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9 22:02:48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问题;审核

档案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主要是为企业退休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为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合法权益,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下面主要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关于自己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思考。

一、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问题

(一)领导层重视不够。企业退休人员在每年的退休群体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严格审核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而大多数领导认为档案管理和审核是工作人员的事情,档案室也就成为单位最“清闲”的养老院,档案室管理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新老交替工作链完全脱节,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配备相对薄弱。企业退休人员退休审批中就是单纯地签字和盖章,对企业退休政策把握不到位,把关不严,审核不力。

(二)工作人员素质低普遍不高。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关系到企业退休人员的工龄、待遇和心理满意度等,因为在当前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积极,仅仅将档案的审核当作工作来做,而不是一项事业。工作中只凭已有的工作经验,对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欠缺,各级档案部门组织的档案专业知识培训普遍偏少,而且重理论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两张皮”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三)相关部门通力合作性不强。企业退休人员在企业工作了一辈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也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努力。因此加强企业人员退休审核工作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企业、经贸委、档案局和人社局在实际工作中配合性不强,相互独立,造成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困难重重,百姓与工作人员矛盾不断升级。因此各相关部门都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为企业申请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帮助。

二、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的解决策略

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主要是确定其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参加工作时间和缴纳基本社会保险费的情况等,企业退休人员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审核过程中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企业退休人员档案的审核工作要单位领导、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人员和各相关部门的相互协作才能完成。

(一)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已步入老龄化阶段,近几年是企业退休人员集中退休的活跃期,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工作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审核工作,保证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不要只停留在签字和盖章上,要熟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流程和标准,加大对档案室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力度,做好新老交替工作链的衔接等。

(二)企业退休人员要做好档案审核相关工作。企业退休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在单位工作期间要学会收集档案和保存档案,特别是对重要材料要备份保存。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企业人员对自己参加工作时间、下岗时间、社会保险费的缴纳等情况无法确定,这对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审核工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人员要具有档案意识,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

(三)人社局采用“望、闻、问、切”法。1.细心观察,“望”清其表。所谓“望”,就是档案人员通过细致地观察,先对企业退休人员档案进行全面性、综合性地了解,能够把握住档案的“始终”变化和相互之间的联系。比如工作时间:根据政策要求,主要是把握住“企业招工登记表”所填写的时间,如果所占指标时间在1986年10月之前则将1986年10月之前的工作时间确定为视同缴费时间,之后则要从1986年10月开始缴费(从缴费起始时间开始计算工龄)。从而有效开展政策解答。2.耐心倾听,“闻”全其声。在工作中,“倾听”同样也是档案工作人员充分了解企业退休人员情况的有效手段。作为档案工作人员不仅要正确解释政策法规,还应像朋友一样善于倾听企业退休人员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随时随地的同企业退休人T“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退休人员工作中的良师益友,这也是档案审核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3.真心关怀,“问”明其想。根据工作经验总结得出,企业退休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特指男60岁,女50岁)主要的利益诉求就是工龄的确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情况和具体退休时间。那么,档案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查询个人档案来初次确定,然后通过谈话形式和结合社保系统来二次确定,最后综合各方信息来最终确定,通过这三个重点问题的问询来解决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最终达到双方的一致统一。4.客观评价,“切”准其脉。在综合“望、闻、问”这三个重点,最终确定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诉求,对症下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四)各部门通力合作,团结一致。企业、经贸委、档案局、人社局和社保局等相关单位要做到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在工作实际中,为企业退休人员打开“绿色通道”,为企业退休人员档案审核提供一切可提供的材料保障,使企业退休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结束语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做好2006年的普法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的五年普法,配合实施“十一五”规划,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社会稳定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为构建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以及富裕和谐佛山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工作,启动“五五”普法,做到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部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继续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村民为重点,区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普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一、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及启动工作

1、总结“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先进。在去年各地、各部门报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评审先进的各项工作。近期将召开我市“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动员大会。

2、制定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报请市委、市政府转发我市“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提请市人大审议颁布我市“五五”普法决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规划和决议,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做好“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方案。

3、认真抓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五五”普法是承接“四五”普法的良好态势,在我市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起点更高,任务更重。各地、各单位要把启动并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下半年对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启动情况进行检查。

4、积极宣扬各类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发现、培育、推广各类普法典型,以带动本地区、本行业的普法工作。要健全普法联络员制度,加强互动式的联系和协调,探索、总结和推进普法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

5、围绕今年我市换届工作和省运会的举办,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佛山大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中心城区建设,交通路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保障我市各项建设依法、有序、稳健进行。

6、配合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及其他涉利涉法等问题和矛盾,以案释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公民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省拟在今年第二季度召开全省基层普法维稳经验交流会,我市各级普法部门要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介工作,并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促进我市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7、抓好《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司法》等新出台和新修改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普法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促进新法顺利贯彻实施。积极开展防治禽流感和艾滋病法制宣传,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各项防治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8、加大专业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各专业法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本部门各项学法制度,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法。要以专业法修改日和颁布纪念日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级普法部门今年要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守法维权、公务员管理、社会热点问题等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9、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律五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载体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一学三讲”活动,要突出宣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宣传依法办事、人人守法、支持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维护法律权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认真总结,不断把我市“一学三讲”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四、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0、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在进一步落实我市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法用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谐佛山,结合反腐倡廉工作,积极协调和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队伍中开展以《公务员法》、《条例》、《行政许可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预防职务犯罪、反商业贿赂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我市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1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为重点,以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和预防犯罪为目的,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继续推进法制副校长工作,配齐配好法制副校长,做好法制副校长和普法骨干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市普法办将组织市直和各区骨干法制副校长进行一次培训,拟召开全市法制副校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并组织人员编写《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12、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继续推进民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起民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普法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市普法办拟与依法治市办联合召开“非公有制企业普法依法治理”经验交流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民营企业员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近期,市普法办将与市妇联共同举办外来女工维权大型法制宣传活动。

13、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村有些村干部和村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现象,在农村开展“学法、懂法、信法、用法”为内容的普法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形成依法办事、合法表达诉求的良好氛围。各区普法主管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活动,编写与村干部和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小册子发放到农户。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起遵纪守法的意识,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做好基层普法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14、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各级普法部门要加强对“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以“五个一”为标准,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社区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的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都应该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满足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基层排忧解难。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对我市“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适时召开全市“法律进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

15、进一步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好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六、结合系列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16、各地各部门要结合“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集中一定时间,组织各种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

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普法中的重要作用

17、注重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各种媒体的联系,协同媒体搞好法制宣传专题报道,不断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8、充分发挥法制文艺在普法中的作用。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文艺演出、在电台和电视台制作法制专题节目、有

奖征文、诗歌、摄影、绘画、书法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寓教于乐,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19、继续加强普法网站建设和办好普法内部刊物,完善版面、充实内容,增强普法工作的指导性。

八、加强普法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工作

20、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要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的高度,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规划。

21、健全机构。各地各部门要以“五五”普法启动为契机,调整充实普法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22、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普法工作机制,调整充实普法讲师团,充分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要加强普法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普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市普法办将举办由市直和各区普法骨干参加的法律知识培训班。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做好2006年的普法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的五年普法,配合实施“十一五”规划,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社会稳定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为构建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以及富裕和谐佛山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工作,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启动“五五”普法,做到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部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继续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村民为重点,区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普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一、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及启动工作

1、总结“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先进。在去年各地、各部门报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评审先进的各项工作。近期将召开我市“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动员大会。

2、制定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报请市委、市政府转发我市“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提请市人大审议颁布我市“五五”普法决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规划和决议,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做好“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方案。

3、认真抓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五五”普法是承接“四五”普法的良好态势,在我市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起点更高,任务更重。各地、各单位要把启动并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下半年对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启动情况进行检查。

4、积极宣扬各类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发现、培育、推广各类普法典型,以带动本地区、本行业的普法工作。要健全普法联络员制度,加强互动式的联系和协调,探索、总结和推进普法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

5、围绕今年我市换届工作和省运会的举办,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佛山大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中心城区建设,交通路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有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保障我市各项建设依法、有序、稳健进行。

6、配合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及其他涉利涉法等问题和矛盾,以案释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公民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省拟在今年第二季度召开全省基层普法维稳经验交流会,我市各级普法部门要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介工作,并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促进我市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7、抓好《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司法》等新出台和新修改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普法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促进新法顺利贯彻实施。积极开展防治禽流感和艾滋病法制宣传,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各项防治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8、加大专业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各专业法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本部门各项学法制度,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法。要以专业法修改日和颁布纪念日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级普法部门今年要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守法维权、公务员管理、社会热点问题等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9、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律五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载体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一学三讲”活动,要突出宣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宣传依法办事、人人守法、支持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维护法律权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认真总结,不断把我市“一学三讲”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四、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0、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在进一步落实我市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法用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谐佛山,结合反腐倡廉工作,积极协调和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队伍中开展以《公务员法》、《条例》、《行政许可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预防职务犯罪、反商业贿赂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我市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1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为重点,以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和预防犯罪为目的,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继续推进法制副校长工作,配齐配好法制副校长,做好法制副校长和普法骨干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市普法办将组织市直和各区骨干法制副校长进行一次培训,拟召开全市法制副校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并组织人员编写《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

12、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继续推进民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起民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普法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市普法办拟与依法治市办联合召开“非公有制企业普法依法治理”经验交流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民营企业员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近期,市普法办将与市妇联共同举办外来女工维权大型法制宣传活动。

13、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村有些村干部和村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现象,在农村开展“学法、懂法、信法、用法”为内容的普法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形成依法办事、合法表达诉求的良好氛围。各区普法主管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活动,编写与村干部和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小册子发放到农户。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起遵纪守法的意识,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做好基层普法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14、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各级普法部门要加强对“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以“五个一”为标准,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社区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的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都应该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满足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基层排忧解难。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对我市“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适时召开全市“法律进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

