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统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0 23:31:00

内部统计论文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1篇

统计抽样的理论基础来自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当我们面对大量同质性非常强的审计项目单元时,各项目单元组成的数据可视为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各个单元随机且独立。根据概率论中的大数定律,我们可以通过随机抽取样本结果来估计和推断总体的特征。数理统计理论则补充和深化了概率论的理论,它提供了收集数据和统计推断的具体方法。在具体的实务中,统计抽样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就是属性抽样,这种方法通过对总体中某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推断,主要应用于控制测试中。定量评价就是变量抽样,这种方法通过对总体金额进行推断,主要用于细节测试中。

二、统计抽样审计的基本步骤

我们在进行统计抽样的时候,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分别是样本设计阶段、样本选取阶段和样本评价阶段。

(一)样本设计阶段

此阶段我们需要确定审计抽样的目标、确定好抽样总体的范围和构成总体的单元项目、准确地定义构成误差的条件,并根据以上元素确定最佳的审计程序。在控制测试中,统计抽样的目标一般是为了能够获取公司的某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证据。我们在确定该测试的抽样总体和个体时,应考虑总体的同质性、适当性和完整性,其个体可能是一份文件资料、一个记录或者数据中的某一行。我们应该依据自身的专业性,预估和选取能够显示被测试控制运行情况的最合适的内部控制特征,并定义误差条件。控制测试的实施通常发生在期中,我们可能有必要针对剩余期间获取足够充分的证据。在细节测试中,测试目标一般为获取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的金额的正确与否的证据。总体范围可能是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的部分项目或者所有项目,而抽样单元项目可能是实物项目或者货币单元。在实施细节测试时,如果总体的变异性大,通常需要根据总额对总体进行分层,以使审计资源偏向于金额更大的项目中。我们需要提前确定哪些情况会构成错报,以定义误差条件。

(二)样本选取阶段

样本选取阶段主要是要确定选取样本的方法和样本的规模。统计抽样选取样本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随机数表法、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

(1)随机数表法指的是首先对总体范围的各个项目进行一对一的编号,然后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中选择一个比较随机的起点和一个路线,依次查找,选中号码所对应的总体范围项目就是选取的样本项目单元。

(2)系统抽样法指的是先确定选样间距和起点,然后从总体中等距离地按顺序选取样本。

(3)分层抽样法在前面两种方法的基础上改善了一步,就是首先针对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若干子总体,然后在子总体中采用前面两种方法进行抽样选取样本。

确定样本规模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在控制测试中,可以接受的抽样风险指的是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而在细节测试中,可以接受的抽样风险指的是可接受的误受风险。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的大小通常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2)可容忍误差。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的误差指的是可容忍偏差率,在细节测试中,可容忍的误差指的是可容忍错报。可容忍误差与样本规模的大小通常也是反向变动的关系。

(3)预计总体误差。在控制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指的是预计的总体偏差率,而在细节测试中,预计总体误差指的是预计的总体错报。预计总体误差与样本规模的大小通常是同向变动的关系。

(4)总体变异性。总体变异性指的是总体的某个特征在各个项目单元之间的差异程度,一般在细节测试中才需要考虑。总体变异性与样本规模大小一般成同向变动的关系(。5)总体规模。样本规模几乎不会受到总体规模的影响,除非总体范围很小的情况下。

(三)样本评价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数理统计理论进行统计推断,根据样本的误差来推断总体的误差,进而形成最终的审计结论。在控制测试中,应该根据抽取样本的误差率来推断总体偏差率,然后将推断的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偏差率进行比较。如果总体偏差率加上抽样风险的和大于或者等于可容忍偏差率,那么总体不能接受;如果总体偏差率加上抽样风险的和小于可容忍偏差率,那么总体能被接受。在细节测试中,应该根据抽取样本的错报推断总体的错报,扣减被审计单位已经更正的错报后,将调整之后的总体错报加上抽样风险,然后与该类交易或者账户余额的可容忍错报比较。若调整之后的总体的错报与抽样风险的和大于或等于可容忍的错报,那么不能接受;若调整之后的总体错报与抽样风险的和在可容忍的错报值域范围以下,那么可以接受。

三、大数据时代下的统计抽样审计

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等计算机技术的出现为人类掌控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持。虽然大数据的商业应用在互联网企业已经有所体现,但是目前在国内依然处于初步阶段。我认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大数据的概念还没办法完全颠覆统计抽样的理论,大数据的分析和统计抽样技术还并不会产生矛盾。金融控股集团在内部审计实务工作中,仍然有必要从数据处理的效率和成本出发,进行适当的统计抽样。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管理工作比一般的金融机构更加复杂,内部审计作为其风险管理工作中的必备环节,统计抽样审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在内部审计工作实务中,结合大数据时代的背景,利用计算机处理技术开发更合理、更有效率的抽样统计审计技术。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2篇

1.加强化工企业的人才建设工作。人才建设对于我国的化工企业的内部统计工作而言尤其重要,因此为了让我国化工企业的内部统计工作更好地进行,就需要加强化工企业的人才建设工作。在这一点上,不仅是需要加强现有的化工企业内部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招聘统计人员时,尽可能的引进高级统计人才,从而加强化工企业中的内部统计人才的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帮助化工企业进行内部统计的工作。在这一点上,化工企业可以和我国相关的高校取得联系,让高校中的内部统计人才在没有毕业时进入到企业进行工作,通过实地的联系和在高校中的理论学习就能够更好的学习到内部统计相关知识,在毕业后可以进入到化工企业进行工作。而由于这些内部统计人才在进入企业之前就对统计知识有着较好的了解,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进行。

2.建立起健全的统计管理制度。另一种改进目前我国化工企业内部统计问题的方法就是需要建立起健全的统计管理制度,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化工企业的领导需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加以重视,将统计数据的重视程度提升到和财务数据一样高的地位。同时也需要将企业内部的各项统计工作制度进行相应的完善,制定起十分健全的统计管理制度,并且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真正的发挥出指标体系以及报表体系的作用,帮助化工企业拥有有价值的信息。

3.加强统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在目前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让化工企业的统计工作正常进行,就需要构建起高效率的信息资源渠道,从而形成一个包括了资金、资源、市场以及原料的统计信息网络。由此可见,化工企业需要建立起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实现统计信息能够进行共享。而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实现数据输送的网络化、信息的自动化、统计信息的管理数据化等目标,充分的将计算机的强大作用应用于化工企业的日常统计活动中。

二、结语

内部统计工作对于我国的化工企业而言十分重要,但是在目前我国的化工企业在进行内部统计的过程中仍然无法较好的进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内部统计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提出解决办法就显得十分重要。文章讨论了目前在化工企业内部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找出了几点解决方法。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转让定价;文献计量;研究述评

[DOI]10.13939/ki.zgsc.2016.24.023

1 引 言

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内部交易制定的价格,也指关联企业之间内部交易的定价行为。这种内部价格往往缺乏市场供求力量的对比,因此很难客观确定。实务中关联企业常常偏离独立竞争的定价原则,操纵转让定价从而为集团整体利益服务。转让定价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跨越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个学科,其研究问题不断拓展,越来越激发各个领域学者和实务专家的研究兴趣。我国转让定价研究至今已有30年,成果丰硕,但多表现于单一领域纵深研究,以及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各自发展,急需全面包容的系统研究框架,而对研究现状的客观认识和把握是构建研究框架的重要前提。

