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7:39:04

lte技术论文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OFDM技术。LTE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在于OFDM技术的应用,它能够降低子载波的符号速率,并加长符号的持续时间,使其抵抗时延扩展的能力更强。无线通信LTE技术性能主要受到OFDM参数设定的影响,它主要用于消除符号之间的干扰。想要满足半径100KM的覆盖要求,还要做好前缀的选取方案,对CP加以有效利用。

2无线通信LTE技术及应用研究

2.1LTE技术的创新应用

基于4G基础之上的无线通信LTE技术并没有沿用3G系统的关键技术,它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对技术进行了革新,实现应用的创新。LTE技术的结构主要是由NodeB构成的,它有助于减小延迟,简化技术,实现较低的成本和低复杂性。此外,其中含有的RNC节点也更少,对3GPP技术的贡献是非凡的。总的来说,LTE无线通信技术采用了频分多址系统,属于技术改进后的OFD-MA,它能够实现正交输送,并兼顾单载波传输低峰数值,减少成本花费。在此基础上,其内部还采用了扁平的网络结构,实现了多天线技术的运用,取消了RNC节点,并实现了分集、阵列、空分复用的增益,可以使不同方向的多个用户获得同时段服务,提升峰值数率和数据传送速度。

2.2LTE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科学技术日渐完善的大背景下,无线通信LTE技术已经逐步应用到了各行各业,且其技术特点也在日渐成熟。例如,在我国的上海世博会上,高清视频监控的初步演示就将LTE技术应用在了其中,将网络移动采编播设备利用到了系统之中。该技术的有效使用,能够实现视频、音频等素材的快速传回,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满足新闻传播的诉求。从传播速度上考虑,用户在使用LTE无线通信技术后,下载容量40G的3D影片,不到两小时就可以完成,其速度提高了10倍以上。

2.3LTE技术的应用

展望一方面,LTE技术是由3G技术向4G技术演进的必经之路。其在应用过程中采用了最新的B3G或4G技术,如OFDM和MIMO等,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可以说是4G技术在原有技术上的科学利用。它在具有LTE技术优越性的基础上,也更加接近4G系统技术。另一方面,LTE技术的产生应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主要是在与WiMAX的竞争中实现了发展。现如今,WiMAX的802.16e标准正在申请进入3G系统,802.16e技术更是入选了IMTAdvanced的候选行列,并坚持保存其原有的兼容特点。在未来的技术应用领域,势必会出现WiMAX技术与LTE技术的竞争局面,在高技术领域保持良好应用,促使其更好的发展。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由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化建设的逐步完善,无线通信LTE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特点,在网络通信领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网络通信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实现了技术的创新发展。LTE技术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应用也有非常巨大的优势,能够实现输送速度的加快,满足人们使用的新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做好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逐步完善网络系统,使该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正在不断的建设和开拓,当前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舒适度和安全性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①当前乘客并不满足于少量单一类型的声音和文本信息等服务,为了满足广大乘客的需要并吸引更多的乘客,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迫切的需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服务的水平;②国外城市轨道交通频繁出现恶性事件,这就要求地铁和列车都要有相应的监控设施,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现场的情况能够被清晰记录并及时传达,这就需要较高速率的传输通道来满足车载视频信息的传送。由此可以看出,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管理工作和服务质量的高水平,城市轨道交通对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较高要求。

2无线传输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作为车辆和地面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可为视频监控系统和乘客信息系统提供车站和车辆之间,乃至控制中心之间的无线传输媒介,是一种传输网络的延伸。除此之外,车地无线通信系统还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支持列车在运行速度达到80km/h或者比其更高速度之下的视频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可靠传输,整个系统进行实时传输过程中应能有效的避免黑客和非法信息的侵入,确保整个信息播出时的安全和可靠。当前主要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TETRA、GSM、CDMA:这几种为非常成熟的无线传输技术,应用较为广泛,但是,这三种技术对于车地无线通信系统来说,都满足不了其所要求的传输速率。TETRA其上行速率大约为几kb/s,下行速率大约为几十kb/s,GSM和CDMA的运行速率大致相同,其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分别为十几kb/s和几十kb/s。

(2)3G的传输速率与CDMA、TETRA、GSM相比,其在数据的传输速率方面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低速运行状态时的下行速率可以达到几百kb/s,上行速率可以达到几十kb/s;静止状态下的下行速率甚至可以达到2Mb/s。尽管如此,3G的传输速率仍然不能满足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

(3)TRainCom-MT是德国得力风根公司专有的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其应用领域主要是面向城市轨道无线通信技术,其也是为了城市轨道车地无线交通系统特别研制和发明的。其可以支持高速移动环境下,车地双向无线通信最高达到16Mb/s的传输速度。TRainCom-MT作为一项非标转化的无线传输技术,此系统的协议并不具有开放性,因此,整个系统相关的升级、二次开发与维护都需要依赖技术的开发部门和持有公司,即该项技术只能由德国得力风根公司进行,因此,也就决定其具有较差的市场维护和选择性。

(4)WLAN作为一项宽带的无线传输网络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具有宽带化、网络化等优势。其目前具有的标准也多样化,例如,其具有802.11a,其工作频段在5.8G,传输的速度一般也可以达到54Mb/s,具有干扰较少的特性,除此之外,一般在5.8G频段的无线传输技术具有非免费开放的特点,因此需要进行申请;802.11b,其工作频段在2.4G,传输速度一般最高能达到11Mb/s;此外,802.11g其工作频段也在2.4G,其主要采用了OFDM调制技术,其数据传输速度同样可高达54Mb/s。WLAN作为一种宽带无线传输网络系统,虽然具有较大的通道带宽,但是其覆盖范围不能满足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需求,轨道AP在直线隧道一般每隔二百米就需要进行无线网路设置,导致系统切换和调制较为频繁;同时,与公用WLAN技术采用相同的频段也使得其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5)WiMax(802.16),即802.16无线域网,其已在2007年10月成为新的3G标准中的一员,当前其主要具有802.16d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标准和802.16e支持移动特性的宽带无线接入标准。802.16无线域网采用了未来通信技术OFDM、OFD-MA、MIMO、AAS等先进技术,OFDM、MIMO、AAS,OFDMA也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其最高可达到70Mbps的传输速度,数据传输的距离也达到了50km,除此之外,还具有应用频道较宽、Qos制度完善、业务丰富灵活、频谱利用较高、灵活分配宽带等优势。尽管如此,WiMax技术还是存在高速移动中无法达到无缝切换的最大问题;同时,受制于产业链的发展缓慢等因素,都使得WiMax技术并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6)LTE无线传输技术,其主要是3G技术的不断演进和改善,其也是当前3G和4G技术的过渡阶段,作为3.9G的全球无线标准,其在市场上受到了极力的推广,大部分国内外的厂商也对LTE技术给予很大的期望。其主要是改进和增强了当前3G中的空中接入技术,同时也是目前众多无线传输技术之中,少数几个引入OFDM和MIMO概念的技术之一。与3G相比,其还具有延迟降低、极高数据传输速度、分组传送、向下兼容和光域覆盖等技术上的支持和优势,因此,也被作为3G向4G的主流技术的转变,主流运营商一般也都采取LTE技术标准。因此,通过对比以上几种目前较为成熟的无线传输技术,分析得出目前LTE无线传输技术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技术中,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实现大数据量信息的共享,完善并解决了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数据传输难的问题,有效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3LTE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干扰问题,保证数据通信不断的稳定工作和系统的可靠,只能通过采取优秀的无线通信技术来达到技术上的解决和完善。工作者根据对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相关研究发现,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主要具有:高效的数据业务传输效率、较低的数据业务传输延迟、较高的可靠性、良好的移动性能等特点。LTE技术主要应用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如下的特点:

(1)LTE系统采取了扁平化的组织方案,具有较为简化的组织网络结构,因此,减少了网元的数量、系统的可靠性也较高。

(2)LTE技术的数据频谱的利用率也较高,数据业务速率也较强,优于TETRA、WIFI、GSM-R等技术。

(3)LTE技术系统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也有效的缩短了两端之间的传输效率,使得信息及时传输,更加满足了城市轨道交通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和共享性,能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应用需求。

(4)LTE技术可支持列车移动速度达到350km/h的移动传输性能,而目前城市轨道交通行车一般不会超过100km/h的速度,否则会导致移动数据传输性能下降,但是LTE技术却避免了此项不足,使得移动状态下,也能较好的进行数据传输,同时也为未来列车提速创造了有利条件。

(5)LTE技术还具有频谱较为灵活的特点,可以适应不同大小频率的频谱分配,使其在不同频谱中进行分配和部署。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在隧道中都设置有天线,也可以采用商用的通信泄漏电缆实现信号覆盖。隧道内的单个RRU覆盖可以达到1.2km,提供更为稳定的覆盖面积。而通过多个RRU共小区,可以减少由于更新和切换,导致的信息传输的延迟和抖动,甚至丢失的情况,保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度切换下带宽和频率的稳定。

4结语

LTE无线传输技术使用专用的频段,并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可以共享商业所使用的通信系统的泄漏电缆,并且其施工也较为容易,与其他无线传输技术相比,其施工难度小,且未来可以承载更多的管理和服务。但是,其存在的缺点主要是LTE无线传输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的初期投入较大,单条线路建设性价比相对较低。不过其核心网络支持多条线路共用,在网络化建设的轨道交通领域如何利用这项优势,提高项目建设的综合性比价更值得关注和研究。通过对无线传输技术的分析和比较,同时根据当前几种无线传输技术的特点,LTE无线传输技术最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业务需求和管理需求,是未来车地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下一代网络 LTE 网络技术 交换技术 开放协议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传统的PSTN网络是建立在TDM之上的,网络提供给客户的各项功能都需要交换机的支持,业务处理和管理控制都是通过交换机来实现。如果需要增加新业务,既要修订标准又要改造交换机,导致新增业务需要较长时间。为实现新业务需求,需要在网络中建立公共业务平台,将业务提供和呼叫连接分开,由智能网(IN)完成业务提供,而由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采用此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同时也缩短了业务提供时间。业务分离,承载出现多样化,为确保承载连接和呼叫控制进一步分离,就需要导入软交换技术,通过软交换技术在媒体层、传送层、业务层和控制层的作用,将业务和控制分类,实现最终目的。

二. 软交换技术概述。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三.下一代网络LTE概述。

1.LTE概念。

LTE是3GPP在2005年启动的新一代无线系统研究项目。LTE采用了基于OFDM技术的空中接口设计,目标是构建出高速率、低时延、分组优化的无线接入系统,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频谱利用率。整个系统由核心网络(EPC)、无线网络(E-UTRAN)和用户设备(UE)3部分组成,(见下图一)。其中EPC负责核心网部分;E-UTRAN(LTE)负责接入网部分,由eNodeB节点组成;UE指用户终端设备。系统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并对传统UMTS网络架构进行了优化,其中LTE仅包含eNodeB,不再有RNC;EPC也做了较大的简化。这使得整个系统呈现扁平化特性。系统的扁平化设计使得接口也得到简化。其中eNodeB与EPC通过S1接口连接;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eNodeB与UE 通过Uu接口连接。

(图一,LTE系统网络架构图)

2. LTE技术的发展。

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框架内为了应对WiMAX等通信技术的挑战于2005年年底紧急启动的规模庞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作为3G向后的演进,LTE得到了各大通信企业、高校和通信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它采用OFDM和MIMO作为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大大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数据传输能力方面,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同时,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与3G甚至HSPA相比,LTE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等方面都更具技术优势。

四.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LTE中的应用。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业务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使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发展、更新业务的需求。也使得网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式网络。现有的通信网络,无论是电信网、计算机网还是有线电视网,都不可能单独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但近几年IP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各种网络都将最终汇合到统一的IP网络,即三网融合。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IP协议成为各个通信网都能够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NGN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技术,是NGN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化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更方便地提供业务。软交换设备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NGN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

基于SRVCC 网络技术,LTE 核心网络的MME 与现网软交换MSC Server 之间要建立基于IP 的信令接口Sv 接口。该接口在用户从LTE 无线网络向GSM/WCDMA 漫游时由用户终端触发PS 到CS的语音业务切换。 终端用户在原LTE 网络下的承载可能除了有基于GBR(Guaranteed Bit Rate)的语音承载外,还可能同时有非GBR 的数据承载, 在网络和终端具备条件的情形下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目标网络GSM 或WCDMA 支持和终端手机支持的情况下,SRVCC 的切换同时可能伴随PS 到PS的切换。 PS 到PS 的切换要涉及到网络的S3/S4 接口或Gn 接口; 同时进行PS 到PS 的切换可使得在LTE 网络如Web 浏览的数据业务在目标网络中保持连续。

