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手工制作范文

时间:2023-03-17 00:26:56

美术手工制作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结构,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时间,使其能将美术学习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优化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内涵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其设置符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品质。幼儿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美术知识没有过多的接触,幼儿美术课程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幼儿较为基础的审美能力,使其美术素质得以提升,在幼儿美术手工课程学习效率增强的过程中,幼儿的思想素质也会得到优化,这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同时,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的是幼儿动手能力的养成,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幼儿动手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制作开发美术思维能力,使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二、幼师美术手工制作课程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智力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手的活动带动细微的神经进而刺激大脑中的相关组织,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得以增强。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动手过程中,可以刺激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其将自身的智慧发挥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使其美术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在幼儿自身发展过程中,大脑的发育需要幼儿接受较多的动手机会,幼儿可以自主制作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同时,幼儿处于好奇心理较强的成长阶段,可以在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自主探究课程内容与制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手工制作与玩游戏结合在一起,教师如果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就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2]。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为幼儿提供剪、贴、折等一系列的机会,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幼儿不能将手工制作中的纸片等胡乱仍在教室,要引导幼儿处理手工制作的一系列程序。在废纸较多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撕纸,要求幼儿将自己想象的撕纸结构自己制作出来,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发现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上前制止,使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品质,教师要适当的表扬与夸奖表现良好的幼儿,鼓励表现较差的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其美术素质的提升努力[3]。

2、激发幼儿潜能

幼儿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是较强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在幼儿学习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创造、发展能力,同时,也给了幼儿学习与创新的机会。首先,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幼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折叠、撕纸、剪贴等活动,这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作用。其次,幼儿在参与手工制作课程过程中,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取较多知识,手工制作中的小游戏都是幼儿较为喜欢的,幼儿在游戏的体验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显现出自身的个性,有利于幼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最后,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过程中,可以主动的观察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幼儿创造以及想象的时候,幼师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找到良好的教育时机,使幼儿的想象能力更加开阔,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手工制作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不指定幼儿学习标准,不对幼儿的手工制作课程进行硬性的规定,为幼儿营造较为良好的开放式课堂。在幼师开展手工制作课程之前,向幼儿提出手工制作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幼师应该引导幼儿探索手工制作知识,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要求幼儿关注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丰富自身的想象能力,制作出精美的美术手工制作作品。

3、重视幼儿品质培养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幼师可以在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首先,教师在手工制作课程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使幼儿对手工制作学习更加自信,在困难中逐步完成自己的制作任务。其次,在幼儿完成制作任务之后,可以对幼儿进行鼓励与表扬,使其对自己的制作充满信心,提高对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兴趣。最后,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身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幼儿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另外,幼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与同学或教师相互探讨,不能因为困难放弃制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学会与幼儿分享自己的快乐,在与同学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互相帮助的习惯[5]。

三、结语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幼师应该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创作的时候,找到适宜的契机,培养幼儿的自身品质,使幼儿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潜能得到发挥,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作者:苏彦芝 单位:靖远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施伟娟.浅议提升幼师手工课教学中教具创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183-183.

[2]沈海莉.浅谈幼师美术教学中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205-205.

[3]周小玲.幼师美术教学初探[J].音乐大观,2013(4):87-87

[4]陈艳.幼儿师范学校手工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3):154-154.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250-01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国家的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而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从小学教育抓起。而小学美术手工课程就可以使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对科学和文化产生兴趣,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小学美术手工教学要明确其承载的任务,做好教和学的统一,积极吸纳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要明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当前城乡教育水平的不平衡性,做到有的放矢,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小学美术手工教学的水平。

1.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在头脑中进行构图,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

2.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3.上课用的工具材料要齐全

学生在上课前要准备齐全做手工的材料,如果缺手工材料,就会影响手工课的教学质量。由于课程不同所带的工具材料也不同,每次上课学生都应该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有的材料在商店里就能买到,而有的材料却要日常生活中积累才行,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又是一个走进自然、认识环境、认识社会的过程。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记住带齐工具材料,一方面要让学生对手工课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玩泥巴》一课,教师首先想变戏法似的出示一个个泥巴作品,什么小鱼啦、大象啦、小鸭子啦、花瓶啦……学生看到这么多有趣的泥巴形象,小手一定痒痒的,然后告诉学生是泥巴做成的,想玩泥巴就要带齐工具材料,学生听后会自觉主动想着。另一方面是得到家长的支持,因为美术用具毕竟需要花钱,有些家长不愿意支付,再加上有的家长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不理解,对孩子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强,导致美术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找到原因就要想办法克服,让学生做出好的作品,展示给家长看,使家长知道他的钱没有白花,家长就会支持和督促孩子带美术的工具材料了。

