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教学范文

时间:2023-02-25 06:33:53

旅游专业教学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1篇

在课程设置上,应体现专业的特色,旅游管理专业要求从业者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所以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多增加实践教学,另外还需要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在实践内容上也要有所侧重。同时要设立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培养方向和兴趣的学生的多样化需要。具体的措施为,先由教学实验和课程设计到服务与管理项目实践等环节,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意系统性和阶段性的差别,不可操之过急,适得其反。

2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实行“双证制”

在实践教学环节,应侧重训练学生实际动手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对自我学习和以及对疑难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要做出更高的评价,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并以学生的实践成绩为主要依据来评定其水平高低,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地制订考核标准,争取对学生做出客观、全面、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学校应鼓励教师对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改革,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并设立专门奖励措施。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3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搞好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必须加强教师专业队伍的建设。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由旅游行业、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课程培训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国导证、领队证、技师证等,并要求他们定期去旅行社、饭店等企业挂职锻炼,以提高专业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派遣专业教师轮流去相关院校参加短期进修、做访问学者,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引进或聘请在旅游企业第一线从事工作并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及企业骨干人士到学校任教,承担学生实践课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等等。

4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扩大校企合作项目

对于旅游专业学生在课堂难以进行的教学实践项目,教学方须与企业和社会合作,建立高水平的校外实习基地。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保障。充分利用企业帮助建设的真实职业环境,利用现场与企业实际相一致的教学场景开展现场教学、讲练合一教学、案例教学和多角色互动教学;落实顶岗实习的课程教学效果,使各模块知识与技能整合并形成良好的实际工作能力。此外,学院还应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同时,在学生行将就业之前,学校应有准备对学生进行与就业训练,在上文提到的校外教学实习与就业基地进行实习和实践,为旅游专业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通过预就业,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加强应对矛盾和问题的能力,在身体和心理上做好走上社会的准备。企业也可以从实习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试用,延长了考察时间,有利于更好的择优录取。在这种企业主导的校外实践性基地模式下,学院的培养全部是源自企业需求,而企业也视接受和指导学院的学生实习培训为己任,并把这种校企合作看作企业自身发展前途中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为了满足旅游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完善其办学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核心,以提高能力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力求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岗位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最终建立和完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黄明超,双长明.《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探索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4期.

[2]陈国生,罗文.高校旅游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及其模式构建特点[J].咸宁学院学报.2003(1).

[3]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

[4]董鸿安,等.高职旅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探讨[J].成人教育.2004(3)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素质的逐日提高,人们对于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高职院校若要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一整套适应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体系。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与探讨,力求提高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观念更新;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出现多元化发展变化,在国内旅游市场上主要的发展方向分别是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市场规模化发展、旅游国际化发展等。面对以前的陈旧旅游观念和专业服务模式,我国的旅游业正在逐步赶超国际平均水平。如果继续提升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首先需要的就是大量的旅游专业人才。面对旅游专业人才缺口,我国中专院校旅游行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旅游专业教学改革观念更新

中专院校旅游专业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就必须对陈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对当前旅游专业现状来讲,中专教育改革仍然停留在以往的惯性思维上。因此,必须跟新改革观念,适应改革发展需求。在当前时代,中专旅游教改工作中需要树立三个全新观念:竞争观念、市场观念、品牌观念。

1.市场观念

市场观念是指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满足当代市场需求,培养专业化旅游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这就需要各个中专院校将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纳入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模式。对于旅游专业来讲,适应新的市场观念就必须调整原始办学思路,适应市场模式运作,使其与市场需求接轨。同时要求突出专业特色,强化旅游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保证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获取大量实践经验。树立现代化市场观念,将成为对传统教育改革的彻底革命。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观念转变,提供高质量旅游专业人才,使其不断适应社会生存发展。

2.竞争观念

当今市场经济竞争激烈,中专教育面临市场竞争危机,成为一个独立经营的市场主体。为了在竞争激励的市场中谋求发展,中专教育必须进行竞争观念改革,适应市场竞争需求。这就要求中专院校培养出更加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化旅游人才,只有输出优质专业旅游人才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才能更好的适应时展。因此,及时引入竞争观念,未雨绸缪,塑造中专院校独特的学生资源竞争力,树立市场生存意识,成为中专院校对旅游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要特别关注市场旅游人才定位,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需要满足市场需求专业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要凸显中专旅游专业特色。

二、中专旅游专业教学弊端

当前我国中专旅游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众多滞后问题,无法适应新时代旅游市场的竞争需求。

1. 实训基地教学场所的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中专旅游教学专业起步较晚,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特别是实训教学场所的建设滞后问题,导致旅游专业技能实践受到制约,无法满足现代化教学需要。旅游教学在教学方式上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旅游专业教学更注重教学实践,要求教学贴近市场、贴近就职、贴近服务,所以要求学生必须进行亲身实践,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锻炼,学以致用。这样就需要中专院校在实践教学中提供现代化实践训练场地,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导致无法满足学生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旅游教学效果。旅游教学应当以理论为主,同时考核学生实践资格。学校需要提供酒店、旅游景区或者旅游公司等实践场所,满足学生一线实践体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2.教学体制改革滞后,教学方法匮乏

我国大部分的中专旅游专业的教学体制都是移植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技能课、专业课、公共课和实践课。教学安排上都是以课程进行,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研究,缺乏学校自身特色。教学方法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无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和自主性。

