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7 17:37:02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审计 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一、内部控制审计概念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在内控审计指引的带领下逐步走了方向,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披露数量逐年增加,然而许多公司所披露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并不统一,审计机构在进行内控审计时的依据也有许多差别,这都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着较多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依据不统一

不同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评价时,选择的主要评价依据存在差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其他鉴证业务准则是审计机构进行审计评价时比较集中的选择,也有的审计机构运用其他准则作为评价依据,另外,上市公司出具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有较大不同,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等一些其他类型的报告。

(二)审计机构未建立与我国配套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指引主要表述的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一些内容与要求,它只是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指明了初步方向,并没有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部分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内部制审计评价体系,但是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审计评价时,面对的对象会是各种类型的公司,因此审计机构应当建立起一套与我国真正匹配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三)审计机构人员审计评价能力不足

审计机构人员的审计评价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及其评价体系的形成与完善。依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内部控制审计业务开展的时间并不长,多数审计机构人员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比较T乏,对于许多理论的理解较为模糊与片面。另外,由于相关工作经验也比较少,大多数审计人员尚没能具备良好的评价能力。

(四)审计评价结论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结束之后,审计机构会出具最终评价结论,并对所发现的重大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这无论是对企业的后续改进还是对审计机构相关经验总结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料。而目前的状况是,审计机构所提出的一些改进意见,通常只是将其通知被审计部门,相关内外监管部门往往对其后期改进工作的了解不够深入,没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改进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审计机构对于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结论的利用也存在较大的不足,对审计评价结论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整理与提炼。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问题的对策

(一)政府部门应建立统一的评价依据

政府部门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情况的观察,确定最适合我国企业目前状况的评价标准,发挥其引领作用,尽快将我国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相关政策统一起来,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供审计机构参照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依据,规定审计机构必须在同样的评价依据下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不再容许自行选择。各审计机构评价依据的统一,能够很大程度上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起到规范作用,使得审计评价结论也就更加具备可比性,更加有利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了解与比较,进行投资、信贷决策。

(二)审计机构应建立起与我国配套的评价体系

审计机构在建立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时也可以从这五要素开始着手,在各要素之下,确定更加详细的具体因素,并为各因素选取指标、赋予权重。总之,审计机构要建立起来的体系要考虑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该体系必须要有严格的层次划分,且各个层次的评价标准、评价依据都要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其次,该体系一定要科学,要符合我国的制度特点、客观实际情况,无论是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上,还是相关指标的选择上,都要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及政策的要求相符合,也要结合我国企业的制度背景特点,做到客观可信、切合实际、科学合理。最后,该体系要具备实际可操作的特点,要尽量寻找那些简便易行的操作标准与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使得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高效率进行。

(三)审计人员的审计评价能力需要不断提高

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其工作任务的同时,也要积极去参加相关职业培训、再教育,要经常与一些内部控制审计经验较为丰富的审计人员进行交流与探讨,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职业判断力和相应工作能力。会计师事务所也要对其员工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指导,对其职业道德也要进行教育与提升,提高员工的职业能力,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会计师事务所也可以通过适当的奖惩制度,以此来防范内部控制审计经验较为丰富的人才流失,同时对审计经验较为缺乏的员工可以起到较好的督促与引导作用

(四)充分利用审计评价结论

在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结束之后,企业应对所得评价结论进行有效利用。企业应组织会议进行研究探讨,有针对性地实行改进措施,并需将相关信息及时报告给监管部门,建立起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发挥良好的监督作用。审计机构对于审计评价结论要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进行经验总结,结合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要求,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

四、总结

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是我国目前的迫切需要。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工作,进一步去完善内部控制审计评价理论体系,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为客观的企业内部控制信息。

参考文献:

[1]谢晓燕,程富.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开展[J].财会月刊,2009,(9).

[2]邱高松.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研究[J].财会通讯,2011,(7).

[3]吕雪莲.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创建与启示[J].中国内部审计,2013,(3).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企业物资采购;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引言

采购是企业从外部获取起源的最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所有运营业务的起点,只有做好采购业务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的平稳运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购业务所占用资金占到整体资金占用量的60%以上,特别是制造企业物资采购的成本占到企业总体运行成本的80%以上。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总体运行成本的高低以及企业最终利润额的高低,企业采购物资的效率及质量直接决定着企业生产产品的效率和质量,企业的采购活动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所关注的焦点。与企业其他业务相比,企业的采购业务不仅仅需要涉及到内部的财务、采购、制造等各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银行、供应商等,只有建立起严格的采购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企业采购活动的高效性和廉洁性,有效的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和整体市场竞争能力。本文作者将分析在当前竞争形势下我国企业完善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并结合作者多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和研究的经验为我国企业完善采购内部控制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和对策。

二、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一)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规避采购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日益复杂,企业的采购活动将会面临着更多的外部风险。完善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企业采购活动每一环节的监督和控制,有效地规避企业带来的市场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采购风险。

(二)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止采购腐败

企业的采购活动是企业资金占用量最大的业务,也是企业管理最敏感最容易出现腐败的环节,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中之重。完善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加强对采购各环节的审批,加强采购信息的透明程度,最大限度的预防采购腐败现象的产生。

(三)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采购效率

从近几年权威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采购成本占到企业总体运行成本的60%以上,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和采购效率的提升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完善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的采购效率,保证企业物资供应的及时性,降低企业整体运行成本。

三、当前部分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采购部门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强烈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企业完成内部控制业务的前提和基础,要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企业的采购从业人员必须时刻牢记企业内部控制的理念。但从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采购人才队伍多是由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或者是市场营销等专业背景的人员组成,采购部门很少配备专业的财务人员或者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员工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大多和市场变化及商务谈判等有关,企业很少对员工进行内部控制等方面内容的培训和教育,这就会直接导致企业采购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认识不足,不能主动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配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也就破坏了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二)规章制度建立不完整,职权分配不合理

完整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职权分配是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采购管理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很多企业尚未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仅仅是依据不同采购业务管理的需要制定了不同的采购制度,不能有效地形成管理体系,也就不能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很好的支撑。另外,科学的职权分配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保障,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采购业务的流程以及职权分配不合理,没有依据内部控制的原则将不相容的岗位进行有效地分离,导致部分采购人员拥有过高的职权,破坏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三)内部监督不严格,采购绩效考评不合理

严格的内部监督以及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我国大部分企业都能够意识到采购监督以及采购绩效考评对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强化内部监督和完善采购绩效考评工作。但也有部分企业对于采购的内部监督不严格,没有对采购工作执行严格的审批流程,部分企业为了工作的便利,甚至简化签字审批流程,让企业的采购监督流于形式。另外,部分企业采购绩效考评工作过于简单,仅仅考虑采购价格、采购成本、货物质量以及供应及时性等指标,没有将内部控制的各项指标加入到绩效考评之中。

(四)采购预算控制不严格,供应商管理不合理

采购价格和供应商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采购成本的高低以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执行相对较为严格的采购预算控制制度,也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但仍有部分企业采购预算控制不严格,对采购价格和数量的控制不力。另外,部分企业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供应商管理机制,也没有严格的供应商准入制度,这就会给企业的采购带来一系列的风险,不能有效地形成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也不利于企业的采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四、完善我国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建议与对策

