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范文

时间:2023-02-25 07:09:07

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剖析了湖北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新问题,同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策略。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功能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续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功能。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新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闻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摘要:“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探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探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和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摘要:“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和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摘要: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和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和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2.3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功能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探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功能。其次,旅游文化是在和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探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最后,和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和文化联系在一起。

3.湖北省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新问题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向和主潮流。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面明显不足。

3.1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和开发错位。

湖北省自然风景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博大精深。但是,从资源开发的目前状况来看,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赋存状况存在着错位现象,一是在资源开发种类方面,各地更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人文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二是在资源及其开发的匹配方面,全省旅游行业和资源开发的匹配目前状况不理想。湖北省目前的旅游行业开发层次主要是基本层次,提高层次的开发薄弱,专业层次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

3.2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看,全省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非凡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和开发方向把握不够,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

4.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策略

4.1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湖北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调查探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内涵;要非凡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楚、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新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2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心得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探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4.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开发格局。

当前,旅游需求消费的重心正在由观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态型等方面转化。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个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武汉城市圈,三峡和神农架、武当山,武当山和三国、钟祥明显陵,以及鄂东地区,或以都市度假旅游为概念,或以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标榜,或以世界遗产、红色旅游为主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重点开发有关生态文化、健康娱乐、度假休闲、会务和商务型旅游产品,以及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4.4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文化范文第2篇

1.何谓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自然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物质文化是旅游文化的物化,精神文化是旅游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制度文化对保证服务质量和提高旅游竞争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旅游与文化

旅游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为寻求精神上的更高质量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愉悦需要而实施的一种文化消费。文化涵盖面广泛,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是人类在不断的历史演变中沉淀起来的精华,包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文化是一个不断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更新。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血脉相连、相互作用。一方面,旅游推动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旅游者通过旅行活动将自己地区的文化带给了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同时也学习到旅游目的地的文化,传播和交流两地文化的同时也发展了文化。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以周游列国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学术主张,从而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思想的繁荣。另有,汉代的司马迁游历了中国的各大名山后,最终写出伟大的著作《史记》。还有,旅游目的地为了吸引旅游者,也日益重视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无疑这对于文化的发展将起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核心,它赋予了旅游永恒璀璨的魅力和无尽遐想的空间。文化不仅能使人们在旅游中感到娱悦,还能够使人们增长知识、提高文化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旅游可以极大地推动旅游的发展,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则如画龙无神,空具皮囊,没有生命力,索然无味,自然也就不能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力量日益突出,各种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文化与经济的交流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一份国际组织的权威报告指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来源于深厚文化之中。还有,世界旅游发展的各种经验也告诉我们:现代旅游业的经济收益越来越不依赖于游客人数的增加,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才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旅游与文化的融合程度愈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也就越繁荣。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由于地域、民族的差异,文化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具有不可替代性,形成了区域间文化特质,旅游文化特色因而成为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关键在于深度挖掘并有效利用其内在的固有旅游文化,并优先发展旅游文化,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提升旅游产业附加价值,吸引旅游者并满足人们对旅游的文化需求,并建立旅游产业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使旅游产业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发展,带动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可以说,旅游经济的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在于其内在文化的发展和以此为基础的竞争致胜。

二、南岳旅游文化的现状

南岳衡山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拥有十分瑰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旅游文化资源,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岳名山文化。1.自然景观南岳景区自然资源丰富奇特且具不可替代性,集雄、奇、险、秀、幽、古于一体,有享誉海内外的祝融峰之高、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和水帘洞之奇,以及禹王城之古、磨镜台之静、会仙桥之娇、龙凤潭之幽、天柱峰之险、龙池蛙会之趣、麻姑仙境之巧和香炉峰仙洞之迷离。衡山森林覆盖高达80%,有天然乔灌木七百余种、引种品种五百余种,其中包括号称活化石的千年银杏、濒临绝种的绒毛皂荚等珍贵树种以及富有神秘色彩的摇钱树、同根生、连理枝等。衡山野生花卉植物仅春季开花的就有四十二科八十八属一百五十种,且与林海、竹海、云海构成衡山特有的“四海”奇观,让人心旷神怡。南岳动物资源也较为丰富,有鸟类有几十种,还有娃娃鱼、鹰嘴龟和穿山甲等珍稀动物。2.人文历史南岳除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外,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历史长达四千余年,具有丰富的意蕴和较高的品位,主要包括书院文化、湖湘文化、宗教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雕刻文化、石刻文化、楹联文化和名茶文化等,共同铸就了南岳衡山旅游文化的辉煌。南岳衡山文明历史悠久,炎、黄、尧、舜、禹都在南岳留有足迹。从唐宋到明清,衡山书院林立,自唐以来,历代众多的历史名人慕名而来,给南岳留下了数以万计的诗词歌赋,使得南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宝库之一。宋代的胡安国父子在南岳建春秋楼,其弟子张轼与朱熹数次登上南岳,在此讲经论学,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上独树一帜的湖湘学派,其自由辩争的学术空气给南岳文化不息的生命力。南岳衡山宗教文化之盛为他山罕见,体现为儒、佛、道三教共存共荣,成就了南岳的文化积淀和宗教神圣。南岳作为中国的寿岳,是中华寿文化的缩影和代表,也是驰名海内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已初步形成“地脉天成,文脉共生”的寿文化品牌。南岳是抗日大本营,南岳文化熏陶的革命家以及葬于南岳的诸烈士,给南岳烙下了凝重庄严的色彩,拥有忠烈祠、磨镜台等精华景点。忠烈祠主要安葬的是第九战区的抗日阵亡将士,是国民政府在大陆唯一一处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造的大型陵园,也是我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南岳也是一座民俗博物馆,有舜帝玉盘承露、禹王获简治水等大量历史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这给衡山的山山水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南岳的古风民俗不少,有上元放荷灯、端午划旱龙舟、正月初一出天行、烧头香、八月赶香市,特别是南岳庙会融宗教、民俗、文体、经贸于一体,极具特色。此外,南岳饮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庙会、灯会、笔会、烟花节、美食节等,使南岳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再添新意。南岳保留了大量的庙、祠、寺、观、亭、坊和书院等文化遗存,成为我国少有的艺术博物馆,以南岳庙、忠烈祠、祝融殿、上封寺、祝圣寺、福严寺、南台寺、方广寺、藏经殿、广济寺等最为著名,这些是南岳书院文化、湖湘文化、佛道文化、儒家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民俗文化和祭祀文化的遗存和结晶。

三、结语

旅游与文化就血脉相连,旅游是社会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旅游可以极大地推动旅游,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的重要要素,文化因素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驱动力。而南岳有数千年的文明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自然和人文兼胜的旅游胜地,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岳名山文化。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依托和利用旅游资源,对南岳旅游文化特别是对福寿、宗教和生态等代表性的南岳地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并以此为切入点来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给旅游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活力,从而带动包括旅游纪念品在内的衡山旅游产业结构的深层次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大方向。

