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2-27 18:11:23

留学调查报告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校友;问卷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150-02

一、在沪外国留学生校友问卷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了解在沪外国留学生校友现状以及校友对来华留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1.调查对象和方法。本次问卷调查针对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友,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74份。从统计数据可以发现,此次调研对象中,64%为男性;54%为26~35岁;60%来自亚洲,24%来自非洲,16%来自欧美;66%在华5年以上;62%为2000年后来华留学;62%留学时间3~5年;68%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综合考虑,本次调查对象无论从性别、年龄、来源国、留学时间和类别等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表明取样比较合理。

2.调查结果与分析。①在沪留学生校友现状,从表1、表2可以看出,被调研者主要就职于在华的外国企业或机构,部分为中国企业或机构、自己创业,担任职位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共占44%)。另有一部分校友继续在沪升学。

②留华工作的原因,90%的被调研者表示对目前的工作很满意或比较满意。表3显示,留学生毕结业后留在中国的主要原因是有利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众多良机,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在中国留学所积累的知识。

③来华留学的成效,74%的被调研者表示来华留学的目的已基本实现。几乎所有的被调研者都表示会建议自己的亲戚、朋友到中国留学。可见,被调研者普遍认为来华留学很有成效。从表4可以发现,被调研者认为,来华留学使他们掌握汉语、运用知识、开阔眼界、建立关系网等,对他们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对来华留学工作的建议。对来华留学工作,被调研者普遍表示对汉语培训质量、教师教学水平等很满意,对留学信息的获取、入学申请、课程设置、教学设施、学籍管理、奖学金、住宿环境、入境及签证手续等比较满意,对职业培训及就业指导等表示一般满意。被调研者对来华留学工作提出以下主要建议:简化入境及签证办理手续;完善留学生宿舍环境;加强留学生保险制度;建立留学生组织,在学习、生活与思想等方面进行辅导与帮助;提供留学生实习、就业指导与推荐;组织留学生校友会,搜集校友信息,举办校友活动,在生活、工作和学习方面继续给予帮助等。

二、对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友工作的启示

1.留学生校友工作的现状和意义。在教育部“扩大规模、优化结构、保证质量、规范管理”工作方针的指引下,来华留学事业日益得到重视。2010年来华留学事业已迈进第60个年头,我国已接收来自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各类来华留学人员百万人次。据统计,2009年来华留学生总数近24万名,来自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600多所高校和其他机构中学习。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于2007年4月关于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发挥来华留学毕业生在本地区对外交流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各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本校留学生校友会工作,并与校友会成员建立起经常性联系;委托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设立联系来华留学毕业生的专门工作机构,协调和帮助学校与来华留学毕业生联系[2]。该通知为各地区和高校开展留学生校友工作指明了方向与路径。例如,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支持下,上海每年末召开留华毕业生新春招待会,邀请上海各高校留学生校友代表参加。作者所在的东华大学于2006年成立了留学生校友会,每年举办多种形式的校友返校活动,包括茶话会、聚餐、对在校生的讲座、邀请校友参加国际论坛、国际文化节等校园活动。留学生校友多数从事与中国相关的工作,他们是其本国发展同中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媒介,为推动其本国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中外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流等均做出积极贡献[1]。所以,留学生校友工作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我国高校不仅要通过各种途径维系与留学生校友的情感,而且要积极主动开发留学生校友资源,促进学校与留学生校友互相支持、共同发展。

2.加强留学生校友工作的策略建议。近年来在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的指导下,我国高校的留学生校友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普遍存在学校不够重视、没有专职负责人员、工作缺乏系统化等问题。我国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留学生校友工作。①成立留学生校友会。留学生校友会隶属学校校友会,可由分管留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或留学生管理部门领导担任会长,由多位知名留学生校友担任副会长,选择有代表性的校友担任理事。留学生校友会设秘书处,由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干事若干人组成,负责日常工作。②建立校友数据库和互动网络平台。在建立校友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校友互动网络平台。一方面用于信息,如学校新闻、校友会信息与活动、校友最新动态、各类招生信息、可开放给校友的培训与讲座等;另一方面提供交流平台,校友之间可通过此平台建立联系,互相交流,学校也可充分利用校友的反馈信息改进在校生教育。③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友联络与活动。对海外校友,可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寄送学校刊物与最新信息,校友来华时提供协助或承担接待工作,到国外访问时组织校友见面会等。对在华校友,可不定期举办各类校友返校聚会活动,邀请校友参与学校重大活动,安排成功校友面对在校生的讲座或交流会等。④借助校友网络进行招生与拓展。通过留学生校友在本国的人脉关系,不仅可吸引优秀生源来华留学,而且可与国外高校或相关机构建立联系与合作。留学生校友不仅热爱母校,而且对母校情况非常了解,在协助学校招生与拓展的过程中,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以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⑤与校友合作推进实习与就业。高校可通过在校期间安排实习、毕业后推荐就业单位等方式,鼓励优秀毕业生留华工作,尤其是上海等大城市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高校可与自己创业或已担任中高层管理者的留学生校友进行合作,为校友公司推荐实习生,输送人才。若条件允许,可鼓励校友公司设立基金或奖助学金,减免优秀留学生学杂费,改善教学条件,支持留学生社团活动等。⑥关注校友成长,宣传成功校友。校友的成就是母校的骄傲,更是验证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是学校提高知名度的最佳宣传。留学生校友在本国或在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对在校生和海内外潜在学生都是最好的榜样。学校对成功校友的大力宣传,也可进一步增强留学生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感情,鼓励其以各种方式支持母校的发展。

我国每年接受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都在增长,高校对每位留学生提供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可能都差不多。但对留学生而言,不管是长期攻读学位,还是短期进修汉语,都可能是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到中国学习与生活。关心和善待每一位留学生,让他们把学校当作自己在中国的家,那么即使他们离开学校到世界各地去,也都将与母校心心相系。

参考文献:

[1]贺美英,宗菁.外国留学生校友工作浅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6):48-51.

