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7:14:03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小论文 多民族 绿色化学 公选课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2.048

Application of Writing Small Paper for the "Green

Chemistry" Public Elective Course

WANG F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Xinjiang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830046)

Abstract The reality about "green chemistry" of public course at the condition of multi-ethnic students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Xinjiang university was analyzed. The role of writing small paper in the teaching was illustrated, som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raising interest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writing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 small paper; multi-ethnic; green chemistry; public course

公选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文理工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高等教育向宽口径、厚基础、综合化、素质化方向发展中享有重要意义。①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化学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化学。是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能源、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基础。国内外许多大学比如澳大利亚Monash大学,美国Scranton大学,美国Illinois大学,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大学,我国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等均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新疆大学于2005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绿色化学”公选课。课程将学生领进了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介绍了用化学原理研究工业、农业、医药卫生、日常生活等等领域中的绿色化知识,以其新颖的知识体系,多样化的内容满足了学生渴求知识的需求,在提高学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疆是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等47个民族。多民族学生共同学习是新疆大学的特色。作为综合性大学,新疆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九个学科门类的89个本科专业。因此,“绿色化学”的课堂上有众多少数民族学生参与,此外,由于各专业学生选课积极性高涨,课堂人数较多,每个班多达120人。在这种母语不同,专业不一,学生众多的情况下。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是“绿色化学”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工作。我们认为:在公选课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尤为重要。积极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有利于培养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创新意识。而撰写小论文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参与能力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作用。将其应用于绿色化学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撰写小论文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为了把握好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思想和技术上的细致工作,总结出一些做法与体会。

1 小论文的组织与实施

绿色化学公选课的教学重点向学生介绍绿色化学思想、原理和技术。提高的学生知识水平,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小论文的完成过程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严格的训练。课程内容丰富,具有实际应用性强的特点。而选修课的教学目的不同于专业课,我们在指导小论文写作时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思想重视:写好小论文,首先要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这项工作并能主动乐意完成论文写作。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重要。为此,采用了“角色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论文的重要性和在本课程的作用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介绍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读物包括科普文献,专业研究和前沿报道,使他们认识到论文在记录和传播科学研究成果,表达科学思想和学习知识中的重要作用。在讲授重要概念,典型工艺和实际产品性能等内容过程中,穿插一些通俗易懂的科学论文,介绍当今社会中绿色化学的发展和研究进展,使学生对论文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角色互动”:即让学生将自己模拟成论文的作者,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我是论文的作者,看到自己成果和学术观点得以发表,我有怎样的感受”,“如果我是论文的执行者,我该怎样做”,“如果我写小论文,有哪些收获,会得到怎样的锻炼”等等。这种“角色互动”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小论文的作用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组织动员学生撰写小论文的工作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打好知识基础:课堂教学内容是小论文的主要来源。一篇高质量的小论文,一定是以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绿色化学”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真组织教学内容,以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和绿色化学产品为主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系统掌握知识理论与实践。为了加强理解,在教学方法上,将传统课堂的讲授与课堂讨论、课外自学、互动等教学方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提出了适合本课程的多维互动教学模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提高教学效果。这些做法,为学生撰写小论文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合理选题:写什么,是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撰写小论文遇到的首要问题。传统上有教师统一命题和学生自己命题选题方法。由于参加课程学习的学生民族成分多,专业不一,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别。因此,论文的题目需要兼顾不同民族,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统一命题会在题目内容、难度和广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兼顾不同类型的学生。虽然学生自己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并培养其总结提炼的能力。但也有不足,主要表现在题目内容分散和普遍简单两方面:有的题目与绿色化学知识相差甚远,不能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有的题目科学元素较少,不能反映出论文应有的学术内容。为了保障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采取教师命题和学生选题的兼容模式:教师先提出要完成的小论文的主题内容,学生自拟论文题目,即在选题过程中,教师把握方向,学生具体凝练与操作。教师提供的论文内容要体现公选课理论联系实际,贴切社会和生活的特点。不能太深而超越学生现有水平,也不能太浅而反映不了小论文的学术水平。此外,论文内容要全面,比如绿色化学原理,绿色化学技术,绿色化学产品,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绿色化学前景等,给学生多一些选择,使他们按照各自感兴趣的内容选题,保证论文质量。

形式多样:对于多民族多专业的特点。采取“百花齐放”的论文形式更能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论文可以是一份调查报告,可以是对某一知识点的讨论与总结,可以是一个研究结果或工艺设计的介绍,也可以是一份新闻报道。这样做,符合了多民族,多专业的实际情况。从心理学角度讲,达到了“投其所好”的效果。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专业和写作特长,将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成果表现出来。此外,形式多样也为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和谐,调动了学生写论文的积极性。

严格要求:从科学意义上讲,撰写小论文具有严密的思维体系、表达方式和写作技巧。虽然学生撰写是课程相关知识的介绍、总结或综述。也必须严格训练,体现论文的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创新性,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体系,培养良好工作作风。根据课程特点,我们重点把握了文献查阅、论文格式和创新性等环节。文献是高质量论文的支撑材料。准确查找和合理分析文献,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保证论文质量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将文献检索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介绍图书馆的数据库资源和查阅方法,同时也提供了与相关的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资料平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课堂上,针对每个学习专题,均提供2~3篇参考文献,指导学生分析文献内容,提炼重点和精华。要求学生在论文写作时必须运用一定数量的参考文献。论文格式的规范性是是体现论文内在质量的外在表现,是对学生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实践中,要求学生写好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论文要素,严格按的统一格式要求写作。为保证小论文的新颖性,要求学生明确论文内容和论点,摆出充足的数据和论据,合理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正确的结论。

自评互评:将论文的评价标准公布给学生,要求他们在提交之前认真自我评价评或互相评,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通过评价,学生能够认真思考自己的观点,分析所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能够总结经验提高写作水平。评价内容包括选题的合适度,内容的明确性,观点的新颖性,论证的逻辑性,论文结构的合理性,文字表达的规范性等。此外,评价标准要能体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水平,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交流:交流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很好的渠道。在绿色化学的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小论文作品以报告或专题讲座的形式在课堂上介绍给老师和同学。合理安排报告者的民族、专业和报告内容。要求报告人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以生动的语言和表演来宣讲自己小论文。宣讲结束后,组织听讲学生提问,讨论和点评。最后,教师对每一位报告者的表现进行点评,主要评价其论文写作质量,课件制作水平,讲解艺术效果等。通过交流,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训练了口才,提高了表达能力。

2 指导小论文的体会

撰写小论文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绿色化学教学的有效手段。由于公选课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目的与专业课有不同程度的区别,教师指导小论文的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生族别,专业,年级等。在此基础上,要认真设计小论文的内容,使其符合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的要求,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以赴。对学生的论文进行客观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成绩,及时反馈论文的不足之处,与学生多沟通,多给学生发表自己学术观点的机会。与此同时,教师更要不断学习,提高学术研究水平,提高论文写作水平和科学素养,进而提高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的能力。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三期项目:XJU2013JGY08