4.将手工制作以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一是与绘画相结合。制作与绘画是相辅相成的,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制作的激情,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与提高。如学生用纸盒做出机器人后,我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来进行修饰,学生在机器人身上用画笔画出了许多新的东西。二是与游戏相结合。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于儿童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方式。"游戏深爱小学生喜爱,它可以与任何教学内容相结合,设计成综合活动,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在美术创作中我们同样可以将手工制作与游戏相结合。如折纸中,我们可以看哪位学生能够折出更多的花样等。三是与多媒体相结合。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形为有形,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的功能,可以将美术教材立体、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尤其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一些难以讲解清楚的关键性知识点以图文声像的形式呈现出来,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化解教学重难点,使小学生轻松理解,深刻记忆,灵活运用。

5.注重学生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小学美术手工教育必须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工作。应面向全体小学生,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随着世界走向一体化,创新和协作等一系列素质和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力方面的重要凸显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3篇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动手制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后,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并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初中学生的年龄段正处在好奇时期,直观、简洁的形状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尽量用有特点、结构简洁的美术作品展现给学生,并且传达给学生这样的信息:大家看看,这些东西是多么得可爱,并且是多么容易地做出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可能的当场做示范,应用剪、拼、撕、贴、刻、捏、拆等各种制作方式,让学生感受老师制作的方法的同时,也激发起学生的制作欲望。例如:在学习《打开的喜悦》一课时,就用一张纸与一把剪刀,把平面的纸瞬间就变成了立体的纸。他们看了这样的制作,就联想到了怎样制作立体的心、立体的星星等。学生在动手与动脑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在制作实践活动中逐步培养了制作兴趣,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变成独立制作的能力。

二、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创作力

学习美术这门学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作力与想象力。想象力是美术创作与创新的源泉。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形式下,越来越多的想象力被扼杀在摇篮中。所以,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努力地培养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课中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机会去充分地展示自己。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动手制作能力,敢于制作与别人不一样的作品。例如:在教学《体积中的生命》时,先展示一些风格独特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观察、发现作品中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同是一个主题的作品,却可以用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制作。这样,学生就会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手工制品,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于此同时,还对那些造型独特、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创作的学生进行表扬。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手工制作的兴趣。实践证明,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创作力,让更具鲜明特色的作品涌现出来,达到了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珍视个性特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手工制作教学要特别注重教学的环节,注重学生的参与制作的过程。这个过程要靠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来完成。”手工制作课不是单纯地追求进行技能的训练。在课前通常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观察基础,课中就让学生提出更多的质疑,课后鼓励学生进行努力地超越。通过这样的实践后,发现前后的创作截然不同。学生的思维敏捷,笔下的形象就像指间弹出的旋律一样,轻松活泼,无不充满生活的情趣。教师不能拘泥于常规的形式,让全班同学的智慧有机地结合起来。前苏联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传达出去,就要在心中重新唤起这种情感,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把它表达出来。”正在发育阶段的初中生,他们的内心世界中也有丰富的情感。学生通过对收集到的易拉罐、饮料瓶等材料进行加工,设计制作出小装饰品与实用工艺品,来装饰自己的生活空间,也可以馈赠他人。这样,学生们通过所学的美术知识,制作学习或生活用品,体现了个性与创意。

四、统一设计步骤,适当地进行调整

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我们一般按照这样的步骤进行:选材、构思、制作、完工。选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材料的美,如光洁的金属、贝壳的五彩、光滑的雨花石等,还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能从司空见惯的材料中化腐朽为神奇,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创造。构思,对收集到的材料先作一番分析,了解它们的特点与性能,观察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然后由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看看它的外形像什么?它可以制作哪些东西?它能用剪刀剪吗?能贴起来吗?它与什么颜色搭配比较好看?这样,学生的想象就不会很离奇。动手,由于各种材料的质地不同,采取的制作手法也不同。一般的制作方法是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由粗略到细致。艺术素质就在于动手制作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时就要灵活地改变原有的制作步骤,随着新思路的出现而重新计划。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手工制作课,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积极开展手工制作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制作出更多具有创造性和艺术性的美术作品。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4篇

