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14:41:59

美术德育总结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初中美术课是初中教学的一门基础课程,美术知识的“教”与“学”,能够培养初中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树立良好的审美观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我们的初中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在我们农村初中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农村初中把美术课看作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来任教,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德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初中美术教育和育人目标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来优化美术教学,充分发挥美术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美术的教学活动中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和道德品质。那么,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呢?我通过这几年在美术教学中的探索和总结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

初中美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要使学生学会基本的美术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基本技能,使学生明白美术知识的学习不但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更是培养自己高尚审美情趣的主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观念,这对于德育在美术课程中的渗透是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发掘美术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初中美术课程具有丰富的教材内容,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们要在这些广泛的教材中挖掘德育知识,比如助人为乐方面、尊老爱幼方面、爱国主义方面、环境保护方面、世界和平方面等等,这些知识都蕴含在美术知识中间。在实际的初中美术教学中将挖掘出来的德育知识进行适时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情感得到升华,道德得到熏陶,这样他们就会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魅力。

三、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渗透德育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我们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也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程。所以我们必须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这样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比如我在上《舍身炸碉堡》这节课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学图片,然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于这幅画的感想如何。学生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你一言我一句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没有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就不会有现在的幸福生活,有的说要向他们学习等等。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相应的得到集中。同时,学生会自觉地学习革命烈士这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在具体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德育的渗透存在于我们美术教学的任何一个环节,这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是美术教学的一个优点,所以我们必须要抓住每一个环节进行德育渗透,在具体的美术实践中我们更要发挥这个特点。我在给学生布置绘画作业时,根据某种社会现象或适时事件进行布置。比如让学生画一幅水泥厂附近的树木和森林里的树木,学生通过绘画和比较,就会明白为什么厂矿附近的树木缺少生机,而森林中的树木生机盎然,给学生心灵上一次大的冲击,这样学生的绘画技能不但得到了提高,而且使他们知道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懂得在日常的生活中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2篇

一、寓德育于技法学习之中,探究新知

让学生认识和掌握一些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要素及与之相应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思想、情感教育是美术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这一任务常常在探究新知环节中完成。让知识学习与育人之间产生密切联系,以育人引导技法、以技法表现育人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思路与方法。如《娃娃的家》一课的教学,在引入新课后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妈妈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为小明布置的书房图片,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布局整洁清晰、色彩鲜亮的小明书房的绘画图片,并让学生谈谈坐在这样的房间里学习的感受;尔后教师道:老师也带来了小明以前书房的图片。课件出示一幅画面凌乱模糊、色彩灰暗的书房绘画图片,再次让学生谈谈在这样的房间里学习的感受。然后设问:从绘画这个角度来看,哪一个书房更能体现妈妈的辛苦呢?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为什么?通过启发,让学生明白:不同的画面和颜色给我们的感受是不同的。第一幅图片描绘的书房,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舒适与温馨,更让我们体会到为营造这个舒适而温馨的书房妈妈付出了不少汗水,体现了妈妈对我们的爱。

二、寓德育于作品创作之中,运用新知

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美术课堂中常常用“运用新知”这一环节来完成。在本环节的教学中,采用德育与创作相结合。就是指学生在运用所学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美术创作时,首先要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立意,然后再思考怎样运用所学的技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让技法学习为表达思想服务,让思想感情促进技法运用与提高。

三、寓德育于作品分享之中,交流评价

交流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肯定与校正。它不仅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不断提高美术素养的过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融、情与情的碰撞,形成正确价值理念的过程。在交流评价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形式,不仅对作品的创作构思、构图及制作中的独特之处进行交流与评价,让全班同学明白作品好在哪里,学到创作的方法,而且要对作品的立意、情感、思想及含义进行交流与评价,让全班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情、深深的意和高尚的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赞誉、同学的夸奖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四、寓德育于提炼概括之中,总结提高

一节高效的小学美术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以达到“课虽终,意犹存”的境界。同样是《娃娃的家》一课,在对知识、技能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后,可对学生进行如下设问:无论是同学们的绘画还是手工作品,你们完成得太好了!老师都被吸引了。可是老师不知道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在做人方面有没有收获?