3. 培养目标不清,专业定位不准

我国中专院校的旅游专业开设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旅游专业的定位上和培养目标大都是参照普通高校的教育课程理念进行。发展到今天,旅游中专院校的教学目标和专业定位仍然十分模糊。对于中专学生来源和教育特色没有一个认真的考量。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早已机构无法跟上时代步伐,无法满足现今旅游市场需要。教学内容也只注重理论知识,却忽略了旅游专业的核心--实践能力培养。这些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于服务性行业来说,很难做到适者生存。

三、中专旅游教学的改革措施

中专旅游专业的教学方式和质量存在一定的不足,这成为影响优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加强完善中专旅游教改工作,满足时展需求。

1. 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对于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载体,关系着优质旅游人才的培养。通常教学内容以以可曾设置来体现。教学内容的调整,需要明确旅游教学目的,掌握同步时代旅游专业教学知识。结合新时代教学知识体系和内容对课程体系安排进行有效调整。调整必须符合新时代旅游市场专业需求。我国旅游行业飞速发展,中专院校的其他专业学生也可以通过选修课程的方式学习了解旅游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

在课程调节上,可以设置一些特色旅游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和修研。满足学生喜好,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2.完善教学方法

中专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旅游专业个人素养,教导学生学会基本管理能力。陈旧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以教师讲授方式进行,这种方式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存在缺陷。因此新的教学方法必须满足教学方式多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方式对学生简单阐明旅游专业技术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现代多媒体手段带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且结合实践方式促进学生对于旅游专业知识吸收和技能的掌握。

3. 强化实践教学

旅游行业的市场需求日益精化,对于旅游专业人才的吸收,必须考虑该人才是否具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娴熟的实践技能。这就要求中专院校强化学生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实践课程。比如参与自发式导游训练;与合作企业联合推出酒店实习课程;与旅游公司签订实习协议,在公司实训等。这些实践课程主要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同时增加学生社会工作适应性。在实践内容上还可以借鉴外国旅游专业的教学经验,提高中专院校旅游教学水平。

总结:

中专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理论基础牢靠、实践技能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实践性旅游人才。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中专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质量还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市场竞争。这些学生还不具备旅游服务行业的基础技能和技能特色,在旅游行业大力发展的今天迟早会被淘汰。为了给社会提供更多高技能型旅游人才,中专院校必须对旅游专业教学进行科学化改革,以满足市场竞争需要的同时,为社会培育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静.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1):18-19.

[2]董鸿安.关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62-63.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 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8-0246-01

一、旅游专业的教学

(一)在旅游专业文化方面凸现特色。在旅游专业的建设和教学改革过程中,本着夯实基础、拓宽专业知识、加强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优化和重组专业课程的思路,高起点确立旅游系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实行“学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特色、精品、精致的定位。凸现“专业教育特色化,教育过程精致化,人才培养精品化”的专业理念,培养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教学的专业设置、课程模块、就业接轨以及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方面精致办学,培养精品。

(二)在旅游专业建设方面凸现特色

(1)以需求为导向,及时收集用人信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旅游人才培养要根据旅游市场调查确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以旅游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旅游人才职业素质教育为目标;围绕旅游一线能力要求设计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以学生为纽带开展校企合作;在校内、校外创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实践教学环境;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旅游知识为基础,校内、校外互补进行职业素质教育。

(2)开发“紧跟旅游市场需求设置教学,以就业为导向调整学习方向”的专业教学计划。职业院校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要设计切合行业实际的教学计划,通过对用人单位以及旅游业、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分析,旅游专业的教学计划要不断依据行业的发展对专业需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教学计划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计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以够用为基本出发点,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结合旅游行业讲解、管理、操作三项基本技能设计和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环境,始终贯穿职业能力要求的培养,使能力和素质培养可操作性强。

二、旅游专业的实践

(一)根据组织形式。划分学校统筹安排模式,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与指导。学生必须到定点合作的旅游单位实习,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技能培养。学校统筹与自主选择实习相结合模式,学校统一安排、统一管理与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相结合。学生完全自主实习模式,即学校在实习方面不做统一安排,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采取分散实习的模式。

(二)根据实习时间划分。集中式实习模式,把实习教学任务完整地安排在一个学期或较长一段时间内,不安排其他时间进行实习。分散式实习模式,把实习教学分散安排在几个时间段内完成。此种实习方式涉及因素太多,操作性不强;但是这种方式能比较有效地解决学生实践技能薄弱的问题。

三、旅游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及评价

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建立起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文件,指导实践的教师在认知实习、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前都要安排好实习任务,提出具体要求,规范考核办法,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一)教学与实践

(1)在实习指导方法上,教师应将“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促进学生主动实习,校内实习以教师业务指导为主,在校外实习中,实习指导则需由业务指导转变为工作方式和相关原则指导。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心理辅导较之内容指导更为重要。当学生面临着自身角色转换、复杂人际关系处理以及生理和心理压力等客观现实时,或多或少会出现迷茫、困惑甚至对抗情绪。为此,须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准备、心理准备和业务知识准备,深入理解实习计划安排,端正实习态度,克服抵触情绪、盲目乐观或者惧怕实习等不良心理。让学生清楚实习目的、任务、要求以及实习内容和程序,尽快适应实习岗位工作。

