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药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03:08:47

蒙药学论文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1篇

根据我校实验仪器台套数较少、学生数量较多的实际情况,我们应采用“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课运行模式,用较小的资金投入来完成繁重的实验教学任务。在传统的实验运行模式下,由于实验仪器台数较少,每个实验只能由几人共同完成,这样就使得一些学生没办法亲自动手操作实验,只能在旁边观摩,甚至导致在实验结束时出现相互抄袭实验数据的不良现象。“少台套,大循环”的实验课运行模式能够满足学生人手一台仪器的需求,从而从源头上杜绝了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预习是提高实验效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有效手段。学生进入实验室要向带教老师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老师要对学生进行随机提问或让学生叙述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最后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实验预习成绩(占总成绩20%),如果学生预习不够充分,可以要求下次再做。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部分优秀学生甚至还可以从中发现新现象、新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独立的实验设计能力、独立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明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可以养成大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主动完成研究的能力[5~7]。可以弥补“指导性实验”教学的不足。建立、建全开放性实验室,需制定一系列开放模式,如①指定项目开放模式:学科不同,实验室类型不同,实验室开放模式就应有所不同。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列出的实验内容,向实验室提出申请,然后由实验室进行安排。实验内容的开放,以大纲要求的内容为主,以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为主,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综合性和设计实验为主。②自选实验项目开放模式:实验室公布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实验。这种开放模式主要针对阶段性专业课程学习完成的学生。③自定义实验项目模式:学生根据实验室的条件结合自己的专业,通过分析,自己制定实验项目,并独自或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及细化,然后由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实验注意事项提出建议,最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实验。④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开放模式:这种开放形式是个别学生参与教师的一些科研活动,既帮助了教师科研项目的顺利完成,又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动手能力的增强[8]。

为了客观、公正、合理的反映学生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建立新的评分制度。我校物理化学教研室多位一线教师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客观的物理化学实验评分标准,具体说明如下:其中每个实验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①预习报告(报告书写情况及课堂提问等)②课堂表现(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室的卫生、实验台面的整洁程度、是否保持设备完好等)③实验报告(整洁度、报告格式、数据处理等)。具体实验成绩计算办法为:实验成绩=预习报告×20%+课堂表现×40%+实验报告×40%,这使得实验操作能力和预习情况占有相当高的分数比重,而不只看实验报告的书写情况,这就避免了因考核制度不合理所导致的负面影响。这种方式使实验考核更加公正、更加全面、更加客观,使学生在平时的实验中就可以自觉地用高标准要求自己,改进不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实验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与水平,有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2篇

在《蒙药学》的学习与教授过程中,个体就是授课教师及学生本人,由于教师对《蒙药学》学习的重要性及在教学方法上还仍不够好,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忽视学习。学生自身问题主要体现在:不感兴趣、不求理解、不去记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及学生本人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学生要时刻加强学习。

2《蒙药学》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

2.1结合蒙医药专业特点

针对性教学蒙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工作主要将从事于临床工作。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加强蒙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渗透,多阐释蒙医理论知识与蒙药药性、功效、应用之间的关联性,药物间性味及功效之关联性等,特别要加强蒙药临床应用相关知识的积累,得以使学生学以致用。蒙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检验、医院药房抓药、制剂室制药、药厂生产、销售、研发等药学相关工作。但是,医药不分家,很难想象一个完全不懂医学知识的药学工作者能将药学相关工作做的尽善尽美[5]。因此,在注重蒙医基础与理论知识,如蒙药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的学习的同时,还应要兼顾药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例如讲解各单药的来源、性味、功效及临床应用的同时要向学生交代该单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相关现代药理作用等。总之要让学生了解蒙药学相关重点知识外还要知道基本的药学知识点。

2.2形象化表达,联系实际,结合现代药学相关知识,加深理解

《蒙药学》教科书各章概述中的定义、总功效、临床适应证的介绍及各单味药的性味、功效与主治等知识的介绍对学生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但学生往往对其中的蒙医术语较难理解。因此,老师在讲解中应尽量用通俗易懂、形象化的词语表达,使抽象难懂的蒙医术语变为学生容易理解的身边现象,引导学生真正领会药物的功效。另授课时应注意结合现代药学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药物的功效作用,加深理解。

2.3强调联系推理、归纳与比较的教学方法

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药物,学生常感到力不从心,内容多而找不到规律,记忆困难。授课教师可采用联系推理、归纳与比较的教学方法,前后联系,总结归纳各章节药物或同一章节间各味药,将分散的内容系统化,整体化,引导学生掌握《蒙药学》学习方法,便于记忆。

2.3.1加强前后联系与推理蒙药学具体药物的学习是以药性味为基础,功效和临床应用为学习的重点。蒙药基础理论认为,药性偏寒凉的药物多具有清热作用,多用于热性病证的治疗,药性偏温热的药物多具有温中、驱寒等作用,多用于寒性病证的治疗。苦味药物一般均具有解毒功效,甘味药物一般具有滋补功效。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许多药物的药性味与其功效和临床应用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利用好这种逻辑关系,在推理中学习记忆蒙药,则能使药物被记得更牢靠更准确。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注重这种推理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学的更牢靠更准确。

2.3.2加强归纳与比较教学方法[6]《蒙药学》有药物数量多、药物之间联系点少、药物容易混淆、难于记忆等特点,利用比较的讲授方法,可使这些教学内容相互联系,形成系统,使同学们清楚药物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升华对药物的认识。如:在《蒙药学》中止泻药物与致泻药物间的药性、功效的对比,在止咳、化痰平喘同一章节药物中比较同一功效药物间药性与味的对比且抓住共同之处,即主要功效,先串起来,再相互之间比较,在比较中学习。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归纳,可使同学们对不同作用和应用的药物进行归类,从而可避免因药物过多而学习起来容易混淆的弊端。

2.4注重实践教学

《蒙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因此,蒙药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等实物标本的认识、野外采药实习、实验等各个环节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们认药能力,使枯燥无味的理论更加生动化,从而激发学生们学习蒙药的兴趣和爱好。

2.4.1参观蒙药标本室与药用植物园教研室应组建蒙药标本室,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蒙药学》中各章节重点药物(包括原植物动物及药材)的认知培养,有条件还可以自己建立药用植物园组织学生自己种植栽培。

2.4.2组织学生参与野外采药实习学期末或暑假组织学生,去往野外,带领学生采集新鲜药用植物,加强学生认药能力,并要求学生每人自采自制蒙药材标本,采药结束后可对每位参与采药实习的学生进行认药考试,检验学生的认药能力。

2.4.3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蒙药厂、医院蒙药制剂室及药房课间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蒙药厂或医院蒙药制剂室,除学习掌握蒙药材加工储藏的基本方法外还可了解到蒙药材炮制方法。另外,可参观医院药房,向学生们介绍医院日常药房的工作流程,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及工作氛围。

2.5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5.1教师时刻要提高自身素质《蒙药学》这门课程中部分讲解的内容要涉及到《蒙医基础理论》、《药用植物》等几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因此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一定要在了解这几门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进行《蒙药学》的教学。

