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段摘抄范文

时间:2023-03-08 11:46:44

美段摘抄范文第1篇

这样看来,中学生语感的培养首先在于阅读,通过阅读搜寻并筛选关键信息,结合大脑已储存的生活材料引起一系列思考,这个由阅读到思考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对话,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过程,

如何在阅读中培养中学生的语感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的话给我们一个启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精心安排的典范文章,在抒情性、叙述性、议论性及说明性上都具有标本作用,学生只要对阅读材料感兴趣,就会兴致盎然地进行自觉阅读。

仅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尤其是朗读的技巧,这也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篇文章,必须根据它的体裁、内容,以朗读为突破口去感受语言材料。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表现了人性的美。盲孩子在获得光明的同时,“影子”也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朗读这样的作品,可以以欢快的语调、稍快的语速进行朗读,使学生从朗读中感受到帮助他人与得到他人帮助的内心愉悦,使之心灵上受到熏陶感染。

《我的叔叔于勒》则揭示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人性丑陋的一面,对菲利普夫妇的鞭挞,对生活美的追求能让学生感受一份凝重。读这样的文章则应以低沉、缓慢的语调和语速去朗读,而《云南的歌会》则可以轻松、舒缓的语调让学生去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

另外,朗读中的停顿与轻重音的处理技巧也应逐步教给学生。

语感培养的捷径是说话能力的训练。学生在对已有材料熟悉后,要尽可能让学生“说”,用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说话能力,在“说”中进一步感知语言,感悟文本,感受生活,以自己的生命历程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提升生活质量,提高生命的层次。

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是一个很好的语感培养机会,可以从以下几点启发学生“说”:1、读完本文后,你觉得盲孩子与影子的心情如何?2、你认为本文的主人翁是盲孩子还是影子,为什么?3、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叠词的运用,比如“轻轻”、“痒酥酥”、“踉踉跄跄”,你再找几个这样的词,体会一下这样的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盲孩子虽然看不见,但他能感受到他所生活的环境是优美的,你能把你们所看到的盲孩子的生活环境告诉给他吗?5、这篇文章由88个自然段构成,看看这些段有什么特点?

学生对这五个问题的“说”,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本文的主题美、人性美、语言美、环境美、结构美,通过“说”,也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诚然,“说”的意义还远非如此,眼神的“说”,手势的“说”,口里的“说”,笔下的“说”,心里的“说”,都是为了交流彼此的情感联络。一个不会借助四肢五官去“说”的人,无论他拿到什么程度的文凭,在交流表达上又何异于大字不识的一个文盲。

除了学科兴趣的激发、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说”的训练外,语感的培养还需重视对学生“积累”的指导。

一个学识渊博的人,除了大量的阅读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有丰厚的积累。如孔子韦编三绝之下更有学而时习之的坚持,随园主人虽家贫不能致书,仍能借富书之家而得以博览群书,胡适先生则不动笔墨不读书。身边之人里,我所知的余映潮、王世发两位老师,无论走到哪里,读书卡片是随身带的,一年下来,不知不觉中所做的笔记就是大几万字,这大略就是他们能成为一个教育专家的缘故吧。

积累的方法有很多,最适宜学生的有:

做读书笔记。准备一个专门的摘抄本,留下前面的2―3页作编写索引用。每读一文,做好相应的读书笔记。可以摘抄词语,从词语的音、义、用法、遣词造句等方面积累;可以摘抄优美的句子,摘抄时分好类,如描写句、抒情句、议论句;也可以摘抄名言警句,注明其揭示的道理或给人的启示,优美句子和名言警句的摘抄要批注好作者、出处,以备查用。待一个摘抄本用完后,在事先留的空页里编好索引,以后使用时就方便多了。

坚持写日记,日记是一部个人成长史,是生活的录像,每天坚持写日记,不仅为大作文积累了素材,达到了练笔的目的,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能力。

可以写生活琐事、学习心得,也可以写观察所得、人事品评,只要对心灵有所触动的,都可以走进日记中。

多背诵。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拥有的多寡,取决于记忆。记得越多,获得的也就愈多,语感也就越强,要记得牢,就得加强背诵。但这个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理解性的背诵。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才能实现积淀语感的目的。

理解性背诵训练要视所背内容而定,诗歌的背诵可采用分组背,分男女生背、师生合背、接背的不同方法进行,快捷有效;优美的写景散文则可把所写景物分解成一幅幅图景进行背诵训练,例如朱自清的《春》就可以分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人物图来进行;叙事散文、小说的精彩段落则抓住线索来指导背诵。

语感训练的方法远不止以上这些,还需要我们每个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以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好学、乐学。

美段摘抄范文第2篇

一、正确选择书目

初中生年龄小、阅历浅,选择课外读物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质量。因此,读物的选择应非常慎重,读物内容一定要文质兼美、精致经典、新颖独到。诚如歌德所说:“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其次,要有教育性,应对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兴趣等方面具有良好影响。第三,要注意趣味性,读物应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爱不释手的。据此,我给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有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卷《新语文读本》,一套6本,入选的文章不但文质兼美,而且有很强的人文色彩。除此之外,还有课标推荐阅读的名家经典作品,如《名人传》《傅雷家书》《格列佛游记》《金银岛》《繁星.春水》等。学生的思想受到这些好书的浸润,必将终身受益。

