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0 21:17:49

历史学专业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1篇

一、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现存不足

纵观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其主要不足突出表现在历史学科教育目标“脱节”,教学方式“陈旧”这两个方面。

1.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导致“历史无用论”泛滥

任何学科的设置,都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应符合这一标准。然而,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整个社会对历史学科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标准和需求。这已然不同于传统时代史学人才培养相对独立、重意识形态、强理论积淀的要求。新时期的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不仅要培养出理论知识完备的人才,而且还要求每个史学人才能从社会实际出发,用所学向社会发展提供有益见解,并增加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互动。也就是说,新时期的历史学教育,需要将历史学科摆在一种社会“显学科”的地位,通过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社会的直接、现实需求。当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依旧按照传统历史学科教育目标培养人才,历史学科教育不但现实应用性差,不占有“显学”学科地位,而且人才的培养也与“服务社会”理念相互脱节,这种明显滞后的教育观念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重脱节,在传统与实际需求的矛盾中,历史学科的实用性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教化功能,很多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甚至不是出于对历史学科的热爱,他们或者是由于专业调剂,或者是仅仅为一纸文凭,那么,对于本身对历史缺乏兴趣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培养模式是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于是,历史学科丧失了本身的社会实用价值,“历史无用论”日渐泛滥。

2.历史学科教学方式机械单一,人才培养活力尽失

我国高校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一向宽泛庞杂,面面俱到,授课内容涉及大量的史料和史实。然而高校历史学科的教育方式却与中学历史课无异,即采用机械式“灌输”的方式为主,教师上课一味地将庞杂的知识点讲授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课堂教学呆板乏味,偶尔出现一些课堂讨论和学习互动,也多是一些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创造性的陈旧话题,或者讨论和互动本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并不见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简言之,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出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更不用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研究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此外,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历史学科单一的考核评价方式,多以一份试卷、一次考试来考察学生的学业水平,考核内容基本上都是死记硬背的知识,考完试做完试卷之后,那些短期内突击背诵和记忆的知识,因为得不到有效的实践应用,基本上就又“还给了书本”。长此以往,学生表面掌握了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实则得到的只是将自己禁锢在有限的历史事件的记忆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人才培养活力尽失。

二、对高校历史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我国高校历史学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突出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转变当前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思路,突出历史学科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史学人才。

1.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

当前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不断渗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它要求史学人才不仅具备传统意义培养模式下丰厚的理论积淀,更要求他们能将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有益社会发展的见解,同时加强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效互动,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在这种学科教育目标的要求下,高校历史学专业既要改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目标,又必须科学合理地优化历史学专业课程设计,从而为社会输送适应性史学人才。

首先,要从课程理论改革出发。众所周知,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抽象程度高,思辨色彩浓厚,又极为驳杂和枯燥。现有的理论专业课程设计,大多是空洞地阐释某一理论,就理论本身来讲解理论;或者就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花大量的时间全方位展开某一门通史或专门史,而忽略学生乃至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得当前的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难于联系实际,进而让整个历史理论课程枯燥无味。

对其进行改革,主要是强调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倡通过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来审明某一历史理论,结合一些“开放式教学”、“合作式教学”模式,并利用现代化信息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一种相对自由和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吸收历史理论知识,并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再尝试去应对和解决现实问题。这样不仅能变“乏味”为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所学转化成了实践应用知识,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教育目标。

其次,历史学科专业课程的优化,要以就业导向作为参考,即以学生的社会应用和服务性为参考。历史学科的教育目标是“人才”的培养,而所谓“历史人才”,就是其历史专业教育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能满足其个体未来发展的需要。当前中国高校里,极少有专业的设置能直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历史学作为一门当下普遍认为“偏冷”的专业,尤为直接地面临同样的尴尬:历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待遇不高、专业特色应用能力不明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几乎很少有高中毕业生能主动选择学习历史专业,加之存在“历史无用论”的不良社会认识,学生的历史专业学习兴趣不断降低,教师也随之丧失了历史的教学热情。破解历史专业的就业难题,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是当前历史学科教育目标实现的本质需求。一方面,在历史学科的课程设置上要不失传统,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前提下,达到历史学科自古以来的教化功能:陶冶学生情操,教会学生做人;另一方面,全面考察社会对历史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人才,从学生入校起,就帮助其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制定合理的大学发展规划,让学生对择业、考研、考公务员、自主创业等不同的就业发展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全方位锻炼学生的专业职业能力,让他们真正看到历史的魅力,能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完成对相关职业的定位和追求,最终使自己达到社会“人才”的标准。

此外,还必须选拔理论功底厚、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担任历史学科的专业教学工作。规范授课,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是明确历史学科教育目标,优化历史专业课程设计的必要前提。

2.改进历史学科教学方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现代教学理论提倡“以学生为本,自主发展”的教学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专业课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这有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为权威的知识传播模式,强调教师只扮演“引导者”和“知识推荐者”的角色,而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具体到历史学科本身,则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这种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是有针对性地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历史热情。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博大庞杂,但并非全部内容都与现实需求和学生的需要相适应。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对当前历史学科教学内容应予以优化,突出重点,合理取舍,做到通史和专门史的相互协调,既不能花费大量时间去细致入微、面面俱到讲通史,又不能把专门史完全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要合理地根据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合理安排通史与专门史的学习,是二者有机结合,相互搭配,相得益彰。此外,对一些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也要及时组织学生探讨学习,在一种开放式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历史热情。

二是改变现有的历史学科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历史学科考核评价方式一直难以突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着“培养综合型人才”的要求出发,对历史学科的考核评价方式,应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试卷考试类的考核方式要占有学业评价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情况进行评定:采用研究报告、课程论文、实践调查、小组讨论等形式,达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考察。

三是让高校历史教学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实现历史学科的社会服务价值。当前历史学科教育旨在培养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见解的人才,那么就要求我们史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走向社会,对社会建设发展中具体存在的问题进行史学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践所需,服务社会全面建设发展。让历史学课程教学走出教室,让学生们深入实地调研,再适时相互交流、开展讨论,并分析整合学习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使得历史学科的学习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加贴近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让史学专业的学生能直接体会到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有效地加强了学生对自己专业方向的认同,能促进史学专业学生做出有价值,令社会满意的研究成果。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2篇

