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接种范文

时间:2023-03-06 18:28:58

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范文第1篇

1.应注意疫苗的质量

疫苗必须是由有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的,即要保证疫苗的来源清楚,采购渠道正规。

要从当地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或有兽用生物制品经营许可证的经营单位购买,不要到那些没有常规疫苗保存设施的单位购买,所购买的疫苗需有农业部批准生产文号或进口批准文号。

疫苗的运输和保管温度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疫苗的运输要严格实行冷链运输,一般应保持在8℃以下,大批量畜禽疫苗运输最好使用带有冷藏设备的车辆,少量运输可用泡沫塑料箱,并放入冰块或冰袋,避免日光直射。

疫苗到达目的地后,要迅速进行妥善保管,通常弱毒苗要在-15℃下冷藏保存,并要注意切忌反复冻融,灭活苗在2~8℃环境中冷藏保存,不能过热,同时也要防止冻结。但也有一些疫苗的保存条件比较特殊,例如马立克氏病细胞结合苗必须在液氮中保存。

2.应注意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接种方法

根据科学的免疫程序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并严格按规定的免疫接种方法进行操作,是畜禽能否获得免疫保护作用的关键。

(1)选择合适的疫苗。预防同一种疫病往往可能有几种疫苗可供选择,例如鸡新城疫Ⅰ系苗由于毒性比较大,一般不宜用作雏鸡的新城疫首免用,而应选择毒性比较小的Ⅱ、Ⅲ、Ⅳ系或克隆30等疫苗。有时还要考虑是使用灭活苗还是弱毒苗的问题,一般来说灭活苗安全系数比弱毒苗高,不散毒,不受母源抗体的影响,但存在用量大,产生免疫力较慢,免疫效果不如弱毒苗,而且油乳剂灭活苗产生免疫力较慢,价格也高。例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一些养殖户觉得不知该用弱毒苗还是灭活苗,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种猪和健康猪群使用灭活苗,若想净化猪群,可以使用弱毒苗。

(2)疫苗的免疫接种方法通常有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滴眼滴鼻、饮水、喷雾等几种形式,具体采用哪一种形式,原则上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的用法或者遵照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但是有一些疫苗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例如鸡痘疫苗要用翅膜刺种的方法,羊痘弱毒苗要皮内注射,猪的腹泻疫苗多采用后海穴注射,猪的喘气病活疫苗采用肺内预防注射接种的方法。

3.应注意免疫应激和免疫抑制因素对免疫效果的影响

饥饿、寒冷、过热、拥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从而导致疫苗免疫保护力下降。凡病、弱、孕畜暂时均不宜进行免疫注射。

为降低免疫接种对动物产生的应激,可在接种前一天以及以后几天用维生素C、电解多维素拌料或饮水,提高免疫效果。

免疫接种前后各一周,应停止使用对疫苗敏感的抗病毒、抗菌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损害动物机体免疫细胞,影响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同时应避免使用消毒剂饮水。

注意母源抗体的干扰。例如母猪接种过猪瘟疫苗,其乳中有抗猪瘟抗体的存在,初生仔猪吸母乳可获得被动免疫,但当猪源抗体高时,仔猪这时注射猪瘟疫苗,就不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

4.应注意免疫接种操作的规范性

疫苗的免疫注射要做到一畜一针,防止带毒接种,造成交叉感染。同群禽类可在注射30只左右更换一个针头,瓶塞上要固定一个针头专供吸取疫苗。

要做好接种动物的保定工作,做到注射部位准确到位,严禁打飞针。滴眼滴鼻时要让疫苗完全吸入后才能放开鸡只,防止禽只挣扎或甩头,保证有足够的疫苗进入鸡的眼睛、鼻腔。饮水免疫时要让免疫鸡群先停水3小时,饮水时间应在1小时左右,以保证每只鸡都能喝到足够数量的疫苗。喷雾免疫要做到均匀,雾滴的大小、喷雾的高度及速度要适当。

疫苗使用前要升至常温。从零下几十度的水箱中取出的冻干苗应放置一段时间,尽可能缩小与稀释剂的温差,以免由于温度的骤升使疫苗中致弱的微生物夭折。要用规定的稀释液稀释,稀释后充分摇匀。疫苗稀释后要在30~60分钟内用完,灭活苗一般在开封后8~12小时内用完,最长不超过24小时。根据试验,疫苗稀释后使用的时间与免疫力产生的保护率存在负相关性,已知多数疫苗稀释的时间超过3小时再接种,对肌体的保护率为零。

5.应注意免疫后的观察

免疫接种后,特别是在1小时内,要认真检查动物是否有过敏或严重的应激反应,同时要准备好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的药品,便于及时进行对症救治。

免疫后一般要1~3周才能产生免疫保护作用,在此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免疫接种效果。禽痘疫苗在接种4天后要仔细检查刺种部位,如有豆大小疮,说明疫苗产生作用,终身有效,如无反应,则应重新接种。■

免疫接种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物 动物免疫 注意事项

1、家禽免疫接种技术

1.1滴眼、滴鼻。这种方法适用于新城疫Ⅱ系、Ⅲ系、Ⅳ系疫苗、传染性法氏囊、弱毒毒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及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型疫苗的接种,对幼雏应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疫苗病毒被毒源抗体中和。

1.2翼下刺种。此法适用于鸡痘疫苗、新城疫I系疫苗等的接种。

1.3羽毛囊涂擦。此法可用鸡痘疫苗的接种,但已少用。

1.4滴肛或擦肛。此法仅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强毒型疫苗。

1.5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宜用颈背皮下注射接种。各种油乳剂灭活疫苗也适用皮下注射法。

1.6肌肉注射。此法是把疫苗直接注射于肌肉内,禽霍乱弱毒菌苗或灭活菌苗以肌肉注射较好。此法作用迅速,剂量准确。新城疫I系苗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比滴眼、滴鼻好,灭活苗必须用注射法,不能口服或于滴眼、滴鼻。

肌肉注射一般按使用说明书稀释后,较小的禽只注射0.3毫升,成禽则每只注射0.5毫升。肌肉注射以胸部肌肉为好,应斜向前,以防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内造成死亡,对较小禽尤其注意。

