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保险范文

时间:2023-03-11 10:37:17

绿色保险

绿色保险范文第1篇

中国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达1200亿元,绝大部分损失最终由受害者、国家和社会来承担――这种残酷、不合理的现实或将很快成为历史。2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向新闻界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近日联合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正式确立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路线图。两部门将于今年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和危险废物处置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的企业和行业开展试点工作。

绿色保险,作为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当承担的环境赔偿或治理责任为标的的责任保险,是环保总局继2007年“绿色信贷”后推出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本刊曾于2007年11期发表《环境经济政策催生“绿色上市公司”》),是促进“绿色中国”进程的重要一步。对企业而言,它的环境污染风险可以得到转移;对政府而言,以往的“义务”埋单将结束;对民众而言,他们遭受企业环境污染的索赔将顺利起来。绿色保险,作为绿色中国保驾护航之险,势必会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做出巨大贡献。

环保总局的“绿色算盘”

环保总局的绿色保险政策或可谓逼上梁山。潘岳表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污染事故高发期。7555个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中,81%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45%为重大风险源,相应的防范机制却存在缺陷,导致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到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一起。而由于善后处理没有机制保障,往往是企业污染政府埋单,受害者索赔无门,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2006年6月12日,在山西省繁峙县,一辆油罐车在运输过程中泄露,当地政府担心污染饮用水源地,不得不拿出6000万元来处理污染。2005年,仅政府因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而支付的赔偿金额就高达118亿元。民间的环境污染诉讼更是多不胜数,而受害者因受制于缺少法律支持,索赔难度很大。

对形势有了这样一个基本了解,我们才能明白环保总局绿色保险算盘的良苦用心。潘岳介绍,环保部门将会同保监会在“十一五”期间,初步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示范工作,初步建立重点行业基于环境风险程度投保企业或设施目录以及污染损害赔偿标准。到2015年,基本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基本健全风险评估、损失评估、责任认定、事故处理、资金赔付等各项机制。

在操作层面,环境污染责任险将按照以下四个步骤实施: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明确现阶段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标的以突发、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直接损失为主;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三方面各司其职;环保部门与保险监管部门将建立环境事故勘查与责任认定机制、规范的理赔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

我们看到了环保总局的巨大决心,推进绿色保险,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中国企业的“绿色尴尬”

在总体上看,中国企业还远没达到主动承担环境污染责任的程度。2007年4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保监会调研组赴吉林、浙江省就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企业支持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但对该保险能否满足环境风险保障需求存在疑虑”。中石油、中石化集团公司代表担心国内保险公司不具有承保一些大额污染责任的能力。对此,保监会财险部副主任董波笑称:“保险业有一句话,没有赔不起的保险,只有买不起的保险。”

用绿色保险在中国的现状来说明中国企业的尴尬可能更有说服力。据报道,国内第一家推出污染法律责任保险的外资保险公司美亚保险,至今只有外资企业前去购买过。而内资保险公司迟至2007年12月29日,才有华泰保险公司推出两款场所污染责任保险。

这很能反映出中国企业的环境风险意识比较弱,更透露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淡薄。反正有政府埋单,怕什么?顶多交上一点点罚款。像2005年的“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环境污染事件”的松花江污染事件,肇事者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仅受罚款100万(根据我国法律,环保部门对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的单位最高罚款上限为100万元),治理成本主要还是政府做了承担。

让我们来看环境污染责任险起源地美国的一个案例。据美联社2007年10月8日报道,因燃煤发电造成的酸雨侵蚀了美国东北部山区,美国电力公司同意以46亿美元了结历时多年的环保诉讼,这是美国政府迄今为环保诉讼开具的最大罚单之一。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重罚之下,莽夫何处安身?

这样看来,中国的企业包括保险公司确实很需要恶补环保课。当然,他们会发现,一个愿意承担环保责任的公司会赢得尊重、得到认可,为公司吸引人才、持续发展加分。

绿色保险的“制度保险”

绿色保险是利国利企利民之举。然而,离开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一切的美好都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我国的绿色保险目前还仅仅是试行的政策,缺乏法律强制性,这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应该用法律来为绿色保险来开路。

首先,尽快为绿色保险做法律正名。按保险模式来看,绿色保险主要分为:以美国和瑞典为代表的强制责任保险;法国的以强制责任保险为主、任意保险为辅的模式;德国的兼用强制责任保险与财务保证和担保相结合的制度。在中国高速工业化,环境污染已严重到一定程度的现状下,采用较为严厉的保险模式应该更有效。相关的,我国的《环境保护法》颁布于1989年,已不能很好地适应今天的需要。

其次,出台鼓励绿色保险的相关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给与相关保险公司、投保公司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等。

第三,在环境污染的监管上,改变监督形式、提高监管效率。目前中国与环保相关的部委包括环保总局、发改委、水利部、建设部等12个部委,这在一定程度上复杂了监管,影响了效果。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民建中央副主席马培华建议设置环境部,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实行环保管理体制的“有限垂直”领导,破除地方和部门分割。如能统一环保监管,对推行绿色保险而言无疑是福音。

2月25日,潘岳向新闻界通报环保总局正式《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保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绿色证券是继绿色信贷、绿色保险之后的第三项环境经济政策。2月26日环保总局公布了2008年第一批“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名录,该名录是作为绿色贸易政策的基础内容之一。环保总局如此密集动作的信号十分明显:国家正大力推行着环境经济政策,直接相关者――企业需积极应对。

绿色保险范文第2篇

国际工程绿色保险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一、发展趋势

1.发展潜力较大

近年来,为应对气候变化,以绿色、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目标的高质量基建项目成为各国优先支持的重点,全球能源向低碳、绿色转型,结构加速调整,催生新的国际工程市场。绿色保险可为绿色产业领域,如风力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海水治理等,提供一整套风险管理机制。绿色保险在欧美工程市场已成为政府或业主方强制要求投保的险种,如德国对所有化工企业要求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和环境污染治理险,美国成立环境污染保险公司并有权对投保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第十章专项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为我国“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明确的风向标。绿色保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处于起步阶段,业主方的要求主要着眼于财产损失及对应的第三者责任保险等,但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绿色保险必将快速发展。

2.保险公司参与度不断提高

如下页图所示,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市场,保险公司对国际工程项目从投保评估、方案设计、理赔调查、风险改进4个方面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绿色保险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在投保评估阶段,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责任险,将聘请不同背景的风险评估团队进行风险评估,如废弃物排放责任保险、加油站漏油污染责任保险、承包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如果工程所在国有强制投保绿色保险的相关要求,也将对工程项目公司进行必要的宣导及培训。在方案设计阶段,保险费率与企业所在行业的风险高低挂钩,一般油气化工行业的保险费率高于基建电力行业,保险公司会细化每个行业的方案及费率。对于电力行业绿色保险,保险公司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得益于电力行业丰富的绿色保险产品,如光伏、地热及类似系统保险,天气指数化保险等。在保险理赔阶段,绿色保险与传统财产险的理赔差异较大,需借助科技手段完成查勘定损,如无人机查勘等。在风险改进阶段,保险公司会根据实际承保情况,提供风险改进方案并实时优化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保险公司承保基础比较薄弱,缺少相关承保数据,但随着绿色保险的不断成熟,各国保险公司也会积极参与。