[2]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关于加强留华毕业生工作的通知[Z].2007-04.

[3]胡艳娥.高校校友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浅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28(5):78-80.

[4]孙美静,林杰.美国大学校友会的职能、类型与结构[J].现代大学教育,2008,(3):64-69.

基金项目:本文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全球化视角下上海市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编号:A0708)的研究成果之一。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汉赴美学生;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合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4-0026-02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政府大力倡导中外教育交流,大量中国学生到世界各国留学深造。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和留学政策的放宽,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也在成倍增长,构成了国际学生中最大的学生群体,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人数连续三年居首。2011至2012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生就达到19万人,同比增加23%。武汉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教育强省――湖北省的省会所在地,和上海、广州、沈阳等地共同成为我国留学生的主要输出城市。而在海外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要想达到预期效果,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离不开跨文化适应。

跨文化适应(intercultural adaptation/intercultural adjustment)泛指对新文化环境逐渐感到贴切或相称的过程。新西兰心理学家Ward及其同事将跨文化适应分为心理适应及社会适应两类:心理适应是指在跨文化接触过程中,以情感反应为基础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社会文化适应是指适应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的能力,是否能与当地人有效进行接触。

笔者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跨文化适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在理论界现已构筑了一整套概念体系,但其理论在国情及文化大不相同的中国是否适用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此外,国内学者在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有关武汉赴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较少。

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面向武汉前往美国留学生的调查。调查以问卷和访谈为主要手段,于2013年7月至10月通过自行设计问卷(问卷见附件),调查了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州的约100位留学生,其中在读本科生72名、在读研究生20名、回国者8名。发放问卷100张,回收97张,有效问卷95张,符合统计要求。还通过QQ网络聊天工具及面对面的形式,对20名武汉赴美留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为了达到更直接、更清晰的访谈效果,被访者能更准确、更自如地回答问题,采用中文作为访谈语言。每人每次的访谈时间约为40分钟,并将所作笔记整理成访谈记录。

一、武汉赴美留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对于到美国后适应的总体情况,感觉一般的占57.9%,选择“很好”的只有12.6%,而“较好”及“很差”的各为18.9%和10.5%。有33.7%的学生一个月即可基本适应当地生活,需要三个月的则占到49.4%。

Steven(男,22岁)说:感觉很不错,环境很好。我觉得因为年轻,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强。

Carol(女,30岁)说:刚刚去的几天可能因为新鲜觉得挺好的,后来各方面都开始出现问题,但过三四个月就好了,基本上适应并开始逐渐融入这里的生活。

从调查数据和被访者的反映来看,大多数人已基本习惯当地生活。虽然所用的时间不同,差不多在半年内能适应,总体感觉一般,真正融入其中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武汉赴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的主要原因

1.学业压力。被调查者中,有63.2%的学生认为学业压力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只有13.7%的学生很适应美国教师的授课方式,18.9%的较为适应,有45.3%的学生对美国教师授课的方式适应情况很差。

Lydia(女,20岁)说:之前在国内,老师会在课堂上详细讲解书本内容,但这里更多的是拓展知识,我需要花很多时间来自学书本知识和消化拓展内容,在这方面感觉有些困难。

Aaron(男,27岁)说:这边的课程考试以完成项目论文为主要形式,而且很多时候由我们自己来决定完成时间,导师很少提醒或督促,这样的“自治”使我开始浪费了很多时间,之后又有很大的压力。

经过深入访谈结合调查数据,发现学业压力给留学生带来了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不安全感造成心理上的负担。在学习上的巨大投入,使留学生没有更多时间与当地人交流沟通,对其跨文化适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性格特征。在与寄宿家庭关系方面,有16.8%的学生为很好,36.8%的学生为较好,关系一般的为38.9%;有36.8%的学生认为美国家庭更容易接受性格开朗的留学生,46.3%的学生认为外向型的留学生更受美国家庭欢迎,只有4.2%学生选择自我封闭型。

Sue(女,23岁)说:我觉得在这边还是很开心的。我有很多美国朋友,平时在周末聚会,大家一起吃吃东西、聊聊天,他们说很喜欢开朗、爱笑的我。

Steven(男,22岁)说:到美国后,住在一对年轻夫妇家里,他们很热情也很好客,经过一段时间相处,发现我很喜欢音乐,我们经常晚饭后一起看选秀节目并评论,我也越来越放松,愿意在他们面前谈自己喜欢的东西,愿意在他们面前唱歌。

性格特征是影响跨文化适应的重要内因之一。问卷结果和访谈内容显示,性格活泼、外向、愿意表现自我的留学生更容易较快地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而自我程度高、羞涩内向的学生会产生孤独感,在交往中比较被动。

3.出国前的准备。在出国前对美国的了解途径中,留学生通过电影电视、网络媒体和中介培训机构几乎各占到三分之一,只有9.4%的学生通过文学书籍来了解。

Will(男,23岁)说:来美国前,我以为会到都是摩天大楼、霓虹灯闪烁,最起码和武汉一样,街道、建筑都有现代气息,有繁华的商业中心。可到这里后,学校其实就是在一个镇子上,人也很少,生活节奏很慢。

Lydia(女,20岁)说:出国前考的雅思成绩还是不错的,也进行了语言培训,但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上课时马上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口语不流利又影响表达,不好意思开口。

以上内容说明,出国前的准备直接影响到跨文化适应。合理设置对留学生活的期望值,通过不同途径全方位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及文化,加强语言训练中的听说能力,对跨文化适应有积极作用。

三、适应美国社会生活需不断努力

社会文化适应是跨文化适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留学生整个跨文化适应的感受。被调查者中45.3%的学生认为美国食物一般,28.4%的学生认为很差,大多数留学生不适应美国饮食;67.3%的学生很少按照美国的习惯来穿着打扮。

