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

时间:2023-03-01 17:34:2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ultisim;射极偏置放大电路

作者简介:许建霞(1975-),女,江西南城人,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教研项目资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辅助教学平台研制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47-0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电气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通信与信息系统等学科的基础课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技术的发展,掌握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有必要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电路以及分析方法比较抽象,讲解起来非常困难,学生也普遍反应比较难学,素来有“魔鬼模电”之说,[1]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比较枯燥,难于理解,影响了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学习质量也相应的下降。为了保证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其将来自学其他内容打下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论知识与Multisim软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Multisim强大的电路仿真功能,[2-3]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技术理论用易于理解的可视化图形演示给学生看,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一、丰富课堂教学手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首先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的连贯性,上课时,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然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针对目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多,课时不够的矛盾,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一些理论推导和典型电路的分析方法等采用板书教学,而对于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电路分析则采用多媒体课件,且多媒体课件要避免照搬教材,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借助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点,例如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非常抽象和复杂,是模电的教学难点之一,如果利用Flas演示器件内部复杂的载流子微观运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这类器件的外部特性和主要参数,这样也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各自的优势。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ultisim软件仿真,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Multisim9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包括电源库、基本元件库等,虚拟仪器是电路仿真和设计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灵活运用各种分析仪器会给电路的仿真和分析带来方便,Multisim9提供了20种虚拟仪器,[4]包括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利用Multisim9提供的元件搭建仿真电路,然后用虚拟仪器对电路进行分析,这一过程,如同在真实的实验室中搭建真实的电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重点放在演示上,搭建仿真电路的具体过程可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来完成。

二、教学实例

以讲解射极偏置放大电路为例,本章节内容包括温度对工作点的影响,射极偏置放大电路稳定工作点的过程,静态工作点分析和交流工作状况分析,教学设计思路如下:

(1)由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特点引出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利用Multisim软件,打开温度扫描参数设计界面,设置起始温度和终止温度,分析温度对基本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在温度分别为26℃和96℃下节点1、2、3的电压如图2所示,从图2中,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温度对该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2)分析温度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

(3)给出能够稳定工作点的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如图3所示,分析各个元件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讲解该电路是如何稳定工作点的。

(4)分别从理论上计算静态工作点和用Multisim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然后对两者进行比较,Multisim仿真分析静态工作点如图4所示,与理论值相近。

(5)先从理论上推导分析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再用Multisim仿真。仿真结果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在图5中A通道为输出波形,B通道为输入波形,从图5可以看出放大倍数约192倍;图6为输入电阻的测量,从图6可计算出输入电阻约为3.24kΩ;图7为输出电阻的测量,从图7可计算出输出电阻约为5kΩ。最后对两者进行比较。

三、课后作业

多数教材都配有一定的练习题,而且有答案,因此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不感兴趣,感到很枯燥,容易抄袭答案,这样背离了教师布置习题的初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布置课后作业也要求学生将理论计算与仿真结合起来分析电路,还可以布置一些思考题来让学生思考,例如在讲完射极偏置放大电路后,课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电路如图3所示,讨论R5分别取0Ω和100Ω时温度对放大倍数的影响,学生通过设置温度扫描参数界面设置相应的参数,进行仿真,得到R5=0Ω节点6的波形如图8所示,幅度值较大的为温度27℃时节点6的波形,而幅度值较小的为温度90℃时节点6的波形,学生从图8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温度升高时,交流输出幅度值减小了,说明放大倍数的稳定性不高。R5=100Ω温度分别为27℃和90℃时节点6的波形如图9所示,学生从图9可以看出温度升高,交流输出幅度值变化不明显,说明R5起到稳定工作点的作用,也抑制了温度的变化对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在整个做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理论计算,搭建仿真电路图,对原理图进行仿真,把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做比较,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论

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中的许多概念、理论知识,需在合理安排各个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强调教与学方法的改进,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合理利用有限的课堂授课时间,电路图和一些重要的结论可用多媒体课件显示;推导过程用板书,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做笔记;对结果进行验证,可利用课前准备好的Multisim文件,或者在PPT中用超链接。至于如何具体搭建电路图和对电路进行仿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利用Multisim辅助教学,可以巩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技术的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友宇,伍时和,凌玲.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石嘉顺.基于Multisim环境下的电路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

2007,24(12):306-309.

[3]赵春华,张学军.Multisim9电子技术基础仿真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模拟电路 教学改革 实验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评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许多高校都是按院系统一招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分专业方向和选择专业模块,强调“宽口径、重基础”,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它讲述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知识,内容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但是在很多高校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近些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反而出现了“没落”的趋势,青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近几年对信息类学生成绩的统计表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不及格人数最多的科目之一。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电子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培养研究型的人才,强调理论,强调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及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而对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反映不足,不够重视实践,实验课设置不尽合理,这些使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与学”“学与应用”的环节上与现实的要求存在较大的矛盾。例如,学习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和各种放大电路时,教师花了很多课时对器件、电路原理进行讲述,推导计算公式,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应用能力欠缺。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有些同学甚至戏称这门课为“魔鬼电路(魔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近几年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讲过这门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不好上。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又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上好。但是由于它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科研创新的机会少,学校投入、重视不足,使任课教师心理出现落差,因此很容易造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重视教学工作,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改革,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水平出现下滑。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认识到专业基础课既是传授从事本学科和专业方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又在人才培养和三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1教学改革