二、特点

1.各国绿色保险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欧美市场的绿色保险已比较成熟,无论是法律制度或保险产品均有较强的前瞻性。在法律制度方面,普遍有《环境责任法》或《环境保护法》予以支持;在保险产品方面,以环境污染责任险为核心,保险责任已从承保突发意外的污染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扩展至渐进式污染导致的人身损害及财产损失,保险范围逐渐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保险的发展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相对薄弱,需积极引进能源基建行业带动经济发展,政府关注重心在于民生等基本物质生活及经济快速发展,暂时无法对绿色保险投入较多精力,但从中长期看,绿色保险发展是必然趋势,相信欧美保险市场完善的绿色保险服务体系会缓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渗透。

2.对保险公司承保理赔要求较高

绿色保险作为近些年新兴的保险业务,与传统财产保险业务相比,无论是投保或理赔均存在数据不足的问题,对保险公司精算定价提出较高要求。从投保角度看,随着保险责任范围的不断扩大,风险暴露越来越高,保险费率有着潜在增长的趋势,如风力发电指数保险,此险种在国际保险市场已比较成熟,但保险费率较高且保险责任界定难度较大,很难在国际工程项目中全面推行。从理赔角度看,绿色保险要求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具有较高的素质,尤其是要了解地质水文、气象灾害等方面的知识,这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提出了很大挑战。目前大部分绿色保险的理赔会与外部环境风险评估机构进行合作,依靠其专业能力迅速准确地评估损失,减少理赔环节,降低理赔成本。

国际工程绿色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保险配套奖罚制度较少

目前世界各国尚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专项的绿色保险法律制度,主要以建立环境保护法为基础,政府干预为主的方式推动绿色保险。除德国、美国强制要求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外,绝大部分国家均采用自由松散模式进行管理,对于企业是否投保,投保额度高低等均无明确要求,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企业缺乏投保积极性。而且绿色保险的保险标的也比较特殊,主要围绕环境设计保险产品,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较大,出险后对于保险责任的认定会经常出现纠纷,减碳排放损失保险对于碳排放量的界定及碳排放设备均提出较高要求等。除政府或业主要求外,各工程承包商几乎不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因此建立绿色保险配套奖罚制度迫在眉睫。

二、保险供给不足

国际工程绿色保险的保险供给以欧美保险公司为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属地保险公司因缺乏承保经验,高度依赖于欧美保险公司提供报价及再保险支持,尤其是国际工程项目中常见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我国保险公司承保环境污染责任险的地域范围一般限于国内,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较少有保险公司愿意主动承保,一方面对工程所在国环境保护的标准及要求了解的不清晰,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环境风险管理手段,使得国内保险公司很难承保国际工程中的环境污染责任险。此外,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新兴险种,其在出险后的理赔方式与传统险种差异较大,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聘请外部机构,这些因素导致保险公司对国际工程绿色保险的热情不高,很难形成保费规模效应。

三、绿色保险衔接绿色金融难度较高

绿色保险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领域相比,绿色保险在统计监管、激励引导等领域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据《“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报告2022》统计,2022年世界各国发展首选项目为科技含量高、运用成本低、环境影响小的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绿色债券及绿色信贷在国际工程项目中被大量应用,但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体系的最后一环,很难与绿色债券及绿色信贷有效衔接。一方面由于各承包商将关注的重点集中在项目融资,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外对绿色保险的普及性不强,很多承包商认为绿色保险仅是投保环境污染责任险,并不清楚绿色保险在环境风险管理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绿色保险只有与绿色金融相结合,才能为国际工程项目保驾护航。

携手推动国际工程绿色保险高质量发展

一、不断完善绿色保险配套法律制度体系

国际上的绿色保险原则是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保险原则》,该原则是2012年6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与世界各保险公司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共同发起,是联合国与全球保险业最大合作举措。除此之外,绿色保险配套法律制度各国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欧美国家已建立环境污染责任险为核心的绿色保险服务体系并完善了配套法律制度,对环境污染责任险被保险人的资质、保险责任以及违规的具体惩罚金额、惩罚措施都明确列在相关的法律条文中,比如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德国《环境责任法》和《环境损害法》等。此外,由政府指定的保险公司或搭建直保再保共同体进行承保,在政府指导下开展一系列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既可以督促被保险人时刻关注环境风险变化,又可协助承保公司降低出险率,不断提升绿色保险的影响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绿色保险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建议借鉴欧美保险市场的先进经验,首先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并加强政策引导;其次对于投保绿色保险的被保险人及承保绿色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予以激励,促进被保险人提升节能减排理念,对承保绿色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免除其对应的保费税等激励政策;最后完善与绿色保险对应的各项配套法律制度,以环境污染相关法律为核心,强化处罚原则。在推动绿色保险发展同时,促使企业提升环保意识,主动做好环保工作。

二、建议引入专业保险机构承保

国际工程中开展绿色保险业务主要涉及能源电力行业,如油气及火电行业涉及环境污染责任险,水电、风电及光伏行业涉及发电指数保险等,虽由欧美保险公司主导市场,但未形成保费规模效应且各承保公司态度取决于对风险的偏好,导致保险费率较高且保险排分难度较大。建议引入专业保险机构承保国际工程绿色保险业务,如我国“一带一路”再保险共同体或以中国人保财险为首的国有特大型保险公司,针对绿色保险与国际再保险公司谈判专属再保险合约,同时保险公司内部培养绿色保险的专业核保理赔团队,尤其是要着重培养保险学与气象学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推动绿色保险稳步发展。此外,建议保险公司与环保部、气象局等机构联合研发绿色保险产品,针对国际工程各领域的风险特征,细化每个风险领域的保险产品并开展培训课程,企业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选择与实际风险相匹配的保险产品,满足企业需求。

三、建立绿色保险与绿色金融联动机制

鉴于绿色金融蓬勃的发展态势,建议银保监会建立国际工程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协调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各方资源设立绿色金融联动机制。对符合绿色信贷或绿色债券的国际工程,建议其购买绿色保险,以某国际房建工程项目为例,在其拿到绿色贷款后,商业银行可要求其投保绿色建筑性能保险,保险公司提供绿色建筑性能风险保障,进行过程监督及风险预警等服务,项目完工后若未能达标,保险公司将承担对建筑物进行绿色建筑性能整改或经济赔偿的责任,工程所在国保险公司仅负责出单,全部风险将由国内保险公司承保。此种操作模式目前还在摸索中,将随着日后绿色基建项目快速发展,未来国际或国内金融机构会逐步要求各承包商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机制,积极响应全球碳减排战略,促进国际工程绿色发展。