只要我们拥有强烈的德育意识,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就可以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把德育侧重点分别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受到社会正能量的感染,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德育;美术;教学;渗透

各科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渗透德育。美术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极其丰富,为学生展示了世界各地名家名品,能够让学生在增长见识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同时,名家名品当中都具有独特的时代性,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仅仅做知识的传播者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与新课标教育目标背道而驰的,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改革,满足新时代的需求。

一、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

美术课的讲授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美术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把握和理解才能充分发挥美术教材的作用,对于十分具有德育作用的课程内容要着重讲解,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要让学生切实讲出自己的感受,例如“你觉得哪幅作品最好?”“你最感兴趣的作品是哪一个?”“你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你觉得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从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等,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设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融入美术世界,用心感受每一幅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通过作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给学生讲《中国民间美术》一课时,除了开展作品欣赏的环节外,美术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人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民间美术有哪些?你认为哪种民间艺术最难?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发言,充分思考,在提高自己的美术意识、道德意识的同时还能分享到小伙伴们的故事,从小伙伴的故事里也能够学到很多。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剪窗花很难,尤其是大窗花,每一下都要十分精细,在剪之前大脑中就要形成剪完之后的形状,感觉和最强大脑节目里的名人堂的选手一样,我也要锻炼自己,向最强大脑发出挑战。经过这样的故事分享,学生都受益颇深。美术教师一定要做好总结工作,明确为学生指出德育点,让每一名学生都从不同的故事中学到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

二、通过美术课,找到美术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要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首先,美术教师要具有十分高尚的道德情操。美术教师应树立传统美德教育意识,透彻分析教材,把传统教育结合美术教学的各个知识点,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讲课时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对于德育的关键点要进行深刻讲解,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美术与传统美德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学会去观察生活,观察美好的事物,发现美的存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德与道德素质,通过美术的学习,切实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好所在,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讲授《劳动──人类创造力的源泉》时,根据此课的内容,把爱国教育渗透到课程当中。欣赏完图片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受,还可询问学生到过哪些著名的景点,首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要认真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通过赏析中国古代建筑造型艺术,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古时候我国人民的伟大智慧。

三、通过美术课,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展示好人好事,深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美术教材的知识点是有限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渠道。在多媒体时代,教师要找到鼠标与粉笔的平衡点,不可过于倾向某一种教学,做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技术的有效整合,使多媒体教学达到最佳效果。通过多媒体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好人好事美术作品,为学生树立榜样,有效进行传统德育工作。

综上所述,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途径十分广泛。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仔细分析教材,把握契机对学生加以引导。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美术教师的职责所在,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大胆说出所感所想,教师做好引导与总结工作,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彭琼.让人文精神充盈于美术教学中[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2).

[2]史敬华.德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初探[J].吉林教育,2016(12).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0-01

美术作为必修课程,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以培养学生的美育和心智为目的,让学生主动发现美和创造美。这里的美不仅包括物态美、行为美,更包括思想美。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美术课堂上实施德育,需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所以要想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德育,就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内容。

一、巧用“欣赏与评述”,自然渗透德育

在美术欣赏课上,通过分析具体作品中的人(物)与事,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欣赏教学模式改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名画,这些画作需要教师用心挑选。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作品都能拿给学生欣赏,而是要结合德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内涵的作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欣赏、学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内心真实感受。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明白,美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除了利用完美的外在形式揭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除了学习其形式上的美感外,更应深层次挖掘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以树立榜样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熏陶。如,《播种者》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纪念碑式的构图表现作者对劳动者的尊敬。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探讨,让学生们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进一步体会作品带来的正能量。

二、巧抓“造型与表现”,用情感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去培养,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造型与表现”方面,让学生对造型元素进行运用,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从而表达思想与情感。

“造型与表现”最终以作品的形式呈现,需要拟定一个绘画主题,这个主题的创设就可以结合相关德育主题。例如,在尝试画人物肖像时,通过对人物肖像画法的学习,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后,需要一个绘画主题进行实践,可以让学生以“同桌的你”为题,创作一幅记忆当中最好的玩伴,用画笔纪念同学间的友谊。从笔下流露出情感,让心灵得到感染,德育在绘画实践中进行。