2.5.2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情趣,重视感性教学《蒙药学》中对于具体单味药的学习,学生往往开始很有兴趣,但学了几味药下来,顿时感到内容枯燥重复,学习兴趣下降。因此,在教学中如何结合多种方法,使学生有兴趣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首先可利用多媒体中图片,将蒙药原植物、动物、矿物的生态、药用部位、药材饮片图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结合图片,还可介绍一些有趣的相关知识,如冬虫夏草的名称由来等。其次利用药趣医话,积累的大量宝贵蒙医药史料和民间故事,从中提取有用的素材用于《蒙药学》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原本枯燥的药物功效。如通过一些形象比喻描述一些常用蒙药的蒙文名、别名的来历可加深印象,将原本枯燥的药物,融于生动的比喻中,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中掌握和记忆药物,自然提高了学习兴趣。

2.5.3设问引导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大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具备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出热烈而又民主的学习氛围,调动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通过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思考性、承上启下的问题,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而学,从而调动学生“学”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结语

蒙药是蒙医得以治病的武器法宝,也是从事蒙药生产、检验、研发、销售等与药学相关工作者的物质经济来源。因此,作为高校教师教好蒙药学使学生学好蒙药知识,是高校培养优秀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前提。现在,《蒙药学》教学方法的优化与探索已成为从事高校蒙医药专业《蒙药学》课程教学的教育同仁共同关心探讨的话题。本文所谈及的蒙药学教学方法,将为蒙药学教学方法的优化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教学方法

1.学生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

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需要一个衡量标准,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为主要学习方法,定期的教学考核很有必要,它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的知掌握情况,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考核中应注意选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除一些有机结构性、常识性的题目外,其余的应该贴近现实学习过程进行拟题,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课堂中做习题、短时间的试卷测试、实验操作等,鼓励倡导学生对有机化学创新与独特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指标主要有出勤情况、课堂纪律、完成作业情况、实验课中的操作能力及学习积极性等几个方面。教师结合教学情况做好考核记录,课程结束时进行各章内容总结及每章之间贯穿起来整体总结,结合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定平时成绩。同时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应使用不同的考核方法,鼓励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蒙药学专业的学生进大学前一直是蒙语授课,蒙语授课和汉语授课转换需要一定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多媒体上多做一些学生容易接受的图表,让学生慢慢适应汉语授课。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只有通过多媒体慢慢让学生认识到有机化学课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学生学好本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与蒙药学专业相联系的知识,在教学中,列举一些与蒙药学的药物结构、药物分析和用途、药物合成等有关的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联系到蒙药学中去,为将来从事蒙医药学研究的学生打基础。

3.合理使用双语教育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机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不同,课时的多少也不一样,专业侧重点应当有所区别。双语教育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特别重要的。双语教育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学校中全部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传授非语言学科知识的教学。有机化学教学本身有很多特点,而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有机化学教学又有与众不同的特殊性,尤其是对蒙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有特殊含义。汉语、蒙语,英语相结合的有机化学教学对蒙药学专业的未来肯定会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二、教学与蒙药学科研相结合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想教好有机化学这门课,一定要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可以说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化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学生在课堂中获取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消化、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学科教学改革及现代科研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既要发扬蒙药学的专业优势,也要应用现代教学与科研的先进方法和手段。一般来说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这个过程中更准确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只有将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才能使学生全面掌握和应用知识。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系统的完善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使学生在课题研究实践中不断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思维,锻炼能力,培养科研实践能力,这也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在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中,必须优化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考核)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于蒙药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我们应该根据蒙药学专业的特点,建立切实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模式,将蒙药学专业特点和蒙药学研究思路融入到有机化学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4篇

蒙医药有着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我国医药文化宝库中之瑰宝,也是蒙古族人民与自然和疾病斗争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积累和精选出来的有其独特风格的经验之结晶,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药已形成了具有独特医药理论、治疗经验的民族医药学。蒙医药在治疗温病、风湿症、高血压、气管炎等常见病、多发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在治疗瘫痪、中风、脑瘫、青光眼等疑难病症方面也有显著疗效。

1蒙药的历史渊源

蒙药是在蒙古民族传统医药基础上,汲取了藏、汉等民族以及印度医药学理论的精华而形成的具有民族风格的、独立的医药体系,在我国民族药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2000余年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治疗作用,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及疾病做斗争的实践中,观察人体生命现象的特有的思路和方法,并逐步积累起来的具有蒙古民族医药特点的蒙医学、蒙药学的知识和方法,如:饮食疗法、马奶疗法、外伤疗法、针刺疗法、蒙古灸疗、蒙医正骨、正脑术等。蒙古族人民在草原游牧和森林狩猎中,逐渐发现了一些药用的植物、动物,并用其治疗各种疾病,并不断地总结和积累的用药经验。

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末是蒙药学的形成时期,成吉思汗统一了草原部落后,于1206年建立了蒙古帝国,1269年八思巴喇嘛创造了“方形蒙文”。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药物知识更加丰富,药物理论也初步形成,蒙药学已开始成为专门学问。记录这些知识和学问的书籍,统称为“荣钵”。据拉施特《史集》记载:“当时的蒙古人不但应用哈迪个(一种烈性药)、大黄、肉苁蓉、沙棘等多种药物,而有些部落已熟悉蒙古族药剂,并用其治病而闻名于世”。此外,饮食和食疗本草也有很大发展。

公元1206年以后,形成了古代蒙药学,如著名正骨医师觉罗・伊桑阿;著名外科医师淖尔济・墨尔根等人是这一时期的突出代表。公元17世纪著名蒙医学家占布拉论述了蒙医各科疾病,并著有《法医海鉴》一书,总括了蒙医各科疾病的组方药。公元18世纪蒙医药学家伊舍巴拉吉尔著有《甘露医理》、《甘露诊疗》、《甘露滴珠》、《识药晶鉴》等较全面系统的一整套蒙医药著作。其中《识药晶鉴》是蒙药的奠基篇,收载蒙药390种。同时在这一时期著名的蒙医药学家洛布桑・索日哈木著有《脉诀概要》、《药物识别》、《巴莎木・制药法》等著作。

公元1330年,元朝太医忽思惠用汉文编著《饮膳正要》是我国较早的一部营养学专著,书中不仅论述了饮食治疗与卫生,而且还对妊娠食忌、食物中毒的解救等作了详细阐述,共收载药物300余种,比较全面地反应了那一时期宫廷与民间饮食特点、烹饪制作方法。

在明清时代,蒙医药学有了相当的发展,著名学者官布扎布汇编了《蒙医验方集》,著名蒙医学家占布勒道尔吉编著了《蒙药本草》一书,收载879种药物,并附有576幅插图。著名的蒙医学家罗布桑・全普乐通过一生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编著了《实用蒙医药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叶库西卡编著了《蒙医方选》,并附有蒙、藏、汉、满四体合壁的蒙医名录。伊希・丹森旺吉勒编著了《红珊瑚方剂》。吉格木德・丹森扎木莎编著了《普乐方》。敖期尔编著了《医方与法》。阿格隆日格・图布丹尼玛编著了《珊瑚珠方》。著名医药学家伦日格・丹达尔编著了《诃黎勒・医药学鉴》。

由以上可以看出,蒙医药学具有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它既是祖国医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蒙古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为保障边疆地区蒙古族人民的身体健康、蒙古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蒙药研究的现状

