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范文

时间:2023-03-02 15:54:32

民生银行

民生银行范文第1篇

2014年最后一个月,安邦保险集团意外举牌,接连7个交易日,在A股二级市场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强势入主成为第一大股东。

尽管民生银行现任董事长洪崎、创始董事刘永好、股东史玉柱,对于安邦保险集团的进入,皆公开表明欢迎。但面对股东们和管理层多年来精心构建的均衡被意外打破,银行未来命运徒增变数,民生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一度陷入紧张和不安。

“大家都在揣摩安邦的到来对银行是提升,还是有其他目的?”一位民生银行董事向《财经》记者表示,有的董事甚至担心,民生银行存在成为新的大股东“提款机”的风险。

顾名思义,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保险集团),本应是一家以保险为主业的金融集团,但现实中,经历了近五年在金融等跨行业的强势扩张后,保险业的资产仅占安邦保险集团总资产的三分之一。真正令市场侧目的,是其彪悍而隐秘的投资风格。

业界普遍认为,安邦的进入,并非“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看好”如此简单的官方表述。

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集团的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安邦保险集团有意进一步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并逐步控制董事会和管理层,实现会计并表管理,民生银行将成为安邦保险集团的子公司,作为安邦探索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核心平台。

安邦的潜在计划,正是深耕民生银行多年的股东们和管理层的忧虑所在。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成立于1996年,由59家股东(48家为民营背景)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3.8亿元,它的诞生宣告了中国民营银行的起步。近20年走来,民生银行已经由一家成立之初存款40亿元、净利润1.5亿元的小银行,一跃成为总资产近4万亿元、年度净利润约400亿元的全国性商业银行,2014年跻身全球50大银行之列。

民生银行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长期股权分散,即便是多年来的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其单一持股甚至从未超过10%。“从银行治理结构讲,民生银行的股东一直在避免一股独大,因为一股独大可能出现不尊重其他投资人利益的情况,大股东站在自己的角度做自己的事情。”民生董事会有关人士表示,过去董事会中常有争吵,但多年磨练下来,大家一直在推动公司治理,最近一两年终于开始形成一个比较好的局面,大家多能建设性顾全大局,为民生持续发展而尽力。

如今,安邦的到来,有可能意味着一切将发生变化。

除了要面对猝不及防的股东更迭,摆在民生银行面前的,还要尽快挽回前期业务快速扩张所积聚的风险。民生银行近些年极力推进“两小业务”(小微企业贷款、小区金融),由于过于激进而陷入僵局,2012年、2013年小微贷款余额几乎以年均40%的增速在扩张,而宏观经济下行引致风险陡然上升。尽管其公司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不良贷款率为1.04%,但接近民生银行高层人士透露,其中约有1%的水分,民生银行当期实际的不良率当在2.04%左右。

如果继续走下去,民生银行将面临更大的资产质量危机。据民生银行内部权威人士透露,一个定名为“凤凰项目”的转型计划即将启动,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全面转型。但在民生民生对外正式宣传口径里,“凤凰项目”尚未提及。

恰在转型关键期,安邦不请自来。安邦会强势打破现有平衡局面,还是顺应原有的游戏规则,民生银行原有的董事会和管理层都在观望。“进来一个新股东也挺好,做个大股东也无所谓,但如果想独吞肯定不行。”民生银行董事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安邦想独自掌控民生,或将遭遇部分老股东的联合抵制。 强势举牌

“真不知道持股多少才是安邦的最后目标!”当安邦在A股二级市场数次举牌收购民生银行股票至持股10%,从而晋升为第一大股东时,民生银行的多位管理层人士在私下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焦虑。

事后证明,安邦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成为第一大股东。港交所1月19日交易数据显示,安邦保险集团持有民生银行A股股票达到49.96亿股,A股流通股占比已达18.35%。

业界人士预计,目前安邦保险集团对民生银行的实际持股和委托表决比例有可能已接近20%。相关信息或许要等到今年三四月间,民生银行披露2014年报时才能完全揭晓。

令业界感叹的是,对所有这一切,民生银行的现有股东们、董事会、管理层事前全然不觉,事后似乎也一时束手无策。

一位民生银行董事描述:“安邦一开始是敲门,后来是推门,现在看是踢门。”这种强势的进入风格让原股东们生畏。

民生银行公告显示,截至去年11月28日、12月17日和25日,安邦连续增持民生银行股份,持股成本分别在8元、9元和10元上下。安邦通过旗下“安邦人寿-传统产品”、“安邦财险-传统产品”、“安邦保险集团-资本金账户”、“安邦保险集团-传统保险产品”、“和谐健康保险-万能产品”等数个账户,先后买入民生银行A股、H股普通股股票共计约47.87亿股。据悉,这些股票均为安邦在二级市场买入,并无现有股东的协议转让。

据测算,安邦前述多次举牌累计支付资金总额约为400亿元。算上安邦2014年年末增持的招商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等,安邦动用的资金超过千亿元,这对安邦并非小数。

对此,安邦表示,增持民生银行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保险资金,不存在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借贷和上市公司及其关联方的情形。

一位对安邦资金有调研的保险人士表示,2013年以来,依靠预期高收益率产品和强大的银保销售渠道,安邦的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其中安邦主做银保投资型业务,增幅出乎市场预期。值得注意的是,安邦人寿2013年年报显示,其99%以上的保费收入来自银保趸交产品,未来三年仍继续以银保渠道业务为主。趸交产品的优势在于来钱快,可以迅速揽得大笔现金流。

此外,2014年以来安邦保险集团曾多次增资,4月,安邦保险集团大股东增资180亿元,12月再度增资319亿元,注册资本位居全国保险行业之首,达到619亿元。让市场颇为疑惑的是,增资资金到底从何而来?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分析认为,安邦动用的收购资金并非正常的利润积累,也不全是长期限的保险资金,而有可能是一些类似高收益的短期理财资金,这对民生银行的长远发展,会产生一定风险。在其看来,安邦所动用的资金性质决定了经不起市场的大幅波动,因为可能会输不起,“没有谁能和市场博弈,此时大股东可能就不是银行的守护者了”。

一个有利于安邦的市场因素则是,2014年12月以来,A股市场持续走高,虽有小幅波动,但涨势至今不改。按安邦在去年11月、12月多次增持民生银行时的股价平均估算,如今安邦持有的民生银行股份已经有了一定的账面浮盈。

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安邦的这种增长模式如果持久,必须同时做到三点:有可持续的资本金以保证偿付能力、业务规模要能够迅速做到很大、投资收益一定要比较高。这种模式关键在于要做一年到两年的短期杠杆,如果运作太长,则未来的政策和行业风险很难估计。 股比20%底线

无论民生银行老股东和董事们如何心态复杂,安邦保险集团的进入已是事实,多年不变的分散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董事会改组不得不开始。

今年1月15日,民生银行公告称,增补董事姚大峰为民生银行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姚大峰现任安邦保险集团副总裁、安邦人寿董事长以及安邦养老董事长兼总经理等职,此前曾在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银行工作经验,是目前安邦保险集团委派到民生银行的唯一一名董事。

从公开场合看,民生银行现有股东和管理层对安邦的进入持欢迎姿态,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在最近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今后金融机构一定是走向混业经营,与作为保险公司的大股东安邦合作免不了。”原大股东刘永好也公开表示:“谁给民生银行带来价值就拥护谁,安邦可能对民生银行的存款和业务发展带来很多积极影响。”

然而,这种欢迎态度皆以安邦不控股民生银行为前提。据《财经》记者了解,民生银行在与安邦沟通过程中已明确表示,希望安邦只做相对大股东,顶多持股20%,并在董事会拥有一席,且可担任副董事长。

从民生银行角度,对于安邦保险集团控股的拒斥,自有其逻辑和历史渊源。

相比中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徒有虚名的董事会,民生银行因其民营资本属性,更强调股东利益的维护,因此,多年来形成了分散的股权结构,这令董事会的组成和权力运行,成为股东们最为关注甚至极为纠结的大事。

“从银行治理结构讲,原来民生银行的股东都担心一股独大,一股独大可能出现不尊重其他投资人利益的情况,大股东站在自己的角度做自己的事情。”上述董事会成员表示。但股权分散也会带来一大风险即内部人控制,可能出现管理层对个别股东的利益输送,以及各种斗争和纷扰。