注释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 医用基础化学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它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物质。

化学教育尤其大学化学教育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医学类职业是与人类生死、健康休戚相关的事业,保障人类健康离不开药物,药物合成又离不开化学,而化学工业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如何在这三者之间构建和谐,绿色化学是唯一出路。绿色化学不应是一门独立学科,而应是一种指导思想,是人们应该倾力追求的目标[1]。作为大学化学教师,我们首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绿色化学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去,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让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意识,培养出具有绿色化学意识的一代新人[2]。绿色化学成为医用基础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1.提高自身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能力和专业水平。

绿色化学是化学科学与物理、生物、材料及信息等科学结合的产物,是化学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教学人员不但需要具备化学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还要系统地学习关于绿色化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有关绿色化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

2.改革实验方式,避免实验污染物产生。

化学实验中总有气体、液体或固体产物的生成,或多或少地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实验废弃物。笔者所在的安徽三联学院医用基础化学课程针对的是文理兼收的医药营销专业学生,他们毕业后从事药物开发、合成的可能性很小,进行化学实验实际意义不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取消了实验操作环节。对于个别必要的实验,借助网络,利用录像、多媒体课件、Flas、计算机虚拟实验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演示,避免了化学污染物的产生。

3.针对职业需要,整合医用基础化学知识结构,添加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选用了张法浩主编的《医用基础化学》,该教材包含了无机、分析及有机化学的内容。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根据专业的特点及教育部对高职学生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的原则,我院该课程总学时只有72节,比过去减少了二分之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调整,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3]。要更多地将医药营销工作中实际需要的知识融入教学过程,摒弃那些不重要又晦涩难懂的知识,使医用基础化学真正成为理论的基石。现行教材内容与职业缺乏紧密联系,忽视了与实际的联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笔者对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删减和压缩了教材中电解质溶液、酸碱滴定法、配位化合物、分光光度分析法、分子轨道理论等章节内容。将压缩的理论和实验课时用以补充绿色化学内容[4][5],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学生揭示、展现绿色化学与基础化学的紧密联系。对晦涩难懂的内容以教师精讲为主;常识性的内容由学生讲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相关的内容设计题目,让学生发表见解、分组讨论或辩论,然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

4.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原理,结合绿色化学,撰写科技小论文。

作业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除了布置教材习题外,为让学生更深入更主动地将绿色化学的理念渗透到传统化学学习中,在课程结束前,笔者布置学生选择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选题,通过探究和调查,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解释、评价、调查、讨论、研究,写出科技小论文。从对连续三届学生提交的论文情况看,由于平时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绿色”这个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主题,学生兴趣浓厚、选题广泛、立意明确,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学生始终是决策者、行动者。学生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关心环境及环境问题,更深刻地理解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他们的态度、行为和决定将对现在和未来的全球环境、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激发了学生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改革教学方式及成绩评定方式。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多媒体教学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五年的教学中,笔者经历了传统教学――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改革过程。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无论信息量还是教学效果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完整的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成绩的评定,考试方法的创新是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环节。从2005级开始,课程成绩的评定项目包括:平时成绩20分,科技论文40分,理论考试40分。前两项是基本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占总分60%,比重超过了理论知识的考核,既有利于调动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教改的不断推进和完善。

笔者经过几年尝试性地将绿色化学融入到医用基础化学的教学探索,逐渐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及时渗透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适当地加深和思维拓展,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绿色化学教育,成为有绿色化学理念的新一代高职大学生,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马莉,冉呜.绿色化学的提出与发展.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9,(6).

[2]何树华,田开江.大学化学专业应加强绿色化学教育.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0,18,(5)

[3]乔秀文,杜志坚,李洪玲,曾宪佳.医用基础化学教学改革探讨.农垦医学,2004,II(1):47

[4]汪朝阳.2004年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当代化工,2005.34,(1):46-48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在现今日

>> 化学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艺术 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生活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在化学教学中的体现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思想的培养探讨 语文教学过程中“美”的体现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探究实验教学 案例教学法在食品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 浅议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研究及探索 试论新课改化学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 浅析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化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有感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 > 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绿色化学”的体现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丽萍")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现今日新月异的社会里,越来越重视化工生产的“绿色”。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观念。而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正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教师如何才能从平常的教学中融入“绿色化学”的概念,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实现绿色化学的重要性,从而真正应用到工业生产当中去呢?这就需要教师从日常教学中逐步地传达给学生“绿色化学”的概念。 【关键词】:绿色化学 创新化学 绿色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分类号】G633.8 【正文】:

一、实施绿色化学的重要性 什么是绿色化学?现阶段,教育的主体,也就是学生和教师,对“绿色化学”的认识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呢?这一点可以通过一份调查问卷来找到答案。问卷的重点在于考察师生对于“绿色化学”内容的认识程度。比如,现阶段“绿色化学”在生产生活当中的应用有哪些,“绿色化学”与以往化学的不同之处,“绿色化学”在现实教学中实施的情况等。 从现阶段工业生产、生活以及教学中也可以发现,目前,“绿色化学”虽然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绿色化学”并没有真正得到强有力的推广。这就使得无法及时地在化工生产当中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与排放,从而导致严重的污染事故。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在工业生产当中,人们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但是,要想“绿色化学”的观念深入人心,那么必须依靠教育,从根本上来改变社会的观念。新课程改革以来,不管是上一级的教育部门,或者是地方学校,已经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对“绿色化学”的重视。 那到底什么是“绿色化学”呢?如何实施“绿色化学教学”呢? “绿色化学”,简单来讲,就是在生产生活当中,要减少或尽量不适用有毒物质,要做到不产生有污染物质或对污染物能够重复再利用。传统化学工业已经对地球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污染,研究并实施绿色化学已经是大势所趋。 而“绿色化学教学”是利用高中的学生正是出于可塑期,在这个阶段将绿色化学知识不知不觉中融入学生的脑海中,让学生从根本上接受“绿色化学”的观念。 二、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措施 教师本身对“绿色化学教学”要有一个整体的、科学的认识,要确立起化学教师特有的科学发展观。 1、教师可以通过科学前沿研究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到“绿色化学”的内容和意义,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绿色化学”的观念。 例1,遇到一些关于尾气处理的题目,可以多花几分钟介绍尾气处理的意义。 例2,SO2的性质这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SO2的相关资料,认识其对环境的影响,并总结现有的防治SO2的措施等等。氮氧化物的性质这一节也是类似的处理方法。通过这两节课,学生对危害大气的气体及其防治有了根本的认识。 2、教师应关注社会上关于化学污染问题的宝岛,及时传达给学生相关信息。如匈牙利铝厂废液泄露事件;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水环境污染问题;东京的地铁“沙林”事件;二垩英事件,酸雨事件以及上世纪中著名的公害事件等。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到教学当中,可以激发学生对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共鸣。 3、勇于创新。对一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这也是化学教学过程中重点实施的地方。平时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Cl2,SO2,NO,NO2等有毒气体,有气体参与或生产的密闭体系是最不好把握的。经过经年的实验发现,点滴袋和注射器是最方便,最环保的仪器。密封性能非常好,而且可以方便地观察产生的气体颜色和体积。 1)Cu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中,传统使用试管进行反应,产物NO,NO2均为有毒的空气污染物,且由于NO易与O2反应,不易观察到NO的颜色。 在Cu与浓HNO3的实验中,可以采用把铜片装入点滴袋中,再用注射器注入浓HNO3溶液。 Cu + 4HNO3(浓) === Cu(NO)2 + 2NO2 + 2H2O 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产物NO2的颜色为红棕色。再往点滴袋中注入水,可以观察到红棕色气体变成无色。 在Cu与稀HNO3的实验中,同样把铜片装入点滴袋中,再用注射器注入稀HNO3溶液。 3Cu + 8HNO3(稀) === 3Cu(NO)2 + 2NO + 4H2O 可以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产生,反应后再通过注射器注入O2,可以观察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从而检验NO气体的性质。 反应结束后,通过注射器把产物注入碱液中进行吸收即可。 点滴袋+注射器这套装置可以方便地进行Cu与浓、稀HNO3溶液的反应,并进行产物(NO,NO2)的性质检验。而且由于点滴袋体积比较大,也可以防止由于产生大量的气体从而使注射器活塞脱落的现象。 2)Cl2的性质实验。Cl2和金属Na,Fe,Cu等的反应在集气瓶中进行。反应剧烈,现象明显,但是在反应的同时会有大量的气体逸出。可以采用注射器和硬质玻璃管组合,金属放置在硬质玻璃管中(如下图)。用注射器注入Cl2,不但可以控制Cl2?的用量,还能在一种金属反应结束后更换另一种金属,非常环保。

在教学过程中,对化学实验的仪器或步骤进行改进,进行“绿色化学”教学,可以防止有毒气体的泄露,同时也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乐于探究,乐于钻研。 4、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应不断提高应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能力。一些实验容易产生有毒物质,比如用苯萃取水中的溴,苯酚的性质实验等,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现成的实验课件来替代。这样既可以节省药品,也可以防止有毒、有害物质不慎进入到环境中。教师也可以自己制作电子课件来替代传统的教学。特别是有关于“绿色化学”的教学,容量很大,传统的教学方法可能没有办法包含那么大容量的教学任务。而用电子课件来教学,条理清晰,学生可以通过课件的内容很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或者,也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网上互动等。也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在这个开放性的课堂里,教师明确本节课的目的,提出的问题,学生立刻通过网络找到答案,再与教师交流。如此往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掌握相关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应用现代手段扩展知识面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的化学科学情感态度教育 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有关于“绿色化学”的活动,如:回收废电池,参加“地球一小时”和“无冷气日”活动,尽量不使用或减少使用塑料袋,积极回收各种可回收废弃物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地把所学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起来,并将这些活动内容、心得以及对“绿色化学”、实施“绿色化学”教学的体会以小论文的形式进行整理归纳总结,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比赛等。这些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的积极性,并深刻地认识到“绿色化学”的意义所在。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 绿色 教学 环保

1 绿色化学的含义

化学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电视、洗衣机等家用品,无不与化学有关。可以说化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健康与生活水平。但化学的这些巨大贡献却同时伴随着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制造、使用与处理这些合成物质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绿色化学即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绿色化学是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化学,发展不产生污染的新化学反应和化学产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使化学产品既能为人类服务又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化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化学。

2 教师要树立绿色化学实验意识,并在教学活动中实践

初中生的年龄尚小,自主学习和规范的能力有限,因此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尤其是在绿色理念背景下进行化学实验,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话题,学生有一定的陌生感,也缺乏理论的指导,因此必须依靠老师的力量让他们明确绿色化学实验理念的精髓,并在实验中进行运用。作为学生们的领路人,化学教师首先要树立绿色实验意识,然后明白具体的实验操作方法,指导学生进行绿色化学实验。多数化学实验会消耗大量的药品,产生各种有毒有害的气体、液体或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污染,处理不当会损害学生的健康。

3 规范实验操作

化学实验中,师生都要接触有害物质和无害物质,在实验中也会闻到有害和无害气体。因此,必须指导学生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各种实验。正确地闻气体、取药品、取有毒性原料,甚至如何盖瓶盖、放置试剂、取药品的各种工具的选用、取用药品量的多少都要向学生交代清楚;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合理的实验装置。尽量采用封闭措施,减少师生被动接受有毒有害气体的污染。实验结束后,处理化学废物和实验中产生的废气。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桌面,这些都要认真细致指导,使实验活动从始至终成为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课堂。

4 引入习题内容渗透绿色化学理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化学练习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引用化学习题的方式,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使学生在长时间的练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绿色化学理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布置“在我们生活中,烧烤、油炸食品通常被称之为‘垃圾食品’,这种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的不利因素?在油炸的过程中会产生哪种化学物质?”等问题,指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

5 重视培养实验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绿色化学真正的深入人心就必须重视其在实验活动中的渗透。

在实验活动中加强绿色化学意识就要注重实验细节的改进。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时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教师不在意,有些有害的实验气体会被学生们随意排放。那么在绿色化学的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注意这些细节。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告诫学生,实验气体要尽量排放入玻璃瓶中,并把这个细节广泛运用到每一个实验中去。

6 扩大实验影响面,深化绿色化意识

教师可以在课堂实验环节结束后利用其他渠道将绿色化思想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化学教师可以在学习原电池一节时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即由老师先在网上对于有关电池的发展、原理、污染、回收、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资料加以收集,做成一个网站,然后通过校园网,组织学生在该网站上浏览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根据自己的收获总结成小论文。最后将经过筛选的优秀小论文放到网站中展示,并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让大家自觉地将废旧电池回收集中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扩大绿色化思想的传播范围。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考场作文 平时随笔 限制性 枷锁 自由

在十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师生涯中,笔者发现每当布置作文,学生就开始唉声叹气,写出来的作文要么是语言枯燥材料老套,要么就是辞藻华丽中心不明。如果你认为他们没有写作的天分,那你就错了。翻开他们平时的随笔,优美的文字、深刻的思想会让你大吃一惊。走入学生中间,你很快就能发现原来是各种各样的限制扼杀了他们的写作天分。然而,考场作文又必须在限制之下完成,那么如何才能在考场作文中将学生的写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呢?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只要引导好学生,让他们学会“身披枷锁,心舞自由”,就一定会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美文。

