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信息化范文

时间:2023-02-27 07:17:38

旅游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1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旅游业及相关行业中应用的深广度都有较大的拓展。传统的旅游信息系统以单机版为主,基于网络的应用较少,对于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的更新很缓慢;阿站缺乏动态的交互过程,难以提供个性化服务,多以浏览为主,在管理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方面的优势逐渐减弱:对反应游客空间结构、需求爱好等信息难以进行管理和挖掘,不可能实现酒店、交通的预订功能。

网络环境旅游信息与电子商务系统的有效整合是促进旅游业信息化发展、提升旅游产业水平的关键。它既能实现旅游资源的有效管理、又能实现电子商务,通过将游客的行为进行深度挖掘,能更好的为旅游规划与决策服务。其关键环节之一就是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管理。系统中的旅游信息空间数据库主要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地、旅游基础设施等,而旅游电子商务中主要涉及客户认证、酒店预订、票务预订(包括景区内外交通)、电子支付等业务,与旅游基础设施密切相关。

二、旅游信息亿概述

(一)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通过物质载体所发生的消息、情报、指令、信号中所包含的一切可传递和交换的知识内容,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对于企业乃至一个产业的经营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企业或产业管理部门需要紧紧地依靠情报信息,对未来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正确指导决策和各项政策法规的制定。

信息化是指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建设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信息产品及服务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到占主导地位,从而加快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信息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实现管理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二)旅游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

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三项。旅游企业信息化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调整和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企业对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宣传促销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旅游市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旅游电子政务指各级旅游管理机关,通过构建旅游管理网络和业务数据库,建立一个旅游系统内部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和公共信息的平台,实现各项旅游管理业务处理和公共信息服务。

(三)旅游电子商务

简单地说,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企业借助于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的一种经营方式。它改变的不是旅游企业的业务范围,而是开展业务的具体手段。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商务和信息技术的交集。如图1所示。

(四)旅游信息化与理由电子商务的关系

凡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业的活动均可纳入旅游信息化的范畴,而旅游电子商务则主要是指旅游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来促进旅游交易的完成。旅游信息化涉及的范围更广,电子商务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从实践来看,旅游信息化侧重于信息化手段的应用程度,旅游电子商务更侧重于应用的效果。

三、我国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信息分散、共享性差

我国的旅游网站数量众多,提供了大量的出游信息,网上旅游信息的总量很大,但分散的信息多,实现共享的信息少。

(二)网络交易的电子支付问题

旅游业的信息化进程中,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在旅游电子商务中,网络交易的实现是以电子支付的成功为基本前提的。然而,受传统消费方式的影响,相当一部分游客任然选择传统支付方式,从而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在线交易。

(三)法律保障不完善、消费者接受程度低

在缺乏法律保障情况下,旅游者并不完全信赖网络交易方式,大多采用线上查询、线下交易的方式。

(四)人力资源制约

既精通信息化技术,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

四、旅游信息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开发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目前较为完善的一种软件系统,它是集图形信息、属性信息及各种说明信息于一体的综合性计算机集成系统,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检查、分析、判断、咨询功能,以对地理空间信息存储、分析、输入操作和人机交互对话方式,为用户提供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全面而综合的信息,并能为用户提供辅助决策,以此作为开发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具有明显的三维空间特色,不仅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统计图表和数据分析结果。还可以产生系列制作精美的专题地图,使枯燥的表格数据可视化,从而极大地方便数据分析和辅助决策。

(二)重视数据库的构建

旅游管理信息至少应包含地图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主要包括旅游交通图、旅游企业分布图、旅游景点(区)分布图、旅游服务设施分布图、旅游景点(区)数据库、旅游企业数据库、接待设施数据库、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客源市场数据库、旅游研究和咨询机构数据库、旅游人才数据库、旅游教育数据库等等,地图数据库可用于产生各种专题地图,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合成与叠加功能还可用于空间查询和规划;图文数据库主要存储各类数据、图片资料,用于宣传、介绍,并且可以产生各种报表和数据分析结果。

(三)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包含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为旅游管理信息具有特定的时效性且变化很快,需要国家或地方旅游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及时交流,并通过通讯和网络手段及时加以更新,信息质量控制也特别重要,对企业或旅游目的地提供的信息,管理部门应检查其准确性,并制定要求信息提供者做到信息提供准确、规范和共享的有关政策法规。

(四)建立起一支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

为保证旅游信息化建设能迅速、稳定、高效的发展,还要建立起一支既懂旅游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化队伍。各级旅游管理机构要创造条件,配备具有专业旅游信息化建设管理资质的专业人员负责对旅游信息化工作进行综合管理和考核。游信息化建设应用专业资质的人员,负责旅游信息化具体建设工作。

(五)建立旅游者反馈信息系统

旅游者是旅游信息化成果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对旅游网站的评价与建议应成为网站改进的重要依据,因此网站要提供旅游者的评价通道。其次,旅游网站应建立网上社区,供旅游爱好者交流经验,咨询问题和提出建议,增加游客之间、游客与网站之间的互动性。

五、结束语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化 旅游信息化

信息化与旅游信息化概述

(一)信息化的含义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中界定了信息化的内涵,指出“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主导,信息资源为核心,信息网络为基础,信息产业为支撑,信息人才为依托,法规、政策、标准为保障的综合体系”,从而准确地表述了应用、资源、网络、产业、人才、法规政策标准在信息化体系中的位置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应用是信息化的主导和目的,其它的工作围绕应用的主导方向展开,与需求紧密结合。

(二)旅游信息化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旅游有关的实体资源、信息资源、生产要素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分配、组合、加工、传播、销售,以便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速度,提高旅游业的生产效率。

旅游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旅游企业信息化、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政务三项。旅游企业信息化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信息化。通过建设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调整和重组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模式,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企业对外部的电子商务活动,旨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宣传促销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市场主体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提高旅游市场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旅游电子政务指各级旅游管理机关,通过构建旅游管理网络和业务数据库,建立一个旅游系统内部信息上传下达的渠道和公共信息的平台,实现各项旅游管理业务处理和公共信息服务。

(三)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从“十五”规划开始,国民经济信息化已正式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的信息网络发展迅速,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截止到2006年12月,中国的网民总数为13700万人,与2005年同期相比,中国网民总数一年增加了2600万人,增长率为23.4%。同1997年10月第一次调查的62万网民人数相比,现在的网民人数已是当初的220倍。可以看出我国的网民总数呈良好发展趋势。

旅游业重视且依赖于广告宣传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旅游部门和企业对互联网具有极其浓厚的兴趣。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宣布正式启动“金旅工程”建设,由此把整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了一条快车道。伴随着信息技术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旅游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旅游企业竞争力、优化旅游行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作为信息密集型的行业之一,旅游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和不可存储性,使得信息化对旅游企业来说尤为重要。

国家旅游局的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旅游业7686亿元的总营业额中,在线旅游营业额在70亿元左右,所占比例不足1%。据iresearch的预测分析,2010年营业额将达到10%的份额,我国信息化旅游服务市场增长潜力十分巨大。