历史上,民生银行董事会各种力量的制衡博弈复杂,每每有意外之举。

2006年董文标担任董事长,正式掌控民生银行。上任之初便在公司章程中明确,董事长一职一般只能连任两届,一届三年。

“这是董文标很了不起的一点,他定立了规矩,当时我们认为,董文标自己革自己的命。”上述董事至今仍然对董文标这一做法称赞不已。

现实分散的股权,仍然使股东们心存内部人控制的隐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董文标个人威望的树立,也令各方产生纠结。

“任期快到的时候,一方面董文标自己很纠结,追随他的人也很纠结,这时候大家都已经把董文标称为老板,这也就有点不正常了。”该人士回忆。

有一点很明确,民生银行的股东们大都希望完善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防止出现“放羊的人最后把羊吃了”的局面。2014年8月,董文标离任,恰是重新平衡董事会与管理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的一个良机。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安邦强势闯入。

相较于安邦所带来的巨大不安,民生银行内部甚至有人认为,或许正是董文标的离职,给了安邦发力的契机。“毕竟,无论是业界资历还是高层人脉上,董文标都还是很有能量的人。他如果还在职,安邦不敢这样闯入。”

最让民生原股东和管理层担心的是,民生银行最终会否沦为安邦进行更大规模扩张的“提款机”。

此次安邦收购民生银行股权,累计支付资金总额约为400亿元。依照保监会相关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按照安邦保险集团所公布的7000亿元总资产核算,其投资资产规模最高超过2000亿元。

有业界人士对此表示质疑,在安邦保险集团的总资产中银行类资产占据了大部分。

截至2013年底,安邦保险集团总资产约5800亿,其中成都农商行以4293.16亿的资产规模占据了近七成。因此,安邦实际是借助并表农商行扩充了资产规模,从而增加了进行其他股权投资的实力。如果安邦保险集团未来把民生银行实现并表,将会新增近4万亿元的资产规模,进一步获得1.2万亿元的投资资产规模,一位银行人士打了一个极端的比方,它甚至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持股而控制工商银行(601398.SH/1398.HK)。截至2015年1月23日,工商银行的股票总市值尚不到2万亿元。

随着安邦频频实施跨领域并购,保险界对其存在的一些传闻也随之扩散到银行业:安邦的治理结构和行动策略自成一体,并不总按常理出牌。这对于其掌控和治理一家银行,恐怕会隐含潜在风险。民生银行一些股东担心,民生银行一旦被安邦实际控制,很有可能沦为关联交易的受害方。

对于民生银行董事会和管理层来说,安邦是否会止步于20%股权,目前还是一个巨大的悬念。 安邦图谋

2014年,安邦保险集团以7000亿元总资产位列中国第四大保险集团公司,旗下拥有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人寿)、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邦财险)、和谐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谐健康保险)、安邦美容险、和谐保险销售公司以及瑞和保险经纪公司等保险全牌照。

近三年来,安邦保险集团纵横捭阖,从2011年取得成都农商行控股权开始,相继揽得银行、金融租赁、证券等数张金融牌照。多年来,安邦保险集团掌门人、年近50岁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吴小晖的出身颇为引人关注,被外媒描述为以无情的商业风格和强大的政治后台闻名。

在民生银行股权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中,安邦声称对民生银行股权的收购是“出于对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集团的高层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成为股权意义上的大股东仅仅是第一步,未来安邦或将进一步增持民生银行,并谋求更多的董事会席位,实现对民生银行董事会的控制和管理层的任命,在财务层面实现对民生银行的会计并表,为“银保深度合作”铺平道路。

接近民生银行董事会的人士表示,私下接触中,吴小晖甚至非正式表达过担任民生银行负责人的意愿。

回顾安邦近些年的并购事件,不难发现,控股并谋求实际控制权,是其一贯的诉求。这一点从安邦并购成都农商行的操作中,可见一斑。

2011年9月,安邦保险集团斥资50亿元收购成都农商行35%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当年12月便实施了大规模高层人事调整,行长、财务总监、董秘等被集体更换,人事变动甚至波及中层以及基层员工,一度引发了其他股东和员工极大不满。当时安邦称,希望通过银行、保险的整合与合作,打开西南保险市场。最终,安邦实现对成都农商行的实际控制,将其1000多亿元银行资产并表集团资产。三年后,该行资产已扩展至4200多亿元。

业内人士分析,不排除安邦也试图在民生银行复制成都农商银行的做法。不过,根据现行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则,安邦要想实现并表还需要跨越几道坎。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第八条规定,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者以下表决权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可以实现合并报表:通过与投资单位其他投资者协议,拥有半数以上表决权;根据公司章程或者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者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或者类似机构占多数表决权。

对此,前述民生银行董事认为,民生银行股权分散,如果安邦想实际控制民生银行,只要分裂董事会便可达到目的。而事实上,民生银行原有股东们也并非完全一条战线,历史上股东们本就存在某些不和谐,在内部,近期也有“一些暗流涌动”。

目前民生银行董事会一共有18个董事席位,包括9个股权董事席位、6个独立董事席位和3个执行董事。9个股权董事中,除了新希望拥有2席外,其余分散在7个股东。目前安邦只占据一个董事席位,即便安邦与三位管理层非执行董事达成默契,也还需要争取股权董事的支持。

由于股权分散,安邦保险集团要掌控民生银行,至少要联手多家股东才能达到目的。知情人士表示,民生银行的股权结构远比表面上看起来复杂得多。虽然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合起来占有不到50%的股份,但余下未披露股东的股权关系更为错综复杂。想依靠20%的股权对民生银行实际控制,显然过于乐观。

作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董事长、行长的任命需经银监会核准,并报国务院批准。安邦想像对待成都农商行那样,完全按自己意愿对民生管理层进行换血,进而实现绝对控制,绝非易事。

一位民生银行高管表示,“监管层不会无所作为,坐视股东胡来。”一位股东代表亦称,老股东们对民生银行很有感情,也不会完全任由新来者妄为。

虽然民生银行历史上的股权之争频频发生,但却从未像安邦此次来得如此突然而强势。

2006年经叔平卸任,刘永好落选董事,董文标继任董事长,民生银行发展迎来黄金十年。期间民生银行股权之争依然暗潮涌动,并呈现加剧迹象。民生银行股东曾拒绝某外资银行入股19.9%的要求,也拒绝了GE金融公司在合作汽车金融业务后可优先认购民生银行股权的要求。此外,游走于资本市场的“明天系“也曾尝试控股民生银行,民生银行成为各路资本觊觎逐鹿的目标。

此外,民生银行其他股东,比如复星集团,也一直在寻找最佳时机,试图增资控股。就在去年,中民投酝酿成立之初,中民投也曾考虑控股民生银行,但是由于民生银行现有股东的极力反对,最终未能如愿。

一位接近安邦保险集团的高层人士坦言,安邦保险集团有别于一般意义的保险集团,而是“金融财团”,这与过去进军金融业的产业资本的风格和路数确实存在不同。

若按照安邦保险集团计划的控股、并表、更换管理层的构想,未来民生银行将逐步植入安邦的基因,逐步嫁接安邦的战略,其发展轨迹或将被改写。民生银行股权分散恰恰为新股东提供了机会。“只要分裂董事会,拉拢一部分股东,就能达到控制的目的,做任何事情就怕不遵守规则的。”接近民生银行高层的分析人士直言。

2014年12月26日,就在民生银行公告安邦收购其股权至股本占比14.06%的第二天,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原第一大股东、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以每股均价10.8元,减持1.854亿股民生银行A股,套现约20亿元。减持后新希望持有民生银行A股股票占A股流通股的比例,由8.38%下降至7.69%。

对此,上述民生银行高层人士分析,“刘永好的减持是因为当时民生银行的股价很好,卖两亿,赚点钱,等价格下来了,可以再补回来。”

一位新希望高层人士表示,新希望以前是第一大股东,市场都很关注其动向,减持较为敏感,如今成为第二大股东后,“适当动一动,比以前灵活很多”。但他也表示,对于安邦进入后民生银行的前景,确实感到忧虑。