旅游文化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从旅游文化学的角度,论述了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以及旅游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指出由旅游引起的文化交流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态势——旅游文化,剖析了湖北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巨大作用。

1.文化和旅游的概念

文化是什么?由于其语意的丰富性,多年来一直是文化学者、人类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考古学家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个问题。美国学者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回顾》中列举了欧美对文化的一百六十多种定义。就西方而言,基本能够达成共识的,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文化指特定民族的生活方式。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Burnett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就对其可以作一般原理的研究的意义上说,在不同社会中的文化条件是一个适于对人类思想和活动法则进行研究的主题。”(引自马文·哈里斯《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顾建光、高云霞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它将文化定义为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体,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学习而得的行为方式,并非源于生物学,而且为社会成员所共有。文化作为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它是社会生活环境的映照。文化作为制序(institution)、器物与精神产品,它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据此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文化作为人类认知世界和认知自身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切成果。

“旅游”一词,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中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的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近现代意义的旅游,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旅游和文化的关系

2.1民族文化关系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最终体现为文化的竞争。业内人士都清楚,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着对文化的应用、旅游产品的品位,反映了策划、规划、开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只有把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旅游产品才更具有生命力。这个基本规律对于民族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更是表现得极为突出和典型,例如:西双版纳的傣族泼水节、杨丽萍的原生态大型歌舞《云南印象》等,都是对民族文化充分理解和挖掘运用的典型。

2.2旅游和文化密不可分。

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

2.3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之中。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撞、融会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最后,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因此,旅游与文化是分不开的,旅游要发展就必须与文化联系在一起。

3.湖北省旅游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旅游文化性竞争日益激烈,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繁荣经济,已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和主潮流。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在人文资源的开发上面明显不足。

3.1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与开发错位。

湖北省自然风景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博大精深。但是,从资源开发的现状来看,全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赋存状况存在着错位现象,一是在资源开发种类方面,各地更注重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对人文资源的开发明显不足;二是在资源及其开发的匹配方面,全省旅游行业与资源开发的匹配现状不理想。湖北省目前的旅游行业开发层次主要是基本层次,提高层次的开发薄弱,专业层次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低。

3.2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

从总体上看,全省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

4.发展旅游文化的主要对策

4.1充分发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

湖北省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全省各地要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文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要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旅游节庆活动或者建设一批主题文化公园来显示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内涵;要特别重视旅游文化策划工作,切实解决存在的整体旅游形象不够清晰、旅游产品文化档次不高、旅游市场文化营销策略不高明的问题,真正把旅游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4.2加强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

作为旅游经营者必须了解旅游消费者的文化需求和文化精神特征。比如,外国旅游者来中国,除了欣赏我国秀美的山川名胜、体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品尝中国的美味佳肴外,更希望能够了解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了解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信仰、娱乐等方面的习俗。这就要研究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把握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

4.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旅游开发格局。

当前,旅游需求消费的重心正在由观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和生态型等方面转化。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从今年起全力打造宜昌、恩施、神农架等8个城市组成的“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壮大湖北旅游产业。武汉城市圈,三峡与神农架、武当山,武当山与三国、钟祥明显陵,以及鄂东地区,或以都市度假旅游为概念,或以一江两山(长江三峡、神农架、武当山)为标榜,或以世界遗产、红色旅游为主题,有望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要下功夫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重点开发有关生态文化、健康娱乐、度假休闲、会务和商务型旅游产品,以及独具楚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

4.4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旅游业是一项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综合性产业,其文化建设除抓好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挖掘外,还要抓好旅行社、旅游宾馆、旅游车船公司等企业、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建设。旅游企业的有形产品,除了要具备实用的功能外,还必须满足顾客求美、求新、求知的文化功能。作为主要接待的旅游饭店,要突出其建筑文化、装潢文化、功能文化和服务文化的建设,重视大堂文化、楼同文化、卫生间文化、餐厅文化和休闲娱乐文化等方面的设计和建设。旅游目的地要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借以提高旅游区的品位和档次。旅游市场营销,除加大产品的文化内涵外,营销人员自身的文化素质、言谈举止、礼节礼仪都要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区域的文化特征,给人以鲜明的高品位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马文·哈里斯著.顾建光,高云霞译.文化人自然——普通人类学导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2]张文.旅游与文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

旅游文化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消费;机制;策略

1文化消费研究综述

我国最早的关于文化消费的研究,见于80年代中期。如陶冶等(1985)在《上海城市家庭文化消费现状及分析》一文中,比较详细的分析了当时上海家庭的消费构成,指出文化消费取决于家庭收入和生活费用的开支。任红葆(1986)《文化消费简论》中,对文化消费的渊源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分析。早期的这些研究,是我国文化消费研究的开端,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人民收入增加,开始有了一些文化消费,早期的这些学者从概念、构成、影响因素等对文化消费做了一定的研究,形成了早期研究的成果,但早期的研究由于时代背景约束,研究没有深入。进入90年代,我国的文化消费开始大量增加,也促进了学者对文化消费的关注。如施涛(1994)《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探析》中,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文消费的特点和规律,从文化消费的范畴、概念、特点对文化消费有了一个全面分析。研究也从综合研究开始细化,如鲁礼华(1995)的《论精神文化消费的特点、功能及引导》,从精神文化消费的角度,全面剖析精神文化消费。张启亮(1999)《文化产业是21世纪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的产业》,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的地位。90年代,每年都有几十篇文化消费的研究学术论文,从多个角度,大量论证了文化消费,取得大量研究成果。但是,理论程度还不足,深入程度还不足。进入21世纪,我国文化消费开始爆发,相互研究成果也进入了一个爆发的阶段。如王亚南(2011)《全国乡村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测评———“十五”以来各地景气指数排行》一文,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实际效应,已经用数据比较深入的开始进行乡村文化消费的研究。韩海燕(2012)《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运用1993~2010年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在eviews6.0做了具体的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性,但也发现在经济转型期,文化消费在供需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从而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吕寒(2013)《城镇居民分项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基于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2002-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心理账户的视角,考察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分项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发现工资性收入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为正的“乘数效应”;财产性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显著为正;经营净收入对文化消费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转移性收入对文化消费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可以看到,当前我国文化消费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比较深入的阶段,不仅成果丰富,而且多角度,多数据分析。