一、关注精神生活,展现自我思考

曾有人说过,文学是展现人的学问。实际上,每个作文的题目都体现了命题者对社会的某种观点。比如,哀叹社会中诚信、好奇心的缺失,命题者给出了作文题目《诚信》《好奇心》;命题者感慨社会的丰富多彩,给出了作文题目《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命题者呼吁低碳生活,给出了作文题目《绿色生活》;等等。有人可能会说:“我怎么能知道命题者有何意图?”命题者的意图实际上很好判断,在提示语中就有所暗示。

例如:2010年江苏语文高考作文《绿色生活》,它的提示语:“‘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提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几个词语“绿色”“生命”“生态”“生活”“理念”,这些词语提示我们,命题者要我们写的“绿色生活”是与生命、生态有关系的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从社会热点角度来立意的话,可以去写低碳生活、田园生活等少污染的物质生活。当然这种立意在当年是比较普通的立意。实际上,人类的生活不仅有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当今社会,不少人的精神生活是“不绿色”的,为什么不可以用来立意呢?曾有满分作文中就出现过“绿色心灵”,如此一来,在众多的物质绿色生活中,精神绿色的生活无论在立意的新颖性上还是立意的深度上都是其他立意无法企及的。同时,也可以看出该学生观察社会比一般学生更细致,思考更深入。命题者是语文方面的专家,而语文又是一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命题者肯定对社会的观察很细致,思考也很深入,那么你觉得他更希望你从哪个角度立意呢?是物质方面,还是精神方面?答案不言而喻。

当然,从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可以看出语文专家的思想倾向,在目前的江苏语文教材中,选文更侧重人文性。

二、强化文体观念,细化文体特点

文体特征鲜明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表达方面的第一要求。而记叙文和议论文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文体观念。

记叙文是一种以记叙为主要方式,主要写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变化的文体。记叙文的概念实际上告诉我们,记叙文的写作就是将一件事情表达清楚,或通过几件事情来将人物的经历展示出来。我们在平时的写作中,要将记叙文分为写事和写人两类来进行文体观念的强化。比如写事,笔者用《隐瞒》这个题目,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情来表现人物。学生在写作之前笔者要求他们列出提纲:为什么隐瞒,怎么隐瞒的,隐瞒后的发展以及隐瞒后的最终结局。在写作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对照提纲进行写作,在头脑中强化一件事的写作方式就是将事情说完整。写人,笔者则使用了《暖》这个题目,要求学生通过几件事情的片段来表现母爱,在列提纲时要求他们注意所选材料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主张的一种文体。这就要求议论文必须以议论为主体。而议论文又有三个基本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学生平时所见的标准议论文实际上是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个部分构成的。为了让自己的观点能说服别人,我们往往在分析问题时又会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分解。

比如,高中课本中苏洵的《六国论》就是一篇标准的议论文。《六国论》开篇就点出了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具有说服力,紧接着作者又提出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两个分论点,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具有可信度,作者对两个分论点分别进行了论证,用韩、楚、魏三国的例子论证第一个分论点。在论证第二个分论点时,他根据齐、燕、赵三国的不同情况分别进行了论证,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可信了。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结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教师利用典型的议论文文本,与学生一起讨论议论文的结构以及在语言表述上的特色,强化学生认识议论文的文体意识,从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地模仿接触到的典型议论文文本。

三、巧用艺术技巧,展示文化素养

对于一篇好的考场作文,只要求文体清晰还远远不够,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技巧,来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在记叙文方面,一贯都是“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要想吸引人,就要有曲折。在记叙顺序上,倒叙往往比顺叙更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在鲁迅的《祝福》中,在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时,就运用了倒叙的方式,让读者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产生了“祥林嫂是个什么样的人?怎么会变成这样”等问题。比如在写《隐瞒》这一作文时,一位同学先写自己抱着母亲痛哭,然后才逐渐揭开了痛哭的原因,母亲为了不影响孩子的学习,隐瞒自己得了病要手术的事实。一篇好的记叙文除了在记叙顺序上要留意,还要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凡是读过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人,大概没有不向往他笔下的荷塘的。仔细看看,就会发现,那篇文章的文字如此优美就在于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的灵活运用。只要能像朱自清一样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句式,在考场之上就能写出一篇美文。

如果是写议论文,我们依然可以参考一下苏洵的《六国论》。在《六国论》中,苏洵为了让议论文不枯燥无味,使用了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手法。当然,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运用的比喻论证、类比论证等写作手法,也让我们在论证手法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文章中灵活地使用各种论证手法,使枯燥无味的议论文也变得生动有趣。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绿色化学思想 化学课 培养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79-02

一、培养学生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利用化学乡土环境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尤其是地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地方环境资源现状,关注身边发生的环境恶性事件,从内心深处产生环境危机意识,树立用科学的方法,学科优势,通过学习去传播净化、美化、绿化环境的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化学乡土资源,介绍地方环境污染及其危害,逐步树立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例如:在讲空气污染与防治一节时,向学生展示学校附近水泥厂排放废气、汽车尾气以及建筑装修产生的噪声污染等相关资料和图片,并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工业强县带来的大生产和家用汽车数量的增多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严重性、应该采取的对策和学生对环境管理部门的建议。教师进而有的放矢地讲述了世界环境污染最著名的“公害”和“十大事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二、 培养学生树立绿色化学思想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环境无害化学、清洁化学,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并通过化学的方法合成对环境无害或友好的物质。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副作用是可以避免的,同时显现了人的能动性。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 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内容并结合乡土化学资源对学生进行绿色化学思想的点拨。例如:在讲“化学与环境”一节时,采用分组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出3个探究问题:

①通过网络查找资料或走访环保部门专家,了解绿色化学的含义并体会绿色化学对地方人文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②从学校所建化学乡土教学资源库中下载有关污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垃圾任意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影响等问题,谈谈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并探讨应采取的措施。

③调查你身边使用塑料快餐盒、方便袋的情况,并思考塑料快餐盒、方便袋的便宜性和低成本与环境污染的矛盾。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调查、了解的情况和交流讨论形成的意见,写出一篇小论文。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鼓励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让学生明确化学资源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发展经济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绿色化学,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从而树立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知识