除了刘永好,期间民生银行其他股东股权变动频繁。数据显示11月12日-12月15日,不足两个月间,郭广昌分九次接连减持其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2.4亿股,套现约11.59亿元。期间郭又增持H股1.5亿股,持股数达到8.2亿股,此番操作后,郭广昌净减持9000万股。

此外,民生银行前十大股东之一卢志强,于12月3日、4日两个交易日共减持民生银行A股3222万股。

今年4月,民生银行董事会将迎来换届,各界预期现任管理层将留任,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安邦或许会谋求更多的董事会席位,民生银行董事会新一轮明争暗斗才刚刚开始。 凤凰涅

处于股权之争漩涡中的民生银行,正面临着更急迫的任务――战略转型。这是继2009年民生银行将发展战略选定小微企业金融后的再一次自我革新。

当年在确定深耕“小微金融”战略后,民生银行表现出巨大的决心。该行管理层人士回忆,在西安召开的全体动员大会上,民生银行明确了小微贷款创新机制,即拒绝抵押物崇拜,以互联互保、信用贷款方式拓展小微贷款。群情激昂中,700多个支行行长,一批批上台,纷纷表态小微贷款要做到100亿元。而事实上,当年央行给民生银行的新增贷款额度不过1600亿元。

数据显示,2011年底,民生银行小微贷款存量为2300多亿元,此后两年间,几乎以年均近40%的规模增长,2013年年末,存量超过4000亿元。

但是此后,小微贷款余额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小微贷款存量仍然为4000多亿元,今年基本没有净增量,“不是不想做,而是风险太大,实在不敢继续做了”。

对此,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道出了实情。他在2014年半年业绩会上说:一方面是民生银行小微业务周期到了一定期限,出现不良是必然。另一方面,除整体经济形势下行的宏观经济因素外,民生银行早期在客户定位上相对比较粗放,在目前经济形势波动影响下受到一定冲击。

小微业务急踩刹车,坏账风险集中爆发,其商业模式和风险控制遇到了空前压力和挑战,民生银行201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全行不良贷款率为1.04%,相对于不良率低点2012年一季度的0.67%,上升了0.37个百分点。接近民生银行高层的人士透露,“其中还有1%的水分”,也就是说,民生银行的实际贷款不良率应在2.04%左右。

民生银行一位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遗留问题比较严重,但好在风险尚在可控范围。毕竟,民生银行2014年的净利润近450亿元,增长约5%,拨备覆盖率在180%以上,可覆盖风险。但现在要拿时间换空间,决策层已明确,民生银行必须全面转型。”

据了解,洪崎亲自主导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制定了一份全面转型计划――“凤凰项目”。这份转型计划的核心是民生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并实现转型和突围。

该计划设定了三年转型期,以消化前期小微业务遗留的坏账包袱,实现银行业务流程再造。

目前,“凤凰项目”已完成编制,并于近日在高管层面进行沟通和传达,将于2月初正式启动实施。民生银行既定的“民营企业银行、小微企业银行、高端客户银行”三大战略届时势必随之调整。

其中,小微金融首当其冲。过去由于支行长期专注小微企业,公司业务逐渐上收至总行事业部,支行公司业务基本停止。据悉,未来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保持存量,更为注重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在拓展客户结构层面,支行逐渐改变过去过于侧重小微企业,而是要探索大、中、小客户的均衡发展,改变目前抓小客户,大客户扔在一边的情况。

“事业部制”和“小区金融”也曾经是民生银行谋划转型的另外两张王牌,如今也同样面临着调整和纠偏。2007年底,民生银行在公司金融重点行业、重点产品领域推行事业部制改革,建立了垂直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提升了组织运行质量和效率,运行八年来,虽然几经调整,但问题依然不少。

“事业部制”的最大缺陷在于事业部变成了“事业部的事业部”,而不是民生银行的事业部。民生银行一位董事表示,事业部要考虑未来行业调整方向,更注重从自己的客户基础角度出发,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变,更多地涉足投行业务。近日,民生银行在香港组建成立民生商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该行在境外的证券业务板块。

此外,民生银行2013年7月启动小区金融战略,社区网点在全国遍地开花,甚至提出了三年内建设1万家小区银行的愿景。截至去年末,民生银行已设立近5000家社区网点,生意却意外冷清,一年多来仅带来存款200多亿元,远逊于预期。前述民生银行董事认为,小区金融的问题和小微金融战略多少有些类似,其问题的关键在于,银行不应该站在资源拥有者的角度跑马圈地,要更多地从客户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开发相对应产品。

一位接近民生银行决策层的人士评价称,民生银行新一届管理层是务实而理性的,并没有彻底和否定过去的战略,但他们对事业部制、小微金融、小区金融战略的失误和缺陷毫不回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如今他们的转型思路前所未有地清晰。

但安邦的强势闯入,令民生银行现有董事会、管理层的这些努力和既定战略变数陡增。

上述董事不无感慨道,“民生银行已经可以进入一个很健康的发展轨道,股东不用从银行身上掏钱,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收益。每年400多亿元的净利润,三分之一拿来分红,三分之二用来支撑资本和资产扩张,尤其对于老股东来说,每年可以获得7%、8%的回报,已经很可观了。”

民生银行范文第2篇

6月28日,民生银行(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16)董事会公告称,在日前召开的董事会临时会议上,第四届董事会24名董事候选人获得通过。民生银行将于7月16日通过差额选举产生新一届董事会,同时产生新一届董事长和行长。

三位执行董事候选人立刻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即董文标(现任行长)、洪崎(现任副行长)和王世(前汇丰银行美国西部总裁、汇丰银行中国业务总裁)。

一位接近决策层的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现任行长董文标将接替原董事长、年届88岁的经叔平,成为民生银行新任董事长。如无意外,7月16日的股东大会上,王世也将当选为民生银行行长――显然,王的任职资格已获得监管者的首肯。

如果王顺利当选,民生银行将成为中国首家主动聘请海外职业经理人做CEO(行长)的商业银行。此前,仅有深圳发展银行因外资入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派出了外方的董事长和CEO。

在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引入“外脑”,一直是监管部门力推的方向。2005年徽商银行成立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就表示,希望能引入国际背景的职业经理人做行长,从一开始就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但此举在徽商银行并未成功,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一是既熟悉中国又负盛名的金融人才并不多见;二来“不能说没有合适的,但是徽商银行请不起”。

王世生于1949年,在汇丰银行已经工作了32年。他1997年被任命为汇丰中国业务总裁,期间,在外资短暂撤退中国期间逆市扩张,并于2000年5月将汇丰中国业务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浦东,成立汇丰驻中国总代表处,并兼任总代表。

至2002年底,王世离开中国调任汇丰集团洛杉矶分行任总经理时,汇丰在内地已经开设了九家分行,并成为上海银行的战略投资者,与平安保险达成了参股意向,其业务势头在外资银行中一时无两。

一年前,王世从汇丰退休,成为民生银行新任行长的不二人选。

“民生选择王世的目的有二:一是可以加强规范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二是可以学到国际经验,前瞻国际。民生银行将来的发展不仅限于国内,更需要熟悉国际视角、更了解海外市场规则的人来打理银行。”一位监管层官员对《财经》记者说。

不过,王世此次空降民生能否成功,仍面临考验。民生银行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博弈一直不绝,并导致多次错失发展良机。例如,民生银行股东曾拒绝一家外资银行入股19.9%的要求,也拒绝了GE金融公司提出的在合作汽车金融业务后可优先认购民生银行股权的要求。

在民生银行上市初期,年末董事会经常会为分配方案发生争辩,这导致民生无法实现依靠自身积累而快速发展,资本金问题始终是其无法逾越的红线。

由此,未来的王世能否说服股东,借鉴汇丰经验,建立制度化、程序化的发展模式,选择稳定的发展模式,而非依赖业务量的高速扩张获利,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也可能成为他能否在民生银行取得成功的关键。

民生银行此次新董事会的确定,也被认为很可能为民生银行引进外资带来突破。在香港IPO方案受挫以后,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问题已迫在眉睫。截至2005年底,民生银行资本充足率仅8.26%,刚刚达到8%的监管标准;如果不及时完成融资,未来业务发展将受到相当大的制约,这显然也不是新任管理层愿意看到的结果。