在学习技法表现时,让学生用笔触表现质感,同时传递情感。例如,以“辛劳的父母”为题,表现父母被岁月摧残的容颜,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认真观察父母,逐渐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体恤父母,明白父母的不易。

三、巧传“设计与应用”,灵活渗透德育

现代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时髦的象征,他们对设计充满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想法奇特的特点,激进他们的创作欲望。如果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来,那他们一定会很兴奋,很有成就感,从而会时刻关注生活,创造美。

例如,在学习招贴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相关的知识点传授完毕后,以“校园公益招贴”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将大家在校园内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以招贴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此,创设情境将知识活学活用,并将优秀作品陈列在校园内,一是给优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警醒其他学生,达到宣传的目的。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付诸行动,学生们一定会关注生活、创造美。

再如,标志设计的学习。从北京申奥成功展示标志,到福娃的约定,再到游奥运福娃乐园,教学内容锁定在与爱国主题情感相容的范围内,即使标志设计还包括商业标志等,但结合德育内容,在教授时还是要有所取舍,做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元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美术教学内容非常广阔,需要美术教师进行总结和挖掘,在教授美术知识技能的同时,不忘结合德育,让美育与德育相辅相成。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5篇

一、巧用“欣赏”教学,自然渗透德育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欣赏教材的内容多是古今中外的名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欣赏课教学中的作品欣赏、讲解,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挖掘好美术“欣赏课”教学,能在无形间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例如:美术欣赏课《家乡的历史和发展》,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音乐引进课堂。首先,教师播放学生学过的歌曲《我爱我的家乡》,让大家跟着音乐唱起歌:“我的家乡在……”教师此时提问:“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可爱吗?”上课一开始,学生在音乐的带动下激发了爱家乡的情感。接着,学生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一二十年前的芦墟的情况资料,以小组形式展示出来:那时的天很蓝,水清澈见底,路都是些崎岖泥路,经济不发达,商店很少……教师顺势出示芦墟老景图片。“那现代的芦墟有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芦墟新貌图片,将两者形成对比,让学生总结两者各自的优缺点,“芦墟老景环境优美,水很清,天很蓝,但经济不发达,而芦墟新貌经济发达,不愁吃穿玩,但是环境污染严重。由此提出环保问题,学生自然很是重视。最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一幅表现“未来可爱的家乡”的画面。看哪一组完成得最好。有了竞争,学生们兴趣十足,每小组表现的题材都是未来家乡的优美环境、发达的科技、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学生的画面中可以读出学生对家乡的爱,对环保的重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使他们学会了顾全大局、团结合作,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通过多媒体教学欣赏,学生们潜移默化中获得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熏陶,进一步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美好情感。

二、巧抓“绘画”基础,适时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挖掘绘画课潜在的德育因素,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例如:在教《我崇拜的人》一课时,可针对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教师给学生讲了自己最崇拜的人的一个小故事,讲完后,出示这位人物的肖像画面,并提问:为什么老师会崇拜他?你们从画面上了解到他是个什么性格的人?你们崇拜这样的人吗?今后你们打算做怎样的人?接下来,由小组相互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从人物的五官及神情的刻画中,了解到处理人物肖像的方法。最后,学生将自己崇拜的人物的各种优秀特征及崇拜他的理由进行认真分析,通过讨论分析,有助于学生更加熟悉此人物的相貌五官特征,从而得出处理人物的方法。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表现人物的绘画能力,同时融思想教育于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为此,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让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人物肖像画的绘画技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巧传“手工”方法,灵活渗透德育

手工制作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把一件废弃的物品通过自己的创作,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会有多高兴呢!相信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的品质。例如:在执教《机器人》一课,通过播放“机器人”的视频后,介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机器人的设计不仅从外观上还是功能上都有着质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索科技的奥秘。同时引导学生们通过废塑料瓶、一次性碗筷、纸杯等生活中垃圾材料再应用再造型进行“机器人”的制作。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造型,有助于打破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制作过程,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手工制作课中认真挖掘德育因素,就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踏实勤劳、勇于创新的生活态度。

四、巧施“探索”活动,积极渗透德育

巧妙开展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在综合探索的教学中,要利用各学科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认识身边的树》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生存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欣赏、感受、表现形形的树,使学生了解树木是人类的好朋友,以及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爱护树木、保护“绿色”植物,树立环保意识,以及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总结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关键是要灵活多样结合实际,因势利导,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将德育融于美术教学中,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6篇