Jay(男,25岁)说:在美国我能自由地使用facebook、twitter这些社交软件了解全世界的潮流信息,和不同国家的年轻人交流,知道他们在做些什么、喜欢什么,世界各地在发生什么事情。

Fiona(女,29岁)说:我现在还不能理解美国人在冬天下雪的时候只穿短裤在室外跑步,每天吃不同做法的土豆真的让我对土豆有了恐惧感,很想念武汉的各种小吃和美食,只能自己尝试做些适合口味的食物了。

从访谈和调查结果看,虽然中美两国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开放、现代的社会观念能让留学生顺利适应美国生活;但在饮食习惯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受访者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困难。

四、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化建议

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笔者对被调查者及访谈者在美国的跨文化适应状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如下特点:武汉赴美留学生的总体适应情况较好;跨文化适应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既有学业压力这样的外部诱因,也有性格特征和出国前准备情况的内部诱因;在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方面,留学生能很快接受开放、现代的社会观念,却在生活饮食习惯上不得不靠自身努力解决问题。

为了达到在国外学习的预期效果,武汉赴美留学生出国前应在学习、经济、生活等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多种形式加深对美国文化的了解,并加强母语文化修养;熟练掌握英语,提高听力和口语的使用技能;设置合理的期望值,在互动中培养情商;在学习之余,应走出家庭,走出学校,多参与社会实践,提高适应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做好跨文化适应的相关训练,以便更好地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参考文献:

[1]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3]陈向明.旅居者和“外国人”――留美中国学生跨文化人际交往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4]胡超.时代的素质教育与跨文化交际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4).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英国独立商业会员组织“伦敦优先”(London First)的一项最新调查研究显示,国际学生数量的增加及国际教育的发展将成为英国经济提振的福音。仅在伦敦地区读书的国际学生每年就为英国经济贡献2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24.8亿元)的净利润,其中中国留学生在这一群体中占比最大。因此,该调查报告建议政府进一步考虑修改移民政策,除不再将国际学生作为移民群体外,还应积极考虑恢复学生毕业后工作签证,从而使英国恢复受国际学生喜爱和关注的留学目的国的地位。

调查报告引用了该机构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联合研究获得的数据,其中国际学生的学费和日常生活开支高达28亿英镑。相关产业还为伦敦地区提供并维持了近7万个工作岗位,但是国际学生所耗费的公共服务开支仅约5.4亿英镑,因此,国际学生所带来的经济净收益高达23亿英镑。

相关研究显示,2013-2014年度全英国际学生的总数为31万, 其中,约22%集中在伦敦,而伦敦各高校中的国际学生比例也高达18%,近6.75万人。虽然大学、商业机构等都坚持呼吁政府重新审视现有移民政策,合理制定移民比例,但是,英国内政部却一直将国际学生纳入移民范畴,并坚称其对英国社区、公共医疗服务以及住房等公共服务等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而加以控制。超过1/3的国际学生表示,英国复杂的移民系统对其留学经历带来了负面影响,并且成为其选择继续在英学习或工作的核心障碍。英国国家统计局的一项最新估算显示,2014年共有13.3万名非欧盟国际学生进入英国学习,离开的仅有4.8万名。因此,英国内政部移民事务国务大臣詹姆斯・布罗肯希尔(James Brokenshire)表示,政府将继续推动移民系统改革,在打击钻空子行为的同时努力吸引各国优秀学生到英国学习。

负责此次调查的“伦敦优先”首席执行官乔・瓦伦丁(Jo Valentine)在调查结果公布后也表示,“对英国来说,国际学生在英国留学期间的巨额学费和各项花费其实是一种新型出口行为。新一届政府应该努力创造一种‘接受来英国的国际学生是一种财富,而非责任’的良性环境。同时,新政府应该就国际学生与移民数量的关系问题向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学习,营造有利于英国高校向世界优秀学生展示英国教育的和谐氛围。”因此,他们建议从促进英国大学的发展和推动英国各商业领域雇佣国际学生建立国际化商业圈的角度考虑,尽快恢复原有的国际学生毕业后工作签证制度。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教育处凤智、匡建江、沈阳供稿)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 《民主与法制》的诞生及其社会影响 网络炒作的成因与社会影响 简评“大师”的共通性与社会影响 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事业的时代特征、基本经验与政策建议 媒体语言暴力的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债券”的投资突围 道教神仙信仰的社会影响 协作抑制中的社会影响 读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传播与社会影响》札记 城市地震预警误报的社会影响与措施研究 中国市场转型中的区域经济差距:社会影响与政策调整 妇幼保健医院的文化建设与提升社会影响力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社会影响 女性时尚杂志的社会影响与发展前景探析 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与社会影响力研究 退耕还林对自然与社会影响的分析评价 藏传佛教对社会影响的田野调查与理论分析 从《万万没想到》看网络剧的艺术特征与社会影响 2008年广电新媒体的监管融合发展与社会影响研究述评 从媒介伦理的视角谈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与社会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候健美.九成留学生愿回国效力[N].北京日报,2004-12-17(9).

[3]中国教育在线.2012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EB/OL].(2012-01-01)[2014-02-08]..

[7]兴业银行,胡润研究院.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R].上海,2012.

[8]Kohn Melvin L,Carmi Schooler.Class,occupation and orientation[J].American Sociological,1968(34):659.

[9]谭斯瑞.当前我国中学生出国留学热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14):286.

[10]中国教育在线.世界著名大学前100名排行榜[EB/OL].(2004-09-02)[2014-02-08].http:///20040902/3114605.shtml.