(2)以尊重实习单位为前提努力满足学生的正常实习期望学校可适当提高实习目标定位,努力扭转“实习生二廉价劳动力”的不良形象和偏颇观点,促使实习单位重视并尽可能为实习生提供锻炼和发挥创造力的机会。在可能的情况下给予实习生一定的岗位选择权,连续实习时间超过三个月则力争更换实习岗位,以期丰富实习内容。积极创新实习指导方式,利用网络、电话等手段进行异地交流和指导,随时通过实习学生交流联系的同学录或留言薄的信息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和心理状况。在实习初期、结束期以及学生心理变化转折期,尤其要重视和学生的电话交流或面对面交流,及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实习学生以良好心态去面对实习生活。

(二)完善实习评价。学生的实习成绩一般由实习单位评分、指导老师评分、实习作业评分三部分组成。教学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这三部分考核内容的重要性科学地确定各项内容的权数,然后再细化每一项考核内容,拟出具体的可操作的考核指标。比如,实习单位评估一项就可以分解为考勤、实习期间的奖惩情况、实习单位鉴定等指标,然后采用分项打分的方式对评价实习表现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

四、结语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而职业院校的旅游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业,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一直是旅游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纯粹的服务型实习己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和实际需要,如何创建新型的实习方式,提升现有的实习品质,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学院的努力,更需要政府、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是学院和行业的共同目标,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艳良.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想[J].职业时空(综合版)2007, (4).

[2]孙占学,周林图.高校特色实践教学体系之构建[J].教育评论2007, (1)

[3]司端勇.高职旅游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7).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4篇

前言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调查中发现,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存在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理想、实训教学环节缺乏等现状,严重影响到旅游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对此,本文主要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进行分析。

一、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一)师资力量匮乏

中职教学主要是以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现阶段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情况来看,教师的综合素质达不到“双师型”的素质要求,对学生的教学质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对学生而言,不仅仅是人生的目标,更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在。但是,就当前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很多学生都缺乏明确的目标,存在厌学的现象,再加上中职院校学生本身综合素质就比普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低,心理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会产生叛逆的心理,学习也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而影响到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质量。

(三)实训教学环节的缺乏

实训教学对提高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效率有着极大的效果,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就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情况来看,理论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甚至一些中职旅游专业缺乏实践教学,从而影响到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效率。

二、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以上对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面临着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一方面能够达到“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数量不多,另一方面从事旅游专业教学的教师较少,从而造成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对此,作者建议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2]。首先,应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岗位素质提出一定的要求,如,必须拥有职业技能证书以及教师资格证书等双证的教师才允许担当中职旅游专业教师一职,以保障中职旅游专业教师的整体师资水平。其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教师很难有闲暇时间去参加进修学习,为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院校要给教师创造更多的进修机会,同时要通过政策来鼓励教师自主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此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再次,应加大人才招聘的投入,高薪聘请从事旅游行业的专业人士来作为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师,通过旅游专业人士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效率,而且,通过将旅游行业专业人士纳入到师资队伍中,在教师之间相互探讨交流下,对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着一定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树立明确职业理想

在缺乏职业理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也将缺乏一定的动力,对学习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此,作者建议应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首先,中职学校应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以及创业精神,并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用明确的目标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的将职业意识渗透出来,同时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到课堂上,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从而有效的提升中职旅游专业教学效率。

(三)增加实训环节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训教学效果并不高,而且经常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对此,作者建议应增加中职旅游专业的实训环节。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的就业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不断的对教学环节进行强化。其次,要增加相应的实训课程,让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应用理论知识,,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去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建立有效的联系。而且,旅游专业的实训课程主要以课外实训教学为主,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一定的作用,为了降低实训教学的成本,要尽量与一些企业或附近旅游地区签署合作协议,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降低了实训课程的成本,而且,通过校企合作也提高了中职院校的就业率,一举三得,对中职旅游专业的发展以及学生的未来就业发展极为有利。

总结

通过本文对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现状与对策的分析,作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对当前中职旅游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几方面改进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提高中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中职旅游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发展。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5篇

高校旅游专业ESP教学现状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内容之一的旅游英语是随着我国入境旅游迅速发展随之崛起的一门新学科,由于其在较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而开设了此学科,目前旅游英语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学模式也没有成功的实例可考,处于不断摸索前进阶段。许多高校对于旅游英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不能体现出专门用途英语与普通大学英语的衔接与区别。如果课程设置在大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受语言水平以及专业知识限制,既不能充分理解专业英语讲解内容,更不能将旅游英语妥当的用于实践。另外,旅游英语教材虽然多种多样,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内容枯燥单一,涉及的知识面广度和深度不够,数据过于陈旧,也不能体现地方特色,教材恰当的选择成为高校旅游英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旅游专业ESP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因复合能力欠缺,导致教学手段单一,课堂内容不充实。高校旅游专业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两种教师组成,一是英语专业的教师,或者是旅游管理专业有一定英语能力的教师。但是这两种教师在讲授专业英语时都有自身不足之处。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师,英语水平可能很高,但是旅游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所以授课重点一定放在词汇与语言点的讲解上而忽视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英语输出能力受限制,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教师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任一因素的匮乏都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ESP理论下,旅游英语教学问题解决对策骤