2.1.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专业发展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强调理论的“满堂灌”的做法,授课方式由“单向传授”转变为“多种方式”。例如,开展互动学习法,选择一些章节,组织学生自学――演讲――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总结,完成教学过程。也可以选择适当章节,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由学生先做实验,认识电路,然后学理论加深理解,再做实验进一步提高。除了常规作业外,教师可以适时安排2~3次大作业,比如,在学完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这三章内容之后,设置若干实用电路,如,二极管构成的限幅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等,并提出使用条件和参数要求,由学生分组选题讨论设计。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专门时间,由每组派出代表,讲解设计过程,通过MULTISIM或PSPICE软件验证设计结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来各高校高度提倡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对电路的讲解也更清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抛弃,它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消化所学内容。据测算,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传统教学三个课时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时比例,灵活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化代表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电子技术的教学必须体现这一方向,以集成为主,拓宽更新教学内容。对不符合集成发展方向的传统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如,对于变压器耦合电路工作点的静态及动态图解法、差分式放大电路参数的计算等应进行精简,而对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概念及稳定性内容应加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阐明基本电路的原理、功能及主要参数,尤其要给出电路的应用实例。

在课程的定位上应当明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点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应用问题,强调实践应用和电子设计能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采用“近似模型”,强调“工程性”和“近似估算”。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与学,应当采取“避虚(纯理论)就实(实际应用)”的策略,要强调物理概念,不要陷入盲目的公式推导而成为讲数学,有关理论只要“够用即可”,这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2.1.3 实验课改革

实践教学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作为辅助环节从属于理论教学,受到课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实验课的设置不尽合理,实验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实验课变成了走过场,有些学生做了一学期的实验后仍不认识器件,不了解器件参数。因此,实验课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2.1.3.1 改革实验内容

第一,设置入门实验课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周,开设2课时的教学实习,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备好各种电子元器件、历届制作的电子作品,例如,音乐贺卡、抢答器、数字电子表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观看和测试,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产品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中,消除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的陌生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第二,设立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模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可设置为如下的三个层次:第一,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比如,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加深对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但此类实验由于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但是,目前90%的实验都属于此类。第二,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先设计电路,然后选用器件完成应用电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装调与测试电路的能力。实验内容可由易到难,比如,可以结合理论课的大作业,从设计二极管的相关电路开始,循序渐进。在学完运算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后,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卡拉OK音响电路,学生通过麦克风输入声音,加法电路混合声音、再由功率放大电路输出声音,将三部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完成设计。这类实验的设置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这是实验课内容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第三,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是以模拟电子电路为主,利用跨学科知识、器件进行综合性系统的设计的实验,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难度较大,因此,选择实验内容时可适当考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成课程设计内容。这三类实验的比例以4:3:1为宜。

2.1.3.2 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课程一般设置8个实验,每个实验2个学时。但从实验效果来看,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创意的学生感觉时间不够用或自己的设计想法没有机会实践,而实验教师则感到学生多,压力大。每次实验结束,学生意犹未尽而教师筋疲力尽。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是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实验室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承担计划内的实验外,其他时间向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软件,如PSPICE、PROTEL、MUILTISIM、MAXPLUS2等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安排相关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进行预约,实验内容既可以是实验课内容的深化,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

3 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器件、内容体系、实验方法、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与改进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能懂”“学能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电子线路》课程体系及其再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

[2]郑颜,刘佐濂.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导刊,2011(1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3篇

从当前社会对科技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来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各高校的首要任务。课程是高校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单元,是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载体。课程组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载体,围绕该课程传统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展开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制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以期经有效落实后使学生能培养出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应用型人才的特点。

关键词:

非电专业;电子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特征是有较强地实际动手能力,具备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该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社会对这种人才有着广泛地需求,在社会工业化乃至信息化的过程中,社会对这种人才的需求占较大比重,而培养各专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及人才培养目标。这类人才的培养往往需要一个复杂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就是课程的建设,强化核心课程模块建设,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各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环节。作为课程直接讲授者的一线教师,深化课程建设和改革是首要任务。模拟电子技术是理工类专业一门关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后续相关专业课、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及至将来的考研及就业。模拟电子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从目前应用的教学大纲、现有教材及该校的课堂教学中,发现课程存在诸如课程内容跟不上电子行业发展、教学方法单一、基于实验箱进行验证性实验无法锻炼动手能力及考核环节缺乏有效的过程性评价等问题,这些问题是类似专业基础课程的共性问题。课题组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并经过广泛调研和交流讨论,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1教学内容调整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学生除掌握大量的新概念外,还要掌握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及一些电子器件,繁琐的内容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另外,该校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选用教材为康华光版《电子技术基础》的模拟部分,该教材的特点是知识面特别全面,除基本内容之外,还编有较为深入的内容,在第一章的最后一节对应有PSPICE仿真例题,这些例题是教材理论内容外需要更全面地分析或是设计来实现的,有利于学生开拓思路。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发展,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已取代双极结型晶体管成为集成电路的主流。教材中相应增加了例如砷化镓场效应管(MSFET)、VMOS功率器件等。教材本身内容及先进性是足够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构建的,问题是课程沿用的教学大纲基本没有变动,教学内容仍以传统的结构体系为主,体现电子技术先进性的章节往往是被删掉了,不够重视应用和实践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构建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更有利于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绪论作为课程导学模块,为后读各章的学习提供引导性的背景知识。半导体二极管、双极结型三极管及场效应管作为半导体器件模块,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一模块。这其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删减原来以晶体管为主的电路,增加场效应管组成电路的教学内容,体现电子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集成电路基础及反馈技术(包括集成运放的应用)为第三个模块,集成器件相较于分立元件电路比优势更为突出,也更接近实际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重点内容应适当由原来偏重于分立元件电路,向集成电路相关芯片介绍,集成电路参数测试及典型应用电路分析等偏重。第五模块则为实用模拟电子电路,包括信号处理及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这一模块内容往往是教材中的最后章节,以往的教学中大都将其作为一般内容讲解。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这一模块内容恰恰是最接近电子技术实际应用的章节,应调整为重点讲解内容。