当前,虽有多位学者对转让定价进行研究回顾,但大多是对国外研究现状某一方面进行述评,[1][2][3][4][5][6]对国内转让定价研究全面综述极少。李九龄和张磊(2012)[7]仅对国内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进行了回顾,张帅(2010)[8]只关注了国内学者对于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实证研究,赵晋琳(2012)[9]对国内预约定价和转让定价研究文献进行了整体数量分析,但较为简单且不够完整。为全面梳理转让定价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本文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总库有关转让定价的447篇核心期刊论文进行研究,综合分析我国转让定价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期冀为转让定价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参考,为构建我国转让定价研究框架抛砖引玉。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选定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有关转让定价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为2015年6月11日,选择“核心期刊”和“CSSCI”数据库,检索“篇名=转让定价”得到文献302篇,检索“篇名=转移定价”得到文献193篇。将共计495条检索记录通过EXCEL复制导出,通过逐篇阅读,剔除重复及不规范无作者文献,最终得到1992―2015年间发表的447篇文献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采用数据透视表处理技术,依据CNKI提供的发表年度、文献作者、作者单位、文献出版来源等系统信息,并通过研读每篇文献提炼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学科类别信息,分别从年载文量、著者类型、文献来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五个方面对转让定价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3 载文量分析

文献数量可以从侧面反映某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趋势,表1列出了1992―2015年6月11日期间国内转让定价研究数量情况,1992―2006年的论文数量呈上升阶段,2006年达到高峰45篇,2007年开始下降。1992―2006年涉及“九五”和“十五”,在此期间,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发展具备了诸多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保证各类科学研究快速增长。[10]

从图1可直观看出论文数量随时间呈正态变化,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我国转让定价税制演进过程。1988―1998年,转让定价税制形成并全面建立,研究属于学习和探索阶段,论文数量稳中有升。1999―2009年,转让定价税制逐渐完善并日趋成熟,在此阶段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急速涌现,转让定价避税和反避税问题炙手可热,研究论文逐年快速增长。2010年至今,税制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本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的突破,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2013年OECD/G20《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BEPS行动计划”),并督促成员国借鉴BEPS成果修订国内税制,2014年相关研究论文有所上升。

4 文献来源分析

本文研究对象447篇文献,分布在144种核心期刊。表2对核心期刊进行分类统计,其中21种期刊在1992―2015年由于类别变动被重复计算,共得到期刊数量165种。统计结果显示,研究文献在三个不同类别的核心期刊上平均载文密度十分接近(3篇/期刊),呈现均匀分布。论文大多数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单核心),表明我国转让定价研究虽然发文数量较多,但是总体质量不高。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将期刊载文量以递减顺序排列,把期刊分为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三个区的文章数量相等,见表3。可见,研究文献呈高度分散又相对集中的分布状态,三个区期刊数量比为3∶28∶113,并不符合布拉德福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1∶n∶n2经验定律。

核心区3种期刊,其中《涉外税务》(现更名《国际税收》)发文量遥遥领先,109篇占比24%,其次分别是《财会月刊》和《税务研究》,分别是24篇和17篇。核心区和部分相关区共10种期刊共发表213篇论文,占总数的48%(见表4),是此类研究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和参考工具,为文献收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也为读者的重点阅读提供指导。

5 著者分析

5.1 作者发文量分析

对447篇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共有作者署名670次,第一作者347人,具体统计数据见表5。在统计第一作者情况下,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数299人,占总人数86%,远远高于洛特卡定律中生产1篇文章的作者数是全体作者的60%左右,[11]说明转让定价研究的学科队伍还处于建设阶段。

5.2 核心作者分析

核心作者群是指那些发文量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依据普赖斯定律M=0.749(Nmax)1/2,式中M为文献篇数,Nmax为最高产的作者的文献数量,只有那些数在M篇以上的作者,方能称为核心作者。在统计第一作者情况下,最高产作者篇数为12,计算可知M=2.59,即在此研究领域中,发表3篇及以上的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1992―2015年转让定价研究文献中发表3篇及以上的作者17人,占作者总人数4.9%,共86篇,占论文总数19.2%,见表6。普赖斯定律认为,“杰出科学家”或“核心作者群”将完成该研究领域50%以上的论文,[11]而本研究样本中的19.2%和50%的比例相差甚远,可以推出本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

本文引入H指数全面客观地评价核心作者的论文质量和水平,H指数是指作者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即在某数据库中让论文按被引次数依次从高到低排列,直到某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那个序号减去1就是H指数。[11]通过计算分析,表6列出了17位核心作者的H指数。可见核心作者的H指数普遍不高,最高仅为9,大多数在1~4,表明我国转让定价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学术贡献率比较低,学术论文质量和研究能力还需要提高。

5.3 作者所属机构分析

笔者所属的机构分布,可揭示科研人员的来源构成,以及不同系统和机构的科研水平。本文以第一作者所属单位,统计作者所属机构分布情况,具体见表7。统计表明,转让定价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关注,作者单位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税务局,尤其以高等院校最多,发文344篇,占论文总数77%,税务部门贡献55篇,占比12%。可见,转让定价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研究内容,研究力量仍然集中在学术界研究机构,实务部门研究贡献十分薄弱。

5.4 作者合著分析

随着多学科不断融合发展,以及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合著现象不断增多,合作研究的重要性越来越强,表8统计了转让定价研究文献的作者合著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我国转让定价研究的总体合作率不高(37%),但是随时间有上升趋势,从一定方面反映了此领域的学者认识到合作研究的重要性,并保持较高的合作关系。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165篇合著文献中,绝大多数来自学术界内部作者合作,142篇占86%,但是几乎都是学科内部合作,跨学科合作研究并未形成。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作者合著的文章仅17篇,说明跨界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未被重视。

6 研究内容分析

本文以篇名为基础,逐篇研读内容提炼研究主题,分类统计得到表9。结果可见,基于税收学视角的转让定价得到最多关注,共计274篇。同时,税制研究是最受瞩目的研究主题,这进一步印证了前文提到的论文数量变化反映了我国税制演进过程。税制研究论文124篇,而其中90篇是关于外国税制的介绍和借鉴,表明我国转让定价税制研究仍然处于学习阶段,转让定价政策制定以借鉴为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对OECD和美国转让定价规制的追逐和模仿,而基于我国国情的政策创新研究几乎没有。

研究层面统计显示,我国转让定价应用研究备受关注,235篇占52%,而理论研究明显不足,仅为82篇。在国内,内部转移价格的产生与发展主要是通过实务界实践总结出来的,理论界对内部转移价格的理论研究非常少见。本文统计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探讨基于不同市场特征、产品特征、交易特征等有形资产最优定价模型,而系统探讨转让定价理论并进行理论创新几乎没有。国际上,内部转移定价理论研究也一直落后于实务发展,一方面缘于人们对经济理论研究的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企业性质的认识欠缺。[12]

以篇名作为主要统计依据,避税与反避税论文数量73篇,是表9统计的第二大研究主题。然而不难发现,众多研究主题与其相关,转让定价税制和税务管理均以反避税为目的。另外,转让定价影响与对策主要探讨的是税收影响,定价决策十分关注定价避税动机,因此,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相关论文至少可达228篇(考虑税制研究和税务管理),是转让定价研究领域最炙手可热的话题。

对最受关注的税制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统计得到表10,可见税制研究偏重于税制整体探讨,共65篇。同时,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税制研究从2009年开始持续得到关注,并且随着2013年BEPS行动计划对于无形资产转让定价的特别重视,2014年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另外税制中的调查与调整,以及国际协调机制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而关联劳务、电子商务转让定价税制少有研究,金融资产、企业重组转让定价税制研究几乎是空白。