您好!首先衷心的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翻阅我的这份材料,并祝愿贵单位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极富耐心和责任心的师范大学生。开朗的性格使我充满活力,而且从容自信的面对学习、工作与生活。本人具有爱心和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勇于超越自我是我的人生信条,具有远大的目标是其不断前进的动力,能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我的人生追求。

XX师范大学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而历史系又是国家文科研究基地,基础设施完备,师资力量雄厚,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我为能在这里学习感到十分骄傲,并且在各方面获得了极大的充实与提高。

在大学四年中,我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学好专业课与公共课的基础上,博览群书,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在课余时间还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不断地增加新知识,陶冶情操、开拓视野。不仅如此,我还努力学习外语和计算机,顺利通过了外语国家四级,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为以后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大学四年中,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协助学生会组办各种文艺节目,培养了一定的组织与社交能力。我积极参加校里举行的足球赛、排球赛等各种比赛,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此外,我还参加了系实践部组办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各中小学去讲课。

在寒暑假期间,到母校进行社会调查活动,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些活动提高了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展了他的知识面。特别在实习期间,我受益匪浅。在课堂教学上,能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历史课听起来更加生动、活泼,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积极与学生沟通,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这期间我初尝了当教师的酸甜苦辣,这使自己更加坚定了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信念。

我清楚的知道当一名合格教师并不简单,但我相信,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与挑战自我的勇气,加之贵校提供给的机会,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会不负您的重托!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完这封求职信,诚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3篇

历史,可以是一列列的编年、一栏栏的官职、一片片的残简、一本本的线装古书,之乎者也,典章制度,记不准的年代,数不清的姓名。

历史,可以是深刻的追寻,广阔的瞭望,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天地悠悠处的一声长叹,在阅尽沧海桑田兴兴亡亡后的一刻豁然。

总之,历史可以轰轰烈烈也可以平平凡凡。它是记录昨天的生活给今天的人看,使之从中汲取生命的真谛。

交相称赞,史学“魅力观”

著名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有言:“人生如行旅,行旅的人生进出于历史之中。”而历史就是人生前行的智囊。或许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历史学是一门增长人智慧的学问。在西方,这种对史学的热爱也被称赞着。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一切有用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学习好的历史而自我获得。历史可以将人类所有美好的品质,尤其是刚毅的美和为公众服务的精神深深地印在青年人的脑海之中。”由此可见,历史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一直被古今中外的智者所推崇。

同学们进入大学前总问自己所选的专业有没有用。毫无疑问,历史是非常有用的,而且也完全可以转化为生产力。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徐永志教授很好地将自己在中国近现代史方面的知识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目前他主要从事民族文化遗产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和区域与景区文化旅游的策划与规划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拉萨纳木错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青海环塔尔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鄂尔多斯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提升和景观改造规划》《敦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湖南永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总体规划》等20余项区域和景区景点规划的专题研究与编制工作。不但服务农村、服务边远地区,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在民大历史文化学院的蒙曼教授看来,史学既有科学的精深严谨,又像艺术一样有美妙动人的艺术魅力,在人类社会中确实是永恒的。这种魅力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根本上说,了解历史,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固有方面。所以不要把历史学习看成就业求职的培训,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习时更不该如此。史学提供的是一种特有的训练,我们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东西开始,逐渐去领会一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去积累一种贯通今古的智慧,去培养一种关怀人类命运的情怀。那理性和良知的训练,才是使人终身受益的东西,也是我们的校园被称为“精神家园”的原因。

明德尚行,学贯中西

——史学“专业观”

大学的历史学习和高中有所不同,高中历史只是向学生介绍所有的事件,还有历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只是一种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大学历史主要是研究,特别是当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观点的问题,如果喜欢历史的话,在高中学好基本知识,到大学再深入研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历史学的培养要求来看,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需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接受从事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应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水平。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理性的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历史是已经过去的事情,理论上讲,没有任何一位历史学家可以真正地还原历史的原貌,但正如茅海建先生所言:“探究历史的原貌却是史学家不灭的梦境。”为此,在史学研究过程中不能迷信古人,应根据史料实事求是地如实直书。

历史学主要开设的主干课为: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等。从古代史到现代史,从中国史到世界史,从史学史到史学理论,每一节课你都将感受到史学的魅力。蒙曼教授的《隋唐史》课程在一开始就给你强烈的震撼——精美的图片、生动的话语、引经据典的故事、鞭辟入里的分析,将引导你走入一个非同寻常的盛唐时代……在此过程中,你可以去阅读,去思考,去讨论切磋,去心有所得。我记得蒙老师在讲述武则天君临天下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回忆此景,不禁令人热血沸腾。在这里,我看到了对历史的另一种解读:大多数人认为唐高宗是武则天的傀儡,但蒙曼老师认为,武则天和唐高宗一直相互信任,为共同的利益行动。这鞭辟入里的解读至今我仍印象深刻,蒙曼老师说:“武则天独特的性格魅力就在于她的性格很矛盾。一方面特别自信、很残酷,另一方面又很自卑、很温柔。她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有一种心理障碍,当上皇帝感到有负罪感。这跟她的女性身份有关,她最大的困难就是解决身份的合法性,很多矛盾都围绕这个展开。” 蒙曼老师试图为我们揭示一个真正的武则天,并且觉得武则天尽管跟现代人有契合点,但毕竟是有距离的,当她想要冲破传统文化为女性所设定的生活空间时,就需要做出很多现代人们所不能理解的残忍的事。研究历史要设身处地地去包容和理解,如果单单站在现代人的角度评头论足,那不可能客观。

想你所想——史学“就业观”

历史学作为文史类基础学科专业,就业前景主要是:其一,继续深造学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历史学是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所以只要有一定的史学功底再跨考其他人文学科硕士、博士都有明显优势。历史学为此也一直被认为是各学科的母学科,是“贵族学问”。有些高校如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设置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简称“基地班”,保研率高达40%~50%。

其二到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由于历史学的基础作用,学习历史的人知识较为广博,在公务员考试中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众所周知,我国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常识题中,历史常识题的比例最高。而且,在行政岗位上,历史学人的谨慎、以史为鉴的态度可以帮助他们走得更高、更远、更稳。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等政坛精英在大学期间均选择的是历史学专业;有“铁娘子”美誉的撒切尔夫人在牛津大学被迫选择了化学专业,因为她想报考的历史学专业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总之,这个年代不缺少岗位,而是缺少满足岗位需求的不可替代的人才。无论哪个专业,大学四年的修炼或许比专业本身更重要!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4篇