根据ESP理论与教学模式,高校旅游英语教学应主要从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生分层管理等方面进行课程模式改革,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搞好旅游英语教学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兴趣为目标,精讲多练的模式。旅游英语教材目前版本较多,难度和设计各具特点,这些教材具有通用性却缺乏地域性与针对性,又或者设计知识不全面,不能紧跟旅游发展现状。针对以上问题,建议选取教材时不必使用单一的某种课本,而是根据需要,多角度的选取几种课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汇编到一起,组成适合本地学生使用的专业英语课本,还可以以某一种教材为基础课本,在授课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书目、外文期刊、网络文摘作为参考资料来阅读。旅游业内不断发展的状况也要求学习内容要不断更新,紧跟时代,恒久不变的使用一种教材势必造成学习内容滞后与时代脱节,所以教材不仅要内容综合还要不断更新。在汇编教材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选取材料。切记教材应具有地方特色,以介绍旅行社、旅游酒店、机场情况、国内著名景点以及本地旅游景点、特色手工艺、民俗风情、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一定要实用,能培养学生应对能力。

传统英语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会导致课堂过分重视理论知识,脱离实践,所以除了课堂讲解之外,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采用最形象、直观、生动的方式教学,将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一味被动接受,把不自愿的听课转变为在兴趣激发下自觉地练习。除此之外将情景教学法引入旅游专业英语教学中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组织学生进行校内模拟导游,分组模拟情景训练等实践形式,可以鼓励学生表达,增强自信心,在真实情景中提高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能实行一刀切的教育方式,一定要根据学生水平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英语程度好的而学生可以在听说译写全方位培养,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则应更注重他们的读与听的能力。在教学中打破“没兴趣、不愿学、不想说”的恶性循环,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张开口,有自信尤为重要。

培养合格的旅游人才,教师队伍十分关键,所以教师应该具备过硬的语言功底以及专业知识。但在现阶段大部分教师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所以学校一定要积极构建校企合作,不只是学生得到好的实习机会,也可以为教师提供培训平台,英语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体验工作,能够增强专业知识,避免纸上谈兵的尴尬。专业教师也可以通过与旅游企业合作,提高语言应用频率,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6篇

目前,本系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非成熟性及教育投资的局限性,导致了我们的旅游教育更多注重的是生存因素,发展因素考虑的少。

为旅游行业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服务操作型人才、基层管理人才、中高层管理人才、还是理论研究人才),目标定位并不十分明确,以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针对性较差,从而限制了专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较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本科教育“理论化”。受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我们的专业教学较为明显的表现出,脱离实践空谈理论,从书本到书本。旅游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综合性强、开放性强的产业,因此,旅游本科教育也要紧密结合旅游业的实践。二是本科教育“专科化”。本科不专,旅游管理专业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实践教学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课程设置缺乏应有的专业灵活性和自主性,从理论到理论,过分强调课堂教学,所学内容与行业实际的联系不够密切,导致培养的旅游人才“高不成、低不就”,适应岗位要求的上手能力差。

2专业课程设置盲目且缺乏灵活自主性,教学设施设备条件不足,教学思想、学习方法手段

滞后

由于缺乏课程设置的自主性,大多数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设置循规蹈矩,未能与其他旅游高等院校形成差异化特征,也未能体现本土化发展的优势。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信息,获得的知识信息量小,理解不深,导致难以灵活运用,不能达到教与学“共鸣”、“共振”的效果。这种传统模式培养的人才最终只能是在创造性和开拓意识方面存在缺陷的继承性人才。如:旅行社经营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受实践课时、实践条件等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学习后对旅行社这一非常重要的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仍然大多停留在书本上,大部分学生也反映毕业后花费了大量时间在旅行社管理岗位的工作入门上。

3旅游教学资源投入不足

目前,师资和教材仍是制约旅游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这也使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没有质的飞跃。同时,专业教师由于经费等各种原因大多又不能及时进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较差,教师在教学中对于理论的实践理解明显不足。部分有本地特色的专业课程在教材选用上,一是可选教材少,有些甚至无系统教材可选;二是专业教师自编教材缺乏资金、

时间、工作量等方面的支持。这也限制了专业课的顺利开展。

4旅游管理专业基本技能操作训练缺乏

旅游管理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又必须特别重视该学科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决定了实践活动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仅仅挑出几门技能训练课和毕业实习作为实践课,其它一些专业课程如管理性课程基本上是纸上谈兵,且实多安排在最后一年,没有见习基础,使得学生在校二年或三年对实践知识非常欠缺,对灵活掌握所学知识极为不利。同时,也出现了有理论知识时,无实践强化;有实践强化时,理论巩固学习的时间已过的矛盾。而直接后果是高分低能的学生毕业后到旅游单位工作,遇到实际问题手忙脚乱,产生思想障碍,畏惧本职工作或对本职工作失去信心。

5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深入

高等旅游教育要通过与业界包括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事业单位等的沟通与合作,深入了解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不断的调整教育教学,以提高培养人才的针对性。在本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与行业的实际接触仍然较少,有些方面尽管和业界有些合作,但并不紧密,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科研方面,大多集中在了理论研究方面,较少参与

地方经济建设与应用型研究。另外,不少教学与研究的成果仅仅是作为一种学术范围内的交流材料,得不到业界的认可和支持,更不用说影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决策了。同时,本专业教学也没有很好的整合自己的培训资源优势,发挥行业间的培训作用。

6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学校培养目标矛盾

旅游业界还普遍存在着对大学教育的误解,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与学校培养目标之间也存在矛盾,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从近年来的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人才市场供求呈现出非均衡态势,其表现之一是业界普遍认为本专科生不如中专生和职高生“好用”,表现之二是面试时,企业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工作或实习经历,总希望毕业生一报到就可以使用,企业不必再培训。孰不知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企业片面强调动手能力只能是一种“近视”。但我们的高等旅游教育还是应从中吸取教训,把培养精通业务和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培养学生的目标,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并重,以适应市场需求。