绿色保险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保险;意义;推行

一、绿色保险制度分析

“绿色保险”在学术上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由于其是以倡导绿色环保为主题的保险,因此,习惯被称为“绿色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最早起源于发达工业化国家,由于政府对于绿色环保的关注,使得“绿色保险”应运而生。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已经由最初的起步阶段,向不断成熟的阶段发展,对于绿色环保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最初是在2008年,由中国保监会与中国环境保护部共同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提出要在国内试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是年11月10日,环保部、保监会在苏州召开了“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江苏苏州被确定为国家试点城市,“绿色保险”就开始在中国部分行业部分企业进入试行阶段。以绿色为主题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在遍地开花,其中针对有色金属、钢铁企业、化工企业等重污染企业,湖南省推出了相关的保险产品,并选定18家企业进行重点试点。随后江苏省针对船舶业开发了船舶污染责任保险,云南省昆明市也确定了25个重污染行业,将其纳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范围。对于“绿色保险”的推进,辽宁省沈阳市成为全国首地在地方立法上给予支持的地区,其颁布的《沈阳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中明白规定:支持和鼓励保险企业设立危险废物污染损害责任险种。当前,“绿色保险”在国内各地市正在逐渐推广,越来越多的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即可以规避污染引起的财务风险,又可以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

二、推行绿色保险的意义分析

1、在生态污染方面,能够更好地保护群众利益。

在以往的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各纠纷案例中,往往诉讼过程漫长,费用高昂,使得受害群众不愿参与诉讼。有时即便诉讼成功,还会出现侵权人愿意承担赔偿责任却赔偿能力不足的情况,使得生态污染案件,在于赔时难度大,造成受害人不能得到应有的赔偿,严重损害利益。在实施了“绿色保险”机制后,当投保单位侵害了公众利益时,可以由保险公司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责任,以便更好地保护受害群众利益。

在“绿色保险”实施过程中,政府也在尽可能保护受害人利益,以受害人利益为重点审核保险项目,如苏州市在保险条款设计上,突出了保护第三方社会公众的利益,规定保险公司不能因企业的过失导致延误报案,而拒绝赔付。据专家介绍,在我国当前,这是国内首例最完完备的保险条款。它为其它地市在制定“绿色保险”条款时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标杆,是“绿色保险”产品设计的风向标。

2、在企业管理方面,可以降低经营业风险

推行绿色保险促进企业环境管理水平的提高,降低经营业风险。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次环境污染事件很可能造成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与人员伤亡甚至是持续多年,涉及理赔时,往往数额巨大,给企业财务上带来极大压力,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活动,给企业带来严重打击,甚至企业因赔偿能力不足而导致破产。若企业投保了“绿色保险”则,企业可以通过定期支出少量定额的保险费用,来规避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使企业有效规避经营风险。

3、在于市场环境方面,有利于企业结构的完善。

对于重污染企业来说,大型企业越多对于市场体系的完善越重要。在推进“绿色保险”制度后,若企业参加环境责任保险,则需要一笔固定资金的投入,这将提高企业的入门标准,使得市场结构更加合理。对于重污染企业而言要提高社会意识,履行企业环保责任,自觉参加“绿色保险”。在这方面政府承担着引导责任,政府要加大力度,宣传“绿色保险”,引导重污染企业参加“绿色保险”。

毋庸置疑,国家建立和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无疑是治理污染环境保护一项重要举措。但企业加入了“绿色保险”,绝不等于将自己锁进了保险柜。对于排污企业来说,不仅不能将参加“绿色保险”作为减少治理污染的责任的托词,反而应更多的怀一份依法排污的责任心,努力把污染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少出污染事故、不出污染事故,这才是上策。如果企业仅仅考虑出了污染事故“反正不需要自己掏腰包”,那无疑会背离“绿色保险”初衷。总而言之,在推行“绿色保险”制度过程中,必须防止和杜绝一些排污企业参加“绿色保险”后,就陷入可以肆无忌惮违法排污,出现了污染事故,再由保险公司来埋单的“怪圈”。

4.在生态环境方面,可以促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环保生活方式

推行绿色保险也可以通过保险投资对绿色环保产业进行资金支持。保险资金这样的中长线资金的介入,能有效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建设绿色经济贡献力量。

绿色保险可以通过保险业务支持节能环保生活方式。随着保险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政策环境的改善,保险企业逐渐有条件提供绿色经济发展和低碳生活方式相关的保险服务。如推出绿色车险,引导低碳出行,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等。

6.在经济发展方向方面,有效促进中国经济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绿色保险可以通过保险业务支持节能环保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保障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平稳转变贡献力量。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民生保障的需要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通过开展“绿色保险”业务,可以促中国经济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三、 总结

绿色保险在发达工业化国家已广泛推进并日驱成熟。当前,我国的绿色保险业务已经逐渐开展,并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一定的效果。经过分析,我们已经看到绿色保险在中国特色社会义市场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作者单位:吉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学安. “绿色保险”不是保险柜[J].中国信息报,2008(05)

[2]袁建华. 发展“绿色保险”制度的思考[J]. 上海保险. 2012(04)

[3]章金萍. 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保险[J]. 浙江金融. 2006(03)

[4]汪国庆. 搭建中国“绿色保险”制度新平台的设想[J]. 经济与管理. 2009(01)

绿色保险范文第4篇

“绿色保险”的正式名称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它是保障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提高防范和应对环境污染事故水平的有效手段。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与保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政策试点工作,成为继“绿色信贷”之后的又一项环境经济政策。

给环境污染风险防范加入社会力量

相对于普通的民事侵权来说,环境污染是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它侵害的对象往往不是某个特定的“第三者”,而是对一个区域的人身、财产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的巨大损害,后果极其严重。近年来,这种损害频频出现,事故起因虽然是某个企业故意或过失而为之,但后果却只能是“群众受害、政府埋单”。

“政府再强大,一家的力量却也十分渺小。环境污染责任险制度打破了环保部门一力承担风险责任的局面,将社会化力量加入进来,这会对环保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说。

据该负责人介绍,绿色保险实际上为环境又增加了一位防污监督者,为污染事故提供了一个处理者,为环境污染风险增加了一个承担者。绿色保险的施行会使纳入其中的企业更加注重对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也会促使保险公司主动定期对受保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向企业提供有益的污染风险防范建议,并组织专家团队在企业开展培训,在无形中承担起环境污染风险的防范职能。

记者采访了承保该险种的几家保险公司,在谈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条件以及风险评估和事故相关理赔时,他们表示:“首先,对于承保条件,保险公司在承保前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对投保企业进行了解和调查,目的是评估污染的风险,并对其提供风险教育及管理手段,一旦发现漏洞,会要求企业整改;如果企业风险太大,保险公司会直接放弃承保,只有企业履行了保险公司的整改意见,才能签署保单或者续保,这即是在运用保险这一市场手段来监督排污致染的企业或个人。”

其次,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若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保险公司会全力进行勘察,勘察属实后,便进行理赔。这样有助于投保方解决环境污染事故,缓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负担。

最后,环境污染导致的后果具有风险特殊性,风险往往会超过出事方的承受能力,设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则风险被保险公司分流,降低了出事方的风险承担压力。

绿色保险就像是企业的“绿色保护神”,全方位保障着企业的环境安全。

“保护神”遇冷,问题在哪儿?