旅游信息化的研究意义

作为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服务性行业,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得以生存和运转的根本基础。信息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全过程,是决定旅游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同时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点,旅游业的生产和消费特点决定了旅游业能够体现电子信息网络的优越性,是最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的产业之一。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从旅游活动的方式看,“在旅游市场流通领域活动的不是商品,而是有关旅游商品的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流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旅游业的核心是信息,因此,对旅游企业来讲,收集、整理、加工、传递信息是重中之重,这是旅游商品的无形性、不可移动性和非贮藏性所决定的。无形的旅游产品在销售时是无法展示的,而且通常是远离消费地点被预先销售,因此,信息传播对旅游业而言至关重要。信息是旅游行业内部各个环节联系的纽带,不管是对旅游管理部门、对旅游企业,或是对旅游者而言,有效的获取旅游信息,以辅助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都显得特别重要。信息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旅游信息化成为保证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加强旅游信息化的相关研究对于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现状

对于信息技术在旅游中的引用,国内外的研究者首先提到的就是旅游电子商务的开展。因此旅游企业,尤其是旅行社业成为了主要关注对象。旅行社业被认为是受信息技术冲击较大的行业。杜江、戴斌在论及技术环境变化对旅行社业发展的影响时谈到:“这种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旅行社经营的技术条件,还将扩大到旅行社与旅游者的交易方式,旅行社与供应商的交易方式、旅行社的业务范围、旅行社的经营战略、旅行社的经营观念,甚至旅行社的存在方式”。但旅行社究竟会如何变化和发展,涉及到具体问题却没有提到。姚延波、左坚谈到了信息技术在旅行社企业中的综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辅助组团、接团和导游服务业务的数据处理,用于处理各类客户信息的维护,饭店和旅游汽车公司等其他旅游企业信息的记录和维护,财务结算数据的记录和维护,票务服务业务的信息联络等”。他们也谈及了与旅行社经营密切相关的一般性信息技术,如计算机预订系统(crs)、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开帐与结算计划、旅游网络等。饭店业研究者看到了信息技术开发的管理系统给饭店业管理带来的变化,有中央预订系统(crs)、饭店内部的数据系统、电子门锁系统等。邹统钎在《饭店战略管理—管理前沿与中国的实践》一书中对此进行了比较详实的阐述。

也有另外一些研究者从其他方面来看待信息技术给旅游带来的变化。mcgrath认为由于gds(全球分销系统)与internet的技术融合还未完成,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internet还无法完全取代传统产业的信息销售渠道。barry diller以百老汇将剧院票作为度假包价产品的一部分为例,谈及旅游的虚拟交易所引起的横向规模经济,它能形成一种顾客纽带,从而持续地增加创造的杠杆利润。 erin anderson提出在internet的冲击下,旅游企业应该更偏好在个人渠道功能水平上决定渠道策略,而不是在渠道组织层面决定渠道策略,也即是顾客导向。更进一步,也可以由顾客来定价。让网站“给出能接受的价格,对供应商选择有完全的判断力。购买以及给予特殊产品、供应商记录以标题称号”。这样由顾客给出意愿价格,可以让顾客省钱。不过旅游产品生产商对纵向价格控制权将失去。

马梅认为,我国旅游企业在看待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影响时,“其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这些企业认为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营销手段,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意义在于增加了一个在线的小册子,其作用是企业可替换的沟通和广告媒介。实际上,我国的旅游消费者对e时代价值链重构的需求已经超前于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价值链服务”。因此马梅从旅游实体企业、航空公司、饭店集团、旅游中介等几个方面来重新设计产业链,力图构建一个符合信息化时代特征的、全新的旅游产业结构和旅游活动模式。 dimitrios buhalis在《e tourism》一书中对旅游的运营管理和分销、航空公司、饭店、旅行社、旅游商、目的地管理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技术性转变。全书对信息时代带来的新型旅游模式给予了一个新的概念—电子旅游。“电子旅游概念包括所有企业功能(电子商务和电子市场营销、电子理财和电子财务、电子人力资源管理、电子采购、电子研发和电子生产)和电子战略、电子规划,以及对旅游行业各个部门(包括旅游、旅行、交通、休闲、饭店、主体供应商、中介和公共部门)的电子管理”。目前出现的一些非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其实正反映了马梅所提到的“旅游消费者对e时代价值链重构的需求己经超前于旅游企业所能提供的价值链服务”这一思想。

参考文献:

1.dimitrios buhali.e tourism.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杜江,戴斌.旅行社管理比较研究.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3.姚延波,左坚.旅行社经营管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马梅.e时代旅游产业价值链重构战略设计.三联书店,2004

5.周贺来.旅游信息化简明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业;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26101

1 我国旅游信息化的研究历程

依据信息技术应用程度高低,国外旅游信息化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萌芽阶段。1959年,美利坚航空公司和IBM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订位系统(SA2BRE),这是旅游业信息化萌芽阶段的标志。第二,发展阶段。为满足旅客购买机票的要求,通过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将电脑预定系统延伸至旅行商。到1985年,电脑预订系统可以开展各种业务,包括订购机票、预订饭店客房、租车等,其销售面也不断扩大。第三,繁荣阶段。1994年底美国出现的新式的“电子机票”标志着旅游业的信息化的繁荣时代已经到来,特别是Internet的迅速发展,使之逐渐形成立体化、全球性的电脑促销与预订网络系统。

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大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近20年,目前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从信息技术的应用来看,计算机技术真正应用于我国旅游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1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引进美国PRIME550型超小型计算机系统,用于旅游团数据处理、财务管理、数据统;1983年上海锦江宾馆引进美国Conic公司的电脑管理系统后,旅游企业办公室自动化系统等适用于旅游企业的计算机系统开始逐步推广。

2 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旅游信息化在我国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旅游电子商务的运用、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建设以及地理信息系统。

旅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在我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旅游部门对信息化建设具有主导作用。这是由于旅游产品是一种综合性的产品,由众多行业提供的产品组成,再加上我国旅游企业分散,以中小企业居多,旅游企业参与政府规划、统筹的信息化工程,不仅可以依托目的地整体形象的优势来宣传自己,而且比自己单独制定信息化计划更节约成本。同时,政府主导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集成趋势解决了旅游信息推广中存在的资源分割问题和旅游在线供需对接中信息流动无序的问题。