1.7饮水法。对于大群禽只(万只)逐只进行免疫接种费时费力,且不能于短时间内达到全群免疫。对于产卵期和产卵盛期的鸡群为避免骚扰禽群,常采用群体免疫法。群体免疫法中最常用,最易做的就是饮水法。饮水法免疫虽然省时省力,但由于种种原因会造成每只禽饮水的疫苗量不一,免疫效果参差不齐,疫苗效果往往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不能抵抗较强毒力的毒株引起的疾病流行。

为使饮水免疫达到一定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7.1用于饮水法的疫苗必须是高效价的。且疫苗剂量加大2-3倍。

1.7.2稀释疫苗的饮水必须不含有任何使疫苗灭活的物质。

1.7.3饮水器具要充足,以保证所有禽只能在短时间内饮到足够的免疫量,饮水器具要干净,饮水前必须彻底清除铁锈、脏物等,以免降低疫苗效价。

1.7.4饮疫苗前停止饮水2-4小时,以便使禽只能尽快而又一致地饮用疫苗。第二天再以同样剂量和方法重复一次

1.7.5饮水中最好能加入0.1%的脱脂奶粉。

1.7.6稀释疫苗的用水量要适当。

1.7.7饮水法免疫接种间隔时间不要太长,一般2-3月进行一次。

1.8气雾法。此法是用压缩空气通过气雾法发生器使稀释疫苗形成直径1-10微米的雾化粒子,均匀地浮游于空气之中,随呼吸而进入禽体内以达到免疫。

气雾免疫应注意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8.1疫苗必须是高效价的,而且通常应使用加倍的剂量。

1.8.2稀释疫苗应该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最好加入0.1%的脱脂奶粉或明胶。

1.8.3雾粒大小要适中,一般以喷出的雾粒中直径在1-10微米占70%以上为最好,雾粒过大,停留于空气中的时间短,易被粘膜阻止,不能吸入呼吸道;雾粒过小,则吸入后易被呼气时排出。

1.8.4气雾免疫房舍应密闭,减少空气流动,并应无直射阳光,保证舍内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夜间气雾免疫最好,此时鸡群密集而安静,喷雾20分钟后打开门窗即可。

2、家畜接种

2.1滴鼻。如伪狂犬疫苗用于3日龄乳猪滴鼻。

2.2口服。如牛、羊口服猪2号布氏杆菌苗。注意口服菌苗时必须空腹,最好是清晨喂饲,服苗30分钟后,方可喂食。

2.3肌肉注射。选择合适针头,猪于耳后颈部肌肉注射,牛、马、羊等于颈中部肌肉注射。

2.4穴位注射。

2.4.1后海穴注射局部消毒后,于后海穴向前上方进针,刺入0.5-4厘米。根据畜体大小注意进针深度。

2.4.2风池穴注射局部剪毛、消毒后,垂直刺入1-1.5厘米。

2.5皮下注射。宜选择皮薄,被毛少,皮肤松驰,皮下血管少的地方。常选择的部位有家畜颈侧中部1/3部位皮下注射、尾根皮一注射,犬、猪背部的皮下注射。

2.6皮内注射。宜选择皮肤致密,被毛少的部位,马、牛宜在颈侧、尾根、肩胛中央,猪宜在耳根后,羊宜在颈侧或尾根部。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将针头与皮肤面呈15°刺入皮内0.5厘米左右注入药液。注射完毕,拔出针头,用消毒棉球轻压针孔,以避免药液外溢,最后涂以5%碘酊消毒。

2.7胸腔肺内注射。用于猪喘气病弱毒苗的免疫注射。猪胸腔肺内注射的部位是猪右侧,倒数第七肋骨至肩骨后缘3-5厘米处进针,针头进入胸腔有空感,回抽针发现无血或其他内容物,即可注入疫苗。

3、动物免疫接种后不良反应的处置

3.1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用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

3.2对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痛等处理措施;对神经、肌肉、血管损伤的病例,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等处理方法。

免疫接种范文第3篇

新生儿的先天免疫

先天免疫是抗感染的第一屏障,在诱导获得性免疫中起关键作用。新生儿骨髓储量少,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趋化性及其酶活性低下,从而使任何局部感染有向全身扩散的危险。新生儿的单核/巨噬细胞、补体系统及自然杀伤( nK)细胞和淋巴细胞激活杀伤( lAK)细胞细胞毒性的水平有限,即使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2( iL-12)/IL-15诱导,其水平仍低于成人。脐血( cB)中的树突状细胞( dC)在支持 t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增殖应答中的作用不如成人的 dC,这可能是细胞上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分子、共同刺激/粘附分子及活化标志的表达减少所致。如在培养物中增加有丝分裂原浓度或 dC数量,或加入γ干扰素( iFN-γ),可使新生儿的 dC功能得以部分恢复。

新生儿 nK细胞功能低下,其细胞毒性仅为成人的50%,这与新生儿仅50%NK细胞为 cD56+的事实相一致,而成人 nK细胞几乎全是 cD56+,只有 cD56+细胞才具细胞毒性。此外,与成人不同, iFN对新生儿 nK细胞细胞毒性的增强作用十分微弱。

上述资料表明,新生儿先天免疫的主要组成细胞的功能低下,但由于上述研究主要局限于 dB标本,而非健康新生儿的外周血细胞,因此难以区分上述结果是胎儿发育不全还是围产期应激所致。重要的是需弄清新生儿的先天免疫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发育成熟达到成人样的功能,及这种有限的先天免疫在胎儿和新生儿期的潜在生理作用。

新生儿的T细胞应答

从新生儿易感的病毒谱中有力地提示,低弱的 t细胞应答限制了机体清除病毒的能力。体外检测发现,大多数人的 cB cD4+/CD8+T细胞中存在 cD45RA+“幼稚”表型,与成熟的效应 t细胞相比,幼稚型 t细胞的 t细胞受体( tCR)的激发需要更长的时间。新生儿 t细胞激活时 cD40配体活化标志也减少, cD28共同信号与 tCR结合所产生的对同种抗原的正常应答、增殖应答的增强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均提示,新生儿 t细胞具有正常的能力,但应答阈值改变。虽从转录水平上见到对有丝分裂原刺激而产生的正常细胞因子应答,但 cB t细胞中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 iL-12和 iL-15的 mR-NA半衰期仅为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aPBMC)的1/3。这种转录后调节受 aUF-1等易变性调节蛋白的诱导, aUF-1能与 mRNA的3′非翻译区的重复序列结合并逾期迅速降解,从而减低新生儿细胞因子的生物效应。因此需要增强对新生儿 t细胞适当而持久的活化作用。