2旅游文化消费运行机制

作为客体的文化产品与作为主体的人———文化消费者相互作用,客体对主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对主体产生一定的效应,使客体为主体服务,同时客体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文化产品由于能够满足主体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和物质需求而具有价值。文化产品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实在的、物质的;一种是无形的、观念的、精神的。文化产品的价值是多要素的统一:它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意识与存在的统一;是抽象与具体的统一;是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因而也是精神价值与物质价值的统一。文化产品的价值体现在文化产品作为客体与作为消费者的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客体对主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对主体产生一定的效应,使客体为主体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说客体(文化产品)对主体(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具有价值。只有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在与主体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被主体发现、感知、体会、理解、认识、评价,从而对主体产生积极效应,为主体服务,促进主体发展、完善,使主体更美好,这就是文化产品的价值实现。因此,从社会群体角度来看,我们把握文化产品的价值,不仅要认识他的内在价值,而且要把握文化产品的潜在的价值,如:审美价值、思想价值、学术价值、道德价值等向社会实践效益的转化。这种转化就是文化产品的社会价值实现。它具体表现为,促进了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人们在思想道德、精神风貌、智育和文明行为方面的发展。

3加强旅游文化消费的策略

3.1打造出一个达到消费者内心期望的文化消费项目。环境好坏、风景优美与否、价格合不合理成为消费者选择旅游地的几项重要参考标准,它不仅是高品位、高质量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旅游消费目的的必要条件。人们旅游目的就是追求舒适、宁静、美丽的环境。因此,开发的文化产品必须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损害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打造优美宜人的环境与风景。而这些工程就不得不提及融资问题,没有融资就无法将文化产品完美的呈现在消费者面前,文化旅游就得不到进一步发展。不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还是市场的开拓都不能缺少资金的支撑,所以融资在文化旅游开发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很多地区经济条件不乐观,开发资金短缺,缺少投资资金,从而制约了文化旅游产品发展。

3.2推动创意设计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强化创意设计对旅游消费内容的支撑。引导创意设计产业向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价值链环节渗透,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与创意水平,强化创意设计对旅游消费内容的支持。比如创意设计产业与旅游产业“购”相融合,一方面可以通过创意设计提升旅游商品的设计感和时尚感,增加吸引力,提升销售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旅游商品消费场所走建筑风格艺术化、空间复合化道路,打造特色购物、特色餐饮等创意商业新业态,满足现代游客对旅游产品高品质、旅游过程体验化的消费需求。

3.3推动文化演艺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调演艺空间与旅游空间发展。结合国内各地文化演艺和景区发展现状,文化部门和旅游部门可以探索开展文化演艺进景区工作。文化部门根据地域文化特色、游客需求,编排适合市场需要的精品剧目,旅游部门负责场地协调、游客引导和市场宣传等工作,让文化演艺走出剧院、走入景区,合力解决剧场演艺观众少和景区夜间活动少并存的问题,实现演艺空间与旅游空间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磊,全华.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04)

[2]李云.丽江“农家乐”发展策略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4).

旅游文化范文第5篇

一、明月山旅游文化营销的必要性

1.旅游市场竞争的需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发展旅游业的热潮,旅游风景区争夺游客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就江西省的景区来讲,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庐山、“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的三清山、道教72福地之一的龙虎山、红色圣地的—井冈山、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等等。这些景区不仅在江西,而且在全国都有较大的影响力。明月山风景区如何在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景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就近几年国内一些旅游景点来看,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较快,但部分景区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表现:景区的同质化严重,景观建设、游乐项目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的特点、特色。如何来区别其他景区突出自己的特色,景区的文化因素是关键之一。明月山风景区在建设和开发中应充分挖掘景区的文化资源,突出景区的独特文化特点,实现景区的文化差异性,从而满足旅游者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景区的竞争力。

2.适应旅游消费需求变化的要求在旅游的发展初期阶段,旅游者对旅游有一个比较形象的的描述:“白天看庙、晚上睡觉,下车拍照,上车睡觉”。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旅游景区的经营思维局限在自然资源、旅游硬件的开发上,游客对于旅游的需求也偏向于风景欣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已逐步由低层次、单一化、雷同化向高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当消费者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而高层次的需求又都折射出文化的内容,旅游者消费的行为也就越来越具有“文化性”,旅游者旅游目的不仅在于欣赏旅游自然风景,更重要的希望是体验当地风俗文化,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理上的满足。明月山风景区也应该改变原有的以旅游硬件建设为中心的经营思想,适应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化(由观光旅游向文化旅游转变),加强景区的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3.旅游品牌建设的必然选择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品牌附加价值),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心理情感满足,同时品牌也强化了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功能的认识,增强满意度。对于旅游景区来说,品牌的识别功能就更加重要,很多旅游景区的自然风景和硬件类似。因此,不同的旅游景区往往通过品牌来展示自身的独特性。要加强旅游景区的品牌建设,文化营销是必然选择。文化营销针对消费个性化的客观要求,利用文化的强大渗透力适应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对其消费欲望进行有效影响,赢得顾客对旅游的文化认同,确立并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提高附加价值,突出品牌特色。因此,明月山风景区要想建立自己的品牌就应该思考如何来挖掘自身的文化,如何有效的开展文化营销,通过文化和品牌来展示明月山自身的独特性。

二、明月山文化营销策略

1.品牌定位明晰化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在众多的文化中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自己的位置。宜春明月山的得名,一因物而成,二因人而名。唐代诗僧齐己有诗云:“山称明月好,月照遍山明。欲上诸峰去,无妨夜半行。”明月山因人而名,是因为明月山下有个夏家村,村里有个姑娘叫夏云姑,小名明月,姑娘美丽出众,聪明过人。南宋宋高宗时期被选入宫,后成为宋孝宗赵昚的正宫皇后,就是历史上的成恭夏皇后。村里人以她为荣,以她为贵,为了纪念夏皇后,就称此山为明月山。宜春明月山以山、泉、禅、农为主要特色。宜春—明月山因禅而名,名在久远,中国佛教“一花开五叶”,五叶之一的沩仰禅宗光大于明月山。宜春有厚重的农耕文化,《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是宜春人;“梯田”一词源于明月山,出自南宋诗人范成大《骖鸾录》中对仰山稻田的描述——“仰山梯田”。明月山的高品质富硒温泉位于温汤镇,温汤富硒温泉已有900多年历史,源于地下400多米深的岩石裂隙,分布于温汤集镇0.8平方公里范围内,水温常年保持在68—72度,日出水量万吨以上。对于明月山的多种文化,明月山景区确定以“月亮文化”作为主要文化特色,以山、泉、禅、农来支撑“月亮文化”的文化营销宣传。

2.旅游营销差异化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明月山景区为促进景区的发展,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差异化营销: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每年举办一届宜春“月亮文化节”始终围绕“月亮”这一主题,力求通过多年的打造,形成一个情月相融、泉月相印、农月相趣、禅月相通的“四星捧月”格局,达到“人月相欢”境界,使“月都”品牌叫响全国,走向世界。在节庆活动项目的设置中,中秋拜月、火龙追月、中式婚礼、放荷花灯和孔明灯、焰火晚会、农耕健身大赛等,都让人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利用影视旅游进行宣传营销。2009“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在江西省宜春市浓情上演,并通过中央电视台面向全球现场直播。“宜春月”以大气中饱含深情、古典中涌动时尚的品位,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卓然风韵,赢得了全球观众的青睐。但“宜春月”又与它们不同,以两千余载的历史人文为传承,以博大精深的月亮文化为根基,以喜庆祥和的月亮文化节为平台,以独一无二的“月亮之都”为号召,“宜春月”让世界感受到了举世无双的魅力。