近年来,由国家旅游局负责实施的“金旅工程”是旅游部门信息化工作的典型代表。自2001年开始建设以来,“金旅工程”已经成为旅游信息的重要平台,并对各地旅游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金旅工程”包括两个基本组成要素:一是政府旅游管理电子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管理旅游业;二是利用网络技术发展电子商务,实现与国际接轨。具体来说可概括为“三网一库”,即内部办公网、管理业务网、公众商务网和公用数据库。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公共商务网命名为中国旅游网(www.china.省略ta.省略/)以政务版的形式进行了链接。政务网由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负责,以政务公开、政策法规、公众信息服务、国家旅游局官方信息、行业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公共商务网主要面向游客提供出游资讯,旅游商务和产品等服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务网和商务网都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旅游行业信息得以及时传递。例如:网上办公系统使旅游企业年检、上报、查询等工作能方便地通过网络进行。旅游统计资料的网上,则为旅游研究人员提供了权威、便捷的专业资料。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旅游经营在网上进行询价――报价――预定――支付――配送(服务)等的一系列商务活动的过程。旅游电子商务运用得最广泛的就是各种预定活动,这在旅游社和酒店表现的尤为突出。有效的预定为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方便,还给游客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体验,例如:预定使得旅游者可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预游(网上旅游),这样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事先安排好旅游活动,个性化的旅游和多极化的旅游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英文名称为Destination Marketing System,英文缩写为DMS,是一种将旅游目的地通过互联网进行网络营销的方式。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按照国家-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多层结构涉及,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有序组织,并逐级向上汇总。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目的地网络形象设计、目的地旅游网建设、旅游电子地图系统、旅游企业黄页系统、旅游行程规划系统、旅游营销系统、电子邮件营销系统、三位实景系统等,通过这些功能的有效组合形成旅游目的地网上宣传平台。DMS的建立使旅游景区(目的地)达到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品牌宣传效果。同时,互联网数据对品牌宣传效果进行实时监测,互联网上数据统计的方便和准确,有利于景区对宣传效果的

判断。例如:互联网可以对访问页面数量、停留时间、来源

渠道和地域分类等等的统计和分析,判断宣传的效果,从而随时对宣传内容、手段、渠道进行调整和完善。将提高旅游景区(目的地)品牌的景区认知度转化为认可度的可能。

3 我国旅游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具体而言,则表现为对旅游网络营销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网络电子商务正在彻底改变传统市场营销方式,多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将旅游仅把网站作为信息的渠道,没有很好的发挥网络作为重要营销工具的作用;旅游网络利用率不高,多数旅游网站提供的旅游信息和服务较少,营销方式单一,不能最大限度满足游客信息获取的需要,也不能为游客提供各种定制化和个性化的服务;旅游网站的设计较为简单且雷同,专业性不强,行业特点不突出,特色缺乏。而在旅游电子商务的运用工程中,因为宣传范围小,信息量少,信息缺乏权威性,网站缺乏诚信,支付缺乏手段,预定量自然不多,更是严重影响到成交量。只有国家扶持政策进一步强化,加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培养更多的信息专业技术人员,旅游信息化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旅游信息化管理中来,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就是从大量数据中获取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非平凡过程,简单的说,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知识,是一种用来增强信息检索系统的能里。数据挖掘作为一种系统地检查和理解大量数据的工具,能有效地帮助企业从不断积累与更新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它通过对企业中的商业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以发现蕴藏在数据中的商业知识,挖掘数据的内在联系规则和模式,辅助企业进行商业决策。旅游企业(旅行社、酒店等)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新老客户,都要处理大量的交易信息,而有统计表明,企业争取-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成本的7倍-10倍。流失一个老客户的损失,只有争取l0个新客户才能弥补。而数据挖掘技术恰好可以根据数据库中大量的客户历史交易记录、客户统计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有针对性地对流失客户群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征,研究哪些要素会导致客户流失,并由此建立流失客户模型,识别导致客户流失的模式。同时,数据挖掘还可以用来分析客户的数据,找出客户的消费模式,细分市场,通过收集、加工和处理涉及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大量信息,确定特定消费群体或个体的兴趣、消费习惯、消费倾向和消费需求,进而推断出相应消费群体或个体下一步的消费行为,然后以此为基础,对所识别出来的消费群体进行特定内容的定向营销。这些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的达到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目的,是企业处于更有利的竞争位置。

参考文献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4篇

一、*年全市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我局的基础网络、旅游行业数据库已基本建成,内、外网站和应用系统建设也初具规模,特别是对于*旅游“三网一库”的建设,为我市旅游行业步入信息化轨道打下了较好的基础,通过基础网络的构建,*旅游信息网络可以更好地为广大游客提供便捷、及时、详尽、准确的旅游信息和服务。

(一)行业内基础网络建成

1、局域网建设。我局已于*年建成自有的局域网,为此,我局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并抽调专人专管此项工作,并建立了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机构,基本形成了我局信息化队伍。根据信息化工作的要求,我局逐步出台并完善了相关制度,如:网站信息报送制度、机算机设备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制度、上网信息审查制度、网站管理制度等,为我局的网站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行业内旅游信息化建设。依托四川省旅游政务网、商务网、*市旅游政务网、商务网等网络平台,利用网站自动化办公系统在全市旅游行业范围内实现了无纸化办公,从而提高了办公效率。

(二)继续完善全市旅游资源数据库,建立信息采集网络

*市旅游资源数据库已于*年基本建成。今年我局指定专人、专机管理全市各涉旅企事业单位和历史资料,并开始组织全市旅游信息员对各项旅游数据开展更新整理工作,对已陈旧的数据信息进行补缺补漏,并根据《四川省建立全省旅游信息采集长效机制的方案》制定了《*市旅游信息采集长效机制工作方案》,把各项工作细化到人。对涵盖全市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企事业单位资料进行整理,加大“三网一库”的建设力度,并将逐步在内部办公网络中建立了网上数据交换系统。

(三)旅游网站建设

1、四川省旅游信息网*旅游网站建设。今年我局按照省旅游信息中心要求,指派专人负责*旅游政务内网、商务网(*)信息报送及资料收集工作,全年上报信息100余条,被信息中心采用90余条。全年对市域内4000余家涉旅企事业单位资料进行重新梳理,完成了大量旅游基础资料整理工作,并逐步上传到资讯网站。

2、*旅游政务网站建设。今年以来,我局继续加大对*旅游信息网站建设力度,对*旅游信息网站(*)下设的旅游政务外网进行信息上传、定期维护等工作,网站主要提供的信息包括旅游新闻、工作动态、宣传促销、节庆活动、政策法规、发展规划、办事指南等。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所需的信息均需经过审核通过后才正式在网站上。

2、*旅游商务网站建设。为配合省旅游局信息中心DMX系统,我局在*旅游信息网站下设立了*旅游商务网站。该网站向游客提供准确、及时和比较齐全的信息咨询服务,内容涵盖全市涉旅企事业单位及涉及*市域内“吃、住、行、游、购、娱”等企业信息,它基本能满足游客多样化咨询需求,目前,正逐步完善在线预定系统。

3、OA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局内部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全市涉旅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公文流转、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等多项功能。

(四)做好了行业软件的推广前期工作

我局今年就使用行业软件情况对全市涉旅企业进行了调查,全市20家星级宾馆、20家旅行社、9个A级景区中,星级宾馆饭店基本都购买了酒店管理信息系统,80%的旅行社使用了旅行社管理软件,而A级景区基本没有使用行业软件。根据工作要求,将于明年开始对全市各涉旅企业大力推广行业软件。

(五)与通信运营商的合作

按照省旅游局信息中心要求,*年我局与中国电信*分公司深度合作,签订了*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电信公司《114号码百事通旅游热线》合作协议。今年我局与中国电信继续在*综合信息网上推出114号码百事通旅游热线,新增加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业务经营等实用信息近千条。