一、案例背景

这是苏教版美术第5册《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是我在校内上的一节公开课。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我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欣赏手提袋,激起了学生对手提袋和制作手提袋的极大兴趣。这是圆满完成这堂课的好兆头。

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引导,有条不紊地制作起来,似乎一切正常。我就去各小组巡回指导学生的制作,只待他们完成作品后,再作讲评。

生1(开始提问题):“袋子的手柄最好的长度是多少?”

生2(突然发问):“我不想做手提袋了,做手提盒怎么样?”

生3:“这样做的手提袋漂亮么?”

我一个一个耐心回答,来回走动不停,感觉很累。

【片段二】:

在制作中学生显得非常活跃,但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他们的疑问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逐渐举手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忙着来回奔走,又累又难起到效果,最后发现他们许多人问的基本都是相同的问题。

大致是:

“我的胶水还没干,要等多久?”

“为什么我的作品颜色不鲜艳?”

“我的作品比他们的难看。要改一改什么地方,就会好看些?”

我不得不选择打断他们的制作,叫他们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然后开始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或共同遇到的技术上的难题。大概只有一部分学生放下手中的东西听我阐述,但另外一部分学生仍继续制作,不闻不问。可是讲完之后,那部分不听讲的学生又提出一些相类似的问题。

对于时间较长的制作过程,学生的兴趣会逐渐减退,注意力开始转移,会出现无关课堂的讲话声,课堂也会失去控制。我感觉这堂课的有效性正在消失,于是,出现了冷场。

三、课后反思

美术课堂应该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是学生表现自我、表达思想的舞台。我虽然准备很充分,整堂课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的激趣部分完成得也非常好,并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设计与创作”的部分把握失当,导致冷场。通过与诸位美术教师讨论交流,还有同其他学科,例如科学教师交流,发现其实这种冷场很容易发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作阶段和科学课堂中的实验部分。那么我们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我觉得应该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要在课堂引入阶段,有充足的准备,激发学生最大的兴趣与潜能,这点我基本做到了;第二方面,制作这个部分,占时较长,学生容易产生动摇等情绪,会兴趣减低,注意力减退,学生疑问越多,越发心神不宁。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兴趣与动力来完成创作呢?第三方面,引入部分时间有限,无法解决所有创作的技术问题,而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新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该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我尝试着向许多老师讨教,随后又反复在三年级各班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尝试解决冷场问题。下面分开讨论这件事情的具体解决方法。

1.引入阶段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解决基本的技术问题。激趣部分没有做好,就会使学生最初的积极性消失,从而可能导致整堂课乏味,所以做好课前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如在教学《你喜欢哪个手提袋》一课时,我自己特别在课外认认真真地做了各种各样的手提袋,这样自己就更能够了解各种制作手提袋的方法,了解工具的使用技巧,预测学生会遇到的难题和特别要注意的方面。后来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己先讨论交流经验,然后根据他们的制作再作补充,讲一些应该特别注意的方面,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许多问题。

2.有效控制创作过程的节奏。教师应当明白部分学生的心理持久性并不长,很容易失去兴趣。一是他们年纪小,长时间创作,容易产生疲倦;二是在长时间创作中很容易被周围事物干扰,导致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三是在创作中学生容易出现争执,出现不合作现象,降低了学生创作兴趣和合作精神。

我发现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将长时间的创作过程分成几段进行竞赛。例如,我在另一个班级开展《你喜欢哪个手提袋》教学时是这样分段的。依照手提袋的制作,将创作过程分成“剪外形”“装饰袋子”“组装”三个简单比赛:

(1)“剪外形”比赛。看谁能够剪出最有创意又漂亮的袋子形状,但是要注意,一定要能够作为袋子的形状,不能太古怪而失去袋子的本质,同时让学生剪一个扇柄。这段大约5分钟,包括评论时间。

