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读书笔记范文

时间:2023-03-14 21:20:54

呐喊读书笔记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1篇

一、要写好读书笔记,就要让学生明确笔记对阅读的作用。读书笔记的内容很广.可以记下所读书籍的主要章节、主题思想、写作特色等,可以记下书中的精美词句、精彩段落等,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心得,还可以提出疑问,与作者商榷。书读过后,随时记下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可以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可以与他人交流读书的收获,还可以在以后随时查阅当初读书的情况。如果写作时要引用到所读书籍中的相关内容,还可以从读书笔记中随手拈来。可以说,读书笔记是阅读的痕迹,是阅读的反馈,是阅读的库存,也是阅读勤奋的表现。正常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的好习惯.而且可以积累知识,提高写作的能力。反之,一味地阅读,不做读书笔记,其效果旨定不佳。

笔者曾经相遇过一些爱读书,又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这些学生阅读面很广,古今中外名著当然不会放过,就是一些杂书(黄色的当然除外),他们也喜欢翻翻。他们都随手带个本子,碰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就随时记下来。他们在谈到写读书笔记好处的时候,都说写读书笔记和不写读书笔记其效果大不相同。过去形容一个人记忆力很强的时候,常用“过目不忘”这个词语。其实,真正的“不忘”不在“过目”上,而在笔记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强调的写好读书笔记。可以帮助记忆、巩固记忆。所以那些勤读书,又勤写读书笔记的学生读书的收获总比别人大。这就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写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二、要写好读书笔记,就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写读书笔记贵在认真,贵在坚持.最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当然,良好习惯不是一下子养成的,它有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的渐进过程。一开始,可以作些硬性规定.写什么,怎样写,提出具体的要求,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发现空缺,及时补上。这对学习自觉的学生来说,不存在什么问题。对学习不自觉的学生,就要多一些耐心.多花一些功夫,进行个别辅导,或者让他们跟那些学习自觉的学生结成对子,一帮一,共同提高。这样坚持下来,大家都上了路子,都掌握了要领,接下来就是持之以恒.坚持写下去,把写读书笔记变成大家自觉的行懂,变成习惯。每读一篇文章、一本书,不要别人督促,就自觉地、及时地写好读书笔记。有了良好的习惯,就会提高阅读的质量,并且终生受用。

在这方面许多名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恐怕都听说过读书喜欢在所读文章的字里行间做读啦笔记,有时心血来潮,写的读书笔记竟比原文内容还要多,这样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不需要用专门的笔记本子,省去了许多麻烦。而且这样的笔记随时可以与所读内容对照,随时可以唤起记忆,也随时可以增删修改。这样的笔记,还可以帮助后来的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同时对后来的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学会了边读边写,从而养成良好的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鲁迅写读书笔记不拘一格,他有时专门写读书笔记,有时结合日记写,有时则利用书信谈读书心得。这样的读书笔记清新自然,没有刻意的痕迹。我们应该向名人学习。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三、要写好读书笔记,就要让学生具备多种能力。写读书笔记不是记流水账,不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不是《祆写什么这次还写什么,它要有条理,要有重点,要有深度,要有新意。因此,要写好它,就必须具备多种能力。

首先要有善于思考分析的能力。阅读了书籍之后。总有自己的感悟和认识,这些感悟和认识,来自于对阅读内容的思考分析。因此,只有具备了思考分析的能力,读书笔记才有来龙去脉,才与所读内容合拍。

其次要有善于综合提取的能力。写读书笔记,需要整体理解所读内容,以防止顾此失彼、以偏概全。要整体理解,就要善于综合,善于提取。综合是从面上去把握所读内容,提取则是从点上去理解阅读要点。这样,综合提取,点面结合,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阅读的收获,也就提高了阅读的质量,所写的读书笔记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读者的语文水平。

再次要有深入感受和准确表述的能力。说深入感受,就是指对阅读的内容的理解,不停留在表面,而是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层层深入、抓住要领、用心感受;说准确表述,、就是指对自己感悟到的独到的东西,能把握分寸,实事求是,不夸大其词,也不吹毛求疵。

四、要写好读书笔记,就耍正常开展一些辅的活动。阅读需要热情,写读书笔记同样需要热情。正常开展一些辅的活动,就是为了保护读写的热情,使读写向纵深发展。辅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把大家写的读书笔记拿出来展览、评比,定期进行读书心得演讲.让写读书笔记的佼佼者谈经验,谈体会,师生互动,交流阅读的情况,畅谈写读书笔记的苦和乐,还可以办小报、上网。总之,只要对写读书笔记有推动作用的有益的活动,都可以开展起来。有了这些活动,写读书笔记就不会是死水一潭,它会自始至终处于一种动态之中,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热烈的气氛,学生写读书笔记的积极性就不会减弱。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学生阅读了一些书籍,开始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很认真,也很正常,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就松懈了。就草率了,写写停停,甚至干脆就不写了。这种只有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是一部分学生缺乏毅力、缺乏自制力的具体表现。针对这种情况,如果能够开展一些活动,促进同学们把读书笔记当做一项硬任务来完成,就有可能避免那种不正常现象。这同赛跑一样,运动员起跑后,如果有啦啦队呐喊助威,有播音员鼓励加油,就会越跑越快,最后胜利到达终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没有积累就学不好语文”,“提倡‘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正本的书’。”写读书笔记:也正是为了积累语文知识,为了把书读好,为了成为一个会读书的人。要学好语文,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积累。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没有一定的积累,要学好语文是不可能的。而课外阅读,就是一种积累。写读书笔记同样是一种积累。所以,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好好引导、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坚持写好读书笔记,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经验使我们深信,一个年幼的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为的是走出校门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受过教育的人,而他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成为一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和勤奋的学生,就是他要善于思考,他的生活和思想要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开他在课堂上所学的那些东西――这种独立性是相对而言的,事实上,只有开展与课堂上所学的东西没有直接联系的丰富的思维活动,才能为在课堂上的顺利学习打好基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段话,可以说是对写读书笔记的精辟的分析和全面的总结。学生需要大量阅读、广泛阅读,没有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很难得到提高。而写读书笔记就是为了不断增加阅读的数量,为了不断强化阅读的质量。作为语文教师,绝不能只关注课内,而忽视课外。因为抓好学生读书笔记的写作,不仅仅是为了推动阅读活动的开展,也不仅仅是为了帮助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写作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让自己的教育对象“成为一个好奇的、爱钻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受过教育的人”。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2篇