作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蒙药,虽然近年来国家在蒙药的开发利用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科研工作者也在不断的努力,在蒙药的剂型改革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迄今为止,蒙药还没有真正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蒙药在药效和安全性评价、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制剂技术、临床研究等方面的发展比较落后;高效、速效、体积小以及贮存、携带、服用方便的优质品种不多等,这些工作有待于有志之士潜心研究,蒙药的研究开发工作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历程,要求我们药学工作者不断学习,把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应用于蒙药的研究中,这是蒙药走向世界的基础。

蒙医药是祖国伟大医药宝库中之瑰宝。蒙医药的理论独特,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蒙药均取材于大自然,在人类从天然物中寻找新药的今天,显然,将蒙医药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蒙医理论的指导下,以先进方法分析蒙药成分,搞清其有效成分或活性成分,研究其药理药效,弄清它的治病机制,是发展和发扬蒙药的大好时机,亦为必经之路。蒙药研究工作开展较晚,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蒙药取材广泛,包括植物、动物、及矿物药等,有统计介绍,蒙药分为13类,约有1340余种。其中约有300余种为蒙医专用,中医不用或少用的药材,这300种药材中有近半数以上不详其化学成分,不明其作用机制,但确有疗效。蒙药品种还需进行系统的整理,对其内在质量进行品质评价研究,包括其复方制剂的优化组合,及制定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才能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蒙药的品种调查、整理与鉴定

我国曾对蒙药进行过一定规模与范围的资源普查,对蒙药进行了标本采集与鉴定工作,但其工作仍需继续和深入。如《内蒙古蒙药材标准》收载的贯众为粗径鳞蕨Dryopteris crasserhizoma Nakai和荚果蕨Matteucciastmthiopteris(L.)Todaro二种植物的干燥根茎与叶柄残基,但蒙医习用的贯众主要来源于4科4属5种植物的根茎。

(2)单味蒙药的品质评价研究

在单味蒙药的品种整理和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单味蒙药功能主治,并结合药理学实验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筛选并确定其有效成分,进而建立科学的规范化的质量标准,才能使蒙药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如:广枣是漆树科植物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的果实。有报道从中分离得10个结晶,已鉴定8种:①β-谷甾醇(β-sitoster01);②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③没食子酸(gallic acid);④水杨酸(salicyl acid);⑤柠檬酸(citric

acid);⑥槲皮素(guercetin);⑦柑桔素(naringenin);⑧山柰酚-7-0-葡萄糖甙(kaemeferol-7-0-glucoside);另外,广枣为常用蒙、藏药,有清心、补心、强心之功,用于心火、心悸气短、心神不安、心区刺痛等症。

(3)蒙药成方制剂规范化质量标准的研究

蒙药检验标准起草工作始于1973年。在1965年《中国药典》修订时,内蒙古药品标准办公室就承担了蒙药标准的起草任务,和东北三省共同合作,完成了7个蒙药材和10个蒙成药标准的起草任务。后收载于《中国药典》1977年版。以后《中国药典》几次修订,每版都有蒙药收载,虽然我们国家先后颁布了《内蒙古蒙药材标准》、《内蒙古蒙成药标准》及《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只有部分品种有鉴别项,无一制定了含量测定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标准汇编》收载了十几个品种的蒙成药,其中只有某些品种制定了含量测定项,这无疑对成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不利,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更无法使我国的蒙药堂堂正正走向国际市场,所以蒙药成方制剂的规范化质量标准的进一步制定研究是一项急需进行的工作。另外,制剂标准不规范;如《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有几个品种质量标准使人疑惑,“珍宝丸”全方总重365.5g,用朱砂O.1g包衣,“清温止痛十一味丸”全方总重541g,用朱砂O.2g包衣,如此少的比例包衣材能否够用。还有蒙药的炮制规范也应制定,特别是剧毒药,如川乌、草乌的炮制至今尚未制定可靠的标准,致使临床使用时有中毒现象发生。

(4)蒙药材考证方面的研究

蒙药材考证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大部分成果反应在《蒙药学》和《蒙药志上》之中。《蒙药学》共收载蒙药543种,附墨线图333幅。《蒙药志上》共收载蒙药152个品种,并附墨线图195幅和146幅彩图。还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于杂志上,如:《几种蒙药的原科属与中名介绍》等。

(5)生药学方面的研究

蒙药生药学研究发展较快,大部反应在《中国民族药志》各卷中,其他散载于杂志中。《中国民族药志》由全国16个少数民族省区参加,互相协作,共同编著的。还有许多有关这方面的于杂志上,如:有报道对内蒙古产几种苁蓉的生药学进行了研究和对蒙药山蓝花的生药学进行了研究等。

(6)药理方面的研究

蒙药药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多,有单药,也有复方。如广枣的药理,沙棘的药理,蓝盆花的药理,那鲁注射液的药理等。

(7)蒙药产业化和研究方向

为推进蒙药产业化步伐,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已制定出蒙医药开发研究计划,近期目标是以治疗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肝病、糖尿病、血液病、老年病等为重点,研制10个蒙药新药,并形成品牌。同时,还将逐步开发蒙药颗粒剂、袋泡剂、软胶囊、口服液、滴丸、气雾剂等多种新剂型。在蒙药研究开发中,将打破原封闭型模式,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多方位、跨部门、跨行业、跨省区研究与协作网络。加强蒙医药与中西医药之间,区内、区外及国际问横向联合与协作攻关。与国内外大中型药品生产企业联合,组成蒙药产业集团,推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商业化。

3对蒙药的展望

蒙古族医药是祖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蒙药剂型的不断增多,以及生产工艺的改进,再加上我国加入WIO后蒙药对外交流的日益增加,要求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蒙药不论是生产工艺和检验手段都要有很高的科技含量,现在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将蒙药开发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来抓,这要求我们药学工作者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用先进的仪器手段及方法对蒙药的内在质量及药理、药效进行研究,把现代的工程技术应用于蒙药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在专业标准规范方面,如GLP、GSP、GMP、GCP等方面与国际接轨,振兴我国的民族工业,把我国的民族医药一蒙药事业发扬光大,增强蒙药的市场竞争能力,使蒙药早日走人世界医药之林。

(1)打破传统,更新观念

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它要求我们蒙药研究人员,要向自己过去的思维挑战,要打破传统的、习惯的、既定的模式,用更高层次的想法来面对传统蒙药,特别在研究开发方面。随着生物药剂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的发展,人类对剂型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剂型不仅赋予药物提供临床使用的一定规格和形态,更重要的是它必须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确切地讲,剂型是药物在体内的一种释放系统,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剂型与给药途径对药效的影响等。用药物剂型新的涵义来检查一下蒙药传统剂型,不难看出传统蒙药剂型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这也是发展蒙药的捷径。

(2)保健品的开发

从蒙医药中开发保健品、食疗品等是大有潜力的。蒙医十分重视食疗,这是中医所不及。中药近年在这些方面发展较快,从蒙药中发掘保健品等也已开始,如沙棘是治疗药,近年已发展为保健饮料或食品,又如余甘子也是常用蒙、藏药,也已发展为保健饮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和中药在这方面发展相比差距是比较大的,这说明在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