2009年心理咨询的工作计划目前普遍存在仅以学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标准的情况,导致不少学生自我形象偏低,自信心不足,严重阻碍着学生的素质成长。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心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要做到“三个确保” 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县委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县文教局交通局先进单位总结材料 “戴云山、山连山,出门爬岭又下垵,上岭能摸月、下垵见龙王,对山能通话、走路要一天。”这是我县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职业技能自我鉴定职业技能鉴定 深圳服装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深圳市现有纺织服装企业近3000多家,产值260亿元,出口值25.6亿美元。产品60%外销,而深圳高中生入党自传我叫xxx,女,汉族,是xx中学高三年级学生。我父亲,母亲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我是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亲谦虚严谨,细致谨慎的工作作风从小就深深地室内设计专业大学生的简洁自我评价 以下是一则室内设计专业简洁自我评价,提供给大家参考一下,希望大家可以举一反三,从中掌握自我评价写作技巧。 我于20**年进xxx学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学习体会 当前,正在开展的以“办好教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的“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十分必要,也非常及时,无疑是在教育党员干部《学会感恩,孝敬父母》演讲稿 假如这个世界没有阳光、水源,没有父母,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那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优秀团员标兵申报材料 锐意进取自强不息 我是**学院**专业的一名学生,**。我学习刻苦,成绩名列前茅,曾荣获**大学优秀学生特等奖学金两次,一、二、三等奖学金各一次2011年试用期员工转正自我鉴定我于2010年9月16日入职***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试用期转眼即过。在这段时间里,公司领导、同事给予了我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尤其是部门经理的 历史学专业实习鉴定时光匆匆流逝,转眼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就结束了,回想这六个多星期的实习生活,给我的感受颇深。我学的是历史学专业,在那学校实习也自然带的是历史课。历史是一门很古老的学问,描述的都是过去以往发生的事。学习历史需要把握五点,即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事,为什么,只要理清思路,把握好这五点,学起历史来就容易多了。历史也是一门很有趣的课程,能让你通晓古今。在长治师范实习的这些日子里,我体会到了教师是一份平凡而又伟大的职业,给予教师的环境就是教室,讲台,黑板,粉笔,学生,站在讲台上向学生讲述着,在身后的黑板上书写着历史。看起来是一份很平凡的工作,但是教师肩负着传播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民族未来的巨大使命,所以说教师是伟大的。同时要当好一名教师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实习期间,我还学到了好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学会怎样和各种人相处,与领导,与同事,与老师,与学生,学会怎样去与一个集体融合,学会了怎样去管理好一个班级,学会了如何去当好一名历史教师,同时还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和意义。如果将来我成为了一名教师,我将会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同时我也会时刻贯彻国家给予教师的崇高使命,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努力工作,虚心学习,热爱教学,认真备课,讲课,为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而努力奋斗。历史学专业实习鉴定 相关文章:外语专业在博物馆实习鉴定生物系学生实习鉴定代课教育学生实习鉴定领导对实学生的鉴定公司实习生实习鉴定医院外科实习鉴定师范化学专业实习鉴定会计专业实习鉴定查看更多>> 实习自我鉴定 商品房预售合同合同编号:_________ 出卖人:_________ 通讯地址:_________ 邮政编码:_________ 营业执照注册号:_________ 企业资质证书号:_____参加全国基层综治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根据单位领导的安排,我很荣幸地于 12月20日至22日参加了为期3天的全国基层综治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培训班学习。授课的有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小学教师演讲稿:让读书成为习惯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您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说起读书,可以肯定的说,在座的各位和我都是极大的受益者。从小到大,考察报告格式常见的科技考察报告有三类: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1.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其内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 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正是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电力通信在电力体改中的定位及发展战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许多国家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总结结束语范文在将来迎来的一年中,我会继续努力,将我的工作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我会尽我所能的工作,帮助公司实现发展,相信公司的明天先进性教育乡电力职工党性分析材料 党性分析、民主评议会议以后,根据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党组织反馈意见后,自己又重新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分析2010年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三年的大学生活,使我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也有明显的增强,生活的自主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并且对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建设银行实习报告 大学生建设银行实习报告 有幸在中国建设银行(江岸球场支行)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学到不少实用的财务知识和技能。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英语》 教学质量 河南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a)-0066-01

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重要方针。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100周年的大会上发表讲话:“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这一精神明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笔者自2004年9月起给历史学专业的本科生讲授专业英语,本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原则,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

1 界定专业英语,区别双语教学

《历史学专业英语》是一门历史学专业方向的语言教学课程,其本质是语言课,是以历史学方面的材料为素材对学生进行的语言训练,使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历史学专业的基本词汇,并熟悉其语法结构,达到独立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在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着手对原版历史书刊进行翻译,逐渐掌握翻译技巧,能够翻译短小的历史学专业论文,并能撰写短篇英文学术文章;同时通过课堂训练和课下练习,不断提高听说水平,最终能基本听懂英语学术讲座和报告,并能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专题讨论。

历史学双语教学则不然,这是一项以语言为导向的专业学习,其本质是专业课。现在大家基本认同双语教学“是用外语(主要是指英语)来讲授非语言的知识,如物理、数学、化学及其他专业知识,它不是语言教学,是以讲授内容为主线(content-based)的教学,它不同于专业英语教学。”在我国基本上是使用英语为第二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是用英语来讲授历史学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用英语浏览学术著作和期刊,准确把握国际学术前沿,能够用英语撰写专业学术论文,能够听懂专业学术报告和讲座,并能够流利进行交流。相对于专业英语而言,双语教学是更高层次的教学,它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以大学英语和双语教学为基础的专业学习。

然而,我国高校长期重视双语教学而轻视甚至忽视专业英语教学。大多数高校混淆了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完全忽视了专业英语的衔接作用,直接从大学英语的基本语言训练跳跃到双语教学,从而导致了当前英语教学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错误理解专业英语教学的性质和教学任务、课程设置不够系统;教材混乱、历史学科专业英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少等诸多问题。正确定位《历史学专业英语》课程的性质,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2 提高教师水平,改变学生认识