(2)“给手提袋穿上漂亮的花衣裳”比赛。学生通过绘画和粘贴等多种手段,为袋面做装饰,教师在比赛前强调绘画和粘贴应该注意的问题。大约15分钟。

(3)“组装”比赛。学生将准备好的袋子、袋柄、用木乳胶粘贴组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手提袋。这部分大概费时5分钟。

这样,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有一个接一个的比赛,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被激发了出来,无暇旁顾,全部精力也都用到竞赛与创作中来了。

3.在每个小小竞赛时间交叉的时候,巧妙解决学生遇见的技术难题。

因为有了比赛,所以在每一个比赛开始或结束时我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学生们遇见的问题。首先,主要由制作出优秀作品的学生介绍讲解他们的作品(一般不超过2分钟),让其他学生了解正确的技能技巧。其次,我补充在巡堂指导中发现的问题,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进行修改。

四、总结

我尝试在不同课程中进行分段竞赛教学,发现这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只要举措得当,就能很好地解决冷场等问题。在此,也感谢为我提供帮助的老师们,我的教学经验又一次得到了丰富。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美术 手工制作 导入 范作 废品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9

初中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手工制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入手,谈谈自身在初中美术课堂上开展手工制作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一、趣味导入,激活好奇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个年纪的他们头脑活跃、精神饱满,但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也不强。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神贯注地学习美术就成了开展美术教学的关键。初中美术教师在课程导入时应当增强导课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去听课、学习。

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教材中《霓裳之舞》一课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入了多媒体教学这一手段。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不同年代、不同系列的服装,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视觉体验,从而加强学生对于不同服装之美的把握。相比于直接用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直观观赏到不同风格的服装特点,从而调动起学生美术欣赏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欣赏完服装之后,笔者又为学生介绍了服装的具体分类和制作方法,让学生在逐步了解和熟悉手工制作的过程中,理解服装制作的具体含义,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增强课程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了极大的提升。此外,学生带着好奇去学习,他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会十分活跃,这也提升了教师的讲课积极性。

二、结合范作,类比学习

美术课堂中的手工制作不能只靠学生自身的感悟和想象,还应当借助一些好的作品,使学生仔细体悟这些手工制作范作的优秀之处,学习其色彩的搭配、形体的表现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当多借用一些优秀的范作,让学生通过学习范作中优秀的表达手法,来提高手工制作能力。

比如,《清明上河图》一课,教学目标为认识、分析《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实际教学中,笔者先与学生共同赏析了《清明上河图》中以形写神的特点,进而整体感知中国古代风俗画中通过人物的冲突来解决画幅与内容的矛盾,从而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风俗画的认知。与此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对比学习这幅图中的创作手法,并选择应用于自己的作品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主题的理解进行创作,也可以根据优秀范作对主题内容的诠释方式进行类比学习,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想象力。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优秀范作进行手工制作的学习,打破了学生心中对于手工制品范围的桎梏,帮助学生拓宽了自身对于手工制品的认知。此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范作,也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收集废品,充实材料

开展手工制作中材料准备的好坏以及充分与否直接关系着成品的效果。而手工制作所需要的材料也不一定非得是买来的或者是专门用于手工制作的,我们实际生活当中用剩的一些材料也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废品并将之应用于手工制作的实践课程之中。

比如,笔者在讲解初中美术课程中《装点生活》的内容时,鼓励学生用生活中的一些材料进行手工制作来装点生活。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收集生活中的废品材料,并将其拿到课堂中制作身边的物品。于是,学生积极地寻找生活中可以充当手工制作材料的废品。课堂教学开始后,笔者发现学生准备的材料十分丰富,如用过的易拉罐、塑料瓶子,家里不用的五颜六色的扣子和布料等。手工制作课程开始后,学生纷纷利用自己收集的废品进行手工制作。准备易拉罐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制作了创意笔筒;准备塑料瓶子的学生则是用几个瓶子搭配组合制作出了烟灰缸;准备扣子的学生则是根据扣子的不同颜色进行了色彩搭配后,制作出了一条条美丽的手链;准备了布料的学生则是自己裁剪制作了沙包。