(一)强化对采购内部控制的认识

采购管理在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很新的管理理念,很少有高校开设专门的课程培养采购管理的相关人才,大部分的采购从业人员都是物流、贸易以及销售等专业背景,企业的采购部门也缺乏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这就会直接导致我国企业的采购人员较为缺乏内部控制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我国采购部门的管理者首先需要意识到内部控制对采购管理的重要作用,积极带头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让现有的采购人才队伍能够及时的补充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能够理解内部控制的理念。我国的部分高校也需要在开设的采购管理相关课程之中加入内部控制等方面内容,为企业培养具有综合技能的高素质采购管理人才,提高我国企业整体采购队伍的水平,完善企业采购内部控制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合理的分配采购职权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采购内部控制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意识到了规章制度对企业采购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也能够依据实际的采购工作经验总结制定一些科学的规章制度。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些规章制度大多是对实际工作经验的总结,很少有企业能够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采购规章制度。因此,我国企业在强化采购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需要从更高的角度系统的制定一整套采购规章制度,用来引导和规范采购行为,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另外,合理的职权分配可以有效的实现采购管理权的制约平衡,企业必须将不同采购岗位按照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合理的确立采购职权分配,保证各岗位的职权制约和权责对等。

(三)强化采购内部监督,完善采购绩效考评体制

严格的内部监督和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采购内部控制而言,只有强化内部监督才能有效的制约采购权力,规范企业的采购行为,防止采购腐败的产生,保证企业的所有采购活动都是依据国家法律和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同时,企业还应该完善采购绩效考评体系,在对企业采购活动进行绩效考评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设立质量、成本、交货期等与采购活动紧密相关的考评指标,还需要设立采购活动操作规范性、是否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等并与企业内部控制紧密相关的考评指标,利用绩效考评过程及时发现企业采购内部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强化企业采购内部控制,引导员工遵守企业规章制度,防止违规操作行为的出现。

(四)严格执行采购预算,科学管理企业供应商

严格的预算控制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预防企业采购腐败事件的发生。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采购预算编制过于粗糙,预算的执行也不太严格,整个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都流于形式。要改变这一现状,企业必须在每年采购活动开始之前组织生产、财务以及采购等各部门人员编制科学合理的采购预算方案,并在实际的采购工作中严格执行采购预算。另外,企业还需要强化供应商管理,每年都需要对所有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考评,淘汰一批不合格的供应商,并通过严格的供应商准入体系为企业的采购工作选取最合适的供应商,防止因供应商管理不当所发生的采购腐败,保证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参 考 文 献]

[1]蔡乾.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21-22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财务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

一、引言

石油企业是我国能源产业的一部分,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可以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决策提供全面、有效的财务数据支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提升石油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是企业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财务共享模式产生的背景

财务共享模式最早由美国福特公司提出,是该公司针对自身财务管理问题,通过多方面的研发与调整,实现信息技术与财务管理结合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的分析,提升财务数据管理工作效率,强化财务管理力度,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以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1]。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为企业内部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数据支持,同时可以使管理者对自身工作情况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初步的认识,使其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解决管理问题,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务共享模式的推广得到众多企业的重视,逐渐成为当前企业比较关注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为企业战略发展与经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石油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意义

(一)整合企业财务资源

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财务资源的集中、统一管理。在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加强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借此收集与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并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优化业务组织与流程,发挥业财资源共享的优势,为企业业务工作开展提供财务资源信息支持[2]。当企业财务资源得到整合利用后,企业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效果也会发生变化,不仅实现高质量工作,同时还为企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提升石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统一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在财务共享模式的支持下,改变企业各部门财务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实现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能够结合企业的内部管理情况,统一财务管理工作流程与标准,为财务管理行为提供制度保障,使财务管理工作有秩序地开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增强各部门之间的财务信息互动效果,使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各个部门工作的情况,还可以将财务数据反馈给企业管理人员,为针对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三)提升企业业务工作效果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为业务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支持,解决业务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部分石油企业因为财务与业务信息互动不到位,所以无法发挥财务信息的作用,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指导。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主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财务部门为核心,覆盖企业所有的财务经济活动[3]。在该模式的支持下,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业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业务发展规划,为高效率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业务部门可以根据财务数据,做好资源配置与业务发展计划工作,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益,促使企业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四、财务共享模式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

(一)统一财务信息,提高管理效果

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映出企业经营管理状态,是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的依据。财务共享模式运用的过程中,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的认识,明确这一工作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与综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树立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4]。与传统财务工作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实现了对企业预算、执行等工作的全方位监督,可以保证企业管理工作实施的效果。财务共享模式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解决以往财务预算信息滞后性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对预算工作的重视,促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应提升对财务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视,将此作为财务共享工作的重点,加强对石油企业内部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将此运用在财务目标、业务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建设中,为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财务数据支持,促使企业更好地发展。

(二)加强人员队伍培训,促使财务共享模式运行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好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工作,使企业内部财务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方法及原理,并主动用此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发展助力。财务管理人员是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者与实施者,其业务素质与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效果。若是工作人员不了解财务共享模式的工作特点,那么将会影响财务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无法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石油企业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组织个性化培训活动,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职业素养,使其掌握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并在日常工作中灵活运用,以此增强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促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高效开展。首先,对财务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意识与改革发展意识,使其认识到财务共享模式是时展的要求,是自身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可以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有利于财务管理创新发展。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认为信息化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支撑企业的发展,不需要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当前部分石油企业虽然已经引进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但是无法满足石油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企业财务人员难以获得更多与企业内外部发展有关的信息,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财务共享模式的建设,不仅可以获得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同时可以了解市场环境,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支持。因此需要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变财务人员的思想观念,推动财务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掌握财务共享模式的操作方法,借此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果,为企业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理论培训活动是丰富财务人员基础知识,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效果的重要媒介。通过个性化的培训,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其掌握更多现代化技术,对后续管理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训活动中,应以工作人员的财务工作水平与信息化管理能力为基础,选择适合的内容,以此提升培训效果,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人员支持。最后,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奠定基础。石油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模式开展工作时,需要做好工作经验的总结,吸取财务管理工作经验,为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提供基础保障[5]。工作经验总结十分重要,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举措。日常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定期总结财务工作情况,并反思自身在岗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者问题,利用以往的成功经验解决问题,促使石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提升财务工作效率

在石油企业中,若想展示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提高财务与业务工作效果,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将此作为推动财务共享工作实施的载体,为信息管理、业务管理提供技术支持。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具有高度集约的特点,涉及的工作内容、信息数据非常多,若是采用传统人工方式进行管理,会失去财务共享模式建设的意义,无法实现资源共享。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同时可以解决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在原有的管理系统基础上进行创新,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手段与方法,建立符合实际的财务管理数据库,要求工作人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工作,减轻工作压力,提升财务信息处理工作的有效性。以中石油为例,该企业建立了多个数字化平台,包括业财融合价值管理平台、全球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等。在数字化平台辅助下,促使企业业财融合,同时能够将两万余财务人员的工作批量化、集约化到不到两千人的财务共享中心完成,促进效率大幅提升,并实现低碳、安全化运营。石油企业运用的过程中,可以参考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立足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建立符合实际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企业财务信息全部整合在一起,为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促使石油企业长远、稳定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范,提高财务管理效果

在石油企业运行的过程中,会因为市场环境或者企业内部管理的因素,出现运行风险,对企业稳定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应提升对风险防范工作的重视,使企业管理人员与财务工作人员认识到企业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并发挥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优势,做好风险的防范工作,为石油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6]。在风险防范工作中,加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运用,利用财务信息对企业财务管理情况与业务工作情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建立财务预警体系,若是发现问题,则需要做好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工作,利用风险防范策略解决问题,以此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此外,石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应将财务共享系统作为工作的载体,增加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交流与互动,提升各个岗位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为企业资金管理与运用提供支持,促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管理制度与日常沟通的方式,为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促使石油企业稳健运行。

