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环境范文

时间:2023-03-18 14:38:10

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

银广厦事件在各个相关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股民损失惨重,一纸诉状要求赔偿;证监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受到指责,证监会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理论界也对该事件的成因及其引起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从昨天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今天的麦科特、银广厦,股市可谓风波不断,且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影响面也越来越广。每一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上市公司之所以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乐此不疲,简单说来就是其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但是细细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原因。首先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正是市场有对虚假信息的需求才会有上市公司的供给,正如学者刘峰在对红光实业做了案例分析后,认为现在我国并未确立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制度;其次是上市公司为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代价很小,以前可以说没有,相比之下,对银广厦的处罚是对此类案件最重的;再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缺乏制衡等。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造假案。本文仅通过对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来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希望能通过从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和加强方面来遏制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及其现状

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采取的"双人记帐制度",我国西周时期的内部牵制都是内部控制雏形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重大变化,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成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而一些企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即当时的内部牵制,它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法,以钱、帐、物等会计事项,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该阶段的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得不进行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在泰罗等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从内部牵制原则出发,尝试着组织结构、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其所属部门的人员及工作进行组织、制约和调节。至此,控制系统得以形成。

第三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该时期的代表是1988年美国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这也是我国目前CPA沿用的内部控制结构。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最具权威的概念是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提出的"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同时指出了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环境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对内部控制结构的描述与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构成要素有差异,后者更强调了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而更少地局限于会计,这也是内部控制概念越来越广,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具体体现。目前理论界有这样的争论:是否借鉴COSO的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体系的争论?就笔者认为,因为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和运做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内部控制之间已经相互交织,内部控制就不应该停留在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层面上,而应该把两者相结合。同时因为中国已加入WTO,为了与世界接轨,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应该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都应该在借鉴先进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我国内部控制急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者都认为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诚然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是无法良性运转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的失效。因此,笔者认为当前重中之重是要弥补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正如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中所说,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基础中都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OSO对控制环境的描述是: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

我国CPA对控制环境的描述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八个方面。

比较以上两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COSO更加重了人这个因素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而在其他几个方面没有重大差异。由于COSO的描述更为贴近现代公司的状况,以下就以其对控制环境的界定,并按各因素对内部控制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1、企业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传递者和使用者的人无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深入探讨目前上市公司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需要引入经济学中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经济制度建立在人的心理基础之上,任何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物质的奖励,他人的认可,也可以是自我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感到其努力能带来自身福利的变化。为了激励行为者,必须让其能够获得自身的劳动成果,这是市场经济理念的一个基本点。

对上市公司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笔者无法获取可信的资料,因此假定他们都是诚信正直、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经济人。在此假定条件下,他们的经济行为将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所有能影响合理理性的经济人的因素归纳起来也就是激励和约束的问题。正是由于激励与约束的扭曲,使得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员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在股市上"圈钱",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三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1)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2)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3)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在不考虑其他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当局是受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支配,那么,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增大。目前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很严重,而作为能够控制公司的大股东或者是内部人在缺乏相应的约束下,更容易出现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利于自身利益增长的短期行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莲曾经说过中国的股市是个大,这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股市的现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抬高股价,不断从股市上获取巨额资金,最后受损失的只能是中小股东。

3、董事会

董事会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如在董事会里成立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而审计委员会则监督会计报表。审计委员会除了协助董事会履行其职责外,还有助于保证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直接沟通。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是完整的,但从内部分析来看,不难发现起弊端。据有关调查表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这种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给中小股民表面上的一个交代而已,几乎没有相互制约的力量。

4、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如果银广厦的内部审计有效,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但会加大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因此可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既然银广厦能够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可见其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也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不过是又多了一个摆设。

5、人事政策和实务

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必须雇佣足够的人员并给予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所谓"高薪养廉"是指公司为防止员工的腐败行为,给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高薪水的做法。虽然高薪不一定养廉,但养廉一定要高薪。

而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因此在人员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雇员极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

6、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的因素较多,最直接的外部影响来自于有关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及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控制意识。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接受的直接管理机构的检查来自于中国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中国证监会在股票上市过程中,承担了一个全能的角色,既要负责新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也要负责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对事故的处理。但中国证监会一方面要禁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以免引发资本市场危机;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扶持,而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1998年以前总体效益低下,要上市就需要包装,过度的包装就会有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境也一样,从独立的原则来说,是应该采用合理的审计程序发现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以维护该行业的声誉,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一行业竞争激烈,如果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只是一味地坚持公正、独立的立场来出具审计报告,可能上市公司都不会请这样的事务所为其出具审计报告。所以中国证监会在监管的过程中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都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证监会和中介机构都没有形成完全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企业的控制意识。

7、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和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当局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运用适当的管理控制方法都可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相对来讲上市公司在这些结构与方法的设置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因为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尽管构建的组织结构、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方法是合理的,很难说公司在运做过程中是严格按照其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来操作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结构和方法的设置上,还在权力的制衡以及外部的约束上。版权所有

三、重塑内部控制环境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重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现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就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项具体措施。中国证监会近日初步拟订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境内外各上市公司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要确定对独立董事人员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确定独立董事的组织方式。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大都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专业技术人士,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律师、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金融中介机构中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在大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的来源。对于独立董事的组织形式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逐步建立专门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独立评估的机构,他们以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方式依赖市场化运做来谋求生存。

2、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股票期权制度在理论上来讲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一定要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这需要各个公司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实施细节。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3、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环境 控制环境

2001年11月~2002年6月,美国发生了被称为经济界“9.11”安然财务欺诈事件,从而引发世界一连串“蝴蝶效应”。环球通讯、世界通信、施乐、默克制药等国际性大型上市公司相继曝出会计造假丑闻,催生了美国2002年《萨班斯法案》,全面强化了公司内部控制建设和监管的要求,开启了全球内控时代。

但是,国家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并不代表企业就可以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有效地抵御各种风险。2004年中国中航油巨额亏损、四川长虹巨额应收款欠款、历史悠久的银行巨人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华尔街巨头雷曼兄弟公司倒闭都是有利的证明。尽管以上公司都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措施,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环境不佳、管理层监管不到位、高管经营风格过于保守或激进导致了公司最终经营失败。忽视公司切实具体的内部控制环境,只依靠各种国家颁布的内部控制法律法规去建设一些“面子工程”是万万不可取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应该成为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重中之重,根据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去修改相关制度,才能使内部控制活动更加有效,通过结合内部控制环境因素,才能更好地评价风险、加强监管。

早在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就提出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年又进行了增补,简称《内部控制框架》,即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1]