15、进一步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好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六、结合系列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16、各地各部门要结合“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集中一定时间,组织各种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

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普法中的重要作用

17、注重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各种媒体的联系,协同媒体搞好法制宣传专题报道,不断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8、充分发挥法制文艺在普法中的作用。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文艺演出、在电台和电视台制作法制专题节目、有

奖征文、诗歌、摄影、绘画、书法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寓教于乐,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19、继续加强普法网站建设和办好普法内部刊物,完善版面、充实内容,增强普法工作的指导性。

八、加强普法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工作

20、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要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的高度,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规划。

21、健全机构。各地各部门要以“五五”普法启动为契机,调整充实普法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22、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普法工作机制,调整充实普法讲师团,充分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要加强普法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普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市普法办将举办由市直和各区普法骨干参加的法律知识培训班。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2006年是我市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五五”普法的启动年。做好2006年的普法工作,对于推进新一轮的五年普法,配合实施“十一五”规划,保障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社会主义荣辱版权所有观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市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特别是围绕社会稳定开展普法工作,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为构建产业强市、文化名城、现代化大城市以及富裕和谐佛山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006年我市普法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工作,启动“五五”普法,做到开好局、起好步;按照中央、省有关部门的部署,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进一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继续以领导干部、公职人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村民为重点,区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普法,不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将法制宣传和法治实践结合起来,推动依法治理工作,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

一、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规划及启动工作

1、总结“四五”普法工作,表彰先进。在去年各地、各部门报送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基础上,结合全市“四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评审先进的各项工作。近期将召开我市“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动员大会。

2、制定出台“五五”普法规划和决议,报请市委、市政府转发我市“五五”普法工作规划,提请市人大审议颁布我市“五五”普法决议。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央、省、市的规划和决议,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做好“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方案。

3、认真抓好“五五”普法的启动工作。“五五”普法是承接“四五”普法的良好态势,在我市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新形势下进行的,起点更高,任务更重。各地、各单位要把启动并组织实施“五五”普法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做到领导重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在下半年对各地、各部门“五五”普法启动情况进行检查。

4、积极宣扬各类先进典型,推动普法工作不断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发现、培育、推广各类普法典型,以带动本地区、本行业的普法工作。要健全普法联络员制度,加强互动式的联系和协调,探索、总结和推进普法工作的创新发展。

二、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法制宣传

5、围绕今年我市换届工作和省运会的举办,积极开展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围绕佛山大发展的格局,特别是中心城区建设,交通路网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加强有关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保、预防职务犯罪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保障我市各项建设依法、有序、稳健进行。

6、配合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围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及其他涉利涉法等问题和矛盾,以案释法,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开展“维稳”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使公民树立权利义务意识,形成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利,依法履行义务的良好风尚。省拟在今年第二季度召开全省基层普法维稳经验交流会,我市各级普法部门要做好典型经验总结和推介工作,并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促进我市维护社会稳定法制宣传工作深入开展。

7、抓好《公务员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公司法》等新出台和新修改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和普法阵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新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促进新法顺利贯彻实施。积极开展防治禽流感和艾滋病法制宣传,重点做好《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促进各项防治工作依法开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8、加大专业法的学习和宣传力度。各专业法主管部门要继续坚持和完善本部门各项学法制度,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学习专业法。要以专业法修改日和颁布纪念日为契机,多形式多渠道面向社会广泛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各级普法部门今年要重点配合有关部门宣传与维护社会稳定、安全生产,守法维权、公务员管理、社会热点问题等与依法行政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9、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有关部门的部署,在全市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法律五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载体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一学三讲”活动,要突出宣传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宣传依法办事、人人守法、支持执法机关执行公务,维护法律权威。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认真总结,不断把我市“一学三讲”主题教育活动推向深入。

四、切实抓好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

10、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在进一步落实我市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学法用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围绕建设法治政府,和谐佛山,结合反腐倡廉工作,积极协调和配合组织、人事部门在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队伍中开展以《公务员法》、《条例》、《行政许可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以及预防职务犯罪、反商业贿赂等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法制教育,不断提高我市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11、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继续贯彻落实《佛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意见》,以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为重点,以提高青少年遵纪守法意识和预防犯罪为目的,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做到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版权所有继续推进法制副校长工作,配齐配好法制副校长,做好法制副校长和普法骨干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市普法办将组织市直和各区骨干法制副校长进行一次培训,拟召开全市法制副校长工作经验交流会,并组织人员编写《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

12、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和特点,继续推进民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积极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起民营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普法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其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市普法办拟与依法治市办联合召开“非公有制企业普法依法治理”经验交流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民营企业员工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近期,市普法办将与市妇联共同举办外来女工维权大型法制宣传活动。

13、抓好村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针对农村有些村干部和村民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现象,在农村开展“学法、懂法、信法、用法”为内容的普法教育,树立法律权威,形成依法办事、合法表达诉求的良好氛围。各区普法主管部门要整合社会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下乡”、“送法进农户”活动,编写与村干部和村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普法小册子发放到农户。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农民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起遵纪守法的意识,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做好基层普法工作,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14、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各级普法部门要加强对“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的指导,以“五个一”为标准,以“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切入点,积极推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促进社区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的法制化管理水平,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有条件的地方都应该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以满足社区群众的法律需求,为基层排忧解难。市普法办将联合有关部门对我市“法律进社区”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适时召开全市“法律进社区”工作经验交流会。

15、进一步做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好司法部、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村”建设,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六、结合系列活动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

16、各地各部门要结合“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障日、“五.一”劳动节、“6.26”国际禁毒日、“12.1”世界预防艾滋病日、“12.4”法制宣传日等,集中一定时间,组织各种力量,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相关的法制宣传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普法的规模效应。

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普法中的重要作用

17、注重发挥媒体的舆论宣传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加强与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各种媒体的联系,协同媒体搞好法制宣传专题报道,不断提高宣传的质量和水平,扩大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18、充分发挥法制文艺在普法中的作用。要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文艺演出、在电台和电视台制作法制专题节目、有

奖征文、诗歌、摄影、绘画、书法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做到寓教于乐,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19、继续加强普法网站建设和办好普法内部刊物,完善版面、充实内容,增强普法工作的指导性。

八、加强普法的组织领导和经费保障工作

20、高度重视。要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要从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一五”规划的高度,把普法工作纳入本地、本部门的工作规划。

21、健全机构。各地各部门要以“五五”普法启动为契机,调整充实普法工作机构,明确职责,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人大监督、各部门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普法工作格局。

22、加强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完善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普法工作机制,调整充实普法讲师团,充分发挥各级普法讲师团的作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普法队伍。要加强普法队伍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普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市普法办将举办由市直和各区普法骨干参加的法律知识培训班。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群众路线;网络舆论;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76 ― 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各种社会思潮变迁与交融。截止2013年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成为群众问题的集散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网民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时期,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发动网民、依靠网民,掌握网上话语权主动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凝聚网上正能量,在是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问题。

一、当前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的重要价值

1.网民数量的激增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变革要求做好网上群众工作。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民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网络成为了社情民意反映的重要渠道,网络成了社会热点的聚集场社会舆论的风向标。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手机网民达到5亿人,占整体网民的81.0%;2013 年,微博、社交网站及论坛等互联网应用使用率均下降,而类似即时通信等以社交元素为基础的平台应用发展稳定。〔1〕无论从网民数量来看,还是从网民网上活动参与度来看,网民都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网上群众工作是信息时代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做好网上群众工作。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2〕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3〕社会现实矛盾往往迅速通过网络传播放大,使矛盾激化,网上,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上仇官、仇腐、仇富的非理等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网络舆情进行研判和处置,就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对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因自己不懂得网络传播规律就不重视网络的利用和开发,遇事“拖、躲、捂、推”,不善于做网上群众工作,致使网络热点事件频发,产生及其恶劣的影响,民众与政府疏离,使政府形象严重受损。

3.提升政府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经验总结。同志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新形势下政府执政能力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网上群众工作是现实群众工作路径的延伸,是政府工作面的扩展。权力不被监督必然会滥用,网络拓宽了群众发声渠道,是民众监督政府的重要通路,使国家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利于政府改进工作,修正错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现代社会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学会上网、用网,切实掌握网上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努力使网上网下群众工作有机统一,真正建成服务性政府。

二、各地方政府网上群众工作的有益探索

各地政府为了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在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政务信息公开、网上民意收集、网民意见反馈与互动、突发网络舆情处置等方面进行了有效地探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措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认真对待政府形象,大力推行网上政务公开。为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精神,为保障公民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满足广大网民的知情权,各级政府积极创建官方网站,实时政务信息,对网站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改版,各职能部门网站及时与民生相关政策信息、办事指南,开设网上办事项目,为群众办事提供方便。有些地方政府为适应民众需求还开通官方政府微博,及时政务微博信息。

2.强化民众血肉联系,积极搭建网络问政平台。地方政府官网实时开设地方领导留言板块,由督查部门督查网民留言回复办理情况。有的市民论坛开通在线沟通、建议、投诉等模块,政府网站开设市长信箱等。这些都为网民表达利益诉求、反映民生问题、提出意见建议提供了很好的沟通平台,同时也为政府收集社情民意,服务民众提供了方便。

3.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网上群众工作制度。有些地方政府为确保网上群众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先后建立健全一系列工作制度。如网络舆情收集研判报送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上留言限时回复制度,网上矛盾问题应急处置机制等。在应对新闻热点事件重大突发事件上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网上信息、舆论引导和网下矛盾处置工作。

4.努力防范社会风险,有力应对网络突发舆情。当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分化等使社会矛盾日益突显,社会现实中的矛盾时常被人们搬到网上讨论,所谓的有图有真相,迅速引起网民围观,形成舆论热点,煽动民众情绪,往往酿成,给社会稳定和政府决策带来严重影响。地方政府为做好社会风险防范工作,常常网上网下群众工作同时用力,矛盾及时化解,事件得以妥善处置,网上舆论得以平息,从而避免了强大舆论态势冲击带来的严重后果。