二、在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充足的积累,才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佳作。“厚积而薄发”也是古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条重要经验。所以,我提倡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摘抄,把书中好的词句段拿来为我所用。但仅仅做到摘抄还不够,还需定期让学生对摘抄的内容进行再次阅读,对自己精选的好的词、句、段再次熟悉,牢记于心,以便熟练运用。此外,每月在班内举行一次阅读交流活动,形式多样,可以到讲台上声情并茂的朗诵自己的阅读积累,也可以将自己的摘抄本在班内传阅。这样在强化积累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阅读摘抄的积极性,促使精益求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语言素材库。

三、尝试欣赏感悟

在引导学生摘抄精妙的词、句、段的同时,还要让他们就内容进行简析或写出简短的感悟,或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欣赏妙词佳句,或体会文章写法,或发表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阅读知识。这样的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学会了搜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了审美体验,学生逐步养成了写读后笔记的习惯,语文素养也不断提高。

四、 善于仿写

学生所读的文章无疑都是精美范文,这些文章应该能在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如果学生仅仅一睹为快之后,便抛之脑后,文章的精美巧妙之处很快就会被淡忘,未免太可惜。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对一篇篇精美的范文阅读、观察、研习,可以使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的“原型”之中,得到启发,获得规律性的写作知识,获得语言的积淀,为学生写作找到拐杖和依靠。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还会低吗?

美段摘抄范文第3篇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里就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就是通过积累与模仿的主要形式进行语感的积淀,会引起语言创作的冲动,进而生成语言材料与结构创造的重新组合,人们语言读写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读。如何调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主要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让学生由老师要我读变成我要读。记得在第一学期,学生刚刚学会200~300个生字,我就开展了课外阅读。孩子们学的字不多,阅读一首儿歌、诗歌都十分困难,为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课堂上每天抽出5~10分钟的时间进行电视台天天爱读书栏目,让孩子们充当节目主持人,回家读了书的孩子当阅读嘉宾,读书给学生们听,带着学生们读。节目结束评选出优秀阅读嘉宾、优秀听众、优秀节目主持人。孩子们想要上台就必须回家读课外书,读了的课外书不管上没上台都盖上好棒、顶呱呱等印章。随着认识的生字多了,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我就设计了一张阅读小能手的统计表,每周将孩子们的阅读量贴上他们喜欢的贴纸公布于众,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让孩子们公布自己本周的阅读量。另外,利用课前一分钟,开展成语故事、动植物童话故事、歇后语、海洋知识等专题性讲话、朗读等。孩子们你追我赶,阅读热情高,班级阅读气氛浓,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本学期我班最高的阅读量达到600多万字,人均50多万字。然而,有的孩子读了“万卷”书,还照样怕写日记,怕写作文,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辅助活动,实现“读书破万卷”的“破”

1. 精读。学生所读课外书籍,除了父母帮助购买的以外,还有许多来历不明的书籍。如果不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不仅会占用孩子们的宝贵时间,不利于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甚至还会妨碍他们活泼愉快的阅读心理的成长。基于以上原因,我采取了根据不同阶段推荐不同体裁的书目让学生进行精读。本学期向学生推荐了《狮子和老鼠》《夏洛的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书籍,让每个学生从中选2~3本进行反复精读,然后写读书心得,也就是读后感。

2. 巧读。对于儿童来说,虽然阅读速度会慢些,但是每天坚持半小时的阅读,日积月累,他从课外书籍中获得的信息还是很可观的。如何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的同时,教给适当的读书方法。

(1)书不离笔,笔不离书。让学生在读书时,拿着笔勾画好词、好句、好段,随手写下自己对文章片段、词句的理解、感受,是学生不流于对故事情节的欣赏,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2)勤于摘抄。除了让学生摘抄课本上的词语之外,还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摘抄自己喜欢、欣赏的词、句、段,增强了大量的优质语言材料。

(3)勤开展活动。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感,那么理解文章语言的能力自然就强了。学生摘抄了大量的好词好句,教师仅限于几个优良、红花,孩子们没有体验到多读书的好处,积极性必定很快会消失。于是,我开展了大量的活动来为孩子们打气:成语擂台赛,比出读书时摘抄成语最多的孩子,比出背诵最多成语词语的孩子,比出作文、日记中运用成语最多的孩子。《爱心手抄报》,让孩子们推荐自己喜欢看的书籍,展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美文欣赏会》,让孩子们背诵自己喜欢的文章、片段。《赏竹会》上,孩子们大谈竹子的姿态美、用途多、情操美,还纷纷朗读自己写的赞颂竹子的诗歌、文章。在读书交流会上,学生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和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让学生写成读后感。通过大量的朗读、摘抄、背诵、比赛、写读后感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孩子们积累词汇,培养敏锐的语感,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美段摘抄范文第4篇