(五)建立内控制度,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

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可提高财务共享工作效果,使各项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有序。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需要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优势,以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石油企业的业务、财务等经营性活动进行动态的监督,以此实现高效率管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首先,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石油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将内部控制工作与企业财务管理有机融合,对财务工作行为、管理行为等进行监督,使各项工作在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管下进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中有较多的数据信息,内部控制中,对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的需求,要求业务部门人员以财务管理需求为基础,开展业务工作,在实现企业业务目标的同时,完成财务目标,为石油企业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7]。其次,加强对财务共享中心系统的管理,优化系统的功能,增强管理工作效果。财务中心服务系统中应包含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资金动态管理、财务报表等功能,通过多个功能的集中建设,实现对石油企业所有业务的动态管理,为后续信息的运用提供便利。最后,立足财务共享中心,完善财务内部控制流程。对财务共享模式的内部控制,可以更好地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能够为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实际工作中,需对财务共享中心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内部控制的要求,建立适合该中心的内部控制流程,对企业资源的运用情况进行监管,保证资源利用与配置的有效性,促使后续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五、结语

总之,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一部分,是提升国家经济水平,促使国家能源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实际工作中,石油企业应提升对财务共享模式的重视,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借此增强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效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使财务共享模式在专业人员队伍与风险防范工作的支持下顺利运行,为石油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经贸旅游系作为职院第一大系,历来重视学生的实习问题。伴随着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经贸旅游系更是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以完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2方案组织与设计

为了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我系领导积极寻找校企合作单位,并根据合作单位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方案。目前我们选定的主要合作单位为某综合性度假村和省内多家会计师事务所。为会计专业学生设计的工学交替学习方案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基础课及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以塑造职业素养为主、实践专业知识为辅的顶岗实习,专业课进一步学习和实训,以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兼顾职业道德养成教育的顶岗实习,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就业指导。其中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在度假村进行,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在时间安排上,第一阶段实习在秋季进行,第二阶段实习在前一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之间进行。

3具体实施

3.1第一阶段的顶岗实习

经贸旅游系与某度假村签订协议,安排会计专业学生分批分次到该度假村顶岗工作1至2个月,该度假村是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村,学生在那里主要是在餐饮部、客房部工作。同时,系里派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住在一起,一方面根据岗位特点、工作环境为学生量身定做讲座,主要安排的讲座有内控制度、管理学、心理学、税法、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等。另一方面及时为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通过实习,提高了沟通能力,培养了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学生通过将工作实践与讲座内容相联系,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以内部控制为例,众所周知,内部控制是会计信息质量乃至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实务性强,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度假村的内控制度和工作实践为教学提供了一个绝好的理论与实践的机会:企业的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处处都体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提供建议。

3.2第二阶段的顶岗实习

第二阶段的实习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专业最好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自然是广大工商企业,但是由于受到人员数量、会计信息保密性的影响,企业往往不愿接纳在校生去其财务部门实习。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其业务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在业务旺季即每年的年报审计期间需要大量的审计人员和实习生。所以,我系会计专业学生目前最主要的校外专业实训基地就是山西省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我系与事务所签订协议,在每年年报审计期间派驻教师作为企业的审计人员,同时带若干名学生进驻审计项目,这样一方面事务所得到了需要的审计人员,而学生也获得了工学交替的机会,并且教师也获得了实践机会,从而实现双赢。

4经验总结

两阶段式顶岗实习是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顺利进行的关键一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4.1不能教条理解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并没有一种普适的模式,一定要结合地方特色、专业特点来设计顶岗实习方案。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当地学校进行校企合作、为学生找到与专业对口的顶岗实习的机会要远大于中西部学校。因此,中西部高职院校搞顶岗实习不能强求专业完全对口,实践证明非专业岗位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有些专业所指向的岗位群或行业可以允许学生长期、大规模地进到企业进行实习,但是会计专业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必须根据专业特色在精心设计实习方案的基础上,安排学生分阶段、分批次进行顶岗实习。

4.2要做好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前文提到,学生在企业实习时都有教师跟随。我们的学生初入职场,难免有所不适,甚至有的学生对顶岗实习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教师在注意到这些问题时及时地开导学生,给他们分析顶岗实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此外,教师还要经常与合作企业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学生在工作当中的实际表现,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4.3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系学生工学交替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

前文提到,学生去会计事务所实习的同时,教师也作为审计人员参与审计项目。事务所的审计人员一般都要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目前我系带学生去事务所实习的大都是具有会计师或者注册会计师资格,并且具有一定的企业财务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当然,我院会计专业两阶段式的顶岗实习开展时间不长,仍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要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加强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院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核心专业课、一般专业课。像基础教育那样按部就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不利于工学交替的开展。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课程体系设置应符合岗位要求。下一步,我院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将以会计专业工作岗位为主线,以增强课程知识与实习岗位的关联性为目的,确定《收银员基础与技能》、《出纳员基础与技能》、《会计与实训》、《税收与实务》、《财务实务》、《审计与实务》6门核心专业课程。在分析会计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原则,按照学生在企业所从事的具体岗位,对6门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

其次是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相关专业实操能力,同时也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能。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工学结合的教学质量。目前我院会计专业顶岗实习开展得较为顺利正是得益我院有这样一支理论素养与实操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但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双师型教师年龄偏大,年轻教师具有双师资格的并不多。为了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一方面要从企业、事务所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会计师担任实习实训的指导教师;另一方面,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安排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进修和培训,鼓励年轻教师报考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并要求教师利用假期去企业、事务所实习,使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条通向风险导向审计必由之路:风险管理的渗透

以流程描述、风险提示、岗位整合、内控文化探究为主旋的基层央行内部控制建设,从组织层面、业务层面、IT控制和应用建设着手,挑起了任重而道远的神圣使命。依据“保障组织依法、正确、有效履职,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作,资源有效利用,资产安全完整和信息真实可靠”的内部控制目标,建立了与内部控制相适应的信息、资金和资产管理的组织保障和激励补偿制度,沿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的流程,运用定性和定量法,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开展量化、界定和管理的探索和试点,基于风险评估,遵循“人人管理,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活动与风险管理一脉相承。将风险置于最小容忍度的风险导向审计便是对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进行重新确认,对既定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进行评估、量化,排序剩余风险,确定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以推动组织建立消除不可接受损失的管理制度和组织对风险偏好的清楚表达。

一扇风险导向审计信息共享之门:控制自我评估法的启用

风险导向审计的前瞻、预警和预测特征的显现,取决于信息资料的完整、可靠,取决于风险监测手段和分析水平。日前,基层央行内审风险监测尚处于人工业务流程控制探索阶段,通过资料报送和调阅方式获取信息资料。《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1号――内部审计控制自我评估法》提供了一种有效、快捷、便利的方法,评估主体不单是内审人员,还包括管理人员和各岗位的业务人员,评估范围和内容取自于组织管理层的内在需求,遵循“岗位自评、部门测评、内审评估并出具评估报告”的操作流程,由内审部门牵头,围绕“目标、控制、风险和过程”出具调查问卷,召集专题讨论或开展管理分析。这种皆在充分调度全员积极性,聚敛集体智慧,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内控评估面均匀分布,评估资源有效利用,岗位分离、制约与合作进一步增进的管理工具,有助于内审人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开始分析、查找差异和缺陷,发挥顾问、建议、推进和培训作用,基层央行内审瞄准时机,轻轻点击内控自我评估,利用自身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保障作用,策划并演绎起“警察”、“伙伴”和“医生”的角色。

