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2 13:38:11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 本科院校 教学改革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它以税法知识为基础,在对企业相关税收理论进行系统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与税种有关的会计处理,并结合会计处理及税法规定进行纳税筹划,达到企业税后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随着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对相关税种不断进行改革,与税务有关的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活动显得极为重要,这无疑为《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该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启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滞后,内容框架侧重于税务会计

税收法规和相关法律制度是不断更新和完善的,但是教材的依据是截至收稿日期的税收法规,对于后续的变化很难在教材中进行体现。税务会计是对税法以及相关会计准则的结合运用,一旦税法发生变化时,与该税法有关的具体会计处理有时无法在会计准则中进行同步变更,这就存在着税法与会计准则相脱节的问题。另外,从教材的内容框架来看,现行的教材较偏重于税务会计,而有关纳税筹划的篇幅偏小,大部分教材只对基本税种的筹划作了简要介绍,无法达到通过这门课程教锻炼学生税务筹划的能力目的。

(二)传统的理论教学不利于课程的开展

由于该课程是理论课,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教师仍采用讲授法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相关理论及案例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实务或者相应的案例缺少自己分析或动手解决的机会。该课程的前后理论逻辑性较强,部分税种的计算公式较为繁杂,涉及到税务筹划内容时更需要综合地分析过程,如果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学生不动手参与到课堂中,无法真正地领会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各种税务筹划方法的运用。在教学模式上,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教师一人讲解,学生被动听的这种满堂灌的教学组织形式。即使是在后期关于税务筹划内容或者案例的分析时,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是老师讲授案例,学生无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说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所以,传统的理论教学带来的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应该积极思考让学生能够融入课堂教学的方法,真正地将税务会计理论知识及纳税筹划技能传授给学生。

(三)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不适用于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课程的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标准之一。从《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这门课程来看,大部分的考试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加上平时考勤,理论考核常以开卷或者闭卷的试题方式进行,且占考核成绩的较大比重。在这种考核方式下,学生可能纯粹为了考试而突击,最后的成绩无法体现出学生平时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

(一)教学目标未侧重于对学生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

在现行的《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目标中一般侧重于学生对相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对于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学生的相关实践能力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仅把教学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论教学最终让学生掌握纳税筹划的方法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培养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教师的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不足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在讲授时运动自身所学理论知识对这门课程进行讲授。由于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且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在不断更新,要求教师在讲授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但是与此相悖的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进入教学岗位,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另外,该课程涉及到会计、税法甚至财务管理和审计相关学科理论与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专业知识的教师不多,这对教师的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学生的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高校在开设《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时都会将此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一般周课时数较少。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经常会存在“选修课就是非重要课程”这样一个误区,加上上课周课时数量较少,不对选修课加以重视,认为学习到相关理论,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即可,故达不到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税务会计处理以及纳税筹划方法的教学目标。

三、应对措施

(一)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纳税筹划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形成,而不仅限于传授理论知识这一层面,所以在教学中注重通识教育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起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新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授税务会计理论知识,让学生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掌握有关税种的会计处理,并对纳税筹划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进行讲解,学生在整体上对纳税筹划有基本的认知。其次,在讲授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教学案例,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案例,然后教师点评总结。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与税会有关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教学方法以原来的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的课堂授课方法一般为理论教学为主,且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应用型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如何将实践能力的培养带进课堂呢?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授课中不仅加强理论的讲授,更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尤其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思路以及基本方法。一是教师通过任务导入讲授本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结合讲授理论知识和会计处理及纳税筹划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所授理论,以完成任务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正确筹划的岗位能力;二是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分析时可以采取多种课堂组织形式,例如:课程的前半部分在学习单个税种的分析时,学生可以以个体作为分析的主体,根据分析结果教师适当进行点评;在课程后半部分教师可适当引入综合性的案例,学生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分析,根据讨论结果选代表进行方案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点评,这些课堂组织形式均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在这些课堂组织形式的运用中,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对案例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问题分析能力。

(三)校企合作,增强课程的实践性

为了使课堂具有更高的实践性,做到实务和理论真正衔接,学校可以适当运用校企合作模式,邀请企业财务部的税务会计和税务局相关人员进行授课或者学生实地进行参观。企业的税务会计人员讲授他们在实务中遇到的税务会计处理问题以及纳税筹划经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的现实纳税筹划的策略,有利于加强他们对税务会计以及纳税筹划的兴趣。企业税务相关人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从客体层面上理解税务局如何征税,并真正认清纳税筹划与偷、漏税的区别,通过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从另一层面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四)课程的考核形式灵活,注重学生筹划能力的培养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目标,该课程在考核方式上应当以灵活性及实践性相结合,考核内容不能仅局限于对课本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应更加注重对相关纳税筹划方法的运用。对于考核形式,可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期末相结合的考核形式,过程性评价可包含但不限于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小组成果展示等,期末考核除了采用闭卷方式外,还可以采取开卷及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

(五)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

为了使该课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另外,教师应继续加强自身的税务会计处理能力以及纳税筹划的实践能力,做到与企业实际相联系,应当多去企业进行实践,可采取与企业合作课题、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等形式,通过实务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兼具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理论课程,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改变现状,增加实践教学模块,将原有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考核方式的灵活性,加强纳税筹划能力的师资培养,并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纳税筹划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筹划:目标、原则与原理[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9).

[2]陈飞,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1,(4).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启发式 纳税筹划 三阶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52

Three-stage Design of Heuristic Tax Planning Teaching

YI Hong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Dandong, Liaoning 118001)

Abstract Tax planning course involves multi-discipline knowledge, whose core objective is to train the tax planning capac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 of the course, the author adapted "the heuristic method of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designed three-stage teaching steps, to fully mo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 and potential and make students master the concept,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tax planning better.

Key words heuristic method; tax planning; three-stage

随着会计软件的不断开发及广泛使用,会计的核算工作越来越简单,而日益复杂的现代税收制度,却提高了会计的执业难度,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逐渐向税务方向转移。企业要求会计人员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纳税筹划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纳税筹划能力已成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业务能力。纳税筹划课程涉及到税收理论、纳税实务、财务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课程内容丰富,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开展学习。在纳税筹划教学活动中,本人始终坚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点, 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作为授课的关键。本文以纳税筹划具体案例为切入点,设计出“启发式”纳税筹划教学的三阶段教学步骤。

例:A公司主要从事货物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该公司现需采购一批增值税税率为17%的货物,在同样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有三家单位提供了货物报价:(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价款10 000元,增值税1 700元;(2)乙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专用发票,货物价款10 000元,增值税300元;(3)丙为个体工商户,只能提供普通发票,发票列示金额9 500元。A公司预计所购货物全部售出可以取得价款20 000元,增值税3 400元。请为A公司选择最佳购货对象。

1 第一阶段启发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这一阶段通过层层设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1.1 启发学生指出需要运用的税法知识

首先向学生提出:“该业务需要缴纳哪些税?”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需要缴纳增值税和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计提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 启发学生确定纳税筹划目标

提出:“以应纳增值税最少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学生分析认为增值税不影响损益,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

1.3 启发学生找出分析问题的思路

提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在选择供货对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既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的进项税额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影响,以及由此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又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货物的成本不同,对获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1.4 启发学生将分析思路运用到具体方案中

提出:“针对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税前利润的表达公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列出: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要求学生将公式运用到每一具体方案中。

(1)从甲公司购货:

应纳增值税 = 34001700 = 17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1700 ?(7% + 3%) = 170(元)

税前利润 = 2000010000170 = 9830(元)

(2)从乙公司购货:

应纳增值税 = 3400300 = 31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3100 ?(7% + 3%) = 310(元)

税前利润 = 2000010000310 = 9690(元)

(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

应纳增值税 = 3400(元)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 = 3400祝?% + 3%) = 340(元)

税前利润 = 200009500340 = 10160(元)

通过计算得出丙个体工商户是最佳购货对象。在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佳购货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 第二阶段启发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

这一阶段通过由具体到一般,引导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通过围绕:“能否用一个简明的换算公式,迅速判断合适的购货对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2.1 启发学生建立各种购货对象对应的税前利润表达公式

(1)从甲公司购货:

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X增值税税率X(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2)从乙公司购货:

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2(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2)X增值税税率X(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

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3(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3)X增值税税率X(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2.2 启发学生找出不同购货对象税前利润相同时购货成本的关系

假设从甲、乙公司购货在税前利润相同时,将相关税率代入公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9.83购货成本1=9.97购货成本2。