其实,在内部控制理论体系起源阶段并没有考虑环境因素,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因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2004年9月29日,COSO 委员会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即ERM框架,将企业管理的重心由内部控制转向以风险管理为中心,这是内部控制发展到风险管理层面的一个里程碑。ERM框架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中的控制环境明确为内部环境,同时“还强调内部环境作为企业其他所有风险管理要素的基础,不仅影响企业战略和企业目标的制定,业务活动的组织和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还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以及监控活动的设计和运行”。这明确了内部控制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互相关系,为控制环境优化和内部控制建设提供了更为具体直接的理论依据。财政部在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指出,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通过对国内部分上市公司年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控制环境相关内容的研究和探析,由此发现我国的控制环境建设同国外相比,总体情况较为良好,发展比较迅速,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组织架构方面,各种报告对此因素的披露较完善和详细,说明这些公司对组织架构因素是十分重视的,组织架构是控制环境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发展战略方面,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树立长远发展的理念,只顾短期目标的实现,而忽视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加强企业发展战略建设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在人力资源方面,因为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界,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所以大部分的企业还是比较重视人力资源建设的,但是仍然存在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的人力资源建设来促进控制环境的发展;在社会责任方面,虽然有少数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较强,并且在社会责任方面建设取得突出成果,但是大部分的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还是十分淡薄,控制环境在社会责任方面的任务仍然艰巨;在企业文化方面,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可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息和认同感,使企业充满凝聚力和竞争力;可以开拓企业的创新意识、风险意识,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2]

通过上述研究,为了促进控制环境的更好更快发展,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我们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组织架构

第一,制定有关上市公司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从美国有关内部控制的发展来看,美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过程,实质也是美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发展历程。从美国的实践证明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约束来自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有关公司治理的法规还很不完善,已有的法规也执行不力,甚至“法外运作”成为一些公司的经验之谈,在当今法制社会,通过立法建规,是公司治理真正有法可依。

第二,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发挥股东会在公司核心作用,促进股东大会有效运作,促进上市公司股权多元化,优化股权结构;建立健全相关的独立董事的职责、监督、报酬等管理制度,使独立董事名副其实,发挥其强大的监督作用;重视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引导管理者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培养管理者良好的道德操守,使其价值取向和行为追求受到公司内部控制的道德约束,自觉带头执行内控制度;完善监事会的监控职能,强化监事会的作用。[3]

第三,我国企业必须要建立独立、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经营管理和业务运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同时对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相关工作;接受来自监事会的业务指导,为经营管理层服务,并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4]

二、发展战略

第一,根据企业的内外部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战略,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

第二,设立战略委员会,负责发展战略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指导,战略委员会主任应当由董事长担任,委员应当具备战略管理的素质,起任职资格以及程序都应合法合规,企业还应制定战略委员会相关制度。[5]

第三,完善对发展战略的落实,将发展战略融合在内部控制各个方面,建设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第四,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情况的监控,定期收集和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果断而慎重地作出战略调整或改变。

三、人力资源

第一,全方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将人力资源纳入发展战略中,制定正确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增强对人力资源的重视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任职条件和工作要求,选拔公开、公平、公正,因事设岗、以岗选人。[6]

第二,根据公司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绩效考核机制,实施透明的约束和激励;确保所有员工明确其工作职责、被认可的方式,以及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关系。

第三,切实保护员工利益,关心员工需求,建立有助于员工成长的培训机制,增强员工的道德水平和胜任力,培养员工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制定有关员工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薪酬、考核、健康与安全、晋升与奖惩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第四,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合理的薪酬除了与绩效考核挂钩,还应与员工的道德水平挂钩,不仅与财务指标相关,还应与非财务指标相关,通过科学的绩效考评对员工实施晋升和奖励,使符合企业价值的行为得到承认、鼓励,创造良好的劳资关系。

四、社会责任

第一,认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将履行社会责任的要求全面融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日常经营管理,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等,是否能保证及时发现、排除生产安全隐患,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要妥善处理,排除故障,减轻损失.追究责任。

第二,把社会责任建设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断增强广大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在实现企业价值的过程中体现社会责任,做一个合格的“企业公民”,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

第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维护相关者利益,在发展中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第四,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加强环境保护,保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企业要制定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制度,采取措施促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实施清洁生产,合理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7]

五、企业文化

第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道德规范建设,在我国法制还不很健全的环境下,强调自身的修养,重视道德规范的建设,可以成为企业文化的起点。

第二,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内部控制中强调沟通与交流,可以减少各控制主体与受控制对象之间的摩擦,并能更有力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第三,力争达到“无为而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每一个成员都进行自我控制和实行自我管理,自发地按照规范和目标行。

第四,企业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以主业为核心的企业品牌。

第五,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企业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文化建设和履行社会责任中起到表率作用,促进文化建设在内部各层级的有效沟通;

第六,企业重视并购重组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平等对待被并购方的员工,促进并购双方的文化融合。[8]

在《双城记》中狄更斯曾经写道:“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it was the worst of time.)我们一直都处在这样一个时代中,这样一个从未平静的时代。轰动一时的美国安然事件、华尔街巨头雷曼兄弟公司的、中国的中航油巨额亏损等等都使人们不得不对内部控制问题加强关注。

通过此次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内部控制在控制环境方面的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仍存在不足之处,控制环境发展不平衡,存在盲点,很多方面只是借鉴国外理论政策,难以将控制环境建设真正落到实处。随着中国加入WTO进入国际市场,面对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不仅是完善控制环境建设,还有内部控制体系的发展,中国企业仍然任重道远,但是我们也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中国企业可以做得更好更强。

(作者单位为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M].方红星,主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30.

[2]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S].财政部,2010.

[3] 李雪梅.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1.

[4] 何玉芬.我国上市公司的现状及建设[J].企业管理,2008:75.

[5]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6] 徐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探讨[J].商业研究,2004(11).

[7] 梁晟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合规使用指南[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

银广厦事件在各个相关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股民损失惨重,一纸诉状要求赔偿;证监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受到指责,证监会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理论界也对该事件的成因及其引起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从昨天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今天的麦科特、银广厦,股市可谓风波不断,且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影响面也越来越广。每一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上市公司之所以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乐此不疲,简单说来就是其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但是细细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原因。首先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正是市场有对虚假信息的需求才会有上市公司的供给,正如学者刘峰在对红光实业做了案例分析后,认为现在我国并未确立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制度;其次是上市公司为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代价很小,以前可以说没有,相比之下,对银广厦的处罚是对此类案件最重的;再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缺乏制衡等。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造假案。本文仅通过对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来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希望能通过从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和加强方面来遏制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及其现状

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采取的"双人记帐制度",我国西周时期的内部牵制都是内部控制雏形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重大变化,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成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而一些企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即当时的内部牵制,它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法,以钱、帐、物等会计事项,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该阶段的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得不进行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在泰罗等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从内部牵制原则出发,尝试着组织结构、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其所属部门的人员及工作进行组织、制约和调节。至此,控制系统得以形成。

第三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该时期的代表是1988年美国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这也是我国目前CPA沿用的内部控制结构。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最具权威的概念是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提出的"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同时指出了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环境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对内部控制结构的描述与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构成要素有差异,后者更强调了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而更少地局限于会计,这也是内部控制概念越来越广,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具体体现。目前理论界有这样的争论:是否借鉴COSO的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体系的争论?就笔者认为,因为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和运做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内部控制之间已经相互交织,内部控制就不应该停留在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层面上,而应该把两者相结合。同时因为中国已加入WTO,为了与世界接轨,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应该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都应该在借鉴先进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我国内部控制急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者都认为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诚然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是无法良性运转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的失效。因此,笔者认为当前重中之重是要弥补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正如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中所说,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基础中都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OSO对控制环境的描述是: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