据悉,目前有多家外资属意民生银行,其中包括凯雷投资集团、黑石集团以及一些外资银行。目前,民生银行已有的战略投资者,如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法国兴业银行呼声比较高,前者控股的亚洲金融控股公司持有民生3.9%的股份,位列前十大股东。

民生银行范文第3篇

如果这一转让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则民生银行将仅剩下一家国有法人股东――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后者目前所持股份占民生银行总股本的3.28%。这意味着民生银行几近成为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银行,而这对于正在筹备赴港上市的民生银行是非常有利的。

民生银行正紧密筹划于今年上半年赴港上市融资。尽管这家1996年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已于2000年在国内A股上市,并于2003年2月发行了40亿元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但此后连续数年的高增长使其资本充足率再次处于8%的边缘。

民生银行向以高增长著称,其存贷规模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每年50%左右的增速,在国内银行业连续几年排名第一。但这种高增长可能蕴藏的风险也一直为业界所担心。与此同时,民生银行的资金来源过分倚重企业存款,令其资金成本高而资产收益率低。所有这些,正日益成为民生银行继续发展的软肋,也为未来增添了不确定性。

此番民生银行香港上市,欲借海外融资扩充资本,以推动公司业务结构的调整和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其初衷能否实现,以及未来如何在维系海外投资者利益与推进内部改革之间寻求新的平衡,尚待观望。

速度与风险

高增长在很多行业内被视为榜样,但在银行业内,高增长也可能意味着风险的积聚。花旗环球金融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向《财经》表示,民生银行这几年的贷款增幅过大,可能隐藏着很大风险。惠誉国际评级公司负责亚洲金融机构评级的部门主管刘曙明也担心,一旦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这两年大量批出的贷款可能变成坏账。

美国货币监理署(OCC)对商业银行有一整套监管体系,其中有15个关键指标至为关键,而首个指标即为贷款年增幅是否低于20%。尽管中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上述指标不能简单套用,但民生银行2003年高达57%的贷款增幅究竟有无风险,又有多大风险,因为缺乏定量指标而无从判断。

对于外界关于民生银行高增长可能蕴含的风险,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告诉《财经》:“这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作为国内成立最晚的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不迅速扩大规模,只有死路一条。”此外,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股东结构,也促使民生银行管理层面临较大的规模和赢利扩张的压力。

但董显然也意识到高增长可能蕴涵的风险。他认为在民生银行资产规模达到5000亿元之后可能需要进行调整,届时的年增长控制在20%左右较合适。他预计,今年底民生银行仅靠自身增长就可达到5000亿元的资产规模。这意味着从明年起,民生银行持续了多年的高增速有可能放缓。

相应的,民生银行今年的发展计划并未突出规模,而提出“坚持发展、做实做精、办出特色”的口号,试图通过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加快建设高技术平台来控制风险。

民生银行已投资逾亿元开发高技术平台。由SAP公司和IBM公司正在搭建的这一高技术平台将包括管理会计、客户资源整合和人力资源等系统。所有这些系统将把民生银行各支行、分行的数据统一到总行数据库中,通过统一标准、批量处理来控制风险。

例如,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后,将一改以往分级考核方式,改由总行直接考核全行5270名员工。而即将于今年6月推出的客户资源整合系统,则将把支行、分行和总行的客户资料集中到总行数据中心,由总行对客户进行统一分类,作为今后筛选客户的依据。

“做强总行是当今国际银行业普遍采用的方式。如果民生银行正在构建的高技术平台能够顺利完成,确实能够有效控制风险”,中信证券研究发展部杨青丽表示。但她同时表示:“这些系统需要真正有效的运行才能达到目的,而这需要非常艰苦而漫长的磨合期。”

尽管民生银行希望通过建立高技术平台来控制今后的风险,但以往在高速增长期放出去的贷款的质量,显然需要时间来检验。一家基金公司的银行业分析员表示,在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贷款质量看起来都不错。一旦经济下滑,则情况会大不相同。也许只有等待一轮经济周期过后,各家银行的贷款质量才会水落石出。

在成本与收益之间

除了增速太快,民生银行引人争议的还有其较低的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低,意味着银行要实现同样的利润需要更多的风险资产支撑,就意味着银行需要更多的资本金。当内部积累不足时,银行就需要不断从资本市场筹资。

董文标承认:“民生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比较低,原因是资金成本较高,利差较低。”

而资金成本高的原因,则是企业存款比例过高,而储蓄存款比例过低――2003年民生银行储蓄存款仅占全部存款的10%。而同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招商银行,其储蓄存款所占比例却高达30%。

董文标表示,民生银行重公司业务而轻零售业务,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民生银行在2000年上市,上市后既要给股东分配,又要注意市场形象。而零售业务投入非常大,见效却非常慢,我们来不及做这块业务。我也知道这种结构是有问题的,要加大力度调整,但是没钱来支撑这种调整,所以只好做公司业务,公司业务来得快。”

为扭转过度倚重公司业务而资产收益率偏低的被动局面,民生银行准备痛下决心开拓零售业务。民生银行的目标是:从2003年起,用三年时间将民生银行的零售业务占比提高到30%,其策略是以资产业务来带动负债业务。

民生银行行长助理、上海分行行长邵平表示:“我们的零售业务将主攻零售贷款,这也是我们选择住房按揭贷款作为零售业务突破口的原因。而招商银行的零售业务优势主要是在负债业务,即居民存款。”

个人房贷是中长期贷款,需要银行的中长期资金支撑。而由于储蓄存款不足,民生银行恰恰缺乏中长期资金。民生银行的解决之道,是拿出保险资金存款支撑中长期房贷。董文标说:“保险资金的资金成本比较高,但我们要看长远。民生银行的保险资金存款大约有300多亿,去年拿出238亿做按揭。”

但是,以高成本的保险资金大力拓展个人房贷业务,就导致民生银行的资金成本高于同行,资产收益率偏低。

房贷之外,民生银行还欲推出信用卡业务来扩大零售业务。董文标表示,最迟今年10月民生银行要推出信用卡业务。“信用卡投入非常大,前台我们投入1个多亿,至少三年以后才能盈利。我们去年的财力不够,下了很大决心也没敢搞。”

“经过几年的调整,去年我们提出,在今后三年内将零售业务占比做到30%以上,因为我们有了财力的支持。原来董事会开会大家意见不一致,不让投入零售业务。现在有钱了,再不让投入就说不过去了。”董文标说。

业内专家指出,对银行价值最为关心的无疑是银行的大股东。理论上,大股东的利益和银行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利益休戚相关,大股东自然会关心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关心银行的长远发展。但在现实中,民生银行的股权相当分散。对于单个股东而言,眼前以牺牲分红为代价而进行的大量投资是实实在在的,而对零售业务的大笔投入所带来的未来价值却来得非常缓慢,也是不确定的。因此,一些股东会更加重视短期的利益。

这也正是民生银行希望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原因。“我们会引进两家战略投资者,让他们的代表进入董事会。他们很懂业务,会提出很多问题,有利于银行稳定。”董文标说。

工作室的是与非

民生银行的“业务创新”一向广受业内关注,同时也引起诸多非议。2003年年初,民生银行在各支行推行的工作室制度即为“业务创新”之典型。

董文标向《财经》解释,工作室其实就是产品公司,相当于一个行业营销团队。以往民生银行有3000名客户经理,其行业分工不明确,什么行业的贷款都做,有人既做汽车行业贷又做房地产行业贷。去年推行工作室制度后,民生银行组织起一批工作室,这些工作室分别专注于某个行业的存款、贷款等业务,如电力、燃油、房地产、路桥、电信等行业。

业内知情人士向《财经》介绍,民生银行的工作室实行独立核算,其业务权限相当于支行。为激励各工作室拓展存贷款业务,民生银行给予各工作室很高的利润提成。民生银行的这种做法,吸引了许多银行业同行的“业务能手”,也争取了不少客户,因此在同行看来,民生行的工作室制度显然有挖墙脚之嫌。

来自监管部门的有关人士也曾向《财经》表示,民生银行设立工作室的做法,相当于增设分支机构,在某种程度上突破了现有的监管尺度。

在种种压力之下,民生银行的工作室制度已于去年底搁浅。

上市之后的微妙平衡

处于快速发展与结构调整夹缝中的民生银行,眼下最缺的还是资本金。因增速过快,民生银行近年资本金不足之窘况愈显。该行2003年年报显示,资本充足率仅为8.62%,略高于8%的监管要求。