活动目的

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

二、 以阅读促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三、 以阅读陶冶学生思想情操。

活动规则

你可在“同龄人推荐”栏目中任选一本(当然也可以是多本,还可以是你自己另外挑选喜欢的一部书),作为你这个暑假的重点精读图书,然后从主要内容介绍、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作品的评价和读书感想等几个方面(可只写一个方面)入手,写一篇暑假读书笔记,寄至本刊编辑部,让大家一起分享。对于优秀读书笔记,我刊将优先发表并对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寄发稿费。

读书方法引导

在你读书之前让我们告诉你一些好的读书方法: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书中精神,勾画精彩字词句段,背诵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准备一本读书笔记,随时记下你的点滴感受,每周写下你的读书心得;学习使用工具书阅读;制作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读书卡片等。

同龄人推荐――最受中学生欢迎的十本图书

1. 韩寒的《三重门》

学生推荐理由:写出了我们真实的校园生活,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表达了我们想表达却不敢表达的反抗。

2. 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学生推荐理由:感情真挚,语言绝妙,行动新潮,酷毙了。

3. 陆幼青的《生命的留言》

学生推荐理由:直面死亡,升华死亡,超越死亡。陆幼青乃真猛士也。

4. 杜卫华、张欣武的《哈佛女孩刘亦婷》

学生推荐理由:刘亦婷的成功指亮了我的前程,我永远都是有希望的。

5. 曹雪芹的《红楼梦》

学生推荐理由:是中国文学在世界舞台上能拿得出手的为数不多的几本书中最优秀的那一本。

6.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学生推荐理由:书中体现出的一种奋斗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7. 刘墉的《萤窗小语》

学生推荐理由:充满哲理。

8. 余杰的《铁屋中的呐喊》

学生推荐理由:不人云亦云,有个性,有血性,像匕首。

9. 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

学生推荐理由:年轻的颓废终究是凄美的颓废,这里有一个真实的青春。

10. 余华的《活着》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3篇

首先教会学生感悟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丰富多彩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们,最熟悉的生活莫过于农村生活,农村的孩子经常接触的是大自然,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如:鸟语花香、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炊烟袅袅、树木葱绿、田野广阔、果园飘香、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放风筝、割稻谷、插秧施肥、上山砍柴、喂猪放牛……这不都一一烙着农村的印记吗?河畔田间的花草,季节里的春夏秋冬,自然里的风花雪月,只要你们留心观察这些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思考其中所蕴含着的深刻意义,自然而然就会为写作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借景言情,引导学生珍惜生活。以写景文章为例,学生要精选自然之景。虽然放眼望去,处处均有风景,但并不是所有的景物都能让我们有话可说,要力争让笔下之景有与众不同之处。在这类文章里,修辞尤为重要,如比喻会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拟人会将景物渲染得情感动人,巧妙地引入诗词典故、神话传说,更会给文章注入深厚底蕴。

其次要引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借鉴写作经验。有了丰富的生活材料,同学们还必须建立材料库。材料库充实,下笔写文章才会如有源之水,否则,搜肠括肚,也难写出好文章。怎样才能使材料库充实起来呢?教师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写作经验,这是很好的方法。

中学生的生活没有“丰富曲折”的经历,生活十分单调枯燥,很难碰上惊心动魄的事情,很难遇到觉得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很难产生独到的思想观点。那么大量阅读书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营养,便成为了丰富人生阅历和思想感情的最为有效的途径。

教育专家严凌君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是啊,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赏李白、杜甫,读屈原、陆游,走进“红楼”,探访“聊斋”,和鲁迅一同“呐喊”“彷徨”,与茅盾一起苦熬“子夜”……一是在阅读中触感。阅读不仅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情感的沟通。我们应该挖掘自我内心深处的感触。二是在阅读中借助语言。诗词典故或名言警句,就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在写作时适当使用,能收到画龙点睛、文采飞扬之效。

读书是吸收和积累,要想写得好,必须读得有效。有些同学在读书的时候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这样读书的效果不好。读书应该要聚精会神,多思考,多咀嚼,才能取得“望表知里”的效果。读,要有一种深入探究的精神,对文章的词句篇章、来龙去脉不弄懂不罢休;读,不能书是书,我是我,而应该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想象,让字面上的景、物、人活起来、动起来,深入理解语言情境的奥妙;读,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拨动自己的心弦,激起共鸣,把握文中感情的脉搏,使文章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深入理解作者炼字炼句、构思组材的用心。

最后要求学生勤练笔。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关键在于“破”,在于学生读懂读透,才能从中受益。另外,同学们读书不能局限于课堂,更要注意得益于课外。如果说,课内的读是“点”,那么课外的广泛阅读才能构成一定的知识面。同学们要自觉地把阅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要经常阅读文艺作品、科技读物,对报章杂志上的时文进行评价等,跟同学们经常交流读书心得。这里要提出的一点是同学们要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读书笔记有许多方法,如摘抄重要的句子段落,圈点勾画美好的词语,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对文章进行分析后列出它的结构、提纲等。写读书笔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促使自己读得认真,想得深入;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留下一些重要资料,以备以后使用;可以进行练笔,提高叙述和说明的技巧等。写读书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写作,对提高作文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有了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同学们应该要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触动、感悟好好地记录下来,这里要切记的一点是同学们在获得写作素材和灵感的时候,应该马上记录下来,要不然就时过境迁了,再来写就没有当时的感受,甚至写不出来。

写文章要一气呵成,而不能想一句写一句,东拉西扯,硬拼成文。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作时首先要构思好,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用什么材料表达,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模式等,这样再来写文章,才能胸有成竹,下笔千言,才不会离题万里。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4篇