即:购货成本1:购货成本2=1.0142,此时两方案的税前利润相同。

上述分析过程也可由老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甲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和乙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

2.3 启发学生绘制出表格反映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

增值税税率包括17%、13%、11%、和6%,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如果将利润相同的点称之为利润无差别点,启发学生分别将三种购货对象和不同增值税税率指标代入公式,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计算过程略),并绘制出表格。

由于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货物,只存在可以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情况,二者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为1.0030。

2.4 启发学生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选择购货对象

通过各方案的实际购货成本比率,与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购货对象,具体计算分析过程如下:

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乙公司购货成本的比率 = 10000 X10000 = 1<1.0142

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高于乙公司。

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成本的比率=10000 x9500 = 1.0526>1.0173,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低于丙个体工商户。

从甲公司购货优于乙公司,而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又优于甲公司,因此,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最优,与计算税前利润得出的结果一致,但比较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可以迅速做出购货决策。

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分析,其关键点是无差别点的确定,最后通过总结将上述分析方法称之为无差别点分析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无差别点分析法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3 第三阶段启发学生将无差别点分析法运用于纳税筹划中

3.1 启发学生总结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

提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有哪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存在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二是每两个备选方案存在无差别点,三是需要计算出无差别点指标作为决策依据,四是用实际指标与无差别点指标进行比较做出纳税筹划决策。

3.2 启发学生根据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灵活运用该方法

要求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始终带着:“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进行纳税筹划?”这一问题。可以说,几乎每个税种的纳税筹划都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例如,在消费税的纳税筹划中,学生在啤酒、卷烟和高档手表定价中灵活运用了无差别点分析法确定了定价;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中,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也运用了无差别点分析法。

以上只是无差别点分析法的三阶段教学步骤,其他纳税筹划方法也可以采用上述三阶段教学步骤进行讲授。通过“启发式”纳税筹划教学的三阶段授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

参考文献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例:A公司主要从事货物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该公司现需采购一批增值税税率为17%的货物,在同样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有三家单位提供了货物报价:(1)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货物价款10000元,增值税1700元;(2)乙公司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提供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专用发票,货物价款10000元,增值税300元;(3)丙为个体工商户,只能提供普通发票,发票列示金额9500元。A公司预计所购货物全部售出可以取得价款20000元,增值税3400元。请为A公司选择最佳购货对象。

1第一阶段启发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这一阶段通过层层设疑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纳税筹划思路。

1.1启发学生指出需要运用的税法知识首先向学生提出:“该业务需要缴纳哪些税?”这一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得出需要缴纳增值税和以增值税应纳税额为计税依据计提的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1.2启发学生确定纳税筹划目标提出:“以应纳增值税最少还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学生分析认为增值税不影响损益,应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

1.3启发学生找出分析问题的思路提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纳税筹划目标,在选择供货对象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提出既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的进项税额对增值税应纳税额的影响,以及由此对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影响;又要考虑不同购货对象提供货物的成本不同,对获利能力产生的影响。

1.4启发学生将分析思路运用到具体方案中提出:“针对需要考虑的因素,列出税前利润的表达公式。”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列出: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要求学生将公式运用到每一具体方案中。(1)从甲公司购货:应纳增值税=34001700=17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1700Χ(7%+3%)=170(元)税前利润=2000010000170=9830(元)(2)从乙公司购货:应纳增值税=3400300=31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3100Χ(7%+3%)=310(元)税前利润=2000010000310=9690(元)(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应纳增值税=3400(元)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与教育费附加=3400Χ(7%+3%)=340(元)税前利润=200009500340=10160(元)通过计算得出丙个体工商户是最佳购货对象。在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中,引导学生自己找出最佳购货对象,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第二阶段启发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

这一阶段通过由具体到一般,引导学生总结出纳税筹划方法。通过围绕:“能否用一个简明的换算公式,迅速判断合适的购货对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2.1启发学生建立各种购货对象对应的税前利润表达公式(1)从甲公司购货: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1)Χ增值税税率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2)从乙公司购货: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2(不含税销售额Χ增值税税率购货成本2Χ征收率)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3)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税前利润=不含税销售额购货成本3(不含税销售额Χ增值税税率)Χ(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教育费附加率)

2.2启发学生找出不同购货对象税前利润相同时购货成本的关系假设从甲、乙公司购货在税前利润相同时,将相关税率代入公式,通过计算得出等式:9.83购货成本1=9.97购货成本2。即:购货成本1:购货成本2=1.0142,此时两方案的税前利润相同。上述分析过程也可由老师进行讲解,然后要求学生分别计算出甲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和乙公司与丙个体工商户利润相同时的比率。

2.3启发学生绘制出表格反映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增值税税率包括17%、13%、11%、和6%,假设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率为3%,如果将利润相同的点称之为利润无差别点,启发学生分别将三种购货对象和不同增值税税率指标代入公式,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计算过程略),并绘制出表格如比表1所示。由于从小规模纳税人处购买货物,只存在可以取得税务机关代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情况,二者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为1.0030。

2.4启发学生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选择购货对象通过各方案的实际购货成本比率,与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佳购货对象,具体计算分析过程如下: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乙公司购货成本的比率=10000χ10000=1<1.0142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高于乙公司。甲公司购货成本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成本的比率=10000χ9500=1.0526>1.0173,因此,从甲公司购货利润低于丙个体工商户。从甲公司购货优于乙公司,而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又优于甲公司,因此,从丙个体工商户购货最优,与计算税前利润得出的结果一致,但比较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可以迅速做出购货决策。运用利润无差别点的购货成本比率进行分析,其关键点是无差别点的确定,最后通过总结将上述分析方法称之为无差别点分析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对无差别点分析法有了比较深刻的把握。

3第三阶段启发学生将无差别点分析法运用于纳税筹划中

3.1启发学生总结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提出:“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有哪些?”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存在两个以上备选方案,二是每两个备选方案存在无差别点,三是需要计算出无差别点指标作为决策依据,四是用实际指标与无差别点指标进行比较做出纳税筹划决策。

3.2启发学生根据无差别点分析法的特点灵活运用该方法要求学生在后续的课程中始终带着:“还有哪些情况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进行纳税筹划?”这一问题。可以说,几乎每个税种的纳税筹划都可以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例如,在消费税的纳税筹划中,学生在啤酒、卷烟和高档手表定价中灵活运用了无差别点分析法确定了定价;在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中,对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也运用了无差别点分析法。

以上只是无差别点分析法的三阶段教学步骤,其他纳税筹划方法也可以采用上述三阶段教学步骤进行讲授。通过“启发式”纳税筹划教学的三阶段授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纳税筹划能力。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纳税筹款;新会计准则

一、纳税筹划的基本原则

纳税筹划指的是在我国税收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纳税人为了达到减税、节税的目的,通过各种经营安排进行的一系列财务活动。对于企业纳税筹划来说,这种财务活动必须遵循以下三项原则:

(一)合法性

一切纳税筹划都需要基于符合国家法律的基础之上进行,不能突破国家税收法律的框架和界限,否则就会转变成为偷税漏税行为。

(二)预见性

企业必须在履行责任义务之前已经安排好的纳税筹划活动,而不能够在企业经营活动结束之后,才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减税、节税的目的,例如制造假账等等。

(三)成本性

企业进行纳税筹划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减少赋税达到降低资金成本的目的,但是在筹划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带来资金成本的支出,当支出大于减少赋税的收益时,纳税筹划方案不予成立。

二、基于新会计准则的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

(一)房地产企业借贷利息的纳税筹划

目前,我国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项目资金都是通过借贷而来,这种借贷方式有着借款周期长、借款数额大、借款利息高等特点。此时,房地产企业就可以采取合理的利息扣除方式来完成借款利息的纳税筹划工作。第一,房地产企业可以在项目开发成本中计入房地产项目完工之前的借款利息费用。尤其是对于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企业,还可以将土地使用权支出金额和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的总额加计20%扣除,从而达到增加扣除条目、降低增值金额的目的,通过税率和税基两个方面共同减轻企业缴税负担。第二,当房地产项目开发完成之后,其利息费用能够提供相关金融机构证明,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来计算的,可以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收据凭证扣除,但是不能超过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计算得出的金额数目;如果不能提供相关金融机构的证明,或者不能按照转让房地产项目来计算利息费用的,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费用计算方面,要按照土地使用权支出金额和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总额加计10%一下扣除。