基于3GPP 网络技术规范和GSMA 运营商企业联盟IR.92 技术规范,IMS MMTel 是2G/3G 移动网络进一步演进并在LTE 时代提供多媒体语音业务的关键网络技术;IMSMMTel 是保证运营商在下一代网络业务运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关键。运营商在现网的网络建设中应积极推进和部署IMS 的网络建设。运营商在现网的网络建设中,在网络IP 化建设的基础上,基于移动网络的设备演进能力,积极的推进网络软交换系统与IMS 系统的设备功能融合,例如进行MGCF 与MSCServer 的功能融合,IM-MGw 与软交换MGw 融合, 推进SIP-I 技术的网络部署;从而简化IMS 与现网组网的复杂度,加快IMS 的网络应用步伐。 在LTE 网络部署的同时,在IMS MMTel 成熟的区域部署SRVCC 的网络应用解决LTE 覆盖不连续问题。 分析和准备CSFB 的网络技术应用。在现网的网络建设中,在现有的软交换系统中部署SGs 网络互通接口,以确保用户语音业务的应用。

五. 软交换技术的过度策略。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从网络角度看,通过软交换机结合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跨接和互连电路交换网与分组化网,尽管两个网仍基本独立,但业务层已实现基本融合,可统一提供管理和加快扩展部署业务。当数据业务逐渐成为网络的主流业务时,可以考虑将电路交换网上的电话业务逐渐转移到分组化网上来,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融合网。这种网络演进思路的基点在于网络和业务的融合,不在于节点的融合,它允许不同的网按照各自最佳的方向独立演进,不受限于节点结构,是最适合于像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运营商的网络演进策略。据国外统计数字估计,在8年内一个不投资在软交换的运营商的利润将比投资在软交换上的运营商少50%。当然,软交换技术还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获得业界的认同。软交换的切入点将随网络运营商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是从长途局和汇接局开始,再进入端局和接入,然后扩展到多媒体应用和3G网络。当然,不同的运营策略将有不同的切入点优先次序,但最终都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完成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的过渡。软交换不仅适合于新兴的电信运营商,也同样适合于传统的老牌电信运营商,都可以完成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的过渡。

六.结束语

软交换技术缩短了业务提供的时间,有利于高效服务。在下一代网络LTE中,利用软交换技术的特点,便于打造高质量服务,利用复杂的技术,解决通信难题,有利于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巍Zhou Wei 软交换技术应用价值分析[期刊论文] 《邮电设计技术》 -2007年10期

[2]熊蔚 高胜保 软交换技术应用与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电信技术》 -2007年3期

[3]岑建雄 软交换技术应用浅谈 [期刊论文]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5期

[4]张大坤 软交换技术应用及其发展现状[期刊论文] 《世界电信》 -2003年1期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移动通信作为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同时具备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该课程具有起点高、内容广等特点。教学内容的改革应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主。1.1.1人才需求方向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以校外通信企业需求为主,即企业的人才需求方向是我们的教学内容方向。现阶段,4GTD-LTE制式已经正式商用,各大城市的4G建设如火如荼,LTE理论与关键技术、4G组网技术等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同样,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另一个重点-手机终端,也是目前通信人才需求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向,从以苹果、三星为主的国外手机行业到国内手机行业如华为、中兴、小米等的崛起,我们可以发现手机终端应用以及设计等关键技术等(包括手机终端设计,终端app应用设计等)是我们需要掌握的。1.1.2教材选取以上述企业人才需求为主,我们的教学内容呼之欲出。首先我们的内容必须包括LTE技术,甚至后续的LTE-Advanced技术,以及各种不同制式组网技术,而在学习这些技术之前,我们必须有很好的专业基础,那么移动通信理论如调制、解调等,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如小区制、多信道共用、抗衰落、抗干扰技术等也属于必讲内容。移动系统组网技术中,GSM、CDMA等系统是后续LTE的基础,所以GSM、CDMA必讲,LTE是3G技术的延续,我们推荐3G技术至少讲一种,具体的3G制式选择与后续所能够进行的实验有关。

1.2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伴随着教学质量进行的,所有的教学方法只是为了辅助教学。在我们一般的课堂教学基础上,也即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以“广播”方式进行。在原有的教学方式基础上,增添两种教学方法,包括:小课堂讨论和小论文。1.2.1小课堂小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组,让学生进行有关移动通信课题报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课堂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组织形式上,以10人左右为一组,题目的选取可以基于项目或者让学生自选题目。学生组内讨论、准备讲稿,推选主讲人进行讲述,最后针对每组的表现给出成绩。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帮助学生选题,指导学生如何讲解,组织学生讨论,评定每组成绩。1.2.2小论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移动通信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一般论文的格式写一篇论文,该论文不要求学生发表,仅仅作为对该门课程的技术延伸或者技术总结。论文题目可以学生自己拟定,但所选方向必须属于移动通信领域。要求学生自己查找资料,提交论文,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采用小论文教学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方向,提高其主动性,在课程教学上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性。

1.3实验教学改革

现阶段实验教学方面,尽管各大高校都安排了实验学时,但对于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来说,由于场所、设备的客观限制,大多采用更简单的计算机仿真或者专门实验箱来完成,计算机仿真只能解决基础知识巩固问题,对于系统、运行流程方面不起作用。以移动通信为主的实验箱,学生动手能力有限,学生没有更多的手段去定位、去分析,实验效果极差。本文在移动通信实验箱基础上,充分利用了TD-SCDMA实验系统,包括RNC设备、CN设备、基站设备硬件观察,了解现网硬件设备;基站设备典型网元布配设计;基站板卡状态查询;OMT创建基站、创建小区;CS业务与信令实验;PS业务与信令实验等。TD设备安装,设备开通,小区建站,站点开通,业务处理等方面完全以外场模式予以展示。通过本系统实验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掌握3G系统整体组网情况、网络中各个功能模块的特性及工作原理。通过与实际3G网络的结合,体验基站开通过程。了解常见CS/PS业务过程,业务信令流程等。在上述实验基础上,我们提供4学时左右的移动终端工作原理实验,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创新开发简易平台,实现终端组成、工作原理实验,短信业务流程,AT命令,数据业务流程等。使同学了解基本的手机设计思路,设计流程,开发过程等。总的来说,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是整个移动通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通过减少常规的实验箱实验项目,引进3G系统实验和移动终端设计实验来完成与企业需求培养的接轨。

1.4双语教学改革

开展双语教学,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在移动通信领域,从首次移动通信实现,第一代乃至第二代移动通信设备主要是以欧美等国为主。乃至现阶段,先进的网络处理器、终端集成芯片等主要都是国外研发,其开发手册等都是英文。学生通过双语教学的方式可以扩大专业术语的词汇量,可以较轻松阅读英文报刊读物,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总结

本文以琼州学院移动通信课程教学为例,阐述了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的要素,改革的方式等。移动通信课程改革突出企业需求与工程应用,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经获得更多高校认可,而移动通信是通信工程核心专业课,与企业招聘、学生就业有很大的关联,该门课程的应用型改革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就业。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LTE 国际漫游 清算 计费 话单