为补充资本金,民生银行曾于2003年2月发行40亿元可转债,旨在将这笔次级债计入附属资本,待其转股后补充核心资本。但银监会于2003年底发出《关于将次级定期债务计入附属资本的通知》,规定将次级债计入银行附属资本的必要条件之一是无担保,而民生银行的40亿元可转债皆由中国工商银行担保,因此按照《通知》,这40亿元可转债不可计入民生银行附属资本。这对于急于补充资本金的民生银行来说,显然是沉重一击。

为使资本充足率保持在8%以上,民生银行不得不在去年第四季度放慢贷款增长速度。当季民生银行贷款增长不足100亿元,低于前三个季度平均200多亿元。

今年1月,民生银行的可转债转股公告显示,在去年2月发出的40亿元可转债中,仍有约13亿元未能转股。综合考虑之下,如若不增加新的资本,民生银行今年的风险资产的扩张能力将非常有限。

为此,民生银行选择赴港上市,并急于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民生银行为了补充资本金而赴港上市合乎情理,因为民生银行已于2000年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至少在理论上完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调整。

但赴港上市成功之后,在补充资本金方面固然可以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民生银行同样将面临当年在国内A股上市后面临的问题――如何在确保投资回报、维持市场形象的同时,在公司内部推进业务结构调整?

民生银行范文第4篇

中国民生银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是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是严格按照中国《公司法》和《商业银行法》设立的一家现代化金融企业。民生银行资产规模在11个股份制商业银行排名第五,2015年资产规模达到45207亿元,最近两年增长速度相比兴业、中信、浦发银行来说较为缓慢。

2 杜邦分析

2.1 银行利润率及相关指标

分析:

1.银行利润率波动下降,表明银行近几年盈利能力变差。

2.利息收入比越来越小,表明原有的基础业务在营业收入中的比例下降,中间业务的比例越来越大。

3.成本收入率的平稳下降表明民生对成本控制做的越来越好。

2.1.1民生的银行利润率为什么下降了?

资产减值损失越来越多,不良贷款增加是其净利润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在2015年尤其明显。受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前期强劲的信贷增长带来坏账等因素的影响,其2015年业绩增速低于市场的预期,尤其是净利润的增速。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3.99%、3.51%。同时,民生银行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贷款余额328.2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6.87亿元,增幅55.30%;不良贷款率为1.60%,比上年末上升0.43个百分点,创出近年来的高点;拨备覆盖率为153.63%,距离150%的监管红线仅一步之遥。

建议:

1.加速核销不良贷款。民生银行要利用好盈利的较好条件,进一步加速利润核销不良贷款的规模和进度。

2.加快处置不良贷款。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不断增加,商业银行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处置不良贷款,提高民生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3.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的分段管理,实现各环节的相互独立和相互制约。建立有效的激励和问责机制,增强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控制风险的主动性,加大对信贷责任人员的查处力度。

4.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以及政府融资平台等领域风险的监测。民生银行有必要加强对这三个行业的重点监测,制定相关具体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不良贷款风险。

2.1.2 中间业务的收入比为什么越来越大?

1.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传统依赖的存贷利差双向收窄,盈利空间被逐步压缩,银行不得不靠发展投行等中间业务来增厚利润。

2.中间业务自身具有成本低,利润贡献率高的特点。

3.在巴塞尔协议III的监管要求实施下,银行业必须要走资本集约化道路,通过内涵式而非外延式的方式实现增长,尽量用好资本。在产品方面要更加多元化、创新化,这也就促使y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4.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也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黏性。

建议:

1.由于西方各国早已实行了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国际金融市场的参与者而言,将不可避免的面临汇率波动风险,民生银行可以顺势推出一些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咨询顾问服务。

2.面对日益凸显的金融脱媒,民生银行应加强与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以及融资租赁公司的合作,积极开展资金托管业务,扩大第三方存管业务的领域和规模。

3.面对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不利局面,民生银行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积极开展融资担保类的中间业务,如银行承兑业务、保证贷款业务等。

2.2 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分析:近五年民生银行的总资产周转率在不断下降,表明其利用资本的能力在不断的降低,资产周转慢,跑的慢,利用资产的效率有待提高。

2.2.1近五年的总资产周转率为什么呈下降的趋势?

1.营业收入增速放缓。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资产质量风险加大、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等。民生银行逐步回归理性增长的新常态。

2.资产规模扩张过快。目前银行业盈利业务单一的情况下,开设分行增加,意味着银行存贷款业务量增加,其盈利能力也会增强。不过,这种盲目的规模扩张带来的风险极为严重。新设分行等机构意味着银行员工培训、风险管控等方面都要跟上,但现在银行的人力资源培养乏力,特别是有经验、有资源的高管都是依靠互相挖脚得来的,新网点业务推广中更是存在不少违规行为。

建议:

1.战略方面:深入推进战略转型,以“凤凰计划”为主线推动各项改革,“三大总部制”市场营销体系改革有序进行,充分发挥客户之声、精益六西格玛和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管理工具的作用,加强战略实施管理,推动各项业务稳健发展。

2.创新方面:创新“两小”金融服务模式,(小区金融+小微金融)依托互联网平台加强业务条线联动,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客户群体规模,积极打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3.产品业务方面:持续创新重点产品和业务模式,手机银行、直销银行客户规模和交易量快速增长,现金管理、资产管理、交易银行、投资银行、互联网金融及信用卡等业务稳步增长。

4.资产扩张方面:抑制资产规模的盲目扩张,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产负债、人力、财务和信息科技资源的管理,加强法治民生建设,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凝聚力,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2.3 权益乘数指标

分析:民生银行近五年的权益乘数比较平稳,利用杠杆的程度变弱,一方面,在银行利润率为正、总资产周转率不变的时候,不能给股东带来更大的收益,另一方面,在银行利润率为负,总资产周转率不变的时候,股东的财务风险变小。

2.3.1民生银行运用杠杆程度为什么减弱了?

民生银行范文第5篇

业内人士表示,民生银行负有管理、风控上的责任,银行的部门管理、内控上还是存在短板,整个行业都应该引起重视。

监测品牌:乐视

2017年4月17日,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对乐视隔空喊话,声称易到之所以出现资金紧张,是作为母公司的乐视从易到账面挪走了13亿元,让乐视又一次陷入风暴中心。随后,易到与乐视方面发表声明反击称,“挪用”一事不属实,而且乐视已投入近40亿元资金及大量生态资源,支持易到发展。13亿元指的是在易到单独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乐视控股以名下乐视大厦作为抵押物,以乐视汽车生态内的易到为主体取得的一笔14亿元联合贷款中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表示,在本次事件中,周航可能涉嫌诽谤,乐视可能涉嫌挪用资金,具体哪方面的风险成立,取决于事实和证据。但是本就敏感脆弱的乐视,却已经被再次刺伤。

监测品牌:苹果

近期,微信团队宣布,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微信公众平台赞赏功能关闭,一时间激起千层浪。随后,苹果声明称,苹果没有刻意针对微信赞赏功能,而微信没有正确使用APP内购买体系。受到影响的自媒体,纷纷表达出对苹果“雁过拔毛”的霸道方式不满。同时认为苹果与腾讯之间存在利益纠葛,让自媒体躺枪。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赞赏功能关闭受到冲击的主要是自媒体,而自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已经有一定的话语权,苹果虽然维护自身平台利益,却丢失了舆论场的口碑。

监测品牌:滴滴出行

2017年4月28日,滴滴出行官方宣布完成新一轮55亿美元融资,用以支持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和前沿技术领域的投资。本轮融资后,滴滴出行估值已高达500亿美元,如此高的估值让滴滴出行成为继Uber之后全球估值最高的互联网初创公司。

在网约车新政冲击下,滴滴再次获得高额融资令人感到瞠目,滴滴创始人程维提出,滴滴第一个五年愿景是打造全球最大一站式出行平台;第二个五年愿景是打造世界级科技公司,推动未来交通和未来汽车变革。此次融资之后的滴滴可能将重点布局海外市场并推进新技术研发。