我国CPA对控制环境的描述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八个方面。

比较以上两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COSO更加重了人这个因素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而在其他几个方面没有重大差异。由于COSO的描述更为贴近现代公司的状况,以下就以其对控制环境的界定,并按各因素对内部控制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1、企业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传递者和使用者的人无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深入探讨目前上市公司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需要引入经济学中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经济制度建立在人的心理基础之上,任何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物质的奖励,他人的认可,也可以是自我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感到其努力能带来自身福利的变化。为了激励行为者,必须让其能够获得自身的劳动成果,这是市场经济理念的一个基本点。

对上市公司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笔者无法获取可信的资料,因此假定他们都是诚信正直、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经济人。在此假定条件下,他们的经济行为将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所有能影响合理理性的经济人的因素归纳起来也就是激励和约束的问题。正是由于激励与约束的扭曲,使得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员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在股市上"圈钱",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三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1)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2)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3)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在不考虑其他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当局是受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支配,那么,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增大。目前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很严重,而作为能够控制公司的大股东或者是内部人在缺乏相应的约束下,更容易出现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利于自身利益增长的短期行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莲曾经说过中国的股市是个大,这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股市的现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抬高股价,不断从股市上获取巨额资金,最后受损失的只能是中小股东。

3、董事会

董事会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如在董事会里成立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而审计委员会则监督会计报表。审计委员会除了协助董事会履行其职责外,还有助于保证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直接沟通。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是完整的,但从内部分析来看,不难发现起弊端。据有关调查表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这种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给中小股民表面上的一个交代而已,几乎没有相互制约的力量。

4、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如果银广厦的内部审计有效,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但会加大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因此可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既然银广厦能够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可见其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也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不过是又多了一个摆设。

5、人事政策和实务

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必须雇佣足够的人员并给予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所谓"高薪养廉"是指公司为防止员工的腐败行为,给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高薪水的做法。虽然高薪不一定养廉,但养廉一定要高薪。

而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因此在人员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雇员极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

6、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的因素较多,最直接的外部影响来自于有关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及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控制意识。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接受的直接管理机构的检查来自于中国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中国证监会在股票上市过程中,承担了一个全能的角色,既要负责新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也要负责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对事故的处理。但中国证监会一方面要禁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以免引发资本市场危机;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扶持,而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1998年以前总体效益低下,要上市就需要包装,过度的包装就会有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境也一样,从独立的原则来说,是应该采用合理的审计程序发现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以维护该行业的声誉,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一行业竞争激烈,如果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只是一味地坚持公正、独立的立场来出具审计报告,可能上市公司都不会请这样的事务所为其出具审计报告。所以中国证监会在监管的过程中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都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证监会和中介机构都没有形成完全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企业的控制意识。

7、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和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当局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运用适当的管理控制方法都可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相对来讲上市公司在这些结构与方法的设置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因为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尽管构建的组织结构、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方法是合理的,很难说公司在运做过程中是严格按照其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来操作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结构和方法的设置上,还在权力的制衡以及外部的约束上。

三、重塑内部控制环境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重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现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就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项具体措施。中国证监会近日初步拟订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境内外各上市公司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要确定对独立董事人员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确定独立董事的组织方式。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大都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专业技术人士,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律师、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金融中介机构中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在大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的来源。对于独立董事的组织形式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逐步建立专门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独立评估的机构,他们以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方式依赖市场化运做来谋求生存。

2、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股票期权制度在理论上来讲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一定要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这需要各个公司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实施细节。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3、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

4、加重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从而增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同时,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更为谨慎持业,保持其持业的规范性和独立性,形成一种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尽管《公司法》中规定"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的规定,但从迄今为止尚无公司因此而被暂停上市的现状看,似乎并无一家公司有"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的行为。这也说明了尽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但是却不能依法办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就不具备基本的约束力。从对一系列会计信息造假案的处理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中介机构,处罚力度都在逐渐增大,当然渐进式的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制度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起来的,随着各个方面运做的规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也就随之形成了。

参考文献:

阎达五 杨有红

会计研究(2001年第02期) 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朱荣恩

会计研究(2001年第02期) 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刘 峰

会计研究(2001年第07期) 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

课题组

会计研究(2001年第11期) 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

赵晓红 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05期) 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王成秋 王松

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09期) 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尚红涛 邓黎阳

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的理性分析

A.爱伦.斯密德(美)著

黄祖辉 蒋文华等 译 《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

查尔斯.T.亨格瑞 著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033-02

一、内部控制、控制环境及企业文化

(一)内部控制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明确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二)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管理者的品行与作风、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经营风格、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和企业文化等内容。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也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三)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育起来的,是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经营理念、经营方针、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企业形象等的总和。企业文化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它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

二、从企业文化视角分析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结构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组织结构尚未达到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机构设置,奉行“集权”文化,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企业在机构设置中,比较重视纵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忽视横向间的联系和协调,导致同级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流畅,协调性差。另外,我国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企业宣扬的也是一种“集权”文化,许多公司虽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经理班子,但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这种董事会的管理功能、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股东大会和经理层合而为一的现象极为普遍,这样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极为不利的。

(二)人力资源政策与措施的问题

人是决定内部控制效果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好的人力资源政策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由于长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我国尚处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步阶段,很多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出现了很多疏忽。

(三)内部审计的问题

在企业内部控制系统中,内部审计功能在于衡量与评定其他控制工作的效率。内部审计可以视为最高管理层的耳目,以弥补管理监督的不足。很多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专业人员相对缺乏,作用与认识脱节,其主要功能更侧重于纪律检查方面,尤其是对外业务中,其目的主要放在了防止商业贿赂等方面,限制了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积极作用的发挥。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的品行与作风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企业董事、监事、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自身品格和工作作风存在问题。管理层负责企业的运作以及经营策略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他们本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和示范作用,而现实中部分管理者的自律意识差,职业道德败坏,不能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甚至逾越控制将自己游离于内部控制系统之外或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不择手段地谋私利,严重损坏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

2.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体现了企业的个性化特征,没有标准统一的模式。许多企业中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文化是可搬可套的,忽略了企业文化建设应从企业自身的实际出发,并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没有个性化的企业文化,将导致企业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3.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诚实守信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前提,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对其客户等利益相关人做到诚实守信,不欺不骗。然而,部分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不顾客户和他人的利益,不顾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违诚信,生产经营活动严重破坏环境、危害社会安全、给社会和群众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治理策略

(一)推动企业组织再构造

设置有利于企业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组织结构,提倡“民主”的企业文化。企业所拟定的战略决定着组织结构类型的变化,因此,企业必须要站在战略高度,把握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以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状况以及管理层的管理哲学和经营战略为依据,在综合分析各种因素作用的基础上,选择一种形式或各种形式,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组织结构,并且要坚决抵制权利的过分集中。