一把开启风险导向审计的钥匙:国内、外准则学习浪潮的掀起

皆在统一执业水准,认清形势,了解现状,找准目标的全员性“学准则、找差距、推进内审转型与发展”活动,增强了基层央行内审人员对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的了解,增强了对国内内部审计准则建设与发展的认识,增强了“根据风险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项目优先秩序,评估与改善组织风险,促进价值增值”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增强了对“维系内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报告关系,反映内审地位与作用的协助关系,促使被动审计向主动审计转变的咨询关系和能够获取充足信息的协调关系”的认识;增强了以准则为指南,把住时机,开拓创新,实现防弊、兴利和增加价值职能定位的工作信心。

拉开了风险导向审计实战阵势:规章制度的全面清理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央行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全面清理工作,是对人民银行九大区分设以来各职能部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情况的一次全面清理,是人民银行风险导向审计的一次战前准备。三个月的清查工作,基本厘清总行――分行――中心支行――县支行这条主干线上的规章制度,使基层内审人员对内设职能部门及组织整体制度建设构架有一全盘性的了解,掌握了“保留、废止、应建和修缮”内部管理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内控制度建设属于内部控制活动范畴,也是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通常按规章制度健全、较健全和不健全,结合行为人的执行情况,采用定性文字描述法界定风险等级,确定控制重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性是各类审计项目的“必修课”,制度清理工作是内审人员对各业务流程和制度的一次重温,是对非现场审计信息资料偏差的一次修正,是对内审依据库的一次增删,是风险导向审计试点基地选择的一次契机同时,也是对内审人员流程娴熟度、制度知晓度的一次检验。

一次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战演练:感受风险导向审计

统一的审计方案撩开了风险导向审计神秘的面纱,业务风险控制流程图、内部管理制度、上次内审结论、整改汇报、专业检查和绩效考评等信息资料成了基层央行内审人员手上转动的“魔方”,经验、判断、典型案例与问题频点的“记忆”发挥得淋漓尽致,一张灵活表述各类风险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集结内审小组集体智慧的风险热图操纵着风险评估全程,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间距,一滴滴汗水洒在一组组权重、赋值和数据换算上,感受着定性描述数据转换的神奇过程。验算,推理,再验算,再推理,结识了富有决策性的多目标、多标准两两比较的层次分析法,耳熟能详的剩余风险魔幻般的成了预警数据和图表。职业谨慎与专业判断即将与实际对接这一瞬间,基层央行内审人员怀着一分新奇、一分喜悦,将小小战果翔实记录,圈出现场审计作战重点、作战策略,娴熟驾驭起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感受风险导向审计预警的奏效性。联系、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从行为、过程、目标,分析原因,剖析现象,一份载着决策建议与意向,载着全体内审小组共同心声的审计报告,亟待组织领导层的裁决。从未有过的期盼和担忧,缠绕着业已圆满完成实战演练的基层央行内审人员,风险导向审计端口前置的无限魅力,尚锁在内审供给与组织内需是否均衡,内审成果是否认可等一系列思索上。

风险导向审计留给我们的深思:总结、完善和提高

实战演练开启了基层央行现代内审监督体系新纪元,使基层央行内审看到了从演练尝新,到试点基地开辟,再到典范推广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切身感到内审职能地位正渐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效果上,开始应用现代内审理论,践行“为组织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帮助组织实现即定目标”这一神圣使命,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内审计划编制这一承诺即将有痕兑现。

显然,经验总结与交流是最有效的平台。基层央行内审应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内部控制指引》中的风险类别界定和描述,记录与保存风险量化实践操作过程的每个细节和理由,利用内审项目整改台账跟踪法,监测评估效应,修正风险级别,累积工作经验,为制定和出台富有央行职能与业务特色的风险量化评级标准、操作流程和制度提供有参考的建议。

那么,宣传、引导理解与认识应是全面铺开风险导向审计最有力的支撑。基层央行内审应将风险导向审计原理、目标、步聚、现实意义与作用,采用适当的宣传媒介,让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了解当下和今后内审工作重心和转型方向,减少风险导向审计试点期的冷漠和消极应对,增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积极元素。力争试点一个,成熟一个,带动一片,从单一业务到组织层面,从单一试点单位到一级内审监督层面,形成层层监督、逐级反映的风险评估预警体系。

学习与实践多种评估方法是推进风险导向审计走向成熟的快捷之径。基层央行内审演练的方法属于流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利用业务流程控制图,灌注了风险热图,层次分析法的机理,运用调查法,检查表法、因素分析法和小组分析法得出风险评估结论,确定审计重点,是日前启用较广、易于掌握的一种。基层央行内审应熟悉、优化,灵活应用,避免人为、主观意向因素存在,此外,还应积极学习和了解风险管理常用技术方法,如:蒙特卡罗方法、关键风险指标管理和压力测试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和验证,归纳总结出适合基层央行各类业务活动的风险预警方法。

自我完善和提高是风险导向审计的内在所需。从风险导向审计的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记录或报告评估、拟定审计计划与方案、实施现场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八个完整步聚中,洞悉基层央行非现场审计操作流程和报送制度建立与规范的必需,内控自我评估考核机制创建的必要,非现场审计信息系统开发的美好前景与蓝图,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及人员培训的紧迫感。基层央行内审应充分利用现有大监督工作机制,填补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内控评估领导小组工作职能,建立信息联络员制,加强沟通、协调和报告关系。从内审工作质量控制流程和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考核方面加固“报告风险”和“道德风险”防线。有择重地介绍风险导向审计相关联的软件和分析工具增强内审人员的理性认识,启发创新思维,跟进业务和规则。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的融合,既发挥了先进技术优势,又完成了会计工作内容,是会计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变革。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实效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和水平,有效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会计电算化实现了财务会计管理的事先预测、事后管理及事中控制,奠定了良好的会计管理信息基础,推动了会计理论和观念、应用技术、方法的更新。

2数据层次结构

利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是21世纪会计技术的重要举措,虽然没有改变会计工作的本质,但却推动了会计工作的发展,在传统会计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会计电算化不改初衷,仍然沿用复式记账原理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编制会计分录、会计报表,登记账户。根据会计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归纳,开展会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提高会计信息和经济预测的准确性,进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若要通过电算化会计或手工会计完成会计系统目标,就应经过数据收集、加工、传输和处理,借由企业内部控制手段来提升经济收益,节约经营成本,进而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3对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

不论是在会计工作还是其他工作当中,档案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需要按照会计规则进行妥善保管。而会计电算化又不同于其他的档案形式,会计档案储存介质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纸质的会计档案已经逐渐被磁性介质会计档案所取代,电脑上的信息备份和复制虽然便于保存,但是极易消失。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必须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存储方法,才能够切实做好会计档案保存。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处理。