3.文化资源整合化旅游景区的某些文化旅游资源既有丰富性、多样性的优势,也有旅游资源市场面较窄的劣势。为了能更好地营销旅游产品,将旅游景区旅游资源优劣势互补,进行文化资源整合,提高旅游产品质量也是很好的办法。旅游景区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从单一依靠风景转变到依靠文化、进而依托整个旅游景区文化资源进行发展,通过合理调整和优化配置文化旅游资源,逐步构建点、线、面有机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活动相互融合,适应不同旅游消费需求的文化旅游格局。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搜寻佛教禅宗发展的历史轨迹,我们发现:禅宗发展的主流在宜春,禅宗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家”中,宜春境内就有沩仰宗、曹洞宗发祥地,临济宗祖庭,以及禅宗八祖马祖道一舍利安葬地宝峰禅林、寺门法规诞生地百丈山禅林。宜春旅游线路的开发可以整合宜春市的禅宗文化资源开展禅宗游。另外明月山的景区开发中以“月亮文化”中心,整合景区的“山、泉、禅、农”资源,建设山月相融、泉月相映、禅月相通、农月相趣的“四星捧月”景区格局,促进景区的全面发展。笔者以为,应该把宜春的富硒温泉的起源、形成、成分、用途、类型等温泉知识制作成音像影像制品,在景区游客中心内不间断地向游客播放,或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宣传,让游客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性地查阅多媒体资料,并制作成一系列出版物(书籍、画册等),向游客免费提供,加深游客对富硒温泉的认识和了解。

4.养生理念深入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健康”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追求的目标。明月山月亮文化的“山、泉、禅、农”无不与养生有密切的联系——明月山因植被好,负氧离子高,被誉为天然氧吧;自古以来,温泉被用于养生,而现代的温泉养生已升华成为一种健康生活的理念,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传统的浸泡式开发思路进行,显然无法充分发挥温泉旅游资源的特色,也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应该立足宜春富硒温泉资源特色,(据调查发现宜春温汤镇没有癌症患者,经国家鉴定检测和中国医防科学院试验分析,该泉属于大出水量,高温度优质矿泉,可饮可浴,口感纯正。温泉含有近20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显著的防癌抑瘤保健作用,同时对心血管、消化、泌尿等系统也有明显疗效。这是一个很好的卖点,是宜春富硒温泉的核心价值所在,抓住人们回归自然,寻求养生的心态,大胆开创特色温泉养生文化,推动温泉旅游产业向休闲、养生、文化体验等具有宜春特色的复合型旅游品牌转变。

旅游文化范文第6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地前进,旅游文化的传播也在不断地摸索,旅游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对旅游文化传播形成深刻的认识,并分析传播战略,通过旅游文化的传播,实施准确的科学定位,制定传播战略,推广品牌化传播。

关键词:

旅游;文化;传播;战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地加深,外出旅游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在旅游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下,通过旅游文化的传播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旅游文化传播战略,对于旅游文化的传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

一、旅游文化传播认识

1.传播内涵。

旅游是人们为了获得放松和精神上的愉悦而采取的休闲方式,是一种文化的互动性的传播,是文化的交流,因而,旅游文化传播的内涵就是人们寻求精神上的愉悦和轻松。旅游文化的传播内涵是通过主体对象和旅游媒体之间的信息传播,形成旅游信息的传播链,实现多方面的信息的交流,旅游文化传播的内涵主要是体现在旅游信息、经历的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播媒介等形式,形成文化的传播,不同地域的人形成互动,实现旅游文化的跨国际传播,更好地形成文化的交融,促进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传播。

2.传播方式。

在旅游文化的传播中主要是旅游信息的传播,是文化扩散的重要方式,不同地区的旅游信息有所差异,也形成了旅游信息的特殊性,在信息的传播中要采用科学的方式,准确地表达出某种完整意义的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旅游活动进行传播,通过主动提供或者传播旅游服务信息,从而达到吸引顾客、发展旅游产业的目的。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活动,人们为了精神上的享受和自我的丰富,进行旅游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就成功地传播着信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传播信息,并获得更多的文化信息,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信息知识,通常在旅游传播中都是带有强烈的文化色彩。

3.传播媒介。

旅游文化传播的媒介包括传统媒介、网络和新媒体两种,传统媒介的旅游文化的传播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介获得旅游文化的信息,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媒介传播的旅游文化信息逐渐不再流行,由于传统媒介传播的被动,人们不再满足与被动地接受文化信息。新媒体媒介的传播弥补了这一缺陷,新媒体能带来更好的旅游文化传播体验,通过互联网传播更好地接受旅游文化信息传播的内容,颠覆了传统旅游文化传播的模式。受众也成为了旅游文化信息的传播者,能进行多对多的传播形式,全方位地传播旅游文化。

二、旅游文化传播战略

1.传播全面信息,选择多样化的传统媒介。

旅游文化的传播就是信息之间的传递,要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则要全面化地传播旅游文化的信息,采用多渠道的形式信息。传统媒体中的电视媒体是最直接方便的深入家庭的信息传播工具,其传播的范围广泛,信息的传播全面,到达率高,是重要的信息的渠道。报纸的传播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有着固定的读者,信息量大,读者选择的余地也较大,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广播电视的传播具有传播迅速及时等特点,传播手段多样化,口头传播信息的形式能很好的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传播喜怒哀乐的情绪,传播有效的信息。

2.采取新媒体媒介,实施全球战略传播。

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有着很多的优势,其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还能形成互动。基于新时代的旅游文化的传播就是要做到及时有效,而且形成图文并茂的形式,新媒体的传播能让人从视听多方面地感受,从而形成全面化地感受,进行全方位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宣传,形成全面性地整合传播的形式,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我国的不同地区的旅游都有着不同的特点,旅游文化的传播要根据旅游形象特点进行综合性地考虑,设施全球化的战略,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现出我国的旅游文化的特点,实现全球一体化,从而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3.精准定向的品牌化传播。

旅游文化的传播和推广就是为了促进我国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旅游的价值,在旅游文化信息的传播过程中要进行精准的品牌化定位,不同的地区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文化,设计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活动,从而形成鲜明的特点。品牌化的传播则要设计具有代表性的旅游形象标志,在人流聚集地和重大的活动场所进行定向宣传,加大旅游品牌化的宣传力度,加强服务的质量。品牌化旅游文化的宣传战略需要形成全面的品牌体系,塑造品牌形象和旅游景区的品牌特色,才能吸引现代游客的目光,形成旅游消费的热点,从而达到宣传旅游文化的目的,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结语

旅游文化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综合考虑旅游传播学的理论,从旅游传播的内涵和方式等方面广泛地传播旅游文化,形成独特感受的传播行为,则能形成特殊的个性和特征,宣传我国旅游文化的特征,使我国的旅游文化走向国际化,提高旅游文化的整合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文化的价值。

作者:刘典 单位: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参考文献:

[1]汪蓓蓓.宁夏旅游文化传播的政府推力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14.