让学生收集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废品来充当手工制作的材料,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跳出固有手工制作材料的桎梏,创造出更加精美的手工制作。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6篇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主要从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剪裁、拆装等基本动手能力,注重合理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等方面,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动手能力;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42-01

美术手工课是动手制作和材料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美术潜能的开发,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对优化美术手工制作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相关探讨。

一、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性

作为初中生,要想创作出一件具有特色的美术手工作品,有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学生并不是不想创作,而是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学生有时会直接借鉴他人的美术作品,造成高度模仿,没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美术思考,将抽象的美术因素从一些具象的事物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创作出有特色的美术手工作品。例如,在制作孙悟空的泥塑形象时,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设计有自己个性的孙悟空泥塑。如果没有美术教师的指导,学生就可能在困难面前退缩,或者直接模仿他人的作品,这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细心的引导,将动手操作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主动性。以京剧脸谱为例,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一类都有其特定的勾脸方法,而且每一种勾脸方法都具有特定的意向性。当观众看到这些具有意向性的表达,就能体会到这个形象背后的含义。京剧脸谱对线条的勾画十分注重,比如,脸谱的眼睛形状是方还是圆、眼角向上或者向下,都是有讲究的。脸谱的色彩分配也十分严谨,传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思想渗透,使学生在京剧脸谱的勾画中激发自主创作热情,形成自己的风格,借助独特的制作手法,创作出不一样的形象,传达出不一样的思想情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剪裁、拆装等基本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一些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其中剪裁能力就是一项基本功。在手工剪裁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只做了简单的几个步骤就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学生一直等着老师来教如何开始第一步、第二步。例如,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手工制作,不知道长方形的纸按一定要求折起来再将多余的纸条裁掉就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如何折,但不知道怎样快速地去裁剪,有用直尺的,有用剪刀的,都难以使裁剪边缘整齐。其实,最方便的做法是把多余的纸条折过去,再反过来按着折痕撕下来就行,既简单又整齐。通过学习这些裁剪小技巧,学生对裁剪等基本动手操作产生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一种基本动手能力,就是拆装能力。手工制作的类型非常丰富,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经过加工的材料,只需学生通过简单的拆卸、组装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例如,在中学阶段开展的建筑模型比赛,就用到很多这样的材料。采购来的是一些纸质模型和木质模型的原材料,学生需要先用美工刀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拆卸,把模型各部分从原材料中一一拆下来,然后根据相应的图纸进行拼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拆卸技巧和道具的使用技巧。在使用材料的时候,还要格外小心,不要损坏材料或者伤到自己。这样的拆卸、组装操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合理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

初中生对手工制作有较大的兴趣,但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所学知识有限,因此,有些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较差。而部分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鼓励,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生手工作品的评价,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充分{动学生的创作乐趣。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多实行鼓励式评价,帮助学生减轻动手操作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动手尝试。动手操作能力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对他们学习手工制作提供帮助,还可以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巩固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借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展示手工作品,在更宽广的平台上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弥补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收获越来越多,动手能力也就逐渐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潜能的开发,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有针对性的训练、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芹.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

[2]毛媛媛.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D].合肥师范学院,2014.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结构,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时间,使其能将美术学习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优化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内涵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其设置符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品质。幼儿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美术知识没有过多的接触,幼儿美术课程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幼儿较为基础的审美能力,使其美术素质得以提升,在幼儿美术手工课程学习效率增强的过程中,幼儿的思想素质也会得到优化,这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同时,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的是幼儿动手能力的养成,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幼儿动手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制作开发美术思维能力,使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二、幼师美术手工制作课程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智力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手的活动带动细微的神经进而刺激大脑中的相关组织,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得以增强。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动手过程中,可以刺激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其将自身的智慧发挥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使其美术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在幼儿自身发展过程中,大脑的发育需要幼儿接受较多的动手机会,幼儿可以自主制作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同时,幼儿处于好奇心理较强的成长阶段,可以在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自主探究课程内容与制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手工制作与玩游戏结合在一起,教师如果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就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2]。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为幼儿提供剪、贴、折等一系列的机会,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幼儿不能将手工制作中的纸片等胡乱仍在教室,要引导幼儿处理手工制作的一系列程序。在废纸较多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撕纸,要求幼儿将自己想象的撕纸结构自己制作出来,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发现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上前制止,使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品质,教师要适当的表扬与夸奖表现良好的幼儿,鼓励表现较差的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其美术素质的提升努力[3]。