深圳是广东省唯一的国家环保部环境责任险试点。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浪潮下,深圳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为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2009年,深圳正式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这期间,恰逢《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年)实施方案》以及《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圳保险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的合作备忘录》颁布,文件明确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列为重点改革创新任务予以大力推进,成为推动绿色保险的东风。

目前,深圳市共有9家企业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签订总保费约100万元,总保额约4600万元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合同。这9家企业均是环境风险系数较高的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铅蓄电池及再生铅企业。其中,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为强制推行,2011年8月,深圳保监局与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在深圳铅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通知》,对未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采取停产整治的一律不得恢复生产,申请新改、扩建项目的一律不予环保审批,换发排污许可证的一律不予审验通过等措施。

然而东风虽有力,路途坎坷险。在强力的推行手段之下,几年来深圳试点的绿色保险在徘徊中缓慢前行。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说,目前绿色保险面临着“五座大山”。一是主动投保的企业寥寥。投保企业数量偏少,市场份额太小,无法形成庞大的市场。二是2009年至今,所有投保企业均未发生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理赔案件,整个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还未真正得到实践的检验,很难判断机制运行的效果。也正因如此,抱着侥幸心理的企业经营者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越来越漠视,高风险企业认为赔付额相对于损失来说是杯水车薪,低风险企业又认为没有投保必要,自己是在“白花钱”。三是保险公司开展业务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能适应企业多元化的需求。四是环境污染责任制度不健全,污染损害赔偿的标准不明确,保险定损和理赔机制不清楚,这些不健全和不确定的因素加剧了环境保险市场的不稳定性。五是缺乏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仅靠环保和保监部门的引导和强制推行,一力难支。

“政策法规不健全是一个难以跨越的障碍。”该负责人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取决于法律的健全与执行的力度,缺少了法律支撑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难免会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境地。此外,除了污染企业,新形势下污染设施运营单位也应考虑纳入保险范围。

新方案推动绿色保险前行

绿色保险已经势在必行。环境保护部核安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2010中国绿色经济政策高层研讨会上表示,中国将完善配套政策,全力推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作为深圳主推绿色保险的部门之一,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紧跟广东省环保厅与广东保监局联合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率先正式出台了《深圳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深圳未来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工作设定了更具体、更全面的发展之路。

首先,《方案》扩大了应当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行业范围,包括: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储存、运输、处理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铅蓄电池和再生铅企业;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场)、垃圾焚烧发电等提供环境公共服务的企业;电镀(包括含电镀工序)、印制线路板、印染、镉镍电池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涉重金属企业。

其次,《方案》为每次环境污染事件及累计赔偿限额设置了七个等级,即100万元、200万元、500万元、8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和4000万元级以上。这样,企业就可以按照生产经营规模和环境风险等级选择相应的赔偿限额。

在推行方面,《方案》更是给出了积极的想法,对应当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而没有按要求投保的企业,提出了八条制约措施和保障机制。一是对新增污染物项目依法实施环保限批。二是在环保信用等级评定中降级。三是在实施污染减排、优化升级改造项目或限期治理、限期整改等项目时,不得享受环保专项资金。四是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五是对企业排污状况和治理措施等信息强制公开。六是纳入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和银行信贷征信系统,降低其信用等级。七是在环保核查中从严审查,对需上市或再融资的企业出具环境风险控制缺乏保险说明。八是对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从严从重处理。

“我们还跟银行建立了信息报送机制,当银行发现某家企业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却没有保障时,这家企业的信贷将受到影响。信贷一旦出现问题,上市公司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此举对拥有众多上市公司的深圳来说意义重大。”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政策法规处相关负责人说,“将绿色保险与现有的机制融合,如此才能行程合力,达到防范污染风险、提升环境管理、保障环境安全的目标。”

绿色保险范文第5篇

(一)绿色保险制度的内涵

所谓绿色保险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指以排污单位对第三人造成的污染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为内容的保险。这种赔偿责任有时大到排污单位无力承担。正是为适当分散赔偿责任,使受害人能够得到补偿,从而确保生产单位的经营活动继续进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制才应运而生。排污单位作为投保人,向保险公司预先缴纳一定数额的保险费;保险公司据此代为承担赔偿责任,直接向受损害的第三人赔偿或者支付保险金。

(二)绿色保险制度的作用

1.可以降低纠纷成本,维护公众利益。在众多的环境纠纷中,由于侵权人的赔偿能力不足,再加上高昂的诉讼费用和旷日持久的诉讼过程,使很多受害人得不到足额赔偿,甚至有的根本得不到赔偿。开办环境责任保险,由保险人承担被保险人的经济赔偿责任,能够降低环境纠纷的交易成本,及时、有效地保护公民权益。

2.有助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环境污染事故具有受害地区广、受害人数多、赔偿数额大的特点,污染企业一般无力承担赔偿,即使能承担,也会因赔偿数额巨大而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发展。通过环境责任保险,企业可以用少量确定性的支出(保费)来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支出,保证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进行。

3.有利于市场的完善。参加环境责任保险需要一定的资金,这对于那些存在环境污染隐患的产业而言,无疑是抬高了企业进入的门槛。如果缺乏有效的风险转移机制,对于市场体系的完善极为不利。

二、我国建立绿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更使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并且已经进入环境污染高发期。据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估算,中国2007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百分之六。许多大型重工业项目布设在江河水域、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域,并且相应的防范机制存在缺陷,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而中国现有的环境纠纷解决途径主要是民事诉讼和行政调解,污染受害者不仅需要承担高昂的诉讼费和律师费,而且在索赔过程中困难重重,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因此,现实迫切要求建立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三、我国实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基础

(一)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洋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海洋环境监督管理人员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选照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必须按规定缴纳倾倒费;国家完善并实施船舶污染民事责任赔偿制度,按照船舶油污损害赔偿责任由船东和货主共同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船舶油污责任保险;实施船舶油污保险。

(二)另外,2004年4月29日,通过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96年通过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5年通过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应该说,随着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我们建立起了从海洋到陆地、从大气到固体废物方面等比较完整的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是尽管如此,环境污染事件仍然时有发生。因此,应当象《海洋环境保护法》一样,把污染责任保险作明确的规定。

四、建构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保险制度

(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责任设置

保险责任:在保险期内,依法生产、经营、使用危险物品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企业或个人,在生产或经营活动中,因过失或故意行为导致污染事故发生,致使第三者遭受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当由被保险人承担的赔偿责任,保险人负责赔偿;被保险人为明确责任所支付的鉴定费用或诉讼费用,保险人也负责赔偿。除外责任:地震、战争、类似战争行为以及其他不可抗力引起环境污染事件发生,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

(二)绿色保险制度应为强制险

“绿色保险”应是强制险。据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通报的情况,2007年环保总局接报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达108起,平均每两个工作日1起,由于事故善后处理缺乏资金保障,企业应承担赔偿和恢复环境的责任往往得不到落实,污染受害人不能及时获得补偿。另外,污染造成农作物绝收、农民患病,而索赔时却困难重重,许多受害农民不得不举债看病。面对目前中国环境事故频发,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引发诸多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和谐,而大多数污染受害者合法权益难有保障的现实,须借鉴机动车辆强制保险做法,“强迫”环境高危企业必须投保。