旅游文化范文第7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营销策略;旅游资源

文化营销是以文化分析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为目的,营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随着文化营销理论在我国的传播,除了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业经营者也开始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旅游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旅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开发,而是以人为本,强调作为文化人的旅游者的精神消费性需求。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征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从市场需求角度讲.文化是指其深层结构意识部分,即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取向等所构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从产品角度讲,文化指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旅游文化营销是在对旅游者的文化满足与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创造和促进过程中,达到高度和谐化的文化体验。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和谐的、独特的文化体验,以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和旅游者需求的满足。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者的文化满足。旅游文化营销构架如下图: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市场的需求也随着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一刻不停地生成着。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正如美国旅游权威麦金托什教授所言:“文化是决定旅游地区总体魅力的惟一因素,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充满多元化特点。一个地区的文化元素是极其复杂的,它能够反映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旅游产品要有特色,具有个性,要让游客对景区有地方感。它必须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文化营销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以不健康的心态来解读文化的旅游者。如果一味迎合他们的需求,只会助长偏见和误解,降低本地文化的品位,失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类型

(一)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二)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三)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四)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工业社会设定了严格的个人角色,人类追求娱乐和快乐的本性受到了理智的压抑,人性出现了异化的现象。而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三、旅游景区文化营销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不到长城非好汉”,在的《清平乐·六盘山》中更多地代表着抽象的含义,但在现实中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上,这句话成了这处部级风景区的宣传语和定位,只要在长城上走一遭,这七个字的豪言壮语可谓不绝于耳。再如河南新郑市利用黄帝故里发展“千年圣典”祭祖文化旅游来营销城市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华侨华裔和大陆同胞去黄帝故里寻根,体会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

(二)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的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山东省梁山县为打造“水泊梁山”旅游文化品牌,专门请了著名的策划人为文化旅游开发进行整体策划,从硬件资源的快活林酒店、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到软件资源的宋代文化、梁山武术、购物旅游和梁山108将的演绎,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地规划软硬件旅游资源,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三)旅游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如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江苏无锡的“吴文化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节”等,各旅游景区的文化节不仅代表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并且通过节庆旅游这个卖点吸引各地的游客,也可以大力宣传旅游景区的文化。其次,可以利用影视旅游进行宣传营销。如电影《少林寺》演红了河南嵩山少林,将少林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电视剧《乔家大院》演绎了晋商文化等,许多城市也纷纷建影视城,拍摄电视短片在收视率较高的央视频道展播,借用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如大型演艺节目《丽水金沙》表现了云南丽江的民族文化,《印象,刘三姐》传扬了广西桂林的民族文化,这种演艺类的文化节目是旅游地文化的真实写照。

(四)文化资源整合化

旅游文化范文第8篇

(一)旅游文化功能概述

旅游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由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从此标志着旅游业的正式诞生。纵观旅游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旅游业一直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并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旅游业也带动了其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并使其在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也在逐渐地走向兴盛的时期,进而也为国家的经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此可见,旅游业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与带动作用。然而,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业发展的脚步,在旅游业获得巨大利益的同时,一些旅游经营者过于重视所获得的经济利益,而对旅游景点的一些环境保护与管理方面采取忽视的状态;进而出现许多旅游景点遭受破坏的现象,进而失去了其本身的面貌,这对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讲十分不利。而对于旅游业的主要功能,世界旅游组织在《马尼拉宣言》中对其做出了如下的定义:“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不论是如何实际和重大,不是也不可能构成国家决定促进这一活动的唯一标准。”总体来讲,旅游业的功能就是作为人们在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在满足人们视觉和听觉的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享受。纵观整个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和休假的享受,更加追求的是对当地文化以及旅游文化的了解与体会,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文化必将作业衡量一个旅游景区整体水准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必将会作为旅游业吸引众多游客的主要魅力因素。

(二)旅游文化的具体功能

马林洛夫斯基曾经指出:“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风俗—人体或心灵的习惯,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的需要。其动态性质指示了人类学的重要工作就在研究文化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文化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生活经验以及产期的生活产物,是人们长期生活中智慧与行为的结晶,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最终的产物,基于此,旅游文化对于旅游业的长期经营来讲具有重要的推动与保持作用,其具体说明主要如下:

1、独特的旅游文化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源泉。

旅游业的旅游文化直接指引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的主体,而其文化的具体内容也直接决定着一个旅游景区的具体魅力所在,一个旅游产品只有在具有独特旅游文化的前提下,才能够从根本上促进游客前来消费。对于当今“文化游乐时代”和“旅游文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来看,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体会旅游本质上的精神享受与审美享受,那么其每个景区的不同旅游文化就直接决定了对游客的吸引力。因此可以看出,一个具有良好旅游文化的旅游景区才能够吸引到源源不断的游客,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与经营。

2、旅游文化指导着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众多的游客,那么就要充分了解当前市场上人们对旅游业的需求,以及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才能够实现旅游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具有市场导向的,那么旅游也在进行经营的过程当中就必然离不开对旅游文化的重视。因此,只有基于一种特色旅游文化的开发,才能够使得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更具品味与吸引力,才能够满足人们的根本需求。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的是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地区一定是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而开发旅游资源,那么旅游地的文化特色就不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也就达不到吸引游客的最终目的。

3、旅游文化推动着国际文化的交流。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旅游者,他们之间虽然有着国籍与文化背景下的差异,但是对于旅游景点来讲并不会影响他们对各个国家优美景点的欣赏与享受,对于他们来讲,不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古希腊神庙,或是欧洲哥特式教堂,虽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让他们对景点的欣赏水平与个人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各个地区建筑作为各个地区的文化能够被各个地区的旅游者所接收与理解。那么随着各个国家旅游者对旅游景点的欣赏,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他们对本国的文化有着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从而大大促进了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三)旅游文化的功能与旅游文化的塑造之间的关系

旅游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是要对旅游文化进行良好与合理的塑造,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是旅游文化功能实现的前提与基础,对一个旅游景点形象的塑造也关乎整个旅游景区的形象。由此可见,塑造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使其保持着当地的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保证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景区在旅游业中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旅游文化的具体塑造,其主要是通过分析当地景区的特色,民族特点等,从而以此为基础来对景区的整体形象做出设计,进而确定旅游文化的主体。而对于当地的文化特色来讲,其是在十分漫长的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过程中长期积累来下的,进而形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因此旅游文化的塑造不是漫无根据的,而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具体背景与特色来决定的,具有独特性与社会遗传性。因此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的旅游文化是社会发展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果,是不可被复制与模仿的,这也是作为旅游业一个关键的价值所在。