三、当前网上群众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各级政府对网上群众工作都有所作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日前的社会效果来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政务信息公开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网上的范围不够全面、不够及时,信息的内容还仅局限于政府的公告和重大决策部署等,与网民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众多网民希望能够及时了解政府在干什么、怎么干、效果如何,网民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能够与政府进行有效互动,能够充分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2.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有待改进。有些地方政府搭建了一些网络问政平台,如市民论坛、民声在线等,但相对分散,重点不突出,有应付民众的心理,网民利益表达渠道缺乏权威性,网上政务效果不明显。

3.网站的服务功能有待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对内部网站建设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有的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更新快,提供便民服务项目多,与群众互动交流频繁。有的网站内容死板、更新速度慢,界面不友好,缺乏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有的网站没有专人维护或维护水平低,宣传不到位,务虚与务实脱节,导致群众对政府的抵触情绪。

4.网上群众工作意识有待增强。些领导干部网上群众工作认识不到位,不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对如何利用网络做好群众工作没有经验,〔4〕一工作意识尚需进一步加强。不懂网络、害怕网络、躲避网络的现象普遍存在,网上出了问题不知如何去应对,不善于利用网络媒体积极开展群众工作。网民留言不回复、乱回复现象时有发生,网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不高。

四、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开拓网上群众工作新思路

做好网上群众工作,最重要、最现实的就是要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及时回应和解决群众关心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最终实现网络和谐、社会和谐。

1.加强对网上群众工作的领导。为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政府应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网上群众工作格局。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上群众工作领导责任体系。建立健全网上群众工作考核评估体系、突出民主、民意和民生,科学确定评估方式、评估内容。〔5〕定期分析研判网络舆情,建立网络突发事件舆情快速反应机制,总结经验,明确重点。各部门要认真做好网络宣传、网站管理,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网络意识及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提高网上群众工作的效能。

2.深入推进网络管理体制改革。政府网络管理体制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现象。在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报送等方面各部门各自为政,工作重叠交叉,力量分散。多头管理导致办事效率低下,难以统一思想集中力量办大事。为能适应网上群众工作的新要求,应集中管理精英,打通管理屏障。

3.建立领导干部网上接访制度。政府各部门应建立部门领导定期网上接访制度,安排领导班子成员网上接访时间表,定期在线与网民交流,回答和解决网民提出的问题,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领导定期接访不但可以化解部门矛盾,减轻压力,而且通过互动交流,可以寻求网民理解和支持,改进部门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达到宣传工作、改进工作、推动工作的目的。

4.不断深化网络问政工作。整合现有网络问政资源,打造政府网络问政主流平台,建成政府主流门户网站,集政务信息、新闻信息、生活信息、投资信息、网络问政于一体,为广大网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快捷便利平台传递服务信息。积极探索各级党的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设网络微博手机互动平台,充分听取选民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5.严格落实网上群众工作制度。做好网上群众工作关键是要落实好各项工作制度。首先要认真落实网络发言人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对网上政务信息的、网民留言的回复、网上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以及网上群众工作。其次是网民反映问题的督查督办制度,由政府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网民留言办理情况、市领导批示办理情况进行督查并定期通报。最后是网下问责制度,对无故拖延甚至拒绝回复网民合理诉求,或只回复不办理、敷衍了事的部门和单位,进行曝光,对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行政处分等。

总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发动群众,是我党工作经验的根本所在。面对汹涌的网络民意,各级政府不仅要有态度,更要有行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群众的意见建议能得到及时反馈、矛盾纠纷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同群众的距离,增进党群关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才能实现和谐中国的美丽愿景。

〔参 考 文 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01-16.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6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

〔3〕冷溶.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N〕.人民日报/2006年/10月/30日/第009版.

〔4〕常东坡,吴亮等.做好网上群众工作〔J〕.望,2008(Z1).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和经验,表彰在去年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动员部署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先进后盾单位、先进工作队和优秀指导员,听取了2个单位和3位同志的经验介绍,讲得都很好,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2007年度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组织选派万名干部驻村担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自治区党委为转变干部作风,锻炼培养干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建设步伐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自2007年2月启动以来,全区共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29365名,组成105个工作队,进驻到14372个行政村,实现了全覆盖。一年来,广大指导员紧紧围绕转变干部作风、服务基层群众这个主题,使农村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各项事业明显进步,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有力推动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素质和观念的差距,小农意识和陈旧观念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因素,党的方针政策是促进农民求富谋富快富的强有力武器。广大指导员积极发挥方针政策宣传员的作用,广泛宣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助农民学习政策、运用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激发了群众致富增收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策效应。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近100元,大大高于前几年的受益水平。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驻村指导员密切配合各级党委开展宣讲活动,迅速在全区农村基层掀起了“万人宣讲十七大、万村建设新农村”大规模群众性宣讲活动,近3万名指导员深入全区1.4万多个行政村、26.6万多个自然屯,形成了“3万灯火点亮八桂大地”的壮丽图景,前所未有地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农村每一个农户、每一个角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凝聚了民心和力量。

二是全面摸清了村屯情况和农民所思所想所盼,为做好“三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从一个省区来说,对村一级经济社会现状作具体详尽的掌握,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浩繁工程。我区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区人口三分之二,全面深入具体了解农村情况,是搞好全局决策的重要前提。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社情民意调查员作用,通过走村串户,深入农民群众和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交流,掌握了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一年间,各级指导员共走访农户769万户,人均走访260户,其中自治区下派指导员人均走访300户。所有指导员都写出了《村情报告》,记录了所驻村的自然条件、气候、交通、人口结构素质、产业发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这是农村工作几十年来第一份相对完整的村情记录,是组织选派指导员工作的一个重大成果。2007年12月,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员开展了“万村60万农户村情民意问卷调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郭声琨书记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调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干什么?对我们做决策、检查作风效能建设、密切干群关系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是有效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真正发挥了农村经济建设生力军作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是“三农”工作的永恒主题。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生产发展服务员作用,积极帮助所驻村定规划、理思路、出举措,引项目、引资金、引技术,着力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据统计,全区90%的行政村在指导员的帮助下制定和完善了发展规划,指导员共帮助驻点村引进项目10656个,引进发展资金40多亿元,组织实施科技开发项目207项,引进新品种336个、新技术184项,建立科技示范户4503户、科技示范基地48322亩,组建专业技术协会3056个,培育专业户64.08万户。帮助农民千方百计拓宽劳务输出渠道,多途径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全区农民人均增收400元以上,增长16.35%,人均增量和增长幅度第一次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政策驱动、工作推动、市场拉动等多种动因综合作用的结果,作为促进发展的生力军,全区指导员也功不可没。

四是扎实推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发展,注重公平正义,注重扶贫济弱,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广大指导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化解了一批严重影响农村稳定的矛盾,使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使群众心气更加顺畅、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一年来,指导员共组织帮扶修建村、屯级道路26003.6公里,修建桥梁2173座,修建饮水工程7867处,解决群众饮水难23.62万人,修建校舍12775间,帮助新建沼气池22.98万座,组织加入“新农合”33万人。全年共联系到捐款捐物折款6.4296亿元,募集助学资金6500万元,慰问五保户6.53万户,帮扶困难户15.36万户。全年共化解各类矛盾、调解各类纠纷18422多起,处理了一批陈年积案,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在去年5月个别地方发生不稳定事件后,广大指导员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我区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事就找指导员”已成为农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在今年初全区遭受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指导员迅速奔赴第一线,全身心地和当地群众一道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哪里有灾情、那里就有指导员的身影,在群众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五是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农村基层组织是落实的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是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坚强堡垒。着眼于打造“永远不走的指导员”,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建设督导员作用,积极协助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完善村级办事制度,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全年共培训党员320万人次,培训农民群众3235万人次,帮助修建和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00多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万多名,协助制订(修订)村规民约65686个。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推进“八桂先锋行”活动在农村深入实施,扎实开展农村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协助推行“农事村办”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努力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机制,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各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是深入扎实、富有成效的。这是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和指导员自身努力的结果。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支持、各方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组织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搞好协调、优化服务,探索了有利于指导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办法;各级后盾单位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广大指导员紧紧依靠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树立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良好形象。一年来的工作表明,这支队伍作风过硬、党委满意、群众欢迎、值得信赖!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指导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无论是指导员实际工作还是管理服务工作都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地方、部门和部分指导员本身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在理解上有较大偏差,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激励约束等规定执行不够严格,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我区连续5年组织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经过一年的实践,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随着工作的推进,其实践效应必将逐步放大。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第一,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必要。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总体要求、目标道路和工作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前4个中央1号文件之后,今年中央又下发了第5个1号文件,其政策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空前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来自县以上直属机关单位,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与乡村干部有很强的互补性。他们通过和乡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直接面向农户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增添一支上情下达的新生力量,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落实到农村基层。

第二,从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迫切。今年的冰冻灾害,破坏最大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损失最重的是农林业、影响最大的是农民,组织好灾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显得尤为迫切。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对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作了重要指示。在最近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会议上,郭声琨书记对进一步抓好抗灾救灾特别是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坚决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提出了明确要求。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指导员在抗灾救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中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第三,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重要。在近年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和农村长期积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变革,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出现了新的动向。密切关注农村社情民意,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处在相对超脱地位,通过深入村屯群众,可以直接感受基层动态和矛盾动向,成为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成为党委、政府掌握农村舆情的“耳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广西”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四,从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有力。建设新农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事业,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2008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采取政策支持、舆论宣传、荣誉激励等形式,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业和农村进行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营造强农惠农的浓厚社会氛围。”把选派指导员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点制度及部门包村责任制结合起来,想方设法争取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有利于建立全社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参与机制。去年我区各级机关单位对指导员驻点村在财力物力支持超过5亿元,各级新闻媒体报道指导员工作稿件达23000多篇,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很大反响。这说明,选派指导员对于广泛发动各行各业、各界人士以多种有效方式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五,从锻炼培养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有效。机关年轻干部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的,有很多优势和长处,但在基层实践和群众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从事陌生的工作,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锻炼。通过一年的实践,广大指导员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了处理复杂局面的本领,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也积累了一笔人生阅历的宝贵财富,达到了“一年驻村,终身受益”的效果。正如许多指导员所说:“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体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也正如许多后盾单位领导所说:“短短一年时间,我们的干部由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位有经验的基层干部。”实践证明,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确是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明确任务,努力做好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