[11]启德教育集团国际教育研究院.2010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R].北京,2010.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教育部国际司曹国兴司长不久前披露: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主要体现为:

目前,我国已与18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有关国家建立了教育高层工作磋商机制和民间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与32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协议。

国家公派出国留学由2002年的3000人增加到2006年的7000多人,同期自费出国留学每年保持在12万人左右。设立、实施了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2007年首批选派3952名博士生到世界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学习;2006年留学回国人员达4万人,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一倍多。

汉语国际推广取得新的突破,截至目前,已在6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孔子学院190所。来华留学生总数从2002年的8.6万人迅速增加到2006年的16.3万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达1000多个。教育涉外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亦已初步形成。

外国留学生每年为英国“创收”85亿英镑

英国内政部日前发表报告说,2006年来英国各大专院校求学的外国留学生达到了15.7万名,比2005年增加1.8万名。

据估算,每个外国留学生在英国高等学府就学的学费及生活费每年平均为1.5万英镑。留学生每年可为英国“创收”85亿英镑。英国大学知名度不断提高和英语的广泛普及是吸引大量外国留学生来英学习的主要原因。

中国是英国留学生第一大来源国,2005-2006年度有逾5.2万名中国学生来英国求学;印度是第二大生源地,有1.6万名;美国居第三,有1.4万名。外国留学生来英选择最多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工程和技术。

伦敦大学学院是招收外国留学生最多的学校,注册外国留学生约2.7万名。

80%国际学生对澳大利亚教育给予肯定

2007年10月12日在墨尔本召开的澳大利亚国际教育会议上公布的《2006年国际学生调查报告》显示:

84%的国际学生对澳大利亚的生活表示满意;83%的国际学生对在澳大利亚的学习经历表示满意;82%的国际学生喜欢所学的课程;78%的国际学生对教育质量表示满意。超过1万5千名学生参加了该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应进一步丰富国际学生的留学经历,特别是为国际学生增加就业机会、增进与本地学生以及与更多的社区间的互动。”澳大利亚科学与教育部毕晓普部长说。

《国际学生调查报告》的是澳大利亚教育机构院校与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国际教育司通力合作的成果,以此来掌握全面的、最新的衡量国际学生在澳大利亚的留学经历。

新通留学北京开业

12月16日,华东地区最大的留学机构――新通留学服务机构在北京成立分公司。新通留学具有11年留学服务经验,与超过20个国家的957所院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家分支机构。新通留学实行“培训――考试――留学――就业”一站式服务,提供一系列的E-VISA签证便捷程序,成立首家“出国无忧”客户中心,为客户提供“360度”全方位服务。

荷兰11所高校入选世界大学前200强

英国《泰晤士报》所属的高等教育专刊日前公布了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哈佛大学继续位居榜首,剑桥、牛津、耶鲁大学并列第二。荷兰14所研究型大学中的11所入选了世界大学前200强,入选的高校的数量再次位列为欧洲大陆第一,充分的说明了荷兰在高等教育中的雄厚实力。

其中,阿姆斯特丹大学在荷兰高校中排名最高,为48位,其他被选入前200强的荷兰大学分别为: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莱顿大学、乌特勒支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瓦赫宁根大学、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学、格罗宁根大学、屯特大学和拉德邦内梅亨大学。高等教育专刊负责人马丁・因斯表示,这份历时半年完成的排名表征询了数千名来自大学、雇主和各领域专家的意见,可作为学生选择大学时的一份参考。

排名时被重点考虑的5项因素分别是,各大学的科研能力(40%)、雇主和公司对学生的满意度(10%)、学校师生的比例(20%)、论文的被引用率(20%)以及国际学生(5%)和国际教职员工(5%)的比例。

前200名大学分别来自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在排名前100名大学中,北美地区有43所,比去年增加6所;欧洲地区有35所,比去年减少6所。

英才网联举办HR沙龙

2007年12月7日,国内最大的分行业人才招聘网站英才网联()联合旗下10家分行业招聘网站和多家媒体机构,在北京共同举办主题为“竞争环境下的人力资源策略――‘HR论剑2008’”大型HR论坛活动。有超过300名企业HR管理人员、媒体记者和业内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人力资源的热点问题及应对策略,展望2008年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此次活动,旨在为业内知名专家与企业HR管理人员提供深入交流和探讨的机会,传播先进管理理念,推动HR行业发展。

赴美留学获签率达到80%

美国驻华使馆总领事李启明在日前在北京透露,2007财年(2006年10月1日至2007年9月30日)美国驻华使领馆共发出超过40万张签证,其中签发给中国学生及交流访问学者签证为51546人,两项获签率均达到了80%。本年度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人数达到创纪录的67723人,与2005年至2006年度相比增长了8.2%。本财年学生签证全球总签发量为65万,比去年增长10%。而在中国,签发量比2006财年提高了40%。“数据明显上升是个显著的信号,表示美国欢迎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的学生前去美国留学”。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6年至2007年度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生人数占世界赴美留学生总人数的11.6%,仅次于印度。

李启明介绍,美国驻华使领馆从11月15日开始实施十指扫描,由于提供了很充分的服务,并不需要额外增加多少时间。

加放宽聘用留学生限制

加拿大人力资源部于2007年11月初最新指导性文件,放宽对聘用留学生的雇主在广告招募以及薪金上的限制。该政策的出台有利于留学生在加拿大工作,并最后申请移民。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科教兴国观念的深入人心,我国高校扩办不断在发展,以及生源不断的在增加,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化,毕业生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这些不仅改变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心理状态,以及择业方式等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如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成了广泛关注的对象。因此,对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特别是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式的转变进行调查研究,这对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增加就业率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运用简单抽样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报告的对象来自于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以及广州大学松田学院等四所院校。样本从大一到大四这四个年级中随机抽取。

(三)问卷状况:本次共发放问卷800份,每个高校200分,回收且有效740份。回收率92.5%。其中大一人数为80人、大二为80人、大三为320人、大四为320人,男生364人、女生376人。涉及范围较广,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三、结论分析与讨论

(一)对当今就业形势的认识。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判断,其中39%的人认为形势严峻,就业困难。25%的人觉得形势正常,25%的人认为形势正常、易找工作,11%的人对目前的就业形势还不是很了解。从这个数据我们就可以看出,不同年龄的人对待同一件事观念是有差异的,因为本次调查是针对所有的大学生,因此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可能还只是在享受校园的安逸生活从而不是很了解就业形势的严峻,从而导致就业观念的模糊。