现已公认,新生儿 t细胞具有免疫活性,但一般情况下其分化倾向 th2型,这种倾向空间是妊娠时的 th2细胞因子环境所致,还是抗原递呈细胞( aPC)与 t细胞相互作用的改变引起,迄今仍不清楚。动物和人的 t细胞体外试验表明, t细胞致敏时存在的 iL-4,足以抑制幼稚型 t细胞表达 iL-12Rβ2链,因此即使存在 iL-12,仍可使 t细胞倾向 th2应答。人γδ t细胞、 nK1.1+T细胞和碱性粒细胞能产生大量 iL-4,而新生儿和成人的活化的幼稚型 t细胞也可产生大量 iL-4。然而在 t细胞致敏时中和掉 iL-4 ,可使幼稚型 t细胞产生 th1型细胞因子,并通过 iL-12和 iFN-α的刺激作用使 iFN-γ水平大大提高,对不同趋化因子受体进行染色观察和对 th1/Th2的分布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人 cB细胞中的未成熟/Th2表型 t细胞的极化现象。

体内 t细胞研究主要依靠动物模型,诱导幼鼠产生 th1和 cD8+细胞毒性 t细胞( cTL)应答需要特殊的免疫接种方法,即用驱动 th1的佐剂或活的复制性抗原,但其主要的局限性是对新生儿的反应原性和潜在毒性。复制能力与 th1/CTL诱导间的相关性提示,复制性抗原(如 dNA疫苗)能增强 aPC的活化水平。按照该观点,在去除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mHC)Ⅱ类分子的小鼠中,感染流感病毒的 dC细胞仍可诱导 cTL应答,无需任何 cD4+T细胞。将抗体与 dC上的 cD40交联可模拟这种 cTL诱导。 dC细胞表现为3种状态:(1)失活的;(2)活化且能刺激 cD4+细胞的;(3)超活化的、即使在无 cD4+T细胞时仍能刺激 cD8+T细胞。这可能是新生儿和成人 dC充分活化所需的阈值不同。

虽可测出婴儿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症病毒( hIV)感染的 cTL应答,但仍低于成人的应答水平。这一作用是重要的,因为抗不同表位的细胞毒性效应细胞的增加率与 cD4+和 cD8+细胞数较高有关,这可使 hIV感染妇女所生婴儿的体内病毒负荷降低,并延缓 hIV感染的进程。因此,对特定的新型小儿疫苗,应评价其诱导新生儿强烈 cTL应答的能力。

幼婴的抗体应答

新生儿和动物接触抗原可产生 igM、 igG和 igA抗体,但只有具备抗体谱多样性才能使机体对全部抗原产生应答。2~6月龄婴儿可达到成人样 igM抗体谱, igG抗体可能较晚。婴儿在2岁前对某些细菌的荚膜多糖( pS)不产生应答,因此在母体抗体消失后可出现一段对病原体易感的阶段,对荚膜 pS应答减弱的基本原理现仅部分弄清。在成人,补体成分 c3d与肺炎球菌荚膜 pS相关,并能与 b细胞上的 cR21补体受体 cD21结合。利用 cD19作为信息传导组分,将 cD21与 b细胞受体交联,从而使 b细胞发生协同活化。

新生儿 cD21表达水平和补体活性的低下可使 cD21/BCR失去协同作用,并使 b细胞活化不完全。此外,荚膜 pS抗原与载体蛋白偶联能使 b细胞应答转化为 t细胞依赖型,如此改良的流感杆菌菌苗高度有效,而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肺炎球菌菌苗是否同样有效,还有待评估。

母体或幼婴的免疫接种

幼婴在还未接受免疫接种前就可能发生严重感染。为使保护性抗体经胎盘传给胎儿而对孕妇进行免疫接种具有许多优点:孕妇具有正常的免疫应答;孕妇有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等灭活疫苗的长期安全记录;能有效地经胎盘传输 igG。这种母胎传输是通过位于人胎盘合胞滋养层上的特异性 fc受体而进行的,而带 fcγ rⅠ a、 fcγ rⅡ a和 fcγ rⅢ a的基质巨噬细胞及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上的 fcγ rⅡ能有效地捕获和清除大多数抗胎儿抗体的事实清楚地表明,母体传输的 igG具有特异性和选择性。

目前正在或计划进行几项母体免疫接种临床研究,然而,母传抗体的持久性较短限制了母体免疫接种的应用,需在母传抗体存在期内对婴儿进行免疫接种。实际上,母传抗体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婴儿的免疫应答,它取决于以下多种因素:母传抗体的水平、疫苗抗原的表位特异性、婴儿免疫接种的年龄、疫苗的剂 量、抗原类型和接种途径。这提示需要几种免疫策略,包括母亲和婴儿应用不同的疫苗结构或采用受母传抗体存在影响较小的粘膜免疫接种。在麻疹灵长类模型中证实的另一成功方法是应用免疫刺激复合物。初步的证据证明,尽管母传抗体能抑制 b细胞对疫苗的应答,但仍可使婴儿的疫苗特异性 t细胞得以致敏,这对随后免疫系统的增强有很大潜在重要性。

疫苗在新生儿和幼婴中的免疫原性是其获得早期保护作用的重要因素,即使是血清阴性的幼婴对某些减毒活疫苗也有良好的应答,但这类疫苗可能至少需要接种两剂。 b型流感杆菌结合菌苗对新生儿是安全的,可诱导早期抗体应答和致敏,尽管初期应答较弱。近期开发的新型佐剂能使预防婴儿病原体(如百日咳杆菌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疫苗在幼婴中具有足够的免疫原性。

参考文献

1 kovarik J et al. Immunol Today,1998;19(4):150-153

免疫接种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禽;免疫;接种

中图分类号S85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337-01

家禽疫(菌)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家禽传染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了解家禽疫苗接种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家禽的免疫程序,选择恰当的免疫方法,科学使用疫苗,做好免疫后养殖场的饲养管理,才能确保家禽免疫的成功。该文总结了疫苗接种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提高家禽的免疫效果。