另外,旅游业人力资源结构上尚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客观现状。第一线服务员大多数是文化素质为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的业外人员,如何使这些酒店行业的服务素质提高到一流的水准?旅游服务的实施型人才供方市场生意兴隆,成绩可人,但就在其它专业的学生因为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发愁时,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其心态又是怎样一番情况呢?出乎意料地,他们在择业时,只有不到20%左右的同学能真心实意地到旅游或酒店中去,品尝其中的苦与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发展旅游业时,所需求的人才结构中存在着一种潜伏的危机,大批的第一线优秀技能选手正悄然流向其它领域,而旅游业本身员工流失率又较高,这就为岗位培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受社会观念影响,对服务行业的工作缺乏持久的荣誉感,进入岗位后则距离管理层又是个未知数,使他们过早地失去了信心;二是学习过程中,专业教材的内容及科目编排未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三是实习生活与想象偏差,这是产生逃离该专业心理的最直接导火线。因此,“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应当是旅游教育和业界的共同首要任务。

7研究力量薄弱,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目前,本系的旅游管理研究缺乏学术带头人,学科研究相对独立,缺乏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其次,本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实践和资源去从事研究工作;还有一些转到旅游学领域的其他学科的研究人员对旅游学研究文献和其科学的深度及广度都不够熟悉,主观缺陷明显。同时,由于没有专门的旅游科研机构,教师只能分散申请有限的旅游研究课题,这极大的影响了本专业科研工作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深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8参考文献

1蔡靖方,马勇,等.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4,8

2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04,6

3苗雅杰.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旅游地理教学质量[J].长春大学学报,2002,10

【论文关键词】教学资源;技能操作;校企联合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7篇

1.“中国文化失语症”频现。近来笔者抽取了太原市6所高职院校的230名旅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学生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外语学习,语言能力有了一定提高,然而对于基本国学知识甚为缺乏。通过完成基本国学知识中英文两个版本的百分制测试,发现基本掌握国学知识的学生比例为71%,平均得分则为56;能运用英文阐释国学知识的学生比例为43%,平均分数是23。另一项对旅游英语专业的在校生调查表明,61%的学生可以用英语讲述西方文化,却无法用英语阐释中国文化,并进行有效跨文化交流。南京大学从丛教授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实际上是对忽视中国文化教育的一个警示。[4]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在接待外国游客的过程中难以用英语表达中国的国学精髓,表现出了本国文化知识的苍白无力,自然无法胜任中国文化的传播者这一角色。2.学生是文化的单一接受者。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失衡表明以西方为代表的强势文化占主导,东方文化处在弱势地位,面临被同化的境地,出现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帝国主义”现象。《英美概况》、《西方文化》或《中西方文化差异》等课程在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屡见不鲜,而国学或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难得一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生有可能逐渐注重了外国的文化的吸收,淡忘了本国的文化,成为文化的单一接受者。

二、国学知识在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学习英语,实际上是由汉语习惯向英语习惯转移的一个过程。[4]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会面对“正迁移”和“负迁移”。通过英汉对比学习,汉语发挥了助解作用,是“正迁移”;而在学习中因母语干扰遇到文化冲突,则是“负迁移”。如何将负迁移转向正迁移离不开基本国学知识这一根基。如中国成语“一石二鸟”译成英语为“killtwobirdswithonestone”,这样的“异曲同工”现象恰好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积极地正迁移,事半功倍。2.助力文化和英语学习的双向导入,实现跨文化交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跨文化交流是双向活动,学习者必须同时面对本国文化和他国文化。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在旅游活动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外语学习者对目的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有较好的理解。“国学”倍受欢迎和推崇的现象促使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继而用英语准确地解释,清楚地表达,完成文化与语言的双向导入,做到跨文化交流游刃有余。

三、国学知识渗入旅游英语专业教学的策略

1.消除基本国学知识属于大学语文课程知识的范畴。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旅游英语课堂理应讲授西方的文化或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而中国传统文化则属于大学语文课程的讲授范围。事实上,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应该使用英语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实现双向交流。教师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文化平等交流意识,且意识到母语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是顺应社会潮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旅游英语授课教师的工作重心应转向教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独特的中国元素,以此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赏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错误和语用失误。2.创建立体化旅游英语教材资源,突出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就旅游英语课程纸质教材而言,市场上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以汉语居多,英语版和英汉对照版屈指可数,且存在适用性和学生承载量的问题。旅游英语教材也以介绍导游实务和景点介绍为主。所以在编写教材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要经过系统的筛选,或者借鉴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讲授作为旅游英语教材的编写素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编写难易程度适中的双语文化读本。再看电子或网络资源,旅游英语课堂中教师可以借助大量的影音图像,卫星节目和网络资源来设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内容,如《国宝档案》和《舌尖上的中国》等。以高效的授课手段、形象的动画演示、巧妙的环节设计帮助学生更直观学习本国和他国的文化,保证授课质量。3.尝试开设旅游翻译课程,规范国学内容的翻译。翻译是一个国家吸收外来文化的重要途径。中西方文化差异始终存在于复杂的翻译过程中,而文化因素差异必然存在于文化背景不同的两种语言中。国学的传播同样离不开翻译。我们可以尝试在旅游英语专业开设旅游翻译课程,教师在学生语言基本功扎实的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国学知识翻译训练,规范国学内容的翻译,提高学生的翻译技能,达到学习效果质的飞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国学文化意识,又避免了学生在从业后出现“国学文化失语”现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赋予了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国学热”再次掀起文化学习的浪潮暗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改变教学观念,由重视目的语文化教学转向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并重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能力;其次,以国学知识为载体,重组旅游英语课程内容,尝试开展旅游翻译教学,以双向文化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8篇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分为表演体会情境、视频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生活引入情境等。1.表演体会情境