作为世界传统医药学的一部分,蒙医药正以自身的优势不断受到世界各地的青睐,越来越引起西方医药界的浓厚兴趣和关注。美国于1991年成立了世界蒙古医药协会,世界卫生组织在1994年提出将蒙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化西医学结合起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蒙医药的品种临床研究。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蒙药的品种已多达2200余种,较为常用的为1342种,这些绿色药物正成为现代人在医疗保健中被重新发现和认识的绿色“新大陆”。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47

2罗布桑.蒙药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247

3中国民族药志,l卷.中医科技出版社

4顺铠等蒙药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中国当代民族医药集成,四川科技出版社,1995,26

5蒙药材整理初报.内蒙古药品检验所油印,1981,5

6郑俊华.生药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会2000,137

7邓丽嘉.广枣的化学成分研究.内蒙古药学,1988,4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05:29

9罗布桑.蒙医学报,1978,l

10李卫民等.内蒙古产几种苁蓉的生药学研究.内蒙古药学,1985,3

11庞秀生等.蒙药山蓝花的生药学研究.内蒙古药学,1988,2

12石山等.广枣抗实验性心律失常作用.内蒙古药学,1983,3

13刘风鸣等.沙棘总黄酮的药理作用.内蒙古药学第二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1987

14李希贤等.蓝盆花的一般药理.内蒙古药学,1986,l

15张述禹等.那鲁注射液的药理.内蒙古药学.1985,2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药学史; 蒙药; 本草考证; 文献研究

abstract:the 15th national symposium of history of pharmacology and materia medica academic was around the four major topics of “mongolian and minority medical resaerch”,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literature resaerch”,“history of pharmacology research ”.a number of fine piece of writings and youths backbone emerged in this session and played a decisive role in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of this profession.

key words:history of pharmacology; mongolian medicine; herbal medicine research; literature resaerch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药学史本草学术研讨会”于2009-08-02~05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或发表学术演讲49篇(次),其中 “大会专题报告”3篇,“蒙药及少数民族医药研究”的11篇,“药物本草考证研究”的14篇,“文献研究”的10篇,“药学史研究”的11篇。现就本届会议的论文情况综述如下。

1 大会专题报告

针对本届大会的主题“蒙药历史、现况及加速蒙药产业化进程的研讨”,特别邀请了三位专家做了关于蒙药的大会专题报告。

康双龙首先以“内蒙古自治区蒙药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为题,针对目前蒙医药发展的现状,就蒙医药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提出十点建议,这十点建议全面详细的论述了蒙医药发展的障碍。

郝近大以“对蒙药材品种混乱的分析及建议”为题,分析蒙药材品种混乱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并提出三点宝贵建议。希望通过各级有关部门的协同努力,改变蒙药材品种混乱的状况,促进蒙药材的规范化、标准化。

冉懋雄发表题为“论我国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中药民族药产业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一文。首先介绍我国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药民族药资源优势,接着提出了大力加强中药民族药研究开发,走突出特色与创新之路及加速中药民族药工业发展,走产业化与规模化发展之路等应认真研究解决与抓好的5大关键问题。

2 蒙药及少数民族医药研究

“蒙药及少数民族医药研究”是本届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主旨是推动促进蒙医药的发展。在收到的论文中涉及到蒙药学理论、蒙药本草学研究、其他少数民族医药研究及民族医药保健食品研究。大部分论文内容反映了蒙医药的历史、现状及加速蒙药产业化进程的建议。

2.1 蒙药学理论

陈仁寿通过论述“论蒙药与中药药性理论与应用之异同”,阐述了蒙药与中药在药性的内涵、理论来源、相互关系、效能等方面存在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此外,在功能主治、用法等方面也存在异同点。两者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以求共同发展,为当前新药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海银梅等的“论蒙医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一文,从两个方面即要遵循蒙医方剂的组方依据及组方原则、配制要合理,详细分析蒙医方剂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应考虑到影响蒙医方剂临床作用的诸多因素,才能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蒙医方剂,才能真正发挥好蒙成药的临床作用。

郎宝金“蒙药产业链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主要通过产业链的基本理论和战略管理原理,理顺蒙药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提出制定蒙药产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和模式,采用政府指导和支持、战略联盟、一体化和协议合作等形式把整个蒙药产业资源整合在一起。

2.2 蒙药本草学研究

布日额“蒙药材阿布嘎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一文。以民族植物学的观点介绍阿布嘎[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的食用和药用历史,分析阿布嘎的营养与药用价值以及现代人热衷于阿布嘎的原因,探讨了阿布嘎的民族植物文化。

李梅等人在“蒙医经典方‘阿那日-8’的整理研究”一文中,参考有关经典医籍、文献资料进行梳理与分析,阐述了蒙药“阿那日-8”的渊源、蒙医方解以及质量研究和临床应用,为保证“阿那日-8”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2.3 其他少数民族医药研究

湖北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了土家族医药特色。袁太宁以“湖北土家族医药诊疗特色”为题,主要从看诊、问诊、听诊、脉诊、摸诊等方面总结了土家族医药诊断疾病的方法,从药物疗法和外治法两个方面归纳了土家医药治疗疾病的特点。

刘杰书等人“土家苗药夜关门功能的本草学研究与思考”一文,主要从本草学的角度着重研究夜关门的功能,对主要化学成分进行讨论有关问题作了认真的思考,认为其有开发研究价值。

3 药物本草考证研究

药物本草考证研究是保证临床用药准确的基础工作,也是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的重要主题之一。这方面的专家学者拿出自己的硕果,呈现出药物本草品种考证及其基原鉴定、药物道地产区研究、道地药材的考证、药物功效的探讨和方剂的源流考多个领域。

3.1 药物本草品种考证及其基原鉴定

我国古代药用瞿麦,主要应用果实,也有用叶、花、种子和地上部分。而现行《中国药典》的瞿麦只有一种带花果的地上部分,影响了临床医生的处方用药和瞿麦多药用部位的治疗功能。有鉴于此,刘晓龙等人撰“瞿麦品种、药用部位及采收期的考证”, 建议新版《中国药典》增加瞿麦果实和种子的药材规格,修改采收期。

牡丹皮来源复杂,品种较多,医药文献常见有误订品种。沈保安的“牡丹皮的本草考证与原植物鉴定研究”一文,详细梳理本草文献,以正本清原。

肉苁蓉、列当二药均为列当科植物,但在宋代以前很可能是混为一物的,直至宋代才逐渐地分离出来,从此草苁蓉或花苁蓉才正式有了列当之名。黄斌的“肉苁蓉与列当名实考辨”一文,考证探讨了其中的历史原因和客观原因。

姚振生等人“禹余粮的本草考证”一文,全面考证古代主流本草著作中有关禹余粮的记载。从药材形状、生境分布、功效与适应症等方面考证其基原,以期搞清同名异物和名实混淆的现象。

中外交流史上,人们对“婆娑石”名实问题进行了广泛考证,各家均大量引证中外文献以阐明各自的观点,但至今仍无定论。洪梅“唐宋婆娑石名实考”一文,另辟蹊径尝试中外文献进行比较和参考探讨婆娑石的基原,为婆娑石问题的解决提供某种学术契机。