2教学方式改革

2.1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讲授式”教学经调研,大多高校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都仍以讲授式为主,即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学大纲规定内容依次讲授,学生则被动接受。以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不同的情况来看,完成摒弃讲授式教学是不可能的,解决办法当是教师以讲授为基础,提炼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哪些内容适合讲授,哪些教学内容适合引导学生探究思考,哪些内容适合展开讨论等。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以课程组为单位,教师集体备课,共同交流讨论,同一界学生中的不同班级可进行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最终目的是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目的,探讨出师生得以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常用的“项目驱动”教学法很适用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指定参数指标的直流稳压电源的过程中,学生可将电源的组成、工作原理、质量指标计算等理论的知识点研究一遍,相较直接讲授式教学效应更好。

2.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无需教师花费时间在黑板上画电路图,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得到了普遍采用。多数教材配套有多媒体课件,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修改及完善课件。在使用课件教学时,易出现完全摒弃板书、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无法做课堂笔记甚至跟不上教学进度的现象。经课程组多年教学经验,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基本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可在PPT中显示,相对应的特性曲线方程及工作点Q的相关推导可在黑板上一步步给学生推导。

2.3利用网络资源,推行网络课程建设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生比例不断提高,多数高校存在教学资源缺少的问题。为了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保证教学质量,同时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程组开发了该课程的网络课程平台。网络使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产生了时空的分离,教师可以不再是直接的教育者,教育目标和教学活动可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课程组在建设网络课程过程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除具有课程应该具备的基本的教学大纲、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教学录像等教学资源外,另建设了案例教学栏目。其采用FLASH格式,是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制作的几个具有针对性的典型案例。例如:其中一个肌电假肢的案例,是一个典型的测控系统,可检测神经,控制执行机构,引起学生极大地兴趣。此案例与低频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小信号放大电路及功率放大电路等知识点均相关,是其典型的应用。案例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在兴趣中学习课程相关知识点。

3实践环节改革

通过有效地实践教学手段,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课程将对应实验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性验证性实验,是以验证模拟电子技术有关理论为目的。第二个层次是提高性实验,主要是根据给定实验电路,由学生自行选择测试仪器,完成规定电路性能测试任务。第三个层次是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给定设计任务指标及要求,自行设计实验电路图,选择合适元器件并组装实验电路,拟定调试及测量方法,这个层次的实验,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实验操作为主,实验理论教学为辅。围绕和配合各阶段实验的教学内容和要点,进行必要的和基本的实验理论教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多种手段,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基本实验内容后,允许程度较好地学生选做加做某些实验内容。

4结语

该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为例,针对课程现存教学问题,结合课程组多年教学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三方面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提出的一些措施若能有效改善这些教学问题,那么这一套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改革方式即可推广到任何相关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李旭琼,韦保林,段吉海.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132-134.

[2]刘微,苗壮.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7):196-197.

[3]刘士兴,张章,鲁迎春,等“.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3):89-90.

[4]李成,张静“.大电类”模式下通信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装备,2014(30):15-16.

[5]武英.应用型人才培养下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5):137-138.

[6]刘春颖.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全方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3):98-99.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电子竞赛

作者简介:李战胜(1978-),男,河南漯河人,武汉工业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2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57-02

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概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理工科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不仅具有自身的理论体系,而且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和“数字电路”合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电子技术入门的问题,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和设计思路,为深入学习数字电路、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等后续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和各省组织的省级电子竞赛的深入开展,以此为契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成为各大院校重中之重。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很多学过该课程的学生称其为“魔电”。面对学生口中所说的“魔电”,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根据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多年指导大学生进行电子竞赛的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质量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从中得出几个方面的问题所在,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1.教材选用问题

一般的高等院校选用两个教材,其中一个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由童诗白、华成英主编;另一个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康华光主编。这两套教材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课程内容大同小异。

2.课程的授课学时问题

一般院校的总学时为8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64,实验学时为16,从近年的课堂理论教学情况来看,需要增加相应的理论学时以提高理论学习的深度和应用型知识的广度,同时实验课时也需要增加。但是在整体消减学时的大背景下,增加课时还是有难度的。

3.理论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整个课程理论教学的内容安排还是偏重于理论性的知识,通常向学生讲授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而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主要掌握的应该是“怎么用”的问题,因此需要从中选用一套适合本校实情的教材,同时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取舍和重新组织,尽量多安排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点。

4.实验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

以往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多为验证性的内容,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要增加一些应用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与实际工程联系紧密的实验。

对于传统黑板板书教学方式,画电路和波形比较慢,而且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而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和板书结合的方式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笔者多年指导电子竞赛的经验看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理论教学内容探讨