1免疫对象的选择

免疫对象仅限于健康家禽群体,而对于已感染发病或紧急预防接种的禽只,均不能保证其免疫效果。

2免疫程序的科学制定

免疫程序要依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流行病的特点而制定。疫苗使用前要对禽群进行跟踪监测,以了解其健康状况及抗体水平,并参照使用说明在兽医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免疫[1]。

3免疫方法的选择

如群体免疫法(拌料、气雾、浸嘴、饮水法等)和个体免疫法(刺种、注射、点眼、滴鼻、涂擦等),依据家禽及疫苗特点选择[2]。

3.1注射法

注射法免疫接种适用于蹼足类家禽疫苗、灭活疫苗和其他个别疫苗。注射法工作量大但效果快,若注射不当会造成应激严重、肿头、肿腿、后遗症等,严重时影响其生产性能。

3.2刺种法

适用于鸡新城疫I系疫苗、鸡痘苗等,注射部位在鸡翅膀内侧皮下,该方法对喉炎免疫效果最好。

3.3点眼滴鼻法

多用于雏鸡,其优点是接种量较均匀,疫苗通过黏膜侵入,达到免疫效果。

3.4饮水法

适用于传染性支气管炎和H120弱毒疫苗、H52鸡新城疫Ⅱ、Ⅲ、Ⅳ系弱毒苗、禽脑脊髓炎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炎中等毒力和弱毒疫苗等。优点是对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免疫效果较好,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免疫后抗体水平低[3]。

3.5气雾免疫

适用于对呼吸道有亲嗜性的活疫苗,如新城疫,该免疫控制雾滴大小,易激发呼吸道感染。

4疫苗的科学使用

疫苗可分为弱毒苗和灭活苗2种。为避免失效,弱毒苗一般需要冷冻保存和运输,灭活苗可以常温保存,但以2~8 ℃保存效果最佳。疫苗保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冻结。购买和使用疫苗前应仔细核对疫病名称与疫苗是否相符,检查其保质期。疫苗接种时应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1)接种用具的消毒。注射器、针头、滴管等在使用前应做预先消毒,并保持其干燥。

(2)稀释液的正确选择。一般疫苗有其特定的稀释液,通常情况下病毒性活疫苗采用生理盐水稀释,细菌性活疫苗用20%铝胶生理盐水稀释。饮水免疫可用纯净冷水、深井水或蒸馏水,不能用含有任何消毒药物的水和温热水,而且忌用金属容器,灭活疫(菌)苗一般不需要稀释。

(3)接种剂量。消毒工作完成后,再接种疫苗,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兽医人员的要求接种疫苗剂量,严禁随意增减。

(4)接种器具。使用固定的针头吸取疫苗,严禁使用已与家禽接触的针头,防止疫苗受污染,已取出的不可重新注射回瓶内,已稀释的疫苗须在限定时间内用完,未用完应销毁。

(5)疫苗的科学使用。弱毒菌苗接种前后几天不可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为保证免疫效果,不产生副作用,不同疫苗使用前应先咨询兽医人员,禁止随意混合。为保证肉产品质量,屠宰前6周内禁止接种油佐剂或氢氧化铝佐剂类疫苗。

5免疫后的管理

机体一般要在接种疫(菌)苗后1~2周才能产生免疫力,免疫后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家禽的管理工作。

(1)对免疫接种后使用的器械要严格消毒。弱毒苗遇到适宜的环境会返强,变成污染源,造成环境污染,对养殖场造成很大的危害。有的疫苗接种后会继发呼吸道症状,应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用药,做好治疗工作[4]。

(2)免疫接种后,特别在1 h之内,要认真检查家禽中有无过敏或应激反应,并准备好地塞米松、肾脏上腺素等抗过敏的药物,一旦发生上述情况,要及时抢救。

(3)注意做好免疫记录。一旦免疫出现问题,便于查找原因,解决问题。

(4)加强饲养管理,在禽群饲料、饮水中适当补充能够增强体质的营养物质及抗应激类药品。

(5)减少环境应激。如通风不良、潮湿、拥挤、有害气体超标等均会影响免疫效果。

(6)注意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以免造成免疫失败。

(7)免疫接种2~3周后,如果条件许可,应做免疫效果监测,根据禽群免疫抗体水平,决定是否需要补充免疫。

6参考文献

[1] 崔兰芝,石传佳,程丽岩,等.畜禽免疫接种与药物预防[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1):127.

[2] 王凤武.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5):174-175.

[3] 庞书琴,朱欢婷.畜禽传染病的危害和防制研究动向[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2(3):32-33.

免疫接种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免疫;接种;规程;猪场

中图分类号 S851.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318-02

定远县有千头以上规模猪场36个,做好猪的免疫接种非常重要。通过对猪群群体免疫接种,能提高猪群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防止疫病发生与流行,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1 预防与接种

(1)计划免疫。其是根据我国规模化养殖业中疫病流行现状和防疫现状及国内生物制剂的免疫特性而制定的[1]。其中猪瘟、猪口蹄疫、蓝耳病为所有猪场均应严格进行免疫的,猪肺疫、猪丹毒、猪副伤寒可根据防疫条件酌情应用。

(2)重点免疫。即为了防止引起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症,主要传染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乙脑、链球菌等,对后备公母子猪及经产母猪均应进行免疫。

(3)选择性免疫。由于各地、各场的疫情不尽一致,即使是同一个场其免疫程序也需依据疫情发展而变化。

2 预防接种猪群的要求

(1)健康要求。凡属患病猪只、怀孕母猪、瘦弱猪暂缓注射,待其痊愈、分娩或体质好转后再进行补注。

(2)预防接种猪群的统计。注射前对拟注猪只进行登记,须按猪群的栋号、栏号、头数登记后予以汇总。登记后未注射前不得移动猪只,以免错注和漏注。

3 疫苗的检查

逐瓶检查疫苗瓶签是否清楚,无瓶签或瓶签模糊不清者不得使用,所取疫苗与当日应注射疫苗名称是否相符;疫苗瓶有无破损,疫苗有无长霉、异物,瓶塞松动,变色,液体疫苗有无结块,冻结,油疫是否破乳等,否则该瓶疫苗不能使用。登记疫苗批号、有效期(生产期)、生产单位、购入期及保存期,如有已过有效期者,则应废弃不用。

4 疫苗的注射

(1)注射要求。按照计划逐一对猪只进行接种,注射时应在针头完全刺入后推注药液,发生疫苗漏注时应再进行补注,保证注射剂量准确[2]。注射后即在其背部用记号笔作一记号,以免重复注射或漏注。