(二)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筹划

延迟纳税筹划指的是房地产企业可以利用拖延房地产项目完工时间的方法,达到延缓企业缴税时间、减小企业资金压力的目的,这种方法实际上也能够体现了企业合理进行纳税筹划的良好效果。由于企业已经完成项目开发之后,就不能够按照计税毛利率的方式来纳税,但是,国税发[2009]31号政策文件规定的计税毛利率费用较低,基本没有任何所得可以进行所得税的缴纳,因此,房地产企业可以按照政策文件内规定的房地产项目完工条件,尽量延迟项目的完工时间,这样既利用了我国税收法律规定的税前扣除项目,又可以达到合法延迟纳税的目的。企业还应该足额购买税收法律内规定的能够税前扣除的费用,包括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等,这样使得企业在遵守了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又降低了企业所得税的缴纳。

(三)土地增值税征收范围的纳税筹划

我国税法对于确定是否属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有着明确规定,房地产企业可以根据我国税法的判定标准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关于房地产项目的代建行为是否进行征税这个问题,我国税法中有着明确规定,房地产项目的代建行为指的是由客户指定的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代替其进行项目开发,当项目开发完成之后,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向客户收取一定的代建资金。对于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来说,由于其代建资金收入没有发生实际的房地产权转移,所以其代建资金收入属于劳务性质的收入,因此不在于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之内。我国税法中指出:当一方付出资金,一方付出土地,由双方共同合作完成房地产建设,待房地产建设完成之后按照既定比例分房自用的,可以暂免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待房地产建设完成之后进行实际转让,需要对其征收土地增值税。由此,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可以通过税法相关规定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缴税金额的目的。

三、基于新会计准则的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应注意的问题

(一)纳税筹划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

企业实际纳税筹划工作中,计财部门只能够正确的反映出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过程,而纳税筹划、生产经营、投资集资等一系列具体业务也需要其他部门相互配合完成。房地产企业的房地产企业税负是在其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产生的,企业的缴税与生产经营的具体业务密不可分,因此,纳税筹划要以房地产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作为起始,这也是在计财部门完成财务核算过程前的具体业务。由此,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工作需要企业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有力支持,在进行纳税筹划工作之前,首先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严格规范,加强税务管理,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结合房地产企业实际纳税筹划经验来看,只有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所有环节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才能够最终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二)纳税筹划应该防范风险出现

房地产纳税筹划风险包括企业在完成纳税筹划的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企业纳税筹划的终止或失败的可能。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不断加强我国税收政策的学习,提高纳税筹划风险责任意识;对企业纳税筹划负责人员进行专业课程的培训;企业领导层应该重视税企关系,加强沟通和联系。其中,企业纳税筹划负责人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要熟知税务、财务、会计等多方面的技能知识,这样才能通过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房地产企业进行合理的纳税筹划。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在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从三个方面介绍了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探讨了房地产企业在纳税筹划过程中应注意的部门配合和风险防范问题。随着我国税法的改革完善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健全,相信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工作越来越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参考文献:

[1] 李建英. 谈房地产开发企业营业税的纳税筹划[J]. 商场现代化. 2010(29) .

[2] 杨娜. 新财税制度下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主要方式[J]. 经济视角(中旬). 2011(08) .

[3] 石红红. 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分析[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作者简介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五有五化

一、引言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技〔2018〕6号)提出,办好网络教育,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指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E-Learning为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或者在线学习,是指在由通讯技术、微电脑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所构成的电子环境中进行的学习。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线学习已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已然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丰富又有质量的活动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在线学习成效。

二、《纳税筹划》课程在线学习活动设计与应用

(一)“五有五化”概述。在线学习活动开展的初衷是为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其设计充分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目标、学生情况等因素。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活动设计之前,要重视开课前的准备,做到“活动有计划、活动有主题”,在运行过程中做到“过程有记录、活动有反馈”,在活动后期做到“活动有考核”。设计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是在线学习活动的重中之重。借助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学习平台的各项功能,以“五有”和“五化”为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指导原则,即:活动有计划、活动有主题、过程有记录、活动有反馈、活动有考核;活动内容职业化、活动主题项目化、活动环境模拟化、活动方法多元化、考核评价全面化。(二)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纳税筹划》是各类高等院校会计、税收、管理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中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纳税人权利意识不断增强的形势应运而生的一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纳税筹划涉及税收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现代企业管理等多学科的内容,兼有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实务性等显著特点。本会计学专业科开设了该课程,其对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习《纳税筹划》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企业纳税筹划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随时追踪国家税收政策变化信息,并据此调整筹划行为与方案的习惯,为学生将来从事的财务规划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本课程共设计了9个主题(见表1),在2020年春季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线上学习成为了大家主要的学习方式,需要设计更加行之有效的学习活动,紧紧围绕设计原则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能力。表1《纳税筹划》学习活动设计表(三)在线学习活动实施。1.实施前期准备。在初步完成各项活动设计之后,与《纳税筹划》课程班的班主任充分沟通,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最终确定活动设计方案。然后以任课老师的身份加入到班级各项联络群,与班长和副班长建立长期联系关系,一同进行活动安排的讲解与分析,动员所有学生参与学习。并且在班级联络群上详细指导网上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及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学生在线学习活动主要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纳税筹划》课程讨论区开展,按照设计方案,陆续上传在线学习活动主题。学习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通过国开学习网课程讨论区留言,或者微信、QQ、手机等途径留言与沟通,及时解决困难。2.具体实施过程。根据“五有五化”设计原则,将九个主题落实到每一次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过程中,按照一定要求和学习讨论主题与任务(见表2),分期上传学习活动主题到网络平台,逐步完成整个课程的在线学习过程。

三、《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应用分析

(一)学生参与程度较高。根据“五有五化”设计《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在2020春季会计本科班进行案例实验,该班班级总人数为49人,实验统计数据截止到2020年6月24日,有49人参与回帖,占班级总人数的100%,1-9条回复为8人,9-20条回复为23人,20-30条回复为13人,30-40条回复为5人,针对9个主题进行的回帖总数达到688条。其中参与回帖的学生中,最多回帖数为40个,最少回帖数为1个,回帖数量在9-20个区间的比例最高,达到44.23%。(二)主题互动紧贴实践。从互动话题回帖数来看,回帖数量较高(80个回帖以上,含教师回复数量、学生互动等)的话题有:“主题一:走进税收,学习筹划”、“主题三:模拟岗位,深度理解”、“主题六:实践引领,贯穿课程”、“主题八:归纳反思,取长补短”等,其他主题回帖数量都在70-80之间。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对课程学习、实践岗位、模拟实训、总结归纳等方面比较感兴趣,这也和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自身具备的优势等密切相关,这类的活动主题设计,会更加吸引已有工作经验的开放教育学生。(三)活动考核综合评价。在线学习活动实验结束后,根据学生个人回帖总数量以及回帖质量,对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进行了相应比例的赋分,体现了参与课程讨论活动对形成性考核成绩的贡献,并根据学生个人回帖总数量排名情况评出《纳税筹划》“课程之星”。

四、在线学习活动反思与改进

本次《纳税筹划》在线学习活动实验,在课程教学质量以及学生学习成效上面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互动和交流效果也十分良好,但是与一些做得出色的开放在线课程相比仍有差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1.更加注重互动质量。活动实验过程中,学生回帖数量远远超过预期的数量,但是学生对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内容回复较少,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在今后的在线学习活动中,要进行有效引导,及时与同学进行沟通,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成效。2.更加深入理解主题。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9个主题,从回帖内容上来看,有很多同学对这几个主题的深层次意义理解不够到位,需要更加深入学习和思考,才能得到真正的帮助和成长。今后要针对每个设计的主题,制作一份活动主题说明和讲解,详细告知学生本次主题的主要用意和学习重点,有序开展学习,提高在线学习有效性。3.更加优化回帖方式。因上传学习活动主题的时间分布在前期、中期和终期三个阶段,时间上比较集中,会出现学生回帖很集中,教师来不及回复。今后实施过程中可以将主题上传时间安排在每周的某一天,固定时间上传,留足回帖时间,在下一个主题之前完成前一个主题回帖,可以确保及时有效的回复。同时及时肯定和评价积极回帖发言的学生,给予一些正确开展在线学习的方法。

五、总结

在线学习活动是解决学习者在线学习困惑的重要途径,教师负责对在线学习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在统一的网络学习平台,师生共同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可以给学习者较好的学习指引,更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纳税筹划》课程,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在以网上学习为主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设计有效果、有吸引、有深度的在线学习活动,吸引学生目光,提高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效果,是助推本课程教学的有利手段。“五有、五化”的有效指导和深入融合下,通过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思考、多总结、多分析,不断修改和完善该课程的在线学习活动设计,最大限度地提升课程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王蕾.高等远程教育学生在线学习行为现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2019年07期.