7 研究方法分析

虽然我国转让定价以应用研究为主,但是研究大多是简单的现状问题描述和逻辑推理,且重复论述较多,而基于经验数据的验证和分析如数家珍。表11统计了447篇论文中仅有36篇采用了实证研究方法,其中采用最多的是案例分析法15篇,主要是税务机关转让定价审查案例,其次是统计数据分析法13篇,统计数据来源包括上市公司年报、统计年鉴、统计报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报表等,主要用于分析转让定价避税动机以及测算避税规模。调查法6篇,主要用于验证定价决策中影响因素、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选择等。实验法2篇,两篇均选取在校学生参与实验,验证定价决策中框架效应,以及协商式定价对业绩激励影响。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不足,缺乏充分的经验研究支持,制约了我国转让定价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发展,创新乏力。

8 我国转让定价研究展望

根据我国转让定价研究现状和发展情况,本研究尝试性地提出我国转让定价研究未来探索方向。

第一,突破理论研究。我国转让定价研究来源于实践总结,目前仍然偏重应用研究,研究者对理论研究缺乏热情。而没有系统理论的指导,应用研究很难深入,研究质量很难提升。因此,未来应该加强多学科融合的理论研究,构建转让定价理论研究框架。

第二,深入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研究。虽然我国对于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研究数量丰硕,但是一定程度上限于简单的描述和重复,这与现阶段实证研究贫乏密切相关,而且现有的经验研究虽然验证了外资企业转移利润的行为,但是在验证转让定价导致外资亏损,以及验证转让定价的税务动机方面,均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未来可以在加强实证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深入开展避税与反避税研究。

第三,加强无形资产、关联劳务、金融资产转让定价研究。国内基于不同的市场竞争特征和产品特征的有形资产最优定价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实务中持续涌现出来的无形资产、劳务、金融资产等转让定价问题,无论从定价模型、定价决策还是转让定价税制方面目前都是紧迫的挑战,未来需要迎接挑战,加强理论、政策和应用全方位的研究。

第四,学术界和实务界跨界合作研究。本文研究发现,来自实务部门的研究者在应用研究和实证方法运用上有着重大的贡献,如银行业研究者对银行内部资金转让定价机制研究成果显著,税务部门研究者通过总结经验极大地充实了税务调查和调整的案例研究。然而,这些经验研究大多停留在实务层面,缺乏理论深度。本文认为转让定价研究应该重视科研工作者和实务工作者的团队合作,未来需要更多实务界和学术界研究者进行合作研究,拓展转让定价研究广度和深度。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核心期刊(含CSSCI)数据库,未能覆盖所有转让定价文献,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外,对于理论、政策和实务层面的文献分类仅基于个人的判断,可能会有一些主观臆断,期冀不影响大类上的文献回顾和方向上的研究展望,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慕银平,唐小我,刘英.关联企业转移定价研究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4(6):86-95.

[2]何玉润,王俊杰.国外转移定价税制综述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4(12):93-95.

[3]熊焰韧.转移定价研究的行为经济学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8):10-15.

[4]王悦,潘飞.转移定价方法经验研究述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8):121-128.

[5]姜凌,王君.跨国企业转让定价避税理论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30):7-8.

[6]万寿义,崔健波.转移定价研究内容述评――基于四大会计学刊[J].新会计,2012(2):2-7.

[7]李九领,张磊.我国转让定价避税与反避税问题研究综述[J].上海海关学院学报,2012(1):91-96.

[8]张帅.企业关联交易转移定价问题研究文献综述[J].财会通讯,2010(9):3-8.

[9]赵晋琳.利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转让定价的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7):79-80.

[10]常琳,孙静春.我国文献计量学中作者问题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0(7):146-150.

[11]邱均平.信息计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2]企业集团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问题研究课题组.企业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的理论研究[J].财会月刊,2004(5):4-5.

[13]王陆进.谈转让定价税制及其实施问题[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10):29-30.

[14]赵晋琳,张学斌.我国转让定价税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涉外税务,2003(9):33―35.

[15]苏建.转让定价反避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税务研究,2012(5):90-92.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科学》知识来源 引文 变迁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15-02

引言

体育学术思想研究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不仅表现在学科内部,如新兴学科的出现,也表现在学科的外部,如大量相关学科知识的介入,同时,这也体现出我国体育学科的学科制度性更加规范和独立。

本文通过对《体育科学》杂志从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间所刊论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十年来我国体育研究知识来源的演变情况,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十年间体育学科的研究变化。

1研究结果与分析

1.1引文统计

《体育科学》在2001-2010年十年间,刊载论文达到1892篇(见表1)。十年间附引文的论文所占比重呈明显地递增变化,附引文论文为1819篇,占同期刊载论文总数的94.61%,附引文的论文均达到95%以上,有些年份甚至达到100%,表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知识来源重视程度的加大。

1.2被引文献类型

对被引文献类型,笔者根据具体情况分为:图书、期刊、报纸、电子资料、会议报告、论文集、学位论文、未注明的文件(内部资料、工作资料、文史资料、资料汇编、交流资料和资料库等)。随后,笔者对1892篇附引文论文的被引文献类型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随着引文总量的上升,各主要类型的载体被引文献数量基本都呈上升趋势(见表2)。

1.3被引文献体育学二级学科分布统计

由表3可以看到,运动生理学有较高的比重,其他比重较大的学科有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这表明在过去的十年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体育学科的研究兴趣发生了明显的转移和研究主题的变化。

2结语

在对《体育科学》2001-2010年所刊载论文的引文分析中可以看到,十年来最为明显的变化莫过于引文量的增长表现为附引文论文的比例上升,从平均引文量上来看,正在向国际期刊的发展方向迈进。

从被引文献类型看,过去的十年间《体育科学》所刊论文的被引文献主要来源于图书和期刊,并发生了明显的演变规律。在各种类型的被引文献中,呈逐步上升趋势,在此次研究中发现期刊多于书籍,在知识的价值取向上,人们更倾向于信任权威的见解和主张,倾向于信任确定的知识;而在研究范式上,我国体育研究更注重已有的理论主张和结论,而往往忽视那些对事实进行描述的知识和工具性知识,忽视反映事物变化进展的数据和事实。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会计研究 会计评论 对比分析