(二)对专业的认同性以及择业观念的分析。在本次调查报告中,18%的人认为所学专业很有前景,24%的人认为较有前途,40%的人认为前景一般,18%的人认为较无前途,基本没有人选完全没有前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由于所选的院校涉及面较全面,而且专业都是一些较热门的专业,所以导致大家对就业前景觉得较为可观。

(三)对就业单位选择的分析。在关于就业单位的选择中,本次调查中有41%的选择国有企业,19%的人选择名营企业,20%的人选择三资企业,16%的人选择政府部门,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仍是广大毕业生的第一选择,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国有企业的工作较为稳定。二是三资企业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并且工资较高,因此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其他两个,从某种上来讲,需要自己投入的较多,这对一个应届毕业生而言,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资本,而且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大家也都意识到这一点。

(四)就业地域的分析。一直以来,沿海地区就是大家就业首选的地方,在本次调查报告中,有65%的人选择留在广州或深圳,22%的人选择回到家乡城市,6%的选择出省,7%的人选择其他二三线城市。由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沿海城市的广州和深圳是大家最为关注的地方,确实,这两个地方各方面条件都优越,大家难免都会青睐。而回家乡城市发展也是一部分人考虑的,毕竟回到熟悉的地方,会有不一样的机会,而且吃住这种大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五)择业标准的分析。从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38%的人选择工资不高但是有发展前途的,25%的人选择工资一般但比较稳定的,28%的人选择工资很高但工作不稳定的,7%的人选择其他。虽然选择其他的人很少,但是我们也可以看成是就业的茫然的一种表现,从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都还是理智的就业观,但是依旧有一部分的人选择高收入但是不稳定的工作,并不是说这样完全不好,但是这样风险很大,选择的时候还是应该谨慎择之。

(六)关于毕业后打算的分析。根据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67%的人选择毕业后直接职场求职,18%的人选择考公务员,8%的人选择继续深造,3%的选择出国留学,4%的人选择自主创业。这些结果表明大多数的毕业生还是想毕业就踏实找工作,毕竟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当然自身的一种投资也是一种工作,只是继续深造或是出国留学或是公务员,都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以及金钱,因此广大的学生从实际考虑出发的话,还是可以先工作,然后再看一下进一步该如何选择。

四、思考与建议

(一)大学生应该认清现状的就业形势,理性的看问题,正确的认识现在的就业趋势,把握就业机会,切忌心急乱投职,因此,学校应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和择业观,从而提高就业选择能力和竞争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二)大学生应该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当代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在大一和大二的时候就应该积极培养自己的竞争和合作意识,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或者一些学生组织,这可以锻炼自己的协调能力以及组织能力以及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的能力。因为只有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使自身既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三)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才的供需矛盾突出,其别是高校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各种矛盾不断加剧,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反差。因此在这样的形势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尤为重要。广大学生应改变等待就业、第一就业的就业思想,树立职业流动的观念,克服思想压力和心里负担。同时,大学生还应转变非大城市不去、非高薪不干的就业思想,自觉地把个人成长和国家需要相结合,到基层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价值。应该抛弃那种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想法。

(四)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和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社会锻炼,开设相应的课程,让大家在学校的时候就体验到那种就业的紧张感,培养就业意识,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确立清晰的就业方向,提高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与完善。各高校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构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安排,分目标分阶段地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低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学会规划自己大学的生活;高年级以职业能力、求职技能与常识为主线,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强化能力训练,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由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市留学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成才与就业》杂志联手所作的国内第一份“留学中介机构调查报告”,今天正式问世。报告通过对上海家经教育部、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的合法留学中介机构的调查,首次从一个侧面披露了出国留学的现状。

留学生性别

家长是否更放心让男孩子“远走高飞”?从这次调查来看,这种观点显然站不住脚,在已经或正准备出国的学生中,女性占,男性占。尽管女性只以的微弱优势胜出,但这却意义深远,在上海这座学习型城市中,女性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比男性低,她们的求知欲同样强烈。

留学生年龄分布

此次调查将学生年龄分为个层次,其中岁~岁的留学生数量最多占,其次是岁~岁为,岁~岁为。对于近来社会较为关注的“留学低龄化”岁以下现象,本次调查显示的数据仅为。看来,不少家长已渐趋理智,将不具备较强控制、管理能力的孩子送到国外,远离亲人,难免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造成不利。

品牌认知途径

留学消费者是如何知晓中介机构的?数据显示,的被调查者是通过报刊杂志介绍而获悉的,是通过他人介绍,上网为,而电视宣传仅为。

留学生家庭月收入

出国留学目前还属高消费,需要强劲的经济基础做后盾。通过调查发现,留学生数量最多的家庭月收入分别在元~元之间以及万元以上,两者的百分比为和,而元收入以下的家庭仅为。

另外,留学生家庭月收入元~万元之间的出现波谷,这类属于中高收入的家庭,对于留学的愿望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高。他们生活安逸,追求也呈多元化,对孩子留学并非首要需求。

主要留学国家

据调查,上海学生最中意的留学国家分别为: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日本、德国等。名列“前三甲”的比例是: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

中介费

此次调查将万元人民币作为中介费的“分水岭”。费较高的留学国家为高于万元:美国万元、丹麦、加拿大等;费较低的国家为小于或等于万元:日本元、马来西亚、瑞士等。

专家点评:作为中国人赴外留学发祥地之一,上海堪称全国留学市场中的一块大“奶酪”。身处国际大都市的上海人,也更愿意走出国门,锻炼自我,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使自己成为国际型复合人才,上海已成为全国的留学“航运中心”。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不足之处最为突出的是缺乏务实精神,而这严重制约着海归人才的职业发展。再加上越来越多的海归因为在国外留学生活的时间越来越短,导致海外工作经验的短缺,这也是造成了海归人才就业不容易的原因之一。这是慧博研究院的2007中国海归人才生存调查报告的部分观点。