1、调研工作

以新课程为导向,围绕课程实施中的问题,把握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注意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总结推广经验。本学期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于3、4、5月期间开展1次集中调研活动,要特别关注农村地区、基础薄弱学校、薄弱学科以及高中课改样本校。适时开展对课改教研工作的调研。本学期继续选择部分区县与市教研室联合进行教学、教研指导活动。使美术学科的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学将于3月、4月进行两次调研活动,初中3月将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高中将于4月下旬进行一次课改调研活动。 调研紧紧围绕美术学科课堂教学和美术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全力推动高中课程改革,继续深化初中教学评价研究,继续小学课程改革专题研究、总结、推广工作。协助本室与北辰区教研室共同指导普育小学的美术教学指导工作。

2、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计划

做好本市小学、初中、高中的暑假课程改革的培训工作。本着把培训工作融入教研工作中的思路将举办一些培训研讨会,以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大力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

3、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经验推动高中模块开设工作

认真总结小学、初中课改的经验,结合本市高中学段进入课程标准实验的情况,重点解决教学评价和实际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将举办一次小学“一节好课的标准”研究的讨论活动;举办一次初中课改课堂评价的研究活动;将于2012年5月下旬在区县举办一次高中课改模块教学研讨活动。协助大港区搞好本学期4月份举办的“大港区小学六年课改总结活动”。本学期计划举办两场市级小学美术学科高效教学系列研讨活动,并做好总结工作。本学期计划举办一次市级小学美术学科优秀课例展示活动,并做好推广工作。

4、加强学科德育的研究与指导

学习研制美术学科德育指导意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推进学科德育。

5、研制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积极进行小学、初中学段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研制工作。修订高中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适时下发。

二、课改专题的研究工作

6、作好美术学科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专题研究工作,本学期组织两次全市课程资源开发专题研讨交流活动。

7、做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天津子课题的总结推广工作。

8、作好区县小学、初中学科专题及综合课题的管理、指导工作。

9、作好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地方文化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研究与阶段性总结工作和结题准备活动。

三、做好美术学科教研、服务、指导工作

11、继续学习贯彻《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法规》,推进各区县的学习和贯彻。全面落实我市《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教学改革的意见》中的各项具体目标和要求,并将其列入学科日常教研工作。

13、认真研究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校本教研形式,带动美术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形成在一定文化基础上的校本教研模式。

四、做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与指导工作

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坚持作好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工作。结合小学、初中、高中课程改革的机遇,进一步开展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科创新研究活动。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示范性的教学案例,以提高课程实施的能力,努力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落到实处。2012年4月编写完成高中美术教学案例集。

五、中小学双优课评比工作

认真作好中小学双优课的评比准备工作,作好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的内容。

六、研信息化建设

14、加强学科主页的建设,不断完善调整学科主页的内容。充分发挥OA网在学科教研工作计划中的作用。

15、不断发挥学科信息技术研究小组的带头作用,深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环境的专题性工作。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7篇

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画家、设计师,而是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的美术知识、技能和审美教育,在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下,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审美能力、健全人格、高贵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合格学生。美术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以其自身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可以进行德育渗透,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做好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这就要求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中学生智力发展迅速,独立倾向增强,个体思想与品德趋于成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尽量给他们创造独立自主的发展条件,实现德育目标。

一、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探究德育内容的意识

每幅美术作品,既有艺术欣赏价值,又有德育价值,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获取其中的营养。

根据美术作品类别推究德育内容。中学美术教材有欣赏课,大致分为西方绘画、雕塑欣赏,中国绘画、书法和园林建筑欣赏,剪纸、风筝、脸谱、年画民间艺术欣赏,等等。欣赏课上,需要按类别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欣赏张大千的《泼墨图》和吴冠中的《小鸟天堂》时,教师引导学生先分清绘画类别,再在认识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泼墨图》洒脱、狂放,《小鸟天堂》彩墨蕴含画风新理念,都表现了国画的神韵,从中让学生感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美。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中国水墨画的材料、技法、特点,而且埋下了爱文化、爱自然的种子。