一、引言

通过学术期刊透视某一专业理论的发展轨迹与演进过程已成为综述文献的一种类型,不仅梳理了某一领域的研究脉络,而且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可行的选题方向。赵西卜等(2003)对1992年至2001年间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1130篇论文分别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方面进行了综述分析;杨雄胜等(2005)对1980年至2002年间发表在《会计研究》上的1902篇论文的学术价值进行了分析;王化成等(2001)对发表《会计研究》、《财会通讯》等7种期刊上的393篇财务理论文章进行了梳理分析;王化成(2010)对《会计研究》近30年刊载的财务理论文献进行了述评,归纳出财务理论研究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范丽娟等(2011)则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1980-2009 年)《会计研究》的3511篇论文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上述文献主要关注了国内会计领域的研究态势,没有涉及国际会计研究的主流趋势。本文选择了《会计研究》与美国会计学会会刊《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为载体,对2001年至2011年刊发的学术论文进行对比分析,希望从国内动态与国际视野两个视角梳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向与发展态势,为未来的会计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会计研究》是我国会计领域、甚至是管理领域最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之一。根据吴溪(2010)的研究,1998年至2007年间会计研究所发论文1557篇,在该期间共得到4827次引用,其中被《会计研究》自引1151次,占总被引频次的23.8%,被其他CSSCI期刊引用3676次,总比为76.2%。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会计研究》的影响力明显提高,在权威期刊中的被引率同比上升56.24%;高被引文献数占经济与管理类期刊总数的14.16%,仅次于《经济研究》(王化成等,2010),截止到目前为止,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会计研究》的影响因子为5.909,排在全部期刊的第二位。《会计评论》(The Accounting Review)是全球24家核心会计期刊中创刊最早的学术期刊,是西方会计理论研究的重要平台,被会计学界与实务界视为会计研究及解释其相关研究方法的主要期刊。这两种权威期刊对于国内与国际会计研究的发展历程与最新动态都有较好的代表性,可以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在剔除了书评、会议征文等非学术论文后,本文共获得2001年至2011年《会计研究》所发表的论文1355篇、《会计评论》(Accounting Review)发表的论文521篇。下文分别从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作者情况及论文引用情况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二、中外会计理论研究动态与趋势分析

( 一 )研究主题的对比分析 参照《会计研究》的栏目划分及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本文将《会计研究》(2001-2011年)的论文划分为十二个研究主题:会计准则(制度)、会计改革、会计基本理论、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会计新领域、会计教育、其他问题。其中,会计新领域主要涵盖了有关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交叉学科、新兴领域的研究。具体的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从总体来看,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主题的论文占据了总样本的半壁江山,其中财务管理占31%,财务会计占19%。排在其后的分别是注册会计师及审计(9%)、基本理论(8%)、会计准则(制度)(6%)、内部控制(6%)等。参照国内研究的主题分类,结合《会计评论》所的具体情况,本文将《会计评论》刊发论文的主题分为9类,分别是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会计准则、审计、基本理论、会计改革、内部控制以及其他。在过去11年间,国际会计研究的主题分布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与国内研究相类似,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主题的论文占到了总论文量的半数左右,其中财务管理论文占比28%,财务会计论文占比22%,排在其后的是占比16%的审计主题论文,其他类型论文占比也高达19%,管理会计与内部控制分别占比6%。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中医院校 研究生 学位论文 质量

一流的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①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直接体现,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严把出口关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2012年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在以往实名评阅、预答辩、答辩基础上,增加了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双盲评审、两季答辩弹性学制等措施,学位论文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些问题值得思考。结合广州中医药大学近三年的实践,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医院校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1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新实践

1.1 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防止学生过度引用文献,是治理学术不端的有效手段之一。②检测对象为拟申请答辩的全体研究生含港澳台、外国留学生,采用中国期刊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委托图书馆信息部进行检测。合格标准:博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25%(含),硕士学位论文总复制比低于30%(含);核心段落复制比不超过35%,段落单源引用复制比不超过45%,多源引用复制比不超过35%。在2015年上半年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中,发现1篇港澳台兼读制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复制比接近100%,27篇学位论文复制比超过50%,46篇学位论文未达到合格标准而延迟答辩。

1.2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

学位论文双盲评审在中医院系得到广泛应用。盲评对象为100%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随机抽取不低于10%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由三个省外同行专家双盲评审,硕士研究生由二级单位组织实施,由两个省外同行双盲专家评审。分A、B、C三个等级,结果分为通过、修改、复审、延迟答辩四种。参加2015年上半年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的150名博士研究生中,18篇学位论文需复审,占12%,延迟答辩者5人,占3.3%。

1.3 学位论文统计学检测及两季答辩

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是医学专业学位论文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关系到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往往是研究生的薄弱环节。因此,将医学统计学正确应用纳入学位论文的检测。检测对象为拟申请答辩的全日制研究生,统计学教研室和临床流行病研究中心分别负责学术学位学位、专业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数据检测及认定。评审论文隐匿研究生姓名、学院等信息,并随机分配给教师,实施双盲评审,提高评审的公正性。

为缓解学生学业、就业压力等,每年实行春秋两季答辩,春季答辩以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秋季答辩在职研究生、港澳台研究生、延迟答辩学生等为主。弹性学制,博士学制为3~6年,硕士为3~5年。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学位授予仪式每年6月份只举行一次,因此研究生答辩首选仍在春季。2014年春季答辩近1400人,秋季答辩不足100人。两季答辩工作推进仍然需要时间适应。

2 提高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

2.1 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营造质量文化

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是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核心任务。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则学校发展快、学术声誉好,个人的发展水到渠成,反之,一损俱损。首先,学校应大力进行研究生质量文化的宣传。利用阵地、网站、微博、微信等手段,宣传研究生培养质量政策与制度,强调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增强导师、研究生质量自律的主动性,使质量第一的意识植入人心,营造质量第一的质量竞争文化。其次,建立优秀研究生激励机制,强化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奖学金等奖助政策导向作用,激发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学风和科研风气。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作为相关制度的制定者,监督作用不可或缺,坚持学位授予标准不降低。2015年二级学院研究生管理部门负责硕士学位论文盲评抽查中,一次通过率近100%,监督作用缺位嫌疑。

制度是建立长效质量保障的主要途径,加强研究生教育制度建设。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和新措施,依据不同的专业、层次、学位类型,及时更新研究生教育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坚决执行和宣传相关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制度实施,另一方面加强师生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在学位授予单位内部,人情关系多,制度的有效执行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难度。学位授予单位决不允许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为某个人降低学位授予标准而损害学校声誉,努力打造声誉最优的卓越文化。

2.2 统筹协调,提早预警,保障措施前移

统筹协调是指充分调动各主体的创造性,形成上下配合、内外协调、积极有效的质量保证和监督机制。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博士论文预答辩、双盲评审、论文答辩等措施,涉及图书馆、财务处、二级单位等部门,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部门阻扰或者软抵触,将严重影响工作的进展。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应成为学位授予单位全员的共识,部门之间应建章立制,清晰职责,质量保证依赖全员的共同努力。

学位课程、、毕业考核等培养环节合格方进入申请答辩环节,尤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技能考核一般在第六学期初进行,使培养审核与学位授予工作冲突,增加了学位授予风险。学位论文质量监控的措施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生学位论文提交时间较以往提前2个月,部分学生不能适应学位论文进度的改变,未能按时完成论文而延迟答辩。因此,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等培养环节审核提前考核,形成毕业预警,化解风险。及早公布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工作进度,学生提前准备。

学位论文保障措施前移。目前,中期考核缺位或流于形式,部分研究生开题报告时间延迟,使学位论文过程管理成为真空。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等措施均是针对学位论文本身,质量较差论文已经无法做根本修改。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计划执行等过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导师约束、强化开题控制、中期质量检查、完善审核制度、健全评优环节等成为常用的手段,③④⑤如何有效实施是一个难点。

2.3 重心下移导师和院系

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的重心下移到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单位应该质量保证的重心下移到院系和导师。目前,中医院校研究生数量大、学位类型多、种类复杂,单纯依靠研究生院管理已经明显力不从心,依托院系和导师是必然选择。导师在学位论文设计、实施、完成等环节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是学位论文共同完成人。学位论文是导师学术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的体现。高质量的学位论文离不开导师的悉心指导,在实践中发现,凡检测或双盲评审未通过的学位论文,与导师把关不严密切相关。明确导师第一责任人,在学术不端、统计学检测、双盲评审等环节,均需导师签字同意方可进行,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导师。发挥导师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研究生学位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学位论文完成情况,应纳入导师遴选、考核内容。