3.2 药物道地产区研究

李子等人的“黄芩道地产区形成与变迁的研究”,从全面梳理地方志和考虑气候条件的角度探讨研究其道地产区的形成与变迁。阐述了黄芩的历代地理分布与变迁的过程,并从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其中的原因。

金久宁撰“宋《本草图经》草木部所述植物药主要产地及药材集散地考略”一文。首先回顾宋代社会经济、医事制度与历史地理,再详实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本草图经》草木部植物药种类、产地和药材集散地。最后对区域药材和同一科属植物药材进行全面的考证。

3.3 道地药材的考证

何霏等人考证研究整理本草文献,发现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甘肃地产药材品种和道地性的延续和变迁情形比较复杂。在“甘肃道地药材历史沿革考”一文中,指出甘肃历代相沿与今为道地的药用品种,并分析其历史渊源。

地理标志药材已成为道地药材的代名词。地理标志药材作为一种优质自然资源,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袁国卿“南阳地理标志药材的本草学考证”一文,从本草学方面对已实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的裕丹参、唐栀子、唐半夏、桐桔梗、西峡山茱萸和南召辛夷进行考证,阐明其历史渊源,以期为实行保护性开发。

3.4 药物功效的探讨

吴茱萸古今均有广泛外用,甚至在2005版《中国药典》也有“外治口疮、高血压”的记载。然而其外用所治疾病与原有功效出入较大,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崔瑛等人撰“吴茱萸外用功效的探讨”拟就此展开讨论。

汲守信在“陈皮的功效沿革考”中详细考证陈皮的功效与应用,反映了历代的变化与发展情况,并对影响其功效的陈放时间进行了考证。

3.5 方剂的源流考王家葵的“泻心汤源流考”一文,针对泻心汤在历代方书中名称变更频繁,并因此而造成了一定混乱的历史状况,深入探讨了本方的药用剂量随着治疗病证不同而不同的多种变化。并指出,在多年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本方已由单纯治疗热邪引起的上部出血证演变成治疗三焦实热病的基础方,并由此方衍生出众多的方剂,在单纯用于治疗出血证时,体现了重用大黄的特点。

4 文献研究

文献研究一直是药学史本草学术会议的热点话题之一。本届会议在本草图谱研究、本草书籍的解要、本草及方书的考证研究呈现出一批佳作。

4.1 本草图谱研究刘玉萍和曹晖发表题为“关于法国所藏两部明代本草彩绘图谱的考察”。他们不辞辛苦跑到意大利、巴黎等地对法国所藏两部明代本草彩绘图谱进行考察,惊喜的在法国又陆续发现几种《本草品汇精要》、《本草纲目》等彩绘图谱藏本。

4.2 本草书籍的解要

肖永芝等人在“韩国药学古籍《本草精华》解要”一文中指出,该书是朝鲜存世不多的珍稀本草专门著作之一,对于研究《本草纲目》在朝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本草精华》版本与收藏、作者和成书的介绍,考证其内容与特色,分析了该书的价值及其意义。

范春燕的“《证类本草》引妇、儿科方书小考”,梳理考证并论述《证类本草》、《产宝》、《经效产宝》及《子母秘录》、《杨氏产乳》之间的历史渊源。

周振东等人撰“王世贞《顾氏祠堂记》与《本草纲目序》之渊源”,讲述了王世贞、李时珍、顾氏与《本草纲目》之间的历史渊源。

胡晓峰在“《九江地区草医草药汇编》述要”中,介绍该书的成书历史、内容和特点。

郑永红通过对比《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1、2集),指出这两本书之间的联系与各自的内容、特色。这些内容集中表现在“《广西民间常用中草药手册》(1、2集)概述”一文中。

杨莉的“《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概要”,也介绍了该书的成书历史、内容和影响。

4.3 本草及方书的考证研究

张薛光等人“《医心方》肉桂药证研究(二)”一文,统计、分析了《医心方》所载的由单味肉桂组成的22首方剂的主治病症,并参考了其余184首含肉桂复方的适应症,初步归纳出宋以前应用肉桂的指征。

曹宜的“文化整体视角下的南宋本草风格研究”,采用“文化整体”观念,分析南宋本草易简风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刘玉玮“中医古代文献中的中药丸剂理论”一文,通过梳理分析研究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本草文献,论述中药丸剂的历史发展过程。

5 药学史研究

本届会议在药学史研究方面取得可喜可硕的成果,表现在厂店历史回溯及不同历史时期医药发展情况、单味药史及专题药史研究。

5.1 厂店历史回溯及不同历史时期医药发展情况

万芳等人撰“民国时期的国药”,从人文角度全面回顾了本草与国药、中药的分类、中药科学化、现代化与实验研究3方面内容,从而论述了民国时期的国药,以期为中药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的鉴识。

王宁的“我国唐代药膳食疗的成就”,初步对唐代食疗、药膳的用药品种、食疗目的、药膳烹饪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论述。

张瑞贤等人在“中草药在农村合作医疗中的作用”中,论述了时期合作医疗制度的产生,合作医疗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合作医疗中所采取三土、四自的方式对中草药进行开发利用,极大地解决了期间广大农村缺医少药的困难。

周振东等人以“李时珍和他的纪念馆”为题,回顾李时珍的生平事迹,介绍李时珍纪念馆的历史、布局和在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戴建宏等人的“云梦县乡镇医院制剂室发展历程”,回顾了其历史概况、重点介绍了辛店医院制剂室、讲述了目前县医院制剂室状况。让我们见证了云梦县乡镇医院制剂室辉煌历史到此结束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徐怀东等人发表“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的药学机构史料”一文,回顾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军区的药材供应保障机构、药材筹划采购机构和药学教育培训机构的艰难历史。

5.2 单味药史及专题药史研究

张厚宝在“扬州药材种植的变迁”中,真实再现了扬州药材种植变迁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引种不成功的客观条件与历史条件。

梅全喜等人“广东土牛膝治疗咽喉疾病功效的发现与药用历史”一文,回顾了广东土牛膝治疗咽喉疾病功效的发现过程、药用历史及品种鉴定和现代的研究使用情况,发现其药用历史也由过去治疗跌打损伤的专药成为今天广东地区家喻户晓的“喉科要药”,其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李建民的“甘草药材商品规格的历史沿革”,全面回顾了甘草药材商品规格的历史沿革。

6 小结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6篇

蒙医药是我国四大民族医药体系之一,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学,它是我国乃至世界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蒙医药作为民族特色医药,它还没有进行过现代医学的系统研究,所以其质量标准实际上还较为粗浅,药材的基础研究资料很少,有关每味药材成分的研究更是稀少,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大量的蒙医药科研人员就成为蒙药研发不可或缺的因素。内蒙古医学院蒙医药研究院院长那生桑就是蒙医药研发大军中的佼佼者。

在近30年的蒙医药教学与科研实践中,那生桑教授主编或参加高等统编教材4门,主编或参编专著近20部,承担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得成果多项,发明专利4项。为此,获中国图书奖、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自治区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和“自治区科技标兵”称号。他始终致力于蒙医药学教学、科研工作,在蒙医药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科技创新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作为为国家“321人才工程”对象,那生桑教授被选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医药卫生“跨世纪学术带头人”。