二、塑造旅游文化品牌的意义

一个旅游地区的旅游资源与当地的旅游文化具有不可

复制与移植的性质,因此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打造其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而获得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但是,就目前实际的旅游业状况而言,旅游的经营者往往过于重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那么久而久之这种旅游文化就会被毁灭或是替代,给旅游业的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于旅游的经营者来将,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品牌的保持与建立,旅游文化品牌对于整个旅游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

(一)旅游文化品牌可以大大提升旅游地的旅游形象

一个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品牌充分展示了旅游景区的魅力所在以及所有吸引人的地方,通过对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展现,可以让人们深刻了解到旅游景区的优点所在,进而大大提升其在市场当中的知名度与自身良好的形象。

(二)旅游文化品牌能增加旅游资源的附加值

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刚刚开始运营的过程中,由于是刚刚建立的旅游景点,人们对其了解度与认同度普遍偏低,那么就可以借助当地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进而来提升新兴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并使其快速地走向市场。

(三)旅游文化品牌具有持久的扩散效应,能够促进旅游文化的传播

一个旅游地区的旅游文化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那么在向人们宣传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会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进行具有十分持久的扩散效应,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大大促进了旅游文化的传播。

(四)城市旅游文化品牌能够促进旅游地旅游文化的建立

旅游地的旅游景点以及旅游景点当中的一些基础设施是与当地城市的建设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对与当地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那么在对旅游地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过程中,可以与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紧密地结合在一定,进行获得游客们的认同度,实现旅游业的稳定运营。

三、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原则

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其主要目的是打造旅游景区独特的、优秀的旅游文化,并且将其作为吸引游客的关键魅力所在,在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与当地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从而提升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保证其稳定的运营与发展。在对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会遵从许多的原则,其具体叙述主要由下。

(一)可持续原则

对于旅游业来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是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上也考虑到将旅游业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考虑人们长远的需求出发,在进行旅游经营的同时还要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结合起来,进而不仅促进了对当地环境的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旅游业能够长期在社会市场中生存与稳定地发展。

(二)个性化原则

旅游文化品牌的建立要具有其独特的特色与吸引力,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顾客,因此在进行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要充分地挖掘旅游文化的深度内涵,将当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的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旅游文化品牌,只有在旅游文化品牌无可替代的情况下,才可以证明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成功建立。除此之外,在对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建立的同时,还要注意对旅游文化品牌的保护,在传承当地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与当代的文化特色有机地融入在一起,进而增加其品牌的个性化。

(三)市场导向化原则

旅游业能够稳定经营的基础就是能够吸引源源不断的客源,进而实现盈利化,那么在建立旅游业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前市场上人们对旅游文化的需求,只有在满足旅游者内心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够让游客深深地体会到旅游文化的真正内涵,并且引起共鸣,进而促进消费者进行实际的消费。因此旅游文化品牌的设计要建立在市场中人们的需求之上,并且根据人们的内心需求来挖掘出独特的文化内涵,进而在明确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方向的基础之上树立文化品牌形象。

四、旅游文化品牌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旅游文化的深度开发与创新

在建设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旅游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对市场上人们的需求进行深度的调研与分析,并且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而使得旅游资源在开发的过程当中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导向,进而有助于旅游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且维持旅游业长久的生命力,始终保持在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在创建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整体文化理念的设计,将传统的当地文化与现代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独具体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进而将旅游也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结合当地文化定位特色的品牌形象

旅游业文化品牌的建立一定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与当地的风土人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众所周知,当地的特色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生活中所逐渐积淀下来的产物,是人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因此其本身具有不可复制与不可转移的特性,那么在旅游文化品牌建立的过程当中就要充分考虑到当地文化的这一特点,以当地文化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加进一些现代化的因素,进而能够创造出旅游产品特有的文化品牌,进而能够起到最终的吸引大量游客的目的。

(三)差异性的品牌营销与宣传

在建立旅游文化品牌的过程中,除了其本身的内容要吸引游客之外,还要有一定的传播手段来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与认识到其具体的旅游文化,只有进行有效的宣传才能够达到建立特色旅游品牌的目的。因此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地方性的传统活动、节日庆祝或是一些大型的文化表演,来引起人们对当地文化的关注,进而吸引其对当地旅游文化进行详细的了解与体会,从而增加人们来此消费的倾向性。除此之外,还可以借用媒体来对旅游文化品牌进行大力的宣传,例如以广告、传单或是网络宣传等形式来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旅游产品的魅力所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兴趣,达到促进消费的最终目的。

(四)强化品牌管理

在进行旅游的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强化对旅游文化品牌的管理,保证每一个经营环节与经营阶段都传递着相同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特色,进而保证旅游产品在每时每刻向人们展示的都是一个十分完整与优秀的旅游文化品牌。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旅游一些基础设施的管理与建设,在提供给游客一个赏心悦目的旅游景点的同时,还要保证他们在衣食住行上的享受与舒适,例如:可以在旅游景区的周围建设一些十分舒适的旅馆与一些餐饮娱乐设施,让游客能够以一个很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当中。在满足游客一些个性化的需求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旅游文化的整体水准与产业的整体素质,对旅游业的各个环节施行标准化统一管理,在经营的过程中在不断完善管理方式与理念的同时,还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引入一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对旅游业各个环节的管理,在根本上加强对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

(五)建立区域合作品牌

一个地区本身的基础设施与建设程度直接关系着旅游业在建设当中的整体情况,那么就必然会存在一些在旅游方面的约束因素,进而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不利因素,例如:一些旅游景点的所在之处交通不是十分便利,那么就会在交通方面对前来旅游的游客带来一些不便利的条件等。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就可以与整个城市或是整个省内的旅游景点进行整体的整合,使各个景点之间能够做到优缺点互补,进而将整个旅游景点的每个优点展示出来,形成旅游资源上的共享,形成一种区域一体化的旅游格局,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进而促进了消费者的消费。

(六)品牌的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越来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互联网也可以作为一种十分强大的营销工具,将旅游的文化、旅游品牌以及旅游地的优势进行广泛的传播。网络宣传的宣传速度十分迅速的,并且其普及的范围是遍及世界各地的,而且其宣传的成本也十分低廉,因此可以将网络宣传广泛地利用起来,进而使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够了解到旅游产品的独特文化,从而打响其品牌的知名度。

五、结语

总而言之,旅游业的旅游文化以及旅游品牌的建立对于整个旅游业可持续发现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建立了独特的旅游文化与旅游文化品牌,才能保持旅游业在整个市场当中的不可替代性与不可移植性,进而才能够提高其本身在整个市场当中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前来消费,促进旅游业利益的获取,实现旅游业在市场中的稳定经营。