院系是学位授予单位相关制度第一执行者,直接关系到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制度执行程度不仅关系学位授予工作顺利进行,也关系到院系学风。院系严格执行制度,能够对研究生形成威慑作用,促进形成良好学风。按照重心下移原则,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权下放到院系,尽力突显院系是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单位和培养的责任人;招生、资金等资源配置权下放到院系,充分调动院系工作的积极性。

2.4 研究生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是建设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的内在要求。中医院校研究生人数多,学位论文字数动辄数万,经过数轮的修改与更替,学位论文提交多个部门,单纯的人工管理或者半信息化的粗放管理,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而且质量保证体系难以落实,与现代研究生管理不相适应。论文提交、“学术不端”和统计学检测等通过研究生管理系统实现,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简化工作环节,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学位授予单位的学位论文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有效监控,使制度有效执行。

2.5 强化过程监控,适时引入第三方

加强第三方监督是保证研究生质量的有效手段。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委托校内部门进行,均是部门兼职工作,或是人手不够,进度较慢,而研究生答辩季,时间短任务重,难以满足工作进度要求,使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统计学检测等措施往往交叉进行,使结果相互矛盾;部分老师应付差事,工作质量无法保障;学校内部人情关系较多,难以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过程监控不到位、衔接不畅的问题时有出现,浪费人力、财力,措施效果不理想,学生不满意。适时引入校外第三方专业机构检测,使学位论文得到更为专业的指导,提高工作质量;减少工作环节,保证学位论文、统计学检测、双盲评审的有序性,提高效率;减少人情关系干扰,使制度得到更为彻底的执行。学位质量监控的每一个环节保留纸质记录,并加强纸质记录的运用,如制订学术不端检测报告、统计学检测合格证明等作为附件装订学位论文,提高相关人员的责任心。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阶英语教材 编写 分析

英语教材既是教师组织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又是学生学习语言、开展语言活动的中心内容。为了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等,本文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四类期刊发表的相关文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思考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一、文献范围和统计方法

本文选取1990-2013年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论文主要来源于《外语界》等外语类期刊、《课程教材教法》等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与教材类期刊、《教育导刊》等教育类期刊。经过严格筛选统计,最终确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论文206篇。本文运用的统计方法为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卡方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基本趋势。数据显示, 1990-2013年间,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总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这表明随着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发展和教材种类的丰富和多样化,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越来越得到外语教学界的重视。经过SPSS数据统计和卡方检验, 1990-2013年间国内期刊上发表的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论文数量有显著差异,其中2004-2013年间共发表相关论文70篇,占到论文总量的1 /3。四大类期刊中, 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与教材类期刊对中小学英语教材研究关注度最高,共刊登相关论文100篇,占论文总篇数的47%。

(二)研究方法。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运用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数据显示显示, 1990-2013年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占绝对优势,共186篇,占总篇数的93%,而实证性研究偏少,仅有10篇,占总篇数的5%。实证性研究在1995年才第一次出现。这说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以经验介绍、个人对教材的介绍与分析,以及教学法与教材探讨等主观分析为主,而以数据或者调查资料为基础的研究则非常少。

(三)研究内容。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我们把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论文206篇大致分为6大类经卡方检验,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论文研究内容有显著差异。英语教材研究比例最大的领域是教材与教学,共有论文103篇,占论文总篇数的50%,表明一半的研究是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的使用和教学的探讨。其次是教材分析与评价,共有论文43篇,占论文总篇数的24%。而与教材编写相关的教材理论与编写原则、教材编写方法和具体问题则关注较少,分别有论文12篇和7篇。

四、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一)缺乏系统的教材编写理论和原则方法的探讨与分析。目前的研究中对于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编写原则的探讨占总论文数量的比例很低,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分析与评价教材、探讨教材的使用和教材的介绍与推荐。尽管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出版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教材种类多样,且各成体系,但英语教材编写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此外,国内研究者对国外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方法的关注也不够,没有及时引进介绍相关理论,更没有进行对比分析和借鉴性的实验应用。

(二)对学习主体研究薄弱。大量的研究以分析教材本身为主,介绍教材、评价教材、探讨如何使用教材和教材编写的相关问题,其研究对象是教材本身或者教学的主体(教师),而从学习主体(学生)的角度分析探讨教材的研究甚少,对此方面的实证调查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当然,从教材本身和教师角度研究教材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教材的最终使用者是学生,从学生角度调查他们对于教材的感受、分析教材的使用情况,对于客观地评价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和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很有意义的,而且能够为教材编写提供真实的、丰富的素材佐证和建议。

(三)研究方法亟待完善。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研究的研究方法以个人经验总结和观点陈述、理论思辨等非材料性研究为主,材料性研究起步较晚,主观经验色彩浓厚,缺少客观实证特征。实证研究可以加深研究的深度,拓宽研究广度,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还能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和材料支持,对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发展和建设大有裨益。

(四)教材评价不够客观,外部评价偏少。系统教材评价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评价多为内部评价,很少有外部评价。教材的本质属性与第一要素是教学性,因为它能够决定或影响教材其他特性及功能的发挥。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教学活动中,三者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动态的统一过程。教师通过教材的传授,学生通过教材的学习,共同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因此,仅仅从教材本身分析评价教材是不够的。从教师、学生和课程要求的角度来评价教材将有助于更为全面客观地认识教材。此外,多数教材介绍和评价只谈教材的优点,对不足之处则避而不谈。这种以推广、促销为目的的教材评价是很难做到客观地评价教材的。因此,有必要大力推广教材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的双重评价机制。

五、结束语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编写理论与原则方法的探讨与分析对于教材本身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这些理论和原则又应该源于实践调查和客观数据资料的支撑。而国内目前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层面上针对教材编写理论和实证的研究都相当薄弱。为推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材的建设和教学的发展,未来的研究应加大对教材编写理论和方法层面上的研究,改善研究方法,并从学习主体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中小学英语教材,为教材的编写设计和教学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和建议。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2006.教育科学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思路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 (5): 39)41

[2]黄振义. 2007.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阅读能力导向调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8): 42)44

基金项目: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8篇

1.1主要研究方法得到继承和普及,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由表1可知,论文研究方法使用频数排在前四位的依然是我国足球科研主要的研究方法即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和观察法[3],使用频率分别为文献法75.3%、统计法51.4%、调查法46.2%、观察法28.3%,远远超过相同期刊19992006年间的统计结果(文献法24.7%、数学方法36.2%、调查法24.5%、观察法23.1%)[4],说明在论文的研究中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得到了继承和普及.体育科学研究中常用体育科学方法得到更为广泛的普及是科学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的表现之一[5],由此可见,我国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得到了提高.

1.2不同研究领域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足球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对足球教学、训练、比赛和实际管理工作以及足球运动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自然离不开对相关社会影响因素的调查.因此,除文献法外,足球教学训练研究论文运用频次最高的就是调查法(表1),说明研究人员充分认识到只有多途径、多视角地研究该领域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该领域论文研究方法运用频数较高的还有统计法、观察法、逻辑法等.比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来实现研究资料收集,文献法也是该领域论文研究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由于该领域的研究需要准确地用数量这一客观证据来描述和分析足球比赛的特征和规律,统计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大量运用了推断和多元统计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比赛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人体科学应用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依次为统计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说明其研究方法运用秉承了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传统,即/以实验为基础,以客观量化的统计数据为依据0[6].由于是运动人体科学理论和方法在足球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有时需要对具体的研究对象或有关专家进行调查,调查法也是该领域研究使用频数较高的方法之一.