根据美术作品特点推究德育内容。在每件美术作品里都能找到德育内容,例如,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可以让学生在认识朴实、善良与辛苦的老农形象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父亲》不是某一个农民的父亲,而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农民的缩影,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同时笼罩着对农民贫穷落后的一丝忧伤。学生谈观后感,有的说“太丑了”,有的说“很沧桑”,显然,学生没有认识到这幅作品的内涵。引导学生与现代农民对比,他们自然懂得了《父亲》是过去贫穷农民的形象,再结合对作品时代背景的认识,他们就会抓住特点找到德育内容。通过对《父亲》的欣赏,学生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现在做起,珍惜机遇,发奋学习,为将来建设更美好的祖国储备力量。

在欣赏美术作品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一定方法探究德育内容,久而久之强化了学生的自我德育意识。

二、进行美术实践,发展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在欣赏中学习了如何探究美术作品的德育内容,就要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和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自我育德能力。

了解名家生平,提高学生的育德意识。学习名作前,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网上学习、社会询问等途径调查作者生平,并进行推究,从中得到启发。例如,在学习齐白石的作品时,学生对他勤奋画虾的历程进行了解。为了画好虾,加强对虾的体会,齐白石便在家中养虾。他每日都会仔细观察,有时还用笔杆触动一下虾,使其惊游、跳动,认真感受虾的各种姿态。常年如此,让他对虾的结构、特点、姿态了然于胸,经过多年努力,在70岁时总结出一套画法。学生经过推究从中悟出,要做好事情成为有用的人,就需要有齐白石那样苦研细究的精神。

课内美术实践,巩固探究作品德育内容的方法。例如,《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要求用平时收集来的废旧纸杯、纸盒进行艺术加工,制作出一件生动的艺术品。学生惊奇地发现,被淘汰了的废旧物经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又焕发了生机。与此同时,学生认识到了讲节约、论环保是人人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

课外美术实践,发展学生的育德能力。观察、思考、绘画是学生参与课外美术实践活动的过程。走出校门,来到了大自然,来到了社会,让学生观察天、地、人的美和社会的进步,观察是非曲直。之后,绘出既有艺术美,又含深义的美术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发展了育德能力,还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对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大有益处。例如,《发展中的唐港》是一位学生课外实践的美术作品。远处,群群海鸟于碧水蓝天之间飞舞,是朦胧而诱人的画面;近处,塔吊林立、货轮争相鸣笛,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赞美了自然与社会的和谐,赞美了祖国的蓬勃发展,表现了人们的安居乐业。

三、提高教师修养,使学生主动完善品格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让学生在自己的言行中得到教诲。双休日,我坚持长期在学校里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或练习毛笔字、绘画,做到深学专业知识和苦练教学基本功,求得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课上,我注意自己的仪表,做到语言美、行为美,尊重与信任学生,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教师修养是影响学生矫正品格的有利因素。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美术教学; 行为习惯; 美术课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0-098-001

习惯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后天形成的,它是相对稳定的趋于常规性的条件反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进而使学习变得更容易。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理论依据

总结成功人士的经验以及对习惯的研究发现,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这几方面理论依据:素质教育理论、叶圣陶的养成回归理论和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

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叶圣陶的养成回归理论

养成良好习惯的论述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79年,叶圣陶老先生在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更是强调: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重要性。

3.德育回归生活的理论

德育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和实际结合,同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必须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养成生活中的习惯,这样德育效果会非常明显。

二、小学美术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策略

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教育

通过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它对于自身的重要性,要通过说服或者运用其他成功的事例让学生感同身受,也可以创造一定的条件让学生亲身体验。但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反复训练,耐心教育。如:在培养学生观察细致的习惯时,应该课堂上要求仔细观察教师的范画、挂图以及出示的实物的形体、色彩,课后让他们对实物的形体色彩进行总结,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点滴做起,积跬步然后成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培养好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日积月累,这样自然而然的就达到了目标。华罗庚曾经说过:面对悬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知道什么就积累什么,时间久了积累的就多了,而且都是好习惯。要在短时间内养成一个好习惯都很不容易,更不用说养成多个好习惯了,所以齐头并进是很不现实的。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出计划,分步培养,从简单到复杂慢慢提高。我们要求学生和教师一起下苦功夫,通过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小学的美术课都是在语数外之后,在学习完这些课后学生会很疲惫,都有一种懈怠的心理,带的绘画材料、工具杂乱地放在桌子上,既影响美观,又不利于作业操作。还有部分学生的材料、工具不齐全,在作业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此时,教师应合理处置以缓解课堂气氛,例如安排不守纪律的学生表演小节目等。在下课前总结本课的内容,并说明下节课需要做的准备。这样下节课学生就不会手忙脚乱,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更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又如在培养学生作画姿势时,要求上不同的课用正确的姿势,听课时把手背到后面认真听课,这样长期坚持练习,学生良好的写生习惯就得到了培养。