参加工作以来,那生桑教授担任或参与完成了多项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降血脂蒙药的开发研究”,药典委员会下达的“草乌叶等四种蒙药材”药典标准研究起草,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亚甲二氧基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降脂作用研究”等研究项目,以及“蒙药本草《识药学》整理研究”、“《内蒙古植物药志》的编著”等文献整理研究项目。其中,《识药学》(NK-99168)―蒙药本草研究成果,于200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05年以来,那生桑主持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资助260万)蒙药现代化重大科技专项“蒙药炮制规范化研究”。该课题第一批完成45种常用蒙药材炮制规范的研究和质量标准的制订,研究品种现已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药品检验所标准复核,首次制作了30余种蒙药炮制品实物标本。该项目完成之后,将为首版《内蒙古自治区蒙药材炮制规范》的出台奠定基础。那生桑教授在全国民族医药学会组织全国35个少数民族医药专家、用中文编撰出版的大型科技专著《全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大系》中担任副主编,为国家民族医药的发展和民族大团结又献了一份力量。

2006年,那生桑教授参加了自治区政府“内蒙古药用资源开发研究与中蒙药产业化发展规划”制订等工作。2009年,他应邀参加国家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制订的“关于加强民族药监督管理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有关意见”的后期整理研究、修订和最终审定工作。此外,他还参与了“内蒙古自治区蒙中医条例”修订意见的起草、自治区蒙药制剂调剂使用方法细则的论证等,为蒙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蒙药学》;野外实习;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

《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指在学生学习《蒙药学》理论基础上蒙药的基本理论、蒙药资源、蒙药采集、药味、药性、功效及其临床应用等系统地学习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蒙药学》的重要实践过程,系统结合了《蒙药学》的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地位。《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有利于重点进一步掌握认用药物的资源、药用部位、采集、鉴别、贮藏管理、药味、功效、应用等理论,也是利于掌握采收药物过程中蒙药基本理论规律。研究利用药物的十七性能什样来调整机体内部的三根特性的成分的平衡和协调,所以蒙医学所有课程的基础课《蒙药学》的补修课。

《蒙药学》野外实习是蒙医药的古典著作、蒙医临床,甚至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等很多学科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尤其《各论》内学得单药是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种类多,变化大,认用复杂。味、性、性能、功效等的之间相似,但采收是它们之间有很大区别和混杂,所以对认学和教育学生的老师要求高,刚认用药物的学生来说能学习记住是有很大困难。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总结《蒙药学》教学方法交流经验,也提高这门学科的教育质量,发扬《蒙药学》理论和蒙医学临床中蒙药的优点,跟着社会发展规律,培养新一批蒙医药人才为目的写了这论文。

充分认识《蒙药学》野外实习在蒙医学的地位

古到今蒙药本草和蒙医药的典著在有地区内共用蒙药方剂是大概有300余年历史,咱们蒙古地区内部应用也有了100余历史。蒙医学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长期同疾病作斗争中积累的传统医疗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民族医学,蒙古民族的自然科学范围内唯一拥有完成地系统医学。蒙药是治疗疾病的工具,也蒙古民族人民的健康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是蒙古民族的优秀文化遗物[1]。讲给学生《蒙药学》的科学性和永久丰富经验的优点性在写古代著作里,总结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也讲老一代蒙医及其蒙医药者的经验等的同时,深刻地认识了世界医学发展趋向。这样做也保证了学生正确对待蒙医药,提高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蒙药学》野外实习是以后打好学习蒙药方剂及其临床课程的基础。例如引用蒙药方剂成分中药物的味、性能、功效等配制,必须清楚什么样用药物、代替引用药、采收等。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能打到成为合格蒙医生的基础。因而学习临床其它课程也有推动作用。掌握蒙药学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可以能认用药物。学习《蒙药学》野外实习是未来在培养成有知识、有技能的医生,深刻印象更有变成远大理想的学生打好基础,发挥它的重要性,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增加学习爱好和动力。

2.培养学习爱好,激发学习兴趣

《蒙药学》野外实习的过程中稳固地掌握蒙药资源、种类、性能、功效的同时,深刻地认识药物,也应用结合蒙药的理论。例如种类不同药用植物的不同部分引用在同一种药材上。石竹科植物瞿麦和石竹的带花地上部分,杜娟花科植物羊踯躅的花序,玄参科植物疗齿草的全草等植物在蒙医药上用于瞿麦。实习过程中学生充分理解了蒙药的命名。例如形态(扎乃哈莫尔―其其格)、气(珠勒根―胡吉)、产地(哈切.古日古莫)、味(嘎顺淖高)、颜色(希拉毛敦)、功效(特讷格―乌布斯)、部位(毕力格图―娜布其)、产地(北蓝盆花)、传统习惯(阿如拉)等等。仔细地认识了根据药物的外形状和特征的命名药物。例如旋复花、草乌、天仙子等等。还有认用很多种课本上没有药物,引用在蒙医临床上药物的性能、功效。例如荨麻、芯芭、百草霜、问荆、芥子、巴道拉、阿布嘎等等药物[2]。其它还有中医不用只能用在蒙医上的含有蒙医药的特征药物的特点、性能、功效等等药物。例如硬毛棘豆、多叶棘豆、杜鹃花、草乌叶、玉簪花等等药物。通过认识这些药用植物深刻地理解了药用植物的性能、功效,用实际例子介绍蒙医临床方面的成绩和蒙药学的特长,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蒙医学社会价值观,稳定了学生的观点,远离了强迫性或盲目性学习,激发学习爱好,增加学习力度。

3.充分结合理论和经验、理论和实际

实习过程中采收药材以后,根据《蒙药学》中味、药性、药力、功效等基本内容规律在当地加工,解决了依据《蒙药学》的传统特点而干燥,符合药材的规格,保证药材的质量等等,用药的基本步骤。实习的同时教育重点放在蒙、汉医共同用的当地药材黄芩、黄芪、防风、甘草、麻黄、柴胡、糖芥……等特产药用植物;泡囊草、天仙子、蓝盆花、花锚、肋柱花、多叶棘豆、硬毛棘豆、蓝刺头、北紫堇……等只能用于蒙医临床上药材来源罕见或没有的药用植物;狭叶杜鹃、芥子、荞麦花……等蒙医临床上少用而产量高,未来可以开发利用等药用植物。大概掌握了有100~200种药用植物,系统指导教育这些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用部分、采收方法等等[3]。通过野外实习学生们了解了家乡的药用植物丰富,自己可以认药应用,未来可以调查资源和研究学科打到基础。甚至野外实习也教育学生们保护自然界环境不可缺少的机会。总得来说掌握认和采收药用植物实习,直接补了理论课的缺陷;扩展了学生知识范围方面,有推进作用。