表演体会情境就是让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在课堂上或实训室进行现场表演。在教授《导游业务》中“地方陪同导游服务流程”时,让学生上台扮演地方陪同导游,其它的学生则坐在下面充当游客。整个课室的环境假设为地陪在旅游大巴上为客人进行车上讲解。表演者利用所学的知识充当地陪这一角色,台下的学生则以游客经常出现的状况来测试表演者的各种应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它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的规律,利用角色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身参与的情境模拟,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学习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

2.视频展现情境

视频展现情境就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通过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运用,再现课本中的文字内容,使学生身如其境,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好的了解、掌握知识。在教授《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园林建筑”时,如果只是单纯的用语言讲授园林的建筑特点、建筑布局等,学生难以理解众多的专业术语,会感到书本知识枯燥乏味。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将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皇家园林和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等私家园林进行景像再现。视频中的优美画面和优雅的中国古典音乐,加上配音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皇家园林的磅礴大气和苏州园林的玲珑雅致。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先让学生总结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各自的特点及差异,再结合学生所述,通过课件进行点评。通过视频的情境演示,可把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有机地统一到生动的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学情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图穷千言”,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实物演示情境

实物演示情境就是通过实物演示,创设特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在教授《餐饮服务与管理》中“中餐宴会摆台”时,教师带学生去本地的四星或五星级饭店的宴会厅观摩,学生在感叹宴会造型之精美、花型之丰富、服务员技能之娴熟时,不由自主的产生对宴会摆台知识的渴求。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客家围龙屋”的建造特点及蕴含的民风民俗时,就可以带学生参观当地的围龙屋,现场为学生讲解围龙屋的建造具有防御性和审美性的功能,从围龙屋的布局说明也客家人内敛凝聚的性格特点。这样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引起学生的欣赏兴趣,激发学生较强烈的竞争情感反应,使学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实际操作能力。4.生活引入情境

生活引入情境就是从生活中某一典型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旅游礼仪》这门课的教学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较好,因为礼仪知识多是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如在教授“名片礼仪”时,教师先以设问的方式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名片使用的场合及重要性,学生在思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名片的使用方法产生兴趣。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互动中理解名片的接受与递出的礼仪、名片制作的注意事项等。在学生了解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现场演示,进一步加深理解。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优化的情境使学生经历“目标关注——激起情感——知识移入——加深理解——知识弥散”的情绪发展和知识认知的过程。这种教

二、旅游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法是使学生处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运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和情感,加强有意识的理性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而产生的。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创设情境教学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师创设充实生动、温馨而富有人情味的教学情境,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学习环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体现人性化的特点。学生作为一个自主学习的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自己分析问题,寻求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学方法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可以使学生在一种“创造性的环境中”培养能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实践运用能力。

三、结语

旅游专业教师要让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更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情境教学法能灵活的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来探究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特质,建构并维持合适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并且有效的成为信息加工主体。它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平等的愉悦氛围,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畏学为主动学。它以接纳、包容、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进入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领域。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9篇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实期待

目前贵州在推进旅游强省的伟大战略,全省旅游企业度对本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特别那些高素质、具备相当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一、贵州旅游企业岗位人才匹配现状

1.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年富力强的人员从业,年轻员工在其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使得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旅游就得有“青春”资本,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导游;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候比较看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高管等。此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研,当前贵州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当中高中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大致是10%-15%,基层服务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85%—90%。2.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及薪酬。对旅游及相关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透视,新进员工一般是餐厅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市场营销、大厅服务员、导游员等,部分旅行社导游员还兼接待、票务、文员等基层岗位。除导游工资月基本工资300-500元外,其他基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贵州全省平均在200元左右,地区不同工资略有不同。3.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容貌等比较讲究。甚至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候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女生身高1.60米以上等条件明确列入应聘条件。除此外,绝大多数旅游企业将毕业生的道德素质列为首位,然后比较看重学生的为人处事和沟通协调能力,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毕业生实操能力、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心理素质等比较讲究。在同企业负责人的访谈中得知,企业在决定应聘者是否录用的时候,往往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团队精神、实操技能以及为人处事甚是关注。因而旅游企业的员工都是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技能。因此,具备综合技能的学生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

二、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实期待

1.需具备一定的协调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经调研,旅游企业从多年已有的工作人员中发现,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欠缺协调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对旅游这个特殊行业,企业企业十分看重学生这些能力。然而我国大学生在校期间接触人员几乎都是老师家长,显得比较单纯,特别是当代大学生都是90后,很多是独生子女,在家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或“心肝宝贝”,其成长历程普遍由父母设计,因而,大学生待人接物、与人沟通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旅游企业对于毕业生的表达能力,大学生协调沟通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就是要具备一定的表达能力。然而高校往往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重视不够,即使部分学校意识到这个问题,其相关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不合理,恰恰又是企业非常看重的。几乎很少有学校让学生去独自和社会上的人和事打交道,没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没有让其多看、多问、多体悟。