(六)强化信息化培训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问题对策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泽国:调查:上海市网民旅游习惯调查报告[EB/OL]同程E网/qyfw/newsinfo_309.html,2005~5~13

[2]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旅游信息化工作[EB/OL]中国旅游网/news_detail/newsshow.asp?id=A200712291346284958818,2007~12~19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6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互动式;旅游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2-0143-02

1研究背景

随着网络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各种业务处理、信息收集和汇总分析都广泛使用了计算机,网络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经济运作模式。旅游业正在加快信息化程度,电子商务和现代化信息系统代表着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在信息经济时代,旅游业的经营、服务、消费、管理和教育科研活动都直接受到信息技术、网络经济的深刻影响。

2乡村旅游及旅游信息化的定义

21乡村旅游的定义

自1996年开始,我国部分学者针对乡村旅游所下的定义不下30种。其中马波(1996)、王兵(1999)、熊凯(1999)、郭焕成(2000)、杜江和向萍(1999)等学者给乡村旅游下的定义被广泛引用。总的来说,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纯乡村旅游,例如农家乐等;广义的乡村旅游概念则是包括名山大川、小城镇旅游在内的准乡村旅游。严格意义上来说,位于城市近郊、远郊的地域范围存在的观光型农业也应该属于乡村旅游。

22旅游信息化内涵

信息化(Informatization)是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为依托的一种新技术扩散过程。而对于旅游信息化的定义,广泛应用的是: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整理、利用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和改善旅游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旅游信息化的作用在于扩展了信息传播的领域和范围,加速了知识的更新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效率,降低了信息的传输成本和效率。

3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广西14个地市县共有各类大小乡村旅游经营实体景点2500多个,2004年至今,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乡村旅游景点达34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4个。自治区级的农业示范点达115家。这些示范点和示范县的年接待量都达到了5万人次以上,另外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局从2011年至今,已经评出了30家星级农家乐,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29家。据统计测算,2012年,广西乡村旅游业为本省提供了5万多人的就业岗位,直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的人口达20多万人,分布于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2500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全年接待游客总量达2000多万人次,全年乡村旅游直接总收入超过3亿多元人民币。相对于乡村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言,广西的旅游信息化建设却发展缓慢。到目前为止14个地市旅游局才基本上建成了官网,但在60多个县旅游局中,只有6个县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官网,其他县份都依托广西旅游在线或者区旅游局的官网来获取信息。总体上看,全区的旅游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全区所建成投入使用的各类旅游网站数量和规模都不大,除了区旅游局网站和广西旅游在线等几个网站,其他的知名度都不高,形成了信息孤岛现象。在广西的2500多家乡村旅游农家乐景点中建有网站或网页的仅有约60家,仅占24%左右。而且在这60多家景点中,很多仅是有个网页,大部分经营者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甚至很多景点连电脑都没有,全部是传统的管理运营模式。

32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广西信息化水平较弱,尚未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在这个背景下,旅游信息化统筹协调发展体制尚未形成,支撑信息化运行的多元化机制还不完善。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不高,相关网络技术设备使用不足,信息化应用程度滞后于旅游总体发展水平。

(2)由于乡村旅游的相关参与者意识素质、相关硬软件的完善性及管理协调机制不足等原因,导致了相关参与人在收集、整理、利用各类乡村旅游信息资源时,无法形成覆盖全行业的多层面的信息渠道,从而形成了全区的旅游网站内容单一,普遍侧重于城市或者某地区的知名景点,忽视了乡村旅游景点信息的收集与。

(3)旅游信息服务程度低,未形成全省性的旅游信息平台,网站实效性差。在14个地市60多个县的网站上,信息基本上是单向传输的,网站仅起到展示和通告的作用,而未能展示出良好的互动性,游客或者经营实体很难实现即时互动流。

(4)旅游网站和论坛缺乏长期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90%的网站无人问津,访问量少,起不到宣传旅游景点信息的作用。广西的14个地市60多个县所建成的相关旅游网站中,几乎是没有做网络推广的。大部分网站基本处于“信息孤岛”的状态。在网站排名搜索引擎排名的结果逐年下滑,形成马太效应。根据世界最权威的网站排名搜索引擎alexacom(世界排名第四)的alexa web search搜索,网站(wwwgxtagovcn)的访问排名一直呈缓慢下降趋势。据2013年9月10日的调查发现,网站 wwwgxtagovcn 当日访问量全球综合排名第1144469位,最近一月平均排名为第2266861位,而最近三个月的平均排名为第1261948位,下降趋势明显。本月访问人数10万人次,已经有676个网站和本站链接。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区旅游网站的知名度普遍偏低,宣传推广不到位。

(5)各乡村旅游景点利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仍较少。下面以淘宝网平台为主,统计全国和广西在旅游和乡村旅游为主题的淘宝店铺卖家数量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广西网上旅游卖家的数量仅占全国卖家数量的290%;另外全国以乡村旅游为主题淘宝卖家数量仅占旅游类主题卖家的750%,说明乡村旅游的网上交易量少,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而从广西来看,区内乡村旅游的网上卖家仅占全区旅游网上卖家总量的532%,比全国的水平还低一些。从以上相关旅游主题网络卖家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乡村旅游信息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广西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全国水平。

4广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41加强政府规划与扶持工作

各地市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套政策和措施:制定总体规划、多渠道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定行业相关标准、强化对市场营销指导。以新农村建设和清洁乡村为突破口,优先安排打造一批旅游村,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借助各类强势媒体和网站大力宣传和推广本地乡村旅游。

42加强网站建设与运营管理

(1)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应以建立和推广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为切入点,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即时互动性的通信技术等高科技为依托,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建设,构建本地区旅游目的地平台。在建设时,应着眼于把信息与即时互动交流作为建设重点,可以借鉴淘宝网所采用的淘宝旺旺即时沟通工具,也可以借鉴腾讯QQ的即时聊天工具模式,这些都是主流的即时沟通交流工具。

(2)网站的信息更新方面,应采用下一级政府部门定期上报指定信息模式和旅游经营实体主动与网站管理方即时互动交流信息模式。各地旅游局和网站管理方得通过有效手段,让各经营实体进入该交流平台,这才是关键点。同时,网站管理方还应根据上级所下发的活动安排及本地实际,积极配合推广和宣传本地的旅游信息。

(3)管理方还需要考虑网站的持续健康运营问题,因此网站在设置板块时,应开辟一些营利性板块,获取一定的收益,保证网站的健康发展。

(4)网站的管理方要注意网站的安全维护及稳定性,杜绝各类不良信息特别是各种反政府反人类的言论,在即时交流平台上,注意及时清理各类虚假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信息。

43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供给结构和提升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1)各地市县的乡村旅游景点应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努力完善景点的产品和服务供给结构,以满足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实现景点的最大赢利。

(2)各乡村旅游景点实体的经营者应努力学习,提高市场化和信息化意识,会使用主流的移动通信设备、电脑上网设备和即时网络工具如淘宝旺旺或腾讯QQ等来快速和收集相关旅游信息,主动融入到本地的官方旅游网站和交流平台中,寻找跨行业和跨区域合作渠道,有效开拓新市场。