关键词:摘抄;课外阅读;能力;实效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阅读已深入人心,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学生大量阅读已成为每位语文教师的共识。升上中、高年级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也不断增加。据此,笔者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指导运用摘抄阅读法进行课外阅读,发现学生确实能够收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良好效果。

一、何谓摘抄阅读法

摘抄阅读法是指学生在阅读中,把自己感兴趣、有体会的词语、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的一种学习方法。摘抄的过程是一个选择、欣赏、感悟的过程。学生摘抄的内容,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它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欣赏水平和价值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原文的内容,丰富和积累词汇,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

摘抄对语文学习最大的好处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也因为摘抄的这些语言是他们感兴趣的、有印象的,所以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这就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

二、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运用摘抄阅读法呢?笔者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实践:

1.传授方法

教会学生摘抄的方法非常重要。摘,一定要摘好的、优美的词句。抄,要抄写工整、讲究格式。摘抄优美词句外,写上自己的感受。摘抄时,笔者教学生归类摘抄,从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格言、歇后语、童谣、佳句等方面入手进行摘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而选择,与课内学习的知识密切相关的、个人特感兴趣的或对写作有帮助的都可以记,如文中新颖的观点、精彩的片段、迷人的开头、含蓄的结尾等都是摘抄的重点。

对于在一些报纸、杂志上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直接剪贴到摘抄本上。笔者还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摘抄配上一些小小的插图或为摘抄本设计富有个性的封面和封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对摘抄的兴趣更为浓厚。

2.循序渐进

指导学生摘抄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步骤地进行,使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首先采用训练的方式,有层次地渐进。每读一本书,对于低年级或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仅要求做到“应该在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句子下圈点、勾画,并多读几遍,如果能够背诵,那就更好”;对于中年级或语文能力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做到“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段落,摘抄下来,并想一想,说一说,好在哪里?然后把它们记下来”。对于高年级或具有阅读水平较高的学生,就要求做到“收集与所读内容有关的材料、词句、文段,摘抄下来,并记录自己的‘读后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赏析;在讨论会、欣赏会上,朗读自己的摘抄,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笔者在设计本班学生的阅读摘抄表时,即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赏析。不仅要求学生会摘抄,还要能说出所摘抄词句或段的好处或理由,借此提高学生的赏析能力。

3.注重实效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只阅读不摘抄,也不能只摘抄少阅读,应养成读了记、记了读的良好习惯。摘抄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都积累了不少阅读资料。由于是自己的“杰作”,很多学生表示“每次在做新的摘抄”时,都“会一页页地翻过去”。其实,这就是一个“阅读―摘抄―(瞬时)记忆―提取―(长效)记忆”的反复积累的完整过程。通过做摘抄,学生体会到有许多好处,如可以读到很多好文章,积累很多好词好句;因为摘抄,学生的阅读面得以扩大,随着摘抄的积累又带来思维的活跃和观点的创新,同时又促使习作面的扩大,习作思路的拓宽。摘抄阅读法就在“读”的过程中开发思维,抓住目标;在“摘”的过程中扩散思维,形成能力;在“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再次发现、重组知识、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便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益得以提高。我们可以从部分学生的摘抄作业中看到理想的效果。

4.鼓励坚持

学生阅读的成功感源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将能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收获的平台,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交际的情感需求,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继续坚持阅读摘抄,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1)利用我校早读或午读时间,出示部分摘抄作业,让全体学生来评议:这位同学的摘抄有价值吗?在评中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并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2)每半个月对摘抄展评一次。展评之前,教师翻阅每个学生的摘抄本,发现字迹工整,摘抄内容好的或者有进步的,除了给予肯定的评语,还利用专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欣赏他们的摘抄本,利用早读课组织学生诵读优秀摘抄内容,并在教室里进行展示。

(3)通过校讯通让全班家长也分享他们的喜悦,当学生看到自己摘抄的内容被老师赞赏、被同学欣赏,受到家长的赞许时,更加有了主动阅读、广泛摘抄的信心和动力。

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学生经常阅读并做摘抄扩大了课外阅读量,开阔了眼界,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的课外阅读浮躁、走马观花的现象逐渐减少,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了。

总之,我们运用多种策略指导学生多读书、做摘抄的本意是以外促内,提高其语文素质,并不是奢求每个学生在大量阅读课外书后,都成为大作家。只为了引领学生浸润于书香,成长于书海。有了丰厚的积淀,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起来,学习成绩的提高更是水到渠成,从而实现了培养能力素质和提升学习质量的双赢。

参考文献:

[1]何文浩.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08).

[2]张新.小学生减负与课外阅读[J].江西教育,2002(06).