2.需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和自学能力。领悟力及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内核,也是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不同类型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总体而言就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前述的调查数据只是非常笼统的说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旅游企业非常看重的能力之一。我们的深度访谈结果则清晰地表明,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此项能力非常不满意,其缘由主要在于毕业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领悟能力不足。他们所指的领悟力在一定程度即指学习重组能力,有时也指对问题系统化思维的洞察能力。具体而言,毕业生在与上下级沟通过程中,能不能清晰地明确工作任务的具体要求,能不能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具有系统分析的能力,如果暂时还不具备这些能力的话,那么毕业生有没有意愿与能力通过自学去逐步提升。3.需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经过调研,大多数旅游企业都在降低成本,不愿送学生去继续学习,一是因为企业担心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动,送人学习不会为自己企业带来长久利益。二是很多企业节约成本,压缩开支。因此,旅游企业希望学生能立马上任,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然而企业文化、企业管理风格往往高校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校给学生提供的理论知识,泛泛而谈,但缺乏企业的具体实践教材。因此刚毕业的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很多旅游企业往往愿意接受在其他旅游企业工作过具备一定经历的学生。这次调研中,用人单位最希望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就是经历真正的实习,与问题解决能力一样,实践能力也是受访者提及最多的一种能力需求。毕业生在校期间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有一个专门的实习,时间尽量长一点。实践能力可能不是一两个月就能体会出来的,我觉得至少半年。另外,不要为了实习而实习,尽量不要将相识的同学一窝蜂都分在一个部门,这样会让个体有依赖性,妨碍真正体验社会,适应社会。

三、聚焦旅游企业现实期待的教改建议

1.注重职业软素质的课程教导。根据对百里杜鹃、黄果树、十里河滩等景区企业的调研来看,随着旅游管理毕业生的增多,包括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忠诚度等在内的职业素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唯学历是尊”的现象在逐渐改变。如何提高学生的软素质,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使其与企业的期待值相吻合。如果一个员工文化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但敬业意识差、忠诚度不高,这样的话,旅游企业肯定不会接受。这就为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样的课程重点就是要瞄准学生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软素质提升进行展开。如果靠传统的讲授法和实训,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软素质,软素质的提高主要靠学生的教化能力,靠学生的潜移默化,需要学生从内心深处获得共鸣,并下功夫。

2.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课程。在校期间开设职业规划课,科学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可以帮助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就业率。因此,在整个教学规划中,帮助学生做好科学的职业规划,为学生胜任底层到高层的工作岗位打基础。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请旅游企业各岗位的人士到学校来讲课,这些人均由不同年龄和学历构成,由其讲授在其岗位上的乐趣及人生感悟,适当渗透一些企业文化,以改变学生的就业看法。学校开设名人讲座、组织交流会和咨询会,请旅游行业有权威的专家学者来进行讲学,为学生的就业答疑解惑,让学生和专家学者们正面交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旅游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就业认识。进而引导学生在读书期间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实践实训设计与安排。实训课程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软肋,根据现行是否在校划分,一般可分为校内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本科生一般是前3年在校内进行实训(高职高专是前2年),学生在校最后一年才有机会安排出去实习。学校和企业要进一步合作,建立持久的合作模式。双方可以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需要,制定教学改革模式和考核模式,结合当地实际推行“伴工伴读”式教育。旅游旺季期间,将课堂搬至课外,进行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旅游淡季,再回到教师和校内实训。这样工读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提高师资队伍建设与水平。设置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高校要根据自己的专业定位特点,通过制定机制,加大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既要在数量上保持完美的比例,又要保证双师型的老师的质量。学校要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又要为双师型教师制定合理的授课计划和任务实现目标,也要合理设置专兼的双师型教师的课程。专兼职教师需要分开的课要分开,需要配合的就要配合完成。对于完成不好的或配合不好的给予一定的处罚。如果保障不力,师资队伍建设就不会取得实质性进展。

5.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高校通过制定政策,并提供制度作为保障,激励教师将其教学过程设计与旅游企业的操作流程相结合,根据岗位的特点,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任务,开设相应的课程。通过调研发现,贵州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很多课程现行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传统,教师在唱独角戏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教师会单向传统信息,师生互动性不强,整个内容照本宣科,知识比较僵化。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整个课程设计建设上,要突出旅游管理的实践性特点,整个教学内容要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将旅游企业完整的操作过程为核心,并在过程中设计一定的工作任务要学生完成,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适应具体岗位的需要。

作者:张世兵 熊兰 丰凤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红芳.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如何适应市场需求[N].中国教育报,2007-07-30(5).

[2]李兆举.旅游本科生为何高不成低不就[N].中国旅游报,2006-04-28(7).

[3]陈国成,范晓辉,赵静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查与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93‐194.

[4]陈世伟,王珏.我国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及培养探索[J].科技广场,2008,(6):238‐240.

[5]李莹.大学生就业行为与心态调研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10):179‐180.

[6]王海娟.浅析我国旅游企业的薪酬激励制度[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S1):101‐102.