监测品牌:百丽

2017年4月28日,百丽国际公告,由高瓴资本集团、鼎晖投资以及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执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组成的财团,向百丽国际提出建议,将以协议安排的方式收购百丽国际全部已发行股份,建议私有化总价为531亿港元。至此,百丽将成为港交所历史上金额最大的私有化交易,超越此前万达商业的345亿港元私有化总额,以及阿里巴巴将近190亿港元总价。

百丽国际业务下滑的时候有很多投资者在观望,只有高瓴和鼎晖真正提出了现金收购报价,如果百丽国际能和新的资本做好融合,利用高瓴和鼎晖运营、数字转型的丰富经验,重新挖掘新的价值,不失为双赢的结果。

O测品牌:奥乐齐

2017年4月25日,德国零售巨头奥乐齐(ALDI)宣布进入中国市场。这家在全球拥有一万多家实体店的百年零售商,并没有像家乐福、沃尔玛等同行一样开设实体店,而是与阿里巴巴合作,以设立天猫旗舰店的方式经营,将以自有品牌作为卖点。

业内人士表示,以电商模式入华的确是降低成本的方式,然而欧美自有品牌的生意在中国市场因知名度等问题屡屡受挫,因此奥乐齐能否在华发挥此优势还有待市场检验。

监测品牌:奈飞 爱奇艺

近日,爱奇艺与美国流媒体网站奈飞(Netflix)已经达成内容许可协议,奈飞的原创剧内容将进入中国。奈飞的视频服务遍布全球,一年多以前就开始将其服务推向国际市场,目前已经进入130个国家,订阅用户规模刚刚突破1亿大关。

民生银行范文第6篇

10月14日,美国电动汽车公司特斯拉与民生银行开始了战略合作。出乎意料的是,合作重点并非汽车贷款、个人消费金融等传统领域,而是双方共同在中国20个城市的民生银行营业厅和社区银行门店,建立至少400个电动车充电桩。

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直言,与特斯拉的合作就是服务于小区居民的“行”。实质上,民生银行不是活雷锋,其真正的意图是将特斯拉充电桩视为小区金融配套设施之一,并作为向小区居民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的重要卖点。

社区金融成兵戎之地

早在去年7月,民生银行正式启动社区金融战略,计划在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着手,将金融服务融入社区居民生活。截至2014年6月末,民生银行已投入运营的社区网点达4261家。据悉,民生银行曾计划3年内在全国共开设1万家“社区金融便民店”。

也正因为民生社区银行门店就设在居民区内,位于用户住宅附近100米的范围,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金融服务问题,所以建设充电桩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实,社区化的金融服务早已成为银行业的关注重点。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攻势下,各家商业银行正积极谋求转型,社区银行则被认为是争夺客户资源、拓展零售业务的有效途径。除民生银行外,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不少地方城市商业银行,也在社区银行领域抢滩登陆,加码布局。

多家银行将社区银行定位为金融超市,分布在一些有潜力的中高端小区内。光大银行的社区银行延时服务到晚8点,兴业银行的社区银行服务到晚6点半,营业时间的错峰延时,方便了很多小区内早出晚归的上班族。

虽然民生银行在社区银行上领跑了半个身位,但优势并不稳固,建行、农行等国有大行也先后试点社区银行,这对民生银行的社区银行都是强有力的挑战。民生银行也并非特斯拉在中国的第一家合作银行。今年6月3日,特斯拉与招行达成战略合作,合作重点是招行为购买特斯拉Model S的中国用户提供分期贷款服务。

社区金融的未来

除了特斯拉充电桩,民生银行还打算为购买特斯拉电动车的客户,提供信用卡、消费金融、电子金融、金融租赁等多方面金融服务。在非金融领域,教育、医疗、购物等甚至都是民生社区金融服务创新的目标。

民生银行范文第7篇

----民生银行创办于1996年,因为是在中共十五大明确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之前,话一直讲得很小心。到了十五大之后,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金融整顿,一些私人承包、卷款而逃或坏账成堆的信用社、金融服务社使民办金融声名狼藉,话仍然讲得小心。所以,在局外人的印象中,民生只是一家听似民有的国营银行,一些似乎了解内情的人也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全国工商联的银行”。

----这些看法其实只是偏见、误解和误导。就近观察和悉心研究可以发现,民生银行的民营性质相当清晰。这不仅由于其70%以上的股东都是地道的民营业者,更重要的是,这些私人投资者的权益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保障。虽说环境使然,提法各异,民生银行自己也更倾向于自称为“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过在事实上,民生银行就是一家民营银行,而且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已经初获成功的民营银行!

----在国内的理论界和政策研究界,人们对于民营银行的疑虑主要来自两端:一端是疑其有“民”之名而无“民”之实,事实上被政府或准政府机构控制,投资者的权益被侵犯;另一端则是忧其有“民”之名进而太有“民”之实,股东将银行当自家钱库,投资者权益被滥用。应当说,经过五年的曲折探索,民生银行已经较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

----保障民营投资者在银行的权益,关键是建立合理的委托机制。民生银行在走过了早期的或许不能算是错误的弯路之后,已经有了相当明确的委托机制。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有很大的话事权和控制力,谁都知道民生的行长不好当,这就是标志。防止民营投资者滥用在银行的权益,关键在于股东不可获得贷款优先权。民生银行在这方面有教训有失误,曾乱发贷款形成呆坏账,但发现得快而且解决得彻底。不仅做出明确规定亡羊补牢,而且四方奔走清理资产,新老股东你来我往变了30家,如今资产质量甚佳,这就是成果。

----当然,和国外成熟市场环境中的那些银行比,比如和我们耳熟能详的花旗、汇丰、德意志银行之类来比,民生银行肯定在机制上也会有许多不足,其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中复制国内旧体制的东西可能更多。至少据我们所知,其管理层待遇模式就并不西方而更加本土,所谓有效激励机制尚未很好建立。但民生银行已经比较好地解决的两大问题,则具有极大的根本性,可谓来之不易。因为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包括国有股份制银行,正是在解决这两大问题上阻力重重,斩获甚少。其治理结构,至今仍处于学者们所描述的“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状态,除了期待高风亮节、能力超人的优秀领导班子几无良方;其资产质量,也正由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或多或少滥用所有者权力而遭受影响,新老呆坏账循循相因,延绵不断。

----可见,民生银行的初步成功非常值得重视,值得认真研究。其经验不仅为民营银行“正了名”,显示出民营银行在中国是可行的和大有前途的,而且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在解决商业银行中关乎治理结构和资产质量的根本性问题时,产权明晰比不明晰要好得多,如能以私人产权的方式明晰,则力度至为显著。

----当然,民生银行得以在现有环境中取得成功,与一些重大外部因素直接相关。其一是监管当局和最高决策层都非常重视其民营所有者的权益,在特别重大的问题上能够取坚决支持维护的立场。其二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度加大,使其有机会藉上市准备阶段进行内部大刀阔斧的改革清理。其三,或许更加重要,就是因为民生银行有一位地位特殊、睿智柔韧、而且非常理解和尊重私人产权的董事长经叔平。

民生银行范文第8篇

当天开盘前,民生银行公告,表示将寻求H股发行上市。公告称,本次发行初步计划于2004年内完成,发行方式以香港公开发售及国际配售相结合,发行后H股所占总股本的目标比例(不包括超额配售部分)不超过20%。

复牌后,由于投资者担心H股定价过低可能拖累到其目前的A股价格,因此股价一路下跌,从9元以上跌到最低8.64元。

之所以说这一反应毫不出奇,是因为此前尝试过相同路径的上市公司,曾遭遇到更为强硬的市场反应。2002年7月,上市公司中兴通讯(000063)也曾经公告,称计划发行不超过总股本30%的H股。这一决定立刻遭到几乎所有流通股东的反对,基金经理们随即在股东大会上发难,而中小散户则选择了“用脚投票”,中兴通讯股价随即持续下跌数月之久。今年4月,中兴通讯公告取消了这一发行计划。

“与流通股股东的博弈将是所有A to H 公司的必经之坎。”一位供职于长盛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这样说。

不过,此番民生银行较为幸运。12月9日晚,银监会公布了关于允许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通知。12月10日,央行宣布,从明年元旦起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导致10日和11日深沪股市银行股全线上扬,民生银行股价也由此摆脱跌势,在12月11日本文截稿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站到了9.50元以上。