美段摘抄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言积累 摘抄 摘记 摘写

笔者常常看到教师案头上叠着一堆堆、一摞摞的学生读书摘抄卡,这些读书摘抄卡有统一的格式和栏目,如从上到下设有“词语城堡”“佳句巅峰”“美段欣赏”等,甚至还有学生绘画的彩图、花边,教师成天埋头批阅、品味欣赏。这些读书摘抄卡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采蜜本”,也许这个冠名源于鲁迅先生的一句读书名言:“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鲁迅先生的这句名言,重在告诉人们要博览群书,才能酿出知识的“蜂蜜”,教师也许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让学生做“采蜜本”,天天做,周周阅。应该说,教师的初心是美好的,想以此为手段达到“阅读―积累―发展语言能力”的理想境界,可现实告诉我们,这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刚开始,学生对这样的作业还饶有兴趣,会去阅读文章,寻找自己认为的好词、佳句、美段,但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多,这种枯燥乏味的摘抄作业增加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常常使学生感到厌烦,他们完成这项作业的兴致便慢慢消解,只不过对教师的威严而不敢说“不”,再加上学生的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对一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而言,他们还有多少时间精力去阅读、精选、细抄?于是乎顺手一抓,摊开读物不管三七二十一,有内容摘录就行,甚至随便买一本《好词、好句、好段大全》就抄。试想这种“信手拈来”的“蜜”会甜吗?能引领学生沐浴书香,滋养言语生命吗?

那么是不是说“采蜜本”不能做?答案是否定的,关键在于教师怎么引导学生有效地做。不妨换个方式,让学生变“采蜜”为“酿蜜”。

一、摘与抄可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内在需求,教师的工作就在于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内在的自我需求,在于唤醒学生自身内在的学习激情。教师让学生做“采蜜本”不能束缚学生的手脚,应让学生“任性”点,不要确定什么主题,不作硬性规定。学生最近喜欢阅读什么读物就让他们在此类读物中摘抄,爱摘录什么就摘录什么,爱摘录多少就摘录多少,投其所好。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作弹性要求,如只在自己喜欢的读物上圈画,减少书写的负担;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鼓励他们在自己喜欢的读物上圈画、批注,然后有选择性地摘录。鼓励学生多“采蜜”,小组里定期评比,累计“甜言蜜语分”(学习累积分),教师在班级评比栏公布分数,表扬典型,指出不足,互动评价,授予经验,还学生自主“采蜜、酿蜜”的权利,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乐趣。

二、摘与记双轨进

吴忠豪教授指出:“对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期的小学生而言,毫无疑问应将积累语言材料和丰富语感经验放在首要位置,语言积累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正所谓“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摘录下来的语言材料若不熟读成诵、不加以记忆,就无法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无法进入学生的语言意识中,这样即使摘录再多的内容也只是冰冷的文字符号,无法转变为可以运用的“积极语言”。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所摘抄的内容进行朗读品悟、熟读成诵,因为朗读的过程正是学生品味语言、感知形式的过程,更是学生调动身心感官对语言进行深化悦纳的过程。班级同学互相评比,如开展“语言银行储蓄”活动,每位同学都有一张“语言储蓄卡”,每天利用“晨诵午读”或课间时间,把自己摘抄在“采蜜本”中的内容和从读物中直接圈画的内容,或词语或句子或片段,朗读、背诵给“小行长”听(每4人一组)。“小行长”把相关的内容折合成“语言金币”记录到“语言储蓄卡”中,如一个词语2金币,一句话5金币,一个片段10金币等。一个阶段后班级同学进行评比,教师可发纸质“报喜单”向家长汇报,给学生一定的鼓励。家长也可以利用现代通信工具微信的微视频录制、微语音播报等功能,把孩子在家朗读、背诵“采蜜本”内容的影像、录音资料在家长微信群、QQ群上互晒,让家长和孩子互动点评,互相鼓励,让学生积极内化语言,保持长久不衰的积累热情,让学生将摘录到的语言材料“颗粒归仓”。即使时间久了遗忘了也没关系,因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沐浴在书香中,浸润在语言的芬芳中。只要有语言意识,就会有自主的语言积累行动,时间久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就会增强。

三、摘与写有轻重

让学生做“采蜜本”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语言积累,提升表达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自主积累的语言材料也在不断地增加,但如果教师没有搭建好学生语言表达的平台,不对积累的言语材料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积累的“原始语言”就会成为“一潭死水”,永远停留于“消极语言”的层面上,最终烂在学生的意识中。积累再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做“采蜜本”时,必须要求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积累、实践运用,让积累的语言材料转化为“活语言”,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要让学生有强烈的运用语言的意识,鼓励“轻摘重写”“少摘多写”。当学生在读物中遇到富有新鲜感的词句时,可就摘录的一个词或一句话进行举一反三。