必须明确,《历史学专业英语》是要求教师用英语给学生讲授历史学的专业知识,兼具语言习得和专业学习,这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以及课堂组织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的失衡,教师不能有效地操控外语授课,学生也不能及时反馈,课堂缺乏互动,往往是读一段、翻译一段,没有充分发挥专业英语教学的作用,造成了听、说、写等空缺。因此,积极提高教师的英语运用水平是当务之急。

根据笔者经验,综合其他院校的举措,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和多层次的教师专业英语教学培训。比如举办校内英语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到其他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选送青年教师到境外研修;同时可考虑聘请教学经验丰富的的外籍教师集中授课,对教师进行听、说专项训练,在语音规范、课堂组织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全面提高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

同时,需要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专业英语》的认识。学生仅仅满足专业词汇的掌握过于浅薄,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步入另一扇知识的大门。通过对《历史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尝试认识事物的新方式。

3 选用合适教材,增订原版书刊

河南大学曾试用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材料,“我们也自编、选用过多种教材,油印本、铅印本都有,多因内容、结构等原因而屡有缺憾。国内诸多大专院校情况大同小异。一种适用于历史专业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的专业英语用书长期缺位”。笔者接手这门课程后,一度使用过来安方老师编著的《英美概况》,此书框架简洁明了,内容丰富生动,以其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深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长期作为各高校外语专业和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但它在内容的涵盖面和深度上不足,尤其缺乏历史学专业知识,更没有包含中国历史的文献。这些缺陷使它不能满足历史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因此,弥补学生专业知识的不足一直是笔者致力解决的问题,为此不得不四处搜寻材料进行补充,这种修补的工作因一本新教材的问世而告一段落,它就是武汉大学张德明教授的《历史专业英语》。此书涵盖中国史和世界史专业英语内容,两者平分秋色,如此布局,实属国内首例;书中选用的资料学术含量高,种类丰富,兼顾通史正文、学术论文和原始资料三类历史文籍,显示了著者的良苦用心。这是一本优秀的教材,适合高等院校使用,河南大学在阎照祥教授推荐后也开始试用。有些高校大力倡行购买国外原版教材,在学生能力许可的前提下,这当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不可因此而放弃对国内优秀教材的建设和使用。

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接触原版资料,有必要购进更多的英语原版图书和期刊,为学生提供原汁原味的阅读素材,充分发挥英语原版文献在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也更好地提高《历史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5-11.

[2] 张.高校历史学科专业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D].四川师范大学,2009.

[3] 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2007,1:40.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6篇

关键词: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在当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高等教育大环境下,历史学专业作为传统文科专业必须知难而上,在教育教学中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学生技能,增强学生的市场适应性。为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摒弃呆板、低效的传统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改革,把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与课堂教学、理论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

一、历史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主要活动

通过长期摸索,我院已经认识到上述单一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以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我院以“多样性”和“循序渐进”为原则,合理安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首先,在教学方面,我院充分利用校外实践基地的各种活动,促进学生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日本帝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就是制造灾难的凶手之一。近年来,学院每年都统一组织历史学专业学生前往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参观,让学生近距离地、真切地感知日寇发动侵华战争的罪恶,深化理解理论知识。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学院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各小组自行安排各种专题性的活动,包括参观展览、走访专家、担任志愿者、听取学术报告等。2012级同学就组织了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并充分利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资源自主地进行有效活动:他们自行组织了更为细致的参观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注意有针对性地记录相关资料、史实,为自己撰写论文收集材料;他们走访了展馆周围平房区的老居民,倾听这些老人们讲述七三一部队的累累罪行;他们还与陈列馆内的专家学者交流,了解相关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学院还将结合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延长历史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届时,学生可以在更长的时段内、较为集中地在实践基地学习、工作。

其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和技能。学院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分别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循序渐进地推进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增长。针对大一学生知识储备相对较少的特点,学院主要组织他们参观考察活动,增强感性认识;对大二学生,学院推荐优秀学生定期到展馆从事讲解工作的学习,陈列馆根据学生表现选拔胜任者出任讲解员;对大三、大四学生,学院鼓励他们争取在更高的层次上发挥特长、锻炼能力、提高素质。比如,进行田野考察,跟随专家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参与各种学术会议等。在“2013年世界犹太研究与大屠杀教育国际研讨会”七三一分会场的活动中,我院历史学专业的部分学生陪同参观,表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再次,依托校外实践基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结合陈列馆的展品资源,运用网络、展板、征文、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近年来,我们先后邀请了多位省内外专家到我校讲学,内容包括侵华日军化学战研究、战后七三一遗址保护情况等。

二、实践教学活动取得的成果

通过历史学专业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我院在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

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促进了史实与实物、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结合,提升了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往,很多同学对历史学专业有成见,认为它不如其他实用性强的专业,只能纸上谈兵,将来找工作也受局限。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很多同学们认识到,历史是人类知识宝库中的重要财富,是人类共同的记忆。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他们理解了什么是历史、什么是“以史为鉴”,懂得了“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很多同学摒弃了过去的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一些同学还选择了考取历史学专业的研究生。近年来,我院历史学专业的考研率始终居于全校前列。更多的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从事历史教学工作。一些同学在学习世界史或考研的过程中,外语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实践教学活动还引导一些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在学习兴趣提高的同时,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一些同学对中国现代史、东北地方史的学习、研究兴趣渐浓。他们认识到东北地区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看到了身处东北从事地方史研究的优越条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把学习、研究的重心向中国现代史、地方史领域靠拢。目前我院已有多名同学围绕这些领域成功申报了大学生创新项目。每年学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中,这两个方向的选题总是占有比较大的比例。还有一些同学在此基础上报考、攻读这些方向的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达到了双重效果:其一,避免了枯燥、单调的说教,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他们主动地向他人宣传,同时把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感转化为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二,很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都一反以往老师组织的自上而下方式,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自主安排各项活动。这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体现了学生“以史为鉴”的人文情怀,用他们的行动彰显了史学研究的现实价值。在历次参观七三一罪证陈列馆的总结会、报告会、征文稿中,我们都能感觉到一届一届学生思想受到的触动。

除了专业方面的成果外,实践教学活动还锻炼了学生沟通、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在担任讲解员、会议志愿者以及跟随专家从事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田野考察等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很多同学认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良好的综合素质,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因此,他们在实践基地的活动中,向指导教师、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学习,在各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目前已有多名优秀毕业生被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选拔留馆就业。

以上成果仅就本科教学而言。相信通过与校外实践基地长期、持续的合作,未来在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将会与日俱增。