(三)建立和完善绿色保险制度所需要的政策环境

1.建立健全国家立法和地方配套法规环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涉及到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投保企业等。为规范管理,环保和保险监管部门要积极推动相关领域的立法工作,确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法律地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有立法权的市可以在有关地方环保法中增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条款。

2.建立规范的理赔程序。保险监管部门应指导保险公司建立规范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理赔程序认定标准。保险公司要加强对理赔工作的管理,规范、高效、优质地开展理赔工作。赔付过程要保证公开透明和信息的通畅,受害人可以通过环保部门和保险公司获取赔偿信息等,最大程度的保障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3.提高环境污染事故预防能力。承保前,保险公司应对投保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生产性质、规模、管理水平及危险等级等要素合理厘定费率水平。承保后,要主动定期对投保企业环境事故预防工作进行检查,及时指出隐患与不足,并提出书面整改意见。具备条件的环保部门可以根据国家的要求或地方的规定,把部分行业或企业是否投保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结合起来。

4.解决好保费来源问题。一是企业根据其对环境的污染等级,确定缴纳保险费标准和数量。二是对排污企业开征环境保护税种,对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会减免有关税收,由财政与保险公司共同支配;允许保险公司或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环保债券,建立环保基金,用于应付特大型环境污染事故。这样可以加大企业环境污染成本,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用经济手段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环境污染事故的高发期。一些地方的工业企业污染事故频发,严重污染环境,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别是一些污染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及时赔偿,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就该保险的作用、法律基础、如何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绿色保险

参考文献:

[1]王明远.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49.

[2]魏源杰,中国保险百科全书.中国发展出版社.

[3]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

绿色保险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绿色保险;两型社会;生态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绿色保险,又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污染环境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通过责任风险社会化解决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实施“绿色保险”工程,建立“曹妃甸保险服务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积极推动环境污染等责任保险发展,树立“节能减排”理念,以此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两型社会”。

一、我国建立绿色保险的必要性

1.绿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受害人利益的保护

在我国现有的环境民事诉讼体制下,即使受害人在诉讼中胜诉,由于赔偿的数额巨大,排污企业往往无力承担。绿色保险制度的出现改善了环境侵权赔偿难的现状,只要发生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就可以直接向保险人提出索赔请求,并能及时得到赔偿,减少了复杂的索赔纠纷,缓解了个人与企业的矛盾,促使社会和谐发展。

2.绿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转移企业的环境风险,保障市场主体安全的需要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很可能会因为赔偿款和治污数额非常巨大而影响正常的经营和发展。发展绿色保险制度,企业只需缴纳少量的确定性的保费便能将自身环境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使得企业能够避免由于发生环境事故导致的巨额索赔使企业走向破产的不利局面,从而有利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持续稳定进行。

3.绿色保险的建立有利于减轻政府的环境压力

在我国,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一般情况下,政府承担最后责任人的角色。发展绿色保险制度进行风险分摊,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使被破坏了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能够得到及时重建和修复。

4.绿色保险的建立可以为保险业提供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加入WTO后,众多的保险公司都会去开辟新的业务以吸引客户,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而绿色保险由于本身的特点,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增长点。

二、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绿色保险制度起步较晚,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绿色保险制度已经得到了启动。但是,因为试点一般采用自愿责任保险制度,高污染高风险企业的投保积极性不高,投保的企业数量不多。实际上,只有高污染高风险的企业都加入到绿色保险当中来,绿色保险的发展才能得到实质性的突破。可是国内绿色保险发展的现状,让我们不得不反思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

1.绿色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绿色保险作为一种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新兴制度,其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制度的完善和法律执行的力度。在绿色保险发展较好的国家,大都有较为完备的绿色保险的法律法规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的绿色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第一,缺乏专项法规。现行立法关于绿色保险,即环境责任保险的规定散见于各种规章制度中,绿色保险在我国的专项立法尚属空白。第二,明确规定绿色保险的法律文件位阶比较低,效力有限,大多限于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第三,关于绿色保险的具体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第四,现行法律法规关于绿色保险的适用范围极其有限,险种单一。

2.企业投保意识不强

在以往的环境污染事件中,政府承担了环境污染最后责任人的角色,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投保意识不强。这也阻碍了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发展。

3.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需要各级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地方政府还存在轻环保、重发展的观念,甚至于有些地方的政府为了增加本地的税收,往往还暗地保护本地的污染企业,使一些地方的环境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在保护环境上起到了不作为甚至于负面作用。

4.现行的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费率过高,而保险赔付率过低

首先,现有的绿色保险产品保险费率在百分之一以上,甚至达到百分之三,较其他险种的费率要高出若干倍。如此高的费率,一般企业是很难承受,当然缺少购买绿色保险的积极性。其次,购买保险的目的,就是在出险时能够及时获得理赔,从而起到减少损失,抗击风险的目的。绿色保险不同与其它保险,环境污染发生的原因难以界定,出险时保险公司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理赔,有时在原因不明的情况下,还会拒绝理赔。这样便造成了理赔率低的问题,使企业享受不到保险的避险功能,大大挫伤了投保的积极性。再者,即使保险公司对投保企业进行了理赔,往往也因污染情祝造成的损失严重,保险赔偿不能完全弥补损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投保人的顾虑之一。

5.保险公司的绿色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绿色保险对环境风险的测评、费率的制定、现场证据的采集、损失程度的评估等各技术环节的要求较高,绿色保险产品合理定价难,创新能力弱,在产品推广、营销以及后续理赔服务方面均需依靠总公司的专业技术支持,这些都制约了绿色保险的发展。

6.再保险制度欠缺

环境污染侵权损害一旦发生,其损害程度可能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保险公司的负担能力不够高,甚至可能会因为一个案件的理赔而破产。而再保险将会给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强有力支持。但是,国内绿色保险的再保险制度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河北省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和探索

针对国内绿色保险制度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河北省近年来积极探索,加大了绿色保险制度建立的步伐。2010年,由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监管局和唐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绿色保险与可持续发展(曹妃甸)”论坛在“渤海明珠”唐山曹妃甸举行。本次论坛对建立“曹妃甸保险服务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发展绿色保险、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2011年11月,河北省绿色保险在保定正式启动,安新县华城有色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风帆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现场分别与保险公司签署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保险)协议,标志着河北省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开展的绿色保险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在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中,河北省积极创新,将绿色信贷和绿色保险形成联动,提高企业和保险公司对于绿色保险的积极性。河北省要求重污染企业全部购买绿色保险,一般性污染企业参照执行,污染风险较小的企业可以自愿选择。企业购买绿色保险的情况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且与绿色信贷挂钩。河北省绿色保险与绿色信贷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可以减少金融机构的信息成本,增加企业的投保动力,降低绿色保险道德风险的发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金融体系,将绿色保险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四、结语

总之,绿色保险作为一种生态保险,与我国建设两型社会的价值取向是趋同的。绿色保险制度是两型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经济建设中,环境污染损害责任往往数额巨大,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善企业环境赔偿责任机制,通过绿色保险的方式将这种责任风险社会化,符合我国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崔君君,张硕新.论我国的绿色保险制度[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5):256-259.