4.开发利用保护蒙药资源

蒙药资源是指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资源,但是这里只指植物药资源。随着社会发展,用药量迅速增加;随着自然资源缺损和生态平衡失调,依着药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地方时间的变化,有些药用植物缺乏或毁灭的危险[4.5]。所以我们认识了开发利用保护这些药用植物的重要性。例如草乌、漏芦花、沉香、干姜、肋柱花、甘草等等。药材资源关系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土地、气候、植物普及、补缺损量等等研究范围,有利用时间长、消耗人力和物力大等困难;所以我们根据系统研究这些,才了解资源分布、缺损等基本情况,系统地开发利用蒙药资源,很好保护产量减少,科学计划保护好快要没了药物等,走上发展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生态利益的道路,供应日益旺盛蒙医药经济和好质量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中,分析被选145制剂中有分布于内蒙古的药用植物89种。这些种类有内蒙古甘草、麻黄、桔梗等药物从古代就变药品供应,还用于蒙药制剂中有漏芦花、肋柱花、多叶棘豆、蓝盆花、赤子等药材。其中有计划地开发利用只用于蒙医药的药材,供于眼前蒙药经济供应,减轻或不压于生态平衡。现在药材的供应和价格不稳定,有些药材罕见或无而影响蒙药经济利益,也损于人力和物力。这样不珍惜大自然的资源会不利于人类和自然资源的平衡。另外因为无规律地开发和乱采收药物,也损坏了生态环境,例如内蒙古、新疆等地区中用于稳定沙土植物甘草、麻黄、防风等,无计划采收引起干旱环境快速地变成沙漠化。为了根本上解决减少了罕见或性好药物的资源,例冬虫夏草、贝母、川黄连等药物材在药店上罕见等矛盾,研究保护蒙药资源;有必要开发利用药物必须有计划地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护少见或罕见药物在原地,保护异地的药物,保护种子,或选择地保护优等种子等等进行适当方法,同时研究发育生物钟子。药物资源是连续发展蒙医药的物质基础,而我们在这方面研究很薄弱,所以需要快速地提高这方面研究。

通过《蒙药学》野外实习我们的蒙医班、蒙药班、药物制剂班学生们充分认识和学到了蒙药的基本理论、资源种类、采收、药物的味能、药性、性能、药效等知识,研究和普及种或培养药材技能,尊重保护中药材优性种子方法,研究有利于生态平衡的种子,发扬中药和草药的西部开发,打好培养教育新时代人才的基础。我们的故乡广阔,区域气候变化大,植物分布不同,首先地方性植物变为半家化,家化研究;培育种蒙医临床上常用药在我们地区少见或产量少、缺乏等药材;建设可以种、、标准化、质量好、无污染、产量稳定等蒙药材基地和工厂基地,研究选择性培养药物种类、种技能、种规范、质量监督等,是我们提供继续性发展蒙医药的方向指南。

参考文献

罗布桑.蒙药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8):17~18

白青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上)[M].赤峰: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77

布和巴特尔.论述蒙药基础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2003.2:17~23

萨仁格日乐,照日哥图.论述蒙药开发利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蒙医药学),2006.1:49~52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蒙医药文献数据库 特色馆藏 蒙医药学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6-0014-01

当前,国内医药院校图书馆相继建立了各类医药文献数据库,但以传统医药文献为特色的数据库寥寥无几。作为民族地区医科大学图书馆,应在藏书建设方面突出其蒙医药文献方面的特色,建立蒙医药学文献数据库,促进蒙医药学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为蒙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提供全面系统的文献服务。

1 可行性

1.1 蒙医药文献的发展状况

蒙医药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劳动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探索总结而发展起来的宝贵财富。发挥蒙医药在疾病防治和保健保障中的作用,是祖国医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蒙医药事业欣欣向荣、方兴未艾,蒙医药研究渐成热点,论著层出不穷。经过努力,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蒙医药文献资源已基本形成较完整的体系。特别是收藏了一批蒙医药学珍贵文献,如《甘珠尔、丹珠尔》、《四部医典》、《甘露四部》、《蒙药正典》、《兰塔布》、《塔教得》、《蒙医金匮》、《金光注释集》、《月王药诊》、 《蓝琉璃》、《哲对盘德宁布》、《诃黎勒晶珠解疑难经》、《开・景雅敖其尔》、《高世格梅林方》及全套大藏经等。30多年来蒙医药工作者编写出版了《蒙药学》、《蒙汉藏文药名对照》、《肝病治疗经验》、《肝病治疗经验》、《蒙药药理研究》、《蒙医验方集》、《蒙医学基础知识》、《蒙医医疗手册》、《蒙医内科》、《蒙医治疗法》、《蒙医疗术》、《蒙医简史》、《蒙西医结合心脏病学》、《蒙成药标准》、《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蒙药材标准》、《蒙医传统疗法大成》、《无误蒙药鉴》以及一套完整的蒙医药高等学校教材。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资料2万余册(卷)。为蒙医药学文献数据库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信息资源。

1.2 实用价值

我国民族医药通常按照民族分为藏医、蒙医、维医、壮医、苗医等。而蒙医蒙药在治疗某些疑难病和各科慢性病、多发病以及正骨、正脑疗法,烧灼疗法等疗术效果的确显著。

2 必要性

内蒙古医科大学1956年兴建,是新中国在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1958年,学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同志关于大力发展祖国医学的号召,创办了蒙医学本科专业。蒙医学本科专业的建立,在蒙医药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958年蒙医学本科专业招生开始,1980年蒙医文献专业招收第一名硕士研究生,2005年蒙医药学教育提高到博士研究生层次,开创了与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蒙医学博士的蒙医药学高等教育新的实现形式,使学校成为全国第一个招收蒙医学博士的单位,结束了全国没有蒙医学博士教育的历史。

3 建库原则

建立蒙医药学文献数据库的原则是立足本校,面向社会,既要考虑蒙医药文献数据库的合理性,又要保证数据源的完整性,并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先进性,符合蒙医药学专业和蒙医药学文献的发展趋势。

3.1 文献信息搜集

对蒙医药学文献进行筛选、归类时,要注意文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使之形成本馆的特色馆藏。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第一,蒙医药学珍贵文献,如《甘珠尔、丹珠尔》、《四部医典》、《甘露四部》、《蒙药正典》、《蒙医金匮》、《金光注释集》、《月王药诊》等。第二,专业文献资源主要收录蒙医药学科专家的论著、论文、研究报告、学术报告等文献,关注其研究方向、状况、成果。第三,蒙医药学科综合信息,收集最新科技成果,获国家和省(自治区)市科技成果奖的科研项目等。第四,搜集民间蒙医药偏方、医话、疗术等。

3.2 文献信息整理

根据读者的需要,把馆藏与收集到的蒙医药及相关文献进行整合和数字化处理,便于读者阅读,是图书馆为读者服务的最终目的。蒙医药文献数据库一般分为书目数据库、书目摘要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仅揭示文献的外部特征。书目摘要数据库,增加了文献的内容,将文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简明扼要的加以总结,将文献的精髓呈献给读者,具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在整理书目摘要过程中,对本学科的文献进行分析、比较、重组、提取精华,去伪存真,这样的文献信息是读者的最佳选择。全文数据库即显示文献的全文,数字化加工文献全文要区分选择,不能盲目将所有蒙医药文献进行全文数字化加工,避免加工一些无收藏和利用价值的文献。

4 系统功能和服务要求

蒙医药文献数据库系统应提供尽可能的检索途径,如分类、题名、主题、著者、出版社等,操作方法简便;应有用户使用指南,指导用户下载文献信息,建立个人信息库的方式方法;建立留言栏,作为图书馆员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图书馆员能及时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

总之,建立蒙医药学文献数据库,是学校特色办学的需要,也是图书馆特色馆藏的需要。近年来,蒙医药学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从全面推进蒙医药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出发,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蒙医药学工作,并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推动蒙医药事业的发展,人们对蒙医药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深入,蒙医药信息将会更加受到人们的关心和重视。因此,建立蒙医药学文献数据库是促进我国蒙医药事业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

参考文献:

[1]郝富.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蒙医中医条例)实现中蒙医工作法制化管理[N].中国中医药报,2001(04):06.