(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和实务

1.健全员工培养机制

企业雇佣人员时需经过严格的考核,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公司。对职工要形成一套关于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的制度;要根据不同情况对职工进行适当的道德教育。企业要尊重和理解员工,重视人的才能和智慧,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并在管理中挖掘人的潜能,减轻员工的压力,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充分肯定员工在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

2.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

公司要建立信息系统的技术平台,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将企业内部业务的相关操作统一纳入到相关的信息平台上实现各类信息在企业内部向上、平行或向下的流动和沟通,把整个内部控制信息从生成、到反馈,实行全过程的现代化管理。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时展要求进一步规范企业和员工的行为,树立一流的企业形象,发挥员工的能动性,把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都凝聚到有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方向上来。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公司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注重研究和把握员工在愿望和需求方面的个性差异,在遵循激励与约束的公平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要因人而异的灵活用好物质激励、感情激励、事业激励和有关约束手段,促使员工自觉地关心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承担内部控制执行职责。

(三)重视内部审计的文化

企业应该形成重视内部审计的企业文化,加强内部审计文化的建设。企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内部审计文化观,将内部审计看成企业管理和企业治理的左膀右臂。要重视审计部门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设置内部审计部门,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使内部审计从单一的监督职能向集监督、评价、控制、咨询为一体的综合职能转变,进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

(四)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

1.树立高管人员的模范效应

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和作风实质上属于“高层基调”,它对控制环境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直接决定了其他底层控制人员的行为意识,一个欺诈丛生的高层不可能指望底层的诚信。因此,企业要注重企业领导者专业素质与道德素质的“示范”效应。企业高层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严格要求自己,要珍惜国家、投资者和职工给予自己的工作机会,踏实敬业,一切从企业发展着想,自觉遵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企业价值观念的规范要求。

2.注重文化建设的实质和形式的有效结合

企业文化的外在形式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它可以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创造一种积极热情和充满朝气的氛围。但形式毕竟是形式,它永远代替不了内在素质的建设。外在形式好学,而内在价值观的形成却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文化作为通过教育和模仿而传承下来的行为习惯,对于各种制度安排都将产生直接影响,所以企业文化的培养和塑造更应注重内涵与效果。

3.建立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

市场经济是一种诚信经济,企业要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就必须与其他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而诚信则是不同企业之间维系良好合作关系的切合点。但这种外在的诚信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需要通过企业内部长久积淀形成的一种精神意识来维系。因此,需要企业在内部塑造诚信的文化氛围,守法经营和诚信经营的理念,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强调以诚信为一切活动的守则,摒弃重利益轻诚信的做法,所有的宣传、所有的行为都以诚信为衡量的基点。

参考文献:

[1] 李成云.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的灵魂[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11):96-99.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

银广厦事件在各个相关领域引起了轩然大波,股民损失惨重,一纸诉状要求赔偿;证监会、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受到指责,证监会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理论界也对该事件的成因及其引起的经济后果进行了讨论和研究。从昨天的琼民源、红光实业到今天的麦科特、银广厦,股市可谓风波不断,且上市公司造假案件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影响面也越来越广。每一种现象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复杂的原因,上市公司之所以对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乐此不疲,简单说来就是其收益远远大于成本,但是细细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原因。首先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正是市场有对虚假信息的需求才会有上市公司的供给,正如学者刘峰在对红光实业做了案例分析后,认为现在我国并未确立对真实会计信息的需求制度;其次是上市公司为虚假会计信息付出的代价很小,以前可以说没有,相比之下,对银广厦的处罚是对此类案件最重的;再次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失效,导致权力集中,缺乏制衡等。正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导致了这一系列的造假案。本文仅通过对大多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来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希望能通过从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和加强方面来遏制此类事件的频频发生。

一、内部控制的发展阶段及其现状

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内部控制的雏形--内部牵制。古罗马帝国宫廷库房采取的"双人记帐制度",我国西周时期的内部牵制都是内部控制雏形的表现形式。20世纪初期,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重大变化,促进了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发展,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成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因而一些企业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逐步摸索出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检查企业生产活动的办法,即当时的内部牵制,它基本上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法,以钱、帐、物等会计事项,这也是现代内部控制理论中有关组织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的雏形。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成--以职务分离、帐户核对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牵制,逐渐演变成由组织结构、职务分离、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的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的该阶段的发展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得不进行全面企业管理的探索。在泰罗等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企业经营管理者从内部牵制原则出发,尝试着组织结构、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方法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对其所属部门的人员及工作进行组织、制约和调节。至此,控制系统得以形成。

第三阶段:成熟期--内部控制结构。该时期的代表是1988年美国AICPA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它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这也是我国目前CPA沿用的内部控制结构。

目前关于内部控制最具权威的概念是美国COSO委员会在1992年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中提出的"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提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同时指出了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由此可见内部控制环境在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重要性。

现在我国对内部控制结构的描述与COSO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构成要素有差异,后者更强调了管理方面的内部控制,而更少地局限于会计,这也是内部控制概念越来越广,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具体体现。目前理论界有这样的争论:是否借鉴COSO的关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体系的争论?就笔者认为,因为现代企业的运营方式和运做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内部控制之间已经相互交织,内部控制就不应该停留在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层面上,而应该把两者相结合。同时因为中国已加入WTO,为了与世界接轨,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应该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都应该在借鉴先进理论和实务操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二、我国内部控制急待解决的问题

许多学者都认为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诚然一个公司没有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是无法良性运转的,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于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的失效。因此,笔者认为当前重中之重是要弥补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正如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中所说,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基础中都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是构建得再完美,也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COSO对控制环境的描述是: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阶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

我国CPA对控制环境的描述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八个方面。

比较以上两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COSO更加重了人这个因素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而在其他几个方面没有重大差异。由于COSO的描述更为贴近现代公司的状况,以下就以其对控制环境的界定,并按各因素对内部控制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

1、企业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信息的接受者、传递者和使用者的人无疑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要深入探讨目前上市公司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需要引入经济学中对人的行为的研究。经济制度建立在人的心理基础之上,任何行为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这种激励可以是物质的奖励,他人的认可,也可以是自我的认可。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感到其努力能带来自身福利的变化。为了激励行为者,必须让其能够获得自身的劳动成果,这是市场经济理念的一个基本点。

对上市公司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笔者无法获取可信的资料,因此假定他们都是诚信正直、有正确的道德价值观的经济人。在此假定条件下,他们的经济行为将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所有能影响合理理性的经济人的因素归纳起来也就是激励和约束的问题。正是由于激励与约束的扭曲,使得上市公司的核心人员利用虚假的会计信息在股市上"圈钱",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

管理当局在建立一个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下面三个方面的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1)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2)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3)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在不考虑其他控制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管理当局是受某一个人或几个人支配,那么,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可能会增大。目前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很严重,而作为能够控制公司的大股东或者是内部人在缺乏相应的约束下,更容易出现不利于公司长远发展而利于自身利益增长的短期行为。著名经济学家吴敬莲曾经说过中国的股市是个大,这很贴切的描述了中国股市的现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抬高股价,不断从股市上获取巨额资金,最后受损失的只能是中小股东。