三、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活动的层次、扩大教学对象的范围。目前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限于本科学生。本科学生的年龄、知识储备、阅历都限制了他们参与的实践活动的内容、方式、层次。这必然影响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本着实践教学活动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来应从大一学生开始到研究生阶段一条龙式地指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从而保证参加实践活动的人员相对稳定、学生的研究范围相对固定、研究成果不断深化、层次不断提高。此外,还应积极推进合作培养研究生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应保证实践活动时间的连续性。目前我院历史学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时间比较短且分散,导致学生的锻炼机会少。这主要是由于在目前教学培养模式下,课堂授课时间比例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相对较少。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应适当延长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课外实习实践活动的时间,保证学生实习实践活动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增加学生轮岗的机会,促进能力培养。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7篇

历史学师范专业 自主学习 素质培养

自主学习就是学会学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和控制学习活动和过程,并对学习活动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和矫正。师范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肩负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学生必须学会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自己的学习或活动,主动建构新知识,适应新环境,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承担起素质教育使命。试行大学和中学双向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实践机会。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学生全面发展理念,尊重学生个人选择,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多样化人才。在近些年的教学中,很大程度上存在学生以知识为本,教师以传授知识为根本任务,“见书不见人”;或者重点培养学生的谋生技能,把人塑造为社会需要的一种工具――“现代机器人”,普遍存在教书不育人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国家建设人才;在教学中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学习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二、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以教师职业理想激励学生、以教书育人任务鞭策学生,使学生志存高远,树立远大抱负,形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思想认识上形成自主意识,从家长社会要我学转变为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学。这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的前提和关键。

另一方面,教师采用探究型课堂教学,向学生示范自主学习和研究方法,讲授发现史学问题与分析历史现象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组织各种创造性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尝试运用自主学习成果参与竞赛活动,体验自主学习过程的乐趣与苦恼,感受自主学习的成就,逐渐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三、建设自主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是自主学习的物质硬件,学院应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史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学生自主学习需要丰富翔实的学习资源。历史学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资源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老师制作的专业课程和史学教育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及相关教学资料,引导学生系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二是专业研究论文和著作,引导学生了解史学及史学教育研究前沿;三是中国史和外国史的原始史料(如二十四史、中外历史档案文献等),帮助学生奠定扎实的史料功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这些学习资源的载体除传统纸质书籍外,更多是数字化资源(如数据库、网络资料、光盘等),这就需要建立数字化的历史教育专业学习资源中心。

四、建构自主学习交流平台

自主学习交流平台是自主学习的制度软件,学生尽可展现自主学习风采。自主学习并非放任学生天马行空,必须安排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形式有三:

(1)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通过本科生学业(专业学术)导师制,实施个性化培养,配合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四个一”计划,为学生成长提供学业与人生指导。导师指导学生制定并实施学习、研究和实践计划,高年级学生应参与导师的科研活动,为优秀学生成长提供个性化的育人环境。“四个一”计划: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广泛阅读各类专业书籍,结合学习目标和兴趣爱好,在一年级确定一个研究领域;在二年级,精读该研究方向的一批论著,撰写一篇研究综述或小论文;在三年级,结合学年论文写作,撰写成一篇学术论文;在四年级,结合毕业论文写作,争取发表一篇学术文章。自主学习资源中心还可开通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学术网络交流平台,两门通史和中学历史教学系列必修课程都可通过网络交流。

(2)开设“名师讲坛”和“名著学习鉴赏导航”系列讲座,开阔学生视野。学院聘请的“名师讲坛”学者既有学术名家,又有中学名师,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接触不到的治学方法与教学经验。通过中外经典名著导航讲座,学生不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一种探究问题的方法:名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学者解读历史名著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欲望与兴趣,进一步开拓学生学术视野,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3)组织学生学术与教学研讨活动,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安排老师参与学生学术报告会或学术沙龙,点评学生的学术成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模拟课堂上锻炼自己。

五、试行大学和中学双向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模式,为学生创造自主实践机会

在聘请中学历史名师为师范生讲授《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基础上,拓展中学高级教师兼课制度,聘请中学高级教师为本科生的学科(教学技能)导师,实行双导师制,大学和中学双向培养学生教学技能。学科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到中学进行为期三年(2~4年级)不间断的见习、实训和实习:变大学单向培训师范生教学技能为大学和中学双向培养,把学生安排到受聘中学教师名下,三年不变,将学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任务“承包”给受聘中学教师,学院根据教学技能训练计划进行监督考核。二年级主要训练书法、语言表达、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三年级进行模拟教学实习,即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训练;四年级进行顶岗实习。师范教育由“闭门造车”到“开门办学”,学生教学技能训练由模拟课堂到真实课堂,学生教育实习也由浅尝辄止的一次性实习变成连续三年的锤炼。

六、设计能反映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业评价体系

把学生课程成绩评定作为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评价,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成果。第一,全面、公正、民主地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过程和结果;第二,评定指标多样性:既要考核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又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评定主体多元化:任课教师、阅卷教师、学生本人、同班组同学共同参与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第四,增加课程成绩中学习过程评价的分值,学习过程评价(包括作业、课程论文、课堂讨论、自主学习成果)占40%与学习效果评价(期末考试)占60%(附:课程成绩评定指标体系)。

学生自主学习是与课堂学习同等重要的大学学习方式,信息化社会客观上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技术上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学院应在组织上因势利导,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和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养成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富有创造力的中学历史教师;在管理上,将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与成果纳入学业成绩评价体系,鼓励自主学习,构建起适合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开放型教学技能培训模式。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满族语言文化;东北地方史;特色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此地方高校都在走特色强校之路,培养特色人才,所以建设特色专业也就成为当今地方高校的重中之重,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也是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专业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专业之路,即依托地处东北的地缘优势,以两大通史为基础的同时,突出满族语言文化和东北地方史方面的特色教育,以此为突破口,形成了本科教学中的东北地方史与满族语言文化教学齐头并进的特色专业建设和专业品牌优势。实现了通史教育和特色教育相结合,让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备了师范本科生的一般素养,同时还形成了一定的专门史教学和研究能力,如民族遗产保护意识与能力、民族文化研究能力等,培养出了既有传统历史知识又具有专史特长、科研创新能力强、社会评价高、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献计出力的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我校历史学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取得了实效。

