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邀请函范文

时间:2023-02-28 11:48:13

留学申请邀请函

留学申请邀请函范文第1篇

四川成都市府春路1段3号《天然气工业》杂志社的黄君权先生代表应届高三学生家长问:如何直接攻读俄罗斯的大学预科?预科学习要多长时间,费用多少?预科毕业时的具体需求是什么?预科毕业后直接就读大学各专业,是由老师推荐还是由学生自行选择?

没有俄语基础怎么办

对没有具备学校要求的俄语水平的所有外国学生,入学后首先必须经过1年至1年半的预科学习,预科学习分文科预科和理科预科班,主要是学习俄语,同时结合本科专业的学习,补充数、理、化方面的基础知识。

预科学习要多长时间

预科结业时,必须通过俄语水平考试和数、理、化等方面基础知识的测试,合格者即可按照本人出国前申请和选择的专业升入该校本科学习,也可以由本人向其他学校申请和选择本科专业学习,当然需要办理转学有关手续并获得同意求取手续(最好不要选择这种转学方式)。据了解,我国在俄罗斯的自费留学生。经过1年(每年9月入学)至1年半(每年2月入学)的预科学习阶段,95%左右的学生都考试合格升入本科学习。但是也有少数学生由于主观不努力或某些素质较差不能获得本科学习资格,这些学生可以申请再读1年预科,争取再次获得本科学习的资格,否则只能终止留学。

俄罗斯高等院校仍然保持着严谨治学的教育传统,教学上对学生的专业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热情、负责。但从客观来讲,学校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往往疏于管理,据各方面反映,中国自费留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只要勤奋学习认真对待功课都会有好的成效。90%以上的学生都能按规定完成学业,获得学士学位文凭或相应的“技术专家”文凭,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按期毕业,甚至被学校除名而中止留学。

留学费用是多少

从目前看,俄罗斯国立高等院校对外国自费留学生的收费标准只相当于西方国家相应院校的1/5至1/10。

预科学习1年的学费标准,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国立高等院校普遍为1200―1500美元/年,本科专业学习为1500―2500美元/学年。但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及几所著名医学、财经院校的学费预科标准为2500―3000美元/学年,本科标准为2500―4500美元/学年(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和芭蕾舞蹈学院的本科学费标准均在5000美元/学年以上)。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两市之外的其他国立高等院校预科收费标准为1200美元/学年,本科学习收费标准为500―1000美元/学年。

中国自费生在俄罗斯院校的住宿费普遍为50―80美元/月,但也有部分院校住宿费较低为15―30美元/月。各校学生公寓收费高低的差异,主要是根据配备设施和所在区域不同而定。

俄罗斯各院校对外国留学生的医疗保险费标准为90―150美元/学年。近几年来,中国自费生在俄罗斯的生活费一般为80―100美元/月。

总的来说,中国自费生在俄罗斯留学的基本费用每年约需2―3万人民币。但也有几所院校的花费较高,如在莫斯科大学、圣彼得堡大学及几所著名医学、财经院校学习热门专业和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圣彼得堡的列宾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和芭蕾舞蹈学院,在这些学校每年开销约需4―6万人民币。

河北大城一中高三(5)班一位男同学询问俄罗斯本科申请程序

凡高中毕业生(包括中专、职专和技校)或是大学毕业生,持有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3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持有中国银行出具的5000美元存款证明的学生,均可申请赴俄罗斯留学。赴俄罗斯留学不需要境外经济担保。

办理签证程序是:

1.持身份证、户口、高中或大学毕业证书;

2.填写“出国留学申请书”,可请留学中介代办,务必签署“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合同”,并向其提交12张照片(3×4cm);

3.办理公证材料,包括高中或大学毕业证和成绩单公证件、出生公证件、健康检查证和艾滋病检查公证件;

4.向国外大学递交“留学申请书”,申请办理“入学邀请函”;

5.收到大学签发的“入学邀请函”后,申请人到公安局办护照,到银行办理“存款证明”;

6.将护照资料通知国外大学,办理“入境签证邀请函”和“入学通知书”;

7.申请人到卫生检疫局进行出国体检;

8.收到国外大学寄来的“入境签证邀请函”和“入学通知书”后,到俄罗斯驻华使馆(北京)办理签证,购买机票;

9.获得签证并购买机票后,将抵达日期和航班号通知大学和境外有关人员,以便安排接站(机场、火车站)事宜;

10.留学人员凭签证到指定银行兑换外汇。

专家简介

留学申请邀请函范文第2篇

天价课的猫腻

留学市场有这样一个规律:如果有一万名学生出国,那么就有五万名学生参加托福、雅思考试,有十万名学生参加过针对这些英语考试的培训班。

纵观留学培训班的价格,从一两千元的网课,到三五千元的大班,到上万元的小班,到三四万元的“一对一”课程,再到十几万的“VIP精英计划”……为什么针对同样的考试、接受同样的培训,其学费能差出上百倍?

我教过40人大班,6人小班,也讲过一对一课程。其实百人大班与“一对一”私教课程所用的师资水平几乎没有区别,支付给老师的课时费也几乎一样。虽然人数越少价格越高,但通常会让刚入行的老师教“一对一”课程,对内的理由是这些老师缺乏教学经验,无法驾驭大班,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应付大班学生可能给予的指摘。对外则宣称这些教师有耐心、善于与学生沟通,当然绝不会告诉学生及家长,他们是新入职的教师。

大班老师一般不愿意带“一对一”或小班课程,一方面他们认为做私人辅导缺乏成就感,同等时间内“伺候”一名程度弱的学生还不如同时教一群程度好的学生。程度好的学生群当中,出成绩的可能性比小班要大,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声誉。大班老师大多是有教学经验的名师,可以应对学生各种刁钻的问题,相应地,工资也更高。