本科院校尤其是工科院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摇篮,它的教育目标是顺应社会尤其是时代需求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这个大政方针的指引下,电气类学科中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目的是主要培养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合适的电路元器件和设计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的能力,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基本原则,不需要面面俱到,更不需要钻牛角尖,要尽可能地避免烦琐的公式推导和大篇幅的理论分析。一些基本原理和电路的内部结构可不作详细地分析,在介绍基本原理后直接使用。例如,三极管放大状态下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各种场效应管的内部工作原理的讲解等一直是理论教学的难点,但是实际应用中学生只要会分析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六种放大电路即可,因此就可以大胆地删除这些内部工作原理的讲解,把教学重点放在这两种放大器件组成的放大电路的应用场合和分析思路的讲解中,就可以达到偏重应用型教学的目的。从整体上看,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内容是放大电路。而放大电路包括分立元件,三极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组成的放大电路。其中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是基础,而集成电路的内部是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功能更强的放大电路,而且集成电路体现的是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因此理论教学要“以分立电路为基础,集成电路为重点”来进行,适当加强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内容。在集成电路教学中,要适当缩减内部电路的分析,加强集成电路的电路及实际应用方面的内容,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工程实践和电子竞赛中使用的新器件,如开关电源,各种滤波器,高速放大器等,培养学生分析电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使学生了解现代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此外,最为关键的是在讲授的同时给学生贯穿实际电路设计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分析和实际设计的差距,从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兴趣。当然,在教学中应适当注重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联系与衔接,注重课程内容的工程应用背景,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三、实验教学内容探讨

除了理论教学外,“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非常注重实验教学,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以及激发其学习理论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事实上,既然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实验教学应该是重中之重,但是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个重中之重的课程并不“感冒”,学生经常忽视这个问题,当然最主要的原因不能怪学生,而主要在于实验内容上。由于大部分的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而且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实验指导教师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到实验注意事项逐步讲解,而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按部就班地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依葫芦画瓢地加以练习。如果最后的实验结果和教师讲的不一样或者得不出结果,学生的第一反映是找老师帮忙。显然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夸张地讲,学生即使不懂实验原理,只要懂得中文,按照实验步骤去做,一般都能做好实验,这也是学生提不起实验兴趣的主要原因。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对于各类实验尤其是验证性的实验,必须要求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弄清楚实验所涉及的原理,不能不懂装懂,要做预习实验报告,这时需要教师在实验课前进行严格地检查,督促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其次,实验指导书的编排上尽量将实验步骤不要写得太详细,甚至可以不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第三,实验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尽可能地将教师的讲课内容压缩在15分钟之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做实验,即使学生做实验的时候出现一定的问题,也要学生尽可能自己独立解决;第四,除验证性实验外,尽可能多地安排一些设计性和综合性的实验,对于这类实验,可以不限定时间由学生独立完成,他们可以随时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调试和设计,当然这就需要很多配套的硬件设施和开放更多的实验室。同时改革实验考核办法,在要求完成的实验内容之外,另选一个实验作为实验考试内容,由操作、实验报告、考试三部分的成绩综合得到实验总评成绩,以此来督促学生,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教学方式的探讨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板书,作为学生口中的“魔电”,学生普遍反映“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难学,主要难在课程的基本原理、概念比较多而且抽象,尤其是放大电路的两大分析方法之一的图解分析法,如果单纯地用黑板加上粉笔的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去讲解,曲线图的绘制不但慢而且效果不太好。此时如果加入多媒体课件,就能很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模拟电子技术的魅力,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还有信息量大。当然这并不是说板书不好,相反,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更愿意接受板书的教学方式,主要原因是多媒体教学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板书速度较慢,学生更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五、电子竞赛的契机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前电子工业部于1994年共同倡导主办的,全国先后举办了九届竞赛;它是四大学科(电子设计、数学建模、机械设计、结构设计)竞赛之一,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它和全国大赛相对应,各个省份的电子竞赛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竞赛内容紧扣当前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传统器件与新型器件应用的结合,也特别注重在新技术、新器件、新仪器上的应用。电子竞赛对高校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改革特别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起积极的推进作用。竞赛逐渐成为教学改革实践的载体,从而越来越被高校所重视,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积极参与,且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通过武汉工业学院多年的电子竞赛经验可以看出,电子竞赛更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这种竞赛与实验教学的效果相比,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最初参加竞赛的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并不好,比如有的学生拿到几个发光二极管,什么实验还没做就烧坏了,主要原因是相关元器件的使用说明书他们没有认真看,直接加电压结果是电流过大二极管都烧毁了。当然这些注意事项课堂上都讲过,但是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欠缺,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实践中学习模拟电子电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设计实际的电路,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说,全国电子竞赛和各省组织的省级电子竞赛是学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契机,也是高校教师教好“模拟电子技术”的契机。

借鉴电子竞赛的实施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际训练,学生普遍较好地掌握简单电子系统设计基本方法的同时,了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并进一步熟练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而且动手能力和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这种方法的实施效果明显,学生在训练中非常认真,而且特别投入,有一部分学生整天在实验室工作,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环节,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电子技术的魅力,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普遍增大,能够在课外主动思考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一些问题的方法,能够主动去做一些感兴趣的简单设计,能够积极地参加各类相关科技竞赛,同时又通过电子竞赛和参赛同学的积极反馈作用,更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在竞赛中,以学生为主,教师指导为辅,从而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结语

本文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教学方式的分析和探讨,又根据电子竞赛的影响力和契机,提出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改革方式。但是这样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广大高校师生的全力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丽萍.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探讨[J].科教文汇,2009,(12).

[2]肖丽萍.高职《模拟电路》教学探讨[J].福建电脑,2011,(9).