一、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更新培养方案

为树立特色品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我们调整了课程体系结构,更新了培养方案。在优化课程体系方面,按照既定的培养目标,以两大通史为基础,突出特色课程模块,增设了《东北地方史》、《中国北方民族史》、《民族与民俗》、《满族文化史》、《满族社会生活史》、《满族民俗史研究》、《满族民俗文物抢救与保护》、《中国北方民族萨满教专题》、《八旗谱牒文献抢救与整理》等十余门极具专业特色课程的选修课,由于这些课程占有地域优势、特别是满族的发祥地及满语的母源地优势,在讲授这些课程时言之有物,既有一定的深度,也有极强的地域性,因而这些课程深受学生欢迎,每年的开出率都居选修类课程之首。

二、满族语言文化的特色教学

在满族语言文化特色教学上,长期以来,充分利用地处满语母源地的优势,重视满文档案的整理及民间满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录制了《叶赫萨满神辞》、《九台莽卡东哈落乌云》等长达300多小时的音像资料,抢救《满洲镶黄旗哈扎力氏族谱》、《满洲镶黄旗萨克达氏宗谱》等八旗谱牒1200余份,征集满族民俗文物5000余件,这些珍贵的音像和实物资料应用于满族语言文化特色教学之中,使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和进一步探索钻研的兴趣。同时,我们还特别注重用满语来拓展满族文化的教学研究,开展了对满语地名、人名、职官名的研究,出版了五卷本《清代东北边疆满语地名资料编目集成》等著作,整理满语地名文献8千余条,完成了100余万字的研究报告。在满族谱牒方面,出版了《满族谱牒文化研究》、《清代汉军旗谱牒资料汇编与研究》等专著,并以谱牒资料为据,将研究的视野,由家族史延伸到了满族部史,出版了《叶赫那拉氏家族史研究》等专著。目前在满语应用研究领域,已形成满族萨满文化、满族谱牒文化、满语命名文化等五个研究方向,并将其渗透到满族语言文化特色教学之中,形成了牢固的特色教学理论基础。

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满语语言文化教学框架,形成了从满语语音、满语词法、满语句法延伸到满文形体完备的满语本体教学理论体系,相继出版了《满语语音学》、《满语词法学》、《满语句法学》、《满文形体学》等系列特色教材,并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教学效果显著。于鹏翔教授提出的“满文形体相变基本规律公式”,使学生对满语的学习更加容易,这也是学界首次从历史哲学角度对满文形体学相关理论展开探究,为满学研究界原创,对加速满语人才培养作用突出,使我专业特色教学的理论优势凸现出来。

在历史学满族语言文化特色教学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十分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将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结合起来,依托历史学专业2个省重点学科与3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搭建起校内特色文化教学基地、校外满族文化教学基地、教育实习基地三维一体的满族语言

文化特色教学实践平台。在满族语言文化教学中我们在学内建立了五馆(八旗谱牒馆、满族民俗馆、历史文物馆、佟佳氏历史博物馆、爱新觉罗恒绍艺术博物馆)、五室(历史资料室、满族文物室、叶赫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室、谱牒整理实验室、谱牒电化展室);在东北地区建成了九个满族语言文化教学分支基地(叶赫、本溪、伊通、乌拉街、宁安、珲春、九台、吉林市、肇源),形成了全国高校中独具特色的“五馆、五室、九个基地”的教学实践平台。在本科教学中充分发挥特色基础建设设施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使馆室建设积极服务于教学实践。在每一学期的相关课程中,都将“五馆”、“五室”作为“试验场地”,专业教师在上相应课程时会结合所讲的理论课程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如在讲《满族文化史》课程时,就会带领学生到满族民俗馆、八旗谱牒馆等地讲解,使相关的历史教学知识穿越时间隧道,历史事件与历史生活场景从教科书上,走入了学生的视野中,教学的直观性得到最大发挥,这不仅使教学生动、活泼,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院也会定期组织历史学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考察周边的历史文化遗址(如叶赫古城等)及特色文化基地,通过实地考察和撰写实践报告,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其理解和认知能力。部分同学通过这些特色实践教学平台,提高了认知和思辨能力,在校期间就写出了相关研究性论文,并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大学生科研立项活动中,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实践基地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特色人才做出了较大贡献。

为使馆室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外普及满族史知识、宣传我校的功能,我们还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了一批学生后备讲解员、接待员,使这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技巧有较大的提高,为学生顺利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使其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东北地方史的特色教学

东北自古就是民族聚居区,这些民族缔造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东北民族与边疆的研究也是热门课题,因我们地处东北,在教学中有鲜明的地域优势,所以我们设置了以东北地方史为核心的课程群,如《东北地方史》、《东北历史地理》、《东北边疆与民族》等课程,目前也已经成为历史学科的特色品牌课。古代东北史侧重东北古民族的迁徙、流变和民族政权以及古代东北边疆史的教学。近现代东北史则侧重于地区人口、灾荒、社会风俗、生态环境与民国城市失业问题的教学。多年来我们一直开设体现本方向特色的选修课程如《中国近代城市史》(侧重东北)、《中国近现代社会史》(侧重东北)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东北区域社会史有了全面、系统的了解,可以从中认识东北人口迁移、生态环境演变的过程,并为今天东北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边疆治理提供启示和借鉴。该课程群,从师资力量上看,有东北史专业科班出身的高职称、高学历的一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已经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特色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特色人才的培养适应了社会需要,为学生就业和考研创造了优越条件,同时也提高了吉林师范大学的声誉,为我校的强校之路增添了一抹亮丽。

首先,学生经过四年的特色专业培养,使他们对满族语言文化和东北地方史颇感兴趣,特色课程基础知识牢固,毕业后考取满族语言文化、清史和东北地方史方向研究生的比例逐年提高,并因具有一定的满语基础、熟悉满族文化及东北地方文化得到了招收学校的认可,为其顺利深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特色专业教育为服务社会培养了专门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都把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的增长点,长吉图开发以及四平叶赫旅游开发、满族民俗开发都需要专门的满族语言文化及东北地方文化的人才,特色人才的培养正是适应了这一社会需要。