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的要求仍然是要努力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广大指导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当地党组织开展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勤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和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指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准确理解攸关“三农”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把学习领会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要认真学习最近几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1号文件精神,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要结合当前全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强化自身武装的同时,带动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在学习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促发展,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所驻村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大灾之年要坚决做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广大指导员必须把灾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作为当前最重大最紧迫任务来抓,积极帮助驻点村落实灾后恢复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加快修复损毁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时组织供应化肥农药和种子种苗等救灾物资,加强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发展抗灾避灾农业,奋力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要把当前救灾生产与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指导村组织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多方挖掘潜力,多渠道增加收入;创新发展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

(三)保民生,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广大指导员要把解决最急迫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为农民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2008年自治区确定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中,其中为农民农村办的四件、与农民农村有关的五件。指导员要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力争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农村公共交通和其他民生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沿海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机遇,多办改善民生的实事;桂中地区要借助自治区实施桂中旱片治理的有利条件,协助搞好民生水利建设;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要利用政策支持在改善民生方面有更大突破。桂北等地区受灾群众数量大,一定要把保民生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驻村指导员要继续按照自治区党委“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农户家庭财产、农作物受灾情况和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做好重灾户的慰问和帮扶工作。要发挥后盾单位优势,广泛联系各方力量,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设施重建、赈灾救济等工作,积极帮助受灾户修复住宅、料理善后,确保灾区农民生活稳定、生产发展、增收有路。

(四)抓稳定,努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广大指导员一定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要大力配合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抓好当地农村稳定隐患的排查工作,密切关注库区移民上访动态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早制定处置预案,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参与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办法措施,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畅通舆情信息渠道,对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情况信息,要迅速、如实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同时及时上报同级基层办。总之,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农村基层组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指导员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要积极协助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班子,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工作关系,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八桂先锋行”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切实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大力推进党员远程教育。积极推广“农事村办”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探索完善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办法。

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对新队员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在工作中,要认真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双促进;处理好继与创的关系,既要运用好老队员的好办法、好举措,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指导员工作经验;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在承接新任务的同时,继续完善前任未完成的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既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又要在打基础、谋长远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水平。

四、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组织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我区基层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社会关注、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格局,完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都要经常深入农村看望指导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激励他们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作用。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指导员工作例会,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及时布置工作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乡镇本级派出的指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管理机构和工作协调。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做好工作计划制定、人员选派培训、阶段工作布置、信息沟通、舆论宣传、经验总结、年度考核等工作,关心和了解指导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加强各级基层办与新农办、扶贫办的沟通协调,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加强支农资金整合,把各部门年度安排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尽可能下达各级指导员组织实施,激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指导员工作积极性,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要加强后盾单位对指导员的管理和支持。强化后盾单位的管理职责,下派指导员必须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派出单位不得随意抽回安排其它工作。巩固和强化部门包村、领导联系点制度,普遍建立派出单位与驻点村的挂钩帮扶制度,单位领导要经常到联系点指导工作,真正把指导员驻点村作为部门工作的联系点、村情民意的观察点、工作创新的试验点,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联系点更多支持。要协助做好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更加关心爱护指导员成长,条件成熟的优秀指导员要优先提拔和重用。要真正体现组织关爱,帮助解决指导员及其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各项应有待遇。

四要加强工作队的自身建设。各工作队要切实负责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和《驻村日记》管理等各项制度。各县工作队长、乡镇工作组长在抓好自己驻点村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组织、协调、督查、管理的职责。要采取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指导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五要加强督促检查和舆论宣传。各级要建立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督导机制,定期派出督导组检查督促各地指导员工作情况和管理服务情况。要及时发现和总结指导员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好成效,树立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指导员的先进事迹,弘扬他们克服困难、忘我奉献的精神,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指导员的浓厚氛围。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今天的会议,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总结交流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情况和经验,表彰在去年作出突出成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动员部署2008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刚才,会议表彰了2007年度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先进后盾单位、先进工作队和优秀指导员,听取了2个单位和3位同志的经验介绍,讲得都很好,听了很受启发。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充分肯定2007年度全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 一是有力推动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发展的差距归根到底是素质和观念的差距,小农意识和陈旧观念是制约农村发展的最大因素,党的方针政策是促进农民求富谋富快富的强有力武器。广大指导员积极发挥方针政策宣传员的作用,广泛宣传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引导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帮助农民学习政策、运用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思想素质和政策水平,激发了群众致富增收的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政策效应。据统计,去年全区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近100元,大大高于前几年的受益水平。党的十七大召开后,驻村指导员密切配合各级党委开展宣讲活动,迅速在全区农村基层掀起了“万人宣讲十七大、万村建设新农村”大规模群众性宣讲活动,近3万名指导员深入全区1.4万多个行政村、26.6万多个自然屯,形成了“3万灯火点亮八桂大地”的壮丽图景,前所未有地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贯彻到农村每一个农户、每一个角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凝聚了民心和力量。

二是全面摸清了村屯情况和农民所思所想所盼,为做好“三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从一个省区来说,对村一级经济社会现状作具体详尽的掌握,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浩繁工程。我区作为农业大省,农村人口约占全区人口三分之二,全面深入具体了解农村情况,是搞好全局决策的重要前提。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社情民意调查员作用,通过走村串户,深入农民群众和田间地头,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和面对面交流,掌握了所驻村的基本情况。一年间,各级指导员共走访农户769万户,人均走访260户,其中自治区下派指导员人均走访300户。所有指导员都写出了《村情报告》,记录了所驻村的自然条件、气候、交通、人口结构素质、产业发展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等情况。这是农村工作几十年来第一份相对完整的村情记录,是组织选派指导员工作的一个重大成果。2007年12月,区党委组织部组织指导员开展了“万村60万农户村情民意问卷调查”,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郭声琨书记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调查报告》真实地反映了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干什么?对我们做决策、检查作风效能建设、密切干群关系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四是扎实推进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发展,注重公平正义,注重扶贫济弱,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大举措。广大指导员以改善民生为重点,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办实事办好事,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化解了一批严重影响农村稳定的矛盾,使农民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使群众心气更加顺畅、党群关系更加密切。一年来,指导员共组织帮扶修建村、屯级道路26003.6公里,修建桥梁2173座,修建饮水工程7867处,解决群众饮水难23.62万人,修建校舍12775间,帮助新建沼气池22.98万座,组织加入“新农合”33万人。全年共联系到捐款捐物折款6.4296亿元,募集助学资金6500万元,慰问五保户6.53万户,帮扶困难户15.36万户。全年共化解各类矛盾、调解各类纠纷18422多起,处理了一批陈年积案,消除了大量不稳定因素。在去年5月个别地方发生不稳定事件后,广大指导员24小时坚守岗位,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维护我区农村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有事就找指导员”已成为农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在今年初全区遭受几十年未遇的雨雪冰冻灾害中,指导员迅速奔赴第一线,全身心地和当地群众一道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哪里有灾情、那里就有指导员的身影,在群众中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

五是切实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农村基层组织是落实的党在农村各项政策、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是带领农民建设新农村的坚强堡垒。着眼于打造“永远不走的指导员”,广大指导员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建设督导员作用,积极协助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和新型农民培养,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加强村级阵地建设,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完善村级办事制度,努力提高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全年共培训党员320万人次,培训农民群众3235万人次,帮助修建和改造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00多个,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2万多名,协助制订(修订)村规民约65686个。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积极推进“八桂先锋行”活动在农村深入实施,扎实开展农村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工作,推进党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协助推行“农事村办”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努力探索乡村治理的有效机制,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实践证明,自治区党委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各地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工作是深入扎实、富有成效的。这是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和指导员自身努力的结果。在工作中,各级党委把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构建了上下联动、部门支持、各方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各级组织部门和相关部门加强管理、搞好协调、优化服务,探索了有利于指导员发挥作用的有效办法;各级后盾单位高度重视,落实专人负责,在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大力支持。广大指导员紧紧依靠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磨练意志、砥砺品格、转变作风、提高能力,树立了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良好形象。一年来的工作表明,这支队伍作风过硬、党委满意、群众欢迎、值得信赖!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支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各级各部门和全体指导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与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相比,无论是指导员实际工作还是管理服务工作都存在一定差距,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一些地方、部门和部分指导员本身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职责任务在理解上有较大偏差,一些地方相关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和资源整合利用不够,一些地方和单位对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和激励约束等规定执行不够严格,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深化认识,切实增强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我区连续5年组织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经过一年的实践,这项工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局。随着工作的推进,其实践效应必将逐步放大。我们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把这项工作推向深入。

第一,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农”工作方针政策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必要。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对新时期“三农”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进一步明确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总体要求、目标道路和工作任务,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继前4个中央1号文件之后,今年中央又下发了第5个1号文件,其政策含金量之高、受益面之广是空前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来自县以上直属机关单位,普遍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与乡村干部有很强的互补性。他们通过和乡村干部一道走村串户,直接面向农户宣传政策、解释政策,增添一支上情下达的新生力量,将更加有力地推动党的方针政策深入落实到农村基层。