参考文献:

[1]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宋书巧,张建勇,屠爽爽广西乡村旅游研究[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魏少卿山西旅游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9

[4]谢明,周弥桂林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

[基金项目]广西科技大学社科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校社科1261114)。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7篇

1.1云计算概述

随着现代新兴技术的推广和使用,云计算和物联网一样,作为新兴的信息化产云计算架构下的海南旅游信息化建设探索张运波王冬吴蒋海南琼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海南三亚572022物,在现代社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把超级计算机技术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云计算的发展是将原有互联网架构由“服务期+客户端”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模式,向“云计算平台+客户端”的现代模式转变,其意义是能够使人们更加快捷便利的获取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和互动沟通,它的发展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将引来更大的信息化变革。对于云计算本身,一个新兴的发展概念,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化定义,对于其定义和概述主要可以参照以下两个版本的解释和说明:IBM:云计算作为一种计算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数据资源能够通过网络的形式传递给用户,云计算是基础性架构管理,是计算资源组成的IT资源池,是动态的高度虚拟化资源方式下,为用户提供服务。维基百科:云计算是能够将动态伸缩的虚拟化资源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而这个过程中,用户不需要了解采用的是什么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多样化的信息解决方案。云计算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需求性和适用性。单方面获取计算能力,而不需每个服务器提供商进行人机交互;网络全覆盖。它提供无处不在的网络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进行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快速灵活,弹性提供服务,快速释放和收缩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资源是无限的,可以任何时间进行任意数量的购买;按使用付费。功能收费按量计算的有偿服务,无需为不必要的服务买单。

1.2云计算服务模型

云计算服务模型从底层到高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基础设施层;平台层;软件层。基础设施层,指的就是数据中心,计算资源的能力,利用物理服务器,在上面可以做任何事情,这样能够大大减少企业的支出,主要应用的范围是动画制作商,天气预报等等,其利用云计算的是基础,编程和分析都由其自身完成;平台层,通过托管平台向用户提供完整的云计算平台,在平台下运行整个程序和系统,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平台,想用户提供服务;软件层,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模式,简单的说就是服务商把软件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中,用户租用软件服务,在这个服务模式下,用户的软件成本很低,不需要专业的聘请互联网维护人员。

1.3云计算技术特点

云计算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其关键技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信息储存技术:海量的信息分布和储存技术在结构化虚拟储存主要是利用的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而非结构化数据储存主要采用的是分布对象存储技术和分布式文件存储;虚拟化技术,实现硬件和软件应用相隔离,将单个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资源,将多个资源整个到虚拟资源的聚合模式,其中主要的虚拟技术包括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等;平台管理技术,云计算提供商提供海量的资源,各种各样应用在同时运行,如何对这些资源和应用进行管理,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有序运转,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并且还要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修复,所以需要寻找可靠的运营商,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主要朝智能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效用计算,是一种提供计算资源商业模式,用户获取有效资源,并基于这些资源进行付费,其主要是根据资源使用量的付费模式。

1.4云计算对于旅游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云计算主要解决传统旅游信息闭塞的现状,把孤立的信息和资源进行整个加工,形成完整的,便于使用的系统。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智能旅游系统建设对于整个旅游产业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将传统的旅游管理模式向现代旅游管理模式转变,使其更加符合现代旅游的需要,对于发展现代旅游,提高现代旅游的适应性具有重要作用;其次,通过信息技术能够准确掌握旅游企业信息和游客信息,将改变旅游产业被动处理信息和事后管理信息的现状,从而实现实时管理;再次,以游客为中心,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游客和旅游资源的相互感知,从而促进旅游形态转变和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最后“,智慧旅游云”建设,把整个旅游产业的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洗牌和转变,从而引领旅游进入“互联时代”,强化了现代服务特征和提高了旅游的服务水平。

1.5云计算架构下智能旅游信息系统提出

智能旅游信息系统的提出,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许多地方网站都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站,并且各种以营利为目的和非盈利性旅游网站层出不穷,用户可以通过点击和浏览相关网站获得在所需要的信息,这是旅游信息系统的较低层次的发展,作为起步阶段,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了云计算架构下智能旅游信息系统,而且这种模式反而会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因为在各个网站中的旅游信息并未形成真正的联动,不能实现信息共享,不能满足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并且在基础设施投入和受到地方经济的影响,旅游信息系统的投入呈现的明显不足。例如,用户希望利用十一假期的时间出去旅游,通过网站A,查询到有关A的旅游信息,但是旅游A的景点较少,所以就必须查询了附近的景点B,这个问题反反复复,导致游客不能最终下决定,假如在访问A景点之后,可以直接查询B景点,甚至更多,就不会造成那么多的麻烦,也节约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而在建设“智慧旅游云”的理念下,通过信息的交互和相互连接,能够方便查询整个旅游系统的各种旅游信息,还包括其他服务,就能够节约很多的时间,减少很多的麻烦,从而消除信息孤岛。在建设过程中,前期可以利用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将各种旅游资源通过终端传输到“云端”任何一个用户可以通过云端访问,获取信息,共享和交互就是提出“智慧旅游云”的初衷,便捷化的旅游信息查询,就是建立现代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科技能够轻松解决这一方面的难题,而难点在于如何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整个智能旅游系统的建立,从而设计出整个实用性强,便捷的信息化系统。

2云计算架构下智能旅游信息系统设计

2.1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

需求分析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游客需求分析,通过信息系统游客想查询的信息主要分为三类(终端浏览、信息查询、电子地图查询)。其次,管理者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旅游资源信息,景点管理和维护,旅游资源管理)。

2.2系统可行性分析

云计算架构下旅游信息系统可行性分析主要从技术和资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全盘考虑和全面分析,才能降低开发成本,减少开发风险。从技术层面看基于“云计算”的旅游信息系统是搭建采用Google的AppEngine平台(GAP)这是近年来较为成熟的操作系统,功能较为全面,用户使用快捷,方便,不需要负责维护服务器,只需要本地构建和调试即可。编程采用Map-Reduce,处理海量数据,开发者对提供的接口进行编程开发,不需了解Map-Reduce架构及其工作原理。从资金方面,由于其技术难度不大,对于软件无特殊要求,搭建小型的云计算平台成本较低,简单可行,并且其效率较高。

2.3系统总体设计

功能模块设计,主要的功能模块包括信息查询与下载、数字地图规划功能、互联体验与分享,基本模块包括,登录注册和我的空间。业务流程设计,主要包括用户登录、信息下载、分享和上传等业务设计。这部分内容是机遇功能模块设计而来,在功能模块中,业务流程设计作为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设计时,需要进行多次调试,保证系统设计的流畅性和适用性,在设计时,要随时进行备份信息,把各种信息以加密的形式,备份到云端,提高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只有在一定的管理权限下,才能实现对信息的修改,并且对用户的个人隐私。系统的维护和更新设计,这主要体现的是对整个系统的维护和更新的功能性,变化发展的节奏很快,系统作为一个动态的管理系统,要保留足够的升级空间,防止由于需要,而不能及时更新系统,导致系统的适用性受损,影响系统的使用。现代的数据库都是能够满足基本的升级需要,这足以满足云计算架构下,旅游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3云计算架构下智能旅游信息系统构建