再次,我校满族语言文化和东北地方史的特色教学受到了省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享有很高的声誉,为吉林师范大学特色强校增加了砝码。东北师大满族语言文化专家刘厚生教授说:吉林师大满语言文化教学独具特色,考取我校的研究生都具有满语基础,熟悉满族文化,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赵阿平教授认为,我校满族语言文化特色教学充分发挥特色基础设施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确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最后,我们为教学和研究所建设的校内特色文化基地,现已成为吉林师范大学的窗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三年来接待来参观、考察国的内外学者、专家不下三万人,来访者无不对特色馆室建设及相关满族民俗文化藏品表示赞叹,扩大了吉林师范大学历史学满族特色语言文化教学、研究的影响。

总之,在多年的专业特色教学中,我们树立起了“质量是生命线”,“特色是亮点”的教学理念,严抓质量监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改善了知识结构,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感情,尤为重要的是特色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了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9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史学;高等院校;中国史学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64-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从此,学术界发表和出版了一些少数民族史学史的论文。开展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最早是白寿彝先生提出的。1985年,白寿彝先生在第一次全国史学史座谈会上提出研究少数民族史学史的问题。2005年以后北京师范大学与兰州大学联合各地专家,积极开展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各项工作。2007年,汪受宽与屈直敏合著《建立全民族的中国史学史》一文,回顾了国内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探讨了少数民族史学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研究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基本设想,构建了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基本框架。2007年9月21日至23日,为了促进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的深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河北省承德市联合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对于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理论和思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多学科研究方法。此次会议表明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已经全面开展。2008年,罗炳良发表了以《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少数民族史料》为题的一篇论文,该论文主要对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史料范围进行了探讨。瞿林东先生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定义、发展阶段及其阶段性特点以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2009年,周文玖也发表《关于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内容的思考》一文,对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定义、研究任务及内容进行了分析。

每一个民族的史学史与该民族的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地理环境、社会情境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史学史的定义、研究内容、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角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理论体系。那么,何谓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著名的历史学家瞿林东先生认为,“是指中国史学发展中,那些记述各少数民族历史或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历史,记述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的政治统治实体及其统治范围内有关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及记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同中原地区民族与政治统治交往的历史;这些记述,不论其作者出身于何种民族,不论其采用何种文字、何种体裁,也不论其所作是专书、专篇或专书中的某些部分,包括作者思想和撰述活动等等都可视为少数民族史学范围内”。

少数民族史学史是中国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等院校历史学专业学生学习少数民族史学史对于推进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中国史学史学科的建设”

“中国史学史有注重撰述和研究少数民族民族史学的优良传统,加强少数民族史学的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这一优良传统的认识。此外,还可以深化我们对中国史学史内涵及其价值的认识。”因此,加强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将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置于中国史学史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加以系统考察,不仅对史学史学科的建设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对于中国历史尤其是民族史研究也是很重要的。

二、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推动其历史文化的研究

我国少数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史学遗产,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献。民族史学史的研究是民族史研究的应有之义。因此,研究少数民族史学史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

三、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和亲密的血缘交叉,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就有着密切往来、共同发展的友好关系。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可以从史学发展和历史文化认同的客观趋向上阐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意义。“发挥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的社会功能,使全国各族人民深刻地理解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是当前少数民族史学研究非常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四、少数民族史学史的研究对于中国学者来说,具有西方学者不可企及的天然优势

不仅国内有数量庞大的有关少数民族史学的古汉文文献,还收藏着大量的本民族文献。如:蒙古族的《蒙古秘史》、《蒙古源流》、《黄金史》、《珍宝数珠》、《俺答汗传》、《蒙古史》、《成吉思汗传略》、《青史演义》;满族的《满文老档》、《满洲实录》、《大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维吾尔族的《乌古斯可汗传》(或《乌古期传》)、《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辞典》、《真理的入门》、《拉失德史》、《安宁史》、《伊米德史》、《喀什噶尔史》;彝族的《西南彝志》、《勒俄特依》、《居次勒俄》、《彝族氏族部落史》、《彝文金石图录》、《物始纪略》;藏族的《法王松赞干布遗训》、《五部遗教》、《广史》、《布顿佛教史》、《红史》、《雅陇觉卧教史》、《王统记》、《汉藏史集》、《青史》、《新红史》、《智者喜宴》,等等。通过下面的举例介绍,可看出这些史籍的珍贵价值。因此,我们要充分吸收国际学术界的优秀成果,发挥我们潜在的优势,扬长避短,赶上国际学术水平,推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

五、有益于培养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的接班人才

从而可以培养一些专门研究史学史的年轻学者,同时要加强各民族、各专业学者之间的相互合作,弥补彼此的不足,推动史学史的研究发展。

每一个民族的史学史与该民族的民族属性、历史发展、语言文字、地理环境、社会情境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其史学史的定义、研究内容、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角度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理论体系。在我国高等院校尚未问世一部少数民族史学史教材。但,我们在讲授中国史学史课程时,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学习方向,适当地加进去有关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内容。这样我们可以弥补现存的不足,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史学史的学习和研究付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苗普生.伯克制度研究综述\[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2).

\[2\]周文玖.关于少数民族史学史研究内容的思考\[J\].民族研究,2009,(1).

\[3\]瞿林东.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M\].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1,6.

历史学专业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研究型教学 历史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evelopment Path of History Graduate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in Research Teaching Perspective

SHAO K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 Under continuous deepening re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background, many universities research teaching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 and goal-oriented reform, professional history is no exception.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is innovative model, practice teach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History teach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resent, it is often a mere formality rather difficult to produce utility. Only the same time force from universiti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ree levels, the formation of active benign interaction, can only reflect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will become possible.

Key words research teaching; history; practice teaching

1 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在研究型教学中的地位

历史学是典型文科专业,在其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文科共性问题,如:课程体系设置不够合理,知识性课程较多,方法论的课程很少;教学手段单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多重科研而轻教学,教学内容陈旧等。这些包括历史学在内的文科专业所具有的通病,近些年来常常为学界所攻诘。毋庸置疑,在这种僵化陈旧的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质量很难保证,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也极为堪忧。许多高校早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通过推动教学改革来扭转这种局面,力图将研究型教学落到实处。总体看来,业已形成的规范性认识将“研究型教学”定位为三个主要特点:一是要有课题(专题、问题),师生共同研究、共同讨论;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引导而学生自主钻研;三是实现知识的“内化”,通过体验,提升素质和能力。①

