预期期限如果缩短,社会资本投资量也会相应减少。选择社会资本投资函数方程式的变量参数(包括贬值率、迁移可能性、余生长短)的理由都是基于这个基本事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去估量社会资本的贬值率,尽管它对于未来的研究是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估计个体可预期的迁移概率去衡量预测未来两年里个人离开社区的可能性。计量判断这个迁移变量需要收集个体的年龄、婚姻状况和家庭成员中十几岁少年的数目(这些都是预测人们迁移的最可靠因素)。

在格拉泽等人的相关研究成果里(Glaeser,etc2000),通过仔细观察迁移可能性和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相关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存在十分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其统计数据的负相关值为-7.5)。迁移可能性上升20%,个人拥有组织内成员资格的数量就会下降15%.那些具备较高迁移可能性和丧失社会资本的人均不太可能投资于社会资本。还有一点,通过仔细研究个体在社区居住时间的长短确实也能够估量预测社会资本。

也许社会资本伴随人的生命轨迹演变的特征更显著,它随着人年龄增大而起伏变化。格拉泽等人在2000年的研究成果中认为,40多岁的人愿意成为某组织成员的人数比20多岁的人多56%,比超过60岁的人多60%.年龄和社会资本的关系就像理论所预计的那样可以用一个清楚的倒“U”型曲线来描述,也就是说人们起初积累社会资本财富,到达峰值后再合理地让它逐渐损耗。

2.社会技能效益

模型的第二层隐含的意思是那些从事较多社会接触职业的人更愿意在社会交往方面进行适量的投资。笔者并不十分清楚每个职业的具体社会回报数量。格拉泽等人在2000年的调查研究里形成了一个各职业社会效益变量的目录单,借助目录单对各职业的社会性进行排序。事实上,这和我们对各职业社会效益的大致印象十分吻合:社会性最弱的职业是“纺织业编织技工”、“纺织业卷线技工”和“出纳员”。社会性最强的职业包括内科医生、牧师和警察。

非专业社团组织和职业的社会性存在非常明显的相关性。在社会性最弱的职业里,其人员获得会员资格的社团组织平均数为1.06,而在社会性最强的职业里,这个数量指标为2.事实上这种关联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统计学意义。

对于职业的社会性这个变量有人怀有这样一种担心:并非社会性的工作导致了组织内成员资格,而是成员资格决定了社会性工作的开展。为了研究这种可能性的实际意义,我们来观察一下父母亲职业的社会性对其子女的影响。这种对社会性的衡量方法既能够和个人职业的社会性紧密相连,又可以很好地预测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的层次水平。这项研究的实证结果显示,确实是职业决定了组织内成员资格而不是相反的结论。

3.私房房主资格

我们发现私房房主资格和内容广泛的公民权变量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依存关系。例如,私房房主参加的非专业社团的类型数量平均比非私房房主多0.253个,私房房主比租赁户多15.3%参加当地的选举投票。私房房主比租赁户多出6%参与当地社会问题的解决。私房房主们也必然更多地去教堂礼拜和拥有枪支。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具备私房房主资格本身不能导致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房主的类型千差万别,正是这些差异导致了社会资本的投资。理解并把握这一问题首要的方法是必须掌握这些众多变量的特征,并以此分类(比如孩子数量、婚姻状况、个体年龄、教育程度等)。私房房主资格对这些变量的影响是深刻的。第二个方法是观察个体所不能掌握控制的房产市场的若干指标,将其视为私房房主资格的表达形式。这种方法仍然没有触及到私房房主资格的影响因素。第三个研究方法是使用德国人分格数据,在那里可以观察到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检验当个体成为私房房主之后是否变成了一个更好的公民。我们的判断在此得到了验证。尽管在一段时间里私房房主资格效应削弱了许多,对此可能的解释是这种私房房主资格效应的发挥尚需时日。

4.时间的机会成本

社会资本投资模型预计时间机会成本的增加总的来看会削减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衡量时间机会成本最理想的工具是个体所获工资,但工资增加不一定会导致社会资本投资的上升。事实上那些“成功人士”的社会资本投资水平相对较高,这可能是由于社会资本和教育之间的关系导致的,高工资其实也仅意味着高学历教育的回报。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较高的初始社会技能导致了高工资和高社会资本投资。

电视所扮演的角色正好说明了时间机会成本假设的重要性。普特南认为观看电视会削减社会资本的投资(putnam,1995),同时也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观看电视的时间和社会资本投资变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尽管笔者曾在别处发表文章认为这种联系不足以解释说明诚信问题中的被调查者的“群体倾向”)。对电视扮演的角色较为自然合理的解释是它创生出另外一种可替换的社会交往活动,投资于社会资本与之相比会高出许多花费。笔者并不知道有什么依据可以说明高工资对社会资本投资有挤出效应,但观看电视这个事例倒确实证明了机会成本的重要性。