如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允许学生只摘“赤朱丹彤”这个词,接下来在增设的“我来秀一秀”这个栏目中,学生如果能仿写出类似的词,如“锅碗瓢盆”“笔墨纸砚”“亭台楼阁”等结构相似的词,教师就要加以赞赏,学生若能用上它写一两句话,那就更棒了。同样,当学生对一些句、段特有感觉时,教师就应鼓励他们进行仿写、创写,因为孩子的语言表达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造的开端。例如,当学生读到《繁星・春水》中的“生离――是朦胧的月日,死别――是憔悴的落花”这句话时,就情不自禁地仿写出“快乐――是轻巧的小曲,忧伤――是舒缓的长调”等类似的句子。这样对典型句式的感悟把握,在感知中模仿表达,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锻炼了学生的运用能力。教师甚至可以允许学生只写不摘,只评注不摘抄。如学生对一篇文章中的某个人物、某个场面、某个细节有所触动,教师就可以鼓励他们写“点评”,发感想,甚至写简单的“书评”,然后也折合成不同分值的“语言金币”,定期召开“语言蜜果品尝会”,让学生互相欣赏学习“采蜜”的成果,甚至可以在QQ上组建班级文学社,鼓励学生在群里或QQ空间上发表自己的“采蜜”成果。学生互动点评,互相鉴赏学习,这让他们充满成就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保持经久不衰的写作热情。这样,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在“写”中又加速了语言的实践运用,促进了表达能力的提高,实现积累与运用的双丰收。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应把握语文学科的言语特性,“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高效地做“采蜜本”,那么变“被动采蜜”为“主动酿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表达,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美段摘抄范文第6篇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摘抄积累呢?现在,我就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粗浅认识与做法。

一、营造氛围,激发摘抄兴趣。

教育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本身就是教育,所谓“人性如青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浓郁的善于积累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摘抄兴趣。

1、教师的潜移默化。我自己在读书时,也喜欢把读到的好词语、好句子、好段落记下来。我就把我的这笔记本带到班上,利用早自习时间或语文课前的两三分钟给学生读一读,还可以让学生看一看。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想自己动手做摘抄笔记。

2、营造摘抄积累环境。我利用黑板的一角,开劈“我积累,我快乐”栏目,最先是老师自己写上一些课内或课外积累的好词好句,叫值日生在课前领读。一段时间后,就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写上自己摘抄的好词好句。这样就让学生学生时常处在一个充满书香味的环境中,抄抄读读,看看记记,耳濡目染,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积累的乐趣,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并乐意摘抄积累下书中的精华。

二、加强指导,学会摘抄积累。

激发起学生的摘抄积累兴趣后,接下来就是具体指导学会摘抄积累。指导摘抄积累这个环节 ,我主要采取“两步走”教学法。

第一步:课内摘抄积累,主要摘抄积累课本中的四字词语或其它一些比较好的词语或好的段落。课本是摘抄的首选材料,因为,教材内容是经过小语专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语言和思想这两方面都最具典范性。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中的范例来指导学生进行摘录,并逐渐使其形成一定的能力。在每学完一单元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中精彩的语句语句进行品析,让学生领悟何谓好词好句好段,比如学习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引导学生赏析该单元中的这些句子,比如:“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 ,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抱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摘录。这样,学生在摘录中就能得到训练,做到触类旁通。

做摘抄时,我要求学生尽量都用格子是小方格的日记本摘抄,这样摘抄比较规范美观,而且便于保存。

还有,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摘抄,一定要到位,我专门利用一节语文课,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板书示范(一定要写),学生就照着写,老师还要走下去检查,内容写对了吗?看看学生格式写规范了吗?还要表扬表扬写的好的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重视自己的摘抄积累,每次做的时候,都会很认真,很用心。

第二步:课外摘抄积累。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因此学生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中包含了许多课本中没出现过的好词好句好段,以及各种知识,也应是摘抄积累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三年级上学期,我就开始有计划地叫学生抄写了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词语、句子、段落,抄写了描写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的段落,三年级下学期抄写了描写跳绳、踢毽等的动作细节的段落,还抄写了描写表示心情紧张、高兴、难过的段落。当然随着年级的增高,摘抄的内容将会更加的具体细致。

三、开展活动,巩固摘抄积累。

如何才让学生把所摘抄内容真正的记下来,积累下来。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巩固所积累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好词佳句美段诵读:每周利用一个早自习时间,让学生把摘抄积累的优美内容,首先在四人小组内诵读PK,然后每组推选一名优胜者参加全班PK。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不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好,还逐步提高语言领悟能力。

2、专题知识抢答赛:比如指导学生摘抄了描写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词语、句子、段落后,我便在班上举行了“走进四季”知识抢答赛,以小组为单位抢答,最后评选出优秀小组,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对所摘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在活动的快乐中记住了很多内容。

3、手抄报制作比赛:每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摘抄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全班评比,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师的墙壁上,这样既表彰了优秀学生,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当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无意识的又记忆了相应内容。

4、联想、仿写比赛:为了让学生灵活、准确地运用,在分类摘抄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联想、仿写比赛。比如学习了《荷花》一课,就可以让学生学习书上的方式进行联想;摘抄了一些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后,让学生发挥四人小组的集体智慧,仿写一个人物外貌描写片段,然后全班交流,评选出最佳模仿秀小组。