对于云计算架构下智能旅游信息系统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首先“,智能旅游云”的构建,对于旅游信息系统可以构建在一个共通的计算设备层,并从计算设备层中分离出计算设备层,提供所需要的云服务,从而使智能旅游系统中心提供“云计算”的应用服务。在“智能旅游云”中主要架构分为“云端“”渠道“”终端”三个层次,云端指的是数据中心,GAE平台为数据提供了大型的虚拟平台,能够为开发者减少大量的开发成本。渠道是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而宽带互联网就是这个重要的渠道和纽带,电信运营商是云计算的最大提供者,为连接云端和终端的最重要纽带。终端设备是个人的云服务终端设备,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APP更被人们所接受,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在建设旅游信息系统时,需要注重加强对于手机APP终端设备的维护和升级。云端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GAE这个大平台,在上面加以操作和实现,以往利用JAVA操作,由于JAVA在Web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一般采取的是利用其作为开发语言,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编程人员对于信息代码进行编程,在这里就不做一一的解释和说明,而对于景区的统计,则一般是机遇Map-Reduce实现,通过初始化设计和系统维护时,不断加强的内容信息,使景区统计变得更加的简单和方便。设计的实现中,较为重要的是最短路径和最佳景区组合,其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其一,用户自主选择和规划,并通过系统准确计算所需成本和时间,以及游客可以欣赏哪些景点;其二是通过系统的自动识别和选择,根据游客的基本信息和倾向性选择,得出最佳的出行时间和出行目的地,从而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使游客获得最大的旅游目的。随着技术操作的简单化,基于云计算架构下,旅游信息化建设中的系统实现,变得更加简单,操作起来也更加的方便,无论从管理需求层面,还是客户需求层面都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满足,在不断发展的云计算背景下,旅游产业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将不断加快。

4结束语

本文根据云计算架构下的海南旅游信息化建设、建立智慧城市的要求,介绍了从云计算概念及服务模型,云计算架构下智能旅游信息系统的设计与构建,构架了旅游云运行/运营的硬件及软件组成和要求,从而使旅游资源形成一个旅游云系统,并且描述了智能云计算在海南甚至包括在全国旅游信息未来的发展趋势。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政府 江西旅游 信息化 运营模式

江西山水风光奇特,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特色鲜明。因历史悠久,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享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是名符其实的“江南昌盛之地”。 但江西旅游业仍存在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致使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造成市场反应迟钝、客户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江西旅游业的发展。在旅游信息化系统建设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宏观规划和指导,改进业务流程、重组行业资源,为提高我国旅游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服务。

一、政府主导下的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选择及实施思路

江西旅游信息化方案的顺利实施,首先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执行力度,因此,政府部门在执行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管理运营方式,以促进信息化建设工作。

1.政府在江西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政府主导目的地旅游信息化管理,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惯例。谈到政府在旅游息化发展中的运营模式,需要明确政府在旅游信息化发展中的职能:

信息化规划以宣传目的地鲜明突出的整体形象和旅游品牌为重点,逐级展示目的地城市、景区景点、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等;

信息化规划实施过程中,由政府主导,整体规划,并与旅游企业、行业协会、投资商等利益主体建立合作机制,鼓励他们的参与,听取他们的意见;信息化规划运作方面,利益机制上,政府选择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出资,体现整体产业到具体企业的利益协调和相互联动。

因此,政府从职能上来说,应是目的地信息化建设的组织者、参与者与协调者。

2.政府在旅游信息化中的运作模式选择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目的地实施旅游信息化的运作模式可供选择(如表),江西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综合考虑政策因素、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与企业状况,应使用第二种运作模式。

3.政府主导江西旅游信息化运营模式的实施思路

在国际上大多数旅游目的地,包括我国的绝大部分旅游目的地,信息化建设都采取了政府主导战略,政府起着统筹、领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必须在整合本地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与目的地参与主体之间合作型的管理模式,才能使目的地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

(1)整合资源建立江西旅游信息化系统。旅游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决定了政府主管部门在进行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前,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

(2)鼓励利益主体参与投资,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旅游信息化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基金,目前江西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十分有限。而国外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在基金来源方面则显示出多样性,投资主体的范围非常广泛。

(3)开辟健康的盈利模式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江西旅游信息化项目能否及怎样为投资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目前国外成功案例分析,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为投资者带来经济收益。在收益方面,国外许多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都是向在旅游目的地营销网站上信息并接受预订的旅游企业收取佣金,如奥地利Tirol省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就将这种形式作为系统运行的收入来源之一。

二、江西旅游信息化战略下的政企合作运营模式的构建

政府部门运营模式应向协同型方面转变,建立新型协同合作的政府运营模式(见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在旅游规划方面,江西政府主管部门不仅需要聘请旅游专家,还应充分调动本地旅游企业与相关企业参与规划与旅游开发,开展旅游资源与产品调查,整合优势资源进行规划设计,同时参考旅游者的反馈信息。

在旅游市场营销方面,江西旅游管理部门应摆脱原有相对狭隘的工作模式,充分利用旅游专业资源、旅游企业资源和游客资源,结合网络技术等现代工具开展产品与市场营销,同时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无论是旅游统计、旅游招商、审批管理还是旅游安全管理等工作,都需要通过综合信息系统的统计,充分利用网络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强与旅游企业之间的直接联系,并对行业内的企业发展提供监督管理和培训支持,受理旅游者投诉。

在旅游服务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包括旅游管理委员会,旅游局)需要协同各类公众服务部门和其他旅游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并且需要通过旅游门户网站、旅游呼叫中心、旅游咨询中心等方式增强与游客的直接沟通。

图中政企合作的运营模式,就是由江西政府主管部门担任领导者和发起人的角色,协同下属的各级旅游管理部门与公众服务部门参与江西信息化建设,并加强江西旅游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合作,鼓励他们加入信息系统中,参与网上旅游信息化的构建,包括参与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为目的地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信息化规划服务;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营销,为目的地旅游市场开发包括在线产品市场开发服务;为旅游者提供在线旅游服务,通过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对服务实行监督,并接受来自旅游者的了投诉;政府和企业通过客户信息管理搜集旅游信息,为旅游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在线旅游市场开发提供反馈参考。

整个运营模式的重点为强调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的协同,以及政府部门与江西旅游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周叶:关于提高江西旅游经济效益的思考[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 (04)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9篇

1 目前我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越来越大众化。

目前国内一些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都配有电脑和上网设备,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用于内部信息查询、文字处理、财务管理、计调等工作。有的还组建了电子商务公司,在旅游电子商务领域进行探索尝试,用于企业宣传公司形象、推介旅游线路、旅游景点、旅游相关产品、销售旅游产品、提供网上预订服务等。四星级以上饭店与部分三星级饭店建有内部网络,三星以下的星级饭店均配有计算机,计算机管理主要运用在饭店前后台业务如预定、查询、财务、销售统计、稽核、人事、文字处理等方面。同时也运用在商务中心、商务客房、会议服务、视频点播等服务和电话、电梯的程控管理等方面。少数饭店在饭店内部局域网的技术基础上,与其集团总部实现了信息和资源共享,并将市场推广、预订业务整合到总部网站或网页上。