[2]王超然,吴佳蔚,朱宁,黄璐,徐笑.环境责任保险亟待创新突围——基于湘鄂冀三地环境责任保险试行现状调研的分析[J].环境经济,2011(8):31-36.

[3]冯庆水,张学威.加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对策思考[J].华东经济管理,2011(5):80-84.

作者简介:董银霞(1980-),女,河北曲阳人,硕士研究生,唐山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金融保险学的教学和研究。

绿色保险范文第7篇

关键词:绿色保险;体系;构建

绿色保险又被称为环境责任保险。一般认为环境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玷污或污染水、土地或空气。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对象的保险。我国是世界上受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环境污染已经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的生命健康,与环境污染有关的疾病在许多地区明显增加。面对愈发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绝非单纯是政府和环保部门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环境责任保险通过解决环境纠纷、分散风险、为环境侵权人提供风险监控等为环境保护提供服务。

一、构建绿色保险体系的重要性

从保险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看,“绿色保险”可以促进社会保险需求的扩大。目前,我国保险业基本是一种靠供给拉动需求的状况,其作用空间是十分有限的。不管是财产保险还是人身保险,保险供给能力存在缺口,且有扩大之势,无法满足保险需求。“绿色保险”理念的引入,可以使保险企业在保险营销活动中自觉体现社会价值观、伦理道德,充分考虑社会效益。自觉抵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各种有害营销。

从保险业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讲,构建“绿色保险”体系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向绿色产业转变。一方面通过保险这一风险转嫁机制,不仅能使环境污染损害赔偿问题充分、及时、有效的解决,切实保护环境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实现,维护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可通过以提高费率作为惩罚机制,促使那些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产品或企业,使用绿色技术,开发绿色产品。

二、保险业内部绿色保险系统的构成

绿色保险体系的构筑首先应该从保险业内部构建绿色保险系统开始,其构成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

1.绿色保险理念。这是绿色保险经营的指导思想。实现绿色保险,首先要在保险企业内部员工中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保险的理念。中国于1992年7月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编制出本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的国家,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基本发展战略,这同样也是保险企业所面临的宏观环境。2006年1月举行的浙江省保险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优化保险生态环境的目标,说明保险业内部已经开始认可并重视绿色保险理念。

2.绿色保险消费。它是实现绿色保险的前提。绿色保险消费是较高层次的消费观念,表现为投保人更具理性投保意识,更加注重长期保障;同时,主动参加各种责任保险,向社会承担责任,或借鉴一些国家的做法,每年交纳一定比例的生态保险费。同时,通过风险转嫁,使自身面临的环境责任风险降到最低,也促使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3.绿色保险营销。绿色保险营销是指保险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谋求保险消费者利益、保险企业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协调,既要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目标,也要充分注意自然生态平衡,故亦称生态营销。保险企业的绿色营销可通过制定具体的绿色营销组合策略来实现。

(1)开发绿色保险产品。目前保险企业的绿色产品微乎其微,环境责任保险可以说是最典型的绿色保险产品。环境责任保险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环保浪潮和公民环境权理论。西方国家为遏制日益严重的工业污染,对环境污染行为实行严格责任,企业转嫁环境污染风险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基于这种背景,产生了环境责任保险。内容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安居权和宁静权等,具体的险种类别也很多,如油污责任保险、核责任险、水污染险、声震污染责任险和辐射污染责任险等。但我国保险业由于相关制度尚未配套,故绿色保险险种只有油污责任险,且投保及承保的单位都不多,其他涉及到环境责任的险种则有待进一步开发。此外,与绿色经济关系密切的农业、林业保险,也存在很大的产品创新空间。

(2)厘定绿色保险费率。保险企业通过其定价机制,引导企业确立环境与生态有价的基本观点。一方面要通过价格倾斜、费率杠杆对那些低能耗、无污染的产品责任险给予优惠;另一方面,对能耗大、污染严重的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责任险的费率等惩罚性措施,提高其经营成本,从而抵制破坏环境的行为。

(3)构建绿色保险销售渠道。保险产品的销售除了运用保险公司的直销渠道之外,越来越多地使用、经纪等间接渠道销售。中介机构在保险产品销售过程中的规范与否,直接关系着保险业是否能健康发展。近年来,在一些地区的寿险产品销售中,出现了非法的地下销售机构,即设立于海外的保险机构借助境内一些非法兼职人员推销保单。这种非法销售渠道的存在使得境内保险企业的保费收入大量流失,而且其采用的高佣金销售方式也极大地扰乱了保险市场秩序,消费者的利益也得不到有益保障。它是绿色保险渠道构建过程中.的障碍,应坚决制止。

小结

绿色保险在我国已经起步,但发展尚缓慢,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市场对于绿色保险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多,乘此契机,打造优质绿色保险产品,构建新型绿色保险体系将成为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松岩.以科学发展观推动绿色保险发展[J].海峡科学,2010(6)

[2]陈彩霞,吴慧.环境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J].法制与社会,2010(3)

[3]游春.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海南金融,2009(3)

作者简介:

绿色保险范文第8篇

不确定性。与普通的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相比,绿色保险的保险利益的存在要复杂的多。因为,投保企业在经营中经常会伴随着环境侵害行为的发生,有时是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非格式化。由于不同企业在进行生产时所污染的对象不同,因此保单对于承保企业的污染责任也会随着企业污染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二、我国绿色保险发展面临的问题

1.从绿色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

从绿色保险市场的发展来看,绿色保险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存在着双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我国目前共有52家财险公司,其中34家中资公司,18家外资公司。而目前开展绿色保险的公司仅11家,占财险公司的比重为21%。开展绿色保险产品的外资机构仅2家。

2.从绿色保险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来看。

我国在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方面的机制并不完善,对于污染企业的责任追究也仅限于行政处罚。对于污染事故造成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法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刚刚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对于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仅四条,这些法律条文中仅仅规定了因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其次还规定对于侵权的实施者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但具体到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具体赔偿多少法律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常常造成了企业赔偿不到位,导致其承担的污染损失的减少,形成不了环境风险的压力。此外,对于污染事故的政府处罚数额往往受到行政决策的影响并没有法律依据,其数额往往对于企业够不成威胁,导致企业污染没有风险压力。

3.从绿色保险发展的内部建设来看。

3.1绿色保险产品单一,针对性不强。

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环境污染责任险险种主要是针对船舶、石油钻井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等造成的污染事件,也是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的必须参保的行业。主要有:渗漏污染保险条款、油污和其他保赔责任条款、海洋及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相关保险条款等。保险公司提供的绿色保险产品种类更多的是基于现有法律规定应当投保的渗漏污染责任保险、船舶污染和油污污染保险。而对于水污染责任保险、噪声和振动责任保险、核能和辐射污染责任保险并没有相应的产品研发和投放市场,造成了企业在选择绿色保险产品时,可选择的品种较单一。