课程的价格,主要与校区装修豪华程度、对教辅资源的占用程度(如配备的课程顾问、学习管理师等教学辅助人员,以及对教学设备的占用)以及对教师时间的占用有直接关系。我建议如果预算有限,且个人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同学,应选择知名机构的大班,如果觉得大班跟不上,不妨尝试购买网络课程,因为网络课程在购买后可以多次播放,便于复习、巩固。“一对一”私教本质上是中期销售,他们通常善于和学生交流,像“知心姐姐”或“暖心欧巴”一样和学生保持近距离沟通,不时把学生的情况反馈给老师以及销售主管,从而调整教学计划以及营销策略。

词汇量不够,就洗洗睡吧

在为学生讲授托福阅读课程时,我发现一些人的词汇量连大学四级水平都达不到,这样的基础,纵然接受半个月高强度的托福阅读培训也是徒劳的。必须在上课之前背下托福10000词汇、GRE红宝书至少2/3词汇。因为培训机构开设的备考课程多数是讲授出题套路和答题技巧,适合有一定词汇、语法基础的学生。

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在达到8000词汇量并熟练掌握英语语法的情况下,再开始托福备考,是最合适的选择。备考周期一般在4~6个月为宜。GRE备考周期可以长达8~12个月,因为考试中高难度的学术阅读蕴含复杂的逻辑与词汇,这并非单纯提高英语能力所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要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掌握学术英语的论证方式。

从近年的考试命题趋势来看,GRE,GMAT以及LSAT考试考察的重点并非英语本身,考官似乎更看重个人与北美文理学术、商学、法学等学科所要求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契合程度。据我观察,很多标准化考试中得到高分的学生,不一定英语水平最好,也不一定专业能力最强,但往往与北美研究生院所欣赏的那种批判性思维方式最契合。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专业能力足够强,可是GRE考试怎么考也考不到高分,那可能意味着你并不适合北美的学术套路,也许留在国内继续深造是更好的选择。

有志于报考英国、澳洲、新西兰、爱尔兰、新加坡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研究生的同学应准备雅思考试。从我个人经历来看,攻克雅思考试的关键是熟悉英国考试细致、精确的“套路”,比起北美考试来,英国更在乎的是规范、严谨、流程化。许多英系高校之所以可以仅凭雅思成绩决定录取,其理由是能在雅思考试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往往已具备驾驭英系高校学习和研究的能力。雅思考试不仅测试英语水平,更测试考生与英系高校学术规范之间的默契程度。

想报考北美硕士、博士的同学,建议先考GRE再考托福。GRE有效期五年,托福有效期两年,且GRE难于托福,先考GRE再考托福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觉得自己英语基础离GRE需要的水平相差太远,也可先考托福再考GRE。

“躺进”专业去不得

留学申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大多数同学都是借助咨询机构(留学中介)来进行申请,我就帮不少学生做过留学申请。我清楚中介作为盈利机构,在推荐学生报读专业时,必须要将自身的盈利可能性考虑在内,而中介所推荐给学生的申请项目组合,往往是中介机构盈利最大化的组合,却未必是最适合某个学生的组合。

国外大多数硕士专业是不提供奖学金的自费项目且学费不菲。一些学校为了广开财路,大肆扩大硕士生招生,如美国某著名高校的金融学专业一届居然招收了300名硕士生,英国部分高校的一些硕士专业甚至释放出这样的信号:只要语言成绩够,足额交纳学费,均可录取。客观而言,人数多、录取门槛低的专业并非“不好的专业”,事实上这些专业很可能也有不错的教授在参与授课。但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的确会影响这个项目的质量,低水平毕业生在社会上参与工作的表现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这个专业的口碑。

中介喜欢推荐的“热门专业”有时是“躺进”专业,比如英、美、澳、新一些高校的统计学、会计学、市场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在国内家长眼里是“好就业”的专业,留学中介机构也往往会把这些专业包装成“高洋上”的专业,宣称这些专业毕业后市场需求量大、容易在当地找实习甚至找工作,于是捕获家长的芳心。

此外,国外研究生院多数采用的是自由选课制,如研究生阶段规定的十门课程中,只有一两门基础性的方法论课程属于必修,其余均为任意选修。不少同学习惯按照国内大学的所谓“选课攻略”进行选课,譬如选择那些“给分厚道”的老师,选择那些期末考试容易、或者期末仅交一篇论文就能通过的课程。但国外的研究生学习是很有针对性的,一个硕士项目能够选修的课程可能多达几十门,以我较为了解的美国“国际传播”专业为例:可供选修的课程多达五十几门,可是毕业要求的课程门数只有八门(外加一项毕业设计)。在美国,学费是按照学分收取的,如果学分不够就需要重修或再修一门课,则要额外补缴八九千美元的学费。在没有辅导员给建议的情况下,只能依靠自我判断。

大众留学时代,出国读书(尤其是读硕士)本质上是支付高额学费来接受一场为期一年或两年的海外培训,投入可能多达三四十万。要考虑清楚这笔投资的回报,最主要的是看它能否带给自己最需要的东西。“开阔视野”不是一句空谈的话,如果去国外读书只是上课混过去,作业胡乱写,整天吃喝玩乐,美其名曰“深度体验国外社会生活”,背后是家长动辄几十万的投入,那么这种“留学”恐怕也失去了意义。

低就业门槛背后

不少留学生(尤其是学生家长)会持这样一种观念:既然出去了,就别马上回来,至少在当地工作一段时间,积累足够的经验再回国。但如果在当地做的是与所学专业严重不符的工作,造成学非所用、大材小用,且因为在外工作贻误了应届生回国就业的大好时机,恐怕得不偿失。

有的留学生毕业后为了留在当地继续实习、工作,会出现因为签证快要到期不得不随便找到一份工作以求续签。一些国外企业或机构正是看到了他们求职心切,于是放出门槛较低、录取容易的岗位,变相压榨留学生。