3、董事会

董事会对一个公司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如在董事会里成立一个有效的审计委员会,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而审计委员会则监督会计报表。审计委员会除了协助董事会履行其职责外,还有助于保证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直接沟通。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形式上是完整的,但从内部分析来看,不难发现起弊端。据有关调查表明,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这种所谓的公司治理结构不过是给中小股民表面上的一个交代而已,几乎没有相互制约的力量。

4、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企业自我独立评价的一种活动,内部审计可通过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来促成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内部审计的有效性与其权限、人员的资格以及可使用的资源紧密相关。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独立于被审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报告。

如果银广厦的内部审计有效,虽然不一定能够完全制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但会加大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因此可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既然银广厦能够通过伪造购销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伪造免税文件和伪造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主营业务收入,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可见其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也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不过是又多了一个摆设。

5、人事政策和实务

一个好的人事政策和实务,能确保执行公司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公司必须雇佣足够的人员并给予足够的资源,使其能完成所分配的任务,这是建立合适的控制环境的基础。公司职员的胜任能力和正直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所谓"高薪养廉"是指公司为防止员工的腐败行为,给高层管理人员提供高薪水的做法。虽然高薪不一定养廉,但养廉一定要高薪。

而我国上市公司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因此在人员的聘用上或多或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色彩,同时也没有完全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加上外部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的约束不力,雇员极有可能产生短期行为。

6、外部影响

外部影响的因素较多,最直接的外部影响来自于有关管理机构实施的监督及提出的要求,这种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控制意识。对上市公司而言,其接受的直接管理机构的检查来自于中国证监会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中国证监会在股票上市过程中,承担了一个全能的角色,既要负责新上市公司的资格审查,也要负责日常上市管理,包括对事故的处理。但中国证监会一方面要禁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以免引发资本市场危机;另一方面,它又是政府的职能部门,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扶持,而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1998年以前总体效益低下,要上市就需要包装,过度的包装就会有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境也一样,从独立的原则来说,是应该采用合理的审计程序发现虚假会计信息的存在,以维护该行业的声誉,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经济中,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就是其赖以生存的条件;另一方面,这一行业竞争激烈,如果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只是一味地坚持公正、独立的立场来出具审计报告,可能上市公司都不会请这样的事务所为其出具审计报告。所以中国证监会在监管的过程中和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都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在这种状况下,中国证监会和中介机构都没有形成完全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削弱了企业的控制意识。

7、组织结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和管理控制方法

管理当局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地建立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运用适当的管理控制方法都可大大增强组织的控制意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相对来讲上市公司在这些结构与方法的设置上还是比较合理的,但因为在存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尽管构建的组织结构、授权与分配责任的方法以及管理控制方法是合理的,很难说公司在运做过程中是严格按照其所构建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来操作的。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结构和方法的设置上,还在权力的制衡以及外部的约束上。

三、重塑内部控制环境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重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使权力有所制衡。现在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就是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项具体措施。中国证监会近日初步拟订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境内外各上市公司应当在2002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聘任适当人员担任独立董事。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一方面要确定对独立董事人员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确定独立董事的组织方式。一般来说,独立董事大都是某一领域的知名人士或专业技术人士,现阶段,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律师、社会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金融中介机构中的资深管理人员以及在大公司任职多年的高级管理人员等,都可以作为独立董事的来源。对于独立董事的组织形式可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做法,逐步建立专门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经营绩效进行独立评估的机构,他们以类似于律师事务所的组织方式依赖市场化运做来谋求生存。

2、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股票期权制度在理论上来讲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的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一定要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这需要各个公司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实施细节。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长远的发展,从根源上消除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3、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要加强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是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审计工作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上来。

4、加重制造虚假会计信息上市公司的处罚力度,从而增加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同时,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罚力度,使得注册会计师更为谨慎持业,保持其持业的规范性和独立性,形成一种拒绝虚假会计信息的机制。尽管《公司法》中规定"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的规定,但从迄今为止尚无公司因此而被暂停上市的现状看,似乎并无一家公司有"对财务会计报告作虚假记载"的行为。这也说明了尽管有相关法律的规定,但是却不能依法办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人治而不是法治,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就不具备基本的约束力。从对一系列会计信息造假案的处理中,我们不难看出,不管是对上市公司还是对中介机构,处罚力度都在逐渐增大,当然渐进式的改革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制度也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起来的,随着各个方面运做的规范,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也就随之形成了。

参考文献:

阎达五杨有红会计研究(2001年第02期)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

朱荣恩会计研究(2001年第02期)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

刘峰会计研究(2001年第07期)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红光实业的案例分析

课题组会计研究(2001年第11期)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

赵晓红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05期)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王成秋王松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09期)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尚红涛邓黎阳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12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局限性的理性分析

A.爱伦.斯密德(美)著黄祖辉蒋文华等译《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6篇

关键词:XBRL环境;内部控制

XBRL主要是指通过统一的表达按方法和格式标准来定义商业数据,有效转换企业的财务报告,使其能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读取,形成具有统一标准和可比性的财务报告。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XBRL技术,能够减少信息交换的成本,提高财务报告披露的透明度和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和效益,达到会计数据标准化的目标。

一、XBRL环境下内部控制问题分析

内部问题。①专业人才缺乏。XBRL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技能和财务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在XBRL领域缺乏权威的专家,无法科学指导在岗人员,并且财务人员无法全面认识XBRL的重要性,不能将其有效应用到财务系统中。另外,有些财务软件企业结合企业的岗位素质要求,提供了一系列课程,如产品、技术、管理和沙盘等,但是由于培训时间长且培训成本高,只能对人员进行基础性培训,需要人员上岗后自己进行深入学习及领悟,这些都对培训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②缺乏完善的内控体制。当前部分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纳税报表和信贷报表不一样,存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现象。我国的XBRL应用尚不完善,没有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来加以指导,内部控制环境相对复杂,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网络直接获得所学的决策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控组织结构的稳定性。

外部问题。①XBRL软件实用性不强。XBRL应用对计算机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会计信息处理是以会计程序和计算机系统为主,因而应用软件的选择对财务报表生成质量会产生直接性影响。现阶段,我国财务软件厂商开发便捷软件基本支持XBRL,具有较高的通用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研制适合企业内部使用的软件,有效满足企业的需要。②分类标准体系不完善。不同的国家在报告规范分类标准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但是这些标准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即都需以地区会计准则为依据加以建立。我国虽然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以及XBRL技术规范系列,但是在会计信息化方面尚未形成标准体系,尤其是统计、审计和税收等领域,相关的审计和会计工作的标准及接口还需进一步完善。

二、XBRL环境下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

(一)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政府可以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在信息披露和商业报告等信息共享领域中应用XBRL技术,不断扩展通用分类标准,与证监会、税务部们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分进行协作,研制适合统计、审计和税收等领域的专用分类标准。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对网络犯罪界定加以明确,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严惩电子犯罪,有效约束XBRL的违规舞弊行为。