[2]费杨.引领式在线学习活动的构建设计[J].科技视界,2019年9月.

[3]柯蒂斯•邦克,伊莲•邱(陈青,彭义平译).激励和留住在线学习者的100个活动:TEC-VARIETY应用宝典[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纳税筹划 模块化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结构和培育方案的,它培养的毕业生要求具有“基础理论适度、技术和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的特点。《纳税筹划》是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收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等财经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内容与工作实际问题结合紧密,实用性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出发,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学方法。模块教学法的推广,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岗位需求的不足,提高我国高职毕业生的总体素质,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模块化教学的内涵

模块化教学法(ME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按照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把一个复杂、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教学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相关的知识模块,将系统综合、整体优化,把原属整体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以具体功能和应用为目标按模块单元形式表现出来,让每一模块成为一定教学系统的有机构成并起相对独立的作用,而每一模块又按因材施教的原则划分为基本掌握模块和专业提高模块,并按授课对象的专业性质及学时差异,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选择的学习法。模块教学更接近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也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二、高职纳税筹划模块化教学设计

高职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培养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面向岗位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高职纳税筹划教学中,理论教学应与实践教学并重,两者互相融合,交替进行。模块化教学方法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其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纳税筹划》课程实践性极强,更应广泛采用模块化教学法。

1、高职纳税筹划模块化教学设计依据

会计类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之一是企业办税员岗位。办税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主要有三个:一是办理以纳税申报为目的的会计核算,是从原始凭证开始的基础核算环节;二是依法处理纳税人与国家的经济关系,是以纳税申报表为主要载体的关键环节;三是依法保证纳税人利益最大化的纳税筹划,是对涉税事项进行全面设计的提升环节。这三项工作任务决定了“税务会计”、“税收实务”和“纳税筹划”三门课程有其各自不同的教学模块。

高职纳税筹划模块化教学设计依据是从办税员岗位出发,分析其主要工作任务,由工作任务来选取职业实践过程中与技能相关的知识内容,从而确定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再将各目标细化到各步骤,就形成了教学模块。具体见图1。

2、高职纳税筹划模块教学内容设计

纳税筹划教学模块设计以“突出职校特色,培养职业能力”为总的指导思想,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该课程内容的组织直接与工作过程衔接,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的学习,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些前提下,把纳税筹划的整个内容划分成两个大模块,每个大模块中再设子模块,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图2。

三、高职纳税筹划模块化教学实施

1、融“教、学、做”于一体

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会有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的不断交替进行,真正做到边理论边实践,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坚持理论够用,少讲多练,引导为主,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2、因人因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模块教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需施教,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因人因时,对不同的模块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鉴于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但思想活跃、好动的特点,大量采用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的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如每年的1-6月,周边的税务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业务增多,人手非常紧张,分期分批的带学生去现场进行观摩和具体操作,既为事务所及时补充了人力资源,也为学生集中学习办税业务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3、做好模块考核评价

模块考核评价应注重考核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过程评价,强化平时考核。如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设置学生的学习档案袋,在学习档案中记录学生的进步和活动以及活动评价。采取模块评价、单元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及同学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全面评定。

四、高职纳税筹划模块化教学实施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教师方面

教师用什么方式和技巧去指导学生。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循着教学模块的设计意图,进而在模块的影响下感受思维震荡和思维操作的运用。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内部因素,即“内因”,或者称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创造者的作用,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教学情景、课程标准、课程资源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学生方面

模块化教学要求学生要改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从“学会”变为“会学”等被动的学习方式;同时要求学生加强自身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观察、分析、总结概括能力,以及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的能力。

3、师生、生生交流方面

师生、生生之间的每一次互动碰撞都有可能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在互动中,可以看到学生积极提问、讨论、大声辩解、分析,乐于参与活动等不同的表现。教学过程别要提倡师生、生生交流,以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应予强调、重复,这可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为创新而教,从探索的引导者转变为活动的欣赏者;在欣赏中随时激励学生;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变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经验面和智慧面;在生生交流中,同伴的知识、技能甚至个性特征,有着很高的激励作用,同龄人的相互影响无法用异代人之间的教育来取代。所以,师生、生生交流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成为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模块化教学”方式的具体运用,可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灌输式教学,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围绕教材转的问题。同时,在模块运作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做”和教师的“导”,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另一方面,做到了学与做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真正为企业培养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有用人才。

(注:本文系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究资助课题《纳税筹划课程模块设计教学研究》,课题号:LZJY08BZC13。)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王红云、赵永宁:财经院校开设《中小企业纳税筹划》课程的必要性[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6).

[3] 胡晓东:工商管理大学科中税法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2).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7篇

“纳税筹划”一词源于英文的“tax-planning”,它是指纳税人在既定的税法和税制框架中,在合法的前提下,从各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选择,进而设计或规划纳税人自身经营、交易及财务事项,使自身税负得以减轻或延缓的一切行为的总称。纳税筹划的精神,最早的可追溯至1925年,在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针对“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一案中首次提到,“任何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依据法律这样做可以少缴税。为了保证从这些安排中取得利益,……不能强迫他多纳税。”时至今日,纳税筹划仍然因为其和经济利益的联系密不可分,而不断的引起人们的讨论。经过归纳总结各方面的理论,我认为,纳税筹划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在于追求税后利益最大化。但是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其基本实质是节税,偷税、逃税、抗税、骗税,则绝不属于纳税筹划。是否遵守所在国有关税法,是区分纳税筹划和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的基准点。

二、中外纳税筹划的现状

1、作为维护企业自身权利的合法手段,纳税筹划在西方国家同样经历了被排斥、否定到认可、接受的过程,直到20世纪30年代后,纳税筹划才得到西方法律界和政府当局的认同。相对于我国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纳税筹划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⑴、西方国家的纳税筹划几乎家喻户晓

外国投资者在投资新办涉外企业之前,往往先将税法和相关税收规定作为重点考察内容进行研究。最近波音公司放弃经营了85年的大本营,将总部撤离西雅图,节约税金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西雅图所得税率为47%,普遍高于其他各州)。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纳税筹划对公司重大决策的左右程度及公司对纳税筹划的重视程度。

⑵、西方国家的纳税筹划专业性强

在西方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纳税筹划的专业化趋势十分明显。许多企业、公司都聘用税务顾问、税务律师、审计师、会计师、国际金融顾问等高级专门人才从事纳税筹划活动,以节约税金支出。同时,也有众多的会计师、律师和税务师事务所纷纷开辟和发展有关纳税筹划的咨询和业务。如日本有85%以上的企业委托事务所代办纳税事宜;美国约有50%的企业其纳税事宜时委托税务人代为办理的;澳大利亚约有70%以上的纳税人也是通过税务人办理涉税事宜的。

⑶、重视纳税筹划知识教育和培训

国外较重视对经济类人才的纳税筹划知识教育和培训。如在美国的财会、管理等专业的学习中,一门必学的课程是学习怎样才能在合法的前提下减少缴纳的税金,即纳税筹划。

2、西方国家被视为智慧者的文明行为的纳税筹划,在我国过去较长时期被人们视为神秘地带和。直到1994年,我国第一部由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税务学会会长唐腾翔与唐向撰写,题为《税收筹划》的专著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才揭开了纳税筹划的神秘面纱。

近年来,纳税筹划不仅开始悄悄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纳税筹划主动性也在不断增强,纳税筹划意识不断提高,而且随着我国税收环境的日渐改善,纳税筹划更被一些有识之士和专业税务机构看好,不少中介机构已开始介入企业纳税筹划活动,其发展势头甚猛,这反映了社会对纳税筹划的迫切需求。

由于纳税筹划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短,虽然目前有关纳税筹划的专著以不少,但整体上系统地对纳税筹划的理论和实务的探讨还比较缺乏,纳税筹划的研究在我国尚属一个新课题。

三、国内私营企业纳税筹划的一般方法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私营企业的纳税筹划研究,私营企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长,而且由于其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天生劣势,往往导致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许多企业为了渡过难关,往往选择了一些非法手段去偷税、漏税、虚报出口退税等,其实,运用合理的纳税筹划,完全可以在遵循国家有关税法的前提下,达到节税的目的。