我的同学曾应聘了香港地区的“投资顾问”岗位之后发现被骗。一些保险公司会主动给应届毕业生(不限专业)发面试邀请函,吸引学生到高级写字楼里参加面试,如语言、形象、个人素质方面无显著缺陷,有兴趣入职的学生都会被录取。录取时,有些公司在合同上写着“弹性时间、弹性收入”的条款,即不必来坐班,且底薪为零。员工的收入完全依照个人业绩来核算,如果完成既定销售任务则可领取一笔收入,如未完成,则无收入。这些公司还允许新入职的毕业生每月“预支”一部分收入,但如果离职时所创造的业绩仍无法与预支工资相抵,则需悉数归还这些欠款。这被一些香港学生视为“霸王条款”,可为了留下来继续找工作,以及受到“上不封顶”的提成诱惑,每年仍有相当一批留学生接受这种工作。

留学申请邀请函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育合同、当事人、合意、缔约过失责任

教育合同,是教育机构与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达成的,一方实施教育教学行为、另一方亲自或派员接受教育的协议。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数量及质量要求的提高,教育合同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我国学者对该合同的研究却很少。由于《合同法》对教育合同没有作出规定,教育合同性质上属于无名合同,当事人对其订立存在诸多疑问。基于此,笔者试对教育合同订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对我国教育合同法律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一、教育合同当事人的厘定

从合同的内容来看,教育合同本质上属于民事合同,(注:关于教育合同的性质,学术界也存在“行政合同说”,由于此点与本文主旨无关,笔者此处不拟多言,另撰专文对教育合同的法律性质加以分析。)因此其成立也须具备民事合同成立的一般要件:当事人、合意。(注:关于合同的一般成立要件,学界一直有不同看法,代表性的有“二要件说”和“三要件说”。其中“二要件说”分为:“缔约人与合意”二要件(参见赵旭东:《论合同的法律约束力与效力及合同的成立与生效》,载《中国法学》2000年第1期)、“当事人与合意”二要件(参见崔建远:《合同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笔者以为,虽然合同的当事人并不都参与缔约,当事人的人代订的合同也能成立,但是人仍然须以当事人的名义订立合同。也就是说,无论订立主体涉及到哪些人,合同必须存在着两个利益不同的当事人,所以以“当事人”为成立要件较“缔约人”更妥帖。至于当事人是否须有相应行为能力,笔者以为其属合同效力问题,不在合同成立要件讨论之内。“三要件说”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当事人”、“合意”外的第三个要件上。关于这个要件,有学者主张其为“须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参见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312页);也有学者认为是“须具备要约和承诺阶段”(参见王利明、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修订版),第124页);还有学者以“契约之内容,应适于发生债权,即应为确定、可能、适法及社会的妥当”为要件(参见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笔者以为,合同的成立以“合意”为本质,合意的形成必然要经过要约与承诺的阶段;而“要约”即是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内含缔约的目的,否则不属于要约,例如开玩笑就不是要约。由于合同的成立须当事人就合同的必要条款协商一致,而标的正是合同的必要条款,因此内容或标的“确定”已经被涵盖与“合意”要件中,不必累述。至于标的是否“可能”、“适法”应属于合同效力问题,笔者将在后文论述之。综上而言,笔者倾向于“二要件说”之“当事人与合意”二要件。)由于教育合同为诺成、不要式合同,因此其成立无须交付标的物或采取特定形式(但当事人约定合同采特定形式才能成立的除外),也就是说,教育合同的成立无须具备特殊要件。

一般情况下,教育合同的缔约人即是双方当事人,(注:民事合同包括双方法律行为的民事合同以及双方或多方共同法律行为的民事合同。后者以联营合同、合伙合同为典型代表,当事人可以有多方,且他们的利益和目的是一致的、同方向的;前者则发生于利益对立的双方主体之间,教育合同即属此类。因此这里将教育合同的成立要件精确为“双方当事人”。)在普通教育合同(即为自己利益教育合同)中,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参与合同缔约、并成为合同的当事人;而在委托教育合同(即为第三人利益教育合同)中,教育机构和受教育者的委派单位才是合同缔约人以及当事人。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当受教育者为未成年人时,通常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其订立合同;受教育者、教育机构或者委派单位有时也会委托人代订合同(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委托招生”即为适例),但这些参与缔约的人均不是合同的当事人。

关于教育合同的订立,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是,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受教育者是否必须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为订立合同,他们自己能否直接参与合同的订立?他们直接订立的教育合同能否成立?问题实质上已转化为,当事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是否为合同成立要件的问题,也就是《合同法》第9条的合理性问题。依据该条之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注:民事权利能力是民事行为能力的前提。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是根本不存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该条规定本身就存在表述上的问题。)不符合该规定的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不能成立。笔者以为,该条文将合同的成立要件与有效要件混为了一谈,因为合同成立只需要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合同是否有效才需要考虑当事人的缔约能力。应当认为,任何民事主体都有权订立合同,当事人是否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并不影响其订立合同的权利,只是影响已成立合同的效力。依据《合同法》第47条(注:《合同法》第47条仅规定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的效力问题,实际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同样可以订立合同,只是合同的效力会受影响。),缺乏相应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仍有权订立合同,只不过该合同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合同法》在“合同的订立”一章规定第9条,破坏了自身的逻 辑,实不足取。因此,缺乏民事行为能力的受教育者订立的教育合同也是可以成立的。同样道理,没有权、超越权限或权终止后,行为人以受教育者、教育机构或委派单位的名义订立的教育合同,只要具备合同的成立要件也是可以成立的,只是合同效力未定。