海归经验

没有经验的海归占到了一半

没有工作经历和做过兼职或短工等非正式工作经历的海归所占比例在一半左右,年龄越小,该年龄阶段中这类比例越大,反映出出国留学人员越来越明显在海外学习而回国就业的倾向,但由于缺乏工作实践中的亲身体验,也制约了海归顺利找到工作。

海外工作经验少,是因为留学时间短。调查中海外留学1~2年的海归最多,占31.91%,其次是在3~4年的占26.97%,5年及以上占23.03%左右,随着留学时间的加长,海归所占的比例也有所下降,显示出海归更倾向于在学历教育中的某个阶段在国外学习,而不是整个学历教育阶段。另外,在海外以工作为主的海归占13.16%,多数集中在对日软件开发、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建筑工程、中国公司在北美地区的驻外人员上。

一半的海归在管理路线上发展;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海归比例为13.49%,显示出海归的职业发展方向与其专业分布较为吻合。另外,26~30岁年龄的海归接近七成已经成为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高级和专家级技术人员或拥有自己的企业,而30岁以上年龄阶段中该比例更是高达八成以上,显示出海归在职业发展上的速度非常惊人。最值得关注的是,同时拥有2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和1年以上正式工作经历的海归中,已经在企业中担任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的比例超过了九成。

海归年薪

海归多半期望薪酬10万元

通过对在房地产建筑行业、IT行业、金融行业、多元化行业、文化教育传媒行业以及其他行业从业海归的调查显示,对自己的年薪期待在10万到20万元的海归占到了各个行业总调查人数的50%,其中,房地产建筑行业为55.0%、IT行业为45.9%、金融行业为50%、多元化行业为50%、文化教育传媒行业为76.9%。从行业来看,房地产建筑业、IT业的薪酬最为可观,而在企业性质中,民营企业、上市公司的薪酬差异明显,薪酬幅度波动大,而外商独资的薪酬行情最好,国有/国有控股企业与中外合资企业薪酬水平居中,中外合资企业略高。而企业规模越大,海归的薪酬就越为可观,主要体现在高薪区间增多上。

薪酬和工作地域直接相关,超过八成的海归倾向在北京工作,仅选择北京而没有选择其他城市的海归也在五成以上;选择上海的比例也在两成以上,排在第二位;接下来依次是深圳、广州、成都和西安。另外,被海归看好的城市还有大连、青岛、天津、苏州、杭州、沈阳、昆明,部分海归还选择去香港或国外工作。

海归年龄

海归趋于年轻化

约七成半海归年龄都集中在 26~30岁的事业上升期,形成和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发展的重心。其次,16.45%的海归正处于职业初期的摸索阶段,学习和积累贯穿其中,超过40岁进入成熟期的海归不足一成。慧博研究院报告分析,海归的年轻化倾向明显,成长空间大,冲劲十足,但可能在经验和稳定性上还有所欠缺,还需要时间来进行打磨。

海归学历层次中硕士学历所占的比例最高,约为六成,其次是本科学历接近三成,博士学历的海归占6.58%,还有3.62%的海归是大专学历及以下学历。57.2%的海归专业为经济管理类,而工科类专业中计算机电子通信类专业最多,占到了一半。专业为社会科学类的海归比例略微超过一成,其中语言文化艺术类专业占七成以上。而理科类专业所占比例最小,还不足5%。反映出海归向商业领域发展的明显态势,过于集中在应用范围广而且能够直接应用的专业,不符合中国经济从以内需拉动向参与国际竞争方向转变的发展趋势。

在西欧留学或驻外的海归最多占到36.51%,主要集中在英国、法国和德国,其中英国比例最高占到六成,法国占两成,德国为一成。北美地区所占比例为16.78%,其中美国占六成。而在澳大利亚留学的人数超过了新西兰的3倍。而东亚地区留学日本的占到了八成,东南亚则是新加坡占了多数。

海归就业

贸易和行政类职位竞争最激烈

调查显示,企业认为海归在跨文化适应力、熟悉国内外市场环境这两个方面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优势的地方在于海归对国际市场和海外文化的适应力较强,而劣势的地方在于对国内市场和国内企业的文化了解并不充分。在对海归就业形势的判断上,企业类别不同,海归求职者和需要招聘海归的企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行业来看,咨询法律财会专业服务业、商品流通贸易业、文化教育传媒业以及其他行业对海归的就业形势看高一些,而房地产建筑业、IT业则相对保守。例如,由于房地产建筑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明显,更为看重人才对国家政策、政府行为以及各种行业规范的熟悉,因此接近两成的房地产建筑业的企业并不看好海归。

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认为,海归与自身的用人需求不匹配无法提供他们工作的机会,显示出企业在用人上还是需求导向,注重实际情况。

而三成的企业认为,在与普通求职者的竞争中,海归并没有突出的优势。海归在求职中,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是行政类和国际贸易类,而竞争程度最不激烈的职位是技术/产品研发类和销售类。

海归评价

上市公司对海归员工最不满意

录用海归的企业比例超过了七成。从行业来看,金融业、多元化行业对海归使用最为广泛,中外合资企业的使用海归比例为84.21%,而外商独资企业使用海归的比例就上升到了接近九成半。另外,七成民营使用海归的企业比例在逐年加大,尤其是那些民营的上市公司。

录用海归的企业认为,海归的主要优势在于其国际化视野、熟悉国际化市场环境和外语能力,认同的企业比例超过一半;其次创新意识、跨文化的适应力、职业素养、管理知识也是海归的重要优势,形成了明显的层次差异。海归对自我认知较为统一,超过一半以上的人认为,和国内的就业竞争者比较,他们非常自信自己在外语方面的能力。

企业对海归的评价中,满意的比例接近一半,也有四成半的企业认为尚可,认为非常满意和达不到期望的比例分别占6.02%。从行业来看,房地产建筑业、咨询法律财会专业服务业和制造业对海归评价不太高,这些行业对国内环境的熟悉度要求都较高。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 新形势下我国出国留学的发展趋势探析 新形势下我国纺织品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遭遇国际贸易摩擦的现状分析 刍议新形势下加强我国高校留学生管理的策略 谈新形势下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现状及策略 论新形势下我国警民关系的现状与提升 关于新形势下我国环境现状与环评工作的探讨 新形势下我国的渔政管理 新形势下我国ODI的产业选择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零售业的策略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经济风险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安全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消防安全体系改革的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优势理论分析 我国财政会计工作在新形势下的监管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分析我国新形势下金融监管模式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煤矿井下采煤技术分析与选择 新形势下我国煤炭发展情况分析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网络教育的SWOT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2013年中国留学发展报告.http://.cn/_d276362247.htm.