2、激发幼儿潜能

幼儿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是较强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在幼儿学习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创造、发展能力,同时,也给了幼儿学习与创新的机会。首先,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幼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折叠、撕纸、剪贴等活动,这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作用。其次,幼儿在参与手工制作课程过程中,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取较多知识,手工制作中的小游戏都是幼儿较为喜欢的,幼儿在游戏的体验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显现出自身的个性,有利于幼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最后,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过程中,可以主动的观察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幼儿创造以及想象的时候,幼师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找到良好的教育时机,使幼儿的想象能力更加开阔,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手工制作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不指定幼儿学习标准,不对幼儿的手工制作课程进行硬性的规定,为幼儿营造较为良好的开放式课堂。在幼师开展手工制作课程之前,向幼儿提出手工制作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幼师应该引导幼儿探索手工制作知识,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要求幼儿关注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丰富自身的想象能力,制作出精美的美术手工制作作品。

3、重视幼儿品质培养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幼师可以在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首先,教师在手工制作课程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使幼儿对手工制作学习更加自信,在困难中逐步完成自己的制作任务。其次,在幼儿完成制作任务之后,可以对幼儿进行鼓励与表扬,使其对自己的制作充满信心,提高对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兴趣。最后,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身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幼儿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另外,幼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与同学或教师相互探讨,不能因为困难放弃制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学会与幼儿分享自己的快乐,在与同学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互相帮助的习惯[5]。

三、结语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幼师应该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创作的时候,找到适宜的契机,培养幼儿的自身品质,使幼儿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潜能得到发挥,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作者:苏彦芝 单位:靖远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施伟娟.浅议提升幼师手工课教学中教具创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183-183.

[2]沈海莉.浅谈幼师美术教学中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205-205.

[3]周小玲.幼师美术教学初探[J].音乐大观,2013(4):87-87

[4]陈艳.幼儿师范学校手工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3):154-154.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幼儿教学 环境布置 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是幼儿师范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则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有这样的课程安排,是因为根据教育师范学院对于幼教人才的培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毕业学生必须根据幼儿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幼儿园的环境作合理的设计和布置。鉴于此,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的教学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对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的分析

根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学生进行的相关调查情况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于手工制作知识的学习还是感觉轻松和愉悦的,制作时也感觉“得心应手”,但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这一内容的学习却难以“入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认真回顾和深入研究,发现其内在缘由是教学方式存在的一定弊端,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相互脱节。即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手工制作的技巧与技能,但是在幼儿园中却不能付诸实践,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具体来说,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之一是: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巧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即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一昧地为学生提供制作示范,为学生规定制作的统一方法,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灵活思维,使得学生对于制作的过程缺乏应有的认知和深入的分析,从而不能因地制宜地、举一反三地应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弊端之二,根据相关要求,学前教学专业的师范学生有充裕的校外实训的时间,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地注重师范学生的教学能力的锻炼,却忽略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有机结合,即没有指导师范学生对于幼儿园的实际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会技能技巧后却不能在幼儿园的真实环境中合理设计和布置。

二、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途径

根据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的教学中,在讲授手工制作技巧的基础上积极培养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适量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师范生的观察、分析、自主创作等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走上幼儿教学岗位之后,能够设计与布置好幼儿园环境,切实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笔者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如下思考与改进,现简述如下。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时,并不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授幼儿园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所谓规定的设计或者制作的“法则”,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进行自主分析与学习。例如,在学习“幼儿园的主题墙饰”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墙饰的内容与材质,鼓励学生查找和搜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要求学生根据“考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大胆构思绘制草图,提交学习小组或者课堂,共同讨论其“可行性”,并作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无限的创意,并不是“任马驰骋”,听之任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指导者的重要作用,诱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即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选材和制作,并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修正与改进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

2.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成果”,通常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将要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师范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手工制作的技巧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与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得幼儿园环境的装饰“工程”通过和谐的交流与互助得以顺利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个主题,并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明确分工任务,再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探讨设计的思路、表现的形式、材料的运用、制作的法则等,最后教师再指导各个小组进一步沟通、磋商和整合,以共同完成幼儿园环境的装饰。

综上所述,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与幼儿园环境布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这一课程应更新教学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切实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幼儿手工活动指导,2010.12.