另一个问题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现实生活中通称为“家长”)在未成年学生的教育合同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我国台北市家长协会认为家长既是学生的法定人,也是学校教育的合伙人。该协会2001年即已推出并一直在呼吁台湾立法会予以通过的《学生家长参与教育法》(草案)中规定,家长参与教育得行使资讯请求权、教育选择权、申诉权、组织团体权、异议权、参与决定权及监督权等七种权利。(注:.tw/shop/parrentlaw-0.htm.网页制作:台北市家长协会。)笔者以为,该协会的初衷是好的,旨在充分维护学生的受教育权。但是将家长定位为“学校教育的合伙人”的观点却有失偏颇。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中,家长只能作为未成年学生的法定人,其订立合同甚至其参与诉讼。至于资讯请求权、教育选择权等七项权利是家长基于监护人身份自然取得的,应当认为它们是监护权在教育领域的派生权利。

还有一个问题是,厂办子弟学校、厂办职业培训中心等大中型企业兴办的内部教育机构可否直接参与教育合同的订立,并进一步成为教育合同的当事人?这里首先要明确厂办子弟学校等机构的法律地位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计划体制遗留的“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已经遭到严峻的挑战,为摆脱企业办社会的包袱,少数企业已经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所属教育、医疗、后勤等服务单位从企业中完全剥离了出去,使其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这时,厂办教育机构不再是企业内的职能部门,具有了独立的法人地位,当然可以成为教育合同的订立者,同时也是合同的当事人。虽然企业完全摆脱“办社会”的包袱是最终趋势,然而就现实情况来看,彻底剥离的难度仍很大。绝大多数企业采取了一种过渡性的改革办法,即将厂办的子弟学校、培训中心等单位,从从事生产的“主业公司”分离,组成为企业内的二级实体。这些实体拥有办学自和职责范围内人、财、物的自,其主要为本企业服务,同时以自己的优势面向社会服务。应当认为,这些厂办教育机构已经具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他们可以参与合同的订立,并成为教育合同的当事人。但是由于其未完全脱离企业,仍然不具有法人地位,当与受教育者发生纠纷需要赔偿而“校产”又不足以承担时,企业须以企业财产承担剩余部分。

二、合同当事人的合意分析

合意,是合同成立的根本标志,这一点在许多国家的债法中均有体现。当教育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就教育内容、学费数额等主要条款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教育合同即告成立。对于次要条款,如教学手段、课程安排等,未达成协议对合同的成立不产生影响。(注:凡当事人一方要求双方必须达成协议的条款,即使依教育合同的性质不属于合同主要条款,则这样的“次要条款”也成为主要条款。因此,主、次只是相对而言。)因为实践中,当事人常常相距遥远,而且受教育者或委派单位属于教育信息相对匮乏一方,双方当事人不可能就合同的每一个细节进行深入协商,若要求就所有条款均达成合意合同才告成立的话,必将不利于教育合同的订立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此外,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达成一致,合同即可成立;至于意思表示真实与否,属于合同效力问题,不妨碍合同成立。

“合意”是一个静态结果,它的实现须经历要约和承诺阶段。教育合同的要约、承诺比一般的劳务合同更加复杂,涉及的问题更多,主要源于以下原因:首先,教育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尽管教育机构与受教育者或其委派单位在法律上地位平等,但由于教育资源掌握在教育机构手中,所以当事人之间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突出表现在教育机构提供的格式条款不容协商上。其次,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我国公办教育机构与民办教育机构仍然存在诸多差别。公办教育机构受教育行政部门“调控”过多,而民办教育机构不论在招生,还是教学方面都“自由”得多,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也使公办教育合同和民办教育合同的订立存在很大不同。此外,教育合同种类多种多样,如学历教育合同与非学历教育合同、为自己利益的教育合同与为他人利益教育合同、国内教育合同与涉外教育合同等等,它们的订立过程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本文无法穷尽分析教育合同订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所有问题,下面仅就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浅薄的探讨。

1.招生简章、招生广告是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当依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若简章或广告只是简单介绍了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特色等大致情况,对于专业设置、学费数额、学制期限等具体内容并未涉及,则显然属于引诱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即要约邀请。但是,如果简章、广告的内容具体而确定,则又另当别论。实践中,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使教育领域内的竞争日益激烈起来(尤其是民办教育领域)。许多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各类培训机构、民办高校等,常在简章、广告中将入学资格、教育内容、学费数额等情况明确规定,通过宣扬自己提供的教育服务“质优价廉”达到吸引他人前来缔约的目的。但是,这样的简章或广告是否就是教育机构发出的要约呢?答案仍然是不确定的。根据《合同法》第14、15条之规定,除非该简章、广告“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即具有明显的缔约意图,否则就不是要约。然而,如前所述,教育机构与相对人之间总是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关系,即便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或广告内容十分具体明确,但其总是希望保留合同订立与否的决定权,途径是对受教育者的入学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例如对入学者的身体进行检查,不符合健康标准的,教育机构就不与之缔约;特殊专业或方向领域可能还有更严苛的要求,例如军校还要求学生的视力达到相当标准。也就是说,教育机构一般不会在招生简章或广告中写上表明受相对人承诺约束的意旨的文句,招生简章或广告一般是要约邀请。

当然,实践中也存在符合要约条件的招生简章或广告,这类教育服务通常对受教育者的入学条件无特别限制,只要受教育者或委派单位一方为承诺的意思表示,合同即可成立。例如,一些门槛较低的教育机构在网上的内容确定的“招生广告”,通常具有明确的缔约意图,相对人只需填好个人资料,再键击“报名”即可成立合同。(注:网上报名时,网络会自动回复“您已被录取”之类的信息。应当认为这种网上自动确认的文句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教育机构的承诺,它只是起着保障数据电讯的正常收发、确认收到信息的作用。)当然,若当事人要求再签订确认书,则确认书签订时合同成立。

2.教育机构向受教育者一方发出同意其入学的函件如入学通知书、录取通知 书、留学邀请函等,是要约还是承诺?