“这是民生银行的运气好,宣布发H股的时间正赶上宣布贷款加息,”民生银行董事监事会办公室的一位人士说,“想想去年中兴通讯发行H股的最终流产、不久前招商银行发行可转债被基金经理联手反对等事件,我们一直很担心。”

A股上市公司将其整体资产重新拿到海外上市,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第一次。民生银行总算是较为平稳地迈出了一步。

A to H的必经之坎

严格说来,境内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在香港发行H股的情况并不鲜见。2000年10月,A股上市公司同仁堂(600085)就曾分拆出一家名为“同仁堂科技”的企业登陆香港创业板;长城电脑(000066)的第一大股东长城科技也曾发行过H股;此外,境内外均挂牌的上海石化、兖州煤业等也都曾在H股做过增发,其中上海石化增发的H股价格与A股价格之间有接近四倍的差距。尽管如此,把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资产重新拿到海外上市并无先例。

据湘财证券研究所分析员闫先东统计,在将近30家A股、H股并存的上市公司中,按照12月8日的收盘价,有16家公司的A股股价超过H股股价的100%,A股股价低于H股股价的只有1家。

对于此前中兴通讯发行H股的计划,国内基金经理们的看法很明确,同一家公司A股与H股的价格向来泾渭分明,因此在市盈率水平相对较低的香港市场发行H股,势必会摊薄A股投资者的权益;而中兴通讯的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约50%以下),有投资者认为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融资,比如向公司银行借贷,或是发行可转债等,无需走发H股一途。

对于民生银行发行H股的计划来说,这些质疑仍然需要解答。“如何保障A股股东的权益是民生银行当前最大的问题,这就取决于H股的定价到底是多少。”中信证券研发部分析师杨青丽表示。

曾参与过同仁堂科技香港上市的投资界人士王小东则认为,由于两个市场之间的差价短期内无法消失,在某种程度上,上市公司两地融资就表现为大股东与流通股东之间的零和博弈:要么是公司强力发行,要么流通股东用脚投票,全力相争。

“民生银行发行H股肯定能够成功,原因是持有民生银行的基金不多。”长盛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这样说。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虽然看好银行股,但是对于民生银行并不感兴趣。根据基金第三季度投资组合公告,截至9月30日,仅有两家基金公司持有民生银行股权,总计亦不过600万余股,不到民生银行流通股的1%。相形之下,中兴通讯的流通股至今仍有超过20%控制在基金手中。

为了缓和来自投资者的反对,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强调将采用三个方法照顾A股股东利益:其一,实现H股估值的最大化;其二,H股股东将不享受民生银行2003年度股息;其三,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尽可能以派发红股等形式回报A股股东。

“董文标行长已经把姿态做尽。估计明年1月8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上不会有什么风波,方案肯定能够顺利通过。”民生银行董事监事办公室的一位人士说。

不得不发的H股

几年来,民生银行的资产规模快速增长,其截至2003年第三季度的资产额是1999年的10倍;随之而来的是资本充足率(资本净额占加权风险资产净额的比例)不断下降,2000年底民生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21.5%,到2002年底该行的资本充足率降为8.22%,2003年中期资本充足率为7.11%,已低于8%的监管标准。

在今年7月份的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管工作会议上,中国银监会明确要求,从2004年起,将对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实行按季考核,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在所有时候均满足8%的最低要求,一经发现达不到监管要求,将暂停该行机构和业务市场准入。

根据湘财证券分析师闫先东的推测,民生银行未来两年的资产将保持37.45%和27.46%的增长速度,到2005年底资产将达到6962.81亿元,由此推知,其未来两年的资本缺口分别为63.27亿和83.31亿元。

为了补充资本金,今年2月,民生银行成功发行40亿元可转换债券,其目的之一即以此充实资本金。但这笔转债并未被监管部门允许计入附属资本,根据中国银监会12月9日发出的通知,对可计入银行附属资本的次级债作出明确规定:无担保、期限最少在5年以上、不用于分担银行日常经营损失、在最后5年内每年累积折扣20%;民生银行的40亿元可转债由中国工商银行担保,不符合这一规定。

“这是民生银行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时候没有想到的,当时银监会关于什么资产计入附属资产的规定并不明确。因此民生银行将40亿可转债用来补充资本金的希望一落空,必然需要新的融资渠道。”浦发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对记者说。

因为刚刚在A股市场上发过可转债,一年之内不可能获得新的A股市场筹资机会,民生银行将目光投向了海外。

“香港市场的容量足够大,与国内也比较近,相关的上市手续非常简便,必然成为民生银行海外上市的首选。”民生银行董事监事会办公室的一位人士说。

从技术上讲,民生银行的香港上市并没有太多障碍。

首先,从在国内首发A股之初,民生银行就聘请了世界上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作为财务顾问,并一直按照国际会计标准核算公司资产情况,因此,这次海外上市财务文件的准备工作并不复杂,也没有需要重新调整的地方。

民生银行范文第9篇

经叔平 董事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董文标 董事 行长

陈建 董事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常务董事

洪崎 董事 副行长

刘永好 副董事长 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玉贵 董事 中国船东互保协会总经理

张宏伟 副董事长 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安民 董事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姓名 职务 所在单位任职情况

黄(日希) 董事 厦门福信集团有限公司

冯仑 董事 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高尚全 独立董事 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

张克 独立董事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董事长

史维平 独立董事 中国生态旅游公司首席运营官,亚洲银行董事

吴志攀 独立董事 北京大学副校长

伍淑清 独立董事 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2005年,民生银行可谓不畏艰险,勇闯难关。当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浪潮轮番掀起时,作为中国唯一一家上市的民营银行――民生银行走在了同业的前列。9月12日,民生银行公布股改预案,成为首家公布对价方案的上市银行。商业银行的股权分置改革,一度被视为股改难题的集中营。由于民生银行的股权比较分散,股权结构复杂,非流通股股东达58家,最大的股东持股比例不超过7%,他们各有各的想法,其股改的困难之大可想而知。最终,民生银行董事会以极大的耐心逐一说服流通股前十位的持有者,在股改方案公布以前,民生银行与这58家非流通股股东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一对一沟通,得到了绝大部分法人股东的理解和赞同。

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当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在12个月内不上市交易或者转让。而民生银行在公布的股改方案中明确规定,持有3%以上的非流通股股东承诺两年内不上市交易。作为银行股改第一股,10月18日,民生银行的股改方案以超过98%的赞同率获得高票通过。

一直以来,民生银行从来没有放弃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水平的努力。2004年10月,淡马锡的入股给民生银行的所有权结构带来了质的变化。而在这之前,民生银行董事会进行了换届,在新的董事会构成中,共有15名董事,而来自非持股股东的董事有8位,超过持股股东的席位,如今民生银行总资产已超过3000亿元,董事会构成的悄然变化向外界透露了其决策独立性、公正性大大提高这一信息。灵活的机制和透明的组织架构决定了民生银行拥有了较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也是该行与其他银行相区别的地方,更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民生银行在A股上市之后,一直保持着透明度高、注重回报投资者的形象,自上市以来对投资者的分红是所有金融类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2.38倍。根据民生银行2005年的中报,该行在报告期未,实现净利润12.68亿元,每股收益达0.20元。有关业内人士表示,由于该行主要经营指标上半年已完成全年计划的50%,预计该行2005年各项业务指标能够完成

为了实现公司业务、个人业务、国际业务三足鼎立的局面,早在两年前,民生银行就实行了一次重大改革―――以事业部制打造零售银行业务。这意味着零售银行业务将彻底从银行体系中剥离出来,成立产品性零售银行,实现独立核算、独立营运。各省级分行的零售业务部将直接受制于总行,分行零售业务部负责人的级别、待遇与分行行长一样,任务是建立以销售团队为主导、分行和机构为辅的销售通道。