下面针对我国的私营企业,对其常用的纳税筹划方法进行研究。

1、选择有利的投资方向

我国现行税制对投资方向不同的纳税人制定了不同的税收政策。因此,在设立公司时,如果熟悉国家的税收政策,利用好这些优惠政策,便能够进行正确的纳税筹划,达到节税的目标。

①、利用国家对兴办第三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为了支持和鼓励发展第三产业,相继出台了一批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从开业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所得税;对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共事业、商业、物资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事业、卫生室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免所得税一年。

②、利用国家对农业生产产品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法规定:乡、村的农技推广站、植保站、水管站、林业站、畜牧兽医站、水产站、种子站、农机站、气象站,以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对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以及城镇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开展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取得的收入,暂免缴纳所得税。

③、利用国家对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对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数60%的新办城镇劳动服务就业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免缴所得税三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缴纳所得税二年。这样,组织待业人员办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就可以达到减轻企业所得税税负和促进社会稳定的目的。

④、利用国家对特殊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法规定,下列行业免征营业税和所得税: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婚姻服务、殡葬服务;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馆、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文化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这些服务性行业,是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政府必须加以扶植的,因此投资于上述行业,就可以达到节税的目的。

⑤、利用“三废”产品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利用废水、废气、废渣等废弃物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以在五年之内减缴或免缴所得税。具体规定如下:企业在原设计规定的产品以外,综合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做主要生产原料生产的产品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缴所得税五年;企业利用本企业以外的大宗煤矸石、炉渣、粉煤灰作主要原料,生产建材产品的所得,自生产经营之日起,免缴所得税五年;为综合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部门批准后,可减缴或免缴所得税一年。通过纳税筹划,设立此类企业,广大私营企业们既可以减少污染、净化环境,走持续发展道路,又可以节约企业税收成本。

⑥、利用国家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从事技术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法规定:对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服务于各业的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收入,暂免缴纳所得税。

⑦、利用国家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纳税筹划

国家对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工厂和街道办的非中途转办的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凡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35%以上,暂免缴纳所得税;凡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比例超过10%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所得税。

⑧、利用国家对乡镇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国家税法规定:乡镇企业可按应缴所的税额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的费用。因此,投资办乡镇企业,可以达到减轻税负目的,又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选择有利的注册地点

为了实现我国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的推进,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扶植贫困地区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不同地区税负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特别是相对流动性较强的私营企业,如果在投资时选好企业的注册地点,对于企业节省税金支出。实现国家生产力的战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 利用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经济特区无论是举办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还是非生产性投资,均适用于15%所得税税率及法定的减免税优惠。因此,在特区举办,特别是举办私营企业较其他地区更能达到节税的目的

②、 利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在沿海经济技术开放区及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政策的城市投资,总体上适用15%的税率,并且,这些区域在原材料、能源、用工,以及市场培育等方面都有许多优势,因此,在本区域内投资注册是私营企业的较佳选择。

③、 利用国家对保税区的特殊优惠政策

在保税区内的金融机构以及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私营企业,除可享受土地、海关、外汇等各项优惠待遇外,对地产税、地方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固定资产折旧方面都有一些优惠规定。

④、利用国家扶持贫困的区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

在国家确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新办的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免或免征所得税三年。

四、进行纳税筹划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

(一)、对企业来说,纳税筹划的好处有如下两点:

第一,企业纳税筹划使得企业的税收负担减轻了,也就是相应地扩大了企业的生存空间,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对于那些目前比较困难的企业来讲,减轻他们的税收负担就可能帮助他们扭转经营状况。因此,企业的生产经营搞好了,税源才能丰富而充裕,才能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二,企业进行纳税筹划后就不会再进行偷税、漏税、避税甚至抗税等行为了,从而保证了税收的依法缴纳,实现了应征尽征。

第三,企业税收筹划关系到企业的商誉。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一个前提就是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因此,企业税收筹划首先保证了企业依法纳税,而依法纳税则会提升企业在消费者等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间接地宣传了企业产品的质量,具有广告效应。

(二)、对国家来说,纳税筹划好处更多。

1、它有利于实现国家依法治税的目标。

第一,可以保障国家的权益。一国经济主体纳税筹划水平的高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国纳税人税收意识的强弱和税收制度的完善程度。

第二,可以保障企业的权益。依法治税不但是要保护国家的权益,而且还要保护企业的权益,即纳税人的权利(在2002年6月份新颁布《税收征收征管法》及2002年10月15日生效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中更加强调了这点),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公正的法律。企业税收筹划有利于防止各种扰乱税收秩序的事情的发生,有助于纠正税务机关的错误行为,从而可以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它有利于国家一定时期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税收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必然工具,如果企业能够遵守国家的税收政策甚至符合政策意图,那么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就能得以顺利实施,宏观调控的目的也能顺利地实现;否则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就不能得到贯彻实施,宏观调控目的也难以实现。许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订就反映了国家在一定时期宏观调控的政策意图。企业税收筹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税收优惠政策为依据进行的,它在为企业节省税款的同时,也是贯彻实施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的过程。

如果所有有必要进行税收筹划的企业都进行筹划的话,那么可以想象,国家的宏观调控目的就能顺利地实现。

3、从长远看,它有可能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虽然从近期和表面上看来,企业税收筹划使得当期入库的税收收入减少了,但是从长远看,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涵养税源的作用,最终可能有助于国家税收收入的增加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产生纳税筹划以来,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看来,仍旧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体现在人们对企业纳税筹划的理论认识深度还不够,这主要表现为没能够正确地认识它的内涵及本质。其次,在我国,企业开始纳税筹划的时间比较晚,实践经验还很不足,业务操作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甚至某些由税务中介机构提供的筹划实际上是违法行为,离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税收筹划相去甚远。最后,企业纳税筹划的方法还不够丰富,也不够系统化,不能够完全满足实践的需要,还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税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

税务工作是企业财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一个企业能否合理处理涉税事项,对企业的效益具有较大影响。企业越来越重视税务工作,有些企业已经将税务业务从会计部门单列出来,单独设立税务部门。所以,对于财会专业来说,税收知识是其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是这样,中职学校当然也是这样。税收课程应是中职学校财会专业的重要课程,同时税收课程也是中职学生学习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基础。但是,在中职税收课程教学上,却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诸如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实操重视程度不够,学不致用,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等等,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在教学内容上的思考

1、税种介绍应有主有次。税种介绍是税收课程的主体部分,从教材上看,要求教师分别介绍各税种的税制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纳税范围、纳税环节、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等等。但是,教学中如果都面面俱到,必然会内容繁琐主次不分,导致课时紧张,甚至引起学生反感。因此,要注意突出重点。通常,我们可以将所有税种分为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种三大部分,对于增值税、所得税等内容重点讲解,对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城建税、资源税、印花税等税种作适当讲解,对于契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则简单带过或让学生自学。

2、应强化纳税申报教学环节。纳税申报事实上是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我们在税收课程教学中对这一环节往往不够重视。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工作的中初级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应具备对一些具体事务的处理能力和技巧,纳税申报就是这样一种具体事务。同时,通过填制纳税申报表,可以检验学生对各税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单独开设《纳税申报实务》课程。

3、应注重财税差异对比分析。财务会计主要核算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从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它遵循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而税收主要处理因纳税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补退等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它既需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又要受税法的约束,当两者相抵触时,应按税法规定进行调整。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财税结合,既要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涉税业务,又要解决企业税款核算中的会计业务,更要注重对财税差异的对比分析和纳税调整,以帮助学生明晰概念,理清思路,巩固知识,增强解决实际业务的能力,提高将来进行涉税事项核算工作的质量。

4、注意整合纳税筹划知识。随着人们对纳税筹划的重视,有的大型企业成立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但在中小型企业,由于受到成本的限制,成立专职纳税筹划部和聘任专职税务筹划人员的可能性还不是很大。而中职学校培养的财会专业人才,绝大部分毕业后会流向中小型企业,这实际上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仅承担着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的责任,还承担着向管理者提供财务、税务等方面资讯和进行谋划的责任。因此,在税收课程教学中,应适当整合税收筹划知识,一方面,可以在讲解相关税法知识的同时,融入筹划意识,启发、吸引学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专门拿出一些课时,讲授一些比较典型的筹划技巧、案例,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二、在教学方法上的思考

1、避免传统教学之弊端。

教学采用什么方法,主要由三个方面决定:第一,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第二,是什么样的学生;第三,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