一、前言

LTE的覆盖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第一阶段,LTE主要用来在部分热点地区,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第二阶段,随着LTE网络覆盖不断扩大,运营商对于LTE网络的QoS也已经做好优化,适合提供实时多媒体业务了,以多媒体电话为代表的LTE业务将开始出现。第三阶段,LTE网络达到或接近全覆盖。运营商只有分阶段逐步引入LTE,才能达到各方面利益的最大化,也能给用户提供不同阶段的最优业务体验。

LTE的覆盖会有很长的过渡期,传统电路域语音与LTE将长期共存。所以目前传统的2G/3G国际漫游清算业务和LTE的国际漫游清算业务也将长期共存,国际运营商对LTE的清算需要考虑到和传统2G/3G清算业务的兼容问题。

二、LTE国际漫游清算协议

LTE给国际漫游清算协议带来的影响涉及运营商的AA系列文档:(1)AA.12 和AA.13这两份漫游协议的标准模板已经在2003年更新过,更新过的模板中不涉及技术相关的内容,所以无需更新。但如果运营商签署的漫游协议是在2003年之前,那么协议仍需要重新签署。(2)目前版本的RAEX AA.14并不支持LTE模式,而该计费信息文档需要更新以保证各运营商能够对LTE服务资费信息和网络配置数据进行顺利交互。这需要运营商更新RAEX AA.14的相关档案。

和3G服务的开通要求一致,对于LTE漫游服务的开通,运营商需要交互特定的LTE的开通确认信。

为了避免LTE漫游服务下潜在的混乱和运营商的信用损失,运营商之间需要形成一套通用的技术规范和商业规则,需要在下述方面进行更新和实现。(1)对语音/短信漫游服务的计费机制进行技术范围定义,更新TAP/RAP(计费话单传输/错误处理机制)的相关档案。(2)建立合适的漫游服务测试方案,使得运营商可以在LTE漫游服务开通之前对计费机制进行测试,更新网络测试场景要求。(3)由于TAP机制仍然会作为LTE漫游计费文件的交互模式,所以目前运营商之间的财务清算流程基本上不会受到影响。(4)LTE漫游业务对运营商之间的欺诈防治机制没有影响,因为在LTE模式下归属运营商已经能够实时获取足够的欺诈相关信息。

三、国际漫游计费话单格式演进

目前国际漫游计费话单均使用TAP话单格式进行承载。CS电路域的计费话单包括语音和短信的主/被叫话单,以统一的格式来承载2G/3G的业务场景;PS分组域的计费话单均以GPRS标准格式呈现,可以用于承载2.5G/3G的业务场景。

对于LTE的数据业务而言,由于生成的仍然是PS域的计费话单,所以可以继续使用目前的GPRS话单来承载。LTE的GRPS话单与2.5G/3G的GRPS话单在逻辑结构和节点信息上可基本保持一致,但是用于标识网元信息的节点需要能够区分出业务场景,需要从SGSN/GGSN演变为S-GW/P-GW,这容易理解,因为S-GW/P-GW在4G网络架构中的功能和位置对应于现有GPRS网络构架中的SGSN和GGSN。

对于LTE的语音和短消息业务而言,将无法再使用目前CS域的语音和短信的主/被叫话单来承载PS域的语音和短信业务。如何解决LTE的语音和短消息业务的话单承载问题,是本论文的核心,将在论文的第四部分给出详细解决方案。

LTE国际漫游模式下语音/短信服务将有如下的特点:(1)IP多媒体子系统将可以使用Local Breakout路由优化策略。(2)短号能以国际标准的格式呈现,会有国家代码来表示短号的路由,而当拨打短号服务号码时,国际标准的长号格式对于被访运营商来说是不可见的。(3)走IP模式下的短信服务,短消息服务中心SMSC会进行路由选择,且这种路由选择对于被访运营商来说并不是一直可见的。(4)Call ID适用于IP模式下的短信服务,Call ID可以用来识别一个特殊会话发起协议邀请或者特殊用户的所有注册记录。(5)可支持超长短信的切割,切割话单可已不同的Call ID的方式被包含在不同的TAP文件中。(6)TAP文件将包括完整的语音通话记录而不是语音切割的记录,和目前电路交换方式支持的语音形式一致。(7)LTE的紧急呼叫能够被识别,通过鉴别非付费方号码是否为呼叫紧急号码,鉴别方式和目前CS域话单一致。(8)计费话单无论收不收费,由于都体现了服务使用,均应该被包括在TAP文件中。(9)对于运营商之间的费用结算,LTE 仍然会保留CS电路交换下的漫游计费模式。运营商之间对于语音/短信的结算费用,可能仍然只有单一的资费标准,仅收取服务的费用,而不收取数据比特流传输的费用。

四、LTE漫游计费话单支撑方案

LTE语音和短消息业务的话单承载问题,本论文给出了三种解决方案。

4.1 方案1:使用扩展的标记

继续使用已有的主/被叫话单形式来支持LTE模式。对于LTE语音和短信的主/被叫话单使用扩展的标记来区分。

使用方案1,运营商需要作如下改造:(1)在用于标识漫游用户身份的话单节点(目前仅包括IMSI和MSISDN信息)下增加扩展的漫游用户地址信息节点,用来标识漫游用户的网络IP地址,格式需要满足SIP URI协议要求。(2)在用于标识漫游用户主叫或被叫对方用户电话号码的节点(需要符合E.164文档规定)下增加扩展的对方用户地址信息节点,用于标识对方用户的网络IP地址,格式需要满足SIP URI协议要求。(3)使用SGSN网元类型作为LTE话单的指示符,在实际上不存在真实网元功能实体的情况也能够允许话单校验通过。(4)对于LTE的语音和短信业务仍然使用现有的服务代码节点进行区分,例如:当服务代码节点填写为11,10时判断为语音服务,填写为22,21,20时判断为短消息服务。(5)扩充服务中止信息节点的数值范围,用于标识LTE语音异常中止的原因。

4.2 方案2:永久性数据节点

该方案下仍可以持续使用目前的主叫/被叫话单格式,但是相对方案1使用扩展性标识,方案2需要使用永久性的数据节点。

使用方案2,运营商需要作如下改造:(1)在用于标识漫游用户身份的话单节点(目前仅包括IMSI和MSISDN信息)下增加永久性的漫游用户地址信息节点,格式要求同方案1。(2)在用于标识漫游用户主叫或被叫对方用户电话号码的节点(需要符合E.164文档规定)下增加永久性的对方用户地址信息节点,格式要求同方案1。(3)对于LTE的语音和短信业务仍然使用现有的服务代码节点进行区分,要求同方案1。(4)扩充服务中止信息节点的数值范围,要求同方案1。(5)使用P-CSCF网元类型作为LTE话单的标识符。(6)增加新的LTE话单独特性标识节点,用于判断LTE业务的重复话单。(7)可能增加对LTE话单的数据完整性校验的规则,对于LTE的语音话单不允许进行切割。