(二)合理改革组织结构

企业在XBRL环境下优化内部控制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改革,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明确各个部门间的责权界限,从而满足内部控制改善以及XBRL的实施需要。当然在改革组织机构过程中,应该充分听取各部门的意见与建议,争取通过一体化的方法来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组织运营效率的提升。通常组织机构改革涉及的内容具体如下:①建立安全防范体系,便于XBRL数据安全的存储、使用、传输和生成等;②对数据管理系统加以建设,确保数据责任追查、数据监控、数据分析等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③建立过程管理体系,各环节设置专门人员,以便及时处理相关的管理问题;④构建完善的责任分工制度,对技术和管理权限进行科学分配;⑤构建企业专用通信体系,提高内部沟通和信息的顺畅度;⑥设立专门技术部门,为XBRL应用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三)加强软硬件开发利用

XBRL国际组织致力于XBRL抽象模型的构建工作,该模型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利用XBRL解决方案,为XBRL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国XBRL应用还处于完善阶段,软件生产厂商对通用性强的软件开发更为重视,忽视软件的二次开发,严重制约了XBRL软件的发展。因此企业在购置软件之后,需要重视其二次开发,邀请软件公司参与到软件的二次开发中,或是由专业人员来进行软件技术指导,充分展现XBRL的应用优势。此外,需要建设良好的网络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防控手段,以免因黑客篡改和盗取会计信息资源数据而造成投资失误,实现企业良好的经济效益。

(四)重视人才培养

企业对XBRL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需要人才满足三个层面的要求:一是企业普通管理者,能利用软件来分析和提取XBRL数据;二是企业骨干财务人员,能熟悉实例文档与分类标准,并且可以借助软件对XBRL报告加以制作及修改;三是计算机程序员,能全面掌握与灵活运用XBRL编程技术,积极开发XBRL系统。总之,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培养计划,以此提高人才的软件应用能力、设计能力、财务能力等,满足XBRL环境下社会对人才需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XBRL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合理改革组织结构,加强软硬件的开发利用,重视人才培养,从而实现XBRL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优化目标,加快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黎明梅.XBRL环境下内部控制风险浅谈[J].财会通讯,2011,22:119-121.

[2]卢美玲,区永健.XBRL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分析及建议[J].商业会计,2012,08:55-57.

[3]黄媛.XBRL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02:106-107.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7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环境;内部控制

前言

尽管近年来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已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人为控制与会计失真情况仍屡见不鲜。其原因在于不完善的内部环境使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无法取得应用的成效,这就要求在优化内部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加强,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对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基本概述

(一) 内部环境的分析

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内部环境是企业控制方式与制度落实的基础环境,其自身的设计与运作对企业实现内部控制与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从其主要构成要素分析,具体体现在管理者价值观念、董事会、风险偏好、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其中各构成要素既保持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的独立特征,而且各要素功能的发挥是关乎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的成效。

(二) 内部控制的分析

根据以往学者研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界定为控制体系、控制机制或制度安排,能够预测、评估与应对企业经营活动中出现的风险问题,以此使企业运营目标与战略计划得以实现。从内部控制主体分析,主要体现在如企业管理部门、董事会、管理人员以及职工等能够进行内部控制的个人或机构,而内部控制的客体主要体现在其涉及的边界与对象。

(三) 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关系分析

从二者的各自本质与特点,对其关系可总结为二者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互动。在内在联系方面,内部控制以内部环境作为基础。良好的内部环境能够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发挥至最大程度,反之则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而内部环境功能的实现又需以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作为保障,缺乏实际的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也局限在“空中楼阁”等面。因此二者的内在联系既体现相互联系、相互区别,也相互影响。另外从二者互动方面,要求企业对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企业经营效率将起到明显的作用,以此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1]。

二、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企业内部环境中的问题分析

1.从管理者价值观念角度

企业内部环境的营造需以管理者为核心。从近年来许多企业出现的财务造假等现象便能充分说明职业上的道德缺失是影响企业内部良好环境的营造与内部控制保障的关键因素。通常这种职业价值观的缺失主要受不健全的业绩评价体系影响,企业中存在的裙带关系,为管理者谋求利益提供便利条件。以银广夏公司为例,其在过去几年发展过程中累计亏损达6亿美元之多,但在利润方面虚增为7亿美元且将收入虚构为10亿美元,直接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侵害。这种损害投资者与相关利益群体的行为便涉及企业管理者道德价值观念问题。

2.从企业的组织与治理结构角度

企业的组织与治理结构主要指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等所建立的权责关系。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组织与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董事会运作效率不高,且不具备基本的独立性,企业董事会往往掌握在少数大股东代表中,而且其中的股东代表在激励机制与考核机制方面也不健全,以猴王集团为例,其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等多个职位都有一人承担,在长期大肆扩张下使集团陷入绝境。

(二) 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控制在现阶段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即企业治理控制缺陷、管理控制缺陷以及作业控制缺陷三方面。其中治理控制缺陷主要表现为委托机制的不合理、董事会决策议事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激励机制与开和机制的不到位。在管理控制缺陷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即使存在控制活动也未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相互作用与制约。同时内部控制中由于财务总监不对董事会负责,也是造成管理控制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作业控制缺陷方面,大多企业的业务活动并未分配到相关部门或职员手中,尤其在授权方面存在许多权利过于集中的岗位,使内控体系无法将责任落实个人手中,出现内控程序缺失以及流于形式的情况[2]。

三、 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的完善策略

(一) 对企业内部环境的优化

根据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缺陷,首先应保证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其具体只为管理者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个人道德价值观念,也可在企业中设立CSR委员会负责社会责任事项的工作。其次,对公司治理结构与董事会进行改善。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时需确保董事会、监事会、股东群体以及管理人员间实现相互制衡,并通过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使信息透明度得以增强。而在董事会完善过程中,应从董事会的规模、董事会成员的知识技能与道德水平、工作流程、权责明确等内容着手。另外也需将财务总监引入董事会,确保监督与管理工作得以落实。最后,对人力资源的政策制定应保证合理。通过企业内部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二)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

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构建与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企业发展情况相吻合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具体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第二,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在内容上应保证完整且结构比较合理,这样可防止管理人员弄虚作假行为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三,企业内部的控制应与企业的创新相结合。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监督与控制经营管理活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在面临市场环境变化的背景下,也需注意企业创新能力的加强[3]。

结论

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与内部控制的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应立足于自身内部环境情况以及内部控制建设程度,将其中存在的问题作为基础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这样才可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作者单位:江铜-瓮福化工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郑璐.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2]李荣梅,刘爽,刘晓宁.企业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目标――基于辽宁省国有企业的调研数据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1:85-91.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8篇

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下行,经济金融形势日趋复杂严峻,内部控制作为保障金融企业顺利发展的途径,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本文围绕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简要分析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关键词:

内部控制环境;内部审计

企业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评价等。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和保证,只有奠定坚实的内部控制环境基础,才能构筑坚固的内部控制防御工事,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和损失。内部控制环境包括以下内容:管理者的观念、组织治理结构、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责权配制、员工素质、人力资源制度、外部影响等。内部审计的职责是防范和控制内部控制风险,笔者结合多年的内部审计工作实践,谈谈内部控制环境对内部审计的重大意义。