4会计电算化相较于传统手工会计上的优势

与传统手工会计相比,会计电算化信息特点大致相同,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具有信息获取速度较快、信息针对性强、信息质量高等发展优势。建立会计数据资料档案,极大地节省了会计资源存储空间。传统会计档案包含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明细账、日记账、总账和会计报表,每个单位都要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进行会计档案周期性整理,并定期制作各种附件封面,订立成册,会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经济业务处理,人员成本较大,账册内容查找十分不便,同时也很容易损毁。信息查询速度较慢、不具有信息检索能力,会计信息传递十分不便,而会计电算化的完成就没有这方面的忧虑,计算机数据信息查询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功能检索,信息传递速度较快。改变原有体系建设。会计组织机构由以下几个小组组成:销售和应收款组、采购和应付款组、仓库核算组、成本核算组、工资核算组、固定资产核算组、对外投资核算组以及总账报表组。改变会计核算方式。根据经济业务发生情况,填制原始会计凭证,审核设计会计科目,利用复式记账法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计算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费用,核实企业财产,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编制会计报表。可以从会计电算化运用上出发,设计出一套更加符合计算机处理、数据流程和效率更高的账务处理形式。会计人员只需要按照会计软件记账程序记账,这样,不仅降低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还有效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益。改变内部控制制度。通常,会计人员是根据会计相关准则规定,拟定全新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会计信息校对、校验,以完成查错纠错的目的。企业需要实施严格内部控制制度,并施加了权限设置,并进行会计报表和账册设计,完成数据自动化处理。根据不同会计人员工作内容设定操作权限,进行系统核验,进而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改变会计档案管理形式、账表输出方式和存储方式。纸张介质不易保存且容易破损。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具有信息存储量较大、易于保存、查询速度快等特点。必须严格区分会计信息系统各类账目,会计电算化是要通过数据库文件形式进行数据保存,而账簿输出通过科目区分来完成数据查询,工作效率极高,会计工作方便快捷。

5会计电算化的职能

5.1核算职能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计算机与会计核算软件来完成经济业务核算的。以往的会计核算工作是以事后核算为主,通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方法来完成各种会计数据处理,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奠定良好的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电算化工作是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其会计核算内容主要有固定资产、往来账款核算、销售、成本、工资等方面的企业经济业务处理。

5.2管理职能

会计管理软件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有利于进行信息的深层加工,会计管理职能的实现有赖于会计学、运筹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等方法的灵活运用,向企业经营决策者提供各种财务信息。会计电算化管理职能的作用:进行资金运行管理,实施会计监督控制;进行应收账款和货币资金管理、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及设备投资管理;实施企业销售成本管理、销售收入管理、利润分配预测、财务状况分析和赢利能力分析。

5.3处理程序不同

为了提高会计处理方式的准确性,传统会计根据企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及生产规模的不同,采用形式各异的记账程序、记账方式和账簿组织形式。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速度快、精度高,企业可以通过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计算机数据处理准确率较高,只要经过反复、准确的核实,就能够保证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由于各种记账含义略有不同,不同人员采用的手工记账科目有着一定的差异,抄写记录工作反反复复、会计记账工作效率较低、工作周期长。采用电算化记账就可极大地改善这一状况,会计人员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原始数据信息,就可以按照事先设定的程序自主进行数据处理。汇总时,只需根据会计科目进行业务分离打印就可以了。电算化的运用有效提升了数据的应用效率,便于会计人员进行数据信息查询、翻阅,提升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打破了传统的会计处理局限,降低了会计工作的难度、极大地节省了企业人员成本,提升会计工作效率,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及时掌握自身发展动态。

6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具有传统会计所没有的优势,它能够帮助会计人员进行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管理、完成经营决策、实施严格的会计监督与管理。因此,必须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向企业信息需求者提供有效的经营决策意见和建议,为我国企业会计长期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工程预算中的工程预算定额体系尚未健全,经常性的出现借用定额或者定额调用的做法,但是由于各类建筑工程项目所用的标准不同,预算、材料等要求也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预算编制不合理。工程预决算内部控制系统也需要适度调控,因为目前预决算内部系统失控现象尤为普遍,再加上建筑工程是由立项、汇报、设计、施工、竣工结算等多个部分构成,工作量大且繁杂,这便使得预算、决算工作之间极易出现失衡,导致预决算工作衔接无法切实做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2建筑工程预决算的控制及管理

2.1加强工程预决算专业的管理队伍建设

要尽快适应新颁布的预决算计算方法,加强人员预决算基础知识的学习,做好自身良好的职业素质建设。在工程量计算之前,要对定额说明、设计图纸进行深入理解,了解工程施工的总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预算编制分项和对应工程量计算工作,对单价进行合理套用,避免出现漏记、错记等情况,同时结合计算机的应用,通过计算机来汇总各项费用和利税有助于减少预决算工程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人为错误的出现,但是由于机器操作,因此更注重工作人员操作的正确性,要提高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才能有效使用计算机来汇总计算。相关单位在遵循相关经济法规的基础上进行编制预算,以求预算方案能真实体现工程造价各具体方面,在施工过程中编制人员也应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做好经验总结工作。施工单位方面也应结合自身情况确定合理报价,并在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合同条文的基础上组织安排施工事项,做好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工作,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预决算工作的控制和管理工作并非是静态的、局部的,只有全过程的跟进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促进施工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企业要真正意识到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预决算人员队伍的必要性。比如对内部造价人员进行定期专业培训,鼓励他们切身到施工现场考察学习,通过多方面地了解建筑工程,使得其业务处理能力得到实质上的提高。同时,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调节力度的加大,建筑设备材料价格和人工劳务费用方面较之以往都有所上升,行政部门也应该及时制定相关政策,将市场经济中的动态因素和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管理,使工程造价预算的各项依据和标准均能紧跟市场经济发展。

2.2健全科学的工程预决算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多个部门来共同合作完成,因此必须建立一个高效、科学的全过程预决算管理体系,促进各相关部门交流合作。行政机关方面就应该发挥其在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指导作用,对工程造价定额、材料设备价格等方面做好动态管理,结合当地工程项目开展实情,健全各相关经济法规,全面审查部门上交的预算计划书,跟踪监控已批复的工程投资项目。此外,也应做好预决算编制和管理的学习交流工作,比如可以举办工程预决算培训班,来对各单位的优秀预决算人员进行集中管理,或者不定期召开编制管理的各学术讲座、工作经验交流会等,推广预决算工作方面的先进办法及经验,做好及时分享、共同进步。设计单位则应在遵纪守法的情况下做好工程造价工作,充分重视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收集各相关资料,比如工程勘察地质报告和地形测量图,以便工程施工计划能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可行。同时也应掌握一定的工程预决算编制办法及规定,促进预决算编制质量的提高。建设单位则重视好合理合法地开展建筑工程的招投标工作,而且应杜绝一人多职现象,设置专门的预决算管理部门,安排专业的预决算工作人员,促进人员预决算工作的切实开展。

2.3注重对工程预决算工作的审核

要定期开展对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工作,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维持建筑行业的良好运行。审核工作要落实到施工的各个环节,调查工程预决算的相关资料,理清工程全过程预决算的依据。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后勤管理

1概述

医院后勤动力运维,是指负责医院锅炉、中央空调、高低压配电等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维护保养,保障医院水电气暖通的正常供应。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的管理质量决定了动力设备运维的服务质量以及成本控制质量。我院动力设备运维主要由动力科负责,动力科下辖热力中心、空调中心、高压配电中心、供氧吸引中心以及能耗监管中心等几个班组。热力中心主要负责医院锅炉运行和维护,为全院输送蒸汽,保障热水、暖气、食堂以及临床消毒所用蒸汽需求;空调中心主要负责医院空调机组运行维护,保障全院冷暖气使用需求;高压配电中心主要负责全院高低压配电柜设备的运行维护,保障全院用电需求;供氧吸引中心主要负责全院医用气体,如氧气、二氧化碳、压缩空气、负压吸引的供应及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能耗监管中心负责对全院水电气等各项能耗指标进行分析,同时也为动力设备运维能耗给出指导意见。在动力科各班组的通力协作下,我院动力设备运维系统常年运行在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并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量和临床需求。