所谓“自主学习流水线”,就是通过建立并不断滚动“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评赏”三个学习环节,来有效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流程。一方面,它强调学生习练的“自主性”,旨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另一方面,它又强调这一个学习流程的“整体性”,旨在形成一个流畅而完整的“学习流水线”,并通过这个“流水线”内部环节的不断循环,来加大语言习练的强度,提高学生读写的能力。

以下是笔者对“自主学习流水线”的研究和实践。

一、“自主阅读”是“自主学习流水线”运转的基础

1.“自主阅读”的两个阶段

在笔者开设的阅读课里,“自主阅读”主要分“自由性阅读”和“专题性阅读”两个阶段。

在前期的“自由性阅读”中,笔者不推荐书目,让学生比较自由地选择课外文本,然后将其带到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师提供这一种自由的模式,目的是先让学生选择自己爱看的文章,以增加他们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当然,对于一些庸俗的读物,教师要明令禁止。

“自由性阅读”主要是针对高一上半学年的学生,阅读内容可以以杂志(如《读者》等)为主。

“自主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是“专题性阅读”,主要针对高一下半学年至高三上半学年的学生。在这个阶段,教师要推荐文史哲类的经典书目,让学生自由选择,加以阅读。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和爱好列出阅读书目以做调整和补充,这也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

2.“专题性阅读”的推荐书目

以下是笔者向学生推荐的部分书目。

高一下:林语堂《坡传》、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泰戈尔《飞鸟集》、鲁迅《朝花夕拾》、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沈从文《边城》、钱钟书《围城》、巴金《家》、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周国平《妞妞》等。

高二:鲁迅《呐喊》《彷徨》、罗贯中《三国演义》、周国平《周国平散文》、张晓风《张晓风散文》、曹禺《雷雨》、余华《活着》、路遥《平凡的世界》、傅雷《傅雷家书》、罗曼・罗兰《巨人三传》、房龙《宽容》等。

高三上: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奥赛罗》、坡《东坡志林》、庄子《庄子》、曹雪芹《红楼梦》、王开岭《精神自治》、张远山《告别五千年》、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等。

比较厚的书,如《红楼梦》,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一至两个月左右的阅读,读书笔记可以分章节来完成。

3.文本的准备

要阅读,就要有阅读的文本。笔者是通过如下做法来准备文本的。

在“自由性阅读”阶段,提前让学生准备好杂志或书籍。杂志由学生自己购买,也可以提前到阅览室借阅或是在两个班级之间交换阅读。

在“专题性阅读”阶段,笔者采取以下策略:

①在高一下半学年,笔者让学生自己去图书馆借阅推荐的书籍或者自己去书店购买,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己去解决。

②从高二开始,文理科分班后班级已经固定下来,笔者便要求学生购买高二、高三的推荐书籍,数目至少在一本以上。笔者规定,学生买的这一本书要在班级里借阅流通,所有权归购买的学生,阅读权归班级每个同学,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临时的班级图书馆。

“自主阅读”是“自主学习流水线”最为基础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好阅读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要积极推动“自主阅读”向“自主写作”过渡。

二、“自主写作”是“自主学习流水线”的关键环节

1.“自主写作”的两种主要成果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1)“心得式读书笔记”和教师的指导

所谓“心得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与感想以及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以下是笔者认为学生在写“心得式读书笔记”时容易产生的一些不良倾向。

①复述文章。学生之所以会停留在复述文章的阶段,主要是没有将阅读文本对自己的触动追问下去,缺少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分析、联想和新的解读。

②消遣娱乐。学生在阅读时会有消遣娱乐的倾向,这种倾向带入到写作中,就会出现以搞笑好玩为目的写作。

③偏激狭隘。有的学生在写“心得式读书笔记”时思维会显得比较狭隘和偏激,缺少辩证的眼光和正确的价值观。

要避免学生犯以上这些毛病,教师就要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学生能写出优秀的文章来。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以下几点:第一,要“依文解道”,读懂文本。在这一步,学生要依据原文所提供的语言文字,仔细阅读分析,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材料和主旨,为深入解读和评析做好准备工作。第二,要“依道悟文”,鉴赏评析。这一步,要力求能深入体味文本从形式到内容的精妙所在,对文章的布局、材料、立意、表达都能够了然于心。第三,要“捕获感触”,凝聚观点。要让学生紧紧抓住感触最深的一点,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到的看法。观点尽量不落窠臼,也不无病。

总之,要写好“心得式读书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如何提炼观点、如何聚焦观点,如何论证观点的方法,将学生由“随意点评式读书笔记”引向“专题研究型读书笔记”上来。

(2)“共鸣式抒情散文”和教师的指导

所谓“共鸣式抒情散文”是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和思想的共鸣后,写自己生活中相同的际遇,以此来抒发真情,表达某种哲思的一类文章。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文章时要强调两点:

第一,要找到共鸣点,即文章呈现的最能震撼自己心灵的元素,然后把它捕捉到笔下。

第二,要表达“生命之真情”和“生活之真谛”。教师要告诉学生,如能表达出生命的某种真情、生活的某种真谛,便找到了“共鸣式抒情散文”的灵魂所在。从意象到真情,再从真情到哲思,这便是“共鸣式抒情散文”写好、写活的关键。

2.做好经典“读书笔记”的推荐工作

如果仅有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会太好。这时,就需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看一些经典的读书笔记或是点评。笔者给学生开了部分参考书目,如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全图绣像三国演义》(毛宗岗评),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胭脂斋重评石头记》(胭脂斋评)等。

三、“自主评赏”是“自主学习流水线”中“评价”和“鉴赏”的环节

笔者认为,作文的评价鉴赏不一定要教师包干到底,完全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成为评价鉴赏的主体。

1.教师要做好学生互评作文的指导和组织工作

(1)根据作文评分细则和新课标,具体给出评改的参考标准

在这一步,教师最重要的工作是确定评改的参考标准。

以下是笔者给学生批改提供的一个参考标准。

①字数足。“自主写作”要达到的字数是800字左右。

②文面净。潦草、字迹不工整,都要在批改的时候指出来。

③中心明。文章贵在中心明确,切忌多个论点出现。学生批改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神”是否贯穿始终,情感是否凝聚不散。