(2)疫苗注射部位。一般为猪颈部耳后区,分为皮下注射、浅层肌肉注射、深部肌肉注射3种,对成年猪及生长猪应使用16号针头,对哺乳及保育猪奕使用12号针头。注射中每注射1头或1窝猪后,更换1个针头,以免传播疾病。

(3)免疫注射前和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检查针头质量,凡出现弯折、针头松动、针头毛刺等情形的,应剔除,不得使用。注射时,如发现针头折断的,应马上检查,针杆如遗留在猪颈部肌肉中时,须设法用器械将其取出。

(4)疫苗保存。疫苗应在临用时进行稀释,已稀释的疫苗应在稀释后4~6 h用完,未用完的弃之;气温较高季节,稀释后的疫苗应置于加冰的保温箱(杯)中保存,注射时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5 紧急接种

(1)主动免疫。对已发生或可能已感染而处于潜伏期的猪只采用相应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3]。注意按照顺序依次对猪群进行接种,即首先接种安全猪群,再接种受威胁猪群,最后接种发病猪群(或处于潜伏期的猪群)中表现正常猪只。

(2)被动免疫。使用抗血清或痊愈血清(或全血)对受威胁猪只进行免疫,由于血清在猪体内的保护期较短,多在7~10 d,故须反复注射,才能有效保护猪只。有条件的自备抗血清,用以保护仔猪及种猪。

6 免疫接种注意事项

(1)使用某种新疫苗时,应在隔离条件下先做小群试验,了解接种后的反应,经1~21 d观察确认安全无问题时才可大面积注射[4]。如有不良反应,待分析原因后制订防治对策,方可扩大注射,否则不得使用。

(2)使用生物制剂对猪群接种时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故应于注射后仔细观察接种猪群的状况,一旦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扑尔敏等药物脱敏,以免导致死亡。

(3)免疫接种时应严格按照上述规定作好各项记录,如有不良反应及异常情况,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死亡、导致猪群发病等,若怀疑生物制剂有问题时,应迅速通知制剂生产者,以共同查明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5]。

(4)免疫接种的效果可通过抗体水平的监测来了解,定期开展对主要传染病的抗体水平检测,既可了解接种的效果,又可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为正确制订免疫程序获得第一手资料。

(5)免疫接种结束后,应立即将接种用器械清洗后消毒,剩余疫苗也应消毒,不得随意倾倒[6]。

7 严格执行科学的免疫程序

(1)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1~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0.5头份;肌注铁血龙1 mL。仔猪出生当天,口服畜禽生命宝0.5 mL/头,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促生长,预防猪增生性肠炎。7~10日龄,喘气病首免。21日龄,二免喘气病。25日龄注射猪瘟疫苗。断奶前后投替米考星+免疫多糖或复方氟苯尼考。35~4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弱毒疫苗1头份和仔猪副伤寒1头份。45日龄肌肉注射链球菌荚膜Ⅱ型灭活疫苗。45~60日龄对猪用左旋咪唑驱虫。60日龄,二免猪瘟脾淋苗及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1头份。在生长肥育期肌注2次口踢疫苗。

(2)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6月龄始注射猪瘟高效细胞苗或脾淋苗。5~7 d后注射细小病毒灭活苗,再过5~7 d注射伪狂犬灭活苗,再过5~7 d注射乙脑活疫苗。再过5~7 d注射蓝耳病灭活疫苗。再过5~7 d二免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3)经产母猪免疫程序和保健。妊娠60 d注射蓝耳病灭活苗1头份。产前40 d注射伪狂犬灭活苗,每隔4个月注射1次。产前35 d注射萎缩性鼻炎灭活苗。产前30 d注射大肠杆菌六价二联灭活疫苗。产前20 d注射通拉灭。产后20 d注射猪瘟高效细胞苗或脾淋苗。另外,每年4月中旬前免疫乙脑活疫苗、细小疫苗二胎跟胎免疫1次。

(4)公猪的免疫程序。每半年肌注蓝耳病灭活苗1次。每年免疫3次伪狂犬疫苗。每半年注射猪瘟高效细胞苗1头份或脾淋苗1头份。每年4月中旬前免疫乙脑活疫苗1头份。每半年肌注1次细小病苗。

8 参考文献

[1] 张雁宾.提高种猪群体生产力的综合措施[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3):108-109.

[2] 逄增春,逢增华,单长生,等.猪在免疫过程中的注意事项[J].吉林畜牧兽医,2011,32(2):21,24.

[3] 王美君,侯艳红,倪娇,等.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其防制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2):217-219.

[4] 冯中青.猪免疫接种存在的几方面问题[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63.

[5] 黄卫忠.猪场免疫接种需要考虑的问题[J].饲料博览,2010(9):47-48.

免疫接种范文第6篇

1.家长要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禁忌症,除有明确过敏史和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不能接种外,常见的如发烧、体重低于2.5千克、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及恢复期、每天腹泻4次以上(不能服糖丸)等应暂缓接种。要是宝宝有不适症状而家长把握不了的,可事先到当地的预防接种单位咨询一下,以免到时带孩子赶去却不能接种,既费人力又劳累还耽误时间。需要暂缓接种的,应问清楚补种的具体时间,以便及时给予补上而防止漏种的发生。

2.第一次去当地进行预防接种的,家长要把医院在出生时或生后出院前已给宝宝接种乙肝(要求在24小时内)和卡介苗的通知卡(单)带上,在接种前交给登记预诊人员,以便详细掌握宝宝在医院接种这两种疫苗的具体时间与针次,避免漏种或重复接种以及提前接种。因上下两次疫苗(不管是同种或是异种疫苗)接种需间隔一定时间(至少28天,不能提前也不可过于延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副反应和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干扰而达到有效的免疫效果。

3.由于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机体各种功能还不健全,尤其是防病抗病能力较弱,稍不注意就容易患感冒、腹泻等疾病,既有害宝宝健康生长又耽误适时的预防接种。因此,在临近接种疫苗期间(一般在接种前一周左右)要特别精心照顾好宝宝,让宝宝吃好玩好睡好,特别是在早晚温差大的季节,要注意及时给宝宝增减衣服,做好防寒保暖,尽量减少感冒发烧等病症的发生,使各种预防针都能按时接种。