第二,从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开展灾后重建恢复生产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迫切。今年的冰冻灾害,破坏最大的是农村基础设施、损失最重的是农林业、影响最大的是农民,组织好灾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显得尤为迫切。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对做好农业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作了重要指示。在最近召开的全区农村工作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会议上,郭声琨书记对进一步抓好抗灾救灾特别是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工作,坚决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提出了明确要求。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落实中央和自治区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指导员在抗灾救灾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中必将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第三,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重要。在近年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和农村长期积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变化、经历广泛而复杂变革,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出现了新的动向。密切关注农村社情民意,对于破解“三农”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处在相对超脱地位,通过深入村屯群众,可以直接感受基层动态和矛盾动向,成为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成为党委、政府掌握农村舆情的“耳目”,成为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广西”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五,从锻炼培养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的需要看,继续选派指导员更加有效。机关年轻干部大多是在顺境中成长的,有很多优势和长处,但在基层实践和群众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从事陌生的工作,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补课”,更是一种锻炼。通过一年的实践,广大指导员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了处理复杂局面的本领,增进了同农民群众的感情,也积累了一笔人生阅历的宝贵财富,达到了“一年驻村,终身受益”的效果。正如许多指导员所说:“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体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也正如许多后盾单位领导所说:“短短一年时间,我们的干部由一个毛头小伙子变成了一位有经验的基层干部。” 实践证明,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确是干部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三、明确任务,努力做好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

2008年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总的要求仍然是要努力当好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服务员、社情民意的调研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和基层组织建设的督导员。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广大指导员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积极配合当地党组织开展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勤学习,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必须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指导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要继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十七大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准确理解攸关“三农”发展、事关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把学习领会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找准存在问题,明确努力方向,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切实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强大动力。要认真学习最近几年中央连续下发的5个1号文件精神,全面把握新时期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政策体系。要结合当前全区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强化自身武装的同时,带动党员干部加强学习,认清形势,理清思路,在学习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二)促发展,积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帮助所驻村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大灾之年要坚决做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农业增加值增长5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的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广大指导员必须把灾后重建和农业恢复生产作为当前最重大最紧迫任务来抓,积极帮助驻点村落实灾后恢复生产各项技术措施,加快修复损毁的农业设施设备,及时组织供应化肥农药和种子种苗等救灾物资,加强灾后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发展抗灾避灾农业,奋力夺取抗灾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要把当前救灾生产与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结合起来,指导村组织引导农民抓好粮食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培育“一村一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多方挖掘潜力,多渠道增加收入;创新发展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

(三)保民生,着力解决农民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值得关注的群体是农民。广大指导员要把解决最急迫的民生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为农民群众办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2008年自治区确定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中,其中为农民农村办的四件、与农民农村有关的五件。指导员要结合各地实际,突出重点,积极协调,争取支持,力争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农村公共交通和其他民生设施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沿海地区要抓住国家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的机遇,多办改善民生的实事;桂中地区要借助自治区实施桂中旱片治理的有利条件,协助搞好民生水利建设;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要利用政策支持在改善民生方面有更大突破。桂北等地区受灾群众数量大,一定要把保民生作为当前的重点工作来抓。驻村指导员要继续按照自治区党委“不漏一村,不漏一屯,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要求,深入农户家中,调查农户家庭财产、农作物受灾情况和基础设施受损情况,做好重灾户的慰问和帮扶工作。要发挥后盾单位优势,广泛联系各方力量,采取结对帮扶等方式,配合有关部门搞好设施重建、赈灾救济等工作,积极帮助受灾户修复住宅、料理善后,确保灾区农民生活稳定、生产发展、增收有路。

(四)抓稳定,努力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和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举办北京奥运会之年。确保农村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意义十分重大。广大指导员一定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积极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要大力配合乡镇党委和村“两委”抓好当地农村稳定隐患的排查工作,密切关注库区移民上访动态和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山林纠纷、计划生育等问题,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早制定处置预案,协助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参与研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办法措施,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做好下情上达的工作,畅通舆情信息渠道,对可能引发或者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情况信息,要迅速、如实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同时及时上报同级基层办。总之,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把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强组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农村基层组织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指导员要在当地党委领导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要积极协助搞好村“两委”换届工作,选好配强班子,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工作关系,切实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和“八桂先锋行”活动,广泛开展农村党员设岗定责等活动。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切实推行村务公开,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新机制,继续开展大规模党员培训,大力推进党员远程教育。积极推广“农事村办”等服务群众的有效形式,探索完善集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办法。

做好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对新队员来说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在工作中,要认真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在学中干、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双促进;处理好继与创的关系,既要运用好老队员的好办法、好举措,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式,不断丰富指导员工作经验;处理好老与新的关系,在承接新任务的同时,继续完善前任未完成的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处理好虚与实的关系,既要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又要在打基础、谋长远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水平。

四、加强领导,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组织选派机关干部驻村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是我区基层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社会关注、影响深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出发,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创新工作格局,完善管理办法,营造良好氛围,为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都要经常深入农村看望指导员,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激励他们在服务“三农”中发挥作用。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本地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定期召开指导员工作例会,经常听取他们的工作建议,及时布置工作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乡镇本级派出的指导员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指导工作中去。

二要加强管理机构和工作协调。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组织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充实力量,强化职能,切实承担起组织协调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做好工作计划制定、人员选派培训、阶段工作布置、信息沟通、舆论宣传、经验总结、年度考核等工作,关心和了解指导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加强各级基层办与新农办、扶贫办的沟通协调,形成更为有效的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管理服务作用。加强支农资金整合,把各部门年度安排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和资金尽可能下达各级指导员组织实施,激发不同部门、不同行业指导员工作积极性,实现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要加强后盾单位对指导员的管理和支持。强化后盾单位的管理职责,下派指导员必须与原单位工作脱钩,派出单位不得随意抽回安排其它工作。巩固和强化部门包村、领导联系点制度,普遍建立派出单位与驻点村的挂钩帮扶制度,单位领导要经常到联系点指导工作,真正把指导员驻点村作为部门工作的联系点、村情民意的观察点、工作创新的试验点,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联系点更多支持。要协助做好指导员的管理工作,完善激励机制,更加关心爱护指导员成长,条件成熟的优秀指导员要优先提拔和重用。要真正体现组织关爱,帮助解决指导员及其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保证各项应有待遇。

四要加强工作队的自身建设。各工作队要切实负责新农村建设指导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教育培训制度、工作例会制度、工作汇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请销假制度和《驻村日记》管理等各项制度。各县工作队长、乡镇工作组长在抓好自己驻点村工作的同时,要积极履行组织、协调、督查、管理的职责。要采取培训交流等多种形式,教育指导员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坚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指导员的良好形象。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XX办发〔2012〕7号)、《关于印发〈XX区平安村(社区)建设2012年度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综治委〔2012〕7号)的文件精神,为深入推进我镇平安建设工作,构建平安和谐XX,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村(社区)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手段为关键点,全面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健全综治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XX镇“超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镇利用一年时间,通过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使所有村(社区)综治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及其工作更加完善,村(社区)管理基本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村(社区)治安打防管控能力得到提高,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

(二)具体目标:

1.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绝对数同比持平或下降;辖区内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案件数同比持平或下降;无涉黑恶势力犯罪(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2.有效治安报警数同比下降;辖区内没有发生“黄、赌、毒”案件(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3.推进封闭式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全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达到社区总面积30%。

4.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刑事治安案件高发隐患部位及社区(各小区)出入口都建立使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监控覆盖区域占社区的75%以上。

5.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到要求。

6.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治安队伍,有完善的治安队伍管理制度,并发挥治安防控作用;治安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

7.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纳管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

8.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制度,并认真做好吸毒人员一人一档工作;吸毒人员跟踪帮教率达100%;戒毒出所人员签订社区康复协议率达100%。

9.各种民间帮教组织健全,预防工作落实,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不良习性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能够得到监护、心理矫正和帮教,跟踪帮教率达100%;没有脱控人员,没有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对智障群体及其家庭帮扶率达80%以上。

10.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法规宣传或法律进家庭活动,特别是社区管理人员,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没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

11.社区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签订消防责任书,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12.居民群众对辖区的治安状况满意率达85%以上。

13.没有发生重大(如涉及多个村(社区)的,按参与该事件人数最多的村(社区)来界定权责)。

14.没有发生50人以上到镇集体上访,没有发生30人以上到市、省上访。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要以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村(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以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让村(居)民在村(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原则。要有利于村(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力,为XX的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三)有序改革、逐步推进原则。平安村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要充分调动村(社区)的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村(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

(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顾原则。要在村(社区)内部营造竞争互利的良好环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舟共济,让村(居)民在良性氛围中得到提高。

(六)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原则。民主是村(社区)生存的重要源泉,作为村(居)民自治组织,在依法的前提下,关键在于通过民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村(社区)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消除隐患。村(社区)要承担对群众生活保障的关护功能,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杜绝因损害群众利益而引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的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扶助。

(二)完善村(社区)事务公开制度,推动村(社区)民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经村(居)民大会或者村(居)民代表大会集体决议制度,完善村(社区)事务听证会和通报制度,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建立有效的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项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积极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村(社区)广泛宣传《条例》,明确联络员,加强上下沟通,积极引导村(居)民以理性、有序、合法的秩序反映自身利益诉求。

(三)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排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村(社区)稳定。建立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提高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强化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将人民调解网络向辖区企业单位、特定群体延伸,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村(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封闭式社区建设,采取物理设施封闭与技术设施封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村(社区)地理条件允许的,全面实行物理设施封闭,条件不允许的,采取增加治安视频监控点,提高监控覆盖面的形式实现全封闭。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主要街道商业繁华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单位的技术防范建设。有条件的村(社区)要积极推进警务E超市建设,在出入口安装电子出入门禁系统,提高村(社区)的治安防控能力。积极宣传发动,鼓励村(居)民安装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提高居民自防自助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企业内部保卫组织,充分调动辖区企业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落实企业各项自防自保措施。要完善治保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伍、保安队伍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确保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充分发挥村(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将义务巡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形成以村(社区)民警为主要力量,治保会、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为辅助力量,村(社区)党团员、民兵、义工、离退休人员等治安积极分子为补充力量的社会治安防范大格局。