4.3 方案3:采用新的话单类型

该方案将为LTE增加新的语音和短信业务的话单类型,新的话单类型中没有不必要的数据节点,这样能够保证新的规范更容易实施。

使用方案3,运营商需要作如下改造:(1)LTE漫游的语音和短信话单分别增加不同的话单类型。(2)增加新话单类型的校验标准,新标准和已有的校验标准不需要前后对照。(3)对于已有话单类型结构的复用,比如资费和税费信息节点。(4)简化话单结构,LTE 的模式下没有辅助类型话单,没有通话呼叫转移的场景。(5)LTE新增的两类话单类型不能用于支持目前CS电路域的语音和短信话单,同时CS电路域话单也不能用来支持LTE的语音和短信业务。

4.4 方案分析

三种方案的优势分析如下:(1)方案1:运营商在耗费最少改造费用的情况下,也能够最低限度的满足需求。(2)方案2:影响较小,但是却能够提供全面的功能,且该方案能够区分LTE和其他的服务应用。(3)方案3:对于不展开LTE服务的运营商影响是最小的,对于展开LTE服务的运营商是最容易理解的方案,带来的后期运营问题也会尽可能的少,方案灵活,且该方案能够区分LTE和其他的服务应用

三种方案的劣势分析如表1所示:

上述的三个方案所带来的影响区分运营商自身的情况有所差异,运营商可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从改造成本、运营成本及产品可持续发展等不同方面综合评估后作出选择。

五、总结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多维度评估 FDD-LTE 网络优化 无线网络

一、引言

随着FDD-LTE无线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和应用,4G通信用户已经数以亿计,其可以为通信用户提供了强大的数据传输、语音通信功能。FDD-LTE网络是一个应用场景复杂,信号穿透力较弱,高频段覆盖能力弱,组网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1]。为了提高FDD-LTE通信性能,运营商组建了专业的无线网络优化部门和团队,采取了多种优化手段对网络进行优化分析,或引入多样化组网模式,比如利用皮基站、微基站和飞基站构建一个层次化、多样化、异构型的TD-LTE网络,优化网络覆盖范围和性能,进一步解决网络干扰、覆盖不足的问题[2]。

尽管FDD-LTE无线网络优化手段较多,但是许多优化人员依然保持传统GSM、WCDMA、CDMA2000等2/3G网络的优化思维,不能够适应FDD-LTE网络具体应用需求,造成网络数据、语言传输信号覆盖不足,亟需引入多维度评估分析方法,从快速邻区规划、网络结构评估和单站性能评估等方面进行优化,进一步改进FDD-LTE无线网络通信性能[3]。

二、常规FDD-LTE无线网络优化手段存在问题

FDD-LTE无线网络优化中,由于SINR较差、重叠覆盖度较高、覆盖分布不足,因此容易导致FDD-LTE无线网络信号弱,不能够满足移动通信用户需求。通过对网络优化工具和方法进行分析,发现网络优化效果不好的原因如下:

(1)FDD-LTE无线网络建设过程较为粗放,基站建设选址仓促,规划时间不足,站址选择不科学,因此FDDLTE无线覆盖信号存在漏洞[4]。

(2)FDD-LTE是最新的4G移动通信网络,使用时间较短,网络优化人员尚未彻底转变思路,依然采用传统2G/3G网络优化思路,侧重于信号覆盖强度优化内容,忽略了提升SINR质量[5]。

目前,FDD-LTE 4G网络与2G/3G网络并存,各个网元之间存在海量的规划数据和测试数据,因此仅仅依赖网优分析人员的力量进行分析,效率非常低下,难以满足多张网络并存优化需求,因此亟需采用多维度评估分析方法,改善网络优化效果,以便提高FDD-LTE通信传输性能[6]。

三、多维度评估分析法

FDD-LTE移动通信利用基站发射信号为用户提供数据、语音传输网络,由于这些网络应用环境较为复杂,比如高楼大厦的阻隔、远距离分布的用户等,都给移动通信网络造成了严重阻碍,因此为了保证移动通信网络的覆盖性能,需要根据用户通信需求实施动态的网络优化[7]。网络优化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无线网络优化时,网友技术员需要充分的了解无线网络组网结构、通信性能和存在的问题,这也是网络优化的第一步。因此,不同的无线网络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估和分析,进一步改进网络优化结果,精准的对网络实施优化,保证网络拥有一个最优化的通信传输状态,论文结合笔者多年多年的网络优化工作实践,从快速邻区规划与优化、网络结构评估、单站性能评估等三个维护进行优化,进一步改进FDD-LTE网络通信性能。

四、多维度评估与优化

4.1 快速邻区规划与优化

邻区规划与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优化技术员需要不定期的检查邻区,发现问题,删冗补缺。比如某一个基站新开通时,网络规划数据不能够及时的提供;基站拆除时,被拆除的站点与周边基站的邻区关系无法及时的更新;基站升级时,路由数据无法同步更新,这些都需要采取快速邻区规划与优化,保障邻区完整性。对于FDD-LTE网络来讲,邻区如果存在某些却吓你,则无线网络通信将会产生SINR信号质量差、通信路段存在若电平现象,因此不管是采用片区优化或簇优化,都需要保证基站邻区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快速邻区规划与优化措施包括很多,可以从基础邻区表的邻区检查和批量路测数据邻区查漏等维度进行优化。FDD-LTE网络全网邻区实施定期检查较好的办法时比对现网邻区和基础林区表,仔细查看存在缺漏的邻区,并且针对这个需求使用VBA创建一个无线网络通信传播模型,有效计算每一个基站周边的关联度,关联度高的可以作为一个候选邻区,不需要采用二维、三维地图,因此只需要输入相关的小区坐标、方向的工参表就可以快速生成规划区域的基础邻区表。邻区规划的方法包括人工规划、自动工具规划,这些工具方法均存在与FDD-LTE网络实际需求不相符的问题,因此需要根据路测数据补充邻区,以便能够更好的优化网络覆盖,批量路测数据邻区查漏可以针对Log日志文件进行批量分析,使用自动化分析工具进行处理,大大的提高邻区规划查漏效率。