由于竞赛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为了取得胜利,学生必然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必然要认真摘抄,用心记忆。而学生通过活动不仅获得了胜利,也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学会了应用。

美段摘抄范文第7篇

一、重语言文化的积累

我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督促学生。我认为语言积累是促进学生“气自华”的最有效的途径。重语言的积累就是要求教师重视读和背,重视课外阅读做读书笔记。

阅读和背诵是促进学生语言积累最有效的途径。所以我每教一篇课文之前,都要让学生做好预习,至少读3遍,给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注音,在自己有感受的句子下注明自己喜欢的符号,并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课堂上我抓住重点词句分析感悟,结合人物的生活环境,当时的生活处境来体会人物的心情,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角来感受,进一步读出语气。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当我课件出示鸭先生门前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两旁开满鲜花的小路时,“哇,好美呀!”许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叫了起来,接着我就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来夸赞这条美丽的小路,再接下来我就让学生来读兔姑娘、鸭先生赞美小路的语言的句子;然后我再让学生来演一演兔姑娘,鸭先生;最后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那就是水到渠成了。学生通过图画再现和有感情的朗读,轻而易举就背下这个自然段。紧接着我就采用比赛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背下了这个自然段。

课外阅读是积累语言的另一大途径。我特别喜欢让学生群文阅读。我每年都推荐学生购买与教材同步阅读的《快乐诵读》,每天要求阅读和背诵。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语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关于写秋天的课文时,我每天就从《快乐诵读》中选择了一些写秋天的诗歌和短文来让学生阅读背诵并摘抄。每天上语文课之前就按学号来检查学生背诵的课外阅读的语段,并给学生发学分奖卡,当积累到一定学分时就可以兑换奖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在学校还没设计摘抄本的情况下,自己设计了适合不同年段的学生适用的摘抄本,每天坚持摘抄,摘抄完后还要读几遍。我还抓住学生课堂上生成的优美词句,板书在黑板左上方,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时间摘抄下来。并奖励那些能恰当运用优美词句的学生。长此以往,学生就知道每天哪些是必做作业。

我还推崇海量阅读,并概括出群文阅读、正反阅读、话题阅读、亲子阅读、“自助餐”阅读等方法。在“爱心温暖人间”主题月,建议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心灵鸡汤》《窗边的小豆豆》等文章,指导他们写读后感,让他们学会关怀朋友和家人。在“向先贤学国学”主题月,我建议学生每天背诵一小段来自国学经典的名句。在“探索与发现”主题月,建议学生翻阅《昆虫记》《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科学家故事100个》等书,指导他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设想……海量的阅读真正让学生得到了思想上的熏陶,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学生的语言积累就积淀下来了,就能达到出口成章的境界了!

二、重生活感受的积累

我在家长会上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一生只要坚持做好三件事――锻炼、读书、旅游,那他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书本知识固然重要,社会实践也不可忽视。如果学生满腹伦理道德,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另一副面孔,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即使这些学生考试分数再高,也只不过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词。所以我十分重视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这两大板块的教学。口语交际中设计的教学情节往往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充分利用口语交际课程,它可以给学生思想上的正确的引导。例如,小学一年级有一篇口语交际内容如下:爸妈不在家,一个小朋友独自在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自己该怎么办?首先我让学生趴在课桌上静静思考自己遇到过类似事件没有,接着有学生说遇到过,并说明自己是怎么做的,我再让其他学生来说这个学生这样做对不对,接下来再让学生讨论你认为书上这个学生该怎么办。通过课堂正面引导,学生知道了今后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诚实,其次就是做事要小心,不要毛毛躁躁的。我还常常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的家庭小作业。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基本都不会扫地,所以我要求学生每周在家扫两次地,周末整理一次自己的房间;刚入队时学生不会系红领巾,我在学校当面指导以后,让学生回家自己每天系;每天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周末给父母做顿饭……学生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特别是他们从中感受到了父母的辛劳,进一步知道了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感恩父母。我还布置家长周末带上学生郊游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郊游中体会到全家人在一起的和谐与亲情,并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并进一步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寒暑假我给学生布置旅游的作业,并让学生坚持写游记,不论字数多少,篇幅长短,写进自己的收获与感悟。到达的景点都要拍照留念,回家后做成PPT,开学时与大家一起分享,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然的美,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从而让学生学会爱生活,爱祖国,爱大自然。

这样做既重视了学生语言的积累,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又重视了学生生活感受的积累,使学生的情感世界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心里满满的都是温暖的阳光,学生的身体里充满着积极向上的力量,学生健全的人格得以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美段摘抄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84-02

[作者简介]范海涛(1977―),男,本科,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教师,中学一级。

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考查范围。但是,由于缺少阅读的氛围和必要的引导,加上学科压力或手机、网络游戏的影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严重不足,阅读状况令人担忧。

一、以读促读

首先,语文教师要做一个读书人。语文教师言谈举止应该蕴含一股书卷气,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喜欢读书的教师总能带出喜欢读书的学生。特级教师薛瑞萍老师和学生的读书故事,便是榜样。