2存在问题

(1)动力设备运维员工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和精细化绩效考核。动力设备运维员工是设备的掌舵者,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低,决定了设备运维管理的好坏,是设备运维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在过去,由于医院发展历史原因,医院后勤面临着人力成本缩减,多年不进新人。在动力设备运维人员上,30~45岁之间,基本处于年龄断层,且多存在学历低、专业化程度低等普遍情况。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习惯,“老师傅”们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思维定式,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和收入,让老职工久而久之养成了自由散漫的工作作风。每天机械化操作设备和安全巡视,对新技术新要求新理论不求甚解。粗犷式的绩效考核模式无法精细化衡量人员工作效果,绩效考核工具没有真正发挥作用。(2)动力设备管理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设备从设计、生产、采购、安装、使用、维修保养、直到回收再用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信息与过程,它借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Life-CycleManagement,PLM)的思想,对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整个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动力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是指根据设备中国设备工程2021.10(下)的运行时长,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定期为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降低故障的发生率。过去,医院层面对后勤动力设备缺乏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动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预防性维护保养的重要性,以至于医院后勤动力设备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传统模式,即问题出现之后再解决。因为缺乏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发生之后,往往需要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弄清故障来源,再制定维修方案,无形中耗费了维修时间,增加维修成本。(3)动力设备运维内部控制体系执行力不够,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在动力设备运维过程中,从前期的安装到中期的维修保养,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会衍生很多改造工程。内部控制体系和工程质量体系的高质量实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能够有效的保障动力设备安装、维修等各项工程质量。在过去,由于缺乏这两种体系,管理人员时常用经验管理代替科学管理,对内部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巡视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导致误操作时有发生,甚至造成一定的安全事故。在工程质量控制上,施工前缺乏充分论证;施工拖延,只要不紧急随施工单位任意安排工期;班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管理缺乏力度,未能做到全程监管,任由维修单位做主;施工后不做全面评估效果。导致施工返工率高,施工质量难以满足高强度运行需求,返工也增加了时间、资金、人力物力的成本。

3加强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管理的有效策略

(1)聚焦动力设备运维人员管理,精细化制定并实施绩效考核方案。我院后勤于2011年配套制定了《同济医院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管理规定》,实行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该规定把员工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团队精神、工作能力、业务学习和培训全部纳入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月度奖金分配直接挂钩。在《同济医院后勤人人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管理规定》框架下,2020年动力科出台了《动力科绩效考核方案精细化细则》,该细则围绕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学习和培训等内容,制定了更加详细的考核细则。比如在工作态度方面,原有的考核管理规定比较粗犷,根据动力设备运维班组特点细化之后,增加是否按规定时间和要求保障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动力供应,当班期间是否能及时准确发现故障和安全隐患并处置,值班日志信息记录是否完整,交接班信息是否交接清楚规范等等具体条目,来规定哪些是扣分项,哪些是加分项,奖罚分明有据。在员工学习与培训方面,通过增加对管理人员是否开展系统性培训,员工是否按要求参加培训,培训结果评估是否达标等细则,能够有效的提高员工培训学习效率。同时,科室邀请维保厂家专业人员到设备机房进行现场理论和实操培训,组织青年职工到同行业优秀设备机房参观学习,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双管齐下,不断加强开展对新老职工的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服务能力。精细化的绩效考核细则在实施以后,每月一公开,将分数与员工当月绩效挂钩,有效的解决了设备运维人员长期以来存在的劳动纪律问题以及工作态度散漫问题,新老员工一视同仁,能够有效带动年轻员工的积极性。(2)借力信息化管理手段制定完备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和预防性维保计划。2018年以来,我院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依托后勤信息化品台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立了动力设备合同管理、档案管理、巡检管理、保养管理和维修管理等模块,系统覆盖了设备从购买、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等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管理节点,在确保设备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设备成本最优化。在上述系统的框架下,动力科各班组分别制定锅炉、中央空调机组、热交换器、配电柜、空气压缩机、各类水泵、各类表具等大小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一是在大型设备选型方面,选派经验丰富的动力设备管理班组主管与设计部门进行全面勘察现场实际情况,准确测算服务面积的使用量,精准把控设备安装细节,保障选择最适合我院实际情况的设备。二是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利用信息化平台和PDA手持终端设备,设置标准化的设备巡检指标,制定详细的巡检计划,及时上传设备运行数据,后台进行数据分析。三是根据设备数据异常出现次数,精准制定设备预防性维保计划,提前与维保单位沟通维保时间以及准备材料,按要求实施保养计划,最大限度将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降到最低。(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和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一个部门是否具备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衡量这个部门管理水平的基本指标。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将动力设备运维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科学管理,有利于将运维人员管理由随性化管理转变为制度化管理。2018年以来,动力科组织有经验的班组主管和年轻高学历职工,根据动力科各设备运维班组多年来运行实践,编写了内部资料《同济医院动力科班组工作指南》,比如《空调中心操作指南》涵盖了空调中心设备基础知识篇,细化到设备基本参数及系统档案;设备操作流程,图文并茂描述了设备按钮、阀门在什么情况下如何操作等标准化操作流程;设备运行及维保管理,对设备进行维保分级管理、保养流程及办法;根据历史经验总结设备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梳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交接班规范制度、巡视检查制度、各项设备突发应急故障处理流程等等。《指南》的编写,基本上完善了动力设备运维班组内部控制体系,也作为新职工入职之后的必修教材,对员工的培训也依此展开,有效的提升了设备运维的标准化操作,降低误操作概率。在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建设上,动力科与维修单位和维保厂家相互讨论,制定了《动力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详细明确项目事前论证、施工过程品质监管、施工竣工验收办法及标准、项目效果评价、合同履行过程评价监督。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各个环节,层层把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要求、符合标准。

4结语

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运维管理集中于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这三项管理能力,就能有效提高动力设备运维管理水平。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深入推行中,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临床技术的发展,已经拓展至后勤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上。作为医院后勤的最基层管理者,应该要有全局意识和开拓精神,打造更加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的设备管理和运维模式,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黄双喜,范玉顺.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研究综述[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10(1):1-9.

[2]李爱苓.医院后勤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32-33.

[3]杨雅琴,邹佩琳,王道雄,涂宣成,肖万超,吕家高.卓越绩效模式在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2019,23(6):4-6.