[6]赵惠娟,安文广,徐丽沙.河北省高校公派出国留学的发展现状与特点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3).

[7]2013年中国留学市场盘点及来年望.http://.cn/a/2013-12-16/1446237588.shtml.

[8]郑美勋,代蕊华.我国学生出国留学动机的调查报告[J].世界教育信息,2006(06).

[9]刘红霞,房嘉煦.新生代大学生出国留学动机研究――对北京高校中7名欲出国留学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1(07).

[10]章勇.“凤凰”与“梧桐”的辩证――“”和2009年国家公派留学选拔工作断想[J].中国科技财富,2009(05).

[11]亚当・R.尼尔逊,朱知翔.留学的可知风险(1780~1880):国家主义、国际主义与美国大学的起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03).

[12]刘国福.近三十年中国出国留学政策的理性回顾和法律思考[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5):130-139.

[13]苏竣,薛二勇.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线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04).

[14]李祖超,汪孟旋.我国高中生自费出国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15]施小芸,赵阳.留学生社会行为问题的跨文化适应意识的问题及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2013(10):151-154.

留学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8起不合格进口食品案例的卫生处理报告 江银娣,何耀明

测定水产品中汞的微波消解前处理技术的研究 阮新

远洋船舶食品供应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袁信忠

高丽人参饮品的抗疲劳保健功能复核试验 吕敬章,郑卫平,黄李华

1999年哈尔滨空港口岸蝇类调查 丛宣滋,富英群,于景文

太仓口岸鼠类和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情况调查 罗建国,黄坚辉,傅虎,邱伟正

新塘口岸小型船舶卫生监督情况报告 潘海强,何耀明,曹福才

进出境海运集装箱检验检疫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 吴建峰,林何燕,张士才

丹东口岸2000年国境外环境水体霍乱监测分析 于兵

一次性卫生除害处理方法研究 钱吉生,黄立业

加强进口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迎接入世的挑战 李强,孟庆松

电子商务活动中进口食品卫生监督浅谈 傅世煜,梁钢

略论卫生检疫技术控制立法 贝荣辉,曾爱华

加强检验检疫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传播 石长华

值得注意的丙型病毒性肝炎 丁兆丰,杨文友

肝炎疫苗的应用 郑谆,范桂高

流行病学在检验检疫工作中的应用 苑勇业,刘成和

预防国际旅行传染病流行的最新消息 朱红,陈建雄,刘翌

一例HIV感染者的调查报告 谭华,叶立青,黄卓恒,杨斌

一家多代同患梅毒2例报告 赵鸣,金慧心,谢珍珍

2例输人性疟疾的病案调查 袁洪福

武汉口岸一归国人员死于恶性疟疾的调查 石长华

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内部质量控制 黄海国

白云国际机场航空食品卫生状况调查 钟玉清,吴蓝,贺姬平,钟宇

1995年~1999年增城口岸进口食品情况分析 何耀明,傅远平,陈国雄

市场监督中积累抽样法的应用 张春新

出口软包装罐头加工过程中HACCP的研究 吴斌,常青,马惠蕊,齐震玉

中国创建无鼠害口岸回顾与展望 苑勇业

国际间航行交通工具鼠类生物学监测与防制对策 梁桂洲

威胁北京的虫媒传染病及其相关因素 周辉

重要虫媒传染病及其媒介生物控制 田恩深

采自朝鲜进口货物中的革螨 崔世全,马述涛,王纯,鲁丽,李连珍,王炳兰

南京新生圩港区鼠类本底调查 钱吉生,赵建,晏世武,李海峰,王翔,黄立业,潘宏,杨连华

1981年~1999年中蒙边境地区长爪沙鼠鼠疫动物病流行动态 郝广福,斯勤夫,李宏

一例外商感染梅毒的处理报告 朱加叶,钱保元

常熟港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李宗,卢建平,孙英,顾锦清

卫生除害处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王昔琴,张岳林

对“三检合一”后卫生检疫工作深度融合的几点思考 刘九胜

艾滋病研究最新进展 邵柏

评估食品中金属污染的一个基本定律 王根芳,林丽辉

先心病病因及预防 刘美霞

用复合抗逆转录病毒剂在孕期安全治疗HIV感染 徐国平,邹频

张家港口岸梅毒和艾滋病血清学检验结果分析 邵景东,郭志鹏,邹建宏,戴萍

从自费出国留学人员中检出首例HIV感染者 姜鹤,高风,温萍茵,吴慧萍

青岛某建筑公司归国劳务人员HIV感染情况调查 李志平,何清华,刘玉治

柳州口岸首次检出2例HIV感染者的调查报告 李聪,陈培静,霞凤安

汕尾口岸1 995~1 998年部分人群HBsAg检测结果 李长宽

1991年~1 998年东湖客轮船员HBsAg携带情况 洪志勇,吴子俊,李长宽

江门口岸出入境人员白喉、破伤风免疫状况抽样调查 邓红樱,牛映红

1997年~1 999年天津口岸进口食用植物油卫生检验结果分析 葛宝坤,王志英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进口食用菜籽油中的芥酸含量 牟志春,王惜琴,张海波