税收课程是理论性、实践性、技能性都很强的课程,如果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仅仅把学生看做知识的接受者,不去思考学生是如何学习的,不考虑学习效果,势必使教与学得不到完美的结合。在税收教学中我们对教学方法要灵活选择,所谓"教无定法,贵在有法"。如果有助于教学,若干种方法出现在同一堂课里也是常事,反对固定模式,千课一法。当然,"教学无法"、凌乱随意更要杜绝。

2、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教师讲授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抽象原理的理解和税收法律意识的培养,教师讲授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应当避免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和照本宣科。

学生讨论法。针对事先给定的主题,由学生在课后自行收集资料,利用课堂时间讨论。这种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信息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等,这样的方式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案例教学法:在讲授完理论部分后,结合所讲内容,可以采用留思考题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讲评,由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税收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还可以将教学方式由单向转变为双向,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案例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的是,我们不仅可以实施分税种的单独案例教学,而且还可以实施各税种结合的综合性案例教学,从而建立一个较完整的税收案例教学体系。

实务教学法:实务教学比案例教学仿真度更强,主要在模拟实验室展开。目前,中职学校大都有专门的会计模拟实训,但却没有专门针对税收方面的模拟实训。作为税收课程教学的延伸,建议结合会计模拟实训,强化税收实务教学比如建设模拟报税厅等等,提高学生处理实际涉税事务的能力。

邀请税收专业人士讲学:由从事税收工作的专业人士为学生做讲座,可以拉近学生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注重跟会计、税收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把税收理论教学和税收实务结合起来。

三、在教材建设上的思考

目前市场上关于税收、税法、纳税实务的教材很多,但大多数教材偏重于税收法规知识的陈述,针对中职教学且真正实用性强的并不多,又忽略与其它交叉学科的比较和结合,特别是和《财务会计》课程的交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混淆概念,对知识的界定处于模糊状态。另外教材建设的速度远不及会计税收法规的变革来得快,教材内容因此严重滞后。

针对这种情况,在教材选用上应尽量选择最新版本,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关心新政策、新法规的出台,及时更新知识,将最前沿的税收讯息传递给学生。

而最重要是,我们应组织教师,创造条件及时对税收教材进行整编,建立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体系,重点结合财务会计教学,融入必要的纳税申报等实操性内容和练习,增强教材对学生的指导性,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从而有效服务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校本教材的整编和使用也就具有了非常的现实意义。

还有,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我们必须还清醒地认识到,知识的更新是无止尽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及时、准确地传授新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报刊等一切手段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未来的财会工作者,将来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工作中不被淘汰,使自己始终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税收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我们只有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运用及教材建设等方面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足够重视,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胜任未来财会工作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丁蔚.高职税收实践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3): 74-75.

[2]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70.

[3]杨则文.高职会计专业税收课程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会计之友, 2009(3): 84-85.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税法;教学方法;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214-02

《税法》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也处于发展、完善过程之中,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税制改革,税法的变化和企业对税务工作的重视都对税法课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税法课程本身讲的是法律制度,但与法学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更多注重税法的理论分析,一般不太涉及很具体的业务不同,财经类专业税法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将知识点众多、内容烦琐的税法条文应用到千变万化的经济活动中去,学习在复杂的账目中计算出应纳税额,并能够了解和掌握税收申报等方面的知识。为此,必须结合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目标,基于《税法》课程艰涩难讲、内容繁多、课时紧张的教学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做好课程教学。

一、《税法》课程的特点

1.税收相关制度法规处于不断完善过程中

税法作为国家制定用以调整税收分配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范,具有法学的本质特征,是逻辑严密、系统性强、语言简明严谨、内容抽象晦涩的博大体系。而我国目前所采取的渐进式税制改革策略,又使得每年都有大量的税收文件实施与修改,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税法的变动比会计变动还快,跟固定资产修理差不多,甚而有“10年更新,5年改造,3年大修理,1年小维修”的说法,国家税务总局每月新颁布的各类税收法规或修订基本都有30多条,这些调整并不限于个别小税种的局部调整,主要税种的相关管理规定也在不断地修改完善过程之中。如作为2013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营改增扩大试点,国家税务总局与财政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并适当扩大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将广播影视作品的制作、播映、发行等纳入试点;12月了《关于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为促进科技进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2013年国家税务总局会同财政部针对企业从事研究开发活动发生的费用支出情况,制定了新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在已有政策基础上增加了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的5个范围。这些税收制度法规的重大变化,必然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调整。同时,税法内容的频繁变化,也导致现有的各类教材相对滞后,给教学带来较多困难。

2.税法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紧密关联

尽管从表面看,《税法》课程主要讲述有关税收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似乎讲解这门课程只要懂得税收的规章制度即可。但是作为社会性、专业性强的经济类法规,学习《税法》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法学知识,而且由于税收作为分配手段,涉及并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还需要教师和学生具备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各项涉税事务与经营管理活动、企业会计信息等密切相关:企业具体经营管理活动决定着企业应缴纳的税类,企业会计信息奠定了计算应纳税款的基础。因而,要想将《税法》课程讲深、讲透,并让学生能够理解吸收,需要学生具有法学、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的学习经历,特别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能够深刻领悟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只有把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于《税法》教学与学习之中,才能讲好与学好这门课程。

3.课程教学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前,我国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结构正经历着大规模调整,表现为由一元化的精英教育迈向多元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因而,本科教育需要更多考虑实现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尽力缩短学校教育和实际工作之间的距离。毕竟对于毕业生就业市场而言,无论是财政、税务等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类企事业单位以及事务所等中介组织,更多需要的是熟悉税收业务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对《税法》教学内容的安排,包括案例分析的选择,都要强调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由于财经专业学生的实习企业或初次就业单位一般为小型企业,而在小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涉税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比会计核算更为重要,会计核算基本以按时、准确纳税为主要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视为税务会计,这就要求财经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具备过硬的税法知识和操作能力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即不仅能够正确计算各种应纳税额,还能独立处理税务申报全过程的各项事务。

二、税法课程的教学现状

近年来,在各种层次的财经类考试中,税法往往是单独考核科目或主要内容,因而在财经类专业教学中,《税法》课程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各个院校的重视和关注,显著改进了课程的教学手段、实训方法、测试方式、教材建设等方方面面,为提升《税法》教学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由于一些问题的存在与制约,却使《税法》课程教学效果普遍不佳。

1.对税收法律法规搜集整理能力的培养亟待增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一般以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由于税收相关制度法规近年来始终处于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之中,使现有《税法》教材不可能与实际税收法律法规完全接轨,而且无论多新的教材也不可能与实际的税收法律法规完全同步;退而论之,即使教材能够与税收法规完全同步,也无法满足学生毕业后在税法常变常新的情况下处理相关涉税业务的需要。因而,“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课程教学培养的不应是学生死记硬背法规条文的能力,而是要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相关基本法理的理解能力,以及跟踪、搜集、梳理不断变化的税收法律法规的能力,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丰富的方式满足工作中正确处理涉税事务的需求。

2.对纳税业务资料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亟待增强

在现有教学模式中,为了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领会相关涉税业务的处理,一般采用简化处理的方法,以抽丝剥茧的方式,直接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税法相关规定,对明白无误提出的特定事项进行税务处理,而缺乏对企业经营各个环节涉税事务的整体介绍,以及相关会计信息处理的训练。但是实际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了解企业经营涉及的税收相关事务,最为复杂的是对原始经营管理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做好这两项工作,明白企业经营活动要交什么税,并准确计算每类税收的应缴税额、清缴时间、纳税地点等,是合格财会人员的应有职责。也就是说,能够独立理解并整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资料,发现税法规定的应税项目并进行正确的税务处理,是对合格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学生往往在面对一大堆原始凭证时却理不出头绪,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纳税业务资料分析处理能力的培养亟待增强。

3.对涉税事务实际办理能力的培养亟待增强

税收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税收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工作处理技能的重要环节。然而,《税法》课程教学的现实状况却是,很少有院校会配备税收方面的专门实验(训)设施,而且大部分院校教学师资也缺乏实务教学能力和经验,可以说鲜有教师具有税收实务从业经历,课程教学不得不“重理论、轻实践”。因为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机会和环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特别是一般教学对税收程序法关注较少,对于增值税发票网上认证、办理税务登记、办理税种的认定、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申请、办理减免税申请、税务文书签收、税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提起等纳税申报的具体业务很少涉及,对学生办税能力、专业沟通能力的培养严重欠缺,而这些能力又都是从事实务工作所不可或缺的。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教学状况,直接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弱等诸多问题。