3.对学生严格要求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年龄越小就越有可塑性。培养好习惯就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有停顿,稍微懈怠一下不好的习惯就会抬头,以前的努力就会白费,有一次的应付不用心就会加强不良习惯,就会给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增加一块绊脚石,甚至前功尽弃。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在上课时不能乱动教学用具,不能在下面做小动作,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上完课后搞好环境卫生,在每个阶段都严格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加强训练学生有计划、按步骤地上课的习惯,并巩固加强这种习惯,使学生逐步变成自觉的行为,真正做到了“自动化”。

4.身教重于言传

俗话说: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不仅仅需要在口头上提一些要求,在行动上为学生提供模范带头作用更为重要。如讲课速度快慢适中,结构体例清晰,内容简明易懂,板书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音和蔼可亲,这些都会让学生对教师有很好的印象,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向教师靠拢。应该及时表扬学生在绘画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对进一步进步有更大的动力,找到学习中的乐趣,而且教师应该有专业知识,展现出绘画天赋,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拜之情,这样更有利于良好的绘画习惯的养成。

三、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的理解及措施,通过对照小学生行为守则,结合美术课教学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探索多种高效合理的途径,结合普通教育途径来矫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健全学生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茁壮健康成长。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有利于教师对班级的管理,使其他各科的教学也能井然有序,还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此外,这也是学校对家长负责的表现,充分表现了教师和学校的负责任能力。相信只要在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小学生在美术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会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缪勤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营造和谐积极的美术课堂[J]考试周刊,2009,(45):90-95

[2]林志俊.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3,(17):85-86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 小学 美术课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23-01

1、开展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小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出现了很多新挑战及问题。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育方式没有了实效性,如果只凭一门思想品德课是无法收获到更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小学美术课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它的色彩、线条反而容易觉得真实且被理解,与原来的思想品德枯燥的理论课完全不同,较为容易被小学生接受。

小学美术在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是按照实际的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在进行美术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将学科的知识与思想互相渗透,在课堂进行德育的融汇,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学习思想,以此来达到所预定的教学目标。

2、德育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渗透

2.1 欣赏名作

名作的欣赏是可以快速提高学生道德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多收集一些名著的图片或是课外活动带学生去美术馆去进行专题的欣赏。在欣赏的时候要求学生总结这些作用的特点,对艺术品欣赏的同时获得艺术素质的提升。同时很多的艺术作品都是以自然风景为背景。在大自然里,到外可以看到生机,风景优美、万物生辉,这可以让学生从小就在自己的思想中激发对于自然热爱的道德修养,让学生知道保护自然的必要性、重要性。

2.2 多媒体欣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的运用也是课堂上课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

是培养学生德育教育最直接明了的方法。因为视频可以以丰富的色彩、完美的音效、动感的影像让小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和平鸽》一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段和平鸽在广场飞翔、悠闲进食的视频,这样就可以在一个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带给学生一种博大的情怀。让学生明白并热爱和平,知道世界是自己的家,明白为了自己的家的宁静、和平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德育教育在美术工艺课中的渗透

在小学美术的工艺课中,种类是非常多的,有抵纸、剪纸、布艺、泥塑等等,大约占到美术课内容的百分之四十左右。在制作工艺的时候,不单单要教会学生制作的方法和原理,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集体、爱艺术的情操的培养。例如在学习剪贴风景画的一课中,通过运用彩色的纸剪贴风景画,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河山的教育。与此同时,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劳动创造了物质以及精神的财富,我们周围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教育学生为了之后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爱劳动、爱艺术、努力学习,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双手去打造美好的明天。