[3]韦忠善,宋丽敏.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08,(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模拟电子技术 教学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电子、机电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深入探讨其教学方法并有效实施,对学生熟悉掌握电子线路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作为一名担任专业基础的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在理顺知识体系架构、高效发挥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使教学得到很好的效果。

第一步:整体把握、精选内容

明确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分立元件构成的电子线路和集成电路构成的电子线路上,集成电路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集成电路是在分立元件电子线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从事电子技术工作必须熟悉分立元件电子线路。所以选择授课内容时,应以分立元件构成的单元电子线路为基础,以“分立元件电路为集成电路服务”的原则来突出集成电路,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应用集成电路打好扎实的基础。

第二步:重点突出、应用为主

在教学内容上则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注重应用性、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有很强的实用性,对过去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偏重过细的计算,而对运用讲得偏少,特别是模拟集成电路的运用,学生毕业后工作有很难适应之感。传统的教学模式重在细节,而忽略了整体概念,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授课时应有侧重点,着重于新的思想、方法和应用,着重于所谓粗线条分析。应与实际电路相结合,让学生对电路的应用有更清楚、更实际的认识。

第三步:充分调动、主动学习

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意识,上课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时,应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积极思考,与教师一起去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提高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一个新电路时,可以从一个熟知的电路人手,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形成一个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改进、完善,从而使一个原本简单、熟悉的电路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新功能和新特点的新电路。授课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步:读图训练、提高能力

读图即是阅读一些典型图例,弄清其信号通道、元件作用、电路功用及一些特殊环节的工作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抽象,且很多概念有独立性,重复记忆少,学生难学易忘,并且往往是学完以后还不知这些知识用在何处,怎么联系。而一张综合电路图通常包含好几个单元的概念,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读懂一张图可以帮助学生把各单元的知识,甚至其他学科的知识纵向、横向地联系起来,使知识系统化。同时,读图还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分析判断能力的重要方法。实践证明,读图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为教学双方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第五步:讲究方法、自主学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要求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线路。要使学生尽快适应电子技术基础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键还要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要求学生课前进行预习,把不懂的内容记录下来。听课时,有重点地听课,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其次,要求学生会记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新知识。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之掌握得更牢固。

第六步:结合实验、重在实际

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具有工程特点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为帮助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可以根据给定的实验电路图连线,然后测试电路的性能指标,让学生学会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和测试方法,学会阅读和查阅电子器件(特别是集成电路块)的外引线和功能表,学会分析电子电路的故障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电子电路实验最基本的技能和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环境,着手实际工作。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现在的高职学生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的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工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雅轩. 模拟电子技术,2000(9).

[2]商继宗等. 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6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法;激发兴趣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我校电子电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且内容多,课时紧。而就目前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的现象。因此,如何让学生能完全接受这门课的全部知识,特别是重点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一直是我所探索和研究的方向。近几年来,我一直担任这门课的教学和研究,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较好。

一、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

作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知识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模拟电子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二、合理选择理论知识,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讲授内容以单纯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学生学习方法以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学生主动地学习,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对技校的学生更是不利于实用性、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例如,以“判断某一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为例,现行大部分教科书均采用测定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单纯讲授书本知识,满堂灌下来,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往往只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①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②激发求知欲,进行演示。演示教学是我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或演示板)或做示范性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知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③反复练习,进行章节测试。④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⑤善于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

四、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在技校学生来说,都具有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的特点,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学生能尽快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划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防止遗忘至关重要的。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7篇

一、重视“绪论”课的教学,激发兴趣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绪论,是学生接触这门课知识的第一堂课,如何上好这门课,对以后的教学相当重要。具有创意的新课导入,可以激起学生的注意力,诱导他们积极思考,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和动力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首先可结合当代电子产品的精华――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介绍电子技术的发展概况,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科学技术,并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其次,我们可介绍生活里琳琅满目不断出现的电子新产品,如液晶彩色电视机、激光唱盘等,让学生感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技术,让他们的思想由“要我学”自然过渡到“我要学”。再者,还应介绍模拟电子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明确模拟电子技术的重要地位,使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最后,从身边入手,找一些电子小产品,如:日常用稳压器、充电器和收音机等。一开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内部结构,从中让他们发现把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和变压器等元件通过某中联结组合就构成一个实用电路,从而引出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和知识,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二、合理选择理论知识,变满堂灌、填鸭式为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讲授内容多为单纯灌输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方法也是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训练,其弊端显而易见。这种教学方法妨碍学生主动地学习,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不利于培养实用性、专业型的高职人才。例如,以“判断某一放大电路工作是否正常”为例,现行大部分教科书均采用测定集成电路各引脚的静态工作电压与书上所标值是否一致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是一种较死板而又费时的方法,只适合于没有仪器设备的场合。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也往往沿循传统教学方法,单纯讲授书本知识,满堂灌下来,虽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做起来也省事,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单一、不灵活,更谈不上能发挥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往往只适合于搞搞维修之类工作,却难以适应社会上各行各业不同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书本现成知识的理论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依据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探索能力等。