人文社会学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运用频数依次为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逻辑法等,其方法运用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烙印.研究的实证资料主要通过调查方法来收集,研究的理论资料主要通过文献法来收集.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如足球文化、球迷现象、道德伦理、足球运动发展的历史、足球运动与社会体育关系研究等,主要通过具体的逻辑方法,如比较与类比、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辩证地揭示足球社会现象,探索足球社会发展规律.任何具体研究方法都有其方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具体要求[5],由表1可知,除文献法在各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中都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外,随着我国足球科学的发展,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对象逐渐明确,研究内容不断明晰,科研人员能按照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内容等实际需要而灵活运用[7],不同研究领域论文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如除文献法外,足球教学训练和人文社会学这2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主要常用研究方法是调查法和统计法,但是,在它们各自的具体研究领域,也反映出方法的独特性,如足球教学、运动训练问题的研究方法与足球运动市场经济、俱乐部经营管理问题的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区别;比赛分析研究论文主要通过观察法来实现研究资料收集,同时,其统计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人体科学应用研究主要采用统计法,实验法的运用频数是四个研究领域中最高的.

1.3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增强马樟生等的研究提出/足球科研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0[8],为了了解论文科研方法综合运用的状况,对其运用的研究方法数量进行了统计.由表2可知,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数量统计结果相比较于李仪的研究结果(1种方法占74.10%、2种方法占21.26%、3种及以上方法占4.64%)[9],运用1种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明显减少,运用3种及以上研究方法的论文比例明显增加(占58.8%),并且远远超过运用单一或2种研究方法的论文,足球论文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加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当代的足球科学研究正向高度综合性发展[10],需要探讨和研究的因素不断增加,因此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并发挥研究的综合作用,以增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此外,随着整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供选择的科学方法明显增多[5],为足球科学综合运用研究方法创造了方法学条件.

1.4重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之间虽有歧异却并不排斥和矛盾[11],如果能把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使用,不仅能克服单一运用某种方法带来的缺陷,而且,必然在方法的使用上表现出更为全面的优势.调查发现,四个研究领域的论文在逻辑思辨的基础上,较好地结合了统计方法(足球教学训练研究为66篇,占48.2%、比赛分析研究为55篇,占74.3%、人体科学应用研究为27篇,占64.3%、人文社会学研究为48篇,占37.5%),利用统计方法对大量调查、观察、实验和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有效地将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较准确地用数量来揭示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较精确地描述了研究结果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对问题做出了客观的阐释和理解,提升了研究的科学化水平.

1.5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统计发现,有196篇,占51.4%的论文运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大量数据资料进行处理.研究人员大量运用了假设检验、非参数检验、多重比较、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等复杂的推断性统计方法,远远超出了/大部分论文所运用的数学方法还停留在百分比、平均数的水平0[4],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如论文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运用,使复杂的、多变量的研究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较准确地用数量来揭示了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说服力,提升了研究成果的理论深度.

1.6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统计发现,除比赛分析论文外,其他三个研究领域的足球论文大量运用了多种类型的调查法(表3),特别是对问卷调查法的使用,问卷调查法由于具有实证性质,有助于获得定量化事实材料,能帮助我们收集系统的数量化资料、经验理论假设[12],体现了足球科学注重采取定量的手段,依据客观的验证来分析和研究具体足球问题的研究特征.此外,人体科学应用研究有38.1%的16篇足球论文运用了可靠性、科学性。较强,能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并具有实证性质的实验法.由此可见,足球论文的研究中重视/借助于调查、实验等实证方法,获得更多的支撑论据,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有理有据,得出可靠的结论0[11],说明足球论文的研究中比较重视对研究对象的测量与客观分析,强调客观事实,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

1.7参考的文献资料类型全面由表4可知,论文的参考文献种类较全面,涉及图书、期刊、论文集、学位论文、标准、报纸、汇编、报告、电子文献和未定义类型文件(该类型文件只做一种统计)等10种类型的参考文献,这表明论文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参考文献的分布正在逐步扩散.期刊、图书长期以来都是我国足球科研人员主要和习惯参阅的文献类型,参阅频数排在前两位;值得一提的是电子文献,由于其知识覆盖面广,时效高并且随着网络的普及获得更加快捷、轻松,正日益受到我国足球科研人员的关注,参阅频数排在第三位,将来有可能成为我国足球科研的主要参考文献类型.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参阅频数也较高,说明我国足球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与科研水平正在提高,最能代表其科研水平的学位论文正日益受到我国足球科研人员的关注;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虽然参阅频数不高,但它们正日益丰富、充实着我国足球科学的文献资料库,使我国足球科研的文献资料更加全面.

1.8资料收集、加工手段日趋科学化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可供足球科学研究使用的先进科学技术日益增加,这些技术的运用为足球科学研究提供了研究条件与应用保障,促进了足球科学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发展.调查发现,大部分足球科研人员都掌握了较为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利用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和各种机构或专业网站进行文献资料的收集,实现了文献资料的计算机检索,文献资料收集手段日益现代化,从而保证了文献资料的全面性、时效性.此外,科研人员大部分都能利用各种统计软件如SPSS、Excel对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和分析,部分科研人员还把Poiar遥测心率手表、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新型身体机能测试系统、QualisysMCU500GC红外光点运动捕捉系统和SIMIOmotion7.3三维运动图像解析系统等现代科学的高新技术运用到具体的研究项目中,从而保证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提高了研究成果的科学化水平.由此可见,我国足球科研人员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正在逐步加强,研究资料收集、加工手段日趋科学化.

2结论

通过研究发现,中文核心体育期刊刊载的我国学者完成的足球学术论文研究方法运用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方法学上呈现出以下特征:足球科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在论文的研究中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方法运用熟练性水平提高;不同研究领域方法运用的独特性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增强,增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统计学方法运用水平明显提高,大大提高了分析和研究水平;重视定性与定量方法结合;比较重视对研究对象的测量、计算与客观分析,实证主义倾向表现明显;论文获取文献信息的途径进一步拓宽,参考文献类型全面;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利用正在逐步加强,资料收集、加工手段日趋科学化.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云计算; 研究现状; 文献计量; 社会网络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刘成新(1967—),男,山东邹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信息化教育与网络文化传播研究。E-mail:。

一、引 言

云计算作为一种新技术,无疑会给互联网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它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架构的一项革命性变革,必然对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网格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其主要提供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服务和软件服务等三个方面的服务。至今它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主要有以下两种说法:

云计算是面向服务的架构、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和虚拟化等多种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1]。刘鹏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商业计算模型,它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用户能够按需获取技术能力、存储空间和信息服务[2]。

近几年云计算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尤为突出。我国教育技术界围绕云计算展开的研究已初具规模。如王康、廖汉文等结合云计算及其特征,分析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现状,探讨城域教育云架构设计及云服务平台建设[3]。耿学华、梁林梅等探讨了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4]。黎加厚教授根据云计算的教育应用提出了“云计算辅助教学”的概念。针对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云计算研究的这一趋势,为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对国内公开发表在教育技术领域有关云计算研究的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进行统计,采取文献计量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的研究热点,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的数据样本全部来自于中国知网(CNKI),选取教育技术领域8种核心期刊,分别是《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现代远距离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研究》和《中国远程教育》,以“云计算”为主题,共检索到114篇文献,剔除有关研讨会、论坛、通知、广告和动态等与研究内容无关的文献,最终有效文献为107篇。学位论文的检索条件为“学科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并且“主题=云计算”,学位年度不限,共检索到28篇文献。保存以上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的题录信息,以供研究使用。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进行研究。