入学通知书等函件一般是在受教育者或其人(注:人可以是法定人,也可以是委托人,现实生活中委托人通常是留学中介机构。)以口头直接申请、填报录取志愿书或留学申请书等方式向教育机构表达要求入学的意愿后,教育机构经初步审查(如审查其入学考试的分数、体检合格证明等)所作的正面答复。要考察这三类函件的性质,必须首先求证受教育者申请入学的意思表示的性质。应当认为,一般情况下,受教育者申请入学的意思表示应属要约邀请。原因在于,受教育者为教育信息相对匮乏一方,其入学申请的内容通常无法具体、确定,而且实践中受教育者也并不在申请中表明一经教育机构承诺即受约束的意旨,因为他可能同时向多个教育机构发出了申请,当多个教育机构均作出正面回应时,受教育者尚有选择入学的权利。即使受教育者只向一个教育机构发出申请,当收到教育机构的通知书或邀请函时,他可以不去报到,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比比皆是。于此,既然入学申请通常为要约邀请,教育机构所发函件的性质一般为要约。例外情况是,受教育者只向同一个教育机构发出内容具体的入学申请,(注:人们一般以为,受教育者只有明确申请进入某特定专业学习,才算“内容具体确定”,现实生活中同时填报几个专业甚至还同意“服从分配”的入学申请,属于要约邀请。笔者以为,在申请中留有部分内容空白或者以选择方式,交由教育机构确定,并不影响其要约的性质。参见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1页。)且在申请中表明了明确的缔约意图,此时可认为该申请是要约,教育机构的回复函件是承诺。值得注意的是,教育机构的回复必须与入学申请内容一致,若其回复函件改变了申请人申请的专业方向等实质性内容,应认为是一项新的要约。

3.教育机构发现其错发了入学通知书、录取通知书或留学邀请函,如发给了不符合入学条件的人、本应录入A专业方向却在函件中填成B方向等等,此时函件可否撤回或撤销?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承接上一个问题而来。前面已经阐明,多数情况下这三类函件属于要约,只有当受教育者的入学申请符合要约的有效要件时,他们才可能是承诺。由此,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教育合同订立过程中的要约与承诺可否撤回或撤销的问题。当这些函件为要约时,依《合同法》第17、18条的规定,一般应当允许教育机构撤回或撤销之。我国采用的是要约到达生效主义,(注: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要约发信生效主义,因此这些国家的教育机构向中国学生发出的留学邀请函为要约时,不存在撤回的问题。其一旦发出即生效,所以只能撤销。)教育机构的撤回通知必须先于或与函件同时到达受教育者。要约函件到达生效后,教育机构只能对其为撤销的意思表示,但该撤销通知须在受教育者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受教育者。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教育机构发出的通知书或邀请函并不表明承诺期限,只是规定入学时间或报到时间,因此,该函件不符合《合同法》第19条第(一)项规定的“确定了承诺期限”的情形,教育机构可以撤销之。此外,受教育者一般也不会以通知的方式进行承诺,而是在规定的报到时间直接持函件前往报到,所以教育机构撤销函件的通知应在受教育者报到之前到达受教育者。当然,若要约函件符合《合同法》第19条规定的其他不可撤销情形,则教育机构不得撤销之。

当教育机构的回复函件为承诺时,根据《合同法》第26、27条之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应认为其也可撤回。(注:英美法系国家由于对承诺生效采取发信主义原则,承诺一经发出即生效,合同因此成立,所以不存在承诺的撤销。)但因承诺到达受要约人时即生效,教育合同宣告成立,因此承诺的函件不存在撤销的问题,这就迫使教育机构在发函时须尽相当的注意和持审慎的态度。

4.在为第三人利益教育合同的订立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意思表示处于什么地位?

为第三人利益教育合同中,委派单位与教育机构是合同的当事人;受教育者处于第三人地位,既不参与合同订立,又不是合同主体。因此有学者认为委托教育合同与普通的委托加工合同本质上是一致的,委派单位和教育机构分别为委托者和加工者,受教育者只是被加工的“产品”。[1]这种“产品”为自身利益作出的某些意思表示,显然不是合同法上所说的要约或承诺。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产品”是特殊的“产品”-人,其具有思维能力,进行“加工”时还需要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配合。委托教育合同既然是为作为“产品”的受教育者而订立,委派单位在向教育机构为意思表示时必须充分体现和维护受教育者的利益,涵盖受教育者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确的是,受教育者得作出维护自身利益的意思表示,是基于其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关系而来,其作出的意思表示只对用人单位有约束力,因此只能向用人单位作出。

5.在入学通知书等要约函件到达受教育者后受教育者承诺前,(注:这里只讨论入学 通知书等为要约函件的情况,意在分析教育机构变更时,要约的效力是否终止的问题。 )教育机构合并、分立或终止时,已发出的要约函件是否自动失效?

随着市场机制对教育领域的渗透,优胜劣汰规则逐渐散发魔力,许多教育机构与其他教育机构合并以求壮大,或者自行分解为几个教育机构,甚至有不少教育机构因依法解散、被撤销或破产等原因而终止。首先,应当认为,当教育机构分立、合并时,要约函件并不失效。依据《民法通则》第三章有关“企业法人”的分立、合并的规定类推可知,事业法人分立、合并后,它的权利义务也由变更后的法人承担。尽管要约不是一种法律行为而是一种意思表示,但该表示也具有法律意义,变更后的教育机构同样应该承受要约函件的约束力,对前来报到的受教育者予以接收。

至于教育机构终止时,其发出的要约函件是否失效的问题,在《合同法》上找不到依据。依该法第20条的规定,教育合同的要约函件只在四种情形下失效:(1)拒绝入 学的通知到达教育机构;(2)教育机构依法撤销了要约;(3)入学报到期限届满,受教育 者未前来报到也未采用其他方式作出承诺;(4)受教育者对教育机构的要约内容作出了 实质性的变更,例如要求转换专业。笔者以为,《合同法》第20条的规定是不周全的, 法人消灭也是其要约失效的原因之一。[2]教育机构终止时,其发出的要约函件也自动 失效。

与这个问题紧密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受教育者死亡时,入学通知书等要约函件的效力问题。受教育者于收到入学通知书后、作出承诺之前死亡的,要约当然失效;受教育者本人以外的人所作的承诺,包括其继承人所作的承诺统属无效。如果受教育者是在承诺后死亡的,合同已经成立,此时发生的不再是要约失效,而是合同终止的问题。

6.教育合同订立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迟到时,承诺是否有效?