4.在每次打防疫针前(或头一天的晚上),应用温水给孩子洗一次澡,尤其是要把打针的部位(两胳膊三角肌处)彻底洗干净,并换上棉质干净的内衣,让宝宝感觉轻松舒适,还可以防止注射后引起局部感染。对稍大一点且比较懂事的孩子,要做好接种前的说服动员工作,尽量给予鼓励,以消除小儿的紧张、害怕心理,使孩子能真正的敢于面对,这样既能从小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还可以大大减少甚至避免发生晕针现象。

5.不能带空腹或饥饿状况的儿童去打预防针,防止孩子的血糖低以及打针时疼痛刺激而造成眩晕或昏厥;但打预防针前也不能让孩子吃得过饱,避免打针过程的哭闹而引发呕吐(甚至呕吐物嵌入气管)等。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前半小时内不宜吃奶或喝热水,以防止活疫苗口服后受热的影响而使接种质量大打折扣,甚至成为无效接种(不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力)。

免疫接种后的6注意

1.宝宝接种疫苗后不要急于带回家,应在接种单位留观约30分钟,在没有发现如何异常(主要是迟发的过敏反应)的情况下方可离开。如口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还要注意在半小时内不要让孩子吃母乳,2小时内不喝热牛奶或热饮料(包括热开水),以确保活疫苗的质量而使孩子获得应有的免疫效果。

2.回家后应让宝宝适当多休息,2~3天内不要进行剧烈的活动和运动,并注意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以免身体出汗过多、加上衣服摩擦而引发接种部位感染。同时,接种疫苗当天最好不要给宝宝洗澡,如必要可用温开水毛巾擦一擦身体,但要小心避开注射部位(打针处),以免不小心把细菌带入针眼而引起局部感染。还要教育孩子不要用手搔抓接种的部位,以免加重局部反应。

3.通常来说,孩子接种疫苗后有轻微的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是正常现象,一般1~2天就会自行消失,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如果症状比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则最好请医生检查一下,并按照医生的建议,继续做好观察工作。再者,疫苗都属于抗原,对机体来说无疑是一种异物,容易引起身体一些不适反应,因此除了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和不吃刺激性食物外,还要给宝宝多喝些白开水(注意:如服脊灰糖丸前后2小时内应喝凉开水),以利调节正常代谢、减少减轻不适反应。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如吸附百白破三联等)接种后容易在接种部位出现轻微红肿、发热、疼痛或出现硬结等症状也是正常的,家长不要过于紧张担心,为了帮助消肿减轻痛感,可用热毛巾(以不烫孩子皮肤为度)对红肿局部进行热敷(每天3~4次、每次10~15分钟),一般2~3天后会自行缓解。同时要细心照料宝宝,注意观察有无异常发烧(体温在38.5℃以上)、过敏性皮疹(皮疹有多种多样,以荨麻疹最为常见)和注射部位有无异常反应(如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或脓肿等),一旦发生要及时请医生处理。

5.有些疫苗(常见的如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等)需按一定的间隔时间连续接种多次才能有效,所以家长一定要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日期给孩子进行预防接种,以利获得真正有效的免疫能力,千万不能自以为是认为多一次少一次没关系――造成半途而废。也许就因少那么一次导致达不到应有的免疫效果,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不幸受到相关传染病的袭击,有时甚至会留下严重后遗症而贻害他(她)的一生,那就后悔莫及了!

免疫接种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家禽 免疫接种 疫病 防治

[中图分类号] S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86-01

近年来,家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民增加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为保证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搞好免疫接种及疫病防治工作。在家禽的饲养过程中,免疫接种是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预防、控制、扑灭家禽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免疫接种的成功与否,直接与广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相关联。但在生产实践中,有些家禽养殖户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许多细节问题不够重视,致使有部分养殖户反映免疫接种后仍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笔者在进行调研时,发现有的家禽养殖户在免疫接种及疫病防治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现就以上方面提出如下建议,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正确选购疫苗

1.应选择具有GMP车间的、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信誉好的优质疫苗。

2.应到当地动物疫病防控中心指定的、具有疫苗经营资格的场所购买疫苗。疫苗的运输和保存有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冻干活苗和弱毒苗应低于摄氏零下15℃运输和保存。灭活液体疫苗(含油乳剂苗)须在摄氏2~8℃运输和保存,运输途中应避免日光直射和高温,并要求包装完整,防止弄破瓶子和传播病原体。如果疫苗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高于规定的温度,则会大大降低疫苗的保存期和效力。因为一些没有经营资格店铺的疫苗来源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运输和保存条件。

3,选购疫苗时,应检查疫苗包装是否清洁完好,标签是否完整,包括疫苗名称、批准文号、生产批号、出厂日期、保存期、有效期、使用方法及生产厂家;疫苗性状与说明书是否相符,瓶盖是否松动,疫苗瓶是否有破损等。如发现异常,坚决不予购买。

4.购买疫苗后,应放置在广口保温瓶内或冷藏箱内带回养殖场,并且尽快使用或按规定的条件存放在冰箱(柜)内,确保疫苗的效力。

二、科学免疫接种

1.接种前,要将疫苗充分混合,冻干活苗须按规定倍型稀释,使其充分溶解。

2.吸取疫苗时,瓶塞上固定一个消毒过的针头,其上覆盖酒精棉球。避免一次吸不完,连续使用时,可减少污染机会。

3.肌肉注射免疫时,应选择肌肉丰满部位进行注射;肤刺种免疫时,应选在翅内侧无血管、无毛处刺种。应严格按规定部位注射、刺种。如规定是肌肉注射免疫的,切不可注入脂肪层或皮下等。

4.饮水免疫时,可将口服的疫苗混于水中,稀释疫苗应用不含消毒药的新鲜水,并加入1%的脱脂奶粉。应在两小时内饮完,防止失效。

5 点眼滴鼻免疫时,用滴管吸取疫苗滴于眼内或鼻孔内。

6.免疫剂量要科学,切不可盲目加大或减少剂量。

7.使用疫苗时,应保持低温,并避免日光照射。

8.每瓶疫苗启用后应当天用完,用不完的应按规定处理掉,绝对不能再用。

9 用过的空瓶、废弃的疫苗和用过的酒精棉球应集中到一块,按规定处理,以防污染。

三、疫病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所有动物疫病的前提条件,只有在良好的饲养管理下才能保证家禽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并具备良好的抗病能力。从禽病预防角度来说,必须将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考虑,防止禽群受到疾病的危害。