在选择研究工具时,前期以 Excel 2003以及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工具 SATI 3.0进行数据统计与筛选,社会网络分析方面主要采用综合型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 及其内部集成的可视化分析软件NetDraw、NetMiner4等软件。

三、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一)论文的年代分布

某领域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能够从侧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历史和状况,揭示其研究发展的总体趋势。教育技术领域有关云计算的135篇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教育技术领域有关云计算的研究最先出现在2008年,只有一篇研究论文。自此之后,每年发表研究论文的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2013年的回落是由于期刊网收录文献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因此不能真实反映这一年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说明国内教育技术界对云计算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可以预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云计算的研究会继续呈现上升趋势。

(二)论文作者分布

通过对研究论文作者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作者力量分布。考虑到学位论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这里只针对学术论文进行统计。鉴于第一作者是论文的主要贡献人,对107篇文献的第一作者进行统计,共有98人。统计结果显示:在2篇及以上的有8人,分别是高宏卿3篇,高义栋、刘中宇、谢阳斌、陈巧、张怀南、曾明星、俞建华各2篇。其余作者均发文一篇,占作者总数的91.8%。美国学者洛特卡A.J.指出:作者数与数量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如果发表一篇论文的作者数与所有作者数之比低于60%的临界值,则该领域已形成核心队伍,反之亦然[5]。因此,云计算在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研究还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同时也发现该领域缺少长期深入的研究者。

(三)论文所属机构分布

通过对论文所属机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该领域研究的主要机构及团队力量分布。经统计,在3篇以上(含3篇)的机构共11家,如图1所示。这些学校基本上可以代表目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有关云计算研究的核心机构。其中发文数量最高的是上海师范大学,达到15篇。在这11所机构中,有8所师范类学校,凸显出它们对该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四、研究论文的社会网络分析

(一)构建共词矩阵

对检索到的135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共得到原始关键词335个。删除对研究主题没有影响及过于宽泛的创新、应用、评价、对策、模式、影响因素等关键词,合并具有相同或相近含义的关键词,经过反复人工校对,最终确定了296个关键词,将这些关键词按照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本文选取出现频次在2次及以上的前39个关键词作为高频词,如表2所示。

两两统计不同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章中共同出现的次数,形成一个39×39的共词对称矩阵(限于篇幅,这里只给出部分信息),如表3所示。

(二)社群图

理解社会网络的整体结构模式对完成社会网络的分析十分重要。将上述高频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软件中,使用可视化工具NetDraw绘制网络社群图,如图2所示。社群图是描述社会网络的一种方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共词网络的整体特征。在社群图中,每个节点都代表一个关键词,每一条直线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同一篇文献中共现,其中箭头表示关系的指向,连线次数即表示与之发生联系的关键词的数量。

我们发现:云计算是整个网络的核心,与其他关键词都发生联系。比较靠近它的关键词有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等,说明它们是云计算研究的重点,而处于网络边缘的一些关键词就显得比较孤立,缺少深入的研究。由于社群图中的点很多,点线之间的关系图形较为复杂,只能看到词与词间的大概趋势,很难看出其内部的子结构,因此需要进行深入分析。

(三)网络密度分析

密度表示的是网络内各个节点之间联络的紧密程度,从整体上反映网络的特征,是社会网络分析常用的指标之一。整体网络密度的计算公式Δ=m/(n (n-1))(m为已有的关系总数,n为节点总数)。在本文中,密度是指关键词之间发生的联系次数。一般认为,网络密度太低,不利于信息的传播,密度太高会使信息交流不具有针对性,容易造成信息泛化。

研究结果显示,该网络密度为0.2200,标准差为0.8108。与网络最大密度1相比,该网络密度较低,说明各关键词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信息交流与讨论不够深入,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研究的体系还不成熟。

(四)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是社会网络分析中的重点之一,它是衡量一个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程度和威望的重要变量。中心性分析通常包括点度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三个指标。

1. 点度中心度分析

点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是一个最简单、最具有直观性的指数。它表示在一个社会网络中与某个节点存在直接联系的其他节点的总数目。如果一个节点与很多其他节点存在关联,则表示该节点在网络中处于中心地位,对整个网络的影响大。

利用NetMiner4软件绘制网络点度中心度分布图,如图3所示。点度中心度越大的关键词,离图的中心越近,与该点有直接联系的词也越多。

本文将点度中心度排名和词频排名的前20名关键词进行比较发现:点度中心度的前20名中有18个关键词也同时出现在词频排名的前20名中,相似率达90%,说明点度中心度和词频统计在揭示一个领域的研究热点方面比较相似。在点度中心度中出现的不同关键词充分说明它不仅考虑了词频数,而且兼顾了关键词之间的内部联系。

2. 中间中心度分析

中间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测量的是某个节点对网络中信息交流控制的程度。在本文中,如果一个关键词位于许多其他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上,说明该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较高。这种度值较高的点在网络中往往成为沟通其他点的“桥梁”,充当中介角色。在共词网络中可以理解为其他关键词依赖中间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来传递信息。

使用UCINET软件计算各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中间中心度值最高的为“云计算”,达到591.667,高于排在第二的“云计算辅助教学”的38.5,表明云计算在网络中扮演信息中介的角色是其他关键词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同时它的作用在网络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研究发现,中间中心度为0的关键词达到16个,例如“学习环境”、“学习资源”等,所占比例为41%。因此在网络中信息的垄断性很明显,这些关键词严重依赖于少数几个关键词进行信息流动。

3. 接近中心度分析

接近中心度(Closeness Centrality)是指网络中某个节点与其他节点的接近程度,即该点是否通过比较短的路径与其他点相连。路径越短说明节点处于核心位置,信息传递时对其他节点的依赖性较小。在共词网络中,描述的是某个关键词不受其他关键词“控制”的能力。

“云计算”的接近中心度值最小,在网络中位于核心位置,和其他度值较大的关键词相比,“教育信息化”、“云服务”这两个关键词在信息交流时的依赖性相对小一些。这些在共词网络接近中心度分布如图4所示。

(五)网络整体属性分析

1. 小世界效应分析

社会网络分析认为如果网络节点间的平均距离远远小于节点数,则该网络具有小世界效应。在共词网络中,平均距离反映的是网络中任意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平均路径长度。网络路径的长度与节点之间信息沟通的容易度成反比。网络路径越长,表示网络内节点分散,联系较少;相反,则说明节点之间的信息交流很频繁。

使用UCINET软件计算网络节点间的平均距离,得出目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研究论文的关键词网络节点平均距离(Average Distance)为1.927,说明该网络具有很好的小世界效应。

2. 派系分析

凝聚子群研究的是小团体内部的关系,目的在于发现网络中存在多少个子群体,有时也被称为小团体,它有多种分析方法,在这里选取派系分析法。

本文对关键词网络进行派系分析,可以揭示云计算研究中联系较为紧密的主题群。社会网络中的派系至少包含三个点,因此在派系分析时将最小派系尺度(Minimum Size)设置为3,派系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该网络中共有32个派系,其中成员为3的派系共21个,所占比例达到65.6%,成员为4 的派系只有11个。表明该网络还不够紧密,网络内子群的规模比较均匀,各关键词间的互动交流处于分散状态。这是由于云计算涉及的范围较大,相应各个关键词交流的范围也较大。