[2]张柳馨.建立民族医药专题数据库的构思[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3,5(12):14-15.

[3]程鸿,李红军,浩必斯格拉图.蒙医药学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02):106-108.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9篇

我校中药学学科创办于1994年,通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中药学专业本科招生到2007年中药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立项,从研究生教育经验的积累到2010年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从药物研究所的成立到自治区中蒙药研究所和自治区蒙药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表明中药学专业已逐步具备了高质量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随着我校更名为大学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的提升,今后5年,中药学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下各项建设内容的完成,是实现中药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的重要保证。学科专业结构建设[7](1)根据学科间的关联度以及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包含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的中药学学科群。(2)为适应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战略,展开对中药栽培专业、中药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专业的调研和论证,酝酿筹备新上专业,适当拓展中药学学科的专业覆盖面。(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方向的优势,兼顾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和新制剂研究方向、中药药效毒理研究评价方向的建设,加大对药材种植方向、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向、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方向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活动,以专业建设活动带动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师生的专业认知度,增强传承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中药学专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标志性品牌和特色专业,完成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学科梯队建设继续采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对校外知名专家“特聘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建设和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数量和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学科梯队。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科支撑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已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完成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为早日申报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研究所建设根据现有自治区蒙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潜力以及产业背景,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优势与中药学学科的科研实力。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药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强现有校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争取建设成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加强面向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加大专题生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有关中药学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就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文献配套与收藏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配合图书馆做好有关中药学学科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与地方企业合作,争创1~2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鼓励1-2项产业化前景好的研究成果转化。6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3~5个实习基地。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于2010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2级开始作为一级学科招生。目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数和在校研究生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既应重点支持优势专业,也应兼顾学科平衡发展,逐步扩大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扩大中药学一级学科的专业覆盖面和研究方向覆盖面,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争取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我校中药学现有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中蒙药科技开发与生产,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大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力度,努力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使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及时收集掌握各级各类型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组织协调相关学科多渠道申报项目。整合中药学科优势,加大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级重点项目有较明显增长或重大突破。重视科技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加大力度作好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及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加强与自治区龙头中蒙药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立项、、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力争获得标志性科技成果。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药学学科的优秀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我校中药学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大成果进行宣传,争取合作项目。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出国进修和继续深造,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已有良好关系的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综上,应以研究方向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标志性成果为目的,进一步加快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不断向国内一流专业迈进。

蒙药学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蒙药;壮西;简述

【中图分类号】 R2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005-01

Abstract:Mongolian medicine,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abundant conten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traditional ways of making and special medical effect, is a crystallization of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wisdom of Mongolian people's long-time struggle with the nature and illness. In addition, Mongolian medicine, which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s one the precious cultural legacy of the Mongolian ethnic group. Mongolian medicine is chiefly characterized by the widespread material-drawing, which embodies the abundance of the natural recourses of Mongolian medicine.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provides information of the origin, forms, distribution, functions, identification, way of making, and added prescription of calcite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ngolian medicine.

Keywords: Mongolian medicine, Calcite, Effect, Brief discussion

习用矿物类蒙药壮西,又名朝鲁音•通拉格,汉名寒水石,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Calcite)的矿石。主产于内蒙古、河南、四川、安徽、湖南、江西等地,全年即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泥土,拣去杂石即得[1],是比较常用的矿物类蒙药材。本论文试述其研究情况,对今后的研究及应用提出一些建议,供蒙医药专家学者探讨。

1 形状

多呈不规则块状结晶,常呈斜方柱状,有棱角,无色或黄白色,透明至不透明,表面平滑,有玻璃样光泽,质坚硬,易砸碎,碎块为方形或长方形,气微,味淡,以色白,透明,易碎者为佳[2]。

2 鉴别

用吹管焰烧时分解为氧化钙及二氧化碳气体,使火焰光亮增强,并染成橘红色,加盐酸则发生二氧化碳气泡。

3 化学成分

该药含有碳酸钙(CaCO3 )其中CaO 56%,CO244%,混入物有Mg,Fe,Mn以及微量的Zn、Sr等。

4 性味功能

4.1 性味 味辛,性平,糙[3]。

4.2 功能主治 清“巴达干”热①,止吐,止泻,消食,解毒,破痞,愈伤,接骨,调元。用于“巴达干”热,暖气泛酸,呃逆,消化不良,腹泻,喂脘“巴达干”②,“宝日”③痞,体虚衰弱,骨折损伤。多用于配方。蒙医一般常用于胃,食道癌疾病[3]。

5 炮制[4]

取原药材,洗净干燥,除去杂石,砸成碎块,根据需要可分别制成下列炮制方法。

5.1 营养制(奶制) 将煅透的药材取出,趁热喷奶液,灰白色,粉性,味淡。

5.2 凉制 将煅透的药材取出,趁热喷牛黄水,淡灰黄色,粉性,味淡,微苦。

5.3 热制 将煅透的药材取出,趁热喷白酒,灰色,粉性,有酒气。

5.4 平性制 将段透的药材取出,趁热喷酸奶液,灰白色,粉性,味微酸。

5.5 炮制作用: 质地松脆,易于吸收;其奶制者增强滋补作用,水制者增强破痞作用。

6 附方

6.1 额日壮西寒水石有清“巴达干热”止吐止泻等功能,所以额日壮西、苦参、土木香、红花、白豆叩、毕拨等配制成壮西―6味散。主治“胃巴达干热”④吐酸水等病症,疗效确切可靠,至今蒙医临床广泛应用[4]。

6.2 额日壮西有助消化等功能,所以壮西、诃子、胡黄连、五灵脂、苦参等配制成布特格勒其―5,主要治疗“灰质巴达干”⑤,消化不良等病症,此方疗效可靠,蒙医临床习用药物[4]。

6.3 额日壮西有“破痞”等功能,所以额日壮西、石决明灰、五灵脂、黑冰片、沙棘等配制成石决明五味散,主要治疗血痞、希日痞、食痞、消痞等痞症为破痞等点方[4]。

6.4 额日壮西有解毒的功效,所以豆蔻、肉豆蔻、草果、天竺黄、红花、麦冬、诃子、牛黄等配制成壮西凉剂。治疗与毒热、疫热、骚热等一切热痛[4]。

6.5 额日壮西有调元壮身体功效,所以五灵脂四滋补配制成寒水石大剂。用于治疗营养不良抗衰者,增食欲等疗效可靠[5]。

7 小结

壮西是蒙医常用的一种上等矿物类药物,蒙药配方比如壮西―6、壮西―21,壮西小炭散,壮西大剂等诸多药方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药物。因此我们蒙医药工作者为了更好的治病和防病学习和熟练掌握它的来源,产地,加工,性味,炮制,功能,主治用法并了解它的化学成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额日敦.蒙药学 (蒙古文)[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5:210

上一篇:跨文化广告范文 下一篇:护理学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