3.2污染事故后的评估机制缺失,增加保险公司责任认定难度。

环境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到面广,发生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需要很强的专业技术支持。而我国的保险公司在先前并没有相应的经验可循和相应人才的储备,一旦事故发生后,往往由于缺乏专业的人才和技术而导致污染责任难以认定;同时,由于评估机构的建设不健全,事故发生后难以寻求合适的评估机构进行事故责任的认定,往往对保险企业的事后责任的认定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责任认定出现偏差,将会对保险公司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3.3污染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对绿色保险认识不足。

我国潜在高危污染企业主要集中在以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易发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处置企业、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各类工业园区和钢铁企业等行业,而这些行业多以国有企业居多。长期的体制诟病形成了这些企业“发展靠自己、污染靠国家的思想”,往往在追求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而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一旦造成污染事故,根据以往政府买单的先例,首先想到让政府解决,很少通过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和技术革新来减少企业的环境风险。

三、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1.加强我国绿色保险的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由于我国绿色保险发展起步较晚,理论研究还比较滞后的,对于如何进行产品定价、承保的范围、承保期限、保险合同以及如何定损和更好的管理风险等方面的研究相对不足。归咎其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绿色保险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发展经验和数据方面还积累不够多;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缺乏相应的复合型的人才,绿色保险涉及到多个学科,不仅要熟练掌握保险、法律、金融方面的知识,还要求掌握物理、化学、建筑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求综合性的人才。所以,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没有人才的培养,就不会有更先进的理论提出。要发展绿色保险,人才队伍的培养要先行,其次要加强相关理论方面的研究,为我国绿色保险将来能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

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完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不仅有助于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扩大绿色保险的需求,而且还能借助完善的产品体系对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提供多方面的保障;同时,通过产品体系保单的约束机制能够扩展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范围,有助于对环境多方面的保护。

3.要严格确定责任免除事项、索赔时效不宜过长。

据国外绿色保险发展的经验来看,国外绿色保险一般把下列作为免除责任:正常操作风险、对企业自己土地的损害等。依据保险的一般原理来看,对于被保险人的非正常活动、违反规范的行为以及故意行为所引起的赔偿责任、预防性费用等都可以列为免责条款。这些免责条款同样可以作为保险企业绿色保险承保的除外责任。此外,根据我国现有的环境法律,对于排污企业免责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受污染损害者之外的第三者所引起的责任以及受害人自身责任,也应该列入保险免除责任。因此,保险公司在承保绿色保险时要严格确定免除事项,并且对于投保单位进行严格的环境风险评估,严防“道德风险”的发生,同时对于免责条款要向对方明确告知,以防事故发生后的合同纠纷。

4.保险公司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加强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推行绿色保险的发展,支持力度之大,出台的政策之多前所未有,因此我国的保险公司应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提高承保能力,提升管理水平。保险公司一方面在和环境将部门密切合作的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的风险控制,不能一味的为提高市场占有率或者完成上级的分配的硬性指标而不加选择的接受投保。此外,还要对外加强宣传,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打消个别行业有关“保险公司赔不起”的质疑或顾虑。同时加强风险控制,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尽早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单独核算体系,努力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双平衡。

绿色保险范文第9篇

【关键词】环境责任 责任保险 绿色保险 环境纠纷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重点。新时期绿色的生产和消费方式要求金融向绿色转型。绿色保险作为绿色金融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实质是将保险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绿色保险的特点

纵观2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可以发现绿色保险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的特点:

低效性。近20年来,我国在多个省市积极开展了环责险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而言,绿色保险在我国的实施效果仍然不太理想。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形式上具体实施与推进过程的实际成效都并不明显。

不确定性。绿色保险的收益极其复杂,它不像传统的财产险和寿险那样容易预测风险和收益的大小。究其原因,投保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风险较大,常常面临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

非普适性。由于生产企业的类型千差万别,各类企业对环境进行污染时污染的对象不一,污染的程度也随着企业污染性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保单对于企业的污染责任是不一致的,从这一层面来说绿色保险对不同的环境风险是不具有普适性的。

二、我国绿色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绿色保险的主要险种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简称环责险),目前我国大多数省、直辖市、自治区已通过地方性法律法规,开展环责险的试点工作。然而,当前我国绿色保险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几点:

(一)从外部来看

1.各界β躺保险的认识不足。现阶段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2016年G20峰会也将绿色金融列入了议题之列,但是社会各界关注较多的是绿色信贷和债券,关注绿色保险的却很少。原因无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目前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体系仍不够完善,绿色保险主要集中在环责险这一领域,对其他领域涉足较少;其二是由于宣传不足,我国的绿色保险实施范围仍然比较小,基本都依赖政府部门对环责险的宣传上,因此良好的社会舆论尚未形成。

2.赔偿责任机制不完善。我国对于企业污染环境的赔偿机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对企业进行责罚时往往仅限于形式上的行政责罚。法律中欠缺明确的条款规定污染责任方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现有的法律仅说明了企业对环境进行破坏时应当承担的侵权责任,而未说明该如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如造成的财产损失应具体赔偿多少,对于人身安全的损害又该如何作出赔偿,法律法规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这将会导致企业未完全对自己的行为履行责任,即赔偿不到位,间接地将责任转移给外界,形成对环境的压力。此外,即便企业对环境造成破坏时,由于相关行政决策的限制,其赔付的数额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因此无法对企业构成威胁,导致企业继续对环境的破坏。

(二)从内部来看

1.产品类型单一。上文已经提到,目前我国的绿色保险产品主要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险公司所开发的环责险险主要是针对石油钻井、船舶和天然气勘探开发造成的污染,这也是现有法律所规定的必须参保的行业。可见,目前的绿色保险产品类型过于单一,这就无法适应越来越广泛的投保需求。在现有的绿色保险产品中,尚未有针对水污染、噪声污染、光污染、核污染等其他高污染行业进行相应的绿色保险产品研发和市场投放,对企业在选择保险产品的选择造成了一定的限制。

2.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当前很多企业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尤其是那些尤其是那些从事危险化学产品、石油化工产品、钢铁产品等易发生污染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又大多是国有企业。长期存在的体制性缺陷往往使这些企业形成了对国家的依赖,发生污染问题时常常依靠国家来解决,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企业在发生污染事故时,只会想到让政府解决,而不会通过自身技术的改进和风险规避的处理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3.实施范围狭隘。与其他的保险产品比较而言,现阶段的绿色保险实施范围仍然比较小,一般只有污染系数比较高那些的企业才会选择参保,而其他的企业往往不会考虑参保,有些企业进的生产经营尽管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却抱着侥幸的态度不投保。此外,很多保险公司在对企业进行承保时,承保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一些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故所造成的财产及人身安全方面损害,而对于其他环境污染事故却没有相关赔偿,这就会使得投保企业对绿色保险缺乏投保的积极性。