英国发现1例拉沙热病例

食品中SO2的三乙醇胺-副品红分光光度测定法研究 张社,杨惠琴,庄慎谦,李绍良

德国发现1例输入性拉沙热病例

张家港口岸媒介生物调查报告 张培男,孙建国

济南公路口岸有瓣蝇类种群及其构成调查 王远忠,毕延庚,李德臣

济宁口岸蝇类本底调查情况 何风华,狄海涛,高涛,马海亭

凭祥边境地区蚊类调查报告 潘光合,苏德彬,廖祖漫,韦冠海

珠海口岸鼠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 马洪波,黎挺为,李子怀,王宏,熊远,王鸣,梁彩云

17家卫生检疫监管场地鼠情监测报告 徐国平,吴平建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郝英发,柯明剑

珠海白石集装箱查验场辐射本底调查及对487批货物的放射性监测报告 蔡军,华群

巴克图口岸144批次γ辐射超标废金属的监测结果分析 安磐,陈小宁

一起俄罗斯进口废铝放射性超标事件调查报告 崔永民

加强进口食品市场的卫生监督和管理 丰涉

防治CIH病毒有效措施探讨 罗时俊,林世峰

随机检疫的必要性探讨 尚晓辉,徐日新

对赴泰国旅游者卫生保健的探讨 田阳,汪剑萍

创建我国文明卫生口岸回顾 丛武春

HIV/AIDS咨询中情感反应研究 王永亮,王坤泰,陈文玲

卫生检疫工作中常用疫苗的相容性 张明江,张家祝

正交试验在卫生检验中的应用 段广华

欧盟进口食品监督管理体系 郑建晖

浅谈旅行安全教育 翁钦,郑则斌,郑尚毅

拉沙热 郑剑宁,施惠祥

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红梅,胡龙飞

关于涉外婚检中发现首例梅毒患者的报告 刘平,刘志杰,吴祥瑞

一例急性结核性胸膜炎的病例报告 王伟泉

一起进口毛豆油混水事件的处理报告 李付业

对出境人员中性传播疾病感染者心理咨询的探讨 吴慧萍,李华生

对来往港澳地区的船员有关艾滋病问题的调查 吴烽,何耀明,邵丹,曹福才,付远平

微波消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进口西洋参中的铅 朱加叶,乙小娟,丁晓峰

对出口蔬菜中甲胺磷残留量检测标准的探讨 洪蔚萍

钦州口岸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报告 宁成政,覃杨光,刘星发

绥芬河公路口岸鼠类本底调查报告 王军勇,牟柏宇,呼满霞

检验检疫应加强对传入性感染的管理与控制 何宇平,李平,王桂江,章琪

公共关系对检验检疫执法行为的影响 林俊伟

加强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适应入世的挑战 林红,范朝晖

蒙古国鼠疫流行及防治概况 王东胜,安格日格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IV抗体的质量控制 杨美来,谢仕明,曾海华,袁敏玲,黎群兴

健全有机食品的监督管理体系 吴斌,赵昕,牛翠英

保护旅行者健康的学科-旅行医学 李克胜

进口月饼存在的问题及检验检疫对策 罗炬华,李益太,黄伟忠

国内外儿童免疫程序的比较及应用 何洪涛,李华,高锦平

江门地区赴美移民水痘血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 丁国允,雷达,阎剑勇,邓红樱,孙慈惠,林秀梅

归国人员逃避传染病监测体检的心理原因分析 赖伟华,殷志华,王爱民

拱北口岸出口水产品霍乱弧菌监测报告 叶立青,杨泽,吴国华

从进口冻禽产品中检出O157:H7大肠杆菌的情况分析 温少优

广州机场口岸进口水产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及风险评估 钟玉清

高可螂气雾剂的灭效研究:蚊·蝇·蟑螂 杨晓,张汉民,刘国栋,何洪涛,林厚炳

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调查报告 郭威,郭永强,谢楚辉,林显元

顺德口岸媒介生物本底情况调查 张念学,樊武疆,张玉华

横琴口岸蚊类种群及季节消长调查 姚若东,林桂强,李子怀,曾新宇

广州天河口岸蚊类种群调查 张应镇,钟广辉,邹海滨,丁长青

横琴口岸地区不同生境成蚊比较分析 梁浩,李子怀,曾新宇

新会口岸132艘国际船舶的鼠虫患监测结果分析 谢奕良

横琴口岸蚊类幼虫的调查分析 刘小伟,邹力,李子怀,曾新宇

新塘客运港公共场所空气卫生状况监督结果分析 江银娣,付远平,何耀明,曾东明

东莞口岸2000~2001年进口废旧物品的检验检疫结果分析 谢丽芬,安冀南

远洋船舶压舱水卫生学调查与评价 黄鹏,郑裕强,刘莉,潘德观

南海口岸餐饮单位餐具卫生状况调查 曾祥启,龚劲聪,杨沛泉,曹小灵

广州白云机场口岸餐厅的食品与餐具卫生状况的调查报告 吴蓝,钟玉清

新会口岸97艘废钢船卫生监督结果分析 陈玉排

在航空食品生产企业建立HACCP管理系统的探讨 吴蓝,钟玉清

检验检疫信息移动服务系统的开发和运行设想 周锦顺,黄创杰,卢逸新

口岸现场旅行医学保健措施的探讨 周润华,钟其浪

国际旅行者意外伤害调查:知识·态度·行为 雷达,杨丽丽,阎剑勇,丁国允,邓红樱

前往热带地区国际旅行者有关旅行保健知识的调查 娄东辉,龚劲聪,陈群

新型天花疫苗的研制及发展 王凝岚,王秀军

医学生物媒介控制与国际交通旅行 吕志平,潘德观

生物恐怖事件形势下的炭疽防制 陈晓东,吕志平

气象流行病学在传染病监测中的应用 孙虹

上一篇:花卉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动漫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