化学不仅在资源开发上能发挥重要作用,在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同样大有用武之地。现行的初中化学教材已经融入了绿色化学知识,教学中要时时体现绿色化学原则,渗透绿色化学教育。例如:在讲“化学与能源”时向学生说明不可再生能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讲“水的净化”时,讲讲氯气用于自来水消毒的利弊,并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查找具有绿色环保价值的化学物质替代氯气作消毒剂;在讲“石灰石的利用”中,说说传统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危害及为何提倡使用绿色建筑材料等;在讲“化学肥料”时,说说水中氮、磷过多造成水华现象和赤潮现象等的危害;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从化学乡土资源库中下载本县铝土矿、硫铁矿开发的相关资料,并向学生介绍铝对人体的危害与应用,树立合理开发利用金属矿物的思想;在讲“有机物”中,讲讲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室内装修产生的化学物质(如甲醛、苯等)的污染与健康等知识。使学生意识到应如何合理应用化学,用绿色化学观点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为人类能生存在一个绿色的地球上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恰当利用地方资源进行绿色化学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挖掘化学与生活结合的有用素材,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如在讲CO2的性质时,结合光合作用和温室效应,教师要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中的有用素材,如本地大力发展的茶叶、金银花、党参、玄参等生态产业对绿色环境的改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学习主动认识到发展地方经济要从考虑人们生活环境的大局出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树立改善环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如少用一次性筷子,而且在今后的生活中少用木质装饰,减少对树木的砍伐。在讲“白色污染”时,让学生知道各种生活包装袋带来的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等物品对环境的影响,鼓励学生少用这些物品,并立志努力学习,为可降解塑料的诞生发展并能在生活中广泛应用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师要根据化学学科具体内容特点,充分利用教材和地方资源中的绿色环境教育因素,融环境教育于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环境的关心,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是贯彻新课标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绿色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一种战略、一种方针、一种指导思想、一种研究策略。绿色化学不能取代系统教学,但必须融合其中,使绿色化学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树立用绿色化学的观点认识环境、改造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汉生.绿色化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龚书椿,陈应新,韩玉莲,张静贞.环境化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1).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7篇

一、绿色化学教育的含义

“绿色化学教育”是工作坊基于对美国化学学会(ACS)的“绿色化学”概念的思考所提出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绿色化学的教育”与“绿色的化学教育”的和谐统一。前者,是基于对学生乃至广大民众传播“绿色的化学”的思考,追求的是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掌握“绿色化学”的知识、学习“绿色化学”的技能,解决教育“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后者,是基于对教师乃至全社会提出“绿色的教育”的思考,追求的则是化学教育的绿色、和谐,解决教育“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

二、绿色化学教育采取的“三维六段学案辅助课堂教学模式”

(图略)“绿色化学教育”旨在探讨在化学教学中解决“教什么、学什么”和“怎么教、怎么学”的问题。那么,我们如何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呢?绿色化学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工作坊全体成员通过开展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的工作,决定突出学法指导,用课堂实验方式大胆实践,探究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有效教学新模式,即“三维六段学案辅助课堂教学模式”,以学定教,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讲点拨的作用。这个教学模式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的统一。从实践效果来看,此教学模式得到了师生的认同。在“三维六段学案辅助课堂教学模式”中,“三维”是对于教师的教而言,指“导知、培能、导法”的过程;对于学生的学而言,则指“求知、展能、得法”的过程。“六段”包括:①前情回顾。复习前课内容,并以做练习的方式加以巩固;②新课导入。结合生产、生活、社会实际等引入新的教学内容;③新课研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展示通过学案自主预习所收获的知识、构建的知识体系以及存在的难题;④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于本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明确希望请教哪一个学习小组来帮助解答。在组与组的相互提问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辩论激情,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并通过师生间的合作对疑难问题进行理解、分析和阐释;⑤归纳总结。先由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自身在学习中已有的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拓展提升,同时梳理出本课的知识体系,教师订正;⑥巩固训练。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情境问题,进行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应变技巧,采取课堂上巩固和课后作业两个方式完成。其中“,学案辅助”是指根据上述“三维六段”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问题呈现的方式编写出相对应的学案,至少在上课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外先行自学探究,再在课堂上进一步深化探究。

三、“三维六段学案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另外,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发是,教学绝不是教师给学生灌输知识、技能,而是学生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课堂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

四“、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践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应用型人才 教学质量 教学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需要大量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我校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倡导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化学化工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绿色化学》课程。教学对象是化学化工学院二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大学生已经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部分专业课程,因此在学生具备一定化学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开设绿色化学这门选修课,既理论联系实际,将化学理论和日常生活、实践应用紧密联系,又让大学生了解绿色化学。学习绿色化学,自觉把绿色化学理念渗透到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通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学习如何解决人类目前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危机,从而巩固和深化前修专业知识。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在实践教学中摸索《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未来国家工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科技人才。

1.绿色化学的内涵

绿色化学是通过化学方法和新的化学技术减少或消除化学工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有害的原料、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绿色化学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开发新资源、消除环境污染,广泛应用到制备合成、催化反应、生产工艺、分离提纯和分析监测等许多化学领域。绿色化学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科学基础,可以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绿色化学也叫环境友好化学[2]。

2.绿色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距今发展历程只有短短三十几年,其单独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在高校开设,时间更短。尽管大多数高校普遍重视绿色化学,都相继开设了诸如绿色化学、化学与社会等课程,但是由于绿色化学发展的客观原因,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2.1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

一般情况下,绿色化学被开设为专业选修课,普遍存在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与化学各学科都相互渗透的课程,这个矛盾显得愈发突出。一学期选修课课时不过三十多节,教材内容却远远超过规定的课时,教师总希望授课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面面俱到;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在实践中就难免顾此失彼。

2.2学生积极性不高,不是考研专业课。

首先,大学生受到当前社会环境中功利性、实用性心态的影响,简单认为绿色化学课程既不是专业必修课,又不是考研专业课,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教师授课方式陈旧,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成了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自然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3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绿色化学课程的授课教师主要是从有机、无机、化工等教研室选取的,这些教师虽然对自己专业方面的内容较熟悉,但是绿色化学内容涵盖了天然资源、绿色有机合成、绿色材料、绿色涂料、绿色溶剂、绿色石油化工、绿色农药和环境治理等方面,特别是一些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师在备课中显得比较吃力,尤其在一些年轻教师身上越发明显。年轻教师由于受到自身专业知识的局限,再加上教学任务重,无法保证充足的备课时间,导致教学效果不好,更谈不上教学艺术。因此,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就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3.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这就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根据我国绿色化学研究应用的发展现状,一般将绿色化学教学分成三个层次:绿色化学基础理论教学;绿色化学在实验中的应用;绿色化学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绿色化学课程在传授相关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结合教学团队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个人对绿色化学课程的理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提高教学质量。

3.1.培养专业化的绿色化学课师资队伍。

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是提高绿色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不但要认真准备教材的功课,而且要在平时对“绿色化学”的发展和研究方向多加关注,阅读一些最新的国内外相关的书籍、文章和文献,积累绿色化学方面的知识,熟悉发展动向与研究热点。在充分鼓励教师自我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统一的培训讲座,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省内外高校中优秀的绿色化学精品课程,以此推动教学队伍的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3.2精选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组织。