④立意深。看立意是否深刻,能否给人以启迪,对论点的论证是否透彻全面,让人信服。

⑤语言美。看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形象。学生在批改时要用波浪线画出优美的或发人深思的句子。

⑥材料博。能否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由古及今,从中到外,打破时空,旁征博引。

⑦思路清。看文章的叙述是否有条不紊,论证是否清晰有力,结构是否完整严密,富有层次感。

⑧感情真。是否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⑨观点新。是否有创意、有个性,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观点、材料是否都有独到之处。

应该说,以上九条,只是给学生一个批改的方向和支点,学生在具体操作时不需要面面俱到,全部都参考到。

(2)作文互批的具体操作流程

①学生批改。笔者要求学生按照批改的参考标准进行批改,写好评语,评定星级,写上批改人的姓名。星级作文的标准,笔者将其凝练成六点:字数足文面净;立意深中心明;语言美有文采;材料博论据丰;思路清层次顺;有个性感情真。

根据这六点来评星级,其中六星为最高级别,要选出来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对于评语,笔者要求学生不是简单地评价文章的好坏,而是针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阐发,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者对文章中的某一点有所鉴赏。

②教师检查记录。在批改小组全部改完作文后,由小组长收齐交给教师。教师阅读了解写作的情况和批改的情况,然后登记学生得到的星级,选出优秀的作文,并且给批改者进行打分(比如:优秀的五分,良好的四分,一般的三分)。

③奖励措施。作文实行积分制,目的是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比如3星作文得2分,4星作文得4分,5星作文得6分,6星作文得8分。这些分数可以按一定比例折录进总评成绩。

2.教师要提供“交流”和“反思”的平台

在学生批改完作文后,教师应该提供一节课左右的时间让师生共同鉴赏佳作,交流思想。因为课堂的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家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就能共同提高,构建高质量的课堂。

具体可进行如下操作。

①反思己作:针对评语,给自己的文章进行重新设计,写出自己认为的最佳方案(以结构提纲为主)。

②欣赏佳作:教师将优秀的作文打印分发给学生欣赏。欣赏完毕后,教师要大家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如果你来批改会给出什么样的评语?你觉得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这篇文章还有没有提升的空间?”

③自由发言:学生谈自己对作文的理解和鉴赏。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做到“敢说、会说、能说”,在评析中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④教师总结:教师要多肯定学生思维的独特或深刻之处,多突出那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见解和理论,多挖掘优秀作品中最具有价值的闪光点。

“自主评赏”其实是建立了一种以“主动参与、乐于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表达和读写能力,并且为开启新一轮的学习流程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拓展 阅读 同题 作品 方法

目前,电子产品充斥着学生的生活,网络游戏占据了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大大影响了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而一个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要提升,离不开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只有有了这种积累、沉淀,才能厚积薄发,阅读、写作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在课堂内外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正确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拓展阅读,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拓展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以教材课文为中心,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的阅读方法。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实施拓展阅读。

一、从节选课文拓展到整篇作品

有些课文只选了整篇文章的部分,或节选了其中几则内容。在教学时在完成教材教学任务后,有必要扩展到其它段落、篇章或整篇作品。如教学《论语八则》时可拓展阅读《论语》中其它有关读书、教育的内容,有关为人处世的,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r,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有关为官治国的,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有关君子品质的,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阅读拓展,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其人,了解孔子的“仁”“义”“礼”思想,学习其精粹。

在教学《诗经》二首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诗经》(诗三百)中的其它诗,如《诗经・国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邶风・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 。

在教学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小说《骆驼祥子》的第十八章),可让学生拓展阅读整部作品《骆驼祥子》。

二、拓展同一作者的相关作品

从课文扩展到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是很自然、常用的拓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选得最多。这些作品主要选自小说集《呐喊》和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为初三下学期名著推荐篇目)。在教学《社戏》时,可引导学生拓展了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作情况。根据初一学生的理解水平,推荐拓展阅读同是选自《呐喊》的作品《一件小事》和《鸭的喜剧》,初二教学《呐喊》中的《孔乙己》时,可拓展阅读《药》《狂人日记》《明天》;在初三教学《故乡》时,可拓展阅读《呐喊》中余下的小说,如《阿Q正传》等。在这基础上再拓展阅读鲁迅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祝福》《在酒楼上》《伤逝》等经典篇章。在教《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时可适当拓展阅读散文诗集《野草》中的《秋夜》等作品。

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经历及《春》的写作背景: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写下了这篇散文。联系背景,学生就易于体会《春》中作者乐观向上的情绪了。同时,可以拓展阅读《荷塘月色》,感受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体会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作者的个人情感、态度,并为高中学习这篇文章奠定基础,另外也为学习初二教材中的《背影》和初三教材中的《绿》张好了本。

三、拓展到内容与写法的相似作品

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相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都有类似的文章可拓展阅读。

如在教学初一下册《黔之驴》时,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柳宗元被贬永州时,那些反革新的执朝政的宦官和大官僚依旧不想放过他,时时刁难他。柳宗元来到永州刚半年,母亲就去逝了,住宅又连遭火灾,令柳宗元愤、悲、哀交加。同时,柳宗元对官场许多官僚的行为也看不惯。国忧、家难、心愁集于一身,在这样一种复杂的心境里,柳宗元写了《三戒》一文,《黔之驴》就是《三戒》中的一则。再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三戒》中的另两则《临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要求将其摘录在本子上,翻译并谈启示。在了解作者“被贬永州做司马”的经历后,为解读初二教材中的《小石潭记》和初三教材中的《捕蛇者说》做了铺垫。在教学《小石潭记》时,可推荐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a潭记》、《钴a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中的其它一两则游记阅读,进一步体会柳宗元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情感。

又如在教学蒲松龄的《狼》时,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另两则《狼》,比较其异同。激发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中国古典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其它感兴趣的文言故事,体会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严谨巧妙的结构布局,简练的文笔,了解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在教学现代著名文学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可拓展阅读《济南的秋天》。