旅游文化范文第9篇

国内“旅游美育”教材虽然逐渐增多,但难以在实现和突出旅游的美育功能方面有所突破。毋庸讳言,理论界对旅游文化这种社会热点的迟钝和失敏,与旅游活动在国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与时俱进的要求不相称。要改变这种现状,有必要通过对旅游文化美育功能做深入的讨论,并促使这种讨论与管理部门对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的重视和开掘结合起来。

国内外“旅游研究成果”多站在促进旅游立场,旨在发展旅游经济。而发掘旅游文化美育功能的研究,旨在提升旅游者文化素养,帮助旅游者提高旅游质量。在利益上立足于旅游者立场。只是立足旅游者一隅,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旅游活动对促进经济发展的意义。从根本上说,在激活更多旅游者旅游本能,提升更多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效率之后,“旅游业”的潜在市场才能进一步扩大,旅游经济的发展才有扎实的基础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旅游审美文化的美育价值

既然国内外大师都那么赞赏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只是没有用专业术语说出来,那么,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何以长期被教育界视而不见,被排除在“美育”体系之外呢?,不回顾其中的历史缘由,也很难澄清认识。

19世纪末德国美学家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正式提出“通过又有生活、又有形象的艺术,培养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就是审美教育”这个概念之后,与席勒同时代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在学校课程中设置了歌唱、绘画、文学等课程。后来,世界许多国家的教育体系中也逐步加入了美育。从这个意义上说,“美育”是一类以艺术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实践的总和。在眼下国内外教育部门设置的“美育”课体系中,大体上是以赫尔巴特的美育观为认识基础的。

在赫尔巴特设置美育课程的时代,“旅游业”还没有出现。在赫尔巴特的美育课程体系中,也没有“旅游文化”。 这大概是旅游文化长期被排除在“美育”之外的历史原因。到今天为止,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也没有得到西方世界的重视。譬如眼下美国哈佛大学正在进行的关于艺术教育的“零点计划”,便没有“旅游文化”的相关内容。而管理国内教育体系的专家和官员,大多把“国外新潮”当成了我们追求的方向。我们不妨回顾一个简单的事实:新中国教育课程设置,前十七年受苏俄的影响,80年代以后受欧美影响。如果国外没有对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充分重视,我们的素质教育体系又何谈“旅游文化”的地位呢?再说,美育和艺术教育――尤其是美育――在国内课程设置中,本来就处于豆芽学科的地位,长期不能和德智体课程处于平等地位,要在这样弱不禁风的“美育体系”中再加上一门旅游文化课,其难度之大,令人只好摇头。

但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兴盛,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旅游经济飞速发展,“旅游”这种曾经沉睡的人类本能得到相当大范围和程度的唤醒和激活。到今天,比如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弹琴,有人喜欢跳舞,有人喜欢诗歌……只要“钱”“闲”条件允许,几乎所有人都会对外出旅游有强烈的兴致和欲望。旅游活动业已成为现代生活的家常便饭,成为现代人几乎必不可免的日常生活形态之一,也成为一种覆盖面最大的全民性审美活动。具体说来,旅游活动中“审”美的因素,渗透和贯串了每一个细小的环节。譬如我们不会否认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的“源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平凡的生活中。而旅游活动既是对艺术源泉的审美活动,又必定使旅游者获得程度不一的辨析美丑的情趣和能力,这种能力适用于各种艺术门类,而不是某一门学科。譬如学了美术、舞蹈、书法、摄影……中的某一种技能,可以提升某一方面的技能和欣赏、创造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如何在旅游活动中汲取艺术能量,不就学会和提升了从艺术源泉获取各种艺术门类的欣赏能力和原创能力么?所以我们说,只要把旅游活动的审美教育功能利用起来,其审美教育价值,不在任何一种艺术门类之下。

换个角度看,艺术和艺术学研究的文字,往往会突出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的优势。但和旅游比起来,眼下的“艺术”教育,实际上早已掺杂了大量的“灌输”形式。许多儿童的艺术天才,实际上是家长拿着鞭子监督下,在物质利益诱惑下,在各种“规矩”约束下修炼和刺激起来的。与之形成对照,家长们不仅不需要任何激励手段鼓动孩子去旅游,相反,在很多家庭,家长会以“旅游”作为奖励或者“诱饵”鼓励子女学习,以“旅游”为激发孩子们学艺术技能积极性的动力……这个现象足以证明旅游审美文化的魅力。换言之,旅游文化的美育功能也最容易在春风化雨的温暖、和谐中,不知不觉地实现。而做到这一点,正是审美教育功能的最高境界。

“旅游审美文化”的两种质疑

有人认为:旅游未必都是审美,有时和审美无关,有时还是“审丑”,所以旅游文化未必都是审美文化。这种观点,主要来自经济学视角。从美学视角看,壮美的景物就是要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些与优美心理迥异的反应。譬如在苏轼游记散文《石钟山记》中,作者夜乘小舟进入“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恐怖情境,难免会产生丑感和恐惧感;而在收获了“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坎之声,与向之噌口宏者相应,如乐作焉”那种“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的奇异之美后,他的审美满足却又溢于言表。这种审美心理,虽不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那样直接,但享受的价值或许更大。韩愈当年游到华山险要处,吓得号啕大哭,投书山下,为自己安排后事……却留下千古传颂的旅游佳趣,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旅游者心理来说,任何旅游情趣,都是与审美相关的,再说,就算审美对象是“丑”的――如恶鬼,骷髅之类――也属于审美范畴。

同时,也有人根据《辞海》对“文化”的定义,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自然生态旅游是审视天然美,不属于“文化”范围,所以有意无意地把自然风光旅游排除在“旅游文化”之外。这个看法也值得商榷:天然风光虽不是人类创造的(譬如长白天池),但景区管理者既然把“天然风光”管理起来,提供给旅游者欣赏,这些“自然”便打上了“人”的烙印。无论从欣赏者还是从景区管理者的角度,这种观赏纯天然自然风光的行为,都是文化行为。这些旅游者掏钱购买的对象,就像附着在“文化景观”(如四川三星堆)上面的“审美文化”一样,是附着在自然旅游资源上的审美文化。这些自然风光怡情养性的效果,就是它的审美教育功能。可见自然风光完全具有旅游文化的资格。它的美育功能更是不容怀疑和抹杀的。

旅游文化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旅游文化营销;营销策略;旅游资源

文化营销是以文化分析为基础,以满足消费者的文化和情感需求为目的,营建企业新型文化价值链;以文化亲和力将各种利益关系群体联系在一起,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整体竞争优势。随着文化营销理论在我国的传播,除了传统的工业企业外,越来越多的旅游业经营者也开始重视文化营销在经营中的应用。旅游业内人士已经注意到,旅游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市场开发,而是以人为本,强调作为文化人的旅游者的精神消费性需求。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和特征