2 信息化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信息化的建设要遵照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确立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通有无、信息共享”的方针。具体可以做到:

(1) 改变传统的接待模式

以前人们外出旅游前,要须知旅游中食、宿、行、游、购、娱等情况,由于信息传递途径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只能依赖旅行社(团队)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团队旅游比例大,旅游个性化和多极化难以发挥。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Internet的普及,旅游者可以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预游(网上旅游),这样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情况,还可以通过网上预订事先安排好旅游活动。个性化的旅游和多极化的旅游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散客比例将明显增大。如上所述传统旅游业的接待模式也局限于人的密集劳动,将很难以适应这一变化,信息革命使它不得不发生改变。

(2) 旅行社职能的淡化

旅行社作为中间服务商,主要职能是提供咨询服务、票务处理、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旅行社受到冲击最大,如果它不重新构筑生存的基石,那么它将可能消失。主要表现在:

①随着Internet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以及网上资源的丰富和完善,特别是随着家电的推出,人们可以“在家观世界”,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自动查询功能更具体、更直接、更及时地查询到自己所需要的旅游目的地信息。

②旅行社传统的广告宣传和推销手段,不仅成本高,而且推广面也受到限制,如果利用Internet这样全球性的网络进行产品的营销,不仅覆盖面广,而且成本也低、效果好。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大众媒介,有着其他传媒不可比拟的优势:全球性,交互性,集文字、声音、图像于一身,且修改补充也非常方便。

③票务的收入将会随着旅游预订系统(CRS)和银行付款系统(BSP)的完善和推广而下降。

(3)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和普及,信息技术的成果正逐步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的交易手段和商务模式,也正以空前的速度进入包括旅游业在内的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国际旅游业电子商务市场的竞争早已步入了跨国界、跨行业的竞争阶段,发达国家旅游业电子商务发展势头日趋强劲。调查结果显示,早在1998年,美国就有近半数的旅行者在网上订票,有51%的长期旅行者通过英特网获得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及确认价格、时间等。1999年,国际旅游业已有2%的收入来源于网上业务,70%的网民访问过旅游站点。据CNN的数据显示,1999年度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1400亿元,其中旅游业电子商务销售额突破270亿元,占全球电子商务销售总额的20%以上。因此,旅游电子商务具有无限的潜力,它将成为未来旅游业营销的新模式。

(4) 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培养

旅游信息专业人才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懂信息技术,又要懂旅游、管理,还要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所以,我国应该提高现有的旅游信息人才的水平,采取继续教育的方式将现有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之掌握旅游信息化建设所要求的基本的技术技能。同时还应该加强高等院校正规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旅游院系中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或相关专业,并给予足够的重视,系统地培养大批本科生和研究生,使我国的旅游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为我国旅游业的建设多作贡献。

总之,只有走信息化的道路,与国际旅游业发展接轨,我国旅游业才能开辟一片新的天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利生.旅游信息管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2]张俊霞.网络环境下旅游业信息管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旅游管理,2001,(5).

[3]孙建超.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与旅游者权益保护[J].旅游学刊,2001,(2).

[4]罗高飞.信息化――我国旅游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cn.

旅游信息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呼伦贝尔;国际旅游;旅游信息化

基金项目:内蒙古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08C029)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呼伦贝尔市旅游业从20世纪九十年代初起步,早期旅游形象宣传中的自我定位是“大草原、大森林、大湖泊、大口岸、大冰雪、大火山、大民俗、大天池、大氧吧”,形象地突出了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和历史特征。1991~2002年的接待旅游者人数从80,300人次增加到1,707,600人次,增长了20倍,2008年全市共计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10.7万人次,同比增长26.8%(自治区增长9.7%);旅游业总收入从2,225万元增加到16.34亿元,增长了70多倍;旅游业占GDP的比重从0.43%增加到8.58%,也增加了近20倍。2008年旅游业总收入完成93亿元人民币,增长33%。国际旅游一直是呼伦贝尔旅游开发格局中主打的三张王牌之一,因此国际旅游的快速发展对呼伦贝尔旅游业有着重大意义。

一、呼伦贝尔国际旅游现状

目前,我国接待过夜旅游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在大环境的带动下,呼伦贝尔国际旅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出境游现状分析。近年来,呼伦贝尔出境旅游发展速度令人瞠目。从旅游目的地来看,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成为呼伦贝尔市民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国,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国家也逐渐成为呼伦贝尔市民出境游的选择地。到2008年,呼伦贝尔市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己接近100个国家(地区)。从旅游的原因分析,1984年以前,呼伦贝尔出境旅游基本上是以外事活动为主,几乎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出境旅游。1990年之后,以休闲度假、观光为目的出境游才逐渐增多。

呼伦贝尔市经营出境旅游收入由1991年的600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597万元,增长了3.3倍。其中,最快的发展阶段是1992~1993年,在这个期间出境旅游经营收入的增长速度和收入规模都超过国内旅游,主要原因是当时中俄边境小额贸易的增长促进了中俄市民往来增多。

(二)入境游现状分析。呼伦贝尔早期的入境旅游主要是边境入境旅游,给地方经济带来可观的效益,并带动了国内旅游的发展。之后,国内旅游后来居上,发展越来越快。从两者在历年旅游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变化看,1991年几乎各占一半,随后直到1999年,国际旅游所占的份额一直超过50%,1998年时甚至高达77%。但从2000年开始,国内旅游超过了国际旅游,2001年和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比重分别达到了71.4%和75.2%。截至2009年,国际旅游创汇从起初的206万美元增加到4,906万美元,增长了近23倍,累计创汇36,189万美元。据统计,2008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3.7万人次,增长1.5%;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43亿美元,增长6%。

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旅游目的地赚取外汇和解决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呼伦贝尔旅游局提供的资料中显示,2001年在呼伦贝尔市国际旅游设施(包括旅游星级宾馆饭店、涉外有住宿设施的草原旅游点、涉外招待所等)住宿的海外过夜游客只有700人(其湾同胞124人,澳门同胞161人,外国人415人),前往旅游景区点的海外游客628人(其湾同胞64人,香港同胞70人,外国人494人)。但同组数据在2008年反映了呼伦贝尔市入境游规模的激增,仅仅台湾和香港同胞两组数据就超过2001年总人数近千人。

在入境旅游方面,呼伦贝尔市是内蒙古主要接待区。2002年呼伦贝尔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占整个内蒙古入境旅游人数的31%左右;2005年呼伦贝尔市接待的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7万人次;2008年己达63万人次。预计2010年呼伦贝尔市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将占到整个内蒙古入境旅游总数的35%,到2020年呼伦贝尔入境游人数将达到整个内蒙古接待入境人数的近50%。由于呼伦贝尔市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充,在呼伦贝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呼伦贝尔市旅游局的努力工作下,由国际旅游营销协会、世界和谐基金会、国际旅游商协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等机构联合举办的“2008博鳌国际旅游论坛”中,呼伦贝尔市被授予“国际旅游名城”称号;在同年10月24日“中国国际休闲产业博览会”中,呼伦贝尔荣获“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称号。