有关绿色化学的丛书繁多,从中挑选出一本难度适宜、教学内容与课时匹配的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目前我校选用的教材是由徐汉生编著的《绿色化学导论》,该教材从绿色化学的各个重要方面,诸如绿色化学的原理、研究领域、研究动向、化学影响的评估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该书内容新颖,适用范围广,内容详略得当,基本符合一学期32个课时所需。但是教材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局限性,并不能及时反映研究发展现状,有必要及时添加国内外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最新的理论知识、研究进展,以及先进案例,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时代感和时效性。教师应当灵活进行一定的补充、扩展教学,使得学生的“绿色化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延续过程,与时俱进。

3.3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一节课,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组织教学和教学管理,这主要体现在精心备课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两方面。精心备课就要在教学内容上和形式上做足功课,例如在讲解能源危机和环境治理等环节时,借助互联网下载一些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视频及图片,诸如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火腿肠、塑化剂白酒等新闻热点,佐证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进而得出开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意义,从而加深对课程的理解。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3.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

绿色化学的教学不仅包括在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更重要的是在实验中和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对一些与本校科研相关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参观,听取实验人员的讲解和汇报。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教学实习基地进行实际生产的见习活动,特别是生产环节中有关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应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写出心得体会。通过理论指导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印证。

3.5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方式。

绿色化学传统成绩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30%,包括考勤、课堂作业等形式给分;期末成绩70%,一般由任课教师命题,要求学生期末上交一篇小论文。这种考核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谈不上培养应用型人才。为能全面考核学生在绿色化学课程中的表现,我们细分了成绩评定的指标,将平时成绩分解为考勤占10%,作业成绩占10%,课堂参与积极性占10%;期末成绩考核分为实验汇报或生活调查汇报成绩占20%,要求学生在分组实验或调查的基础上,制作PPT进行汇报;最后是撰写小论文成绩占50%,综合后即为学生的最终成绩。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全程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提高绿色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高校教学课程改革体系中具有深远意义,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考核方式、开放实验室等措施,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了严谨的科研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绿色化学是实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学支撑,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在日常的理论教学、实验指导、实践教学中注重向学生灌输绿色化学的理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为创建美丽校园、美丽中国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Kidwai M,et a1.Green chemistry:An innovative technology[J].Foundations of Chemistry,2005,7(3):269-287.

[2]闵恩泽,傅军.绿色化学的进展[J].化学通报,1998(1):10-15.

[3]贡长生,张龙.绿色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4]刘明辉.试论高校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探索应用[J].高等教育,2011,1:101-104.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9篇

化学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到汽车、电视、洗衣机等家用品,无不与化学有关。可以说化学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类的健康与生活水平。但化学的这些巨大贡献却同时伴随着一定的代价,那就是制造、使用与处理这些合成物质对人类健康及生活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是由美国提出的。绿色化学即是用现代化学和化工生产的技术去减少或消除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毒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的使用,不产生有毒有害的产物、副产物和废物。绿色化学与传统化学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绿色化学是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化学,发展不产生污染的新化学反应和化学产品,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使化学产品既能为人类服务又不污染环境,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是化学发展的新阶段,是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更高层次的化学。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中,改变传统化学教学中学生那种“唯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提倡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经过分析、批判、综合、创新等思维过程,深入了解化学科技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例如,对公众关心的“白色污染”问题,让学生课后查找一些资料,做一些调研农产品的综合利用等等都可以作为研究性课题引入教学中,让学生研究和探讨,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在了解化学的实际应用过程和对社会生活的直接影响中,形成理性批判与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2.融入人文教育

绿色化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种新的绿色观念体系,强调人类对环境与发展的责任感,培养学生以“科技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为基础的道德、伦理和科学价值观念。绿色化学教育不只关注化学科学的理论体系,而且重视其应用价值和在社会层面上的反思,使学生了解绿色化学的科学理念、思想方法、实用性和社会经济价值等,深入理解科学的“双刃剑”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绿色化学将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化学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能够以科学的眼光来观察、分析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

二、中学绿色化学教育的实施策略

对于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强化绿色意识、更新传统观念是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在强化绿色意识、更新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要把绿色化学思想和知识融合于课堂内外各教学环节之中。

1.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第一,可以在化学史的介绍中渗透。在正反两方面的史实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教育。例如,在讲放射性元素时,对居里夫妇的精神表示钦佩,对居里夫人坚决反战的人格表示尊敬,但同时又要对在海湾战争中使用贫铀弹而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灾难的人提出批评。还可以介绍环境问题,介绍20世纪发生的公害事件,探索发生的原因,指出传统化学及工业是产生公害的原因,提出绿色化学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绿色化学的根本观念。这样的化学史话很多,既能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能从中教育学生学习化学是要为人类造福。相信他们在被故事感动的同时,心中也会慢慢积累起环保意识、绿色意识。

第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学中的一些化学实验每次排放的污染物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对环境也有不良的影响,并且对学生会产生一种反面教育。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注意对化学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造,使教师在传授化学知识与化学实验实际操作中保持言行的一致性,给学生树立一个很好的行为模式和榜样,学生就会在现在和将来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行为模式,自然地形成环保意识,实现绿色化学的目标。其次,教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做到实验药品的减量化、循环或回收再利用,选择污染少、装置简单、产物易分离、安全性高的实验方法,在无法避免使用或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例如:不论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还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都会留有固体混合物,回收处理较麻烦。而改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不仅操作更简单,且方便回收二氧化锰。甚至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既得到氧气,同时也得到氢气,无废弃物产生。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学习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从感性上去体验和感知传统化学给环境带来的严重污染以及用化学手段治理这些污染的局限性,使他们的思想从如何治理污染转移到如何从源头制止污染,以至于关注绿色化学,理解绿色化学的重要性,进而学习绿色化学,实现绿色化学教育的目的。配合化学课堂教学,采取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调查、文献调查、探究性学习、环保知识竞赛、写小论文比赛等。

3.班会、校会、板报、校园广播中宣传

宣传也是树立绿色意识的一种有效手段。搞好校园宣传工作,必将有利于绿色意识的强化。

4.化学教材的绿色化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材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绿色化学是新的化学领域,必须在教材中有良好的体现,才能服务于教学。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搞好绿色化学教学改革的前提。教材编写的大纲和内容体系应以化学原理知识为基础,以绿色化学为主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前提构建新的教材体系,充分体现前沿性、前瞻性、创造性、发展性。

5.通过试题形式强化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

绿色化学是设计研究没有或只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在技术上、经济上可行的化学生产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绿色意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有意识选择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的试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受到绿色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

绿色化学生活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绿色化学化工;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化学化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经济建设的关键支柱。国际大化工过程工业包括石化、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制药、能源、电子信息、轻工、农产品及食品产业等各种产品工程,可以说,化学化工已经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不可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环境等一系列严峻挑战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面对如何持久地保持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问题。因此,发展绿色化学化工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必要支撑,前景无限宽广。