三、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存,调动积极性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章节的不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通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多种方式提问。提问法主要是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或实践经验,有目的,巧妙地提出问题。有的问题要学生讨论回答,有的则作为引入新课的悬念,不作回答,并且根据回答情况适时掌握教学进度,调整教材内容的深度,补充必要的知识内容。当然,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的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在导入新课内容时,我一般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制造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2.激发求知欲,进行演示。演示教学即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实验教具(或演示板)或做示范性实验等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使学生通过观摩获得感性认知进而加深巩固理论知识理解的一种方法,并能使学生感到理论与生活更加贴近。3.反复练习,进行章节测试。即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重难点,反复去解同类练习题,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技能技巧,找出教学薄弱环节。严格的练习和测验,还能使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学习习惯和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4.利用类比法进行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内容相近的知识点进行讲授,利用类比法将它们总结在一起进行讲解、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的效率。如在讲授分压式偏量电路的计算时,我通过比较分压式偏量电路与基本放大电路交流通路,得到两者的电路形式和原理虽然有很大的不同,但对交流信号来说,两者几乎完全一致,从而直接得出分压式偏量电路的放大倍数Av、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的计算公式。5.善于总结,巩固知识。每一章节讲完之后,对该章节的内容要善于做一个归纳总结。总结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是对知识梳理和加工的过程。总结既可以由老师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通过总结,让学生明确这一章节学了什么内容,应该掌握什么内容,与前面章节知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对于模拟电子技术,适当的总结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各种基本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功能,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总是由多种简单的功能不同的电路组成的。通过总结,我们对各种电路的区别,能不断加深印象,从而对各种复杂的电子电路能顺利划分成块,正确分析其电路原理。

另外,对于平时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手段,在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方式下,多挖掘好的教学手段,如自做电子小制作加强学生的理论实践性,采用集语音、图形、文本等诸多媒体的优点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来丰富平时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四、注重实践,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现在高职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基础水平较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以及难记的式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重实践,轻理论策略,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通过实践来掌握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从而达到较好掌握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半导体及放大电路教学中,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习并掌握半导体器件的特性、使用、测试方法以及放大器工作原理等。我把一些实际单元电路小制作搬到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把教材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单元电路融合起来,并且在实验报告编排上也下点功夫,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我安排一个功率放大器实验,其中包含变压、整流滤波、稳压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等,并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测试点。通过实验可达到以下几个目的:学习万用表的使用;全波整流电路输出电压理论与实际值是否相符;稳压电路电压在电流波动或负载电流改变时是否保持稳定。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就会大大提高。

五、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既需要掌握牢固的理论基础,又需要学会分析电子电路。要使我们学生能尽快适应模拟电子技术的学习,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先预习后听课,在课前通过自学把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找出来。对学生的预习要检查和评估预习效果。凡是通过自学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就不再重点讲解。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教会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有利于其接受和掌握新知识。记笔记主要记教师讲课的提纲、重点、难点、概念,记关键词,难点问题应划上着重号,以便课后集中力量去解决。再者要求学生课后复习。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通过“尽早”与“及时”的复习,能防止遗忘。课后让学生重温讲课内容,整理笔记,以便对所学知识理解更深,掌握得更牢固。

总之,要使学生能顺利学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其实是教与学的一个互动的过程,既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又要求我们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李雅轩.模拟电子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2]商继宗等.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8篇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 教材内容 教学方法 实用性

前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等院校工科电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由于课时数少、内容覆盖面广、理论性强、内容抽象等特点,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课程比较难学。为此,笔者就该课程的改革作一探索,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1 教材内容探讨

限于篇幅,本文不讨论整个教材的编写提纲,但总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服务于培应用型人材。本文就各章节内容提出一些重点实例,与同行交流。这些内容,在不少教材中很少提及,或者提到了但没有就它们的实用性作较多的讲述。

1.1 常用半导体器件

介绍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应增加介绍二极管的位作用和三极管参数与命名方法的实用意义;根据三极管的三个电极电位判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及应用实例。

1.2 基本放大器

* 共射基本放大器,通过它学习基本知识,包括静态工作点、微变等效电路、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与输出电阻计算方法。应增讲设置合适工作点的重要性。

* 工作点稳定放大器。应指出:工作点稳定不是说工作点绝对不变,而是变化很小而已。

* 共集放大器:重点介绍三大特点及用途。

* 共基放大器:重点介绍其特点及应用场合。适合做高频放大器。

* 要求掌握三类放大器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相位关系。

* 多级放大器的耦合方式及其特点。

1.3 直接耦合放大器

直接耦合放大器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差分放大器工作原理和计算方法。

1.4 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讨论影响放大器频率响应的因素、增加研究频率响应的应用实例;了解波特图的概念。

1.5 放大器中的反馈

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增加介绍实用意义和应用实例。

1.6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 要求掌握基本运算电路:比例、加减、积分运算等。利用“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分析各种运算电路的运算关系,用实例讲解如何选择运算电路。

* 增讲测量放大器(在单片机测量系统中常用)。

* 几种常用的运算放大器型号及应用实例。

1.7 波形的发生和信号的转换

*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振荡条件、判断方法;方框图;分类。

* RC、LC正弦波振荡电路;增加正弦波振荡器应用实例。

* 单限、滞回、窗口比较器的特点及应用实例。

1.8 功率放大器

* 只讲两种功率放大器:OTL和OCL。用实例讲解功率管的选择。

* 介绍几种集成功率放大器。

1.9 直流稳压电源

* 整流(半波、桥式)、电容滤波。

* 可调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及其输出电压的计算。

* 集成稳压电源及应用实例。应特别指出:电源变压器内阻大小的重要性。

1.10 实验仪器使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一环,增加讲解一些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很有必要。仪器的工作原理可不讲,需用实例讲解并演示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这些仪器是:指针式和数字式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通用示波器、低频和高频信号发生器、晶体管毫伏表。

如课时少,本部分内容可不讲,但应要求学生们自己阅读。也可安排在实验课中讲解。

1.11 增加仿真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学生反映的“枯燥难学”问题,应该把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模拟电路的知识形象化,学习生动有趣。为此在教材中应增加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 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用它来辅助教学,效果非常好[2][3]。每章可通过实例,增加EDA辅助教学内容。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编写的原则