一、管理者的理念

历史记载,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内部审计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就已经设立负责审计的官员,称之为“宰夫”,其职能是考核百官治绩,审查“财用之出入”、“宰夫考其出入,而定刑赏”。按照现代的说法而言,宰夫就是西周统治者实施内部控制的工具和手段。由此可见,管理者的理念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纵观各金融法人企业,均已成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均能贯彻执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由一把手负责”的要求,由董事长分管,但作为金融企业的管理者是否能深刻领会此项要求的深刻内涵,提升管理理念,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地促进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答案是各家金融企业管理者的观念和经营风格水平不一,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不一。本人认为作为金融企业的管理者,几种观念要不得:

1.讳疾忌医型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内部控制的五大目标分别是保障企业合法、合规运行,资产的安全完整、会计和其他信息真实可靠、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乍一看,内部控制的目标相当美好,但仔细一回味,其实现的过程对于个别管理者而言却很痛苦甚至残忍,它需要通过揭示经营和管理的不足,找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并加以修正,方能向内部控制目标迈进。内控缺陷有的是设计缺陷,可能与管理者的决策有关,也有可能是运行缺陷,可能与管理者的指导有关。作为管理者,是冷静、理性地认定内控缺陷并痛定思痛、加以整改完善呢,还是维护所谓的面子和尊严、对内控缺陷避而不谈呢,这就取决于管理者的胸襟气魄和对企业的担当精神。个人认为,凡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能正视本人或本人带领的团队在经营管理决策或指导中的不足,及时商讨解决方案,保证整改措施有效落地,凡回避不足、讳疾忌医的管理者是对企业不负责任,也是不可取的。

2.业绩导向型作为金融法人企业,它首先是一家企业,其次才是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必然有其商业属性,利润的最大化是其生存和发展的第一要务。表面看来,金融企业的发展与内部控制的实施似乎有所偏离。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是促企业生存发展还是将企业资源倾向于不直接创造价值的内部控制方面,这几乎是困扰管理者的永恒话题。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投入道德优良、专业胜任的人才团队和合理的财力保障,管理者是否愿意按内部控制的要求将相关资源配置到位,体现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3.粗放开拓型粗放开拓型的管理者表现为好大喜功、发展冲动大于理性判断。粗放开拓的后果是内部控制得不到有效实施,有可能会对企业的正常营运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如当下在多家金融企业发生的:因调查不实使不良贷款巨额反弹、因贷款未实行双签使债权无法落实、因投放冲动使借名贷款等违规事件频出…….当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屑一顾时,企业将会承担因管理粗放而酿造的苦酒。

二、组织治理结构

组织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载体,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起着“骨架”的作用。一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在综合考虑其内外部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确立的,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企业的规模、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哲学与经营战略、企业员工的素质以及企业所处的文化背景等。良好的组织结构,不仅具备适应性,同时能够保证整个企业的组织体系在相互制衡的原则下协调高效地运行。所谓适应性即为企业组织架构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规模、战略等匹配,保障企业能顺利达成经营目标。所谓相互制衡,即为企业的岗位安排、部门设置应相互制约,如请购部门与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与验收部门、销售部门与会计部门的分离,资产保管人员与资产核算人员、出纳员与记账员、支票保管员与章印保管员的分离等。科学严谨的组织治理结构,是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关键,内部审计在缺乏管理的组织治理结构中不能充分发挥效力,当然也不能保障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

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在“三会一层”中的主导作用显而易见。董事会对企业负有重要的受托管理责任,要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就必须依赖董事会及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董事会和审计委员只有充分、坚定地行使职权,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在企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1.董事会应平衡业务发展和内部控制的资源配置。作为董事会,应在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之间寻到最佳平衡点,保证内部控制实施必要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提供充足的保障。

2.董事会应提升管理者的理念,统一认识。运行优良的内部控制对业务的促进是无疑的,内部审计工作的目标即为“为企业创造价值”,管理者应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像西周的统计者一样,以金融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摈弃短期行为和面子工程,以积极的心态、开放的胸襟对待内部控制揭示的不足,并从不足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企业自我修复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内部审计工作职能履行无障碍。通过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内部控制体系的良性运转,增强企业的综合发展能力,保障内部控制的各项测评和实质性测试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3、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作用不容小觑。审计委员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和提点,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和实施步骤,加强人员管理,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和道德操守;加强业务管理,促进管理创新,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履职能力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四、责权配置

责权配置将影响到企业各部门员工对授予的权利和责任的理解与贯彻。如,若将企业中的有关的政策及规定以正式书面文件的形式落实下来,下发到有关人员,并督促大家严格遵守,就可以大大增强员工对规定的控制意识和履行规定的自觉性。责权是相对应的,员工享有的权利、应履行的责任应界定清晰,明确要求。企业应制订内部控制奖罚办法,对内部审计和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不足对照制度加以处罚,对优质服务、先进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通过有法可依、有奖有罚、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有利于内部控制的维护和执行。

五、人力资源制度

为了保证员工素质能够不断适应内部控制的需要,企业必须在员工培训、考核、提升、奖励、处罚及定期职务轮换等方面建立有效的用人机制和措施。生产力是企业劳动产出的能力,直接反映企业的产能水平,劳动力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应与企业现状相适应,才能促进企业产能增加,实现企业价值;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也应与内部控制情况相适应,对在内部审计中暴露的相关问题应严格问责,除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外,应与人力资源罚处措施相结合,以儆效尤,通过提高违规成本以保障内部控制得以规范、有序运行。

六、员工的素质

企业员工的诚实状况、敬业精神、业务知识以及工作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素质的优劣,是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如果员工诚实可靠、专业能力强,即使企业缺乏相关的控制,企业也能编制出可靠的财务报表。反之,如果员工尤其是关键岗位的员工不诚实、不可靠或者专业能力差,即使企业设置了许多的控制措施,也得不到效的执行。

企业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强制休假审计、离岗(职)审计的方式加强对员工尤其是关键员工的管理,通过内审活动及时捕捉员工信息,给予员工适当的审计结论,采取相对应的组织方式,保障内部控制的安全运行。综上所述,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基础,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决定内部控制水平的高低,也同时决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难易;同时,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水平的“试金石”,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可反映和发现内部控制环境诸要素的不足,从而促进内部控制水平的不断提升。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6月5日

一、总论

目前,我国已经逐步把内部控制作为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全过程的系统工程来建设,但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开始参与世界竞争,所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些都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影响企业经营目标和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我国,对内部控制环境研究时间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企业内部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什么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可以促进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内部控制建设中控制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逾越控制,,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较为严重;对职工培训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管理者建设薄弱;管理者自身素质还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目前,我国企业的公司章程大多都是照搬《公司法》,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同时,股东、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没有形成很好的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

(三)没有设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是设立董事会但董事会没有全面行使其该有的职权,履行其应有责职,无法真正起到约束经营者的行为、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利益的作用。

(四)企业组织结构尚未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存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推诿等现象;企业内部权责分派体系不清晰,贯彻执行不到位。

(五)缺乏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缺乏很可能将企业推入困境。因为公司没有自身的企业文化,员工更不可能对企业有更多的文化了解,只是单纯为了工作而工作。