4.对税收筹划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亟待增强

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税法》课堂教学中一般只对纳税筹划等进行浅尝辄止的讲解,而且讲授也通常以理论为主,可能时才辅之以高度简化的所谓案例,即在先学习某税种的税法规定及税额计算之后,接着学习该税种的筹划技术,缺乏综合型、接近实务环境的训练。而作为企业亟须的应用技能,合理的纳税筹划不仅能帮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税收负担,也能顺应税收政策的调整方向促进国家经济转型目标的实现;其作为一项实践性、操作性要求都很高的业务,既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的相关税法知识,也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全面深入地对具体实际业务进行分析、比较,否则纳税筹划就无从谈起。因此,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单纯就所涉及的税法知识谈纳税筹划,对于纳税筹划能力的培养基本上可以说是无意义的。

三、《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现行《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亟待改进的诸多方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体会与思考,笔者认为《税法》课程教学改革应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精心设计,创新启发式教学

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向笔者反应要求“少讲理论知识,多讲应用型知识”,这表达了在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教模式下,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应用型知识的偏好,即学生在主观上存在着“轻理论,重应用”的趋向。但作为系统性的课程和学科来说,理论知识是教学内容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在税收相关制度法规处于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从理论上厘清各税种相关规定背后的立法思路,对于提高学生税收法律法规搜集整理能力,应对日后税收法规常变常新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就要尝试新的理论知识讲解方式,让学生不产生厌倦感。实践证明启发式教学通过把抽象的税法条文转化为具体的事物,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式,便于学生对税法的理解、把握和应用,有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为此,一是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考虑未来工作中有关知识利用度,根据学以致用原则,可以选择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利用频繁的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等税种作为教学重点,或与时事结合,将当年税制改革重点融入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关注税制变化;二是科学进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授课时简明扼要、提纲挈领,通过理清脉络、解析难点讲解主要知识点,通过启发思考、提供参考资料等方式将其余大部分内容交由学生自行学习、理解和总结。比如在确定增值税的销售额时,规定纳税人采取以旧换新方式销售货物的,应按新货物的同期销售价格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物的收购价额;授课时需要讲解清楚之所以这样规定,既是因为销售货物与收购货物是两个不同的业务活动,销售额与收购额不能相互抵减,也是为了严格增值税的计算征收,防止出现销售额不实、减少纳税的现象。

2.引入案例,丰富讲解教学

目前,案例教学法已在高校管理学科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在许多高校案例教学更是形成了规范化模式。《税法》课程因其极强的技术性、实践性特征,通过将授课方式由传统的单纯讲解式转变为讲解式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改进教学效果。例如从法系上讲,我国的法律体系属于大陆法系(也称成文法系),各项法律以成文法为主要形式,法律结构比较完整,内容比较严谨,条款比较原则,在进行税法讲授时,对于具体条文可先以讲解方式从立法精神说起,讲解税法的内在规定性和应用问题;然后,引入案例教学的方式,通过适当的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以感性的方式理解税法条文和应用税法条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现有的经验看,单问题案例对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是无益的。因而,案例的选用应尽量避免简单化、公式化,需要尽可能基于实践中企业经常遇到的、税务机关检查时常发现的问题,设计、筛选代表性案例进行教学,通过讲解具有实践基础的具体税收事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分析、思考应纳税额计算,纳税时间、地点确定,税收筹划等问题,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无缝衔接,以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多措并举,加强实践教学

针对《税法》课程对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构成整个教学体系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为提高《税法》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一是可以尝试情境教学,让学生置身于税收工作的典型环境中以感性经验促进理论学习,即由教师为学生设计与税收相关的开业登记、发票领购、防伪认证、申报纳税等具体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切身体会整个税收征管流程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并通过不断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实践,使学生一方面从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转变为主动吸收者,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高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二是加强模拟实训教学,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即根据目前各院校的会计学专业都基本设有会计综合模拟实验(训)室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其中设立税收模拟实验,如让学生按照税款缴纳的流程模拟纳税人进行具体税种的纳税申报,按照办税人员实行岗位轮换等,通过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热情;三是鼓励税法教师到企业实践,把各种最新信息传授给学生,即建立相应机制引导、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实习,增强对涉税实务的感性认识,了解企业真实的纳税流程及其最新变化,熟悉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应对之道,促进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映春.税法的实践性教学分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2).

[2]李丽昕.《税法》课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的结合问题[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石泓,费琳,林艳,王虹.大学本科税法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优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23).

[4]王秀敏.会计学本科专业税法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研究[J].企业导报,2011(2).

纳税筹划课程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税收筹划;避税

我国税收筹划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近几年税收筹划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理论界的探讨如雨后春笋般涌起,并相应在税收实践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但在这一可喜局面的背后,税收筹划也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

一、目前我国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1.在税收筹划涵义认识上的误区。在我国,许多人不了解税收筹划(taxplanning),一提起税收筹划就联想到偷税(taxfrand),甚至一些人以税收筹划为名,行偷税之实。而实际上,税收筹划与偷税有着本质的区别,偷税是违法行为,与税收筹划的合法前提相悖。还有一些人提到税收筹划想到的就是避税(taxavoidance),即纳税人运用各种手段,想方设法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以达到直接减轻自身税收负担的目的。就连有的税务界权威人士也是这样认为的。其实,税收筹划既有别于税务当局所严厉打击的企业偷税行为,又由于它所具有的合理性,也有别于我们日常广泛接触的企业避税行为。对于企业的避税行为,税务当局相应开展了反避税活动,试图通过税法的修正和完善来堵塞漏洞。在目前的理论探讨和企业涉税实践中,存在着广泛地混用税收筹划和避税概念,从而使得企业的许多避税策划被堂而皇之地披上税收筹划的外衣。

2.漠视税收筹划风险。从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税务服务机构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方法,本身也是有风险的。

首先,税收筹划具有主观性。纳税人选择什么样的税收筹划方案,又如何实施,这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主观判断,包括对税收政策的认识与判断,对税收筹划条件的认识与判断等等。主观性判断的正确与错误就必然导致税收筹划方案的选择与实施的成功与失败,失败的税收筹划对于纳税人来说就意味着风险。

其次,税收筹划存在着征纳双方的认定差异。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行政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税务行政执法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因为我国税法对具体的税收事项常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税务机关拥有“自由裁量权”。再加上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客观上为税收政策执行偏差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即使是合法的税收筹划行为,结果也可能因税务行政执法偏差而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从而使方案成为一纸空文?鸦或者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

最后,纳税人在纳税筹划中忽视反避税措施。由于纳税筹划是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一种减税行为,国家只能通过立法采取反避税措施来完善和调整原税收法规或增加反避税条款。而有的纳税人只注意税收的优惠条件或税收法规的缺陷,却忽视了反避税措施,结果造成纳税筹划的失败。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第十条规定,“纳税人与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和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这一条款就是对关联企业通过转移成本或收入减少税款的反避税措施,纳税人如忽视这一条,被税务机关发现予以调整,不仅不能减少税款,还会被税务机关处以罚款。

3.缺乏税收筹划专业人才。税收筹划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税收筹划实质上是一种高层次、高智力型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事先的规划和安排,经济活动一旦发生后,就无法事后补救。因此,税收筹划人员应当是高智能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税收、会计、财务等专业知识,并全面了解、熟悉企业整个筹资、经营、投资活动。筹划人员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仅要精通税法,随时掌握税收政策变化情况,而且要非常熟悉企业业务情况及其流程,从而预测出不同的纳税方案,进行比较、优化选择,进而作出最有利的决策。但目前大多数企业缺乏从事这类业务的专业人才。从机构来看也是如此,税务人员偏老、偏杂,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偏低,加上可以阅读、学习、操作的指导资料较少,真正能搞税收筹划的“一专多能”人才凤毛麟角。