4、德育在绘画课中的渗透

绘画课是小学美术最重要的课之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有意义的素材让学生进行作画。在作画的同时有机的结合德育的教育。比如在小学美术课有《民间塑像》一文,其中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塑像,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塑像绘画的过程和配色的原则,而且让学生知识自己所要画的人物的背景及资料有所了解。大家都知道塑像都是一些在我们国。家历史上做出过一定贡献的人,这样不单可以提高同学的绘画技术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历史知识,知道他们为祖国所做的一切。而对于年级段较低的同学,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我们国家的国旗,让学生学会画五星红旗。让学生了解五星红旗,知识它的色彩构成,图画构成以及所代表的意义,并告知学生五星红旗的历史,知道它为什么可以成我们国家的国旗,这样可以让学生增加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学会什么是爱国主义精神。

5、德育教育的其他方法

5.1 增加传统地方的美术内容,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可以是多元化的。可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此来增加传统地方艺术的内容。例如东北的赫哲族的鱼皮文化、山东潍坊的风筝、广西的铜鼓等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材料。在传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5.2 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小学的美术课不单单可以在课堂中进行,还可以在外面开展。可以带领学生去野外进行写作。因为不管是哪一种的教学方式都比不上自己身在其景的感受。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与大自然最为接近,让学生在写生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丽,用自己的心和笔去作画,去感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环保的意识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生的心中,再加上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告诉学生不可以随便乱扔垃圾,让学生明白美丽的环境来源于人类的保护,需要从一点点的小事做起,让学生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所负责,培养他们的责任感。

6、结束语

美术德育总结范文第10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媒时代的到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画在纸上的几幅画作,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向影像领域拓展。借助一定的媒介刺激的学生感官,是现代教学中常用且行之有效的办法。我在上《妈妈和孩子》这一课时,节选了动画片《宝莲灯》中“沉香救母”的情节放给学生看,让学生了解动画制作原理的同时知道中国传统美德“孝”,歌颂母爱的伟大,将品德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中来,这样可以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当然所谓媒介并非只有课件、投影仪等现代技术设备,教师要注意课堂媒介的多样性。小学美术教学中绘画课占很大比例,这类课程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如,在上《方形物品》一课时,可以在学生画画前总结方形的特征,四条边、四个直角、方方正正。告诉学生做人也要堂堂正正,踏踏实实。利用媒介渗透德育的方法有很多,老师们应该在实际课堂中把握机会,灵活运用,使这些媒介发挥最大的作用。

二、以善为美,加强引导,净化学生品德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同其他形式的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共同发展,提高审美教育有利于加速学生在品德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改变的转化,提高学生对科学美的感知,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模仿是动物的本能之一,低年级的孩子尤其如此。因此,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他们从老师身上学到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注意对教师言行的模仿。这种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式的学习对学生的影响甚至超过授课内容本身。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是重要的。在教学中,教师每节课都要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不能因为美术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有限就忽略这一点,要起到表率作用。在上课时语言要尽量做到简洁、准确,动作要保持规范,做到“语言美,行为美”,这是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调动学生的上进心,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组织实践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建构良好品德

美术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思想品德课,不能靠说教和口号。要更加重视实践活动在美术课中的地位,紧密联系生活,在实践中渗透德育,使美术具有育人功能。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帮助汶川,帮助汶川的孩子。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如何教育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宝贵,用它们的画笔去展现他们的感受和心情,上一堂美育和德育结合的课,是每一个老师该思考的问题。在那天的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了地震现场发回的视频,让他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灾难的真实面貌,然后要求他们每个人画一幅画,写上一句祝福语送给灾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心情。那一次的作业孩子们画得格外用心,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净化。

四、总结

美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但存在于教学过程,同时融于我们的日常和社会活动。《亲密的一家子》《植树》使学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劳动的快乐;《绘画日记》辨析真、善、美和假、恶、丑;《我的家乡》、中国古代建筑》让学生体验到祖国山河的自然美,科学知识的深刻、严谨,激发学生为祖国进步而奋斗的精神。作为一名美术教师,要从自身做起,随时随地渗透德育,发挥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让我们的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完善他们的人格。

上一篇:德育导师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一德育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