基于上述特点,很多高校围绕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层面展开了探索和改革,其中课堂教学改革是主要发力点。从教学氛围的培育到学习兴趣的培养;从教学主体的互动到课堂效果的评价;从教学过程的优化到教学手段的更新,探讨不可谓不全面,不可谓不细致。各高校管理者和相关研究学者,考古鉴今、兼收中西,形成了大量的极具智慧的研究和探索成果。相较而言,对于课外实践这一环节却长期疏于关照。古语有“纸上得来终须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说,特别是对于历史这门偏于理论和知识的学科,更是需要注重实践,否则所谓研究型教学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研究型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精神,自主钻研、自主创新,这种能力的培养只通过课堂是很难实现的,实践环节不可或缺。人的能力总是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只有在实践中不断运用所学知识,方能实现“知行合一”。有研究表明,一个人对于听到的信息能记住25%,对于听且看到的信息能记住45%,而对于听到、看到且做过的事情则能记住70%。也就是说,虽然课堂有内外之分,但却不应割裂开来,唯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教学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方能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学生来讲,课外实践活动的实现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参加甚至主持课题研究,或者自发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即便是做一些兼职也可视为实践活动的一种。但上述方式均有局限性,课题研究从目前来看对于本科生而言机会还是比较有限,而自发参与社会活动或者兼职目的性不强且随意性很大,这都难以收到实效。在这种情况下,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见习、综合实习、毕业论文等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实上,历史学专业的管理者和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是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的。但是限于各种主、客观因素,这种认知大都停留在理念上,以致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落到实处,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按照培养大纲要求,历史学本科专业在课堂教学之余,还设置有固定时间安排的实习活动,包括课程见习和综合实习两个方面。课程见习,顾名思义是针对于特定课程所安排的实习,如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考古学通论、史学论文写作等课程,一般要安排至少两天的单科实习。综合实习,又称为综合认识实习,即提供给学生一个较长时间(一般为7天)去校外开展实践活动。无论是课程见习还是综合实习,其目的是相同的,就是通过重返历史现场、开展田野调查,将文本知识与现场实况互为映证,使枯燥乏味的文字变为立体形象的鲜活材料,从情感上和学理上更为深刻地感受历史背景、认知历史事件,进而将所学知识与身处的社会、自然有机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内化的体验。这样一种设置和安排,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一个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如若搭建规范完备,就能够将合作性、问题性、实践性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起来,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助于其综合素质的提升。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实习环节操作往往是流于形式,几无效果。析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传统教学理念的惯性作用,“重理论而轻实践”,高校管理层面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和支持,比如实习经费安排比较低难以有效开展活动;二是教师重科研而轻教学,“课题、论文”至上的倾向依然比较严重,不愿意投入精力于实践教学;三是院系在运作中对于师生安全顾虑过重,往往简化甚至改变实习形式,当下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将实习活动完全交由旅游公司打理,从而规避责任,但实践活动却变成了旅游观光。

实践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毕业论文写作,其设置的目的在于检验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科知识、思维能力等各种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将所接受的教育和所学习的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③但是近年来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声讨之声不绝于耳,有部分学者甚至提出废止这一规定,其原因就在于东拼西凑、粗制滥造的论文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伤害了本科教育的形象。教育部曾多次下达通知,要求各高校加强本科毕业论文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各高校也纷纷采取举措,力图改变这一现状,如进一步规范论文写作流程和制作要求,严格论文的考核和评估,加强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管理等。但从效果来看,似乎难尽如人意。就历史专业而言,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较低是有客观原因存在的。一方面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知识体系掌握和理论观点介绍,而方法论课程设置较少,加之大学期间又鲜有机会参与科研活动、接触乃至写作科研论文,以致到大四阶段毕业论文写作时有手足无措之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严重不足,也就很难形成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另一方面,大四阶段正是学生面临择业的关键时刻,考研、找工作成为核心内容,在目前的就业环境下,很多学生在重重压力下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投入过多时间在毕业论文写作上,往往只是抽出几天时间就草草完成,其质量也就可见一斑了。

3 研究型教学导向下历史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研究型教学的宗旨是通过教学与研究、实践的结合,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勇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④这就要求在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搭建一座桥梁,以问题为导向,在师生平等而又积极互动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而又自由的探索空间。

正如前文所述,课外实践的全面开展和落实,主体环境尚不成熟和完善,目前有效的着力点就是抓好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活动。若要做好这一方面,需要来自三个方面的合力。其一,高校层面。高等院校要自上而下重视实践教学活动,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扶持和激励机制。在目前实习补贴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高校可以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免除师生后顾之忧;面对指导教师主动性不强的现状,高校可以将实践教学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或者可以通过课题等方式给予指导教师一定的物质奖励。针对于历史学的专业特点,高校应该积极引导具有丰富考古经验或者田野调查经验的高水平教师充实到指导教师队伍中来,以优化师资结构。在毕业论文工作方面,高校要采取有效举措严把质量关,还可以结合实际进行适当变通,如将时间安排至学生在校的大四第一学期全部完成。其二,教师层面。无论是校外实习活动还是毕业论文写作,都需要指导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互动,可以说实践教学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这就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负责的敬业精神。以田野调查为例,一次大规模的田野调查活动往往需要极为耐心和周全的准备工作。事先要有具体的运作方案,包括确定调查主题、遴选合适田野点、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准备充足经费、培训人员等方面都要面面俱到。调查期间,要结合实际情况把握好计划进展的节奏,耐心细致地进行指导,保护好师生的安全,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调查结束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资料的汇总和整理,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及后续的收尾工作。所以作为指导教师而言,既然承担了这样的角色,就要认真履行职责,不辱使命。其三,学生层面。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归根结底还是要由学生自主来完成,即使是方案和计划制定得非常完美,如果学生不积极参与进来,一切都只能是零。作为学生来说,应该珍惜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积极走向田野与社会,确保教学“情境化”的生成。⑤在经费相对有限、实习环境相对艰苦的条件下,学生要“吃得苦、耐得烦”,配合实习方案组织实施,积极参与互动,更要在这其中树立主体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培养才干,增长见识,提升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湖南吉首大学教改项目(重点)“《中国古代史》研究型教学研究”(2011JSUJGA08)的成果

注释

① 董宇艳.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海导航(2001-2005督学撰写材料选编)[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6:310.

② 刘凡丰.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00-104.

③ 王文举,王传生,赵慧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509.

④ 罗秋明,梁美华,易斌.大学研究型教学:理论、方法与模式[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5.

上一篇:心理学家范文 下一篇:建筑学概论范文