4.税收筹划的需求性制约阻碍了税收筹划的发展。在税收筹划开展较为成熟的国家里,一般征管方法较科学、征管手段较先进、处罚力度也较大。如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偷逃税行为普遍实行重罚。因此,许多纳税人因惧怕违法受罚但又不愿放弃正当的税收利益,而纷纷求助于税务专家或委托税务咨询机构,因此,外国企业对税收筹划的市场需求较大。目前我国税收法律不健全,征管水平低,违法处罚力度不足,给纳税人偷、逃税等行为留下了可资利用的空间。因为在这种纳税环境下,纳税人偷逃税所可能引发的风险相对所获得的收益来看是小的,成本收益分析结果往往造成偷逃税行为的产生。其次,由于征管意识、技术和人员素质等各方面的因素造成我国税收征管水平低,部分基层税务人员素质不高,查账能力不强,对税收筹划与偷逃税、避税的识别能力低下,不能及时发现纳税人的偷逃税行为。加之执法不严,政策缺乏刚性,人为因素的随意性过强。比如在一些地方税务机关擅自改变税款的征收方法,扩大核定征收的范围,本应采用查账征收的固定业户却采取了定税、包税的办法,抵销了企业精心进行筹划得到的税收利益。税收征管法有的成为摆设,影响了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使得某些纳税人感到没有外在压力,因而缺乏寻找税务咨询机构的内在动力,只知道与税务干部搞好关系,而不重视税收筹划,也使得税务咨询机构丧失了一部分市场,造成市场需求的缺乏。

二、发展税收筹划的几点建议

1.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使税收筹划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税收筹划又称为纳税筹划、税收策划。“它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前提下自行或通过税务专家的帮助,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经济业务的涉税事项进行设计和运筹的过程”,即税收筹划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减轻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经济行为。正确理解税收筹划的涵义必须将它与“节税”和“避税”区别开来。“避税”与“税收筹划”相比较,主要的区别是:前者虽然不违法,但属于钻税法的空子,有悖于国家的税收政策导向;后者是完全合法的,甚至是税收政策予以引导和鼓励的。而且对这两种行为执法部门对待他们的态度也是不同的。一方面,防范避税关系到维护国家税收利益,以及法律漏洞的堵塞和税制的完善;另一方面,利用好“税收筹划”这个重要的利益驱动器,则是政府运用税收杠杆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筹划就是节税”这种认识不仅存在于普通的纳税人中,而且在理论界也广为流传。从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一些税收筹划书籍中不难看出,绝大多数从事税收筹划研究的专家在给税收筹划下定义时,都把税收负担最低化即节税作为税收筹划的目的。实际上,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范畴,财务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的价值或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而税收负担最低化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可以实现上述目标。因此,税收筹划必须以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节税并不是真正的目的。相反,在特殊情况下,税收筹划还得选择税负较高甚至最高的纳税方案。就节税而论节税,背离税务筹划的根本目标。税收筹划内涵的准确把握还应力求使税收筹划方案与税收政策导向相一致。税收筹划应当合法,这是税收筹划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也是衡量税收筹划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因此,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学法、懂法和守法,准确理解和全面把握税收法律的内涵,时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务必使税收筹划方案不违法并符合税收政策的导向性,使企业在享受有关税收优惠的同时,也顺应了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意图。

2.合理规避税收筹划风险

首先,研究掌握税法规定和充分领会立法精神,准确把握税收政策内涵。税收筹划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所以纳税人必须及时地学习税收法律和税收政策,并全面了解与投资、经营、筹资活动相关的税收法规,使税收筹划在合法条件下进行。为了能够及时调节经济,体现国家产业政策,税收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税收筹划从一个角度讲,就是利用税收政策与经济实际适应度的不断变化,寻求纳税人在税收上的利益增长点,从而取得利益最大化的。因此,税收筹划就是要不断研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时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趋势。事实上,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的规定是规避税收筹划风险的关键。

其次,充分了解当地税务征管的特点和具体要求,使税收筹划能得到当地税务机关认可。进行税收筹划,由于许多活动都是在法律的边界运作,税收筹划人员很难准确把握其确切的界限,有些问题在概念的界定上本来就很模糊,况且我国国情比较复杂。因此,我国的税收立法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对税收执法部门也赋予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就要求税收筹划者在正确理解税收政策的规定性、巧妙运用会计技术的同时,随时关注当地税务机关的税务管理的特点和具体方法,事实上,如果不能适应主管税务机关的管理特点,或者税收筹划方案不能得到当地主管税务部门的认可,就难以规避风险。

最后,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提高税收筹划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税收、会计、财务、企业管理、经营管理等多方面,其专业性相当强,需要专业技能较高的专家来操作。因此,对于那些综合性的、与企业全局关系较大的税收筹划业务,最好还是聘请税收筹划专业人士如注册税务师来进行,从而进一步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

3.加快税收筹划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我国的税收筹划人才队伍尚未形成专业化,目前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主要来源于三个途轻:一是委托税务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来进行?鸦二是聘用某些筹划人员来进行?鸦三是由单位的财会等相关人员来进行。众所周知,税收筹划是一门综合性较强、技术性要求较高的智力行为,也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活动。相比一般的企业管理活动,税收筹划对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税种的多样性、企业的差别性和要求的特殊性、客观环境的动态性和外部条件的制约性,都要求税收筹划人员有精湛的专业技能、灵活的应变能力。客观地讲,这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我们目前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一方面,在高校开设税收筹划专业,或在税收、财会类专业开设税收筹划课程,尽快满足高层次的税收筹划的要求;另一方面,对在职的会计人员、筹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强对筹划人员业务考评,例如,要求达到一定量的后续教育学时等等。同时,组织国内的权威筹划专家编写一套部级规划教材,为近几年的理论探讨作一科学和系统地总结,也为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4.注重税收筹划方案的综合性,使之符合财务管理目标。从根本上讲,税收筹划属于企业财务管理的范畴。它的目标是由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所决定的。税收筹划必须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进行综合策划,将其纳入企业的整体投资和经营战略,不能局限于个别税种,也不能仅仅着眼于节税。也就是说,税收筹划首先应着眼于整体税负的降低,而不仅仅是个别税种税负的减少。这是由于各税种的税基相互关联,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某种个税税基的缩减可能会致使其他税种税基扩张。因而税收筹划既要考虑某一税种的节税利益,也要考虑多税种之间的利益抵消因素。其次,税收利益虽然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利益,但不是企业的全部经济利益,项目投资税收的减少并不等于纳税人整体利益的增加。如果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最优的方案应是整体利益最大的方案,而非税负最轻的方案。即便是某种税收筹划方案能使纳税人的整体税负最轻,但并非纳税人的整体利益最大,该方案也应弃之不用。例如,某个体户依法要缴纳相应的流转税和所得税,如果向他提供一份税收筹划方案,可以让他免缴全部税款,前提是要他把经营业绩控制在起征点以下。这项税收筹划方案一定会遭到拒绝。因为该方案的实施,虽然能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降为零,但其经营规模和收益水平也受到了最大的限制,显然是不可取的。因此,纳税人或机构开展税收筹划应综合考虑,全面权衡,不能为筹划而筹划。

5.完善税法,堵塞漏洞,促进税收筹划的发展。加快税制改革,不断完善税法,同时严格执法强化征管与稽查,使税收宣传教育与惩处并重,从而加深纳税人对依法纳税的认识,增强纳税人进行税收筹划的积极性。一方面,立法机关应加强税收立法。针对我国税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快税收基本法的制定和颁布。尽可能提高税收立法级次,修改税法中不公平、不完善的地方。如对税收筹划行为的介定上,纳税人与税务机关出现了分歧,企业认为是“节税”筹划,而税务机关则认定为避税,甚至是偷税,各说各的理,容易发生税务行政复议和诉讼。而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因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致使最后的判决、裁决难以使双方信服。因此,必须对已经发现的有关税法的模糊或不明确之处进行修订,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避免因对税法的随意理解而使税收筹划偏离税法制定的初衷,给税务部门、税务机构、企业提供一个判断是否属于正确筹划的标准,以积极引导企业和税务机构的筹划行为,减少国家税款的非正常损失。另一方面,应从责任追究上加强规范。国家应通过法律责任的追究加强对税务中介机构行为的约束。企业通过税务机构进行的税收筹划若发生了严重的违法行为,除企业受到严厉惩处外,税务机构受影响的不应仅仅是信誉,更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这样才能增强其依法筹划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尽可能为企业提供合理、合法的税收筹划。再者,严格执法,强化税收征管与稽查,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执法部门应采取严管重罚的措施,使偷逃税款的风险加大,成本提高。纳税人自然会选择依法筹划,从而促进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最后,税务机关要依法治税。各级税务部门应严格按税法规定依法办事、依率计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充分体现税法的严肃性和强制性,从而增加纳税人对税收筹划的需求,推动税收筹划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春林.纳税筹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盖地.税务筹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国家税务总局注册税务师管理中心.税务实务[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4.

[4]司言武.对税收筹划的几点冷思考[J].商业经济,2005,(1).

上一篇:英语精读课程总结范文 下一篇:人工智能课程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