四、拓展到同一时代或相似经历的作者作品

在教学柳宗元作品时,了解了“八司马”(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韩晔为饶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程异为郴州司马),可拓展阅读刘禹锡作品《西塞山怀古》等,这也为学其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秋词》和古文《陋室铭》做了铺垫。

同样被贬职的宋代文学家苏轼,其作品初中教材中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记承天寺夜游》,后两个作品都是作者由于“乌台诗案”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时所作。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从中仍能读到苏轼乐观、旷达的情怀。因此在教学《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时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赤壁赋》《后赤壁赋》,这又为教学《核舟记》埋下了伏笔。

五、从课文某一点拓展到某一篇作品

从课文中所写的某个人物、某种景物、某个事件、某种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是某句话、某个字也可以拓展到阅读相关作品。如郭沫若的诗《天上的街市》,其中作者改写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由此可拓展阅读神话传说《牛郎织女》。又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引用孔子的话“苛政猛于虎也”,可拓展阅读《礼记・檀弓下》中的《苛政猛于虎》一文。

当然,光有老师课上引导学生去阅读作品,学生课后不落实是不行的。为了真正落实这拓展阅读活动,老师可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学生去阅读,利用多个渠道呈现阅读成果。

一是可通过复述、诵读等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每周可利用一节课推荐拓展阅读的作品,如学了《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后,让学生拓展阅读其它成语故事,并利用一节课来讲故事,谈启示。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开展《论语》《诗经》的背诵比赛,进行重点诗人的古诗词默写比赛,并指导学生将此恰当运用到作文中去。

二是可进行读后感写作交流。如读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可要求学生写读后感,引导学生了解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及旧中国的黑暗,明白作者对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对待如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工、清洁工、人力车夫等。如读了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一件小事》这篇小说,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由此不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个“下等人”的高尚人格的力量,还可联系社会现状让学生讨论“面对跌倒的老人是扶还是不扶”等问题。

三是可组织读书笔记展示交流。拓展阅读时,可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摘录喜欢的词、句、段。为了进一步通过读书笔记的形式来促进学生的拓展阅读,教师可定期将学生的读书笔记推荐在学习园地上展览。

在指导学生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依然要起主导作用,做好准备、引导、检查工作,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做到阅读、思考、整合。

要做到以上几点,对教师的要求当然要高一些。教师必须熟悉初中三年语文教材的所有课文对此进行归类、然后搜索、收集相关内容,在自己先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取舍、迁移、整理。教师在备课时还要有意识地设计拓展阅读环节。

综上所述,这种有计划的拓展阅读,可以使阅读教学在课内外互相比较、融合,不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内容,而且可以让学生阅读得更广、更深。这样日积月累的拓展阅读,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写出有思想的文章也不再难了。总之,拓展阅读可让学生走得更快,更高,更远。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6篇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读语文,品美味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觉。通过朗读这种语言实践形式,让学生通过大声读文本语言,形成对语言的直观感受,此举胜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述。《一株紫丁香》这课有一“主动句”――“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我让学生读课文,读句子,说出句子的意思,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出“自己把什么东西怎么样”这样的句子,再把说出来的句子写下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说,又训练学生写,让学生“我手写我口”,知行统一。接着,我故意说出:“我们被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学生一听,不由自主捧腹大笑,有学生当即就纠正:“一株紫丁香被我们栽在老师窗前。”学生通过读语言,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说,形成“主动句”和“被动句”的语感,进而互化。

读书的方式多种多样,默读能促使学生思维,因为默读时学生停下了发声器官的动作,更好的让大脑进行思维。默读时,学生运用视觉器官感知文字符号,将文字符号反映到大脑中进行思维。另一种形式是诵读,诵读不但能积累作文的谋篇布局,而且能让作文如何写出气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不是积淀下来的。唐诗宋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胸怀激荡。如果学生养成了诵读的习惯,学生读书就不会要教师的“专制”要求,让师生关系和谐,更让学生感觉自己通过积累文化日渐丰厚,增强语文学习的自信。

语文,要读,语文教学,不能荒芜的是学生读课文,只有让学生读出来,才能实现在对话中学习语文。为了使语文具有味道,只有引领学生品味文本语言,才能品出语文言语的美味。语文课堂变幻莫测,文学文本美妙无穷,“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语文课中,我们做一个善思者,善行者,就能在端庄方正的汉子里品出更醇更浓的美味。

二,要给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农村中心学校青年教师的我们,更是清楚地看到了农村孩子课外阅读的贫乏,以及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低下。阅读指导课是习惯养成的培养液,良好习惯的形成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习,需要约束,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引领。如果说学生是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幼苗,书本便是土壤和养料,而阅读指导课则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液。通过阅读指导课,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端正的读书姿势和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端正的读书姿势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益无害。“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不仅是摘抄,在文本中圈圈画画、做标注等也是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阅读指导课是兴趣激发的催化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圣人孔子曾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要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读童话、寓言时,要重点思考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特点;读诗歌时,要重点思考诗中的意境;读美文片段、古代诗词时,要重点思考如何借鉴。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美好人性的起点,要点亮孩子们心中那盏读书的心灯,让他们真正爱上阅读,我们更应充分发挥好阅读指导课的多种功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插上腾飞的翅膀!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利用多媒体手段引路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具有问题意识,是探究性学习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而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触发学生思维上的灵感,通过多媒体影像,巧设质疑,开发思维,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如在讲《草船借箭》这一课,当学到“草船借箭的经过”这一部分时,我放了一段录像:画面上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也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然后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放完录像,我问学生:“同学们看完录像后有什么疑问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诸葛亮为什么选了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取箭呢?”“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呢?这有什么妙用?”“诸葛亮为什么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呢?他们不怕曹操的兵出来反攻吗?”我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鼓励其他同学来解答这些疑问,通过由学生质疑,再由学生解疑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7篇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坚持不懈地进行课外阅读,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智力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它是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心理因素。正如捷克教育专家夸美纽斯所说:“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教师应从多方面来培养学生兴趣。如:教师在授课时,可适当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体会到课外知识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还可以在教室里张贴“课外书,你永远的朋友”“你想成为知识渊博的人吗?请参加课外阅读”等语句,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正确推荐读物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推荐一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学生上进、语言规范、适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日常生活的读物。推荐的读物应尽可能与课文相联系,如学习鲁迅的《故乡》,就向学生推荐《呐喊》,学习了《出师表》后引导学生读一些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教师还可给学生列举一些具体的书名,如探索自然的,军事题材的,优美的散文,古典小说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个性特点和阅读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