(六)深入推进重点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机制完善、保障到位。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严格落实“三色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确保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特种行业管理,加大对辖区内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有效净化社会风气。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进一步强化禁毒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做好吸毒人员的跟踪帮教安置工作,全面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各项衔接制度。完善民间帮教体系,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群体的跟踪帮教。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巡查工作,确保辖区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七)加强法律宣传工作,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有效预防各类犯罪。全面落实村(社区)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村(社区)活动,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制意识,促进依法办事。依照村规民约,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村(社区)内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扎实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有效遏制村(社区)内青少年犯罪,确保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对缺乏监护、具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八)全面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将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作为统筹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协调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架构,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四、组织架构

为加强全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XX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李满连任组长,镇委委员、综治维稳办主任李达恒和镇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劳广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镇纪委、组织工作办、社会工作局、财政局等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综治维稳办,办公室主任由综治维稳办常务副主任周伟雄担任。各村(社区)相应成立“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

五、工作步骤

根据镇委、镇政府的部署,2012年—2014年为我镇全面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攻坚阶段,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现在开始至4月15日)。

制定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评选标准及奖励、扶持办法,落实经费来源;各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同时,对辖区内村(社区)进行调研摸底,确定一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村,全力开展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沟通联系,争取共识。

(二)全面建设阶段(2012 年4月16日至8月31日)。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根据“平安村(社区)”的评选标准,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前一阶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总结完善,全面铺开“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力争全镇6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

(三)冲刺总结阶段(2012 年9 月1日至11月30日)。

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完善“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在11月底前,全镇10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对“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组织检查验收。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复评巩固阶段(2013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

区、镇两级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获评“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复评工作。全面总结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存在不足,采取多种工作措施在三年内综合提升我镇法制治安环境,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规范平安村(社区)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力促我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工作措施及补贴扶持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村(社区)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狠抓落实,村(社区)一把手是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总负责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逾期没有完成任务的,镇委、镇政府将启动问责制度,由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向镇委、镇政府说明原因。对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效果不明显、马虎应付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工作督导挂钩制度。镇委、镇政府建立挂钩督导制度,镇驻村部门挂钩督导所驻的村(社区),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指导、监督、帮助基层村(社区)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挂钩共建情况以及所挂钩村(社区)的建设情况将作为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同考核,同验收。

(三)实行分类管理,资金扶持。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XX利推进,区委、区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对各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适当的补贴。补贴分为四个档次,档次按照总人口数(含流动人口数)和总面积数所占的比重进行计分分类,总分以100分制计,总人口数占60分,其中15000人以上的得60 分,10000~14999人的得50分,5000~9999人得40分,4999 人以下的得30分;总面积数占40分,其中4平方公里以上的得40分,2~3.99平方公里的得30分,1~1.99平方公里的得20分,0.99平方公里以下的得10分;最终得分为总人口数和总面积数得分累加;总得分为100 分的为一类村(社区),90~99分的为二类村(社区),70~89分的为三类村(社区),69 分以下的为四类村(社区)。镇委、镇政府也将参照区的标准,对村(社区)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由镇综治维稳办根据村(社区)的建设进度划拨给村(社区)。

(四)做到严格考核,常抓不懈。为巩固和扩大“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成果,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长期发挥成效,实现村(社区)长治久安,由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对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和监管工作。区、镇将对获得“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抽查复评,对复评不达标的村(社区),取消“平安村(社区)”称号,并通报摘牌。具体复评标准另行规定。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动员部署,讲究实效。各村(社区)要深刻认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对构建平安和谐XX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靠前指挥。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力推进本次行动的深入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实例促宣教,取得群众认可,真正取到实效。

(二)加大调研力度,摸清情况,科学规划。各村(社区)要对本辖区内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摸底,理清思路。对居民居住区较为分散的村(社区),可进行合理划分,作为建设“平安村(社区)”的若干基本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工作。对一些居民居住较为集中,出入口少的村(社区),则可进行全封闭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符合社区自身特点的角度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明。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调研摸底出来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相关工作措施。

(三)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能够切实取得实效,各村(社区)要集中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建设工作,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在建设工作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配合好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推广,找出适合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村(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村(社区)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手段为关键点,全面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健全综治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__镇“超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镇利用一年时间,通过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使所有村(社区)综治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及其工作更加完善,村(社区)管理基本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村(社区)治安打防管控能力得到提高,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

(二)具体目标:

1.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绝对数同比持平或下降;辖区内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案件数同比持平或下降;无涉黑恶势力犯罪(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2.有效治安报警数同比下降;辖区内没有发生“黄、赌、毒”案件(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3.推进封闭式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全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达到社区总面积30%。

4.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刑事治安案件高发隐患部位及社区(各小区)出入口都建立使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监控覆盖区域占社区的75%以上。

5.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到要求。

6.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治安队伍,有完善的治安队伍管理制度,并发挥治安防控作用;治安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

7.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纳管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

8.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制度,并认真做好吸毒人员一人一档工作;吸毒人员跟踪帮教率达100%;戒毒出所人员签订社区康复协议率达100%。

9.各种民间帮教组织健全,预防工作落实,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不良习性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能够得到监护、心理矫正和帮教,跟踪帮教率达100%;没有脱控人员,没有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对智障群体及其家庭帮扶率达80%以上。

10.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法规宣传或法律进家庭活动,特别是社区管理人员,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没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

11.社区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签订消防责任书,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12.居民群众对辖区的治安状况满意率达85%以上。

13.没有发生重大(如涉及多个村(社区)的,按参与该事件人数最多的村(社区)来界定权责)。

14.没有发生50人以上到镇集体上访,没有发生30人以上到市、省上访。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要以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村(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以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让村(居)民在村(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原则。要有利于村(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力,为__的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三)有序改革、逐步推进原则。平安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要充分调动村(社区)的机关、学校 、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村(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

(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顾原则。要在村(社区)内部营造竞争互利的良好环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舟共济,让村(居)民在良性氛围中得到提高。

(六)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原则。民主是村(社区)生存的重要源泉,作为村(居)民自治组织,在依法的前提下,关键在于通过民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村(社区)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消除隐患。村(社区)要承担对群众生活保障的关护功能,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杜绝因损害群众利益而引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的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扶助。

(二)完善村(社区)事务公开制度,推动村(社区)民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经村(居)民大会或者村(居)民代表大会集体决议制度,完善村(社区)事务听证会和通报制度,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建立有效的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项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积极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村(社区)广泛宣传《条例》,明确联络员,加强上下沟通,积极引导村(居)民以理性、有序、合法的秩序反映自身利益诉求。

(三)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排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村(社区)稳定。建立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提高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强化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将人民调解网络向辖区企业单位、特定群体延伸,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村(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封闭式社区建设,采取物理设施封闭与技术设施封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村(社区)地理条件允许的,全面实行物理设施封闭,条件不允许的,采取增加治安视频监控点,提高监控覆盖面的形式实现全封闭。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主要街道商业繁华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单位的技术防范建设。有条件的村(社区)要积极推进警务e超市建设,在出入口安装电子出入门禁系统,提高村(社区)的治安防控能力。积极宣传发动,鼓励村(居)民安装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提高居民自防自助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企业内部保卫组织,充分调动辖区企业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落实企业各项自防自保措施。要完善治保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伍、保安队伍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确保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充分发挥村(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将义务巡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形成以村(社区)民警为主要力量,治保会、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为辅助力量,村(社区)党团员、民兵、义工、离退休人员等治安积极分子为补充力量的社会治安防范大格局。

(六)深入推进重点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机制完善、保障到位。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严格落实“三色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确保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特种行业管理,加大对辖区内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有效净化社会风气。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进一步强化禁毒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做好吸毒人员的跟踪帮教安置工作,全面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各项衔接制度。完善民间帮教体系,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群体的跟踪帮教。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巡查工作,确保辖区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七)加强法律宣传工作,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有效预防各类犯罪。全面落实村(社区)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村(社区)活动,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制意识,促进依法办事。依照村规民约,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村(社区)内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扎实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有效遏制村(社区)内青少年犯罪,确保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对缺乏监护、具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八)全面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将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作为统筹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协调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架构,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四、组织架构

为加强全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__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李满连任组长,镇委委员、综治维稳办主任李达恒和镇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劳广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镇纪委、组织工作办、社会工作局、财政局等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综治维稳办,办公室主任由综治维稳办常务副主任周伟雄担任。各村( 社区)相应成立“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

五、工作步骤

根据镇委、镇政府的部署,20__年—2014年为我镇全面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攻坚阶段,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现在开始至4月15日)。

制定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评选标准及奖励、扶持办法,落实经费来源;各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同时,对辖区内村(社区)进行调研摸底,确定一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村,全力开展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沟通联系,争取共识。

(二)全面建设阶段(20__ 年4月16日至8月31日)。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根据“平安村(社区)”的评选标准,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前一阶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总结完善,全面铺开“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力争全镇6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

(三)冲刺总结阶段(20__ 年9 月1日至11月30日)。

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完善“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在11月底前,全镇10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对“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组织检查验收。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复评巩固阶段(2013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 月31 日)。

区、镇两级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获评“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复评工作。全面总结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存在不足,采取多种工作措施在三年内综合提升我镇法制治安环境,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规范平安村(社区)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力促我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工作措施及补贴扶持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村(社区)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狠抓落实,村(社区)一把手是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总负责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逾期没有完成任务的,镇委、镇政府将启动问责制度,由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向镇委、镇政府说明原因。对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效果不明显、马虎应付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工作督导挂钩制度。镇委、镇政府建立挂钩督导制度,镇驻村部门挂钩督导所驻的村(社区),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指导、监督、帮助基层村(社区)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挂钩共建情况以及所挂钩村(社区)的建设情况将作为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同考核,同验收。