[4]杨雅琴,邹佩琳,王勇,涂宣成,肖万超,王道雄.医院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7(02):124-126.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审计风险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0-0090-02

一、引言

(一)会计电算化对固有风险的影响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的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包括系统的开发与设计、会计软件的程序、数据文件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等。

从客观存在的现状来看,会计电算化在中国起步较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中国的电算化软件开发企业正处于逐步探索中,开发的软件不足以解决企业中的所有问题,设计选用的语言和数据库的安全性能低,如数据库程序为开放状态,易打开。再者,企业中自有的安全维护设备不够完善,尤其当前网络时代迅猛发展,各类电脑病毒、黑客不断侵袭电脑的防御系统,会造成信息流失或被盗用。

(二)会计电算化对控制风险的影响

控制风险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被企业内部控制及时制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它主要取决于与财务报表有关的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而在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应该成为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

1.不正当授权。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会增加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当今管理层当局舞弊成为会计报表审计中最主要的矛盾,管理层利用职权私自授权下属更改或虚构交易业务,以此来改变公司的盈亏状况,粉饰公司财务报表,尤其在电算化系统下,更便于假账真做、非法篡改程序等舞弊行为的产生,这些不留痕迹的修改增加了审计人员查错纠弊的难度,从而使审计人员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风险增大。

2.权责分配不当。在内部控制较好的企业中,被审计单位将交易授权、交易记录及资产保管等职务分配给不同的职工,做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以防范同一员工在履行多项职责时可能发生舞弊和错误。同时在手工会计中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经过具有相应职权的人员签章,审核凭证时要在制单、主管、审核处加盖不同职责人员的名章,以此明确责任。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过程为机制的,由原来的人员控制转化为人员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尤其在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时,企业内部会存在权责不明确的现象,会计资料被非法篡改和窃取的可能性增大,任何的机制过程都做得不留痕迹,增加了审计人员的风险评估工作的难度。

3.存储介质固有缺陷。在手工会计中,会计资料形成纸质档案统一保管,查阅方便且记录清晰。而如今存储介质发生变化,对于会计档案的保管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料不仅包括会计期间发生的各种交易事件、原始资料,还包括企业内部电算化程序设计资料以及磁介质存储的各类会计数据、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各类文档等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数据资料丢失的可能性较大,这就相应的需要审计人员在抽查时扩大审计范围,着重关注企业与保管相关的控制制度,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对检查风险的影响

科技发展迅速,使会计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许多历史文件或可以证明历史交易的数据资料会因为软件的自动更新而被删除或终止运行,这就增加了审计人员追溯以往会计资料的难度,历史文件难以提取的可能性增加使检查风险增大。

经济发展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交易的复杂化对审计人员的知识和经验储备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知会计和审计业务,掌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等现代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软件技术。

检查风险很大程度上受重大错报风险来确定,若在电算化系统下存在上述的如内部控制不健全等缺陷时,很可能会使审计人员在风险判断上出现错误,审计失效或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降低审计风险的对策

1.对电算化系统进行科学的认识。在维护和使用电算化系统中,审计人员必须了解电算化系统的相关硬件与软件情况,如设计流程的复杂程度、软件的更新速度等,审计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辅助专家工作。同时,审计人员需要加强对电算化控制环境的审核,由于电算化系统的固有局限性,由于电算化系统控制环境中的弱点能够削弱每个财务应用程序中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要针对电算化系统控制环境中的控制强度、弱点和固有风险进行评审。评审的内容需要涉及应用程序的可审计性、文档管理情况、应用程序的安全状况、输入控制、数据传输控制、处理控制、输出控制、常规数据控制等。

2.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系统进行控制测试。测试组织与管理方面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检查或询问被审计单位的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的职责制度、权限的划分等文件记录和现实情况。检查是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执行操作、复核、结账等会计处理操作,审核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各种人员职责和权限设置的有效性,如不相容职务的分离,角色设置不交叉等。测试系统开发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审计人员需要了解整个过程是否衔接有序,对于系统软件维护和更新是否正常化进行检测,如对非正常中断的修复功能、数据出错的提示功能以及为防止非法篡改的身份识别功能等。测试被审计单位是否具备相关的安全控制,例如,保护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防止数据泄漏更改或破坏,同时,要具备充分的网络安全控制和病毒防范系统,防止病毒侵入系统。

3.采用创新的审计方法。随着电算化系统的复杂,新型的审计方法也层出不穷以作应对,审计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开展电算化工作的程度进行测试,比较典型的方法有:(1)计算机联网审计,它主要是利用网络传输进行审计,具备实时或亚实时采集被审计单位数据、动态预警、实时核查的功能,审计部门可检测财务部门的计算机财务处理的全过程,从而可以搜集整理疑点、出具建议修正函件等措施,有效防止舞弊的发生。强化了实时审计监督,提高了审计效率,防范了审计失败的风险。(2)持续审计方法,它强调的是对电子数据的直接利用,即在对电子系统进行必要的内控测试后,无须先将反映具体交易的数据转换为电子账套,而是直接对电子数据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审计人员可以深入到计算机系统的底层数据库而不是单纯的电子账套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当前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审计方法,审计人员可以从中获得的不仅是财务信息,还有自行组合的新财务信息、财务数据与其他数据组合的数据。(3)编程验证法,审计人员可以建立独立的验证系统,可以及时获取财务人员在编制财务数据的信息,并可将结果打印查看是否存在明显的漏洞。

4.对于审计人员“以侦查性为先导,以证实性为补充”。作为审计人员,做好侦查工作要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还要掌握丰富的会计和审计知识以及基本的电算化知识,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审查,评估其重大错报风险;做好证实工作,需要在评估之后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这就要审计人员将计算机技能与会计审计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新形势下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便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意见的正确性。此外,还需加强审计理论研究,适应如今电算化系统的飞速发展,同时完善网络系统的准则和制度,维护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在与国外的合作和交流中,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审计现状,还要吸收借鉴国外在电算化系统审计理论创新和经验总结,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艰苦探索中不断完善。

在会计电算化的新形势下,审计风险的日益复杂对每一位审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审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加快审计方法和理念的改革。相信随着审计工作在电算化形势下不断的开展,审计人员自身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以及电算化知识的普及运用,新的审计风险在新形势下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徐政旦.审计研究前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2]郭莉.现代审计风险模型评析[J].财会通讯,2006,(9).

[3]薛秀荣,荣丕艳.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9).

[4]黄秋涛.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7,(11Z).

[5]李想.浅谈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及其对策[J].中国商界,2009,(7).

[6]王耀明.传统审计风险模型与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比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3).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o Audit Risks

WANG Xiao-xia1,ZHANG Ling2

(1.School of Accounting,Shandong Economic University,Jinan 250014,China;

2.Finance Section,Affiliated Hospital of Taishan Medical College,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network finance and electronic business affairs are widely used by all types of enterprises computerization and accounting gradually spread in various fields .So it brings far-reaching changes in the audit work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the influence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to audit ris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audit risk model .Then it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ield of audit.

内部控制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反腐倡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同志在2010年全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2010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突出重点,完善内控机制”。要“把完善内控机制作为惩防体系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如何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摆在我们各级税务机关面前的一项全新的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应当对其理论渊源、制度结构内容和构建方式等问题在理论上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一、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渊源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是国家税务总局在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认真总结多年来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税务系统的工作特点,“将内部控制理论引入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而创造的一个全新的专有名词,是税务系统各级工作人员对税务行政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运行中的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自我发现、自我防范、自我控制的一系列制度、方法、措施的总称,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工作理论创新的一个标志:也是税务系统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具体方向和思路。

1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党中央关于预防行败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具体应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反腐倡廉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以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和一系列重大决策的部署和实施,表明党中央对预防腐败的理论认识越来越深刻,对反腐败的实际工作越来越重视,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当前,国家税务总局在认真总结系统内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的工作特点,将在企业界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理论,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入到税务系统的反腐败倡廉工作之中,形成系统的具有部门特色的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方法。应当说,这是我们党关于反腐倡廉理论与税务部门的实际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反腐倡廉理论的继承应用和发展创新。