其次,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舍得拿出时间来读一些文质精美的课外文章,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多年来,笔者总喜欢“见缝插针”,给学生及时朗读自己所读到的美文,分享阅读感受。如为学生朗读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精彩片段,学生深深为人类历史上那些灵光乍现的天才发现,影响民族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决断时刻惊叹;朗读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时,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富有内涵的美;朗读史铁生的《人与地坛》《病隙碎笔》片段,和学生一起走进这位轮椅上的思想家的精神空间,一起尝试着粗浅地思考生与死、残缺与完美、自由与束缚、此在与彼岸这些深刻的问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心智的成熟。而学生的阅读愿望由此产生,他们在课后便会主动去通读这些书。

二、以写促读

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读书笔记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学生的摘抄存在投机取巧行为,有的学生从“好词好句”类书籍中直接摘抄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快餐文化”是无益的,长此以往,摘抄将成为抄写式的形式化劳动,没有任何的价值。

摘抄的前提是广泛阅读,心有所动。笔者建议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类摘抄:词汇比较贫乏的学生,可以从摘抄好的词句入手;表达比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多摘抄动词、形容词用得准确,比喻、拟人等修辞运用出色的语句;思路不够开阔的学生,可以多摘抄逸闻趣事;思想不够深刻的学生,可以多摘抄哲理性较强的语句,如名言、诗句等。摘抄内容可以紧跟语文教学进度,摘抄一些与教材相配套的名家名篇,如冰心、巴金、鲁迅等名家的经典文章。

但这样的摘录式摘抄还只是浅层次的吸收,除此之外还有多种形式,如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等。仿写式是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让学生仿写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探讨其思想艺术价值,也可就主要内容提出评论意见。心得式是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解疑答疑。简缩式是为了记住故事梗概,可在阅读完较长文章后,让学生抓住其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多种形式的摘抄,由浅入深,能够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益处。

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内容,比如:读《西游记》,可以写《我最喜欢的〈西游记〉人物》;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读《文化苦旅》可以仿写地方的名胜古迹等,让学生深入文本,并能学以致用。

三、以活动促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只有让学生多实践才能提升其语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应精心策划一些读书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全美最佳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中介绍他的学生每年都要演出一出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这说明精心策划的读书活动是能够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进行高质量的课外阅读的。

开学初期,笔者会发动学生举行“共建书香班级”活动,活动包括共建班级图书馆、书香小组评比、书香个人评比、邀请科任教师加入书香小组等,在全班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用优秀的读物占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阵地。学期中期,笔者会组织学生办理市图书馆的借阅证,组织学生参观图书馆,或者利用班会课举行“班级书市”,互通有无,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学期中后期举行“读书报告会”,围绕开学初推荐的重点书目,要求学生撰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在全班开展交流活动。

四、以书目促读

笔者在和其他教师交流时,经常会听说学生课上偷看玄幻小说、言情小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愿意阅读的,因为阅读能够让自己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角色置换,获得更多的人生体验。但教师也应该看到,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他们凭自己的兴趣,选择爱读的书籍,那么,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名著、反映当今时代精神和科技发展的时文是不是会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呢?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编制书目,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在学期初、假期初公布,引导学生阅读。以笔者任教的八年级课外读物书目为例:

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骆驼祥子》,③《新人文读本》,④《新语文读本(八上)》,⑤《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⑥《一饭一世界》,⑦《语文全阅读(初中卷)》,⑧《成长:做最好的自己》,⑨《科学外史》,⑩《3D打印:从想象到现实》。

这里面既有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也有反映时代精神的当代名家之作,既有文学作品,也有科普佳作。总而言之,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堪为楷模、富有品位的读物,让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有所收益。

五、以考促读

考试是“指挥棒”,随着社会对课外阅读的日益重视,有些地方已经将课外阅读纳入了考试范围。以江苏省如皋市初一交班考试试卷课外阅读专题为例:

7.课外经典名言佳句填空。

(1)天行健, 。

(2) ,吾将上下而求索。

8.《新人文读本》中有一篇文章《喜欢坡》,作者喜欢坡的原因有哪些?请写出其中的三点。

9. 根据本学期课外阅读印象积累,选出其中一项正确的答案。

梁衡先生著名散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为纪念哪一位历史人物而写的( )

A.李清照

B.居里夫人

C.撒切尔夫人

D.鲁迅先生

以上考查内容涉及面很广,有学期初印发的名言佳句积累,也有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考查内容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语文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有效策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课外阅读面,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构建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 〔美〕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里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M].卞娜娜,译.第一版.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

[2] 周丽霞.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10(10).