三、教给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的阅读方法,学生将终身受益。课外阅读方法通常有:泛读、速读、精读。泛读是一种浏览式阅读,拿到读物后,先看序文、提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了解全文的大致内容,然后阅读全文章节标题,最后浏览全文,综观大意,这种方法以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速读这种阅读方法是用尽量少的时间获取必要信息,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知识等。精读这种阅读方法目的在于理解,获取个别的认识,主要体会作者的主意构思,斟酌谋篇布局,欣赏妙词佳句,必要时还得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仔细揣摩,细嚼慢咽,充分吸收书本中的精华。阅读时还要做读书笔记,可以摘录句子,概括主要内容,写眉批,写书评,写心得体会。教师还可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成长卡,内容包括个人档案、课外资料、读书体会等。读书体会则包括:最精彩的内容,最感动的人或事及原因,我的感想。

四、做好检查与评价

课外阅读如果缺少教师的检查与监督,就容易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检查评价通常采用个别谈话,检查读书笔记,展示成果等方式。如在阅读课上,让学生讲自己最近读的书及感受,还可以交流读书心得,读书方法,美文诵读,讲故事比赛,成语接龙,名人事迹介绍,热门热点问题讨论等,让学生展示自己,教师适时进行正确评价和鼓励。这样,学生就会不断体会到阅读带来的甘甜。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8篇

【关键词】读书笔记 感想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147

《不跪着教书》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吴非的教育随笔,里面收录的文章看似随性而发,实则蕴涵了作者的理想主义追求。从书的六辑目录“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在欢乐中沉思”中,我们便可窥见作者著书的意图。

作者所写之事,始终突显出“人”的教育。对教育者而言,需要追寻的是如何才能教出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作者通过鲜活的实例让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他的回答。

一、成“人”

俄国19世纪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本书传达的观点与此一脉相承。或者这样说更不失公允,真正的教育家都是这样主张的。教育的首要目的是使人成“人”,其次才是成才。那么,作为“人”而存在的生命与其他非“人”的生命存在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呢?在作者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人身上具备了美好的人性,如善良、爱心、同情等。因此,在本书的第一辑,作者特地安排了一篇隐含喻意味的文章――《永不凋谢的玫瑰》作为开篇之词。四岁的小女孩摘下的大红玫瑰花代表的是她对病重的奶奶的爱,心中有这样一朵永不凋零的玫瑰,人才不会失去作为人的特性。

第一辑记录的都是与爱有关的故事。心中有爱的学生才会懂得感恩,才会有怜悯心。《感恩之心》讲述的是学生对父母的体谅与爱,这些学生或是深味父母的养育之情,或是十分体恤父母的生活之苦……文章里有不少让人心生暖意的故事。《老师,我的神》写的是学生对老师的喜爱、关心与铭记。如果你有幸听到一群年近耄耋的老人依旧兴致勃勃地谈论着60多年前的某某老师如何如何,也许你也会像作者那样感慨万千吧!……毕业之后,学生回母校看望老师,突然意识到了老师教书的辛苦,虽是后知后觉,但谁能不为这迟来的关心动容呢?……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与喜爱,作为老师还有什么遗憾的呢?《祖国的歌》一文则把感恩的对象提升到了祖国,从经典的诗篇开始到学生的作文,作者历述了祖国之于人的意义。

这一辑在“爱”的对象上由父母到老师再到祖国。一个人如果对父母有感恩的心,那我们就不难推测他对父母以外的人同样会有类似的情感,我们也可以放心地相信他一定会热爱自己的祖国。只要有一颗懂得感恩的心,人就会有悲天悯人的情怀。

在这一辑的末尾,作者发出了一声振聋发聩的呐喊:人,不能和野兽一样!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冷酷背后人性的缺失。他把人性中的善作为区别人与兽的根本标志。一个人只有有了善心,才会去同情他人尤其是弱者,才不会做出撕裂他人尊严的丑事。翻阅完第一辑,心中浮现的是孔子的“忠恕”之道和“能近取譬”、推己及人的“仁之方”。心想,作者真可谓是穿越了千年时空,承继了古圣人的“仁爱”教育思想啊!

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是的,善是所有品质的根本。具体到教育,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的心变“柔软”;激发学生内心的善,引他们到“人”的世界去。古人云: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对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最有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呼吁:“爱人吧!对人的爱是你道德的核心!应当这样生活:让你的道德核心健康、纯洁、强大无比!做一个真正的人,这就是说要为你周围的人贡献出自己心灵的力量,让他们更美好,精神上更富有、更完美;让你生活中接触的每一个人从你那儿,从你的心灵深处得到一点最美好的东西。”肩负着铸造“人”心灵的重任的教育者,应当做到这点。

二、立“人”

如果说具备爱与善是“人”与“兽”的根本区别的话,那么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则是区别“这个”人与“那个”人的标志。教育既要使人成“人”,还要“立人”。这就是本书第二辑关注的命题。

作者在这一辑的首篇就亮出自己的观点: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也是其中一篇文章的题目。文章的最后,作者这样写道:“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里,作者提出了这一辑最重要的观点:要使学生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教师首先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素质。一个教师的批判精神从何而来?赫尔岑说:“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这是共识,作者在这一辑的《只要肯读书》一文也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在《教师要有精神追求》中,作者痛斥现在一些语文教师缺失精神追求的现象。正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心与责任,作者直言不讳地给在他看来还不合格的语文老师指出了一条应该走也必须走的路――不要跪着教。