三、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案例分析

(一)事件回顾。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航空油料控股公司的海外子公司。在公司成立之初,经营非常困难,一度濒临破产。后在总裁陈久霖的带领下,扭亏为盈,业务从单一进口航油采购扩展至国际石油贸易,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经过一系列扩张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从一个贸易型企业发展成工贸结合的实体企业,业务净资产从1997年起步的21.9万美元增至2003年的1亿多美元,总资产接近30亿元。但在2004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高风险的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中蒙受巨额亏损而破产。

2003年下半年,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开始交易石油期权,最初涉及200万桶,公司在交易中获利,2004年一季度油价攀升,公司潜亏580万美元,陈久霖期望油价能回跌,决定延期交割合同,交易量也随之增加。二季度油价持续升高,公司账面亏损额已增加到3,000万美元左右,但陈久霖决定再延后交割合同,交易量再次增加,10月份油价再创新高,公司交易盘口已达5,200万桶。为补交交易商追加的保证金,公司耗尽可以动用的所以资金,账面亏损达1,8亿美元,另外还需支付8,000万美元的额外保证金,资金周转出现严重问题,12月1日,投资巨亏5.5亿美元,为此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向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申请停牌,并向当地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二)原因分析。中航油各种治理机构很完善,也有一套风险防范机制,他们的《风险管理手册》、《财务管理手册》是由国际著名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专门制定的。造成这样结局的主要原因则是公司的内部环境出了问题。

1、内部人控制。公司股权高度集中,集团公司一股独大,股东会没有对集团公司决策有约束力的大股东,众多分散小股东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没有决策权。大多数董事会成员都是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和集团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权和执行权全部由内部人控制,市场规则和内部控制制度严重失效。

按内部规定,任何将导致5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将自动平仓。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有10名交易员,意味着损失最大上限是500万美元。如果公司严格执行内部规定,则不会造成最后的损失5.54亿美元。

2、激励错位导致经理人行为的扭曲。企业如果以利润为导向构建绩效评价体系,会导致企业经理人不顾潜在的风险一味地追逐利润。陈久霖的固定年薪是60万新元,如果公司年利润在1,200万新元以上按比例提成,如果公司的年利润低于1,200万新元则分成比例为零。2003年陈久霖薪酬达到了2,300万人民币,扣除固定年薪,其余都是利润分成,这种激励机制会导致领导不顾衍生金融工具的潜在风险而一味地追逐利润,最终导致破产。

3、内部审计缺失。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已经逐步从财务审计转到经营审计,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内部审计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公司上报的2004年6月的报表显示,公司当月资产总额42.6亿元,净资产11亿元,资产负债率73%,长期应收款和应付款都是11.7亿元,报表上公司财务状况没有任何问题。但实际,2004年6月,公司在石油期权交易中已经面临3,580亿美元的潜在亏损。

4、企业文化存在问题。陈久霖曾公开表示“我经常会以某种赌的精神致力于公司的发展,收购本身就是一种赌”。他曾放言要让“海外国有资产疯狂的增值”,在公司破产后,他还认为“只要再有一笔钱,就能挺过去,就能翻身”。领导者错误的文化意识,造就了企业错误的企业文化,误导了企业员工的认识。也最终导致了公司的发展失败告终。

(三)案例启示。在公司发展中,恶劣的内部环境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让我们对内部控制中内部环境的重要作用产生了深刻的体会。在中航油公司由兴盛走向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内部环境存在重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这些对于正在急速发展的我国企业,有着十分重要的警示意义和启示。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管理者应重视内部控制,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内部制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强调团队精神;改变经营风格达到稳健、务实;实行科学、务实的经营管理方式。设置并完善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全面行使董事会的职权,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董事会监督、引导作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并实行权、责分明的责任制度。

四、总结

一个公司的发展,内部控制环境占据了重要的作用,公司领导者及员工都应重视内部控制环境所带来的重大影响。领导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公司管理理论,带动员工树立正确的意识。一个好的环境,才能使公司在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可以帮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使内部控制措施实施的更加完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内部控制环境则是它的根基。只有好的内部控制才能不断地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促进企业有效的经营。

主要参考文献:

[1]罗巧虹.谈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J].中国审计,2010.15.

[2]张宜霞.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财会学习,2011.3.

内部控制环境范文第10篇

控制环境的定义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控制环境可分为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控制环境。

由于任何企业的内部控制都是在特定的控制环境中实施的,是和特定的控制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系统功能发挥的过程就是内部控制系统与控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控制环境不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建立,还直接决定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效果,影响到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应优化控制环境。

影响控制环境的因素

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因素有:

管理者的经营风险和经营理念、董事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人员的品行和素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管理控制方法。

影响外部控制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法律规范、思想意识。

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的控制环境,从内部控制环境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大多数管理者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无法以身作则带头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制度,逾越控制,,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对职工培训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企业文化建设薄弱;管理者自身素质还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需要,经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没有设立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或是虽设立董事会但董事会没有全面行使其应有的职权,履行其应有责职,无法真正起到约束经营者日常行为、保护股东和其他利益团体利益的作用。

——企业组织结构尚未达到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要求,存在组织与组织之间各自为政、互相推诿、人浮于事等现象;企业内部权责分派体系不清晰,贯彻执行不到位。

——多数企业还无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未充分认识到员工的品行和素质对企业的重要性,未真正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员工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外部控制环境方面,现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还存在着市场分割、政企不分、行政垄断等弊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无法严格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无法按经济规律办事;法律体制还不完善,法制化的程度、制度与制度之间的配套以及衔接还有待加强;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如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等还无法形成风气。

在这样不完善的控制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弱化,普遍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对经营者监管弱化、运行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

控制环境的优化

控制环境的优化,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和外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外部环境的优化,主要是由政府通过体制改革、法制完善、道德教育等来进行;内部环境的优化,则必须靠企业的努力以及政府的引导来完成。

外部环境的优化,政府要做到:

——加强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建立统 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保证交易和竞争的公开、公平、公正;尽量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多以法律手段对企业进行间接管理和调控等,以优化经济环境。

——要加强法律建设,尽快填补法律空白,并不断完善制度之间的衔接与配套,以优化法律环境。

——提倡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敬业爱岗等一系列好的道德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以优化道德环境。

内部环境的优化,企业要做到:

——管理者应重视内部控制,认真组织和领导内部控制的设计和执行,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内部制度;重视员工教育、培训,强调团队精神;改变经营风格达到稳健、务实;实行科学、务实的经营管理方式。

——设置并完善以董事会为主体的内部控制系统,全面行使董事会的职权,履行董事会的职责,充分发挥董事会监督、引导作用。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并实行权、责分明的责任制度。

——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制订员工培训计划,培养员工忠实、勤奋的品质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制订良好的用人政策,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员工向心力和凝聚力。

——采用科学、合理、实用的管理控制方法,包括采用经营计划管理、预算管理、利润计划及责任会计等规划报告系统、,采用制定及完善会计系统的政策或控制措施,采用有助于调查偏差期望值原因并予纠正的纠正程序或措施等。

上一篇:内部控制质量范文 下一篇:风险控制战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