美段摘抄范文第9篇

关键词:材料;生活;书籍;表达;抄写;积累

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留心细节,寻找写作原料(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只要学生善于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难道还会愁没有材料可写吗?其实,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素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时自己的农村生活中寻找写作的原料,用心灵去感受生活,从自己的直接经验中寻找写作的原料,即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随时记录下来,要让学生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二、引导阅读,丰富写作语言(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不要相信文章作法之类,已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就告诉读者怎么写。”其实,学生在阅读中不仅是感知了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还会在读书中悟出怎么写,而这些又恰恰会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自由表达,积累丰富素材(说)

写作教学最关键的一点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不能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反感。让他们随心所欲地爱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写自己的东西,允许他们自由地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不武断地限制他们的题材,鼓励学生去扩大自己的语言范围,允许他们自由选择题目,真正地为学生自由表达内心世界提供有利条件和空间,让他们有充分的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厌恶写作中脱胎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坚持抄写,培养写作习惯(写)

1.摘抄语句或段落。学生摘抄的句子或段落,一般来说,都是他们认为文章中最精彩之处。虽然,学生只是把好词句、好段落摘抄在笔记本上,但在摘抄的过程中,通过眼、脑、手的共同作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语言,而且因为摘抄的这些语段是他们最感兴趣的、最有印象的,那么他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就可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这些语言。

美段摘抄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名著阅读兴趣;分层教学;摘抄积累;影视作品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如下:“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如:诗歌散文作品,如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等;长篇文学名著,如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当代文学作品,建议教师从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中外优秀作品中选择推荐;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可由语文教师和各有关学科教师商议推荐。”

升入初中以来,学生不仅要面对繁重的课业压力,而且还要从有限的休息时间中抽出一部分用于课外阅读,况且这一举动有时还不能得到部分家长的认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能固步自封,在教学中针对名著阅读我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现与各位共同分享。

一、教师知识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名著阅读教学走捷径

教师全面、整体的名著知识结构的构建至关重要。它决定教师认知的高度、知识延伸的宽度,同时也决定学生了解名著知识的深度和名著阅读兴趣的浓度,还将影响到学生喜爱名著的程度、阅读名著的速度。教师对必读书目了然于心,自会在课堂内外熟练驾驭名著考点,按部就班的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共同阅读、共同成长。

二、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名著阅读见成效

1.趣味导入教学,将名著中的细节或精彩片段作为普通阅读教学的导入部分,先将学生走进名著的“胃口”打开。如教学《丑小鸭》《香菱学诗》《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孤独之旅》等篇目时可摘取相关情节中引人入胜的部分导入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吸引学生课下去读更多的相关篇章。

2.课前趣谈名著(形式如表演、朗读、对话、背诵、印发知识点问卷、抽签讲故事等),内容可根据教学内容或本册教学任务中的名著篇目随机安排,目的在于让学生能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并通过不同的方式自主完成名著篇目的阅读,实现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学生还能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下深刻体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作品主题,这些独特的个人体验也将助推语文课堂迸射出奇妙的思想火花。可谓是知识在于积累,兴趣在于培养,能力待于提高,功夫全在平时。

三、分层、分阶段进行名著阅读教学,有助于名著阅读做到“少食多餐”

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余力精心阅读,教师就要指引他们进行合理的名著读,并读出自己的见解、感悟和乐趣。每册必读的书目可合理的分配在18个教学周中,每月利用一节课进行读书交流,既能促进学生总结阅读中的收获与感悟,还能帮助读书进度慢的同学加快阅读速度。读书交流既是对某一阶段名著阅读的总结,也是新的名著篇章阅读的开始。针对阅读速度快的同学教师还可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文学方面的书、励志方面的书。如龙应台的《目送》《亲爱的安德烈》《孩子你慢慢来》;或阅读三毛、余秋雨、林清玄等作家的散文。名著的学习不能等,不能攒,不能靠,不能丢,这就迫使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规划时间,分配学习名著的时间。

四、摘抄应日月积累,有助于名著阅读“消化吸收”

1.摘抄喜欢的句段。文学作品中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共通之处应慢慢品味,阅读课上也可让学生反复诵读或一月交换一次摘抄本阅读,相互学习加强生生间的阅读交流。

2.摘抄经典的句段。某些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自有其中的奥秘与魅力,理应抄下用一生去体味。

3、摘抄生动的细节描写。这个细节描写的内容或喜或悲,或大或小,或简或繁,或美或丑,或真或假,或短或长……这其中自有可以学习借鉴之处。

4.摘抄景物描写的句段。看景不若听景,听景不如读景,读景不如写景。怎样才能将满眼的风光汇于笔下,需要功夫,这功夫在乎平时的积累和思考。集思广益,终有一获。文见百家之长,将百家之景汇于心中,自有一杆秤衡量眼中的风景该如何下笔,从何处落笔。

五、影视作品,有助于名著阅读画上感叹号

影视作品集声音、景色、人物于一体,既有较美的视听感受,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视班级情况自定时间,组织学生欣赏名著或文学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从视觉上加深对名著、对文学作品的认识。一学期来对某名著从读、听、说、演、写,再到看,可谓一举多得,促使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的有机结合。教师可谓用心良苦,学生可谓收获满满。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还检验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知能力和解读能力。

上一篇:昆虫记读书笔记摘抄范文 下一篇:精彩片段摘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