而不跪着教的前提是“不跪着读”。如果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掉书袋”,说明读书者只是别人思想的奴隶而已。这种“跪着读书”的姿态只会让思想变得机械、僵化,让人变得盲从、迷信。这样的读书是作者极力反对的,他甚至说“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教师在教育学生时知道说“学贵乎疑”,但如果自己做不到,那么学生的怀疑精神也就无从培养了。所以作者在文末重申了自己的观点:读书也要站直了读。在作者看来,这是实现“不跪着教书”的根本之道。

接着作者谈到“不跪着教书”对于教师而言,就是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照本宣科,意味着教师所做的只是“匠”的工作。唯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教书才称得上是精神活动,也才有创新可言。作者认为教师就应该做这样的事,而决不该把带有精神性的教学活动演化成纯机械的操作。作者在《呼唤风格》一文的开头就这样写道:“风格即人。有教学个性的教师,他们的课往往体现着一种独立思考的意识,展现着自己的学养;而一个不善于思考问题的教师,只能做‘传声筒’”。无疑地,作者在告诉老师们:教师教出风格是教师独立人格的体现。在这篇文章的最后,作者给还没有自己风格的语文教师再次敲起了警钟――没有风格就不会有地位。

最后,作者还提到,教师要保持独立的人格,则需要和社会中的不良作风“理智地保持距离”,需要有抵抗各种诱惑的定力。独立的人格不单指学术上要做到不人云亦云,在生活中也要做到自尊、自强。《不跪着教书》的前面两辑是解读整本书的关键,也是了解作者观点的关键。在这两辑里,作者有梯度地诠释了自己对于教育与教师的理解。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9篇

1.克服保守的圈养式的阅读教学,开创开明的放养式的阅读教学,努力拓展阅读教学基地。

传统的保守的阅读教学特点是圈养式,教学内容控制在极其有限的篇目里,学生视野狭窄。尽管有课外的语文读本,但是认真读的学生并不多。这样很难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实行放养式,教学要在课本和语文读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利用图书、刊物、报纸来增加阅读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分析能力。放养式阅读教学法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克服机械的知识型的阅读教学,开创互动的智能型的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普遍注重知识型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机械的,教者不把课文的知识系统交给学生。就不会感到踏实。开放型的阅读教学方式是为了培养创造型的人才。阅读教学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真心肯定学生的活动过程。这样,学生阅读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鉴赏能力才能得到切实地训练和提高。

3.克服抽象的理论性的阅读教学,开创具体的实践性的阅读教学,充分挖掘语文学习潜能。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时间,一个环境,慢慢培养学生的这种阅读习惯。

于是就提出了安排阅读课的设想。

阅读课的设置,就是开放型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它基于阅读材料中有丰富的审美、人文内涵。让学生充分利用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同时为写作积累素材并获得文学创作上的熏陶,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阅读课文本的选择

阅读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选择阅读文本时,要注意与新教材的关联、互补,同时要重视以下两个意识:

1.主体意识。根据各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水平和规律,确定阅读能力训练的文本,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2.经典意识。经典文学作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很大的作用。另外从近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来看,许多学生都十分巧妙地将经典作品中的人和事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2001年南京考生蒋昕捷古白话文《赤兔之死》一举成名。“如果平时积累不够,要想在高考这样匆促的时间里,写出得满分的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他对记者说,“可以说这也是厚积薄发的结果,如果不是谙熟三国故事,《赤兔之死》是写不出来的。” 他从小就迷上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上小学后开始读古典名著,比如《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尤其是《三国演义》。除了古典文学,蒋昕捷还喜欢读鲁迅的杂文、钱钟书的小说等文学作品。广泛的阅读再加上博闻强记,蒋昕捷的写作水平日渐提高。

为了落实高中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我们对阅读课有计划地做了如下安排:高一上学期完成《边城》《家》《老人与海》《契诃夫短篇小说选》《围城》的阅读;高一下学期完成《红楼梦》《三国演义》的阅读;高二上学期读余华《活着》王安忆《长恨歌》《欧也妮・葛朗台》《呐喊》;高二下学期读《庄子》《孟子》《哈姆雷特》。

二.阅读课课堂的结构和流程

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提出阅读欣赏的建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文本,真正实现“主体性自由阅读欣赏”。营造民主合作与个性发展的氛围,设置情境,一方面在合作下探索各自体会,一方面发展学生个性,提倡独立思考,强调理解的多样性。引导学生把阅读欣赏的重点放在文本的思路、思想和作者的感情、态度及语言的体味上,以培养语感为中心,鼓励学生与作者对话,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展开讨论。拓展学生联想和想象的空间,提高自身的认识,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将“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写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感悟或认识。这一过程可以形成这样的几个步骤:名著自主阅读――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读后感的撰写――交流成果专辑的编订。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学校阅览室根据语文老师的阅读要求事先准备好可同时供两个班级阅读的书籍,语文教师在学生上阅读课之前先布置好本堂课的阅读目的和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在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摘记好词好句。老师随机抽查学生的笔记情况。

接着,在学生阅读完一本书之后,召开“读书交流会”,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这个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更多的写作技巧,学生只有自己深有感触了,他才会真正领悟,才是真的学到一点东西,这比教师的说教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并派代表在全班做报告,之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选出优秀的,整理成册,做为校本教材保留下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有时小组间进行交流,有时在全班进行交流,形式的多样化更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

我们实行的“名著自主阅读――读书笔记――读书交流会――读后感的撰写――班刊选登”这一系列举措,完成了“以读带写,以读促写”的教学目的,同时听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刊的创办成了我们的一大亮点。我们每班有自己的班刊,班刊的名字由学生自己定,如“我手写我心”、“清韵流潇”、“小磨咖啡”、“且听风吟”等等,班刊上的文章由文学社的社员分组从同学平时的随笔中进行批改挑选,在批改的时候,要求他们互相交流,并给同学的文章写上评语,被批改者对文章的批改评语有异议,可以找批改者进行商讨,这种交流就是一种互相促进。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同学们探索写作技巧的兴趣。