编写教材的原则是:以学生为本,因为教材内容首先是给学生阅读用的。即使教师没有讲的内容,学生也应该去阅读,因此所编写的教材就应是让学生读得懂的教材。教材不是专著。

不少学生反映:有些教材若没有教师讲,根本就看不懂。打个比方:有的教材绝大部分是用“文言文”写的,语言简洁、扼要;有的语言像写专业论文似的,学生看不懂,有的教师也看不懂。为此,我们建议:用“白话文”来写教材。所谓“白话文”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编写教材。深奥难懂的地方,绝对不能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而必须多用些具体材料或实例加以说明,深入必须浅出。

其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教材内容的编写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成为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所举例题及习题均应突出解题思路及方法。

3 教学方法探讨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笔者就体会较深的方面提出以下三点:

(1)建议用多媒体和传统粉笔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绝对不能照课件内容一念了之,绝对不能丢掉粉笔。

(2)教学方法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师用什么“语言”来讲课?是用大多数教材中的语言――“文言文”――来讲课?还是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充分理解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白话文”――来讲课?笔者积极赞成后者。用教师自己的语言讲课,比较生动,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效果很好。

(3)如果教师本人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那么能结合自己做过的课题讲课,会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效果会更

好。

4 考试应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试题

考试往往是从理论到理论,这是不妥的。我们认为应增加一些实用性强的试题。例如:如何利用万用表检查放大器是否正常工作?如何测量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如何测量放大器的频带宽度?如何设计一个最大不失真功率为2W的功率放大器?如何设计一个输出电压为6―9V的晶体管串联型稳压电源?等等。

参考文献:

[1]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2006.5.

[2]周宦银,刘家华,房宗良,李莉.仿真技术在电工电子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电工电子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6,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9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课程;模拟电子技术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又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与数字电子技术一起统称为电子技术基础。是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该课程的特点包括:重要性,模拟电子技术是现代化重中之重的技术;非线性,电子放大器是一种非线性元件,需要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图解法、微变等效近似等);工程性,在足够精确的情况下,为了计算方便,常用近似来化简;微观性,深入到原子电子级分析问题;实践性很强,动手性很强,需要很好的实践,不实践学不好;复杂性,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温度,随机性,光照等等影响,参数宜变,参数分散等增加了该课程内容的复杂程度;基础性,是后续电子类课程的基础,也是电子信息类专业考研的课程之一;主干性,是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本课核心是电子放大器,该课程主要就是讲放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分析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广播通信:发射机、接收机、扩音、录音、程控交换机、电话、手机等;互联网络:路由器、ATM交换机、收发器、调制解调器等;工业领域:钢铁、石油化工、机加工、数控机床等;交通方面:飞机、火车、轮船、汽车等;军事领域:雷达、电子导航等;航空航天领域:卫星定位、监测;医学领域:γ刀、CT、B超、微创手术等;消费类电子领域:家电(空调、冰箱、电视、音响、摄像机、照相机、电子表)、电子玩具、各类报警器、保安系统等。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之“无孔不入”,应用广泛。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能力和集成电路的创新设计能力,掌握模拟电子信号和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深入理解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掌握应用所学典型模拟电子系统解决信号分析问题的方法,掌握集成电路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关信息、通信方面的课程和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电路分析基础》,其中最重要的也是衔接最紧密的一门课程就是――《电路分析基础》。简单来说可以将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归为同一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看,《电路分析基础》主要让学生掌握电子电路分析的基本能力,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则是学习对模拟信号的处理分析,从模拟电子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出发,分别学习各种典型的模拟电子电路,给学生建立起模拟系统的基本构架,为后续深入学习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能力打好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电路分析基础》学习的基础上,分别从微观和宏观探讨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个方面。微观深入到电子原子级,讨论半导体材料的神奇,进而分析二极管、三极管和场效应管在微观领域,内部载流子运动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半导体器件的奇妙之处。宏观上从集成电路出发,理解集成电路的奥妙,小到微观电子原子级,大到模拟系统及大型集成电路的设计。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学生有了系统的概念,信号处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数字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更能理解和接受,电路分析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虽然内容不同,各有侧重点,但很多分析方法、理论公式都环环相扣,所以可以进行对比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知识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必修课程,它具有自身的体系,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很多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为今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在专业中的应用(例如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与系统》、《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理论及实践》等后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打好基础,为学生建立系统分析的概念,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成功的从中学阶段对电压电流的具体求解,过渡到本科阶段自主进行信号与系统的分析能力的培养。

4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能力要求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置能力要求以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既保证严谨的理论体系,又结合工程实践的特点。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能具备模拟电子电路的系统分析能力、大型集成电路系统的分析计算能力、简单的集成电路设计能力,以及电子技术系统相关专业知识的自学能力。

5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达成目标要求

通过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掌握模拟电子系统的各个部分,包括电子电路系统与信号、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半导体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及其应用、功率放大电路、集成电路的组成原则、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信号的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等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分析计算能力及基本集成电路系统的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用所学的典型模拟电子电路系统自主创新设计完整的模拟集成电路系统,辅助实现模拟电子电路系统的各种基本功能;能借助实际电子电路实验箱和软件模拟仿真,实现不同类型模拟电路系统的功能,通过实验环节操作训练具备处理实际工作问题的相关专业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模拟电子技术这门学科的专业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6 教学方法建议