2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对税务系统多年来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多年来,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注意与税收业务相结合,积极探索,创造了一系列与税收工作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加强对税务干部行使行政权力时的监督制约,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的发生,从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全国各级税务机关就改“一人进厂,各税统管”,为“征、管”两分离或“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征管新模式,随着形势的发展又经历了以“纳税申报、税务、税务稽查”三位一体的征管模式和“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为标志的税收征管模式。在注重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监督制约的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在90年代中期又提出要加强对于部人事管理、大宗物品采购等税务行政管理权进行监督制约,形成了有税务部门特色的“两权监督”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国务院“建立法制国家、推进依法行政”的总体战略,结合税务工作的特点,建立并实施了以细化税收执法岗责体系,统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明确执法责任为特点的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税务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体系,强化了对税务干部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过错行为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此过程中,一些税务机关还积极学习、借鉴现代行政管理理论,将流程再造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理论和方法引入到税收管理之中,通过对税收征管流程的再造,强化各环节的监督制约,使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具体岗位和环节,进而达到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目的。税务机关的这些探索和实践,为建立行为规范、权责明确、运转流畅的内部控制积累了实践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理论是企业内部控制理论在税收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进一步拓展。内部控制理论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及时发现和防范风险、制止营私舞弊和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保证管理权力的顺畅运行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理论的目标、理论方法、技术措施等方面与税务机关加强内部管理的工作机理是一致的,与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和反廉倡廉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因此,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应当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内控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将内控理论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一系列具体方法应用到税务行政管理工作中,并结合税务部门的工作特点,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

二、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框架结构的具体思路

国家税务总局肖捷局长指出:“要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税收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税制、征管、内部行政管理等改革,积极完善内部岗责体系,优化流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形成权力层层分解、工作环环相扣、相互联系制约的科学严密的管理链条,从源头和机制上防范腐败风险。”这无疑为各级税务机关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指明了方向。

结合当前税务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对内控理论的研究、学习和借鉴,当前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坚持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的基本原则,以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在各级税务机关党组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监督部门的组织作用,各有关业务部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整体合力;根据现有的机构设置和税收征管模式,以建立健全税务机关岗责体系为基础,明确各个工作岗位权力和责任;以优化税务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以完善税收工作程序和规范税务工作行为为重点,以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为主要内容,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强化信息传递、沟通;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公开办事程序,对税务系统行政权力的行使和运用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制约。进而构建起工作岗位标准化、权力责任明晰化、办事程序化、监督实时化、追究及时化的体制机制,体现出分权制衡、流程制约、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风险管理功能,实现对税务系统“两权”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督和制约的内控机制,保证各级税务机关“两权”运行的规范、透明、高效。

1 明确内控目标,把握内控机制的建设方向。依法治税,用法律的手段指导和规范我们的各项工作,是多年来税收工作取得成功的经验总结,是党和国家对税收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各级税务机关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证干部正确履行职责,执法为民的政治保障。因此,将依法治税和反腐倡廉设定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总体目标,将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预防腐败体系为内控机制的具体目标,为内控机制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内控机制框架的构建和功能设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2 完善内控机制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是税务机关的一项全局性的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必须在党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或者责成一名分管执法监督工作的副局长)具体抓,纪检监察部门(或者是责成督察内审、巡视、法制等负责执法监督的部门中的一个部门)作为具体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配合,共同实施内控。才能有效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发挥内控机制的作用。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内控实施方案,协助党组具体分解和落实内控任务,并对内控机制运行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各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制定相关工作制度,梳理工作规范,落实具体内控工作任务。

3 全面梳理权力事项,明确岗责体系。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机构改革,对本级机关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特别是税收业务管理权、人财物管理权、税收执法权等进行全面梳理,列出“权力清单”。按照机构设置和征管模式,严格划分不同岗位的权力的使用范围,针对不同类别权力的特征和作用,建立职权清楚、责任明确的岗责体系,同时,将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每一个岗位,实现权力、岗位、责任、义务的有机结合,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4 优化工作流程,科学配置权力。在坚持依法治税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原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部门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简化权力运行程序,下放行政权力,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做到下一道程序对上一道程序进行控制,每道程序之间互相制衡。在“简、放、提、优”的基础上,科学配置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行使依据、承办岗位、职责要求、监督制约环节、相对人的权利、投诉举报途径和方式等内容,以图示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都做到可视可控。

三、构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路径选择

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税务机关内部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当前,为了建立和完善税务系统内控机制,应当理清思路,明确工作方向,重点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 完善制度,规范税务人员行政行为。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和税收规范性文件,对税务人员每一项行政行为都要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使所有的工作行为都有法可依、有据可循。紧紧围绕“两权”运行轨迹,全面清理整合工作规程和内部管理制度,总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办法进行规范和固化,并上升为制度。建立起一系列既有实体性内容,又有程序性要求的工作制度,既明确规定应当怎么办,又要规定违反规定后如何处理,形成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制度链条,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保证行政权力的和谐有序运行。”

2 实施科学的风险管理,实现对风险事前预警、事中提醒、事后追究的防范和控制。从分析权力运行风险人手,对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各种信息进行识别,并根据不同风险度和风险成因,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实现风险的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行政执法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一般纳税人认定、优惠政策审批、税款核定、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税务行政处罚等环节;行政管理权力风险查找的重点是干部任用、资金分配、项目决定、资产处置,以及许可权、审批权、征收权、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权力比较集中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点的查找,应当按照“对照岗位职责——梳理岗位职权——找准权力风险点——公示接受建议”的统一流程,由部门和个人结合工作实际主动查找,并将查找出来的结果集中公示。对查找出的风险,要按照权力运行频率高低、人为因素大小、自由裁量幅度的高低、制度机制漏洞的多少、危害损失的严重程度等对风险点进行分级评估,明确各部门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健全防控措施。要把风险排查、风险分析、风险应对等工作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人员和具体工作环节,使风险管理真正科学、实用。

3 充分利用税收信息管理系统,强化权力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将权力行使过程变为信息处理过程,强化程序的严密性,弱化人为因素,遏制随意性,形成机器控权的制约机制。要依托综合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逐步将以审批事项为重点的各类权力运行纳入信息化管理,使各类信息互融互通,便于沟通和监控,实现实时监督、控制和综合分析,做到全程留痕,可查可控。要进一步运用好现有的监控决策、执法考核、执法监察等信息系统,切实掌握各类事项的受理、承办、审核、批准、办结等信息,做到实时监控,全程制约。

4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培育、塑造以法治文化、廉政文化为核心的内控环境。税收内部控制机制的顺畅运行,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包括管理理念、组织机构、岗责体系业务流程等要素构成的内控环境。在内控环境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为所有的制度都需要有与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人来执行,这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人的思想理念和能力素质。因此,必须加强税收文化建设,将依法治税、廉洁行政的观念和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内化为税务干部的思想观念,成为全体税务工作人员的共识,并将这种治税思想和管理理念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始终,引导全体税务人员加强对依法治税思想和科学内控管理理念的认知,牢固树立依法行政、防范执法风险和廉政风险的观念,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为税务系统内控机制的顺利运行创造良好的实施环境。

5 不断深化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执法。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是最好的监督。要认真落实国家有关部门关于政务公开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严格执行公开办税制度,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汇总统计,审核认定,编制目录,明确公开的要求、时限、范围,实现权力、责任、流程、制度、风险“五个公开”,使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规范地运行,不断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拓展监督渠道,促进内部管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

上一篇:小学安全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物流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