前已述及,当教育机构发出的入学通知书等函件属要约时,受教育者一般以持函报到的行为为承诺。由于这是一种行为承诺的方式,一般只会发生《合同法》第28条规定的“迟发迟到”的情况,比如超过报到期限前来报到。此时除非教育机构及时为其办理报到手续,否则该报到行为属于新的要约。

但是当教育机构发出的函件属承诺函件时,则既可能出现“迟发迟到”也可能出现“未迟发迟到”的情形。现实生活中,受教育者向教育机构发出要约时,通常并不规定承诺的期限。但是依据教育教学惯例,教育机构发出的承诺函件最迟应在开学前发出。若开学后才发出,除受教育者及时通知该承诺函件有效外,该函件为新要约。若教育机构在开学前发出函件,按通 常情形能够到达受教育者,但因其他原因如邮递系统、网络数据系统的障碍导致承诺迟到,除非受教育者及时通知教育机构承诺迟到,该承诺有效,教育合同仍然成立。

三、教育合同订立中的缔约过失责任

在教育合同订立阶段,一方违背诚实信用原则造成对方信赖利益损失时,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结合现实情况,缔约人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或终止磋商。(注:《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第2?15条规定:“如果一方当事人以恶意进行谈判,或恶意终止谈判,应对因此给另一方当事人所造成的损失负责。”我国《合同法》应借鉴该规定,将第42条第(一)项修改为“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谈判或恶意终止磋商”,这样将更周全。)例如,甲明知某教育机构招生名额有限,为阻止该教育机构与乙缔约,而假意与教育机构进行谈判,最后导致教育机构丧失了其他缔约机会。这里,如欲让甲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教育机构须就甲的“恶意”举证。(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报。例如,受教育者为隐瞒不适宜入学的疾病,提供虚假体检证明;教育机构在媒体上虚假招生广告等等。这类行为实际上已构成欺诈,将导致合同不成立或成立后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由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过错方应予赔偿。(3)泄露或不正当使用商业秘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委托教育合同尤其是委托技术培训合同的订立过程中,教育机构通常有机会了解到委托单位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诀窍、劳动生产方面的经验、市场营销情况等等,对此教育机构应负保密义务,不得外泄或不正当使用。否则,要就委派单位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4)其他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任意撤销不可撤销的要约。前面已经提到,当入学通知书等要约函件符合《合同法》第19条规定的情形,教育机构不得撤销之。其即使为撤销的意思表示,也因违反第19条规定而无效,受教育者一方仍可为承诺的意思表示,促使合同成立。但是若受教育者因不懂法而误以为其撤销有效,导致教育合同未能订立时,其所受损失可向教育机构要求赔偿。第二,违反初步的协议或许诺。例如,网上订立教育合同时,双方已就合同条款达成一致,但要求签订确认书。确认书签订之前,教育合同虽未成立,但双方当事人之间已经建立了某种信赖关系。此时,如一方违反了网上已达成的合意,另一方可要求其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第三,因一方过错,导致成立后的合同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注:这涉及到缔约过失责任发生阶段的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缔约过程责任仅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前。另一种观点认为,合同成立后,被撤销或被确认无效时,过错方也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笔者赞同后一种观点,因为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时,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无“约”可“违”时当然不存在承担违约责任的问题,只能追究其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一方为欺诈(注:这里的欺诈不包括前述已经讨论的“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报”的情形。)、胁迫、乘人之危等有明显过错的行为,导致教育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时,相对方可要求其赔偿损失。第四,未尽到保护、照顾等附随义务。例如,受教育者在教育机构的报到地点办理报到手续时因天花板坠落而被砸伤,(注:若某人只是到该处闲逛而无缔约的意图,此时若其受伤则只能要求教育机构承担侵权责任。因为缔约过失责任的基本前提是缔约人已为缔约准备或磋商,这种接触在双方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联系,无此联系就不存在缔约过失责任。而侵权责任并不要求有此前提。)则可选择要求教育机构承担缔约过失责任或侵权责任。第五,违背强制缔约义务。我国义务教育合同的缔结具有强制的特点,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以民族、性别等为借口,拒绝与受教育者或其法定人缔约教育合同,否则就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甚至承担行政责任。第六,无权。(注:此处仅指狭义无权,不包括表见。)教育合同的当事人有时也委托人其订立合同,但是若某人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仍以被人名义订立教育合同,则该合同属效力未定合同。依《合同法》第48条之规定,该合同未经被人追认,对被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若行为人能自己履行合同,则应自己履行,此时不存在缔约过失责任问题,因为合同已经成立。若不能,就要赔偿对方损失。这就是缔约的过失责任。

「参考文献

[1]余能斌,王申义,梅夏英。论教育合同[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6)页。

留学申请邀请函范文第4篇

1982年4月的一天,11岁、正在邯郸上小学5年级的郭晖在上体育课时不小心扭伤了脚,有些红肿。到了10月,她不得不借助拐杖行走了。医生检查后说,郭晖的胸椎可能有病变,父亲郭荣茂便带她来到湖南一家骨科医院。郭荣茂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当时是邯郸矿务局的设计师,妈妈许孔是邯郸矿务局的图书管理员。郭晖是夫妻俩的第3个孩子。医生为郭晖进行了胸外科脊椎手术。可手术后,郭晖胸椎7、8、9椎骨损伤变形,胸以下失去知觉,形成了不可逆转的高位截瘫。

治疗半年后,因支付不了昂贵的医药费,郭晖回到了邯郸的家中。她不能动,不能坐,大小便失禁,只能躺在床上眼睁睁地望着天花板度日。无聊的时候,只能看些杂志打发时光。郭荣茂心有不甘,请来矿务局医院的老中医给郭晖针灸。有一次,老中医鼓励她说:“晖,你还是看看课本吧,将来你的病治好了,重新回到学校时也不会掉队……”郭晖便问:“我还能上学吗?”老中医哈哈大笑起来:“当然能啊,说不定明年你就能站起来!”