二、呼伦贝尔国际旅游困境与旅游信息化需求

(一)呼伦贝尔国际旅游面临的困境。呼伦贝尔国际旅游获得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同时必须重视在此天赋资源的旅游条件下,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只有不断地调整改进,才可能保证呼伦贝尔国际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国际客源的单一性是呼伦贝尔国际旅游的最大局限。国际客源由国家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距离因素决定。从人数看,近几年入境人数呈现稳态增长,以俄罗斯和蒙古这两个主要客源国为主,日韩两国客源位于第二,美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游客人数也在不断上升。但我们必须看到,俄蒙两国的客源潜力已经到达后增长阶段,如何突破依赖边境旅游,保证国际客源的稳态增长是呼伦贝尔国际旅游必须解决的问题。

2、交通条件尚待改善。2008年通过政府主导和机场交通部门的积极运作,旅游大交通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海拉尔、满洲里两个机场年进出港客流量达到45万人次,同比增长33%。旅游航线、航班架次及进出港人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交通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呼伦贝尔国家旅游的发展,但交通条件的区域分异仍然存在,边缘区的交通瓶颈仍然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如何解决地理位置的阻碍,也是发展呼伦贝尔国际旅游不能忽视的问题。

3、国际旅行社规模参差不齐。呼伦贝尔市的国际旅行社基本上是国有企业,在这些旅行社中,满洲里中国国际旅行社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它成立于1954年,是全国成立最早的14家国际旅行社之一。尽管呼伦贝尔国际旅行社的数量在内蒙古的比例相对较高,但能将出入境游做大做强的国际旅行社仍然屈指可数。

(二)国际旅游信息化的必然性。国际旅游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突破重重障碍呢?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形式之一,传统的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当地自然资源禀赋的优越和劳动力供给的丰富。当代旅游业正朝着新兴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旅游信息化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呼伦贝尔国际旅游现今

存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地域偏远和信息不畅通的限制。而信息化恰恰可以突破地域、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更全面地获得与国际旅游相关的资源信息,使国际旅游获得快速发展的契机。因此,旅游信息化必然是一个解决呼伦贝尔国际旅游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途径。

三、呼伦贝尔国际旅游信息化展望

随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旅游产业在管理手段、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逐步告别了“散、小、弱、差”的局面,加速向高效优质型的集约化经营迈进。狭义的旅游信息化就是把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气候等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旅游信息,通过技术手段采集、编辑、处理转换成用文字、数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来表示它们的内容或特征;广义的旅游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整合各类旅游信息资源,使之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

呼伦贝尔旅游信息化建设正在稳步进行中。2008年与新浪网、乐途旅游网、央视网合作,联合开展网络宣传活动;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通旅游宣传短信平台;与网通公司合作建立“魅力呼伦贝尔”网站。呼伦贝尔旅游政务网2009年点击率达到64万次,传输手机短信宣传1.3万条,旅游动态信息600余条。在已有平台上,借鉴其他地区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利用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发展呼伦贝尔国际旅游,提出呼伦贝尔国际旅游信息化的方向如下:

(一)利用信息化网络稳固和开拓入境游客源。北京是呼伦贝尔市国际游客和远距离游客的集散地和客源地。为增加国际入境游客源,呼伦贝尔市应把扩展方向瞄准于长期在中国工作或经常访问中国内地的海外游客上,包括外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驻华机构成员、外商、企业的海外雇员及其他经常到中国进行观光活动的国外游客和台港澳同胞。这需要呼伦贝尔市旅游管理部门与国内外大中城市的市政府建立直接、快捷、稳定的长期联系。例如,在大中城市的政府网站上建立“呼伦贝尔旅游网”的链接,以扩大传播效应。除俄、蒙两国外,呼伦贝尔直接联系国际客源仍存在障碍。因此,通过北京这一核心枢纽,能够更为有效地组织那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的境外客源,带动邻近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东南亚国家和台港澳地区)的境外客源,把握北京这一桥梁是呼伦贝尔稳固和开拓入境游客源的重要渠道。

(二)打造“无线宽带数字城市”。2008年呼伦贝尔开通了海拉尔至俄罗斯赤塔、北京、呼和浩特、广州、杭州、深圳、沈阳、哈尔滨、石家庄等国际国内旅游航线19条,进出港34.24万人次,同比增长54%。旅游航线、航班架次及进出港人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2009年经协调国家民航局和空管局,呼伦贝尔市己拿到蒙古航线的审批文件。俄蒙和日韩旅游包机,现己签署16班协议。为促进呼伦贝尔国际旅游,必须将这些成果取得最大化利用。呼伦贝尔市己与移动通信公司合作开通旅游宣传短信平台,及时向各旅行社等旅游相关单位宣传旅游交通信息。在此基础上,应将呼伦贝尔的旅游信息(如航班折扣、天气信息、旅游产品推荐等)更加及时地告知给建立国际旅游业务联系的外省旅行社,以保证境外旅游者更及时获取呼伦贝尔最新的旅游信息。同时,呼伦贝尔市旅游局可联手中国电信部门,通过无线网络向市民、游客、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通信业务和高速无线宽带上网业务。如,中国电信“天翼”3G无线宽带上网,一个账号就能畅游天下。

(三)搭建国际旅行社信息化管理安全、高效的信息高速公路。国际旅行社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来强化旅行社的运营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效力。例如,可以搭建旅行社之间的信息化网络,全面联网分享旅游信息。只有管理与效率兼备的信息化运营的国际旅行社,才是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旅行社。在旅行社内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完成单位内部的邮件通信、信息、文档管理、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工作,有利于发展呼伦贝尔出境游市场,同时使客户关系管理变得清晰和方便,为国际旅行社带来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为国际旅行社的品牌延伸打下良好的基础。客户在接受产品和服务实施消费时,只有感到满意才会继续购买该品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国际旅行社通过与客户有效沟通和建立长期联系,形成了良好的品牌认知度,那么在对老顾客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时,可以节省巨额的广告费用和促销费用。一个企业50%~80%的利润来源于占顾客总数20%的忠诚顾客,如果旅行社的营业部能将顾客当作追求利润那样的倍加呵护,以达到留住客户的目的,那么作响品牌、提高利润也就不再是难题。因此,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关系和品牌效应,可使呼伦贝尔国际旅游更上一个新台阶。

旅游信息化是呼伦贝尔发展国际旅游的必经之路,依托呼伦贝尔市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资源,旅游信息化能促使呼伦贝尔国际旅游业向着完美的无国界服务行业前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玉改,贵秋,影响辽宁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因素[J].服务经济,2008.5.

[2]徐岩.国际旅行社出境旅游市场客户关系管理研究[J].财经界,2007.7.

上一篇:电力信息化范文 下一篇:金融信息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