同时对派系的成员组成分析发现,“云计算”在每一个派系中都出现过,显然是派系活动中最活跃的成员。这说明关键词网络是建立在以云计算节点为中心的基础上,或者可以说,这些派系是云计算这个核心关键词对其他关键词间信息交流的引导而形成的研究主题。

五、总 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的研究作出如下结论与思考。

第一,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研究前景广阔。随着云计算的发展成熟及优点的显现,为扩大这种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势必会展开越来越多的研究,这符合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特点。同时,教育部在2012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国家拟在近期启动、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都强调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些政策都为该领域的研究起到了支持作用。

第二,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的研究缺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大部分只是尝试着从浅层次方面进行研究,缺乏深入性和连续性。研究机构和团队主要集中在师范院校,说明我国师范院校重视云计算给教育带来的影响,同时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贡献。

第三,“云计算”在关键词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围绕它展开的一系列热点研究主题主要有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远程教育、移动学习、大数据、数字校园建设、教育云及云服务等。研究发现,云计算促使了云学习理念的产生,可以提供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技术支持,变革了学习方式。云计算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上存在明显的优势,它通过网络将资源存储在云端,使用者可以轻松获取需要的资源,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在云计算的研究中也不例外,如何更好地发挥云计算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成为研究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远程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相当成熟,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云计算的运用到能够为远程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云计算的研究体系比较松散。在关键词网络中,各节点间的联系不紧密,关键词间都是稀疏连接的,信息交流较少。

第五,从纵向层面看,目前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对云计算的研究出现不平衡现象,即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领域,缺少对中等、初等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这跟研究人员存在一定关系,因为他们所属机构大部分属于高等教育机构,而中小学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和科研人员。

第六,从高频关键词来看,目前云计算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理论层面,应用技术的研究较少。大部分文献对云计算的定义、发展历史、类型、原理、特点、优势及不足介绍得比较详细,而具体到开发某个方面的应用技术却寥寥无几。

云计算的教育应用前景良好,应受到教育技术领域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研究人员应加大研究深度,提高研究层次,并形成一些比较权威的研究机构与团队;加强云计算在高等、中等及初等教育的协同研究。要实现云计算带来的诸多高效、便捷和专业的服务,还应加强它在实践技术方面的研究,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Lamia Youseff,Maria Butrico, Dolma Da Silva. Toward a Unified Ontology of Cloud Computing[J].Grid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orkshop,GCE, 2008,(24):1~10.

[2] 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3] 王康,廖汉文,张岩.云计算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3):5~9.

[4] 耿学华,梁林梅,王进.云计算在高等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与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12,(4):104~106.

内部统计论文范文第10篇

中文核心期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期刊中学术水平较高的刊物,是我国学术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体现在学术水平的确认方面.如在相当一批教学科研单位.申请高级职称,取得博士论文答辩资格,申报科研项目,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学术水平评估,教师,工作人员完成的工作量等,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若干篇论文.分为部级\省级\市级等等级别。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二版,2000年出了2000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2.什么是部级期刊?省级期刊?

2.1部级期刊定义

一般说来,“部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部级刊物。但是,以上仅是说一般情况,还有许多地方上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影响较大的刊物也是属于部级刊物。如云南植物研究、华中建筑、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等,可参见有关政府权威部门公布的文件。注意,还有部级重点刊物、SCI等刊物级别更高.

2.2省级期刊定义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部级期刊正规性识别方法

1国内合法期刊与非法期刊

国内期刊分为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正式科技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主编与副主编必须由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担任,对编辑人员的素滞名额都有一定的要求,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方针。非正式期刊是指通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列内部交流的期刊(一般只限行业内交流不公开发行),但也是合法期刊的一种,一般正式期刊都经历过非正式期刊过程。非法期刊系没有通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批准也没有注册为"内部刊物"的非法出版物,以营利为首要目的,收取高额的版面费,在技术上和政治上不负责任,不能在国内公开发行或内部发行,它们通常是在国外花300元购买一个ISSN刊号来欺骗教师。

2国内期刊刊号问题

凡通过国内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委审批的正式期刊均编入了“国内统一刊号”,正式期刊的刊号是由国际标准刊号(ISSN)和国内统一刊号(CN)两部分组成(境外期刊在国内合法发行须经新闻出版署备案并由中图公司等批准颁发书刊编号),“CN”是中国国别代码,缺少“国内统一刊号(或国内批准的书刊编号)”或“内部报刊准印证”都可认为是中国国内的非法期刊,国家不认可,也不准在中国国内发行的。

3识别国内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方法

国内公开发行的期刊允许在国内外发行,有国内统一刊号,其刊号结构式为:CN报刊登记号/分类号,只有ISSN国际刊号而无国内统一刊号不允许在国内公开发行,有的印有CN(HK)或CNXXX(HK)/R这是国内不法分子欺骗那些急于想发论文评职称的读者而编造的国内刊号.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需注意,国内正式期刊一般有国内国家机关主管单位(不是什么中国/中华XX协会),并有详细的编辑出版通信地址和印刷出版地都在国内,除自办发行外大多通过邮局征订和发行,故常常有邮发代码。而非法期刊只有国际标准刊号或乱造的国内CN刊号,即使“内部报刊准印证”也没有。

综上所述,在世界公开发行有一定影响力的的并且有国内批准发行的书刊编号的国际级期刊杂志上,可以用于作者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当然在非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在国内可能不会被承认的.对职称评定应该说没有意义,至于如何抵制这些“非法期刊”盛行,一方面国内新闻出版部门应对这类“期刊”进行严肃查处,阻止合法报刊为这类“期刊”广告外,还要劝告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学会识别非法期刊.

CN刊号标准格式是:CNXX-XXXX,其中前两位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区号,其中印有CN(HK/H)或CNXXX(HK)/NR/R这不是合法的国内统一刊号。

格式中前两个XX代码如下:

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21.辽宁省22.吉林省23.黑龙江省31.上海市32.江苏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东省41.河南省42.湖北省43.湖南省44.广东省45.广西壮族自治区

46.海南省47.备用号48.备用号49.备用号50.重庆市51.四川省52.贵州省54.自治区61.陕西省62.甘肃省63.青海省64.宁夏回族自治区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家规定,如果在异地办刊并出版,也是属于非法出版活动.如果投稿朋友们发现不在以上地区编号的期刊应该可以对照判断了.

部级期刊与省级期刊的区别

省级期刊与部级期刊的区别:实际上,国家从来没有对刊物做过级别之分,也就是在影响力和专业程度上没有省级和部级的差别。所谓部级期刊和省级期刊之分,主要为方便管理,根据期刊主管单位的级别而做了区别。即国家单位主管期刊为部级期刊,省单位主管期刊为省级期刊

3.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4.什么是CN类刊物?

所谓C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7P3N*M:o5V(@8

5.什么是ISSN类刊?

所谓ISSN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8Y.

6.什么是核心期刊?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7.什么是双核心期刊?

如果该期刊被同时被两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认定为核心,那么该期刊就是双核心期刊了。比如,既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又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8.什么是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ScienceCitation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

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

10.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Citation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CompactDiscEdition,简称SCICDE),SCI-E(SCI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11.什么是SSCI期刊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SciencesCitation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

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CI和SCI-E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SCI-E是SCI的扩展版,目前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

(2)通常情况下,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但有时候也会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可能跟学科不同有关系。

上一篇:企业持续发展论文范文 下一篇:企业税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