1.避免家禽和野禽、水禽的接触,由于许多禽病不仅可以感染家禽,而且还能在猪、海豹、鲸等哺乳动物和野禽、水禽体内存活,因此,要控制禽病的发生,必须避免家禽和野生鸟类的接触。

2.严格与外界隔离

饲养场应与外界严格隔离。饲养场应该远离水禽、野生鸟类栖息的水道、河流、湖泊。饲养场谢绝外来人员的参观,采取全封闭饲养系统,并注意水源和饲料的保护,防止被野禽粪便污染。

3.加强物料、人员管理

禽舍周围应用表面易于清洗和消毒的材料建造,以减少车辆轮胎和鞋的传播。饲养员家中不饲养家禽、观赏鸟类,并限制饲养人员出入场次数;饲养人员进入生产区应严格淋浴、更衣,工作服每天用消毒水浸泡、清洗。

4.定期灭虫

一些昆虫如蚊蝇等可携带病毒在同一禽场不同鸡舍或不同禽场之间传播,因此,必须定期消灭有害昆虫。

5.注意平时的观察

平时注意观察禽群,发现有临床症状可疑的禽只,有条件的可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和初步鉴定,也可直接从病料中对病原微生物进行扩增,为迅速控制疫情赢得时间。如没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应采集一定数量的病料送当地或上级兽医部门诊断。疑似死亡禽类必须焚烧或深埋,以防止野鸟啄食或野生动物吞食而传播病原微生物。

6.不从疫区或可疑疫区引种

7.易发期应减少禽群数量

禽病易发期应适当的有选择的减少禽群数量,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发病机会,而且当流感发生时,也有利于采取果断的扑灭措施,减少经济损失。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免疫接种前,要作好家禽的健康检查,发病的不能疫接种。雏禽免疫接种时,应根据免疫程序,并结合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免疫时间。

2.免疫接种前一周应停喂抗菌药物。

3.免疫接种时,应由专业兽医人员或在其指导下免疫。

4.免疫接种应严格按免疫程序执行。

5.保证饲料质量,保证禽只营养合理,减少应激反应。

参考文献

[1] 雷江红,封建立. 家禽的免疫与免疫接种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Z2:82-85.

[2] 唐长彬. 浅议如何提高家禽免疫接种效果[J]. 畜牧市场,2010,05:53.

免疫接种范文第8篇

【关键词】计划免疫;接种率;未接种原因;免疫屏障

计划免疫(planed immunization)是根据某些特定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并建立免疫屏障,预防、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性疾病的目的。[1-3]

计划免疫免接种是提高儿童免疫抵抗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有效的疫苗及大范围的疫苗接种计划是预防传染性疾病高效的手段[4-5]。我国20世纪70年代就已在全国实施了儿童计划免疫,使多数常规性传染性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6-7]。迄今,我国计划免疫计划已经由最初的“5苗防7病”发展至“11苗防12病”,即:卡介苗、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甲肝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白破疫苗预防防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甲型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为统计调查我乡计划免疫情况,我们对辖区内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为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数据支撑。同时,调查分析未接种原因,为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1调查对象及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我辖区内1-6周岁300名儿童,包括外地儿童(居于本地≥3个月的外地流动儿童)。

1.2研究方法采用采用入户调查方法,每个村委会调查30名儿童,共计300名儿童。查看接种证,记录接种信息。接种证遗失以接种信息平台为准。调查辖区内300名1-6周岁儿童的计划免疫的建证率和“11苗”接种率。对所调查的适龄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1.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结论

本辖区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基本良好,建证率98.3%,本地儿童接种率明显高于外来流入儿童,低年龄组接种率高于高年龄组。流动儿童由于流动性较大,接触传染病的概率较大,是相应传染病发病的潜在因素。未接种原因主要是儿童家长不清楚疫苗接种时间,造成此类因素主要是接种通知不能及时到位,特别是对外来儿童掌握底数不清造成接种率低,其次为儿童外出造成没有及时接种,个别家长对大年龄组儿童预防接种不重视等。因此,在计划免疫实施过程中要加强预防接种工作流程管理,特别加强儿童主动搜索力度,掌握适龄儿童底数,建立预防接种考核制度,保证接种通知发送到位,保证接种率。同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预防接种知识宣传,提高儿童家长重视程度,从而在本辖区儿童群体建立牢固传染病免疫屏障,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参考文献

[1]施侣元.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253.

[2]金伯泉.医学免疫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4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年全国计划免疫审评报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

[4]蒋武,沈红宇,何林,等.辖区内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0):89.

[5]刘丽霞,张春蓉,陈燕红,等.珠海市平沙区儿重计划免疲接种率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2003,9(1):32.

[6]李梅.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201.

免疫接种范文第9篇

【关键词】流动儿童;免疫计划;影响;因素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66-02免疫计划是一项基本国策,其是大多数传染疾病预防控制的根本,对传染病的控制与消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与乡镇的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导致农村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涌现城市,这给流动儿童的免疫计划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何规范的进行流动儿童的免疫是我国城市免疫计划管理的重点及难点,故为了探讨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的影响因素,笔者对本市的流动儿童进行了研究,现将经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资料为在本市居住超过6个月的流动儿童,年龄为1-6岁不等。调查接种疫苗为国家免疫计划中的“五苗”,即,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百白破及麻疹类疫苗。)

1.2方法对辖区内各接种门诊,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生活小区,农贸市场及建筑工地发放自制问卷,并查阅填写的问卷的儿童的接种卡,及接种记录。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符合要求的调查对象有987例。987例中男514例,女473例,男女比例为1.09:1;接受调查的儿童中外省户口的有321例,所占比例为32.52%,本省外市户有318例,所占比例为32.22,本市外县户口有348例,所占比例为35.26%;987例儿童中,第一胎的有638例,所占比例为64.64%,第二胎的有349例,所占比例为35.36%;家长文盲的有58例,所占比例为5.88%,小学文化的有368例,所占比例37.28%,初中文化有384例,所占比例为38.91%,高中以上文化有177例,所占比例为17.93%。