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挑战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发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经典的定义:“满足当前的需要但不损及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即解决“代间不平等”问题。美国环保总署的国家风险管理研究室NRMRL将“可持续性”表述为:“当我们为了人类健康和环境去持久地保持或改进物质和社会条件,在不超出支持它们的生态承载能力的条件下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等的一系列挑战。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发表的《2000年地球生态报告》显示,若按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的资源,那么我们地球的资源会在2075年耗尽;环境的恶化导致自然灾害,近十年中导致世界6080亿美元的损失;过分对矿物燃料的使用,使气温变暖,继续变暖会导致水资源的极度缺乏,食品的减少和疾病的广为扩散。

2.绿色新政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绿色新政”是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12月11日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主要涉及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化等与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重大问题。它的提出掀起了新一轮绿色发展的浪潮。

当前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力实施“绿色新政”,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新经济发展模式和占领全球新一轮绿色工业革命制高点和全球经济的主导权抓手。

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目前已形成了英、德、法引领绿色潮流,美、日、韩力推绿色新政的新格局。

二、绿色化学化工定义、原则以及发展趋势

1.绿色化学化工定义

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化学化工的绿色化已经成为必然选择。绿色化学化工作为应对21世纪可持续发展挑战的关键技术与基础,已成为21世纪世界科技研究前沿热点。

那么什么是绿色化学化工?绿色化学化工是指“为减少与消除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威胁所作的化学过程与产品的设计、开发和生产”。绿色化学化工是具有重大社会需求和明确科学内涵的新兴交叉学科,是人类及全球环境安全的保证,是当今国际化学与化工的前沿。

2.绿色化学化工12条原则

国际上对绿色化学化工有着比较统一的认识,即:

(1)源头防止废弃物产生要比废弃物产生之后再去处理净化更为可取;

(2)设计的合成方法应使反应过程中所用物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最终产物;

(3)在任何可行的情况下,设计的合成方法都应当采用和产出那些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毒性很小甚至是无毒的物质;

(4)化学产品的设计要考虑到维持高效并减少毒性;

(5)尽可能不使用辅助物质(如溶剂、析出剂等),在不得不使用时,也尽量使用无害物质;

(6)应当认识到能量需求对环境及经济的影响并应使之降到最低,合成方法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7)只要在技术和经济上可行,所用未加工材料或原料都应当是可回收而不是纯消耗的;

(8)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化学衍生物(如基团封闭、保护/去保护、在化学/物理过程中暂时修饰);

(9)催化剂(尽可能具有选择性)更优于符合化学计量的试剂;

(10)设计出的化学产品在完成其效用后不应持续残留于环境,而应分解为无害的降解产物;

(11)需要进一步发展分析方法,以便在危险物质形成以前进行实时在线检测与控制;

(12)合理选择化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及其形态,避免或尽量减少发生包括泄露、爆炸及火灾等化学事故。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研究工作时,要向多尺度集成研究(时间及空间尺度)发展;在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中,由传统流程向集约型耦合过程发展。

3.绿色化学化工竞先发展趋势

虽然受到一系列资源、环境等问题的困扰,但化学化工在目前仍是全球经济中强大的传统基础支柱产业之一。为了实现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国家政府和石化业界都高度重视推动化学化工产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绿色化工技术创新仍是世界化工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

(1)原料绿色化,即选择无毒、无害原料以及替代性和可再生原料的利用;

(2)化学反应绿色化,目标是实现“原子经济反应”;

(3)反应介质绿色化,即采用无毒、无害的催化剂、溶剂和助剂;

(4)产品绿色化,即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

(5)能源绿色化,即开发石化替代原料,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4.生态工业园区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关键举措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与园区的模式是“生态工业系统”与“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研究、设计与规划化工业园区大系统中的基本流:物流、能量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以达到环境友好、资源、能源与资金最优化利用目标。

目前世界公认的成熟生态工业园区是卡伦堡(Kalunborg)生态工业园区。该园区以一个炼油厂、一个硫酸厂、一个制药厂、一个火力发电厂、一个渔场和一个石膏板厂组成了一个工业网的核心,其他成员包括农场、大棚养殖、养鱼场,通过贸易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从而建立工业园区和代谢生态链关系,彼此交换与共建共生。Kaluindbory园区不但已达到了零排放的环保目标,物料和能量交换还为参与者提供了经济效益,其中亦包括了资金流与信息流优化的显著效益。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或正在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如美国费尔菲尔德生态工业园区(马里兰)、布朗斯维尔生态工业园区(得克萨斯),加拿大伏特萨斯喀彻温(萨斯克)、康沃尔(安大略湖)等。

三、中国绿色化学化工发展面对的挑战与机遇

1.中国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严峻的挑战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21 %,但国土面积只占全世界的7.1%、耕地占7.1%、水资源占7%、石油占2.34%、煤占10.97%。我国在发展经济时资源、能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例如,我国2003年GDP增长幅度为9.1%,但原油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2%,原煤消耗量增长幅度为13.6%,钢材消耗量增加8.6%。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如SO2排放近2000万吨/年,已为世界第一位。我国CO2排放量已超过20 亿吨/年,也是世界首位。

2.中国化学工业还面临进入WTO的竞争

绿色化学化工科学与技术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与支撑,是产品高端化的核心共性技术,绿色化学化工技术与智能化设备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高质化、高端化发展的技术保证。但被国际专利所封锁。中国必须自主发展绿色化工创新能力,开拓绿色科学与技术自主创新的体系。只有在共性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抢占国际高端技术的前沿,才能保证中国化工产业发展的技术安全。

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化学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化工产值仅为世界人均的1/2;我国化学工业经济增长很大程度建立在大量消耗能源及原材料的基础上,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国化学工业总能耗为美、加、墨三国之和的4.1倍,但产值相当三国之和的23.8%;万元产值水耗为美国的3.5倍,而万元产值的污染物排放强度是美国的近百倍。我国化工产业生产成本显然缺乏竞争性。

3.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为契机,建设一流生态工业园区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要以“发展绿色化学与化工创新能力建设”为目标,依托“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团队,开展有组织的创新,开拓绿色化学与化工科学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体系,提升我国大化工产业至国际前沿水平。

要设计并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成循环经济示范区,这是中国应对全球资源、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挑战,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四、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的培养

1.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我们首先要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培养绿色化学化工卓越人才,当务之急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该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其战略目标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工科大学是培养工程师的摇篮,培育卓越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为此高校要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对于化工类人才培养,尤其要注意紧跟国际先进工程教育发展步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速建设绿色化学化工特色专业。

2.国际工程教育研究与总体发展趋势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所以国际工程教育都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研究实施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改革。