(一)旅游文化营销的内涵

旅游文化营销是指旅游业经营者运用旅游资源通过文化理念的设计创造来提升旅游产品及服务的附加值,在满足和创造旅游消费者对真善美的文化需求中,实现市场交换的一种营销方式。从市场需求角度讲.文化是指其深层结构意识部分,即由价值观念、审美情趣、行为取向等所构成的旅游者的文化心态;从产品角度讲,文化指的是产品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征,是旅游产品的核心属性。旅游文化营销是一种营销战略,它一方面通过对文化需求的把握和顺应来实现旅游者最高层次的文化满足;另一方面,通过对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包装,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

旅游文化营销是在对旅游者的文化满足与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的双重创造和促进过程中,达到高度和谐化的文化体验。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理念在于:促进和谐的、独特的文化体验,以实现旅游产品价值的最大化和旅游者需求的满足。旅游文化营销的根本目标在于实现旅游产品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者的文化满足。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特征

1.时代性。旅游文化营销作为一种价值性活动总是反映和渗透着自己的时代精神,体现出时代的新思想新观念。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旅游市场的需求也随着自己时代的精神文化特征一刻不停地生成着。旅游文化营销只有不断适应追随时代的变化汲取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把握住社会需求市场机会,才能赢得消费者,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2.个性化。正如美国旅游权威麦金托什教授所言:“文化是决定旅游地区总体魅力的惟一因素,其内涵极其丰富并充满多元化特点。一个地区的文化元素是极其复杂的,它能够反映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方式”。旅游产品要有特色,具有个性,要让游客对景区有地方感。它必须提供游客某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假如一个旅游景区能够提供新奇独特的产品或营造让人留恋往返的环境氛围,那么这个旅游景区就拥有了区别于其他旅游景区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越是与文化相融合就越显示其独特创新性,就越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3.具有核心价值观。传统的营销方式基本上是以有形产品为中心的,旅游景区销售人员的目的仅仅在于让消费者了解旅游景区的外貌特性,对产品中凝聚有多少文化因素和与消费者的价值观念有何联系没有给与考虑。文化营销通过发现、培养或营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旅游景区目标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现实社会中存在一些以不健康的心态来解读文化的旅游者。如果一味迎合他们的需求,只会助长偏见和误解,降低本地文化的品位,失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文化营销的类型

(—一)知识文化营销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前进,旅游者的需求层次阶梯逐级提升,即使是低层次的需求也出现了与高层次需求融合的趋势。人类的本性是好奇的,通过了解陌生的周围世界,学习是一种本能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将知识含量贯注于旅游产品的内涵中,使旅游者在消费旅游产品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需要,将成为未来旅游市场的一个独特的市场卖点。从长远看,独具特色的知识文化营销方式在营销活动中已超越企业经营手段的层次而担负起提高公民素质进行文化建设的重任。通过旅游,旅客可以了解不同地方的传统风俗习惯、大都市的现代风情,增长知识,了解世界的不同文化。

(二)审美文化营销

审美文化营销,即运用戏剧、绘画、书法、故事、诗歌、传说、文学、艺术等为审美素材,赋予营销活动以美的意义,使营销成为一种审美创造活动,让消费者在美的熏陶艺术的氛围中欣赏体验,最终接受产品服务。审美创造可以贯穿在营销活动的整个过程,从产品设计、销售环境、广告传播等都能见到真善美。旅游文化产业中的文化表演、旅游纪念品等都有体现审美的文化营销的内容。

(三)精神文化营销

精神文化营销,即通过向社会消费者倡导和传播有关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所开展的营销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研究活动,尤其是其中所表现的思想道德观念更是精神旅游文化营销的核心和灵魂。其中旅游项目中的红色之旅、宗教之旅等体现了人们对及缅怀革命先烈的精神方面的需求。

(四)娱乐文化营销

旅游是使人快乐的事,工业社会设定了严格的个人角色,人类追求娱乐和快乐的本性受到了理智的压抑,人性出现了异化的现象。而现代社会竞争的快节奏更使人们时刻处于紧张的状态中。一旦获得了旅游的机会,人类自然想到娱乐和放松。体育明星和娱乐明星己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特定文化现象,这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往往能够通过旅游文化营销运作模式来研究大的体育赛事和文化演义活动,这已成为旅游文化营销的重要载体。

旅游文化营销各种形式在实际营销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有时在同一个营销活动中也会同时运用多种文化营销手段。旅游文化营销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更直观地理解旅游文化营销的“文化”意义,还有助于我们打开“文化”思路,多角度、多层次地策划开展旅游文化营销活动,把旅游文化营销落实为一种营销实践活动。

三、旅游景区文化营销策略

(一)品牌定位明晰化

一个旅游景区可以有多种文化,但一定要有它的主打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住自己的位置。在旅游营销文化中明确具体的目标市场,针对明确的文化旅游品牌和目标市场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不到长城非好汉”,在的《清平乐·六盘山》中更多地代表着抽象的含义,但在现实中的居庸关、八达岭长城上,这句话成了这处部级风景区的宣传语和定位,只要在长城上走一遭,这七个字的豪言壮语可谓不绝于耳。再如河南新郑市利用黄帝故里发展“千年圣典”祭祖文化旅游来营销城市文化,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华侨华裔和大陆同胞去黄帝故里寻根,体会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

(二)策划整体系统化

在旅游景区文化旅游开发之前,对整体的旅游资源与建设进行系统整体的规划和详细周密的策划是非常必要的。规划可以将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科学地布局,而策划可以准确地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定位、市场细分。系统化的策划规划可以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山东省梁山县为打造“水泊梁山”旅游文化品牌,专门请了著名的策划人为文化旅游开发进行整体策划,从硬件资源的快活林酒店、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到软件资源的宋代文化、梁山武术、购物旅游和梁山108将的演绎,从整体角度出发,系统地规划软硬件旅游资源,为后续的开发提供可行性的依据。

(三)旅游营销差异化

差异化营销是为了使旅游景区

在旅游竞争中与其他旅游景区有明显的区别,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将旅游景区的核心文化资源进行营销。差异化营销手段可以有多种:首先,利用节日、节事活动、展览等旅游产品开发节庆文化旅游,吸引游客。如呼和浩特的“昭君文化节”、上海国际茶文化节、江苏无锡的“吴文化节”、哈尔滨的“冰雪文化节”等,各旅游景区的文化节不仅代表旅游景区的文化特色,并且通过节庆旅游这个卖点吸引各地的游客,也可以大力宣传旅游景区的文化。其次,可以利用影视旅游进行宣传营销。如电影《少林寺》演红了河南嵩山少林,将少林文化推向了全世界。电视剧《乔家大院》演绎了晋商文化等,许多城市也纷纷建影视城,拍摄电视短片在收视率较高的央视频道展播,借用影视这一大众媒体宣传城市文化。此外,休闲演艺也是较好的营销途径,如大型演艺节目《丽水金沙》表现了云南丽江的民族文化,《印象,刘三姐》传扬了广西桂林的民族文化,这种演艺类的文化节目是旅游地文化的真实写照。

(四)文化资源整合化

上一篇:人口经济学范文 下一篇:绿色经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