4.2 网络结构评估

FDD-LTE无线网络组网结构是通信传输质量保证的即使,针对站间距进行有效的评估,可以提出采用多样化异构网络类型,进一步改进网络性能。站间距评估对于网络通信质量存在严重的营销,站间距增大导致信号覆盖较弱,站与站之间覆盖重叠度较小,保障小区准确切换,因此降低基站倾角,可以降低小区在切换点附近衰减降低。但是由于FDD-LTE网络基站在建设时受到地理分布区域的影响,比如山体、楼栋、公园、河流和湖泊等都会影响基站建设,直接影响站间距评估结果。为了能够有效的优化网络结构,可以使用规划最近站距平均值和测试点典型采样距离等评估方法。规划最近站平均值可以计算每一个基站与最近基站之间的距离,所有站距离可以使用平均值进行计算。测试点典型采样距离可以输出每一个采样点、基站间距离,取平均值计算网络评估值。针对网络结果进行评估之后,可以使用多样化异构网络优化通信性能。目前,FDD-LTE采用相同的基站类型、传输机制、相对规则等组网通信网络,因此不同的小区采用了相同的频率资源。同构网络虽然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实现网络快速组网,但是在某些局部区域连续覆盖能力不足,并且容易产生同频干扰、交叉覆盖等问题,并且同构网络的拓扑结构较为单一,造成相邻区信号无法控制,系统连续覆盖质量较差,为了解决FDD-LTE同构网络存在问题,需要在宏基站覆盖的边角部署一些轻型、微型基站,实现混合分层部署,以便实现多基站协同覆盖,形成一个异构网络,为移动通信提供中继能力。目前,FDD-LTE异构分层网络采用的基站主要包括皮基站、微基站、Relay站和飞基站。皮基站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到核心网,通常部署于综合性体育场馆、购物广场、火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地区,补充宏基站覆盖效果不佳、性能不足的问题。微基站利用八通道天线、双通道天线接受和发射信号,部署于城区密集大型住宅区域,可以强化室内深层覆盖。飞基站可以通过有线连接到核心网,部署于以家庭为单位的室内通信环境。Relay站可以通过无线介质回传到宿主基站,可以解码、转发数据信息,不需要光纤传输数据。

4.3 单站性能评估

FDD-LTE网络优化时优化人员需要充分的掌握每一个基站的覆盖情况,因此单站性能评估可以检测一个基站是否合格,评估维度包括远近比、场景采样。

(1)远近比评估。一般地,RSRP随着距离增大逐渐衰减,计算小区区间的RSRP平均值,可以获取基站近处[0m,120m]范围的RSRP平均值和远处(120m,300m]范围的RSRP平均值,进而评估远近比,根据远近比评估单站性能,优化网络。

(2)场景采样评估。单站验证可以测试某一个场景的速率,并且设置一定的门限值,如果测试单站速率达到这个值,就可以认为单站性能达到了标准,比如规定FDDLTE基站的上下行PDCP层的平均速率要求不能够低于45/85Mbit/s,但是如果基站的下载速率在一个SINR很高的环境下达到了85Mbit/s,这个基站依然不合格,需要进行优化。

五、结束语

FDD-LTE是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其可以为移动用户提供数据通信、语音传输功能。随着FDDLTE网络基站的大规模建设,网络覆盖面积越来越大,很多城区、农村都已经开始使用FDD-LTE网络,但是也给网络优化带来了新的困扰。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维度评估的网络优化方法,可以解决宏基站覆盖存在的死角、偏角问题,构建一个完整的、连续的、信号强的网络模型,合理规划站点布局,提高FDD-LTE网络传输性能。

参 考 文 献

[1] 杨永祯. FDD-LTE网络DT测试下载速率提升浅析[J]. 移动通信, 2015, 39(22):14-18.

[1] 郭致毅. FDD/TDD LTE无线网络智能优化作业工单系统[J]. 电信技术, 2015, 14(3):28-30.

[3] 文志成, 亓新峰. FDD LTE无线性能与影响因素分析[J]. 信息通信技术, 2013, 17(2):70-74.

[4] 周东波. FDD-LTE网络优化关键问题的研究[J]. 信息化建设, 2015, 32(12):114-115.

[5] 周爱群. 浅谈FDD-LTE无线网络的多场景覆盖解决办法[J]. 中国新通信, 2015, 17(19):87-87.

[6] 安子岩. 长春电信LTE无线网络规划研究与实践[J]. 中国新通信, 2014, 21(13):22-23.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预编码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幅度调制 误比特率

一、引言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可以通过高阶信号调制技术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但是,在一个噪声信道环境下,传输数据速率的提高会带来误码率的提升。为了提高频谱效率,长期演进(LTE)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了链路自适应技术,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系统动态地采用不同的调制和编码、MIMO传输模式[1]、预编码和发射功率等技术,以期在保证信号质量的情况下取得最大的传输效率。

LTE移动通信系统采用了正交频分多址(OFDMA)、多输入多输出(MIMO)[2]等关键技术,以此来克服多径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和提高系统的传输速度。本文对LTE移动通信系统中预编码算法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信道条件的变化,对链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下的预编码算法进行了性能仿真,分析了不同调制与编码下系统的传输速率与误码率的曲线变化。

二、基于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的预编码算法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将连续的信号比特流拆分成多个信号子流,再将各信号子流通过不同的天线发射出去,传输各信号子流的多个发射天线与接收天线构成了空间信道矩阵。在空间信道矩阵构成的各子信道不相互独立的情况下,各子信道将相互干扰,从而影响信号接收质量。在LTE系统中,预编码技术被看作是解决空间各子信道相互干扰最有效的方法[3]。最优的预编码矩阵是基于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的矩阵。

首先假设在一个子帧持续时间内,信道矩阵H不变,假设系统有NT根发射天线,MR根接收天线,发射符号分为L层,每个层有T个符号,第i层由符号[xi,1,xi,2,...,xi,T]组成。对信道矩阵H进行奇异值分解:

式中,n为高斯白噪声。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反馈资源的限制,系统首先须在预先给定好的码本里选择一个码本作为预编码矩阵,也就是利用某种准则得到码本索引。

三、预编码矩阵下的MIMO接收机算法

LTE系统中的预编码矩阵指示(PMI)反馈都是基于协议配置码本,主要有两种准则:一种是基于系统容量最大化,另一种是基于最小误码率(BER)[4]。本论文采用基于最小误码率的MMSE准则,减小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误差信号功率值,并以此自适应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和编码,以便保证系统取得最大的传输容量。假设均衡后的信号为X?,最初的发射信号为X,假定最优均衡器变换系数为G,MIMO信道矩阵为H,那么误差信号可以表示为:

四、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下的预编码算法仿真实验

为了对算法性能作对比,在预编码算法基础上,自适应调制方式分别在QPSK、16QAM、64QAM三种方式进行选择,接收端用MMSE准则的均衡器,将发射信号功率值与均衡后的误差信号功率值的比值作为自适应调节参数,选择相应的调制方式与编码率,当误差信号功率值较大时,此时误码率较大,选择低阶调制方式,以保证信号传输质量,当误差信号功率值较小时,选择高阶调制方式,以提高信号的传输速率,以期在满足信号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达到最高的传输效率。

仿真实验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的情况下展开,信号经过衰落噪声信道,信噪比SNR取值在0dB到21dB之间,信噪比与误比特率和数据传输速率仿真结果分如图1、2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随着SNR的值增大,误比特变小,采用固定调制的阶数越高,误码率越大。在信噪比的值为0dB到12dB之间时,固定64QAM、16QAM高阶调制的误码率都较高,但是,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式下,误码率却随着信噪比变大很快变低,因为链路根据误差信号功率情况自适应地选择了恰当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从图2可以看出,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固定调制方式和编码率时,数据的传输速率是一个定值,调制阶数越高,数据传输速率越大。但在自适应调制和编码方式下,链路根据信噪比情况,灵活改变了数据传输速率,信噪比的值越小,误比特率就变高,此时数据传输速率减小,信噪比的值越高,误比特率就变小,此时数据传输速率增大,在满足信号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达到了非常高的传输效率。

五、结论

论文对链路自适应调制与编码技术下的预编码算法进行了研究,在LTE系统中,预编码技术被看作是解决空间各子信道相互干扰最有效的方法。论文采用基于信道矩阵奇异值分解的方法得到最优的预编码矩阵,信号经过噪声信道后,在接收端,采用基于最小误码率的MIMO接收机算法,减小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之间的误差信号功率值,以此自适应选择不同的调制方式和编码,以便保证系统取得最大的传输容量。通过仿真验证,在预编码算法基础上,采用自适应的调制和编码方式能根据信噪比大小变化,灵活改变数据传输速率,在满足信号质量要求的情况下达到了非常高的传输效率。

参 考 文 献

[1] V Stankovic, M Haardt, Generalized Design of Multi-User MIMO Precoding Matrices [J].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Transactions, 2008, 7(3):953-961.

[2] W. Peng and F. Adachi, “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omain adaptive antenna array for uplink multi-use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cellular system,” [J]. Physical Communication, Sep. 2013, vol. 8, pp. 22C30.

[3] Jiang,M., Prasad,N.,Yue,G.,and Rangarajan,S.Efficient link adaptation for precoded multi-rank transmission and turbo SIC receivers. IEEE ICC,2011.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从接入性、稳定性、业务质量和资源利用率等维度提炼出评估LTE小区性能的综合指标,并以此推算出综合

>> LTE—Advanced系统中的移动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基于垂直切换的TD―LTE与LTE―FDD异系统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基于异构服务器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基于任务流的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基于预测机制的自适应负载均衡算法 基于免疫遗传算法的负载均衡策略 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集群负载均衡研究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 几种负载均衡算法 云计算环境中基于朴素贝叶斯算法的负载均衡技术 基于垂直频繁模式树带有负载均衡的分布关联规则挖掘算法 基于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的移动查勘GIS管理平台 一种基于服务窗口的视频点播负载均衡算法 基于OCTEON的多核平台上数据流量负载均衡算法比较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基于JSESSION_ID算法的营业web服务器负载均衡方案 SOA中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服务查找请求路由算法 基于二元目标优化的多链路负载均衡算法DBCTIA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无线传感器簇头重配置算法 基于概率触发的负载均衡区域竞选分簇算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 KWAN R,AMOTT R,PATERSON R,et al.On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for LTE Systems[C]//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s.l.]:[s.n],2010: 1-5.

[5] LI Weihao,LI Wenjing.Distributed mobility load balancing with RRM in LTE[C]//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roadband Network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2010:457-461.

[6] 赵超, 张厚利. 基于网格划分的投资决策思路[J]. 移动通信,2014(7): 83-87.

[7] 肖清华, 朱东照, 汪丁鼎, 等. 基于AHP和业务需求的TD-LTE时隙配比法TCAS分析[C]//第九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s.l.]:[s.n.],2012: 22-25.

作者简介:

肖清华(1978),男,江西泰和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优化、工程设计。

LTE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based on aggregative indicator

Xiao Qinghua

(Huaxin Consulting Co.,Ltd, Hangzhou 310014, P.R.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fines a set of aggregative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LTE cell performance from access, stability, service quality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n a new AILB (Aggregative Indicator Load Balancing) algorithm is proposed, which can calculate the cell load for each eNB, including its neighbor automatically. By using balancing factor, AILB can achieve a perfect convergence goal to fully utilize the network resource. Finally, we use matlab to build a simulation platform, test the performance of AILB, including convergence rate, overload users and cell throughput, etc.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 LTE 监理 管理方式

一、引言

为了提供更高的业务速率、更高的频谱利用效率、更低的建设运营成本,3GPP推出了移动网络的长期演进项目――LT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第四代移动网络。目前LTE工程建设已经在大部分城市全面铺开,并陆续投入商用。在LTE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和以往3G、2G工程建设不一样的问题,如何又好又快的建设LTE工程将成为通信建设单位以及合作单位今后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针对LTE通信工程开展前后的各项实施工作,结合监理管理中的质量、进度、投资以及安全方面的管控方式进行探讨。

二、LTE项目建设特点

LTE项目和以往的3G、2G工程有着截然不同的建设特点,其建设特点具体如下:

1、规模大、工期短,在选址、设计、供货和施工力量方面要求较高。

2、新建站选址难度大。目前4G网络主要覆盖城市及繁华街道,在前期中心城市网络规划已完成、居民对无线辐射有误解的现状下,目前选址难度日趋增大。

3、天面空间资源有限。前期设计规划主要是满足2G(GSM900和GSM1800)及3G信号覆盖,并未考虑4G建设所需资源,在LTE建设中天面空间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LTE的天线安装空间十分有限。

4、传输资源、电源资源一般都需要扩容。

5、作为新技术,LTE网络工程质量要求较高。

6、LTE网络工程施工风险较大。为了更快的实现LTE网络覆盖,LTE网络工程前期项目以共址站为主,原有机房2G、3G设备已投入运行,在此基础上施工风险较高。

7、各参建单位缺乏LTE网络建设的管理经验。

三、LTE项目管理方式

在庞大的LTE建设工程中,管理方式的好坏将决定LTE建设的成功与否。本人结合实际工作,从前期管理、实施过程、后期管理三方面进行阐述。

3.1 前期管理

项目建设的成败并非在项目结束时才体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开始时的准备工作,因此抓好前期准备工作成了LTE建设的重中之重。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搭建组织架构。在项目开始前必须结合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搭建合理的组织架构,以便更好地相互配合开展工作,建议采取以下方式:

(1)实行直线组织架构,根据选址、勘察、设计、配套建设、主设备安装、站点开通等方面实行环节管理,各环节指定相应人员负责,通过明确的职责分工从而提高管理效率。

(2)以无线专业为核心,传输、配套、电源专业建设充分为无线专业服务,打破各专业之间壁垒,提高资源整体性与协调性。

(3)组建一体化管理团队,成立合署办公作战室,及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推动项目进度。

2、编制建设流程。作为监理单位,应该结合具体运营商、具体地市、具体项目,编制切合实际的建设流程,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明确人员分工。在组织架构明确后,对架构中每个人员的职责分工给予充分的定义,只有各级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合理,才能避免无效或者重复的工作,才能防止遗漏或者相互推诿的工作。

4、统一报表格式。由于在LTE建设过程中,涉及许多参建单位,为了更直观更好地了解进度情况,提前统一报表格式将大大减少各单位在信息交换时所耗费的时间。

5、建立交流机制。由于LTE属于新技术,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故应提前建立交流机制。

3.2 过程管理

1、进度控制。在LTE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的方法,按照制定计划、实施计划、严格对标、分析进度、纠偏计划等方法实施进度控制。在制定计划环节中,应根据项目进度目标,多方协商共同确定切实可行进度计划。在实施计划环节中,要以确认的计划为导向,各参建单位合理配置资源,确保进度按计划实施。在严格对标环节中,要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对标,未按计划完成的任务,明确问题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记入考核。在分析进度环节中,要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逐个环节进行分析,若进度滞后,找出引起滞后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在纠偏计划环节中,对于偏离计划的站点,制定解决方案,明确解决时限、责任人,及时纠偏,赶回滞后的进度。

2、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内容与要求。在事前控制环节中,要审核施工队伍资质以及设计技术方案;要编制施工验收规范,同时组织施工人员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另外还要严审施工组织方案。在事中控制环节中,要做好现场技术交底;对设备、材料、施工工器具进场前进行检查;对也要进行检查;在关键工序、隐蔽工程中作为监理单位要旁站监理;对不合格的重大问题要发出整改通知单,限时整改再核查;另外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通报质量情况。在事后控制环节中,要求施工单位自检后报验;监理组织预验收;对于施工质量评定不合格的必须整改;对整改力度不够的可根据考核要求执行奖惩。

3、投资控制。在LTE项目建设投资过程中要做好方案的预算审核,合理控制造价;对用料情况也要进行核实,从而减少物料的浪费;对物资统一管理,建立收支台账;在结算审核环节中,要以现场实际工程量为依据,严格按照规范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结算进行审核。

4、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应贯穿施工全过程,其中尤以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为重点。作为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配备专职安全员,而且要求专职安全员持证上岗,对于特种作业人员也要持证上岗,施工单位应整体落实安全生产费的使用,编制安全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落实逐级交底的制度。

5、信息管理。在大型工程信息管理中,首先要统一好各类报表的格式,其次要规定统计上报时限,第三是明确汇报的对象,作为信息的来源也要可靠,最后则是定时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

3.3 后期管理

1、验收结算。针对LTE项目工程量较大特点,可以进行分批验收,以减少后期统一大规模验收的负担。在结算阶段,提前制定项目结算计量的标准,明确各种类别的工程量计量方法、计价标准、提交审核时限等。另外要实行分级管理、逐层把关。

2、后期评估。在项目结束后,可以从整体上对参建单位进行评估,将本年度评估结果与下年招标相关联,采取后期评估方式有利于提高参建单位的积极性,保持持续投入,不断提升服务效果。

3、资料整理。在工程结束后,各参建单位需提交相应工程资料,作为后续查阅的依据。

4、经验总结。作为新技术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难免会走弯路,难免会出现问题,在工程结束后对工程进行总体总结十分有必要。

四、结语

本文结合LTE工程建设的特点,从监理角度对LTE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展开了分析探讨,无论是前期准备工作,还是实施过程管理或者是后期管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整体的工程建设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每一环节的管理,将决定LTE工程建设的成败。本论文对于LTE工程的监理管理的探讨,只是对LTE工程建设管理探讨的一部分,更多的实践问题还有待于广大行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方能够继续提高对新技术、大项目的管控,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通信事业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lte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少军教授为大会至开幕词,他表示,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通信学会通信专用集成电路委员会成立的第十年。十年来,我国的通信集成电路行业从完全依赖进口到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在TD-SCDMA标准芯片技术、LTE芯片技术、无线接入与传输芯片和以太网芯片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使我国的通信集成电路不断走向辉煌。

随着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全面部署和服务的普及,三网融合的不断推进以及物联网应用的推广,通信和集成电路产业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会议以“创新应用与融合发展”为主题,围绕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通信SoC设计、智能手机芯片平台、下一代通信处理器的发展、智能终端和LTE的发展趋势与技术难点、以及移动互联网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会议还针对集成电路的技术发展,以及物联网对通信、集成电路产业带来的机遇进行了研讨。

通信领域的资深专家、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针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表了真知灼见,中国工程院许居衍院士为大会做了题为“硅不在稀奇”的主旨报告,大唐电信首席科学(?转下一页)(?接上一页)家王映民、国家特聘教授刘大可、东南大学王志功、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副院长林殷茵、上海交大杨立吾、电子科大林水生、国防科大孙志刚、Synopsys中国区总经理李明哲等专家围绕通信和集成电路的技术发展和热点应用,分别在会上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高水准的论文评审是这次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次共收到了有关单位的数十篇论文投稿,经过专家的评审有13篇入选,其中有5篇被评为优秀论文,会上对获选论文举行了颁奖仪式,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局张希军副局长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了奖章和奖金。

本次会议得到了联芯科技、展讯通信、Cadence、Synopsys、Mentor Graphics、 Magma、ARM、MIPS、国奇科技、华大九天、中国科院EDA中心、华虹NEC、烽火通信、芯原微电子等企业的支持,与会代表共享了他们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先进技术与研发成果。

“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是面向通信产品工程师的专业技术研讨会,会议旨在促进集成电路产品在通信领域的技术应用,构建IC设计产业与通信产业相互沟通与合作的平台。经过连续九年的成果举办,现已成为集成电路领域最顶级的技术盛会之一。

上一篇:互连技术论文范文 下一篇:辅导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