2.2免疫接种情况987例儿童中有814例接受免疫接种,接种率为82.47%,其中原籍建证接种的有343例,接种率为34.75%,本市建证接种的有644例,接种率为65.25%;814例建证儿童中“五苗”的全程合格的有673例,合格率为82.68%,不合格的有99例,不合格率为12.16%。未接种的为42例,所占比例为5.16%。

2.3不合格接种原因99例不合格接种儿童中越期接种的有79例,所占比例为79.80%,重复接种的有8例,所占比例为8.08%,接种年龄及接种间隔时间不符的儿童有12例,所占比例为12.12%。

2.4未接种的原因42例未接种儿童中不知道接种程序的有14例,所占比例为33.33%,不知道接种时间及门诊有15例,所占比例为35.71%,怕超生罚款不进行接种的有8例,所占比例为19.05%,因工作忙不进行接种的有5例,所占比例为11.90%。3讨论

3.1流动儿童免疫接种影响因素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流动儿童免疫计划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免疫计划接种率相对较低,只达到82.47%,远远低于本市常住人口的免疫接种率。其次是流动儿童在免疫接种过程中会出现推迟接种及漏种现象。分析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有如下几点:①流动儿童的家长对免疫计划的认识不充分: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流动儿童家长文盲率5.88%,小学初中文化分别为37.28%,38.91%,而高中以上文化仅为17.93%,正是因为流动儿童家长的文化相对比较低,因此很难认识到免疫接种的重要性,最终导致流动儿童免疫的接种率相对较低。同时由于流动儿童家长工作等各方面很忙,因此很容易忽视了儿童的免疫接种,导致免疫接种的推迟及漏种等情况。这与林献丹等研究结果相符合。②超生的恐惧心理:在本次研究中,有19.05%的儿童因为超生导致不进行免疫接种。虽然目前我国仍在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仍存在超生现象,超生后往往会离开当地,流动到其他地方,且经常变换居住地点,从而导致免疫接种的空白。③相关部门及人员的宣传督促不到位: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一般都处于被动状态,而防保医生很难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居住地方,故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存在现实的难题,而相关部门及人员就会以此为借口,不愿深入寻找流动儿童,导致流动儿童失去了接种的机会。在本次研究中,没有进行接种的儿童中不知道接种程序的占33.33%,不知道接种时间及门诊的占35.71%。而这些因素都是因为相关部门的督促及宣传不到位导致的。

3.2流动儿童接种对策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防保医生要加强对流动儿童接种免疫接种的重视,每年把流动儿童的管理纳入年终考核的指标中,且全面掌握流动儿童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同时在外来人口密集的地区常年开设接种门诊,方便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做到随时随地建卡接种。除此之外加强免疫计划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单等形式开展流动儿童免疫计划的宣传工作,使流动儿童的家长充分认识到免疫计划的重要性,主动带领儿童接受免疫计划。

综上所述: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儿童家长没有充分认识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及宣传不到位等,为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必须加强宣教,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制度,普及免疫计划知识等。参考文献

免疫接种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强化免疫接种;发生率;麻疹疫苗;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1

相关资料显示[1],麻疹属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率相当高,可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对此,我们还应加强对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力度,以降低麻疹发生率。此次研究,笔者将以1800名儿童(收录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为对象,重点剖析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疾控中心于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接收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儿童900名(实验组)以及未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儿童900名(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男性483名,女性417名,年龄在9个月-15岁的范围之内,平均(5.4±1.3)岁。对照组有男性479名,女性421名;年龄在9个月-14岁的范围之内,平均(5.3±1.2)岁。比较两组的性别构成比和家庭状况等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组的1800名儿童都统一接种,并于接种后予以查漏补缺处理,及时补种。注:接种前,需排除有以下4种情况的儿童,分别是: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有麻腮风疫苗接种史者;有麻腮疫苗接种史者;有麻风疫苗接种史者。1800名儿童都进行1剂次接种:取75%酒精适量,对接种儿童上臂外侧的三角肌附着处皮肤进行彻底的消毒。待皮肤干后,再经皮下注射,使用剂量为0.5ml。

1.3 评价指标

两组儿童在接种之后都予以为期6个月的随访,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的接种情况和麻疹发生情况,比较接种率、麻疹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经检验,P

2.结果

经为期6个月的随访后笔者发现,1800名儿童在麻疹疫苗接种后都没有出现并发症,实验组的接种率为97.22%,和对照组的73.78%比较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明显(P

3.讨论

研究发现[2],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的开展,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降低麻疹发生率的目的。对此,临床各大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都应加强对儿童疫苗免疫接种工作进行组织管理的力度,并通过加大宣传、扩大疫苗接种范围等方式,达到提高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的目的,让每一位儿童都能及时接种麻疹疫苗[3]。除此之外,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的前期准备工作也是极为重要的,我们需全面调查接种目标儿童的背景资料,以进一步提高其麻疹控制的效果。针对适龄儿童,我们需及时对其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复种工作,以降低免疫空白率,及时发现漏种儿童,并予以补种[4]。由于大部分基层群体对麻疹疫苗接种不具有较高的认知度,使得其无法积极参与麻疹疫苗接种活动,所以,我们还应定期对基层群众进行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意识,提高接种率。从麻疹控制这一方面上看,需严格做到以下几点[5-6]:(1)加强对发热出疹患者进行监测与病情控制的力度;(2)建立实验室快速检测系统;(3)对每一个疫点都进行仔细的处理,以预防麻疹的传播和扩散;(4)合理应用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法;(5)根据不同人群的发病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强化免疫;(6)将高一亦或者是大一学生纳入麻疹疫苗的复种群体对象中;(7)于流动人口集居地、外来劳务输入较多和商贸活动频繁区域制定完善的麻疹免疫强化体系,以有效降低大龄人群的麻疹发病率。在此次研究当中,我们对实验组中的900名儿童进行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而对照组中的900名儿童则未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结果表明,实验组的接种率为97.22%,明显比对照组的73.78%高,组间差异显著(P

综上所述,积极开展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能有效提高儿童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减少麻疹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杨长权.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体会[J].心理医生,2016,22(4):255-256.

[2]闫庆云.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后的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231-232.

[3]艾运生,李冬冬,汪欢等.武汉市汉阳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效果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20(1):38-40.

[4]吴承刚,彭志强,疏俊等.广东省2009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情况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9):4002-4005,4022.

[5]朱启F.全国实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的重大意义[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6):408-410.

上一篇:免疫增强剂范文 下一篇:免疫功能低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