[2]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2005.

[3]百度文库网站.在美工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2012.3.

[4]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5]幼儿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手工制作;地位;作用

美术教育是小学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美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手工制作课程,因为其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设计组合能力、持续关注力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在开始受到小学美术教育的普遍重视。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手工制作课程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以期为提升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提供经验。

一、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

对于手工制作课程,我们一般都理解得比较简单,总认为手工制作就是简单的折纸而已。其实不然,折纸只是手工制作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手工制作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灵活性等特点,它不仅符合少年儿童好动的天性,也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知识内涵和智慧。手工制作是开启小学生心灵手巧的钥匙,是引导小学生走向美术世界的重要一步。如果在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手工制作课程作为基础的话,小学生学习其他美术课程就显得比较吃力,他们学习美术课程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有时候一张纸、一些丝线、一些魔法玉米等素材就能引导小孩子活灵活现地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些手工制作可能看起来比较简单甚至幼稚,但由于其设计和组合都来自于孩子内心的智慧,是孩子对于美术的一种最直观的表达,也是孩子将抽象或想象转化为现实的重要途径。因此,笔者认为手工制作是小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重要前提或关键步骤,小学美术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时开展必要的手工制作课程,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接受美术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手工制作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手工制作是一种凝聚很多智慧和思想的创造活动。从选材到制作、到定型、再到修改,都充满了作者丰富的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高度融合,其在素质教育培养上的优势是其他学科都无法替代的。由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重视手工制作课程,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曾说过,劳动不仅创造了美的自然界,美的生活和艺术,而且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加强对小学生的手工制作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培养从小就懂得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高素质公民的过程。

1.手工制作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对美术的认知

手工制作的取材丰富便利,制作形式变化多端,更能化腐朽为神奇,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爱好。在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小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完成一件作品,更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自信。通过手工制作,他们发现了进行美术教育的乐趣,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美术陶冶情操的重要意义。由此,小学生也会改变对美术课的认识,进一步理解美术课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2.手工制作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观察力

手工制作课不仅能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增强自身的想象力,也有助于提升学生探寻世界之美的观察力。

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让自己的想象任意驰骋,努力创作一件自己属意的独一无二的作品。由此小学生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和丰富自己想象力的过程。想象力的形成和释放有助于活跃学生的心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展智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手工制作的过程中,不应对学生的创造力给予过多干涉,应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根据自己的审美诉求,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同时,通过手工制作也有助于小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美给展现出来。其实小学生创作的过程也是将其眼中的世界展现出来的过程。因此,开设手工课程教学,可以引导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的人,这样不仅提升小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乐观的心态。

三、手工制作有利于丰富美术教学形式,提升美术教学的实效性

手工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该课程没有严格的条条框框的限制,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创意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中进行交流和合作。所以手工制作在实现美术教育对象的普遍性、教学形式的丰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一般的理论性课程教学中,只有少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而手工制作课程则给予了每个学生平等的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素材,开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有意义的创作。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每个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平等地享有向别人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其次,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手工制作课程不是教给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技巧,而是让学生体验集体创作的氛围、感受分享智慧的乐趣。因此,当小学生参与手工制作课程教学的时候,他们不仅可以快乐地分享自己的创意,而且可以在合作中凝聚智慧创作高质量的作品。

第三,手工制作课程有利于教师对美术教育进行创新和改革。手工制作课程和绘画、书法等都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尝试着把学生在手工制作中表现的创意转移到绘画、书法等美术教育中,努力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开开心心学知识、快快乐乐分享智慧。

四、手工制作丰富了美术教育的范围,有利于学生将美术和生活融为一体

美术起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可以说手工制作让学生充分明白了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手工制作课程中,无论是教学生进行创意折纸、陶艺、插花、剪纸等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深切体会生活对于美术的影响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和创造美,并大胆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笔者始终认为美术教育不应局限于教材和理论,而应在领悟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教育素材,努力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借助孩子们的智慧,努力打造融趣味化、游戏化、生活化、知识化于一体的美术课堂。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不必拘泥于一些美术教育细节,只要能激发孩子的智慧和创意,教师就应该认真倾听、仔细引导。另外,努力让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多让学生体验生活之美,才有可能创造出美的作品。