三.阅读课能力的培养和目标的达成

1.感悟能力。加强朗读、默读、速读等的指导、训练,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文章情感。注重积累,提升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碰到一些可读性强的章节,就让学生摘抄下来朗读,比如《边城》里有许多描写很优美的语段,就让学生有感情地去读一读,体会沈从文那种带着淡淡忧伤和宁静的文字魅力。

2.创新能力。师生平等对话,开展多边交流,不断质疑、比较,在理解意思的同时,学会品析文章的精彩之笔,并简略阐释自己的理由,学会做评点。评点是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养成的一种阅读习惯,它更是提升学生个性阅读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阅读《红楼梦》时,我就提供给学生脂砚斋以及王蒙的批点,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你的阅读感受与别人有何不同。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创新意识也是一种鼓励。

3.写作能力。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积累素材,感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因为有了一定的文学作品的沉淀,学生就会有表达的欲望,在长期的文学作品的熏陶下,学生的文笔自然也会被潜移默化,在模仿的基础上写作能力慢慢也会有所提高。此外,阅读课的设置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尝试着去写各种文体:小说、寓言、诗歌、散文、课本剧、书信、日记、调查报告等等,内容也是异彩纷呈,更有许多学生的优秀习作得以推荐在《美文》《中学生天地》《中国校园文学》等杂志中刊登。2007年我班的杨柳青同学还被评为全国十佳小作家。

阅读课的设置,有效地缓和了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课后没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与语文新课标对高中生阅读量的要求的矛盾。同时,也真正走出了要想学好语文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做基础这一实实在在的一步,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说不做。当然在阅读课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诸如学生阅读速度存在快慢的问题,个人喜好和阅读兴趣的问题等等。但我想,只要能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巧妙运用经典名著中的材料,那么阅读课的目的就达到了,它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养成方面势必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著.有效教学论.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14.

[2]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7.

[3]余文森著.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中国教育报,2006.12.

[4]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呐喊读书笔记范文第10篇

一、循循善诱,让学生爱上读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自己从内心喜欢上读书,才能有足够的内驱力推动他抓紧课余时间去进行课外阅读。俗话说,“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延伸激趣,引起学生读书探索的欲望。例如,学习《冰心诗四首》,认识到冰心体小诗的艺术魅力:用质朴、纯美的语言歌颂母爱和自然,阐述生活的哲理。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冰心的同题材小诗试着进行创作。如“墙角的花”、“心灵的灯”、“玫瑰花的刺”、“写给父亲”、“写给母亲”等等,然后去诵读《繁星 春水》,学生定会兴趣勃发,还可以带动他们创作小诗的激情。教学《社戏》,可以适当介绍鲁迅小说《呐喊》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呐喊》不同寻常的时代意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希图唤醒当时在封建的“黑屋子”里沉睡的国人,达到“知人论世”,从而引起学生去阅读的愿望。还可以定期在班级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努力在班级、学校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力求人人踊跃读书。

二、掌握方法,提高读书的效率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要完成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0万字,要读整本的书。而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课外阅读占用了太多的时间,不要说孩子累,就是家长也不会答应,别的科任老师也会不满意。所以,语文老师要做好读书方法的指导:①精读。精读即认真仔细地读,逐字逐句地读。语言隽永、文字优美的重要的章节或篇目,需要精读,读书时可以圈点勾画,做读书卡,摘抄优美语段,写读书笔记;②略读。略读即大略地浏览,可以一目十行,了解大概。一本书常常几十万、上百万字,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精读。但是略读并不等于一味贪多求快,囫囵吞枣。略读方法主要有两种:浏览式读书法和跳读式读书法。浏览式读书法力求迅速准确地从全局上把握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确主要内容。通常用于阅读中长篇文学作品。跳读式读书法就是择其所需而读,舍弃不需要的内容。跳读时只关注最关键的内容,其它的通通抛开。通常用于查阅资料。具体运用时精读和略读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视具体要求灵活对待。另外,还要不定期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效果,略读要达到每分钟500字,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指名说说读后的收获。

三、推荐书目,有计划地去读书

当今时代,文如山,书如海。各种信息和图书都在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各种读物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很多快餐书籍、漫画作品甚至不健康书籍充斥中学生的视野。因此,作为语文老师,要为学生去粗取精,制订科学合理的读书篇目,让书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的心灵鸡汤,引导学生认识真善美,摒弃假恶丑,从而净化自己的心灵,树立高尚的人格修养。推荐书目,要以“新课标推荐书目”为基础,兼以关注“时文”“美文”,既要读整本的书,也要读期刊杂志。《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例如七年级课本推荐了《繁星 春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西游记》,应该说,这样的阅读量,是不难完成的。但是,毕竟这些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了一定的距离,所以,平时老师还要适时推荐给学生一些“时文”,例如《少年文艺》、《读者》、《语文报》和郭敬明、韩寒、曹文轩、梁红樱的作品。让学生既能从名著中汲取精神养料,学习写作技巧,又能从时文中获得启发,通过与同时代人的比照来思考自身的发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有计划、有选择的阅读好书,真正使书籍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四、注重反馈,促进学生读书的热情

初中生年龄小,做事往往缺乏恒心和毅力。刚开始可能满怀豪情壮志去完成读书计划,但是很难持之以恒。加以现在外界诱惑太多,网络、电视、漫画,这些看来更轻松、更有趣。所以,制订计划后,不是布置下去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定期检查,及时反馈。学校、班级、小组可以配合读书内容举办活动,让学生能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的按时完成读书计划,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和体会,让他们学会合作和探究,在读书时认真积极地去思考。“读一本书就是再造一本书”,“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过程是学生个人独特的心理之旅。名著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往往有着深广的内涵意蕴。只要认真去阅读,就会有所收获。甚至同一个人的每一遍阅读体会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一个月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解决、辨析阅读中产生的问题;班级里也可以利用板报、壁报展示学生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还可以建议成立文学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小组活动,在学校橱窗展示学生们的作品。

上一篇:工程施工协议范文 下一篇:竞赛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