旅游专业教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旅游管理;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5-179 -02

一、引言

2014年9月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教学具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内涵特征,其中包括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这就需要在旅游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色更是社会对旅游教育的基本要求。在本科旅游管理课程体系中,旅游规划课程是作为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查阅文献可以发现,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课程的研究主要包括:教学现状、教学问题研究、教学改革这三方面。由于研究基础薄弱,现有的研究深度不够,对制约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因素把握不够,关于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旅游规划课程介绍及教学现状

(一)旅游管理专业旅游规划课程介绍

旅游规划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具有系统性的关于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科学,是集地理学、心理学、生态学、规划学、市场营销学、经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应用性很强综合性突出的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旅游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概念、旅游规划的技术方法、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分类、旅游市场的分析与定位、旅游资源的功能分区、旅游产品的市场营销、规划项目的设计规划、规划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与效益评估等。课程内容复杂多样,需要较强的交叉知识和学科背景。

(二)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现状

该课程是由教育部联合国家旅游局指定的旅游管理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了解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基本原理概念的同时,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规划与开发方法,能以所学课程知识为指导初步从事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教学方法上以讲授法为主,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质量评价方面:该课程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教学质量评价上除了闭卷的课程考试外还包括课程作业、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程论文等。

三、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及形式单一

以渤海大学为例,课内实践教学部分在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主体内容都需要在课堂中开展,合理科学的课内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包括: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小组课堂实践活动、模拟开展规划项目的创意与策划、采用实践案例教学分析法、教学内容结合教师个人实践工作经验等。但是在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有效的课堂时间有限,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以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小组作业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单一,缺乏丰富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在教学形式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占据着主要地位,因此当前旅游规划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存在着内容及形式单一的问题。

(二)课外实践教学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匮乏

在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外实践和社会综合实践中,这是制约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例如,关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如果学生不参与到真正的课外实践中就难以掌握和理解这部分的课程内容,只有真正的实践参与才能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实现课程知识的融汇贯通。课外实践参与和社会综合实践是旅游规划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从实际情况了解到,学生很愿意走出课堂参与实践,传统枯燥的“照本宣科”式教学形式是与旅游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背离的。

(三)课程考核方式不合理实践教学效果差

合理科学的课程考评机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真正地考察和检验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内容、技能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旅游规划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程的考核与成绩的评定方式上,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这固然有利于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僵化,课程最终成绩中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所占比重很低,不利于调动学生实践参与的积极性,难以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学生在结束课程考试后,在教学计划中只是按照传统课程的教学方式,结合教学内容在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没能将课程内容和实践教学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造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结果。

(四)实践教学条件及实践基地建设不完善

必要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的基本保障,课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第二课堂。其中实践教学条件也是作为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当前旅游规划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教学条件相对滞后,多媒体教室已经在高校教学中普及,但是旅游规划课程有着其特殊性,简单的多媒体设施远不能满足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必要的设施设备不完善,现有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求。其次,旅游规划课程的课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后,以利益为导向的学校和旅游企业间的合作还未形成长久稳定机制,这造成了旅游规划课程想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找不到实践场所,严重地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

在知识教学目标上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能将基本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工作中,能够真正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在能力培养目标上,通过课内小组实践活动、课内模拟开展规划项目的创意与策划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大赛、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等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正确地对游规划工作的职业引导、对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潜移默化的塑造,培养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通过课外学生参观景区或者展览馆,组织学生进行公益社会考察和调研等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科学探索精神,达到素质教育德育培养的目标。

(二)旅游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机制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条件是保证旅游规划课程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旅游规划工作需要掌握常用的相关软件,需要一定的从业技能与技术。提升旅游规划课程的师资水平,师资建设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和保障。通过聘请旅游规划公司的专业人员作为课外实践的老师,他们有着一线的实践工作经验,对于课外实践教学内容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学习价值。注重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实践基地,包括旅游规划实训室,应该配备景观沙盘、测距仪、GPS、打印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脑(安装:MapInfo、CorelDRAW、AutoCAD、PS等软件)。 最后,对于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校应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和相应的政策支持。

(三)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课内实践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参与、从业能力实践培养这三部分。其中,课内实践教学内容包括:对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定时开展小组课堂实践活动、课内模拟开展规划项目的创意与策划、教学过程中采用实践案例教学分析法。课外实践活动部分是旅游规划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对课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承。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与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旅游产品的营销策划是将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内容。鼓励和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的申请与工作,是旅游规划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从业能力实践培养是补充内容,对学生进行旅游规划工作的职业引导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调研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将来的从业能力。

(四)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机制

科学有效的课程考核评价机制是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实施以“实践参与成绩为主导,以期末综合考试为参考”的评价机制。整个考评机制建立的目的不仅是局限于旅游规划这一门课程的考核,而应该是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评价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机制的内容包括:对于课内实践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实践任务。对于课外实践和社会综合实践部分,以调研报告撰写的质量和实践参与的实际表现为依据给定分数。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照学生意愿安排学生在规划公司或景区进行毕业实习,并作为个人的毕业实习成绩。将课外实践成绩或者社会综合实践成绩计入学分,作为学分评定的依据。在奖学金的评定、荣誉称号的评选、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等过程中纳入实践成绩,实施多元化的课程考评方式,调整和改变当前旅游规划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促进旅游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同时进一步增加学生参与课内课外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杨慧. 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

[2] 张龙.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 吕俊芳. 旅游开发规划“链核式”课程改革研究[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5(02):85-87.

[4] 陈仓.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实践教学设计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2,40(16):108-109.

作者简介:

马斌斌,男,甘肃天水人,渤海大学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规划;

上一篇:实训教学范文 下一篇:教师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