(三)实行分类管理,资金扶持。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__利推进,区委、区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对各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适当的补贴。补贴分为四个档次,档次按照总人口数(含流动人口数)和总面积数所占的比重进行计分分类,总分以100分制计,总人口数占60分,其中15000人以上的得60 分,10000~14999人的得50分,5000~9999人得40分,4999 人以下的得30分;总面积数占40分,其中4平方公里以上的得40分,2~3.99平方公里的得30分,1~1.99平方公里的得20分,0.99平方公里以下的得10分;最终得分为总人口数和总面积数得分累加;总得分为100 分的为一类村(社区),90~99分的为二类村(社区),70~89分的为三类村(社区),69 分以下的为四类村(社区)。镇委、镇政府也将参照区的标准,对村(社区)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由镇综治维稳办根据村(社区)的建设进度划拨给村(社区)。

(四)做到严格考核,常抓不懈。为巩固和扩大“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成果,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长期发挥成效,实现村(社区)长治久安,由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对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和监管工作。区、镇将对获得“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抽查复评,对复评不达标的村(社区),取消“平安村(社区)”称号,并通报摘牌。具体复评标准另行规定。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动员部署,讲究实效。各村(社区)要深刻认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对构建平安和谐__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靠前指挥。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力推进本次行动的深入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实例促宣教,取得群众认可,真正取到实效。

(二)加大调研力度,摸清情况,科学规划。各村(社区)要对本辖区内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摸底,理清思路。对居民居住区较为分散的村(社区),可进行合理划分,作为建设“平安村(社区)”的若干基本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工作。对一些居民居住较为集中,出入口少的村(社区),则可进行全封闭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符合社区自身特点的角度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明。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调研摸底出来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相关工作措施。

(三)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能够切实取得实效,各村(社区)要集中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建设工作,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__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在建设工作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配合好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推广,找出适合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村(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生诉求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城市更新;深圳经验;兰州市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2)05-0079-05

一、引言

19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工业革命爆发,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用于生产,促使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为城市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物质保障。此时,中国由于长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进而导致城市发展建设滞后。建国后,中国长期推行计划经济,由于生产率低下,社会经济水平仍较为落后。该时期致力于工业生产,城市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区,有大量可供建设工业厂房的地区。同时在“充分利用,逐步改造”的方针下,进行了一些危房的改造,增添了一些市政设施,但是实质上旧城区并未得到改造更新。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但城市的发展建设仍受制于计划经济时期。城市出现以局部改造危房,基础设施的物质更新和采用“拆少建多”的开放方式从向中心填补的模式。此期间,出现城市肌理破坏,忽略城市整体形态结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城市发展方面,上一阶段遗留的问题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例如,部分旧城区经济衰退,城市结构与功能不能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诉求等,阻碍了城市整体结构良性演变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吴良镛提出“有机更新”这一概念,中国诸多学者开始对城市更新进行研究。从起初单纯强调城市物质环境转变为对城市相关经济、社会、文化等软环境与城市建设并重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中国现阶段的城市更新可以说是在地区产业亟待升级、社会各方面发生重大变革的前提下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布,土地资源的再开发,城市功能的重构,人文空间的重塑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但由于城市发展阶段与背景差异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城市更新的发展也不尽相同。通过对城市更新工作开展较为全面的地区经验总结,给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地区一些启示,使城市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深圳城市更新

(一)更新背景

1 土地储备不足

根据资料显示,深圳市2011年用地需求仍然旺盛,该年申报用地的建设项目共1106个,涉及用地需求103平方公里。但经过三十年快速扩张建设,深圳已面临几乎无地可用的局面,供需矛盾突出。深圳市域范围仅1953平方公里,2007年建成区已达到750平方公里,深圳市土地利用实际剩余可建设用地仅200多平方公里,根据深圳市2008--2012年土地利用规划年度实施计划中建设用地供应量数据(表1)推算,5年左右的时间土地资源就会被耗尽。从表1中,可看出不管是计划供应量还是实际供应量,深圳市已进入土地减量供应阶段。从土地计划供应量与实际供应量差值结合深圳出台的用地审批制度来看,深圳建设用地的审批也越来越严格,为避免批地不用,闲置等现象,每年计划供应量都有一部分剩余。在如此紧张的局面下,深圳市借助城市更新在新时期新环境下,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利用价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法严格管地和节约集约用地,开展土地整备,尤其显得重要。

2 部分地区现有城市功能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需求

深圳由一个小渔村转身为一个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其速度与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如今的深圳虽身处转型期,发展势头较前些年略有抑制,但仍阻止不了其向前发展的步伐。部分早些年建设的商住混合区、工业区以及遗留的城中村开始出现功能不合理、产业结构落后、城市面貌差等问题,与深圳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符,同时也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现在的生活服务需求。因此深圳部分地区开始更新。例如,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的成功转型。华强北原为1986年深圳特区确立的15个标准加工工业区之一的上步工业区,以生产电器、通信产品为主。随着城市建设向快速扩张,上步工业区由边沿工业区变成了中心工业区。此时的上步电子市场已经发育完全,给本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人流和资金流等,以工业功能为主的用地布局与功能结构不论从土地价值还是从功能诉求来讲都不能满足当时的该区发展要求。于是,该区进行了以功能置换为主,改变部分用地结构为辅的城市更新工作。现今的华强北已被成功转型为一个以零售业为主,产业门类齐全的综合服务片区。可见城市更新是提升城市形象,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重要途径。

3 市场经济下产权制度为基础的利益平衡要求

两次整体性的土地转型后,深圳短时间内实现了土地国有化,但也遗留了大量性质不定、权属不清的土地,造成了土地权益不清,责权不公等现象。城市更新既是一次较全面的利益的重新分配,又是一次城市物质资源的重新配置。其涉及政府、业主与开发商三方的利益,其中政府代表的是公共利益。政府与业主之间主要问题是确权以及保护小业主的利益,与开发商之间的问题主要为规划与地价,而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问题基本是市场导向,即拆迁安置补偿。在部分土地权属不清,权责不明的情况下,城市更新是重新确定土地权属,调节三者之间相互关系以达到利益平衡的重要手段。由于以上三方面的诉求,为促进老城区活力重振与新城区结构优化,全市产业布局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深圳市2009年出台了《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将城市更新推向一个高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明确提出了更新对象并具体到区块,规划期改造建设用地总规模约190平方公里。城市更新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期加快城市转型的有效途径。

(二)更新工作方法与内容

深圳待更新区域中城中村:108.7平方公里;旧工业区:144.7平方公里;旧城区:15.3平方公里,合计268.7平方公里。如此大面积的城市更新,其工作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市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引入了“城市更新单元”概念,根据深圳实际情况进行改造与应用,进一步深化了城市更新的内涵,确立了管理城市更新活动的基本依据。

1 编制城市更新技术文件,推进城市更新规范化体制体系建立

深圳城市更新由起初的自发性到政府主导、企业执行再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其政策文件也在逐步完善。2007年,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政策出台,成为城市产业升级转型、空间供给的重要手段。2009年,《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正式出台,为深圳政府全面推进更新改造工作提供了确实可行的政策依据。为更好地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结合深圳现实情况,深圳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虽部分文件仍在编制过程中,但可以看出以上文件的颁布对城市更新的体制体系构建和城市更新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合理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提高项目可操作性和可管理性

《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出台,确立了以“城市更新单元”为核心的城市更新规划与计划管理制度,将“城市更新单元”作为管理城市更新活动的基本空间单位。这就要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编制必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办法》中明确规定综合整治类更新项目主要包括改善消防设施、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环境整治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内容,但不改变建筑主体结构和使用功能。《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城市更新单元范围的确定条件以及城市更新单元应当提供大于3000平方米且不小于拆除重建用地面积15%的独立用地等具体要求。

城市更新成果体系一般分为技术文件和管理文件两部分。为提高项目的可操作性和可管理性,深圳市在城市更新规划编制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注重以下几点内容:

(1)认清项目导向,探寻更新发展方向。

城市更新的工作方式主要包括拆除重建、功能改变和综合整治。其中功能改变和综合整治更新目标较为明确,故在此主要针对拆除重建项目进行讨论。一般拆除重建项目要首先弄清是目标导向型还是问题导向型。目标导向型指该更新项目在初始就有一个很明确的更新目标,项目的定位、策略等均围绕该目标进行;问题导向型是指规划编制单位通过对现状、区域周边环境等进行分析论述,发现项目在更新前存在的问题,以解决存在问题为导向,确定项目更新发展方向。在城市更新规划编制过程中,确定更新发展方向即项目的定位是首要问题。

(2)要素间相互关系为指引,确定更新策略。

城市更新规划中应将项目放到区域中考虑可能涉及的要素,例如:交通、更新业态、居民、城市风貌等。城市更新是为地区、为居民服务的,必定会导致该地区原有居民的结构发生变化以及压力增加等。在确定更新定位后该地区的业态选择和项目建设会给该区域的居民、交通、城市风貌等带来一系列的影响,这些要素间的影响关系以及要素与项目定位间的关系,都应作为确定更新策略的指引。例如,下雪片区的更新中考虑到该区生态环境优良且将建成12000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提出建立多朝向全方位的开敞空间体系,利用慢性系统等方式提高交通便捷度的策略。