郭晖信以为真,就让父亲将她的课本、笔、橡皮、本子、词典、镜子全找出来,放在她的床头边手能够着的地方。带着重返校园的梦想,郭晖开始了她的自学生涯。有不认识的生字,她就查词典;有解不开的数学题、不懂的词语,她就用笔做下记号,等父母亲下班回家后请教。由于脊椎手术后不能坐,郭晖只能躺在床上将书端着看,时间久了,手就有些发酸。有一次,书掉到地上了,她想将书拾起来。然而,只要她侧身的幅度稍微大一点儿,背部就像刀割一般疼。尝试了好几次没成功,她终于哭了。

父母回家问郭晖怎么了,她不理他们。父亲说:“你是不是怪爸妈不在家里陪你?可爸妈不上班哪有钱给你治病呢?”妈妈也说:“孩子,这就是命,要怨你就怨自己的命不好!”以后,她的书、笔等东西还经常掉下来,她就望着窗外的天空回忆以前能跑能跳的日子。自学完小学5年级的课程后,郭晖又开始自学初中课程。一个学期结束了,母亲找来试卷给她自测。郭晖的成绩比较平衡,每次自测各门课程都在八九十分以上。

这么聪明的孩子,她的世界不应该只是一张床。1984年,郭荣茂调入河北工程大学任教。1985年1月,他再次将女儿送到北京一家医院。医生为郭晖做了开胸震动减压术,力图治愈截瘫。可效果并不好,郭晖又回家了,继续自学中学课程。每当她看到小鸟从窗外飞过时,就恨不能自己飞起来。后来,哥哥用三合板为她特制了一个固定的书架。书架上有一只大夹子,书本被大夹子夹住,学习用具用细线拴在夹子上面,这样她的书本和学习用具就不会掉了。

1987年底,郭晖自学完了高中一年级课程,就向父亲提出重返校园的请求。郭荣茂一连跑了好几所中学,都没有学校接收她。父亲说:“你要想回到学校,首先必须能坐起来。学校不接收一个只能躺在床上上课的孩子!”父亲还鼓励她说,“如果你能坐,不但可以重回学校,将来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还可以参加高考上大学!”郭晖就开始练坐。刚开始是父母扶她练,还没练到一分钟,郭晖就累得头晕目眩,不得不躺下来休息。父亲母亲上班了,郭晖每自学一节课,就练坐10分钟。

1989年6月,当郭晖自学完了全部高中课程时,她能坐上一个多小时了。父亲找到了邯郸高招办,想为女儿报名参加高考。那时高考政策没有现在这么人性化,高招办负责人说,郭晖身体残疾不说,连高中毕业证都没有,高招办不能接受这样的考生报考。郭晖一时没有了目标。那时家里连电视机都没有,为了了解外面的世界,郭晖就让妈妈借些小说和文学杂志给她看。书中描绘的精彩的世界,让郭晖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双腿绑木棍支撑不倒信念,要做最优秀的那一个

为了早日走出家门,郭晖一边看小说,一边练坐,练站立。练坐的时候,她用双手撑着床,用双手支撑身体的重量,试着用腰部的力量和脊椎的力量支撑身体保持平衡。由于脊椎做过两次手术,非常脆弱,坐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儿,就酸痛难忍。锻炼了半年多,郭晖能连着坐上两个小时了。

她又开始练站。她的双脚没有力,只能靠双手扶住椅背站一会儿。有一次,她不小心摔倒在水泥地上。她拼命地抓住床单想往床上爬,可她用尽全身的力气也没能爬上床去。

为了防止再次跌倒,郭晖就让父亲在她的两条大腿上用布条各绑上两根木棍,帮助她支撑身体的重量。这样,郭晖每次能站一两分钟。但是,腿上绑上了木棍非常难受,锻炼了几个月效果不大,也就将木棍拿掉了。那时河北工程大学给她家分配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住房。为了让郭晖了解外面的世界,父亲给她买了一辆手摇车。她家住在二楼,每天傍晚,父母都要将她背下楼抱上车推着她在校园转几十分钟。

1990年夏天,郭晖在校园里碰到了哲学系的张明老师。了解到郭晖正在为不能考大学而苦恼,张明老师鼓励她说:“你可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呀,照样可以拿大学文凭,而且对身体也没有限制。我们学校还开设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我建议你参加!”9月1日,郭晖参加了河北工程大学办的英语自考辅导班的学习。1991年5月,学校的辅导班停办了,郭晖完全凭着自己的能力自学。她坚持看《中国日报英语版》和电视英语节目,到学校外语角参加英语口语交流。

1992年10月,郭晖全部通过了高等教育英语专业专科所有科目的自学考试,1993年6月拿到了专科毕业证书。这一年她23岁,虽然不能站立,但能够坐上三四个小时了。她推着轮椅去找工作。一所中学的校长捧着她的简历看了看对她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毕业?不靠谱吧?我们要正规大学毕业生!”郭晖一连跑了十几家单位,都因文凭不过硬而被拒之门外。母亲就对她说:“不要再找了,我们养你。将来我们不在了,你两个哥哥养你!”