三、影响社会资本形成的其它两个因素:道德异质性和教育

1.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

毫无疑问,个人多年的所受学校教育是和社会资本联系最为紧密的。有数据表明,多年的学校教育和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的粗略关联度为0.34.在《世界价值调查》一书里,格拉泽等人在几乎每个国家里都发现了一个正相关关系(在美国用任何社会交往的观察衡量方法都可得到近似的结果),随着教育程度的加深,去教堂参加宗教仪式的活动的人随之增多(Glaeser,etc2000)。取得大学学位的人要比只念到高中即辍学的人多30%参加社会问题的解决过程。在受教育程度和诚信水平之间也存在极高的相关度(回答关于基本的诚信问题的提问时,取得大学学位的人回答“是”的人的比例要比只念到高中即辍学的人回答“是”的人的比例高30个百分点。)。在社会资本形成过程中,个体受教育的年限和程度与社会资本的联系可能是最紧密和最重要的。

当然,对于这个相互联系的解释有许多种。例如,如果接受更多的教育,就意味着在未来拥有更高的起点(也就是对未来有比较高的贴现值)。正因如此,我们就不会对拥有更多人力资本的个体更多地投资于社会资本感到奇怪了。与之相应的,社会资本可能反映相对应的社会声誉,对于那些声望较高的个体来说,社会交流可以带给他更多的心情愉悦。支持这一解释的事实是在一个国家内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在组织内成员资格间相互关系要比跨国的此类关系要明显强烈得多。

然而,笔者对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是:对于教育而言,一个具有重大意大的部分就是学习社会技能。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在一个教育的环境里如何与同辈人打交道。教师也明白无误地用与社会环境相对应的行为方式培养教育学生(至少教师是站在权威的地位以成年人的面貌出现教导学生)在低年级,学会与人合作是在学校教育中占主要地位的部分(相信同时在校也学习一定的社会技能)。甚至到了大学时代(相对参加工作之后而言),大学生们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建设性的社会交流活动。事实上,在“博爱会”或“妇女会”里的会员资格后来都次第成为社会资本形成过程的基础。就连体育活动也常常很明显地偏向学习社会技能方面。假如学校是社会资本形成的主要地方,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想到政府影响社会资本的政策应聚焦于学校。可以设想教育政策有许多种选择,例如拨付教育补助经费,建立扶持公立教育,它们都应当建立在“教育培养社会技能”的理念上。事实上,一旦我们仔细考虑政府在创造社会资本形成外部环境的作用时,对于政府大量介入干预教育活动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认同了。

2.道德和语言的异质性

在社区集体层面上对于创建社会资本,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德和语言的异质性了。众所周知,美国人力资本最高的地方是这个国家社会同质性最强的老西北部地区。许多作者认同在这些地方,人力资本的“路德教派效应”或“斯堪的纳维亚效应”与这里相对较强的同质性有很大关系。而巴西事实上是社会异质性极明显的国家。社会道德的异质性和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异质性紧密相连,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的异质性严重削弱了个体社会资本的获得。

阿勒希纳和拉弗拉令人信服地说明了全美国在社会参与方面异质性带来的消极影响(Alesina,LaFerrara,2000)。他们建立模型的意义集中于这样一个观点:假如你歧视那些与你不同的人,当这个国家本身就存在较强的异相性时,那么投身社区组织和参加社区交流就变得不那么令人愉悦了。另一种可选择的解释是形成社会资本需要合作,而当人们存在极明显的差异时,合作将变得分外困难。关注异相性的理由恰恰在于异相性的极端重要性。它向人们表达一种不那么令人愉悦的意思:同质的社区可能拥有若干优势。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意味着政府采取消除不同种族之间鸿沟和道德歧视的措施将得到特别丰盛的收获。

四、结论

关于社会资本形成的研究对于积极的社会科学探索和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资本来说是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课题。建立在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投资模型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投资简单模型阐述了若干决定投资的因素。当个人较长时间地居住于某一社区时,他们将愿意更多地进行社会资本投资。他们最初创建并积累社会资本财富,然后再使之慢慢消耗。他们如果从事社会化程度越高的职业,就会投资越多的社会资本。具备私房房主资格也会提升个人对社会资本的投资水平。假如建立在个体基础之上的社会资本模型失效,那么仅有一种可能: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社会资本投资水平将随着时间机会成本的上升而下降。

接受教育和社区同质性异常强烈地驱动着社会资本的投资。事实上,总的来看,学校教育是影响社会资本类型变量程度最深的单一性决定因素。这种联系会带来一定的难题,但是它也表明政府教育政策可能是向社会资本投资施加影响的特别重要的手段。相对较强的社区同质性看来也强烈刺激着社会资本的投资,这也许意味着政府采取得力措施消除种族或道德歧视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R.putnam,1995:“TheCaseoftheMissingSocialCapital”mimeographed,1995

S.KnackandPKeefer,1997:“DoesSocialCapitalHaveanEconomyPayoff?ACross-CountryInvestigation,”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12,no4(1997)

R.LaPorta,FLopez-de-Salanes,AShleiferandRVishny,1997:“TrustinLargeOrganizations,”AmericanEconomicReviewPapersandProceedings,Vol87(1997)

A.AlesinaandELaFerrara,2000:“ParticipationinHeterogeneousCommunities,”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Vol115,no3,(August2000)

上一篇:医院岗前培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个人医德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