(1)世界工程教育主要有两大模式:美国模式和德国模式

美国的工程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向是:通过学习专业性的工程课程,培养能为工程实践作出贡献的毕业生;培养能在工程方面继续攻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毕业生;为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基础,以支持不断发展的职业目标。

德国的工程教育模式十分重视工程实践教学,以培养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只分本科和博士研究生两段,本科实际学习年限较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的是工程师“成品”而非“毛坯”。德国的工程教育向来重视设计,以理论联系实践而著名。在这种模式下,特别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从事具体工程实践活动。在德国拿到毕业文凭也就自动取得了工程师专业资格。

(2)工程教育的总体发展趋势

工程教育大体上经历了3个相继的发展阶段:重视工程实践-重视工程科学-重视工程综合(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现在美德两种教育体系有趋于融合的趋势。MIT在20世纪90年代重建工程教育时候,明确提出“回归工程实践”的口号,这些理念在一流大学工程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德国大学则在适度地拓宽专业,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明确提出跨学科教学与科研、理论联系实际三大办学战略。但美德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近期都在内容和形式上加强了工程实践教学。注重综合与创新已是发达国家工程教育的共识和普遍行动:大力强调为学生提供处理现实的挑战性设计问题的机会,强调小组团队工作、交流等。

美国高校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视。从美国工科培养目标的11条标准可以看出,实践教学在美国工程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有应用数学、科学与工程等知识的能力;有进行设计、实验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能力;有根据需要去设计一个部件、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的能力;有多种训练的综合能力;有验证、指导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对职业道德及社会责任的了解;有效地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懂得工程问题对全球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学会终生学习的能力;具有有关当今时代问题的知识;有应用各种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11条评估标准是一名合格的现代工程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实践能力的培养才是工程教育的关键,德国工程师教育也一贯非常重实践过程、重方法训练、重能力培养。在工程教育中,德国的工科院校普遍注重面向实际开设课程,安排学生在学校期间就接触在今后职业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把科学地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与方法作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能力。德国工科教育与企业联系紧密,非常注重学生企业实习的环节。德国的企业也热心参与工程师后备力量的培养,把工程人才培养视为企业的一种社会义务,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与工程技术学院展开合作:一是提供实习单位,二是提供毕业论文项目,三是参与培训。近年来,德国专业学院(FH)的工程系科毕业设计与工业企业界合作的已经达到60%~70%。

(3)国际高等教育持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①新生能力培养。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大学一年级是整个大学学习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应通过选修不同的核心课程为以后三年的本科学习做好准备。除了选修一门数学课程,一门生物课程,一门物理课程和一系列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领域的通识教育课程外,新生还必须参加由导师组织的新生指导“研讨会”(Freshman Advising Seminars)、本科生研讨会、解决复杂问题课程以及面向新生的学习共同体(联合课项目、实验研究组、新生媒体艺术和科学项目以及交换项目)。

②高年级学生领导能力培养项目。为实现培养领袖人才的教育目标,麻省理工学院将领导能力的形成与学术、职业生涯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提供了大量的培养领导能力的机会和项目。比如助理导师(Associate Advising),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助理导师,帮助新生顺利过渡到本科阶段的学习;助理导师与新生导师合作,在选课、制订研究机会活动计划、实习、暑假工作等方面为新生提供指导。又如领导能力培训项目(Leadership),该项目为学生开设为期六天的领导能力培训课程,使学生形成确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决策能力、处理不确定性的能力、合作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每一个参加培训的学生必须设计一个能使学校发生积极变化的个人行动方案,并在接下来的一年中贯彻实施。还有学生代表项目(Student Ambassadors Program),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项目由许多经过精心挑选的学生组成,作为代表的学生必须成为在校学生、学校、校友和未来学生之间的联系人,为学校的公共关系服务。除此以外,麻省理工学院还提供了学生管理组织、计算机小组等项目来培养学生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③扩大学生团队意识,支持学生组织和机构(Student Group and Organization)。麻省理工学院有300多个学生组织,包括音乐和戏剧表演社团、国际和语言社团、学术共同体、服务和具体兴趣小组、工商管理社团等。这些组织和社团为学生组织、策划、领导、执行等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平台。

④扩大学生视野。比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了通识教育改革,开设新课程——通识教育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为学生提供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世界的机会。

群课程(Cluster Course)。跨学科的群课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群课程用1/4的时间讨论一个主题,并从不同学科的视角来考察它。群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普通课程所不能获得的知识的机会,并具有以下特点: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增加学生非主修领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共同体意识,增进不同院系教师之间的联系,促进跨学科的对话。群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知识演变的结构、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人类和健康、城市文化。

复合课程(Miscellaneous Course)。为大一新生设计了复合通识教育课程。该课程规定学生一学期读一本书,每学期读的书都不一样。为了吸引跨学科的教师参与该课程,所挑选的书必须满足通识教育的通识和整合学习原则。

3.国内外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的比较

(1)专业设置

我国为了保证开设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及专业布点的控制,要求各高校的专业设置需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规定》等法规性文件进行申请、备案、审批。

美、欧各国对专业设置没有统一的规定,各校根据自己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设置专业,同一类型的专业其名称也可以根据各校的特色而有所不同。

(2)课程设置与课堂教学

我国大学课程体系一般公共基础课的比重较高,教学安排明显呈现出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的特点。国外大学的课程设置则具有宽专业、多层次、接触专业早、注重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的特点。

我国大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边记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学的重心在于理论知识。反观美、欧各国的课堂教学则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除讲课外还常常采用专题讨论、小组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使每一个被动的受教育者变成了主动的教育者,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

(3)教学内容

我国的本科教学大多以书本内容为主导,内容组织上往往首先介绍概念、原理,然后再验证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讨论理论如何来指导实践。

美、欧各国的课程教学,教师一般会首先列出一系列的参考书以及相关文献,供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组织往往首先从实际出发,根据现实存在的例子归纳总结出抽象概念、原理,最终形成理论。

(4)实践教学

我国高校的学生实习由学校统一联系,落实相关企业,实习经费来自于学校的教学经费,同一专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进入同一个企业实习。

国外高校学生的实习由学生自己寻找企业进行联系,学校会提供相关信息和条件,学生实习期间的工资由企业支付,一般学生的实习安排在暑假的三个月时间内。这样,同一专业的学生毕业时实习经历各不相同,知识结构也各有所长,如果将高校比作企业,其“产品”——培养出的学生,则是具有个性化的。

(5)毕业论文

由于中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的不同,毕业论文环节也存在着类似的差别。中国高校同一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环节是统一进行的。而国外高校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则是由学生根据学校对申请学位的要求以及自己的情况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向学校提出论文项目申请、研究工作计划及指导教师,经教学委员会的评审同意后开始论文工作。

4.根据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安排,国家决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上一篇:生活中化学知识论文范文 下一篇:化学工艺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