(3)以平衡利益为落脚,明确更新细则。

在以前市场主导的城市更新项目中,往往会出现公共利益难以保障、高容积率和由于利益分配问题导致项目进度慢等问题。所以利益平衡在新时期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是保证项目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深圳市通过设定捆绑改造责任,控制极限开发规模,政府参与溢价分成等方式保证公共利益优先,其次通过在《深圳市法定图则容积率确定技术指引》的基础上,结合更新项目自身特点,按照相应标准换算成建筑规模,奖励给提供该设施的宗地这两种方式来保证开发商的基本利益。并对宗地的合法权益进行计算,规划主管部门分别制定外部权益损益补偿标准与内部权益损益补偿标准,由设计单位按照这一标准计算各宗地的权益损益情况,在更新实施完成后,根据土地所有权人、建筑物所有权人、他项权利人或实施者等的权利价值比例关系,分配更新后权益。只有平衡好更新三个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才能明确更新细则进而确保项目实施。

(4)以规划设计为手段,落实更新目标。

深圳市通过制定《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明确了规划内容,例如在空间控制上,提出要综合控制高度、密度、公共空间等核心要素,深度要达到《详细蓝图》等要求。规划设计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分析,找出突破点,在技术规范标准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将更新目标分解到定位、策略、空间布局、设计指引和利益平衡等各个环节,使得更新目标在逻辑上有根可寻,在实施中有步可依。规划设计从根本上保证了更新项目的科学性,同时也为更新目标的落实提供了有效手段。

3 更新后续保障措施

在更新单元规划申报与审批完成及规划获批后,针对拆除重建项目,实施主体将对改造主体进行核准并上报政府相关部门,由相关部分核发改造主体确认文件、拆迁许可证以及规划许可证等。同时政府将对项目进行动态监管,采取奖惩制度,对于存在确实困难的项目实施救济,例如,政府可直接对开发主体进行财政补贴或在保证单元内刚性设施的情况下,降低政府可降低保障性住房或创新型产业用房的配建标准。同时参照《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对更新单元规划成果进行质量控制。规划编制单位也会对实施过程中更新单元遇到的规划技术问题进行跟踪解疑,这些都为更新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三、深圳城市更新对西部地区城市更新的一些启示——以兰州为例

城市更新工作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开展较为广泛与深刻,主要原因是其吸引了巨大的物流与资金流,导致人口的大量聚集,从而原有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结构等与城市发展的匹配度降低。由于中国城市的发展存在非均衡化,一些城市的吸引力相对较弱,在土地等城市资源方面受限较少,故选择利用新增建设用地来满足城市发展建设需求。

兰州市城市更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它是典型的带状组团城市,以城关旧城为起初的发展中心,受城市外溢作用影响,开始快速向外扩散,但由于地形限制,形成多中心、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结构,各组团主要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点与深圳有类似之处。在兰州市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各组团内不同程度上也面临着“城中村”改造,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或功能调整等问题。

(一)兰州市城市更新背景

1 经济发展催生

20多年前,兰州市的城市更新就已拉开了序幕,但一直进程缓慢,直到2007年前后城市更新的步伐才有所加快。2005--2010年兰州市区城市更新的面积约为19.85平方公里,但2011年城关区待更新地块面积达12.78平方公里,这主要是由于城关区作为兰州市的传统老城区及中心城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吸引力也日益增强,大量的人口涌入该区,用地也越来越紧张,原有的城市建筑规模和要求跟不上人口对空间的需求。例如会宁路与麦积山路、定西路交叉口以西地块的改造,增加了建筑的体量和使用空间,而原有的建材市场则迁往兰大附近高层的一层商铺,完成了这一地块的城市更新过程。但由于中心城区商业价值较高,地价等要素导致中心城区更新成本大幅增加,所以中心城区多以点状独立开发小型地块为主,而则是以成片的商住或者园区等形式的开发为主。更新地块主要用于居住和工业用地。

2 城市转型

兰州是黄河上游重要的工业城市。现已形成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冶金、能源电力、生物医药、建材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我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在兰州市第四版总规(审定稿)中将兰州定位为部级工业基地。但同时兰州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市区依山傍水,南北群山对峙,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2009年再次被评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作为“丝绸之路”通道和“茶马互市”重镇,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各民族商旅的汇聚,使兰州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由于地形限制以及工业污染类型及区域分布,造成兰州大气污染状况严重。近些年来,兰州市意识到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提出城市转型,工业出城入园,努力发掘兰州旅游服务潜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立足提升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形象品位,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因此兰州的城市更新在老城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重组背景下,对旧工业用地的再利用,新产业类型的规划与再投资活动,对衰败地区城市形象的再塑造意义重大。

(二)兰州城市更新

兰州一直以来基本上都采用大拆大建生硬的更新模式。例如城关区庆阳路和中山路的改造,兰州市政府将其两次临街地块招标出让,房地产开发介入兰州的城市更新,大规模、快速的拆除重建使得庆阳路原有的繁华的商业气氛不复存在。回顾历史,大拆大建的城市更新虽有其优势,但是也存在诸如摧毁城市记忆,历史文化,盲目效仿等弊端。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城市发展阶段和区域背景差异,在城市更新中面临的问题也具有差异性。目前,兰州的城市更新步伐虽有加快,但仍存在不少难点和困难:(1)社会经济水平限制:更新中对于需要拆除重建的地块应支付建筑的剩余价值一般情况下涉及的土地权属不止一个单位,这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密集的待更新地区,进行整体更新,目前兰州的经济水平还是存在较大难度。(2)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面有限:兰州市仅部分重要地段编制了控规,这使得地块的改造随意性增大,缺乏合理控制。(3)缺乏科学的更新方法与指引:目前兰州市的更新地块由政府确定,通过兰洽会等形式进行招商投资,从而保证更新项目的实施。目前,兰州市政府针对城市更新项目缺失系统的政策文件导引,也没有正规的规划文件成果,城市更新决策、项目成果审批科学性不足,对城市更新项目的管理与质量控制存在漏洞。(4)利益矛盾突出:兰州的城市更新用途主要为商住或者工业。在城区更新后的公共利益难以得到保障。(5)土地成本:兰州市政府财政收入的很大程度来自土地的有偿出让,加之旧街区更新涉及内容较广、程序手续繁多,这样造成城市旧城区建设用地拿地成本颇高,开发商拿到地后势必加大建设开发强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个别地块容积率偏高,人居环境不佳等现象。(6)地产导向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矛盾:目前兰州的城市更新主要是以地产为导向,为了最大程度发挥土地现有或潜在价值,造成历史街区的文脉、传统特色氛围段片,城市记忆缺失等。

(三)经验与启示

从城市更新工作在深圳的实施情况来看,兰州市城市更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可以解决或者避免的。目前,兰州市的城市更新工作开展的并不充分,在旧城区已开展的城市更新往往局限于点状布局,且没有科学系统的指导体系。城市更新工作应该是政府、开发商和业主三者共同参与,通过采取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手段,来实现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功能的重构,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提升城市风貌,改善环境品质的美好愿景。深圳的城市更新通过学习国外地区经验,并针对自身改良应用,更加适用于国内的城市更新工作,通过学习深圳的城市更新工作方法结合兰州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兰州市城市更新应借鉴学习的地方。

1 规范城市更新工作方法

前面我们提到城市更新分为三种形式,其中功能改变和综合整治较为简洁,只要提出工作目标、内容和责任即可。但是针对重建项目,涉及拆迁补偿、功能重构等问题,通过对收集资料的整理总结深圳市开展城市更新拆除重建类工作的基本操作程序,见图2。首先根据《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订计划申报指引》相关条件对法定图则中已划定城市更新单元的区域或确需更新的特定城市建成区,拟定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后申请纳入深圳市该年度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制订计划,列入计划后方可编制城市更新单元规划。在进行规划编制工作前,需要对更新单元内涉及的宗地进行土地权属确权,在权属明确的前提下对现状梳理调研认清发展方向,在与各方协商达成共识后完成规划编制工作。随后对更新单元规划进行申报审批,针对审批意见对更新单元规划进行修改完善。规划获批后,相关部门将会对改造主体进行核准并根据改造主体的申请核发拆迁许可。在得到各项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及行政服务事项之后,项目即可开工建设。

目前兰州市的城市更新工作还未建立自己完备的工作流程。虽然由于历史原因,兰州市的地块权属要比深圳复杂得多,拿地相对也困难,不利于全面开始城市更新工作,但是兰州市近些年来也对土地出让政策做出了一些调整,有助于解决拿地成本高这一难题。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工作中,可以总结前面工作的经验教训,引入深圳市城市更新单元划分办法,有效降低兰州市缺乏城市控规覆盖这一短板带给城市城市更新工作的难度,尽快制定适合兰州市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规范文件,来规范更新工作。

2 合理编制城市更新规划

兰州市的城市更新工作还没有专门的规划编制,为提高城市更新质量,必须要逐步加强其技术条件。根据深规院对城市更新工作的学习交流讨论,总结出如图3的规划编制实施框架图。一般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土地权属确定和现状调研工作。只有这一部分的工作做得扎实才能为后面的工作奠定基础。第二阶段是项目定位,为立项提供依据。主要是做产业需求、发展条件等要素的分析,提交项目建议书。第三阶段是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撑,就要求专业部门通过前面的分析为项目的可能性、可行性做出科学合理的论断,通过多方案的比较研究,提出初步方案供项目实施主体参考。第四阶段也就是方案最终确定,规划成型阶段。规划编制方根据项目实施主体、规划审核部门等多方意见,进行修改深化,最后确定最终方案。包括功能布局:地块用地性质、建筑总量及各类功能建筑量、绿地率、道路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工程设施、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并通过专项研究提出设计指引。包括城市空间组织、建筑形体控制、环境景观营造、公共开放空间、慢行系统等。这些都为方案的实施提供了控制指引。

以上内容主要从城市更新工作流程以及规划编制技术两个方面阐述了深圳城市更新工作对兰州城市更新工作的一些启发。然而,兰州市还是需要根据地区实际情况,辩证的吸收城市更新工作较完备地区的工作经验,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完善,从而提高兰州市城市更新工作的绩效。

四、结语

上一篇:移动公司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品质经理工作经验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