2005年,民生银行对于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战略的决心也是日益坚定。根据国外银行的经验,零售业务能占到整体业务的40%之多,而目前在中国国内,零售业务仅占银行总体业务5%-10%,这在民生银行董事会看来,随着个人对银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零售市场在中国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由于零售银行业务将在未来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生银行董事会决定输入具有国际经验的人才,实行“专家治行”的国际化人才战略。自2005年10月以来,先后有三位有着花旗、毕博、VISA等国际化金融机构10年左右工作经历的高管相继“空降”到民生银行总行零售业务部,全面接手民生的零售银行业务。目前,民生零售银行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足20%,而它们未来的目标是将个人银行的收入比例提升到30%。

民生银行范文第10篇

7月初,国务院“金融国十条”正式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后,被誉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的民生银行及其发展模式,顿时被市场高度关注。

从1996年成立时13.8亿元资本金,发展到如今资产规模超3.2万亿元;从2000年以前年净利润不足0.4亿元到2012年的375.63亿元,民生银行确实走过了令人刮目相看的17年,也证明了民资能够办好银行的事实。

但民生银行对未来获批的民营银行有多大借鉴意义,各方莫衷一是。有观点认为,民生银行是特殊时期的产物,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已经不可能再造一个民生。

特殊的民生

民生银行的成立要追溯至1993年,经叔平在任全国工商联主席的年代。

当年11月召开的第七届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上,一些民营企业向经叔平建议,能否由他们发起设立一家银行以缓解当时融资难、贷款难的燃眉之急。随后,经叔平以全国工商联名义向国务院提交申请,在1995年获得批准后,由经叔平负责筹备,开启了民营金融的一段冒险之旅。

一直以来,银行业对民资入驻普遍心存疑虑,唯恐其以关联交易、资产挪用来掏空银行、造成风险。因而按照当年央行规定,参股资金须为企业自有资金,杜绝用借款和贷款充当。

1996年1月,民生银行以59家单位作为发起人募集股本,总股本金13.8亿元中85%源于民营企业,从此被定义为民营银行性质。

有专家认为,当下已很难再复制这一发起模式,以民营企业出资入股来全新组建一家银行的可能性不大。更多的应由村镇银行或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等,通过股权调整转为民营银行。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今年全国两会提案中,就建议以多种渠道设立民营银行。

他说,针对全国144家城商行和212家农商行,地方政府和政府平台的投资应全面退出,以相应的股权和控制权对当地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委以重任,切断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银行的行政干预,从而将其改造成民营银行。

在董文标看来,现有的10家全国性国有控股股份制中型银行,也应推进民营化方案。并且,争取以五年时间实现民营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三分天下有其一,挑起推进经济发展的大梁。

“尽管我们也建议全国工商联牵头实行名单制,支持优秀民营企业发起建立区域性、特色性银行,但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前述民生人士称。让实体企业家跨界做金融并非易事,风险极易累积,特别是在目前中国金融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下更非首选。

民生银行就走过一段风险丛生的弯路。

成立之初,鉴于自己的出身,服务民营、中小、高科技企业成为其战略定位,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在亚洲金融危机突袭上世纪90年代,民营企业风控能力普遍较差,中小企业更是生存艰难,而高科技企业则属于初生阶段。在民生银行还未具备足够资本实力时,很快便遭遇发展减速、资产质量下降的窘境。

截至1999年末,民生银行资产规模不足400亿元,不良率却高达8.72%,为了提取足够的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金从成立之初的13.8亿元骤减至8亿元。

“不但没有发挥民营银行的优势,还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大战中。”前述民生人士回忆。

早年,民生银行董事会就以经营不力为由,四年内罢黜了两任行长。直到2000年4月第二届董事会聘任董文标为行长,经营颓势得到一定扭转,其高管“走马灯”才有所平息。

艰难的内部治理

另一需要谨慎之处,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

有学者表示,民营银行概念主要取决于治理结构,看其能否真正发挥民营企业作为股东尤其是董事会成员的治理权,是衡量“民营”与否的关键。

“从这点上说,民生银行不能算真正意义的民营银行。”专家表示,“股东实际上处于弱势地位,董事会内讧不断。但决定者,眼下是几乎掌权十三年的董文标,‘内部人控制’的痕迹比较明显。而且民生银行高层人士的任免不在股东大会,而在于政府。”实际上“民生董事会连选举的权利都没有”。

民生银行实质上已受制于管理团队。且关键在于,眼下董事长一职仅享有职业经理人的待遇而不持有股份,仅以几百万元年薪来为各大股东每年谋得数千万元、数亿元资产增值,其个人价值很难真正与民生银行的长远利益切实捆绑。专家指出,民生银行现有的风险点一部分就源自于此。

因而,未来民营银行管理团队的激励机制应优先得到考虑,尽量参考国际银行业职业经理人的薪酬水平,首先防止“内部人控制”。对此,民营银行可以从国内各大股份制银行的分行入手,以相对较高的激励机制来获得优秀管理人才。

前述民生人士谏言,管理团队尤其关键决策团队中,必定需要一位来自政府的退休高官,作为独立第三方来调节和制衡各方力量。通常,董事会各决策部门的负责人均为民营企业家,各自难以服众,但却往往会对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充满敬意。

除此以外,董事会内部最难防范的潜在风险之一,还包括关联交易。

早年,民生银行的一些董事会企业总有“我投资的银行就该给我贷款”的想法,甚至要求经叔平把某个分行“拿给我做”,对行规知之甚少。因而,在民生银行2006年关联贷款最严重时期,主要股东的关联贷款总额达42.38亿元。董事会成员之一的泛海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关联贷款总额多达33.86亿元,约为民生银行净资本的20%。

经历数次教训后,民生银行开始对持有贷款的股东采取股权质押方式,以同等价值的股权来保证贷款出现风险时能够及时补位。目前,民生银行的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需要对每一笔关联交易进行再次审核,委员会主席最终确认签字。金额稍大的关联贷款,则必须在董事会公告。

“例如,复星集团作为股东之一,旗下700多家企业的每笔贷款都须经过这一流程。”前述人士称。这对于新生的民营银行,无论管理效率抑或风控能力,均是巨大的挑战。

做大不是常态

对扩张的把控,亦是民营银行未来发展的关键。

由于成立之初错误地估计自己的实力,曾以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为己任的民生银行,不得不在2001年暂时放弃原有定位,转向大企业和支柱产业,走上一段低成本、快增长且高收益的超常规扩张之路,直到2006年才重新调整战略,回归初衷。

但在六年高速扩张中,风险逐步累积,尤其在统筹管理和信贷审批能力欠缺之下,总分行的传统管理模式不断暴露各种问题。全国性商业银行网络的快速铺开,也让管理架构的弊病愈发显现。

“随后的事业部改革,成为我们全国化、规模化过程中的一剂良药。”前述民生人士称。

相比之下,未来更可能源自于村镇银行和城商行的民营银行,却无力支撑原始阶段的粗放式成长。否则其原本得益于区域内“熟人社会”的优势,很可能就此消失殆尽。

事实证明,小银行的潜在风险远高于大中型银行。美国次贷危机期间,有数百家小银行相继倒闭。

“谁都有做大的主观愿望,但做大并不等于做强。”专家称,绝大多数区域银行、社区银行之所以生存无忧,一部分源于能够相对灵活地掌控贷款利率浮动空间,一部分也源于对当地客户、行业、经济和文化充分了解与适应。“凡是盲目‘摊大饼’的,90%以上都会面临深层次风险”。对“做不大”抱以常态心理,是未来民营银行良性发展的关键。

面对中国数百家各色银行,竞争力明显不足的小银行,应该在已有的大型国有银行、中型股份制银行等多层次同类群体中,找准自己能够实施差异化策略、能够查漏补缺的位置。而这个位置对于民营银行来说,很可能位于中国银行系统的中下端。

“很难再制造一个民生银行了,民生是特殊时代的特殊产物。尽管它经历了长期挫折与徘徊,但身后毕竟有全国工商联等国家机构鼎力相助。”专家指出,民生银行在初期阶段,高管层从央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调任的比例不小,现在成立民营银行,不太可能有如此待遇。

并且,一旦跨区域经营,民营银行必然会面对地方保护主义和地方政府偏见,很难得到支持。只有落地扎根,在小区域内深度发展才是明智之举。加之其管理半径较短,有利于总行管控风险。

事实上,“金融国十条”本意是让民营银行来丰富中国银行业结构,而非中国金融体系真正急需民营银行来调结构、稳发展。

上一篇:科技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经济发展制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