三、促进我国绿色保险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健全法律法规

为促进绿色保险在我国获得更好地发展,首先应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实施绿色保险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缺失的对环境污染问题如何赔偿的现状,应颁布新的环境污染赔偿法律,具体规定环境污染的赔偿问题;此外,目前的法律法规应考虑增加强制保险的范围,以弥补之前的缺陷;再者,针对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可进一步将环责险从试点的层面上升到强制性的制度层面,加强对于环境的保护。

(二)提升对绿色保险的支持力度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绿色保险的认识仍然不足,绿色保险正处于起步的阶段。为营造良好的绿色保险发展环境,各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增加对绿色保险的支持力度。由于社会各界对于绿色保险的认识不足,各部门应加强对绿色保险的宣传推广和教育,提高社会各界对这一概念的认知。此外,由于目前绿色保险发展的理论研究相对较为滞后,且缺乏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没有人才的培养,就没有更先进的理论提出,为此,发展绿色保险,应注重加强对绿色保险的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开发绿色保险产品

为弥补当前绿色保险产品较为单一的缺陷,保险公司应注重对绿色产品的开发。丰富的绿色保险产品和完善的绿色产品体系是绿色保险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丰富的绿色产品不仅有助于激发更为广发的投保需求,还能帮助完善当前的绿色保险产品体系,在绿色保险产品发挥作用时,能够为环境污染的受害者提供更多的保障。此外,丰富的绿色保险产品还能形成对环境多方面的保护。

(四)提升管理水平

现如今,我国政府正逐步推行绿色保险的发展,且支持的力度也有加大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国的保险公司也应当顺势而为,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保险公司不仅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还应注重增加自身的风险控制,克服以往只关注市场占有率的限制和完成硬性任务的弊端,努力增强自身的实力,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还能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别涛.国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J].求是,2010,(5).

[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本东京海上日动中国基金资助研究课题组.“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想”,2011.

[3]皮立波.绿色保险: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保险,2012,(6).

绿色保险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环境责任,绿色保险,国际经验

一、绿色保险制度的内涵及必要性

(一)绿色保险制度的内涵。绿色保险是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形象称呼,是指以企业发生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负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绿色保险要求投保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缴纳保险费,一旦发生污染事故,由保险公司对污染事故后维护受害人权益的一种有效理赔制度。

(二)绿色保险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对于受害方而言,可以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减少民事纠纷。在众多的民事纠纷中,环境纠纷诉讼费用高、诉讼时间长、程序繁琐,受害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难以及时足额地从侵权企业处获得赔偿。而开办绿色保险,能够减少受害人的损失,及时获得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对于侵权企业而言,能降低经营成本,维持日常的稳定经营。由于受到无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各个经济企业承受着极高的环境责任风险,一旦爆发环境责任事件,个体企业往往会因为赔偿而导致破产。绿色保险制度的建立,可以是企业减少不确定的营业外支出,保持日常经营的稳定。

3、对于社会公众而言,有利于社会和谐,构建绿色文明社会。环境污染责任事件一旦爆发,会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清理成本、日常生产、公众生活、环境生态都会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绿色保险制度的构建,有利于化解纠纷和矛盾,使着社会朝着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

二、国外绿色保险制度的主要模式

现目前,国外绿色保险制度主要有三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强制保险制度;以德国为代表的强制责任保险与政府、金融机构担保的保障制度;以法国为代表的任意责任保险制度为主、强制责任保险制度为辅的制度。

(一)美国的绿色保险制度。美国的环境侵权责任的法律处罚尤为严苛,采用无过失原则,即一旦发生污染事实,则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同时,法院往往判罚的赔偿金也远远高于实际发生的财产损失。因此,美国现目前推行强制性的绿色保险制度。20实际70年代末,美国保险市场退出了两类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一是环境损害责任保险,以约定的限额承担被保险人因其污染环境造成邻近土地上的任何第三者的人身损害或财产损失而发生的赔偿责任;二是自有场地治理责任保险,以约定的限额为基础承担被保险人因其污染自有或者使用的场地而依法支出的治理费用。美国的保险公司一般仅是承保意外的环境污染事故,而对于企业正常生产造成的污染则需要特约承保。对有毒物质和废弃物处理引发的损害赔偿责任实施强制保险制度。

(二)德国的绿色保险制度。德国是欧洲较早开展环境责任保险业务的国家之一。德国的《环境责任法》第19条特别规定了特定设施的所有人必须采取一定的预先保障义务履行预防措施,包括与保险公司签订损害赔偿责任保险合同,或由州、联邦政府、金融机构提供财务保证或担保。同时,该法还对无过错环境污染损害的赔偿限额做出了规定。德国《环境责任法》规定基于同一环境影响所导致的人或物的损害,最多只能各赔偿1.6亿马克。同样,对于非意外的环境责任事故也属于除外责任。

(三)法国的绿色保险制度。法国以任意责任保险为基础,对于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况实施强制责任保险。比如,法国是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赔偿民事责任公约》和1971年《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公约》的成员国,因此,在油污损害赔偿方面采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并将此写入了1998年5月27日的《法国环境法》。根据该法第218/2条规定,在法国港口注册、运输2000吨以上散装货物船舶之船主,如果无法证明遵照上述公约规定为其船舶办理了足额保险或经济担保,则不得容许其船舶从事商贸活动。同时,法国还建立起技术委员会,负责接收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咨询和就保险人拟定的保单中关于危险种类和性质、保险费等意见的内容加以审查,对保险人所提出的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等要求及被保险人所提出的修改保险合同等要求,均需作出严格的核定。

三、对构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建议

(一)建立以强制保险为基础、任意性保险为辅的两层次绿色保险制度。鉴于目前我国的环境现状,笔者认为应当借鉴美国模式,即以强制保险为基础、任意保险作为补充的两层次绿色保险制度。对于高污染的行业,诸如石油、化工、采矿、水泥、有毒危险废弃物的处理等行业,应当采用强制责任保险,并实施差别费率。对于污染较轻的,如饮食等行业,则需要政府引导其参加自愿商业保险。

(二)建立健全环境立法,为绿色保险提供法律保障。西方国家绿色保险之所以会发达,与其严苛的法律责任是分不开的,由于其法律制度十分严苛,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件,惩罚力度极大,这样使企业通过保险这一途径转移环境责任的愿望足够强烈。因此,完善的立法体系是绿色保险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因此,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应当明确绿色保险的法律地位,环境污染保险赔偿的原则、承保范围、赔偿方式等,从而做到有法可依。

(三)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推动绿色保险发展。政府在绿色保险的发展中需要积极履行好两个职能:一方面是加强对环境污染行为的监管,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使得各企业做到有法必依,否则绿色保险将会成为各个企业的“保护伞”,引发过度排污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给予保险公司足够的支持,无论是从产品的研发,还是经营的补贴,都应该给予经济方面的支持。由于绿色保险在我国起步晚,并且道德风险极高,若全由险企承担,势必许多保险公司会因为自身规模的局限,而退出绿色保险市场。因此,政府需要出面支持引导保险公司的参与。

参考文献:

[1]严湘桃.对于构建我国“绿色保险制度”的探讨[J].保险研究,2009(10)

[2]游春.绿色保险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海南金融,2009(3)

上一篇:假日经济范文 下一篇:文学理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