“我双脚不能走,但我有知识,我要用知识养活自己!”郭晖对母亲说。

1993年9月,郭晖在家里办起了小学英语辅导班。辅导班刚开始只有5个学生,她每节课收费5块钱,每星期一、三、五下午学校放学后辅导一小时或一个半小时。辅导班的反响越来越好,郭晖又开设了初中、高中英语辅导班和奥林匹克数学辅导班,学员增加到上百名。至此,郭晖每月能有两三千元的收入了,基本上能满足自己日常生活的开支。

1995年,郭晖一边办辅导班,一边参加高等教育英语专业的本科考试。1998年,她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了英语专业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与此同时,她还参加了山东大学和河北工程大学联办的英语硕士研修班的学习。申请硕士学位必须要参加国家统考第二外语考试。因此除了英语外,郭晖又自学了日语和法语。每个寒暑假,她每天吃过早饭,就自己摇着轮椅去上课。有一天,下了好大的雪,郭晖的轮椅被雪堵在路上。寒风中,她只能坐在轮椅上等有人来帮助她。

20多分钟后,才有两位同学在路上遇到了她,将她推到教学楼下。老师经常在二三楼授课,郭晖上不去,只能靠同学帮忙抬。可吃尽了千辛万苦,当她申请硕士学位时,山东大学研究生院要求她必须在本科毕业三年后才可以考“二外”,而郭晖是1998年拿到的本科毕业证。苦苦等了3年,2001年,郭晖在母亲和哥哥的护送下去石家庄考“二外”。没想到她的成绩竟然被工作人员搞错了,法语成绩只有14分。她要求查阅试卷,但主考单位不许她查。在她的多次争取下,山东大学才同意她在山东报考。

为了防止再出错,2002年6月,郭晖在母亲和哥哥的护送下,直接在山东大学报名考“二外”法语,这次她考了71分,终于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郭晖以为在当地中学当个老师应该没问题,便拿着自己的简历到处面试。令她没想到的是,多数学校认为她的第一学历不正规,加上身体有残疾都拒绝录用她。屡次求职的失败,并没使郭晖气馁,她反倒认为学校不录用她是自己还不够优秀,只要她在英语专业达到顶尖水平,就能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于是,她一不做二不休又报考了北京大学的英语诗歌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2年11月,郭晖给北京大学博导沈弘教授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特意申明,她是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女性,没上过中学和大学,第一学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的。郭晖很快收到了沈弘教授的回信,沈弘教授对她的身体残疾和自考学历并没有提出异议,只是说:“欢迎你报考我的博士生,北京大学会择优录取,初试之后还要复试,只要你足够优秀,北京大学就会录取你……”

小学生考赢大学教授,留学哈佛来自轮椅的能量

2003年3月,郭晖在父母亲的护送下来到北京大学参加博士生资格考试。报考沈弘教授英语诗歌方向的博士生考生有4名,但考试时只有郭晖和某知名大学一名教授。郭晖心里不免有点儿发虚,她对父亲说:“对手太强大了,我没上过中学和大学,怎么考得过大学教授呢?”父亲鼓励她说:“这次考不上没关系,可以为以后再考积累经验!”不久,考试成绩网上公布了,郭晖的成绩是:英美文学60分、二外(法语)59分、欧洲文学史78分。

她对查分老师说:“对不起,我考砸了!”没想到老师竟然说:“祝贺你,你考得不错啊!”郭晖不敢相信,后来她才知道,她唯一的竞争者――某大学教授的考试成绩是:30分、54分,57分。那一刻,郭晖真有一种飞起来的感觉。一个没有上过中学、大学的残疾女孩,竟然能考赢大学的教授!

2003年7月,郭晖被北京大学英语系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同年9月,郭晖终于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北京大学。63岁的妈妈放心不下,也来到北京大学陪读。

2008年7月,郭晖拿到了博士学位,她特别渴望能在大都市里当一名大学老师,便将自己的简历分别投给了一些国内知名大学。郭晖很快接到了这些大学的面试函,但面试人员一看她坐在轮椅上,都婉言拒绝了。在求职无门的情况下,郭荣茂只好找到河北工程大学的领导。当时,学校里许多大学生都把大学当作镀金之地,不用心学习。学校领导认为,如果接收郭晖来学校任教,就是接收了一位励志明星,她无疑会有一种无形的能量,带动大学生珍惜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便接受了郭晖。

2008年11月,郭晖成为河北工程大学第一位残疾人老师。第一堂课,当妈妈将她推进教室时,几十个学生都站起来向她鼓掌。掌声经久不息。她知道学生们的掌声是对她的肯定,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从此,郭晖不顾残缺的身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认真备课、教学、批改学生的论文。五年来,郭晖接受了9门新课的讲授任务,带了近三十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还兼任学校英语学术杂志的编辑,做科研工作。一个人同时做着两三个人的工作。学校原来没有无障碍设施,为方便她教学,在五教学楼、主教学楼和办公楼的一层都新建了无障碍坡道。

郭晖的学术研究领域是英语诗歌,这门学科要求研究者亲身到原语言国感受那种语言环境。早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有一位从哈佛大学来的留学生曾建议她去哈佛大学留学,哈佛大学能给她提供世界最完备的资料和最权威的导师。然而,哈佛大学给予全世界同领域研究学者访学的名额是有限的。

2012年3月的一天,郭晖无意中在学校的网站上看到了河北省教育厅全额资助优秀高校教师赴海外留学与地方的合作项目,不由怦然心动。

经过慎重考虑,郭晖向学校提出了申请。河北工程大学的校领导对她的想法都非常支持,同意她填写了去哈佛留学的申请书。4月初,她把个人履历、学术科研成果及申请通过互联网发给美国哈佛大学。一个月后,哈佛大学就向她发回了邀请函,同意了她的留学申请。郭晖的留学得到了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的重视。鉴于郭晖的情况特殊,省教育厅多次开会研究,并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多次沟通。

8月11日,郭晖的优秀和好学精神终于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地方合作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委专家的全票通过。2013年1月,郭晖奔赴世界顶尖高等学府哈佛大学留学。

上一篇:单位会议邀请函范文 下一篇:会议专家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