和众多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一样,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理论部分也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程内容繁多,有时候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全部的课程内容讲授,很多教师会全程进行讲授,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犹如过眼云烟,没有足够的消化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时间,真正理解领会的知识点非常有限,不懂的内容还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来反复讲解,其实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辛苦不说,教学效果还会极差。理论部分的讲授应该着重抓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上课前十分钟用来对前一次课的内容及要求预习的内容做提问,以这种方式督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知识点进行巩固。

综上所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非常重要,另外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还有很多,不仅仅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每门不同的专业课程都有其特点和用途,学生只要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其中的关联性和衔接性,教师也可适当让学生了解每门课程设置的知识要求、课程设置的能力要求,以及课程的达成目标要求等,只为每一位学生能学好每一门专业课,真正具备电子信息的相关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范文第10篇

一、 用Flash制作《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演示课件的优势

1. 利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有许多微观的物理现象及变化过程是很难甚至不能用肉眼看清的,有些即使借助最现代的仪器也很难看到,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也很难理解。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软件flash的动画制作功能,创建事物变化的动画效果,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逼真地呈现到学生的面前。例如,在学习PN结的形成过程时,通过flash模拟演示课件可以直观的展示P形半导体和N形半导体通过特殊工艺连接在一起时由于多数载流子的扩散形成PN结的过程,通过模拟演示可将PN结形成过程中非常抽象的东西形象地表达出来,教师只需要播放相关的动画,再进行简单的说明,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2. 利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实践也表明,学生感兴趣的时候,求知欲非常强烈,学习热情高,学习时能发挥出潜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Flas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在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中,利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3. 利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利用Flash的模拟、仿真与动画技术,可以使一些普通条件下无法实现或无法观察到的过程和现象生动而形象地显示出来,可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同时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另外,利用Flash演示课件还能促进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是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

4. 利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可弥补普通实验无法实现的问题

1) 有利于解决实验设备不足的状况。Flash模拟演示课件提供了高指标的虚拟仪器和充足的虚拟元器件资源。虚拟实验的引入,可以节省购置元器件和仪器设备的大量经费,弥补了因实验仪器缺乏和实验经费不足而造成的缺憾。

2) 可以实现许多实验中不能实现或难以实现的功能。Flash虚拟仿真能在各种假定的条件下,甚至是在目前无法实现的条件下,对电路进行研究。如:不管是考虑安全因素还是成本,实验室里都不宜做的破坏性实验,但虚拟仿真却可以做,甚至可以做各种故障和非正常性的实验。在研究一个电路方案初期,可以将影响电路的一些次要因素去掉,如杂散电容、漏电感等,以免它们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产生影响,从而混淆了对电路的正确理解,但在制作一个实际电路中却做不到这一点。

二、 用Flash制作《电子技术基础》模拟演示课件的实例

Flash 是一款矢量动画软件, 主要特点是使用方便, 制作的动画效果千变万化,占用空间小,任意缩放图像的大小不失真,具有强大的交互性和兼容性。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本人尝试用Flash制作了一些模拟演示课件。下面介绍其中的一个课件――《PN 结的形成过程》。

首先,用Flash制作一个被控制的PN结形成过程的影片,该影片共有590帧组成。前25帧描述整个模拟演示课件的标题《PN结的形成过程》,字幕从中间开始从无到有渐渐显示,稍作停顿之后渐渐消隐;第26-110帧描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通过特殊工艺连接的过程;第111-160帧描述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后在接触面上出现自由电子和空穴的扩散运动;第161-375帧描述电子空穴的复合和消失过程,由于电子空穴对不断复合和消失形成空间电荷区,在这个过程中用闪动效果突出了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和消失过程;第375-415帧描述由于空间电荷区的存在而形成内电场;第416-590帧描述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动态平衡过程,由于内电场的存在,产生电子和空穴的扩散和漂移运动, 刚开始由于扩散运动大于漂移运动, 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和消失不断进行,空间电荷区不断加宽,内电场不断加强,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达到了动态平衡, 因此PN 结的宽度不再改变, 也就是形成了PN 结。

三、 用Flash制作模拟演示课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要合理利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虽然Flash多媒体教学方式有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Flash演示课件形式进行教学,不能让Flash演示课件垄断一切。如重要的电子技术概念、定律的结论可以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讲解,而抽象的微观变化过程、成本高或无法开设的电子技术实验可以用Flash模拟演示课件进行仿真实验。

2. 要尽量避免flash模拟演示课件重复制作,浪费人力资源。电子技术教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电子技术课堂教学上,而不应该把精力过多地放在flash课件制作上,应该更多的收集和应用别人的课件。当然,如果自己会做课件也要集中精力做几个优质课件提供给别人,做到真正的网络资源共享,没有必要制作所有的课件,把精力浪费在课件的制作上面。

3. Flash仿真模拟实验不能替代实物实验。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职业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的动手能力单靠仿真模拟实验是练不出来的。许多事例证明学生们用仿真软件按照书本连接一个电路, 测试电路中每部分的参数都较容易, 而真正要他们用实物, 自己动手搭连一个电路, 用实际的仪器去测量电路参数, 调整元器件, 他们就不知如何动手了。看到电阻、电容等实物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 也不知道这些元器件参数在实物上的表示方法, 更不知道如何将它们连接在电路中;拿来一个三极管, 不知道如何去识别和判断三个管脚的极性等等, 不胜枚举。据了解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 主要是因为动手太少了。

参考文献

[1] 孙晓红“物理教学中Flash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4年总第206期.

[2] 陈秀梅“关于多媒体课件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156页.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教育范文 下一篇:远程教育资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