总之,认真地将手工制作课程运用在美术教育中,是引导学生接受好美术教育的重要一步。开展富有创意的剪纸、编织、插花、折纸、陶艺等有特色的课程,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以丰富学生的创意。小学生对待自己的作品是非常有耐心的,每完成一件作品,我们都能领悟到手工制作带给他们的乐趣。总之,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美术学习,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活动,拓展了美术课堂的内涵,而且令学生享受到艺术的熏陶,使学生拥有一颗美的心灵,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这就是美术教育的情感目标――以美育人!

参考文献:

[1]陈黄子静.谈小学美术中的创意手工教学[J].论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意手工教学,2014.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第10篇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材增加了许多手工制作的内容,改变了以往美术教学只注重绘画和欣赏,忽略手工制作的思想。在进行手工制作时对绘画色彩的安排、形态结构的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欣赏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提供素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尽最大可能地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多以学生没有接触过或接触次数比较少又很感兴趣的东西为素材。如,在教完“角色游戏”这一课后,看到学生对制作面具意犹未尽,我便决定利用课外时间组织一次学生时装表演赛,主要取材于身边的报纸,让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面具,利用班级手头的报纸设计配套的服饰进行时装表演,在表演时配上自己原先设计的面具,这样一台别具的面具时装秀就形成了,学生在充分体验制作活动乐趣的同时,提高综合审美能力。使美术课堂进一步与生活结合,真正体现学有所用,学生的欣赏水平也在实践中得以提升。

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代的中学生生活在电脑时代,对生活中的感官体验没有或者是很少,他们迷恋电脑游戏,看到的三维空间立体造型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是二维的,缺乏三维空间的直观感。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立体作品。他们在设想构造三维空间立体造型时,增强了空间立体感,培养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了创新意识。如,在“我们的节日”教学时,我让学生事先设计好蛋糕的整体形态,立体的红蜡烛展开后的图形是什么样的,以及各种的小礼物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产生我也可以创造的理念,并且随理念来进行不同的尝试造型,使他们真正能提高造型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手艺被人们渐渐遗忘。但是市面上却出现了许多被注入新鲜现代元素的传统手工制品。如,喜庆的中国结、今年流行的粗布格衬衣、元宵节的花灯等。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我告诉学生传统手工制品只有注入新鲜的现代元素,不断地创新才能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课前我通常先让学生收集大量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初步建立自己的观察基础,课中让学生多质疑想象,课后鼓励学生努力超越工艺家。如,在教学“物品上的画廊”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从网上下载各种传统图案,并让他们尝试着用软件来重新设计这些传统图案。经过学生的二度创作,最终完成的图案要比传统的更精彩。我清楚地记得那节课学生兴趣浓厚,表现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四、培养学生手工制作的方法和技巧

课堂教学中,手工制作的提高在于能掌握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这就需要去发掘制作技巧和总结制作经验。掌握了较好、较快的制作方法、制作流程就能发现技巧所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探索,运用各种现代的技术以及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加工创作。如,教师在选材时,来自于生活即材料选于纸、绳、布、棉花、线、塑料、陶泥、易拉罐、树枝等。将手工制作合理地运用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辅助绘画教学。很多手工制作都需事先整体安排。面对材料的数量,结合作业的需求,考虑作业制作的大小,充分利用材料。在制作立体手工系列时,学生在策划时必须进行三维空间立体造型的设想,这样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构建和完善。如,在制作立体纸雕塑的过程中,学生必须事先设计好雕塑的整体形态,立体的元件在纸张上展开后其图形应该是怎样的,以及组合部位的形状和大小等。教师在这过程中起到引航人的角色,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才能辅导学学生完成。

让手工制作在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中熠熠生辉,让每个学生真正动起来,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样的课堂不但可以开发智力而且还可以协调中学生的手脚协调能力以及创作能力和耐心、细致都有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协调他们的身心发展。从而真正的体现《美术课新程标准》中提出的不仅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

上一篇:质量控制质量管理范文 下一篇:公路施工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